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审计范例

绩效审计

绩效审计范文1

关键词:绩效审计;财务审计;审计范围

一、前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政府部门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采用的审计模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审计工作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出来。目前在审计过程中,采用的方式为财务审计,这种方式与绩效审计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只有正确认识到二者之间的差异性,才能对绩效审计以及财务审计采取有效应用,最终达到提升审计质量的目的。

二、对比绩效审计以及财务审计的作用

(一)认清绩效审计与财务审计之间的关系

绩效审计与财务审计在实际应用中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正是这种差异性使二者在发展过程中具有产生相辅相成的关系。审计主要指的是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委托人与被委托人之间的关系,其中涉及到财产的所有权以及财产的经营权等方面问题。在此过程中既要明确二者之间的绩效关系,又要明确二者之间的财务关系,绩效审计主要指的是在被委托人的经济责任产生变化引起的。财务审计主要指的是对受委托人在委托过程中在经营管理中的责任进行监督,二者虽然产生的根源相同,但是在实际应用中管理的重点却不相同。另外,由于绩效审计与财务审计之间产生的源头相同,因此绩效审计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在财务审计的基础上进行,这种方式能够确定绩效审计在实际应用中的真实性以及全面性。在此过程中,审计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审计知识以及会计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绩效审计的质量。绩效审计在实际应用中具有灵活性较强、应用范围广、针对性高以及判断性强等特点,正是因为以上特点,绩效审计能够与财务审计形成一定的互补作用,弥补财务审计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不足之处。由此可以看出,绩效审计以及财务审计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具有相互促进的关系。

(二)确定绩效审计在企业未来发展中的地位

我国绩效审计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主要内容就是对政府财政部门在实际经营中收支活动的真实性以及合法性展开控制。在当今时代,政府在经营过程中的一系列工作需要保持一定的公开性,这就要求审计工作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能够真实全面地反应出政府在实际工作中的各项内容以及各项流程,其中主要包括政府在工作中存在的矛盾以及政府在实际工作中未来的发展趋势。采用专业方式对政府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的经济现象展开评价,进而为政府的决策活动提供精准的制定条件。政府在实际审计过程中需要将政府的正常运行工作以及社会对政府的需求展开综合管理,在当今时代中,如果仅仅使用财务审计一种审计方法,无法对政府展开全面的审计工作。因此,在实际审计中需要采用综合性较强的审计方案。在此过程中,绩效审计能够对审计对象的经营效率、经营效果以及经营过程中的经济性展开综合评价,这种方式能够保证最终审计结果的科学性以及专业性。同时促进政府审计工作的整体发展,提高政府在实际经营中的工作效率,提升审计工作在政府部门发展中的地位。由此可以看出,审计工作在未来发展的过程中,需要逐渐向着综合性以及全面性的方向发展,也就是说,绩效审计是政府审计工作未来主要的发展趋势。

三、绩效审计与财审计之间的对比

(一)二者在审计目标中的对比

在制定审计目标的过程中,二者之间具有较强的差异性,其中,财务审计的目标就是对政府相关部门中的财务信息资料展开监督检查,保证政府部门中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以及准确性。在政府部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财务信息资料的准确性以及真实性直接决定着最终财务管理的质量,其中主要包括财务信息的完整性、财务信息的正确性以及财务信息与预算之间的吻合性等方面内容。但是财务审计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能够得到的财务信息数量并不全面,面对这种情况,相关人员要想保证审计工作的高效性,则需要借助绩效审计的力量提升审计工作的全面性[1]。在绩效审计中,绩效审计的主要目标就是引导政府决策部门制定出高质量的管理决策,在此过程中需要保证决策过程中资源的合理性,提高资源的应用效率。其中绩效审计的目标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第一,为政府公营部门的资源管理奠定基础,进而提升政府公营部门的运行质量。第二,提高政府经营过程中立法人员、决策人员的信息获得质量。第三,提升资金管理以及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经济责任。

(二)二者在审计职能中的对比

在审计职能比较的过程中,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此过程中,财务审计中职能主要指的是对财务记录进行审查监督方式,提升财务部门的经营质量,在此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方式为检查和评价。其中的重点内容是保证财务收支活动中的真实性以及合法性,主要起到防止作弊的作用,同时起到一定的监督职能。在绩效审计中,主要起到的作用是提升审计单位的经营质量,对政府部门未来经营活动的发展起到监督改进的目的。审计人员在此过程中需要对管理部门提出一定的经营建议,同时制定相应的管理计划以及管理控制制度,最终达到提升经营经济效益的目的,在此过程中起到的主要职能是建设职能。例如,在实际应用中对政府中需要审计的部门展开全面审查,找出该部门在实际经营中存在的弱点以及经营弊端,根据存在的问题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这种方式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根据不同的问题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最终达到提升该部门经营管理经济性、高效性以及实用性的目的,挖掘出该部门的潜在潜能[2]。

(三)二者在审计对象以及审计范围中的对比

财务审计主要将被审计部门的财务收支活动以及财务资料作为主要的审计对象,其中的审计范围主要包括被审计单位中与经济活动相关的资料以及活动范围等。也就是说,财务审计中主要的审计范围仅仅是针对被审计部门本身,在此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绩效审计中,审计的范围较广,政府部门在实际运行中具有间接性的社会效益。例如社会中学校的建设、社会环境保护建设以及精神文明建设等多个方面,在实际审计的过程中,审计部门很难获得相应的审计证据,主要靠着组织目标的相关信息。在此过程中,绩效审计的对象主要包括绩效管理中各个方面的内容,不仅仅是被审计部门实际经营中的内容,其中主要包括事前决策、事中决策以及事后决策等,对此过程中存在的收支活动展开评价审计。除了财务审计中包括的内容之外,还包括计划资料、统计资料等,例如该部门在经营运行中签订的合同、协议、制定的决策以及章程等方面内容。由此可以看出,绩效审计中的审计对象主要包括财务资料中的收支活动以及其他资料中的经济管理活动。

(四)二者在审计方法中的对比

在财务审计中,由于财务审计的目标以及财务审计的内容已经大致完整,因此在实际审计过程中已经形成了固定的审计方法以及审计模式。例如,在收集审计证据的过程中,其中采用的主要流程就是证据的收集、证据的整理以及证据的分析等方面内容,主要包括具体方法以及专业技术等方面内容。主要方法包括顺查法、逆查法、详查法以及收集法等,其中具体的应用方法主要包括审阅法、分析法以及复核法,专业技术方法主要包括内部质量测评法、抽样审计以及计算机审计几种。在绩效审计中,主要采用的方法较多,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在绩效审计中包含的内容较多,同时较为复杂,在实际审计过程中并没有规律,因此需要采用多种方法展开审计调查。在选择方法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审计目标、审计对象以及审计特点等方面内容制定相应的审计方法。在审计项目中经常出现多种审计方法相互结合的情况。绩效审计方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能够将经营管理中的理论分析以及专业分析相互结合,在此过程中还包括数据调查以及资料分析等方面内容,在此过程中常用的方法主要包括调查、分析以及采访等。

(五)二者在审计程序中的对比

二者在审计流程方面大致相同,只是在各个阶段实际运行的过程中存在一定差异。在财务审计过程中,主要包括审计准备工作、审计实施工作以及审计报告工作几方面内容,在此过程中主要重点突出后续审计阶段。绩效审计在流程设计中将重点放置在未来经济活动主要发展方向以及经济活动改进方法中,需要根据审计结果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例如审计工作的检验以及审计工作的评价等方面内容,最终实现利益最大化,充分发挥出审计工作的价值。由此可以看出,财务审计与绩效审计在程序中存在的主要差异是程序的重点不同,在流程设定中并不存在较大的差异[3]。

四、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人们对审计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如何提升审计质量,成为有关人员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通过研究绩效审计与财务审计之间的差异性,对其进行研究,能够有效提高最终的审计质量,同时还能够明确绩效审计与财务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定位。由此可以看出,研究绩效审计与财务审计之间的差异性,能够为今后绩效审计与财务审计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鹿云飞,王郑萍.论绩效审计与内部审计咨询职能的履行———基于绩效审计与财务审计的比较研究[J].中国内部审计,2015(03):24-28.

