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会计范例

国际会计

国际会计范文1

关键词:国际接轨;会计准则;中国化

引言

事物本身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会计是一个时代经济繁荣与否的缩影。只有当国民经济与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地步,人们才会有闲情逸致产生专门的职业去记录与管理自己的财富。“会计”一词本身极富有时代与历史色彩,它的发展可谓是离不开经济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改革开放以来,国内本就处于百废待兴的状态。中国的会计准则接轨国际准则是历史发展进程下的大势所趋,是我国会计成长过程的必经之路,亦是“从零到有”之路。而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中国会计制度是符合当代国情发展,而非生搬硬套,不符合自身实际的做法。同时,中国作为现存至今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儿女有着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民族情怀,随着自身国力的发展壮大,涵盖“中国元素”会计准则面向国际是未来发展的势在必行。接下来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接轨国际的中国会计准则的形成、现实意义以及中国会计准则的未来展望。

一、与国际接轨的中国会计准则的形成

纵观中国会计史的整个历史,最早提出“会计”一词的,源于西周,月为计,岁为会,此为“计会”。西汉时期,出现的“计簿”,表明当时我国的经济事项得以登记入册,此后各朝各代均专门设置官吏管理朝廷的税赋、钱粮。宋代的“四柱清册”到明末清初的“龙门账”再到清代的“四脚账”,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体现,亦体现我国古代会计成长的历史路线。历经几千年岁月,直至现代,国内有意识将会计纳入法律体系,则始于改革开放以后。当时,中国正处于百废待兴之际,国内并没有成熟的会计准则理论及其相关研究,而经济发达的美国经历了60多年的艰苦摸索,最终在制定会计准则领域里遥遥领先,建立起成熟的国际会计准则体系,国内外差距十分显著。为促进经济发展,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建立起适合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制度体系,我国决定借鉴国外成熟的会计准则体系。1985年,中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上正式衔接,其显著表现为《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的颁布。1992年,《企业会计基本准则》的颁布,奠定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的基石。2001年,经世界贸易组织批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这将导致中国与其他国之间的贸易联系变得更加紧密与频繁。同年,国际财务报告委员会完成改组,提出希望会计准则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国际趋同。在这样的历史大背景下,我国希冀借鉴国外会计准则的“他山之石”,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准则。2005年,按照国际标准构建中国会计准则体系则成为财政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制定与国际接轨的中国会计准则是时代背景下产物,饱含浓厚的历史和时代气息。改革开放的决策不仅使得我国国内经济能够得到迅速发展,也对会计学这门社会科学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引进来”理念的提出,意味着我国将致力于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来华,并希冀其能带动国内经济和产业发展。而会计核算作为一种数字信息系统,利用货币来确认与计量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发生的经济事件,进而将企业的财务、经营等现状传递给外界。实现中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不仅能够充分发挥会计这门商业语言的媒介功能,而且使得更多国家的投资机构等通过会计报表更好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看到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前景。中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打破了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的差异,使得投资者能够利用会计这门商业语言进行沟通,全方位实现“引进来”,拉动我国国内市场经济的竞争与发展。

二、国际会计准则中国化的现实意义

2001年,国际财务报告委员会完成改组,并希冀能得到发达国家与地区的支持。与此同时,为了自身更好地管理与发展,欧盟积极响应国际财务报告委员会,决定在区域内统一会计计量标准,并大力支持会计准则的国际融合。而美国在欧盟支持国际会计准则的背景下,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减少制度变更成本,也从过去的置之不理转变为参与制定。在美国与欧盟的推动下,各个国家也积极参与其中,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得以更好地实施。在这场追逐由谁主导游戏规则的国际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我们发现,无论哪个国家,都不甘落后,均在积极争取构建会计准则的权利。这种行为有什么必然性呢?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记录和反映了企业的业绩和发展前景,是国与国之间进行贸易的桥梁。倘若一个国家具备会计准则的制定权,那么其牵头下订立的国际会计准则必然涵盖该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元素。这也是现阶段国际会计准则呈现出“欧盟化”与“美国化”的内在原因。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家,在过去追逐会计准则国际走向的博弈中,并不具备参与其中的资格。但是,改革开放以来,经过我国数十代人数十年的努力,我国已然超越日本,成为当今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今后,中国应当自觉承担大国使命,努力参与到国际会计准则的增修补录中。这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上来说,都有其现实意义。经济上,国与国之间的经济业务往来日益紧密,企业之间交流需要通过会计进行数字化的表达。一方面,国际会计准则中国化可以大大减少国内企业编制会计报表有关的成本,使其更好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另一方面,各国企业凭借会计准则将自身的经营等状况通过数字表达出来,方便他国企业、投资机构以及散户等更为全面、真实地了解该企业的财务现状,对本土企业吸引外来投资起到如虎添翼的作用。政治上,中国发展至今,已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旧时代提出“韬光养晦”的策略并不适用于当今社会,现阶段我们应奋起拼搏,为建设新时代强盛与富足的中国贡献绵薄之力。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有担当的民族。为此,我们责任重大、使命艰巨,应当自觉扛起新时代旗帜,展现大国风采,积极参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增修补录,为发展中国家的会计诉求呐喊,不断完善与丰富国际会计准则体系,促进世界经济健康运行与发展;文化上,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国会计经历了原始社会的结绳记事到孔子的“当而已矣”到西汉的“四柱清册”,再到明末清初的“龙门账”,自有其发展历程中一套成熟的会计体系。尽管当今社会已不适用古代会计,现行会计能够更好地与当代经济相融合,但这种会计的发展历程恰恰说明了中国的会计文化极具包容性。将中国元素纳入国际会计准则,能够使世界上其他国家更好地了解中国,理解中国会计准则背后的内涵和价值。

三、中国会计准则的未来展望

(一)作为借鉴案例。现阶段,国际会计准则由美国牵头制定,其主要的服务对象是发达国家与地区的经济环境,而对于一些不发达国家和地区以及新兴经济的环境所应需要的会计准则尚未规范完全。2017年,IFAC了《国际准则:2017年全球状况报告》,报告中指出,在对80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国际会计准则采用情况调查中,58%的国家或地区已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32%的国家或地区已部分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剩余的国家或地区尚未采纳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这也说明了部分不发达地区或发展中国家仍未采用国际会计准则,全球国际会计准则一体化真正实现的时刻仍未到来。中国作为新兴市场国家,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在缺乏规范的、适应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的会计准则的背景下,认真学习了以美国为首的国际会计准则体系,再结合我国自身环境的情况下,制定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会计准则体系。如国际会计准则着重强调公允价值的运用,但考虑到我国现阶段的实际国情,并不适合全面推广使用公允价值,因而只能谨慎地在投资性房地产、金融工具等少部分项目采用公允价值进行确认。这个过程对其他新兴市场经济体或不发达地区走向全球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使其他不发达国家或地区在发展自己的经济并建立接轨国际的会计准则时可以参考成功案例。同时,形成带有中国元素的会计准则体系并不是意味着对现有的国际会计准则取而代之,而是对现有的国际会计准则的一种补充,使它在发达国家与少数不发达地区的会计诉求达到一种平衡。

