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歌冰心范例6篇

现代诗歌冰心

现代诗歌冰心范文1

编后记:关于峻冰的诗集《乡土与人生的恋歌》(四川文艺出版社,1998)和《行吟韩国》(中国电影出版社,2007),本版共选发了十篇评论,既有关于两部诗集的宏观思考,也有关于具体诗作乃至诗人本人的微观评析,基本呈现了诗人及其诗作的全貌。为便于读者更进一步了解诗人及其诗作,本版特刊发《乡土与人生的恋歌》的自序和《行吟韩国》的代序,作为“峻冰诗歌评论专辑”的结束语。值新年来临之际,顺祝大家节日快乐,吉祥如意!

摘要:城市与乡村的对立、冲突以及融合构成了峻冰诗歌的内在张力。诗人峻冰以一个真诚的诗人应有的胸襟,站在过去、未来与现在的交合点上来反思历史,寻求民族历史的深刻性,在世界文化的背景中寻求中国文化的支撑点。在峻冰的诗歌中,美是多层次的、全方位的,美与真的相互交织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乐章。

关键词:峻冰;诗歌;城市;乡村;内在张力

古希腊人把诗视为“长了翅膀的话语”。在这个颓败荒凉的城市里,诗人峻冰就这么轻吟浅唱着,不着痕迹地将人们带入这美妙的诗境遨游。

细雨呢喃

滚落凌飞的屋檐

石砖青黑的水镜

旋转了梦的背影

漫步仁寺洞的小巷

伞从媚丽的《雨巷》撑开

我希望逢着另一个汉城

――《汉城・雨・小巷》(《行吟韩国》)

作为生、长于农村,擅写故乡之事的峻冰,乡村文化对诗人的影响是至为关键的。“从躲雨的风匆忙撞开的窗/望神乌黑的翅翼掠过的夜空/――是家的方向/远道而来的风/老屋门前枣树的叶子是否落完/低声哭泣的雨/这个季节还有没有月圆……‘好男儿志在四方’的古训/被昊天母爱手足亲情的颜料/重彩成北方乡村风情画/永远猜不出的谜”(《想家的时候》 [《乡土与人生的恋歌》])。故乡也只有在距离和想象中成为故乡,从乡村到城市的路,是一条不归之路。

毫无疑问,在人类历史上,先有村落后有市镇,因而先有农村文化(农业文明)后有城市文化(城市文明)。对于文学艺术来说,这种文化就是指人的精神状态。城市文化在具有开拓进取精神、创造热情以及对自由和个性的追求这样的特性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也同时具有了历史的罪恶、掠夺性与排他性、非人性的道德等特性。斯本格勒曾经说过:“巨大的城市把乡村吸干了,不知足地无止境地要求并吞咽新的人流,直到它在几乎无人居住的乡村荒地中变得精疲力竭和死去为止。”[1]农村文化则有着自然纯朴的民风、和谐的人伦关系以及那种无欲无求的自足心理。诗人峻冰感慨道:“现代都市文明对自然的蚕食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不管有多少美妙的借口,古朴、自由、和谐的自然是不容破坏的:人类不该触动自然界那些不该触动的东西,而应保持其原态的平衡。”[2]城市站在乡村的对立面上,构成一组相互冲突的叙事范畴。

另一方面,城市在不断侵犯乡村的同时,也在不断地诱惑乡村,峻冰自己也承认:“离开故乡,缘于遥远的彩色的城市的诱惑”[3]。与此同时,城市又总是陷入乡村生活的那种自然平和以及人伦生活的温情脉脉之中。因此,“城市文化对农村文化的每一次战胜都伴随着对农村文化的眷恋”[4]。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这种对立、冲突以及融合构成了峻冰诗歌的内在张力。在峻冰的诗歌中,我们不难体会到作为人类生存背景的大自然、乡村之于人生的意义。

