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岗前培训总结范例6篇

学前教育岗前培训总结

学前教育岗前培训总结范文1

关键词唐山市;中学;小学;学生;体育教师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32-0145-01

1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以河北省唐山市17个区、县的398位中小学体育教师为研究对象,并进行了问卷调查。

1.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调查问卷法、数理统计法。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唐山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岗前培训现状及存在问题

体育师资的质量和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体育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在我国体育师资短缺的年代,培养是第一位的,而培训是第二位的;在师资数量不断增加的今天,培训却变成了第一位,而培养则处于第二位。这种“换位”体现了我国体育师资由数量到质量的一次飞跃,对指导学校体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需要高素质的教师,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而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建设必须从教师队伍的入口关抓起、从新教师抓起。新教师作为教育战线的新鲜血液,受过良好的政治思想教育和专业素质训练,学历层次高,学缘结构好,科研创新能力强,但却普遍缺乏教学的理论、技能和技巧。

唐山市目前已拥有唐山师范学院及其下属的初等教育学院、玉田分校、滦州分校三所教师教育基地,分别承担了市级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教师提高学历培训以及对县(市)区教师进修学校专任教师的教学业务培训和指导(培训者培训)的任务。体育教师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主要实施者,体育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达标程度。所以说,加强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是搞好中小学学校体育的关键。体育教师师资队伍的建设主要是通过岗前培训和职后培训。前者是为学校输送新生力量,后者是为提高体育教师素质。

岗前培训是青年教师进入学校的第一课,是他们走上教学岗位前接受有关的教育科学知识、教学技能、教师职业道德以及学校规章制度方面的较为基本的系统化的学习,对青年教师完成角色转变起着催化与指导作用。按照“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目前,唐山市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参加岗前培训的比例为92.8%。其培训内容主要从教育法规、教育理论、教师专业技能和教师职业道德等方面进行培训,培训结束后,受训人员必须参加任职综合能力考试,成绩合格者颁发河北省统一制定的《教师岗前培训合格证书》,持证上岗。

岗前培训是新教师完成角色转换的重要环节,然而在唐山市的个别县区仍有小部分人不能正确认识其重要性,盲目的认为随着任职时间的变长,就会自然而然地掌握体育教师岗位的职能,因此,一些培训组织者搞形式主义,随意压缩培训时间,擅自更改教学内容,要点讲不透,难点讲不通,把原本十几天的培训缩短为几天,大大的少于教育部规定的120学时,这是对受训者的及其不负责。至于结课考试,有些组织者把考题内容提前告知受训者,还有的连正规考试都没有,仅通过心得体会和总结来进行,不能对受训者进行正确的考评。通过走访发现,部分参与中小学体育教师岗前培训的学校,对受训者管理散漫,没有严格考勤制度,迟到、早退、旷课现象时有发生,新教师在上课期间睡觉、随意打电话、聊天等现象时有发生。

2.2完善唐山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岗前培训的对策分析

2.2.1授课形式多样化

调查问卷数据统计,目前唐山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参加岗前培训的主要的授课形式中,专家教学和专家讲座分别占47.3%和19.7%。可以看出,唐山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岗前培训的授课形式,主要以上述两种形式为主。这种单纯的理论讲解,并不能完全满足新教师在工作岗位上的需要,应该采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方法。岗前培训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培训使新教师了解教育教学规律,适应教育教学任务,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更好地全面履行教师职责。因此,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应该是岗前培训的重中之重,必须使新教师在岗前培训中亲身体会教学各环节。在新教师掌握教学理论的基础上,多增加一些教学实践,这样才能学以致用,在现实中发现自己的问题,并在相互的交流中解决问题,同时也利于新教师对工作岗位和环境的了解和认识,便于实现角色的顺利转换,缩短适应期时间,也便于积累更多的教学经验。

2.2.2加强观摩培训形式

当前唐山市的岗前培训还应加强教学现场的观摩。应针对新教师的实际状况,根据各能力要素的要求,既聘请校内优秀教师对新教师进行授课、观摩和训练,又让新教师走上讲台,身体力行,以提高他们对实践教学过程的认识,加强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能力。在培训的过程中,穿插一些教学经验丰富,技能过硬,知识广博,工作认真的优秀体育教师的教学课,这对于新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教学方法的完善,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调节课堂气氛等都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对于新教师关于体育教师职业特点的进一步了解,起着直接的影响。

2.2.3加强培训力度

唐山市教育局还要加强各县区教师进修学校岗前培训的监管力度,定期进行检查,随时进行抽查,使岗前培训更加制度化、规范化,保证岗前培训的有效实施。对于随意旷课、迟到、早退现象要负责专人查记,规范考勤制度;对于结课考试,更要严谨对待,敷衍行事的行为要予以严查。总之,要坚决杜绝不良风气的蔓延,使岗前培训真正的落到实处。

2.2.4改进培训考核形式

对于唐山市岗前培训的考核方式应试加以改进,不能单纯的以一种形式检验培训结果,应注重理论结合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检验方式,将闭卷考试及教学实践等几种方式科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全方位的检验。

参考文献

[1]郑绍濂.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

[2]张惠春.湖南省中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现状及其对策探讨[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4.

[3]邹师,冯火红.辽宁省中小学体育师资培养和培训体制变革与发展轨迹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12.

