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机床维修实训总结范例6篇

数控机床维修实训总结

数控机床维修实训总结范文1

目前,我国数控技能人才缺乏,阻碍了制造业实力的提高。近几年许多职业院校根据自身特点,结合市场需要,开设了数控技术专业,配备了现代化的数控机床等设备。数控机床是精密机床、价格昂贵,需专业维修人员进行管理。如何管理和维护好这些数控机床,更好地满足教学需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优势,已经成为各个学校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根据数控机床的结构及使用特点,结合设备管理,分析教学用数控机床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一、教学用数控机床的特点

教学用数控机床与生产用数控机床相比主要有下列特点:

1.使用目的不同

生产用数控机床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生产效率,创造经济效益,以生产为主。教学用数控机床主要是用于满足教学工作,将学生的理论知识通过实际操作转变为直观认识的机床,是一种以试验为主的机床。

2.操作人员不同

生产用数控机床的操作人员,一般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人。教学用数控机床的操作人员,大部分是新手,操作经验很少,故障率较高。

3.维修和管理方式不同

生产用数控机床往往配有专业的维修人员,一般都是有计划、系统性的管理和维修。在教学过程中,因数控机床缺少专业进行维护的人员,往往是故障发生后再去弥补,很少将故障消除在萌芽状态。

4.使用效率不同

与生产用数控机床相比,教学用数控机床作为一种演示型机床,大部分时间处于停工状态,利用率不高。

二、存在问题

教学用数控机床在管理和使用中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机床运行中事故较多,例如撞车、撞刀、超程等现象频繁发生,导致机床精度下降。

二是机床发生故障后,不能及时得到有效处理,机床带病、带伤工作情况较多。

三是管理方面存在漏洞,对机床的维护缺少系统性、计划性,不能起到预防故障的作用。

四是机床操作人员和维护人员责任心不强,维修不及时,当出现问题时,不是积极地去处理,而是相互推卸责任,直接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

五是学生反映实训效果与预期目标相差很大,从而得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以上诸多原因使数控机床不能发挥应有作用,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三、原因分析

教学用数控机床在管理和维修方面存在的问题可归

纳为:

第一,管理人员没有经过专门培训,缺少设备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对数控机床没有制定严格的维护、检修计划,是造成机床缺少系统性、预期性维护的主要原因。

第二,维修人员自身责任心不强,技术水平低,不能及时处理工作中出现的故障,直接影响正常的教学。是机床带病工作的主要原因。

第三,学生在实训前准备不充分,操作时粗心大意,不按规定的步骤操作等,是导致机床运行过程中发生撞刀、撞车、超程现象的主要原因。

第四,教师自己缺乏实践经验,对机床的结构、原理理解不够深入,讲课缺少灵活性,对一些结构、原理性的问题解释不清楚。学生实践经验本来就较少,学习主动性又较差。

四、改进措施

根据以上分析,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如下改进措施:

1.聘请专业人员对设备进行管理,制定科学的管理方法

根据各类数控机床的不同特点,结合自己的实际使用情况,参照机床说明书,制订出合理、规范的数控机床管理和维护制度,对设备的保养维护做到三定,即定期、定机、定人。

2.要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数控机床是集机、电、液、气于一体的机电产品,具有技术与知识密集的特点;要求数控机床的操作与维修人员,不仅要具备各方面的知识,也要具有丰富的经验和较强的动手能力;建设技术全面的教师队伍是科学管理、合理维护数控机床的前提。

3.强化责任意识

提高操作人员的责任心,出现问题时要积极的去处理,实在解决不了的要及时找别人帮忙解决,防止机床带伤、带病工作,以免影响正常教学工作;选拔责任心强的教师进行定期专业培训。实践证明经过培训学习,是能在相对较短时间内达到数控机床操作和维护要求的。

4.做到教学、维修两不误

在教学和维修之间灵活安排工作,做到教学、维修两不误,例如可利用教学期间机床利用率不高的时间,对机床进行一些常规维护和检修。

5.加强实训前的安全教育

实训之前,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学习操作规程,强调严格按照规程操作的重要性;有条件的话,可先让学生在计算机上进行仿真模拟练习,以减少或避免撞刀、撞车等事故的发生。

