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考核制度范例6篇

绩效考核制度

绩效考核制度范文1

(一)坚持科学、系统、客观、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二)建立面向公司战略、全过程监控的绩效考核体系;

(三)按照权责对等的要求,进一步明确上级和下级之间的管理关系、责任关系;

(四)按照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公司各级管理者要认真履行绩效管理的职责,切实承担起绩效责任和绩效管理责任;

(五)绩效考核工作与评选先进工作相结合,兼顾部门绩效与员工个人绩效,兼顾业务部门与综合部门;

(六)注重持续不断的绩效沟通和绩效改进。

二、总体要求

(一)考核工作要建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考核者应当根据公司制定的考核评价标准,客观、公正的对被考核者进行绩效评估;

(二)考核者要把绩效考核作为一项重要的管理工作,通过绩效考核过程中的绩效辅导、绩效沟通、绩效反馈,指导、帮助、激励直接下属更好的工作、更好的成长,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

(三)加强对绩效考核工作的监督,对员工反映的问题,要按职责范围及时检查和处理,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三、考核指标

(一)部门绩效考核:结合年度全面预算工作,在各部门上报、汇总分析的基础上,由公司人事部、运营部牵头组织,各部门配合,共同制定部门年度绩效考核指标(即各部门经济指标和重点工作)、方法和程序,报公司总经理办公会议审定,并以部门工作目标责任书作为部门的绩效合约,在公司年度工作会议上签订。

(二)员工绩效考核:包括中层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和一般员工的绩效考核。

1、考核指标采取定量+定性的方式设计,尽可能量化,不能量化的尽量细化。主要考核以关键绩效指标为核心的工作业绩,由关键绩效指标和一般绩效指标组成。

2、关键绩效指标基于对公司战略目标的分解,是对战略目标的细化和具体化;一般绩效指标基于对工作职责的考核。

3、公司人事部牵头组织制定《公司员工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并对该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实行动态管理,每年进行修订、完善,公司分管领导、中层管理人员依据部门年度工作目标责任书确定的考核内容、部门工作计划、员工所承担的岗位职责,在沟通的基础上,分别提出直接下属的具体考核内容,人事部汇总后报公司总经理办公会议审定。

4、一般绩效指标权重分别为企业效益指标60%、管理指标40%;

四、组织实施

(一)绩效考核实行统一组织、分步实施、分级负责。

(二)公司人事部、运营部负责部门绩效考核的牵头组织和总体实施工作。

1、制定年度内部经济指标和重点工作考核及奖励办法;

2、组织实施对各部门季度、年度的绩效考核工作;

3、对各部门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进行核定;

4、对员工绩效考核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三)人事部负责员工绩效考核的牵头组织和总体实施工作。具体是:

1、制定员工绩效考核管理制度、流程,改进、完善员工绩效考核体系;

2、组织实施绩效考核培训,对考核者、被考核者进行绩效考核辅导;

3、协助公司分管领导,组织实施对中层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工作;

4、协助部门负责人,组织实施对一般员工的绩效考核工作;

5、收集考核信息数据,汇总并统计考核结果。

(四)公司各部门负责对本部门员工的绩效考核实施工作。具体是:

1、提出本部门员工的绩效考核指标及评价标准;

2、根据工作安排和计划要求,组织实施本部门员工的绩效考核工作;

3、向本部门员工反馈考核结果,制定绩效改进措施。

(五)员工绩效考核工作每年度进行两次,半年考核和年度考核分别结合半年工作总结和年度工作总结实施开展,一般情况下,分别安排在每年6月底和12月底。

四、基本程序

(一)起草通知、实施准备

每年6月底和12月底,由人事部制定实施半年考核和年度考核的文件通知,印发绩效考核评价打分、结果反馈有关表格。年度考核时,需召开全体员工动员大会。

(二)个人述职

被考核者起草并提交年度述职报告,中层管理人员在全体员工大会上集中述职,一般员工由各部门自行组织述职,个人述职工作仅在年度考核进行。

(三)综合评价

公司全体员工以无记名的方式互相评价打分,人事部汇总评分结果,综合评价工作仅在年度考核进行,评价结果作为评选先进的参考。

(四)绩效评估

员工绩效评估是绩效考核的核心环节,在半年考核和年度考核安排两次进行。半年考核是对员工绩效考核指标完成情况的中期检查,目的是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提出下半年工作的改进方向,半年考核结果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参考。

1、中层管理人员:由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分管领导依据考核指标评价标准,对中层管理人员进行评价打分,评分权重为总经理30%,副总经理30%,分管领导40%。总经理可授权委托分管领导对中层管理人员进行评价,并有权质询分管领导的评价打分依据。

2、一般员工:由公司副总经理、分管领导、部门负责人依据考核指标评价标准,对一般员工进行评价打分,评分权重为副总经理10%,分管领导20%,部门负责人70%。总经理可授权委托分管领导对一般员工进行评价,总经理、分管领导有权质询部门负责人的评价打分依据。

3、汇总绩效评估得分

人事部汇总中层管理人员的绩效评估得分,各部门负责人汇总本部门员工的绩效评估得分,计算方法为:

绩效评估得分=[考核者打分(或平均分值)考核者评分权重]

4、描述性评语

根据员工绩效评估得分,由公司分管领导对中层管理人员形成描述性评语,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员工形成描述性评语,描述性评语一般应包括被考核者绩效状况、绩效优劣点、绩效改进点和期望等。

(五)考核结果审核

人事部将公司各部门中层管理人员、一般员工的考核结果提交公司总经理办公会议审核,并形成决议。

(六)考核结果反馈、绩效面谈

1、根据绩效评价结果,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公司分管领导向中层管理人员反馈考核结果、中层管理人员向一般员工反馈考核结果。

