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研究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国际贸易研究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国际贸易研究

国际贸易研究范文1

近年来,跨境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已成为国际贸易的新方式,其特殊商务模式和操作手段已经涉及到了国际贸易实务的诸多环节。这种变化,要求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应与跨境电商知识相融合,增加跨境电商在平台、支付、物流等方面的相关知识,以适应外贸转型升级与学生就业创业的需求。

关键词:

跨境电商;教学改革;模式

0引言

2015年,我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为5.3万亿人民币,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速高达30%以上。《国际贸易实务》作为电子商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一门实践性要求很高的专业课程。但目前,该课程的教学主要基于介绍传统的贸易方法和手段,对跨境电商的知识涉及很少,使得课程教学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学生无法真正全面了解当前国际贸易特别是新兴的跨境电商的进出口操作模式,这就给将来就业带来一定影响。因此,把跨境电商与传统贸易知识相融合就显得尤为重要。

1跨境电商与传统国际贸易实务内容相融合的必要性

1.1适应我国外贸转型升级的需要

跨境电子商务对于扩大我国海外营销渠道,提升贸易竞争力,实现外贸转型升级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在传统的国际贸易营销模式中,买卖双方要通过电话和面谈等方式进行沟通,最终达成相应交易式,这要耗费买卖双方大量的时间去协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际贸易交易效率。而跨境电商优化了营销手段,促使买卖双方通过网络平台的形式交换意见,达成最终贸易。传统贸易中一些重要的中间环节被弱化甚至替代,制造商→出口商→进口商→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这是传统外贸销售模式;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或者制造商→消费者,这是跨境电子商务销售模式,原来贸易商、批发商以及国外的进口商等环节的中间成本被缩减甚至完全消失,这部分成本被很大程度上转移出来,变成生产商的利润,另一部分成为消费者获得的价格优惠,国际贸易的成本在产品价格中的比重大幅度降低。在传统外贸出口增长乏力的背景下,跨境电商正在改变传统国际贸易格局,帮助传统外贸企业向高附加值的研发设计、销售服务以及自主品牌的建立进行转型升级,增强外贸企业自身核心竞争力,拉动我国经济增长,促进外贸方式转变。在这种形势下,应改革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内容,把跨境电商知识引入课堂,以适应我国外贸转型升级的需要。

1.2适应中小外贸企业对跨境电商人才的迫切需求

跨境电商的发展使中小企业进入国际贸易的门槛和进出口成本大大降低,有助于中小制造企业快速成长。通过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以跨国在线零售方式或者小额批发的方式将产品直销到海外。这些企业对于跨境电商人才的要求比较高,因为跨境电商人才不仅要懂外贸,还需要懂电子商务,高要求导致了企业所需人才的短缺。为适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必须在电子商务专业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融入跨境电商的内容。跨境电商与传统国际贸易的交易模式在很多方面有所不同,原有的国际贸易实务教学的相关知识点在跨境电商运作时,往往不适用。所以,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必须及时补充相关内容,完善课程知识体系的全面性,促进学生的知识结构跟上对外贸易发展的步伐,以适应外贸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2跨境电商与传统国际贸易教学内容的融合

2.1增加跨境平台的应用介绍

传统的国际贸易流程主要包括贸易准备、合同签订、合同履行、业务善后四个方面。首先在贸易准备和寻找客户阶段加入跨境电商平台操作应用介绍。我国跨境电商平台主要有三种模式:第一种是第三方跨境电商平台,例如速卖通、敦煌网;第二种是自建跨境电商平台模式,如兰亭集势、米兰网;第三种建设独立的企业外贸网站,这类网站可以选择代运营机构。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应根据需要讲解跨境电商的这三种模式以及运营方式,以及企业如何选择平台及其运营的方式。并根据需要,由学生操作进口跨境电商的购物与出口跨境电商的建店(例如C2C速卖通建店),使学生掌握传统贸易与跨境电商在营销方式上的区别。

2.2在支付方式上,增加跨境电商支付模式介绍

传统的国际贸易支付方式主要有汇付、托收、信用证等,这些支付方式尤其是当前国际贸易中广泛使用的信用证,具有很高的专业性,也是教学重点内容之一。而跨境电商既与国内电商不同,也与传统贸易支付方式有所区别。在教学中应重点向学生介绍哪些传统方式适合于哪类跨境平台交易,哪些跨境平台采用第三方支付,以及除了传统支付方式与第三方支付外,哪些适用于跨境电商的支付方式,他们的优缺点对比以及相关要求。比如传统的电汇适用于跨境B2B,跨境电商网站可通过与Visa、MasterCard等国际信用卡组织合作,或直接与海外银行合作,开通接收海外银行信用卡支付的端口,西联汇款以及PayPal等。

2.3在货物出运方式上,应增加跨境电商物流与传统物流模式区别与融合的介绍

在国际贸易货物出运方式上,虽然跨境电商与传统国际贸易有所区别,但是针对B2B模式,还需要与传统国际贸易的操作流程相融合,尤其是物流的集合仓储与聚集后规模化运输环节。针对跨境电子商务中跨境零售贸易的小批量、多频次、周转快特点,与传统贸易中大订单、大批量、规模化的集装箱运输的不同,在教学中应该着重介绍通过邮政系统投递物品的规则,例如,是否要报关,选择怎样的投递公司,采用邮政小包还是快递模式,如何控制费用等。另一方面,增加海外仓储和聚集后规模化运输的介绍,例如适合何种跨境电商模式、如何运营、费用成本介绍等,让学生了解这些不同于传统贸易的操作,便于对跨境电商下的物流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2.4在保险、报关和报检方面,应及时增加国家对跨境电商新政的介绍

在保险方面除传统的CIC与ICC险种介绍,还应增加跨境电商保险的险种介绍以及如何针对跨境电商推出的一些针对性险种。例如,出口货物出现了“描述不符”、“迟延”、“丢失”、“物损”等情况时,如果由此给卖家造成了损失,就可以向卖家提供保险赔偿以及进口的产品正品险、产品责任险、产品破损险、产品延误险、跨境退货运费险等。在报关报检方式上,跨境B2B贸易多采用传统的通关方式申报通关,而跨境零售则由邮政快递报关报检,2014年增列海关监管方式代码“9610”,“跨境贸易电商务”,适用于境内个人或电子商务企业通过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实现交易,并采用“清单核放、汇总申报”模式办理通关手续的电子商务零售进出口商品。在报检方面,通过建立跨境电子商务监管模式,对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及产品在检验检疫备案或实行准入管理制度,通过第三方检验鉴定机构对产品质量安全进行评定。

3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跨境电商已经成为国际贸易业务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跨境电商人才奇缺,同时没有相应的人才培养体系满足市场对跨境电商人才的迫切需求。所以在电子商务专业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将传统国际贸易教学内容与跨境电商实践教学内容相结合非常必要,使学生及时了解当下传统外贸发展的新态势,为我国外贸升级转型的人才需求与学生就业、创业打下基础。

作者:喻跃梅 单位: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徐艳,严怀旭.跨境电子商务模式研究[J].中国市场,2015,(16).

