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交流与合作范例6篇

国际交流与合作

国际交流与合作范文1

[关键词]话语交流 国际合作 话语伦理 互主体性

[中图分类号]H0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3-0024-03

在国际合作过程中,误解会时有发生,而话语交流是消除误解、化解矛盾的基本途径。通过话语交流,人们可以分析产生误解的原因,化解矛盾和分歧,增进彼此了解,促成相互信任。当今世界各民族文化特点各不相同,跨文化交流总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隔阂甚至矛盾和冲突。为了增强沟通,促成国际合作,话语交流已成为不可或缺的手段。通过交流,人们可以协调内部与外部行为,促成个体收益和整体收益实现合理化。因此,在国际合作过程中必需加强话语交流的互动意识。

一、话语交流在国际合作中的地位

西方国际合作理论新自由主义流派代表人物基欧汉认为国际合作并不意味着没有任何矛盾与冲突,相反,合作与冲突是同时共存的,而话语交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建立起“诱发性”信任,从而使国际合作“变得更加容易”[1](p46-50)。不管是消除误解,化解矛盾,还是促成国际合作,话语交流都是必不可少的手段。

(一)话语交流是国际合作得以顺利实现的前提和基础

话语交流不仅仅是简单的信息交换或者讨价还价,话语交流还可以塑造指示对象,使其“富有感召力”[2](p14),从而使国际合作变得更加容易实现。话语的功能不单是将指示对象符号化并加以传达,更重要的是可以塑造话语行为人的形象,体现话语行为人的思想意识形态。正如法国话语理论大师福柯所说,“不能把语言的能指简单地归结为其内容或者表达,而应把语言当作系统形成这些话语以及所言及的对象来研究[3](p62)”。在现实世界中,各种形式的国际合作无一不是以话语交流为先导,在经济合作中所涉及的权利、收益、分配等关系无一不是话语交流产生的结果。因此,不涉及话语交流问题,就无法真正解决国家间的合作问题。国际合作其实就是话语交流形成的结果,只有通过沟通交流才能达成共同的合作目标。

在国际关系领域中影响最大的建构主义合作理论代表人物温特教授指出国际合作从来都不是在“沉默”中进行的[4](p152),话语交流在国际合作过程中起着沟通与协调的作用。国内不少学者也认为在国际合作过程中,话语交流是“代价最小的博弈方式”[5](p29),因为对话与交流意味着允许对方做出反应和评价,如果话语行为人能就话语内容的真实、真诚和正当性达成相互理解,就有助于从冲突走向合作。

在国际合作过程中,人们应当加强话语交流的互动意识。互动是指交流各方在交往过程中交替调整自己的话语行为以达成共识的行为模式[6](p18)。话语交流互动的模式包括协调互动和趋同互动两种。协调互动是指在交往过程中人们调整自己的话语以影响对方,这一机制包括一系列针对受话人的人际间话语互动策略,即“说话人调整自己的言语方式以适应受话人的个性特点[7](p38)”。趋同发生在话语交流的过程中,话语行为人通过一系列的语言特征如语音、语调、停顿、话轮长度、词汇特点等方式来调整自己的话语以适应对方[8](p14)。话语交流中的互动涉及到一系列影响交际行为的动态社会心理过程,交际各方应当理解交谈时自己和对方的意义,进而调整自己的话语以使交际能顺利完成。在话语交流过程中,人们应当注意运用话语交流的各种互动机制,通过协调趋同,消除误解,增进彼此了解和信任,从而使国际合作得到稳步发展和巩固。

话语交流在国际合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话语交流并不是合作取得成功的充分条件。所以,在国际合作的谈判过程中,除了充分利用话语交流的各种机制,协调互动达成“同一”之外,还应充分考虑合作各国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以及的不同等,从而使国际合作更加容易实现。

(二)话语交流促成国际合作收益实现合理化

国际合作总是有一定的价值取向,因为国际合作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各个行为主体的某种利益[9](p64)。这些利益可能是政治上的,也可能是经济上的。各国在交往过程中总是理性地思考着自己的策略,以实现自己收益最大化,其中话语交流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在合作过程中,话语交流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通过对话与商谈可以协调合作各方的需要问题,还可以平衡权益人之间的分配关系和其他社会关系,从而使国际合作收益实现合理化。

在国际合作过程中,各国合作的价值理念和共同目标也只有在充分话语交流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如果没有充分的话语交流,合作各方就无法自由表达自己的意愿,也就不可能形成共同一致的合作目标。即使已经形成临时的合作事实,如果不注意加强对话交流与沟通,还是不可能使合作参与者对已达成的合作目标保持忠诚,也不可能使合作得到稳步发展。

在经济合作过程中,谈判是促成合作,实现共赢的基本手段,而谈判本身就是话语交流的一种特殊形态。在当今世界全球化的时代里,所有国家都是通过话语交流这一方式进行沟通,从而达成合作,并最终使合作收益实现合理化。在全球化进程不断加深的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相互依赖程度不断提高,话语交流更加显示出其重要的意义。

二、国际合作中话语交流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在国际合作中,理性话语交流的形成有赖于多个方面共同起作用。首先,话语交流应遵循伦理规范原则。话语伦理是一种互动式道德理论,它建立在平等对话理念的基础之上。在国际合作中,话语伦理强调话语的道德理性和伦理规范,它不仅为话语交流提供基本道德准则,而且在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国际合作中产生的矛盾与冲突起到缓解作用。其次,在国际合作中,话语交流还应当遵守互主体性原则,即话语行为主体之间应当奉行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的原则。