2、在半年考核、年度考核结果反馈的同时,考核者与被考核者要进行正式的绩效面谈(绩效沟通),并形成绩效面谈记录。

3、考核者要真实、客观的肯定被考核者的成绩和进步,指出被考核者的不足之处,并共同研究制定绩效改进方案。

(七)考核结果存档

人事部将绩效考核表格、结果存档。

(八)例外情况

1、年度内变动部门的中层管理人员,由现在工作部门分管领导在征求原工作部门分管领导意见的基础上考核;

2、年度内变动部门、工作岗位的一般员工,由现在工作部门负责人在征求原工作部门负责人意见的基础上考核;

3、其他特殊情况,由公司总经理办公会议研究决定。

五、考核的等级

根据员工绩效评估得分,考核等级分为A、B、C、D、E五个等级。

1、A级,绩效评估得分为90分(含)以上;

2、B级,绩效评估得分为80分(含)以上90分以下;

3、C级,绩效评估得分为70分(含)以上80分以下;

4、D级,绩效评估得分为60分(含)以上70分以下;

5、E级,绩效评估得分为60以下。

六、考核结果的运用

(一)部门绩效考核结果是公司确定年度四好部门的重要依据。

(二)员工绩效评估结果是劳动合同续签、职务晋升、教育培训、轮岗转岗、确定年度优秀中层管理人员、优秀员工的重要依据。

(三)根据公司《薪酬管理办法》,员工连续两年考核成绩均为基本称职以上的(对应考核等级为D级以上),可从下一考核年度相应月份(入职满两年)起,在本岗位所对应的工资标准内晋升一个工资档次。

(四)根据公司《劳动合同管理办法》,对在公司连续工作满二年,且年度考核均为优秀的员工,可与公司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五)根据公司《员工奖惩管理办法》,连续两年考核被确定为不称职(对应考核等级为E级)的员工,

公司将解除劳动合同或不再续订劳动合同。

七、考核申诉

被考核者对本人考核结果有异议时,应首先与所在部门的分管领导进行沟通,仍不能解决时,在考核结果反馈后7日内,向公司副总经理提出申诉,填写考核申诉表。

人事部将组织有关人员对申诉人考核情况进行调查核实,并提出处理意见,报公司总经理办公会议审定。

八、附则

(一)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各部门、全体正式员工。

绩效考核制度范文2

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公司内推行绩效考核工作,以建立长期、稳定和规范的绩效考核制度。通过对员工的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及工作态度的评价,挖掘员工潜力,帮助员工正确认识自我。为员工升迁、奖惩以及薪酬调整提供合理的依据,同时为员工与上级领导之间提供一个正式沟通的机会,并使员工清楚公司对自己的真实评价。

二、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2006年9月30日以前入职员工。考核表分为管理人员和一般员工;其中管理人员包括:项目部主管及以上管理人员;一般员工包括:副主管以下员工;所有参加考核人员均应认真填写考核表。

三、考核依据和原则

以考核前的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及工作态度等实际表现为依据。考核人要对被考核人员的工作表现评价要客观、公正,尽量使用量化指标衡量,必须根据日常工作中观察到的客观事实作出评价。必须排除考核者对被考评者的好恶、同情心等偏见。

四、考核办法及程序

1、考核分为自评、初评、复评、审核。

2、自评:应由被考核人自己给自己打分。被考核人应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评价自己,自评分数不计入考核总分。被考核人可以在员工意见栏反映自己对公司、对项目部或对员工绩效考核的意见和建议。

3、初评:由被考核者的直接主管或是以主管为核心的一个评价小组。考核者应在评核前与被考核人进行绩效面谈,听取被考核人意见,指出其成绩和不足以及应努力的方向。初评者在意见栏里详细填写对被考核人的考察意见,针对被考核人素质条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4、复评:由再上一级领导负责打分评判,如发现初核打分与员工自评打分相差悬殊,应进一步深入了解情况,以求得更加公正、客观。同时对初评者的工作能力、水平和客观、公正性有一个了解。

5、审核:由人事行政部根据初评、复评打分进行加权平均,得出最终分数,并对各项目部所有员工绩效考核情况进行综合统计。

6、公司领导层可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制定员工晋级、加薪、降薪、辞退等方案。

7、本次绩效考核增加对项目经理的考核,除了延续以前的绩效考核方式:一线普通员工参加工资固定调整绩效考核;部门、区域负责人或骨干员工参加每月根据绩效及总部检查的情况而浮动的绩效考核。项目经理参加浮动奖金部分的绩效考核。

8、由总部规定考核额度并于每月5日之前将考核打分及奖金额度下发到项目部,项目经理于每月10日前将奖金分配表报到人事行政部。项目经理的奖金部分由总部根据每月检查打分情况确定;职能部门经理的奖金由总经理根据当月经营指标完成情况确定。

五、考核程序

自评

初核

物业公司绩效考核细则范本_中士1997_新浪博客

复核

普通员工

员工自评

直接主管

项目经理

主管级员工

员工自评

项目经理

副总经理/总监

总部人员

员工自评

本部门经理

总经理

经理级员工

员工自评

总经理

六、绩效考核的时间要求

1、各项目部于2006年12月25日前将绩效考核表交到人事行政部。

绩效考核制度范文3

第一条 目的:

为规范公司员工绩效考评与发展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企业各部门、各分公司全体员工(包括临时工)。

第三条 定义:

绩效是员工个人或团队的工作表现、直接成绩、最终效益的统一。

绩效考评是以工作目标为导向,以工作标准为依据,对员工行为及结果进行测定,并确认员工的工作成就的过程。

第四条 考评原则

公平公正,客观有效。

第一章 内 容

第五条 职责和权限

l 各级管理人员:负责对直接下属的考评,参与本部门考评复核会议;

l 部门总监: 负责组织召开本部门考评复核会议,对本部门的考评结果负责;

l 考评小组: 由公司总裁、各部门总监、人力资源部经理和考评主管组成,人力资源&行政部总监担任组长。负责组织召开考评小组复核会议,对整个公司的考评结果负责,并具有最终考评权;

l 人力资源部:负责考评工作的布置、实施、培训和检查指导,并拥有本制度的最终解释权。

第六条 考评时间和方式:

考评方式 考评时间 适用范围 内容和形式 备注

统一考评 每半年一次(每年7月和12月) 全公司各部门、各分公司所有员工 按照本制度的规定

月度或季度总结 每月或每季度一次 总部各部门 形式不限 作为统一考评的依据

月度考评 每月一次 分公司 形式不限 作为统一考评的依据,也是分公司绩效工资(奖金)发放的依据

注:本制度以下内容中提到的考评,都是指统一考评。

第七条 考评内容和依据:

根据公司宗旨、价值观和原则,公司将从三个方面考评员工,内容和依据如下:

考评内容 占总分比例 说明 考评依据

工 作 绩 效 80% 公司对员工的考评是以工作结果为导向,侧重员工的工作绩效。 依据员工“半年度工作目标”,据实评分

纪 律 性 10% 《员工手册》的规定和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工作流程,是基于公司宗旨、价值观、原则的员工的行动准则,遵守纪律是公司对员工的基本要求。 根据《员工手册》的规定和月度总结/考评的成绩,据实评分

团队协作精神 10% 团队协作是公司一直倡导的经营原则和工作作风,团队协作精神是宝供员工的必备条件。 参考内部客户的评价,据实评分

第八条 考评结果:

(一) 考评等级:考评结果分为5个等级,分别为:

s――总是超过工作目标及期望,并有突出贡献者;

a――经常超过工作目标及期望;

b――达到工作目标及期望,偶尔能超过目标及期望

c――基本达到工作目标及期望,偶尔不能达到目标及期望

d――经常不能达到工作目标及期望

(二) 等级分配比率:原则上,在同一部门内、同一行政级别中,考评等级的分布都应符合以下的比例:

s级――占同部门、同一行政级别的0~5%

a级――占同部门、同一行政级别的15~20%

b级――占同部门、同一行政级别的60~65%

c级――占同部门、同一行政级别的10~15%

d级――占同部门、同一行政级别的0~5%

(三) 对考评结果的处理原则:

1、 年度总评

(一年两次考评的汇总成绩)决定员工下一考评年度的绩效工资:

s级――绩效工资上升2个薪级

a级――绩效工资上升1个薪级

b级――在公司预算内普调

c级――维持原状

d级――下浮绩效工资1个薪级,并换岗或辞退(连续两年考评为“d”级的员工将被辞退)

2、 影响年终奖的金额:年度总评成绩是计发员工当年年终奖的主要依据,计奖方法另发。

3、 职务变动的参考:根据公司人力规划和需求状况,公司将参考员工的绩效考评结果,决定员工职务的调配或晋升(考评结果为s、a、b级的员工才具备职务晋升的资格)。

4、 制定培训计划的参考:针对员工在考评中发现的不足,为员工设定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

5、 为员工制定和修改职业发展计划提供参考。

第九条 考评流程:

一、 人力资源部制定考评计划:经人力资源&行政部总监批准后,人力资源部公布计划和下发有关表格;

二、 工作总结:首先由员工填写工作总结,再由直接上司对员工上一考评期间的工作给出综合评价(见“员工工作总结和发展计划”的第

一、二项)。

三、 直接上司收集内部客户的反馈意见:

主管及主管以上员工的考评需要提供3~5位主要内部客户(与被考评员工有密切工作关系的岗位人员,其中至少有一位必须是被考评员工的直接下属)的评价。客户的名单由员工本人提出,由直接上司最终确定并通过“内部客户评价反馈征集表” 收集反馈。

四、 考评:分两步进行:

(一) 直接上司考评:直接上司和员工一对

一、面对面直接沟通进行,程序如下:

1. 一起回顾员工半年度的工作(工作目标和计划等的完成情况);

2. 直接上司就考评表的内容逐项考评员工,评定绩效等级(这个等级是建议等级,最终成绩要待考评小组复核后确定);

3. 员工与直接上司一起制定员工下半年发展计划(见“员工工作总结和发展计划”的第

三、

四、五项);

4. 直接上司总结考评情况,重申对员工的综合评价,但不告知考评等级;

5. 如果员工对直接上司的评价有异议,可以以事实和数据为依据,向上一层上司陈述异议;上一层上司依据实际情况,在比较考评中予以协调。

(二) 比较考评(被考评员工不参与):管理人员召集下属管理人员,一起对更下一层员工进行全面的、多方位的比较评估,平衡各等级分布比例,具体如下:

u 总裁召集部门总监考评二级部门经理

u 在同一部门内,部门总监召集二级部门经理考评部门主管级人员;

u 在同一部门内,部门经理召集主管级人员考评普通员工;分公司以此类推。

五、一级部门复核:

1) 总部考评表统一交给部门总监进行汇总(填写“考评成绩单”); 分公司考评表统一交给分公司经理进行汇总,然后把成绩单和s、a、d级员工的考评表一并交给营运总监;

2) 部门总监召集二级部门经理/分公司经理召开部门复核会议,审核本部门s、a、d级员工的资格,平衡s、a、d级员工的分布比例。

3) 部门总监批准签署复核通过的考评表。

六、 考评小组复核:

1) 一级部门复核后,有关考评资料(总部所有考评表、分公司获得s、d级的员工的考评表、各部门“考评成绩单”)统一交到总部人力资源部,总部人力资源部汇总全公司的考评情况并拟写考评报告。

2) 总部人力资源部把考评报告和获得s、d级员工的考评表呈交考评小组;

3) 考评小组召开复核会议,审核获得s、d级员工的等级资格,平衡等级分布比例;

4) 考评组长批准签署复核通过的考评表。

七、 通知考评结果:

考评小组把复核后的“考评成绩单”返还给部门总监/分公司经理保存,由其通过员工的直接上司,把结果告诉员工。

八、 备案存档:

总部人力资源部根据考评小组复核结果,修改考评报告,并把有关考评资料备案存档

第十条 考评资料的保存:

u 员工工作总结和发展计划:一式三份,分别交由员工本人、直接上司、总部/分公司人力资源部保存。

u 考评表:总部员工的考评表由总部人力资源部存入员工个人档案,分公司员工的考评表由分公司人力资源部存入员工个人档案。

u 考评成绩单:一式两份,分别由部门总监/分公司经理、总部人力资源部保存;

第二章 考评表及考评说明

第十一条 考评表 :(见附件)

第十二条 考评说明

1、 本制度的考评表用于考评员工上一考评期间(半年)的工作表现。

2、以下是对考评表内容的解释说明:

序号 内容 定义

1 工作目标 员工上一考评期间(半年)要实现的工作指标

2 分值等级及说明 将成绩按优劣进行分等,并对每个等级进行解释

3 上司评分(p) 上司就每个考评项目给员工的评价分数;

4 权数(i) 上司根据各考评项目的重要性,给各考评项目赋予的系数。

5 项目得分 是上司评分和权数的乘积

6 备注 说明一些需要补充的内容,其中得分为s、a、d级的要列举至少两件事例说明

7 总分 是所有项目得分相加得到的总分

第三章 附 件

附件一 ---------------------------------------------------------------- 统一考评流程图一

附件二 ---------------------------------------------------------------- 《员工工作总结与发展计划》

附件三 ---------------------------------------------------------------- 《绩效考评表》

附件四 ---------------------------------------------------------------- 《内部客户评价反馈征集表》

附件五 ---------------------------------------------------------------- 《考评成绩单》

附件六 ---------------------------------------------------------------- 疑难解答

附件一

统一考评流程图一

一对

一、面对面

附件二

员工工作总结与发展计划

员工姓名:

职务/部门:

直接上司姓名:

评价期间:

绩效考核制度范文4

一、制度建设模式与目标

新农合建设模式,决定了新农合的性质和方向,影响制度目标的实现,新农合建设目标,是评价新农合建设绩效的重要依据。

(一)制度建设模式

新农合建设模式,主要包括筹资分担模式、基金统筹模式、费用补偿模式和监督管理模式。从筹资分担模式来看,新农合是“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的农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从基金统筹模式来看,主要有“大病统筹+门诊家庭账户”、“住院统筹+门诊统筹”和“大病统筹”三种模式;从费用补偿模式来看,新农合是“补需方”、由患者购买“供方”提供的医疗服务,并主要享受“大病补偿”的医疗费用报销模式,实践中的补偿方案包括:起付线、封顶线、补偿比例和补偿范围四个方面的内容;从监督管理模式来看,新农合实行属地管理,由各地新农合管理委员会下设的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的监督与管理。在制度建设模式中,资金分担模式、基金统筹模式和费用补偿模式是制度运行的核心和基础,监督管理模式是制度运行的保障,它们共同决定新农合的性质和方向,影响新农合的建设绩效。

(二)制度建设目标

新农合建设目标,既包括“量”的目标,也包括“质”的目标。“质”的目标是“深度”的目标。“量”的目标是“阶段性”目标,而“质”的目标是“终极”目标。2002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指出:要“逐步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到2010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要基本覆盖农村居民”,也即实现让农民“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的“量”的目标。新农合建设的“质”的目标则包括两个层面:一是保障农民得到基本医疗服务,化解农民的疾病风险(特别是大病风险),减轻农民的医药费负担,缓解农民“看病难,看病贵”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二是通过实现与农户的“疾病风险共担”,提高农民的健康意识、互助意识和健康水平,并最终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二、农民的主观感受

(一)新农合的福利性新农合的福利性,是指农民以无偿或低偿的方式,获得超过其成本支出的医疗保障、精神愉悦和社会服务。就农民缴费而言,从2003—2011年,农民缴费额度虽有所增加,但农民缴费占筹资总额中的比例却在下降(见表1)。暂且不讲农民医疗待遇的提高,假设新农合的筹资标准是按照大数法则原理匡算的话,那么,农民以年均16.7元的成本支出,获得了年均85.6元标准的医疗保障,其福利性是不言而喻的。新农合实施的目的是为了缓解农民“看病难,看病贵”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是国家对农民疾苦的关心,是执政为民的体现,国家的重视和关心,无疑让农民倍感欣慰。同时新农合的实施“激活”了破败的乡镇卫生院,国家对增加乡镇卫生院的基础设施投入,为农民获得更好的医疗服务提供了条件。

(二)农民的福利感知福利感知是评价社会福利制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它是指社会福利享受者对福利制度为自己带来的实际福利的一种主观认知。新农合给农民带来的福利感知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新农合是否给农民带来了好处;二是新农合给农民带来了多大的好处。为了考察农民的福利感知,问卷中设计了两个具体指标:即“您认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一种农民福利吗”和“您认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最大的受益者是谁”。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新农合的福利性得到了大多数农民的认同,也反应出大多数农民从新农合中得到了“实惠”;但是,农民对新农合的福利感知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强烈,新农合的福利性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这一问题,也可以从农民对“新农合最大受益者是谁”的回答中得到解释。一些农民直接质疑医疗提供方通过抬高药价和医疗服务费用,夺取了新农合赋予农民的福利待遇。从新农合的最大受益者与是否是一种农民福利的交互分析来看,二者存在着高度的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505),并且这种相关关系在总体中非常显著。即越是认为新农合最大受益者是农民的人,越是有着更强的福利感受,而那些并不非常认同新农合福利性的农民,较大可能是因为他们认为新农合的最大受益者是医疗服务提供方或政府。这也印证了本文前面的理论分析,即农民对新农合的福利感知取决于农民是否从中受益和从中享受多大的实惠。