国际贸易研究范文2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各国开始重视环境问题在国际贸易中的影响和作用,通过制定相关的环境标准,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贸易往来的可持续性,同时使环境保护工作能够有所提高,所以,本文首先对环境标准和国际贸易的相关理论进行了介绍,根据这些理论基础分析了环境标准对国际贸易产生的影响,最后提出了促进环境标准对国际贸易产生积极影响的措施,使各国能够在健康的环境下进行贸易合作,拉动国际市场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

关键词:

环境标准;国际贸易

环境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受到广泛重视的焦点问题,它不仅仅影响各国经济发展,同时也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通过制定环境标准,有利于预防和治理环境问题,使各国能够尽可能采用绿色能源和工艺技术,开发绿色产业,制造环保型产品,这样在国际贸易中才能够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同时如果没有通过相关标准的认证,那么产品将很难进入国际市场,所以,环境标准能够提高企业的环保意识,有利于国际贸易长期进行。由于各个国家的发展水平和环境条件等有所不同,所以各国制定环境标准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制定,这样才会减少其他国家与本国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阻碍和矛盾,使每个国家都能够通过贸易往来提高自身的经济水平,并且通过各个企业的共同努力,使环境保护工作顺利进行,在健康绿色的环境下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环境标准和国际贸易相关理论

1.环境标准

环境标准是为了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口健康以及保证环境质量,由权威部门制定和颁布的环境保护技术规范。每个国家的人群、社会以及生态等条件和水平都有所差异,所以,制定环境标准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在结合国家的科技水平、经济实力和环境现状的基础上,对环境各个要素进行优化配置形成环境保护技术规范。国际环境标准具有一定的作用,首先,环境标准不仅仅是环保工作的最终目的,同时也是实施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手段,为环境保护工作的制定与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次,环境标准是评价环境质量和衡量环境保护工作优劣的基础依据,通过环境标准评价各地区的企业生产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有利于从源头上进行环保工作;环境保护同时也作为执法的依据,根据这些理论依据,对环境问题提出诉讼,及时治理环境污染问题;环境标准能够使企业认识到环境元素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加大绿色环保产业的开发和形成,推广环保产品,开发绿色能源,促进资源可持续发展。

2.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也可以称为对外贸易,主要是指不同国家之间或者不同地区之间进行的技术、劳务以及商品的交易活动,一般分为进口和出口两种方式,早在封建社会和奴隶社会就已经开始发展起来,在资本主义时期达到高峰,随着不同社会制度的更替和变化,使国际贸易也出现差异性。发展国际贸易,促进各国之间相互合作,互通有无,有利于资源的相互利用和优化配置,在一定程度上不仅仅可以节约社会劳动,同时也提高了经济发展和收益。各国的发展水平不同,每个国家都具有某个方面的技术优势和产品优势,通过引进这些优势,也能够增强本国的竞争力和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长期稳定地发展,

二、环境标准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1.提高了企业的环保意识

ISO14000标准能够为企业提高环保意识提供有效可行的措施,首先,企业制定的环境管理体制需要纳入高层管理的体制中,同时将以往的“末端”处理工作转变为整个过程的污染防治,其次,主要以预防为主要目的,持续不断地改进,按照法律规定,改善环境因素。环境标准促进企业逐渐推进清洁生产方式和技术,使经济和环境能够协调发展,该标准的实施,能够增加产业调整的速度,提高产品的环保性能,重点开发无毒害、无污染的环保型绿色产品,同时生产过程中重点使用节能材料,使工艺绿色化,为环境保护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环境保护与企业发展融为一体,不再是政府的单一管理模式,促进企业主动提高环保意识,积极地参与到环保工作中,更全面快速地推进环境的预防和保护工作的进程。

2.优化了国际贸易中的产品结构

目前经济发展逐渐开始重视可持续性和稳定性,人们的消费心理和观念不仅仅建立在以享乐和舒适为主要目的的基础之上,更尊重发展的规律和要求,尽力保护资源和节约资源,促进生态环境平衡发展,追求健康和自然,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减少了中级产品在贸易中的比重,对资源的掠夺性开发起到了限制性作用。新一代科学技术为企业带来了新能源、新材料和新工艺,使资源消耗逐渐减少。随着社会生产力逐渐发展,国际贸易中的资金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终将被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品所替代,优化了国际贸易中的商品结构。

3.促进绿色贸易壁垒的消除

环境管理问题逐渐成为当代广泛重视的问题,各个地方和国家都频繁出现大大小小的环境问题以及由环境污染引发的自然灾害。国家逐渐加大了对环境管理的重视,并且由自我约束管理扩大为对外约束管理,将对外贸易与环境相结合,利用环境设置贸易障碍,建立了绿色贸易壁垒。站在环境和经济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绿色壁垒的建立有利于各国提高产品的环保性能和质量,是为了保护人们和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也能够反映出各国对环境问题的重视,但是部分发达国家滥用职权,制定新的绿色壁垒,造成了不同发展水平国家之间的环境壁垒大有不同,也会对不同国家产生不同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水平的提高,甚至有些发达国家具有针对性的制定环境标准和产品质量标准,针对某些国家进行实施,具有一定的歧视性,导致受阻国家的经济发展更加缓慢。ISO14000标准的制定,无论哪个国家,都消除了贸易壁垒,将环境标准进行统一,普遍实施,并且作为最基本的原则和基础,使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条件之一就是通过ISO14000的认证,如果不通过认证则无法进入国际市场,所以,该标准对贸易壁垒的消除产生了巨大的作用,推动各国能够共同按照统一的标准协调发展。

三、促进环境标准对国际贸易产生积极影响的措施

1.政府应该采取的措施

对于目前环境标准的制定,政府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一方面对与贸易相关的环境标准进行系统地完善,制定的国际标准应该多考虑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的接受程度,对各国出口产品和工业技术的特性进行全面地了解,这样才能够使标准适用于不同的国家;另一方面我国应该主动积极地参与区域、多边以及双边的不同层次上的关于环境与贸易的谈判,在谈判中表明我国的政策主张和原则立场,跟上总体的进程,同时在贸易与环境的协调发展问题上采取单向调整。首先,对与贸易相关的立法进行完善,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基本的法律框架,但是很多规定都十分笼统,所以,应该广泛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制定操作性较强的、统一的法规来防治环境污染;其次,优化出口商品的产品结构,以持续优化为目的建立绿色商品的生产体系,对有害产品进行管控和限制,使我国环保产品逐渐走向国际市场。我国在技术和产品质量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我们应该加快我国外向型企业的技术改造,与国际环境标准和相关的质量标准逐渐接轨,使环境管理体系更加标准和完善,减少与其他国家存在的贸易摩擦,促进我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2.企业应该采取的措施

企业是我国产品生产和营销的重要场所,所以,我国企业首先需要提高对环境与贸易之间关系的认识,增强环保意识,在企业发展理念中增添环保元素,引进可持续发展的环保机制,有利于持续改进战略的实施。为了防止各国所处环境逐渐恶化,每个国家都应该参与制定统一的且合理的环境标准,企业也需要制定相关的环境管理体系,按照国际标准进行体系认证,这样有利于打造良好的企业品牌和形象,各企业以至于各个国家都应该加强与重视环境保护,不仅仅有利环保型产品占据市场较大的份额,同时也能够促进企业可持续且健康地发展。

