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范例6篇

初中地理

初中地理范文1

本课题的研究有力地促进了教师专业素质的快速提高,提高了教学质量。

1.重新认识了地理课程资源的概念,对地理课程资源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通过反复学习,科研教师对以往“课程资源就是教材”的错误认识有了可喜的转变———“课程资源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凡是学校范围内的课程资源就是校内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主要包括乡土资源、校外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以及网络资源。其中乡土资源主要指学校所在地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两方面的资源(乡土地理、民风习俗、传统文化、生产和生活经验等)。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校外课程资源主要是对校内课程资源的补充和拓展,我们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乃至国家课程的实施过程中适当地选择乡土资源,共同构建师生的知识平台,帮助学生养成科学的地理观、环境观和正确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并丰富充实了学校地理资源库的材料积累。

2.认识了地理知识既有静态的特点也有动态的特点,进行教学时必须与时俱进。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静态的地理知识就是比较稳定、较少变动的基础知识,而动态的地理知识一般具有时代感,因其具备了当前的社会价值而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比如说人口问题、城市化过程、环境生态保护等,往往在讲述这些知识的时候要列举数据、资料和图片等,以达到增强教材的说服力和实证性的目的。一般来说,授课内容往往是以静态的知识为主,动态的知识为辅,并要不断地更新陈旧过时的动态学科内容,广泛吸纳地理科学的新知识和技术。

3.资料的搜集整理增加了地理教师的知识底蕴。一位优秀教师之所以吸引学生,不仅仅在于他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出众的教学技艺,更在于他的博学多才、知识渊博。地理问题如果能够用相关的知识来描述,加以渲染、烘托、分析,可以让地理教学更加生动、充实、丰满。通过访谈和收集、整理资料,研究课题的教师变得更博学多才了,更知道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受到学生的欢迎。

二提高了教师的专业能力

经过差不多两年的课题研究与实验,教师自身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专业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逐步由教学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成为教学—研究复合型教师。

1.课堂渗透整合能力得到提高。可以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地抛出乡土地理知识,然后充分发挥好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畅谈自己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和见解,逐渐培养学生的分析探究能力、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2.实现了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整合与创新。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学会了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整合与创新,充分发挥了计算机对文字、图形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等媒体的综合处理能力的优势,制作资源包,设计出精彩的课件,把高效、优质的课堂奉献给学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效果,有效地使学生由信息的被动接受者变成主动寻求者,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得到提高,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

3.摸索出丰富多样的课堂教学模式。举行以乡土地理知识为主题的专题活动,通过竞赛活动、诗歌朗诵会、演讲赛、辩论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变得会问、敢问、爱问,从而获得认识社会和创新实践的方法,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4.学会利用课外校外地理活动充实课堂教学。校外课程资源是对校内课程资源的补充和拓展,可以把地理教学的场所适当转移到大自然和社会中去,让学生们接触自然、接触社会,让他们针对某一个地理问题、地理现象,亲自动手实验及参与调查、考察研究,从而获得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动手能力、实验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充实自己现有的地理技能。

初中地理范文2

一、研究课程标准,把握学科体系

教师要做到初高中知识的有效衔接和有机融合,教师不但要对高中《课程标准》和教材了如指掌,同时要熟悉初中《课程标准》和教材,这样才能完整地把握学科体系,高屋建瓴,对整个学科知识体系做到成竹在胸。在教学前教师应对初高中教材和课程标准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在初中哪些知识已经讲过,哪些知识是重点,哪些知识虽讲过但学生不易掌握,哪些知识还需在高中阶段进一步加深和拓宽,等等,对所有这些都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必要时做适当记录。然后根据调查研究得到的学生情况和教材的变化情况,做到“知己知彼”,且结合高中教材的教学要求,确立高中教学目标,在教学时应在已有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进行教学设计,尽量将知识系统化、简单化,对难掌握的要细化、具体化、形象化。新的地理学习理念要求地理教学注重演绎与归纳的结合、知识传播与获得知识过程的统一;尽量从实际出发,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论证;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收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并得出结论,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各层次的地理知识,同时获得丰富的地理活动经验。