峻冰的第一本诗集《乡土与人生的恋歌》分“乡民”“乡韵”“生命”“家”四辑,从对家乡的人、事、物的深情抒写到“具有历史、人道关怀意识的哲思的自然流露”[5]。诗人认为“亟须拯救的当代诗歌创作最缺乏的则是对生活、生存、人本的真诚、洞察和热情”[6]。从这些诗歌中,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热爱乡土,热爱父辈,热爱孩子,表达对不辍耕耘在那片土地上与我们有着相仿年龄的人们的敬意”[7]的真诚的诗人。那些人们“挺直脊梁昂然站立于天地间”[8],没有人比他们更值得这种敬意和赞美。《父亲》“习惯用沉默和俯视/忍受雨水汗水和血水/顺满脸的沟壑四季奔流”;《奶奶的扁担》“担高昂自尊的头颅/担弯似拱桥的脊梁/担失败无奈的苦恼/担成功骄傲的喜悦”;《乡民》“流着红色的信念/――要在瘠土种出风景……裤袖萎缩之后/你把背弓成残月/鞠躬向土地/借回沉重的日子洗净/放进祖上遗下的豁锅煮个半熟/咂尽日子的苦涩/归还土地日子的香甜”。在《老屋》《小村》《小城》《深冬的北方原野》《小村》《乡土》《乡音》《乡韵》等诗歌中都体现着一种深深的寻根性。而在峻冰的另一本诗集《行吟韩国》中,这种寻根性体现出了一种现代意识的倾向。如《鸡林及其他》一诗:

漫步鸡林

就漫步在一千年前

新罗的土地上

苍老 遒劲

古树合围

干裂的皮记录时间和历史

山冈醉卧 用长安的唐音

私语赤裸的天空

瞻星台还在

三百六十六块石头还在

透窗的月光星光映上水镜

看天象的人呢

帝王 臣公

一座座丘墓绿浪翻滚

沉睡了

漫长的夜啊

多少个爱情在此萌动

多少个生命在此诞生

多少个动人的故事

一代又一代传承

五陵建成山

旗帜

号角

象征

发明

鸡林太大

无须纵马 以巍峨的身影

发号施令

即使一千年后的今天

诗人站在过去、未来与现在的交合点上来反思历史,寻求民族历史的深刻性,在世界文化的背景中寻求中国文化的支撑点。

“真”在峻冰诗歌中的体现是多层面的,不论是在抒写乡村的人、事、生活的“真”还是在展现都市世相的“真”,都体现出了诗人“由衷的对平凡自我与普通大众的关怀和真诚”[9]。“我离这个城市太远/要用一生的长度来计算/车玻路牌红绿灯斑马线/浓妆艳抹/灰尘尾气流行乐假新闻广告栏/喂肥了一条条的鱼/在水泥的河里游玩……女人剪短裙子加厚鞋底/拉直了面/逡巡于冬天的城市城市的冬天/夜景寒冷的滋味/不能用眼/只能用手/用嘴/用裸露的肌肤扭曲的笑脸/品玩”(《站在城市的肩上》[《行吟韩国》])。“操作语言/赶不上操作言语和肉体/言语拥有城市/城市拥有肉体/看一看肉体/你便嗅到城市衣服下的虚伪”(《语言・城市・氛围》[《行吟韩国》])。乡村所保有的那点儿正直朴素的人情美,在城市中几乎快要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却是近二十年社会培养成功的一种唯实唯利的庸俗人生观。诗人敢于揭露生活的幻象,以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观照我们的内心。他认为:“社会竞争的加剧与对物质利益的原初冲动既使现代人承受着莫大的生存压力,也让其自觉不自觉地沦陷庸碌、浮躁的生活之海。功利的目的性及现实化导致实利主义(以俗常生活的享乐与现世人生的物质感官体验充分实践市场经济中高歌猛进的市民意识和商业精神,沉湎于平面化、简单化的文化价值和空间化、时尚化的时间意识)大行其道。”[10]诗人峻冰的这种真诚在当代这个浮躁的社会是极为难能可贵的。