3.对环境与贸易之间的矛盾处理遵循一定原则

我国对于环境保护和国际贸易之间存在的矛盾的处理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第一,权利与义务相平衡的原则,在国际市场中,我国应该坚守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在享受环境体制赋予的权利与多边贸易的权利的同时,履行与我国国力相当和发展水平相称的义务,坚决反对额外强加的义务和责任;第二,环境标准多样化原则,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各国贸易往来不应该成为环境标准制定的牺牲品,过于重视统一的环境标准,可能阻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对外出口贸易的发展,所以,环境标准的制定需要有一定的底线和基础,然后在基础之上根据各国发展,使标准多样化;第三,发达国家尽可能多承担相关义务的原则,发达国家快速领先发展中国家,其工业污染比重较大,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所以发达国家应该对环保工作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有义务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转让技术,为发展中国家进行环保工作提供支持和帮助。

四、结论

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引起各个企业和国家开始重视环境问题在贸易往来中的重要性,通过环境标准的建立和实施,不仅仅有利于人们生活的环境越来越健康,无污染,同时也能够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以,环境标准对国际贸易具有重要的影响,通过正确处理环境与贸易之间的关系,按照相关的政策和规定,促进各国经济长期稳定地发展,构建和谐稳定的生态环境。

作者:张帆 魏云志 单位:大连财经学院

参考文献:

[1]周洋凤.环境贸易壁垒问题对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J].商场现代化,2015,(19):3.

[2]武文光,张丽虹.技术创新、技术标准对国际贸易的影响[J].经济研究导刊,2015,(14):143-146+167.

[3]赵贝.论环境标准政策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商,2013,(20):273.

[4]李杉.浅析国际劳工标准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其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3,(27):42.

[5]何惧.国际贸易环境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改善对策浅析[J].北方经济,2013,(04):60-61.

[6]葛京,宋宏磊.创新在标准对国际贸易影响中的调节效应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2,(08):1-5+25.

国际贸易研究范文3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不断加剧的新形势下,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不但可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高能源与资源的有效利用率,还能降低各种生产给环境带来的破坏,对于促进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也有着重要意义。根据低碳经济的发展情况来看,国际贸易规则发生一定改变,需要世界各国采取有效的对策,才能避免世界经济受到极大影响。本文就低碳经济进行概述,对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规则的影响进行全面分析,提出低碳经济下中国在国际贸易方面采取的对策,以促进我国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

【关键词】

低碳经济;国际贸易规则;中国;对策

随着各种能源、资源消耗量和需求量的不断增多,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形式,给世界各国的国际贸易发生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量、减少能源与资源的浪费,才能真正促进世界经济水平进一步提升。因此,对低碳经济给国际贸易规则带来的影响有比较深入的了解,才能制定出更可行、更科学的应对策略,是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重要需求。

1.低碳经济的概述

在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城市工业化、经济全球化等给社会、生态带来了极大影响,不但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变得更加方便和快捷,还推动各行业不断融合和协调发展,对于促进世界经济更快、更好发展有着极大作用。但是,城市环境、生态系统等的污染程度也在相应增加,不仅出现更严重的自然灾害,还使大量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量急剧上升,给人类可持续发展造成极大威胁。在这种形式下,最先由英国提出的低碳经济逐步受到了世界各国相关研究人员的关注,特别是在经济技术不断更新、化石能源有效利用率不断提高的新形势下,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人们高度重视的话题之一。与此同时,在人们环保意识不断提高、石油价格不断上涨和信息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低碳经济的重要性得到了更多民众的重视,需要加大新能源研发力度、快速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有效降低碳排放量等,才能真正实现能源与资源的最有效利用,最终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经济水平,对于促进世界经济协调、稳定和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2.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规则的影响

在2008年召开的G8峰会上,八国领导人制定了一个长期目标,即在2050年以前确保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下降50%,并充分认识到低碳经济具有的重要现实意义,从而将其看作是各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点之一,对于促进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极大作用。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规定可知,低碳经济已经有比较明确的要求,其中,自由贸易的有序开展是当前给各国气候、环境带来极大影响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低碳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全面推进,与国际贸易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必须认真落实和有效执行,才能真正达到降低污染和减少污染物排放量的最终目的。总的来说,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规则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2.1多哈回合谈判方面

根据对多哈回合谈判的召开情况来看,低碳经济的发展、全球气候的变化,会给世界贸易组织在多哈回合谈判中的进程、谈判方向等带来一定阻碍和影响。目前,低碳经济包括的生产要素有很多种,如需求条件、生产要素条件、竞争条件等,会给各方面带来很多问题。因此,多哈回合谈判必须根据低碳经济的实际情况,对相关战略与决策进行合理调整,才能更好的适应全球气候的变化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国际贸易与全球环境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使得整个谈判的重点转移到气候友好型产品上,并且,上述类型的产品所要生产的数量也受到了极大关注,对于降低世界范围内的环境污染程度有着极大作用。由此可见,低碳经济的迅速推广,给各种低碳产品、服务等带来更多发展给予和更广泛的发展空间,并且,世界贸易组织在多哈回合谈判中会针对低碳产品制定比较明确的规定和设置相关机制,以达到消除上述类型产品的贸易壁垒,从而实现贸易自由化的真正目标。目前,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在2012年已经快一步加强环境友好型产品的开发和生产,并列出有54个目录的环境产品清单;中国、欧盟和美国等十四个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在2014年达成一致共识,正式启动环境产品的谈判仪式。

2.2双边和区域贸易协定谈判方面

对双边贸易、区域贸易协定谈判的整体情况进行分析发现,低碳经济的不断发展会带来一定影响。随着多哈回合谈判的有序开展,农业、非农业等方面的谈判内容有着比较缓慢的进程,因此,部分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想要进一步推动其发展进程,将贸易自由化逐步发展成区域性双边贸易,其中,气候因素成为重要内容之一。例如:欧盟和韩国在2010年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中,对国际气候的基本框架进行了合理的规划。根据区域经济的发展情况来看,低碳经济产生的影响主要是指世界贸易组织在贸易开展中的发展目标、进程缓慢、目标难度高等几个方面,需要寻找一条更快捷的发展道路,才能提高区域合作国在多边谈判中的影响力,从而促进国际贸易、低碳经济共同发展,对于提高低碳产品进出口量和改善服务环境等●有着重要影响。

2.3国际自愿性贸易规则方面

在低碳经济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低碳排放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和重要议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单独完成这个目标,因此,加强世界各国的交流和沟通,才能制定出可行的解决方案。在实践过程中,温室气体的核算较多情况下采用的标准都不是由官方机构制定的,其中,WBCSD、WRI联合的温室气体核算体系有着较大影响力。在上述体系不断推广的基础上,其成为温室气体核算的重要工具,给整个温室气体的准确核算提供了重要基础,从而成为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温室气体核算标准的重要参考依据。目前,上述体系在使用过程中涉及的要素非常多,如企业的间接排放、企业的直接排放、价值链上下游的排放等多个方面。对整个环节进行分析可知,企业需要对上级供应商的碳排放量提出低碳要求,才能有效减少环境污染。当前,国际标准化组织是属于非政府性组织,已经被国际公认为标准制定机构,有着很强大的影响力。因此,低碳经济给国际自愿性贸易规则带来了一定影响,上述机构已经有多条ISO标准,并在世界各国得到广泛应用,如室温气体报告方面的ISO14065、室温气体排放方面的ISO14064、增强能源管理方面的ISO50001和环境管理方面的ISO14001等。