二、精心设计教学衔接内容,重点突出必备知识

1.根据普遍存在的问题确定重点复习内容。

通过调查研究掌握了学生的学习的情况,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要下工夫彻底解决,对高中教材中涉及的内容重点复习。例如很多新生对《地球和地图》内容掌握不牢,一些概念混淆不清,这些重点问题,要彻底解决,特别是经纬度知识。又如区域地理图普遍掌握不好,学生的头脑中没有形成空间概念,拿到一幅地理分区图,不知道这是地球上的哪个地方或者说这幅图是用来干什么的,也不能很好地理解,不能灵活地运用地图中提供的有效信息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可以在班上挂两幅地图(中国与世界政区)。在进行知识衔接时,把重点放在图上,用图引导学生学习书本上的知识,引导学生学会用图分析和推理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用图能力。

2.对容易忽视和薄弱问题应及时弥补。

第一,对于初中区域地理,高中生就感到突然和陌生。这些知识应在学习中注意弥补。可根据高中教学需要,适当拓展世界大洲、国家和中国的区域地理知识;第二,有关较高要求的计算(如地方时、区时、日期、气温、经度、实地距离的计算等),在初中不做要求,但在高中习题中常常接触到,这些内容要适当加深;第三,利用初、高中知识的内在联系,适当地拓宽延伸一些概念和规律;对于初中和高中知识有冲突的地方,应以高中地理知识为主,如气候类型的分类、特点、分布规律、成因等。

三、加强直观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初中的地理教材以直观的感性内容为主,而高中地理是从遥不可及的宇宙和地球的自转、公转等非常抽象的知识开始的。初高中教材的巨大变化及学生本身的心理特点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难以理解,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兴趣。针对这种情况,应多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多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联系生活实际,多利用学生身边的教具,并联系跟地理有关的古诗词等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讲“地球运动”时,其中关于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等问题学生难以理解,如能联系生活实际,问学生冬天和夏天的作息时间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以及让学生观察晴天自己在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影子长短,解释其中原因,则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突破教学难点,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提高学习兴趣。另外,在粤北山区长大的学生多少都有过登山经历,因此在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时,可以根据日常生活中学生登山的经验说明海拔的高度对气温的影响,同时阴坡和阳坡的差异也是登山过程中基本上可以直观看到的。这样以生活的事例进行讲解,学生很快就理解了,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四、加强读图技能的训练

学习地理学科的有效捷径就是读图、用图的技能。在初中阶段只要求学生“学会阅读和运用常见地图、地理图表等”,高中阶段还要求学生在此基础上初步掌握“运用图表和数据分析有关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培养目标在不断深化,有一定的梯度性。初中阶段停留于图上有什么地理事物,较少探究为什么。初中学生在探究“为什么”中读图、分析、解决问题等方面还未能深切体会到,而进入高中后,这一有效方法运用得好,学生学习地理就会感到轻松而有趣乃至事半功倍。

初中地理范文3

1、对比法:把分别独立的几个地理事物或现象,并列到一起进行对照。了解它们之间的个性和共性。让学 生既能掌握全部知识,又能了解各自特性,例如:在讲“五种基本地形”时,一要充分运用各种地形图,让学 生把所学知识巩固在图上;二要多采用对比法,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记忆:

附图{图}

2、借比法:在教学中往往会遇到一些比较抽象的地理事物或现象,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只靠简单的语言 文字表达很难达到效果,如果借用一些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来比喻,可以使抽象的地理事物或现象具体化、 形象化、简单化。例如:通过书本受挤压变形,来说明褶皱的形成原因。再如:在讲地震时,可以用炸弹的爆 炸力与杀伤力的关系来说明、引导,这些抽象难懂的知识运用借比法讲述,能引起学生兴趣,再简单的一解释 ,学生就听得明明白白,易于消化。

3、类比法:在初中课本中,有些教学内容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似性,此时可以借助以前学过的内容来学习 新的知识。例如:在讲英国时,教师可通过列表与日本进行比较,达到“求同存异”的教学目的:

附图{图}

4、联比法:在教学中,有时为了避免难点过分集中,在编排时,有意把相互联系的知识点没有全部放在一 章中,而是分散到各章、节。教师在讲课时,可以联系以前的内容进行比较。例如:有关地球外部力量对地形 的影响的知识,就分散到世界分区地理中讲述。流水地形安排在“东南亚”中,风成地形安排在“西亚和北非 ”,冰川地形安排在“西欧”。最后我们将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对比,得出完整而又科学的结论。

