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科技范例6篇

智能科技

智能科技范文1

——软通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曹晓兵

城市,是大数据最大的应用环境和平台。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曾说:“影响21世纪世界发展和走向的两大重大事件,一个是美国的高科技,另一个是中国的城镇化。”目前为止,德国、英国、美国等国家城镇化率已经达到70%、80%,甚至90%,而中国的城镇化率还不到60%,有权威机构预测,到2030年,中国的城镇化率才可能达到70%。由此可见,我们还有非常大的差距,但也蕴含了巨大的成长空间。2018年我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已达到8万亿元,而且在“十三五”期间每年以12%的复合增长率快速成长,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智慧城市建设国。

未来,100%的副省级城市、93%的地级以上城市、50%的县级城市是重要发展领域。智慧城市发展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技术驱动阶段,这一阶段专注于技术研究、产品研究、算法算力研究,通过这些技术实现城市和产业的信息化,解决了效率问题和成本问题。第二个阶段是产业驱动阶段,技术产品和服务与传统产业进行结合,创造了智慧健康、智慧养老、智慧交通、智慧环保、智慧金融等新兴产业,解决了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的创新问题。当前进入了第三个阶段,场景驱动阶段,通过技术能够100%解决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不同人的刚需和痛点。

利用数字孪生技术,基于城市物联网、时空、经济发展、环境等各类数据,可以对城市进行分析决策和合理规划。最典型的例子是新加坡,整个国家是线上运行的环境,交通、生活、产业等都可以在线上运行。贵阳市的花果园社区是全亚洲最大的社区,占地面积1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100万,大量的人口聚集及社会治安问题频发,加剧了政府监管的困难。但是我们通过信息化、数字化,尤其是数字孪生技术,将整个社区全部实现了数字化,每栋楼每一层有多少房间,房间是常驻还是租用,每一层楼有多少消防设施,都能在线上一目了然地看到。并且我们设计了很多应用场景,比如老人走失、被困电梯,都可以通过App调取人的行动轨迹,将城市真实的事件场景化。

在城市管理和决策方面,管理者更希望从宏观角度了解整个城市运行状况,比如人口、就业、税收、环境污染等,我们将城市的各类数据融合在一个数据平台上,为城市管理者提供一窗式的平台,实现更精准的决策分析和更有效的城市管理。

城市大数据可以应用在精准扶贫、产业分析、旅游文化等众多场景,就环保的应用来讲,过去通过采用车辆限行、工厂停产等行政管理手段换来蓝天白云,现在我们可以基于城市物联网传感器部署,采集扬尘、二氧化硫、PM2.5等环境数据,同时结合气象数据,判断未来的风向、污染源、污染物成分及去向,这样就可以只关闭真正污染环境的企业,限制真正污染环境的车辆,保证其他企业照常开工、其他车辆照常出行。一方面为大家带来生活便利,另一方面降低城市的管理成本和运营成本,这就是大数据的价值。有权威机构预测,到2025年全球的物联网接入量将达到250亿,未来一定是物联网、大数据的时代,城市管理将很大程度上依赖物联网。以交通为例,现在是车等灯,灯亮车行,未来一定是灯根据车流和交通情况自动放行,自动调节红绿灯时长,做到物联网自我管理城市。

城市公共安全需要借助视频采集和视频监控技术来维护,过去摄像头只扮演了一双眼睛的角色,随着边缘计算技术等新兴技术的兴起,未来摄像头可以做到既是眼睛,也是脑袋,可以进行思考。比如曾经有人晚上翻墙进入故宫,需要不断翻看视频来找到这个人,未来智能摄像头可以实现当人靠近宫墙时就开始追踪,当人准备做翻墙动作时,摄像头基于视频行为识别做出判断并马上报警。正是科技,带来了管理方式的变革和颠覆。

现在是移动互联网的世界,一部手机可以走天下,未来这种趋势向城市管理延伸,政务一体机应运而生。老百姓通过政务一体机进行人脸识别、指纹识别、身份证识别,在家门口就可以申请和办理学历证明、出生证、死亡证等证件,免去了去政府大厅排队的麻烦。