(二)新业务新规则。作为行业标准,会计准则存在的意义在于规范经济活动中经济行为的会计核算与记录,使得市场上的企业经营者不能随意地授意会计人做出符合管理当局利益而非自身利益的账目。同时,会计准则的制定一方面也令会计人明白自己应该如何记账与做账,在会计准则规定的范围内,真实可靠的反映企业情况,而不是利用会计准则未涉及的漏洞,做出虚盈实亏等不真实的账目;另一方面,会计准则的制定也是一把行业标尺,它使得会计人每日“三省吾身”,监督自身是否存在着不合法、不合规的现象。同时,也使得会计人能够运用其监督管理层是否有操纵利润、虚假隐瞒等行为,维护市场经济健康运行。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国与国之间的经济界限不再清晰,双方之间的经济融合现象十分显著,未来市场经济的发展走向谁也不能做出准确的预估,其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也将不再单单影响这些问题的出现国,而是会影响世界上多数的国家。过去,在众多发达国家为自身利益追逐会计准则国际走向的博弈中,中国并不具备参与其中的资格。而今,时代在发展,中国在进步,作为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的成员国,应当努力成为时代的“引领者”,勇于肩负自身责任,积极参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为发展中国家提出自己的诉求,与其他国家共同讨论、研究出能够合理解决与规范新经济问题和新业务情况的会计准则,并推行至各个国家,为现行国际会计准则体系添砖加瓦,使得世界经济有序健康运行与发展。结语综上,尽管目前中国的会计准则仍旧处于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准则阶段,但随着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等政策的不断推进,具有中国气息的会计元素必将包含在未来国际会计准则体系中。

参考文献

[1]王建新.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研究[M].北京:中国财经经济出版社,2007.

[2]王开田.会计规范理论结构[M].北京:中国财经经济出版社,2001.

[3]王开田,蒋琰.国际会计中国化研究——基于“一带一路”倡议推进的思考[J].新理财,2018(06):50–51.

[4]王开田,胡晓明.中国会计国际化与国际会计中国化的文化思考[J].会计研究,2006(07):72–76.

国际会计范文2

关键词:会计职业;国际教育;会计学;会计教育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会计教育理念和方式也在不断提升和优化。那么我国会计教育与国际会计教育之间有什么共通点,国际会计教育中有哪些是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的?我国的会计教育能否有效地运用到我国特有的经济大环境中,解决当下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高端财会人员稀缺的问题?将这是我国会计教育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也是本文主要探讨的问题。

二、国际会计教育

(一)英国的会计教育

英国应当说是世界公认的会计教育强国,因为英国是第一个建立起现代意义上的会计职业体系的国家,其教育底蕴深厚。英国的会计教育最为世人所叹服的是,他们已经将会计教育设定为了终身教育的思想。

1.英国的会计教育理念

正如前文所述,英国的会计教育是终身教育制。在英国的会计专业教学课堂中,常常可以看到既有年轻的、刚刚开始接触会计方面专业知识的新人,也有本身已经有着丰富的会计工作经验的中年或者是老年任。而作为教师,不仅承担了对学生的教学责任,更是学生的管理者和引路人。会计终身教育已经成为英国会计教育的特色和名片。

2.英国的会计教育课程设置

英国的会计教育课程设置的最大特色就是与就业需求挂钩,与时展和市场需要息息相关。会计学科的学习本就是灵活多变的,在英国的会计教育课程设置中,更是时刻根据社会需求调整。金融工具、金融市场以及人力资源与市场管理等都可能出现在英国会计专业教学大纲中,并且成为考试的重点。ACCA是英国特许会计师,是会计专业学子成为会计工作者的必过门槛,因此很多大学的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考试内容会随时根据考试科目以及考试内容的变化而进行调整。

3.英国的会计教育教学方式

在学制方面,英国的会计专业学制为本科三年,研究生一年。学习方式上,教师更多的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探索和思考,通过知识点的提点后,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同时还会要求学生在课余自行搜集资料进行项目研究。

(二)美国的会计教育

1.美国的会计教育理念

80年代以来,受社会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美国的会计职业发生了较大改变,会计教育也受此影响发生了重大变革。美国社会意识到了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后,注重职业的后续教育成为后来美国会计教育的最大特色。美国会计教育的理念是注重一般教育与技术教育的权衡,尤其强调的是继续教育的重要性。

2.美国的会计教育课程设置

美国的会计教育课程设置包括了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税务、审计、信息系统、职业道德与责任、实习与合作性教育。已经能够深刻体现出其对于职业后需教育的重视在教育初期已经有所体现。虽然会计教育有很多具体科目,但是美国的会计教育对于具体的内容并未涉及,而是仅仅学习了大致。他们认为课程规定和划分过细不仅不利于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而且也不能适应会计实践迅速发展的需要。教学规划只是对会计专业应当具备的知识结构做出规定,但是学校可以在教学中根据情况进行调整。

3.美国的会计教育教学方式

美国的会计教学模式突出特色是采用了示范性课程。通常会以研讨会、模拟教学、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充分参与到问题的探讨和解决中,主动收集和发现知识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这对于学生和老师的要求比较高。老师需要把控住学生的研究,学生也要能够准确找到研究的方向。但是这样的效果是,学生在进入职业后能够很快上手工作。

(三)澳大利亚的会计教育

1.澳大利亚的会计教育理念

如果说英国的会计教育是资深的、传统的,那么澳大利亚的会计教育就是现代的、年轻的。澳大利亚是个注重变革的国家,因此,对于其会计教育的理念也是注重学生对知识进行创造和参与变革,重视学生个人生活、职业生活中标准的建立,让其承担起责任、义务,并主张权利。注重学习的过程就是增长知识、严谨分析能力、开拓创造能力的过程。

2.澳大利亚的会计教育课程设置

澳大利亚的会计教育课程设置的最大特色就是注重实际,一方面强调的是教学要与学生的职业发展相适应,另一方面也要与社会需求相匹配。会计学科课程设置上也是在保留传统会计必修科目的同时,增加了很多相关学科的关联性学习,并且给了师生很大的自主选择空间,可以让教师或者是学生来决定某一门课程的内容和学习形式。

3.澳大利亚的会计教育教学方式

澳大利亚会计教育的教学方式灵活度相当高,授课只是最普通的一种,此外更多的是针对某特定问题的小组讨论与专项辅导、课堂练习和案例研究。普遍运用案例研究一直是澳大利亚会计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它能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调查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制定决策的能力。之后再通过论述展示与相互评述,进行反思和相互学习,增加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三、中国的会计教育

(一)中国会计教育理念

素质教育一直是中国教育所极力倡导的,在全球经济化、信息化的大环境下,我国的会计本科教育也应当是树立起终身的教育理念。知识总是在不断更新,因此会计教育也应当是贯穿会计职业生涯全过程的。因此,终身教育理念是着眼于学生发展的教育观,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全面培养,让学生掌握继续学习的技能,才能立足于不断发展和变化的社会,面对更加艰巨的挑战。

(二)中国会计教育的课程设置

首先在会计本科学习阶段的培养,应当是要满足对于“具备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方面知识”的目标要求。因此,当前已有的会计学、财务管理、计算机审计、会计准则、审计准则、战略成本等科目外,除与会计学相关的专业科目外、管理学外、经济法学也是会计教育大纲的重要一课。