[4]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5]郑绍濂.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

[6]邹继豪.中国学校体育[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学前教育岗前培训总结范文2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培训模式;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1;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9-0012-03

在我国高等教育不断发展的形势下,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指导服务的中坚力量,正逐渐成为高校确保教学和管理顺利进行的重要一环。为保证环环相扣,新任辅导员作为辅导员队伍的新兴力量,对他们进行职业化、专业化的岗前培训是必不可少的工作。本文在分析新任辅导员岗前培训现实意义、提出当前岗前培训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以下简称《能力标准》)为导向,探索符合新任辅导员职业特点和发展需求的创新型培训模式。

一、高校新任辅导员岗前培训的现实意义

目前对于新任辅导员,高校普遍实施“先培训后上岗”的制度。各片区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制订专门的培训计划,为高校新任辅导员提供一到两周的岗前培训。这一培训制度有其现实意义,一方面可以帮助辅导员提高适应岗位的素质和能力,从而迅速完成角色转换;另一方面则有助于满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需要,有利于更好地培养德才兼备的创新人才。

1. 有助于帮助新任辅导员进行角色转换

岗前培训是帮助新任辅导员尽快实现现有身份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转换的有效途径。大多数新任辅导员都是硕士毕业后直接走上o导员工作岗位,陌生的环境、全新的角色、密集的工作往往会使他们无所适从,迫切希望得到一定的引导和帮助。因此,有必要通过岗前培训来帮助他们完成从大学生到大学生辅导员角色的转换。从知识技能方面来看,岗前培训能使处于职业探求期的新任辅导员们了解自己的职业定位和发展方向,了解与工作相关的教育学、教育法、职业道德、心理学、管理学等学科的知识,努力成为大学生成长关键时期的人生导师。从职业情感方面来看,大多数新任辅导员都很年轻,刚刚走出校园进入职场,尚处于适应社会、摸索工作、定位自我的心理调适期,对他们进行引导式归属化的岗前培训,能增强他们的职业情感,激发他们对工作的热爱和对自我的认同感。

2. 有助于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

为了创建高水平大学,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已形成其特有的知识构架,有了自己相对独立的专业体系。在这一体系中,优秀的师资是必备要素,即学校要完成大学生思想引导的重要任务,就必须拥有一支具备较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辅导员队伍。

新任辅导员作为辅导员队伍的新兴力量,一旦走上工作岗位,就需要发挥教育管理大学生、维护高校稳定的作用,成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生力军。然而新任辅导员中具备专业背景的比例并不高,有相当一部分未受到过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训练,因而对新任辅导员的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对新任辅导员进行科学化专业化的培训,可以全面提升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和管理指导大学生的水平,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需要相匹配。

二、高校新任辅导员岗前培训模式存在的问题

在辅导员的岗前培训方面,我国还处在一个探索的阶段,各片区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都致力于为辅导员提供丰富的培训内容,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的培训模式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1. 培训组班忽略差异

目前,相当一部分高校新任辅导员是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出身的人员,来源范围很复杂,因而在岗前培训组班时,参训学员在性别、年龄层次、毕业学校、专业背景、经验程度、能力水平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以往的集中式大班化培训虽然有涉及面广、培训人次多等优势,却很难满足参训学员的多样性和层次性,不利于真正有效提升辅导员的知识和能力,暴露出不足之处。

2. 培训方式固化单一

现阶段各个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采用的岗前培训方式,主要集中于利用辅导员上岗前一段时间进行课堂理论教学。这种培训方式固化单一,在单向的灌输中向新任辅导员传递教育知识,缺乏互动性和灵活性。

一方面,从学员接受度看,近年高校辅导员的来源主要是硕士研究生,不少辅导员还具有海外学历或海外研修背景,这些“新鲜血液”年轻、眼界开阔、思维活跃、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注重自身思考领会的过程,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单一的课堂讲授法往往接受度较低。另一方面,从培训效果看,进行灌输式接受型教育模式能够对参训学员的知识和能力形成短期内的影响,但由于参训学员缺乏自主性,往往处于象征性参与或假性参与中,很难获得持久的培训效果,不利于他们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

3. 培训评价流于形式

现有的高校辅导员的岗前培训模式注重辅导员的知识性需求,不注重培训后的评价和激励,整个培训系统缺乏合理完善的评价机制。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培训过程中即时评价环节的缺失,很难实现培训内容的当下反思和即时巩固;二是整个培训的终结性评价环节空洞敷衍、流于形式,无法发挥应有的激励作用。在这样的评价机制中,参训学员很难在总结与反馈的过程中抓住提升自我的有效契机,培训成果得不到有效巩固,成员也缺乏积极参与培训的动机。

4. 培训跟进无法满足

新任辅导员岗前培训通常是在培训和研修基地学习1~2周,在这期间新任辅导员可获得对工作相关理论的一定认识。培训结束后,新任辅导员带着所学理论知识踏上工作岗位,却面临着很多无处求教的问题,如这些理论知识如何应用于实际,理论知识与现实情况相矛盾时该如何决断,无法套用理论知识的情形又该如何处理等。因此,大多数培训学员非常希望在岗前培训结束后仍能获得一定的指导帮助,特别是与一线优秀高校辅导员的交流的机会,在吸取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更好地开展工作。但实际情况却是岗前培训结束后,辅导员回到各自就职的高校,便与辅导员基地断了联系,培训过后无任何跟进,辅导员们再咨询的强烈诉求无法得到满足。

三、高校新任辅导员岗前培训的模式创新

高校新任辅导员的岗前培训是辅导员培训系统工程中的重要一环,而《能力标准》是辅导员队伍建设与发展的基本依据,是引领辅导员适应岗位需求的导向性标准,可以为解决目前辅导员岗前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提供新的权威视角。根据《能力标准》的要求,可进一步深化对高校辅导员岗前培训的模式创新的研究。