智能科技范文2

深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智能低压电气产品研发、制造、销售、运营于一体的科技型制造企业。**智能融合数字电气、智能低压保护、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研发出5G断路器、智能PDU、智能面板等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电气产品,致力于为行业提供深度定制解决方案。目前公司核心科研人员近百人,占比总人数70%。

**智能公司于2019年建立了自己的智慧电气物联网产业园,生产基地占地超过10000平米,主要用于自主核心产品的制造、生产、运营,先后投资上亿资金搭建智能微断柔性生产线,年生产能力超过千万极。

**公司基于开放、共享、链接的产品理念,完善的智能生态产品体系,为酒店、住宅、公寓、数据中心、消防等业态提供行业定制化SaaS解决方案。

智能科技范文3

全球快速城市化进程正面临着严重的人口失衡问题。未来的几十年,不仅欧洲将深受老龄化和人口减少之苦,美国和中国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如此。与此同时,印度、非洲和中东等地区的人口数量却在持续膨胀。另外,全世界仍有30亿人缺乏饮用水、电力、医疗和教育。另外,全球人口预计将从70亿增加到90亿。

显然,城市对于我们能否成功应对这一转型挑战,实现可持续、包容性增长的意义重大。其中关键驱动因素之一就是科技。人类曾经的愿景已为现实,即科技与水、电、气同等重要。

科技在复兴老城或者建设新城的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目前,很多先进城市的10年规划都纳入了信息和通讯技术(ICT)方案,不做ICT规划的城市早已经落伍了。

这么做的目的是把科技全面纳入以服务为导向的城市振兴方案。目前在多数地区,不管你搬入新公寓还是买了一套老宅,都会在屋内布线,接入无线网络,并购买各种设备。让我们设想一下,一旦科技和水、电一样,事先都已安装好,又会是怎样的情形呢?这就一下子变成如何满足消费者不断增长的需求了: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护、安全保障、停车服务、医疗服务(事实上,80%的门诊并不需要患者与医生见面),以及获得公共服务的途径。当规模达到临界值的时候,收益是惊人的:10年能耗降低50%,交通流量降低20%,水资源利用率提高80%,犯罪率降低20%。智能城市的好处显而易见。

智能科技范文4

大数据下科技信息领域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大数据下科技信息处理的标准化体系研究相比传统的科技信息,大数据环境下的科技信息的来源、类型、内容和数据格式更为复杂,制定和完善科技信息的标准化体系和内容是及其必要的。信息资源的标准化体系是保证信息有效存储、处理、分析和利用的基础和前提。本文认为将依据当前科技信息现状,针对具体领域研究和制定大数据下的科技信息处理规范和建议是必要的。(2)大数据下的科技信息资源的建设方法研究借助大数据技术可实现科技信息的大数据处理与大数据存储,实现多源异构的科技信息完成数据的存储、处理、交换等功能。大数据下的科技信息资源的建设方法研究需要从数据本身和数据的组织两个研究视角出发,分析梳理大数据环境下科技信息资源在建设中面临的难点和关键性技术问题,研究和提出科技信息资源的知识组织系统框架和基本构建方法。(3)大数据下的科技信息资源的分析方法研究结合科技大数据特点,主要利用深度学习技术解决科技大数据的高维数据降维处理问题。研究和探索面向科技信息资源的分析方法,提出不同类型科技信息资源的关联分析、重要性分析、主题演化路径等深层次的信息分析方法和技术,通过系列分析方法和技术研发,解决科技信息资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方法在实践中进行创新和发展。世界的发展、科技的换代、媒介的延伸以及人文的变更,汇聚成一股巨大的洪流,加速了我们所处时代的变换,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渗透到各个技术领域,以上问题涉及科技信息的组织和分析,需要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即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必将推动科技信息进入全新时代。

