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运动的意义范例6篇

体育运动的意义

体育运动的意义范文1

【摘要】本文通过教育部实施的“阳光体育运动”举措,分析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及原因,论述阳光体育运动对提高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意义。

2006年2月23日,国务委员陈至立宣布“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正式启动。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决定于2007年4月29日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启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教育部体卫司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目的在于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一、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现状

近几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学生肺活量水平、体能素质持续下降,体能素质中的速度素质和力量素质连续l0年下降,而耐力素质则连续20年下降;超重和肥胖学生的比例迅速增加,城市男生已达24%,成为影响学生营养健康状况的一大因素;视力不良率仍居高不下,随着年龄的增加,视力不良率明显升高,小学生为31%,初中生为58%,高中生为67%,大学生为82%,其中视力不良的初中生成为各学段中涨幅最大的学生群体,我国中小学生、儿童的近视率已居世界第二位。

二、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原因

1.升学的压力,使学生体育锻炼时间不足

素质教育贯彻乏力,应试教育观念依旧存在,衡量学校和教师业绩的评价标准主要还是中考、高考成绩。学校、老师和家长整天围着分数转,无形中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学习压力,学生作业负担重,根本没时间进行体育锻炼,更不要说每天锻炼一小时了。而且学生睡眠达不到规定标准,可见学生体质的明显下降终是必然。

2.体育课得不到重视

在部分学校,体育课和课外活动仍然是“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体育课可以被随意挤占,课外活动依然只是挂在课程表上以应付上级的检查,能够真正保质保量开展课外活动的学校比率太少,甚至有的学校高三年级学生根本不开设体育课。为了尽量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有的学校都不敢开展激烈对抗的运动项目,有的甚至把学生“圈养”在教室里,不允许学生在操场上奔跑打闹。

3场地器材短缺、经费不足

目前,大多数中小学体育场地器材严重不足,现有体育器材破损严重。大部分学校甚至不能采用现有的器材上一节完整的体育课,有些学校远远达不到按最低要求配备器材的规定。学校体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不能满足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需要,调查显示,23.7%的学生因为没有场地和器材而不参加体育锻炼。

4.锻炼意识缺乏,没有养成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青少年学生在学习的压力下,缺乏有效的运动,在家里,许多学生整天埋头做作业,家务事全部由父母代劳,脑力运动取代了身体运动。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不愿意走出家门去参加锻炼,加上要么坐公交车去上学,要么家长开车接送孩子上学,这也直接导致了中小学生体质的下降。

三、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意义

1.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有助于提高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是新时期加强中小学生体育、增强中小学生体质的战略举措,将有利于形成人人参与、个个争先、生气勃勃的校园体育锻炼氛围和全员参与的群众性体育锻炼风气,吸引广大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

2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有助于提高中小学生身体素质

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是一个民族健康的基础,是每个学生健康成长的基本条件,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关系到民族的未来和国家的竞争力。中小学生健康体质状况下降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关键时刻。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无疑是一剂良药,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内容和多种多样的阳光体育活动,最大限度地动员学生投入到促进健康的大潮中,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将在提高中小学生身体素质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3.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有助于培养健康合格接班人

中小学学生体质存在的问题,看似影响个体,实则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整体的素质。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直接影响到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直接影响到全国人才培养的质量,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影响着国家的竞争力。增强中小学生体质,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也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青少年体质健康是一个国家具有旺盛生命力的重要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阳光体育运动”的启动,打响了改变中小学生体质健康下滑状况的发令枪,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青少年体育运动,增强青少年体质,培养健康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有着重要深远的意义。

四、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建议

1.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加强组织领导

“阳光体育运动”的关键是实施问题,学校要充分认识到开展阳光体育的重要性,成立以学校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制定具体的措施,同时从制度上人手,彻底改变目前应试教育的局面,真正变“应试体育”为“素质体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活跃学生课余文化生活。

2.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扩大宣传、营造气氛

学校要高度重视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横幅等媒介来扩大宣传力度,使“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快乐生活一辈子”等口号深入人心,让教师、学生、家长充分了解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意义。只有确保阳光体育运动持久地开展下去,才能有效地促进广大青少年学生形成自觉锻炼身体的良好风气,才能有效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