[2]熊国珍.试析我国财务审计与绩效审计的比较与结合[J].商场现代化,2014(33):267.

绩效审计范文2

政府采购是以公开招标、投标为主要方式选择供货厂商,从国内外市场为政府部门或所属团体购买商品或劳务的一种制度,是一种与私人部门采购相对的公共采购制度,具有公开、公平、公正、竞争等特征,被誉为“阳光下的采购”。随着我国政府采购工作的不断完善和推进,公众对政府采购的关注已由原先的违法、违规行为转移到运行的效益和质量上。作为审计机关,我们要充分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进一步强化审计监督工作,提高政府采购资金的使用效益,促进其健康快速的发展,积极探索开展政府采购绩效审计。

关键词:

政府采购;绩效;审计监督

一、政府采购的现状

以笔者所在的山东省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我区实行政府采购制度以来,不断完善各项制度,政府采购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主要表现在:一是政府采购制度逐步构建与完善。我区政府采购工作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出台的法律法规、规章的同时,根据我市出台的政府采购办法与规定,逐步形成采管分离的政府采购制度框架体系。二是政府采购规模与范围逐年加大。近几年,随着政府采购工作力度的逐步加大,我区集中采购规模逐年增加,采购目录范围也逐年扩大,对进一步深化政府采购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三是政府采购行为逐步规范。几年以来,我区严格依法办事,规范运作,从信息到采购结束都基本上做到公开、公平、公正,特别是《山东省政府采购管理办法》实施以后,我区进一步规范单一来源采购等程序,有效提高了采购资金的使用效益,从源头上遏制了腐败行为的发生。

二、政府采购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采购预算编制缺乏预见性,预算约束力不强

采购预算是政府预算的一部分,其编制质量直接关系到采购执行的效果。目前我区存在采购预算编制计划性不强、项目编制不细致等问题,导致临时动议、随意追加预算的采购行为频繁发生。一些部门和单位预算与执行结果差距较大,有时临时追加采购金额超过预算金额的一倍以上,这就导致政府采购预算资金失去了应有的约束力,预算与执行“两张皮”。

(二)政府采购效能有待提高

实行政府采购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效益,节约成本,但目前我区政府采购在这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一是部分采购活动时间较长,不利于提高采购资金运转效率。二是政府采购的规模效益和成本效益不明显,有时会发生同类商品分散采购的现象,从而削弱了政府采购整体效益的提高。三是部分需与上级实现互联互通的信息工程采购事项受上级部门的影响,可能在具体采购事项上增加特殊技术要求,导致满足要求的潜在供应商减少,进而影响了采购价格,违背了公平竞争原则,降低了采购资金的节支率。

(三)采购验收评价环节薄弱

采购验收评价环节是保证采购质量的关键环节,然而当前许多采购单位重前期采购过程的控制,对采购验收环节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采购实际供货质量达不到投标文件的承诺的事项时有发生。有的供应商为谋取中标,往往以最好的承诺和最低的价格投标,中标后不按照事前承诺办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择手段偷工减料或偷梁换柱,采取以次冲好、变更内部设备、私改中标品牌与配置等形式,达到非法获利的目的,不但扰乱了政府采购市场的秩序,也损害了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三、政府采购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

当前采购工作存在的问题,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及约束性

一是随着采购项目范围的扩大,部分项目缺乏科学统一的支出标准,许多预算单位很难编制比较详细的项目预算。二是预算编制计划性不强,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中,有些预算单位对采购预算的编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编制项目比较粗糙,甚至模糊不清,往往是在年度中根据工作的实际需要临时性地采购一些物品。三是部门预算观念薄弱,预算编制缺乏具体性,为了应付不断出现的追加支出,编制及执行者往往留有机动财力,导致预算执行约束力不强,不利于人大监督。

(二)政府采购绩效意识有待加强

一是政府采购单位的绩效意识差,预算编制支出项目未被细化到政府集中采购目录,致使财政部门难以从全局上把握全年采购规模和采购单位具体的政府采购资金额度。二是政府集中采购注重单个项目在时间及采购程序上的安排,考虑资金使用效率不足,较少比较规模采购价格与市场平均价格的差距,没有从规模采购的角度指导预算安排。三是政府采购需要资源整合。许多部门制定采购计划只从自身工作需要考虑,各自为阵,造成重复采购时有发生,浪费大量的财政资金。这种问题在网络平台建设项目上反映得尤为突出,此类项目建成后往往在不同程度上设有技术保护措施,造成不同部门系统互不兼容,导致后续扩容增量时只能采用原来的供应商,严重影响了采购效益的发挥。

(三)政府采购验收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一是采购监督管理部门缺乏完善的验收制度,没有制定严格的控制措施。有的供应商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驱动下,抓住采购人多为政府机关事业单位所谓的“公家”的特点,利用验收人员不懂技术、责任心不高、采购机构不参与验收监督等因素,以次充好、蒙混过关,严重损害了政府与采购人的利益。二是采购单位没有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措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关键环节缺少必要的监督与检查,对技术性强的采购项目没有及时征求专家意见。三是没有建立采购项目后期运行评价与惩罚机制,导致相关人员的责任意识不强,发现问题没有及时追究责任,造成了采购项目监管的漏洞。

四、开展政府采购绩效审计的路径

为了提升政府采购活动的效率,切实提高公共资金的使用效益,必须积极开展政府采购绩效审计,强化政府部门的责任意识和绩效意识,从而促进政府采购绩效管理制度的建立。建立政府采购绩效管理制度,就是要建立一个由绩效目标管理、绩效跟踪监控管理、绩效评价实施管理、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和应用管理共同组成的综合管理系统,建立“采购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全过程采购绩效管理机制。围绕这一目标,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审计监督工作:

(一)加强对采购预算编制的审计监督

一是对预算编制的全面性、合法性进行审计。重点审查采购项目是否按政府采购目录进行编制,是否存在超过采购人实际需要、超标准的采购预算,采购人有无不合理的采购要求;是否将全年的采购项目全部纳入预算中,采购项目是否按规定进行报批和执行等,并得到人大的批准,防止漏报、逃报现象的发生。二是对预算编制的支出标准进行审计。审查是否建立全面科学的支出标准系统,是否在原有支出定额的基础上,对一些新增项目进行充分论证,制定合理的支出标准,审查每项支出的预算额度是否能基本反映市场价格,不能偏差太大。三是对年度采购总预算的合理性进行审计,审大技术项目是否经过专家论证,项目采购是否站在宏观的角度上综合考虑,是否存在重复采购及浪费资源等问题,是否考虑规模采购效应,合理安排采购事项。