(三)中国会计教育的教学方式

以往的教学突出的是教授,但是会计本身是一门偏操作性的专业课程,因此,对于实践和理论之间的差距就是需要让学生们通过实际操作和感受去补充。首先可以通过细分专业进行专才培养,让学生根据兴趣自选方向;然后根据分组和分工的不同进行模拟演练,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真正掌握知识,运用知识。最后就是注重后期的继续教育,不论是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电算化的操作更新,还是相关法律法规出台影响到的计税、审计的改变,这些都是需要不断的进行更新学习的。

(四)中国会计教育的人才培养方向

从目前我国会计教育现状上看,大多数院校会根据会计本科人才的需求进行教学资源的分配,拟定人才培养的方向,这是必要且必需的。因为我国的教育规模大,这是其他任何国家所无法相比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去进行差别培养已达到更好的效果。另外,通过定向培养,可以提高人才培养效率,找准市场需求,结合学生意愿进行专才的定向培养,能够更快适应和满足市场需求,尽快实现财会人员的专业化过渡。最后也可以充分发挥各个高校的教学资源优势和特色,设立重点培养基地,形成领域人才培养特色。既有利于实施人本教育,也尊重了学生的个人发展要求,一举两得。

四、结论

通过对当前国际上具有影响力的会计教育大国的教育理念、教育课程设置和教育方式的分析和探讨,与我国会计教育现状进行详细比较,结合我国特有的国情的社会发展需要,为我国的会计教育改革提供了方向。总体来说,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借鉴国际会计教育的成功经验,总结我国当前教育中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索、大胆创新、勇于改革,定会不断提升我国会计教育的水平,培养出更多的能够充分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适应当前市场需求的高端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王计生.现代大学的教育理念[J].中国高教研究,2012.

[2]傅磊.会计教学的借鉴与思考[J].会计研究,1994(05):53-57.

[3]黄俊杰.大学理念与会计教育[M].台湾通识教育学会出版社,1999.

国际会计范文3

关键词:中小企业;国际会计准则;实践;会计信息披露

按照联合国的相关数据统计,全世界中小企业数量占据所有企业的95%,然而由于新兴市场经济的发展,从而造成了这种比例更加明显。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数量仍在不断地升高。我国经济GDP的一般是来自于中小企业所提供的,其中全国一半的税收都是取自于庞大的中小企业群体。直至2017年,我国中小企业在国际出口贸易方面,其出口总额已经占据了全国贸易总额的80%。中小企业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的支柱。对我国经济发展会产生非常明显的影响,所以,需要对中小企业会计准则展开一系列的有效管理,从而实现我国会计制度的健康发展。

一、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重要性

针对我国的发展状况来分析,财务会计报表属于我国经济管理部门进行微观经济以及宏观经济政策制定的主要数据通道,属于我国展开宏观经济设计的基本条件;针对会计部门而言,会计部门需要利用企业会计数据从而发现企业的经营状况以及财务现状,可以准确的分析出企业的经营现状,从而可以实现企业经营决策的制定;针对企业的债权人、管理人员以及投资者等相关人员分析,这一部分人员对企业的了解主要取决于企业对其提供的会计信息数据,企业提供的会计数据可以让其管理人员做出符合企业发展经营战略,从而降低投资风险的产生,可以有效地实现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针对企业的内部经营管理人员来分析,这一部分人群可以利用会计信息披露程度,从而了解企业的经营现状,可以迅速的找出企业在经营管理时所存在的问题,从而实现企业工作环境以及工作制度的全方位改善,有效的增强企业的经济利润。在现阶段经济制度下,我国企业在信息披露的过程中,依然运用的是自愿性为主,强制性为辅的形式,这种现象下很容易造成企业信息披露的不足,信息披露的时候存在非常多的问题,如会计信息不规范、会计信息不真实等。因此,为了有效减少这些关键性问题,需要政府、企业等实现共同监督,会计方法属于会计对象展开核算监督的内容,所以对于会计信息披露而言存在非常明显的影响。

二、中小企业国际会计准则借鉴价值

(一)中小企业国际会计准则的权威性

2000年7月,由联合国成立的国际会计专家小组在第十七次大会当中,提出了《中小企业会计》的讨论文件。后又在2001年9月期间,联合国国际会计第十八次会议当中,世界各国针对中小企业会计的必要性、内容思想以及国际会计准则等内容展开了详细的研究。后又于2002年10月期间,召开了第十九次会议,主要是针对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相关问题展开讨论,专家组则是以当时国际财务报表准则为基础,综合分析了各国成员制定会计准则的条件,从而设计了一套可以应用于各类型经济业务的报告模型。最终由I-ASB于2009年这套国际会计准则。与此同时,IASB还举办了多场大型专业学术型会议,其中不乏有各类型经济学相关的专家以及学者,该准则则是通过了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应用,取得了非常大的突破。此外,IASB还制定了每三年举行一次的国际会计准则修订议案,从而让国际会计准则更具有时代性。因此,可以发现中小企业国际会计准则存在非常明显的权威性。

(二)中小企业国际会计准则的适用性

中小企业国际会计准则属于对中小企业制定的相关条例,能够有效降低企业财务报表中不需要进行披露的信息数据。此外在中小企业国际会计准则当中,针对各类型会计方法选择,需要企业运用最为便捷的方法处理会计业务,如中小企业会计准则中明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成本折旧体系,中小企业会计处理方法的便捷性能够有效减少会计人员的工作任务。按照得勒会计事务所的相关数据调查发现,大部分管理者觉得中小企业国际会计准则可以把会计业务流程实现便捷化,并且适用于企业经营中,与此同时,一部分人还认为中小企业会计准则能够有效降低财务报表的负担。

(三)中小企业国际会计准则可以实现会计国际化发展

会计国际化发展的基本要求是会计国际化,传统的区域协调制已经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的现代化发展需求。根据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编制相应的财务报表,可以让中小企业提供更加透明、详细的会计信息数据。中小企业国际会计准则针对企业内部资产重组提供了详细的信息披露方法。不但能够增强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同时还可以提高企业会计数据国际化转型。如在对中小企业实施资产减值损失核算的过程中,我国所制定的《小企业会计制度》条文中,针对无形资产以及固定资产等没有要求对这些资产展开减值损失核算。不但没有反应中小企业实际资产运行状态,同时也无法让财务报表的运用人员了解到中小企业的相关资产数据,因为本质上与国际会计处理方法存在一定的差别,所以并不存在信息数据的可比性。但是中小企业国际会计准则针对企业的商誉以及资产重组等减值损失数据指标提供了详细的会计信息披露手段,不但能够增强中小企业国际会计准则信息披露程度,同时还可以提高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数据国际化的对比性,让中小企业的会计准则逐渐趋于国际化,从而实现中小企业会计国际化的相关需求。

三、中小企业会计准则制度现状及其矛盾

(一)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特点

1.中小企业会计目标体现决策有用观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有明文指出:“财务会计报告的核心目的是对企业的财务数据、现金流量以及经营状况等信息的反馈,发现企业管理层各项责任的履行状态,从而可以帮助企业的决策者制定出经营决策。”可以发现,大型企业会计目标主要是以决策有用观以及责任观相互融合。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存在明显的差异,中小企业具备经营规模小、所有权经营权合一以及权益资本构成相对单一等,与此同时,管理层受托责任这样的情况出现频率非常少,所以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会计目标需要以决策有用观。

