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运实训总结范例6篇

国际货运实训总结

国际货运实训总结范文1

关键词: 职业资格标准 国际贸易专业 《国际货物运输实务》课程 实践教学

近几年,大学生就业形势愈加严峻,大学生就业难,但专业技术人才却供不应求。根据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2010中国人才报告》预计,到2011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供应总量为4500万,而需求总量为6800万。此项数据显示我国劳动力总体有富余,但专业技术人才仍将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是否学有专长,知识和能力结构能否达到技术人才的评判标准,能否满足社会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大学生的就业情况。

《国际货物运输实务》是国际贸易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主要讲授国际货物运输的各种运输方式的实际操作流程,货物运输的权责,以及单证的制作等内容,是一门具有涉外经济活动特点的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性的学科。本课程可以为学生从事国际货物运输行业及其他相关行业,如运输、运输保险、海关、商检等多方位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因此作为国际贸易专业的重要专业课,《国际货物运输实务》课程应从本课程特点出发,结合本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实行面向就业、满足社会需求、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实践教学方法,以达到教学与就业的无缝链接。

《国际货物运输实务》课程实践性要求较强,在如今的就业形势下,应对本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进行强化,并从三个层次出发,对以往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实行职业资格标准化的实践教学模式,以帮助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明确就业方向,增强就业竞争能力。

一、课堂教学环节

以相关职业资格标准为要求,在具体课堂讲授环节,对这些资格相关的内容进行分类、详细讲授,特别是实际操作的内容。与《国际货物运输实务》课程相关的专业资格证有:国际贸易单证员证书、国际货运员资格证书、外销员从业资格证书、报关员资格证书、报检员资格证书。在课堂教学环节,为学生介绍这些资格证书,鼓励学生以考取适合自己的相关证书为专业能力考核标准,作为本项目的导向性与理论性基础。

下面就以上述证书为例,说明各个职业资格标准要求在课堂教学环节的具体体现。

(一)国际贸易单证员证书。国际商务单证员指在国际贸易结算业务中,根据销售合约和信用证条款从事审核、制作各种贸易结算单据和证书,提交银行办理议付手续或委托银行进行收款等工作的人员。

《国际贸易单证操作实务》考试全部合格者,可以获得由上海市对外经济贸易教育培训中心颁发的“单证员”岗位合格证书。其考试要求中的“单证操作实务”部分包括“根据信用证和制单补充材料制作商业发票、装箱单、海运提单、保险单、原产地和汇票”等内容,这些内容都应在具体课堂教学环节中体现出来,以加强学生的运输单证操作能力。

(二)国际货运员资格证书。国际货运员的工作是接受进出口货物发货人和收货人的委托,为其办理国际货物运输及相关业务。考试合格者可获得由国家商务部颁发的《国际货运从业人员资格证书》。考试内容包括国际货代业务和国际货代专业英语两部分,其中国际货代业务包含国际货运知识、国际海上货运理论与实务、国际航空货运理论与实务、国际多式联运与现代物流理论与实务等内容。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可考虑分别在海运、陆运、空运内容的最后部分,对相关的货运的业务知识进行讲授与互动式教学。

(三)报关员资格证书。报关员是指通过全国报关员资格考试,依法取得报关从业资格,代表所属企业向海关办理进出口货物报关纳税等通关手续并依此为职业的人员。报关员必须具备一定的学识水平和实际业务能力,熟悉与货物进出口有关的法律和对外贸易知识,精通海关法规、规章并具备办理业务的技能。

报关是指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进出境运输工具负责人、进出境物品所有人或者他们的人向海关办理货物、物品或运输工具进出境手续及相关海关事务的过程,包括向海关申报、交验单据证件,并接受海关的监管和检查等。报关是履行海关进出境手续的必要环节之一。

报关的业务已成为货物运输业务的重要环节,其内容知识是国际货物运输实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在先导课程《国际贸易实务》中已有所讲授,仅此在本课程的讲授过程中应注意两方面:一是对已学报关知识的复习;二是将报关的业务知识融入货物运输业务知识体系中,使整个国际贸易业务知识更具完整性和系统性。

