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会计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国际会计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国际会计

国际会计范文1

关键词:国际接轨;会计准则;中国化

引言

事物本身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会计是一个时代经济繁荣与否的缩影。只有当国民经济与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地步,人们才会有闲情逸致产生专门的职业去记录与管理自己的财富。“会计”一词本身极富有时代与历史色彩,它的发展可谓是离不开经济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改革开放以来,国内本就处于百废待兴的状态。中国的会计准则接轨国际准则是历史发展进程下的大势所趋,是我国会计成长过程的必经之路,亦是“从零到有”之路。而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中国会计制度是符合当代国情发展,而非生搬硬套,不符合自身实际的做法。同时,中国作为现存至今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儿女有着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民族情怀,随着自身国力的发展壮大,涵盖“中国元素”会计准则面向国际是未来发展的势在必行。接下来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接轨国际的中国会计准则的形成、现实意义以及中国会计准则的未来展望。

一、与国际接轨的中国会计准则的形成

纵观中国会计史的整个历史,最早提出“会计”一词的,源于西周,月为计,岁为会,此为“计会”。西汉时期,出现的“计簿”,表明当时我国的经济事项得以登记入册,此后各朝各代均专门设置官吏管理朝廷的税赋、钱粮。宋代的“四柱清册”到明末清初的“龙门账”再到清代的“四脚账”,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体现,亦体现我国古代会计成长的历史路线。历经几千年岁月,直至现代,国内有意识将会计纳入法律体系,则始于改革开放以后。当时,中国正处于百废待兴之际,国内并没有成熟的会计准则理论及其相关研究,而经济发达的美国经历了60多年的艰苦摸索,最终在制定会计准则领域里遥遥领先,建立起成熟的国际会计准则体系,国内外差距十分显著。为促进经济发展,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建立起适合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制度体系,我国决定借鉴国外成熟的会计准则体系。1985年,中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上正式衔接,其显著表现为《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的颁布。1992年,《企业会计基本准则》的颁布,奠定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的基石。2001年,经世界贸易组织批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这将导致中国与其他国之间的贸易联系变得更加紧密与频繁。同年,国际财务报告委员会完成改组,提出希望会计准则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国际趋同。在这样的历史大背景下,我国希冀借鉴国外会计准则的“他山之石”,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准则。2005年,按照国际标准构建中国会计准则体系则成为财政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制定与国际接轨的中国会计准则是时代背景下产物,饱含浓厚的历史和时代气息。改革开放的决策不仅使得我国国内经济能够得到迅速发展,也对会计学这门社会科学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引进来”理念的提出,意味着我国将致力于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来华,并希冀其能带动国内经济和产业发展。而会计核算作为一种数字信息系统,利用货币来确认与计量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发生的经济事件,进而将企业的财务、经营等现状传递给外界。实现中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不仅能够充分发挥会计这门商业语言的媒介功能,而且使得更多国家的投资机构等通过会计报表更好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看到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前景。中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打破了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的差异,使得投资者能够利用会计这门商业语言进行沟通,全方位实现“引进来”,拉动我国国内市场经济的竞争与发展。

二、国际会计准则中国化的现实意义

2001年,国际财务报告委员会完成改组,并希冀能得到发达国家与地区的支持。与此同时,为了自身更好地管理与发展,欧盟积极响应国际财务报告委员会,决定在区域内统一会计计量标准,并大力支持会计准则的国际融合。而美国在欧盟支持国际会计准则的背景下,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减少制度变更成本,也从过去的置之不理转变为参与制定。在美国与欧盟的推动下,各个国家也积极参与其中,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得以更好地实施。在这场追逐由谁主导游戏规则的国际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我们发现,无论哪个国家,都不甘落后,均在积极争取构建会计准则的权利。这种行为有什么必然性呢?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记录和反映了企业的业绩和发展前景,是国与国之间进行贸易的桥梁。倘若一个国家具备会计准则的制定权,那么其牵头下订立的国际会计准则必然涵盖该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元素。这也是现阶段国际会计准则呈现出“欧盟化”与“美国化”的内在原因。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家,在过去追逐会计准则国际走向的博弈中,并不具备参与其中的资格。但是,改革开放以来,经过我国数十代人数十年的努力,我国已然超越日本,成为当今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今后,中国应当自觉承担大国使命,努力参与到国际会计准则的增修补录中。这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上来说,都有其现实意义。经济上,国与国之间的经济业务往来日益紧密,企业之间交流需要通过会计进行数字化的表达。一方面,国际会计准则中国化可以大大减少国内企业编制会计报表有关的成本,使其更好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另一方面,各国企业凭借会计准则将自身的经营等状况通过数字表达出来,方便他国企业、投资机构以及散户等更为全面、真实地了解该企业的财务现状,对本土企业吸引外来投资起到如虎添翼的作用。政治上,中国发展至今,已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旧时代提出“韬光养晦”的策略并不适用于当今社会,现阶段我们应奋起拼搏,为建设新时代强盛与富足的中国贡献绵薄之力。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有担当的民族。为此,我们责任重大、使命艰巨,应当自觉扛起新时代旗帜,展现大国风采,积极参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增修补录,为发展中国家的会计诉求呐喊,不断完善与丰富国际会计准则体系,促进世界经济健康运行与发展;文化上,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国会计经历了原始社会的结绳记事到孔子的“当而已矣”到西汉的“四柱清册”,再到明末清初的“龙门账”,自有其发展历程中一套成熟的会计体系。尽管当今社会已不适用古代会计,现行会计能够更好地与当代经济相融合,但这种会计的发展历程恰恰说明了中国的会计文化极具包容性。将中国元素纳入国际会计准则,能够使世界上其他国家更好地了解中国,理解中国会计准则背后的内涵和价值。

三、中国会计准则的未来展望

(一)作为借鉴案例。现阶段,国际会计准则由美国牵头制定,其主要的服务对象是发达国家与地区的经济环境,而对于一些不发达国家和地区以及新兴经济的环境所应需要的会计准则尚未规范完全。2017年,IFAC了《国际准则:2017年全球状况报告》,报告中指出,在对80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国际会计准则采用情况调查中,58%的国家或地区已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32%的国家或地区已部分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剩余的国家或地区尚未采纳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这也说明了部分不发达地区或发展中国家仍未采用国际会计准则,全球国际会计准则一体化真正实现的时刻仍未到来。中国作为新兴市场国家,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在缺乏规范的、适应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的会计准则的背景下,认真学习了以美国为首的国际会计准则体系,再结合我国自身环境的情况下,制定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会计准则体系。如国际会计准则着重强调公允价值的运用,但考虑到我国现阶段的实际国情,并不适合全面推广使用公允价值,因而只能谨慎地在投资性房地产、金融工具等少部分项目采用公允价值进行确认。这个过程对其他新兴市场经济体或不发达地区走向全球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使其他不发达国家或地区在发展自己的经济并建立接轨国际的会计准则时可以参考成功案例。同时,形成带有中国元素的会计准则体系并不是意味着对现有的国际会计准则取而代之,而是对现有的国际会计准则的一种补充,使它在发达国家与少数不发达地区的会计诉求达到一种平衡。

(二)新业务新规则。作为行业标准,会计准则存在的意义在于规范经济活动中经济行为的会计核算与记录,使得市场上的企业经营者不能随意地授意会计人做出符合管理当局利益而非自身利益的账目。同时,会计准则的制定一方面也令会计人明白自己应该如何记账与做账,在会计准则规定的范围内,真实可靠的反映企业情况,而不是利用会计准则未涉及的漏洞,做出虚盈实亏等不真实的账目;另一方面,会计准则的制定也是一把行业标尺,它使得会计人每日“三省吾身”,监督自身是否存在着不合法、不合规的现象。同时,也使得会计人能够运用其监督管理层是否有操纵利润、虚假隐瞒等行为,维护市场经济健康运行。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国与国之间的经济界限不再清晰,双方之间的经济融合现象十分显著,未来市场经济的发展走向谁也不能做出准确的预估,其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也将不再单单影响这些问题的出现国,而是会影响世界上多数的国家。过去,在众多发达国家为自身利益追逐会计准则国际走向的博弈中,中国并不具备参与其中的资格。而今,时代在发展,中国在进步,作为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的成员国,应当努力成为时代的“引领者”,勇于肩负自身责任,积极参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为发展中国家提出自己的诉求,与其他国家共同讨论、研究出能够合理解决与规范新经济问题和新业务情况的会计准则,并推行至各个国家,为现行国际会计准则体系添砖加瓦,使得世界经济有序健康运行与发展。结语综上,尽管目前中国的会计准则仍旧处于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准则阶段,但随着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等政策的不断推进,具有中国气息的会计元素必将包含在未来国际会计准则体系中。

参考文献

[1]王建新.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研究[M].北京:中国财经经济出版社,2007.