数控机床维修实训总结范文2

关键词:数控机床装调维修;技术;技能;创新

引言

当今社会日新月异,技术不断更新,需要创新、传承和积累。技术技能的积累与创新是职业教育的职责所在。随着我国数控设备数量的快速增加,对数控设备应用、维护与维修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作为新兴职业,具有工种复合性、人员素质综合性、技术含量高科技性等特点,受到国家重视。学校承担着技术技能的整理、积累和传承的任务,专注技术技能的积累和应用。2015年9月天津市委在《天津市贯彻落实<京津冀协调发展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15-2020)》中,明确建立“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需要高端制造业的人才在技术上不断更新、积累和创新。

1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现状分析

数控技术是集机、电、仪、液技术于一体的高新技术。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是从事数控机床的装配、调整、维修等工作的人员。在机床生产过程中,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不仅负责装配、调试、检测,同时还承担着产品的售后服务工作。在数控机床的使用中,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负责数控机床性能的调整和数控机床维护与维修、数控加工工艺流程设计的参与和实施,机床的各类故障的判断与排除。数控机床装调维修人才需要掌握机械和电气方面的知识、要具有丰富的生产工艺实践经验,要掌握一定的数控系统知识,并能为客户进行产品工艺设计。当前我国正处于从机械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关键时期,目前我国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的职业从业人员,存在着知识和技能水平不高、工作经验不足,全国高级数控装调与维修人员缺口严重,企业因为数控设备故障停机,造成巨大损失,这些将影响到数控机床行业的健康发展。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要适应工作岗位,必须注重技术技能的积累,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提高数控机床装调维修从业人员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必将进一步促进我国数控机床行业的发展,对于提升我国现代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数控机床装调维修课程改革

2.1课程融合岗位能力

数控机床的装配与调试、数控机床的安装、数控设备的售后服务、维护管理、设备维修是数控装调维修工的主要岗位。要求能够读懂机床的总装图、电气接线与控制图、与电气相关的机械图;能够进行数控机床总装后几何精度、工作精度的调整,通过参数调整机床的性能,进行机床各种功能的调试;能进行机械部件的拆卸与组装;能利用PMC梯形图等诊断数控机床常见机、电、液压/气动故障;能熟练操作数控机床,完成工件的试切加工、懂得进行机床的维护保养。深入分析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作岗位,针对工作岗位需要,建立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一体化课程体系,确定数控机床机械装配与调整、数控机床电气控制与调试、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排除、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数控加工实训课程为职业核心课程,并在各课程的课程标准中融入了职业资格标准,实现学校考核与社会鉴定、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践方面实现衔接统一。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2.2课程融入创新教育

培养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包括了对本专业知识“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解决一般专业问题的能力、突破现有知识范围的创新发现和发明能力。在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的人才创新教育上,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三条途径实现。2.2.1基于工作过程的课堂教学数控机床装调维修的课程内容具有鲜明的多学科交叉特色,发散性较强,针对岗位技能,在一体化课程建设过程中,突出了课程内容的技能性与实践性,使其更具针对性、系统性、深度性,将新技术融入课程中,加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以利于学生技术技能积累和创新。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均通过课程改革,创新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实现了基于工作工程的学习模式。以《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排除》课程为例,通过系统开机急停故障、伺服轴跟踪误差过大报警故障、车螺纹乱牙等典型的故障的分析与排除,使学生一方面综合应用所需专业知识,查看故障现象,分析故障原因、提出解决方案,在仿真软件上完成故障的排除,另一方面启发学生创新思维,举一反三,优化方案。整个学习过程,严格按照实际工作过程去实施,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2.2.2碎片化的课外学习活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其个性化教育的优势日益凸显,随之而来的是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变化。在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的人才培养上,将碎片式的知识与操作技巧,通过网络课程呈现给学生,学生通过手机、ipad、电脑等电子设备,利用“碎片”时间,进行“碎片式”学习,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同时,学生通过课外学习兴趣小组,完成直接来源于企业的真实工作环节形成的真实项目,将学习经验、成果上传课程网站,实现知识和技能的分享,进一步获得真实的职业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2.2.3校企深度融通的社会实践在课程体系重建过程中,建立深度的校企合作机制。先进的技术引领人才发展规划,企业与职业院校建立紧密合作的技术技能积累创新平台,学生获得真实的职业能力。在企业真实工作环境中的真实项目训练,是学生技术技能积累的关键,即重视了学生适应工作世界的能力培养,又重视构建或参与构建工作世界的能力培养,在其职业能力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通过学校教师与企业资深培训师轮流执教、学校与企业交替承担培训任务的工学结合模式,推动职业院校主动参与企业技术创新,促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的应用,促进劳动者素质与技术创新同步提高。以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程实例为主要内容,促进双师培养,体现应用性和职业性。