体育运动的意义范文2

【关键词】跆拳道;运动;大学;理论;实践;意义

一、跆拳道运动发展史

跆拳道运动是由韩国人最早推向世界的一项体育运动,源于朝鲜半岛。经过近五十年的发展,现已有其完全独立的国际体育组织(世界跆拳道联盟)和一系列国际赛事。在1973年世界跆拳道联盟成立至今的30多年中,它正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在世界各地掀起了跆拳道热。跆拳道运动作为一项具有激烈竞争性、观赏性的体育运动,它将精湛的技艺、坚忍不拔的精神、完善的道德修养展现在人们面前。

二、在大学校园推行跆拳道运动的理论意义

(一)是推动高校体育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在整个高校教育体系中,体育教学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现阶段,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的总目标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培养学生体育运动能力和良好的思想品质,使其成为具有现代化精神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体育课程的教育目标是:“促进学生身体生长发育、增进健康: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锻炼身体的知识、方法;培养学生运动的兴趣、能力、习惯以及良好的品行;发展个性”。跆拳道课程的教育目标则是通过礼仪、技术、品式等系列教学,一方面让学生掌握有关跆拳道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效地增强体质,提高跆拳道运动水平:另一方面是锻炼学生勇敢、坚毅、果断、机智等意志,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是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需要

终身体育的组成主要有家庭体育、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三个方面,其中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为终身体育的实现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大学生在学校所学的体育技能,充分为终身体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终身体育作为一种新的健身理念,充分体现着以人为本的现代意识,重视人的生命质量,力求为每一公民创造健与美的丰富人生。跆拳道运动作为体育的一部分,通过跆拳道的习练,不仅锻炼了身体,又净化了心理,与人的身心健康密切相关。

(三)是德育教学价值体现的需要

高校是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阵地,也是对青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的主要阵地。体育课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的基本任务之一,也是学院“政治建校、特色立校、质量兴校、人才强校”办学思路和“两个能力、一个素质”育人目标提出的必然要求。

被誉为具有东方人崇高坚忍品质的跆拳道,尤其注重对练习者人格的导引,其教学和训练蕴含着许多德育内容:可以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和勇敢精神;可以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和文明行为;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对于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具有积极意义。跆拳道教学在孥持教给学生技能,增强其体质的同时,还注重培养学生谦虚、礼让、克制和宽容的品质,使受教育者的精神素质、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从而达到寓德于教、陶冶情操的目的。

三、在大学开展跆拳道运动有以下实践意义

(一)有利于改善和增强大学生体质

跆拳道的技术动作是由全身协调配合,主要通过各种各样的腿法来表现。它能很好促进人体的力量、速度、灵敏、耐力、协调等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具有强身健体的作用。目前,由于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由于课程紧,就业压力同益增大,大学生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到“充电”、“学习”中去,活动时间相对减少,大学生的身体状况正处在逐年下降的趋势。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所以从丰富自己的生活,适应社会的需要来看,加强身体锻炼对当代大学生来说已是迫在眉睫。在高校中开展跆拳道运动,既能满足大学生对体育的需求,通过跆拳道运动特有的魅力和吸引力,提高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培养大学生相互合作的团队精神。同时,通过练习跆拳道可以提高学生神经中枢的灵活性,提高神经中枢协调支配各器官的能力,活跃思维。

(二)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是社会、学校、家庭关注的重大问题。一个优秀的大学生,一个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材绝非仅是在学识上高人一筹,而是要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身心健康的。世上一切事物产生和发展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其它事物的推动和制约。跆拳道运动作为人为的艺术,它的产生和发展必定受到人类的制约和推动。人们在满足了最基本的生理需要(维持生命)以后,接着而来的便是心理需要了。心理需要的满足也就是人们各种情趣的满足,这种情趣不是一层不变的,它是随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跆拳道运动作为一种艺术想要得以持续发展下去,也势必随人们审美情趣的改变而改变,这是它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必然规律。

跆拳道是一项利用拳和脚进行搏击的对抗性运动。它通过竞赛、品势和功力检验等运动形式,使练习者增强体质,掌握战术,并培养峰忍不拔的意志品质。通过跆拳道练习,不仅能从这些动作中获得外在形体美的感受,还能够正确规范人们的行为。

跆拳道运动很注重品质的修炼,其推崇“以礼开始以礼终”的尚武精神,跆拳道一词中的“道”字大概最能说明这一点。通过跆拳道的练习,可以使人们的感情得以抒发,而得到愉快的情感体验。这些无形中都对大学生的心理进行调节,某种程度上说,也是对“心中不快发泄”的一种形式。所以说,跆拳道运动在高校的开展有利于大学生心理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体育运动的意义范文3