[2]王开田.会计规范理论结构[M].北京:中国财经经济出版社,2001.

[3]王开田,蒋琰.国际会计中国化研究——基于“一带一路”倡议推进的思考[J].新理财,2018(06):50–51.

[4]王开田,胡晓明.中国会计国际化与国际会计中国化的文化思考[J].会计研究,2006(07):72–76.

国际会计范文2

关键词:会计职业;国际教育;会计学;会计教育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会计教育理念和方式也在不断提升和优化。那么我国会计教育与国际会计教育之间有什么共通点,国际会计教育中有哪些是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的?我国的会计教育能否有效地运用到我国特有的经济大环境中,解决当下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高端财会人员稀缺的问题?将这是我国会计教育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也是本文主要探讨的问题。

二、国际会计教育

(一)英国的会计教育

英国应当说是世界公认的会计教育强国,因为英国是第一个建立起现代意义上的会计职业体系的国家,其教育底蕴深厚。英国的会计教育最为世人所叹服的是,他们已经将会计教育设定为了终身教育的思想。

1.英国的会计教育理念

正如前文所述,英国的会计教育是终身教育制。在英国的会计专业教学课堂中,常常可以看到既有年轻的、刚刚开始接触会计方面专业知识的新人,也有本身已经有着丰富的会计工作经验的中年或者是老年任。而作为教师,不仅承担了对学生的教学责任,更是学生的管理者和引路人。会计终身教育已经成为英国会计教育的特色和名片。

2.英国的会计教育课程设置

英国的会计教育课程设置的最大特色就是与就业需求挂钩,与时展和市场需要息息相关。会计学科的学习本就是灵活多变的,在英国的会计教育课程设置中,更是时刻根据社会需求调整。金融工具、金融市场以及人力资源与市场管理等都可能出现在英国会计专业教学大纲中,并且成为考试的重点。ACCA是英国特许会计师,是会计专业学子成为会计工作者的必过门槛,因此很多大学的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考试内容会随时根据考试科目以及考试内容的变化而进行调整。

3.英国的会计教育教学方式

在学制方面,英国的会计专业学制为本科三年,研究生一年。学习方式上,教师更多的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探索和思考,通过知识点的提点后,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同时还会要求学生在课余自行搜集资料进行项目研究。

(二)美国的会计教育

1.美国的会计教育理念

80年代以来,受社会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美国的会计职业发生了较大改变,会计教育也受此影响发生了重大变革。美国社会意识到了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后,注重职业的后续教育成为后来美国会计教育的最大特色。美国会计教育的理念是注重一般教育与技术教育的权衡,尤其强调的是继续教育的重要性。

2.美国的会计教育课程设置

美国的会计教育课程设置包括了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税务、审计、信息系统、职业道德与责任、实习与合作性教育。已经能够深刻体现出其对于职业后需教育的重视在教育初期已经有所体现。虽然会计教育有很多具体科目,但是美国的会计教育对于具体的内容并未涉及,而是仅仅学习了大致。他们认为课程规定和划分过细不仅不利于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而且也不能适应会计实践迅速发展的需要。教学规划只是对会计专业应当具备的知识结构做出规定,但是学校可以在教学中根据情况进行调整。

3.美国的会计教育教学方式

美国的会计教学模式突出特色是采用了示范性课程。通常会以研讨会、模拟教学、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充分参与到问题的探讨和解决中,主动收集和发现知识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这对于学生和老师的要求比较高。老师需要把控住学生的研究,学生也要能够准确找到研究的方向。但是这样的效果是,学生在进入职业后能够很快上手工作。

(三)澳大利亚的会计教育

1.澳大利亚的会计教育理念

如果说英国的会计教育是资深的、传统的,那么澳大利亚的会计教育就是现代的、年轻的。澳大利亚是个注重变革的国家,因此,对于其会计教育的理念也是注重学生对知识进行创造和参与变革,重视学生个人生活、职业生活中标准的建立,让其承担起责任、义务,并主张权利。注重学习的过程就是增长知识、严谨分析能力、开拓创造能力的过程。

2.澳大利亚的会计教育课程设置

澳大利亚的会计教育课程设置的最大特色就是注重实际,一方面强调的是教学要与学生的职业发展相适应,另一方面也要与社会需求相匹配。会计学科课程设置上也是在保留传统会计必修科目的同时,增加了很多相关学科的关联性学习,并且给了师生很大的自主选择空间,可以让教师或者是学生来决定某一门课程的内容和学习形式。

3.澳大利亚的会计教育教学方式

澳大利亚会计教育的教学方式灵活度相当高,授课只是最普通的一种,此外更多的是针对某特定问题的小组讨论与专项辅导、课堂练习和案例研究。普遍运用案例研究一直是澳大利亚会计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它能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调查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制定决策的能力。之后再通过论述展示与相互评述,进行反思和相互学习,增加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三、中国的会计教育

(一)中国会计教育理念

素质教育一直是中国教育所极力倡导的,在全球经济化、信息化的大环境下,我国的会计本科教育也应当是树立起终身的教育理念。知识总是在不断更新,因此会计教育也应当是贯穿会计职业生涯全过程的。因此,终身教育理念是着眼于学生发展的教育观,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全面培养,让学生掌握继续学习的技能,才能立足于不断发展和变化的社会,面对更加艰巨的挑战。

(二)中国会计教育的课程设置

首先在会计本科学习阶段的培养,应当是要满足对于“具备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方面知识”的目标要求。因此,当前已有的会计学、财务管理、计算机审计、会计准则、审计准则、战略成本等科目外,除与会计学相关的专业科目外、管理学外、经济法学也是会计教育大纲的重要一课。

(三)中国会计教育的教学方式

以往的教学突出的是教授,但是会计本身是一门偏操作性的专业课程,因此,对于实践和理论之间的差距就是需要让学生们通过实际操作和感受去补充。首先可以通过细分专业进行专才培养,让学生根据兴趣自选方向;然后根据分组和分工的不同进行模拟演练,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真正掌握知识,运用知识。最后就是注重后期的继续教育,不论是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电算化的操作更新,还是相关法律法规出台影响到的计税、审计的改变,这些都是需要不断的进行更新学习的。

(四)中国会计教育的人才培养方向

从目前我国会计教育现状上看,大多数院校会根据会计本科人才的需求进行教学资源的分配,拟定人才培养的方向,这是必要且必需的。因为我国的教育规模大,这是其他任何国家所无法相比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去进行差别培养已达到更好的效果。另外,通过定向培养,可以提高人才培养效率,找准市场需求,结合学生意愿进行专才的定向培养,能够更快适应和满足市场需求,尽快实现财会人员的专业化过渡。最后也可以充分发挥各个高校的教学资源优势和特色,设立重点培养基地,形成领域人才培养特色。既有利于实施人本教育,也尊重了学生的个人发展要求,一举两得。

四、结论

通过对当前国际上具有影响力的会计教育大国的教育理念、教育课程设置和教育方式的分析和探讨,与我国会计教育现状进行详细比较,结合我国特有的国情的社会发展需要,为我国的会计教育改革提供了方向。总体来说,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借鉴国际会计教育的成功经验,总结我国当前教育中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索、大胆创新、勇于改革,定会不断提升我国会计教育的水平,培养出更多的能够充分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适应当前市场需求的高端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王计生.现代大学的教育理念[J].中国高教研究,2012.

