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管理理论范例6篇

目标管理理论

目标管理理论范文1

论教学目标管理 阳店镇二中 王自顺 目标管理是美国的德鲁克1954年提出的一种管理方法,引入学校管理后,在学校管理众多的管理方法和手段中,目标管理有其独到之处并日益发挥和显示出其功能和效益。学校目标管理,首要是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所谓目标,就是人们在各项活动中所希望达到的成果或效果。它是目的、方向、任务的总称。所谓目标管理就是管理者通过目标对所属组织成员进行管理,以实现其目的和任务。 下面就目标管理的意义作用及实现加以研讨探索。 一、 学校目标管理的作用 学校实施目标管理,把竞争机制引入学校管理可以激发教职工的积极性。 第一、目标的导向作用 学校各种组织,如处室、年级、班级、教研组等围绕目标进行活动,来实现自己的目标,显而易见,正确的目标引导教职工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如果目标制定不正确,偏离教育方针,工作效率越高,则负面效应就越大。另外,想办好一所学校,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多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为二十一世纪培养全面人才。 第二、目标的激励作用 美国管理学家佛隆以目标的激励作用进行了如下论述:人们对目标的价值看得越大,估计实现目标的概率越高,这目标的激发力量越大。事实也是如此,它一方面表现为对教师工作起到推动作用,激发其工作热情。另一方面对学校管理者,也可以通过目标管理提高其自觉性,进而提高管理效率。在实际工作中,目标就如航标和灯塔,指引着人们前进。每个时期,每个阶段,每项工作,有了明确的目标,并有与之相对的奖惩措施,大家就会方向明确、精力充沛干劲足,积极主动地尽力完成。 第三、目标的标准作用 在一个周期内,如一个学期,一个学年等,可用目标的完成作为衡量工作达到的标准程度。使各个层次的领导和教师对工作有明确的认识和评估,有利于下一步的工作的开展。 二、 目标管理的实施 首先必须正确理解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党的教育方针,提出了学校育人目标和标准,是一切教育活动的依据,是指导学校目标管理的根本方针,也是制定目标的依据,也是目标的管理的核心。 第一:定目标必须全面 要正确全面认识德、智、体、美、劳诸方面之间,相互依存,互相制约的相辅相成的关系,制定全面的系统的目标体系,切不可独立地突出某一方面,必须面面具到,有重有轻。 第二:目标要有特色 全面发展,并不是平衡发展,平均发展。而是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依据学校情况,制定有特色的发展目标,办出特色学校。在育人问题上,要照顾学生差异和性格特征,培养有特长的人才。 第三:目标的标准要适当 目标管理之所以有一定的优越性,在于适当的目标可以诱发人的动机,调动人的积极性。它的诱发力量不仅在于目标的价值,而且还在于目标的可行性。制定目标时,必须把目标订得科学合理。首先要依据实际情况而定,不同的年级、班级学生,有不同的客观条件,会造成目标的差异,要根据客观条件来确定目标的高度和质量,高低要适当,如果偏高,大家拼命干仍然达不到,会使人感到目标高不可攀,心灰意冷,积极性受挫。不仅当前目标难以完成,而且对今后目标的接受,会增加心理负担。如果偏低,会轻易完成,不能给以充分的满足感,使目标失去了激励作用。另外确定目标时要充分协商,不能随意提高或降低。这样,大家对在实施中就会增加责任感,碰到困难和问题也会想法克服,不会等着上级想办法。 科学合理的目标应该以教职工经过一定的努力,就可以完成为宜。这是因为经过团结拼搏,目标得以实现 ,会给人带来一种成功的和心理的满足。这样,经过奋斗的成功,有利于强化人们的动机,会在以后的目标实现中干劲更大,积极性更高。 第五:目标要具体化和量化 一方面目标要清楚准确,目标什么时间,由谁完成,达到什么程度,完不成要负什么责任等要说详尽,另一方面目标要量化。如某班教学成绩的优秀率、及格率、差生转化、优生培养程度,要有具体要求,对于一些难以用数字来表示的目标,要用实施的措施、手段、进度来表示,使目标承办者一目了然。 综上所述,对于目标的制定,一是要具有正确性,依据是党的方针和政策;二是要有科学性,不能违背教育的客观规律;三是要有予见性。要站得高,看得远,用发展的观点来看问题。 以上侧重谈了目标的制定,对于目标的实施,要着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 统筹计划,全面安排 学校管理者要想搞好目标管理,建立一套有效的管理体制,一套好的管理体制方法,使各项工作,各个系统形成一个整体,在制定学校计划时,要依据目标,有一个全面考虑,把目标分解在各科教学,各项工作和每月每周的工作安排中去,并订出具体措施。学校每个职能部门如教务处,政教处、总务处等也要根据学校计划,结合自己目标,作出实施目标管理的计划安排,只有这样,才能上下一心紧密配合,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把目标落到实处。 (二)创设条件,加强指导 学校总体目标确定后,要进行目标分解,学校各处室领导既是目标的制定者,又是本部门目标的制定者,管理者和落实者,他们要依据总体目标来制定本部门的奋斗目标,目标分解后,学校领导要努力创设实施目标的条件和环境。并加强监督、检查指导,以保证目标的完成。 实施目标管理,必须使承办者明确责任,下放一定的权力,把完成目标所需的人、财、物等交给目标实施者,如人事权,管理权,资金支配权等,给以全方位的支持,创设有利的条件,促进目标实施。另外,在目标的完成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承办者的独创性、积极性,实行自我管理。同时,为保证目标的及时实现,要加强必要的指导,把上级的指示、文件,会议精神教育改革的信息等及时进行通报。还要通过听汇报,抽样调查等手段了解掌握目标实施的进度与质量,及时进行总结指导,防止出现偏差。对好的经验方法及时总结推广。遇到困难和出现的新问题,及时帮助解决,以保证目标顺利完成,在实施目标过程中,各处室之间,常常会因为进度方法的不同,出现不同步,不协调,不平衡的现象,各室内部也会因为有时强调某一方面而削弱了另一方面,造成本身不协调。这就要求管理者洞察全局,进行必要的调整指导,使处室内部、处室之间、师生之间协调