一、定向运动概述

1.定向运动内涵

定向运动是指利用地图和指南针,在教育组织者的领导下,根据预先设计在地图上的目标和次序,选定路线,之后引导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寻找目标的一种任务型体育运动。定向运动的一般运动场地是森林、郊外和公园等地,也可以设置在大学校园里。标准的定向路线包括三角形为代表的起点、圆圈为代表的终点以及用单圆圈代表的一系列点坐标等。这些点在地图上需要用数字标识,并能够在地图上依次到达点标的顺序。

2.定向运动分类

第一,定向运动依据运动工具的不同可以分为徒步走向和工具走向两种。其中,徒步走向包括传统的越野跑、接力定向、积分定向等。工具走向包括摩托车定向、滑雪定向等。第二,按照性别的不同可以分为女子组和男子组。第三,按照年龄的不同可以分为青年组、少年组和老年组。第四,按照技术水平的不同可以分为个人单项、双项以及集体项。

二、初中体育教学开展定向运动的意义

1.能够实现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开展定向运动能够提升学生的体育综合素养。主要表现为:学生能够在校园操场的自然环境中自由地奔跑,从而实现自身精神符合和身体符合之间的相互转换,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在运动的过程中,学生的肌肉会得到锻炼,同时学生的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也会在最大限度上得到锻炼。另外,定向运动的开展,能够提升学生中枢系统的运作能力,为进一步的学习提供了智力保障。

2.提升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现代体育教学的目标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而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强健的体魄是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定向运动应用到初中体育教学的原因是其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设计了和自然场景一样的教学环境,通过不同场景的转换,加强学生在初中体育训练中的参与,进而提升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提升学生的素质。

3.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良好的体育教育教学氛围能够提升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定向运动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将体育运动内容和自然环境进行结合,在自然环境中充分展现体育精神,并通过体育锻炼成果展示帮助学生获得运动的成功喜悦,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定向运动体育教学的开展能够在校园内部形成一种良好的文化风气,为学生的文化课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初中体育教学中开展定向运动的实践尝试

1.初中体育教师要加强对定向运动的推广和普及,提升学生对定向运动的认识

初中体育教师要加强对定向运动的推广和宣传,通过宣传和推广,提升学生对定向运动的学习热情,促进定向运动的良好开展。常见的推广宣传方式包括建立专门网站、开办补课班、举办比赛等。初中体育教师关于定向运动的宣传和推广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做好定向运动的准备工作。首先,画好学校的平面图;其次,对学生进行定向运动基本知识的教学。再次,在校园内部标好相关的点,并将标好的点绘制在一个总表格中,绘制分地图。最后,按照选修模块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每组发放一个地图,学生在地图上标注三到八个点。教师交代具体运动要求,让学生带好笔、纸张等有关工具出发进行定向活动。第二,进行点标的设计。初中体育教学定向运动开展中可以用小纸条来作为点标,将小纸条贴在地图上相对应的位置,并在上面写上数字、号码或者标识作为点标的内容。学生在找到纸条后将正确的答案写在自己的地图上规定的位置。第三,教师集合各种力量实现对定向运动教材的编制。初中体育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定向运动引导时,需要向学生讲解指南针的具体用法,并要求学生熟练使用定向地图。另外,定向运动教材的设定要与学校周围实际环境相符合。

2.初中学校要定期举办校园内部的定向运动比赛

定向运动融入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能够丰富初中体育教学内容,提升学生体育素养。初中定向体育教学的开展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应该对其进行实践应用。在初中生逐渐提升对定向运动学习热情的情况下,初中体育教师可以在校方的支持下带领学生定期举办一些校园定向运动比赛。在校园定向运动比赛正式开始之前,基于学生对定向运动了解不全面,初中体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练习一百米定向运动,进行一百米定向运动比赛。通过这种小比赛能够提升学生的敏锐度以及反应能力,提高学生定向运动的参与热情。同时需要注意的是,短期定向运动比赛场地的选择要具有一定的开阔性和视觉效果,树林是最好的场地选择。比赛地图上也要对场地涉及的树木和一些地理坐标物进行明确,确定好合适的比例。在比赛中,对于记录卡模糊无法辨认或者一些违纪的行为,要及时做出成绩无效的处理,对于一些故意干扰别人比赛的参赛者要及时对其取消比赛资格。