[2]傅磊.会计教学的借鉴与思考[J].会计研究,1994(05):53-57.

[3]黄俊杰.大学理念与会计教育[M].台湾通识教育学会出版社,1999.

国际会计范文3

关键词:中小企业;国际会计准则;实践;会计信息披露

按照联合国的相关数据统计,全世界中小企业数量占据所有企业的95%,然而由于新兴市场经济的发展,从而造成了这种比例更加明显。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数量仍在不断地升高。我国经济GDP的一般是来自于中小企业所提供的,其中全国一半的税收都是取自于庞大的中小企业群体。直至2017年,我国中小企业在国际出口贸易方面,其出口总额已经占据了全国贸易总额的80%。中小企业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的支柱。对我国经济发展会产生非常明显的影响,所以,需要对中小企业会计准则展开一系列的有效管理,从而实现我国会计制度的健康发展。

一、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重要性

针对我国的发展状况来分析,财务会计报表属于我国经济管理部门进行微观经济以及宏观经济政策制定的主要数据通道,属于我国展开宏观经济设计的基本条件;针对会计部门而言,会计部门需要利用企业会计数据从而发现企业的经营状况以及财务现状,可以准确的分析出企业的经营现状,从而可以实现企业经营决策的制定;针对企业的债权人、管理人员以及投资者等相关人员分析,这一部分人员对企业的了解主要取决于企业对其提供的会计信息数据,企业提供的会计数据可以让其管理人员做出符合企业发展经营战略,从而降低投资风险的产生,可以有效地实现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针对企业的内部经营管理人员来分析,这一部分人群可以利用会计信息披露程度,从而了解企业的经营现状,可以迅速的找出企业在经营管理时所存在的问题,从而实现企业工作环境以及工作制度的全方位改善,有效的增强企业的经济利润。在现阶段经济制度下,我国企业在信息披露的过程中,依然运用的是自愿性为主,强制性为辅的形式,这种现象下很容易造成企业信息披露的不足,信息披露的时候存在非常多的问题,如会计信息不规范、会计信息不真实等。因此,为了有效减少这些关键性问题,需要政府、企业等实现共同监督,会计方法属于会计对象展开核算监督的内容,所以对于会计信息披露而言存在非常明显的影响。

二、中小企业国际会计准则借鉴价值

(一)中小企业国际会计准则的权威性

2000年7月,由联合国成立的国际会计专家小组在第十七次大会当中,提出了《中小企业会计》的讨论文件。后又在2001年9月期间,联合国国际会计第十八次会议当中,世界各国针对中小企业会计的必要性、内容思想以及国际会计准则等内容展开了详细的研究。后又于2002年10月期间,召开了第十九次会议,主要是针对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相关问题展开讨论,专家组则是以当时国际财务报表准则为基础,综合分析了各国成员制定会计准则的条件,从而设计了一套可以应用于各类型经济业务的报告模型。最终由I-ASB于2009年这套国际会计准则。与此同时,IASB还举办了多场大型专业学术型会议,其中不乏有各类型经济学相关的专家以及学者,该准则则是通过了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应用,取得了非常大的突破。此外,IASB还制定了每三年举行一次的国际会计准则修订议案,从而让国际会计准则更具有时代性。因此,可以发现中小企业国际会计准则存在非常明显的权威性。

(二)中小企业国际会计准则的适用性

中小企业国际会计准则属于对中小企业制定的相关条例,能够有效降低企业财务报表中不需要进行披露的信息数据。此外在中小企业国际会计准则当中,针对各类型会计方法选择,需要企业运用最为便捷的方法处理会计业务,如中小企业会计准则中明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成本折旧体系,中小企业会计处理方法的便捷性能够有效减少会计人员的工作任务。按照得勒会计事务所的相关数据调查发现,大部分管理者觉得中小企业国际会计准则可以把会计业务流程实现便捷化,并且适用于企业经营中,与此同时,一部分人还认为中小企业会计准则能够有效降低财务报表的负担。

(三)中小企业国际会计准则可以实现会计国际化发展

会计国际化发展的基本要求是会计国际化,传统的区域协调制已经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的现代化发展需求。根据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编制相应的财务报表,可以让中小企业提供更加透明、详细的会计信息数据。中小企业国际会计准则针对企业内部资产重组提供了详细的信息披露方法。不但能够增强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同时还可以提高企业会计数据国际化转型。如在对中小企业实施资产减值损失核算的过程中,我国所制定的《小企业会计制度》条文中,针对无形资产以及固定资产等没有要求对这些资产展开减值损失核算。不但没有反应中小企业实际资产运行状态,同时也无法让财务报表的运用人员了解到中小企业的相关资产数据,因为本质上与国际会计处理方法存在一定的差别,所以并不存在信息数据的可比性。但是中小企业国际会计准则针对企业的商誉以及资产重组等减值损失数据指标提供了详细的会计信息披露手段,不但能够增强中小企业国际会计准则信息披露程度,同时还可以提高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数据国际化的对比性,让中小企业的会计准则逐渐趋于国际化,从而实现中小企业会计国际化的相关需求。

三、中小企业会计准则制度现状及其矛盾

(一)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特点

1.中小企业会计目标体现决策有用观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有明文指出:“财务会计报告的核心目的是对企业的财务数据、现金流量以及经营状况等信息的反馈,发现企业管理层各项责任的履行状态,从而可以帮助企业的决策者制定出经营决策。”可以发现,大型企业会计目标主要是以决策有用观以及责任观相互融合。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存在明显的差异,中小企业具备经营规模小、所有权经营权合一以及权益资本构成相对单一等,与此同时,管理层受托责任这样的情况出现频率非常少,所以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会计目标需要以决策有用观。

2.中小企业会计管理的特殊性

中小企业在管理主体层次,中小企业通常与产权主体有着一致的管理特征,也就是业主会直接对会计管理工作负责。与此同时,在管理内容方面中小企业的会计管理内容相对简单。在管理方法的运用层次,因为中小企业工作人员专业知识的限制,则会让很多较为先进科学的会计管理方法无法有效的应用到企业的管理当中。

(二)我国中小企业会计领域的两个主要矛盾

1.中小企业发展与会计信息不合理的矛盾

因为企业会计目标的不相同,从而导致在会计准则实施的过程中,中小企业无法适应这个新环境,若是强制性对中小企业实施《企业会计准则》,则会对企业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不仅会对中小企业的经营利润造成一定的负担,同时还会导致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泄露以及超载等问题的出现,不但会让设计财务报表的中小企业苦不堪言,并且财务报表中的信息数据使用者也无法获取到合理有用的信息,对于市场监管而言,无疑备受阻碍。

2.中小企业会计准则滞后与会计信息国际化需求之间的矛盾

会计属于世界上各类型企业常用的国际语言,对于国际交流、商业合作、国际资本运作以及国际贸易等活动而言,起到了一定的推动性作用。按照世界贸易组织所提出的相关要求与规则,我国的会计经济市场在决策方面会变得更加透明,在改革方面会变得更加深入,在开放性方面会变得多样化。不管是大中小企业还是国内外或者跨国企业等,都会享受到国民待遇,同时还需要根据国际惯例来进行相关标准的交易。中小企业若是想要出口国外,必须要重新组合企业的财务报表,同时对企业展开整改,以求适应新环境的会计准则制度。因此,很容易导致国际市场上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的不对称,不仅阻碍了国际市场会计信息利用者的决策,同时还会限制整个中小企业市场发展的备受限制,导致企业无法获得相应的会计信息,同时企业的发展空间也备受阻碍。所以,设计一套完善、实用性较强、可信性较高的中小企业会计准则属于大势所趋。