人工智能应用于科技信息领域的研究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人工智能为解决科技信息的获取和分析提供解决途径(1)人工智能可拓展获取科技信息的来源。从事智能分析的美国Stabilitas公司的首席运营官ChrisHurst认为:“人工智能可以扩大信息工作的范围,不会遗漏那些有价值的细节。”科技信息同样需要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世界各国的同类信息,利用分布式网络爬虫等人工智能技术可获取全世界的开源信息,包括文本和音视频数据。(2)人工智能可加快处理科技信息数据的速度。美国中央信息局肯特学校教信息分析的校长JosephGartin认为:“梳理社交媒体来获得信息并不是什么新鲜事,让人耳目一新的是如今我们收集社交媒体数据的数量之大和速度之快。”海量的科技信息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快速处理亿万比特的数据,从而了解世界各国同类信息或事件,将每天接收到的大量数据转变为能够用于政策和战场行动的信息。(3)人工智能使科技信息的分析自动化、智能化。据俄罗斯通讯社报道,俄罗斯总统普京表示:“无论谁在这一领域中处于领先地位,都将成为世界的统治者。”普京认为:人工智能是未来权力的关键。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语音识别、图像检索等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极大的提高信息人员检索有用信息的速度。此外,知识图谱作为人工智能的知识库基础,基于知识图谱可实现分析对象的多维多步自动关联分析,利用深度学习模型可大大提高多因素影响的系统分析,获得更好的信息分析效果。主要研究内容(1)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科技信息的知识存储和管理大数据下的科技信息具有海量、异构、跨媒体的特点,其知识存储和管理需要对结构化或非结构化的跨模态数据进行语义智能化计算研究,以为统一语义范畴下的数据查询提供便捷的元数据服务;对跨媒体知识统一组织进行研究,为不同关系结构,不同模态数据的统一存储与管理提供结构基础;同时,需要对跨媒体知识的更新进行研究,为动态的数据存储与多变的业务管理提供支撑。最后,对跨媒体知识检索与查询进行研究,从实际的检索和查询业务角度出发,制定规则,优化性能,提升知识数据被获取时的准确性与高效性。(2)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科技信息与知识的深度揭示与聚类加强科技信息资源的多源多模态数据整合关联、信息抽取、不确定推理、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与应用;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科技信息资源的外在层面的资源整合,资源内在特征的深度聚合,实现科技信息与知识的深度揭示与聚类。通过可视化方式实现科技信息知识(研发技术、研发机构、研发人员等)的聚合、揭示与展示。其中重点利用语义分析技术、词表/本体构建技术、知识图谱技术、大数据分析等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可视化方式实现科技信息知识的聚合、揭示与展示;实现对格式各异、内容复杂的数字资源进行深层次的揭示,从资源外在层面的资源整合,深入到资源内在特征进行深度聚合,实现信息与知识的深度揭示与聚类,同时将科技信息知识服务嵌入知识交流之中。技术路线图如图1所示。(2)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科技信息前沿技术发现与预警研究前沿技术发现与预警旨在有效指导和开展科技研究,国内外已有研究在信息对象和研究方法上比较单一,信息价值和服务效果受限。科技信息前沿技术发现与预警研究应更强调面向信息源的全面收集、处理、分析的一定程度智能化生产过程,更好的感知非完备信息,辅助信息用户把不确定性预测变成更确定性预测。研究将不同类型的信息源进行整合、融合,多维度的分析科技前沿技术特征,从不同角度实现有价值信息的综合叠加和映射,从中发现、分析和描述科技前沿技术问题,为科技领域专家实现科技前沿的准确辨识提供服务,实现有效的技术预警。技术路线图见图2所示。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科技政策动态分析平台设计

科技政策动态分析脱离原有人工分析为主的模式,而借助技术手段进行辅助分析是时展的必然趋势,海量数据的现实对情报分析方法的冲击不可避免。技术参与的目的是提高人工分析的效率和质量,采用技术辅助手段是可以做到事半功倍的。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科技政策动态分析平台的目的在于如何利用技术手段提供获取情报数据、情报多维分析能力和自动生成可读性的分析报告的能力,帮助提高人类思维的效率。1)科技政策动态信息监测科技政策动态信息监测主要采用网络信息的监测方式,只有在有效采集网络信息的基础上才能进而实现具体内容分析与信息服务。信息监测是对互联网上共享的科技政策资源进行提取、解析、收集和存储等的过程。科技政策动态信息监测的一般框架可由图3表示。科技政策动态信息监测系统的层次模型: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数据访问层:连接数据库,执行插入和查询等操作。主要是用数据集访问。业务逻辑层:调用数据访问层的方法然后返回结果给表示层。表示层:获取表单的数据,然后调用业务逻辑层的方法处理数据,然后根据结果显示相应的数据。科技政策动态信息监测的系统框架:系统分为数据层与应用层两个层次。其中,数据层为整个平台提供数据支撑,包括监测站点、情报、文章、等基础信息数据,以及用户信息、日志信息等数据。应用层主要提供站点管理、信息服务、编辑撰文三大功能模块,为用户使用系统进行信息检索、筛选、浏览、定制、撰文等提供服务,同时也为管理员进行系统管理、任务分配、成果组织等提供相应接口。具体系统框架如图4所示。