(一)话语交流的伦理规范原则

话语伦理是一种互动式道德理论,它建立在平等对话理念的基础之上,其作用在于为人们的话语交流提供基本道德准则。话语伦理通过话语行为人反思并调整自己的言语从而使国际合作得以顺利进行。德国著名的交际学家哈贝马斯在交往哲学的基础上建构了话语伦理学。话语伦理是指某一话语规范能够得到所有交际参与人的赞同,那么这一话语规范才是“有效的”,合乎伦理的[10](p179) 。根据这一原则,在国际合作中,话语交流的实践应当是互相包容,而不是排他的,每一个话语参与者都应当有平等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所有话语参与人的权益都应得到平等重视。在话语交流的过程中,不论是说话人还是受话人都应当采取有利于达成共识或“同一”的交往态度,并按照所有话语参与人的平等利益调整各自的话语规范,使交流既没有内在压抑,也不受外来强制。

哈贝马斯提出在话语交流过程中话语行为人应当思考自己的话语是否符合伦理规范,并通过协调趋同这一话语交流互动机制调整自己的话语,从而达到一种自制状态。在交往过程中,话语伦理意识有助于话语行为人之间达成“同一”,使交际得以顺利进行,为国际合作营造良好的交流环境。话语伦理的实现需要一定的条件。首先,话语行为人应当选择恰当的话语进行交流。话语恰当是话语伦理的一个基本要素,通过话语行为人在交往过程中调整自己的言语行为来实现。哈贝马斯认为恰当的话语应当满足三个条件,即话语的“真实性、真诚性与正确性”[11](p126-128)。话语真实是指话语所表达的意思真实有效,即话语的信息内容符合事实,而不是虚构或凭空臆造。话语之所以能够影响受众的意志、改变受众的态度与行为,是因为在交往过程中受众认为说话人的话语真实可信。所以,话语行为人应当自觉遵守诺言,树立良好的信誉与形象。其次,说话人应当真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诚恳,以取得受众的信任。总之,在交往过程中,话语行为人应当选择恰当的话语进行交流,真诚、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树立良好的信誉与形象,才能使国际合作得以顺利进行。

(二)话语交流中的互主体性原则

哈贝马斯认为要建立起正常的人际关系与社会秩序,就必须承认和尊重社会中一定的共同规范标准――互主体性原则[12](p2)。互主体性原则是指话语行为主体之间相互承认、相互尊重。在国际合作过程中,话语行为人不应当推行话语霸权,更不应把自己的价值观念强加给他人,而应当采取一种平等的态度进行对话交流。研究表明,话语行为人往往通过推行话语霸权来追求自身价值的普遍化,而话语霸权常常导致交流失败,不利于国际合作。所以哈贝马斯提出,“在奉行自己存在方式的同时还应承认不同存在方式的合理要求,不论对陌生人或异己者是否反感或不理解,都应给予他们平等的权利,不追求自身价值的普遍化”[13](p153)。

互主体性原则强调话语行为主体之间的平等与相互尊重,即在话语交流的过程中,说话人与受话人都采取一种平等、互利的态度进行交谈,这样的交流才能得到所有话语参与人的普遍接受,从而有利于国际合作得以顺利进行。在国际交往中,合作各方只有相互承认,相互尊重,不推行话语霸权,不追求自身价值普遍化,才能建立起正常的合作秩序。

在国际合作过程中,人们应当充分尊重和理解不同民族与文化之间的差异,营造良好的话语环境。合作各方要在平等互利、相互尊重的前提下共同参与制定并遵守合作规则,在承认和尊重一定规范标准的基础上建立起良好的话语交流环境,这是国际合作得以巩固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三、良好话语交流的基本特征及其培养

美国交际学家伯德对话语交流的机制进行了研究,他认为良好的话语交流应当包括以下几个特征[14](p207)。1.会话的进程为交互式。在话语交流过程中,话轮转换体现了双方交换话题的过程,话轮的长短反映双方在交流过程中控制话题程度的异同。交互式会话进程是良好话语交流的主要特征之一。2.交际是理性的、诚实的。理性话语的形成有赖于话语行为人在日常交往过程中对话语伦理规范行为进行自觉运用,说话人应当真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以理性的思维去思考问题,评判社会,这样才会取得受话人的信任与支持。3.交际人履行自己的承诺。承诺是话语行为人向受话人许下的诺言。承诺的产生有一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承诺人与受诺人之间存在一定的信赖关系,受话人会因为承诺人的承诺而产生某种期待。承诺的遵守是信任得到实现的基本方式,不守诺言,话语就会变成谎言,承诺人的形象也会因此受到损害。4.信息交换真诚,说话人比较专注。所谓专注是指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地把注意力集中到某一事物上。一个专注的话语行为人会把自己的注意力凝聚到交流上来,使交际对方产生信任感,从而使话语互动能更加顺利地进行。

与哈贝马斯话语伦理的变量相比,伯德话语交流的特征与人们的生活世界联系得更加紧密。这些特征代表了话语交流的基本规范,是良好话语交流活动应当考虑的主要因素,对于人们的学习有较好的借鉴作用。在会话交流过程中,人们应当自觉遵循这些规范要求,努力提高自己的话语伦理意识和话语交流能力。

