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故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语文故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语文故事

语文故事范文1

一个冬天的晚上,我趁爸爸妈妈不在家,偷偷地看起了漫画书。不知什么时候,奶奶走进了我的房间,关切地对我说:“乖孙女,还在学习呢?不早了,早点睡吧!”我正看得高兴,要是让奶奶知道我不是在学习,她肯定又要唠唠叨叨地教育我了。想到这里,我就撒了一个谎:“明天就要考语文了,我正在复习呢!复习完了我就睡。”说罢,我还故意扬了扬手中的漫画书。我知道,奶奶不识字,肯定不会识破我的伎俩。奶奶看着我手中的书愣住了,在她看来考试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哦,你认真复习,我不打扰你了,要不要我给你热杯牛奶?”奶奶信以为真了,我赶紧回答:“奶奶,您去睡吧,别唠叨了。”奶奶看着我“认真学习”的样子,慢慢地走出了我的房间,轻轻地为我掩上门。只听奶奶边走边说:“我们家靖婧那么用功,长大了一定有出息!”我转过身继续沉浸在漫画书中。

我捧着漫画书一直看到深夜,第二天早上睡过了头,一醒来就抓起书包匆匆地上学去了。第一节课刚下课,就有同学告诉我:“靖婧你奶奶来找你了。”奶奶怎么来了?这么冷的天,奶奶到学校来肯定是有急事,我急忙跑出教室。奶奶正站在走廊上焦急地等我,她好像走得很急,嘴里还喘着粗气呢!

我赶紧迎了上去:“奶奶,您怎么来了?”“乖孙女,瞧你这记性,连语文书都落在家里了,待会儿还要考试,你赶紧再复习复习!”说着,奶奶把一本书递了过来,“你快去上课,中午我给你做好吃的!”我愣住了,奶奶送来的哪是语文书呀!这分明是我昨晚看的漫画书!

看着奶奶颤颤巍巍的背影,我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说不清是什么滋味。风吹乱了奶奶的白发,她越走越远了,一种深深的感动填满了我的心脏,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我好想追上去对奶奶说:“奶奶,对不起,我不该骗您!”可是我的腿像灌了铅一样,怎么也迈不开步子。

奶奶对我寄予了那么大的希望,我还欺骗她,真是不应该啊!我决心好好学习,用优异的成绩回报奶奶对我的爱。

语文故事范文2

关键词:语文教学;学生;课堂;教师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2-096-01

一、拼音教学

教学拼音前,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选读或编说与教学活动密切相关的故事,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动力。

[案例]教学“f”这一声母前,教师先讲《西游记》中关于如来佛的一段有趣的故事,正当学生兴趣盎然时,教师板书“f ”,告诉学生像如来这样受人膜拜的就叫“佛”,带读“f”,再联系课本插图,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f”的音、形。教学过程中,学生兴致勃勃,在轻松的气氛中完成了新的教学任务。

二、识字教学

在低年级识字教学时,有一些字,老师可以抓住字型特点,编成小故事。

[案例]教“拔”字时,告诉学生:从前,有个农民种了一些箩卜。到了秋天,萝卜丰收了。农民去收萝卜,他使劲用手(提手旁)拔,可是大萝卜怎么也拔不出来,他就去找朋友(右边的“友”字)帮忙,萝卜(右上角的“、”)终于了。这个易与“拨”混淆的字,学生很容易就区分开了。

[案例]教“藏”字,老师先讲清“藏”分四部分“草字头、臣、戈、 ”,再讲清各部分的意思,然后边讲故事边演示课件:古时候,有个大臣(出示“臣”)发现敌人在追他,他就赶快跑进一间茅草屋里(拖动“草字头”),这时,他看见墙角有一大堆木柴和几件兵器,就连忙把木柴放在自己的左边,(拖动“ 左半部分”),把兵器放自己的右边(拖动“戈”,组成“藏”)敌人没有发现,就走开了。学生目不转睛地看着,专心致志地听着。老师接着问:敌人为什么没有发现呀?学生答“因为大臣藏起来了。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但轻轻松松地记清了字形,还理解了字意。

三、写字教学

爱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抓住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可收集一些古代书法大师和其他名人少年时代刻苦练字的故事。