3课程改革实践成果

技术与技能,是人类实践的结晶,技术技能积累是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数控机床维修装调工的人才培养上,针对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的职业特点,根据职业岗位的工作要求,对数控机床装调维修课程体系进行了重构,深化教学改革,强调新技术的融入及真实项目载体的选择,注重操作技巧的生成,提高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加强了学生的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

参考文献:

[1]夏燕兰.高职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职教论坛,2010,6:46-47.

[2]马振华.技能积累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模式[J].工业技术经济,2009,8:73-76.

数控机床维修实训总结范文3

【关键词】双主体;厂中校;校中厂;实训基地

数控设备在工业现场应用多年,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人才逐步成为紧缺人才,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已经成为各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2011年我院批准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单位,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建设是项目之一。

项目建设总目标是针对天津及滨海新区对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领域人才需求,在与大连机床集团开展全方位、深层次的合作下,深化“双主体工学交替”的校企共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企业主导,课证融通”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集教学实训、企业培训、产品展示、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厂中校,校中厂的校内外实训基地;通过实施教师企业实践、校企互聘,打造专兼结合的市级水平专业教学团队;依据机床行业标准和规范对人才培养过程、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和考核,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培养“能够做、踏实做、做得好” 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通过三年建设,与机床企业“共同投入,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共同发展”,探索构建校企“双主体”育人的运行机制,将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建成在全国同类专业中起骨干、带动作用的国内一流专业。

建设方案中实训基地建设是重点之一,目前本专业拥有生产性的校内实训基地,本专业校内实训基地承担数控设备维修实训。现有高速高精密加工中心1台、数控车床9台、四轴加工中心1台、数控维修实验台6台。其中用专利项目产品充实实验室,为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学院拥有生产经营、实训教学、技术培训为一体的天津轻模工贸有限公司,该公司不仅承担着本专业的数控加工实训、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实训、数控机床拆装、毕业实践等教学环节,同时进行数控机床操作工、特种加工、数控机床调整工的技能鉴定工作,还可面向企业进行在职员工的培训,承揽对外加工的生产任务,并把对外加工与学生实训相结合,满足教育教学需要。

本次建设项目要进行“双主体”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学院与大连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在学院内建设“大连机床集团天津服务示范中心”成为“校中厂”, 其功能集数控机床整机展示、装配、调试、维修、营销、人才培养、培训、技术攻关、课程开发、教材开发、售后服务于一体。

在大连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天津厂内,建设“大连机床天津研发制造基地培训中心”成为“厂中校”,实施企业人员培训、学院在校生的培训,使其成为服务于机床研发、制造、销售、维修人员上岗、继续教育、技能培训的“校企‘双主体’育人”的示范基地。

1.“校中厂”实训基地建设

学院与大连机床集团合作,在学院内共同建设“大连机床集团天津服务示范中心”成为“校中厂”, 实现工厂融于学院。包含数控机床产品展示中心、大连机床备品备件中心、数控机床售后服务中心、校内一体化实训中心、数控系统应用中心。其中在校内一体化实训中心里,新建1个、完善3个一体化实训室。校企共同制定并实施“天津服务示范中心”的校中厂运行管理制度,确定领导小组例会制度、校企人员互聘与考核管理规定、学生厂校实训管理办法、实训设备的配备与管理、企业用户培训管理规范、备件管理使用规定等等。形成专任教师主动为企业服务、兼职教师积极参与教学与教改,校企深度融合的“校中厂”的高效运行新机制。

(1)数控机床产品展示中心

本中心为学院与大连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建设,由学院提供场地,展示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和大连机床的数控机床整机产品。其主要社会功能是展示“双主体工学交替”的校企共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展示大连机床的数控产品、企业文化;及时展示数控机床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及在工业生产中的发展趋势。本中心同时也是教学的一个主要环节,承担专业教育、认识实习、学习企业文化等教学任务。本中心既是展示职业教育改革成果的窗口,也是展示企业文化和新产品新技术的窗口。

