文学家范例6篇

文学家

文学家范文1

1、真理和美德是艺术的两个密友,你要当作家,当批评家吗?请首先做一个有德行的人。——狄德罗

2、文学是人的生活的教科书。——车尔尼雪夫斯基

3、革命是痛苦,其中也必然混有污秽和血,决不是如诗人所想象的那般有趣,那般完美;革命尤其是现实的故事,需要各种卑贱的,麻烦的工作,决不如诗人想象的那般浪漫;革命当然有破坏,然而更需要建设,破坏是痛快的,但建设却是麻烦的事。所以对于革命抱着浪漫谛克的幻想的人,一和革命接近,一到革命进行,便容易失望。

4、当文学变成半是商品半是艺术的时候,就会繁荣鼎盛。——拉尔夫

5、谊是两颗心真诚相待,而不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敲打。

6、戏剧出于虚构:歪曲事实以表明真理。——EdwevrdAlbee

7、文学就像炉中的火一样,我们从人家借得火来,把自己点燃,而后传给别人,以致为大家所共同。——福楼拜

8、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鲁迅

9、养成他们有耐劳作的体力,纯洁高尚的道德,广博自由能容纳新潮流的精神,也就是能在世界新潮流中游泳,不被淹没的力量。——鲁迅

10、只有人越来越堕落,文学也就一落千丈。——歌德

11、不满是向上的车轮。

12、孩子是要别人教的,毛病是要别人医的,即使自己是教员或医生。但做人处事的法子,却恐怕要自己斟酌,许多人开来的良方,往往不过是废纸。

13、异端是生活的诗歌,因此有异端思想是无伤于一个诗人的。——歌德

14、社会向文学提供素材,文学向社会提供规范。——郭沫若

15、优秀的作品无论你怎样去探测它,都是探不到底的。——歌德

16、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17、文学使思想充满肉和血,它比哲学或科学更能,给予思想以巨大的明确性和说明性。——高尔基

18、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19、风格就是人品。——巴尔扎克

20、只有伟大的人格,才有伟大的风格。——歌德

21、我好像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

22、在一生中连一次诗人也未做过的人是悲哀的。——拉马丁

23、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

24、弄文学的人,只要一坚韧,二认真,三韧长,就可以了。——鲁迅

25、任何文学,要不把完善道德、理想和有益的作为目的,都是病态的,不健康的文学。——小仲马

26、怀疑并不是缺点。总是疑,而并不下断语,这才是缺点。

27、唯独革命家,无论他生或死,都能给大家以幸福。

28、爱心得匠意,则杰作在望。——JohoRukjh

29、我好象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血。——鲁迅

30、文学应该预见未来,用自己那最美的鼓舞人心的成果跑在最前面,就像它在护着生活向前迈进似的。——阿·托尔斯泰

31、一首伟大的诗篇象一座喷泉一样,总是喷出智慧和欢愉的水花。——雪莱()

32、穿掘着灵魂的深处,使人受了精神底苦刑而得到创伤,又即从这得伤和养伤和愈合中,得到苦的涤除,而上了苏生的路。

33、文学——其实一向是教育的伙半;文学的展和受教育程的要求的发展,一向是平行的。——杜勃罗留波夫

文学家范文2

混为一谈在文学中叫比喻。如:“一个朋友就是一扇打开的快乐之门。”――硬是把朋友和门扯到了一起。

说你不是人,在文学中叫拟物。有首诗写道:“你是春天的花,你是夏天的云,你是秋日的红叶,你是冬日的阳光。”――反正没说你是人。

说桃花会笑,在文学中叫拟人。如:“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瞎吹牛,在文学中叫夸张。如李白说自己“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州。”这是夸大,也有夸小的,如说:“丈夫何事足萦怀,要将宇宙看秭米。”

说话嗦,在文学中叫反复;说话结巴,叫叠字。如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胡言乱语,在文学中叫借代。如:“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红色怎能飞,应是花吧。

心口不一,在文学中叫双关。纸上所写与心理所想不是一回事,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字面上写的是这个“晴”字,心里想的却是那个“情”字。