3.低碳经济下中国在国际贸易方面应采取的对策

在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情况下,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贸易的不断加强,给我国发展市场经济和提高国际贸易影响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制定合适、可行的对策,才能真正推动我国市场经济可持续发展。总的来说,低碳经济下中国在国际贸易方面应采取的对策主要包容如下几个方面:

3.1积极参与到世界贸易组织多边贸易规则的制定中

在多哈回合谈判正常开展的情况下,如果多个国家对谈判内容中的各种议题无法达成一致共识,则会给整个国际贸易格局、体系带来较大影响。因此,作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之一,我国在响应低碳经济发展方针以后,必须积极参与到各种低碳产品、环境产品的开发中,真正保障其谈判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目前,欧盟已经把环境服务作为环境谈判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在非关税壁垒问题上的探讨,给多边贸易规则带来了一定影响。在这种形势下,我国针对这一情形,需要高度重视国内低碳经济的发展趋势、发展需求和当前的发展环境等,与我国基本国情相结合,才能在全面分析“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基础上,争取到更多合理的条款,从而促进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对我国的贸易产品、服务清单等进行综合分析,积极开发具有我国竞争优势的环境产品,并将环境清单中的环境产品添加到我国自由贸易产品中,对于促进更多环境产品流入我国市场有着极大作用。由此可见,在将环保服务作为经济利益发展的核心的前提下,我国必须积极参与到世界贸易组织多边贸易规则的制定中,才能充分发挥我国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最终促进我国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

3.2高度重视区域贸易协定中的相关规则

由于多哈回合谈判涉及的内容较多、牵涉的范围较广,因此,整个谈判的进程非常缓慢。在这种情况下,我国需要高度重视区域贸易协定中的相关规则,积极参与到区域贸易协定的制定中,有效追踪TPP、TPP谈判中环境方面的谈判内容等,才能在结合欧盟与美国签订的自由贸易协定相关条款、规定的基础上,探索出适合我国未来环境发展的条款、方向等,才能真正做好低碳经济发展的准备工作和应对工作,最终促进我国市场经济可持续发展。因此,注重双边、区域贸易的有序开展,加大合作力度和投入力度,寻找合适的合作国家,可以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重要基础。与此同时,在区域协定中添加低碳经济、环境保护的相关问题,不断提升我国低碳竞争力,根据合作国的国情、国际贸易情况等制度合适的发展措施和发展条件等,并确定可行的低碳标准、做法等,对于拓展我国环境产品的发展空间、提高低碳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等有着重要影响,最终为实现区域贸易协定中合作国双方的共赢提供重要保障。

3.3注重低碳领域相关标准制定的主动参与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低碳经济占据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在这种形势下,我国必须注重低碳领域相关标准制定的主导参与,特别是国际标准化组织的相关标准与内容的制定中,才能真正增强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目前,国际标准化组织在制定相关标准的过程中,需要对新能源、碳足迹、能源标准、碳标签等多个方面的相关国际标准制定给予高度重视,才能真正满足低碳经济的发展需求。因此,我国必须注重标准人才的有效培养,加大培养力度和资金投入力度,才能在加强参与国际标准支持力度的基础上,全面提升我国各种产业的竞争力,最终促进我国进出口竞争力快速提高。由于低碳领域是一个新发展起来的领域,世界各国在这方面都没有非常专业的技术、人才等,因此,在低碳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开展并行的情况下,提高标准化人才的培养要求,是我国缺乏国际贸易相关人才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对于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有着重要影响。与此同时,鼓励外部专家积极参与到各种国际标准的制定中,开放出国审批流程与国际经费的使用限制等,是进一步加大我国对国际标准制定支持力度的重要体现,对于促进世界经济和谐、稳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4.结束语

总之,在低碳经济不断推广和发展的新形势下,其给国际贸易规则带来的影响越来越大,与整个国际贸易的各个产业链条的发展有着紧密联系。因此,在对国际贸易和低碳经济的现状进行全面分析的情况下,提高我国的标准化人才培养要求、加大双边贸易与区域贸易规则制度参与力度,对于增强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有着极大作用,是我国市场经济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作者:陈茹 单位: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徐红霞,杨元义.低碳经济下对重塑国际贸易规则的思考[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4:18-19.

[2]王丽丽.低碳经济下对重塑国际贸易规则的思考[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04:61-62.

国际贸易研究范文4

信息化、电子化的进一步发展,使得电子商务在国民经济中越来越活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国家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十三五”期间,电子商务增长空间很大。开展国际电子商务交流与合作,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加快电子商务持续健康发展。将电子商务工具与传统商务过程结合起来,是在现实生活中实现国际贸易的电子化、信息化的关键。通过对国际贸易信息化的模式研究,提出信息化条件下国际贸易的实务模型。将产品与信息化有机结合,根据贸易需求实现信息化的商务合作。

关键词:

信息化;国际贸易实务;研究;建议

一、国际贸易信息化

在经济新常态下,秉承“开放、共享、协同、智能”的理念,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原有的生产消费方式,市场格局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对传统贸易方式造成了巨大冲击。信息化条件下的国际贸易将信息技术和电子化与商业贸易结合起来,通过研究国际贸易信息化的模式及信息化条件下的国际贸易的实务模型,以期对经济发展做出持久动力,促进我国电子商务的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二、国际贸易信息化的现状与问题

互联网信息化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无限机遇,同时还带来了挑战,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中心的信息化对国际贸易带来了巨大的改革和机遇,据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的有关数据显示,如果电子商务能够在全球国际贸易中应用,每年可带来大约1000亿美元的收益。但是目前从世界范围来看,电子商务在大多数发达国际实现了成功应用。在中国,为了提高我国国际贸易的信息化和电子化水平,提高国际贸易竞争力,200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互联网研究发展中心的《2005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调查报告》显示,在范围程度、技术条件上我国信息化条件下的国际贸易与发达国家仍有一段差距。发达国家大力支持与推荐电子商务发展,以期能够在21世纪信息化时代谋求主动权,成为经济持续增长的推动力,获得战略性优势。电子商务作为虚拟经济,在交易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欺骗和信用问题,法律问题和安全问题也是需要面临的挑战。

三、信息化对国际贸易产生的影响

在信息化和电子化的冲击下,国际贸易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一场新的革命在国际贸易领域悄无声息的掀起。信息化条件下的电子商务已然占领了国际贸易重要领域,而国际贸易在信息化的冲击下,贸易主体、贸易方式和交易方式、国际贸易投资及国际贸易市场等都发生了变化,产生了一些新的特点。

(一)贸易主体发生改变。

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促进经济全球化,国际贸易一体化,众多公司联合成群体网络,通过技术联合共享实现了单个公司所不能实现的功能,实现利益的更大化,市场资源配置最优化,提高了贸易效率和成交率。这种新型的跨国公司战略联盟的贸易合作方式使得传统的资本关系发生了变化,公司主要是在信息搜集处理和传递过程中各司其职,各尽其能,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二)贸易成本发生变化。