[案例]学生练字怕吃苦,不能持之以恒,我就给他们讲王羲之兰亭练字,欧阳询露宿碑旁三天三夜揣摩碑文、文征明乡试失败发奋练字终成大家等故事。从这些故事中,学生逐渐领悟到练字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不怕吃苦的精神。这些故事还激发了学生写字练字的兴趣。

四、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主要地位,让故事走进阅读教学,就可以使学生在阅读的海洋里畅游。

[案例]教《尊严》一课时,学生对“尊严”一词理解不到位,我就设计了一个故事,帮学生理解。故事是:一个大国打算入侵一个小国,行动前大国派了一个使者到小国去威胁小国的国王,使者骄气十足地说:“我们准备派一支千人大军横扫你们小国。”小国国王一听,马上回答:“那可就麻烦了!”使者得意的说:“是不是害怕了?”“不,我是在担心,我们的监牢不大,只能关500多个强盗!”使者听了非常气愤,大声说:“听着,我们使用的可是最先进的武器!”没想到国王叹了口气:“那你们就更不幸了。”使者不明白,于是问:“怎么不幸?”小国国王从容地回答:“我们可没有任何先进武器,只有打狗棍!”国虽小,但不容任何人侵犯,小国国王在大国使者面前表现得那么自信,这就是尊严!这个小故事,既使学生很轻松的弄懂了词义,又引起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五、口语交际教学

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是听方和说方双问互动的过程。教师要精心设计实施策略。

语文故事范文3

我们的语文教学改革就从孩子最感兴趣的“故事”开始,构建了以孩子“听故事—说故事—读故事—认汉字”等语言实践活动为主的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其主要步骤是:

1.听故事。先反复听老师(或录音)讲故事,让孩子听懂故事内容,听熟故事语言。为了提高听的效率,培养良好的听的习惯,教师还可以根据故事内容和语言分别设计一些问题,让孩子每次听故事都带着一两个问题,这样会使孩子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更容易记住故事内容。听故事的练习既可丰富孩子的知识,又能培养他们的语感,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听力和理解能力。

2.讲故事。讲故事的过程就是训练学生说话的过程,也是孩子吸收、积累规范的书面语言的过程。小学语文课将讲故事作为语言学习的重要形式,应该要求每个孩子都要学着讲,都要学会讲。尽管是转述故事,但对孩子来说并不容易。要以听熟为基础,然后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自己练习讲故事,或同学之间相互对讲,在此基础上再全班指名抽查。对一些比较长的故事,这种分散难点的方法相当有效。讲故事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教师必须保证学生有比较充足的练习时间。

3.读故事。学会阅读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故事听熟了,能讲了,再来读课文。可以先跟着老师或录音读,再学着自己读。在这模式中,读还担负着识字的任务,所以要求学生指读,边读边认字,反复读三五遍,在阅读活动中与生字见面。这样可以强化刺激,帮助记忆生字,又可训练朗读(阅读),还有利于语言的内化。

4.识汉字。课文中的生字很多,教师适当地地提出课文中出现频率比较高的一部分生字,让学生有意识地记住,达到认读的要求。

语文故事范文4

我的语文学习故事

从一踏进学校到现在,语文一直伴随着我走过了十几个春夏秋冬。在我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我逐渐对语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我还小的时候,我以为学习语文只是让我们多认识几个汉字,方便我们看书,与其它科目和我们的生活没什么关系,因此,那时的我对语文一点都不感兴趣,觉得语文枯糙无味,老师讲课不认真听,只注意字是怎样写的,字词的意思一概不理。

直到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数学老师布置了几道应用题让我们去做。我拿着题目看了几眼,心里着急起来了想:“怎么我读不懂这些应用题是什么意思,那些是数学题,怎么会用语文的语言来述说呢?”我拿着笔不断地在纸上乱画,想来想去都弄不懂。这时老师好象看出了 我的苦恼,他瞧我这走来,我只好把头往下埋,此时的脸真的象刚升起的太阳。他轻轻地问我:“怎么了,不会做吗?”我从口里勉强地吐出了:“是。”这时全班的同学都朝我这望。就在这此时,我开始埋怨自己为什么不好好学习语文。并立志一定要学好语文。

从那以后,我每上一节语文课都全神惯注地去听,把老师讲到的重点内容记下来,不懂的课后再分析。上课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如果答对了。心里就有一种成功的喜悦。答错了,就会对这种类型特别深刻。