3.将定向运动教学和田径课程教学进行结合,实施“定向耐久跑”

将田径课程和定向运动课程进行结合,不仅能够对初中体育课堂教学进行创新,而且能够提升学生的体育素质,增强学生运动能力。将定向运动教学和田径课程教学结合具体的初中体育定向运动案例是“定向耐久跑”。新课标指出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要充分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根据初中一年级学生生理和心理上的特点,体育教师可以选择耐久跑作为定向运动训练教材内容。通过“定向耐久跑”能够提升学生的氧耐力,进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为了避免传统“定向耐久跑”教学的单调、枯燥、学生积极性不高的问题,文章主要以“定向耐久跑”情境教学为例,通过“定向耐久跑”比赛,在合作模式、自主模式、游戏形式的应用下,将定向运动教学和田径课程教学进行结合,充分发挥出“定向耐久跑”的意义。

第一,比赛准备阶段。体育教师在耐久跑教学中引入定向运动,将男女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几组,并选出组长,之后,教师向组长发放任务卡,布置任务。组长根据任务要求将学生分为五人一组,带领组内学生准备比赛。第二,比赛进行阶段。比赛是一个40米×30米的场地,场地四周安排了十个标志点。在听到教师的信号之后,每个小组的第一名学生出发,按照任务规定依次向五个标志点奔跑,到达之后进行打卡(打卡环节主要是用彩色的笔在各自任务卡上的标志点上面画圆圈)。第三,比赛总结。在学生进行完激烈的一轮比赛之后,教师找准时机让学生思考,怎样做才能跑得快、用时少,从而取得最终的胜利。在教师提问之后,学生在各个组长的带领下开始思考,有学生认为自己因为没先找好标志点,而多跑距离了;有的认为前面速度太快,后程就没力气跑了。在学生纷纷讨论之后,教师总结要进行匀速跑、控制好自己的速度才能保证在最后获得良好的成绩。

经过将定向运动案例引入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丰富了原有的体育课堂,改变了赛跑的形式,提升了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是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一个创新性体现。将定向运动教学和田径课程教学进行结合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体育教学思想,通过充分利用场地、器材,采用情境教学模式、比赛手段和自主、合作学习方式,活跃了初中体育课堂气氛,在真正意义上让学生感受到了运动的乐趣,激发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提高了耐久跑教学的效果。

体育运动的意义范文4

关键词:网球运动;高校体育文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G84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1-000-01

一、网球运动的发展背景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作为西方代表性体育运动的网球运动在中国的影响力也在逐渐扩大。特别是自2011年中国网球运动员李娜获得法国网球公开赛冠军以来,我国网球运动在高校有了一个较为蓬勃的发展热潮,各高校纷纷出现了网球热的现象,并且还有部分高校将网球制定为体育课的必修课程。

网球是西方代表性体育运动,与台球、保龄球、高尔夫球并成为世界四大绅士运动,起源于中世纪法国传教士中流行的游戏,并逐渐在整个欧洲大陆上流行。网球运动的诞生环境的独特性,导致网球运动有着制度规则完善,竞争性、公平性与平等性等共存的特点。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代社会,“文化全球化”的概念也在世界上越来越普及。奥林匹克运动会是推动体育文化全球化的一个有力因素。而网球运动也在我国逐渐普及,网球文化在我国高校也逐渐发展完善。

二、网球运动的发展对高校体育文化发展的意义

(一)网球运动能够促进高校不断完善人文主义教育

网球运动是网球文化传播的物质载体,网球运动在高校的不断发展,带来了网球文化的扩散传播与高校体育文化的不断完善提高。网球运动在高校中与学生们的校园生活息息相关。高校的学生们是网球运动的主要实践者与发展者,而校园文化与人文主义精神始则终贯穿整个网球运动之中。

在这样的前提下,网球运动能够很好的将自己的独特文化与校园的人文主义教育精神相融合,并促进校园人文主义教育的进行。学生们在网球运动的竞技中,能不断提升自我,提高自信心、增强荣誉感。

(二)网球运动能够促进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竞技体育观

正确的体育文化素养有助于推动学生树立积极进取、乐观文明的竞技体育观。高校网球运动的发展,在客观上推动了学生的体育锻炼、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生活。网球运动在当代社会已充分得到高校大学生的喜爱与认可。他们在进行网球运动的时候,不仅能够得到身体上的锻炼获得身体素质的提高,还能够增强人际交往的能力,缓解孤独感、自卑感等不良心理障碍,养成积极拼搏、努力进取和乐观向上的意志品|。

