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道德修养范例6篇

职业道德修养

职业道德修养范文1

摘要:教师是人类社会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缔造者和传授者,不但要继承、创造、传播人类社会文明,而且要担当起接班人的重任。所以教师的职业道德就显得十分重要并且对学生的影响非常之大。

关键词:教师 职业道德修养 学生心理

教师在引导学生发展的同时必须还要发展自己,所以有学者指出“教师的巨大作用在于作出榜样”[1]这意味着教师需要有良好的素质。教师是学校中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人,同时要把学生培养成一定社会需要的人才。从广义上看,教师与教育者是同义语;从狭义上看,教师专指学校的专职教师。教师作为培养学生的专职人员,自身需要有良好的素质和崇高的职业道德,必须不断学习并完善自身的道德修养。教师的道德首先表现在对教育事业忠诚,要热爱教育事业。第二要热爱自己的学生,教师只有对学生有爱心,才能以身作则教好学生,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第三,教师在教授学生的同时还要注意自身的修养。

一、职业道德修养的内涵及外延

教师的素养包括思想道德、情感指挥、身体技能等,我国2008年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此规定:一是爱国守法;二是爱岗敬业;三是关爱学生;四是教书育人;五是为人师表;六是终身学习。教师个人的教授道德是教师个人在教学活动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具有内在性、自觉性、精致性等特点。它实际上是“教师德性”。“教师德性”是指教师在教育学过程中不断修养而形成的一种获得性的内在精神品质,它既是教师人格特质化的品德,也是教师教育实践性凝聚而成的品质。[2]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所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道德素质。教师作为一个社会职业,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人类社会得以延续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是连接过去和未来的纽带,是人类不断走向更高层次的桥梁。

二、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要紧紧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好好培养学生。在德育方面,教师要以身作则,树师表、铸师魂、正师德,真正做到正己、敬业、爱生、奉献。所以,教师道德建设是重中之重。

(一)师德建设是实现教师和谐发展的基本要求。

师德建设不仅要着眼于当前,而且要放眼于未来。1983年邓小平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这不仅提出了新时期教育发展的战略房展,指明了我国教育改革方向,也对教师的素质提出的更高的要求。

(二)师德建设是推动教育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

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是统领教师职业道德一切规范和范畴的依据。师德建设是“以德治教”的关键,我国《教师法》明确指出教师的职责是既教书又育人,所以,教师必须积极主动地肩负起教书育人的社会责任,通过教书育人提高广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因此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是实现教育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

三、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教师缺乏奉献的精神,而且责任感不强

在现今的教师队伍中,有一部分的教师并没有把教书和育人作为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对学生缺乏责任感,不了解学生,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漠不关心;有些教师根本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专研本专业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问题;还有些教师缺乏集体荣誉感,从来不关心学生,对学生缺少爱心,只关注自己的得失,严重缺乏爱岗敬业和乐于助人的精神。

(二)部分教师缺乏职业理想

部分教师把教师职业作为谋生的手段,对工作本身不感兴趣,并且把教育工作等同于一般的职业,只关注个人收入,教师的职业观念非常模糊,工作目标也并不明确,并且片面强调职业的待遇和收入,忽视了作为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一些教师仅仅是为了取得职称获得高收入,一旦取得了职称,就失去了努力工作的动力;还有一些教师把校内的教师工作作为副业,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了在校外的挣钱上,这不仅仅冲击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的秩序,而且也弱化了学校的凝聚力。

(三)部分教师的价值观念失衡

在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过程中,一些不健康思想伴随而来,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等,对师德建设造成了很大冲击,导致一些教师思想观念上的功利化和多元化趋势。有些教师的价值取向的功利性变得越来越强,并且急功近利,在物质上过分追求,功利思想尤为膨胀,并且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不关心集体利益。教师的价值观失衡和扭曲会引起教师在行为上的失范,从而导致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下降,消减了育人的奉献精神和育人意识。

(四)部分教师师德意识较差

在如今的教师队伍中,有的教师自身的纪律观念比较单薄,缺乏基本的教师职业道德,师表形象欠佳,师德意识比较差,自身的素质修养也不够,对待学生,缺乏热情和关爱,教师自己不能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还有的教师过分强调自己的个性自由,没有组织性,生活散漫;也有一部分教师对自己要求不够高,做事没有原则性,在学生面前缺乏表率作用。不尊重学生,敷衍了事的比比皆是。这一系列的行为,严重损害了教师的职业形象,在学生的心里造成了不良影响。