在峻冰的诗歌中,往往是一些极平凡的人、极平常的事构成了社会生活画面的全部内容,那种自给自足和无欲无求的心理、那种直觉的内省智慧是引人深思和值得回味的。而在我们现代生活的进程中,中华民族应如何确立自己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乃至心理状态呢?这是诗人在诗中所思考并试图解决的主要问题。

“美是主观对客观的诉求;审美是人之天性。诗歌作为主观的物化形式,它一开始就是审美的对象。”[11]在峻冰的诗歌世界里,美是多层次的、全方位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空白之美。通过连缀的寓意相通的意象来间接地阐明诗歌背后的哲理:“做天下第一位皇帝/建天下最长的城墙/住天下最好的宫殿/吏制铜币小篆十六两/用相同的名字/称呼恁多的族群/偌大的家园”(《皇帝・坟墓・兵马俑》[《行吟韩国》])。诗人运用“城墙”“宫殿”“吏制”“铜币”“小篆”“十六两”等寓意相互关联的意象思考历史,含蓄地阐明哲理,这种空白美留给读者充足的想象空间,任由人去驰骋。

其二,铺排之美。“那是流溢东方神韵的表演/所有的角色/为共同的信仰祈祷/那是兰香逼人的视觉梦幻/所有的蝴蝶/为唯一的理想翩跹/那是一种仪式/――欢迎沟通和谐分享/汇成人类的盛典//从此/每一束目光只遥望一个目标/每一声呐喊只包含一个词语/每一次挥手只朝向一个方位/每一回交谈只围绕一个话题/每一个日子/都有一场狂欢//今夜/成千上万的人/着相同的颜色/挥相同的旗帜/说相同的语言/声的沸腾光的绚烂/这个城市注定无眠”(《传统・仪式・现代》[《行吟韩国》])。这样三句一组、一句一组的铺排极具形式和内容之美。

其三,诗行之美。峻冰诗歌中巧妙的诗行排列,独具灵性。

上八抬大轿吧

真 善

诚 挚

信 朴

美 爱

抬你走两旁真情葱郁的大道

――《嫁出关怀》(《乡土与人生的恋歌》)

在这里,形式与内容之间并没有相互消解,而是形式美内蕴为内容美,两者相得益彰,见出诗人的巧思与创新。

这里一切都是新的

新的鸟群

新的羽翼

新的视野

新的行速

新的天

新的地

新的景

新的人

――《走在故乡路上》(《乡土与人生的恋歌》)

诗人赞扬故乡人的那种开拓进取精神、那种创造热情,以及由此带来的巨大变化,用阶梯状的诗行来映衬乡村的这种积极向上的趋势,同时也暗示诗人内心的激动和澎湃。

到底有没有飘香的桂树

多情的嫦娥

让人沉醉一生的传说

――《夜泊汉江》(《行吟韩国》)

我们仿佛真的看到这样的一条河,那汩汩的流水带着诗人的记忆一点一点流淌。回忆映在静静的河面上,清且涟漪。

其四,通感之美。“我静静的/用热情的视线/谛听彩色的天籁的乐音”(《天使的微笑》[《行吟韩国》])。视觉与听觉优美地结合,一幅动人的彩色油画奏出悦耳的音符。“惟有赤裸大腿的女人/用表演的舞步/跳出一串嘈杂的音符”(《走出夏日》[《乡土与人生的恋歌》])。夏日躁动,音符的狂乱,“用表演的舞步”“跳出”。贯通各种感官,多侧面、多层次、生动地把握了对象的特点。

其五,音乐之美。“沉闷/整个空间/超重/书衣服和钱/没有情感/目光没有交谈”(《机场送别》[《行吟韩国》])。诗句押an韵,“间”“钱”“感”“谈”等韵脚以及断句的节奏感使得诗歌的音乐性呼之欲出。

峻冰以一个真诚诗人的胸襟任意识的流动纵情写诗,诗作多暗示,富于情感美、色彩美、形式美。这种美与真的嬗变交织使峻冰的诗歌在城市与乡村的二元对立下谱写出一曲曲动人的乐章。