2.中小企业会计管理的特殊性

中小企业在管理主体层次,中小企业通常与产权主体有着一致的管理特征,也就是业主会直接对会计管理工作负责。与此同时,在管理内容方面中小企业的会计管理内容相对简单。在管理方法的运用层次,因为中小企业工作人员专业知识的限制,则会让很多较为先进科学的会计管理方法无法有效的应用到企业的管理当中。

(二)我国中小企业会计领域的两个主要矛盾

1.中小企业发展与会计信息不合理的矛盾

因为企业会计目标的不相同,从而导致在会计准则实施的过程中,中小企业无法适应这个新环境,若是强制性对中小企业实施《企业会计准则》,则会对企业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不仅会对中小企业的经营利润造成一定的负担,同时还会导致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泄露以及超载等问题的出现,不但会让设计财务报表的中小企业苦不堪言,并且财务报表中的信息数据使用者也无法获取到合理有用的信息,对于市场监管而言,无疑备受阻碍。

2.中小企业会计准则滞后与会计信息国际化需求之间的矛盾

会计属于世界上各类型企业常用的国际语言,对于国际交流、商业合作、国际资本运作以及国际贸易等活动而言,起到了一定的推动性作用。按照世界贸易组织所提出的相关要求与规则,我国的会计经济市场在决策方面会变得更加透明,在改革方面会变得更加深入,在开放性方面会变得多样化。不管是大中小企业还是国内外或者跨国企业等,都会享受到国民待遇,同时还需要根据国际惯例来进行相关标准的交易。中小企业若是想要出口国外,必须要重新组合企业的财务报表,同时对企业展开整改,以求适应新环境的会计准则制度。因此,很容易导致国际市场上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的不对称,不仅阻碍了国际市场会计信息利用者的决策,同时还会限制整个中小企业市场发展的备受限制,导致企业无法获得相应的会计信息,同时企业的发展空间也备受阻碍。所以,设计一套完善、实用性较强、可信性较高的中小企业会计准则属于大势所趋。

四、中小企业国际会计准则在中国的实践启示

(一)满足成本效益原则

成本效益主要指的是企业根据国际会计准则创造的未来价值要比成本支出高得多。严格来讲,中小企业国际会计准则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实现中小企业财务会计负担的降低。按照LASB相关数据统计,全世界中小企业针对高效率、科学性加强的会计准则存在非常明显的需求,然而因为IFRS复杂性存在一定的限制。我国在进行中小企业国际会计准则的运用过程中,能够有效增强企业的融资能力。

(二)满足强制性原则

强制性原则主要说的是具备一定标准的企业,若是已经利用此会计准则,则需要完全遵守这项会计准则,并且不能够运用其他方式针对中小企业会计准则展开核算。如,若是合并企业中的企业运用了我国中小企业会计准则展开财务报表的制作,则需要全面实施此种会计准则,并且不能够运用国际会计准则进行财务处理。

(三)满足可操作性原则

可操作性原则主要指的是在进行中小企业会计准则设计的过程中,我国需要完全结合中小企业会计所拥有的目标与特性,选择合适的制度要求,来简化我国中小企业会计准则内相关性需求。中小企业会计准则需要满足上市企业以及大型公司会计信息决策者的相关需求,如分布报告以及每股收益等信息的披露,但是针对中小企业而言,对于这些信息方面的披露并不是绝对的。在对计量原则以及确认原则没有发生变化的基础上,能够针对披露原则展开相应的简化,从根本上提高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可操作性。

五、结语

总而言之,学习利用中小企业国际会计准则的详细内容,对于我国来说还需要不断地进行完善,设计出符合我国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会计准则,不但能够让中小企业拥有更加全面、更加权威的制度体系,同时还能够实现我国中小企业会计方法的统一,从而提高中小企业资本在国际范围内的流通效率,有效处理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会计准则不科学、不稳定所带来的不足,从根本上实现我国经济体系的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任永平,毛丽娟.中小企业会计准则:国际现状与经验启示[J].会计之友,2011(20).

[2]马丽.构建我国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探索:国际比较视角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0.

[3]李成,吕博.国外中小企业会计研究及启示[J].当代经济管理,2009(03).

[4]陈礼忠.刍议中小企业执行新会计准则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信息,2011(27).

[5]李蕊.中小企业会计标准制定与实施的国际借鉴[J].会计师,2013(12).

[6]赵有裕.中小企业对外投资研究———兼论韩国中小企业对华投资策略[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

国际会计范文4

关键词:东盟;会计协调;国际趋同;IFRS

引言

2020年前三季度,中国—东盟贸易总额达4818.1亿美元,同比增长5.0%,进出口贸易额再创新高,东盟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占中国外贸总值的14.6%。在全球疫情持续蔓延的形势下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呈现逆势增长。由此可见,中国与东盟自2010年开始至今不断扩大在各个领域的交流并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与此同时,对中国—东盟会计准则趋同的研究也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而呈现爆发式增长,但如同准则趋同不可能一蹴而就,对东盟会计协调的研究也应持续更新,本文基于此将浅析当今东盟区域会计协调进程和东盟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现状。

一、东盟区域会计协调现状

目前,中国—东盟自贸区未建立起区域会计协调组织。但是1977年3月由最早的东盟四国设立的东南亚会计师联合会(ASEANFederationofAccountants简称AFA),迄今持续发挥着支持东盟区域会计,发展东盟经济的作用。AFA的成员是各东盟国家承认的会计专业组织。2018年10家东盟成员国已全部加入该组织。2018年AFA成为代表东盟地区会计专业的全球性组织,2019年11月,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宣布批准AFA成为IFAC新建立的战略关系框架下的第一个区域性组织。基于东盟成员国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更好地服务于东盟自贸区,AFA鼓励采用和实施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和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公布的会计准则与会计惯例,倡导成员组织深化合作,帮助区域内国家采用IFRS作为优先事项,以此作为目标AFA积极与IASB、世界银行、各国会计组织、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等专业机构加强合作和交流,并参与辅助个别国家(老挝)采用IFRS过渡项目,具体见表1。AFA参与这个项目,体现了其作为区域协调组织支持AFA成员组织发展、鼓励采用和实施国际标准的实践,为区域内国家提供技术支持和交流平台,逐步提升了东盟区域会计在国际财务报告制定过程中的地位。