根据伯德话语交流的基本特征,良好话语交流能力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是鼓励话语行为人多说话,常交流,因为只有对话才可能促进交流与合作,而沉默不利于社会交往与人际沟通。其次,在话语交流过程中要注意运用各种互动机制,尽量协调趋同,消除误解,逐步达到“同一”与共识。话语交流需要各方互动,因为交往行为是由交际各方各自构建的意义和话语规则构成的。话语交流各方应当认识和理解交谈时自己和对方的意义,进而调整自己的话语以使交流能顺利完成。再次,在话语交流过程中应允许各方持有异议,尽量避免中断谈话。只要话语交流能不断进行,就可能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从根本上给予解决。

四、结语

在全球化语境下,通过话语交流来化解矛盾、消除误解是促成国际合作取得成功的基本途径。在国际合作过程中,话语交流应当以沟通为目标,以达成合作为导向,充分发挥话语交流互动机制的各种作用。掌握话语交流互动的技巧,善于言语交际,能使国际合作更加顺利愉快地进行。

【参考文献】

[1]罗伯特•基欧汉(著),苏长和等(译).霸权之后: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合作与纷争[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2].试论话语交流与国际合作[J].晋阳学刊,2007(5).

[3]福柯(著),谢强,马月(译).知识考古学[M].北京:三联书店,1998.

[4]亚历山大•温特(著),秦亚青(译).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5]惠耕田.沟通理性与国际合作[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9(2).

[6]Philipsen,G.The Coordinated Management of Meaning Theory of Pearce,Cronen,and Associates[A].In D.P.Cushman & B.Kovacic (Eds.),Watershed Traditions in Human Communication Theory.Albany: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1995,pp13-43.

[7]Coupland,N.,Coupland,J.Giles,H.,& Henwood,K.Accommodating the Elderly:Invoking and Extending a Theory[J].Language in Society,1988(17),pp1-41.

[8]Giles,H.,Mulac,A.,Bradac,J.,&Johnson,P.Speech Accommodation Theory:The Next Decade and Beyond[J].In M.Mclaughlin(Ed.),Communication Yearbook 10.Newburry Park,CA: Sage,1987,pp.1-48.

[9]苏长和.全球公共问题与国际合作――一种制度的分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10]汪行福.通向话语民主之路――与哈贝马斯对话[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

[11]哈贝马斯(著),曹卫东(译).交往行为理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12]阳海音.论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合理化理论[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7(8).

国际交流与合作范文2

2010年10月15~17日,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主办的2010中国国际教育年会在北京举行。年会由国际教育论坛和国际教育展两部分组成,包括以“教育引领绿色未来――中国教育国际化进程”为主题的“第十一届中国国际教育论坛”和以“国际教育,交流共享”为主题的“2010中国国际教育展”。教育部副部长郝平、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章新胜、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有关国家驻华外交使节、国际组织机构驻华代表、教育部等有关部委代表、来自海内外各级各类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和院校长以及企业界人士500多人参加了论坛的相关活动。

郝平在为年会主论坛作的题为《加强交流与合作,积极推动教育国际化进程》的主题报告中说,今年中国政府召开了新世纪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这两件大事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是中共中央、国务院统筹国际国内形势和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新特点、新动向,在新的起点上为全面推进中国教育改革发展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必将对中国今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郝平说,从1978年到2009年底,各类出留学人员总数达162万人。从1950年接收第一批来华留学生开始,中国已累计接收来自190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国留学生169万人次,目前有24万多名留学生在中国求学。今后一个时期,中国教育部将根据《教育规划纲要》的要求,力争到2020年把中国建成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地国。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在为年会作的题为《教育一未来社会的希望》的报告中说,20世纪后半叶以来,世界教育得也遭受了越来越多的社会批判,社会贫富之间的矛盾并没有缩小,社会风气每况愈下、生存竞争越演越烈。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对教育进行反思。尽管教育不是万能的,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外部环境的制约,但教育自身也的确存在较大的缺陷,教育功利主义的色彩浓厚。社会教育、非正规教育、农村教育,道德养成教育、网络文化教育等未受到应有的重视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教育改革和发展来解决,而教育改革和发展又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全社会都应该重视教育,把教育放在社会发展、人类进步的地位来考虑,积极改变教育观念,还原教育本质,加强教育投入,改革教育体系,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加强通识教育,相信教育依然是未来社会的希望。

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作了题为《构建绿色校园,引领可持续发展》的报告。他说,当前,垒球能源、环境以及气候变化问题日益凸显,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挑战,大学应承担属于自己的使命,引领社会向可持续方向发展。绿色校园建设的宗旨主要在于加强校园有关环境生态方面的科学研究,注重环境保护人才队伍的培养,提高师生的环境意识,带动社会共同营造良好的环境保护氛围。北京大学积极开展绿色校园建设,并将其提上事关学校未来发展的战略高度,主要体现在构筑多学科齐头并进的绿色知识体系,北大有11个学科近40门课程与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以学生为主体,积极鼓励学生发起和参与环保活动,并努力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到学生的绿色校园文化中;发挥高校在科学研究中的前沿地位和社会进步方而的示范带动作用,在广泛的区域合作和国际合作中寻求资源融合与优势互补。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中,绿色校园的建设是一个长划和动态的过程,高校有能力和责任以实际行动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与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本届年会,英国首次作为主宾国参加中国教育展,有70多所英国各类院校和教育机构参展。英国驻华使馆文化参赞白琼娜女士说,国际教育交流是促进各国青年了解彼此文化,维系国际知识经济的关键。不久前中国政府出台的《教育规划纲要》,增加了吐界各国与中国开展国际合作的机会,包括分享教育政策和实践。英国正在就其技术、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与中国开展对话,以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培养学生的就业技能。同时,英国将加深与中国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合作,包括研究教育质量评价、高等教育管理、战略与运营规划、与企业间的联系、领导能力与发展以及毕业生就业能力和自主创业能力。当今世界,要成为成功的毕业生,需要具备的条件远远不仅是接受过良好的学术训练。除取得学术成果外,还需要能够周游全球,精于文化理解和语言,并掌握在不同国家和文化中均能发挥作用的高水平沟通能力。这些是所有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挑战。目前,94%的英国大学已经制定了国际战略,而其中的86%已经规划7"--系列的具体活动。中学同样应借鉴国际上的最佳做法,帮助学生获得在全球化社会中生活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认识。全球已有多所学校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在课程中融入国际元素,从而在这一领域走在界前列。