1. 培训组班考虑差异性

为了体现出辅导员职业能力及发展的差异性,《能力标准》将辅导员分为初、中、高三个职业能力等级,对他们在职业功能上应具备的理论知识储备和能力水平提出了明确要求。

面对新形势下的大学生工作要求,培训组班需要有一定调整,特别是在整体的构架与课时的安排上要特别强调尊重差异。因此,根据辅导员在专业背景、经验程度、能力水平和职业需求等方面的差异实施分类培训,满足不同类型辅导员的现状和需求,应当成为今后辅导员培训的发展方向。培训模式可由集体式大班化向分散式小班化和菜单式个性化转变,参训学员根据自身情况进入不同的培训小班,学习个性化的培训课程,从而实现培训效果的最优化。

(1)小班化。小班化的培训模式即根据培训对象的不同特点分成小班,按照整体优化的原则统筹安排培训,对各班的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和培训流程等方面进行教学分化和细化,整合资源形成最佳的培训构架。例如,分班时可以根据专业背景差异,分为专业班和非专业班,以优化或弥补专业知识储备;也可以根据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经历差异,以经验程度为基础分为高级班和初级班,以升华经验或补充案例。

(2)个性化。考虑到即使按小班分化后,培训对象的背景仍有一定的差异性与层次性,培训模式可以进一步菜单式个性化,即提供职业领域的大量培训课程,将其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由参训学员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必修课在小班上,选修课在另外的组班上,最后修满一定学分即可。这样的修学方式满足了参训学员的个性化需求,可大大提升培训的实效。

2. 培训方式强化主体性

《能力标准》明确要求辅导员拓宽工作视野,积极参与实践。根据《能力标准》,中级辅导员应当具有一定理论和实践成果,高级辅导员则应当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由此可见,实践教育是辅导员职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在实践中进行总结反思,在实践中完善知识储备,在实践中升华理论研究,在实践中提高工作水平,是辅导员个人成长、队伍发展的必经之路。

新任辅导员岗前培训最重要的就是把培训主体定位为参训辅导员,根据辅导员队伍的发展需求,选择适应他们的实践型培训方式,提升培训实效。实践型培训要求学员主动进行实践学习,而不是被动接受理论灌输,在学习过程中代入自我,及时内化与总结,构建起自己专属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

(1)案例探讨。新任辅导员更倾向于接受创新型的培训方式,乐意吸收通过互动教学、尤其是实际案例模拟探讨传达的培训理念。为此,培训基地可将培训内容有效融合案例教学情景模拟、分组探讨和主题发言等形式,吸引参训学员的兴趣,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案例探讨可让学员在实际问题中学,通过各类互动让学员向老师学、向同辈学员学,将简单的单向灌输局面转变为培训学员自觉自愿的探索,充分发挥了参训学员的主体性。

(2)技能比赛。辅导员职业技能比赛是一种较为特别而又十分有效的培训方式,对于辅导员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参考职业能力大赛的形式,可在培训过程中设置诸如主题演讲、案例分析、谈心谈话、模拟班会,乃至“巧记大学生名字的绝活”,和谐班级创建方案设计与演示等比赛环节。丰富多彩的职业技能比赛形式新颖、构思精妙、感染力强,横向上贴近大学生工作实际,纵向上接轨各层各级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既可检验参训学员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又可进一步激活他们的思维,以赛促训,以赛代练,为他们日后正式走向工作岗位进行良好的垫。

(3)才艺展示。多才多艺、不退缩不怯场是辅导员的重要素质。这样的辅导员可以引领校园高雅文化,获得更多大学生的欢迎和喜爱,无形中也会为他们有效开展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增添了分量和筹码。在日常培训之余,培训基地可通过组织文艺晚会、各校联谊、素质拓展等形式,为参训辅导员提供展示才艺的平台,对辅导员进行胆量训练、艺能训练,通过这样的形式增强辅导员的人格魅力、提高他们的形象和亲和力。

3. 培训评价注重激励性

《能力标准》明确规定了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的具体内容,为推动辅导员培训与研修基地和各高校进一步制定完善辅导员队伍考核评价机制提供了基本的依据。构建合理的辅导员岗前评价体系主要是通过明确目的、评判过程、奖励先进来推动辅导员职业发展、提高新任辅导员岗位培训的实效性。

当前,辅导员的岗前培训需要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一方面,为避免评价流于形式,应适当减少或弱化成果提交中文字总结的比重;另一方面,为更好地发挥评价的促进激励作用,应增加即时评价环节,并注重终结性评价的激励性。

(1)形成性评价。在岗前培训过程中对新任辅导员的专业表现进行形成性评价,以激励教师不断完善自我。培训教师在每次小组讨论或个人表现之后尽快给予即时反馈,以表扬发言、鼓励思考为主,帮助新任辅导员发现问题改进工作,同时在岗前培训中建立信心。

(2)终结性评价。在岗前培训后对新任辅导员在专业知识、实践技能方面能否达到合格辅导员的标准作出终结性评价,并配套高校各自的校本激励机制。将岗前培训的评价结果与辅导员评优、职称晋升等方面联系起来,评价与个人利益息息相关,有助于直接提升辅导员参与培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增强岗前培训的实效。