二、东盟成员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

东盟成员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表现为采纳和使用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制定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的情况,可以从IFRS官网得到信息。按照上市公司来源分为国内上市公司和国外上市公司,东盟国家对这两类上市公司是否要求或允许采用IFRS的情况,见表2(缺失老挝资料)。东盟国家间比较来看,10个成员国与IFRS趋同进度呈现出较大差异。新加坡、马来西亚、柬埔寨和菲律宾对在其交易所交易的上市公司,无论来自国内或国外均要求或允许采用IFRS。其中马来西亚和柬埔寨直接采用IFRS作为其国家财务报告标准;菲律宾要求外国上市公司则按照IFRS标准,国内上市公司除了未采用IFRS中第15条减免房地产公司收入确认方面的部分外,均按照IFRS报送财务报告;新加坡上市公司采用与IFRS相同框架的SFRS,对国外在新交所交易的上市公司则更加放宽标准:适用SFRS、IFRS或美国公认会计原则即可。泰国和缅甸因其证交所还不曾有外国上市公司上市交易,故不存在IFRS应用情况,因此只对国内上市公司采用IFRS情况进行比较。泰国会计准则与IFRS的区别主要在其对金融工具准则条款的制定。缅甸将在2022-2023财年通过新版本的IFRS并鼓励国内上市公司提前采用。最后,与IFRS趋同程度最低的国家分别是印度尼西亚、越南和文莱,但三者的情况不尽相同。越南和印度尼西亚国内外上市公司皆采用本地会计准则,但与越南不同的是印尼虽然未公布与IFRS全面趋同的计划,但其试图将其会计准则与IFRS接轨。文莱还未设立证券交易所,但其要求金融机构采用IFRS。综上来看,东盟成员国除个别国家外均对与IFRS趋同保持积极态度。其中会计环境较好的新加坡、马来西亚出于吸引更多外部投资、与国际标准看齐的目的采用或允许使用IFRS,而会计环境一般的菲律宾、泰国等更多出于节省制定本地会计准则的成本而使用通用准则的目的。无论哪种目的驱使,IFRS在东盟区域的普及率很高,但准则实施的效果将会因不同国家环境而产生巨大的差距。

三、东盟会计准则趋同特征

东盟会计准则趋同的特征首先是各国采用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相同或相似的会计准则。在区域内国家都以此为目标进行IFRS过渡计划时,不可忽视的是东盟存在区域特殊性。东盟会计协调在积极参与会计准则国际化进程的同时,更肩负在借鉴IFRS的基础上代表发展中国家参与国家财务报告制定的重任。总而言之,东盟会计准则趋同的特点是在保证财务报告标准与国际接轨的前提下,提升发展中国家在IFRS制定过程中的话语权,包含与IFRS趋同的特点又保留其特性。所以东盟会计准则趋同的目标不仅是与IFRS完全趋同,更是实现区域会计协调的实践探索。

参考文献

[1]郭玮.老挝会计准则国际化变迁对我国的启示[J].财会通讯,2020(11):158-161.

[2]刘卫.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环境下会计准则趋同与发展研究[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9.

[3]黄健.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促进中国与东盟各国会计准则趋同与交流的价值[J].财会学习,2019(15):104-105.

国际会计范文5

【关键词】国际会计教育准则;会计国际化;课程体系

为促进世界经济的平稳有序发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会计人才,我国高校在国际会计准则和国际教育准则的指引下开展了国际化会计教育,主要教学方式有:中外合作办学、原版教材授课、根据国际执业资格考试科目设置课程等,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何将会计国际化教育引向内涵式发展道路,还要做出努力。

一、我国会计教育国际化存在的问题

(一)国际会计专业教学的目标较狭窄

国际高等商学院协会(AACSB)认为商科教育(包括会计学)应该努力实现十个目标:有效的沟通能力、商业伦理、商学通识、批判性思维、有效的决策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整合不同商学专业知识的能力、全球性思维、团队能力、专业能力。在这十个目标中,专业能力列在最后,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最为重要。我国国际会计教育在实际教学中过于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最为典型的就是鼓励学生走考取各种“国际会计资格证书”的道路。本应培养学生沟通、批判和创新等方面能力的通识教育课程的效果并不理想。然而国际社会更看重毕业生的全面素质和专业能力,而并非专业知识。这就导致我国本科国际会计方向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很难适应国际社会的要求,胜任实际的工作。

(二)高校国际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僵化

国内高校国际会计专业课程中“财务会计”等专业课程所占比重过多,对于学生沟通能力,决策能力,处理问题能力等交叉学科的课程的设置较少。国际会计准则与我国会计准则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几乎每年都有新的政策和规定出台。而高校国际会计专业教学却是一个相对静态的活动,可能学校教授的专业知识,在学生毕业的时候就发生了重大变化,而学生又不具备应对这些变化的学习能力,就会变得无所适从。

(三)不注重软能力的培养

高校国际会计实务教学大多采取“角色扮演”的形式,学生通过扮演不同的会计角色,从而熟悉会计实际工作的相关流程。但是,这种“角色扮演”只是一种普遍性的流程,在现实工作中是随着环境而变化的,所以实际意义并不大。高校应更多的与国际企业进行合作,让学生真正在工作中去学习,效果才是最好的。很多高校校企合作工作做的很好,但是将学生派到企业实多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后半段,与日常教学的联系较低,降低了实习效果。

(四)对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学与重视程度不够

会计是一门与“金钱”有关的学科,会计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会时刻面临职业道德的考验。国际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分为四个阶梯型步骤,分别是:(1)传授职业道德知识;(2)培养职业道德敏感性;(3)促进职业道德判断能力;(4)维持符合职业道德操守的行为承诺。这四个步骤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模块。在我国的国际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中,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具体目标设定不明确,没有分辨出“道德敏感性”、“道德决策能力”与“道德行为”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中的区别与联系;在具体教学中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投入尚不充分,采用的教学方法也较为单一;忽视对会计伦理理论及国际会计教育准则的学习,在教学中缺乏对会计伦理决策模型的讲解,也没有积极吸收会计国际教育准则在职业道德教育领域的新思路与新发展。

二、基于国际会计教育准则的我国会计教育国际化改进建议

(一)确定以“专业胜任能力”为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

在制定我国会计教育国际化的人才培养目标时,高校应该把眼光放高远,不应该局限于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应当依据国际会计教育公告框架对职业会计师培养目标的要求,确定以“专业胜任能力”为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在国际会计教育准则公告框架中,专业胜任能力被定义为具有在工作场所胜任工作的专业能力,具体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专业价值、道德与态度三个方面。我国会计教育国际化进程中要从多角度、多方面在学生的能力培养上下功夫,让学生不仅仅能够应对会计基本计量与报告工作,还应具有会计工作中的职业判断能力、职业沟通能力、职业道德判断以及遵守能力。

(二)突出“会计与财务”、“组织与企业管理”、“信息技术”专业课程

我国高校国际会计专业现行课程体系,太过于重视“财务会计”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比重过高,老师讲授的非常详细同时也给学生带来很大很大的学习压力。学生并没有过多精力去学习现今很重要的“组织与企业管理”、“信息技术”课程,导致学生的知识结构与现实脱节,不能很好的与国际社会现实需要相契合。因此,高校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应当借鉴IES2指南,合理开设“会计与财务”、“组织与企业管理”、“信息技术”相关课程,并且合理分配其比重。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能够综合提升,成为适应国际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三)既重视智力教育也要注重软能力的培养

我国高校在向国际学习时,更多的把注意力放在对国际智力教育体系的学习,更多学习的是国外的课本、国外的知识结构体系,很少注意国外高校在学生社会活动具体能力的培养上。社会经济活动中,除了对学生的专业知识有要求外,对学生相关沟通能力、处理问题能力、职业判断能力等提出更高要求。因此,我国高校在技能培养上,应当以IES3为蓝本,除了重视传统的智力教育,还应当关注交流沟通、职业判断、领导力等软能力的培养。

(四)建立完整系统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体系

在国际会计工作中,对会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其具有相关职业道德的知识,还需拥有足够的对于职业道德的敏感性以及职业道德判断能力,并能够在面对实际工作问题时遵守职业道德。因此,在职业道德教育上,应当遵循IES4的建议,设置独立的职业道德课程,并将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到会计学各个专业课程中、贯穿会计国际化教育的整个过程,使学生成为具有职业道德判断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提高中国会计人员的“公信力”。

【参考文献】

[1]陈旭霞,吴溪.国际会计教育准则新体系简评[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5(05):109.