5、专比法:在讲课时,为了明确某一地理事物或现象的特点,同另外知识点进行逐一对比。例如:对中国 的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自然经济特征进行专题比较:①比较两个地区的气候特征、地形特征。②比较两个地 区的交通、资源分布。③比较两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

6、群比法:在系统复习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寻找知识间的联系,达到对所学知识认识上的新的飞跃,一 般进行综合性比较,例如:我国的四大工业基地的全面对比:

初中地理范文4

    一、引言

    在教学和考试制度改革的今天,地理在初中学生的心目中还和往日一样吗?我们为此进行了调查,想通过 调查了解学生对地理课、地理教材、地理作业和考试、地理知识的应用等方面的情况,以便为全面提高地理教 育教学质量提供些参考资料。

    二、调查的对象和方法

    我们调查的学校是北京市朝阳区的一所区级重点中学——北京工业大学附属中学,这所学校从1991年 起试用义务教育教材。我们调查的对象是刚好学完世界地理的初一年级学生和刚学完中国地理的初二年级学生 :初一年级252名,男生103名,女生149名;初二年级271名,男生111名,女生160名。我 们调查的方法是问卷法,问卷共30道题,每题设3个或3个以上答案供选择。调查过程中,我们又和部分学 生就某些问题进行了座谈。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地理课没有成为中学生的负担

    在被调查的523名学生中,有469名认为开设地理课很必要,占90%,只有31名学生认为地理课 是负担。相关问题的调查结果也说明,中学生没有把地理视为负担。53%的学生觉得地理知识好理解,45 %的学生觉得难度一般,仅有2%的学生觉得不好理解;78%的学生自己能读懂课本,还有20%的学生至 少能读懂一半;48%的学生觉得地理内容易记忆,还有41%的学生觉得地理内容的记忆难度一般;有58 %的学生觉得地理填图作业的难度一般,而40%的学生则认为很容易,学生们认为填图作业中的空格为填图 作业的完成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这些调查结果充分说明,在平时的教学、作业过程中,地理教材难度小,作业 较容易,没有给学生构成负担。那么学生又是怎样看待地理考试的呢?40%的学生觉得考试前在课堂上复习 就足够了,20%的学生则用不着多复习,可见每学期一次的地理考试也没有给学生构成负担。

    (二)地理教材有待改进

    地理课虽不是中学生的负担,却也不是大多数学生最喜欢的科目。调查表明,只有22%的学生觉得地理 是他们最喜欢的科目,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初一比初二多7个百分点。显然,这和现行教材安排有关,即初一 开设世界地理,内容新颖丰富,初二开设中国地理,内容简单且与小学所学的内容重复。

    新教材格式变化较大。44%的学生觉得教材格式好,51%的学生觉得教材格式一般,看来教材格式还 不能令人特别满意。教材中增加了彩图和“想一想”、“读一读”、“做一做”等栏目,使课本显得丰富多彩 。就教材中的图片和文字而言,73%的学生更喜欢图片。把那些栏目放在一起比较,80%的学生最喜欢其 中的“读一读”。由此可见,把地理知识以丰富多彩的图片和生动有趣的“读一读”表现出来,更符合初中学 生的心理特点,更易于他们接受,这一点,在今后的教材修改中应进一步加强。学生不大喜欢“想一想”和“ 做一做”,这便要求我们在设置上要注意加强其趣味性,提高其质量,让学生愿意去想、去做。

    (三)地理课堂教学尚需改进

    长期以来,不少教师在教学中都遵循着地理八股式的固定模式进行授课,这种方式因新教材的使用更失去 了它往日的光彩,然而上地理课该注意些什么呢?调查表明,45%的学生认为地理知识主要来自电视和课外 书刊,55%的学生觉得地理知识主要来自课堂,可见课堂虽非学生获得地理知识的唯一渠道,但仍是主渠道 ,我们首先要充分利用好这一主渠道,切实注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68%的学生喜欢在地理课上看幻灯或录像,显然多数学生喜欢上电教课,这就需要我们注意加速教学手 段的改进,尽快把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应用于教学过程中去。