四、中小企业国际会计准则在中国的实践启示

(一)满足成本效益原则

成本效益主要指的是企业根据国际会计准则创造的未来价值要比成本支出高得多。严格来讲,中小企业国际会计准则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实现中小企业财务会计负担的降低。按照LASB相关数据统计,全世界中小企业针对高效率、科学性加强的会计准则存在非常明显的需求,然而因为IFRS复杂性存在一定的限制。我国在进行中小企业国际会计准则的运用过程中,能够有效增强企业的融资能力。

(二)满足强制性原则

强制性原则主要说的是具备一定标准的企业,若是已经利用此会计准则,则需要完全遵守这项会计准则,并且不能够运用其他方式针对中小企业会计准则展开核算。如,若是合并企业中的企业运用了我国中小企业会计准则展开财务报表的制作,则需要全面实施此种会计准则,并且不能够运用国际会计准则进行财务处理。

(三)满足可操作性原则

可操作性原则主要指的是在进行中小企业会计准则设计的过程中,我国需要完全结合中小企业会计所拥有的目标与特性,选择合适的制度要求,来简化我国中小企业会计准则内相关性需求。中小企业会计准则需要满足上市企业以及大型公司会计信息决策者的相关需求,如分布报告以及每股收益等信息的披露,但是针对中小企业而言,对于这些信息方面的披露并不是绝对的。在对计量原则以及确认原则没有发生变化的基础上,能够针对披露原则展开相应的简化,从根本上提高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可操作性。

五、结语

总而言之,学习利用中小企业国际会计准则的详细内容,对于我国来说还需要不断地进行完善,设计出符合我国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会计准则,不但能够让中小企业拥有更加全面、更加权威的制度体系,同时还能够实现我国中小企业会计方法的统一,从而提高中小企业资本在国际范围内的流通效率,有效处理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会计准则不科学、不稳定所带来的不足,从根本上实现我国经济体系的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任永平,毛丽娟.中小企业会计准则:国际现状与经验启示[J].会计之友,2011(20).

[2]马丽.构建我国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探索:国际比较视角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0.

[3]李成,吕博.国外中小企业会计研究及启示[J].当代经济管理,2009(03).

[4]陈礼忠.刍议中小企业执行新会计准则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信息,2011(27).

[5]李蕊.中小企业会计标准制定与实施的国际借鉴[J].会计师,2013(12).

[6]赵有裕.中小企业对外投资研究———兼论韩国中小企业对华投资策略[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

国际会计范文4

[关键词]“一带一路”国家;会计准则;国际等效

1引言

由于“一带一路”涉及65个国家和地区,在涉及国家数量多且各国会计准则不尽相同,以及各国的会计行业发展水平相差悬殊的情况下,为了提高各国财务报表的信息透明度与可比性,减少跨国公司根据公司所在国调整财务报告的成本,文章对沿途各国与我国会计准则国际等效进行了研究并提出解决方案。旨在为促进沿线各国与我国的经济建设全面发展,并希望能为其他研究的学者们提供参考借鉴。

2“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与等效

2.1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与等效。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是指世界上各个国家的会计准则都趋于相同,也就是会计准则趋于一体化,即世界不同的司法管辖区,相同的经济交易事项应使用统一的会计处理方法。高度趋同的国际性会计准则会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在市场经济发展中为各国市场经济管理者改革和完善市场政策提供依据。欧盟委员会于2007年12月了“关于建立认可第三国证券发行者采用的会计准则等效的机制规则”,正式对会计准则等效做出了定义。即如果按照第三国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表与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的财务报表相比,能够让投资者对证券发行企业的资产负债、财务状况和赢利状况及前景作出相似判断,并且投资者很可能会作出相同的投资决定,就可以认为等效。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与等效还是有些区别的。趋同侧重各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相一致,而等效则侧重各国通力合作,在会计准则、审计准则以及公司治理等方面协调一致。在等效下会计差异是有的,但是并不影响投资者对同一信息作出的判断。会计准则趋同的目的是等效,等效更是趋同的有效延伸,因此会计准则的国际等效更具有现实意义。

2.2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与等效现状。根据普华永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会计和资本市场环境报告》中提到,“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分为四类,即“已趋同”“正在执行中”“正在考虑中”“暂无趋同计划”,另外有一小部分国家暂时无法查找到信息。在“一带一路”涉及65个国家和地区中,“已趋同”的国家有37个,“正在执行中”的国家有5个,“正在考虑中”的国家有9个,“暂无趋同计划”的国家有12个,剩下两个国家暂无信息。具体国家的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情况见表1。在“一带一路”65个国家中发现,经济较发达的国家如中国(含香港、台湾)、新加坡、泰国等已完成与国际会计趋同。东南亚国家除了缅甸、老挝等外也基本完成趋同。暂无趋同计划的国家主要集中在中欧、东欧以及非洲。2.2.1分类一:已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代表性国家概述中国(含香港、澳门、台湾)的会计准则除了澳门之外,其他都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2006年,中国内地建成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质性趋同的新会计准则体系,财政部了企业会计准则,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实质性趋同。2010年,响应二十国集团关于建立全球统一高质量会计准则的倡议,中国财政部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路线图》。2014年,财政部了公允价值计量、财务报表列报等8项新制定或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进一步保持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持续趋同。香港会计师公会是香港唯一能制定会计准则的机构,其制定的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基本趋同。会计研究发展基金会是台湾会计准则的指定机构。自2013年起台湾版国际会计准则适用台湾地区的上市公司或非上市公司,其与国际会计准则主要在收入、金融工具及租赁准则上有差异。台湾公认会计原则适用非上市公司,其与国际会计准则主要在投资性房地产、农业、矿产、金融工具等准则上有差异。澳门行政长官根据《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制定会计准则。澳门最新的会计准则为2005年版,其基于2004年版国际会计准则制定。澳门没有计划全面采用国际会计准则,而是在某些方面选择性的采用。新加坡的会计准则已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公司披露与治理委员会是新加坡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目前新加坡公司使用的是公司披露与治理委员会的新加坡财务报告准则,新加坡财务报告准则基本采用了国际会计准则,但采纳时都进行审慎评估。经过多次修订,其中大部分内容与国际会计准则完全一致。2.2.2分类二:正在执行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代表性国家概述俄罗斯是其中一个正在执行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国家。财政部是俄罗斯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现行的俄罗斯会计准则将进行修订,计划将在2019—2021年期间逐渐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然而该准则适用上市公司,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尚未公布适用非上市公司准则的国际趋同计划。越南也是其中一个正在执行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国家。会计和审计政策部是越南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目前正在制定一些以国际会计准则为基础的越南会计准则。越南要求国有银行适用国际会计准则,而允许商业银行选择适用,所有的上市实体需要按照越南的会计准则来编制。越南预期将于2026年实现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2.2.3分类三:正在考虑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代表性国家概述巴基斯坦的会计准则正在考虑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巴基斯坦证券交易委员会是巴基斯坦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目前巴基斯坦已经采用部分国际会计准则,但未包括国际会计准则的第1、9、14、15、16、17号等,证券交易委员会正在考虑采用上述准则的相关计划。老挝的会计准则正在考虑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会计局是老挝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2017年会计局颁布公告,要求老挝的公众利益实体包含上市公司、银行、保险公司和其他金融机构需要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表。非公众实体按照老挝会计指南编制财务报表,会计局曾经计划按照中小企业国际会计准则编制适用非公众利益实体的会计准则,但至今进展有限。2.2.4分类四:暂无趋同计划的代表性国家概述捷克目前未公布向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计划。财政部是捷克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捷克本地会计准则主要依据《会计法》形成,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仍存在较大差异。波兰目前未公布向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计划。波兰会计准则委员会负责制定国家会计准则。如果波兰会计准则中没有具体规定,实体可以使用欧盟认可的国际会计准则。波兰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存在较大差异,波兰尚未采用中小企业国际会计准则。

3对沿线各国国际等效的建议

3.1各国应建立交流委员会。国际会计等效对“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经济往来有着重要的意义,既提高了各往来交易者之间的信息流通和透明度,也能增进各国贸易往来的意愿。因此各国应制定一个国际会计趋同交流委员会,各国代表加入组织并提出有效趋同的意见。委员会应一年举办一次或者多次的学术交流,在会上讨论各国国际会计趋同的进展,以及对未来各国的有效趋同提出建议等。