[2]刘珈希.会计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式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6,(29):153.

[3]潘莉琴.基于会计教育国际化目标的会计学专业建设[J].现代职业教育,2017(08):55.

国际会计范文6

关键词:会计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方式

在全球经济快速发展和国际化趋势的大环境下,随着我国新常态经济的高速运行和发展,对会计人才的衡量标准已从过去简单地对数量的要求转化为对综合素质的质量要求,会计人才既要有国际化视野和意识,掌握具有国际前沿的会计思想理念,又要熟悉我国的会计实践,实现会计人才的国际化与本土化的结合。因此,培养目标该如何界定?课程体系该如何设置?以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全球化的工作?这不仅仅是教育界人士在追问的话题,也是各国高校关注的焦点。为了实现国际化会计人才的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加快会计学科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高会计人才的国际竞争力和在国际会计领域的地位,我校与国际组织(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工会ACCA)合作,将国际会计职业教育与学历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从以下五个方面完善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1明确培养目标

由“专才”向“通才”转变,既“立足专业”又“超越专业”,致力于培养既懂得会计专业知识,又要具有广泛知识面,能将相关学科领域的成果融会贯通、创造性的灵活运用的“软人才”,而不是只在一个狭隘的专业领域有专精的“硬人才”,从知识、能力和价值观等方面界定会计人才的核心素养内涵。ACCA的职业教育模式要求学生不仅掌握会计知识,还涉足审计、税务、法律、管理等多个领域,而且要求学生不仅具有宽广的知识面和较高的职业判断能力,还要具备促进知识的综合运用和高效传递的能力。

2设置课程体系

培养目标的实现依托于科学的课程体系。将13门课程嵌入到会计专业培养方案中,不是简单地替换,而是通过调整原有的专业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融合课程内容,实现“软人才”的培养目标,按照替换式嵌入加专业课程调整的思路,改进的教学计划既没有改变原有专业培养的优势,又能实现高素质国际化人才的培养目标。

3创新教学方式

改进的教学计划既注重专业能力的培养,又培养国际考证的应试能力,教学方式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有所调整和创新,注重问题导向和考试引导以及分析能力的教学方式,由“说教式灌输、单向性传授”的传统教学方式向“互动式、多向性”方式转变,开发案例教学、专题小组讨论及实地研究等方式,借助信息化手段创新会计教育方式,注重个体化教育和社会需求,实现个体成长和健全社会追求。

4融合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也需要兼顾国际化和本土化特色,要求学生不仅仅掌握国际会计的知识和技能,还要了解我国的会计准则以及法律法规,能够适应我国的经济与社会环境。因此在讲授ACCA课程时,需要对比讲解国际会计知识与中国会计知识,充实专业课程教学,实现会计教育本土化与国际化的二元结合。

5改革考评方式

ACCA课程嵌入到会计本科教育的教学计划中,既要符合本科学历教育考核目标参加校内期末考试,又要参加ACCA的全球统考,因此需要合理安排授课、校考和统考时间,让学生在完成学业的基础上,有充分的时间备战全球统考。同时,为避免同一门课程重复考试给学生增加负担,我校针对已通过全球统考的同学,可以不再参加校内期末考试,将全球统考成绩按照一定的比例折合成校考成绩,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减轻学生的考试负担,免去同一门课程重复考试的困扰。

参考文献

[1]邓学衷,姚俊俊.基于创新学习的本科会计教学改革探讨—以长沙理工大学“卓越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为例[J].财会通讯,2013,(07).

[2]刘爱英.会计人才培养和会计教育改革问题研究[J].商业会计,2012,(10).

[3]张奕.“互联网+会计学徒制”会计人才培养实践探索[J].商业会计,2017,(08).

国际会计范文7

关键词:国有企业;会计准则;应用与影响

引言

在当前我国社会经济体系逐渐完善的情况下,给国有企业的经营发展带来了一定考验,随着新会计准则的,逐渐形成一个完整的工作体系,对各个行业的规范化经营发展均带来了一定影响。通过新会计准则的引导,调整内部投资环境,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促进国有企业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但是在实际中,我国国有企业没有很好地适应新会计准则,无法满足自身战略性发展要求。所以,相关人员需要根据新会计准则对企业发展的影响进行深入调查,及时找到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采取相关措施进行改进,保证新会计准则顺利在国有企业中应用,实现国有企业的长效发展。

1 新会计准则的特点

与旧会计准则相比较,新会计准则在内容上发生了一定改变。一方面,在新会计准则中已经明确指出企业资产负债的重要性,同时也将其作为国有企业会计活动的核心内容之一。另一方面,随着新会计准则的,更强调和国际会计准则的接轨,促进我国会计准则朝着国际化发展方向迈进,促使我国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综合竞争实力不断提高。积极学习国际会计准则内容,一定程度上确保新会计准则体系和国际会计准则体系的统一性[1]。除此之外,新会计准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和有效性,让国有资产更加透明,转变传统的市场发展格局,展现出市场发展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2 新会计准则对国有企业的影响

2.1对财务成本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和旧会计准则相比较,更具国际趋同性,这种变化不只是夯实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随着新会计准则的,也能促进企业会计信息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可比性,一定程度上帮助国有企业节约会计信息和财务信息使用成本。随着新会计准则,不仅可以有效规避国际贸易矛盾,也能促进国有企业不断提高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实现国有企业健康发展。

2.2对财务报告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调整了财务报表中基本内容,比较强调国有企业现金流量表的科学编制,扩充信息披露范畴,保证财务会计报告的公开性与透明性[2]。特别是对于大多数基础行业的国有企业,新会计准则下不但会给财务报表及会计核算带来一定影响,同时也间接影响社会经济发展。

2.3对企业合并的影响

结合当前实际情况,大部分国有企业合并都展现出行政规划特点,使得并购价格缺少独立性。随着新会计准则的,对合并范畴进行了确定,特别是对国有企业改革中兼并活动,新会计准则中明确了统一控制环境下企业合并和非合并基本定义。总之,在同一控制环境下的国有企业需要采用权益结合方式,不在同一控制环境下的国有企业需要采用并购合并方式,对于被并购的资产,需要按照公允价值完成计量工作。

2.4对减值准备的影响

在国有企业经营发展中,时常会采用八项减值准备定义,但是这种资产减值会计规范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内容,例如缺少具体实施范畴缺等。新会计准则的对资产减值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企业确认资产减值损失,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防止企业随意操控利润。并且,因为新会计准则要求发生变化,在对应收账款计提减值准备时,需要对基本条件科学管控,在某种程度上转变国有企业财务状况,让财务报表信息更加真实与完整。