(四)报检员资格证书。报检员是指获得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规定的资格,在国家质检总局设在各地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注册,办理出入境检验检疫报检业务的人员。报检员受国家质检总局主管,检验检疫机构负责组织报检员资格考试、注册及日常管理、定期审核等工作。报检员资格证书分为自理报检员资格证书和报检员资格证书。取得自理报检员资格证书的学员可在下列自理报检单位从事报检工作:有进出口经营权的国内企业,出口货物的生产企业,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企业,进口货物的收货人或其人,进出境动植物产品的生产、加工、储存、运输单位,有进出境交换业务的科研单位,其他需报检的单位,等等。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同样应注意报检业务知识与货物运输业务知识的关系,可在本课程的讲授过程中对与报检知识相关的内容加以说明,引导与激发学生对报检资格证书的兴趣与对实践性学习的积极性。

二、实验教学环节

(一)普通实践教学环节。适时增加相关的实践教学,针对职业资格的要求,通过软件操作模拟具体的实务操作流程、单证制作等内容。如进行报关操作模拟,利用报关模拟实训系统,让学生熟悉报关操作的基本流程,报关单据,等等;进行货代操作模拟,学生利用订舱系统可以熟悉货代订舱配载操作的基本流程,熟悉订舱委托所录入的内容,配载具体操作步骤。

(二)仿真实训环节。由于就业形势严峻,我国高校越来越重视实践性教学的实施,仿真实训的优越性在实践性教学中的优点日益突出,很多高校购买了各种专业相关的实践操作的教学软件,让学生在实验室机房内扮演各种外贸角色进行操作。这种教学手段可以让学生全面掌握国际货物运输流程的所有步骤及其所涉及的当事人、各个环节的必要单据等,还能直接了解不同国家的主要港口及其税费等。因此仿真实训已成为各个院校的热衷的教学方式,其真实性、灵活性、可操作性受到教师和学生的认可。例如用友公司的跨专业实验教学软件,可以实现多个专业多个角色的合作性实践教学,不同专业的学生通过一定的方式扮演不同的角色,例如国际贸易专业与财务专业、会计专业、企业管理专业等多个专业共同进行软件的实践性教学,不仅可以将课堂中的本专业知识加以应用,而且可以熟悉各相关行业人员之间的业务关系及流程。

三、企业实训环节

上述的仿真实训确实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但企业实训并非可以摒弃,虚拟的软件实训不能完全替代现实中的业务流程及操作。国际货物运输中比较重要的就是海洋运输,而我院地处沿海城市烟台,烟台是我国和国际上的重要港口,有很多的海运公司和货代公司。在此环节,可以在课堂和实验的基础上,结合职业资格的要求,为学生提供相关企业的参观和实训活动,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解决具体问题的反应能力。

《国际货物运输实务》课程是一门注重实际操作性的专业课程,但以往的教学中实践性内容比重较少,不能为学生以后的工作提供针对性的技术支持。我们应结合相关的职业技术标准,实行方向更明确的实践性教学,以课堂教学体现、仿真实训、企业实训三方面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培养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为其今后的就业提供更具专业化、更具实践能力的技术支持,以应对越来越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以达到教学与就业的无缝链接为目标,实施适合本课程的实践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吴建功.国际贸易场景模拟实训教学模式的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08,(5).

[2]张美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体系的整合[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3).

[3]赵建玲,沈双生.高校推行职业资格证书的探讨[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12).

国际货运实训总结范文2

【关键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 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3C-0101-02

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对报关与国际货运人才需求分析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广西经济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带动了外贸、物流高速发展。据海关统计,2011年广西外贸进出口总值屡创新高,全年累计实现进出口总值233.3亿美元,较2010年增长31.5%。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177.1亿美元,年增长24.3%,进出口总值列全国第十八位。2010年广西各口岸进出口货运量达到6237万吨,2011年上半年广西口岸进出口货运量为3713万吨,同比增长23.7%,全年突破2010年的货运总量。报关与国际货运是货物进出口的必经环节,是国家对外经济贸易活动和国际商品供应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对外贸易和港口运输的快速发展,报关与国际货运业蓬勃发展,报关员和国际货代从业人员的需求旺盛。根据《广西北部湾经济区2008-2015年人才发展规划》预测,至2015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全社会人才总量将达到168万人。其中,物流产业2015年需求量达95800人,根据调研结果,报关和货代操作员占人才需求量的43%、货代业务员占34%、单证员占11%、报检员占9%、其他人员占3%。可见。随着广西经济的蓬勃发展,钦州、防城港、北海等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的快速增加,国际货运业务将急速发展,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将急需大量报关与国际货运人才。