电子商务网络虚拟实体虽然降低了贸易的交易成本、契约成本和控制成本,但是电子商务的技术成本、法律成本和安全成本也随之上升。保证交易中出现的网上交易公正性和安全性,交易的可靠性,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是电子商务成功的关键,而这些都需要相应的技术和监督作为保证,从而提高了技术成本。

(三)交易方式发生变化。

不同于传统的交易方式,电子商务的交易工具、付款方式、交付方式都变得更加迅速快捷、方便高效。电子会议视频进行讨论,网上支付电子发票网上传送等诸多信息化方式使得国际贸易在虚拟市场中形成全新、开放、多维、立体的市场空间,打破地域限制,进一步促进全球贸易一体化,经济全球化,无论你是处于北半球还是南半球,交易都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空间迅速达成合作。

(四)经营模式发生变化。

新的信息化电子商务形成了以物流为依托,资金流为形式,信息流为核心,商流为主体的“四流合一”的全新经营管理模式。“四流合一”借助于信息技术实现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商业模式,将生产者、消费者紧密联系在一起,不受地域限制,资源、资本、人力在信息条件下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缩小了地区之间的差异,影响一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权利。

四、信息化条件下国际贸易实务的商务过程

我国国际贸易信息化具体实施中的关键因素有以下几个层面:标准、政策、法规三大人文因素始终贯穿于技术服务保障层、网络通讯支撑层、安全保障层、应用服务层等中,为国际贸易信息化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五、讨论与建议

信息化、电子化进一步加速了经济全球化,国际贸易一体化的进程,成为经济持续健康增加的强有劲的推动力,但是在信息化国际贸易过程中,网络安全、信用问题、信息可靠、物流应用是构建一个安全可靠的国际贸易的关键,也是信息化条件下电子商务有序发展的条件。

作者:余祺 单位:中国汽车工业国际合作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吴钢.人文关系网络对国际贸易网络的影响机制及效应研究[D].湖南大学,2014.

[2]张娟.服务业跨国公司的贸易效应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5.

[3]王小珍.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5.

[4]刘方浩.新公共服务理论视野下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

[5]张滨.发达国家绿色物流的发展及其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5.

国际贸易研究范文5

1、国家的出口商品结构在继续升级。附加值相对较高的机电产品的出口2012年同比增加了8.7%,占出口总值的57.6%,较2011年提升了0.4个百分点。而同期“两高一资”产品的出口则下降了7.4%。

2、进口商品的结构在进一步优化。2012年我国进口消费品增长了12.7%,而同期进口的能源资源类的产品增长了10.5%。进口的消费品、能源资源类的商品增长较快。

3、国家对外贸易的方式更显得灵活。一般贸易、加工贸易的比重在减少,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进出口的货物在快速增长。2012年,一般贸易进出口占同期我国进出口总值的52%,下滑了0.9个点;加工贸易进出口占34.8%,下滑了1.1个点。

4、质量提升、效益提高。2012年我国外贸出口价格总体上涨了2%,而同期进口价格总体下跌了0.7%,贸易价格条件指数为102.7。出口价格总体在上涨,进口价格总体在下降。

二、我国的对外贸易承受的压力或者是不利因素

世界经济增速长期低位徘徊,致使制约我国外贸稳定发展的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越来越多。

1、外需的疲软、订单的下降。欧美日等主要经济体的制造业持续萎缩,失业率屡创新高,拖累了全球经济复苏的进程,市场的需求明显不足。

2、贸易摩擦持续增加。在于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存在,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贸易规模的迅速扩大,在很多领域与世界各国的竞争日趋激烈,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摩擦呈日益增多的趋势。同时,我国自身在经济结构、体制和政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也容易诱发贸易摩擦。

3、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盛行,我国面临的外贸环境恶化。随着欧美等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一些新兴市场国家也在频频效仿,贸易壁垒层出不穷、花样翻新,涉及的产业在不断扩大,这使我国面对的国际贸易环境也趋于恶化。

4、我国的内需走弱,进口的动力不足。国内经济自主的持续减速和直接利用外资规模的下降,导致了对进口需求的抑制。2012年,如果剔除价格因素的影响,我国实际进出口的物量仅增长了5.7%,这比2011年回落了5.9个百分点。

5、能源资源安全问题凸显。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国内资源短缺矛盾日益突出,对国际资源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使得我国能源供应受国际制约较大,经常因价格变动遭受巨额损失。

三、国际贸易风险防范途径

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我国应积极应对,重点解决对外贸易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提高对外贸易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1、努力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协调增长。努力完善出口退税等财税政策,加大政策性金融扶持力度,建立和完善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培育我们自己的跨国公司,提高企业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和开展跨国经营的能力;要有针对性地支持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外贸经营,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2、完善反危机的贸易机制。大力增强在多边贸易体制和区域经济组织中的话语权,适当降低经济发展对出口贸易的依存度,维持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合理比例;同时积极寻找新的外贸伙伴,特别要适当减少对发达国家市场的份额,扩大发展中国家的市场。

3、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我国要把发展对外服务贸易作为优化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一个重要内容,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的技术含量。同时加快国内服务业开放的步伐,逐步放宽金融、电信、保险等服务行业市场准入限制,加快发展旅游、建筑、运输等优势服务业出口,大力发展服务加工贸易,积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

4、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出口品牌发展战略,建立有效的出口品牌政策支持体系,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提高对外贸易的技术溢出和产业带动效应。同时要规范外贸经营秩序,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协调自律作用,引导企业合理安排进出口。

四、结束语

国际贸易研究范文6

为了推动实现我国发展“一带一路”的整体战略,我国海关总署出台实施了《2016年海关落实“一带一路”建设战略规划重点工作》。国际贸易与海关政策紧密关联,海关政策的调整会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针对我国海关总署制定的最新海关政策,必须加强研究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有效避免海关新政对我国国际贸易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充分发挥海关新政对于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

海关新政;国际贸易;影响;解决对策

近日,我国海关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制定的关于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最新部署,制定出台了《2016年海关落实“一带一路”建设战略规划重点工作》,推进同有关国家和地区海关多领域的互利共赢合作,推动打造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全面开放新格局。我国海关总署发言人张志光指出,随着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构想进入全面实施的阶段,我国海关将会在2015年制定的16项重点工作的基础之上,稳定推进我国海关在2016年稳定实施“一带一路”的重点建设工作,切实为我国制定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工作服务。