4. 培训跟进网络化

为了体现辅导员职业发展的阶段性和渐进性,《能力标准》将辅导员职业能力划分为三个等级,以帮助辅导员根据自身情况明确自己当前所处的职业发展阶段和该阶段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从而进一步定位今后的发展目标,按照职业发展规律稳步提升。因此,完善的岗前培训制度需要通过后续跟进,持续激发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将外在要求与内在驱动力有机结合,保证培训效果持续长效。

可建设一个综合网络平台,在平台上帮助每位新任辅导员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建立培训成长记录档案,随时跟进新任辅导员职业发展和职业需求。可以在平台上建立各省优秀辅导员资料库,收集各高校的优秀辅导员个人简历及工作案例入库供辅导员共享。这一平台可以转变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仅仅作为“过路驿站”的形象,将培训和研修基地打造成为温暖的“港湾”,是辅导员长远发展过程中建档造册、成长记录的档案袋,疑难解答、朋辈交流的寻宝地,知识的增长园和能力的助长区。只有建立了岗前培训与后续跟进有机结合的长效机制,实现阶段性与长效性统一,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才能真正做到名副其实。

四、结束语

高校新任辅导员岗前培训是一项在探索中日趋完善的工作,它虽仅为辅导员终身培训的一个环节,但这初始一环的效果如何,直接影响着辅导员的职业情感和能力基础,并关系到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队伍的稳定及工作质量的好坏。因此,在职业能力视角下寻找创新型的岗前培训模式,是辅导员自身成长的需要,更是高校人才培养和整体发展的要求。通过培训组班时考虑差异性、培训方式上强化主体性、培训评价中注重激励性、培训跟进时网络化,进一步提升高校辅导员岗前培训实效性,可以实现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提升,从而在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更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蔡枫瑜.探索高校辅导员岗前培训新模式[J].高校辅导员,2012(05).

[2]李忠军.以职业能力建设为核心推动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J].思想理论教育,2014(12).

[3]唐仁郭,唐文红.高校辅导员培训模式发展趋势及其实践方略探索[J].思想教育研究,2009(11).

学前教育岗前培训总结范文3

一、干部综合素质与新时期税收工作的需要还有一定的差距。全系统644名在岗干部中,参加过研究生班学习的仅5人、占总人数的0.77%;具有本科学历的仅143人,占总人数的22.1%,且第一学历为本科者比例不高,大多数为在职或函授学习所得;中专以下学历仍有140人,占总人数的21.64%。从今年州局组织的业务比武情况看,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推荐参加市局竞赛的人员大多是多年来业务考试的尖子,这说明在基层职工学习中已开始出现两[-找文章,到]极化现象,少数干部业务相对熟练和大部分职工亟待提高的现象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从竞赛结果看,部分参赛人员财会知识不熟,查帐技能不足,竞赛总体成绩偏低,干部综合业务素质依然不能完全满足新时期税收工作的要求。

二、教育培训缺乏年度工作目标,培训绩效缺乏科学的评判标准。尽管总局制定有明确的阶段性培训目标。但从实践来看,基层税务机关没有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年度工作目标,教育培训工作处于随机性状态,更没有形成一套科学的评判标准考核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绩效。虽然每年也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进行评估,但多流于形式。常常是以举办培训班的类型、班次的多少,参加培训人数、考试是否合格等表面的几个指标来衡量教育培训绩效,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主观主义、经验主义倾向比较严重。

三、教育培训工作带有一定的功利色彩。纵观多年来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受政治、经济等短期利益驱动,为进行某些学习竞赛。活动而组织干部培训的现象十分普遍。凡总局、省局、市局进行抽考、竞赛的年份相应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就抓的紧些。

四、培训内容不全面,培训思路需拓宽。表现一,重视税收政策培训,对财务会计等应知应会培训少;表现二,重视征管法等税收法律培训,对相关法律、法规培训少;表现三,重视理论学习,一般干部岗位技能培训少,与税收具体工作实践结合的培训少;表现四,在更新知识培训上,仅限于计算机知识的培训,其他现代科学知识培训少;表现五,重视初任培训,对干部轮训少;表现六,重视任职培训,对一般干部培训少;表现七,注重科股长等重点岗位人员的培训,对办税服务厅、稽查人员和一线管理员的培训少。

五、培训方式、培训手段不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随着形势的发展,干部学习的危机感明显增加,而由于目前干部完全处于被动受训状态,难以激发其学习兴趣,不能满足其学习的需要。大多数干部不喜欢古板式的课堂授课,特别反感内容陈旧的重复讲授。普遍认为课堂教学多,实践考察少;理论灌输多,经验传授少;传统手段多,现代化手段少;内部交流多,与外地交流少。

六、学习型组织建设处于一般号召状态。在学习型组织建设上没有形成制度体系和有效手段,系统内学习气氛不是很浓厚。许多干部把学习当作一种负担,有些干部甚至对学习产生逆反心理。

七、干部教育培训资源不足。一是没有固定的教育培训基地;二是没有经过严格受训的师资力量作保证;三是学习资料少、缺乏系统的培训教材;四是没有固定的经费来源渠道。

针对以上问题,经过认真剖析,找到以下根源:

一、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思想认识不统一。近年来,尽管我们采取有效措施,认真抓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并且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从总体上看,在整个干部群体中(包括一些领导干部),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思想认识仍不够统一、不够到位。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大多数基层税务机关(城区以外)税源单一,核定征收是最普遍的征收方式,复杂的业务知识在基层征收工作中派不上用场,“实用、够用”思想成为阻碍干部继续提高的一大因素。