(二)加强对采购过程的审计监督

一是对各预算单位是否严格执行采购预算制度进行审计。审计年度过程中有无任意追加或追减现象,是否严格按照批准的预算开展采购活动,不得擅自改变资金用途,也不得超标准采购;审查采购是否存在自行采购、先购后报、先赊后付等逃避政府集中采购的行为,防止随意采购行为的发生。二是严格对采购文件的审查。确保采购上限价格控制在预算金额内,同时,注重审查文件内容是否完整,采购方式、评审标准设置是否符合规定,避免出现有倾向或者排斥潜在投标人的内容,以及项目肢解规避公开招标的行为。三是强化采购程序监督。严格监督采购各环节,确保采购公告在指定信息网络上;实行供应商行贿档案调查,加强对评委抽取以及事后评价环节的监督,确保评审质量;严格开标程序,确保公开、公平、公正、廉洁,防止暗箱操作等舞弊行为的发生。

(三)加强对采购验收阶段的审计监督

一是对采购监管部门的验收情况进行审计。审查监管部门是否建立了有效的验收制度,是否根据不同类型的采购项目,建立了不同的验收方案,并采取有效措施对项目质量进行控制,确保供货项目各项指标符合验收标准。二是对采购单位的内部控制情况进行审计。重点审查采购单位是否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针对项目控制薄弱环节是否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检查,并及时提出整改意见,确保采购项目质量。三是对采购事项运行情况进行审计。重点审计项目质保期内的运行质量及效益情况,检查是否存在未使用固定资产或不需用的固定资产,分析固定资产结构是否合理,检查采购资产的实际利用率,从而判断采购活动的实际效益。

(四)加强采购评价结果的反馈及应用管理

一是通过对采购预算编制及执行情况进行评价,发现政府采购预算编制程序的不规范行为,编制内容不合理、支出标准不科学等问题,提出完善措施,为进一步优化预算编制及执行效果提供依据。二是通过对政府采购活动是否实现规模效益目标进行评价,分析阻碍规模效益发挥的因素,研究提高规模效益采购经济性的方法。三是通过对政府采购实施结果的效益性进行评价,解决现行政府采购制度不利于加强财政支出绩效管理的问题,促进采购各项制度不断完善,从而促进政府政策目标的实现和宏观效益的发挥。

五、结束语

绩效审计范文3

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工作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呈现加快发展态势,但与西方国家相比仍较为有限。本文梳理了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研究情况,归纳了绩效审计内涵、范围、理论动因、职能目标和评价指标等方相关研究成果,概要分析了政府绩效审计研究的问题与方向,以期为我国绩效审计理论研究和实务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

政府绩效审计;研究述评

一、引言

现代政府绩效审计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的英美等国,它是审计部门独立开展的对政府公共部门的监督活动。20世纪70年代新公共管理运动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对政府责任和工作绩效的广泛关注,促进了政府绩效审计的推广。受新公共管理理论影响,政府审计工作更注重结果和绩效导向,全社会对公共产品与服务的质量和效果信息产生强烈需求促使西方国家政府绩效审计迅速发展。据学者早期统计,截止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绩效审计业务量约占其全部政府审计业务量的85%,[1]加拿大绩效审计量约占其审计项目总数的40%。[2]我国1983年成立国家审计署,开始建立现代化的审计制度。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开始效益审计理论研究和局部试点工作,但绩效审计由于缺乏经济和政治基础没有得到长足发展。20世纪90年代,我国政府审计主要以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规性审计为主,仅零星开展了带有一定程度绩效审计性质的绩效审计工作。加入世贸组织后,伴随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和公共财政体制的完善,公众越发关注公共资金使用的效果,对政府公共服务质量产生了监督意识。基于此,我国政府开始借鉴和发展国际先进的绩效审计制度。学术界众多学者对绩效审计理论也进行了广泛研究和探讨。本文归纳总结了我国绩效审计研究概况,剖析了绩效审计的发展脉络,为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研究发展提出建议。

二、政府绩效审计的内涵

对政府绩效审计,我国学者习惯使用“绩效审计”,而我国审计实务部门对应称为“效益审计”。许多国家对“绩效审计”另有称法,比如,英国和加拿大分别使用“货币价值审计”和“综合审计”指代绩效审计。综合来看,最普遍的名称仍是“绩效审计”。1986年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INTOSAI)在审计会议上发表了《关于绩效审计、公营企业审计和审计质量的总声明》,声明中对绩效审计做出界定:绩效审计是对公共部门管理公共资源的经济性(Economy)、效率性(Efficiency)和效果性(Effectiveness)所做的评价与监督,[3]即惯称的“3E审计”。绩效审计的定义随着审计实践的开展不断变化,内涵不断丰富。最具有代表性的是1989年加拿大学者丹尼斯•普瑞斯波尔提出“5E审计”概念。他在传统“3E审计”基础上加入了环境审计(Envi⁃ronmentAudits)和公平性审计(EquityAu⁃dits)。环境审计是指审查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对生态的保护情况,公平性审计则是指审查政府项目及政府活动所产生的利益分配与再分配的公平性及其对社会秩序的影响。[4]针对绩效审计内涵,我国学者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戚振东等认为,我国现阶段处于社会问题多样化突显的转型时期,政府绩效审计不应局限于“3E”,应扩展绩效审计维度,开展多样性绩效审计。[5]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5E”审计和多样性审计更适应于经济社会发展对政府绩效审计的内在要求。理论研究中应更重视和采纳多样性审计的有关定义和内涵。比如,增加社会发展可持续性维度等还有待持续深入研究。在传统的“3E”审计中,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三者间的相互关系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实际项目审计表现为如何安排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三者比重。我国学者余玉苗、何晓东认为,应通过审计对象或项目核心效用进行把握和判断。[6]如果审计对象的核心价值偏重于效率性,则在绩效审计时应以效率性审计为主。若一项公共产品或服务的重点是改善民生和提升公众满意度,则在绩效审计过程中应更偏重效果性审计。毫无疑问,“3E”中的三个维度之间具有相互联系、内在统一的关系。经济性和效率性制约着效果性的达成:一项公共项目如果存在经济成本偏高、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的问题,其项目的社会效益等目标的实现肯定会受到影响。反之,如果公共项目以效果性为目标导向,通过目标管理进行成本控制和优化管理,其经济性和效率性往往能达到较高的水平。可见,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内在关联决定了它们之间在某些条件下可达成相互促进的良好效果,进一步明晰它们之间的协同效应,有利于提升绩效审计实务工作水平。