配合,来保证总体目标实现。 (三)严格考核,奖罚分明 建立考核,奖罚制度是实施目标管理的重要环节,心理学家认为:目标就是人们期望达到的成果。如果达到了目标,取得预期的成果,那么,相应地就期望得到某种回报。这种回报形式可以是物质是,也可以是精神的。但无论怎样的鼓励必须有一定的依据,行为科学公平论认为,人们意识到不公平,就会引起“不平”,工作积极性就会降低。因此,在目标完成之后,以所定目标进行严格考核,为奖励提供有力的依据。考核必须预先制定的考核方案,可以量化的要尽可能量化,不能量化,定性要恰当。考核必须实事求是,不能弄虚作假,必须严肃,认真,不能搞形式,走过场,要组织考核小组,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群众考核和领导考核相结合,自我考核和组织考核相结合,对完成目标,成绩好的给以物质和精神的奖励。对没有完成给以一定的惩处。并帮助查明原因以利下一步工作的开展,总之,目标考核奖惩要紧密结合起来,目标到人,就要责任到人,责任到人就要奖惩到人,只有这样,才能把目标完成管理理一步强化,使之成为激励和促使下一步目标完成的动力。如果没有考核奖惩治制度或者不坚持,那么目标管理,就会有始无终,成为虚设,最终将失去目标作用。 (四)建立完整的目标管理机构体系 学校目标管理机构体系,必须以学校为中心,制定学校总体目标或阶段性目标,然后根据工作性质分解给下设机构,层层分解层层落实。如学校将总体目标分若干分枝,分解给教务处、总务处、政教处、办公室等。又如教务处将教学质量指标分解到年级甚至班级等。自上而下层层分解目标,自下而上层层落实目标。层层有目标,层层有人管,形成一个从上到下,从下到上完整的目标管理机构体系,它不仅保证了各级各层次的目标落实和考核,更有利于发挥各职能部门和每个教师的作用,从而发挥目标管理的作用。 实践证明,在学校工作中实行目标管理,有利于教育方针的贯彻,有利于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二十一世纪,世界将进入一个以高新技术为先导的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和人才日益成为一个国家和民族振兴的决定因素,这就涉及教育现代化的问题,现在的教育,基本上仍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大多数教师仍然用陈旧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教育学生,不适应新世纪的教育发展,必须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教师必须掌握四种技能,(画、弹、演、制作)和五种机器的应用(多媒体、计算机、投影器、录放机、电视机)才能适应新时期的教育发展。它的运用和发展将为学校实行科学管理提供一种好的教育手段和形式,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经验教训,使学校目标管理不断完善、创新和发展,才能培养出全新的人才。 2002.4.2

目标管理理论范文2

(沈阳理工大学图书馆,辽宁 沈阳 110000)

【摘要】在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如同企业管理一样图书馆管理的实践也需要吸收全球顶尖管理大师们的最新成果。目标管理的概念由著名的管理学家德鲁克提出,是现代化科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社会一种先进的管理方式。高校图书馆在新时代不断发展,充分实现其职能,也应该实行目标管理。本文就目标管理理论在图书馆中应用的可行性及操作过程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目标管理;图书馆管理;成果

【Abstract】In the information age, the library management needs to absorb the global top management masters of the latest achievements as the enterprise management. The concept of “management by objectives” was from Drucker who is a famous managerialist. I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ntemporary management mode. University library should carry out “management by objectives” to develop. This paper discuss “Management by Objective” in library application.

【Key words】Management by objective; Library management; Achievement

彼得德鲁克被英国《经济学人》称为管理学领域里“大师中的大师”,被美国管理协会称为“最伟大的发明家”。1954 年,德鲁克在其著作《管理·任务·实践》中明确提出了目标管理的概念,并把它发展成为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德鲁克认为:“凡是工作状况和成果直接地、严重地影响着组织生存和繁荣发展的部门,目标管理都是必须的”。目标管理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的管理界中,当时主要应用在企业管理中。而随着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单一的行政管理模式,绩效管理,岗位责任制等已经不能驾驭图书馆的快速发展,图书馆行业需要有新的管理理念的植入,管理上亟待创新。

1 目标管理的内涵

目标管理是一种管理系统,在该系统中,下属和上级共同确定具体的绩效目标,定期检查完成目标的进展情况,并根据这种进展给予奖励。它是以重视成果的思想为指导,共同确定一定时期的总目标,通过层层分解、自我控制、自我管理手段来达到目标的一种管理方法。

图书馆目标管理,是运用目标管理方法来开展图书馆的各项管理活动。图书馆目标管理过程就是图书馆的最高层主管人员根据内、外部环境需要,制定出图书馆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的总目标,然后按照结构和人员,层层分解和落实目标,形成目标体系。各级主管人员根据目标体系和分目标来安排人力和物力来组织实施、规定进度、评价成果、进行奖励,以达到激发馆员为追求更高目标而努力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

2 在图书馆中运用目标管理的背景

2.1 单一行政管理方法的弊端

单一的行政管理强调的是员工的工作职责范围,而不注意这些工作的绩效。管理者只用命令约束下级,而没有用目标来表达图书馆对每个部门或每位员工的期望,只要求人们保持忙碌的状态,而不用目标指明方向。这种缺少群众参与的管理方式,很难激发人们的工作热情,也制约了馆员们的创新精神。馆员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各干各的,缺乏整体观念,使本来就缺乏人力、物力、财力的图书馆资源更加紧张。

2.2 量化管理在图书馆不完全适用

我校图书馆自2008年以来明确了岗位责任制,在流通采编这样的部门实现量化考核及业务检查。虽然这样对不遵守工作纪律,工作中蒙混过关,得过且过的人有了一定的约束。可是这并不能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仅没有使得工作效率效果得到明显的提升,在馆员及馆领导之间还造成了各种各样的不愉快,产生的矛盾很多。因此,在实现图书馆的科学管理过程中目标管理尤其重要。

2.3 目标管理理论是人本管理的延伸

“人本管理是图书馆服务高质量的保证”。关心馆员、尊重馆员、肯定馆员、不断激励馆员、为馆员职业生涯着想是实现图书馆和谐管理的必由之路。人是图书馆工作中最能动的因素,所以必须要有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管理者必须认识到人是资源不是成本,图书馆的优质服务只有靠享有尊严、有自信、有责任心、有远大抱负的馆员们来实现。

2.4 相对于岗位责任制来讲,目标管理更适合于图书馆的工作特点及工作性质

目标管理能充分发挥人的自觉性和创造性,最大程度地开发每位馆员的工作潜能,有效地促使每位馆员自觉地学习,使馆员业务素质的快速提高。目标管理能够使图书馆领导们只需抓住图书馆建设的整体目标,把握图书馆发展的方向,进而分配给馆员们足够的工作空间,这样他们也可以从图书馆纷敏冗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从而改变管理观念,改善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水平。因而,目标管理将是图书馆的一种重要的管理方法。