二、教育培训工作缺少科学的实施规划。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干部素质的提高是长期学习和积累的过程。纵观近年来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无外乎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对出台的新政策新法规进行临时性的突击培训;二是应付阶段性的业务考核或技能比武进行的培训;三是对工作进程中执行标准不统一或不规范的作法而进行的“短、平、快”式的指导性培训;四是鼓励干部参加系统内名额有限的学历教育等等。这些临时性或指令性的培训方式,反映了我们在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上的缺陷:

一是对新时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缺乏规律性的认识,在组织领导方面时紧时松、时断时续,教育培训决策缺乏战略思维;

二是教育培训目标缺乏科学的界定。目前,我们自己对干部教育培训的要求过于笼统模糊,对不同层次干部教育培训的要求没有区别,对同一层次不同岗位干部的教育培训标准要求也没有区别;三是教育培训工作缺乏针对性。对不同岗位、不同年龄干部的文化知识和能力素质结构现状及技能需求缺乏系统的科学的区分,虽然干部在某一岗位和任期内有一定的培训要求,但是,这一培训要求仅仅是泛指的,:并没有明确的具体规定,干部教育培训成了一项软任务。教育培训针对性不强,在学习培训上急功近利,实用主义严重;四是工作职责缺乏系统分工,责任不明,有人事教育部门大包大揽的倾向。

三、教育培训工作缺乏创新意识。很长时间以来,我们干部培训以传统授课辅导方式为主,干部参加培训只听辅导人员讲、摘抄笔记、适当讨论,被动地接受培训。在培训渠道、内容和形式上很单一,使培训效率难以提高,难以满足培训目标需求的多样性。

四、教育培训约束激励机制仍需进一步完善。一是干部教育培训动力机制尚不完善,一整套系统、严格、可操作的,针对于部教育培训的检查、督促、考核、奖惩制度尚未形成;二是干部教育培训与实践应用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脱节现象,忽视学用结合,干部参加教育培训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不强;三是没有把培训与干部任用、绩效考核三者有效结合起来,没有真正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思想转变,学好与学差一个样的现象依然存在。

五、工学矛盾突出成为制约干部教育培训有组织有计划开展的“瓶颈靠问题。基层一线征收机关的税收任务繁重,每个干部都是“一岗双责”或“一岗多责”,可谓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要抽出大量的时间去参加专门的教育培训,有时还真是“分身无术”。同时,组织教育培训的机关,也处于繁杂的日常事务之中,很难静下心来抓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统筹安排,使干部教育培训成了“说来重要,忙来不要’’的工作。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系统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一、加强地税学习文化建设。突出“两个对照”,在系统内深入开展学习认识再教育活动。一是每一个干部对照地税工作要求,看自身的素质如何,能否适应新时期税收工作的需要,有多大的差距;二是每一位干部对照自身岗位,看能不能胜任本职工作,有那些工作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通过教育活动,使广大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进一步认识干部素质与新时期税收工作的差距,增强广大干部不学习就要被淘汰的危机意识。教育干部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把学习作为工作的第一需要,把学习变为自觉行动,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把学习作为一种工作方式,使干部职工的学习常态化,在系统内形成浓烈的学习氛围,为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打牢思想基础。

二、正确认识现状,制定符合实际的教育培训实施规划。在实施规划中:一是必须结合实际,明确干部培训的总体目标(提高干部综合素质,提高干部岗位技能、培养系统复合性人才和拔尖人才),要有明确的年度目标规划,明确不同级次干部、不同年龄干部、同一级次不同岗位干部的培训目标,在目标上要把重点放在适应岗位工作能力上;二是根据培训目标和不同岗位干部的需求,殴人施教,合理设置培训内容。在以往教育内容的基础上应增加对干,部进行体质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三是创新方式、方法,不断丰富学习载体,制作可视教材,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开展教育培训。要突出学用结合,注重发挥实践锻炼、岗位练兵和参观考察在教育培训中的作用。针对地税工学矛盾相对突出的实际,要狠抓干部自学,提高干部个体的自学能力。要把学习型机关建设从一般号召,通过有效机制的建立转化为各级税务机关和广大干部的自觉行动;四要建立符合地税实际的教育培训分工制度(包括纵向和横向)和领导工作体制。

学前教育岗前培训总结范文4

撰写人:___________

期:___________

2020年银行教育培训工作总结

根据总行干部教育培训总体规划,__分行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及时调整工作重心,加大培训力度,制定了《__年__分行教育培训计划》。并以全面落实人民银行人才兴行的发展战略为方向,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对干部职工的政治理论学习,加大各类培训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进一步提高了干部职工队伍素质。

__年我分行全辖共举办各级各类干部培训班___,培训___时,参训人员___次,并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开展教育培训工作:

一、大力开展党校培训轮训工作。

__分行党校通过举办党校主体班,在实践中探索了一条“依托地方资源、突出央行特色、改进教学管理、提高培训效果”的党校办学思路,提高了分行党校的整体工作水平。

按照总行党校全年工作部署,制定《__分行党校__年度培训计划》,按计划分别于___月下旬和___月下旬举办了第二、三期__分行党校主体班,共对___近两年新提拔的副处级领导干部进行了___天的脱产理论培训。学员经过理论辅导、经济金融热点问题讲座、实地考察等不同阶段的学习,回到单位后,结合本地工作实际情况撰写了调研论文,分行党校对第二、三期党校主体班调研课题及学员论文进行评估,学员们完成了专题调研报告___篇,毕业论文___篇,经分行党校___的专家审阅,推荐优秀论文___篇,论文优秀率为___,理论课考试优秀率达___。通过接受党校教育,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政治理论素质和依法履行职责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二、加强对辖内各级领导干部的理论业务培训。