三、政府绩效审计的范围

关于绩效审计的范围,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认为,应依据每个国家审计机关的审计使命和特定的审计环境具体决定,难以做出统一界定。我国学者蔡春等认为,政府绩效审计的范围是根据审计目标确定的。政府绩效审计的范围包括对政府组织、项目、活动和职能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客观和系统的检查。[7]绩效审计目标和绩效审计类型的不同决定了审计范围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从受托责任观的角度来看,政府部门及其他公共资源的使用单位对公共资源管理和利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状况都应成为绩效审计的范围。除此之外,更多的学者对绩效审计进行了层次和类型的划分。比如,Bates和Hoton将绩效审计评价对象划分为政府整体绩效、部门重点绩效和单独项目绩效三个层次,[8]审计的层次从高到低依次递减。Barzelay按照审计内容和审计重点的不同,将绩效审计归纳为效率审计、项目效果审计、绩效管理能力审计、绩效信息审计、风险评价、最佳实务评价及一般管理评价7种类型。[9]国内学者周亚荣总结了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实务中的具体表现形式,归纳出四个重点审计方面:一是各级行政部门和单位的经费开支审计;二是由国家财政所投资的公共建设项目审计;三是公共专项资金审计;四是国际组织和外国政府对我国的援助项目和贷款项目审计。[10]从审计职能发展的角度看,上述四个方面仍然不全面,应增加对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的政策制度的评价。绩效审计不仅要发挥检查监督作用,更要关注公共领域政治、经济活动的效益提升,面向未来建言献策。综上所述,政府绩效审计的范围研究较多地集中于绩效审计的层次和类型划分。这样的研究有助于界定政府绩效审计的开展,也能从横向和纵向的维度将绩效审计进行区分,从而在理论和实践层面更准确地把握政府绩效审计的应用方向。在今后的研究中,还应配合政府公共管理职能优化的需要,将政府绩效审计范围的研究扩展到政府部门职能和使命的履行程度、公共服务对象的满意度、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及时性和可及性等方面内容,使绩效审计范围研究更符合审计实务工作的需要。

四、政府绩效审计的理论动因

理论界对绩效审计产生的动因有各种不同的观点,最具代表性的是绩效审计产生于公共受托责任,政府绩效审计是为了公共部门解除其公共受托责任而产生的。另有众多学者研究了新公共管理运动对绩效审计的推动作用,甚至可以说,政府绩效审计是配合新公共管理运动需要而发展的,成为了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内容之一。雷达研究了新公共管理运动和绩效审计之间的密切联系,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核心理念引发了对政府绩效和责任履行的高度关注,为绩效审计创造了政治环境和管理环境。[11]陈骏则从利弊两方面分析了新公共管理运动对绩效审计产生的理论与实践影响,认为新公共管理存在一定的误区,对绩效审计的发展产生负面的影响。如“理性经济人假设”和“市场导向”容易导致审计过程中过分追求效率而忽视公平,“结果导向”则可能导致审计工作中重视短期绩效的评价,忽视长期性的绩效指标。新公共管理对绩效审计也存在有利的影响。比如,推动政府审计的重点从合规性审计转向绩效审计,健全政府绩效审计的评价机制,形成独立的绩效审计机构等等。[12]王晓梅全面总结了绩效审计的相关理论基础,归纳了三个方面的理论动因:政治学理论动因表现为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学说,经济学理论动因则是委托理论,而新公共管理理论构成了绩效审计的行政学理论动因。[13]从近年来的研究趋势看,部分学者将理论动因研究延伸到了政府绩效审计影响因素的研究。赵彩霞、张立民等通过定量分析方法证实了制度环境因素对政府绩效审计的开展成效具有显著的影响。[14]李素利对问卷数据进行了验证性因子分析,得出了审计人员的素质、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五方面的因素对政府绩效审计的工作成效具有积极影响作用。[15]徐相锋、鲍春雷将协同理论与政府绩效管理相结合,从纵向协同、横向协同和内部协同三个方面论述了政府绩效管理中主客体因素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16]综上所述,我国学者对绩效审计理论动因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相关的研究相对分散,需要提升完整性和系统性。同时,理论动因研究对绩效审计实务产生的指导作用相对薄弱,有待于在今后研究中得到加强。

五、政府绩效审计的职能和目标

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在《国际组织绩效手册》对绩效审计职能阐述为有关决策机构和政策制定部门提供信息和咨询服务。相比而言,我国学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更为深入,如谢志华等将政府绩效审计职能划分为两个层面:解除受托责任层面和决策有用层面。[17]现阶段我国绩效审计职能主要以解除政府部门公共受托责任为主。随着今后政府职能不断转型,绩效审计的职能将向决策有用层面转变。吴国萍认为,在我国现阶段政府绩效审计的目标是对公共资源使用和管理的有效性进行检查和评价,有效性至少应包括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和合规性四个方面。[18]王会金、易仁萍则认为,现阶段的绩效审计是为了评价各项投入资源的经济和有效程度,并借以找到提升绩效的途径,实现由查处达到控制和提高的目的。[19]综合来看,以上学者所论述的绩效审计职能和目标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随着政府绩效审计内涵的不断丰富和范围的不断扩展,其职能和目标研究也应得到创新发展。政府绩效审计在传统监督检查职能基础上,逐步向为行政和立法部门提供决策咨询服务转变,其作用不仅表现为解除公共受托责任,更应以推动行政问责、提升公共价值和促进管理优化为目标。

六、政府绩效审计的评价指标

相较国外而言,国内对绩效审计评价指标的研究相对滞后。在我国目前的审计实务中,实际审计业务往往是受托对公共项目的效益进行审计,进而对政府的绩效做出评价,而不是通过综合性绩效审计对政府的总体绩效做出评价。正因为如此,基于公共财政制度并以公共财政投入的总体效益评价为主,构建绩效评价指标能相对有效地指导绩效审计的实务开展,许多学者也从该角度进行了指标体系的研究。比如,周亚荣总结了我国学者对于绩效审计评价指标的各项研究,提出应依据绩效评价对象的不同,从政府总体、政府部门和政府项目三个不同层面分别设置绩效评价指标。[20]白景明则进一步指出,在对政府部门的整体绩效评价时,应首先根据政府部门的职能特点对其分类,根据不同类别的部门分别制定评价指标。[21]政府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与政府财政预算指标存在一定的对应性,在传统财务合规性审计部分中,可以大力借鉴财务预算指标进行量化考核。同时,出于效果性审计的需要适当增加非财务指标和定性评价指标的比重。在指标确定过程中,需要结合政府绩效审计内涵和职能的发展,重点增加服务对象满意度、风险预警和体现可持续发展理念,并能够持续进行考核的长期性指标内容。在指标的具体设置过程中,应该注重评价指标的动态性、相关性和可操作程度,从而促进政府绩效审计工作的标准化和高效化。

七、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研究的未来方向

首先,政府绩效审计研究可与绩效评估研究相互借鉴。温美琴等认为,政府绩效审计本身也是一种政府绩效评估行为,是对政府部门、财政预算单位、公共投资项目等的绩效所进行的检查、监督和评价。[22]这说明了绩效审计与绩效评估之间存在紧密的内在联系,绩效审计的理论研究可以借鉴绩效评估的各项研究成果,达到二者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的效果。其次,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研究必须坚持理论创新导向,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绩效审计实务工作需要。虽然我国绩效审计研究相比国际领先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但取得不少创新性研究成果。比如,陈宋生从制度变迁理论出发,分析了审计制度变迁的各项影响因素,运用制度经济学中的制度供需分析、制度变迁的成本-效益对比分析,论证了我国绩效审计的未来发展,为我国从合规性、真实性审计制度向绩效审计制度的转变提出了建设性建议。[23]周亚荣从政府治理理论视角出发,结合我国构建服务型政府的现实需要,提出了在服务型政府的框架下如何有效地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府绩效审计体制。[24]以上学者为代表的创新型研究成果不断增长,值得有关审计部门深入研究和借鉴。第三,绩效审计理论研究必须与绩效审计实践紧密结合。深圳市和青岛市等地是我国最早开展绩效审计的地区,其政府绩效审计经验居于全国的前列,探索出了一系列先进的现代审计方法。深入总结先进地区的有益经验逐步推广到全国同类地区,通过推广可以有效提升我国绩效审计实务工作水平,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相互促进。我国学者仍需对政府绩效审计理论深入分析和研究,融合绩效评估、国家财税与预算体制改革、审计体制改革等关联领域的研究成果,从系统和综合角度提升我国绩效审计的理论与实务水平。

作者:蒋剑桥 陈凤仪 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参考文献

[1]廖洪,王素梅.中美政府绩效审计比较[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7,22(06):7-11.