(2)大连机床备品备件中心

本中心是大连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华北地区备品备件中心,提供华北地区售后服务备件支持。本中心是大连机床华北区技术服务的不可或缺的环节,是企业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中心还是教学中认识数控机床零部件的主要实训场所,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等专业课中认识、测量数控机床零部件良好性的教学内容在本中心进行。人才培养过程中对企业文化和企业运行模式的教育部分内容在本中心进行,对学生了解职业环境,直接就业有着重要意义。

(3)数控机床售后服务中心

本中心是大连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华北地区售后服务中心,承担华北地区售后服务技术支持,是大连机床在天津地区重要部门。本专业教师在中心任主要技术职务,承担安装、调试工作;承担大连机床集团天津地区售后技术服务工作。同时收集数控机床故障诊断维修工作案例,作为教师进行教学和课程资源建设的素材;也为保障天津地区企业的设备利用率,提供高层次技术服务。学生在本中心完成现场调试验收部分教学,加快学生的职业化进程。

(4)数控系统应用中心

本中心是数控系统应用技术(系统连接,调试,维修及维护)的综合实习和实训平台,主要进行本专业学生的培养及教学新模式探索;本专业教学资源建设及研讨;本专业师资培训,以及数控技能鉴定培训;用户技术交流及论坛;企业员工培训,企业技术服务;行业调研,岗位需求分析,与本地区企业开展人才培养合作等。

(5)校内一体化实训中心

在原有三个实训室基础上,购置新设备加强校内生产性实训,强化与企业和市场更紧密地联系,使校内生产性实训与校外顶岗实习有机衔接与融通,使校内生产性实习实训占校内实践教学环节的比例超过70%,提高校内实训基地开放和使用效率。校内一体化实训中心建设见表1。

为保证本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的顺利实施,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加强对校内共享型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完善,充分考虑资源的合理利用与配置,促进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技术专业及专业群的协调发展,依托大连机床集团天津服务示范中心,融专业教学、培训、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直接为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服务,实现学生对专业由陌生到熟悉、专业知识由单一到综合、专业能力由初级到高级的培养过程。

2.校外实训基地与内涵建设

在大连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天津组装厂内,建设“大连机床天津研发制造基地培训中心”成为“厂中校”,在“厂中校”内,完成数控设备装调岗前技能训练。学生在企业环境中,按照企业操作规范,自然地融入了企业文化、职业氛围,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大幅提升。

同时在“厂中校”中进行新产品的研发、制造、销售、维修人员上岗、继续教育、企业人员和学院在校生的技能培训,使“厂中校”成为“校企‘双主体’育人”的示范基地。

此外,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一直在努力建设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教学条件已得到较大的改善,但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发展起点高、技术含量高、发展时间短。因此,为保证本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的顺利建立与实施,必须大力发掘和利用社会资源,积极参加行业协会活动,为企业提供培训和技术服务,加强和机床企业的联系和技术合作,在原有4个基础上,再建天津中际装备制造有限公司等4个校外实习基地,以保证实现学生半年以上顶岗实习的顺利实施。校外主要实训基地见表2所示。

数控机床维修实训总结范文4

【关键词】数控机床;维修和改造;问题与措施

随着经济的发展,数控机床技术发展迅速,在现代企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数控机床在不断地改造,所以其应用范围将逐渐扩大。由于数控机床结构比较复杂,种类繁多,一旦出现故障,则面临着维修和改造的问题。因此,需要加强对数控机床维修和改造方面的研究。

1.数控机床维修改造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数控机床缺乏安全操作的环境。数控设备缺乏齐全的安全操作功能,具体表现是:对于容易喷出液体或其他物质的数控设备,没有安装具有连锁保护功能的防护门;对于操作人员必须处于安全区才能启动的设备,没有安装双手控制的预防装置,或者没有按照规定的技术标准进行安装;对于缺相就会烧毁电器的部分,没有安装三联动断路器。滚珠丝杠副是数控机床中一种重要的精密构建,在数控机床维修改造的过程中,经常没有针对这一构件制定有效的安全保护措施,导致数控机床在工作过程中,许多粉尘、碎屑、沙粒进入到滚珠丝杠副,从而损坏这一构件。

第二,乱接中线到PE。按照相关技术要求,不能将保护接地线与电器内部的中线连接起来,在机械电柜内部,也不能安装PE兼用端子。但是在数控机床维修改造过程中,有的工作人员经常将机床中的PE接地端与三相380v中的一相连接起来,形成了AC220V,直接危害着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第三,非单一电源。根据相关技术标准,应该将电气设备安装在单一电源上,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为了走线方便,工作人员经常另外引线。在这种情况下,当切断设备电源开光后,由于没有及时切断设备的所有电源,从而对技术人员的人身安全产生了威胁。