、举办领导干部先进性教育培训班。

根据辖区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需要,按照分行党委的要求,我们于__月中下旬在北戴河举办了一期__分行辖区处级党员领导干部先进性教育培训班,此次培训班共有___学员参加培训,其中包括__分行党___、___中心支行党委班子成员___、辖区___地市中心支行党委书记及机关党委书记___。培训班采取专家辅导、观看讲座录像、集中自学等方式,针对保持___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有关内容进行培训,并在学习结束前___全体学员参加了以《党章》为主要内容的开卷考试。

___、___各级领导干部参加业务培训。

在开展理论教育的同时,我们进一步加强了对各级领导干部的业务培训:一是在__月,推荐分行机关和省会中心支行___行领导,分___期参加总行___的副厅局级分支行领导干部高级研修班;二是在5-__月,推荐___地市中心支行副行长,分___期参加总行举办的中心支行行长业务培训班;三是在3-__月,推荐___县支行行长参加总行举办的第五、六期县支行行长培训班;四是于__月初至__月末在保定金专分三期举办了县支行副职培训班,___辖内___县支行副行长、纪检组长针对中央银行新业务、宏观经济与货币政策、金融稳定与金融服务、金融会计管理与财务分析、金融法规、金融改革热点问题、领导科学等内容进行脱产学习。培训结束后,___学员结合各地实际工作撰写结业论文,并对___篇论文进行打分评优。

三、在大力开展辖内岗位任职资格培训的同时,开展各类专项业务培训

、按照总行统一规划,做好岗位任职资格培训考核的各项相关工作。

为了进一步在辖内做好岗位任职资格培训考核的宣传动员工作,促进__分行岗位任职资格培训考核工作规范顺利进行。我们一是在辖区征求《岗位任职资格培训和考核实施细则》(讨论稿)的意见,整理上报总行;二是制定《中国人民银行__分行岗位任职资格培训三年规划及考核实施方案》、《中国人民银行__分行岗位任职资格考核实施办法》等若干办法,推动辖区岗位任职资格培训考核各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三是在全辖发放并统计岗位任职资格与电大学历续读项目问卷;四是推荐机关及辖区干部参加任职资格培训考试法律科目的师资培训班;五是按照总行要求,在辖内证订新出版的岗位任职资格公共科目培训教材并___学习。

2、利用省会中心支行培训资源,开展全辖业务培训。

在__年利用省会中心支行培训资源开展全辖业务培训的成功基础上,我们在__月下旬和__月下旬,分别在___和___举办了国库业务培训班和金融稳定业务培训班,期间邀请总行业务司局和分行有关处室领导,通过讲座和研讨的方式,针对新业务以及工作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对___辖内业务干部进行了培训,收到了较好的培训效果。

3、根据履行中央银行职能的需要,抓好辖区业务骨干的前沿性金融理论培训。按照总、分行培训规划,做好辖内干部的业务培训。一是推荐___辖内干部参加总行全年举办的各类专项业务培训班、研讨会;二是突出领导干部和业务骨干的培训,根据年初培训计划,经请示总行同意,__月在__财经学院开办了第二期在职干部攻读金融硕士学位的专业课程进修班,共有___干部参加。截至目前,第一期进修班___学员已全部结业,有__学员提前通过了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全国统考,___学员通过了统考的单科考试,第二期进修班也已经完成了两个学期,6门课程的学习。

4、举办大型理论业务讲座。

按照年初培训计划,我们在全年邀请总行有关领导和其他单位的专家、学者分别对机关副处以上干部和机关全员进行了保持___员先进行教育、公文处理与写作、影响宏观货币政策因素、征信业务等__专题,___讲座。通过开展讲座,加强了理论学习、更新了业务知识、开拓了工作新思路。

四、开展高层次培训,培养复合型、研究型人才。

1、积极推荐干部参加国际交流项目培训。

为全面提高辖区各级领导干部和业务骨干素质,开拓视野,培养复合型人才,我们积极推荐辖内干部参加总行各类国际交流项目的培训。一是推荐分行和省会中心支行__副行长参加总行在德国举办的二期货币经济学及国际银行业务培训班;二是推荐__辖内地市中心支行行长参加总行在___举办的三期金融市场高级研讨班;三是推荐__干部参加总行国际司的德国发展基金会项目面试、__参加澳大利亚奖学金项目面试、__参加日本奖学金项目面试、__参加英格兰银行奖学金项目面试。

2、加大英语培训力度。

分行党委多年来一直重视培养高层次外语人才,__年,在培养英语人才方面,一是推荐___干部分___期参加总行在西南财经大学举办的BFT英语培训班;二是推荐__干部参加总行在研究生部___的英语强化培训班;三是___年__分行英语强化培训班的学员参加全国BFT考试,共有___参加,全部通过了考试,其中取得高级证书___,中级证书__;四是___干部参加在南开大学举办的__年__分行英语强化培训班,为保证培训效果,本次培训班依然采取提前半年通过笔试和口试选拔的方式确定参训人员。学员经过___天的脱产学习(范本)后,将于__年__月初参加全国BFT考试。

3、加强对辖内中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

为了充分发挥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在基层单位的积极作用,我们推荐分行及辖内省会中心支行___高级经济师、__高级会计师参加总行举办的高级经济师、高级会计师培训班,通过系统学习以及与国内外有关专家的讨论、交流,系统地提高了高素质干部的调研分析能力。