[2]彭华彰,周铁锐,贺明明.国外效益审计的启示与开展中国特色效益审计的探索[J].审计研究,2005(01):48-52.

[3]杨树滋,徐玉棣.最高审计机关第十二届国际会议关于绩效审计公营企业审计和审计质量的总声明[J].审计研究,1986(03):5-13.

[4]王光远.管理审计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156.

[5]戚振东,吴清华.政府绩效审计:国际演进及启示[J].会计研究,2008(02):76-85.

[6]余玉苗,何晓东.核心效用观下政府绩效审计的实施框架[J].审计研究,2005(03):23-27.

[7]蔡春,刘学华.绩效审计论[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28.

[10]周亚荣.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理论研究与实践现状[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8(02):15-21.

[11]雷达.新公共管理对绩效审计的影响及对我国绩效审计发展的启示[J].审计研究,2004(02):36-42.

[12]陈骏.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发展机制研究——基于新公共管理背景下的辩证思考[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6(03):16-20.

[13]王晓梅.政府绩效审计:理论基础与风险分析[J].审计研究,2007(02):17-20.

[14]赵彩霞,张立民,曹丽梅.制度环境对政府绩效审计发展的影响研究[J].审计研究,2010(04):22-28.

[15]李素利.政府绩效审计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J].审计研究,2013(02):27-33.

[16]徐相锋,鲍春雷.协同性政府绩效管理探讨[J].中州学刊,2010(05):15-18.

[17]谢志华,孟丽荣,余应敏.政府绩效审计职能之二维层面:解除受托责任与实现决策有用[J].审计研究,2006(03):23-32.

[18]吴国萍.关于开展政府绩效审计工作的思考[J].审计研究,2005(02):56-58.

[19]王会金,易仁萍.试论政府绩效审计的若干理论问题[J].审计研究,2007(01):47-50.

[20]周亚荣.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理论研究与实践现状[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8(02):15-21.

[21]白景明.如何构建政府绩效评价体系[J].地方财政研究,2005(09):37-41.

[22]温美琴,徐卫华.论我国审计监督机制的完善——基于深圳政府绩效审计实践的思考[J].南京社会科学,2006(05):47-53.

绩效审计范文4

(一)理论分析

第一,按照我国的经济责任进行理论分析,国家政府部门的责任不仅仅是负责保护人民的公有财产,还要负责对社会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运用,第二个责任就是绩效责任,只有运用绩效考核才能开展对政府的履行责任效果的考核。第二,根据相关的绩效审计理论,绩效审计是财务审计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财务审计同时也是绩效审计的基础。在工作中,绩效审计的看重点是受托管理的责任,而财务审计则关注的是受托财务的责任。受托管理责任与受托财务责任两者是同时发生的,但是它们对实现的目标有着不同的重要性以及不同的评价,所以任务认为管理责任是滞后与财务责任,可靠而真实的财务审计是绩效审计评价和建议的基础。第三,开展绩效审计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具有较为完善的标准化评价体制;确保会计信息的可靠与真实;具备完善的法律体制。

(二)现实分析

由于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我国的绩效审计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违法乱纪和浪费的不良现象一直存在着,每年审计机关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以及精力来进行财务审计,这样就导致绩效审计方面人才的缺失,影响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再者,我国的会计制度不够完善,会计资料的合法性以及真实性没有得到保障,绩效审计还不能完全的依赖财务审计,只能根据会计报表进行审查是否有违反制度和规定的现象;与绩效审计相关的法律体制、评价体制以及审计标准都没有建立完全。相关法律对绩效审计的目标、责任、范围、行使权力以及义务还没有明确的规定,系统的绩效审计体系也没有建立起来;我国政府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制定出与绩效审计相关的制度,政府的管理水平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

二、绩效审计与财务审计的区别

(一)审计要素的不同

绩效审计与财务审计可以从七个审计要素进行区分:审计目的的不同,绩效审计讲究的是经济性、效益性以及效果性,财务审计则更注重于真实性、公允性以及合法性;审计对象的不同,绩效审计是对政府机关、事业单位部门进行审计工作,财务审计则是对财物收支活动进行审计;审计方法的不同,绩效审计调查、分析、采访等方法,财务审计则采用审阅、查询、盘点等方法;审计功能的不同,绩效审计具有建设性,财务审计则具有鉴定性与防护性;审计程序的不同,绩效审计先是准备然后实施、报告最后进行后续审计,财务审计则经过准备、实施、报告三个程序进行的;审计标准的不同,绩效审计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公认管理实务以及有关的规章制度,财务审计则是根据公认的会计准则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时间导向的不同,绩效审计侧重于未来,财务审计更着重历史。

(二)审计理念的不同

财务审计是对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导向性的工作,它通过查处、纠正存在的违纪违规问题,保证制定的制度具有的权威性的地位不变,达到提高绩效的目的。相对于财务审计而言,绩效审计则是对绩效与结果进行导向性的审计工作,他着手于实际收到的结果与预期目标之间存在的具体缺口,通过完善管理和制度,找到管理和制度上存在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绩效。在进行绩效审计时,无论被审计的单位以及个人是否按照相关规章制度办事,只要单位或者个人的效益增加了,审计人员也可以依靠它来修改制度,绩效审计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性。然而在财务审计时,一旦查出被审计单位或者个人违反了规章制度,就会收到法律的制裁。

(三)审计的侧重点与切入点不同

在审计过程中,绩效审计是从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流程上着手的,针对被审查单位做出的决策是否有效执行的情况进行审查,通过审查各单位的效益结果来反应单位存在的问题。而财务审计则是从资金流入的问题开始的,通过审查被审计单位的有关资金问题,确定单位是否存在违规的现象。通过对使用资金的整个过程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审查,揭露出单位管理制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高效益。

(四)对审计人员所提出的具体要求不同

对于绩效审计的工作而言,它要求审计工作人员不仅要具备经济、统计、工程计量、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还要熟悉整个政府工作环境,具备开阔的视野和创新能力,可以为政府的工作提出一些中肯的意见与建议。与绩效审计相对比,财务审计对审计人员的要求较低,它要求审计人员精通财务知识,熟悉相关法律,熟练掌握审计知识与审计技术。

三、绩效审计与财务审计的结合

(一)两者结合的原则

绩效审计与财务审计的结合原则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由于我国审计环境比较复杂,每个地区有关财政的政策有所不同,不同的单位也有不同的经济状况。到目前为止,对于绩效审计与财务审计还没有具体的法律去约束,所以在处理这些问题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找出具体问题具体解决。