    学生就老师讲课的选择是:51%的学生觉得老师聊天式讲课好,38%的学生喜欢听老师讲述自己的体 会,只有11%的学生满足于照本宣科式的讲课。讲授法,在教学过程中无疑是最常用的方法,至于怎么讲对 教师来说则是一个素质问题,一个基本功问题。学生希望老师的课讲得更贴近自己、贴近生活,更具有吸引力 。显然,光讲授明白已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教师必须练好基本功,提高讲授技巧,要讲得有声有色,有理有 趣,好听好记。

    教学过程中,板书、板画、教具等的作用不可忽视。30%的学生觉得老师指着挂图讲课好,37%的学 生觉得老师边讲课边画板图好,33%的学生觉得老师边讲课边在地图上指出地名好。总之,学生觉得学地理 离不开地图,而板图板画更受欢迎,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好教学挂图,注意发挥板图、板画的作用。

    (四)加强地图知识应用的指导

    地理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不仅能开阔人的眼界,增长人的知识,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具有实用性,尤其地 图的应用更为普遍。据调查,65%的学生家里都有世界地图、中国地图和北京地图,25%的至少有两种, 只有10%的学生家里除了学校发给的地图外再没有别的地图,看来地图是绝大多数家庭必备的文化用品。当 拿到一幅地图后,有51%的学生能读懂一些,48%的学生会读,也就是说,绝大多数学生都具备一定的读 图能力。有图且会读图,可是是否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有意识地运用地图呢?据调查,若去一个陌生的地方之前 ,有36%的学生要查阅地图,而54%的学生则是问别人怎么走,还有10%的学生跟着别人走。可见,能 在平时自觉使用地图的学生还不够多,作为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应用地图的指导。当学生看电视中的天气预报 时,62%的初一学生和82%的初二学生能知道绝大多数省区市的位置,其余的学生则只知道北京等少数几 个省区市的位置,地图就在家里,怎么不查查呢?看来向学生提出这项要求是很必要的。

    (五)中学生需要地理

    初一学生学了一年地理后,92%的学生还希望将来再学习地理,初二学生学了两年地理后,79%的学 生希望将来再学习地理,这说明中学生是希望学习地理的,他们需要地理。另一方面,所有的学生都希望将来 能够多到一些地方走一走、看一看,而地理课对这一愿望的实现是大有益处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地 球似乎在变小,世界距离我们更近,而地理课的设置正是为学生认识世界打开的一扇窗户,中学生不能没有这 扇窗户。中学生需要地理,这种需要是不能被剥夺的。