网球运动有助于高校学生积极发扬体育精神。由于网球运动是竞技体育运动,所以高校学生既可以在竞技体育中体验到成功,也必须在其中面对失败。网球运动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公平公正的平台,在遵守竞技规则的前提下,学生们可以尽情拼搏。在这样的运动形式中,网球运动自然的能使学生们形成不断奋进、超越自我的拼搏精神和遵守规则、公平公正的竞技意识。

(三)网球运动能够在发展体育教学制度上促进体育文化的发展

网球运动在高校的成功发展,离不开高校体育制度的适应性变革的推动。高校的体育教育应当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发自觉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之中,充分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帮助学生养成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网球基础设施在高校的建立是促进网球运动在高校发展的重要原因。网球运动需要较为专业的场地设施与器材,因此,网球运动发展也需要高校加大对体育上的资金支持。同时,为了满足学生们对网球运动的需要,我国很多高校建立了网球俱乐部,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可以在课余生活参与到网球运动中的平台,更在客观上推动了其他运动项目体育俱乐部的成立,促进了高校体育文化的发展。

三、关于高校网球运动与高校体育文化的发展建议

发展网球运动,需要高校在各个方面做出努力。首先,网球运动的开展需要专业的场地,需要高校不断完善网球场地建设,为网球运动的发展提供更好的物质基础。同时,鼓励网球俱乐部等课余活动组织的建立,使学生在课余也有机会进行网球运动的练习。其次,网球运动的开展需要专业的指导教师,加强专业网球教师队伍的建设,也是网球运动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高校应严格把关网球教师的选拔,建立一支具有较高专业素质、责任心强且有着丰富文化底蕴的教师队伍。最后,建立完善的网球体育课程体系,不断加强网球的体育课程改革,充分发挥网球文化对学生的教育作用,培养具有积极拼搏、坚强上进、乐观友善等意志品质的当代大学生。

四、结语

高校体育文化是一个系统而长期的工作,网球运动在高校的发展与网球文化在高校的浸透都是促进高校体育文化形成完整体系并不断完善的一个方面。通过对网球运动在高校的积极开展,促进高校各种体育设施的不断完善,让学生们在课余时间有条件真正参与到体育锻炼之中,从而不断培养学生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提高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促进体育文化真正感染到每一个学生的实践生活。网球运动的发展能够带动校园体育文化的完善,而高校体育文化的完善也同样推动着网球运动的发展。网球运动与高校体育文化发展二者互相融合、共同进步,在客观上能够带动整个高校体育事业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石昊天,武莹.网球文化对大学校园体育文化的影响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11):66-68.

体育运动的意义范文5

论文摘要:作为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体育院校的高水平运动员承担着学习和训练的双重任务。当前的国际体育交往越来越频繁,社会的发展越来越迅速,这都对高水平运动员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中英语能力则凸显其重要性。本文从英语学习的社会需求和个人需求出发,结合现状提出了体育院校高水平运动员英语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体育院校的高水平运动员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一方面要完成好学业,以应对未来的发展和就业,而另一方面要刻苦训练,努力提高运动成绩,参加各项比赛,弘扬体育精神。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和发展,国际体育交往越来越频繁,高水平运动员英语学习的重要性日益突显出来。

一、高水平运动员英语学习的社会需求

社会需求主要指社会和用人单位对有关人员能力的需求。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人才的培养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改革开放之后,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之后,社会对于复合性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具有体育特色的高水平运动员不仅需要有优秀的运动专业成绩,还需要具备其它的专业能力,其中英语能力是不可缺少的。

目前,体育院校对于单独招生的高水平运动员学生的培养方案大都定位于培养专业基础知识宽厚、专项技能突出、强调人文和社会科学与专业的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如今,高等学校扩招之后所带来的严峻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学习要求。体育院校的高水平运动员在毕业后多从事于体育教练员和体育教学、体育部门的行政管理人员及竞技运动科研与管理等行业,在这些领域中,不论是教练员还是管理人员都需要具备一定的英语应用能力,社会的发展和要求使得高水平运动员的英语学习更加迫切。

从高水平运动员的专业性来看,当前社会对于他们将来从事的行业所要求的英语掌握程度为一般实用性,主要是对听说能力的培养,能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流中进行基本的英语表达,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二、高水平运动员英语学习的个人需求