3 如何实现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有较为固定的模式,包括目标的制定、实现和成果的评定,是一个完整的过程。

3.1 目标制定

目标管理工作中即要有长远目标也要有短期目标,即有整体目标又有具体目标,每个阶段性的工作任务就是一个个体目标。

目标的制定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在目标的提出和审定时应注意下列原则:

(1)整体性:要求图书馆目标从总到分、从上到下成为一个完整的目标体系。

(2)针对性:针对图书馆工作的重要性程度,将全馆的总目标、个人目标纳入图书馆目标体系之中,并作适当安排。同时还要注重目标的先进性,必须经过拼搏才能实现。

(3)合理性:总目标的制定要在了解掌握用户需求的前提下进行,要结合本馆的特点,以读者利益为最高准则,充分考虑到读者的需要与可能。盲目制定出的目标是难以行得通的。

3.2 目标分解

制定个人目标要考虑到完成任务的主体——图书馆人的因素。图书馆集体目标是靠个人目标的完成来保证的,每个人的具体工作都构成了共同目标的实现。个人目标完成得如何直接关系和影响到集体目标实现的质和量。合理的分解图书馆整体目标是实现目标管理的重要环节。

流通阅览部门可以制定读者满意度指标,让馆员们自己想办法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而不是馆里制定各种规章制度条条框框,使得职工们有被约束的感觉,产生烦感,工作没有效率。

其它不直接接触读者的部门目标很难制定,是图书馆业务的保障部门,可以发挥每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让其自己寻找接近图书馆整体目标的最佳工作成果。

在制定部门和个人工作目标时馆员都应有发言权,他们明确自己在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激发人们的上进心,增强责任感,改变工作态度,提高工作效率。

3.3 对目标进行检查及考核

目标管理强调的是效果,因此在规定时期内,管理人员对图书馆各级工作目标的实现成果进行审核,评价,是实现目标后的量度过程,即目标管理的验收阶段,是对目标实施过程的总结,又可为下一工作周期设立可行目标提供依据,因此这项工作不容忽视。

综上所述,实行目标管理不仅有助于图书馆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增强全体员工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向上的馆风,而且能够利用现有的人力资源,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使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增长才干,不断创新,从而使图书馆总体管理水平到达一个新高度。

参考文献

[1]何晓林.论绩效积分制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运用[J].图书情报工作,2010(5):90-93.

[2]杨永杰.论目标管理[J].社科纵横,2003(2):27-28.

[3]胡小红.谈中职图书馆的目标管理[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7(2):195-196.

目标管理理论范文3

(1)质量管理监控体系不健全。我国高校质量工程项目管理基本上沿用传统目标式的质量管理模式,对于质量工程建设质量的监控更多地放在项目建成效果的“未端检验”上,基本不存在项目事前监控、项目建设过程监控,对质量工程项目成果监控也基本上是终结性评价。这种目标管理的质量监控相对稳定可控,便于项目管理单位对项目建设与评价,但是建设过程则明显处于失控状态。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强调全员参与性和全过程控制性,在这个过程中要实现全程稳定性的监控,是十分不易的。为了方便项目建设监督管理,一般都是由项目负责人或管理者,人为设定几个项目建设的进程阶段,把每个阶段的目标作为质量控制点。这种质量控制点的设置缺少可操作性和可控性,使得项目建设不能得到及时有效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这也直接导致质量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不尽人意。

(2)建设质量评价机制不健全。评价在质量管理活动中举足轻重。现代质量管理理论认为,评价是进行有效管理的关键,如果不能评价,就不能控制。通过对质量工程建设质量进行评价,可以判断项目建设水平高低,找出项目建设过程存在的问题,对本科教学质量提供改进措施,指出未来质量工程项目研究目标和方向。各高校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实践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重申报、轻建设。个别高校仅以一个中期报告就应付过去中期检查,结项也仅仅凭验收书和一些支撑材料,并没有具体科学的评价指标,也没有科学的评价标准,即使有也只是简单套用国家或省指标体系,造成现实与目标之间差距太大,起不到激励作用。因此,质量工程项目建设评价机制不健全造成了质量工程建设的质量不够理想。

(3)缺少项目建设过程管理。质量改进是全面质量管理的精髓。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永远不能满足的承诺,“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质量总能得到改进。质量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管理,就是根据项目建设过程的特点,从项目培育阶段开始,对项目建设各阶段进行指标量化,对项目建设过程进行定期与不定期检查监督,对项目建设中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进行全过程监控,及时对项目建设过程进行纠偏和改进,使整个过程均处于受控状态,不断持续改进质量,最终完成预期建设目标要求。由于质量工程涉及高校人才培养的方方面面,项目类别多,数量大,覆盖面广。项目管理单位无暇对所有项目都进行质量监控,一般都把日常过程管理交由项目建设单位负责。然而项目建设单位应履行哪些职责,项目不同建设阶段应达到哪些建设目标,奖罚的标准及措施如何确定等,却因规章制度不明确而难以操作,导致过程管理流于形式。

2高校质量工程项目引人全面质量管理理念

按照美国学者列维和史密斯认为,全面质量管理理论虽然源于企业界,但其基本思想和理念完全可以引入到高等教育领域。根据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的PDCA循环模式,把好质量关,抓好各个环节质量控制点的衔接和递进,PDCA每循环一次,质量就提高一步,不断循环则质量不断提高。

(1)质量工程项目管理的计划阶段。首先,根据质量工程项目特点,加大对质量工程项目培育。从影响人才培养的各个具体环节出发,充分挖掘和整合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的优势项目和特色项目,作为校级质量工程项目进行重点建设,以形成优势特色项目群。其次,积极对接省级或部级项目,为申报更高级别的质量工程项目,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后备项目。最后,根据部级或省级质量工程项目评审指标体系和学校实际情况,从宏观上系统设计校级评审标准,建立科学的量化评审指标体系,保证项目申报环节的客观公平。同时还要加强项目申报书的质量管理,对申报书的形式到内容上予以把关,提高项目申报的论证质量管理,提高项目申报的命中率。