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

教师是学校的主导力量,更是道德教育和精神文明的主力军。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领路人和学生学习的榜样。德以才为资,才以德为帅。教师的职业道德体现了教风、学风,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与道德情操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师德不仅是对教师的个人行为的规范,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高尚的师德是一种无形而巨大的力量,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深远的,甚至是终身的[2]。所以,只有教育工作者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培养高尚的师德,才能培养出好的学生。师德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一)建立师德规范标准

职业道德规范代表的是一个行业的成员一致认同的合适的行为准则。国家或高校在进行师德建设时,应首先制定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让教师在从事工作时有据可依。作为一个教师,职业生涯开始就应该熟悉职业道德规范。国家或者学校应结合教师对师德的认识,尽快制定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引导教师的价值取向,约束教师的行为。职业道德规范制定后,应通过各种途径让教师了解,并加以遵守。

(二) 要提高认识,加强师德建设领导机制

如何领导学校进行师德教育,是加强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加强师德建设,基础在于学校的教师,但是关键还在于领导。有效的领导机制和体制是师德建设的基本条件。主管教育的部门,尤其是领导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充分的认识新时期,教师的师德在整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地位,特别是,要充分的认识和加强师德建设对于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的主动性及自动性,努力提高广大教师的师德意识。

(三)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师德建设

近些年,有很多学校很重视师德建设,进行了很多改革,但收效甚微。主要是因为缺乏教师的参与,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参与。青年教师是教师队伍的主力军,是未来教育的领航者,而且青年教师的比例越来越大,如果青年教师不参与师德建设,那么师德教育的建设也不能很好的实施,所以要加强青年教师的积极性,选择比较公平,并被他们认同的措施是很关键的。

(四)强化教师考核体系,健全师德评价体系

师德考评是教师绩效评价体制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师德建设,就必须强化师德的考核评价工作,要建立健全的教师师德评价体制,把对教师职业道德考核作为教师考核工作的主要内容来抓。在教师考核评比机制中,要加大师德的分量和比值,师德考评要求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形成准确、量化的标准,要能够全面、科学地反映一个教师的真实情况,做到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全面性的相互统一;定期开展师德考评活动,加强师德考评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建设。

(五)改善环境,形成师德激励机制

教师需要内在的激励,外部的环境激励体制也同样重要。那么学校就要努力的营造良好的学校文化环境。使整个学校有一种高雅的学术氛围,为广大的教师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提供一个舒适和良好的校园环境,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岗敬业的道德情操。尊重他们的个性,承认他们在工作能力和道德水准方面的差异,理解他们,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参考文献:

职业道德修养范文2

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

(一)从教师本身来说高校教师要做到:

1.加强理论学习和研究,提升职业道德素养人们的每一项客观实践活动,都是在一定的主观意识或者说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教师的道德行为也不例外。因此,高校教师必须认真学习各种伦理道德规范,不仅要将其传授给学生,自己也要潜心的研究和修炼,明细各种伦理道德规范的要求,在不同的道德情景中做出符合道德的行为选择。教师在学习、研究职业道德理论时,不能仅仅限于课本,不能仅仅满足于掌握某种艰涩难懂的理论,而应该紧密联系实际,重现现实生活当中的道德情景,深入体会和提高。在平时的学习、工作、生活中,用伦理道德思想和理论指导自己的行为,去关心帮助他人,去自我锤炼提高。

2.实践职业道德理想,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实践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美国学者特拉弗斯说过,“教师角色的最终塑造必须在实践环境中进行”。为人师者在学习、工作、生活等实践活动中,必须注重自身形象的塑造和品质的陶冶,因为在其举手投足间,教育影响学生的活动就已经悄然开始了。一个高校教师处在多种关系网络和多个事务链条中,不同的角色和职责需要教师做出不同的道德行为选择。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深入挖掘知识内涵,掌握过硬本领,认真备课授课评课,将有关知识和技能悉数传授给自己的学生,这是高校教师教学道德的要求。在科研活动中,教师必须尊重学术,不抄袭剽窃、弄虚作假,不谎报科研基金项目、唯利是图,要深入研究探索,力求学有所得、劳有所获,做出可喜的项目成果。