(二)两者结合的范围

在我国现阶段,财务审计的工作已经有了广泛的覆盖范围,但是绩效审计在实际工作中运用的范围还比较小。想要将绩效审计和财务审计两者结合起来,在实际工作中就必须考虑到绩效审计对它的特殊影响。在我国目前还存在着大量的违规行为,在这样的背景下,绩效审计就应该更注重对一些重点区域以及人们热议的领域进行开展工作,比如:对专项资金的审计、对财政预算支出的审计以及公共支出的审计等。这样就能不仅能够得到良好的效果,还能节省国家的资金。

(三)两者结合的方式

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审计环境还比较复杂,绩效审计还没有完全的被用于实际工作中,它现在处于一个过渡期,所以可以根据单位的具体情况不同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法。对于那些存在过违法违纪记录但是审计效果比较明显的有关部门单位,可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绩效审计 和财务审计在实际工作中姐穿插的运用;对于那些审计效果比较很好的部门单位,可以采用以绩效审计为主,财务审计辅助绩效审计进行实施;还有一些单位进行过绩效审计,对于他们而言,可以直接的进行绩效审计。

(四)两者结合的具体实施

诸如公共投资或者公共工程等项目,它们的资金使用的情况比较大,对它们进行审计工作时,应该考虑到绩效审计,这样就可以提高资金的使用率,而且,绩效审计中的一些标准可以应用到绩效审计与财务审计结合上;对绩效审计,应该经过长期的、有计划的设计实施;应该分开制定绩效审计与财务审计的审计准则,规定出它们各自审计的内容,制定出符合它们自身的报告准则和作业准则;在独立运用绩效审计时,应该充分的将财务审计以往收集到的资料运用到绩效审计的工作中去,如果要将绩效审计和财务审计结合实施,在收集资料时就要做两份工作;绩效审计没有固定的审计方法,它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结合有关财务审计的技术进行审计,比如利用审阅、计算、分析等技术进行调查、统计工作;不仅要改善绩效审计与财务审计的技术方法,更应该注重培养审计人员的素质,对他们进行不定期的理论与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绩效审计的技能,将财务审计人员培养成全方位的人才。

四、结束语

绩效审计范文5

关键词:绩效审计;财务审计;比较研究;经济活动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我国已经进入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更加注重经济的平稳运行。审计工作作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方式的转变而不断地进行变革。财务审计和绩效审计之间存在着很大的联系,甚至可以说绩效审计是从财务审计发展而来的,当然了,只有两者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最好的审计效果,对企业的经济活动和效率都起到有效的监督。要想将两者之间更好的结合起来,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就必须对两者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找出两者之间的差异与共同点,让其互相取长补短,创造出一种更高效的审计方式。

二、财务审计概述

审计是由最早的独立人员对企业或者公司进行账目的清查而衍生出来的一项工作。也可以这样说,最早的审计工作是来源于意大利合伙企业制度,主要作用就是查账。不同于最原始的审计工作,当前的审计工作主要是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一种监督,会相对更加专业和全面。财务审计最主要的监督方面就是企业的经济状况,对企业的经济账目和资产进行清查,从而明确公司的财务状况以及经济活动的开展是否符合法律规范。在进行过细致的查询之后,要提供审计报告明细。主要可以清查的行为就是做假账、违法违规操作等方面。

三、绩效审计概述

绩效审计对于企业的监督主要偏重于企业的经济效益。不仅是对企业过去和现在的财务的一种清算,更包含了对企业未来发展的一种估计与展望。在绩效审计方面,需要的专业性更强一点,目的也非常明确。当然了,绩效审计同样需要提供一定的审计报告,需要对企业的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工作。绩效审计产生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政府财务状况的保密性。绩效审计可以对政府的经济活动进行一定程度的监督,使政府资金的使用更加透明。让我国的财政资金取之于民并用之于民是绩效审计当前最主要的作用和目的。对于经济效率的监督会使得资金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四、财务审计与绩效审计的比较

财务审计和绩效审计虽然是两种不同方式,但是,殊途同归,最终都是为了我国企业和经济更好的进步和发展。虽然两者之间联系密切,但是,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侧重点不同

财务审计主要是对企业的经济运行状况进行审计,绩效审计主要对企业的经济效率进行审计。一个是对过程进行监督,一个是对结果进行评估,存在一定的差异。

(二)需要的审计人员要求不同

由于财务审计和绩效审计两者之间存在着差异,那么对具体审计人员的标准和需求自然也会存在一些不同。财务审计的工作中需要对违法行为进行监督,因此,审计人员需要对国家法律法规也有充分的了解。当然经济形势方面不必说,应该是必备的素质。专业素养也都是基本要求。而绩效审计则是对工作人员的要求更为严格一些。除了最基本的素质和能力之外,科学、计算机等各个方面都需要有所涉及。最重要的是,对于政府的工作也要有一定的熟悉程度,而且有自己的想法。

(三)审计的关键点不同

财务审计的关键点在于对资金的审查,尤其是对资金流动和使用过程中的违法违规现象进行查处,这样才能够保证每一笔资金都收到应该有的效益,发挥出其最大价值。绩效审计工作的关键点在于对企业发展的效益进行审查,尤其是公司运行的各个环节,找出其中的问题并进行分析。在审计的过程中,两者的审计关键点稍有些不同,也体现了其中的差异。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审计已经逐渐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重要的一项工作,有着极大的价值与意义。对于财务审计和绩效审计,两者之间既相互联系又存在差异,经过对这些差异的提出,我们不难发现,有些时候两者恰好形成了互补的形式,所以,一旦将两种审计方式进行密切的结合,一定会碰撞出更大的火花,为我们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盛良.杭州市萧山区社区财务收支与服务绩效同步审计调查案例解析[J].中国内部审计,2013(3):55-57.

[2]李军.基层审计机关开展绩效审计刍议[J].审计与理财,2011(6):42-43.

[3]罗平丰.我国地方审计机关的绩效评价研究——基于平衡计分卡理论[D].浙江工商大学,2012.

[4]李昆,李乾文.基于自省机制作用的两类导向性审计活动冲突及均衡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5,30(4):50-57.

[5]郑石桥.非财务计量绩效信息审计基本理论框架[J].会计之友,2016(23):124-129.

