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投资管理范例

国际投资管理

国际投资管理范文1

关键词:国有资产经营集团;对外投资;风险;管理

一、国有资产经营集团及对外投资概述

国有资产经营集团是根据“政企分开”原则,以国有资产产权为经营对象,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经营目标,按照市场经济原则进行组建、经营和管理的特殊经济实体。国有资产经营集团对外投资的意义重大,主要体现在:充分利用闲置的国有资产,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通过对外投资拓展、延伸集团产业链,充分开发、利用国外资源、材料等,从而为集团经营提供稳定、廉价的资源供应;通过对外投资开辟国外产品市场,扩大市场份额;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可从其并购的国外企业直接获取先进的生产技术、设备、管理手段及理念等,提升集团核心竞争力。因此,国有资产经营集团应采取积极的对外投资态度,充分利用现阶段的有利时机,扩大对外投资规模,提升对外投资质量。

二、国有资产经营集团对外投资存在的风险及问题

对外投资面临较为不确定的外部经营环境,其投资风险主要来自国家风险、经济风险、法律风险、社会文化风险。国家风险是指因一国或地区政治制度、政局以及国际关系变化等引起的风险,如因战争、动乱、政策变动、政治干预导致的投资项目失败。经济风险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宏观经济变化、经济政策变化、经济周期性波动给投资企业带来的意外损失或投资失败的可能性,如东道国长期经济萧条、通货膨胀等因素。法律风险是指因本国与东道国法律法规的冲突,导致投资者投资行为不符合东道国法律而产生损失的可能性。社会文化风险指由于本国与东道国文化差异或冲突而使投资企业遭受损失的可能性,这也是我国对外投资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国有资产经营集团内部管理不足限制对外投资的发展。在国有资产经营集团海外投资过程中,暴露出一些内部管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①对外投资管理制度不完善。投资行为的会计核算制度不完善,未将对外投资在账面反映,而是在往来科目长期挂账;对外投资考核机制、追责机制不完善,导致出现盲目投资、“重投资、轻质量”现象的发生。②对外投资流程及行为不规范。投资缺乏统一的战略部署,没有结合集团发展战略形成产业、地域的合理布局;对外投资可行性论证不充分、不到位,导致投资质量不高,且投资风险较大;用主要生产设备、实物资产对外投资,影响集团自身业务发展;用实物资产对外投资不聘请第三方评估机构进行市场公允价值评估,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对外投资日常经营监管不到位,伴随较大投资风险。

三、加强国有资产经营集团对外投资的对策及建议

(1)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经营集团的法人治理结构。引入独立董事,负责监督管理国有资产经营集团对外投资。法人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指构建相互监督、相互制衡的公司内部机构,即权力机构、执行机构以及监督机构。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经营集团的法人治理结构,有效控制对外投资过程中存在的委托问题、内部控制人及大股东控制等现象。引入独立董事,负责从集团经营战略的角度,把关对外投资决策,监督对外投资的制度建设以及对外投资的行为规范,提高国有资产投资回报率,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2)建立健全对外投资管理制度。一是完善会计核算制度,提高对外投资的会计核算质量。会计核算质量是国有资产经营集团投资决策、投资项目监督、绩效考核等一切财务活动的基础,直接影响到对外投资的质量及投资风险的把控。国有资产经营集团应高度重视其会计核算制度的制定与完善,明确规定对外投资项目的会计核算标准及要求,确保每一项对外投资均在会计账面准确反映,严禁将投资项目列入其他会计科目。二是建立全面、公平、合理、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构建涵盖对外投资全过程的绩效考核制度,将对外投资各责任人与对外投资制度执行情况、对外投资预算执行情况、对外投资经济效益、对外投资成本风险等挂钩的绩效考核制度,将各类对外投资情况进行细化、量化,并纳入经济责任主体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对外投资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对外投资责任主体的薪酬、福利及职级等,从制度上消除盲目投资、“重投资、轻质量”等不规范、高风险投资行为。三是建立严格的对外投资追责制度。要把对外投资纳入到国有资产经营集团法人任期和年度经济责任的考核体系中,并建立责任人历史记录档案。对于违反对外投资管理制度、盲目扩张投资规模等行为直接责任人和负有主要责任的领导进行严肃处理,并作为今后任用的重要参考依据。(3)规范国有资产经营集团的对外投资流程及投资行为。一是做好对外投资的前期可行性论证工作。可行性研究要综合各方面因素,包括但不限于集团发展规划、国家政策、工厂选址、环境评价、周边资源环境、工程设计、投资规模、人力资源、投资项目所需设备、材料的市场供求状况、当地文化习俗以及对投资项目的态度等,尤其是投资项目所在地对投资项目的态度特别值得关注,如对当地生态环境构成较大影响,项目很有可能面临当地群众及政府的极大阻力,导致投资项目失败。同时,应高度关注投资项目的财务经济分析,将风险成本也纳入到投资成本当中,综合权衡成本收益。二是进一步规范投资行为,保障国有资产经营集团的安全、稳定经营,保障国有资产安全。首先,明确规定对外投资额占国有资产经营集团净资产的比例、可用作对外投资的资产范畴等,保障集团业务的正常运作与发展。其次,实物资产对外投资时,须聘请专业化的、权威的第三方评估机构对实物资产进行市场公允价值评估,以此作为对外投资额的确认,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三是加强对投资项目经营情况的日常监督。制定并执行重大事项报告、定期审计、委派高管人员定期轮换、财务报表定期分析制度,紧密关注投资项目面临的外部环境变化,如东道国政治、政策、法律法规、当地居民对投资项目的态度等各方面的变化,以及投资项目经营财务状况等,及时发现潜在风险点,及早采取风险补偿措施,减少国有资产的损失。四是强化对外投资项目的后期审计力度,培养对外投资主体的经济责任意识。对外投资项目审计能够有效防止盲目投资、高风险投资行为,对于提高国有资产质量与经济效益,防止国有资产侵吞与流失起到重要作用。对外投资项目的审计重点:关注对外投资决策做出时投资项目面临的经营环境,投资项目可行性报告是否充分、到位;对外投资的决策过程是否符合规定,投资行为是否符合投资管理制度;对外投资经济效益,并以此作为绩效考核的指标之一。

参考文献

1.侯文平.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和问题分析.科学经济社会,2016(03).

2.程峥,张继燕.国有企业直接对外投资风险控制研究――以甘肃国有资产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为例.经贸实践,2016(08).