注释:

[1][4] 转引自陈晓明《审美的激变》,作家出版社2009年版,第106页、第106页。

[2][5][6][7][8][9][10][11] 峻冰:《行吟韩国》,中国电影出版社2007年版,第188页、第190页、第187页、第188页、第188页、第187页、第186页、第189页。

现代诗歌冰心范文2

《繁星·春水》这部让我们怀念和感动的书,是伟大的作家冰心老人写的。在她这些闪动着灵光和真情的小诗中,数量最多的就是歌颂自然、母爱、和童心了。自然是完美的,母爱是伟大的,而童心是,是纯洁的,是她将这些赞颂集于笔尖从而酝酿成了文字。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繁星春水的读后感,请您阅读。

繁星春水的读后感1从作者这些平时随便记下的“零零星星”的感想和回忆中,我看到了她对家庭生活小范围的爱以及对社会生活这大范围的恨,也许这是时代带给她的影响,我们不妨来看看这些曾经触动过当代青年的短小诗篇,看看我们从中能得到些什么。

“童年啊!是梦中的夏,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童年是最美好的,因而也最短暂,梦是虚幻的,而真实却赖以它而得以体现,一个人长大了就不可能再回到童年,而现实的残酷与黑暗却又不得不使他想起纯真的童年,思绪游离在现实与回忆之间,只有在梦境中再次拥有那一份已逝去的童真,这不正是我们此刻的悲哀?

那么究竟能不能把这种美的崇仰升华呢?一百一千个人会有一百一千种回答,作者告诉我们:只要你愿意,对真、善、美的追求就有了坚强的自信心与奋斗精神。

春何曾说话呢?但她那伟大潜隐的力量,已这般的温柔这世界了!这是歌咏自然的诗篇,在描绘自然之美的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不施浓墨童彩,没有人为夸张与渲染,只是用清淡的笔墨将自然的本色美显示出来,崇尚自然的美学观和娴静温柔的性情也溢于言表了。

若再深入些,我发现这些小诗往往将中国古典诗词和外国文学的两种韵味调融在一起,有时还碰撞出哲理的火花。

诗篇表现出来的瞬间的情感,无不含蓄蕴藉,如作者一样清莹隽永,字里行间流淌着温婉的情韵、淡淡的哀愁,纯洁的思想,它们和冰心一起,形成了一片晶莹而又遥远的繁星,一条温暖绵长而又鲜活力气的春水,永远萦绕在你我的心头。

繁星春水的读后感2《繁星·春水》是一本非常朴实的诗集,并没有普通诗歌华丽的辞藻,却处处流露着冰心细腻的心思和情感。情感仿佛与文字糅合在了一起,仿佛本该就是如此。每一句都浑然天成,朦胧的诗意化作涓涓细流,流淌在我的心中,仿佛能感受到冰心写下每一个字时的心情。

翻开书,看到那一排排诗句,仔细的品味每一句话语中的诗意,我读到了许多的感悟。时而婉转细腻,时而又激情高昂的诗句,无处不在透露着冰心的别有用心。她在歌颂世上的爱,她歌颂母亲的伟大无私,为了孩子的不顾一切,歌颂小孩子纯洁无暇又天真无邪的心灵。

一句句朴实的诗句中,透露着深刻的意义,就像是美玉包裹在石中一般。冰心用不带任何修饰的亲切语句,娓娓道来对生活中的热爱,对世界上美好的爱的歌颂。那一句句诗,深入人心的最深处,将每一处污秽都清洗干净,用朴实的爱意来让每个人变得纯洁无暇,心湖透澈。读到冰心的诗歌的人,想必都会安静下来,看她用文字演绎的纯真哲理吧?心中宁静下来,慢慢的感悟着这世界中的美好,感受着美好的童心母爱吧?