3.2我国应培养熟悉。“一带一路”各国会计准则的人才。各高校专业开设的会计课程大部分是在学习中国会计准则的大背景下,有些国际课程或者交换项目在学习美国会计准则、英国会计准则或者是国际会计准则等,学习这些内容是过去的大趋势。除此之外,各高校应该多开设学习“一带一路”各国会计准则的课程。比如可开设选修课东南亚各国会计准则比较、中欧与东欧会计准则比较等类似课程。社会上的教育机构也可开设类似的课程,培训完后获得相关证书可作为应聘专业会计岗位的有利条件。对于一些外贸公司的会计岗位,国家也应鼓励和补贴他们多参加类似的培训,了解并熟悉“一带一路”各国的会计准则。也因此能在今后与各国的会计交流中发挥好带头的作用。

3.3我国应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会计准则国际等效进程。我国目前在世界上的地位越来越举足轻重,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合作倡议使各国联系更密切。我国应担当老大哥的角色,促进未趋同和打算趋同的国家早日走上国际趋同的道路,帮助这些国家解决国际趋同和等效道路上的难题以及给他们提供有效的建议。

参考文献:

[1]陈辉发,熊招.“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会计准则等效战略研究[J].会计之友,2018(2):56-59.

国际会计范文5

关键词:租赁;会计;准则;策略分析

20世纪50年代租赁行业开始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金融租赁公司上市,逐渐演变成了时代的发展趋势,从事各行各业的企业都开始慢慢接受融资租赁这一行业。自此以后,融资租赁行业一跃成为世界上第二大融资方式,仅次于银行信贷。与此同时,在财务报表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一个行业想要得到稳定、长久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约束,只有在相关政策不断支持维护以及规范该行业的基础上,该行业才能得到蓬勃发展。但是近些年来,随着时代的改变,租赁行业的发展也在不断提高。对于现阶段的租赁行情来说,原来实行的租赁国际会计准则已经渐渐脱离时代的脚步,无法满足租赁行业的飞速发展现状。因此,于2016年初颁布了新租赁国际会计准则,对相关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做出了删减与补充。例如,在长期短租赁以及售后回租等工作,在确认其原则和计量方法上有所改动。虽然融资租赁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新租赁国际会计准则的实行,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在制定更为合适的新租赁国际会计准则方面,要积极开展相关改革工作,不断完善其不足之处,旨在能够帮助租赁行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积极给出解决办法。

一、新租赁国际会计准则推行之后带来的意义分析

由于租赁行业飞速发展,为了顺应时代要求,租赁国际会计准则不得不做出改变。在原租赁国际会计准则的基础上,新租赁国际会计准则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在新准则被推行之后,为当今的租赁行业发展带来了重要意义。

(一)使用“权模型”更加符合资产和负债的定义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其发展的关键就是资产以及负债,对于企业自身资产展开确认,通常是由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实际控制所获得的收益决定的,并不是其在法律意义层面上表示的所有权。与之相对应的,是在开展相关租赁过程时,出租人完全有权利去控制自己所出租的资产,对于开展相关租赁工作所获得的租金以及相应的利益有绝对的控制权。对于承租人来说,其在控制自身的资产使用权以及所获取的收益方面有着绝对的权利。从这一点来看,在确认资产方面,出租人和承租人都应该对其有着一定的重视。与此同时,对于承租人来说,由于其具有支付未来租金的现实义务,其也不得不认真开展负债的相关调查工作,以新租赁国际会计准则为根本依据,在进行经营租赁资产时,要做到资本化处理。这一做法对于提高相关会计准则的准确性有着很大的帮助,对于新租赁国际会计准则的实行来说,有效增强了其严谨性以及协调性。

(二)“两租合一”思想能够为决策者提供真实有效信息

在新租赁国际会计准则未颁布实施之前,租赁行业通常秉承着“两租划分”的思想。这种思想要求相关企业在开展经营租赁过程中,只需要对其租金费用进行每期确认即可。对于在开展相关工作时,形成的资产与负债情况,则不需要在资产负债表上进行标明,这一现象为企业隐藏部分资产与负债情况提供了可能。这样一来,企业自身真实的财务杠杆便被无形中掩盖掉了,这一问题非常容易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同时,这对于相关企业做出正确决策的落实方面也有着极大的影响。在新租赁国际会计准则的要求下,“两租合一”的思想逐渐涌现到人们的视野中来,现阶段开展的大部分租赁行业都以该思想为引导。在此基础上,企业的资产以及其负债情况能够得到充分披露,与之相关的决策者能够收获到更为真实准确的相关信息,进而及时做好有关于企业发展的重要决策。

(三)单一的会计处理方法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在新租赁国际会计准则为被实行之前,在经营租赁以及相关融资租赁的划分上,租赁准则并没有给出较为明确的规定,这一现象导致了相关工作人员只能以自身的主观判断去开展相关工作。在这样的发展状况下,展开租赁工作的实际操作过程中,租赁交易容易受到他人控制,经常会出现类似于模糊合同条款的现象,但是在新租赁国际会计准则的要求下,单一使用“权模型”被充分采纳。在这一模型的应用过程中,承租人对于相关会计处理方法不在凭借着主观的判断标准,“权模型”的应用对于经营租赁以及融资租赁的划分标准,给出了清晰且明确的划分。与此同时,其还能够对于企业中所存在的操作财务报表行为,产生一定程度的弱化作用,进而使企业在其财务信息方面表现得更加真实清晰,使相关资料能够更好地为企业的未来发展服务。

二、新租赁国际会计准则存在的问题

(一)研究两租合一思想不符合实质重于形式的会计原则

对于租赁行业来说,其目前主要的租赁方面包括经营租赁以及融资租赁,现阶段对于经营租赁实质还没有明确的说明,而融资租赁具有融资的经济实质。在“实质重于形式”的思想影响下,承租人在对相关租赁行业活动进行核算时,需要采用两种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但是在新租赁国际会计准则的要求下,“两租合一”思想却要求租赁中对于会计合算处理统一展开,因此这对于新租赁国际会计准则来说是相互违背的。

(二)对租赁行业的成长带来一定的阻碍作用

所有权模型是新租赁国际会计准则当中提倡采用的方式,在这种模型的实施下,会造成一项租赁资产信息,同时出现在两张资产负债表中。这样的现象便会导致企业在资产总额的计算方面出现虚增的结果。这样一来,企业便会对自身目前所拥有的资产数额估计过高,这对于会计行业的谨慎性原则来说是严重违背的。除此之外,不断地推行新租赁国际会计准则,对于相关租赁行业的发展来说,也会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一旦经营租赁行业在其外表的融资优势上不占优势,那么承租人所面临的便会是随之而来的较高的资产负债率。另外,企业在不具有相应的租赁优势时,便会面临更大的融资压力,这对于中小型企业的进步与发展来说起到了严重的阻碍作用。

三、完善租赁国际会计准则的思考与探讨

在对于新租赁国际会计准则为当今租赁行业所带来的重要意义,以及其在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这两方面有了充分的了解之后,不难看出,在租赁行业开展新租赁国际会计标准准则的改革,还需要不断完善并且长久的持续进行下去。在新规则推行上市后,其在租赁行业发展中的影响作用难以保证,因此为了确保相关租赁行业能够长期稳定的繁荣发展下去,应该及时制定更为完善的相关租赁会计准则。