自作多情在文学中叫移情。如《西厢记》里写的:“碧云天,黄叶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痴人说梦,在文学中叫想象。李白说:“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说话转弯抹角,在文学中叫含蓄。如《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朱丽叶的母亲凯普莱特夫人对朱丽叶说了这样一段话:“从年轻的巴里斯的脸上,你可以读到用秀美的笔写成的迷人的诗句,一根根齐整的线条,交织成整个的一幅谐和的图画,要是你想探索这一卷美好之书的奥秘,在他的眼角可以找到微妙的诠释。这本珍贵的恋爱的经典,只缺少一帧可以使它相得益彰的封面,正像游鱼要活水,美妙的内容也少不了美妙的外表陪衬。记载着金科玉律的宝籍,锁合在漆金的封面里,它的光辉富丽为众人所共见,要是你做了它的封面,那么他所有的一切都是你的了。”凯普莱特夫人转弯抹角地说话,无外乎是告诉她女儿:巴里斯是个美貌的青年,目前是单身汉,他想找个对象,如果你和他结婚的话,他的一切都归你所有。

所以反科学是文学。如诗人说:“爱情是两颗心撞击的火花。”试问:人的心脏能碰撞吗?

危言耸听是文学。“过尽千帆皆不是,斜辉脉脉永悠悠,肠断白苹洲。”温庭筠说他肠子断了,岂不是危言耸听?

胡扯一通是文学。有诗人说:“世界很小,小到只有两双眼、两颗心、两个人。”世界上有几十亿人,他说世界只有两个人,这明明是胡扯!

背情逆理是文学。说:“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说人生有二百年,这合乎情理吗?

疯言疯语也是文学。如:“时间会刺破青春的华丽精致,会把平行线刻上美人的额角,会吃掉稀世之珍,天生丽质,什么都逃不过他横扫的镰刀。”莎士比亚说时间长了嘴巴,会吃东西,岂不是疯话!

自相矛盾也是文学。《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男主角一段著名的独白是这样的:“啊,吵吵闹闹的相爱,亲亲热热的怨恨!啊,无中生有的一切!啊!沉重的轻浮,严肃的狂妄,整齐的混乱,铅铸的羽毛,光明的烟雾,寒冷的火焰,憔悴的健康,永远觉醒的睡眠,否定的存在!我感觉爱情正是这么一种东西。”实际上这段话是作者借人物之口阐明自己对爱情的看法,全是互相矛盾的话。

说醉话也是文学:“沽酒客来风亦醉,卖花人去路还香。”说风醉了,这不是醉话?

答非所问是文学:“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问的是闲愁,答的是烟草风絮,这是宋代词人贺铸的答非所问。

不合逻辑是文学。如泰戈尔说:“唯有献出生命,才能得到生命。”这合逻辑吗?

废话连篇是文学。曾有作家说:“用一个字来解释爱,那就是爱。”这不是废话吗?

弥天大谎是文学。曹雪芹说贾宝玉是由一块石头投胎来的,真是弥天大谎。

文学史上不可理喻的事情太多太多。说疯话的人登上诗歌史的顶峰,他就是李白,李白说:“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说大话的人成了开国元勋,他就是。说:“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说梦话的人登上小说史顶峰,他就是曹雪芹,曹雪芹说:“人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说瞎话的人登上了戏剧史的顶峰,此人是莎士比亚。莎翁说:“爱神蒙着眼睛,却会一直闯进人们的心灵。”世上哪有什么爱神呢?