(三)农民的满意率农民的满意率,是反映新农合建设绩效的又一个主观指标,它比农民对新农合的福利感知又进了一层。农民对新农合满意与否,不仅仅取决于农民是否从中得到了实惠或得到多大的实惠,还取决于农民享受医疗服务的可及性、便利性和医药费报销的时效性,也即得到实惠的交易成本(包括时间、精力和心理)等。从表3可以看出,农民报销比例普遍较低,农民的满意率普遍较低。同时,报销比例和总体满意率具有很强的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551),即报销比例越高,农民的满意率越高,并且这种关系在总体中非常显著。因此可以断言,提高农民医药费报销比例,将大大有助于提高农民对新农合的满意率。从农民参加新农合后最大一笔医疗费支出的病因来看(见表4),接近70%是慢性病和常见病。但从农民看病地点的选择来看,选择村诊所、乡镇卫生院和专科门诊的比例只有46.4%,接近55%的农民选择了县级以上医院治疗,而接近80%的农户离县级以上医院的距离在6公里以上,按照国际上规定的医疗服务可及性标准,中部四省被调查地区的大多数农民医疗服务可及性是比较低的,这也可能影响了农民对新农合的满意率。

三、制度实施的客观效果

新农合实施的客观效果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新农合的保障能力大小,二是新农合建设的福利效应。

(一)新农合的保障能力新农合的保障能力主要有两个衡量指标:即补偿率和受益面,其中受益面又包括受益人次和覆盖面(张广科,2008)。从新农合的补偿率来看(见表3),补偿率最高为75%,最低为0;接近60%的农民得到的补偿比率在30%以下,超过80%的农民得到的补偿率在45%以下,所得补偿率超过45%的农民占19.5%,平均补偿率为26.5%。这与张广科(2008)的调研结论(平均住院补偿率20%~30%)大致相同。从新农合的覆盖面来看,在389位农民的有效回答中,选择参加了新农合的农民有353人,所占比例为90.7%。这与《2009年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公布的2009年底新农合参保率为94%的数据比较接近①,说明新农合的保障能力建设,发展到了从注重“广度”的“量”的建设转向注重“深度”的“质”的建设阶段。

(二)新农合的福利效应新农合的福利效应,是指新农合作为一种福利性政策在增进农民生活幸福、实现其政策目标过程中所达到的实际效果。作为一项医疗制度,新农合的政策目标是逐步使农民群众树立起互助共济的风险共担意识,减轻医药费用负担,提高健康意识和健康水平等。政策目标的实现度,是新农合福利效应的最直接体现。问卷调查中,我们设计了这样一组指标,来反映新农合的福利效应。见表5。从表5来看,新农合的福利效应是比较明显的。有50.5%的农民认为医药费负担减轻明显(非常明显和比较明显),超过40%的农民认为医疗卫生条件改善和农民看病积极性提高明显,有60.7%的人认为农民健康意识提高明显,这反映出新农合比较好的政策实施效果。但只有不到30%的农民认为健康状况改善明显,接近40%的农民认为健康状况改善不明显(不太明显和很不明显),说明新农合的福利效应有待进一步发挥。新农合实施至调查时止,只不过短短6年左右的时间,而农民健康状况的改善需要一个过程,我们不能过于苛求。农民医药费负担减轻、医疗卫生条件改善、看病积极性提高,特别是健康意识提高,已经为农民健康状况改善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随着新农合政策的逐步完善,农民的健康状况必将得到进一步改善。新农合的福利效应,还可以从农民的就医行为(应就诊未就诊,应住院未住院)及其结果(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中来考察。为了反映新农合实施对农民就医行为及其结果的影响,我们设计了这样一组指标。从表6可以看出,本次调查结果与2003年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相比,农民就医行为及其结果有了一定变化,其中应就诊未就诊率有较大幅度上升(2003年为48.9%);应住院未住院有大幅度下降(2003年为75.4%)②,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率为54.6%和53.8%。

应就诊未就诊比例的较大幅度上升,可能主要是因为农民认为“身体好,没必要”的原因,这从近80%的农民认为身体健康状况较好中得到了验证。应住院未住院的比例下降幅度明显说明,新农合实施以及与此相伴的基层医院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提高,为农民看病就医提供了重要保障。但是,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仍然较为突出,这与孟翠莲(2008)调研得出的“新农合对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收效甚微”的结论大致相符。医疗服务价格的快速上涨,仍然使农民面临着“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风险,表5中只有50.5%的农民认为医药费负担明显减轻,也说明了这个问题。从农民就医行为及其结果可以看出,新农合的实施带来了一定的福利效应,但仍有待进一步完善。

四、主要问题

新农合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从农民的角度、制度本身的角度和医疗机构的角度来分析。从农民的角度,主要看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逆向选择和制度吸引力问题;从制度本身的角度,主要看制度补偿的限制、便利性和公平性;从医疗机构角度,主要看运行平台的支撑能力。

(一)农民的角度从农民的角度看,新农合对农民缺乏吸引力,是最能反映其存在问题的指标,问卷设计中,用“您没参加新农合的原因是”这一指标来反映。调查数据显示,在389位农民有效回答中,有36位农民没有参加,所占比例为9.3%。从未参加原因来看,没钱交费占8.3%,当地未组织占8.3%,身体好没必要参加占11.1%,报销少而且麻烦占19.4%,不相信当地政府占5.6%,常年外出不在家占30.6%,其他占16.7%。由此可以看出,新农合自愿参保原则下的逆向选择、制度吸引力低,特别是对农村流动人口吸引力低,是新农合存在的突出问题。

(二)制度本身的角度从制度本身的角度看新农合存在的问题,包括宏观制度设计和微观运行机制两个层面。从新农合的宏观制度设计来看,无论是以保大病为主的补偿方案,还是以自愿参保的实施原则,还是政府主导的制度设计,都符合我国当前的国情和农民的主观期望。例如,85.6%的农民认为,新农合应该“自愿”参加,而只有8.4%的农民赞成“强制”参加。因此,新农合存在的主要问题不是宏观制度设计的问题,而是微观运行机制的问题。为了反映新农合运行中的问题,我们设计了这样一组指标。见表7。从表7来看,新农合运行中存在的最突出问题(非常严重和比较严重)是报销比例太低、报销手续太麻烦和报销项目控制太严格,所占比例分别达到了52.3%、70.3%和70.9%,这与全国其他地区农民反映的问题基本类似。认为报销多少看关系的问题也比较突出,所占比例接近35%,这说明新农合运行中存在着补偿的公平性问题。而只有不到20%的农民认为,新农合实施中农民缴费过高,说明新农合目前规定的农民缴费标准是比较合理的,是绝大多数农民能够承受的。因此,合理调整新农合的补偿比例、简化报销程序、放宽报销项目范围以及加强监管以维护补偿公平性,不仅关系到新农合福利效应的发挥,更关系到新农合的可持续发展。