(二)从学校管理者的角度来说,学校本身也应该加强制度建设来提高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

1.实行岗位竞争制,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实行岗位竞争制,关键在于遵循社会发展和学校发展的客观实际,本着服务社会的目的,设置岗位竞争制的规则。在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中,要建立优化教师队伍的有效机制,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引入竞争机制实行教师职务聘任制。教师的聘任和教师的职称评定彻底分离,根据具体情况,允许高职低聘或低职高聘。教师的聘任应当遵循学校和教师双方地位平等的原则签订聘任合同,在聘任合同中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实行聘用制管理。建立和完善顺应世道要求的人才流动机制,促进教师合理流动。通过实行岗位竞争达到激励教师自觉提高自身修养以适应教学的要求,从而达到提高职业道德修养的目的。

2.建立道德评价与道德激励机制。

道德评价就是对教师的教书育人工作效果的评价,是否达到合格教师的要求。健全和完善教育评价制度,对于消除师德失范现象,促进良好师德的形成、巩固和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道德评价机制的内容包括:

(1)评价主体应尽量覆盖到与教学相关的人员,如领导、其他教师、学生以及参评教师自己。

(2)评价内容主要是教师的“教书育人”工作,具体说是教师的文化视野和价值取向两方面。

(3)评价的标准是教育效果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两者的结合明确了教师作为一个“文化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道德激励机制是对工作业绩突出的教师给予表彰鼓励的激励措施。可以按照道德评价的结果树立鼓励先进的导向,带动更多的人争取先进的;也可以通过学校的办学理念来显示高校组织的特色与优势,激发教师积极向上的工作热情。

3.加强对教师队伍的教育管理工作。

要提高教师素质,学校领导必须要把师德教育放在首位,抓紧抓好,制订本校的师德教育工作方案,明确师德教育的目的、内容和要求,并要订出贯彻落实方案的措施。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开展师德教育,使教育落到实处,收到实际效果。师德教育在不同时期,有其不同的内涵与外延,有其不同的目的要求,有其不同的学习内容,高校教师要常学常新,不断学习,自觉接受教育,才能提高自身素质,搞好本职工作。每个教职工要把为人师表作为一个重要标准,来衡量检点自己的教育行为是否合符规范,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高校教师的师德对大学生的影响重大深远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合格人才的根本保证。高校是高素质人才成长的摇篮,是知识创新和成果转化的基地,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学校办学以教师为主体,教师素质以师德为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也是对合格的大学教师的根本要求。教师是党的教育事业的实施者,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

广大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广大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以良好的师德风范引导和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大举措和根本保证。”

高等教育发展的实践表明: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能否培养造就大批优秀的人才,关键在教师。而良好的师德则是对教师的根本要求。缺乏良好师德的教师,即使个人的业务能力再强,科研水平再高,也不可能为学校的发展、为培养人才作出贡献。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影响到青年学生乃至整个民族的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

为此,作为教师既要加强自身修养,又要追求自我完善,不断陶冶情操,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在社会生活中吸取营养,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因此加强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不言自明。

 

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相关文章:

1.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途径和方法

2.教师提高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3.教师提高自身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

职业道德修养范文3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强调“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国务院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必须把发展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调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纲要》将学生的职业道德摆在着力培养的首位,突显了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是基本要求。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着力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学生在具备专业技能的同时,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将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就业。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道德修养现状

不同的职业对职业道德有着不同的具体要求,但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是各行各业都必须遵循的。高职院校除了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动手操作能力外,还要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的培养,把学生打造成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用人单位所找寻的是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能遵章守纪,能按操作规程工作,肯吃苦、有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的合格从业者。但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学生职业道德状况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仍有差距。

据调查,大部分同学的职业道德知识是通过思政课堂教学及已从业的专家开设的讲座中得来的,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一是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更多采用的是理论讲授,照本宣科,很少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影响学生将知识进行理解和内化。二是有的学生认为自己还在学校上学,还没开始工作,现在的环境根本没必要学习职业道德,从思想上就不重视。三是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个别教师和学生认为职业道德在工作中已无多大用处,学了也用不上。