由此看来,有点痴,有点傻,还有点疯的人却成了大诗人大作家,而生活中那些一点不痴一点不傻一点不疯的人永远成不了作家,这就是辩证法。有道是:天才和疯子只有一纸之隔。作家是精神正常的疯子。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就是在梦游状态下写出来的。乔治・桑在其《印象和回忆》中坦率地说:“我有时俨然变成一棵植物,我觉得自己是草、是飞鸟、是树顶、是云、是天地相接的那一条水平线,觉得是这种颜色或那种形体,瞬息万变,来去无碍。我时而走,时而飞, 时而藏,时而露,我向着太阳开花,或躺在树叶上睡觉,鸟飞时我也飞,蟋蟀跳跃,我也跳跃,萤火虫发光,我也发光。”全是疯话,不愧为“疯子作家”。有些诗人常发酒疯,“斗酒诗百篇”的李白可谓是酒疯中的佼佼者,他“一醉累月轻王侯”,“兴酣染翰姿狂逸”,常常“醉中操纸,兴来走笔”。柏拉图说艺术家和诗人患有一种被缪斯女神占有的疯狂症,因此,“天才类似疯狂”这句名言,在西方流行至今。

文学是不可捉摸的,诗人作家是不可捉摸的人。

但必须指出:好多文学作品的语言看似疯言疯语,但却具有文学美。如莎士比亚说:“爱情是叹息吹起的一阵烟,恋人的眼中有它净化了的火星,恋人的眼泪是它激起的波涛。”这句话乍看是疯言疯语,但极具美感。又如《聊斋志异》写花妖柳怪的故事,可谓鬼话连篇,但这本书里的故事确实有无尽的美感。这是为什么呢?

我认为这正是文学的独特性。

文学家范文3

作家文学是一种书面文学,出现的时间要比民间文学晚。主要表现个别作家对社会的深刻理解,总以单个作品的别树一帜为特点。

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比较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表现作家心灵世界的艺术,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寓言、童话等体裁,是文学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即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作为学科门类理解的文学,包括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及新闻传播学。

(来源:文章屋网 )

文学家范文4

枫木桥乡中心小学六(2)班 秦宇虹

历史的点点滴滴如散落在偌大沙滩上的沙石贝壳,我悄悄地走过,时而拾起一两颗打动心灵的贝壳,寄出一份梦想,蹲下投放。中国梦,流淌在岁月!

沙滩上有一颗颗闪光的贝壳,那是羁旅在外的中国人的故事。我清楚地看到:有人虽漂泊异国,却随身带着中国的泥土;有人在奥运会直播前呐喊“中国万岁!”

有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热泪盈眶:“我们是中国人,我们共有一个梦,他叫中国梦!”是的,那就是我们的中国梦,一份信仰,一份怀念,一份奋斗,就算在异国他乡,仍心怀祖国,铭记着中国梦。

我坐在偌大的沙滩上,倾听每一声临近中国梦的足音,轻轻拾起几颗贝壳,心中早已种下自己的中国梦: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谨遵家训家规,传承中华的优良传统。

俗话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从孟母三迁到岳母刺字,好的家训、家规、家风不仅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代的希望,对后代的鞭策,也同样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民族之风。从我懂事起,爸爸就教导我们,我家的家训是:尊老爱幼、勤俭持家、和睦相处,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些家训,大家都很熟悉,但真正能做到的,却少之又少。我家的家规是:讲文明礼仪,拾金不昧,互相理解与尊重,不依赖他人,今日事今日毕。爸爸妈妈从小就督促我们,一定要做到。一路走来,对我的人生是影响深远的,我时刻记得我家的家风:以德立家,以德治家。

说到这儿我脑海中不禁涌现出爸爸妈妈教育我的一幅幅景象。小时候,每次上学校之前,妈妈总爱叮嘱我几句:“孩子,到学 校千万别和同学打架,如果有人欺负你,就回来跟我说,我去找你们老师。”妈妈生怕我在学校和同学发生矛盾,老是有事没事给我上“政治课”,讲一些经典的故事,教育我遇事要宽宏大量,在学校要和老师、同学和睦相处,不要动不动就和其他人发生冲突。在***谆谆教诲之下,我基本上没有和老师、同学发生过矛盾。爸爸爱给我讲:“现在的年轻人没有几个能吃苦耐劳的。你要从小学会能吃苦,否则不能干成什么大事!”爸爸还教导我:“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只有经历了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环境,才能造就真正的人才,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方可出类拔萃。也许这就是“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_”。现在,我已经读六年级,马上要成为一名初中生,早已养成了乐于助人、艰苦朴素等好习惯。仔细想想,这些都和我们家的家风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妈妈还是在每次去学校之前给我上“政治课”,爸爸还是时不时在饭前饭后给我聊聊关于勤俭节约、 艰苦奋斗等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我非常乐于聆听他们的一言一语, 因为那正是我们家的好家风。