(三)医疗机构的角度医疗机构是新农合健康运行的重要支撑平台,医疗机构对农民就医需求的支撑能力,不仅影响农民对新农合的福利感受,还影响着新农合实施的客观效果。在农村医疗卫生工作中,新农合作为保障农民就医问题的最重要手段,实现让农民“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乡”是其重要目标之一。作为农民就医需求的主要提供者———乡镇卫生院,最能反映新农合支撑平台的质量和水平。因此,我们设计了“您认为乡镇卫生院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什么”这样一个指标。在415位农民的有效回答中,认为乡镇卫生院存在的最突出的两个问题是“设备简陋”和“医生水平太差”,所占比例达到了26.5%和46.3%。这与一些学者的调研结论大致相同,例如崔惠玉、王璐(2011)对辽宁省某县的调研发现:“乡镇医院医疗设备普遍不足,一些乡镇医院连X光机和B超机都没有,25家乡镇医院中只有4家可以实施剖腹产。”张道然(2007)对山东省6个乡镇的调查发现:“乡镇卫生院从业人员中,本科以上学历的占3.4%,本科占8.7%,大专占27.5%,高中占10.6%,中专占45.4%,初中占4.4%。”另外,认为医生医德、态度差的农民占10.1%,认为药品短缺的农民占7.2%,回答其他问题的占9.9%。这说明,当前乡镇卫生院既存在“硬件”(基础设施)方面的问题,也存在“软件”(技术人才和服务管理)方面的问题,二者共同决定了乡镇卫生院对新农合的支撑能力不足。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新农合的福利性得到大多数农民认同,但补偿率较低,农民满意率较低新农合作为一种“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为主”的农民福利制度,其福利性得到大多数农民的认同,有65.5%的农民认为新农合是一种农民福利,说明大多数农民从新农合中得到了真正的实惠。但是,农民的医药费报销比例太低,平均不到30%,农民的满意率也较低,只有28.3%的农民满意,说明新农合的福利性有待进一步体现。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新农合运行中存在的医疗供方药物加价、过度治疗等行为、医疗服务的可及性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民的福利感受和满意率。解决上述问题,一要规范医生行为,防止医疗供方的不合理行为侵蚀新农合为农民带来的福利待遇;二要提高新农合的补偿比率以及农民医疗服务的可及性,提高农民对新农合的满意率。

绩效考核制度范文5

【关键词】企业;绩效考核;管理;问题;对策

1引言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考核的建立主要是为相关人员掌握员工优缺点和工作状态提供便利,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发掘应用型人才,让员工可以选择合适的工作内容,从而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价值[1]。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绩效考核制度建立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例如绩效考核制度重视度不够、绩效考核基准模糊和绩效考核指标不够科学等问题,这些问题将导致绩效考核的作用难以有效发挥出来,因此相关部门的人员应该根据企业发展目标和实际情况,对绩效考核制度进行调整。

2绩效考核概述

绩效考核指的是,企业在战略目标下,通过科学的指标和标准对员工的工作行为和情况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员工工作状态的一种方法。绩效考核这项工作具有很强的系统性,涉及的内容很多,例如指标评价体系、指标评价标准等。绩效考核的核心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和获利能力,其本质是要求员工能够各尽其能,使每一位员工的价值都能够充分发挥出来[2]。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目标之后,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把目标进行分解,落实到每个部门的每一位员工身上,员工目标要与上级目标对齐,做到目标对齐、思路对齐、理念对齐,和认识与理解对齐,保证每一位员工都按照统一的目标去努力,在制定目标时要结合具体、可衡量、个人能够达成的范围内可实现、与业务公共相关的、有明确具体的日期/时间要求时效性、在绩效管理过程中,还要做到与员工开展三个“一对一”的沟通,即目标设置沟通、中期回顾沟通和评价结果沟通。简而言之,绩效考核就是企业对员工目标完成情况的跟踪、记录、评价和运用。

3企业绩效考核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绩效考核

主要包含绩效指标、绩效实施、绩效评价和绩效反馈。企业在进行绩效考核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在以上环节中都不可避免地存在漏洞,下面本文以以下几个问题为代表进行讨论:

3.1对绩效管理制度重视不够

在我国很多企业中,都进行了一定的绩效考核工作,但是对于绩效管理制度的制定工作不够重视,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绩效考核制度不够完善。一些企业制定绩效考核制度时不够全面,没有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没有进行周全的考虑,导致绩效考核制度存在很多疏漏之处,设定的指标无法实现,绩效考核有效性很低[3];其二,绩效考核制度落实不到位。在上面的图示中,大部分企业在制定了第一步绩效计划后,后面的实施、评价过程和结果沟通反馈工作都不是很理想,后面三者的重要性是一环扣一环的,只有将绩效指标具体实施到每个部门、每个岗位,对考核结果做出公正客观的评价,并将这一结果反馈至各级负责人,才能形成绩效考核工作的良性循环。

3.2缺乏详细考核指标

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中一项重要内容,在进行考核指标的设置工作时,一些企业只是简单对考核指标进行行解,没有根据企业岗位需要和性质对考核指标进行细分,只是在考核互评阶段给出一个分数,没有对员工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明确,员工之间没有指标进行对比,甚至一些评委只是按照印象对员工进行评分,考核结果没有反馈,员工不知道自己的扣分原因,对自己的工作实际情况也不够了解,长此以往,员工便出现了“做多做少做好做坏都一样的错误思想”,会逐渐对企业、单位、工作丧失信心和热情,员工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会因此大打折扣。