还有一首叫《诗的女神》的诗。在最后一段中间冰心老人发自肺腑地说道:“量我怎配迎接你,诗的女神呵还求你这般的,经过无数深思的人的窗外。”冰心将诗拟为女神,展现了她对诗歌的尊重,她认为诗是一种很美的东西,冰心老人自嘘自己不配迎接她,充分写出了冰心老人的虚心,和暗示自己还须继续努力,才有可能达到巅峰。这一点,我并没有能做到。

我读到了冰心的爱母之情。那一句句诗,不含任何的虚假伪造,出自内心的感受,让我在今天都能够感受到她对母亲的爱。...

繁星春水的读后感3不知从何时起,心中有了一份对诗歌的神往,于是,带着一份少年特有的懵懂与痴狂,随风读起了这“零碎的思想”。繁星春水这本书是我头一次接触,看惯了白话文的我,一下子来看诗集,就觉得有点不适应,不过也别有一番滋味。

翻开书,首篇导读便吸引了我。讲到冰心是如何创作诗集,从小到长大,充分体现了冰心在写作方面的天赋。

她的诗主要以母爱,童真,自然着称。从《繁星》中“童年呵,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可想而知,冰心的童年充满着梦,充满着童稚的幻想。“小弟弟呵,灵魂深处的孩呵。”更诠释冰心与兄弟姐妹之间那不可言喻的深情厚谊。这些是冰心充满童稚的渴望与幸福。

她后来出洋留学,一去便是多年,她便通过笔来叙述自己的思念,迫切希望能够早点回家。她幻想着与母亲见面,幻想着回家,她很快乐。但是一旦没了幻想,那么她就会变得更加的失落与失望。背井离乡,又离开了至亲的母亲,怎会没有思乡之情呢?“故乡的波浪呵!你那飞溅的浪花,从前是怎么一滴滴的敲我的盘石,现在也怎么一滴滴的敲我的心弦。”那波浪不断的拍打岸,我无动于衷,可是一旦离开了家乡。那一滴滴的波浪,无不在触动我内心的一根快要绷断的弦,思乡的弦。的确,世上只有妈妈好,母亲的爱是最伟大,母亲的爱是最纯洁。

冰心的短诗,给了我万千的感慨。她的诗不含丝毫的虚伪,全是出自内心的真实感受,能够感人至深,也可见冰心的童年幻想中度过的,她的幻想是那么美,那么引人入胜,那么富有童趣。但,她那深深的思念,思母心切是我们所不能企及的。母爱是那么圣洁,它是世界上任何一种爱,所不能企及的。冰心是母亲的代名词,通过冰心我读懂了母亲。

此时的我,心潮澎湃,无法平静,万千感受,无法溢于言表。一颗澄澈的冰心,正如繁星点点,春水东流。《繁星春水》这篇作品给我的启迪很大,她告诉我人类对爱的追求,告诉我母爱的伟大,告诉我要乐观地对待人生这些使我冰心奶奶这种伟大的精神和善良的品性所折服。

繁星春水的读后感4如果问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什么?那莫过于纯洁的母爱!对此,我国着名女作家冰心也唱出了对慈母的爱的赞歌《繁星春水》。

在灵魂的深处,有一种快乐在冥冥中跳跃。轻轻地拨动着我的心弦,在一次次静谧中的夜里滋润我干涸的新。感动,洗涤着我雀跃的灵魂,我安静的聆听。哦。我听到了童年银铃般的欢笑与父母慈爱的教诲。于是,我悄悄的将其谱写成童年与母爱的五线谱。在繁星闪烁下一遍又一遍的弹奏。

妈妈把我们带到这个美好的世界来,让我们去享受别人的爱护;妈妈是我们的第一位老师,辛苦地把我们抚养x;妈妈是我们的精神支柱,总是支持着我们,鼓励着我们,当我们摔倒了流血,最痛的不是我们,是妈妈的心;当我们不听话,妈妈动手打我们,最痛的同样是妈妈,正所谓打在儿身痛在娘心。可是,当妈妈帮我们补衣服刺到手指,妈妈仍然会觉得开心,因为如果她的痛能够换来我们的快乐,就算是痛不欲生,对于妈妈来说也是值得的。这使我想起一首诗: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游子吟》