从个人的发展来看,多层次的复合人才在社会中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体育院校的高水平运动员不论是从参加比赛提高运动成绩方面还是日后的事业发展方面来看,扎实的英语基础和良好的英语应用能力都能为高水平运动员的个人发展提供帮助。

个体不同,学习的需求也不尽相同。有些高水平运动员是基于个人兴趣和爱好对英语学习产生强烈需求,有些则是为通过考试获得学位而学习,而有些是为了日后的个人事业发展进行充电学习。不论是哪种需求,都显示出了高水平运动员英语学习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体育实力的增强,国际体育交流的扩大,高水

平运动员越来越多地活跃在国际体育舞台上。以邓亚萍为例,她曾经拿过18个世界冠军,在乒坛世界排名连续8年保持第一,退役之后进入到清华大学学习,大学四年期间刻苦学习尤其是在英语学习上狠下功夫,随后她分别在英国诺丁汉大学和剑桥大学获得硕士及博士学位。2001年7月13日,作为中国的申奥大使,邓亚萍用流利的英文向世界展示了北京的魅力,为北京赢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做出了贡献。2003年邓亚萍进入北京奥组委工作,与此同时她还是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体育与环境委员会和改革委员会的委员。邓亚萍退役之后的成功为高水平运动员的个人发展做出了很好的榜样,而她的成功都是建立在掌握良好的英语水平基础之上的。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体育发展的规模不断地扩大,应该培养和输送更多的各种人才进入各级各类国际体育组织。对于高水平运动员来说,日后进入到国际体育组织担任工作人员,英语能力则是首要条件。因而,对于个人需求来说,英语学习十分必要。

三、高水平运动员英语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作为在校大学生中的一个群体,体育院校的高水平运动员具有大学生和运动员的双重身份。为了顺利毕业适应社会的需求,英语学习必不可少。体育院校的高水平运动员学生,都要求在四年大学学习期间通过一定的英语等级考试或参加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并达到一定的成绩方可获得学士学位,这对高水平运动员的英语学习提出了基本要求。同时,作为新时代的人才,掌握实用的英语能力对未来的发展也是必要的。

英语作为当前国际交流的主要语言工具,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体育交流日益频繁,体育事业不断蓬勃发展,对于高水平运动员而言,既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他们更加认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我国竞技水平不断提高,国际间的体育文化交流不断扩大,为高水平运动员提供了更多参加比赛尤其是国际大赛的机会,掌握英语可以为日常交流提供便利,也能更好的了解比赛环境和规则,从而提高比赛成绩。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行,国家对于英语人才特别是体育和英语复合型的人才需求更加迫切,学好英语不仅能便于交流,而且还能为我国的体育事业发展做出贡献。除此之外,高水平运动员掌握一定的英语能力,在毕业之后也能为他们的日后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参考文献:

体育运动的意义范文6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要问题的决定》,对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一系列决策部署,同时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首次全面阐述了和谐社会的内涵,他说:“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社区是全社会的细胞,只有每一个小社区的和谐,才能汇集和谐的大社会,因此和谐社区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和重要切入点,人们居住和生活的社区和谐,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为此本文试图从社区群众体育运动为视角来探讨社区群众体育运动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影响。

2.社区群众体育是社会健康和谐的基本方式

2.1社区群众体育可以促进社区群众的心理健康

首先,体育运动能促进认识能力的发展。体育运动各项目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在运动或高速运动中要求运动者既要能对外界物体(如球、器械等)做出迅速准确的感知与判断,又能迅速感知、协调自己的身体以保证动作的完成。这样长期的运动便能促进人感觉、知觉能力的发展,提高人的反应速度和直觉判断能力,使人变得敏锐、灵活。其次,体育运动能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意志品质既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又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锻炼者越能克服困难也就越能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体育活动的特征是克服一定的困难和障碍,是培养人的意志品质的重要途径。再次,体育运动可调节情绪。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影响的主要标志之一就是情绪状态,也是人的自然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体验。体育活动能直接给人带来愉快和喜悦,并能降低紧张和不安,从而调控人的情绪,改善心理健康。有些研究人员发现,通过体育运动可以使不良的情绪状态得到改善,心理承受能力得到提高。最后,体育运动可以降低应激反应。体育运动具有减轻应激反应以降低紧张情绪的作用,实践表明,一些高应激反应的成人参加散步或慢跑训练,或接受应激灌输训练,其中接受任何一种训练方法的被试者都比控制被试(即未接受任何方法训练)处理应激情景的能力强。