为提高辖区专业技术人员业务素质,便于加强岗位交流,针对部分职工现有职称与所从事专业不对口,以及某些业务骨干具有往其它专业发展潜力的情况,我们一是于3-__月在保定金专举办了一期___天的全国会计师资格考试考前培训班,共有辖区干部___参加培训;二是在__月初在保定金专举办了一期___天的全国经济师资格考试考前培训班,共有辖区___干部参加培训。

五、鼓励干部参加各类学历教育,规范学历学位变更认定工作。

1、鼓励、引导干部通过自学提高学历层次。

在加强学历教育工作,改善辖内干部学历层次方面,我们一是为促进干部职工参加在职学历教育的规范化,提___部职工的学习积极性,在总结近年来学历教育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重新修订了《中国人民银行__分行工作人员参加学历(学位)教育或脱产培训协议书》;二是___动员辖内___左右具备全日制专科学历的职工报考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会计学的专升本教育;三是___分行机关及辖区有关人员报名参加“中国人民银行岗位任职资格考试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学历教育接轨项目”,__分行辖区报名参加岗位任职资格考试和电大学历套读的人员共___,其中:按单位层次分,分行___、中心支行___、县支行___;按学历层次分,研究生__、大学本科___、专科___;按报考专业分,报名参加货币政策方向___、金融服务方向___、金融稳定方向___、外汇管理方向___、综合管理方向___。

2、开展全辖学历学位变更认定工作

按照总行人事司《关于中国人民银行系统干部职工学历、学位证书集中在教育部学历、学位认证中心查询认证___》(银人发[__]__号)有关要求,分行辖内处以下干部的学力学位认定变更工作,全部由分行人事处集中办理。我们及时向辖内转发总行文件并布置了__年度学历学位变更认定工作,共将分行机关、辖区上报的___的学历学位材料进行___、汇总整理,送交教育部学历、学位认证中心进行认证。此项工作的开展,基本解决了多年来干部职工学历学位变更认定工作中学籍查询难,政策尺度掌握不一致的问题。

六、做好金融专业英语证书考试__考区的各项工作。

根据__年全国金融专业英语证书考试工作会议精神,布置__考区__年度考试工作。在今年的考前准备和考务工作中,我们更新工作思路,改变以往独力承担报名考务工作的做法,在南开大学开设考点,并与南开大学和__财经大学合作开展面向考生的考前培训。__月___、__日在南开大学顺利地___了考试,经过统计,__年共有有___报名参加考试,___次通过考试,分别是__年报名人数和通过人次的三倍,报考人数也是__考区历史上人数最多的一次,进一步扩大了考试的社会影响。

七、做好基础数据的统计和工作调研。

为了配合全员岗位任职资格培训考核工作的开展,我们在辖内积极开展基础数据的摸底统计和培训考核试点单位的调研工作,一是定制统一的摸底调查表发放到各级中心支行,按照岗位任职资格考核的不同专业统计参加考试人员,并将参加考试人员分成三批参加不同年度的考试;二是针对基层行如何开展岗位任职资格培训考核工作以及相应的奖惩激励措施等课题开展广泛的工作调研,将优秀的调研文章装订成册。

八、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和难点

一年来,我行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困难,制约了工作的进一步深入,这些问题主要是:一是基层行参加高层次培训的机会有限,干部思路难以开阔,视野难以拓宽;二是辖内各省的常规技能培训相对缺乏交流,整体业务培训存在效率不高,资源浪费等问题;三是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师资力量不足,目前的各类培训多数是应付当前工作需要,满足不了干部对高深层次知识的需求;四是教育经费相对不足,对员工在职参加高层次学历教育的积极性有一定影响。

九、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几点建议

为了___做好教育培训工作,我们认为:一要进一步加强干部培训教育工作制度化。结合岗位任职资格考试工作的展开,在制度上将岗位培训和干部上岗、转岗、晋升等工作结合起来,同时把领导干部抓职工教育工作的好坏作为绩效考核的一项内容;二要进一步改进培训方法,拓宽培训渠道。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多为干部提供拓宽视野的机会,同时不断改进培训方法,改灌输式为专题研讨式、案例分析式等,相互研讨,各抒己见,共同进步;三要建立科学的培训评估指标体系,对照确定的培训目标,从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参加人数、出勤情况、考试成绩等综合评价培训___者和接受培训这的培训绩效,确保学习培训效果;四要进一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为提高教育水平和保证培训质量提供坚实的保障。

学前教育岗前培训总结范文5

摘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是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重要举措,是确保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强调了高校新任教师岗前培训的必要性,并结合实际,对高校新任教师岗前培训进行了实践探索与总结分析。

关键词 :新建院校 新任教师 岗前培训

岗前培训是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重要举措,是确保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我校2008年升本后,逐年引进了一大批优秀的青年教师,通过积极探索新任教师岗前培训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促进了新任教师教学发展和自有教师队伍建设。

一、加强高校新任教师岗前培训的“三个需要”

1.加强岗前培训是贯彻落实国家法律法规的需要。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国家制定了《高等学校教师培训工作规程》,标志着高校教师培训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为确保新补充到高校的教师能够更好地履行教师岗位职责,国家制定了《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暂行细则》和《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教学指导纲要》,对高校教师岗前培训作出了更加明确和详细的规定。这表明,参加培训尤其是岗前培训对高校新任教师来说不仅是权利,更是义务。