第四,电气设备保护不当。电动机烧毁的主要原因是电动机的热积累,根据相关技术要求,如果电动机连续工作0.5kw以上,则必须采取热保护措施。在数控机床设备维修改造过程中,使用了“时间-电流”的保护器件经常与电动机不匹配,当被保护设备烧组的时间常数与保护器件的时间常数的差异较大时,保护作用在大大降低。

第五,数控操作人员规范意识较低。数控操作人员在安装和使用设备的过程中,规范操作意识较差,没有按照规定的操作要点进行操作,结果导致数控设备容易出现故障。尤其是对于已经维修改造过的设备,如果操作人员没有将器件标志粘贴在维修器件上,一旦设备出现问题,则很难确定故障来源,不利于设备的维修和改造。

2.改进数控设备维修改造工作的措施

2.1大型专用数控设备技术要点

对于大型数控设备主轴而言,基本都是采取齿轮变速的转动方式,这样能有效地扩大功率变速范围,即使在低速时也能传递较大的转矩。一般齿轮变速都存在挂档问题,可以利用电动瞬动解决这一问题,所以在利用大惯量部件进行延时时,可以用时间继电器进行检测。同时,挂档限位开关需要回答计算机是否挂档成功,挂档的瞬间点应该向接口输入口令,在PAL系统中很难顺利完成这一操作过程,所以PAL无法有效地处理电动机运动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应该在数控设备上保留手动挂档按钮开关。在进行专有数控机床改造时,可以通过参数宏调用的方式来实现零件加工程序与PLC程序间信息的传递。对于大型专用数控机床来说,应该注意夹紧和放松等问题,具体来说,坐标轴运动时应该放松,到达目的地时应该夹紧。同时,应该坐标轴划分成低夹和高夹两个程度,这样能有效地避免坐标轴夹紧时出现抖动情况。

2.2掌控数控机床结构

由于数控机床出现故障,所以需要进行维修和改造,要想有效地解决数控设备改造中的问题,需要从根源上杜绝设备故障的出现。首先,对于制造商而言,应该借鉴和吸收国外先进经验,不断完善数控机床生产技术,制造出高性能、高密度的数控设备,掌控数控机床机构,当设备出现故障时,才能及时找出故障源头,并进行维修和改造。

2.3数控设备导轨

数控设备导轨不仅需要具备普通车床导向的精度与性能,同时还需要具备较高的耐磨性。因此,需要提高数控设备的精度,避免其导轨变形影响加工精度。在操作时,可以使用导轨和防护来提高其加工精度。一般情况下,机床齿轮主要集中在主轴箱和变速箱中,所以,数控机床的齿轮精度高于普通机床。在改造数控机床结构时,需要充分满足无间隙转动的技术要求。

2.4数控机床维修改造的调试和验收

在数控机床维修的过程中,需要对相关设备进行合理调试,合理验收维修标准。在调试数控机床的过程中,应该指定专人负责机械、光学、传感以及液压等操作进行科学调试,按照从简到难、从外到里、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调试。在制定数控设备维修标准时,应该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结合数控设备的结构特征开展系统考核。

2.5培养专业数控设备维修改造人员

数控机床是机电一体化高科技产品的典型代表,如果维修改造人员的专业知识较差,则无法快速地找出机床故障,并制定解决措施,那么数控机床改造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对于数控机床行业来说,培养一批专业性强的维修和改造数控设备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国家和企业应该建立专门的数控设备维修和改造机构,负责数控设备维修的人员应该具备机电一体化知识,且素质较高。以下人员可以参与到数控机床维修改造培训:电气工程师、机修钳工以及机械工程师。

为了调动数控设备维修改造人员培训的积极性,企业应该尽量为培训机构创造有利条件,对于参与培训的人员,企业需要配置技术手册、测试仪器以及工具器具,从而提高其维修改造能力。

3.总结

综上所述,数控机床维修改造中存在许多问题,数控机床缺乏安全操作的环境,乱接中线到PE,非单一电源,电气设备保护不当,数控操作人员规范意识较低。因此,企业需要制定有效措施进行改善,掌控数控机床结构,进行数控设备导轨和数控机床维修改造的调试、工作验收,培养专业数控设备维修改造人员。