一、海关新政的内容

2016年我国海关总署制定的《2016年海关落实“一带一路”建设战略规划重点工作》总共包括了14项具体内容,从整体上对这些内容进行分析,主要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一是要加强改革创新工作,加强监管的科学性,其中包括了要大力深化口岸的开放与合作、深入推进“三互”打通关建设,加强全国通关一体化建设,稳步突进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体系建设、继续推进“一带一路”海关数据交换和共享平台建设、推动我国加入《国际公路运输公约》深入推进中国制造海外形象维护“清风”行动;二是深化合作、共建供应,加强我国海关工作和特殊监管区域合作、加强我国海关与“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国家和地区海关务实国际合作,加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能力建设支持,加强与沿线重点国家和地区开展执法合作,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在自贸协定项下的制度对接,打造“经认证的经营者”(AEO)互认合作升级版;三是凝聚共识、扩大影响,包括扩大“一带一路”建设宣传,凝聚“一带一路”建设合作共识,让“监管互认、执法互助、信息互换”理念深入人心,举办“丝•路•关”展,反映从古至今陆上丝绸之路在贸易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为新时期“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参考借鉴[1]。《2016年海关落实“一带一路”建设战略规划重点工作》强调要注重务实突进、注重全面合作。海关总署提出的14个重点工作,全面涵盖了口岸通关、征税、执法部门合作等诸多领域。围绕着中国海关的重点业务改革,在管理理念和合作方法上进行了创新,适应了与“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投资、人员往来的要求,提高服务水平。例如,通过绿色通道;促进单一窗口数据协调和简化,改善用户体验;建设风险防控中心和税收征管中心,实现全国海关安全准入和税收征管风险的统一防控及处置;继续支持在国家多式联运重要物流节点设立海关多式联运监管中心,选定试点海关启动多式联运试点工作,完成与中国铁路总公司信息互换工作。这些措施务实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间的互联互通,进一步促进贸易便利化。同时,充分考虑沿线国家和地区情况差异和不同合作需求,找准与沿线国家和地区海关等口岸执法机构合作利益契合点,完善合作机制,丰富合作内容。如,探讨与中欧班列沿线的重点口岸间建立“点对点”关际合作关系;围绕《京都公约》项下自由区附约相关海关监管制度,同沿线国家和地区海关开展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监管体系、经验和发展模式方面的交流、培训;加大与重要节点国家有关铁路运输监管领域的政策法规交流和风险管理合作;建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海关培训中心,并通过该中心实施技术援助培训;推动实现与沿线海关的数据交换,为沿线信息化程度欠发达国家或地区海关开放云服务;计划面向东南亚、南亚海关中高级关员开设两期培训班。这些措施实现了全方位合作,将营造出协同共治、相互促进的良性外贸发展环境。

二、我国海关新政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

1.海关新政对我国国际贸易市场的影响

通过文中第一部分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我国海关新政的制定紧紧围绕着我国“一带一路”的战略规划,是为实现我国“一带一路”的整体发展战略制定的。在我国海关总署制定的《2016年海关落实“一带一路”建设战略规划重点工作》中,关于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的重点国家和地区的合作,能够为我国国际贸易发展打开更加广阔的国际市场。当前我国国际贸易市场主要集中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我国海关新政的制定一方面能够对我国欧洲贸易市场进行进一步巩固,同时也能够加强对“一带一路”周边国家市场的大力开发,开辟新的国际贸易市场,从而能够在根本上推动我国国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2]。

2.我国工业出口增加

从整体上看,我国“一带一路”战略路线的国家的工业发展水平整体较低。针对这种情况我国海关针对我国“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制定相关的海关政策,促进我国海关与“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国家和地区的合作,这能够推动我国工业出口。当前,虽然我国工业装备技术与世界发达国家还存在有一定的差距,但是,与“一带一路”沿线许多国家相比还具备有比较优势,并且由于我国工业产品的价格较低,因此会对周边国家有很强的吸引力,这无疑会极大的推动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同时,当前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时期,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国内部分工业产业将会出现严重的生存问题。在海关新政的影响下,我国部分工业产业可以顺利完成转移,推动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并可以借此与周边国家建立良好的贸易关系。

3.我国对外贸易结构发生变化

在“一带一路”进入实施阶段,我国海关针对“一带一路”制定的《2016年海关落实“一带一路”建设战略规划重点工作》对我国国际贸易的结构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在我国海关制定的发展与“一带一路”沿线的重点国家和地区加强合作之后,在进行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成立之后,由于中国投入的资本最多,因此成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最大股东。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为“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重要的融资渠道,同时这是势必会对我国对外贸易结构发生重要的影响,会对我国对外贸易的资本格局带来深刻的影响[3]。

三、海关新政下我国国际贸易发展对策

1.提高我国国际贸易产品的质量

在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国家和地区发展国际贸易的过程中,大多数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总体发展比较落后,而且这些国家对外贸易的产品也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因此,我国在发展对外贸易的过程中,针对这一问题必须要大力提高我国对外贸易产品的技术含量。虽然我国海关根据我国“一带一路”的整体战略规划制定了海关新政,为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拓展了更多的潜在空间。但是,为了将各种潜在的国际贸易空间转化成真正的国际贸易舞台,还学要我国企业进行努力。在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的过程中,我国企业需要依靠现代科学技术生产出高科技产品,提升我国对外贸易产品的附加值,提高我国产品和服务的国际竞争力,这样才能在复杂的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占领市场。这样能够确保我国国际贸易在发展的过程中能够有效避免各种贸易壁垒,同时也能积极推动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因此,在我国国际贸易企业发展中都设有比较严苛的规定。随着TPP发展,TPP代表的先进的贸易规则和发展方向,并且将会逐步发展成为全球贸易准则。但是,从当前来看我国国际贸易要实现这一标准还存在很多问题,这就要求我国企业在发展国际贸易的时,必须不断朝着TPP标准努力,逐渐向国际标准靠拢,这样才能够推动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

2.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

当前,在我国进行经济建设的过程中还主要采取了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主要依靠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作为主要经济发展模式,具体也就是依靠大量廉价的社会劳动作为参与国际贸易竞争的主要优势,而相对来说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产品的附加值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还有很大的差距。我国海关总署制定的海关新政为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而为了促进我国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增添新的活力则必须要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方式进行转变。实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单一的出口拉动,逐步转向出口、消费、投资协调发展转变,从经济发展的结构失衡型向结构均衡性进行转变。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注意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之间的相互协调。只有加强对我国国内的经济结构进行合理调整,才能确保在没有加入TPP的情况下[4],在我国海关新政的形势下,仍旧推动我国国际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国际贸易质量。

3.完成出口结构的升级

在海关新规下促进我国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必须转变传统的出口结构。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的转型发展时期,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因此,在我国发展国际贸易的过程中也必须完成出口结构的调整。在我国出口结构中,要不断优化加工贸易,并且贸易结构要逐渐向高技术产业产品转型。在我国发展国际贸易时,一方面需要充分利用我国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在进行国际竞争的过程中所具有优势,另一方面又要对这种传统的竞争优势进行逐步转换,努力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建立新的优势,并要逐步取代我国在国际贸易竞争中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优势。同时,在我国海关总署制定了针对“一带一路”的海关新政的基础上,我国应该给与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以优惠政策,同时也要逐步减少初级产品以及高能耗产品的出口比重,这样可以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进行升级,进而推动我国国际贸易结构进行积极地调整。这是提高我国国际贸易综合竞争能力的关键要素,在推动我国国际贸易发展的过程中需要着重加强我国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活动,对产品结构进行优化。在发展国际贸易的过程中,节能、低耗产品和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能够提高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

四、结语

为了推动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顺利实施,我国海关有针对的制定了《2016年海关落实“一带一路”建设战略规划重点工作》,这对于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势必会带来深刻的影响。针对我国海关新政,文中主要分析海关新政对于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带的积极作用。在此基础之上,文中分析在海关新政下如何推动我国海关新政的发展,并提出了具体措施。

作者:许寒 单位: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国际贸易学院

参考文献

[1]中国海关总署.中国海关推进落实2016年“一带一路”建设[EB/OL].