    附:对初中学生有关地理的调查问卷

    请独立完成、选每题当中最接近你的看法,实际的一个答案填在题前面的括号内。

    []1、我觉得地理课 A、好理解 B、一般 C、不好理解

    []2、老师上课所讲的地理知识,我 A、大多都是第一次接触 B、大多是过去学过的 C、现在知 道和过去知道的各一半

    []3、我对老师讲课按课本讲 A、满意 B、一般 C、不满意

    []4、我觉得地理课的内容 A、容易记忆 B、一般 C、不容易记忆

    []5、我的地理知识主要来自 A、课堂 B、电视 C、课外书刊

    []6、学了一年,我觉得我知道的地理知识 A、不多 B、一般 C、挺多

    []7、我现在拿到一幅地图 A、不会读 B、能读一些 C、会读

    []8、我对老师上课边讲边提问 A、一般 B、满意 C、不满意

    []9、我出门之前,如去亲戚家或到一个新地方,一般 A、要查地图B、要听别人讲讲怎么走 C、 跟别人走,不必想路咋走

    []10、我家里 A、有北京市或中国地图 B、有世界、中国和北京图C、什么地图都没有,除了学 校发给我的

    []11、看电视上的天气预报时, A、我不知道北京和各省区在哪儿B、我只知道北京等少数几个省 区的位置 C、我能知道绝大多数省区市的位置

    []12、我最喜欢在地理课上 A、听讲 B、读图 C、看幻灯录像

    []13、我觉得我自己读地理课本 A、读不懂 B、能读懂 C、读懂一半

    []14、我对这一位地理教师的教法 A、满意 B、不满意 C、一般

    []15、我觉得填图作业 A、很难 B、一般 C、很容易

    []16、我希望将来 A、多到些地方 B、哪也不去 C、适当到些地方

    []17、我觉得老师最好采取 A、指挂图讲课 B、边讲边画图于黑板C、边讲边在地图上找地名

    []18、我觉得地理课对下列科目帮助最大的是 A、语文 B、外语C、历史 D、生物 E、物理

    F、数学

    []19、我对收集地理图片或资料 A、不感兴趣 B、感兴趣 C、一般

    []20、我觉得设地理课 A、是负担 B、很必要 C、无所谓

    []21、我希望将来 A、再学学地理 B、没必要再学地理 C、无所谓

    []22、我觉得老师最好 A、聊天式讲课 B、讲自己的体会 C、按课本讲

    []23、在所开科目中,地理是 A、最喜欢的 B、最不喜欢 C、居一般

    []24、我更喜欢课本中的 A、文字 B、彩图 C、素描图

    []25、地图册上的地名 A、足够用 B、不够用 C、正合适

初中地理范文5

中学生这一个年龄阶段,具有很强的好奇性,好动,好探究的特点.而且我们地理这门学科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生活是离不开地理的.所以在我们初中的地理教学过程中,可以不要照课本来进行教学。可以把大家熟知的乡土地理知识融入课堂或把他们带出课堂进行一定的探究,参观,调查等等,把抽象的一些地理现象和地理事物进行具体化,,既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培养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团队精神,同时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地理课的质量,充分利用其在地理教学中的不可忽视的资源作用,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乡土地理教育是培养学生爱国爱家乡思想的重要渠道

前苏联教育家列宁说过:“爱国主义教育,是从深入认识自己的家乡开始的。”爱自己的家乡,祖国是每一个中国人应具备的道德理念;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及时对学生进行乡情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引导学生学习认识家乡的气候、经济、居民、风土人情、优势劣势、成就与不足等,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爱家乡、建设家乡的信心和决心,更加坚定热爱祖国和报效祖国的信念,从而达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二,开展乡土地理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重要途径

课外乡土地理活动对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作用很大。因为这些活动常常要“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这对当前这一代没有吃过苦的青年学生来说,确实是一个很好的锤炼机会。在重重困难中能够培养同学们坚韧不拨的毅力,勇于探索的钻劲,集体主义思想,乐于助人的品质,吃苦耐劳的精神,还有意外情况的应变能力以及在调查,考察实践中增长的才干和独立工作的能力等等,都是他们今后成为乡土建设人材所不可缺少的。

三.乡土地理知识可以有效地实现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活动,强化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意识

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我们的地理课不是吃饭课就是睡觉课,地理课学生的主体参与度可想而知,回答问题总是少数几个学生的“专利”,因此学生不爱学,课堂气氛沉闷,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热情。再加上地理学科的实践性、直观性很强,“封闭式”的教学方法是不适应教学需要的。

当代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多元化的,媒体与社会为他们提供了较多的学习机会和场所。在学到聚落的发展和保护的时候,我就先让一部分好一点的学生以组为单位先对我们常州地区的古老建筑青果巷地区参观和访问,并将有关访问资料及图片在课堂上展示,教学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提问,该地区应不应该保护。如要保护的话又如何进行保护。这堂课基本上都是学生在“动”,教师扮演着课堂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而每个小组的学生都是主要演员,他们详尽的介绍配合一些图文资料把整个课堂渲染得一片沸腾,无形中训练了学生独立探求知识的愿望和本领,这种课堂为学生提供了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让学生在尝试、探究、交往的自主学习活动中充分展示才能,体现了宽松、开放、民主的班级风气和学习氛围。

四,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布鲁纳说过: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凡是有兴趣的事物,人们总要想办法去认识它、接近它、获得它,并对其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学生如果对地理产生了比较稳定、持久的兴趣,那么他必然会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