(2)质量工程项目管理的执行和检查阶段。项目评审择优立项后,本着“全程量化管理”的原则,围绕项目建设目标和任务,填写项目建设任务书,对项目建设过程进行分解,设计项目实施方案,明确项目建设的各阶段和阶段性成果。改变“终结性”评价的项目管理方式,对项目建设的过程检查和结果验收进行标准量化,强化项目建设过程的质量管理与控制,为项目管理提供评价依据。同时,为了保证项目最终成果和质量,项目建设管理部门诸如高校教务处等,要定期与不定期开展项目检查工作,聘请校内外有丰富经验的教学管理专家,每年定期开展项目进展检查、项目中期检查、项目结题验收,不定期开展项目建设抽查,及时掌握了解项目建设进展情况、项目建设过程中技术难点,以及遇到的困难和解决对策等情况。

(3)质量工程项目管理的处理阶段。处理阶段的管理就是对质量工程项目检查结果进行分析鉴定,提出改进整改计划,从而实现过程管理的持续改进和提升。质量管理的关键就是将事后的处理结果转变为事前的预防,加强对项目结果的检查处理,总结项目建设经验或不足,提高优质项目成果的示范推广或转化效应,可以更好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项目管理部门要及时总结和反馈项目检查结果,督促项目负责人进行项目整改,同时还要把项目建设成功的经验进行推广和宣传,充分发挥优质项目成果的引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对未来质量工程项目建设起到借鉴作用。也就是说在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处理阶段“基础”,过程控制是“关键”,计划阶段是“必然”。

(4)全力营造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氛围。质量工程建设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一个人的建设质量都会不同程度地、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建设质量,因此必须把参与建设所有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不断提高人员的素质,上自项目管理部门、下至项目成员人人关心质量问题,人人做好建设工作,才能取得项目建设的预期效果,这也是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含义。著名质量管理专家石川馨说:“质量管理始于教育,终于教育”。学习新的质量管理理念与思想,提高全员的参与意识、质量意识和服务意识,是质量工程引入全面质量管理理念的重要环节[6]。全员参与质量管理,必须要加强质量教育,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质量成果,在建设上能掌握质量管理方法。

3完善项目评价体系,落实全面质量管理要求

目标管理理论范文4

关键词:目标管理;激励;效应

目标管理是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的首创,1954年,他在《管理实践》一书中,首先提出“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的主张,随后在《管理——任务、责任、实践》一书中对此作了进一步阐述。德鲁克认为,并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标,而是相反,有了目标才能确定每个人的工作。所以“企业的使命和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如果一个领域没有目标,这个领域的工作必然被忽视。因此管理者应该通过目标对下级进行管理,当组织高层管理者确定了组织目标后,必须对其进行有效分解,转变成各部门以及各个人的分目标,管理者根据分目标的完成情况对下级进行考核、评价和奖惩。它与传统管理方法相比有许多优点,概括起来主要有几个方面:

1.权力责任明确。目标管理通过由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层层制定目标,在企业内部建立起纵横联结的完整的目标体系,把企业中各部门、各类人员都严密地组织在目标体系之中,明确职责、划清关系,使每个员工的工作直接或间接地同企业总目标联系起来,从而使员工看清个人工作目标和企业目标的关系,了解自己的工作价值,激发大家关心企业目标的热情。

2.强调职工参与。目标管理非常重视上下级之间的协商、共同讨论和意见交流。通过协商,加深对目标的了解,消除上下级之间的意见分歧,取得上下目标的统一。

3.注重结果。目标管理所追求的目标,就是企业和每个职工在一定时期应该达到的工作成果。目标管理不以行动表现为满足,而以实际成果为目的。工作成果对目标管理来说,既是评定目标完成程度的根据,又是奖评和人事考核的主要依据。

目标管理可能看起来简单,但要把它付诸实施,管理者必须对它有很好地领会和理解。首先,管理者必须知道什么是目标管理,为什么要实行目标管理。如果管理者本身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目标管理的原理,那么,由其来组织实施目标管理也是一件不可能的事。其次,管理者必须知道公司的目标是什么,以及他们自己的活动怎样适应这些目标。如果公司的一些目标含糊不清、不现实或不协调一致,那么主管人员想同这些目标协调一致,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学校目标管理是学校管理对企业管理思想的引进和应用。在西方,20世纪60—70年代即已引入教育领域。80年代,我国一些学校管理者开始运用目标管理思想来指导管理实践。逐渐地,目标管理这一现代管理中运用心理方法最具有代表性和实践意义的管理思想成为包括我国在内的当今世界普遍流行的学校管理模式。与传统的管理制度方法相比,学校目标管理因其本身蕴含的符合现代价值理念的管理特征,给学校管理活动带来了以下诸方面的正面效应:

一、 学校目标管理是激动人心的管理,具有激励效应。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学校确立一个长期或短期的目标,对学校、教师乃至学生都会起到相应的激励作用。因为,在学校管理学中了解到,需要是人的积极性的内部动力,动机是推动人积极行动的直接动因,目标则是导致需要转化为行为动机的诱因。这虽然是理论上的东西,但在实践中却得到了有力的证实。

二、学校目标管理强调自我管理、自我控制,具有自主效应。目标管理作为一种管理制度和方法,它是行为科学与科学管理思想的“交合”。一方面,它吸取了科学管理的思想,强调目标在学校管理过程中的作用,以目标指导行动,要求把任务转化为目标体系;另一方面,又继承了行为科学的精髓,重视人的作用的发挥和人的思想因素的作用,把目标作为联结“人”与“事”的核心要素,使人通过完成目标去指向“事”。在确定目标过程中,主张让下级自定目标,或自己主动承诺目标。在完成目标过程中,反对上级或外部的过多干涉,主张变“他控”为“自控”,独立自主地完成任务。最后,对目标达成情况让职工作自我评价。这种自主管理有利于建立工作责任感,有利于发挥下属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改变了管理只是上级的事的观念。在教育教学中,我发现学生的自我管理及自我控制能力不是很好。

三、学校目标管理强调成果,重视成果评估,对目标实现的具体方式不作硬性限制,认为“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具有独特的成果效应,能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校目标管理正是依据分目标对下级进行考核,并依据分目标的达成情况和所取的成果的大小进行评定与考核。通俗地说,在学校目标管理过程中,学校管理者告诉下级的只是“你要登上那座山峰”,至于沿着哪个山坡,哪个途径登上去,那是由下级自己去决定的。因而下级有更多的选择、有更多的设计、有更宽的活动余地。这不仅有利于下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而且有利于形成和谐的上下级关系,营造出良好的学校心理环境。

尽管目标管理在学校管理中已经取得巨大的成就,但由于目标管理使用不当也产生负面效应,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