良好的家风对社会而言,就是一种道德的力量。家风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去。古人有云:有家规的家庭,属于书香门第之家;有家规、家训的家庭,属于豪门贵族之家;有家规、有家训、有家风的家庭,属于王侯将相之家。

文学家范文5

关注现实人生是文学家的共同特点,袁仁琮也不例外,这从他的小说中可以看得出来。如《王阳明》,尽管写的是明朝中后期的重臣王阳明,但实则是对文化人如何生存于世的思考,为此他曾说:“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文人大抵有三条出路:其一是跟统治者跑,为统治者服务;其二是回避现实,既不愿意同流合污,也没有勇气和人民站在一起;其三是和当时主流社会唱反调。最后一类是正直的有骨气的文人。他们认定人间是有真理存在的,问题是要努力去寻找,找到了就要不惜一切代价地坚持下去。这一类文人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优秀代表。王阳明属于这一类。不同的是王阳明比历史上许多正直文人的遭遇更惨,付出更多,也更执着。大凡作者笔下的人物和作者有某些共通之处,这也许是王阳明叫我如此动情的缘故吧?”《穷乡》写的是一个叫甏洞的偏僻山区小村寨的事情,关注的是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贫困及发展问题。西部省份发展滞后,西部省份中的偏远地区的发展更显滞后而困难,它们如何摆脱贫困?如何发展?

这是当今社会突出的问题,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难得头顶一片天》把眼光落在都市,关注的是城市里的普通工人,尤其是像赵铁这样的普通退休工人及他的儿子继红、儿媳妇春燕这样的下岗工人的生活。曾经让人羡慕不已的工人,随着改革的深化,他们的生活陷入了困境,退休的不能及时拿到退休金,没有退休的则下了岗,他们如何生存?如何发展?成了这部作品的关注点。《太阳底下》关注的是学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当下的中小学教育,往往把教育质量与升学率混为一谈,把升学率高视作教育教学质量高的惟一标志,把提高升学率视作学校的惟一任务,不顾教育规律,不顾学生实际,盲目加压,结果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后果。这部作品及时地对这一社会问题进行了反映和思考。《梦城》则再次聚焦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生活,聚焦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生活的贫困。在作品中,他极敏锐地反映出了这样的现实———农民祖祖辈辈都有一种成为城里人的愿望,但若真有这样的机会时,这些农民恐怕还是很难成为城里人,因为他们的素质还与城里人有较大的差距。这部作品关注的侧重点是贫困地区人民的素质,作品借山区农民的梦城情结探讨了山区农民过上富足美满生活的可能以及障碍,从而触及了一个同样突出的社会问题———山区人民的素质问题。《庄周》写的庄周也是古人,作品写庄周反对兼并战争,为了自由、平等、尊严,宁愿一生穷极潦倒。从作品的这些描写中不难看出,作家所关心的还是现在的人该如何生存的问题。袁仁琮的小说关注现实人生,他的哲学研究实际上也同样关注着现实人生。以《庄周今读》来看,全书分为三编:第一编是“古代思想巨人、哲学大师”,主要阐述庄周的哲学思想,包括庄周的宇宙观、人生观、价值观、历史观、治国理念、生活理念等。第二编“在文学创作领域里,庄周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探讨庄周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第三编“庄周和21世纪”,阐述庄周的思想对当展的启示。值得注意的是,在此书中,袁仁琮强调后人因种种原因,或有意地曲解庄周,或无意地误读庄周,导致今天“庄周被描得几近面目全非”,他写此书的目的是“重在将庄学研究中被忽略、歪曲和误读的问题提出来,和现实结合起来考察”。