国际投资管理范文2

关键词:国有企业;融资;投资;风险控制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支柱。近年来,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国家陆续出台有关策,对国有企业投融资行为与地方政府债务管理进行严格规范。国有企业存在政府信用背书性质,如果出现投融资行为偏差或失误,不但影响企业正常运营,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失去信誉,更甚者危及地方金融环境。加强国有企业投融资行为的风险控制是确保国有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

一、国有企业投融资行为存在的问题

1.融资方式单一

融资行为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部分,有多种融资方式,但国有企业并没有形成多元化的融资体系。国有企业是通过财政拨款或注入土地、股权等资产设立的企业法人资格的实体,许多国有企业目前仍过度依赖于银行贷款,而银行贷款受国家政策调控和市场环境的影响会发生变动,会将外界环境的变动风险转嫁给借贷方[1],而增加企业融资风险和融资成本。另一方面,因国有企业具有政府信用,经营管理相对规范稳健,违约率低,银行趋于逐利和风险规避,更倾向于给国有企业贷款,易导致国有企业盲目融资扩张,增加企业财务风险和市场风险。

2.缺乏科学的融资决策体系

融资行为的科学性决定了公司财务风险的高低,合理的融资决策必须在保证公司经营现金流充足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融资成本。为确保企业融资活动顺利进行,企业需要综合资金资源、市场资源、管理资源、渠道资源、公关资源等,具体分析融资的成本、收益和风险,选择最合适的融资方式。因国有企业的经营特性,可能存在部分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缺乏正确的政绩观,项目审批责任落实不到位以及金融机构对国有企业的风险管控条件放宽,而导致未对融资项目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在融资决策上行政化,出现一人或几人直接决定的现象。而且,国有企业相对而言投融资行为效率低下,根据国资委相关监督管理制度,国资委对国有企业的重大投融资行为实行审批制,使国有企业投融资项目层层审批,手续繁琐。

3.缺乏科学的投资战略规划

国有企业一般均制定企业战略规划。最常见的方法是以目标定战略,这种方法易导致公司战略目标缺乏客观性,脱离实际,造成战略目标虚高。且战略规划一般由管理层来制定,缺乏内部员工的理解和支持,没有激发员工的责任感;战略目标制定后也存在未充分分解,而无法落实到经营活动中。投资战略规划是企业战略规划的重要部分,同样存在因缺乏有效的执行手段和保障措施,而导致投资规划与战略脱节的现象。公司在开展大型的投资战略部署时,由于缺乏有效的投资评价体系,未对投资项目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估分析,难以准确反映国有企业的投资收益,导致国有企业在重大的投资项目上,缺少正确的投资目标,自然难以达到预期的投资收益结果[2]。

4.投资政策和制度尚不完善

目前我国尚没有完善的法律文件和政策制度对国有企业的投资行为进行规范,并明确处罚措施。国有企业投融资行为考核现象严重,投融资项目设定严格的考核制度,而对获利长远的项目没有足够的耐心和完善的考核体制,导致投融资行为常出现短视问题。在责任划分上,国有企业也并没有完善的制度规定责任人或者责任边界,使投融资项目在最后问责上出现无人承担[3]。并且国有企业投资过程管理和项目后评价制度也尚不完善,使国有企业在投资行为上缺乏保障,制约了国有企业投资行为。

二、完善国有企业投融资行为管理的对策建议

1.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国有企业治理结构

国有企业要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坚持深化改革、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依法治企业和坚持权责对等的原则,党委与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共同构建现代企业法人治理体系。将党建工作加入公司章程,党建真正融入企业中心工作,党组织在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更加牢固,充分发挥章程在企业治理中的基础作用,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的作用,完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实现提质增效,避免国资流失。

2.加强融资决策分析

科学全面的融资决策分析可以显著提高国有企业的融资水平,降低财务风险。国有企业既要履行社会责任,也应调整投资动机,以公司自身发展为目的选择投融资项目,承担起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要加强战略发展地研究,确定科学合理的战略目标,突出主业发展,培育核心竞争力,以市场化为导向,加快企业与市场接轨。在融资决策前,要充分考虑企业对资金的需求、企业自身的实际条件以及融资的难易程度和成本情况,量力而行来确定企业合理的融资规模。选择投资项目时,应通过科学的融资决策分析,对融资途径、方式、风险等进行科学地比较,对公司的债务风险、融资规模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明确公司的融资目标和方式[4]。选择最佳融资方案,做到收益和风险匹配。避免只重视融资预计带来的收益,而忽视应承担的相应风险,以及风险演变导致的损失。

3.优化融资结构

优化融资结构需要合理地确定负债比例。一般企业举债的最终临界点在于借入资本的期望利润应大于零,高水平经营的企业具备较的强融资能力。国有企业首先应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盈利能力,来提高内部融资比例。同时还需要正确地选择融资方式。融资方式有银行借款、发行债券、吸收直接投资、发行股票、融资租赁、信托融资等多种形式。不同的融资方式、融资结构安排体现不同的融资成本。企业应按照融资优序,先内部融资、后债务融资、最后股权融资。国有企业要增强创新能力,提高债券融资意识,通过发行公司债券筹集资金,来有效降低对银行贷款的依赖,改变以银行为主的融资结构,拓宽融资途径。通过发行股票、推进股份制改革、引入战略投资者等股权融资方式筹集发展资金,增强企业资本实力。

4.完善投资制度

国有企业要明确党组织讨论是企业决策重大问题的前置程序,制定党组织职责、运行方式、议事规则,发挥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作用。要加强投资管理意识,这是实行科学投资、完善投资制度的基础,建立重大决策的可行性研究,重大决策的责任制度,防止盲目投资和重复投资。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投前、投中、投后的投资管理体系,建立相应风险防控机制,通过系统的内控制度来减少项目风险,以保证投资的合理性和安全性,完善管理模式和激励制度,构建稳健的经营管理体系,提高评估投融资的能力,提高投融资质量。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使企业民主监督和管理得到明显改善。

三、结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国有企业与其他所有制公司一样,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投融资行为是国有企业进行扩张促进发展的有力手段,但伴随投融资而来的是对应的财务风险。我国国有企业需要不断地推动公司股份制改革,不断地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加强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的制度构建,从科学角度决策投融资行为,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提高财务管理意识,使企业投融资规划与企业投融资战略、财务风险控制及企业可持续增长目标相匹配,保障国有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段雪丰.K房地产公司融资风险控制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7.

[2]姜洋.哈大高速铁路项目政府投融资风险控制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5.

[3]张晓锋.国有资本投融资平台公司融资风险控制体系建设探索[J].财经界(学术版),2016,(17):117-118.

国际投资管理范文3

关键词:科技成果作价;投资;转化;风险管理

科技成果作价投资是一种重要的科技成果转化方式,是科技成果持有人、科技成果完成人及科技成果转化的投资人三者之间通过建立新的经营实体,达到同心协力、合力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共享科技成果转化预期雄厚收益的共同目标。由于科技成果具备特有性、独创性、别致性等优点,因此在价值评估、经营合作、法律法规、外部环境等方面存在不确定性,导致跨国企业在科技成果作价投资过程存在难以预料的风险。

一、科技成果作价投资概述

(一)科技成果作价投资的概念。《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2015修正)》(以下简称《转化法》)第十六条规定,科技成果持有者可以采用自行投资、向他人转让、许可他人使用、以该科技成果作为合作条件与他人共同合作、以该科技成果作价投资以及其他协商确定的方式进行科技成果转化。另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第二十七条也规定,除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作为出资的财产除外,同时满足“可以用货币估价”且“可以依法转让”的科技成果均可以作价出资。简单地说,谁持有科技成果,就以谁的名义作价出资。

