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故事教学法分析

小学语文故事教学法分析

一、借助故事,锻炼学生在语文素养方面的能力

1、听故事,锻炼学生的听辨能力

只有听的能力增强才能够达到说的目的,学生在接收到足够的信息后,会在大脑中予以整理和提炼,促使语言形成。语言表达的顺畅程度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听的能力决定的,在传统的教育中就是没有很好地将二者联系在一起,学生的倾听能力尚且不足就让其予以讲解,那么学生的表达能力也就因此受限。学生应先掌握听课的技巧,才能够提高学习的效率。语文教学中不仅重视写、读、说,其中“听”也是同等关键的,听故事,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听辨能力,还能够增强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这样长此以往学生便能够一边听,一边思考。

2、说故事,增强学生在口语表达方面的能力

语文训练的目的就在于口语交际。而口语交际只有在相互对话、交流、合作中才能够显现出来,在互动中才可以提高口语表达以及倾听能力。口语交际不仅在语文课程中能够提高,在其他课程中、生活中都能够提高,然而,在新的课程标准中却将其重点突出,并要求进行专项训练,这说明口语交际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要想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不仅要加强这方面的学习,还应该为其创造与之相符的情境,这时故事是最佳的情境。为了实现口语交际的目的,学生可借助听故事、说故事、演故事和评故事等表达出来。

3、读故事,锻炼学生在阅读方面的能力

学生仅通过课内的知识是不能够满足其需要的,应适当的增加课外阅读量。故事相较于其他文种而言,富有哲理、曲折、易懂、通俗,能够勾起想象,具有较强的情节性,所以,将故事作为题材,更具有教育意义。学生在初读故事的时候,要先读通,将故事中涉及的新字、生字理顺。然后再通读全文,了解故事中的人物、情节、地点和时间,明白故事的起因、发展、结局。就一些关键的词句而言,学生可能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难,那么这时就要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联系实际,方可解决。阅读能力不是一日两日能够形成的,这需要多次阅读,反复积累,培养语感。

二、借助故事,表达在人文方面的追求

阅读能让人对人生产生不同的感悟,进而完善人格,培养正确的价值观,这也是阅读的一个目的。中国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其文化丰富灿烂异常,其中有很多的经典故事不仅能够启迪人生,更能够教育后人,这也就形成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及道德观。故事往往表达的是一种美好的愿望,或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些对于儿童的成长是非常关键的,是其精神支柱。一些判断是非曲直的能力仅通过教师讲解学生可能无法全部掌握的,也不能够很好地运用于实践,但是通过故事表达出来更能够便于学生掌握及运用。学生也会从中学会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爱集体、爱劳动等美德。

三、借助故事,促进教师向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在整个教学中,教师就是一个研究者、组织者和引领者,借助故事,不断丰富教学经验,使教师向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学生和教师一起说故事、读故事,对教师而言,不仅能够增加教师的知识,还能够扩宽其视野,增强其在语言表达方面的能力。只有教师先进行阅读才能够带动学生进行阅读。然而,倘若将阅读规定成是教师的一个新任务,那么出现形式主义或者是抵触情绪都是意料之中的事情;若阅读是内在需求,那么就会形成“阅读是教师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的期望境界。教师是学生的指路人,要先察觉到故事在学生学习成长中的地位,才能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阅读。

作者:钟惠萍 单位:江西省南康市赞贤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