绩效审计范文6

关键词:绩效审计;预算执行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民生政策审计

随着财政绩效审计的逐步开展,财政绩效审计从增强其宏观性、整体性和建设性出发,将目标提升到以保障公共资金安全高效使用、促进建立健全现代财税制度、增强财政政策的有效性的高度,依法对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政府部门管理或其他单位受政府委托管理的资金,以及相关经济活动进行审计。

一、经济发展新思路需要审计向纵深、向广度发展

审计内涵式发展模式要求我们走特色、精品、治理绩效优先的发展道路,财政审计从“3E”增至“5E”,强调要加强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的投入和产出是否合理、投入产出是否最大作出相应的评价。与传统审计相比,传统审计看重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的真实性、合法性,而绩效审计将重心放在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安排和使用的效率和效果上。财政绩效审计,要审查是否以一定的最小的公共资源投入提供最大的社会公共服务;要评价财政支出是否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投入产出;要评价财政资金投入是否最大程度达到政策制定的既定目标;要评价对相关政策、规章和制度的遵循情况。绩效审计无论从审计对象、审计目的、审计范围、审计标准、审计效果等诸方面来看,均较之传统审计作了不同层次的更深层次的新要求,这要求审计人员改变审计工作思路,更新审计方法,从政策、方针执行上提出深层次的建议。因此,变更思路是先导,更新方法要先行。

二、尝试开展多形式的绩效审计,以多角度开展绩效审计为落脚点

首先,尝试在预算执行审计中开展专项财政绩效审计。以开展预算执行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审计为基础,从核查被审计单位管理和使用资源的有效性入手,挑选影响力大、公众关注程度高且审计事项具有典型意义的项目开展专项绩效审计,在对真实性、合法性实施审计的基础上结合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开展更深层面上的绩效审计和评价,查处违法违规行为,预警重大经济隐患。将预算执行审计与绩效审计的审计目标和审计方法结合,在预算执行审计中将效益性、效果性与真实性、合法性相结合。围绕资金管理和使用资源的效率效果,从政策、制度和管理等多方面,重点分析产生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提出完善宏观政策、健全法规制度、加强综合管理的建议,促使其提高资金管理绩效,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其次,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开展绩效审计,以经济责任审计为基础,在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监督、评价和鉴证的基础上,开展资源环境绩效审计调查,一方面可以及时发现自然资源在管理和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风险隐患,另一方面对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履行自然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情况进行审计评价,提醒领导干部在任期内恪尽职责,强化领导干部对资源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意识,既问责领导,又评价环保绩效,既创新了财政绩效审计的思路和方法,又拓展了经济责任审计的深度和广度。在实践中,对领导干部任期内环境基础设施、环境治理保护重点工程建设、环境综合治理和生态保护修复等情况进行审计,既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综合效益,切实履行资源管理和环保责任,又丰富了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和成果,促进了经济责任审计的质量和水平的提升。再次,在民生政策审计中实现绩效审计的升华。围绕“大扶贫”战略,加大扶贫资金和扶贫项目等民生资金的审计力度,重点揭示贯彻落实国家精准扶贫等民生政策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严肃查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保障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等民生政策目标顺利实现。在重点关注基本民生是否得到保障和改善、人民利益是否得到保护的基础上,循着资金流向,注重关注改革中的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重点关注民生资金支出绩效、民生政策贯彻落实、存量民生资金盘活、民生资金整合和统筹安排使用情况,坚决查处以“打酱油的钱不能打醋”为借口导致的民生资金长期闲置等问题,促进减少民生资金沉淀,推动民生资金合理配置、高效使用,确保惠民资金发挥实效。

三、实践探索解决财政绩效审计面临的问题

绩效审计范文7

进入21世纪,我国的经济正在不断发展中,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我国政府各个机构存在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对我国在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全面的处理和解决。政府绩效审也是对社会公共资源的一种审查和评价,是我国政府机构中重要的一项工作。近几年,在政府绩效审计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展开是也十分的顺利的,逐渐成为我国政府审计工作发展的重点。但是,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各式各样的问题,导致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发展的速度,依旧处于初始阶段。本文对政府绩效审计工作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此促进了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工作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

政府绩效审计工作;政府机构;措施

政府绩效审计的存在对人们在提高生活质量,和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政府绩效审计是我国政府审计机构重要的组成机构,是有专业的我工作人员,根据与我国相关的法律,对我国事业单位在进行经济活动的过程职中,给予一定程度上的评价和分析,也是对政府机构在从事经济活动的过程中的一种监督行为,能够及时对经济项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客观的反应,并制定改进的措施,促进了我国事业单位的不断发展。但是,由于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开展时间较短,并没有较长的历史,依然处于初始阶段,政府绩效审计工作的水平依然较低,这就需要我国政府对绩效审计进行了不断的加强,将政府绩效审计工作进行不断的深入,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服务,也是本文主要阐述的内容。

一、政府绩效审计在发展中存在问题分析

从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工作越来越重视,也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客观的反应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形式。但是,由于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发展较为缓慢,因此政府绩效审计依旧存在着各式各样的问题,对政府绩效审计工作在实施的过程中,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下面就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1.受到了传统政府绩效审计的影响。

在我国政府绩效审计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的政府绩效审计的影响,工作人员对政府绩效审计工作的认识,往往过于片面化,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第一,认为经济效益只是对于物资生产的基础上,仅仅是相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在我国的一些政府和非盈利机构,是不存在经济效益等问题的,自然政府绩效审计工作也就没有什么作用,这样的想法往往是受到传统的政府绩效审计工作所束缚。第二,在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实施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真实性。但是,在政府绩效审计实施的过程中经常有一些违法乱纪等现象出现,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影响了政府绩效审计的真实性,这也就决定了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在工作的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依附于传统的绩效审计工作。这样两者形态的存在,正是体现了政府绩效审计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了传统绩效审计模式的影响和束缚。

2.缺乏完善的规章制度支撑。

相应的规章制度是支持政府绩效审计顺利展开的强有力的支撑。就单从发达国家的政府绩效审计发展速度上看,就可以知道他们在政府绩效审计发展的过程中,就制定了相应完善的规章制度,作为政府绩效审计发展中强有力的支撑。但是,由于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发展的速度较为缓慢,依然处于初始阶。因此,在政府绩效审计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并没有较为完善的规章制度支撑。另外,在现有的政府审计制度中,所涉及到政府绩效审计工作的内容,也是相对较少,对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的责任,并没有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明确,对其工作流程也只是简单的概况,这样就是就会使工作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对政府绩效审计工作没有足够的认识度,那就更不用说自己的责任,导致政府绩效审计的质量和准确性,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有所下降。

二、加强政府绩效审计工作的措施

1.不但引进先进的政府绩效审计工作理念。

在政府绩效审计工作正常运行的过程中,绩效审计工作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因此,在不断的发展中,政府绩效审计工作要不断进行创新,对传统的政府绩效审计工作加以利用,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首先我国的政府工作人员就要不断引进发达国家的一些先进的工作理念,参考他们的立法模式,在根据我国的国情,制定符合我国发展的政府绩效审计工作理念。其次,要不断的加强政府绩效审计的独立性,避免在政府绩效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受到其它政府部门和机关的影响。最后,在政府绩效审计的过程中,要有效的利用的监督等机制,这样可以使政府绩效审计工作更加真实和透明,在最大程度上也降低了传统的政府绩效审计带来的影响。

2.构建完善的规章制度。

要想政府绩效审计顺利的开展,就需要相应的规章制度,作为强有力的支撑点。因此,在政府绩效审计工作展开的过程中,应当的不断构建完善的规章制度,也只有建立相对完善规章制度,才能使政府绩效审计在运行的过程中,才能做到有法可依、有律可循,也在最大程度上保障了政府绩效审计工作的正常运行。在制定政府绩效审计工作规章制度的过程中,政府工作人员可以借鉴发达国家中政府绩效审计的制度,在结合我国在发展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政府绩效审计制度。另外,在制定的过程中,要将政府绩效审计的工作流程,和工作人员应当履行的责任,进行详细的明确。利用政府绩效审计各个部门的职能,对其进行一定的明确,以部门的形式进行制定政府绩效审计的制度,在由审计署等相关部门,对其事业单位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进行详细的评估和预测,在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整理和归档,这样可以为以后的经济活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3.着重构建评价体系。

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工作,应当秉持着公正、公平的原则,对资源进行调查和分析,保证其资源的真实性,这与评价体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政府绩效审计工作运行的过程中,应当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进行对政府绩效审计工作评价体系的构建,这样可以对政府工作人员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也将其工作流程相对简化。从政府绩效审计工作的角度进行分析,构建政府绩效审计工作评价体系,也是对政府绩效审计工作情况、效率的一个真是反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快速发展。另外,在构建政府绩效审计工作评价体系的过程中,要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情况进行的一定程度上的了解,对其正面、负面的影响进行消息的分析,也只有这样才能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最大的利益,也在客观的完善了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工作的制度体系。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政府绩效审计工作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参考性的建议,以此促进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工作的长远发展。

作者:张爱国 单位:山东省审计厅行政事业审计一处

参考文献:

[1]刘家宏.政府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0:184-188.