他如何“将庄学研究中被忽略、歪曲和误读的问题提出来,和现实结合起来考察”呢?不妨看一个例子。如对庄子有关“道”的思想的认识。袁仁琮首先指出庄子的“道”论来源于老子:“以庄周对历史文化的态度而言,不大可能放弃前人已经开辟的认识世界的道路而另辟蹊径,也不大可能撇开已经达到的认识高度,从头做起……庄周继承和发展老子的道论是很自然的事。”其次,指出人们对庄周“道”论的误解:“老子‘道’的理论,属于草创阶段,难免粗疏。庄周在这基础上向纵深发展,向更宽广领域推进。既继承了老子‘道’的精神实质,又有了许多发展。尽管后来研究‘道’的人难计其数,著作浩如烟海,更多的是考订哪些篇章属于庄周本人所作,哪些可能属于伪托;‘道’的内涵和外延是什么;故事、人物是否真实存在以及字、词、句的诠释,极少触及‘道’的理论框架本身。”接着,他阐述了他对庄周“道”论的见解:“从老子所说的‘道’到庄周进行了扩展、充实的‘道’,都是在探索宇宙万物的共同规律。这种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是可以认知的。但必须不为私欲所蔽,保持虚静心境才可能悟到。”最后,他联系到了当下的实际:“‘道’不仅实际存在,可以认识,重要的是它给人们提供了一整套认识世界、认识人类自己、认识社会、认识人生、指导实践的最高准则———按客观规律办事,这一规则历经2000多年的风风雨雨,至今仍然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在物欲横流,失去人生理想,模糊生命价值,低俗泛滥,人格矮化的时候,重新走进庄周精神世界,会感到习习清风,洗心洗肺;温婉流泉,沁人心脾。”显然,对庄周的“道”的认识,他是从“物欲横流,失去人生理想,模糊生命价值,低俗泛滥,人格矮化”这个实际出发去认识的,也是有针对性的。

以同样的方式,他研究了庄周的人生观。他认为庄周的人生观是这样的:“庄周所理解的生命价值并不是以名誉、地位为衡量标准,并不是名气大、地位高,生命的价值就大,否则就小。而是以有没有自由、自尊为标准。有自由、自尊,生命就有价值,否则,就失去了生命的根本价值。”“在庄周的精神世界里,生命和自由、平等等同。他对生命的理解,表现为他对自由、平等的理解。活得有尊严,活得自由、平等,才活得有意义,生命也才有价值。”对庄周的人生观的关注,源于对这样的现实关注:“战国中后期,争权夺利发展到了顶峰,兼并、战争不断,没有正义可言,人应该怎样看待名利地位、物质享受等身外之物,庄周指出一条保全生命纯洁的宽广道路,至今听起来,依然如醍醐灌顶,令人警醒。”研究了庄周的历史观:“老子、庄周都不肯定圣人,更不肯定仁义,因为事实证明,尧、舜、汤、武等都不是庄周所说的圣人,所宣传的仁义也与‘道’相去甚远。”对庄周历史观的关注,源于对这样的现实的关注:“人民当家作主的一项研究了庄周的治国理念:“在庄周的精神世界里,存在着他的理想国和理想君王。他的理想国是老子所描述过的‘小国寡民’。”“如果把‘小国寡民’的主张联系老庄一系列重要观点来考察就会发现,老庄理想中的小国寡民的实质并不是要倒退,而是希望恢复‘小国寡民’时候君臣的纯洁和厚道,希望民与民之间没有争斗,孝敬父母,兄弟和睦,君、臣、民和谐相处,而不是像他们所处的时代那样昏上乱相。”“庄周心目中的君主不是普通人,而是有很高的知识修养、道德修养和处理问题能力的人。最重要的是要通晓‘道’(规律),完全按照‘道’办事,功盖天下而不居功自恃的人;泽被四海,也不会特别高兴的人。”“庄周用‘无为’要求君王,却用‘无不为’要求臣民。庄周认为,‘上必无为而用天下,下必有为为天下用’。