二、加强高职生职业道德修养的有效途径

(一)抓思政课堂,树立远大职业理想

学校要狠抓“两课”及形式政策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通过纪律教育、形势教育、民主法制教育、心理素质教育、道德品质教育等,引导学生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自我认知、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择业心理素质、就业法律知识、求职技巧等方面能力,塑造高职学生的思想灵魂,坚定职业理想。

(二)抓常规管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高职院校在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时,要从规范日常规管理抓起,从学生的一言一行抓起,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注重养成教育。一是建立健全学生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按制度规范管理,促进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二是从学生入学抓起,从点滴小事着手,引导教育学生养成努力学习、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良好习惯。三是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和职业规划教育,带学生参观专业教室、实习实训基地,让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树立职业认同感。

(三)抓校园活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用人单位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学生仅凭优异的文化课学习成绩还远远不够,学校应狠抓校园文化活动,锻炼提高学生职业能力,拓展学生职业素质。一是开展与职业相关的各类学术讲座,通过了解学习不同职业的人应具备的职业道德素质,从而提升学生的思想意识。二是开展与专业相关的技能比赛,让学生通过比赛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动手能力。三是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从不同方面培养学生的口才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等。

(四)抓社会实践,强化职业道德修养

职业道德修养范文4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馆员;道德修养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5-0018-02

思想家荀子在《荀子·劝学》中用“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来形容道德规范的重要性。传统道德理解为行为规范和个人的品质修养。职业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承担的职责和所从事的专业业务。所谓职业道德,就是指人们在一定的职业活动中所形成和遵循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品质。它主要是针对职业行为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并通过从业人员的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以及它们的社会效果表现出来。图书馆员作为一种服务性职业,工作中的精神境界和道德品质对读者的影响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图书馆的职业道德是社会各种职业道德形态之一,不但具有职业道德的一般特点,还具有比其他职业道德更多的适用性、多样性、自觉性和典范性。

一、图书馆员职业道德修养的含义及其意义

加强图书馆员职业道德修养对个人和整体的发展及提高都具有重要意义。图书馆员职业道德修养,就是要求馆员不仅要注意仪表、谈吐、礼仪方面的学习,更要在思想、品德、情操、知识、技能方面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和职业道德境界。新时期加强馆员的职业道德修养具有重要意义,馆员职业道德修养是职业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的要求,馆员在加强职业修养过程中,必须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馆员的职业修养是现代信息技术对馆员的要求,读者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馆员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及熟练的业务技能来提供全方位的深层次的服务。信息时代赋予了图书馆新的教育和服务职能,图书馆员面对的并不仅是信息载体——文献,更多的是信息本身,需要他们深入到图书文献所包含的信息内容中去,为读者提供更好服务。学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地,是服务育人、陶冶情操的重要场所,良好的道德修养,有助于在工作中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果。道德修养是馆员个体职业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的要求,馆员需要提升个人的职业道德品质,并根据社会所需的职业道德品质要求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自我锻炼、自我教育、自我提高。新时期对馆员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体现了图书馆员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体现了馆员的信念和对理想的追求,敬业、爱业、事业心和责任心都与良好的职业道德分不开,因此,加强馆员职业道德修养有助于工作中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果。

二、图书馆员职业道德修养的内容

图书馆员的职业修养是培养馆员良好道德品质的过程,馆员的职业道德修养的内容包括提高馆员的职业道德认识和培养馆员的职业道德行为。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认识是对其认识理论的理解和掌握,是职业道德修养的前提。从知与行的关系看,认识是行动的先导,行为是馆员职业道德修养的最终目的。馆员的职业道德认识也就是对职业道德价值的认识,价值的认识是确定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产生的结果是什么,把职业道德要求转化为自己内在的需要和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馆员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平时的不断学习和掌握的职业道德知识、道德原则、规范的行为准则分不开,只有这样,才能履行馆员职业道德义务的自觉性。

馆员的职业道德修养不能只停留在职业道德的认识上,还必须培养馆员职业道德行为。如果不用实际行动去履行道德义务,这种馆员的职业道德修养就不可能是知与行的统一,所以还必须要到工作中去实践,将已有的行为方式熟练化、自动化,使馆员在一定的工作情境中,不需要作过多的意志努力就能很自然地正确使用馆员的职业道德行为方式,习惯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一贯性,所形成的道德意志才能得到巩固和发展,才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馆员的道德修养过程就是从认识到行为习惯的实践过程,提高职业道德认识是进行馆员道德修养的前提和基础,养成良好职业道德的行为习惯是馆员职业道德修养的结果。