(二)科技成果作价投资的方式。基于《转化法》明确科技成果可以作价投资,提出“以科技成果作价投资,折算股份或者出资比例”,以及2017年出台的《上海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对相关细节作出了说明,可以归纳提出研发机构、高等院校、企业可通过三种方式将科技成果作价投资:①以本单位名义将科技成果作价投资;②通过资产划拨等方式将科技成果转移至本单位独资设立的负责资产管理的法人,并以该法人名义将科技成果作价投资;③单位与完成、转化职务科技成果做出重要贡献的人员对科技成果作价投资所形成股份或者出资比例的分配作出事先约定的,以本单位和相关人员名义将该科技成果作价投资。同年5月,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寿子琪对这三种作价方式中高校院所与成果完成人之间的成功分配关系做出解释,指出前两种方式属于“先投后分”,第三种方式属于“先分后投”。即第一种是高校院所先投,投完后和成果完成人进行分配;第二种是高校院所通过全资出资的资产管理公司或者管理资产的机构来投,投完后可与成果完成人进行分配;第三种是单位和成果完成人先约定一个分配比例,再进行作价投资。

二、跨国科技成果作价投资中存在的风险

如果确定以科技成果作价投资,应对相关科技成果进行初步审查,具体包括对科技成果的权属进行审查:相关专利是否属于职务发明,是否存在共有情形,是否存在权属纠纷;对科技成果的效力进行审查,包括成果的有效期、是否存在许可、抵押、无效等情形;对科技成果的具体内容尤其是专利的价值进行审查。因此,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尤其是在合同、法律、政治、认同度等方面存在着难以意料的风险。

(一)合同风险。1.无效风险。无论是跨国企业、境内企业还是高校院所,在科技成果转换过程中均存在合同无效的风险,其表现形式主要是非法垄断技术、妨碍技术进步或侵害他人技术成果的技术合同,没有采取书面形式向专利行政部门登记的转让专利申请权或专利权的合同。2.保密风险。“技术合同”的核心关键在于技术二字,作价投资合同中会涉及技术资料数据,如工艺、设计、报告、软件、样品、设备等,都有可能外泄,会对技术持有方造成损失。

(二)经营风险。跨国科技成果作价投资是风险较高的探索性行为,投资失败所产生的负债会给投资人带来很大的损失,为避免该损失,在经营模式的选择上存在一定程度的风险,如选择以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责任的独资企业投资人和合伙企业合伙人,还是选择以企业全部财产为限承担责任的具有独立法人财产的公司企业法人,这需要谨慎选择。而且,跨国投资必然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投资所在国当地的法律法规、人文、文化、环境与技术持有者所在国之间存在差异,这会为企业经营带来风险。

(三)外部环境风险。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各国之间的经济、政治、科技、文化、教育联系愈加密切。近年来,各国经济贸易发展水平各不相同,国与国之间的科学技术的确存在差距,通过这些差距,我们不难发现我国国内存在原始发明创新不足、核心竞争力匮乏等问题,而这些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绊脚石。一方面,核心竞争力、科技创新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科技论文的质量和数量是衡量国家科技水平的重要指标。我国数量居世界前列,但被引用数量低于世界平均值,这表明我国科技研究及其成果并不被国际认同。另一方面,我国申请专利数跃居世界第一,但是质量较低、核心技术匮乏导致国际对中国科技及其成果的认同度较低,这是制约跨国企业来华进行科技成果作价投资的风险之一。

(四)跨国投资过程中科技成果估值难度过大。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围绕知识产权在不同主体之间转让、加工、应用、运营的过程。不同于主体参与的价值创造、价值传递、价值时间以及价值分配,跨国科技成果作价投资的协调、推进则是通过不同的交易来实现的,而交易得以开展的前提是有关各方对包括科技成果在内的交易品的价值认同。通常而言,估值方法有收益法和成本法两种。收益法中收益的预测和界定是比较困难的,各种风险因素、使用期限等的确定需要大量的经验,这对成本法的评估来讲,计算繁杂、工作强度高。各类贬值,特别是经济性贬值不易估算,很难掌控,往往会直接影响到评估活动的准确性。因此,两者评估的难度较大,对评估者的要求也非常高。再加上跨国企业存在国与国之间的法律法规、人文、文化、环境水土不服等原因,这导致跨国投资过程中的估值难度进一步加大。不仅如此,科技成果产量突出,转化率偏低的现象已成常态,同时也缺乏对科技成果进行科学、客观、量化的价值评估工具。科技成果作为技术含量高、独创性强的特殊产品,具有高利润、高风险的特点,这也是其价值评估难度较大的理由之一。

三、加强跨国科技成果作价投资风险管理措施

(一)完善跨国投资相关制度机制,减少政策风险和法律冲突。首先,为避免无效合同的发生,应当在签订合同前,要对其是否具有主体资格、权限、资产、债务、信用记录、内部治理、履行能力等进行调查。受让方调查出让方的原始所有者及所有权的同时,也需要注意相关的资质亦是查询重点。其次,签订合同时,须具体明确权利保护的范围。不仅是相关资料数据,还要与后续咨询、服务、培训相配套。全面详细地规定具体保密内容、处罚机制,使其责任化,受法律约束。另外,要对技术人员离职时可能存在的技术泄密零容忍,追究相应的责任。同时,企业也要格外地重视对在职技术人员保密义务的教育。明确员工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后,不得从事具有与原公司存在竞争关系的业务,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给予经济补偿。再次,建立有效的沟通联络,实时掌握跨国投资的相关法律法规及制度。科学技术成果作价投资方和科技成果持有方应加强法律风险防范意识,设立专门法律事务岗位或聘请有经验的律师参与决策。最后,规范科技成果估值流程,聘请专业知识产权评估机构和律师事务所对科技成果进行全面审核,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办理产权转移手续。

(二)完善跨国技术投资激励机制。完善跨国技术投资的相应政策以及法律法规、配套措施,改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加大科技研发费用的投入。同时,要通过与各国政府在不同领域设立基金项目和科研合作项目等方式,深入推动跨国合作的持续开展。另外,当今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且学科划分十分精细,可以说科技成果的产生是大量的人才以集中的智慧转化而成的。科技型企业要保持竞争力,就必须有稳定的研发团队,在完善跨国技术投资激励的同时,也要加大对人才的重视。为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引进科技人才政策,但这些政策往往都是对科技成果进行奖励,并不是对他们当前的工作行为进行激励。科技成果的成功,不是单靠一人的努力,而是整个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褒奖多数集中在个人身上,而非团队。因此,应该加大研发过程中的激励力度,在保证激励杰出人才的同时,也要加大对团队的激励。这有利于吸引跨国企业、团队和人才,进而促进跨国技术投资。