(《天道》)意思是君王要排除私欲,按道办事,选用贤能;作为臣子,必须尽职尽责,尽力为天下人做事。”“治国要治本。所谓治本,就是要解决如何对待人的问题。以人为观察、思考问题的出发点,以人为解决问题的归宿,是庄周的一贯主张。治理国家更是如此。庄周认为,国家乱,就乱在私欲泛滥、道德沦丧上面。人心被私欲蒙蔽,唯利是图。”这种阐述很显然也是有针对性而发的。研究了庄周的生活理念:为了尊严,宁愿受穷。反对贪得无厌,穷奢极欲。这种研究也是有着很强的现实针对性的:“庄周反对贪得无厌,穷奢极欲,根本原因还是物会害性。所谓害性,是指改变人纯洁、厚朴的本性,变得低俗、贪婪,损人利己,以至犯罪。”不仅如此,袁仁琮先生还在全书的第三编专门谈了在当代如何应用庄周的思想的问题。他从庄周的思想出发,提出了两点看法。一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二是为创造力的发挥创设宽松的环境。另外,他还谈到要正视社会的差别、人的合理欲求、学会在群体中生存,算是对庄周思想中容易引发误解的部分进行了补救。总之,文学家对哲学的研究,立足于社会现实,为当下的社会服务,而不做纯粹的哲学思辨,这是文学家研究哲学的第一个突出特点。

二、真诚

因为立足于现实,所以文学家的哲学研究往往态度真诚———他们坚信自己为社会开的药方。并非所有的哲学家都为社会开药方。文学家与一般哲学家不同,他们因为进行文学创作,所以他们对现实社会介入得更深,他们对现实社会存在的问题也看得更透,对现实社会爱得更切,希望社会能变得更美好的心情也更迫切。因此,就像在他们的小说中一样,要给社会开药方。就如托尔斯泰,他在作品中提出的解决社会问题的见解,恐怕很难令人信服,但他本人相信,而且他还身体力行了。袁仁琮也一样。尽管袁仁琮研究的是庄周,他在《庄周今读》中要阐述的是庄周的想法,而且他也坚信这的确是庄周的想法,但伽达默尔的阐释学告诉我们,任何解释,实际上都掺杂了解释者个人的理解,而不可能做到纯客观的解释。因此,袁仁琮对庄周思想的研究和解释,也不可能是对庄周原本的思想的全面发现,其中肯定有许许多多他本人的理解。事实上,这也不难找出证据。如前面所说,在《庄周今读》中,在论述庄周的治国理念时,他提出,庄周认为治国的根本在于解决人的问题,而解决人的问题的关键又在于防止私欲泛滥、道德沦丧,在于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但实际上,这样的思想,他在他的《解读王阳明》中就已经提出来了:“王阳明认为,教育人,改造人的思想是治国的根本。只要人的素质普遍提高了,污泥浊水就会减少,国家就会兴旺发达。”

在《庄周今读》和《解读王阳明》两书中,都出现了强调人的平等,强调人的独立性和主体性,强调提高人的素质,强调给人以宽松的环境,让人发挥创造性等思想,这些思想到底是谁的思想?王阳明的?庄周的?实际上,这既是庄周的思想,也是王阳明的思想,但更是袁仁琮的思想,袁仁琮在他的王阳明、庄周的哲学思想研究中,多多少少都掺进了自己的想法,这是显而易见的。袁仁琮给社会开的这个药方,效用到底如何,有待历史评说,但他对这个药方的坚信,从而在论述中表现出来的真诚,则是很容易体会得到的:“肯定人在天地间的地位,高举人的主体性大旗,是庄周对人类众多贡献之中的最主要的贡献。”像这样的论述,在书中随处可见,袁仁琮的真诚也就随处可见。

三、可读性强

文学家范文6

【关键词】客家文化 客家青年学生 调查报告

问题的提出和调查方法

随着客家研究日益深入,客家研究组织林立、学者众多,客家学已成为显学,客家文化研究也已收到很大社会效益,同时客家文化教育推广工作也逐步开展。但当前客家文化的教育实践局限性也很明显:台湾客家文化的教学实践主要侧重于语言,围绕争取客家权益与发扬、保存客家语言文化服务,从适应本土化需要出发在中小学校开展母语教学并且在传媒界宣传客家,内容多局限于台湾客家;大陆高校的客家文化教育实践,一般作为大学生选修课,或局限于部分专业的学生,缺乏针对性;中小学的客家文化教育,是依附于其他课程的渗透内容,在应试、升学教育指挥棒下,中小学的尝试,对客家文化教育而言连萌芽都不算。客家文化教育的现状,不利于进一步普及客家文化、持续弘扬传承客家精神。