语文故事范文5

诚实守信的几则小故事

诚实,就是忠诚正直,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守信,就是遵守诺言、不虚伪欺诈。“言必信,行必果”、“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些流传了千百年的古话,都形象地表达了中华民族诚实守信的品质。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中,人们不但为诚实守信的美德大唱颂歌,而且努力地身体力行。

孔子早在2000多年前就教育他的弟子要诚实。在学习中,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他认为这才是对待学习的正确态度。

曾子也是个非常诚实守信的人。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去赶集,孩子哭闹着也要去。妻子哄孩子说,你不要去了,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她赶集回来后,看见曾子真要杀猪,连忙上前阻止。曾子说,你欺骗了孩子,孩子就会不信任你。说着,就把猪杀了。曾子不欺骗孩子,也培养了孩子讲信用的品德。

秦朝末年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重诺言,讲信用。人们都说“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朋友的帮助,才幸免于难。而有信,自然会得到大家的:

旧时中国店铺的门口,一般都写有“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八个自古在商品买卖中,就提倡公平交易、诚实待客、不欺诈、不作假的行业道德。

在当代中国,诚实守信的美德也得到了发扬光大。这种美德表现在工作和学习上,就是专心致志,认真踏实,实事求是;表现在与人交往中,就是真诚待人,互相信赖;表现在对待国家和集体的态度上,就是奉公守法,忠诚老实。

百折不挠

东汉官员桥玄品行端庄,嫉恶如仇。有次,一伙强盗绑住他十岁的儿子,带进他家,要正在病中的桥玄立即拿钱赎取,遭到桥直的怒斥。不多时,官兵包围了桥家,因怕强盗会杀桥直的儿子,迟迟不敢动手。这时桥玄愤怒地喊道:“我难道能因为儿子的生命而放了这伙坏人吗?”催促官兵们赶快动手。结果,桥玄的儿子被强盗杀死了。人们称赞桥玄“百折不挠”,始终保持节操。折:挫折。挠:弯曲。

百折不挠:形容不管经受多少挫折,决不屈服、退缩。

激夫获贵

眼看丈夫满为御

害羞感叹求离去

夫惭恳解竟提升

不逊乐妻贤内助

晏婴,战国时齐景公之宰相,体躯短小,惟才干超人,名闻诸侯,而其御者(车夫)体甚魁梧,却为俗子。一日御者挥马鞭过其门,意气扬扬,状甚自得,其妻窥状,至为感叹,是夜求御者离去,夫闻其故;答以:宰相身高不及六尺(约今之四尺二寸),名闻天下,备受诸侯敬仰,尚能谦虚,而君身高八尺,为晏婴驱车,竟扬眉得意,前途岂有可为!御者愧甚,从而改变,谦虚和谒,晏婴称奇,追问其故,乃告以受妻激之实情,晏婴以知过能改,遂提升御者为大夫。

敬亲感贼

能事严亲值佩钦

请看龎氏奉姑心

寄邻纺织犹怀敬

感动赤眉不敢侵

汉朝姜诗,事母至孝,其妻庞氏,敬顺尤笃。母好饮江水,龎氏每天必往六七里程外取水,煮羹烹茶奉姑,一日因遇强风迟归,母因渴甚,而有微词:姜诗大怒,遂离弃得,庞氏寄住邻家,日夜勤苦纺织,以所得微资,经常买佳肴,托邻妪转给其姑,经久,邻妪始以实相告,其姑惭愧,即令其回家团聚,姜诗夫妻之孝行,因而名传四方。时有赤眉贼路过该地,贼首呼喊:惊大孝者触鬼神之怒,众贼未敢抢刧而过,其孝感岂不大乎。

古代美德故事:贤妻分家劝夫的故事

同胞手足莫伤情

善劝夫从忍不争

美德荫其三桂子

名题金榜显华荣

明朝常州吴子恬妻孙氏系一贤妇。子恬之继母唐氏对侍子恬苛刻异常,子恬难忍,孙氏屡次劝慰,阻其犯上,迨父殁,继母私藏千金,悉交其亲生子,并将良田分给其子,子恬仅分得少许坏田,子恬愤懑,与弟争论,孙氏力劝其夫,勿因分产忤逆母亲,家虽贫,如肯勤耕当能生活,其后子恬茹苦含辛,努力耕耘,不出十年,家财大发,而其弟好赌,田产变卖一空,无法过日,孙氏再劝其夫,迎继母与舍弟合家生活,孙氏因有贤德,所生三子皆学业成功,金榜题名。