(一)建立健全租赁会计的信息披露制度,充分发挥制度的保障作用

现阶段经济全球化现象的发展如日中天,其发展势头之迅猛以及发展速度之快,给各个国家在开展相关交流,合作互动等活动带来了更加多样化的体验。以发展经济为主要目的的相关活动大都朝向着全球化方向不断发展,进而各国之间关于经济活动的连续性以及依存性逐渐呈现。在不断推进更为健全的会计准则要求下,各国之间交流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障碍以及相关成本得到了有力消除。在租赁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对于其相关租赁国际会计准则进行不断的完善,首先要采取的措施就是,对于相关租赁会计的信息披露制度进行严格规范,对于相关法规制度所具有的保障作用,要尽量发挥到极致,进而使整体行业不断向前发展。一个企业是否在较为健全与完善的相关制度下经营活动,这对于其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因素,相关制度的健全程度不同为企业带来的发展结果也完全不同。尽管在面临着承租可能对于真实财务杠杆进行掩饰的问题时,新租赁国际会计准则给出了良好的解决办法,但是还并不能确保相关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对于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为起到较高的保障作用。造成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在进行会计信息披露时,其透明程度没有达到要求。因此,相关租赁国际会计准则应当致力于建立更为健全的租赁会计信息披露制度。

(二)保障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内部成员多元化,保证信息披露真实

尽管租赁行业现阶段朝着全球化的方向发展,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由于每个国家在其自身的经济发展程度上有着或多或少的差异,进而导致相关租赁行业在不同的国家也有着不同程度的发展现状。例如,对于那些新兴经济体的国家来说,租赁行业属于一种新兴行业,有着起步比较晚,发展水平比较低的特点。但是,在发展中国家层面来看,国内在中小型企业的建立与发展方面所面临的融资压力也是十分严峻的。针对这一现象,在开展相关租赁国家会计准则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被邀请到制定相关会计准则的活动中,要求他们以自身国家的发展现状为主要依据,对于国际准则的制定提供具有自身特色的想法。这要求在开展国际会计准则活动的理事会上要对于内部成员多元化给予一定的保障。在此基础上,以相应的实际发展情况,对于租赁国际会计准则展开制定。在这样的发展要求下,旨在能够实现国际租赁行业加速走可持续健康稳定发展路线。除此之外,在对于相关租赁国际会计准则进行不断完善时,对于相关会计从业人员的自身职业素质要进行严格要求,不断地对会计人员的行为准则进行规范,进而使其在开展相关工作时,质量能够得到有效保障。另外,对于相关内部工作成员实行考核监管体系,不断加强对其监督力度。在这样的强有力保障下,会计信息披露的充分性和真实性也会相应提高,进而使租赁国际会计准则的实际意义得到了有效发挥。

四、结语

新租赁国际会计准则的实行能够有效促进相关租赁行业繁荣发展。本文通过对租赁行业现状进行分析,对于新租赁国际会计准则的推行的重要意义,以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充分的探究,进而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有效思路,旨在促进租赁行业不断稳定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国际会计范文6

【关键词】国际会计教育准则;会计国际化;课程体系

为促进世界经济的平稳有序发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会计人才,我国高校在国际会计准则和国际教育准则的指引下开展了国际化会计教育,主要教学方式有:中外合作办学、原版教材授课、根据国际执业资格考试科目设置课程等,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何将会计国际化教育引向内涵式发展道路,还要做出努力。

一、我国会计教育国际化存在的问题

(一)国际会计专业教学的目标较狭窄

国际高等商学院协会(AACSB)认为商科教育(包括会计学)应该努力实现十个目标:有效的沟通能力、商业伦理、商学通识、批判性思维、有效的决策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整合不同商学专业知识的能力、全球性思维、团队能力、专业能力。在这十个目标中,专业能力列在最后,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最为重要。我国国际会计教育在实际教学中过于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最为典型的就是鼓励学生走考取各种“国际会计资格证书”的道路。本应培养学生沟通、批判和创新等方面能力的通识教育课程的效果并不理想。然而国际社会更看重毕业生的全面素质和专业能力,而并非专业知识。这就导致我国本科国际会计方向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很难适应国际社会的要求,胜任实际的工作。

(二)高校国际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僵化

国内高校国际会计专业课程中“财务会计”等专业课程所占比重过多,对于学生沟通能力,决策能力,处理问题能力等交叉学科的课程的设置较少。国际会计准则与我国会计准则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几乎每年都有新的政策和规定出台。而高校国际会计专业教学却是一个相对静态的活动,可能学校教授的专业知识,在学生毕业的时候就发生了重大变化,而学生又不具备应对这些变化的学习能力,就会变得无所适从。

(三)不注重软能力的培养

高校国际会计实务教学大多采取“角色扮演”的形式,学生通过扮演不同的会计角色,从而熟悉会计实际工作的相关流程。但是,这种“角色扮演”只是一种普遍性的流程,在现实工作中是随着环境而变化的,所以实际意义并不大。高校应更多的与国际企业进行合作,让学生真正在工作中去学习,效果才是最好的。很多高校校企合作工作做的很好,但是将学生派到企业实多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后半段,与日常教学的联系较低,降低了实习效果。

(四)对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学与重视程度不够

会计是一门与“金钱”有关的学科,会计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会时刻面临职业道德的考验。国际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分为四个阶梯型步骤,分别是:(1)传授职业道德知识;(2)培养职业道德敏感性;(3)促进职业道德判断能力;(4)维持符合职业道德操守的行为承诺。这四个步骤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模块。在我国的国际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中,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具体目标设定不明确,没有分辨出“道德敏感性”、“道德决策能力”与“道德行为”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中的区别与联系;在具体教学中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投入尚不充分,采用的教学方法也较为单一;忽视对会计伦理理论及国际会计教育准则的学习,在教学中缺乏对会计伦理决策模型的讲解,也没有积极吸收会计国际教育准则在职业道德教育领域的新思路与新发展。

二、基于国际会计教育准则的我国会计教育国际化改进建议

(一)确定以“专业胜任能力”为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

在制定我国会计教育国际化的人才培养目标时,高校应该把眼光放高远,不应该局限于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应当依据国际会计教育公告框架对职业会计师培养目标的要求,确定以“专业胜任能力”为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在国际会计教育准则公告框架中,专业胜任能力被定义为具有在工作场所胜任工作的专业能力,具体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专业价值、道德与态度三个方面。我国会计教育国际化进程中要从多角度、多方面在学生的能力培养上下功夫,让学生不仅仅能够应对会计基本计量与报告工作,还应具有会计工作中的职业判断能力、职业沟通能力、职业道德判断以及遵守能力。

(二)突出“会计与财务”、“组织与企业管理”、“信息技术”专业课程

我国高校国际会计专业现行课程体系,太过于重视“财务会计”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比重过高,老师讲授的非常详细同时也给学生带来很大很大的学习压力。学生并没有过多精力去学习现今很重要的“组织与企业管理”、“信息技术”课程,导致学生的知识结构与现实脱节,不能很好的与国际社会现实需要相契合。因此,高校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应当借鉴IES2指南,合理开设“会计与财务”、“组织与企业管理”、“信息技术”相关课程,并且合理分配其比重。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能够综合提升,成为适应国际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三)既重视智力教育也要注重软能力的培养

我国高校在向国际学习时,更多的把注意力放在对国际智力教育体系的学习,更多学习的是国外的课本、国外的知识结构体系,很少注意国外高校在学生社会活动具体能力的培养上。社会经济活动中,除了对学生的专业知识有要求外,对学生相关沟通能力、处理问题能力、职业判断能力等提出更高要求。因此,我国高校在技能培养上,应当以IES3为蓝本,除了重视传统的智力教育,还应当关注交流沟通、职业判断、领导力等软能力的培养。

(四)建立完整系统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体系

在国际会计工作中,对会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其具有相关职业道德的知识,还需拥有足够的对于职业道德的敏感性以及职业道德判断能力,并能够在面对实际工作问题时遵守职业道德。因此,在职业道德教育上,应当遵循IES4的建议,设置独立的职业道德课程,并将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到会计学各个专业课程中、贯穿会计国际化教育的整个过程,使学生成为具有职业道德判断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提高中国会计人员的“公信力”。

【参考文献】

[1]陈旭霞,吴溪.国际会计教育准则新体系简评[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5(05):109.

[2]刘珈希.会计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式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6,(29):153.

[3]潘莉琴.基于会计教育国际化目标的会计学专业建设[J].现代职业教育,2017(08):55.