二、国内报关与国际货运人才培养研究的基本现状

(一)国内报关与国际货运人才培养研究现状。我国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自2004年开设以来,各高职院校在专业人才需求与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建设、校企合作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研究。钮立新提出了设置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讨论,他认为外向型经济的飞速发展迫切需要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人才的培养,并对高职教育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人才培养的必要性与模式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刘晓斌分析了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人才应具备的职业能力,提出按核心能力、行业通用能力、岗位特殊能力来分别设置课程;将“素养、能力、考证”融入到理论教学课程体系;根据工作岗位技能需要,构建实践课程教学体系。宋学敏、昝金淼等就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推进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实践进行探索,认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本专业能把课堂的理论学习与工作实际结合起来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国内报关与国际货运人才培养研究的不足。经过几年的探索和研究,我国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人才培养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但在校企合作办学机制、师资培养机制、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的研究还存在不足。

1 报关与国际货运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办学机制不健全。由于我国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开设时间较迟,在人才培养特别是校企合作办学机制方面还不够健全。在报关与国际货运人才培养过程中,高职院校始终要主动与外贸、物流企业建立密切联系,以校企合作为主线,遵循利益共享原则,探索校企合作办学机制,建立有利于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方法和途径。

2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师资培养机制不完善。由于我国还没有建立本科及以上的报关与国际货运人才培养体系,直接的后果是导致本专业高职师资严重匮乏。因此,在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师资队伍的培养就显得格外重要,目前我国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师资培养机制还不够完善。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教师在专业知识、技能培训以及提升实践经验等方面的机制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3 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还有待加强。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人才的培养必须根据专业工作岗位群设置来开展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并归纳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在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职业活动为载体,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课程体系还有待加强。

4 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研究有待完善。实习实训是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我国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人才培养普遍存在校内实训特色不够鲜明、技术含量偏低、产教结合不够紧密、校内外实训基地内涵建设不够深入等问题。

(三)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报关与国际货运人才培养研究滞后。近几年,广西各高职院校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和就业市场的需要,调整专业设置,开设了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展开报关与国际货运人才的培养。目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已有9所高职院校开设了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但在专业人才培养上还严重滞后于经济发达地区,在与企业进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特色课程体系建设、校内外实(习)训基地建设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三、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报关与国际货运人才培养思路

(一)探索校企合作办学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地域优势,与钦州、防城港、北海等沿海城市外贸、物流企业密切联系,建立新型校企合作关系,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办学机制,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具体而言,在报关与国际货运人才培养过程中,应以提高学生全面职业化素质、技术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主线,充分利用高职院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通过高职院校和合作企业双向介入,将在校的理论学习、基本训练与在企业实际工作经历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推行“2+1”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学生前两年按“平台+模块”的方式进行培养,结合校内外资源,构建专业技能平台,并根据具体目标工作岗位对技能的需要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方法开展模块教学实训,第三年到合作企业进行顶岗实习。通过“2+1”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合作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定岗实践机会,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提高业务技能能力,提高学校教育对社会需求的适应能力。

(二)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讨“双向培养”的师资培养机制。为了培养高技能高素质型报关与国际货运人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高职院校要根据专业建设和发展的需要。构建一支精通业务、充满活力的“双师型”教学队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教学质量的关键,要求专业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技能,还要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指导能力。由于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设置时间有限,此外本专业没有设置硕士、本科等高层次人才的培养,高职院校普遍存在专业教师师资匮乏、缺乏实践教学经验的问题。因此,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高职院校需要积极探讨“双向培养”师资机制,以项目双向参与为切入点,专业教师参与企业的业务项目,企业骨干参与专业的教学项目,形成高职院校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锻炼和企业骨干到高职院校参与实践教学的制度。

(三)构建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课程体系。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人才培养要根据其职业生涯成长阶段。参照外贸、物流行业职业标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职业活动为载体,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课程体系。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主要由基本职业素质模块、岗位基本素质领域模块、岗位核心素质领域模块和岗位拓展提升领域模块等4个模块构成。按照外贸、物流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和职业素质要求,重新制定课程标准,把知识、能力、素质结合起来,并以实际项目或仿真项目为载体设置相应学习领域和学习情境。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做到职业能力、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提升潜力相融合;校内仿真实训、校外顶岗实训和顶岗实习相融合;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岗位能力相融合。