[2]刘可.我国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国际贸易问题,2006(3):21-25.

国际贸易研究范文7

质量是产品的生命。不管是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对于产品的质量要求是所有市场的共同特征,特别是对国际市场而言,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贸易制度建设更加完善,对于相关产品质量都有分门别类的规范要求。虽然现行的经济趋势是经济一体化,但是为了保护企业利益,许多国家都通过各种方式设置贸易壁垒,保护国内产业的发展。发达国家尤其如此,近年来,为了保护本国产品的发展,西方国家通过环保及其他借口对其他国家的各种产品抬高贸易门槛。在此趋势下,提高产品质量,以国际标准来对自身进行规范是少数民族特色产品品牌化建设的第一步。而从民族特色产品本身来看,民族特色产品在当地原材料的基础上,为了满足少数民族群众的生产生活需要而产生,如苗族的蜡染品,其蜡染原料取材于苗族当地的植物;而藏族原有的唐卡颜料则取材于当地矿石,这些民族特色产品虽然大多取材于天然,但是在产品材质的安全、环保等方面上并无严格的检测程序,特别是少数民族的特色食品,往往是由于本地材质和气候特征所决定,只是为了满足当地人的生活需求,并不是按照国际产品质量规范来操作。从国际贸易视角来看,产品材质清晰、质量符合国际产品标准,这是产品品牌建设的基础,也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拓展的基本前提,没有有效的产品质量保障,即便是产品推广到国际市场,在国际贸易制度越来越规范的环境下,相关产品往往会因为各种产品质量借口而遭到其他国家市场的拒绝。国际贸易相对于国内贸易更加繁琐,流程复杂,进行国际贸易往往需要经过多种审批程序,如果通过复杂的审批和运输,但却因为产品质量问题被退货或拒受,这对企业来说,需要付出的代价更大,加上宣传推广营销各方面的损失,这样的结果对产品品牌的打击是可想而知的。因此为了品牌的长续发展,国际贸易视角下民族特色产品品牌建设必须从长计议,深入了解国际贸易制度,对有关产品质量的要求进行深入研究,建立起符合国际贸易制度的、有严格质量体系检测的质量检测体系,保障产品质量,只有这样,民族特色产品的品牌建设才能有一个坚实的产品基础,为品牌工作的后续开展提供良好的前提。

二、产品特色化:民族特色产品的文化底蕴彰显

国内贸易也是国际市场的一部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交通条件的改善,世界各地之间的贸易活动将越来越便利,越来越频繁,民众的消费品位也会越来越国际化,注重文化品位,满足国际消费时尚是国际贸易发展的趋势。品牌是时代产物,品牌的塑造必须满足时代需求,品牌的与众不同主要在于其独特的文化魅力,不同文化会形成不同的品牌特质,文化渗透于品牌的各个方面,并在品牌经营的各个细节中透露出来。对于少数民族特色产品而言,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是民族特色产品的特色之处,正是在民族文化的支撑下,民族特色产品才能历久弥新,在新的时代环境中散发出迷人的魅力。民族特色产品的品牌建设同样需要民族文化的支撑。在我国广袤的国土上居住着的众多少数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漫长的历史发展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少数民族文化蕴含着民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智慧,是民族文明的结晶,这些文化包括民族服饰文化、民族饮食文化、民族节庆文化、民族工艺文化等,这些不同文化在不同产品上的积淀,便形成了富有民族特色的民族特色产品。民族特色产品之所以能够在消费市场上受到众人的欢迎,与其特有的民族特色有直接关系,这种特色来自民族与众不同的审美和制作技巧,以及产品内不同的文化底蕴。在世界各地物品交流越来越便利的当下,趋同化是众多产品的发展趋向,但是趋同不等于雷同,保持民族本色,并能融入时代环境中,适应时展潮流才是民族特色产品的生存之道,是其核心竞争优势之处,也是其能在国际贸易市场立足的关键。民族化是世界化的前提,因此民族特色产品的发展必须要强调民族特色。产品品牌不是空洞无物的一个商标,企业和产品价值的聚合,在现行国际贸易实践中,品牌居于产业链上游,品牌文化便是产品所要体现的文化,民族特色产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些文化成分同样需要在品牌中体现出来,才能使产品品牌具有与众不同的文化魅力和价值。从根本上来看,民族特色产品的品牌文化内韵形成归根到底在于不同的民族文化,因此在民族特色产品的塑造中必须要强调其民族特色,注重产品的民族文化内韵。在现行国际贸易市场中,消费者需要的不是只具有实用价值或平淡无奇的产品,而是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和一定文化品位的品牌,民族文化的注入将使民族特色产品的品牌建设更好地满足国际贸易市场对文化品位的追逐。

三、运作专业化:民族特色产品的品牌运作

少数民族特色产品要在国际贸易产业链中居于主导地位,就必须加强品牌建设,但是品牌建设是一个长期化、复杂化的过程,要使产品的品牌建设符合国际市场需求,就必须由专业人员或机构来对产品进行品牌建设。少数民族特色产品源于民族地区,民族产品的生产和管理往往由本民族群众组织进行,而民族地区因受到经济、文化、人口素质等条件的制约,在对国际市场的需求方面把握不足。另外,品牌建设包括品牌定位、品牌形象、品牌营销、品牌竞争、品牌保护、品牌创新、品牌广告、品牌文化、品牌评估等诸多事宜,虽然民族特色产品在各方面有一定优势,但是产品优势并不意味着品牌建设的优势,对于这些产品的品牌建设需要专业化运作。整体而言,国际贸易视角下民族特色产品的品牌化建设需要相关人员熟稔国际市场需求,并能够进行系统的品牌统筹和建设。对于民族特色产品品牌化建设的专业化操作可以通过两个途径来解决问题:第一,引进专业人才。品牌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同产品有不同的特色,民族特色产品有自己的优势,需要通过专业人才来把其中的文化内韵和独特的审美挖掘出来,瞄准自身的目标消费者来准确定位。而现实的情况是产品的生产者也是产品的包装和销售者,对于自身产品的优势把握和发挥缺乏宏观市场上的认识和理解。这一点显然无法在国际贸易中形成优势竞争力,对于专业人才的引进则可以有效解决以上问题。第二、专业的品牌运作机构,随着民众品牌意识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重视度越来越高,品牌直接关系着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因此大部分企业对品牌也较为关注,但是鉴于品牌建设的复杂性,企业的品牌建设行为还需要专业的品牌机构进行协作。品牌运作机构应运而生,品牌运作机构的产生,可以使生产企业把目光集中于产品,而企业则能把不擅长的品牌建设由专业人员来运作,以此使企业的品牌运作更加高效直接。虽然专业人员的引进或者品牌机构的介入可以使民族特色产品的品牌建设更加有效,但是由于民族特色产品独特的个性,不同民族的特色产品具有不同的民族风情,各种产品的优势体现并不一致,特别是特色产品与民族文化衔接紧密,有关产品内在的文化底蕴挖掘尤为重要,因此专业人员的引进和品牌运作机构对于产品的品牌建设还需要在具体问题上进行深度探讨。