国际交流与合作范文3

关键词:高职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8-00-02

伴随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和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日益加快,服务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需求、培养符合世界标准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高高职教育国际竞争力既是国家对高职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客观分析湖南省高职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现状和发展环境,有利于明确湖南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发展方向。

一、湖南省高职国际交流与合作现状

近年来,湖南省高职院校不断加快国际交流与合作步伐,从国际交流与合作内容看,各校纷纷采取合作办学项目、与国外院校间师生互访、教师境外培训、聘请外籍语言教师、聘请外籍专家、与国外院校学分互换-互认、开展学生海外实习项目等形式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效。

但湖南省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水平与高职教育发达省份相比还有相当差距,从合作办学项目数这一反映较高层次交流合作水平的指标看,湖南省高职教育现有国际合作办学项目30个,位列全国第10名,与排名第1的江苏省155个合作办学项目相比,湖南省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还面临艰巨的发展任务,但同时也存在相当大的发展空间。

以2012-2014年湖南省涉外办学项目为例,湖南省仅有湖南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信息科学职业学院、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湖南保险职院等5所高职院校与澳大利亚、德国、英国等国外教育机构合作举办了酒店管理、市场营销、国际商务、计算机网络技术、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汽车运用技术、电子商务、物流管理、金融保险等高等专科教育项目。主办国际合作办学项目的高职院校数仅占全省66所高职院校的7.5%。所办专业与湖南省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交叉较少,缺乏对经济转型升级面向的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城市轨道交通等新兴产业的提前布局和引入国际优质教育资源考虑。

在吸引外国留学生来华学习方面,湖南省共有招收外国留学生高等学校27所,但仅有湖南大众传媒、湖南科技、常德职业技术学院3所高职院校具有招收资格,总体看,高职院校在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还相当有限。

上述情况表明湖南省高职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与教育部和湖南省政府的要求还有相当差距,主要原因是许多高职院校尚未明确自身国际化定位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发展目标,合作动力还停留在外部推动阶段,合作目标主要以业务需求导向为主,尚未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办学特色和优势,距离“接轨国际通用行业职业标准、推进职业院校专业课程与国际标准对接、推进与湖南企业和产品‘走出去’相配套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培养符合湖南企业海外生产经营需求的国际化人才。”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要求还任重道远。

二、湖南省高职国际交流与合作环境分析

(一)湖南省经济外向型深化发展为高职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提供方向指引。“十二五”期间,湖南省加快推进“四化两型”建设,工业经济实力大幅提高,对外经济贸易加快发展,进出口排名从全国第21位提升到19位。2011年到2014年四年间,湖南省进出口总额从190亿美元增长到310.3亿美元,年均增速20.7%,其中出口从98.97亿美元增长到200.2亿美元,年均增速25%。进出口增速2014年排名全国第6,列中部六省第一,但进出口总额仅位列中部六省倒数第二,随着湖南省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和外向型经济的加快发展,对外经济贸易发展潜力巨大。

服务贸易领域,湖南省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 营业额从22.28亿美元增长到40.8亿美元。外派劳务从4.25万人增长到6.93万人。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从25.22亿美元增长到47.4亿美元,国际技术服务交流持续扩大。

国际直接投资领域,2011年到2014年,在湘投资世界500强企业从119家增长到134家,实际利用外资从61.5亿美元增长到102.66亿美元。在“请进来”的同时,湖南省“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实际对外投资实际对外投资从17.82亿美元增长到21.5亿美元,截止2014年,湖南省累计向84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境外投资,新兴市场投资进一步加大,对外投资的开放带动效应日益凸显。

随着湖南省经济对外开放的体量越来越大,企业对国际化标准的人才需求不断加大,湖南省高职院校应紧密跟踪湖南企业国际化发展动态,探索推动与中国企业和产品“走出去”相配套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培养符合中国企业海外生产经营需求的本土化人才,为湖南省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湖南省高职国际交流合作面临的教育发展环境。一是高等教育招生的国际竞争愈加激励。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背景下,国际教育市场竞争空前激烈,中国本土教育愈加面临世界发达国家的激烈竞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出国留学总人数从2000年的3.89万人猛增到2013年的41.39万人,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一大留学生输出国,且出口留学人员年龄结构越来越有低龄化趋势,中国本科以下层次的高等教育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国际办学竞争压力。二是高等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存在发展水平不均的问题。一方面突出表现在院校差异上,重点院校国际化水平较高,一般院校水平较低,职业院校水平最低;另一方面表现在在学科差异上,语言类学科和文、理科国际化合作水平较高,技术类工科专业合作交流开展少,制约了湖南省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整体水平。三是中国国际经济地位提升和“一带一路”战略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据教育部统计,2014年共有来自203个国家和地区的37.7万名外国留学人员来华留学,其中亚洲学生占到60%,彰显了中国在亚洲区域发展中的经济和教育文化影响力,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增长显著,如何促进高等教育服务“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同时抓住这一重大机遇提升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对湖南高职学院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和意义。但湖南来华留学人员显著低于全国发达地区,以2008年为例,当年来华留学人员总人数为22.3万人,湖南省仅1629人,排名全国第21名,与全国发达省份相比,湖南高等教育国际吸引力和留学政策环境都急需突破发展。