(四)加强与企业合作,创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提高专业学生岗位操作能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高职院校需要加强与区内外贸、物流企业合作,创建校内外实训基地,设计仿真的专业综合训练内容和训练项目,提高专业学生业务技能。在校内实训基地,通过建立报关报检实训室、国际物流与货运实训室等,设计本专业核心岗位综合训练,如报关、报检、货代、船代和单证等内容,增强学生迅速融入职业氛围和角色的适应能力,促进学生掌握报关与国际货运理论与实践技能。在校外实训基地,通过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途径,让学生在职业训练中学习,在学习中进行职业训练,提高学生适应企业工作岗位的能力,提升职业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

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报关与国际货运人才培养的策略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教育部门、高职院校、企业、行业协会等部门共同参与。宏观层面,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给予政策的扶持;微观层面,需要企业、行业协会积极参与到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人才的培养中去。

(一)政府相关部门通过改善办学条件、扩大招生规模等政策扶持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教育发展。首先,广西的政府部门要从战略高度认识到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需要大量高技能高素质的报关与国际货运人才,在人才的教育与培养方面应具有前瞻性。其次,自治区及各地市财政、教育等相关部门应从经费、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创建一流的校内实训基地,为专业招生和就业提供优质的指导和服务。

(二)增强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政策扶持。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师资的培养,除需要高职院校和企业共同参与外,教育主管部门应为高职师资队伍的培养提供相对宽松的环境,从政策、法律、进修与培训等方面提供保障。德国、澳大利亚等经济发达国家或地区的高职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广西的教育主管部门可以举办师资培训班或组团参观学习等形式,让更多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教师学习先进的高职教育理念。此外,广西人事、教育主管部门应在高职院校引进具有丰富的生产、管理和服务经验的企业实践专家,以及教师的职称评审、进修和培训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国际货运实训总结范文3

关键词:国际货物运输保险;创新创业;教学模式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社会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有赖于创新创业教学模式的建立。《国际货物运输保险》(简称《国际货运保险》)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极强的课程,学习《国际货运保险》这门课的最终目的是在外贸工作中形成实践能力,所以有必要构建《国际货运保险》课程创新创业教学模式,使学生更快更好地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从而适应社会的需求。

一、构建《国际货运保险》创新创业教学模式

创新创业教学模式是根据创新创业教学的需要,建立起来的一种优化创新创业教学的方法论,它为创新创业教学的具体实施提供选择路径和操作方法,是为创新创业教学课程服务的平台。

1.《国际货运保险》课程创新创业教学模式的框架

《国际货运保险》课程创新创业教学模式主要是指以《国际货运保险》课程为核心进行专业训练,以国际货运保险基本理论与技能为依据,形成动态的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在掌握适当专业理论基础的同时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基本素质,为进一步培养学生专业应用能力奠定基础,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保留适度空间。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国际货运保险》课程的特点,探索构建以“一个目标、一个引导、一个主体、两个基地、教学方法和手段多样化、管理监督制度化”为核心内容的《国际货运保险》课程创新创业教学模式。具体来说,一个目标指《国际货运保险》课程创新创业教学模式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教学目标;一个引导指创新创业教学以教师为引导,通过建设一只“双师型”师资队伍,切实起到引导的作用;一个主体指创新创业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在创新创业中自我约束、自我培养;两个基地指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训基地的建立;教学方法和手段多样化指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目标,不断探索和尝试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管理监督制度化指完善各种创新创业教学文件,加强创新创业教学管理,同时通过创新创业教学质量评价与监督体系,确保创新创业教学的质量。如下图所示:

2.《国际货运保险》创新创业教学模式的特点

(1)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

《国际货运保险》课程创新创业教学模式的重点是探索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和创新创业教学的结合,创建网上共享创新创业资源。根据《国际货运保险》课程的特点,我们在实验室进行网上创新创业教学平台的建设,选用适合不同层次教学要求的教学软件进行仿真在线教学。我们充分利用国际贸易中心配备的国际贸易模拟操作软件的相关部分,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模拟操作环境,将国际货运保险各环节在计算机实验室的模拟环境中得以实现,使学生掌握投保、缮制投保单和保险单,申请损失检验、索赔等国际货运保险操作技能。网上创新创业教学平台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学生可通过互联网登陆的方式完成实训任务。实训结束后,通过软件管理系统,完成实训成绩的上交、查询。教师在网上完成实训成绩的批阅和自动汇总,实现实训成绩的网络化管理。该平台准备于2017年应用于《国际货运保险》的创新创业教学。

(2)确立学生主体地位

现代社会是终身学习的社会,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却是阶段性的,因此,创新创业教学除了为学生提供最前沿的专业引导,使学生能够承受现代社会竞争的压力,适应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还要重视提高学生对专业发展的自我适应能力,以满足学生毕业后自主学习的需要,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实际工作需要。因此,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创新创业教学精神的体现。《国际货运保险》课程创新创业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为充分发挥学生这一主体地位,使其在创新创业中自我约束、自我培养,在创新创业教学中要紧密围绕《国际货运保险》的理论知识体系,以学生的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为教学目标、以学生的行为为教学形式的中心开展创新创业教学。

国际贸易业务在工作实践中分工较细,发展迅速,不同的岗位要求不同的知识技能。在具备相同的专业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知识专长,呈现多样化、广泛性的发展特征。我们必须根据创新创业教学内容为他们选配合适的创新创业项目,以满足学生需要,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呈现多元化发展。

(3)加强教师的引导作用

《国际货运保险》课程创新创业教学模式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教师设定几个方向性题目,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积极思维,自己确定题目,并在教师引导下创设实训内容,充分发挥学生潜能,培养其创新能力。在实训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实验,并积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既要有较强的理论水平,又要有较强的创新创业操作技能,即建立一只“双师型”教师队伍,才能达到创新创业教学的目标。为此我们组织教师开展社会调查、对教师进行特色培训、聘请有丰富创新创业经验的专家作为兼职教师等。

(4)改变单一的讲授方式

对于学生来讲,创新创业教学是国际货运保险知识的应用过程,培养的是其应用国际货运保险知识的基本能力和专项技能。因此,对于教师来讲,要根据既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积极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整合知识和经验,并通过解决创新创业问题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独立人格。同时,要加强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探索和创新。

二、《国际货运保险》创新创业教学模式的实施

在《国际货运保险》课程创新创业教学模式框架下,我们具体制定了创新创业教学实施方案。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理论与实践并重,创新教学方法,使学生在理论基础上,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另一方面,校内、校外实训共进,按照应用性大学培养目标,培养学生操作技能,使其在社会中更具竞争力。

1.教学方法不断创新

(1)研究性教学方式

在创新创业教学过程中我们致力于创设一种类似研究的情境,使学生在学习中具有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行积极的探索,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最终能独立思考、判断、评价、选择、创造,视野开阔,即所谓的“研究性教学”。研究性学习使学生自觉端正学习态度,在探索求知的学习过程中,将外在知识转化为内在经验,从而增进学生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研究性教学突破了单一的理论知识传授,通过问题意识的形成把学生引向社会创新创业。问题意识的形成、累积与扩展,这就是研究性教学的根本所在。具体操作采用布置创新创业作业、安排社会调查、论文或实习等方式。

(2)案例教学方式

案例教学是一种对未来工作和社会实践的体验方式,通过案例创设一个真实的环境,将学生置身于国际货运保险实务中,处理各种复杂的创新创业问题。学生将接触各式各样、各种类型的案例,以当局者的身份解决问题。这是一种在教学过程中以实际发生的各类国际货运保险案例作为资料,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其进行理解、分析、提出解决方案,并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进行探讨、交流的教学形式。案例教学法一改学生被动、消极地接受知识的状况,通过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内化知识、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用案例解释某一知识点,也可以播放国际货运保险综合案例,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是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而进行的创新创业教学形式。例如,在《国际货运保险》课堂上让学生扮演国际货运保险实务中的角色,模拟实务流程,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一组学生扮演投保人选择保险公司和险种,填制投保单,申请损失检验、保险索赔等创新创业模拟,另一组学生扮演保险人进行承保、理赔等创新创业模拟。合作学习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成绩,改善班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技能。