4完善企业绩效考核制度的对策

4.1建立公正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

绩效考核制度,对员工业绩效评价和能力评价的公平性、准确性都有着直接影响。根据现阶段企业发展实情,在制定绩效考核制度时一定要贯彻竞争理念[4]。通过加强竞争制度的融入,让员工提高业务能力和业绩竞争,为他们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和凝聚力强的氛围。通过加强激励,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让员工体会到自身的存在感,并无私地对自己的岗位贡献自己的力量。绩效考核分为匿名考核和两条线考核形式。匿名考核,指评委对参与考核人员身份不了解的情况下进行的考核和评价,这一形式可以有效避免偏袒和包庇情况,保证评价的透明度。两条线考核,主要是根据被考核人的特殊身份进行考核,其特殊身份表现在被考核人员也可以考核他人,这种形式使考核情况变得复杂,所以需要员工单独制定制度,并需要高层领导加强监督和评价。

4.2考核结果运用于优化配置

所谓合适的人在合适的岗位做合适的事。职业匹配理论指出,当人格与职业相匹配时,则会产生最高的满意度和最低的流动率。当工作环境与人格类型协调一致时,会产生更高的工作满意度和更低的离职可能性[5]。高工作绩效对具体的心理能力和体质能力方面的要求,取决于该工作本身对能力的要求。因此,仅仅关心员工的能力或仅仅关心工作本身对能力的要求都是不够的,员工的工作绩效取决于两者之间的相互配合。

4.3设定科学的绩效考核指标

相关负责人员,要为企业制定科学的绩效指标(KPI),作为一名优秀的领导,首先就要告诉员工自己的期望,而要想真正的落实这一工作,就要把未来长时间的绩效目标告诉给员工。确定绩效指标之后,相关负责人员要提高员工的绩效能力,要对员工目标执行情况进行关注,并根据员工的实际情况对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他们解决疑难问题和困惑,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让员工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从而更有信心面对未来的挑战。

5结语

企业绩效考核要有整体的、综合的、长远的眼光,从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发展出发,引用合理的过程考核,放眼长远和未来。企业必须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引入各种绩效考核方法的长处,选择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方法。设计出科学的、可操作的、与实际相符的绩效管理体系,才能实现的企业的战略目标,达到绩效管理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伟.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市场,2017(16):155+157.

【2】王媛媛.我国国有企业绩效考核对策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7(02):56-57.

【3】王美英.国有企业绩效考核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7,(18):80-81.

【4】甘露.浦口经济开发总公司绩效考核制度分析与改进建议[D].南京:南京大学,2016.

绩效考核制度范文6

绩效考核是指企业在制定了一定的目标后用其自定的一种或多种标准,对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表现和取得的成果进行标准化评估,并根据评估的结果对员工的工作表现进行评比,以此激励员工更好地工作并取得更好的业绩。在一些发达国家中,绩效考核管理制度通过多年的研究探索并通过实践已经趋向于成熟,但是在我国,大多数企业缺少对绩效考核管理制度的经验,导致考核仅仅是考核,很难在更高的层次上发挥其作用。

一、企业绩效考核的作用

(一)有利于形成工作合力

绩效考核的主要内容就是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状态和工作取得的成果,因此其结果能最直观地表现出一位员工的工作情况、为企业带来的价值和其自身的优缺点。通过绩效考核,企业可发现一些优秀的员工并给予一定的奖励,符合了多劳多得的基本原则,给员工更加努力工作的动力,企业也可以通过考核结果提示的员工优劣势来安排员工去到更能创造价值的职位或工作地点,更有利于管理员工。合理的绩效考核也可以激发员工的竞争心理,可在企业内形成良性的竞争氛围,也能提高员工对待工作的热情度。

(二)有利于了解公司发展状况

绩效考核结果不仅显示了员工个人的工作状态,也可以显示整个公司的发展状况,因为绩效考核也是一种对生产过程的管理和督促,周期性的绩效考核后的汇总结果其实就是公司在本阶段的发展状况,借此可评估公司在本阶段是否完成了应完成的目标。特别是当某些公司有项目需要完成时,绩效考核就显得尤为重要,可以帮助了解任务的完成程度以及完成还需要的时间,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现状。国有企业更需要重视绩效考核,因其所需完成的项目都较为重要,对质量和工期等都有较为严格的标准,但其员工又因为在国有企业,很容易产生懈怠心理,导致项目无法完美地完成,有效的绩效考核管理能帮助这类企业了解现状,更好地组织员工完成工作。

(三)有利于制定未来发展计划

当绩效考核结果揭示了企业在现阶段的发展状况后,如何使企业在下一阶段有更好地发展又成了问题,不过,仍可以从已有的绩效考核结果中得到提示。通过考核结果,可以挖掘出许多问题。在我国,许多中小企业都是家族企业,在人员的分配和职位的分配中常常人情大于能力的情况发生,这样是极其不利于企业的发展的,如果这些企业也能进行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就能发现人员管理的严重问题,如果能加以改善并且制定合理的发展计划就有更大的希望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运用和企业的业绩进步[1]。同时,在一些大企业中,通过对本阶段企业运营情况的了解,可以为下一阶段公司的发展制定更合理且更实际的发展计划,避免了公司的盲目自信或盲目自卑,也可以让所制定的企业发展计划更贴近不同部门员工的工作内容,给员工归属感,帮助公司创造更好的工作氛围。

二、企业绩效考核管理制度中的问题

企业绩效考核的价值已在上文进行了说明,但要实现其价值,都离不开有效并且合理的管理制度,目前我国企业对绩效考核管理的经验还有所欠缺,许多考核都只停留在表面,未能对其进行研究和探索,也就不能发挥绩效考核的作用。