参考文献

[1]孟咏梅.数控机床维修改造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2(3):83-84

数控机床维修实训总结范文5

一、植于寿命周期的数控机床可用性技术方案论证

在确定数控机床整机及各部件的方案时,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制约(如可靠、维修、经济、性能、安全等),最大限度地保证其在在寿命周期内费效比最低,合理地验证,选取成熟的方案和技术手段,与此同时有必要采用新技术。在进行方案论证时,要充分考虑数控机床各子系统或部件的常见故障现象,这样将有利于完善子系统和零部件清单。同时,笔者总结实践过程后,认为还要综合地考虑环境的制约(如包装、贮存、装卸、运输和维修等因素),从而在论证基础上选取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

二、植于寿命周期的数控机床可用性技术设计

当前,在植于寿命周期的数控机床可用性增长技术设计过程中,要优先分析数控机床机械、电气、液压(气动)之间的关系和功能作用,同时制定和完善必要的设计原则,以这些需求为基础。针对这些部分制定相关的可靠性设计准则。另外,要做好预防策略,数控机床预防性的维修设计就是杜绝隐患的产生,及早要做好故障预测,及早检查、发现、修复。因此,数控机床的可用性增长技术设计,也就有必要做好预警设计,在危险和故障还在苗头时,就消除掉,预警设计是数控机床可用性的重要内容之一,在预警设计中,应把握好常见故障的特性与特点,有的放矢的进行完善。

三、植于寿命周期的数控机床可用性生产实践

数控机床可用性的生产考察环节,同样存在着一些实际问题,比如数控冲床工作台硕大的现实问题,这直接导致输送和装配的问题,给装配带来了困难,使得底座零件受力情况繁杂,因此有必要有综合考虑对导轨进行分段插接,缩短单根导轨零件的长度,降低制造难度。

同时,主管工艺师应该提议设立质量检控环节,应对产品的关键部件和关键项目的质量要求,根据产品质量重要度进行分级设置,设计好分级监控表,把握好实践过程,比如床身加工工序、旋转模装配工序、上下转盘及定位板加工工序等。注重各个生产环节,把握好工艺过程的特殊要求,特别注意到每个部件的装配质量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到整机的质量上,因此要严格认识到只有经过检验和严格质量控制的部件才可以流转到下一层次的工序。同时,要进行经验的积累和反馈,善于利用过往的产品质量反馈信息,对不合格品较多部位的工序进行改善,主管和一线操作员应在应在工艺设计中,提出自己的宝贵经验。

四、植于寿命周期的数控机床可用性的使用分析

众所周知,数控机床属于高投入产品,机器本身价格昂贵,如果单位或学校实训购置后,而不加以良好地使用,必然会造成一定经济和技术损失,也给国家的经济和教育带来损失。笔者经过其所在院校的实训环节发现,一些数控机器在实际使用中确实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有的机器成了摆设,有的机器很难结合理论进行操作,有的机器也没有进行好科学地管理和保护。这些都给数控机床等机器的故障维护带来了亟待解决的问题,由此建立科学维修制度是非常必要的。同时,一些的培训和管理人员要把握好相关机器的使用规律,这也是机器实际运用中必要掌握的技术,摸索好从磨合、调试、正常工作到大修或报废故障率变化的规律,从而完善好管理与维护,延长使用周期。

因此,一线人员和实训教师的操作技术水平至关重要,在使用过程中有必要加强编程人员的编程技巧等相关技术的培训,综合业务素质的提高。

五、植于寿命周期的数控机床可用性增长技术报废

现阶段,各个机械专业的高职院校,都相继采购了大量数控机床,在使用中也面临着最后一个问题,就是机器的报废问题。由于机器采购价格普遍较高,在其寿命周期的最后环节,如何提高报废产品的使用率,因此有必要从使用、环保等环节减少能源消耗,提高产品二次利用。

六、结束语

在本文中,笔者基于产品的周期性,进行分析数控机床可用性,在笔者的经验和实践的基础上从可靠性设计准则、维修性设计准则,以及在故障预警等环节进行研究和实施等;针对许多故障是由外购、外协件的质量引起的这一情况和探索,提出改进建议,对关键工序建立监控表。