学校曾经组织过学生去竺山湖地区参加过社会实践活动,主要让他们体验采茶,划船,钓鱼等的乐趣。在这次活动中我不失时机,让他们注意观察周围地区从山顶到山下地区,自然景观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然后带着他们从山顶到山脚爬了一个来回,注意不同的山体部位的不同的农业布局,从上而下依次为高大樟树,中间为桔子树林,下面不为茶树,山脚麓地带地势地洼的地方为渔塘。指导学生为什么要如此布局?假如把上面的树砍了,种一些粮食作物,又会出现什么样的状况?在野外学生就七嘴八舌地开始讨论开来了,虽然还不能用因地制宜,水土流失这些专用的词语来进行准确地表达,但基本的意思已经到位了。所以在我们后面学到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以及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治理的时候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应用到这次课外的社会实践课上获得的第一手的资料来进入到课堂,比我们所一味地讲教材说教材的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五,乡土地理可致力于使学生形成对地理空间格局的敏锐觉察力,使复杂问题简单

初中地理范文6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 生命教育 逻辑思维能力 社交能力 实践能力

一、前言

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更新与改革,初中地理教学日益完善,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实施对生命教学的探究能够使地理教学与生命教育完美结合,增强学生对地理科目的学习兴趣。目前我国仍有部分学校对初中地理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的教学模式不甚理解,同时也并未对生命教育有更深的了解。因此,文章首先重点研究了生命教育的内涵,进而对初中地理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的理论进行深入探究,通过六个部分概括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将生命教育融入地理教学对学生的重要意义。

二、生命教育的内涵

生命教育是指在人的生命活动中进行某种教育的模式,是通过对人的生命活动进行教育,是为了生命而进行的教育。生命教育是以人的生命为其核心内容,以教育作为手段,倡导青少年通过对生命的认识进而提升生命质量并获得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生命教育提倡青少年要具体地认识生命,珍惜生命的长短,尊重生命的价值以及享受生命的过程。生命教育将让学生感悟到生命存在于世间的有限性与唯一性,从而思考个体生命存在的价值,进而在人生活动过程中实现其生命价值。学生只有将自己的生活真正融入社会生活之中,接受与认识生命的意义,对生命产生一定的珍惜与敬畏,才能够培养起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够不断地在社会生活中体现自己存在的个体生命价值,为社会提供正能量。

三、初中地理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的探究

(一)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珍惜生命的意识

生命是生命教育的核心内容。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初中地理教师应将初中地理教学内容与生命教育有机地结合统一,不断在地理教学内容与生命教育相融合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珍惜生命与尊重生命的意识,同时要锻炼学生保护生命的技能。

(二)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行为习惯

拥有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使人的事业节节高升,使人的生活一帆风顺。而初中时期是培养性格、养成习惯的重要阶段,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不仅应重视对学生知识掌握与看图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应注重学生日常的行为表现,对于表现较好的同学给予鼓励表扬,对于表现较差的同学进行惩戒教育,进而营造良好的地理课堂氛围,正确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三)初中地理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

人没有理想,就不会有前进的方向。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初中地理教师正确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是十分重要的。在地理课堂中,地理教师应通过身残志坚的名人事迹激励学生逐渐形成不怕艰辛与奉献社会的崇高品质,树立远大的目标与崇高的理想,为学生的未来保驾护航。

(四)初中地理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育是生命教育的手段,生命教育的实质仍是教育,而教育需要通过特定的教学形式与模式实现教育目的。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初中地理教师要冲破一切困难,对学生的地理逻辑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地理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引导学生正确地分析问题,不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对地理知识进行熟练的掌握,进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五)初中地理教师应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

社交能力在社会交往中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人没有较好的社交能力,在社会生活中将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地理教师应该通过各种教学手段与课堂中的点点滴滴,正确引导学生应该具有以礼待人、以德服人的良好社交能力,在尊重自己生命的前提下更要尊重他人的生命,由此培养学生较强的社交能力,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六)初中地理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作为初中地理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后的课堂中,应不断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校园内不断开展地理实践活动的同时,也应该营造开放的地理课堂氛围,通过野外考察与社会实践调查,使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地理知识产生的过程,感受生命的来之不易,由此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珍爱生命的意识。

四、结语

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更新与改革,初中地理教学也日益完善。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实施对生命教学的探究能够使地理教学与生命教育完美地结合,从而在地理教学课堂中,通过地理教师的正确引导,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生命教育的内涵是丰富多彩的,初中地理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的教学模式,仍需要不断地去挖掘与实践,只有不断地发展,生命教育才会寓于初中地理教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