三、湖南省高职国际交流与合作发展建议

如何审时度势,依据湖南省经济发展水平和利用高职院校特色发展优势,提升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意识,优化国际资源引入结构,对提升湖南省高职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打造高职教育国际形象和地位,服务“走出去”国家战略具有紧迫和现实意义。

(一)树立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意识,着力打造湖南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职教育竞争力。加快和加强高职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是提升高职教育办学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支持和服务中国企业“走出去”国家化战略、提高高职教育社会影响和形象的重要推动力。当前,湖南省高职教育在国际交流与合作理念、政策环境支持、院校组织机构、项目实施管理上均存在各种短板和制约,各高职院校应积极借鉴国内外高职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先进经验和成果,结合自身办学特色,构建清晰的国际化办学定位目标,促进专业结构与湖南优势产业对接,面向经济国际化领域加大符合国际标准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提升湖南高职教育国际竞争力。

(二)优化高职国际合作办学专业结构,确保引入高水平国际教育资源。目前,湖南省职业院校合作办学项目的专业设置,一般是依据合作双方是否有相同或相似的专业,合作项目实施门槛一般较低,较少考虑外国合作学校是否具备较强的专业建设优势,是否符合职业教育国际标准。为此,高职院校应建立国际办学合作专业遴选、国际合作办学国外学校教育资源评估及合作办学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机制,科学客观地比对合作专业是否是国外职业教育院校强项专业,是否是湖南高等职业教育现实和发展所需求的专业,优先鼓励和支持有利于提升湖南省高职国际办学影响和职业教育竞争力的特色专业走国际合作办学发展道路,科学规划和布局合作办学专业结构,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和偏向发展。

(三)加大政策支持和信息交流,构建国际交流通用信息交换平台。目前,湖南省高职院校国际交流项目缺乏统一的资源渠道、信息共享机制、成果平台和数据统计分析平台,导致各高职院校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往往是自行其是,缺乏必要的信息交换和沟通,导致合作资源信息不能共享,合作经验难以推广,对各种共性和特性问题难以形成通识,极大地影响了高职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学项目效益的提升。为此,高职院校应针对性加强外事工作的组织建设和人员建设,加强高职国际交流的信息搜集、评估、交流沟通机制建设,国际合作项目运作规则、同类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经验与模式,构建湖南省高职国际交流与合作大数据,为湖南省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深入开展和改革创新提供信息资源、分析案例和决策依据。

(四)彰显高职办学特色,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核心能力和基础条件建设。高职院校是否具有能以国际水准衡量的办学特色和专业特色,是决定国际交流与合作开展深度与广度的关键。高职院校应坚持在职业性和实践性上形成与普通院校相比的错位发展优势,要充分运用我国政府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巨大优势,锐意创新校企融合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深化实践教学体系课程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改革,面向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社会终身教育需求,培养世界一流水平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才能把握国际交流与合作中的话语权和合作导向。建设国际视野、大师引领的师资团队、开发对接国际标准的实践课程体系、研发一流水准的应用技术、培养谙熟企业文化和技术的准员工都是高职院校构建专业特色的重要内容,也是国际交流与合作开展的核心能力条件。同时,湖南省高职院校还应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基础条件建设,建立健全国际交流项目组织与管理体制机制,加快培养一支精通主要国家外语、谙熟国际交流与合作规则的国际交流管理队伍,提升骨干教师和重点专业学生外语语言沟通能力和专业外语能力等,为国际交流合作深入开展提供物质条件保障。

参考文献:

[1]刘育峰.我国高职院校国际及地区合作办学项目:现状、特点与方向 [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6).

[2]黄华.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情况调查及分析 [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7).

国际交流与合作范文4

合作的成效水平,进而为促进首都基础教育现代化发展提供动力。为此目的,北京市教委委托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开展了部分中小学、区县和市级层面专项调研。现将有关情况综述如下。

一、市级层面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

北京市的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丰富多样。截止2009年,全市共有221所中小学与168个国家的442所学校建立了友好交流关系。为了加强教育系统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建设,北京市教委以教育政策、外语交流、国际礼仪、媒体合作、国际合作项目管理等专业知识能力为主题组织教育外事干部培训。此外,市教委还大力开展汉语国际推广的教材开发、师资培训和网站建设,利用首都区位优势举办各类教育国际博览会和研讨会。市级具体业务部门也围绕基础教育国际合作开展了大量业务工作。以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为例,自2003年以来先后实施了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机构合作开展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公民教育”、“教师人文素养”、“中芬高中课程改革合作”、“中国义务教育发展研究”、“奥运教育”,以及“北京一伦敦学校交流项目”等系列国际合作研究项目。

目前,首都中小学国际交流与合作现状与国家和北京市的《纲要》所提出的“教育国际化”发展战略,以及北京市建设“世界城市”发展规划相比,在水平和规模上仍然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为缺乏教育国际化发展规划和专项支持,缺乏实施教育国际化战略所需要的政策环境、管理制度、能力建设和工作绩效评估标准。另外,各区县之间、学校之间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实践能力也存在显著的差异。