智能科技范文5

 

“统计”出的命中率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军国主义神风特攻队的自杀飞机,在太平洋上给美国的航母和其他舰只带来了很大威胁。怎样对付它们呢?美国请出了科学家共商对策。

 

科学家们详细分析了477次舰只遭受神风特攻队攻击的记录后提出,防御的方法应因舰而异。在海上,大舰只的摆动并不显著影响射击的精度,因此它应充分发挥对空火力击落敌机。此外,大舰只横向要比纵向更具火力优势,一般情况下应以横向迎战为好,但当敌机从低空攻击时,其受敌攻击的横截面增大,因而此时应改为纵向迎战。若小舰摆动大,则射击不易命中敌机,应作“之”字形运动,尽量减少损失。美军太平洋舰队按照这一对策改变了作战方法,果真灵验,日本空军再也没有了开始时的威风。

 

1941年3月,英国空军上将鲍希尔组织成立了一个由专家组成的作战研究小组,共同商讨装备使用的最佳对策。当时,英国皇家空军用来攻击德国潜艇的深水炸弹,命中率只有2%左右。有人提出应尽快研制出命中率高的炸弹,有人则认为应把重点放在研究炸弹的使用方法上。由于众说纷纭,决策者很难作出决断。

 

数理统计学家威廉斯教授在研究工作中,运用统计方法从空军驾驶员记录的大量数据中发现,约有40%的飞机是在潜艇下潜深度只有20~30英尺时,就投放深水炸弹。而他们的深水炸弹都是定在100~200英尺的深度爆炸。问题就出在定深标准上,炸弹在100~200英尺深度爆炸时,潜艇还没有潜到这一深度,当然也就炸不着了。

 

威廉斯教授以作战研究小组的名义,正式向军方上报了他的分析结果,并申述了自己的建议:应重新制定深水炸弹的定深标准。鲍希尔上将看了报告非常信服,很快采纳了威廉斯教授的建议。在这以后的交战中,英国皇家空军炸沉德国潜艇的数量,一下子提高了5倍多。

 

先发才能“制人”

 

1942年年初的一天,德国空军元帅戈林收到一封发自波罗的海海岸秘密实验站的电报。工程师罗森施泰因在电报中报告了他在实验中利用偶极子可以抵消雷达的新发现,并提出了制造干扰对方雷达的新式电子武器的设想。

 

罗森施泰因的发现无疑是军事科学的一大进步,这使戈林又喜又惊。英国海空军的雷达曾一度使他大伤脑筋。干扰了雷达,无疑等于挖掉对方的眼睛。可是他转念一想,德军保卫本土,也是凭借和依赖雷达,这一发现一旦被英军窃取利用,就会祸及自身。他权衡再三,决定先把这一发明藏匿起来,于是下令烧掉了关于偶极子的报告。

 

说来也巧,几乎同一时间,英国科学家科兰博士也在实验中发现了偶极子的作用,并很快得到军方的重视。英军用金属箔制造了一种代号为“月光”的电子装置,并在1943年7月27日对德国汉堡的大空袭中,突然把这一新装置用于实战,使汉堡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把科学技术的新成就及时应用于军事,必然产生新的装备和新的战术。这是战争在另一个领域中的竞赛,主动权常常归于捷足先登者。封锁或忽视新技术的运用,只能给战争埋下失败的祸根。戈林藏匿新技术,恰如把头钻进沙堆的驼鸟那样愚蠢。

 

温带急流中的“纵火犯”

 

每当盛大节日举行群众集会游行时,五颜六色的气球是必不可少的庆典用品,它给节日增添了光彩,给人们带来了欢歌和笑语。

 