四、知识产权保护:民族特色产品的品牌保护

品牌核心竞争力的优势在于不可模仿或不可复制,产品的独有知识产权是品牌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基础,一个产品要想在国际市场中保持其独有的产品优势,就必须包含其自主知识产权不受侵害,利用国际贸易制度来合理维护自身的权益,注重自主知识产权保护是世界品牌在国际贸易中自我利益维护的一项基本规则。现实实践中,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对于世界市场的把控也主要是通过品牌独有的知识产权保护来实现,其掌握核心知识产权,而把加工等低利润环节在其他劳动力廉价的国家来完成,通过对品牌中最核心的知识产权控制来获得高额利润。国际贸易规则如此,民族特色产品的品牌化运作同样需要关注知识产权保护,民族特色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独有的技术或文化底蕴,而与普通商品的自主知识产权不一样,少数民族特色产品往往是由民族民众所创造,相关产品特色的知识产权的掌握者是整个民族,而不是个人,产权的泛化特征使得民族特色产品的知识产权维护往往不能有效推行,产品被模仿或复制,创意被抄袭的几率较大,因此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就难以有效构架,这对于民族特色产品的品牌化建设而言,是一个必须要逾越的门槛。对于民族特色产品品牌化过程的知识产权保护,可以其中的核心点进行专利保护或商标申请。因民族特色产品材质多限定于某些民族地区,产品为某些民族独有的产品,因此大部分民族特色产品可以从材质或地域、民族等方面区别作为界定,以此来进行专利或商标申请,从而使民族特色产品的核心权益得到保护。另外,很多民族特色产品缺乏国际贸易意识,虽然申请了国内商标,但是并没有申请国际商标,因此民族特色产品的品牌化建设要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加强自主知识产权保护。

五、产品的供给和品牌投入权衡:民族特色产品的品牌规划

国际贸易研究范文8

虽然全球经济化带来了世界范围内各国之间贸易友好往来的增加,推进了全球经济的共同发展前进和改革,但实际上在国际贸易领域还是存在许多潜在的经济隐患,它们以不同的方式制约着国家贸易经济的进步与发展,绿色贸易壁垒就是其中一个。

关键词:

绿色贸易壁垒 国际贸易 形成原 应对策略

绿色贸易壁垒是资本主义国家产物,在早期,发达国家为了保护本国贸易经济就设置了关税壁垒,通过国家调整关税税率来影响和限制进出口贸易行为。如今,当全球经济环境与生态环境趋于不稳定甚至恶化趋势背景下,各国都在考虑将关税壁垒逐渐转移到非关税壁垒上,以生态环保为理由限制国际贸易,也就产生了所谓的“绿色贸易壁垒”。

一、绿色贸易壁垒形成的原因

(一)观念层面

绿色贸易壁垒的形成来源于环境污染的影响,厄尔尼诺现象、多物种濒临灭绝、土地资源无度荒废、非可再生资源越来越稀缺都在促成绿色贸易壁垒的过程中起到了深远作用。所以当人类在商业活动中逐渐将环境保护问题考虑其中时,绿色贸易壁垒也就自然而然的得以形成。

(二)政策层面

在新时期,各国根据世界经济形势纷纷作出经济政策调整后,某些国家在科学技术、商品种类及质量等等方面的问题凸显,若想弥补这些缺陷就需要通过发展国际贸易。对发达国家而言,发展国际贸易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谋求更好的发展,一方面也是为了寻求保护本国经济市场和企业,这些因素都为国家建立绿色贸易壁垒创造了先决条件。从保护环境的视角限制来自于发展国家的进出口贸易,也成为了发达国家纷纷建立绿色贸易壁垒的主要理由。

(三)体制层面

国际贸易法则不完善是目前国际市场发展进程中的一大问题,这种来自于国家经济体制层面的问题削弱了其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约束力,也间接缩小了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贸易空间,从而造成了世界国际贸易格局差异的出现。发达国家作为国际市场的主导力量,通过建立绿色贸易壁垒来进一步限制发展中国家被许多其他发达国家所效仿。例如美国的经济同盟组织绿色贸易壁垒就是国际市场管理体制层面存在缺陷而造成的国际贸易问题,也是未来需要亟待解决的全球化经济问题之一。

二、国家企业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相应对策

首先,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了世界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同时也让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变得越来越频繁和复杂。再者,发达国家以环保为由对发展中国家采取绿色贸易壁垒限制,不但限制了发展中国家的向上发展,也可能影响到国家之间的经贸友好关系。在这种态势下,某些国家应该从自身经济利益角度考虑,制定与本国经济状况相符的最新国际贸易策略,从而规避绿色贸易壁垒对自身的限制,使本国经济贸易能够顺利推进。

(一)环境成本内在化

环境成本内在化的基本本质就是有效利用经济手段和市场机制来将环境成本转嫁给社会。就以中国为例,多年来中国进出口产品的价格始终未将环境成本列入到总体成本之内,由于其产品价格低廉,也受到了发达国家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而中国环境竞争的劣势也抵消了本就价格不高的出口产品优势,还造成了一定的生态环境问题,对中国国家的长远发展利益极为不利。在这种状况下,中国企业所要做的就是将环境保护融入到企业经营的理念与实践当中,将环境保护思维作为立命之本,将它当做一种机会而不是一种风险来看待。改变我国企业传统粗放型的污染治理途径和经济增长方式,走低污染、集约型可持续发展道路,将对生产出口等过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放在首位,这也是有效避免绿色贸易壁垒的最佳方法。

(二)申请绿色认证

为了应对发达国家的环境壁垒,发展中国家应该在改善环境的基础上,也同时申请绿色认证,争取获得发达国家对其本国贸易商品质量的认可,同时也提高本国国际商品贸易质量在国际上的地位。近年来在我国的某些国家企业就已经成功申请了绿色认证,为国家企业树立了良好的国际贸易形象,得到了国际上众多发达国家的认可,提高了国际竞争力。这也是摆脱绿色贸易壁垒限制的正确方法。

(三)并购国外企业

并购国外企业就是与国外相关企业合资合作,在合资之后形成新企业并占有大额股份,同时继续使用本国企业的技术进行产品研发生产,并继续使用本国产品商标,扩大本国企业品牌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与市场占有率。这种与国际上企业建立良好公共关系和合作关系的方法可以直接进入欧美某些发达国家的核心市场,直接穿越绿色贸易壁垒,形成跨越式的贸易往来,也避免了本国企业入驻国外市场时所必须面临的高风险与高成本。

(四)利用贸易协议

利用贸易协议就是利用政治元素来影响国际贸易往来。比如中国就在1986年的乌拉圭回合谈判中利用《关于贸易和环境问题的决定》的第12条规定与国际组织贸易协议,联合众多发展中国家,成功抵制了发达国家所建立的绿色贸易壁垒,打通了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进出口贸易通道。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应该制定符合于本国经济现状与实际环境条件的相关贸易政策,采取合理有效的商业策略来回应发达国家所建立的绿色贸易壁垒限制。从进出口两大方面同时转变策略,强化发展中国家在世界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打通经济贸易通道,为自身未来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不断努力。

作者:白亚鑫 郑树娴 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集美大学诚毅学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