(三)引入国内资本与高校院所共同参与科技成果作价投资。根据《公司法》规定,应当以科技成果持有人的名义作价出资,即谁持有科技成果,就以谁的名义作价出资。但对于高校院所来说,其作为公益性的事业单位,不允许事业单位经商办企。高校院所不适用科技成果作价出资的方式进行科技成果转化,或者作价出资后将所持有的股份或出资比例转让给科技人员或其他出资者,这种做法削弱了企业投资的积极性。另外,职能机关对高校院所的审计监管较严,这对企业来说,就多了一个延伸审计,也就多了一个风险,甚至有泄露商业机密的可能,这样的风险不是高校院所能掌控的。这就造成了高校院所不太愿意与民营企业合作创办企业,有些投资者也不太愿意与国有资本合作的情况。因此,高校院所可与跨国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合作,这能够促进高校院所科研水平和学科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提高。同时,科技成果转化所带来的丰厚收益仍是人们难以抵挡的。以科技成果作价投资是国内外企业家投资科技成果转化普遍采用的方式。为了降低高校院所和企业的风险,可将职务科技成果划拨给其独资公司,也可引入国内的资本参与,以该公司的名义作价投资。引入国内资本与高校院所合作的优势较为明显,引资企业可充分借助高校院所的基础创新优势和人力资源降低企业的研发成本,为企业增加技术储备。在坚持互惠共赢原则的基础上,采取合作可以使我国高校院所和国内外企业获得更多的技术溢出和经济效益。

四、结语

国际投资管理范文4

关键词:中国;对外投资;环境风险;管理

一、中国对外投资面临的环境风险

正确开展中国对外投资面临的环境风险及管理研究,首先需要明确何谓外投资面临的环境风险。在开展对外投资活动时,一方面需要面临的环境风险主要是,开展外投资活动活动时,对主办国家的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主要是基于环境的负面影响基础上,对投资方的自身投资收益造成负面影响,从而导致企业经营出现问题,最终导致相关资国的国际形象以及国际影响力下降,从而进一步对该国经济、政治以及外交活动造成一定的影响。中国对外投资面临的环境风险面临的客观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方面:首先,由于我国对外投资涉及的资源性项目较多,在一定程度上,资源性项目对对生态环境影响作用比较大。如对外投资项目多涉及矿山开采项目、水力发电等项目。在这一对外投资竞争中,由于我国在国际自然资源开发投资市场上属于后起力量,在国际竞争中,对于优势资源的把握、优势投资地区的选择以及投资项目的选择,相对处于劣势地位。主要表现为在对外投资环节,需要着力解决高风险、低收益以及高难度投资项目压力。其次,我国在开展投资项目选择时,还需要密切结合投资国家以及投资地区的文化传统。如一些秉承原始自然崇拜以及对应宗教信仰的国家,该地区的居民对于自然以及环境保护的意识较高,在开展投资项目过程中,我们也需要相适应提高自身的环境保护意识。最后,在分析中国对外投资面临的环境风险面临的客观因素时,还需要正确认识西方势力对我国对外投资活动中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做出的不公正评价。如一些西方媒体,借助国际舆论以及公众对于环境问题的关注,对我国的对外投资活动进行抹黑,从而进一步矮化我国在国际社会的形象,从而阻碍中国对外投资。

二、我国对外投资环境风险管理现状

通过对我国对外投资环境风险管理现状分析,能够更好地实现我国对外投资的环境风险管理的科学化。新时期,随着我国深化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走出去”成为我国对外投资环境风险管理战略选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战略要求基础上,一方面我们需要总结自身在开展对外投资环境风险管理环节实践经验;另一方面,我们还需要借鉴国际经验,在吸收先进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推进对外投资环境风险管理有序开展。首先,正确总结我国在开展对外投资环境风险管理环节的实践经验。2007年,国家林业局联合商务部了《中国企业境外可持续森林培育指南》,在此基础上,于2009年又了《中国企业境外森林可持续经营利用指南》,系列指南的制定,能够正确引导在境外从事森林源采伐活动,并对木材加工利用活动产生一定的规范作用。系列指南的出现,旨在对中国企业进行方向性指导,从而促进我国企业在对外投资过程中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合理开展森林经营的基础上,提高行业自律。其次,借鉴国际经验,在吸收先进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推进对外投资环境风险管理有序开展。例如,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关于企业环境保护问题的相关讨论,其中关于环境管理系统的认识、对具体预防措施的制定、对应急准备和应急反应的考虑,为环境政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此外,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金融机构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对于“金融机构倡议”内容的确定,能够指导我们正确“对外投资的环境风险管理”,从而确保我国“走出去”战略的正确实施。

三、加强对外投资环境风险管理的研究

1.建立对外投资环境风险管理的法制基础

当前,随着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如何在现行国际法以及国内法框架具体规范下,推动对外投资环境风险管理的顺利开展,就需要建立外投资环境风险管理的法制基础。在具体实践环节,监督中国投资项目的具体环境行为以及管理活动、确保企业加强环保能力的不断完善、提高相关企业在对对外投资环节的环境风险防范能力。在建立外投资环境风险管理的法制基础上,还需要客观对待我国金融机构的环境政策不充分的现实问题。在理性分析其与发达国家金融机构差距的同时,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实现我国环境风险管理与国际接轨。

2.加强国际合作

在对外投资环境风险管理的研究分析环节,通过加强国际合作,从而实现企业对外投资行业协会桥梁作用的最大化。新时期,为更好地推动我国对外投资风险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我国需要结合自身情况,有序地参与到环境保护的具体实践活动中,实现我国环境保护管理工作以及具体实施标准与国际社会的接轨。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在国际社会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成为我国在环境保护相关政策法规过程中,行业协会充分发挥行业信息整合优势,必须把握的核心准则。在对外投资环境风险管理的研究分析环节,在开发适合我国企业海外投资需求的环境风险评估及管理工具和方法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对外投资培训企业的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从而更好地发挥中国企业在对外投资和国际交流平台的积极作用。

四、结束语

在正视我国对外投资迅猛发展的基础上,还需要理性分析伴随投资项目以及投资条件的变化而出现的环境风险。通过开展中国对外投资面临的环境风险及管理研究,正确把握国际舆论以及国内有关部门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曹春苗,胡涛.我国对大湄公河区域国家投资与贸易环境影响的估算研究[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4(01)

国际投资管理范文5

【关键词】负面清单;市场准入;国际经验

《外商投资法》中明确规定:“国家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负面清单之前并没有给大众呈现出一个比较正式的形式,这次的形式非常正式。这不仅凸显出我国对外商投资管理制度的重视性,更重要的是彻头彻尾地改变了我国外商投资管理制度。

一、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全球背景和效果

(一)国际国内背景

国际国内背景总体来说不是很好。首先以国际视角出发来看,全世界投资情况不是非常令人满意,许多事情一团糟,甚至说一些发达的国家在投资状态上显现出顽固的形式,例如因为美国政府采用了全面的保护政策,结果就导致了在向外国投资方面有着非常大的阻碍,这都从某种角度中增强了逆全球化的形势。从而可以看出,在这种情形下存在一种不好的状态,即压迫了中国“成本导向型”和“市场导向型”两种类型的外商投资。得出结果就是:之前的竞争优势减小,但无法迅速凸显再一轮的竞争,使其占领上风。因为劳动密集型企业中不在乎智造,所以许多事情很容易被覆盖。从国内经济看,经济新常态下国内的经济结构,现如今应该连贯地调节、转移和升华。使对外开放政策更加深入并且实施全新的开放经济体制是迫在眉睫的事情。所以可以推出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国家战略是建设自贸试验区、自贸试验区新片区以及自由贸易港,我们不畏惧其他国家对我国实行一切经济手段,可以冲破层层抵御和障碍。现在从国家内部看,负面清单的实施和推进,促使了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型。