一、轻视长远规划,偏重短期效益。学校教育目标具有长效性、迟效性的特点,与之相应,学校管理目标在时限上就有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之分。在学校管理实践中容易出现追求近期效应而忽视长远利益的倾向,如在教育教学管理上过分注重升学率、高分率,忽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过分注重培养先进生、特长生,轻视转化教育后进生、问题生;在教职工人事管理上注重使用、轻视培养;在领导班子构成上,重视一时的情趣相投、轻视人员异质互补的长远效应。

二、职责权限难以划清,容易出现部门本位化倾向。学校管理是一个整体化的连续过程。而目标管理却要求按照学校职能部门或学科、班组分解目标,并建立目标责任制。但是,在学校管理实践中有许多方面要严格区分目标责任界限是极为困难的,象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就很难具体界定为某一部门的责任。因此在目标管理过程中,学校各部门之间常常出现执行任务时泾渭分明、以邻为壑,承担责任时互相推诿、大“踢皮球”,成果总结时有功相争的极端本位化倾向,严重干扰了学校整体目标的达成。

三、目标体系难以确定,容易产生目标偏差。实践表明,学校管理的有效性与目标的明确度成正比。目标管理的关键在于各级各类目标是否可以考核,可以衡量。学校教育工作有其特殊性,培养人才的规格标准不像物质生产那样容易规定。就培养人才过程来说,它的周期漫长,涉及多种因素共同发挥作用,加之外部形势和学校教育管理任务又经常变化;就教师劳动特点来说,由于教师劳动具有创造性、复杂性、相互关联性等特点,职责、任务只能做模糊区分。

鉴于上述分析,不难看出提高学校目标管理有效性的关键在于强化其正面效应,减少其负面影响,应从学校目标管理程序入手实行如下优化措施:

1.科学分析,准确定位。目标管理要做到激励性与可行性的统一,这就要求管理者在科学分析校情的基础上,抓住学校急需解决的问题,形成既体现本校自身特点,又不致于过于拔高、不具备达成可能的学校发展目标。目前国外流行的“S、W、O、T”模式就是帮助管理者了解学校现状的有效工具。它包括4个因素:S(Strengths)表示实力。它要求找出学校的优势、强项。如队伍优势、质量优势、地理位置优势、学校结构与管理制度及历史传统优势等等。W(Weakness)表示缺陷。它要求分析出学校在组织结构、人员配置、行为习惯、工作效率与效益等方面存在的不足。O(Opportunities)表示机遇。要求学校管理者要有把握机会的预见性,及早准备。T(Threats)表示威胁。要求管理者有危机感,及早发现问题,早作对策。这一模式能较为有效地帮助管理者清醒认识学校实际,从而准确合理地制订学校未来发展总目标。

2.系列规划,协调近期需要与长远利益。针对目标管理中容易出现的“短期化”倾向,在学校的规划设计中,必须把长远发展蓝图的实现与中、短期目标的达成统一起来。要确定哪些是近期努力应达到的目标,哪些是经过不间断的努力可以实现的目标。当近期发展目标与长期发展目标相冲突时,一定要协调好两者的关系,不要为一时得失而毁掉长远发展前程。

3.合理分解,双向构建目标体系。学校总目标确定之后,应根据学校系统各部门职能属性的不同进行目标的分解。这一步骤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部门本位化”现象的产生与否。学校系统是一个多层次、多结构的功能耦合系统。

参考文献

[1]《管理实践》 [美]彼得.F.德鲁克编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目标管理》 郭伦德编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目标管理理论范文5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对整个企业管理活动具有根本性的影响,确立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明确现财思想、建立现财方法和措施必须重点考虑的问题。过去人们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认识主要表述为“企业利润最大化”。事实上,这种观点片面地将利润理解为企业的财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这种观点下至少存在三个问题:一是没有考虑利润取得的时间;二是没有考虑所获利润与投人资本额的关系;三是没有考虑获取利润所承担风险的大小。

财务管理是企业资金的获得和有效使用的管理工作,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取决于企业的总目标。因此,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应该是“企业价值最大化”或者“股东财富最大化”,因为这种观点既反映了利润取得的时间,也反映了资本和获利之间的关系,还反映了企业获取利润所承受风险的大小。

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不仅要受到企业本身管理决策各因素的影响,同时还要受到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确立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要与财务管理活动、企业经营、管理措施、战略选择等方面联系起来考虑,企业也正是通过提高管理决策和改善外部环境这两大因素来实现其管理目标的。

管理决策因素

项目投资和资本结构是决定企业报酬和风险的首要因素。

任何投资都会有风险,而企业实施科学严密的投资计划将会大大减少项目的风险。多年来,不少企业陷入困境,甚至破产倒闭,大都是由于投资失误所致。因此,应结合企业实际建立严格的投资决策审议制度,以规范和约束投资行为,对投资决策的主体、内容、程序、原则、责任、监督等做出明确规定,以便尽可能地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程度。具体操作时还应考虑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在确定项目方面,实行“统一规划、民主集中和专家评审”的可行性论证方法;二是在使用资金方面,实行投资预算,总量控制和封闭追踪的专款专用办法。

资本结构是所有者权益和负债之间的比例关系,如果资本结构不当,会严重影响企业的效益,增加风险,甚至导致企业破产。使企业的总价值最大,就是要寻找一种最佳的资本结构,揭示资金成本、财务杠杆同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因此,在实际操作中,确定最佳资本结构所采用的工具应该是“每股收益无差别点”,用该方法可检验各项融资计划在不同的息税前盈余(EBIT)水平上对每股净收益(EPS)的影响。当EBIT数额超过其无差别点水平时,财务杠杆作用较强的计划将产生较高的EPS,反之,当EBIT数额低于其无差别点水平时,财务杠杆作用较弱的计划只能带来较低的EPS。另外,未来增长率和销售的稳定性、商业风险、管理当局的控制能力和金融机构对企业的态度,也将对资本结构产生影响,在确定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同时,也应一并考虑。

投资报酬率与风险

企业的盈利总额并不能反映股东财富,在风险相同的前提下,股东财富的大小要看投资报酬率。企业为达到经济增长的目的,在面临众多投资机会时,往往通过资本预算做出长期计划决策。“货币的时间价值”是财务管理从量上分析的一个重要观念,也是评价投资方案的基本标准。因此,为提高投资报酬率,必须对“货币的时间价值”有所研究,找出适合于对资金筹集、投资、使用和回收进行研究的数学模型和分析方法,如采用净现值法、现值指数法、内含报酬率法等,从而提高财务管理的决策质量,实现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