2.2社区群众体育可以提高社区群众的社会适应能力

社会适应能力是指人适应社会环境的调节功能,是三维健康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社会适应状态是指一个人的外显行为和内在行为都能适应复杂的环境变化,能为他人所理解,为社会所接受,行为符合社会身份,因而能保持正常的人际关系。[2]体育对提高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化程度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首先,人们在体育活动或竞赛当中,既有互相协作配合,又存在相互竞争,又必须遵循一定规则,这种在体育活动中形成的合作、竞争、遵守规则的意识和行为会迁移到日常社会生活、学习、工作中去,有利于培养人的社会适应能力;其次,体育运动增加了人们交往的机会,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再次,体育可以培养人们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体育比赛中的团体项目要求所有成员通力配合,才能实现团队的共同目标,强化了团队成员间的信任和支持,增强了团队凝聚力。因此,体育在培养人适应社会的能力,促进人的社会化方面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2.3社区群众体育可以养成社区群众的平等意识

社会的核心价值是公正、公平,和谐社会必须是公平、公正的,中国历来就有“不患寡而患不均”(孔子语)的大同思想。尽管这一大同思想带有明显的平均主义色彩,但确实说明了人们对公平的一种向往、一种情结。这种历史的情结在现实社会中更是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而体育是人类社会活动中最能体现公正公平原则的领域,对抗双方在法律意义上的绝对平等是竞技体育文化的重要特征,“公平、公正、公开”始终是赛场的永恒主题,在体育运动中所有参与者都能体会到平等与竞争的结合,每名参赛者都能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竞争,从而增强社会公众公正、公平意识。体育作为一种竞技运动,它是规范的、合作的、有组织的。每种运动的项目,每个动作,都有严格的规范及比赛规则,这些规范对运动员的行为起着“戒律”的作用,表现为一种秩序、节制、约束,体现出体育的科学性及公平性,它设计出一切有机生物生存发展的道德尺度――“公平竞争”,以其直接的竞争方式呼唤着人们的原始动能,激发人体潜在能力的发挥,从而引发人们对公平竞争的热忱。体育运动过程是一个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在公平竞争中合作和在合作中的公平竞争,是人们在各种体育竞赛活动中能否继续下去的基本条件之一,也是体育告诉我们的一条经验和法则,是培育社会公平、公正意识的重要手段,这也是体育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作的又一贡献。

2.4社区群众体育可以增强社区群众的法制意识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是一个法制的社会,是讲规则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充分发挥法治在促进、实现、保障社会和谐方面的重要作用。恩格斯说:“在社会发展某个很早的阶段,产生了这样一种需要:把每天重复着的产品生产、分配和交换用一个共同规则约束起来,借以使个人服从生产和交换的共同条例。这个规则首先表现为习惯,不久便成了法律。”[3]可见,人们是因为追求和谐才制定规则,规则上升到国家意志的高度就成为了法律。18世纪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认为:“从最广泛的意义上来说,法是由事物的性质产生出来的必然关系这个意义上,一切存在物都有它的法。”规则就是体育竞赛中必然遵循的法。[4]规则是体育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公平竞争的基础。规则成为公平竞争精神的体现,规则也为裁判员进行裁决提供依据。裁判员的角色就是“体育竞赛法律”执行者,足球裁判更是获得了“黑衣法官”的美称。规则的合理性、科学性、恒常性使规则具有了权威性,同时也使竞赛规则成为体育运动中公平、公正的标志。体育运动对于培养人们的规则意识具有重要的作用,人们在参与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学习体育规则,同样也培养了对规则、法律的遵守意识。体育在实现培养人的规则、规范意识,增强全社会的法律观念和法制意识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为构建民主法制、安定有序和谐社会的纽带。“公平竞争”作为人类竞技的理想追求,只有通过规则的权威才能使所有参与者达到本质意义上的公正,从而维护社会关系的和谐。

3.结语

社区群众体育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可以提升了社区群众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丰富了人民群众的人文素养,培养了良好的生理心理品质,协调着人的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1].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5.6.27,(1).

[2]智效民.梅贻琦论体育[N].北京青年报,2005.7.22,(7).

上一篇客服外包合同

下一篇用电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