3 在国有企业中的会计准则应用的相关对策

3.1加强培训,提高财会人员专业素质

随着新会计准则,对财务会计人员工作开展提出新的要求,除了要求其能够熟练使用新会计准则完成会计核算工作之外,还要具备一定职业判断能力。从目前情况来说,我国大部分国有企业财务会计人员处于核算层级,高水平管理会计人员缺乏。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对交易经济实质性理解更加重要。财务会计人员应该掌握充足的专业知识,具备独立思考、科学判断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通过专业培训来养成。在实际中,国有企业需要注重对会计人员综合能力培养,加强财务会计人员专业教育,帮助其转变传统思想理念,积极学习并使用新的会计政策、会计准则完成会计工作,加强讨论[3]。定期安排财务会计人员接受税务、金融、经济等方面知识培训,并对其进行专业考评,从而提高财务会计人员对新会计准则的理解,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正确使用会计准则进行会计核算,正确做好财务分析,降低新会计准则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

3.2统一会计政策,选择适宜的计量模式

结合当前我国国有企业经营发展状况,尤其是一些规模庞大的国有企业,旗下设有诸多子公司,涉及的行业跨度大,企业之间将会产生各种资产规划、重组等业务。企业内部工作流程将会变得更加复杂,企业主体和子公司之间关联性更加密切,时常会产生资产重组等状况,需要严格控制好各个操作环节,防止资金转化失误。结合以往财务会计工作情况,大部分财务会计人员没有给予财务操作工作高度重视,财务基础薄弱,诸多资金流动没有如实记录,甚至存在一些违规违法行为[4]。财务人员交替频繁,交接工作不细致,导致一些遗留问题没有妥善处理,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交流不充分,缺少一套统一的会计政策,加之业务水平有限,容易产生各种工作问题。根据这种状况,为了充分发挥会计准则价值,国有企业在实施新会计准则之前,需要结合自身当前内部发展状况,做好全面调查工作,认真调查财务管理成果,整理好企业各项资源,根据企业战略发展要求,科学制定会计政策,并对其进行优化调整。另一方面,国有企业需要科学选择会计计量方式,结合新会计准则要求,对资产、负债计量问题,如果在成本模式和公允价值模式都可以选择的情况下,会计准则要求利用历史成本模式当作计量方法,如关联方之间非货币性资金转换、投资性房地产项目后期计量等。在使用新会计准则时,可能会存在一些偏差问题,需要得到企业会计人员的高度重视。针对会计工作中会计计量模式选择,应该做到谨慎、科学,企业会计管理人员应该结合实际情况,通过多次会议讨论,认真分析,选择适宜的计量方法,如果是资产负债等关联性投资项目,可以采用历史成本模式,更好满足国有企业战略发展要求。

3.3完善管理体系,强化企业内部控制

在我国国有企业经营发展中,加强相关管理体系建设,强化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对引导企业各项活动顺利进行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国有企业管理人员需要了解管理体系建设与完善的必要性,结合企业发展战略,对现有管理方案进行优化。通过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做好企业内部监督管理工作,从各个部门工作入手进行严格管理,减少各种风险问题发生。并且,内部控制体系和管理体系优化完善可以提高财务会计信息处理质量与效率,让企业财务会计工作更加规范与标准,减少虚假财务信息出现。通过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加强各部门之间信息交流,提高会计人员专业水平和能力,规范员工行为,实现会计工作价值最大化,有利于国有企业长效发展。同时,通过对审批授权机制进行优化,规范财务核算流程,完善风险预警体系,建立一套专业的安全责任机制,把企业各个工作环节具体落实到相关负责人,强化各级人员工作职责,规避不必的要工作问题。

3.4加强财务管理,推动信息化建设

和旧的会计准则相比,新会计准则在工作要求上更加严谨,对国有企业金融工具有着严格要求,需要企业结合实际情况,做好信息披露工作,加强风险防范与控制,让企业管理者可以在市场中快速获取相关数据,防控经营活动中各种风险。并且,新会计准则要求国有企业在经营发展中,实现信息流与资金流的高度统一,基于此,国有企业应该从提高企业预算数据准确性角度出发,对各项财务活动有效监管,在国有企业内部建立专业化的信息平台,实现财务信息的整合与分析,促进财务信息共享,提高信息传递效率,防止人为操作失误而引发不必要的风险。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能够对潜在风险及时预警,让财务人员及时识别和处理内部风险,保证财务会计核算工作的有序进行,实现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可以结合新会计准则要求,科学构建财务管理体系,引导后续财务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同时将财务核算纳入企业业务管理,运用专业化的信息平台,实现业务端至财务端的高度统一,这也是提高新会计制度执行力度的有效对策。结合现阶段企业财务管理体系不满足新会计准则要求的状况,建立与之相对应的财务管理体系,消除企业财务管理创新发展中的各种问题。例如,企业可以结合新会计准则要求,设立公司整体目标,并将目标分解至各个部门,既要各部门各司其职,又需要围绕统一的总目标,协同完成成本管控工作,减少新会计准则要求的不规范行为出现。对于不同业务类型,应根据新会计准则和相关法律要求,统一收入核算机制,提高收入确认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增加收入成本的匹配度,促进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除此之外,在现有财务管理体系基础上,企业需要有对应的监督管理和奖罚机制,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管理机制的约束作用,规范财务人员工作行为,规避财务风险问题。另一方面,根据新会计准则要求,让相关利益者的利益、责任和权利维持在一个相互制衡的环境中,从而让财务管理更具专业性和权威性,从根源上防控财务风险,降低给企业带来的不良影响,在给企业创作更多效益的同时,从而实现企业健康发展。

3.5结合时展,促进信息系统升级

在实施新会计准则过程中,应该注重现有财务系统、会计报表系统、合并系统等改革创新,从中找到满足新准则业务需求的内容。从数据、功能、财务报告等多方面入手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总结系统差异,并根据不同差异提出系统改进对策,制定全新的解决方案,或者根据一些业务系统满分度情况进行分析,如银行、保险等业务系统。如果系统差异比较明显,或者涉及的会计核算系统变化较大,企业需要采用分阶段实施对策。如果企业需要综合思考会计核算系统改造升级的情况下,还要分析IT架构和原有客户化改造层面的差异,结合系统差异等级,企业可以做好以下几项工作。第一,根据新会计准则相关要求,重新设置会计科目,如会计科目注销、会计科目合并、会计科目级次变化等,调整会计科目范畴,如总账模块、其他相关业务子模块等,重新建立会计对照表,根据相关数据对科目余额进行调整;第二,根据新会计准则相关要求,对账本结构进行调整,如增加展现了新会计科目和部分单元的字段,更好地满足部分报告实际需求;第三,按照新会计准则相关标准,增加新的财务账本或者合并账本,从而实现根据会计准则要求完成核算或者财务报告工作;第四,对原有系统科目进行调整,实现对新会计准则之间横向比较,建立满足新会计准则要求的合并账本,展现出内在关系,在合并账本基础上建立报表系统;第五,对财务报表系统与报表格式重新调整;第六,根据新会计帐本结构和财务目标,对财务预算编制模板进行调整;第七,调整相关业务系统,更好满足新会计准则中明细核算和计量工作要求,建立和总账模板相迎合的集成系统,如固定资产、成本、库存系统等;第八,确定公允价值的方式,建立相关系统,做好各项信息采集工作,如活跃市场报价等。