三、图书馆员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馆员的职业道德修养中,要把掌握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所谓理论知识包括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思想素质是要有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理念,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严谨的工作作风,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自觉履行服务育人的职责,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模范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以身作则,以自己良好的思想和道德风范去影响读者。业务素质是要不断钻研业务知识,不断进行知识更新,提高自己的业务综合素质。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是具有高知识层次的师生,所以馆员自身必须要有扎实的业务能力,要有图书馆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业务技能,要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学习理论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运用到实际中,学习与实践的结合是提高馆员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光有理论没有更好地运用到服务中去,馆员的职业道德修养就不能持久也不能深化。在实践中可以做到自我提高,自我教育。如果没有理论知识,只凭感觉,凭经验,也难以认识客观世界、主观世界的规律。因此,馆员只有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才能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水平。

2.加强职业道德自律。所谓自律是指道德主体在道德实践过程中能严于律已,自觉主动地内化道德的有关原则、规范和要求,并自觉地付诸行动。自律是馆员道德修养的内因,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自律就是以身作则,要在内心具有这种职业道德信念,是发自内心地履行馆员的职责,以身作则,自我监督、自我省察、自我完善,始终保持职业道德的自觉性。

3.品质的修炼与外在形象的结合。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不学礼仪很难与人相处,在社会上很难有良好的立足与发展。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在职业生涯中,有礼、有节、有度的修养已受到越来越多行业的关注,注重文明、崇尚修养的人才能懂得尊重与被尊重的意义。因此,馆员职业道德修养还必须把馆员的品质修炼与外在形象结合起来,一个人装束和言谈举止都能反映出其内在和外在的品质修养。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外在形象美能给读者潜移默化的影响,能启迪人们对美的向往和追求。外在形象包括神态、表情、服饰等,服饰要适时、合体、庄重、美观。举止端庄、道德良好、尊重他人是对读者、对社会富有责任感的一种表现,举止端庄是以渊博的知识和高尚的道德修养为底蕴的。努力做到举止端庄,文明得体,在与人交往中通过礼貌待人,反映出自身的文明修养,体现对他人应有的尊重,通过这些,自然会树立起自身的威信。

职业道德在社会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当广泛的调节作用、导向作用和教育作用。它能够激励和约束从事某种职业的人们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提高馆员的职业道德修养是符合新时期的社会发展规律和广大读者需求的发展规律,其目的就是要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读者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培养一支具有综合素质的图书馆馆员队伍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钱焕琦.教师职业道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职业道德修养范文5

关键词:图书馆 职业道德 修养

一、当前图书馆馆员职业道德修养的含义

1.道德修养的含义。所谓“修”,是指陶冶、锻炼、学习和提高:所谓“养”,是指培育、滋养和熏陶。古人所说的“修犹切磋琢磨,养如涵育熏陶”就是这个意思。“修养”是一个内涵丰富,使用广泛的概念。主要是指人们在接受外在教育的同时,通过自我学习和锻炼,使自己达到一定的能力和境界并逐步完善和提高。道德修养是修养的重要内容,是社会道德的重要形式。道德修养是指人们按照一定社会和阶段的道德要求,在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等方面,为磨练自身、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而进行的“求外”与“省内”相结合的活动。

2.馆员职业道德修养的含义。馆员职业道德修养主要是指馆员在道德意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方面,自觉地按照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所进行的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等行为活动,以及经过努力所达到的馆员道德境界。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自我修养过程;一是通过修养活动所达到的道德境界。馆员职业道德修养的目的就是要把作为理论、规范形态的外在的馆员职业道德要求,转化为馆员的个人意识和内心信念,使之成为馆员道德行为选择的依据,确定崇高的道德理想,追求高尚的道德境界,在从业活动中作出正确的道德选择,成为符合社会期望的优秀馆员。馆员职业道德,是馆员应有的道德行为规范,是全社会道德体系的组成部分,也是读者道德修养的楷模之一。从实践的角度看,具有高尚情操、渊博学识和人格魅力的馆员,会对读者产生一辈子的影响。