为此,北京市和各区县教育主管部门应利用落实《纲要》、建设“世界城市”契机,全面规划首都基础教育国际化进程,并针对重点事项设立专项经费予以推进。基层学校要将国际合作交流作为推进学校现代化和特色优势建设的重要抓手,从课程教学改革、队伍建设、管理创新、资源输出等方面采取务实行动。此外,还应注重对于已有实践的经验总结和案例研究,使之成为首都教育国际化的制度资源和有效方法。

二、区县教育国际交流项目

朝阳区、东城区、西城区和海淀区是北京市基础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比较密集的区域。朝阳区汇集了世界各国大使馆、国际组织、跨国企业等机构,也是北京市外籍人口最为密集的地区。2010年,朝阳区域内具备招收外国学生资质的学校共35所,招收外籍学生10056人。全区共有61所公办学校与境外125所学校建立了友好学校关系。东城区实施“教育国际化战略”,在健全国际交流合作管理机构,加强干部教师境外培训,推进高中合作办学,鼓励开设俄语、西班牙语、法语等多种语言等方面,鼓励学校发挥教育资源和地域文化优势,打造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品牌。

西城区是首都功能核心区。该区采用项目管理方式开展学校干部教师境外培训,通过中外合作办学,扩大国外留学生规模,大力推广对外汉语教学,以及校际交流合作等方式,推进区域教育国际化进程。海淀区针对区域内优质学校和农村薄弱学校并存的实际情况,与英国剑桥教育集团合作,于2005年正式启动了“中英海淀学校特色发展项目”。该项目先后组织30所中小学校长,在中英专家具体指导下,以领导力建设为突破口,以学校需求分析和发展规划及其实施为主线,开展学校改进实践探索。几年来,项目学校的内涵建设显著改观,一批优秀校长借助国际教育资源和变革实践成为本区领军人物。

三、北京市中小学教育国际化特点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北京市不断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北京市的中小学、区县和市级层面都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从学校实践上看,诸多学校在教育理念国际化、学校课程和教学国际化、学校师资国际化,以及学生参与国际活动的能力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以北师大二附中为例,该校于1996年设立了外事办公室,2000年设立国际学生部,2006年设立对外汉语教研室,2008年正式开办国际部。该校制定了国际交流合作发展目标——“立足教育教学优势,开拓国际合作渠道,保障质量效益,初步形成国际化特色”。潞河中学探索国际化办学特色,于2003年设立国际部,2005年注册成立“潞河国际学园”。伴随外籍人口和归国人员近年来的急剧增长,一大批社会信誉良好的中小学陆续将国际交流与合作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和日常教学管理,许多学校相继开办了国际部。开展跨文化的校际人员互访是各个学校开展国际交流的惯常方式。景山学校是北京市最早开拓国际友好学校的先行者之一。1979年,该校便与美国波士顿牛顿公立学校缔结友好学校关系,每年互派师生到对方学校学习一个学期,至今学校已与法国、日本、澳大利亚、奥地利、泰国、新加坡、韩国等国,以及香港、台湾、澳门等地区开展了长期交流。本课题针对潞河中学、汇文中学、牛栏山一中、世青国际学校5所学校所作的调查显示,上述学校在过去5年来借助校际交流渠道,共有800名教师到境外访问,4800名学生参加境外夏令营。人大附中先后派出由500名学生组成的7个艺术团体赴国外参加交流演出。北京四中仅2008年和2010年两年就有近千人赴日进行修学考察。目前,北京市具有招收外国学生资格的中小学达到98个。

借助国际资源开展教师培训是对外交流合作的重要领域。近10年来,潞河中学邀请美国专家开展全员教师培训,先后有149名教师获得专业证书;他们在2004—2008年期间组织107位青年教师赴加拿大和美国进修学习。景山学校10年来先后派出231人次教师到国外学习。北京五十五中、人大附中、北师大二附中、牛栏山一中,以及所有参与本项调查的中小学都将学校各类人员境外培训作为最重要的管理与教学能力建设。

国际交流与合作范文5

关键词:信息业职业教育;息业垄断企业;教育特色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高职院校的成长非常迅速,在短短的十几年的时光中,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就完成了西方发达国家几十年走过的路,发展速度如同我国经济总量一样取得了非常惊人的奇迹。但是随着我国产业转型、可持续发展的提出,我国的职业教育不可避免地面临困境,这就是粗狂型职业教育向知识密集型职业教育的过渡。特别是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要求我国的职业教育能为信息产业服务,培养优秀的信息业的技能型人才是我国信息业职业院校的主要任务。

一、 我国传统产业职业教育的特点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在传统产业领域的职业教育中突出了自己的特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它与传统的普通高等教育有很大的不同,这些特色总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专业性:也称之为行业性,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性是指培养某一职业领域内的专门人才,它与普通教育的区别恰恰在此,在这方面,我们国家的职业教育做的是有一定成绩的。各个职业院校也都能够突出自己的专业性质,培养出来的学生也都能在传统产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2、区域性: 随着我国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所办的各类学校绝大部分已经移交到地方政府,或者有地方政府与行业企业合作办学,其区域性办学的特点已经形成,为地方经济服务,为地方区域经济服务,同时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也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与发展空间。