(二)取得的正面效果

1.使负面清单更有益于发展。我们使负面清单的具体内容更有益于发展,是为了不断地引进外商投资,加速经济发展。直接表现在特别管理措施中的负面清单中条目不断被降低。外商投资禁止逐步放宽意味着清单条目的一次次缩减。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的内容和范围渐渐被扩大和丰富。最开始上海自贸区先实施了该制度,因为效果显著,所以到后来慢慢将范围扩大,扩大路线基本是最初先扩大到广东、天津和福建,后来开始扩大到全国范围内,取得良好的成果。2.跟国际高水准对齐。我们不仅要着眼自己内部的发展,也要将眼光望向世界。最初采用的和现在采用的管理制度截然,全世界通行使用的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和其也相当不同。有很多双边谈判在负面清单的基础上进行,例如中韩FTA谈判等。所以,建立并且与国际建设沟通合作的桥梁直接变成一系列全新的外商投资管理制度迫切的需要。《外商投资法》在2019年3月15日正式,之前,这部法律研究之久,因此进一步说明法律的正式公布使得负面清单的运行更加顺畅和有意义。3.经济发展迅速。以其中一个自贸区举例,自从其建成以来,外资呈直线式增加,总数算下来收到外资263亿美元。在2018年,1300家外资企业设立在上海自贸区,外资额总数达到67.7亿美元,可以得出,占上海全市的一小半之多。经济好转和整构产业主要依靠外资企业。

二、存在于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一)仍与国际高标准存在差距

我们当下应该清楚透明度的定义。“透明度”(transparency)是指不是模糊不清的,是能够让大家比较容易获取信息。其在OECD的概念体现在:第一,“规则透明度”可以用来解释透明度能解决什么,也就是说在法律法规的条件下,被规制的物体有责任去认识、理解他们,以及将对该义务的观点和看法的可能性充分发挥。第二,“信息透明度”对于透明度原则至关重要。信息透明度将利益相关人的听证、通过透明的程序管控规定转让的实施和上诉序次的建立包括在内。我们在了解其含义是怎么出现和美国BIT范本中涉及到一些关于它的说明,可以看出:具有以下这些内在要素存在于国际投资规则的透明度中,如公开义务、公众参与、程序保障等。

(二)相配套的法制保障存在缺陷

我们可以看出,无法将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的风险防御与法制化发展分割开来。怎样才能做到在运用和实施负面清单的风险稍微小一些呢?国内法制必须越来越健全。但到现在为止我国的立法仍旧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在外商投资是否影响着我国内部的环境等。虽然促进外资流入国内市场得益于使用外资准入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但是,假如使用不齐全的法律法规制度,会导致国内市场朝着不利的方向延伸。(1)不全面的安全审查制度。现阶段,我们国家逐渐开始重视外商投资安全审查制度。《外商投资法》第35条规定:“国家建立外商投资安全审查制度,对影响或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外商投资进行安全审查。”正是因为大家如此看重审查制度,才给外商投资者创造了更好的投资环境。但该制度仍有其缺点,例如:联席会议存在着体制、权力分配模糊;不全面的国家安全审查种种。(2)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立法过于单薄。对于环境污染的忽视,很容易使得环境保护变成一句空的口号,最终造成大量的环境污染。假使污染环境的处罚强度不大,外资企业就不会去在乎破坏环境的成本有多高,滥用环境,肆无忌惮地破坏环境。

三、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怎样发展

(一)负面清单亟待提高

负面清单透明度的检验指标包括:1.信息透明度。2.信息透明度质量标准。3.“法无明文禁止即可为”与透明度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判断。4.透明度的过程。根据全新的2019年版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可以看出,其表明了股权占比,而且全面说明了对高层提出的一连串特殊管理措施;除掉“中国法律另外有规定的,从其规定”这一规定,我们可以看出,对于外商投资的限制非常小,外商可以尽情发挥和投资,实现了最开始说的所有管控都以内外资一致的原则进行。这样做使我国负面清单实行更加的透明有序。但我们通过看其他国家针对负面清单在这方面怎么管理实施,得出在几个阶段还是更加强调透明度,依次是在“制定前通知、制定中参与、制定后评估”。

(二)健全相一致的法制

要制定相一致的法制,需要我们做许多工作,把制度放在首先是不容易得出成果的。这就要求拥有全面清晰的措施快速跟进和精细准确的变通法律法规等政策。2019年3月15日《外商投资法》的颁布为此后的发展打好了基础。该法律规定:“国家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这个举动使我国在引入外商投资方面迈了一大步。2020年1月1日此法将正式实施。这说明了我们国家将大范围开放市场准入在外商投资领域,去除负面清单以外的行全对外资开放。即使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确实还是有许多方面的规定不清楚,必须深入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因为我们不仅需要确定香港澳门台湾投资的法律适用问题;从另一方面来说,在这期间转换问题在实施后必须得到验证。此外,还要及时处理外商投资相关领域的立法完善工作。

参考文献:

[1]王景.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法律问题研究[D].大连:辽宁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2]陈安.国际投资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291-315.

[3]陈安.国际经济法学专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662-784.

[4]柴诚.上海自贸区负面清单问题探析[D].上海:华东政法大学,2016.

[5]单单.外资准入法律问题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6]王龙芝.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法律问题研究[D].烟台:烟台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

国际投资管理范文6

目前,广东培正学院开出的《财务管理模拟实训》课程主要还是照搬会计专业的模拟实训,分为会计手工模拟实训和财务管理案例教程两个部分,而会计手工模拟实训属于会计专业的实训课程,财务管理案例教程也和《财务管理》、《财务分析》等课程重复了,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从目前上课的现状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基本采用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方式,这种方式虽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对财务管理综合知识的掌握程度,但对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全面运用财务管理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作用不大,而且在《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等课程中也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所以在这一门课当中仍然采用案例教学的方式就没有突出其实践性的目的。

二是教学形式比较陈旧、老套,仍然是为老师为中心,学生的参与度不够。在上课的时候,首先由老师把财务管理方面的基础知识进行梳理和回顾,然后再组织学生对相关的财务管理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最后老师进行总结和点评。由于学生都已经学过《财务管理》等相关的课程,所以学生往往对这种教学模式兴趣不大。

三是实训课程的考核方式单一,学生之间相互抄袭实训报告,没有达到考核的目标。

四是实训的案例大多都可以在网上查询到相应的资料,导致部分学生直接抄袭网上资料,没有起到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目标。