刻木事亲

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黄河北)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谦虚礼貌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礼”作为一种具体的行为来讲,就是指人们在待人接物时的文明举止,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礼貌。而礼貌的本质是表示对别人的尊重和友善,这种心理需求,是超越时代的,是永存的。然而,一个人如果只懂得礼貌的形式,却没有谦让之心,那么,他不会真正懂得礼貌,谦让也是谦虚、平等的表现,是礼貌的重要内涵。谦虚礼貌包含着我们的祖先对自然文化的骄傲和自豪,是中国人之所以成为中国人的根本特征之一。

语文故事范文6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故事化;小学生

故事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百听不厌的娱乐形式,故事也是一种很好的教育资源,语文课堂教学故事化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故事化课堂不但让语文课堂教学更精彩,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一、以故事化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的故事化导入,可以挖掘课文中人物和事件的故事,也可以链接与课文主题相关的其他故事。这些故事有的提出疑问,引导学生思考;有的造成悬念,在最精彩处戛然而止,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如教学《螳螂捕蝉》,我从故事导入:春秋时期,各诸侯战事不断。为了称霸中原,吴王打算出兵攻打楚国,却遭到了部分朝中大臣的反对,可是吴王固执地认为,此战争一定会给国家带来利益,于是便对大臣们说,谁胆敢再来劝阻,我就处决谁。怎么办?这可涉及吴国的生死命运呀!大臣们心急如焚。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有一个人却使吴王取消了出兵楚国的想法。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我话还没说完,学生已迫不及待地读起来。听到这样富有启发性、感染力的故事化导入,学生很是兴奋,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求知欲望也就随之产生了。

二、以故事化提高教学效果

突破教学难点。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背后隐藏着重要的背景故事,并且这些背景与课文内容联系紧密,如果把背景故事化处理,理解课文就容易多了。如在教学《少年王勃》一课时,都督的“奇才,真是奇才!”这句话引起了学生们的兴趣,一位学生读了以后,又请了几位学生朗读,孩子们的朗读正确流利,唯缺神韵。我说:“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感受都督对王勃的赞赏,但是都督一开始可不是这样想的,这里还有一个故事,课文没有写,现在我讲给大家听听。”讲完故事后,学生们似乎听得入了迷。从都督前后迥然不同的态度中,学生感受到了都督对王勃由衷的赞美,也深切地感受到了王勃的才气。在课堂教学中遇到一些学生较难掌握和理解的知识点,不妨故事化处理,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拓展课外阅读。小学语文教材所涉及的教学内容非常广泛,对某教学点进行故事化处理,不仅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且加深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以及对背景故事的回味,大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

三、以故事化提高语文素养

新《语文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提高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在小学语文故事化课堂中通过听故事、讲故事、读故事、编故事等活动有机整合训练,能够从根本上促进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听故事,可以训练学生对语言的听辨能力和概括能力,促使他们养成边听边思考的好习惯;讲故事,教师可以开展课前一分钟故事会、复述故事、看图讲故事等活动,让学生以讲故事、演故事、评故事等方式,达到口语交际的训练目的;读故事,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故事阅读来满足学生需求,让学生在反复的阅读中,感悟故事的真谛,培养语感,积累语言,形成阅读能力;编故事,随着学生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故事后,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合理想象,大胆创造,编出生动有意义的属于自己的故事。围绕故事进行写作练笔,是成功的教学经验。通过开展综合性的故事实践活动,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故事化课堂可以让学生从故事中得到判断是非的能力,找到行动的榜样,心灵变得更美好。

四、以故事化促进专业化发展

在故事化教学实践中,教师始终是一个引领者、组织者、研究者,通过故事化的讲述,不断构建对教学的理解和经验,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作为学生的引路人,教师首先必须认识到故事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这样才能真正地、自主地阅读故事。在故事中,字、句、篇的意义是与具体的教育现实相联系的,它整体表达出教育实践的本质,因此故事化成为一种与教师的实践产生共鸣的认知方式,故事化恢复了教师在教育研究中的主体地位,使教师面对教育研究获得了某种尊严和言语的权利,开始对自己的实践采取研究的立场和态度。而成为研究者,这是教师迈向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