收益和风险是直接相关的,投资的主要目的是获得收益,收益面向未来,或多或少地存在着风险,企业决策时,要在报酬和风险之间做出权衡,研究风险、计量风险并设法控制风险。风险报酬率取决于投资者对风险的回避态度和风险程度(可用变异系数计量),因此企业可采用多元经营和多元筹资的方法来控制风险,多经营几个品种,可以在盈利和亏损产品之间相互补充,减少风险;多种渠道投资,可以把投资的风险(当然也包含部分报酬)不同程度地分散给债权人,以求最大限度地扩大企业财富。

股利决策

股利决策的重要性是基于以下主要原因:一是影响融资计划和资本预算;二是股利减少了留存盈余,会引起较高的债务权益比率。一般来说,企业的股利决策一方面应使所有者的财富最大化,另一方面要为企业提供充足的融资。当企业的获利能力增强时,采用“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的决策;当企业的收益超过投资者投资于别处所能获得的收益时,企业应保留盈余而不是分配,以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

外部环境因素

企业外部环境是企业财务决策难以改变的外部约束条件,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将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企业要更多地适应这些外部环境的要求和变化。

法律环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法律手段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经济活动将受到法律的具体规范,无论是筹资、投资还是利润分配,都要与企业外部发生经济关系。目前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休戚相关的法律法规有:企业组织法规、财务会计法规、财政税务法规等等。财务工作人员应该了解、熟悉并掌握这些法律知识,做到有法可依,在守法的前提下完成企业理财的职能,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经济环境

国民经济的发展规划,体制改革的相关措施也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产生了相关影响。企业能够正确地预见政府经济政策的导向,对理财决策大有好处,企业如果认真研究国家对经济的优惠、鼓励和有利倾斜,按照政策行事,就能趋利除弊。

商业竞争、通货膨胀和利率波动等外部因素,都将对企业的销售收入、存货库存、设备添置、债券投资等方面产生严重影响。为实现企业财务管理之目标,企业必须及时调整生产经营,适应经济政策,以迅速提高应变能力。

正确预测未来经济发展,实现资本大众化,分散经营风险。企业要尽可能提升自己的价值,对于还未上市的企业,要争取公开发行股票,从证券市场获得资金,促使企业价值有市价可循,这也将有利于实现企业财富最大化。

此外,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确定还应综合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紧密配合企业战略总目标,做好财务计划。计划并非简单的资金问题,还要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加以思考,以提高企业对不确定事件的反应能力;增加有利机会带来的收益。财务计划确定后,要将计划具体化,进行财务预算,进一步细化各种现金收支、长期资金筹措、短期资金信贷等预算,使财务预算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控制标准和考核依据,在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促使企业最大限度地提高投资报酬率。成本控制是企业增加盈利的根本途径,但单纯以成本最低为标准,只局限于降低成本本身,一般不能改变风险,因此企业在投资管理、流动资金管理、证券管理、筹资管理等经济活动中,一方面要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获得利润,使企业总体边际收益最大;另一方面要以利润换效率,充分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和投资的风险价值”,以求达到股东投资报酬率最大。

合理提高资产的利用效率。对于存在明显资产闲置的企业,提高资产利用率即是降低成本,提高盈利水平的关键之一。盘活存量资产、增加产品产量、调整产品结构、销售更多社会需要的商品来增加数量收益,不仅是一种市场策略,有时也是一种成本利润策略,从企业战略意义上讲,提高资产利用率也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有效途径。

正确进行财务分析。通过财务分析可以对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抗风险能力做出评价,找出存在的问题,以此来提高资产收益率、应收账期周转率,并为决策提供有用信息,促使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

财务管理方向

新会计标准的执行,要求会计人员要有敏锐的职业判断力与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特别是公允价值、减值准备、未来现金流量的判断、折现率的确定等会计职业判断以及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所得税费用的计算,是执行新会计标准的难点,要求会计人员要有较高的素质。另外,新准则的执行,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财务管理方式也将产生重大影响,需要适时调整,以适应新的变化。

适应全新的会计核算体系需要改变会计处理流程,强化会计内控。新准则对企业可能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全方位的核算规定,与原有会计标准产生较大的差异,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会计报表及其列报等均产生重大变化,企业的会计核算账户、内容和部分会计处理流程都需要进行改变,要求企业相应改变财务管理方法,以适应全新的会计核算体系要求。同时,企业需要按照新准则体系建立符合自身具体情况的会计核算办法。另外,实施新准则需要更多的专业判断,对企业的内控制度体系建设、内控流程实施提出更高要求,对财务人员的素质层次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加强企业财务信息系统管理。企业会计账户、报表结构的调整直接导致了企业财务信息系统及其有关功能的调整,而且以公允价值计量、减值准备的提取等需要大量的基础数据支撑,企业需要通过自行开发完善或通过软件供应商的功能升级来实现功能的转换。另外,使用公允价值的计量基础,需要及时反映企业资产变动背后的经营风险,企业需要利用信息系统,建立一套及时的风险预警系统以支持公允价值的使用。

改变以利润为核心的预算管理控制体系。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企业预算管理的内外环境、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了很大影响,企业需要重新考虑预算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对企业经营指导的有效性和激励作用,需要更加关注对现金流、资产质量、经营风险的管理,修订业绩评价指标,使企业由关注利润表转变为更加关注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企业以利润为核心的预算管理控制体系需要进行改变。

改变投资的管理方式。新准则对投资进行重新分类,按照管理目的分为交易性或准备持有至到期或者持有待售,相应的计量方法也采用公有价值或摊余成本,同时将企业的投资经营风险在会计核算中进行充分的揭示和反映,要求不同的投资品种及投资项目的不同情况要用不同的会计准则来进行规范和核算,增加了职业判断的难度,对企业的投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加强税收核算的基础工作。新准则将在收入确认、资产计价、公允价值使用、资本化和费用化处理等许多方面与税收规定产生差异,企业需分析判断两者的差异,正确按税收规定计算纳税,而且需要按照资产负债表观确认每一资产与负债的计算基础,核算递延所得税资产与递延所得税负债,需要加强税收核算的基础工作。

目标管理理论范文6

一、建设社会主义的创新型人才的德育目标

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和知识经济已经到来的时代,学校德育目标的确立必须充分思考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优秀人才。从新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出发,结合我校多年的实践,我们提出培养建设社会主义的创新型人才的德育目标体系。