二、当前图书馆馆员职业道德修养的内容

1.提高馆员职业道德认识。馆员职业道德认识是馆员对道德知识及馆员职业道德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认识是行为的先导,馆员要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就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掌握基本道德知识、理论和馆员职业道德知识,了解、认同并接受馆员职业道德原则、规范和范畴,形成对馆员职业道德的正确认识和理解,把社会的、外在的道德规范、准则逐步内化为馆员从事教育事业的行为准则。没有一定的馆员职业道德认识,就不可能形成良好的馆员职业道德品质。这就要求馆员时刻不忘自己是一名“优秀馆员”,增强对馆员职业的自豪感和责任感。作为馆员意识到自己的言谈举止对读者产生的影响。馆员职业道德的魅力通过读者的“向师性”、“模仿性”影响着读者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在学校里,教师是学生最亲近和最崇拜的人,教师的道德品质、思想情操、行为习惯等,时时刻刻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2.磨练馆员职业道德意志。道德意志是指人们在履行道德义务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自觉克服一切困难和障碍,作出道德抉择的力量和坚定精神。道德意志在道德素质的培养中起着重要作用。同志说:“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由此可见,道德意志在道德素质的形成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当馆员把馆员职业道德意识变成个人的行动原则,并时时处处坚持他的正确性和正义性的时候,就形成了馆员职业道德意志。

3.树立馆员职业道德理想。在馆员职业道德修养中,道德理想对馆员的整个服务活动,乃至对馆员的整个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都会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馆员要树立崇高的职业道德理想,必须明确道德修养的长期目标和近期目标。长期目标是馆员道德修养的终极目标,是馆员最高的道德理想,需要馆员终身为之奋斗;近期目标是馆员在一定时期内道德修养所要达到的目标,近期目标是长期目标的具体化和量化。近期目标服从和服务于长期目标,但又是达到长期目标的基础。

4.坚定馆员职业道德信念。道德信念是馆员对道德理想、道德人格、道德原则、道德规范的坚定不移的信仰,是由一个人的道德认识、情感、意志所铸成的比较稳固的“合金”,是人们把道德认识转变为道德行为的中间媒介和内驱力,并使道德行为表现出明确性和一贯性。

5.培养馆员爱岗敬业的精神。爱岗,是指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敬业,在我国《礼记•学记》中就以“敬业乐群”,明确提出来了。宋朝朱熹说,“敬业”就是“专心致志以事其业”,即:用一种恭谦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任劳任怨,精益求精。爱岗就是要有务实精神,敬业就是要有奉献精神。

三、当前图书馆馆员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

1.热爱读者。馆员对读者的爱可以启动读者的心灵,消除馆员与读者间的隔阂和误会,增强读者的学习动力,热爱读者还是影响读者情感和个性发展的重要因素。

2.提高馆员的职业素养与学术素养。职业素养主要体现在接待读者的过程中的种种表现:如语言表述是否清晰,语气是否礼貌,态度是否冷漠,控制个人情感是否得当等等。不端正的职业态度很容易在馆员与读者之间形成隔阂,阻碍读者与馆员之间的交流。

图书馆员要把“读者至上,服务第一”作为服务工作的宗旨,要把读者的根本利益和需要作为行动准则,想读者之想,急读者之所急,供读者所需,把为读者服务看成是最大的乐趣,把读者在自己的服务中受益看成是最大的欣慰和幸福。

参考文献:

职业道德修养范文6

关键词: 高校教师 职业道德 培养途径

一、引言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就是教师个人在道德品质方面进行的一种自我教育、自我锻炼的活动。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提高师德品质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高校教师师德品质的关键。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徐特立说:“教师不仅是传授知识的人,更重要的是教人教育后一代具有共产主义思想品质的人。”“学高为师,德高为范”。重视道德修养是我国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一个合格的教师除了应当拥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外,还应当拥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因为教师的思想和品德、情感和意志,以及人生观和世界观都会对学生产生重大的作用。新世纪,人民教师道德面貌如何,能否为人师表,这是关系到我们能否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真正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问题,更是关系到我们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败的问题。

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表现

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符合人的成长与社会化过程的规律。高校教师职业的意义与道德意义是交织在一起的,人们对高校教师的形象定位和职业期待在道德上有很高的要求,所以,高校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这种职业道德修养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教师的职业道德是否高尚,主要从两方面来看:一是看他是否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能否坚定不移地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二是看他是否热爱学生,能否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教师的职业道德内容很多,热爱学生是教师教学工作成功的决定性因素,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之一。教师热爱自己的职业,才能满腔热情地教育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造就社会主义一代新人的爱。教师要对所有学生都一视同仁,把他们看成是祖国的希望与未来。教师应全面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做人的素质。