国际会计范文7

关键词:国际会计准则趋同;金融工具;全球化;贸易融合

引言

本文首先介绍我国国际趋同的历史进程,通过分析当今经济全球化、贸易融合,发现未来发展国际趋同的必要性,进而预测未来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趋势。

一、回顾过去:国际趋同的历史进程

2006年,我国进入后WTO时代,市场经济开始蓬勃发展。中国经济更广更深地融入全球市场经济体系,中国积极与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及地区进行战略经济对话,增强国际合作。而此时财政部了企业会计准则,中国开始与国际会计准则实质性趋同,这一新会计准则的出台既适应了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也顺应了国际经济发展的趋势。在这之后的十年间,中国响应了G20关于建立全球统一高质量会计准则的倡议,财政部修订了公允价值计量等新企业会计准则,进一步保持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持续趋同。此后,2017年企业会计准则又进行了一次重大变化,修订了金融工具、政府补助等具体准则,以金融工具为例,在金融工具定义上,从《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2017)来看,金融工具的定义与IFRS的表述近乎一致,这说明我国会计准则已经加快了向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步伐。在金融工具分类和计量方面,在旧准则中,金融资产被分为了四类,即交易性金融资产、贷款和应收款项、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这种金融资产的四分类划分的标准很模糊,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因此导致了主观性增强,仅根据管理者的意图便可以划分金融资产。新准则将金融资产的四类划分为三类后,除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对金融资产的细分增强了其分类的逻辑性之外,国内外会计准则实际含义相同。可以看出,在这一基础上,对国内会计准则的更新和向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是必要的。从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历史进程可以看出,趋同进程一直在进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从2001年我国加入WTO,我国经济便开始更深入地融入全球市场经济体系。随着时代进步,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全球价值链深刻推动着全球化的发展,我国必须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并发挥协调作用,承担国际责任。在这一形势推动下,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很可能发生变革,可以看出趋同进程具有波动性和周期性,历史上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步伐又会重现,未来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将会更有利于我国经济和贸易的规范发展,促进我国与各国经贸团结合作,从而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提升中国的国际声誉。

二、着眼现在:国际趋同大势所趋

(一)国家发展建设推动我国会计准则的出台。我国会计法制建设都是紧紧围绕并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也是如此。在国内和国际会议中可以看出国家经济发展的趋势。近年来,在众多国际会议上中国和各国表现出了合作共赢的进一步展望。比如,2019年,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四次峰会上,与会各国领导人对于世界经济形势、贸易、数字经济等议题进行了探讨,在各国都走向开放融合的大趋势下,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扩大,各国经济产业在生产要素全球流动下更快融合。当世界经济面临风险和不确定性加强的情况下,逆全球化对全球化造成冲击,各国倡导共同反对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以及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以减少经济风险对本国的冲击。全球共同治理需要共同的准则规范和交流,在这一背景下,从经济交流方面为践行互利共赢理念,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成为大势所趋。

(二)经济全球化助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有利于在世界各国面对经济全球化中的困境时,加强全球治理,促进区域合作,在贸易融合的背景下促进经济发展。在疫情扩散至全球时,从G20领导人应对肺炎特别峰会中中方表示会尽最大力量为国际社会提供援助,到中非团结抗疫特别峰会中中国明确发声会加强中非的友好关系,共同抗疫,团结合作,再从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到全球疫苗峰会,可以看出中国高举多边主义旗帜,面对全球疫情下民族主义倾向增强。逆全球化浪潮加剧等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出现的矛盾,倡导更加包容的全球治理,更加长远的发展之道,更加有效的多边机制,更加紧密的国际交流,更加积极的区域合作。目前,在疫情仍未在全球得到全面控制下,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召开,中国表明将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共同促进全球服务贸易发展繁荣,此后我国加强了中国贸易强国的建设,抓住国际分工深化所带来的全球价值链重构机遇,进一步推动全球化发展。因此,随着科技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贸易融合的进程也成为会计准则向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必要原因之一。

(三)数字化经济急需与国际接轨。随着数字化经济的日益发展,为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提供了技术条件。在疫情的冲击下,数字化经济的发展成为大势所趋,而之前我国数字化经济虽在快速发展,但效率不高。疫情期间,实体经济陷入困境,数字经济线上线下加速融合。一直以来我国的数字技术在行业上发展并不平衡,此时正是我国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的最好发展机遇,通过数字化转型,可以取得在国际社会上发展数字经济的主动权。而会计作为一门深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影响的学科,会计数字化转型也即将成为大势所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技术也将成为中国企业的决定性因素。云技术的发展成为经济和贸易全球化的载体,对比传统财务内部系统,云财务将更加方便快捷。随着线上办公成为趋势、数字化办公软件的普及,社会对数字化会计师的需求也日益增长。这要求财务专家不仅要具有数字化思维方式与国际化新兴技术相接轨,更要具有开阔的国际化视野以满足因社会需求而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数字化经济的发展对我国会计准则向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更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发展契机:经济全球化下的贸易融合现状

(一)国际贸易的发展进程。二战后为重整国际经济秩序,避免贸易保护主义对世界经济造成打击,破坏世界经济秩序,逐渐形成了以互惠为基础的货物贸易自由化国际贸易准则。近些年随着科技的发展,资源进行优化配置,运输成本降低,各国贸易进一步融合,国际贸易模式也一改传统模式变为跨国生产、全球销售的一体化综合体。与此同时,贸易融合的趋势也间接推动着在这一进程中必不可少的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发展。

(二)我国进行国际贸易融合的进程:风险和机遇并存。机遇可以总结为以下两点:(1)改革开放后,我国抓住了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机遇,加入了全球贸易融合的队伍,开始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深度融入了全球贸易链,并通过发挥自身劳动力优势及积极引进外资,发挥生产要素的价格优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继续深化全球化的进程,推动国际贸易融合无疑有利于我国的经济发展。(2)因肺炎疫情而迅速发展的线上线下融合的跨境交易模式,通过大数据发展线上电子商务平台,实时监控订单收发,引流线下实体店至线上交易平台,扩大了国际市场的销售规模,新开发的线上交易系统需有统一的交易政策和计量政策对产品进行监管从而使国际交易顺利进行。除此之外,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要想在全球贸易链和价值链中取得更具优势的地位,不仅要知悉全球贸易链和价值链的发展方向,更要洞悉国际所采用的各项会计准则及其文化和发展历史,及时作出适应线上交易的战略调整,采取相应的贸易战略和投资战略。从以上进程可以看出我国的贸易融合在深入发展,但同时也面临着风险。风险可以总结为以下三点:(1)国际贸易依存度降低。近年来逆全球化对我国贸易融合产生了较大阻碍,发生了很多像英国脱欧,美国增强贸易壁垒并挑起贸易摩擦等逆全球化的事件使进出口贸易额下降,国际的贸易依存度降低。(2)负面影响所带来的连锁反应。国际分工深化作为当今贸易融合的体现之一,全球分工一方面意味着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更大的风险。一国受到负面冲击,会通过全球贸易链传递到其他国家,进而影响整个世界。(3)国家发展后面临的潜在威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日益缩小,面对日益强大的竞争对手,各国产生危机感,进而转向加强国内价值链的构建,减少对国际贸易的依赖,使我国的贸易融合进程受到潜在威胁。除此之外,我国目前对外部资金、技术等依赖在增强,而中美贸易摩擦、科技冷战使我国受到潜在威胁的风险增大。在贸易融合下国与国之间的界限更加模糊,趋同后的机遇和风险并存,而如何在紧跟国际趋同步伐的前提下应对随之而来的风险才是当今中国会计准则向国际会计准则趋同亟须解决的问题。

四、展望未来:对未来国际趋同的建议

面对当今的时代挑战及贸易融合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对中国未来国际趋同步伐的建议如下:

(一)密切关注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动向。应密切关注会计在国际上的发展动向,例如通过国际化发展得较好的国际化机构ACCA(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可以及时了解会计在国际上的发展,并主动参与会计国际化进程,运用IASB会议提供的开放机制提出建议,反映我国等发展中国家存在的特殊问题,增加参与度并提高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并提升我国在制定国际会计准则中的发言权,从而争取更多的国家利益。