五是《财务管理模拟实训》目前的教学大纲虽然也列出实训内容的七大模块,但只是对财务管理的知识点进行了梳理,没有突出财务管理实践性的特征,而且主要的试验工具是计算器,没有达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目标,也不能激发学生的份。根据问卷调查得出的结果,毕业生普遍反映在工作中经常使用Excel,并且感到Excel的相关知识不够。比如,问卷中问到毕业生一天工作中使用Excel的时间大致多长?调查的统计结果显示,100%的财务毕业生在工作中都会使用到Excel,28%的毕业生使用Excel的时间在6小时以上,37%的毕业生使用Excel的时间在3-6小时,26%的毕业生使用Excel的时间在1~3小时。由此可见,Excel在财务工作中的使用频率是非常高的。问卷还问到毕业生目前Excel的水平级次。34%的毕业生认为自己的Excel水平还是入门级,52%的毕业生处在初级水平,只有14%的毕业生处在中高级水平。由此可见,在校期间就加强学生Excel在财务工作中训练非常重要。问卷还问到毕业生觉得Excel对于财务工作的帮助有多大?调查结果显示,全部的毕业生都认为Excel对于财务工作有所帮助,76%的毕业生认为Excel对于财务工作的帮助非常大。很多毕业生都普遍反映在工作中需要从用友、金蝶等ERP系统中取数,而取出来的数据是非常多的,通过需要用到Excel进行汇总整理和财务分析。由此可见,一方面,学生在毕业后从事财务工作需要大量用到Excel,往往由于缺乏Excel的相关操作知识而影响到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学校的《财务管理模拟实训》课程又流于形式,没有真正提高学生的技能和动手操作能力。所以学校开设的实践课程和工作以后的工作需求脱节了,亟需对《财务管理模拟实训》课程体系进行重新设计

二、基于Excel的《财务管理模拟实训》课程体系设计

(一)主要目标

针对目前《财务管理模拟实训》课程存在的问题以及Excel在企业财务工作中的广泛运用,按照“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的思路,改变过去的教学模式,把Excel等工具引入到财务管理模拟实训环节,去解决财务管理中的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利润分配管理、财务预算和财务分析等问题。通过《财务管理模拟实训》课程教学改革,主要达到如下目标:一是通过实训,使学生熟练掌握基于Excel的财务决策管理等方法,大幅度提高财务管理实务操作技能,为以后就业打下坚实基础;二是通过实训,使学生进一步熟练运用财务管理等主要课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和提高其分析解决实际财务管理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体系设计的主要内容

在课程体系设计时,首先结合《财务管理》、《财务分析》、《国际财务管理》和《高级财务管理》等课程的理论与方法,构建基于Excel的筹资决策、投资决策、营运资金优化管理、利润分配管理和财务综合分析等各个教学模块。然后,通过模拟典型企业的财务决策等问题,逐步地给出相应的和现实仿真的环境和条件,使得学生可以运用基于Excel的财务管理模拟实训不同模块,连贯地、持续地及系统地解决相应问题。从具体内容来讲,首先是让学生熟悉实验企业的所在行业、生产经营情况以及一些基础数据。之后分为七大模块进行学习和操作:(1)基于Excel的企业筹资决策,解决企业筹资方式和筹资渠道的选择,资本成本的计算等筹资决策问题;(2)基于Excel的企业投资决策,运用Excel等工具计算净现值、内部报酬率的等投资决策指标,学习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以及解决企业综合等决策问题;(3)基于Excel的营运资金优化管理,熟悉和掌握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和存货的管理模型等;(4)基于Excel的利润的分配管理,掌握利润的分配流程和各种股利分配政策等;(5)基于Excel的企业财务预算编制,掌握财务预算的过程,熟悉销售预算、资金预算和资本预算,编制预期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等;(6)基于Excel的财务分析,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综合分析等;(7)基于Excel的企业并购和国际投资决策,掌握企业并购的价值评价和国际投资的评价指标等。总之,《财务管理模拟实训》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通过借助于Excel的工具,把Excel等工具引入到《财务管理模拟实训》课程教学中,假设一个模拟的企业,给出相应的模拟数据,去解决这个模拟企业的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利润分配管理、财务预算和财务分析等问题,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操作为主,指导老师辅导为辅。指导老师需要解决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监督学生要独立完成各个模块的实验。

三、结论

国际投资管理范文7

关键词:境外投资;加强管理;风险防范

近年来,伴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我省国企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和全球资源配置,谋求国际产能合作,陆续在境外谋划和设立了一批企业,境外投资规模和投资效益持续增长,投资国别逐步拓展。但随着国际形势的复杂变化,境外投资的不确定性增加,各类风险加大,如何加强我省国企境外投资管理,有效防范境外投资风险,推动境外投资持续健康发展,成为企业集团和国资监管部门应重点考虑的问题。本文以省国资委监管企业境外投资为主进行研究分析。

一、加强境外投资管理的必要性

一是境外投资规模在委管总资产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分量。据统计,截至2018年底,18家委管企业中有11家设立了境外企业,境外企业设立总数45家。境外资产总额达800多亿元,占委管企业资产总额的7%;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近1800亿元,利润20多亿元,分别占委管企业年度指标的20%和16%。境外企业已经发展成为委管企业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境外企业的运营质量直接影响着其所在集团进而影响委管企业的整体运营水平,加强境外投资管理是提高国资运营效率和提升国资监管水平的重要方面。二是完善管理体制机制是推动企业境外投资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企业境外投资因地域和国家(地区)差异而变得更为复杂,投资过程中不仅要遵守我国相关政策规定,还要符合投资所在国家(或地区)的法律法规、商业规则、宗教信仰和文化习俗,切实防范各类投资风险。促进企业境外投资合规有序开展,在确保境外资产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需要进一步完善境外投资管理体制机制,加强合规引导。三是境外投资面临的风险复杂多变,保护境外资产安全成为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相对于国内企业来说,境外企业除面临一般的经营风险外,还不可避免地面临所在国政治格局调整、经济动荡、地区局势冲突、恐怖主义威胁、金融法律危险等诸多风险和挑战。特别是在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全球不确定性和地缘政治风险有增无减,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部分国家政局动荡、行政效率不高、法律不健全的国际大环境下,加强风险管控,有效防范和应对境外投资风险,成为境外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四是个别风险事件的发生使得加强企业境外投资管理成为愈加迫切的问题。近年来,在国企“走出去”步伐逐步加快的同时,部分企业因前期尽职调查不充分、管理不善发生风险事件,境外投资受到较大影响。如个别企业由于当地著民不配合、项目形不成规模等原因处于停建或缓建状态,个别企业由于涉诉问题导致暂时停业,个别企业由于法人治理结构不科学、内控体系不健全等导致风险案件久拖不决。强力堵塞管理漏洞,严控风险事件发生,是保证境外企业正常运营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二、境外投资管理的主要内容

加强国企境外投资管理分别从境外项目投资前和境外企业设立后两个阶段进行分析。

(一)境外项目投资前

1.尽职调查管理。项目前期尽职调查和可行性论证是企业境外投资的重要决策依据,尽职调查的充分和详尽程度是境外投资成功与否的关键性影响因素。境外投资不仅要对项目的市场前景、成本费用、投资收益等进行细致分析和认真测算,还应深入现场对项目所在国的政治环境、法律环境、人文环境、资本准入制度、本土化政策等进行考察了解,必要时还应与当地政府进行沟通,以发现项目本身可能存在的、且通过简单的书面资料审查发现不了的问题。2.项目流程管理。境外投资从前期项目筛选、尽职调查、商务谈判、估值报价、监管审批、项目交割到实施运营,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业务链条,涉及的业务环节较多,每一个业务环节都必须有严格而周密的工作计划,以提高组织和决策效率。同时还要有法律保障进行全程覆盖,以确保项目合规推进。强化项目流程的体系建设,严格法律风险管控,是提高项目推进效率、降低项目风险的重要措施。