2.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首先,教师是教育人的人,要对学生的教育有说服力,自己就必须在各个方面成为学生的表率。教师为人师表,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要成为学生的榜样,成为“直观的教科书”。政治素质在教师素质体系中居重要地位,决定教师的政治信仰,制约教师的道德选择,影响教师的身心素质发展;决定教师的职业活动方向,决定教师的工作效益;影响学生思想品质的形成。因此,教师应当自觉提高师德修养,坚定政治信念。其次,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观,认识人生的真谛,无私无畏,勇往直前。再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积极追求真善美的事物,反对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具体而言,教师在思想上为人师表,就是要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坚持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教师在工作上为人师表,就是要不怕困难,不墨守成规,一分为二地对待自己和别人。教师在言谈仪表上为人师表,就是要举止端庄,落落大方,语言文明,衣冠整洁,不装腔作势。教师的气质、性格、爱好、服饰、发型等都可能成为学生效仿的对象,都会对学生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因此,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都必须以自己优美的语言、文雅的行动、朴实的生活、进步的思想、正派的作风,切实发挥好表率作用。

3.社会要求教师不仅要有高尚的道德、丰富的知识,而且要有完善的人格。一个人所处的生活环境,所受的教育程度,都是影响人格形成的重要因素。高校教师的人格包含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政治观、理想、生活态度之中,通过一定的言行、情感等表现出来。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自然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高校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的过程是人格影响人格的过程,高校教师高尚的人格在育人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应拥有美好的心灵、高尚的人格修养,这样才能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二、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

在高等教育活动中,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直接影响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因此探索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对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大的意义。掌握正确的提高师德修养的途径是十分有必要的。

1.实践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在教师道德修养的过程中,从教师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到教师的道德行为和习惯,自始至终都是在社会实践中和教育教学实践中完成的。教师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在处理师生之间、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及教师与社会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中,才能认识自己行为的是与非,才能辨别善与恶,才能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实践是人们道德品质形成的基础。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正是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反映了客观的教育活动对教师行为提出的要求,并通过社会舆论和自我修养,支持和制约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行为。事实表明,只有活生生的教育实践活动,才能促使教师把理论认识转化为内心深处的真情实感,并形成具有稳定倾向的行为习惯。高校教师要有提高道德修养的自觉性,正视困难,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提高自身修养。积累情感体现教师的道德水平,主要看他能否将师德要求运用到工作生活之中,做到言行一致,身体力行。师德境界的客观效果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体现,只有在实践中,师德修养才能得到检验。

2.学习也是提高师德品质修养的重要途径。教师的每一种优良师德品质的培养和形成,首先都是从学习中得来的。只有认真学习,才能培养师德。不学习,就不能很好地掌握科学理论。因此,教师应学好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掌握师德修养的规律。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科学地认识社会,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增强对师德修养的认识,提高明辨是非和进行师德评价的能力,进一步明确师德修养的目的和方向。此外,教师应向先进、优秀的教师学习。先进教师是存在于社会之中的,生活在教师队伍里的活生生的人,它能够以直观形式启发教育和感染教师,影响教师的思想和行为。只有以先进典型为楷模,鼓励自己,常以他们崇高的道德品质作为自己行为的目标,才能成为有较高教师道德修养的人民教师。

3.反思是促进高校教师成长发展的重要途径。

反思型高校教师是站在生命整体发展的角度看待学生的,他们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立人格,给予学生自由的时间和空间,解放他们的个性,关注他们的情感和体验,与他们交流,给予学生充分的理解和关怀。他们努力以最好的状态面对学生,给予学生积极的影响。学生的模仿性、可塑性强,具有强烈的向师性。学生在与教师的接触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接受教师的思想品质、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的熏陶。

三、结语

教师职业道德既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特殊而重要的作用。教师职业是高道德含量的特殊职业,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做人。高尚师德是一本教科书,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长期的、终生受益的。职业道德修养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一项根本内容,教师应通过不断努力,日积月累,长期锻炼,提高道德修养。

参考文献:

[1]罗国杰.伦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456.

[2]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教育部人事司.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