(一)考核方式有不足

目前,绩效考核的方式还存在较大的不足。首先考核的内容和标准并不算合理,无论在何时期的绩效考核中,其内容和标准都要根据员工所在的职位的特性和工作内容来制定,才能更好地评估员工的工作状态,但在我国的大多数企业中,绩效考核内容的设计并不全面,容易出现某几个关联性不大的职位共用一套评估系统,并不能完全对应工作内容和工作要求,不能科学地反馈员工真实的工作状态,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员工的不满,减低员工对工作的热情;或者导致员工片面地注重所考核的内容,忽略本职工作,给公司造成损失。

(二)考核过程有缺陷

首先许多企业绩效考核结果的反馈存在问题,许多企业在绩效考核后并没有明确告知职员,导致员工不清楚自己是否尽职,是否符合公司的要求,公司在考核后应该加强与员工的交流,解决员工对于工作的疑惑,也让员工知道自己扣分的原因,防止出现员工想要提高考核成绩却无从下手的情况。其次,企业在进行绩效考核时,很少听取员工的建议,其实员工是考核的主体,能感受到许多考核制度的不足之处,如果企业不重视员工的想法,会导致员工对绩效考核制度产生排斥心理。最后,企业考核的过程还不够透明化和公正化,甚至存在许多管理人员只通过印象对员工进行评分的情况,容易引起员工对考核工作的懈怠和不满,认为做好做坏都没区别,反正只是管理人员的个人想法[2]。

(三)考核结果管理不完善

为了发挥出绩效考核制度的价值,管理层必须对考核结果进行细致的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制定可行的发展计划,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能力,让企业走向更有前途的发展道路。但事实上,很少有企业能做到结合考核结果制定发展计划,大多数仅仅还停留在考核这个形式,没有发挥其本身的重要作用。大部分绩效考核管理制度存在问题的企业都是不够重视考核结果,没能根据考核结果制定出相对应的奖惩方案,非但不能提高员工积极性,还让一些下属部门有了敷衍的心理,不能根据员工真实的工作状态提供数据。还有小部分企业过于重视绩效,忽略了企业的根本,员工盲目追求指标而不是工作质量和工作价值,反而造成了企业的亏损。

三、关于完善企业绩效考核管理制度的方案

(一)完善考核方式的合理性

企业要完善绩效考核管理制度,首先要明确采取此项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员工的积极性还是为了充分了解公司目前阶段的发展状况,再基于目的建立标准,可以参考目前许多企业都青睐的方法,如行为导向型的关键指标法、等级鉴定法、360度考核法等。也在注重考核的周期设置,太短会导致员工的懈怠心理,太长又会不能及时反映员工的工作状态,也让员工难以调整,笔者认为可以进行一季度或者半年一次的考核周期,较为合理。在考核的过程中,可以先对员工保密考核的内容和评估标准,但在结果公布后一定要明确告知员工,让员工知道自己到底在哪方面存在不足,并且及时接受员工的反馈,不损伤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根据绩效考核的结果,可以建立相对应的合理奖惩制度,对优秀的员工加以语言鼓励和薪酬奖励,让员工充分重视绩效考核。最后,要突出绩效管理系统可以对员工进行综合管理的优点,让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发展目的相连接,让员工明确自己的目标与企业的目标是相连的,挖掘员工的潜力,进一步提升员工能力,充分发挥绩效管理系统的优越性。

(二)加强考核制度的科学性

企业绩效考核制度的本质其实是一种竞争的制度,所以其一大关键就是一定要保证公平公正公开,而多数开展绩效考核制度的企业都会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奖惩,员工的升降职也会参考绩效考核的结果,如果绩效考核的结果不公正,对员工和企业的伤害可想而知,因此绩效考核对考核小组的要求比较高,管理层要重视这一方面,避免审核者的主观因素影响到绩效考核结果的客观性。同时,被考核的主体不应该只是员工,还应该包括管理层和考核评价小组,从而保证整个企业有良好的工作氛围,尽量避免某一类员工不需要考核而导致其他员工不满的情况[3]。

(三)丰富考核办法的多元化

在大企业中,参与绩效考核的员工众多,他们也来自不同的部门,工作内容有时大相径庭,所以用单一的考核标准来对待是不科学也不合理的,所以要进行多元化的考核。在进行对能力的考核时,除了基础的工作态度考察外,不同的部门运用不一样的标准,如销售部门就更注重业绩和与人交往的技巧,研发部门就要注重想法是否创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要特别注重人文主义,深入考察员工的道德品质,并且坚决拒绝道德存在问题的员工。而在一些特殊情况中,如某员工拥有某项发明专利,为公司带来收益或者某员工是地区的道德先锋,都可以给予他们考核加分[4]。

(四)重视考核结果的积极性

当企业绩效考核已经得到结果后,要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通过考核结果分析出现阶段员工出现的问题和企业出现的问题,并且积极解决,比如有针对性地对员工进行一些培训,或者给企业制定符合现阶段状态的目标,高效地解决问题,给企业带来更多收益。同时建立有效的反馈制度,让管理层和员工更亲密地进行有效沟通,帮助员工解决困惑,听取员工对企业的建议,也能通过绩效考核结果给员工安排更能发挥其作用的岗位。对一些考核结果较差的员工更要加以关心,和他们一起讨论原因,商讨对策,并鼓励他们继续努力,不要产生消极的心理,让员工明白他们对于企业的重要程度,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企业更有凝聚力。

四、结束语

企业绩效考核制度作为一项日渐流行的管理方式确实有独特的优越性,能够有效地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也有利于企业对自己的评估,其在操作过程中确实存在很大的困难,很容易得不偿失。想要真正发挥出它的价值,还需要企业和员工共同努力,明确考核目的,制定出合适的考核标准,并着重分析考核结果,才能真正提高员工的积极度,让企业走向更加高效和有前景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洪惠英.中小企业员工绩效考核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5(2):94-95.

[2]秦艳玮.民营中小企业员工绩效考核问题研究[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1(5):36-38.

上一篇第二高级中学

下一篇框架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