不过,由于气球的品种和规格不同,它的用途也各异。气球不仅以其多彩的风姿,跃入人们生活的画卷,成为孩子们的喜爱之物,而且它还曾板起阴森的面孔,登上战争的舞台。例如,使用气球带着探空仪器升入云层,为军事行动提供气象资料,还可以带着传单随风飘移,为瓦解敌军而展开攻心战。然而,更出人意料的是,它竟然还能被用于“火攻”战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在美国西部地区发生了一连串的森林火灾,茫茫林海,熊熊烈火四处蔓延。开始人们搞不清原因,还以为是“天火”。可是接二连三的森林大火,不能不引起美国官方的关注。于是,美军派出大批人员在失火地区日夜巡视,逮捕纵火犯。但是,他们费尽九牛二虎之力,连个纵火犯的影子也没有发现。后来,在一次搜查中,巡视人员偶然发现一个气球飘浮在森林上空,当气球一降落,森林就燃起了大火。这个异常情况的发现使他们终于揭开了谜底:原来气球就是纵火犯!

 

当时,日美两国是敌对国,但是两国之间隔着浩瀚的太平洋,相距8000多公里,而且地球上的风向变来变去,气球怎么会按照日本人的意愿飘到美国去呢?早在1942年秋天,日本的一个军事气象学家在东南亚受到美军飞机袭击,他一心想要报复,于是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用气球带上定时燃烧弹,利用地球上空的一条温带急流把燃烧弹送到美国去。这条温带急流距离地面10公里高,有几千公里长,几百公里宽。那里经常刮着强西风,风速每秒30米以上。在地球的上空,它就像一条弯弯曲曲的空中河流,断断续续围绕着地球一周,其中一段恰好在日本和美国上空。日本这位气象学家长期的潜心研究和极有说服力的论证,赢得了日本官方的支持,于是施放气球燃烧弹计划获得了批准。

 

在这条风带中,如果飞机不小心飞进去,就会上下颠簸,甚至会造成机毁人亡的事故。但是如果掌握了它的规律,就像顺着河流放一个木排一样,很容易把它送到目的地。日本军方就是利用这条自然存在的温带急流,从1944年11月~1945年4月,把9000多个带定时燃烧弹的气球,施放到“急流”中。气球燃烧弹果然随着强西风飘移,只用两三天的时间就飘到了美国和加拿大本土,从而给两国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和损失。

 

巧用“烟灰”炸军列

 

1943年,抗日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一天,我上海地下党接到命令,破坏一列日寇的军用列车,以配合抗日根据地的反扫荡斗争。军车上的弹药车厢警戒很严,无法接近;铁路上又有装甲车巡逻,路轨也无法破坏。眼看次日早晨6时就要发车,怎么办?地下党员老黄焦急万分,连夜召开党小组会,让大家想办法。会上,调度员小李提到,“军用列车的最后一节车厢装的是白糖,戒备较松”。化学教员老徐一听,忙说:“有办法了,咱们就在这节车厢上动脑筋……”

 

凌晨6时,军用列车从上海正点开出,风驰电掣,飞奔在沪杭铁路上。当列车快到杭州时,尾部车厢突然燃起熊熊大火,刹时引爆了整列军车,铁路很快瘫痪了。日军对这突如其来的大爆炸惊恐万状,派出部队沿途设岗进行大搜查,但现场找不到丝毫爆炸物的痕迹,查不出列车起火的原因,他们无可奈何,只好宣布是自然爆炸。

 

真的是自然爆炸吗?其实这是地下党巧用白糖车设下的“烟灰阵”。原来,在列车开动前一小时,地下党员小李乘搬运糖包之机,将糖包撕开一角,让糖散落在车厢地板上,再撒上香烟灰,发车前半小时他又往烟灰堆里塞进一支点燃的香烟,列车开动后,白糖、烟灰、点燃的香烟不断晃动、搅和,香烟点燃了白糖,烟灰加速了白糖的燃烧,蓝色的火焰延伸到整个车厢,渐渐形成大火,最后引爆了整列弹药车。

 

这就是化学教员老徐根据化学原理想出的好主意,爆炸后的现场除了烧焦的糖外,再也找不到什么火种。

 

运筹学发挥最大效力

 