[2]祁朝虎.浅析我国政府投资绩效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网络财富,2015,07:64-65.

绩效审计范文8

政府绩效审计是由规定的审计机关对政府部门工作的效果性、效率性和经济性进行审计,是一种独立的、客观的评价和监督活动,是组成我国自我约束和自我监督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政府要想做到更好更快的为人民服务,提高办事效率和效果,提高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工作人民的综合能力,就需要充分发挥政府绩效审计的监督和制约作用。因此,对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这就是本文研究的意义。

关键词:

政府绩效审计;社会价值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观念的不断深入,社会公众更加关注政府行为,人们期待政府能够有效率、有效果并且透明地管理公共资源,并对其管理结果实行有效的监督和约束。并且,目前我国公共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财政支出的总额持续增长,社会公众更加关心财政的支出情况和实施结果。通过对政府各部门财政资金的效率性、效果性和经济性进行恰当的评价,政府绩效审计由此产生。政府绩效审计有利于明确经济责任,因为它是对政府工作进行独立的评价,有助于政府及时发现问题,并且采取纠正措施及时改正。政府绩效审计是经济性和效益性相结合的审计,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政府绩效审计的问题

(一)有关政府绩效审计的法律法规和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政府绩效审计是对政府工作效率的监督,因此也是一种政治行为,需要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对内容、程序、方法等加以规定,才能保证绩效审计得到有效的实施,它是影响绩效审计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我国在2007年颁布了新审计准则,在准则中虽有提到要对政府机关与事业单位等进行效益的审计,但并没有专门的条例对此进行说明,就导致对政府绩效审计的规定不够具体,继而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发展进程。在我国虽有少数的地方性法规都涉及到绩效审计的概念,但在国家层次上并为对此进行明确且统一的规定,例如,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内涵、对象及意义,尤其是管理体系等内容,这些都是政府绩效审计中很重要的理论基础,但是我国在这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欠缺,仍需要不断的探索和改进,向一些西方国家学习。

(二)缺乏政府绩效审计统一和具体的评价标准

绩效审计的评价标准是国家审计人员对被审单位进行审计的基础和依据,同时也是对被审单位经济效益所做的最低要求,绩效审计的评价标准体系是由各种具体的评价标准整合所形成的整体。我国的会计准则还不够完善,并未出台对具体项目标准的适当规定,因此在衡量被审单位的效率性、效果性和经济性的标准上无法统一,对被审单位经济利益和效率的衡量都需要了解单位项目的具体情况,这无疑对评价标准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政府绩效审计不但涉及经济利益又涉及非经济的社会效益,这就导致对审计标准的要求很高,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要出台这样一个标准是具有很大难度的,需要根据对象的不同进行调整。在审计的标准缺乏的情况下,审计人员没有统一的操作规范,缺乏理论的评价标准,当出现问题时,就找不到相应的责任人,从而会加大审计人员工作的难度和审计风险。

(三)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不足

由于政府绩效审计工作的特点决定了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就使得这项工作对审计人员的要求很高。我国的审计人员大都只具备了一般的审计和财务方面的知识,对工程管理和经济管理方面的知识都掌握的不够充分,这无形中就对绩效审计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现今,我国的审计工作人员工作的综合能力和素质都与政府绩效审计的所要求具备的条件有一定的偏差,不能满足当代政府绩效审计的需要。我国审计人员的偏差主要表现在两点:(1)在实践方面,审计人员的工作经验不足,工作的综合专业水平不强,对业务的理解、分析和处理能力偏低,这都会影响绩效审计的效率和效果。(2)在理论方面,我国的政府绩效审计才刚刚步入轨道,仍然是一个新的业务,因此对理论层面的认识不足,审计人员普遍缺乏现代审计所需要具备的理论知识。

二、对于促进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为政府绩效审计提供法律保障

建立起健全和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是我国开展政府绩效审计工作的关键和保证,只有把绩效审计以立法的形式确定下来,审计人员和审计部门才会有法可依,也才能做到有法必依,这样才能使政府绩效审计工作具有规范性和权威性。随着绩效审计工作进程的不断推进,就要求政府从法律的角度来定义政府绩效审计,给予其合理合法的独立性地位,授予审计人员进行“3E”审计的权利,并且此权利不能收到任何个人和国家的影响,在社会范围内树立起法律意识和观念。我国应注意逐渐完善法律法规,从两个方面着手进行完善工作:第一,学习美国和英国颁布绩效审计的法规,例如《政府绩效审计法》等,用单独的法律形式明确规定政府绩效审计的各项内容,以立法形式保护其合理性,树立其权威性。第二,学习美国制定并颁布《政府绩效审计准则》或是向英国学习制定《绩效审计手册》,用一整套的标准和评价体系来约束绩效审计的工作,提高整体的工作水平和效率。通过两个方向的努力,达到重新定位政府绩效审计的要求。

(二)提高审计人员整体水平和素质,优化审计人员队伍结构

第一,对在职的审计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展开培训会或是研讨会,扩展对审计相关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培训的方式可以是聘请其他领域的专家对现有审计人员进行拓展,也可以是定期派遣有关审计人员到政府绩效审计发展好的部门和地方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和探讨。第二,聘请优秀的综合性人才和专家加入审计的工作队伍中来,这是优化审计队伍整体结构最直接的方法之一,并且注重对复合型人才的招聘和选用,这样才能适应政府绩效审计范围广、对象复杂的要求。通过以上的三个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审计机关的工作效率和效果,把审计人员的综合能力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三)建立完善的政府绩效审计评价标准和体系

我国在开展政府绩效审计的工作中,建立并完善一套科学且合理的评价标准和体系是进行这项工作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展开绩效审计工作的基础,这是因为评价标准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公平,有标准才能去衡量工作的效果,因此这个方面是我们需要去重点处理的核心。我国应明确建立几项适合我国的专门的评价标准。只有建立起统一的标准体系,审计人员才能依据此得出有说服力的证据和正确的审计结果,及时的对被审单位进行评价和审查,从而才能保证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和高质量。审计机关和相关专家学者应就绩效审计的评价标准问题进行专门的研究,对绩效审计的发展提出明确的指示。

作者:林婕 单位:福州大学

参考文献:

[1]王会金,易仁萍.试论政府绩效审计的若干理论问题.审计研究,2007,(1)

[2]杨春花.浅议政府绩效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财会研究,2009,(15)

[3]李梦芸.论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发展的瓶颈及对策.审计研究,20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