这种形势下,如何才能更好地弘扬传承客家文化、客家精神的问题,就成了客家民系发展不能逾越的一道坎。客家文化、客家精神的弘扬传承,应该由谁肩负?如何才能实现客家文化、客家精神可持续地弘扬传承?客家文化对客家青年学生的影响究竟如何?为寻找答案,笔者实施了本次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全面分析,提出建议。

本次调查选取自编的客家文化对客家青年学生的影响状况调查问卷,通过大样本随机抽样,在广东河源市、梅州市共10所职业院校对1000名学生进行调查,有效问卷875份;调查对象来自小城镇的23.8%,来自农村的57.6%,包括来自惠州、东莞等地的少量客家学生,主要是受客家文化影响比较直接的人。从调查对象分布情况看,调查样本代表性较强。

调查结果分析

客家青年学生对客家文化的认知总体水平低,普遍存在很强的片面性与局限性。调查数据显示,能有比较准确选择的只有两个项目:客家人的先祖来自古代中原,客家人的先祖历尽艰辛迁徙来到现居住地,但作出这两个选择的也分别只有63.6%和67.4%。稍好的,有45.2%的学生知道客家人与广府人、潮汕人都是汉族人但又有很大区别。其它多选的认知项目,能比较全面准确地作出选择的,几近为零,而且普遍存在很强的片面性与局限性。

青年学生的客家民系认同不均衡,个别方面认同度较高,整体认同度低,认同不是以准确全面认知为基础。数据显示,青年在对客家人、客家精神、客家生活方式等等的认同情况差强人意。在对客家女性的评价中,认为勤劳刻苦的有66.7%,认为可亲可敬的有32.4%,两项合起来高达99.1%,说明调查对象对客家妇女的认同非常高。但对客家人的整体评价与对客家妇女的评价很不一致:认为客家人开拓进取、百折不挠、刻苦勤俭的只有43.8%,认为客家人爱国爱乡、崇尚忠义、精诚团结、向往和平、包容四海的只有31.9%,认为客家人继祖崇宗、敬老爱幼、崇尚礼仪的29.1%,认为客家人崇文重教、聪明智慧、机变灵活的仅17.7%,四方面评价能选三个以上的为零。

青年学生通过学校教育全面系统接受客家文化教育很少。调查结果显示,在了解自己作为客家人的途径中,59.7%青年学生通过长辈了解,通过书籍了解的有17.0%,只有16.3%通过老师了解。从数据看,长辈是与自己长时间一起生活的人,青年学生通过长辈得到有关客家人的知识也正常。但学生长辈中,绝大部分人对客家人的知识也仅是略知一二,而且还不一定准确,更谈不上全面系统。调查数据反映,有可能使知识传授比较全面、系统、准确的学校教育,在客家文化的传承中发挥的作用很小,能起作用的教师也很少。

青年学生传承发扬客家精神缺乏针对性与自觉性。根据调查结果,在处理邻里矛盾时,64.6%的人选择想办法化解矛盾;对待长辈来访,77.6%的人选择热情问候并倒茶待客;能孝顺父母,经常主动帮父母干活的有48.7%,偶尔会的也还有28.4%;到毕业时,有勇气不依靠长辈独立创业闯社会的高达65.5%;认为客家先祖在各地开基创业、繁衍生息是聪明勇敢、开拓创新、值得学习的也达69.2%。仅看这些数据,大部分青年学生在传承发扬客家精神上表现可喜。但如果与青年学生对客家文化的认知认同状况联系看,可以发现多数青年学生知道客家先祖的精神值得学习发扬,但不知道该学习什么、发扬什么;在处理生活矛盾、为人处世、自我发展问题上,虽然多数能以正确、理性、积极的态度对待,但这显然主要来自长期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客家文化教育关系不大,不是传承发扬客家精神的结果。