军事运筹学是20世纪40年代形成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军事活动中能用数量来表达的有关运用和筹划等问题。它根据问题的要求,通过数学分析和运算,作出综合性安排,以有效地使用兵力和物力。

 

1943年2月,美军获悉一支日本舰队集结在南太平洋的新不列颠岛,准备越过俾斯麦海,开往新几内亚。当时,担任美国西南太平洋空军司令的肯尼将军,奉命组织力量拦截轰炸这支日本舰队。

 

可是,从新不列颠岛到新几内亚有南北两条航线,每条航线都需要3天的航程。美军从天气预报中得知,在最近3天内,北路航线是阴雨天气,南路航线天气非常晴朗。在这种情况下,日本舰队会选择哪条航线呢?怎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日军舰队呢?

 

由于受兵力和时间的限制,美军不可能对两条航线同时搜索。但是,他们根据军事运筹学的理论,提出了利用侦察机进行搜索的4种方案。

 

一是搜索力量主要集中在北路,日本舰队也走北路。北路天气虽然差,能见度低,但因搜索力量集中,有可能在1天内发现日军舰队,从而可以争取到2天的轰炸时间。

 

二是搜索力量主要集中在北路,而日军的舰队走南路。南路天气很好,便于侦察机搜索,虽然主要力量集中在北路,但仍有少数飞机搜索南路。这样,要发现日军的舰队也需要1天时间,留有轰炸的时间也有2天。

 

三是搜索力量主要集中在南路,而日军的舰队走北路。这就是说,北路只有很少的飞机在很差的天气条件下搜索日军舰队,这样要发现日军的舰队得花费2天时间,而留下进行轰炸的时间则只剩1天了。

 

四是搜索力量主要集中在南路,而日军的舰队也走南路。这样一来,进行搜索的飞机多,天气情况好,能够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可以发现日军舰队,可以有接近3天的时间进行轰炸。

 

从军事运筹学得出的结论看,美军采取第4种搜索方案最为有利,而日军采取走北路的方法最合适。但是,在战争中,敌人总是按照对自己最有利的情况来行动的。因此,采取搜索方案应以敌人认为有利的情况来选择对策。

 

于是,肯尼将军根据上述意见,决定把主要力量集中使用在北路的航线上,结果不出所料,美日之间的俾斯麦大海战真在美军预期的地点发生了。

 

数学铸就军队之魂

 

1944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韦弗教授接到军方请求,希望帮助确定攻击日本大型军舰时水雷的布阵类型。因为当时美国海军对日本大军舰的航速和转弯能力一无所知,所以只好求助于数学家。海军当局有许多日本军舰的照片。当把这一问题提到韦弗教授负责的应用数学组时,有人马上提供了一份资料:1887年,数学家凯尔文曾研究过当船以常速直线前进时,激起的水波沿着船只前进的方向形成一个扇面,船边舰角边缘的半角为19°28’,其速度可以由船首处两波尖顶的间隔算出来。于是韦弗教授根据这个公式和日舰的照片,准确地测算出了日舰的航速和转弯能力。军方据此重新调整了水雷的布设方案,一试果然大见奇效,日本军舰在美军的“水雷阵”中一艘接一艘地葬身海底。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希特勒的空军优势给同盟国造成了很大威胁,英国面对德国的空袭,要求美国帮助增加地面防空力量。与此同时,苏联在战争初期失利,要求数学家想办法应对德军的空袭。英国的维纳和苏联的柯尔莫戈洛夫几乎同时着手研究滤波理论与火炮自动控制问题。维纳给军方提供了准确的数学模型用于指挥火炮,使火炮的命中率大大提高。这一套数学理论组成了随机过程和控制论的基础。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军备消耗惊人,研究军火质量控制和抽样验收方法以节省消耗,十分迫切。隶属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应用数学小组的瓦尔德,研究出一种新的统计抽样方法,这便是现在通称的“序贯分析法”。这一方案的发明,为美国军方节省了大量军火物资。

 

有评论说,在硝烟弥漫的战争中,数学铸就了军队之魂。是的,战争既需要指挥若定的军事家,同样也需要杰出的科学家。例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仅德国和奥地利就有近200名科学家移居美国,其中包括世界上最杰出的数学家。大批外来的高科技人才流入,给美国节省了巨额智力投资。美国军方从那时起,就十分热衷于资助数学研究,甚至对应用前景还不十分明显的项目也慷慨解囊。美国认为,得到一个第一流的数学家,比俘获10个师的德军要有价值得多。可以说,大批数学家移居美国,是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大的胜利之一。