(二)境外企业设立后

1.人员管理。受空间距离和投资所在国环境的影响,集团公司对境外企业的管控难度较国内企业大幅度增加。派驻人员特别是中高层管理人员的选拔、使用和管理,直接影响着境外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以及集团公司对境外企业的管控力度和经营信息的掌握。选好用好派驻人员并保持驻外团队的相对稳定是人员管理的重要内容。2.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方面,在集团对境外企业的管理中尤为重要,财务管控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境外资产能否得到保全、能否实现保值增值,进而决定着集团境外投资的成败。境外企业财务管理的重点:一是要能及时、准确地获知境外企业真实的资产负债和生产经营等信息;二是在境外企业出现融资需求时,能对其融资规模、融资方式进行控制;三是境外企业的成本费用要实现可控;四是境外企业若具备股利分配条件,要确保能全额分配。3.重大事项管理。重大事项主要是指涉及境外企业章程内容修订、对外投融资或引起境外企业重大资产变动等的行为,如增减注册资本、合并、分立、解散、清算、申请破产或变更企业组织形式;发行公司债券或股票;对外股权投资;对外担保、对外捐赠;重要资产处置、产权转让等。在上述事项决策上,要严格落实“三重一大”决策程序,确保依法合规。4.突发事件管理。突发事件主要是指影响企业正常运营的风险事件,如银行账户或境外款项被冻结,发生重大资产损失,境外机构所在国发生战争、政局变动、重大自然灾害、重大群体性事件以及危机人身财产安全的其他突发事件,受到所在国监管部门严重处罚等事件。突发事件管理的要点是提前做好防范和应对预案,风险事件发生后能进行有效化解和妥善处置,尽可能地降低对企业的不良影响。

三、思考和建议

(一)企业集团层面

1.建立健全境外投资管理体系。对于设立境外企业较多的河钢、开滦、冀中能源和建投等大企业集团,在集团层面设立专门负责境外投资运营管理的职能部门,统筹协调境外事务;制定和完善境外企业出资、日常经营、重大事项、资产管控等方面一系列管理制度,特别是要加强境外企业内控制度建设,确保境外企业合规运营;建立境外企业管理台账,统计梳理境外企业的基本情况、项目进展、重大事项等,做到底数清楚;设置科学合理的法人治理架构,审慎选派境外企业董事、监事和高管人员,确保集团公司对境外企业运营情况的管控。2.注重对新设境外投资项目的论证审核。在境外投资项目的前期尽职调查阶段,选聘知名法律、财务、评估等专业中介机构,协助对投资项目进行全面细致的调查,对可能遇到的各类风险进行充分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风险防控措施,充分论证项目的可行性;在项目审批环节,按照项目类型、投资额度、投资方式等划分审批权限,对项目的投资环境、预期收益、运营方案、交易报价、协议文本等关键环节严格把关,确保依法合规。3.重视派驻人员的选拔和日常管理。理顺和畅通派驻人员选拔任用和职务晋升渠道,解决派驻人员的后顾之忧;强化业绩导向,建立年度考核与任期考核相结合的绩效考核制度,考核结果与薪酬挂钩,充分激发和调动派驻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对派驻的董事、监事和高管人员实行个人涉外情况申报和定期述职制度,规避决策不科学、运作不规范等带来的各种风险。4.加强财务信息报送和监督管理。建立财务信息定期报告和重大财务事项及时报告制度,确保集团及时掌握境外企业财务经营情况;实行预算管理,严格按照经批复的经营预算进行控制,确保境外企业成本费用可控;强化财务监督,将专项审计、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和离任审计等作为境外企业常态化财务监督手段,审计结果作为企业负责人下一步人事安排的重要参考依据,降低经营决策风险。5.强化重大事项和突发事件管理。建立重大事项和突发事件报告制度,确保集团及时获知境外企业重大事件;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从风险的事前识别、事中控制到事后处置进行全面管理,有效防范、应对和化解境外投资风险,特别是政治风险、社会风险、法律风险、医疗卫生风险等外部风险。

(二)国资监管部门层面

1.加强企业境外投资的规划和引导。一是开展“走出去”相关工作研究,指导企业做好境外投资规划编制,明确企业境外布局重点和境外投资发展目标,实现优势互补、融合发展;二是研究制定企业境外投资指引,引导企业境外投资方向,规范境外投资行为,促进企业合理有序开展境外投资活动。2.将境外企业作为单独的板块进行监管。一是从业务指导、合规管理、责任追究等多方面加强引导和监管,确保境外资产安全、规范运营,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二是建立企业境外投资情况、境外企业经济运行情况的日常报告制度,动态掌握境外企业的运营情况;三是定期组织开展企业境外投资风险防控监督检查,提高境外企业风险防控意识,有效排查风险隐患。3.建立健全境外投资服务体系。一是定期组织境外企业进行经验交流和信息沟通,特别是与央企和优势民企境外公司建立有效衔接,通过对标学习,提升境外企业业务管理能力;二是联合投资促进机构、行业协会等收集最新国别地区投资政策信息和项目信息,帮助企业及时全面了解国际投资环境;三是成立专业化投资、法律、政策等服务平台,结合投资所在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为境外企业提供分析指导和专项培训,提升境外企业国际化经营管理水平;四是组织对境外企业进行风险防范知识培训,提高境外企业风险防控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国际投资管理范文8

在当代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竞争日益激烈,同时企业面临的投资风险也越来越大,所以需要对企业的投资风险进行控制和管理,尽可能把投资的风险降到最低,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投资风险管理不仅要求企业加强前期投资风险控制和管理,同时还要提高对风险和投资不确定性的认识,发挥投资风险管理的主动性,通过规划、组织以及实施、控制等管理活动来应对投资风险,最大限度地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关键词:

风险分类 ;投资管理 ;财务素质; 多元化

在目前的企业战略管理中,各企业为了达到领先水平,都在努力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投资风险的管理影响着企业的发展速度。企业的投资管理环境指企业的客观活动对企业投资外部环境的作用,它是客观的。投资管理环境难以改变企业投资决策的外部约束,企业投资决策更难满足其环境要求和变化。

一、投资风险管理的必要性企业风险投资管理研究

(一)企业相关领导风险控制意识薄弱,财务素质低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机制的设置是否完善,与企业最高管理层有无风险意识有着直接的关系。如果最高管理者风险管理意识淡薄,无财务风险管理的专业技能,也不可能拥有完善的风险管理机构。目前的企业投资越来越重要,市场竞争力受到投资的影响越来越大,所以企业投资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投资风险管理的好坏关系到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任何管理都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投资管理要求财务人员要有较高的数学知识、统计和分析知识以及数据处理能力,现在企业中的财务人员的素质根本达不到这个要求。