(一)国际视野中的爱国主义情怀

经济全球化要求学校培养具有国际意识的人才。为此,学校要在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国际理解、国际竞争与国际合作的意识;在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注重多元文化的吸收,使我们的学生成为大气大度、具有宽阔国际视野的爱国主义者。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就要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国家意识首先是公民意识。学生到高中阶段,有关国家的相关知识已基本掌握,因而重点高中的公民教育目标是帮助学生获得有关体验,学会不同情景下的选择判断,形成一种自觉的意识,这需要社会实践活动的锻炼。其次,国家意识是法制的意识,这就要求公民自觉地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服从社会公认的伦理道德。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就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它指人发自内心的对国家的热爱。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是建立在对社会主义信念基础之上的。因而,这种信念只能是建立在学生对历史唯物主义深刻理解的基础上。

然而,我们的爱国主义并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在当前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还要使我们的学生具有宽阔的国际视野。国际视野要有国际意识,这就是要在审视国际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发展的情况下,明确自身优势与不足的意识,从而能走出一条自强自立的道路;国际意识要有国际竞争的意识,要能在找到自身相对优势的基础上,敢于与别国竞争;国际意识要有国际合作的意识,要善于学习别国的长处,在国际竞争中把别国的长处变为自己的长处;国际视野还要求我们学生能了解世界各国的文化,有着对世界各国文化的理解。只有在广泛地吸收世界各国文化的基础上,中国才能发展得更好,我们的文化才能更灿烂。

(二)基于科学认识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现代社会物质生活的丰富在一定程度上滋生了一些人的享乐主义,而高科技发展的负面效应导致了重物轻人、重事实轻价值、重物质轻精神的倾向。在这样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学校教育更要倡导精神追求胜于物质追求的生活态度,引导学生在求真求善求美的艰苦探索过程中感受生活的乐趣,体验思想创新、方法创新的成功,从而树立远大理想,拒绝不思进取;崇尚精神追求,拒绝享乐主义;增强事业心、责任感,远离平庸,在科学认识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三)竞争基础上的团队合作精神

现代社会是开放的社会,要求社会每一成员有很强的社会交往能力。培养学生社会交往能力与团队精神是应对经济全球化需要的重要措施。

社会交往能力与团队精神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是个体重要的生存能力,是一种发掘情感潜能、运用情感力量影响生活各个层面的关键性品质因素,它可以分为:1.情绪控制:这是个人摆脱和消除焦虑状态,控制冲动与愤怒,保持镇静与信心、化解不良情绪的能力。情绪控制能力的发展需要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需要在人际交往中锻炼提高。2.认知他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体谅他人的感受,是共同生活的基础。目前中小学生尤其是独生子女学生受到太多宠爱,容易形成这方面的心理缺陷,缺乏对他人的理解,因而正确地理解他人已经成了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方面。3.人际交往:纠正中小学生,尤其是个别“偏才”和“怪才”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问题,是培养高素质人才中的重要问题,因为任何“卓越”的人才首先应是身心健康的人。4.竞争意识。现代人要有敢于参与社会竞争,在竞争中推动社会发展的勇气。要把竞争与合作在更高的水平上结合起来。

(四)富有激情而又持续稳定的心理品质

在我国中小学的学校教育目标中,心理品质的目标常常受到人们的忽视。然而,事实证明,不管是从事科学研究的工作还是从事社会其他工作,富有激情才会有工作的动力,持续稳定才能保持工作动力经久不衰。因而,培养学生富有激情而又持续稳定的心理品质对于学校教育来说至关重要。具体而言,它包括:1.自我感知和自我激励;2.胜不骄,败不馁,勇于挑战,具有承受失败与挫折的勇气;3.处惊不乱,冷静地处理复杂事物的能力。

在对社会需要全面认识的基础上,我们确定了新时期人才培养目标的几个关键词:认知与情感的全面发展、发展与创新能力的全面提高、学生主体意识的逐步增长等。

二、自主发展德育模式的理论基础

我校在多年实践的探索中形成了“自主发展”的德育模式,这一模式是建立在对学生情感发展认识的基础上的。

1.思想品德形成是知情意行协调发展的过程。学生在情感领域“自主发展”的过程就是一种知情意行相互促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由知而行,由行而成情,最终成为他的意志品质。在这一意义上,只有学生自主的发展,才有学校德育的实效,这是学生态度、情感发生发展规律本身所决定的。

2.思想认识提高是不断内化的过程。把社会期望学生具有的态度、价值观真正转化为学生自己观念的过程,是态度与情感内化的过程。大量的研究表明,在这一过程中,外部的条件是重要的,但这一转化能否最终成功取决于学生自身的发展。学校教育的作用主要在于引导,在于精心设计德育环境。

3.德育是师生相互作用的过程。当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育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变革,教育体制由筛选型、集权型转向综合型、分权型,教育结构由刚性、封闭式转向弹性、开放式,师生关系由权威型转向以独立性、相互负责和交换意见为特征的平等和谐型、民主型,教育方式由灌输式转向启发式,教育评价由注重结果转向注重过程与发展,教育管理由集中、封闭式转向参与式、自主式。对于民主社会的形成与发展而言,造成一代具有民主意识、能够妥善使用民利的一代公民,其任务自然由教育来完成。由此,实施师生之间民主对话、教学相长的教育,是当前社会发展与当代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自我发展”的基础是良好的自主性水平与自主性品质。这就是说,学生已经具有较高水平的自主学习、生活、社会活动的认识与能力,并且学生的自主性活动具有积极的、符合社会价值观的效应。“自我发展”的目标是具有前瞻性的发展空间,即每个学生依据自主发展状况,确立一个可能的发展位置。“自我发展”的载体是学生集体性活动,通过各类有序、健康的学生集体活动,使自身的发展得以实现。

三、自主发展模式的教育实践

我校师生立足学校教育的实践,在教育活动和教育情景中加以不断修正与完善,逐步构建了一套与“自主发展”德育模式的理论模型适应的实践操作体系。

(一)自我教育

我校一贯注重大德育环境的营造工作,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一教育的主渠道,把它当作学生自主教育的基础途径。从寓德育于教学开始,挖掘教学的教育性,然后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再后让学生走出课堂,在社会实践中教育自己。

1.把思想政治课的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

我们提出了“将课堂还给孩子”的口号,这不仅是学生智能发展的要求,同样也是学生情感发展的要求。政治课教师难教、学生不愿学是当前政治课教学中遇到的普遍问题,也是困扰政治课教学的一大难题。为此,我校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尝试运用学生参与教学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