智能科技范文6

 

我国智能交通科技创新发展历程

 

2000年,我国成立了“全国智能运输系统协调指导小组及办公室”,并开展了智能交通系统发展战略和标准规范的相关研究,形成了《中国智能运输系统体系框架》、《中国智能交通系统标准体系》等重要成果,明确了我国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发展的总体技术方向。

 

“十五”期间,针对我国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的迫切需求,国家科技计划对智能交通系统共性关键技术研究进行了立项支持,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全国十二个城市进行了ITS示范工程建设。通过ITS规戈叭车载信息装置、交通信息采集、专用短程通信、汽车安全辅助、交通共用信息平台等方面的关键技术攻关、关键产品的开发和示范应用,促进了以智能化交通管理为主的我国城市智能交通体系建设,为智能交通系统发展奠定了基础。

 

“十一五”期间,面向综合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趋势和我国智能交通发展中的重大技术问题,以“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和安全”为指导思想,国家科技计划对综合交通运输和服务的网络优化与配置、智能化交通控制、综合交通信息采集、处理及协同服务、交通安全等重点技术方向进行了持续立项研究支持,攻克了城市交通控制、交通诱导、电子收费、新一代空中交通管理等智能交通系统关键技术,形成了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交通科技创新成果。

 

面向2008北京奥运会、2010上海世博会、2010广州亚运会等重大活动的交通需求,“十一五”期间启动实施了“国家综合智能交通技术集成应用示范”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支持建设了“北京奥运智能交通集成系统”、“上海世博智能交通技术综合集成系统”、“广州亚运智能交通综合信息平台系统”、“远洋船舶及战略物资运输在线监控系统”等,为大型国际活动提供了智能化交通管理和出行服务技术支撑,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智能交通科技在一系列重大国际活动的交通保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针对严峻的道路交通安全形势,2008年,科技部、公安部和交通部联合开展了国家道路交通安全行动计划,国家科技计划部署了“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综合预防、处置集成技术开发与示范应用”支撑计划项目,跨部委联合、多单位协同攻关、研究与示范紧密结合,对公路安全保障、高速公路安全控制、营运车辆运行安全、全民交通行为安全提升、路网安全态势监测、交通安全执法等交通安全重点关键技术进行了攻关研究和示范应用,为提高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水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国在推进智能化交通管理技术发展的同时,也十分重视推动智能化交通服务技术的发展,对事关民生的公共交通、公众便捷出行、交通安全等技术开展了研究和应用。过去的十年中,公共交通管理运营智能化、快速公交、公交信号优先、出租车智能化运营、交通信息智能化服务等面向民生的智能交通技术得到大力发展和广泛应用,方便了公众交通出行。国家科技计划支持的“国家高速公路联网不停车收费和服务系统”,建设了京津冀和长三角区域国家高速公路联网不停车收费示范工程,通过科技攻关和示范工程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技术体系和标准规范体系,取得了良好的实施效果。成为我国第一个有统一标准、在全国范围大面积应用并实现产业化的智能交通项目。

 

进入“十二五”,我国智能交通科技创新围绕综合交通运输系统效能与服务提升、智能化交通管控、车路协同与安全三条主线,在“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科技项目中,相继部署了“大城市区域交通协同联动控制关键技术”、“智能车路协同关键技术研究”、“交通状态感知与交互处理关键技术”、“综合交通枢纽智能管控关键技术”、“环境友好型智能交通控制技术”、“多模式地面公交网络高效协同控制大城市交通主动防控关键技术及示范”、“城市道路交通智能联网联控技术集成及示范”等一系列项目,对我国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发展中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创新成果将对我国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我国智能交通科技创新成就

 