(4)课堂演示方式

课堂演示方式是通过一定的教学媒介演示和解说实务操作过程的创新创业教学形式。如通过展示真实的投保单、保险单等演示讲解各种保险单据的填制;通过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软件的演示;观看国际货运保险业务教学录像片等。演示方式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建立感性认识,提高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可理解性,另一方面有利于集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注意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2.整合校内外创新创业教学资源,建立了国际货运保险实训基地

(1)校内实训基地

校内实训基地主要设在实验室,为学生校内实习提供了良好的软、硬件配套设施。我们准备在国际贸易实验室进行国际货运保险业务模拟实训;在商品交易中心进行国际货运保险条款的拟订实训;在语言培训中心和语言环境模拟中心强化训练学生的国际货运保险商务英语。通过校内模拟实训,让学生在仿真环境中进行岗位模拟训练,业务能力明显提高。

(2)校外实训基地

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是实现创新创业教学作用的重要途径。目前学院正积极联络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准备建立稳定的协议式的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和企业架起了一座共同发展的桥梁。组织学生实践教学、现场训练、就业实习,积极开展诸如投保、索赔等业务,让学生比较深入地了解和熟悉国际货运保险业务的工作环节、流程等实际情况,达到理论与创新创业的融会贯通,并满足了岗位技能的训练以及企业对国际货运保险业务知识的要求。走向社会,了解本行业的发展状况和发展方向,鼓励学生为社会、企业服务,锻炼并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

总之,选择一种课程创新创业教学模式,意味着选择了相应的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和课程开发方法,意味着带来新的学习和施教取向。它不仅影响着实习设备的配置和布局,而且直接影响着创新创业教学效果,进而影响着教育质量和特色的形成以及改革和发展的走向。我们将构建并进一步完善《国际货物运输保险》课程创新创业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吴乐.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2,(35):26.

国际货运实训总结范文4

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实训手段单一,实践技能课程安排过少,培养出来的学生动手能力普遍不强,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为了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为企业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物流人才,经过调研,借鉴国外发达国家职业技能教育的好做法,与广州益达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开发设计出一套3D动画物流实训系统,让学生通过全真环境下现实物流企业的实际动手操作,切实感受物流企业的具体岗位,使实训真正达到实战的效果,从而积累真实工作的经验。

目前,国内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训模式主要分为:以VCD、课件等为主的素材资源库,以传统教学软件为主的虚拟实训,以硬件实操为主的仿真实训。3D动画实训系统是在充分吸收了上述各种实训模式的精华、并结合国外先进的实训模式而设计的国内最先进的实训手段。整个系统提供几乎包括现实中各类物流企业的真实运作环境,包括真实写字楼、真实配送中心、现代化立体仓库、区域配送中心、制造工厂、百货超市、收货、配送网点,以及真实城市、大街、公路货运场、铁路货场、航空货运大楼、港口码头、集装箱堆场、海关等众多场景,覆盖了与现实物流相关的绝大部分场景。其核心是让学生通过模拟现实企业的场景,达到迅速上岗的目的。各个子系统的实训流程是在总结众多国内外知名物流龙头企业的业务模式基础上进行设计的。同时,配套设计详细的实训指导书、企业原始单表、报表、企业实际运作VCD、组织结构图等众多材料,以确保学生深入理解现实企业的真实流程。

物流3D动画体验实训系统由下列5个子系统组成:

1.运输3D动画实训子系统

该系统支持零担运输装载量的整合与优化,并实现在途实时调度、动态运输计划等运输优化工具,通过在途路线和装载量的优化,实时进行运输计划的调整。主要包括业务受理、托单处理、运输资源管理、调度分配、GPS车辆定位系统、统计考核等功能模块。

2.仓储3D动画实训子系统

该系统支持装运整合、配送等仓储延伸作业,可进行多仓共管、虚拟库存管理等供应链职能。系统内建有结算功能,协助物流业者为客户提供从仓储、装卸、集装箱场站、配送到结算的集成作业环节。包括进货管理、出货管理、配送指令控制、配送分拨调度、库存管理等功能模块。

3.第三方物流3D动画实训子系统

该系统可下达运输指令、仓库作业指令、配送指令,可查询运价、库存报告,可进行订单统计,还可跟踪货物状态等。另外,还能对陆、海、空、多式联运委托进行任务分发和业务操作。包括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运输管理、车辆调度、仓储管理等功能模块。