2.加强岗前培训是高校新任教师自我发展的需要。新任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的新生力量。他们眼界开阔,思维敏捷,可塑性强,在激发教师队伍活力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但大多来自非师范类高校,教育理论功底不深,教学技能不强。加强岗前培训有利于缩短教学适应期,帮助新任教师尽快完成身份和角色转变,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3.加强岗前培训是提高教师引进质量的需要。在教师引进过程中,高校大多通过查阅个人档案材料和简单的面试来决定是否录用,存在着对录用对象认识不深、了解不透等片面性弊端。岗前培训为深入考察了解录用对象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如果高校只与通过岗前培训且考核合格的教师签订正式任用协议,这就把住了教师引进的入口关,有利于提高教师引进的质量。

二、我校新任教师岗前培训的实践探索

1.明确分工负责。建立学校和院系两级岗前培训体系。校级培训由教师发展中心制定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院系培训由新任教师所属教学单位制定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校级培训侧重于教育教学基本理论指导,院系培训侧重于教育教学实践训练。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培训方式有助于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战性,能够快速提升新任教师教学能力。

2.精选培训师资。培训师资教学质量直接决定培训效果。坚持以校内教师为主、自有与外聘相结合遴选培训师资。遴选的标准是“坚持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能起示范作用,责任心强,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教学工作实践经验”。建立包括学校领导、教学名师、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在内的稳定的培训指导教师库,实现岗前培训师资最优化配置、最高效利用。

3.丰富培训内容。培训内容着眼于“三个基本”,即围绕新任教师必备的基本理论、基本规范和基本技能展开。主要是四个方面,一是教育教学基本理论;二是校情校史和学校办学理念与特色;三是基本管理制度;四是基本教学技能。

4.活用培训形式。灵活采用多种培训形式,调动教师学习积极性。如在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培训中采取重点讲授、案例分析等形式;在学校管理制度的培训中采取重点介绍、典型报告等形式;在课堂教学实践培训中,除了试讲点评,采用了示范课观摩、优秀教案展示以及优质课标准研讨等形式;为了使新任教师增加对学校实验实习实训场所的感性认识,则采取了参观考察的形式等。

5.严格培训管理。设立班主任、临时班委和党支部,以班级为单位组织管理,以课程为单元组织教学。为便于自学,为每位教师配发了《教师业务工作手册》和《教学质量管理手册》等图书资料。建立了考勤制度、请假制度和班级公约。改革培训考核制度,考核既重视理论水平又重视实践能力,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资格认定和职务聘任的依据之一并记入个人业务档案。编印了《郑州科技学院岗前培训心得集萃》,用以巩固培训成果和学习交流。

6.重视后续培训。一是建立青年教师助教制度,使青年教师通过为教授、副教授主讲课程进行辅导,积累教学经验,提升教书育人水平;二是安排青年教师到相关教学单位承担一定的学生管理工作,了解学生,锻炼自己;三是安排未经过社会实际工作锻炼的青年教师参加为期半年以上的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双师素质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教师培训工作规程[EB]

学前教育岗前培训总结范文6

1.1加强医院文化和人文知识的教育和培训

医院文化可以振奋员工精神,发挥文化的保障功效,是对医院进一步革新体制的添加剂、剂。因此,多开展医院文化方面的教育活动,不仅可以让职工具有更强的敬业精神,让他们更具参与意识、竞争意识、风险意识,还可以在整体上提升医院素质与管理层次。所以,建立员工业务培训的教育体系之外,要不断以医院精神文化来启迪、激励、引导职工为医院目标之实现做出贡献,这不仅可以完成对生命意义与人生价值等的实现,还能推动医院更好发展。

1.2创建职工培养新机制,建立约束机制

对人才加以培养,让医院在当前知识经济环境下提升核心竞争力。知识经济绝不仅仅是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科技为基础之经济,归根结底,它更是一种人才经济,它对人才素质十分重视,不断优化人才知识、智力、专业等的结构,无论如何,人才是核心,关键在于人才素质通过教育来获得提升。医院管理要具备约束机制,坚持先培训再上岗,不培训不上岗、不提拔,贯彻好技能人员再教育、持证上岗等制度,将员工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教育结果同岗位晋升、年度考核等挂钩。解决好选人、育人、用人问题,让员工进行分工协作,明确职责范畴。把好用人关,任用职工要采取考查、考试两种方式结合法,以学历标准来推动干部素质提高。

1.3建立健全职工培训新制度

1.3.1上岗前培训

医院对新职工实施岗前培训是弘扬医院文化、履行工作职责的体现,使新员工可以对岗位职责有个更清晰把握。新员工上岗后仍需要对其进行不定期培训,保证工作效率能从培训中获得提升。在试用期过后要对员工加以考核,合格后方可继续留用。

1.3.2医疗培训

有效医疗培训必须是医院对工作任务进行明确分析,再结合员工需求,进行专业知识、技能、管理水平等方面的培训。医院组织技能测试、病历评选、操作竞赛等均能提升员工积极性。

1.3.3外派培训

为了让员工的培训效果更佳,医院会采取外派培训,让员工加入研讨会、培训班,组织到其他城市进行管理知识的学习、进修,进行继续教育来提升员工素质。从获得成效的培训案例得出结论,注重员工培训、单位发展才能创造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动力,让医院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1.3.4职业生涯规划培训

今年,医院将职工教育的培训工作划分成三个层次、四个方面:注重全面性、注重差异性,从高级管理层、中层干部和普通职工这三个员工层次上展开全面培训,针对员工的基本素质、政治理论、业务知识、管理知识这四大方面展开系统教育培训。要求各层次员工都能制定自学计划,推进提升职工素质。

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