数控机床维修实训总结范文6

数控机床的身价从几十万元到上千万元,一般都是企业中关键产品关键工序的关键设备,一旦出现故障导致停机,其影响和损失往往是很大的。为了保证机床长期安全平稳地运行,降低维修费用,应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迅猛发展,数控机床在企业普遍应用,对生产线操作人员的知识和能力要求越来越高。

一、数控机床的优点与缺点

数控机床对零件的适应性强,可加工复杂形状的零件表面。在同一台数控机床上,只需更换加工程序,就可适应不同品种及尺寸工件的自动加工,这就为复杂结构的单件、小批量生产以及试制新产品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特别是对那些普通机床很难加工或无法加工的精密复杂表面(如螺旋表面),数控机床也能实现自动加工。

数控机床的制造精度高,其自动加工方式避免了生产者的人为操作误差,因此,同一批工件的尺寸一致性好,产品合格率高,加工质量稳定。

同时,由于数控机床结构刚性好,允许进行大切削用量的强力切削,从主轴转速和进给量的变化范围比普通机床大,因此在加工时可选用最佳切削用量,提高了数控机床的切削效率,节省了机动时间。与普通机床相比,数控机床的生产效率可提高2—3倍。

总之,数控机床加工精度高,质量稳定,减少了废品率,使生产成本进一步下降,还可实现一机多用,大大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减少操作人员的人数,同时有利于现代化管理,可向更高级的制造系统发展。

当然,数控机床也具有价格较高,设备首次投资大;对操作、维修人员的技术要求较高;加工复杂形状的零件时手工编程工作量大等缺点。

二、数控机床常见故障检修

数控机床的故障主要集中在主轴部分和进给伺服系统方面,一些辅助控制器件的故障以及控制回路断路等问题也是常见的,下面就具体介绍一下数控机床中常见故障的检修。

数控机床主轴驱动系统主要用于机床的主轴旋转运动。一般主轴驱动系统应具有较宽的恒功率范围,较短的加速和减速时间,调速范围要宽,过载能力强,电机温度低及噪声小等。主轴一般常见的故障主要集中在主轴驱动系统的故障和主轴液压、主轴流量检测方面的故障。

此外,普通交流三相异步电动机缺相或接地导致电机损坏是数控机床最常见的故障。电机接地会导致电流瞬间增大使断路器断开。辅助回路输入输出点的断路也很常见。

数控机床的维修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首先,到达现场后进行现场的调查和故障信息的采集。仔细询问机床操作者故障表面的指示情况以及产生故障的背景情况,对故障现象做出初步的判断。其次,根据现场的调查结果和故障现象进行具体的维修。从易到难、由外向内,逐渐缩小查找范围,确定故障存在的位置从而采取正确的维修措施。最后,机床的故障排除后及时向操作者交代清楚本次故障的起因以及发生故障的信息和环节,告其今后操作的注意事项,避免今后再次发生同类故障。同时做好维修记录,为以后维修做好储备。

由于数控机床是由工作人员(操作者)来操作的,出现问题也是有工作人员(维修人员)来修理,所以要创造良好的维修条件,首先要保证工作人员的素质条件。这就要求工作人员首先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其次作为维修人员知识面要广,不仅要掌握基本数控知识,而且要学习并基本掌握有关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的各学科知识,如计算机技术、模拟与数字电路技术、自动控制与拖动理论、控制技术、加工工艺以及机械传动技术,同时要掌握一门外语,特别是英语,起码应做到能看懂技术资料。第三,维修人员应经过良好的技术培训。不仅要培训数控技术基础理论知识,而且要参加相关的培训班和机床安装现场的实际培训,然后向有经验的维修人员学习,更重要且更长时间的是自学,在培训过程中还要勇于实践。

三、数控机床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

从目前世界上数控技术及其装备发展的趋势来看,数控系统正在向电气化、电子化、高速化、精密化等方面高速发展。

机械设备最早的控制装置是手动控制器。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一种能够根据需要方便地改变控制程序,结构简单、价格低廉的自动化装置——顺序控制器。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微处理器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一种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新型工业控制器——可编程序控制器。这种器件完全能够适应恶劣的工业环境,由于它具备了计算机控制和继电器控制系统两方面的优点,故目前已作为一种标准化通用设备普通应用于工业控制。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数控机床的应用日益广泛,井进一步推动了数控系统的发展,产生了自动编程系统、计算机数控系统、计算机群控系统和天性制造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及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一体化是机械制造一体化的高级阶段,可实现产品从设计到制造的全部自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