3、实践性 :职业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所以职业教育强调技能的培养,注重实践性教学,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加大实践课程的教学,做到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理论够用为止,经过多年的职业教育的改革,我国的职业教育已经在实践教学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各个院校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使教学与实践相互结合。

4、开放性:在目前的职业教育中,我国提倡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强调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与具体生产生活相互结合,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工作,在工作中进行学习,将职业技能的培养融入到工作中,我国的职业院校几乎都采用了学分制,许多课程都可以进行学分替换。

5、先进性:职业教育必须提供先进的职业技能与知识,使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与技能应该是社会本领域产业内继续的技能技术, 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的技能型人才。

二、我国信息业职业教育的现状

我国信息也职业教育从教育主导上大致分为两种,公立职业院校的信息类专业;信息业培训机构组织的职业教育。

1.公立职业院校的信息业职业教育大体都遵循着我国传统产业职业教育的发展模式而发展,大都在形式上沿着职业教育的规律而发展,但毋庸置疑的是,绝大多数的职业院校的信息类专业的毕业生几乎找不到工作,计算机、通信技术等信息业专业几乎成为了各个职业院校中就业最不好的专业,甚至许多院校都已经停办了此类专业。其特点如下:教学资源不够丰富;课程设置不具有先进性。

2.信息业培训机构的职业教育在我国发展的比较迅速,但相对与印度、美国等信息产业比较发达的国家,我国的信息业培训机构面临着资金、市场、行政干预、传统思想等多方面的束缚。

三、 美国信息业职业教育的特点

近年来,美国信息业科技产业发展的非常迅速,其产业结构最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科技产业在GDP的比重非常大,高科技产品、高附加值产品在世界具有垄断的有时。这样的产业结构也影响了其信息产业职业教育的发展。美国在职业教育中主要提倡培养学生的5种能力与三方面的素质;其职业教育的目标也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与多方面的素质,美国所培养出来的职业教育人才属于能力强、专业宽的复合型人才,更加强调的是能力的培养,同时强调职业教育的终身化。这样的职业教育理念是与美国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达相适应的,这些信息业要求劳动力具有较高的素质与多技能。

四、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传统产业的职业教育理念已经不能适应信息业职业教育的发展,随着一个社会产业结构的调整,要求我们的职业教育应该与时俱进,跟上社会产业结构的发展与变化,在信息业职业教育的发展中可以借鉴美国、印度等信息业职业教育发达的国家的经验与资源,与其展开别具特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主要应该从如下两个方面进行交流与合作。

1、与美国信息产业国际垄断企业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

信息产业的主要特点是突出垄断性,信息产业中的国际垄断企业基本集中在美国等欧美国家,这些垄断型企业几乎主导了本行业技术的开发与进步,它们在技术、设备、资金上具有绝对优势,他们的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率非常高,因此他们对本产业人才的需求也是很巨大的。这类企业的产品也会影响下游产品的企业,其辐射面非常广泛,所涉及的企业能够提供大量的就业空间。

例如世界网络巨头美国思科公司,其高端产品占有了市场的80%的份额,它拥有的路由、交换技术几乎成了网络界的行业标准,该公司在世界范围内推出了它的教育项目,在众多国家举办思科网络技术学院,培养网络人才,思科公司每年都投入巨资来支持这一项目的发展。与这样的网络巨头进行交流与合作,培养出来的网络人才也必定受到业界的欢迎,思科同时也制定了职业教育标准:思科认证考试,分为CCNA,CCNP,CCIE。

国际交流与合作范文6

关键词: 国际交流与合作 创新型人才 外语人才培养

一、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目的和必要性

(一)国际交流与合作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高校所培养的学生必须适应时展的需要,了解和掌握先进的科技知识和发展理念,这就要求学校的教育与国际接轨,不断探索多元化、信息化、现代化的高校发展之路。大量复合型高素质外语人才的培养能更有力地促进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融合与接轨,国际化、复合创新型外语人才的培养在当今世界的经济大舞台上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能使外语教学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充分了解世界同类学科的发展模式和发展变化情况;进一步改善教学内容滞后、教学方式效率低下等实际问题,同时,通过国家交流与合作,把握外语科研动态,积极推动知识创新;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合作模式,开阔师生的国际视野。

庄智象先生认为创新型国际人才应具有以下素质:(1)良好的语言基本功。这是外语专业人才所应具有的基本素质,没有这一基础,其他所有目标都是空谈;(2)合理、完整的知识结构。要求外语人才应具有“多元化”的知识体系,并且能够熟练运用所学到的知识;(3)创造性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外语人才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发挥批判性思维,更加客观、全面、灵便地分析和解决所遇到的问题;(4)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这就要求外语专业的人才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不能只是“闭门造车”,应该以开放的心态接受外来事物,特别是加深对国外文化、国际规则的了解,并能在国际舞台上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