4.堆场与集装箱3D动画实训子系统

该系统设计成以进口、出口、报关业务为一体,体现现代国际货运业务管理流程的综合系统,包括报价管理、进出口业务操作、报关管理、单证跟踪等功能模块。

5.货代与报关3D动画实训子系统

该系统支持集装箱的租赁、、检验、箱体报关、冷藏箱PTI和技术保障、跟踪服务等功能模块。

国际货运实训总结范文5

三.实训目的:

本次苏宁实训是加强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重要教学方式,也是理论联系实际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旨在增强学生对物流活动、物流的流程和物流的发展现状有感性认识;并通过实训,使学生自觉主动地把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相结合,能根据实际工作情况找出自己学习的差距,锻炼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为将来的工作打好的基础。

四.公司简介:

南京苏宁物流基地位于雨花现代综合物流园,集苏宁电器服务总部、物流配送中心、售后服务中心,客服呼叫中心、培训中心及全国性数据中心于一体,是苏宁电器第三代综合性物流基地,占地面积350亩。

五.实训具体内容:

在苏宁中心库里工作,主要从事货物拣配工作。在工作之前,仓库主管带领我们参观了中心库,并讲解其布置的原理.苏宁大库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规模大,家电种类和数量多,这充分显示了苏宁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之后,主管向我们介绍了仓库工作的流程,苏宁的大库主要有收货,存货,盘货,发货四项功能,每一项工作都要很好的链接才能保证整个工作的顺利进行。我做的具体的工作是将高层货架的货物用工具运到集货位,虽然是一个普通的工作,但也要认真对待。第一天做这个工作的时候,使用液压叉车去搬运货物,可能是刚从学校里出来适应不了,第一天感觉很累,回去洗完澡就早早的睡了。第二天我开始学习使用电动车去搬运货物,才开始我经常会撞来撞去,可是我并不气馁,坚持认真的学着,学了一段时间后,我终于可以独立的送货了,用电瓶车以后搬货就相对轻松许多了,做的效率也很高,但是货物还是要从电瓶车上搬到集货位的,经常搬手上的皮都磨掉了,有时候不小心撞到腿会很疼,可是想到自己的父母工作的时候甚至比这更苦,而且这也对我们以后的工作有好处,所以我坚持了下来,收获了不少知识。

国际货运实训总结范文6

《国际货运实务》课程是高职院校的核心课程,更是物流专业的核心课程。课程重点是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文章首先分析高职院校《国际货运实务》课程进行改革的必要性,然后对当前《国际货运实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针对课程改革提出具体的措施。

【关键词】

高职院校;国际货运实务;课程改革;研究

1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国际货运实务》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育内容与企业需求脱节

高职院校的教学定位就是为企业培养合适的操作性人才,而国际货运企业一般都是参与运输经营业务多年的,其需求的人才一般都要求对国际运输业务非常熟悉,对单证、报单、国际运输管理等等也都要有良好的操作经验。当前情况下,整个国际货运主要包括租船订舱、货运装卸、报关、托运、理货、集装箱、保险、运输、多式联运等等,业务非常复杂;关于人则涉及到发货人、收货人、承运人、货运;关于单位则又涉及到海关、银行、保险、运输公司等;涉及到的单证有装箱单、提单、海运单等等。总之,整个国际货运流程非常复杂,涉及到的单位非常多,并且相关流程手续非常复杂。这些内容决定了《国际货运实务》课程更侧重于实践操作性。长期以来,《国际货运实务》课程的实践操作性一直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并且经常会被忽略。许多学生在毕业后理论知识倒是比较扎实,但是实际操作能力非常欠缺。

1.2 对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

从高职院校的角度出发,其教学内容应当为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为主,同时应当以实际操作为索引开展教学内容。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当前高职院校的货运课程教学还是都停留在对一般性知识的简介上,课堂基本就是照本宣科,不重视对学生应用性的培养,课程教学与实际工作的需求相脱节。许多高职院校教师对能力培养的认识还是存在一定误区的:只是重视教学理论而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事实证明,学生的能力也都是通过训练提升的,而不是通过课堂听课。所以对高职院校学生能力的培养,应当以训练为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往往是教师讲的多,而学生练的少。这样即使学生的基础知识比较牢固,但是实际操作能力并没有太大的提升,基本难以学以致用。