(二)“因地制宜”地推进会计准则国际化。在具体准则推行方面,例如因高素质人员配备不足,风险管理部门制度不健全,基础数据的缺失等问题。我国现行的金融工具减值原则还不能实现国际化接轨,在具体企业推行方面,因我国企业类型,数量众多,国有企业,大型企业,中小型企业在业务性质和相关需求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如果一概推行国际会计准则,对于有些企业可能产生更多的负面影响,反而不利于实现个体的经济目标。因此,之前我国会计准则还实行渐进式趋同,在新会计准则颁布后,实施之初仍以原会计准则为主,再渐渐过渡,不仅吸取了国际准则的精华,还创立了自己的特色,将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并行实行。新会计准则体系系统全面地联系了整体与部分,并逐步解决了企业治理规范的问题。因此这一特色应继续延续下去,因地制宜地推行会计准则国际化,可以更好地兼容我国企业发展的特点。

(三)加强贸易强国建设,夯实推进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基础。国际贸易融合作为稳定推进会计准则国际化的背景和基础,中国应着力加快贸易强国的建设。而目前因疫情演变对全球经济造成了巨大影响,此外,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发展中国家不断膨胀的债务负担仍是全球经济的重大隐患。因此,中国应为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完善作出有力的中国贡献,同全球各国共同推动全球贸易稳定复苏,推进更具开放性、包容性和可持续性的贸易发展路线,营造有利于复苏的国际环境,并继续推进国际贸易便利化,尽早解决疫情带来的影响全球贸易的法律问题,进而最终完善多边贸易体系下的全球价值链和全球生产网络。面对国际分工深化所带来的负面冲击,为了尽量减少贸易链分散导致的效率损失,我国应加强自身的科技含量,积极创新贸易方式,并加快提升国际标准制定的能力,利用更先进的技术来趋利避害。在中国-阿联酋经济贸易数字博览会上,中方表示世界经济数字化转型成为大势所趋。而数字技术与贸易融合的新型贸易方式,有利于更好地维护国际贸易链的安全,我国应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趋势,积极发展数字产业,并通过自主发展,减少因依赖外部而产生的潜在威胁,从而推动我国贸易强国建设。

(四)加强国际合作,抵御逆全球化风险。2021年1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新时代的中国国际发展合作》白皮书中详细阐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开展国际发展合作的理念和政策主张,反映出新时代中国国际发展合作所取得的实践成果和进展。加强中国与国际的发展合作是大势所趋,也是经济全球化和贸易全球化的必然结果。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相互依存的程度在空前加深,既是社会发展的结果,也是在世界发展面临难题和挑战的情况下的必然产物,肺炎疫情便是对世界的警示,唯有团结协作才能应对各种全球性的风险挑战。要深化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我国应积极将合作理念传递到世界,并加大国际援助,积极支持国际组织发挥领导作用,各国发挥沟通协调作用,为世界经济稳定作出贡献。

(五)稳步推进趋同步伐。我国现阶段的会计准则基础较为薄弱,要完善趋同机制,不能一蹴而就,而要稳步推进,扎实前行。若趋同进程与我国发展进程不协调,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就会与国家经济现状脱轨,反而不利于我国经济发展。因此,在趋同过程中要调和国际会计准则发展趋势和我国经济现状的需求,针对我国的发展需求,综合不同国家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经验,从而总结出适合我国发展的趋同步伐。

五、结语

国际会计范文8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各种研究应对国际会计教育在美国已经出版。目前相关的研究可以被分为两大类。研究在第一类调查方法在美国是利用国际化会计课程。研究在第二类调查方法是讨论各种创新方法可用于集成选择国际会计主题纳入会计课程。虽然许多研究已经检查了美国学校的策略提供一个单独的国际会计课程作为一种国际化的会计课程,只有很少的研究已经检查,在任何细节,使用集成方法国际化会计课程。因为这篇文章的目的是研究美国学校国际化会计课程通过集成方法,两类别的国际会计教育研究是当前的研究直接利益并在下面讨论。

2数据收集

数据收集是通过问卷送到570名教员,会计程序选定的是1995版Hasesblack会计教师目录2的示例用于这项研究,是其中一个最全面的样本处理报道国际会计主题在美国它代表大约72%的所有美国会计程序包括在1995年版的Hasesblack会计教师目录在发送问卷,下面的策略选择:(l)问卷被送到一个教员的一种会计程序中确定Hasesblack会计教师目录有研究和/或教学利益在国际会计。对于那些会计程序没有这种确定教员,问卷被送到了系主任,他们被要求提出适当的教师完成调查问卷「习。

3分析结果

每个反应机构被要求表明方法(e)s利用国际化会计课程。表2总结了这些反应,通过本科和研究生课程。似乎存在显著差异(e)s在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更多的反应研究生课程(59.2%)提供单独的课程在国际会计比本科专业(36.2%)。只有少量的回应本科专业(2.7%)提供一个单独的国际税务会计课程,而30.3%的响应提供本课程的研究生课程。一个相对小的数字(12.5%)的机构与研究生项目没有具体方法的国际化课程,但近三分之一(31.4%)的本科项目没有具体的方法。反应机构表示强烈支持集成方法国际化会计课程。百分之六十一(61%)的响应的本科专业,和52%的回应表示,他们使用研究生项目的集成方法。本文的其余部分将解决集成方法国际化会计课程。~建议集成国际会计主题纳人课程的方法国际维度的会计主题可以集成到会计课程在几个方面。本节将讨论可能的方法,可用于集成方法,提出一些教学材料,利用每个方法。

3.1使用外国年度报告

使用外国年度报告整合国际会计层面融入课程可以刺激和令学生兴奋。外国年度报告提供“真实生活”的例子,并提供学生机会去比较和对比美国会计实践与其他国家。外国年度报告特别有用在整合国际维度的会计到财务会计课程,特别是,中级和高级会计(附录A提供了一个列表的建议主题可以在财务会计课程国际化)。外国的年度报告,然而,提供有限的机会,整合国际维度的审计、税务、和管理方面的会计。

3.2使用案例研究

案例研究提供另一种手段,整合国际维度的会计到课程。正如前面所讨论的,使用外国年度报告是非常有用的在整合国际维度的财务会计主题但他们提供有限的机会,整合国际维度的审计、税务、管理方面的会计。使用案例研究方面发表包含国际税务、审计、管理、标准制定过程,以及财务会计,提供了一个明显的优势在其他领域教师的会计(如。、税务、审计、naageriai)在整合国际层面融入会计课程。一个源,“作者发现特别有用的是一个最近出版、国际案例研究文本(Sc嘛eikart,罗伯茨和灰色,1995,请参见参考资料以获取完整的引用)。本文包含病例国际金融会计和报告,国际会计和财务报表分析,管理会计对全球业务操作、国际审计、国际税收。每个案件包含几个讨论点和问题。一种可能是有用的在利用案例整合国际维度的会计的课程,类似于一个讨论第二个策略在使用外国年度报告,并要求每个小组分组学生准备一个小组项目结案分析问题和讨论点长大的情况下回答。书面作业将完成从类和上交的分级。再次,这个方法不会把课堂时间和暴露学生国际维度的会计。

3.3使用已发表的论文

另一种方法,整合国际维度的会计主题纳入会计课程,是使用发表文章,讨论国际会计的各个方面。这里的文章建议(见附录C),是主要的性质,并提供一个概览的话题如国际组织参与协调会计实践,欧盟,清单在外国股票交易所,以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在国际资本市场由于多样性在世界各地的会计实践。这些文章可以转让的课堂阅读,可能讨论在类。这种方法更可取的,在上层阶级如先进的会计和会计理论课程。选择一个特定的方法来集成国际维度的会计的课程取决于老师的偏爱,可用时间,本课程教学和其他约束作者利用了所有上述方法在过去,收到积极的反馈来自学生。

4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