(二)投资管理水平不能迎合多元化的投资方式

对于任何一个媒体而言,其资源资本总是有限的,市场机会是无限的。分散资源资本的方法之一就是进行多元化的投资。在企业集团中,资本运作情况不良的集团,容易陷入困境,这种情况在媒体多元化投资中并不少见。当今社会,多元化经营已经成为我国大多数企业的共同追求,多元化投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投资风险,这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保证哪一个行业永远是“朝阳产业”。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任何投资都有风险,盲目的多元化投资也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金融风险。

(三)财务管理的局限性

企业财务预测信息只能尽可能地接近真实情况,但并不能充分反映这一事实的现状,所以财务风险的存在是由于投资管理的不可靠性决定的。在财务管理中采用不同的财务分析方法,得出的结论也是不同的。决策者要确定哪种方法更科学、哪种选择更可行,这些选择决定了投资风险的高低。

(四)企业投资管理环境具有客观性

所有企业面临的投资环境,都是客观存在的,所以投资管理也就有一定的客观性。投资环境受到消费和市场结构等因素的影响,国际投资管理表现比较突出。要适应投资环境的客观性,投资者必须对准备投资的企业或项目进行考察和调查,对投资环境的利弊进行分析,发现良好的适合自身条件的投资项目。另外对国外投资也要加强关注程度,并且为自身创造良好的集资条件。一旦投资风险降低了,自然会吸引相关的投资者。

二、如何管理企业投资风险

(一)增强管理人员的风险控制意识

1.企业要认真研究相关投资政策

市场经济大环境变幻莫测,企业只有建立合理、高效的投资管理体系,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以市场为主体,不断开发新产品。管理体系的建立与正常运行需要配备高素质的管理人员。为了维持合理性原则,企业进行利益分配时要考虑多方利益。激励机制的作用不能忽视。只有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才能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有利于企业员工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2.加强经营管理,增强投资风险的防范意识

要降低投资风险,需要使企业管理者和投资管理者充分认识到财务风险的存在,要做好企业投资管理的各个方面。企业管理者的风险意识必须有所提高,只有这样,因管理不善造成的损失才能降低。

(二)灵活应对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变化

1.不断完善投资管理系统

财务管理环境不断变化,企业要提高适应性。增强对宏观环境的投资管理能力和投资应变能力,虽然有外部的企业,但是企业不能受到其他企业的影响,由于投资环境的变化,企业也要做出相应的改变。

2.改变防范投资风险管理的方法

企业想要灵活地应对宏观环境的变化,就要对宏观环境进行细致的分析和研究,把握事态的变化趋势,掌握变化的规律,根据总结的经验制定应急措施。同时财务管理政策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管理方式的调整不是凭空产生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进行改变。只有提高企业投资管理环境的适应能力,才能降低投资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投资风险。

3.设置高效的投资管理机构

面对不确定的投资管理环境,企业配备高素质的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是必要的,还要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财务管理基础工作的加强,有利于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的有效进行,从而保持财务管理体制随着环境的变化进行调整。投资管理者要明白,财务风险存在于投资管理的各个方面,而任何一部分管理工作中的失误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因此财务管理者必须始终把投资风险的防范工作做好。

(三)利用闲散资金进行投资,保持企业健康运转

许多企业选择多元化的投资方式,这也是投资新时代的产物,一定程度上能够分散资金和风险,多样化的投资可以使不同的产品同时进行。然而现实中企业的闲置资金在不同的时间段也是不同的,企业闲置资金的确定要科学合理。如果企业部分资金的闲置时间较短,可以选择资金回收周期短的投资项目。还可以选择通知存款或短期质押式回购,不管哪种,唯一的共同点是尽可能地恢复资金,并能在短时间内收回资金,正常生产经营。如果空闲时间较长,可以选择一个较长的投资周期投资品种。

(四)建立投资风险预警机制,加强投资风险管理

1.企业应建立完善的投资预警系统

早期预警建立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可行性原则,选定指标必须符合实际情况,以获得相关的统计信息,并能连续动态地进行比较;二是重要性原则,要选择对投资收益有重要影响的指标;三是敏感性原则,这一原则有利于反映变化的敏感投资项目运行状况。选定指标可以发生超前的实际投资项目的稳定性,指的是变化的预警指标,对不同国家的划分标准可以保持相对稳定;四是效率性原则,遵循效率性原则可以监测指标的选择。

2.建立“Z-Score”模型,完善预警系统

金融危机的发生存在着很大的可能性,所以企业对破产必须采取措施。Z模型并不是凭空建立的,与企业的流动性、企业盈利能力、企业财务状况、企业资产规模、企业偿债能力等都有一定的联系。企业的财务状况主要通过资产利用效率表现出来,这一模型的建立能够推动投资预警系统的完善。

(五)转移投资风险

金融保险投资风险转移是一种最常用的方法,是指投资者对保险公司支付一定金额的保险费,通过签订保险合同来规避风险,以保证风险转移给他人。根据保险合同,一旦发生投资风险对企业造成影响,保险公司将承担被保险人所造成的损失,这样一来企业的投资风险就转移给了保险公司。非保险金融投资风险转移指的是使用不同的媒介、不同的方法,将风险转移到企业合作伙伴的投资上。非保险投资的风险转移是通过转移风险源或签订合同来实现的,同时,也是一种金融担保的一般非保险投资的风险转移。

(六)缩短投资期限降低风险

投资风险与投资期限成正比,投资期限越长的,风险也越大。所以相对于长期投资来说,短期投资是比较理想的投资选择。在选择投资证券时,应采取多样化的投资策略。在分析股票投资风险的基础上,我们可以采用β系数或资产定价模型的分析方法,来确定投资组合的风险系数,尽可能选择风险系数较低的投资。

三、企业投资风险管理的意义

对企业投资风险进行管理,有利于企业资本资源的合理利用。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处于发展的初期,资源配置不够完善。分析、预防、控制投资风险,可以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流动,并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周期,在促进高新技术发展的同时,实现资源效率的增长。分析预防和控制企业的投资风险,有利于企业产品的高科技发展和创新,并通过促进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实现企业成长的价值。投资活动是企业财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风险投资,探索投资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对策,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投资效益,是促进企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有效的投资可以为企业带来收益,在企业经济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四、结束语

在投资过程中有许多不确定因素。目前,关于企业投资风险管理的研究很多,投资风险分析以及防范已成为风险分析的重要内容之一,投资风险分析为投资决策提供支持。风险分析与风险控制已成为企业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可以用于指导投资实践。本文分析投资风险的原因,并探讨了防范和控制投资风险的措施,对实现企业财务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避免投资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应树立投资活动的全面风险管理理念,引导企业将各种投资灵活组合,探索一种可以降低风险的投资模式,从而使企业的投资风险更加科学、合理和有效。

作者:王文彬 单位:广州铁路(集团)公司

参考文献:

[1]巫昱.关于风险价值在金融市场投资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江苏商论,2014(15):69-71.

[2]施丽,曾鸣.基于生命周期的风电投资风险管理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4(23):21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