1.3 校企合作难度相对较大

由于当前货代业务的竞争非常激烈,国际货运业务一直都处于保密的状态。所以国际货代公司一般不会轻易接受短期内的实习生。即使有实习生进入了企业,也不会让学生接触到核心的内容,基本就是一些最基础性的操作内容。很少有学生能够真正接触到其内部最核心的操作。当前货代企业与高校之间的校企合作内容非常少,因为货代企业一般更愿意通过参观等方式来吸引学生,而不是通过实习的方式。但是简单的参观并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企业参观的筹备期较长,并且成本非常高,学校的投入产出比教低。校企合作难度的加大使得高职院校对《国际货运实务》的教学改革一直停滞不前。

2 高职院校《国际货运实务》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

2.1 提高教学资源质量

当前,由于国际货运业务的不断发展,传统高校所使用的教材与实际操作基本上有一定的脱节。许多高职院校所使用的教材还是多年前的版本,虽然一些最基础核心的内容如FOB等术语一直在使用,但是其他内容在不断的发生变化,流程手续也在不断地得到优化,所以传统教材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高职院校可以针对教学的实际内容,结合国际货代操作情况,组织相关教师针对《国际货运实务》课程的教学,编写教学补充课件。课件可以在传统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实际业务的操作,来进行编写。课件的编写可以从多个角度出发。可以以整个货代的流程为索引,将整个货代流程串联在一起。或者可以通过业务分类进行教材的编写。例如可以将教材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散货出口。2、散货进口。3、整箱出口。4、整箱进口。5、拼箱出口。6、拼箱进口。通过增加教学课件的内容,可以让学生学习到传统教材上学习不到的知识,从而实现教学资源质量的提高。

2.2 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

在理论教学的过程当中,应当增加一些与实际操作息息相关的内容。例如海运的航线及各个港口的知识。比较著名的运输公司、海运船期表以及运输价位表、运输流程、报关流程、商检等等于货代直接相关的知识。还应当针对不同国家对于报关的不同做法,以及海运单据的不同等内容进行讲解。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引入仿真教学体统,开发适合《国际货运实务》课程教学的专业软件。学生通过登录软件就可以学习到整个货运流程中所需要掌握的所有内容,并且还可以通过软件注册虚拟公司,在软件当中进行模拟操作,真正的体会货代所需要操作的具体业务。

2.3 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

2.3.1 理论教学方法的改革。《国际货运实务》课程的实践性较强,单一传统的理论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运用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在指导学生综合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全面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对于理论教学方法的改革,应当将整个货运作为一个整体的教学项目,例如可以根据货物类型的不同,分为整箱、拼箱、散货,进行分类教学。在每个项目当中,又都会包括揽货、租船订舱、装箱、报关、报检、保险合同、装船、银行结算、提货等等。每个具体的流程又可以作为一个专业的教学子版块。例如揽货、投保、租船、结汇、提货、索赔、理赔等,应当根据各个项目不同,分别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应当采取案例教学的方法,通过网络搜索、企业调查等方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案例,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具体的业务操作内容,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业务操作的了解。

2.3.2 实训教学方法的改革。《国际货运实务》课程教学当中,实训教学更加重要。货代业务的流程涉及到行业内许多不同的企业,为了能够让学生充分的理解各个不同企业之间的具体职能,以及更高的理解各个企、事业、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应当采取体验式教学的方法。通过学校影响力,来寻找一些行业内较为有竞争力的货代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可以带领学生参观企业、码头、航运中心、外贸工厂等等。如果有条件,可以让学生到货代企业进行实际实习,通过实际锻炼获得更多的实践知识。通过体验式教学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整个货代企业在整个贸易过程当中的工作要求,激发学生工作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马洁:高职高专国际物流相关课程教学改革探讨田.当代经济,2009(3).

[2]徐世军:“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组织与运行机制的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8(4).

[3]陈彩凤:基于职业岗位需求的国际货代能力目标定位[J].广西社会科学,2010(9).

[4]胡勇.关于高职《国际货运实务》课程的教学思考[J].教育教学研究,2010(4).

[5]刘润喜.《国际货运实务》教学方法与授课技巧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20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