4 结语

国际会计范文8

关键词:会计国际化;趋势;云计算;大数据;电商

信息全球化使得走出国门谋发展已然成为了许多商业人士的共同心声,信息服务平台为贸易互通提供了顺畅的渠道,无疑为当今商贸发展创造了机遇。可就商业中所涉及的财务中的会计制度如何能在国际上达成统一的标准,是一个值得业内人士共同研究与分析的问题。不同的国家,由于政治、法律、经济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一致,对于各国间的贸易对话会产生一定的障碍,为了顺应数字经济体系下各区域间经济的稳步发展,必须要有一套完整的国际化标准体系,会计国际化也便是促进国际经贸稳步发展的有效砝码之一。中国作为世界上经济大国之一,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占据着主要地位,既要保持中国特色又要与国际经济体制接轨,将成为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

一、会计国际化产生背景分析

(一)国际化产生的总体驱动力。随着“一带一路”、“亚投行”等发展战略的提出,中国在世界上经济地位的不断提升,中国的经济不断稳步发展、各项经济指标总体向好,与世界各国间的自由贸易频率也总体上升,国内各种经济实体为了能谋求更高更远的发展,逐渐开始吸取国际上优秀的经营理念,开始稳步与国际接轨并同最新的管理经营方式齐步。我国作为世界第一大人口与经济大国,其国计民生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经贸活动中占据主要地位的会计化相关活动也必然受到当今国际经济大潮的影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大前提下,与国际经贸保持同步,国际化的相关体制自然成为了国民经济的外驱力。

(二)自我经济活动场所的自驱力。信息技术水平的提升使得行业间的人文往来具有了便利的渠道,经贸活动的范围也开始不断扩大,正所谓“让中国人更多的了解世界,也让世界更多的了解中国”。在外向型经济模式发展的趋势下,会计工作人员不仅要处理国内商贸活动相关的业务,同时还要涉足于国际业务,这就使得国内经济活动为了谋求更好更快发展就必须同外国接轨,经济活动的复杂化程度也由此加深,会计业务活动就必须提升国际化程度才能满足国际化经贸活动的需求。可是,国民经济活动始终会占据我国民生活动的主体,所形成的会计活动体系的整体不容被打破,但并不代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因循守旧的经济体制,中国特色也要随着市场的需要转型升级。国际化和中国特色并不是相互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中国特色如同我们国家的自我品牌,国际化如同为中国特色的转型升级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国际形势迫切需要会计国际化的外驱力。我国的社会主义国计民生虽然依托于国内市场能得以生存,但经济全球化的当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只有注入了国际化的成分才能更好更快地向前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不是停滞不前的,也是需要谋求发展和与国际经济新秩序保持同步,会计国际化不仅能同国际经济新秩序保持同步,而且还能借鉴国际上新型会计化相关制度,提升在行业内的服务质量。会计业务在全球经济领域中具有通性和通用的特点,不仅在行业的财务领域方面占据主导地位,而且还在经济领域的研究上也同样是热点问题,世界各国家和地区只有在制度方面达成共识,才能在全球范围内稳步向好达成共赢。

二、大数据背景下会计国际化的背景驱动

(一)数字经济的数据流的推动力。信息时代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让各行业都受到了信息化的辐射,网商、微商等商业模式越来越流行,业务范围也开始迈出国门,同世界各国的经贸活动进行接轨,国内大量企业的经营范围也开始由国内拓展至国外,各种经济活动开始呈现出多元化,正如“中国走向世界,世界更好的了解中国”,国际间的业务对接迫使了共同遵循的准则的出现,国际化的规章便由此随着数字经济的形成而出现。数字经济加快了世界各国间的经贸合作的同时也凸显了一些问题,东西方文化差异大、工作人员素质水平不一致以及会计准则不一等问题,自然能成为当下数字经济发展的瓶颈,只有突破这些问题才能为数字经济的稳步发展创造条件,因而数字经济本身也能看成是会计国际化形成的一个客观推动力。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自身发展的要求。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因为社会主义经济需要市场经济的养分,社会主义经济更需要转型升级,目的也是为了能获取更多经济发展的能量,国际化并不代表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变化,而是吸取新制度、新规则的一种方式,积极地向国际化靠拢便是自我提升的可靠方式。现在发达的信息化技术为国际间学习、交流提供了渠道,以通用商业语言论的说法就是:“为世界各国会计科学与会计实务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取长补短、渐趋融会”,并不是通过国际化而将我们中国化给去掉,而是通过会计国际化而加强中国化。

(三)经济全球化体系的客观要求。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辐射客观上让我国经济融入了世界经济体系的熔炉中,政府外交事业的大力发展使得国与国之间经贸合作的频繁,如2017年总投资高达100多亿美元的中泰铁路合作项目的签订,从中能引发的经济活动可谓数不胜数。在国家这个大背景下,大量中外合资合作项目由政府所牵头,迫使国民的经济活动不能是自给自足,必须与国际接洽,从国外的管理体制中加以学习。国际间经济合作使得我国再也不是自给自足的独立经济体,而是要同国外建立长期可靠的经贸往来,为了使得合作长期有效地进行,统一的国际会计准则也便逐渐形成。

三、会计国际化对市场经济的影响

(一)市场经济活动的转型升级。随着全球数字网络和跨境电商业务的拓展,国内很多企业同国外建立了长期的商业合作关系,商贸业务活动遍及各行各业,在全球数字网络大环境下电商活动的跨境采购、线上交易、税收上报和支付结算等活动都对以往的会计核算方式有了新的要求,在活动中形成了统一的国际化准则。从市场经济自身来说,是为了寻求自我发展,而要发展就必须顺应国际化大形势,满足全球化经济要求和与线上交易的电子商务化大潮同步,这便需要调整传统的市场经济体系,为其注入新的养分开展有效的转型和升级。

(二)有利于市场经济生态链稳定性加强。在新时期的经济形势下,人才的重要性愈发明显。据资料表明,我国的会计人才共有1,400万,而高端人才却严重不足,数量多、质量低的现象较为严重。中共之后要开始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人才需求和要求都是非常的高,重视与加强人才的培养自然成为了会计国际化进程的基础。基于我国当下的形势,必须加强会计人才的培养,不久的将来便会出现一支具备高水平风险意识、高道德意识及责任心的人才队伍,从专业和责任心两方面都会提升国内会计业务水平,利于社会正常的经济活动有秩序地进行,从根本上稳固了市场经济的基础生态链。

(三)为市场经济的数字化转型创造客观条件。近年来,跨境电子商务大力盛行,会计信息的报账内容从整体上发生了变化,以往的数据获取方式和审计模式已经难以高效发挥作用,必须注入数字化网络这一成分来提升会计业务的处理能力。西方先进科技的引入为我国会计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在国际化进程的大潮中无不受到科技水平的冲击,尤其是通过互联网、移动通信和物联网传感提升数字化成分的注入,同国际化先进水平才有了接轨,在国际经济形势的客观条件下促使了我国会计也必须提升数字化水平,才可以更加稳固的在国际经济舞台上开展各项经济活动。

四、总结及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