十几年来,我国智能交通科技创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突破了大批核心关键技术,组织实施了多项具有重大影响的智能交通系统示范工程建设。科技引领和推动我国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和发展后来居上,成为世界智能交通系统发展格局中的重要构成,发展成就为世界瞩目,部分自主创新科技成果和应用跻身世界先进水平。在我国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和发展的实践中,国家科技计划的实施,结合实际应用需求,在城市交通运行智能化监测、道路交通信息采集处理、重大活动交通运行组织保障、大容量快速公交、区域联网不停车收费等技术领域形成了许多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智能交通科技创新成果。

 

(1)交通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交通状态综合检测、网络化电子收费等核心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并广泛应用。建成了全国机动车和驾驶员管理信息系统、全国铁路联网售票系统;综合交通信息采集、处理及协同服务技术取得突破;交通综合监测技术与设备广泛应用,基于移动终端的状态获取和集成应用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网络化电子收费(ETC)技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已在全国26个省市推广应用。

 

(2)城市智能交通技术综合集成与应用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结合重大应用需求,攻克了大批关键技术,建设了示范工程,形成一批行业技术规范和国家标准,对重大国际活动交通保障作用突出,推动我国智能交通技术应用水平取得显著提升。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交通保障对智能交通技术进行了大范围集成应用;科技支撑全国城市“畅通工程建设”;公交智能化、BRT形成了成套技术装备;公交一卡通实现了城市间联网通用。

 

⑶新一代空中交通管理技术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建立了我国新一代空中交通管理系统核心技术框架。突破了高精度航空导航、协同式航空综合监视、空管运行控制和民航空管信息服务平台等关键技术,核心装备和关键系统实现自主研制,达到国际同期先进水平。中国民航新一代空中交通服务平台已经在空管、航空公司等部门获得了成功应用,在提升空域利用、减少延误等方面成效明显,为我国从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迈进奠定了技术基础。

 

(4)智能汽车技术取得重要突破,部分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无人驾驶智能汽车实现了实际道路运行测试,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汽车驾驶辅助技术领域赶上了国际研发进程,驾驶人行为监控预警技术研究跻身国际先进行列。

 

(5)智能交通支撑道路交通安全水平提升。人因安全研究显著提升了交通安全执法科技能力和监管水平,安全执法与安全保障技术及应用,提高了道路交通安全总体水平。攻克了一批交通基础设施安全相关的关键技术,形成了适合我国公路交通特点的基础设施安全技术体系。建成了以交通事故快速救援为核心的一体化交通应急保障系统,为交通应急指挥和管理能力提升提供了核心技术支撑。

 

(6)科技创新推动我国智能交通产业发展初具规模。智能交通领域项目建设主要技术和设备多数为我国企业自主创新产品。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市场逐年提升,2013年度主要项目市场规模超过200亿元。高速公路收费、通信、监控系统以及公路交通信息化和智能化项目市场规模近百亿元。智能交通领域的上市企业近10家。

 

目前,我国智能交通科技支撑体系基本建立,智能交通标准体系不断完善,智能交通已经成为我国交通运输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构成。自主创新、产学研结合、智能交通科技创新培育和推动了我国智能交通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智能交通产业已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内容和新的经济増长点。智能交通产业的发展,带动了信息、通信、传感等高技术领域新技术成果的应用,促进了信息服务、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的提升和发展。

 

智能交通科技创新发展趋势

 

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顺应国际高新技术发展趋势,智能交通科技创新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和要求,也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日益严重的城市交通拥堵、居高不下的道路交通安全事故、通待提升的综合交通服务水平,是智能交通科技创新发展始终面对的挑战。我国社会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和智慧城市建设,要求我们必须谨慎思考未来城市交通模式,构建综合交通体系,倡导绿色出行理念。

 

未来我国智能交通的科技创新发展将重点围绕以下方面:

 

综合交通运输协同与效能提升;以服务为导向,注重ITS的公众服务和综合应用服务;不断采用新技术提高交通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重视道路交通安全保障和安全水平的提升;关注交通环境改善和交通的可持续发展;车路协同系统受到普遍关注。具体技术方面,新技术环境下交通信息精确感知与动态交互、交通需求辨识与交通态势分析、动态交通仿真与智能化决策支持、交通运行智能化控制与节能减排、人车路协同主动安全与智能驾驶、综合交通系统网络优化与协同服务、公路智能运输与综合服务、大型综合枢纽协同运营与高效服务、智能化综合交通信息服务等都将成为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