(二)加强交流与合作可以学习外国先进的外语教学理念

我国一流大学如清华、北大等早已意识到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以北大为例,截止到2011年底,北大的国际合作交流伙伴已扩展到80多个国家的265所大学和科研机构;部分地方院校已逐渐认识到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以安阳师范学院为例,具有国际教育背景及参加过国际培训的截止到2012年底约达250人。我们了解了国外院校的外语先进教学理念,比如:同样以英语为第二语言的日本和韩国就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之处,日本自1949年起诞生了18位诺贝尔获奖者,在SSCI和A&RHI等主要权威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数量远远超过了我国,而这些现实情况表明日本研究人员在论文撰写和阅读国际前沿刊物方面有极强的英语能力,而这些和他们的教学体制是分不开的。张济华同志调查曾发现,日本学生的基础英语已在高中阶段完成,高校阶段非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学主要是ESP教学,大学英语一开始就与专业挂钩,重点培养学生专业范围内的国际交流能力;这与我国大多数高校还把英语作为基础课学习形成对比;在我国,高等教育的英语教学与高中英语教学之间没有明显的层次性,很多大学英语课堂学习的内容高中已经讲过,从而无法提高学生的兴趣,学生甚至产生厌学情绪。据调查发现,大一参加四级考试的学生通过率比大二的高出不少,这说明大学英语教育存在很严重的问题,部分高校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学习英语能力反而倒退。再以韩国为例,上世纪60年代的韩国,科技落后,自然资源缺乏,要想使经济快速发展,必须加强与世界的联系,培养国际化的高端人才,加强外语人才的培养成为当时一个极其重要的任务。韩国外语大学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教学融入社会,实行社会办学,他们经常进行社会调查研究,对不同的企业、职业和其他社会阶层进行调研,捕捉人才需求信息,重视学习的实践性,做到培养人才与时俱进,外语人才的培养形成了“外语+专业”、“外语+副修”、“专业+外语+副修”等多样化格局;实行各种形式的国内、国际合作办学,实现优质资源的有效利用;相比之下,我国部分高校的外语教学内容早已无法满足时展的需要,教学材料信息滞后,在以后学生的工作、生活中毫无用处。而以英语为第一语言的美国,在学习其他外语过程中十分强调教师的作用,对外语教师实行严格的考评制度,并为他们提供机会在目的语国家进行深入、广泛的浸入式体验,等等。所以,通过参加国际交流,感受先进的教学理念,可以为我国高校外语教学方案的实施与改革提供参考。

(三)加快外语人才培养的有效国际交流与合作途径

既然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对我国高校的外语人才培养起着重要作用,那么,我们要通过怎样的具体方式,踏实地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呢?

1.抓住机遇,加强沟通。

随着中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当前许多国家出现了“汉语热”的现象,经国家汉办和其他机构多方面的努力,以安阳师范学院为例,近四年来,我们外派的教汉语的外语教师级学生达到百余人,这正是个人对国外文化及语言加强了解的一个大好机会。同时,对学校而言也是进行国际合作的一个基点。外派支教的老师完全可以成为合作双方的“使者”,是合作双方了解与合作的有效“桥梁”。

2.实施“走出去”、“引进来”的方针。

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有良好的创新能力的外语人才,“师资”是关键。外语教师除了拥有良好的语言技能外,还要熟悉该主专业的发展方向,同时富有创新意识。笔者于2012年暑期到美国德州大学进行职业培训,时间虽短却收获颇丰,对该校外语教师Juliet对教师在英语课堂上进行“引导者”、“控制者”、“观察者”游刃有余的角色互换的讲解印象颇深;我校老师在加拿大访学的老师归来所做的报告中一致认为自身的英语水平、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校引进外教的做法使学生能够更详细地、与时俱进地了解目的语国家的风俗习惯和社会发展概况,等等。

3.加大“交换学生”的力度。

高校应进一步加大投入,多派学生到目的语国家进行学习培训,毕竟,教师从国外学到的东西,一方面可能由于实际条件的制约无法实施,另一方面,学生在国内和国外的感觉、领悟肯定会由于学习和社会环境的不同而不同,学生经历一段时间的国外留学,有利于更好地发展语言能力,拓宽视野,借鉴国外相关学科的培训和发展经验,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和创新能力,回国之后可以和同学交流经验,传播体会与感受。

4.合作办学。

通过合作办学引进先进、优质的课程设置体系,加大外语专业学生专业知识的“输入”力度,促进英语专业特色人才的培养,使外语课程不仅仅停留在传统的“听”、“说”、“读”、“写”的技能培训上,而是应加大学生的专业培训力度,以某一“切入点”为依托,促进课程的纵向开发,培养实践型、创新型人才,使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在现实生活中能够得到实际运用。

我国一等院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已经经过了若干年的发展,所实施的具体形式经归纳已有以下几种:访问学者、教师进修、学生互换、合作办学与研究,国际会议,聘任外教、专家,等等,实现国际间优质资源互享;这类院校还应进一步加大国际交流的力度,通过沟通建立更加稳固的合作伙伴关系;地方院校由于办学条件、管理制度和氛围的制约,缺少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积极主动性和条件,而且在少有的交流当中,重视吃、住、行等形式,缺少真正的交流内涵。这类院校应提高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利用一切可能提升国际交流层次,使学校、教师和学生真正从中获益。

随着社会各方面、各领域“全球化”的发展,国与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高校间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实现信息互通有无,形成良性互动,不断加强交流与合作的内涵建设;通过交流合作研究探究国际先进教学理念、教学经验和教学动向。同时,依据中国的具体国情,不断吸收、利用对中国的高等教育发展有益的内容,形成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体系,促进我国外语高端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蔡基刚.从日本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看我国外语教学目标调整[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2(3):1-7.

[2]王志伟.美国外语教育改革及其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启示[J].教育与管理,2012(9):156-157.

[3]谢小苑,吴庆宪.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外语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2(8):82-85.

[4]黄葵.国际化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J].教育与经济,2012(3):34-37.

[5]庄智象,谢宇等.国际化创新性外语人才培养的思考[J].外语界,2012(4):61-67.

[6]付自文,郭雅琴.地方本科院校双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2(4):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