所谓政治课中的学生参与教学,就是在政治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地主动参与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应用、实践的能力,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我校教师在尝试和运用参与教学方法的实践中,采取了以下方法:共同参与教师的备课,客串教师进行教学,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参与讨论,让学生自己回顾、小结归纳,由学生根据教学的要求自己来组织和筹划社会实践,设立公民论坛。

2.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自我学习、自我教育

思想政治学科的基本任务与其他学科相比,最大的特点是要求学生在掌握马列主义基础理论的同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要实现这一教学目的,必须重视学生的“内化”,也只有在学生的实践中才能真正实现“内化”。

为此,教师在让学生通过“学生导读”掌握教材的基本内容、根据“导读”内容自编自排小品等活动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向社会请教。在自愿组合的基础上,3至5人为一组。先由组长召集,确定考察专题、联系考察单位、设计考察提纲以及考察报告的撰写和打印等分工负责。同学们在社会考察中,采用多种形式,如实地参观、听领导介绍、采访职工、收集资料、摄影、摄像等。考察结束后,在政治教师及语文教师的指导下,每组完成一份图文并茂的考察报告或论文。最后由课代表或班干部主持,召开各组的考察交流,在交流中互相学习。

(二)自我评价

在学校德育中,开展学生的自我评价有助于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认识自己与学校要求的差距,作出恰当的学习决策;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促进学生在德育方面的发展;有助于学生判断能力的提高,将在德育自我评价中形成的能力迁移到其他学习领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日常行为的评价。学生思想品德素质往往通过活动与交往表现出来。因而,对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评价首先通过考察和评价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来进行的。

2.对学生班队活动的评价。学生的思想品德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在各种活动之中。因而,一方面学校把开展各种活动作为学校德育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通过这些活动本身来评价学生的思想品德。评价的指标是:活动的独创性、活动表现形式的艺术性、内容的思想性和学生的参与程度等,分别赋值并加以综合评价。评委由学生自己担任。

3.对学生社会实践的评价。对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进行评价的依据是:选题的现实性,看选题是否具有现实意义;报告的独特性,看选题的视角是否新颖,是否有独到见解;报告的思想性,看报告内容是否健康向上,反映改革开放以来的现代化建设成就等;报告的逻辑性,看报告的分析是否合理,逻辑性是否强。有时还举办一些社会实践的汇报展览,既让全校同学接受了教育,又检验了同学们社会实践的成果,并要求学生自我作出评价。

4.个性心理素质评价。随着社会的变化,独生子女的增多,个别成绩优秀的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心理问题:学校奋发向上的精神给一些同学带来了沉重的学习压力;个别学生由争强好胜发展到自私自利;个别学生有较严重的内向型性格;少数来自全国各地来的学生所面临的适应性问题等。学校从实际出发,针对学生中所存在的不同心理问题,结合中学生个性心理素质特点,将心理教育与个性心理素质评价结合在一起,注重评价的科学性、规范性、教育性。学校的心理咨询室每天向学生开放,由富有经验的心理咨询教师接受学生的咨询,做到诊断、咨询相结合;心理咨询室除坐堂咨询外,还设立了“悄悄话”信箱,解答同学们所提出的各种问题,解除同学们的心理困惑。依据这些材料,心理咨询室的老师会同教育研究室和其他各方面的老师,对一些学生进行个案分析,较全面地评价他们的个性心理素质,对症下药,找出解决问题的措施与方法。

(三)自我管理

1.树立学生示范群体

在学生中树立示范群体,是我校“自我教育、自我评价、自我发展”学校德育的重大实践活动之一。它对学生自我教育、主动发展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我们先后培养了四个示范群体。

一是政治上要求进步的学生党建示范群体。我校已坚持高层次德育多年,在高年级学生中开展党建工作,进行党的基础知识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举办了数十期青年业余党校,参加培训人数达2000多人。每学期发展学生党员7-8名,近几年来已发展学生党员70人,学生党员不仅自身要求严格,而且在班级、年级、学校各层面都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他们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周围的同学,成为学生中的表率。

二是发扬“金牌精神”、品学兼优的示范群体。这部分同学不仅学习目的性明确、学风端正、成绩突出、成果累累,而且品德优秀、表现突出,在班级、年级和学校中的影响很大,是同学们羡慕的“成功者”,这批学生成为学生中科技与人文结合比较完美的榜样。

三是不断注重人格完善的团队干部示范群体。这部分学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乐意担任社会工作,珍惜学生干部岗位,不辜负同学们的信任。他们在实践中注重自我修养,无论在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技艺操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等方面锻炼很大,提高很快,他们最终以胸怀宽广、为人诚恳、情趣广泛、学习努力、成绩优秀、言行一致、工作主动、办事公正等优良作风赢得全校学生的尊重。

四是在逆境中不断成长成才、自强不息的示范群体。这部分学生虽然身处逆境,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面对困难、正视困难、自强不息、刻苦顽强、克服一个个困难,最终取得成功,受到全校师生的好评。

2.创建特色班集体

学校的特色班创建工作是根据自主、自愿、自动的原则展开的。首先各班同学根据本班学生个性、兴趣爱好等方面的特点讨论制定班级特色,而后在充分吸取同学意见的基础上主要由班委、团支部围绕特色讨论并制定特色班级创建计划,向学生处提出申报。学期末学生处将根据各班申报计划和小结对各班特色创建工作进行审核,再对审核合格的班级进行表彰并举行特色班挂牌仪式。

特色的创建是一个自主建班的过程,它给每个集体留下了自我发展的空间,让同学们能够自己选择自我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从而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这一选择过程中,班级的凝聚力更强了。在同学们的努力下,一份份有班级特色的班级公约出台了,一个个生动活泼的活动开展起来了。班级集体在同学心目中产生了更为强大的吸引力,成为孩子们心目中的一个家。

3.开展社团活动

社团活动是同学们自主活动、自主学习的重要阵地之一。在这里,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的课外学习内容,自己策划、组织学习的形式和过程。我校学生爱好广泛,兴趣浓厚,喜欢钻研,原本都是个体行为,学校及时把他们组织起来,成立了学生社团联合会,下设27个社团。学生社团联合制定了章程,学生社团、协会、俱乐部等也制定了管理条例。每个社团由社团成员自己聘请一名指导教师。社团小型活动两周一次,参观、制作网页、沙龙、咨询、讲座等,活动形式多样,生活活泼。同学们在自己喜爱的社团里施展着自己的才华,社团活动的开展弥补了课堂学习的不足,尤其让一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在社团活动中找回了自信,找到了发挥自己价值的土壤。

4.构建自主管理、服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