对策和建议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客家地区青年学生对客家文化的认知水平低,对自身客家民系的认同不均衡,对客家精神的传承发扬更是缺乏针对性与自觉性,与此同时,青年学生缺乏全面接受客家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径。由此可见,客家文化对客家地区青年学生的影响有限,有日趋淡出之势,这对于客家文化、客家精神的传承光大是极为不利的。基于此,笔者提出如下建议或对策。

对客家青年学生广泛开展客家文化教育,提高文化认知,增强传承弘扬自觉性。客家文化造就了客家人独特的精神特质,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客家人在艰难险阻中团结奋进、谋生存求发展。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客家文化是值得弘扬壮大的先进文化。

目前,宣传客家文化,弘扬客家精神的主体、途径有很大局限性。真正热衷于客家文化的是部分先富起来的客家精英、海外乡贤,以及希望以客家文化为平台发展经济的地方政府;主要途径是依靠发展民俗旅游、客属团体组织,或是短期性的文化节、联谊会、世客会、学术研讨会等等。诸如此类,对宣传客家文化,弘扬客家精神功不可没,但这些活动的参与对象是不确定的,时间、空间上局限性都较大,对更广泛、可持续地宣传客家文化,弘扬客家精神来说无疑是不够的。青少年是国家、民族的未来与希望,同样也是客家民系发展的后续力量。可持续地宣传客家文化,弘扬客家精神的希望在于广大客家青年。

肩负传承弘扬客家精神的重任,客家青年学生的现状却令人堪忧。调查结果反映,由于缺乏全面、系统、准确的客家文化教育,客家青年学生对客家文化的认知、对客家民系的认同都偏低,对客家精神的传承发扬缺乏针对性、深刻性、自觉性。要改变这种状况,只有广泛地开展对客家青年学生的客家文化教育,才能提高青年学生对客家的认知认同,增强他们传承弘扬客家精神的自觉性。

以专门课程通过学校教育对客家青年实施有效的客家文化教育。客家文化植根于客家人生存发展的历史长河与现实中,客家青少年能在文化积淀的潜移默化下形成自己独特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式。但这种潜移默化下形成的乡土观念、族群意识必然是自发的不自觉的,难以使客家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族群观,更谈不上宣传客家文化,弘扬客家精神。要形成明确的文化认同、强烈的族群归属感,可持续地传承文化、弘扬精神,必须以有效的教育为基础。

调查结果也证明,各地各学校已有的客家文化教育现状,有的由于对象有局限、有的由于没有专门的课程等原因,远远达不到有效的教育程度,中小学乡土教育正是如此。长期以来,乡土教育一直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任务。但是,由于应试评价主导教学,乡土教育课程基本形同虚设。乡土教育课本身也要么缺乏整体的知识体系,要么缺乏统一的主题,要么实践活动没有连续性,其效果可想而知。要对客家青年实施有效的客家文化教育,只有通过学校,以专门课程对客家青年实施客家文化教育,才是最佳办法。

积极响应职业院校客家学生需求,推广客家文化教育。众所周知,在义务教育阶段开展乡土教育其现实性有限,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客家学生开展客家文化教育也不例外。相对于义务教育阶段,职业院校客家学生少了应试任务的压力,多了自身发展的需求。客家文化中蕴含的客家精神,正可以从多角度满足职业院校客家学生的需求:提升族群、民族自信心,提高人文素质和文化品位,培育创新精神,激发创业热情等等。调查数据也显示,大部分客家青年学生有接受客家文化教育的愿望,略加影响就能认识接受客家文化教育的意义和作用。随着各地普职比渐趋均衡,职业院校学生人数愈来愈多,队伍不断壮大,更值得重视。只有积极因应职业院校客家学生的这种需求,才是推广客家文化教育,扩大客家文化宣传,实现可持续地弘扬发展客家精神的好路。

上一篇跨年音乐会

下一篇孔子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