妈妈对我们所付出的实在太多了,而这是我们做子女的一生也没办法报答的。

可怜天下父母心,妈妈真的真的是世界上最最最最伟大的人,而这怎么可以用三言两语表达出来呢?在这个地球里,每个人只有一个亲妈妈,我们必须争取在有限的时间中为妈妈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妈妈生日的时候送上最真挚的祝福,唱出《世上只有妈妈好》,就这么简单,妈妈也会觉的心满意足!

在《春水》中有一段诗:自然的微笑里,融化了人类的埋怨。我读懂了自然用它的微笑化解了人类的怨怒。还有它博大的胸怀容纳我们,让我们洗尽铅化,重获新生。这是对自然多么崇高的礼赞!人类的枯燥与冷漠和大自然的新鲜与热情,如此鲜明的对比!在广博、崇高的大自然面前,人类该是多么渺小啊!去爱自然吧!与自然融为一体。那该是何等美妙的境界啊!

书中这样写着:别了,春水。感谢你一春潺潺的细流,你带去我许多思绪。向你挥手了。缓缓地流到人间去吧,我要坐在泉边,静听回响。这让我浮想联翩:春天的山涧里,清凉潺潺的溪流。涓涓的流向田野、树庄,流向人间。它带来的信息向山泉天穹无尽的流响,其中既有春水的温柔和清冷,也有诗人冷暖不定的心情意绪诗人天意。流水有情,一幅交相融合的春溪图跃然纸上。

书中的诗歌情至深,语至美。以含蓄、温婉、典雅、美丽着称。还有淡淡的忧愁。每一首诗都如天空中的星星,荷叶上的露珠,晶莹剔透,有着特具的美术感。在岁月的轮回中,时间的枯叶永远无法将我的童年与母爱埋没。我在生命道途中采拮童年的朝花,拾起一片片童真的梦想与慈爱的教诲。朋友,我又拾起了多少甜蜜呵!

繁星春水的读后感5冰心以其特有的女性纤柔、清新秀丽的语言写成了《繁星》、《春水》两本诗集,语言清新淡雅而又晶莹明丽,明白通畅而又情韵悠长,并构成独特的艺术风格。诗集《繁星》《春水》,为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以“自然”“童真”与“母爱”为主题,以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对自然的赞颂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为主要资料,表达了她对母亲的情感、对孩子的喜爱、对自然的赞叹及对人生的明白,被著名作家茅盾称为繁星格与春水体。

哲理性强是《繁星》和《春水》的一大艺术特点。《繁星》和《春水》中,有许多诗都是蕴涵着深刻思想的哲理诗。这些深刻的思想往往都是和诗中描绘的具体形象以及诗人深沉的思绪揉合在一齐的,因而仍然具备着诗的情绪,有着诗的美感。

其次,纤柔是冰心诗歌的另一个显著特色。冰心的诗,无处不表现出一种女性的纤柔。以她“满蕴着温柔,带着忧愁”的抒情风格,感情深沉浓烈地歌吟着纯真的爱,描绘着大自然的美;同时也以独特的方式表达了对某些社会丑恶现象的谴责。

最后,文字轻柔雅丽,韵律浑然天成,意境优美清丽。《繁星》和《春水》中词句的运用,仿佛是信手拈来,处处透露着轻柔雅丽的风格。

《繁星》和《春水》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用她自己的话说,是将一些“零碎的思想”收集在一个集子里。总的来说,它们大致包括三方面的资料。

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冰心,这位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她一步入文坛,便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她认为,母爱是孕育万物的源泉,是推动世界走向光明的根本动力。在《繁星》和《春水》中,她把母爱视为最重改最完美的东西,反复加以歌颂

现代诗歌冰心范文3

关键词:传达;比喻;拟人;对比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8-0060-02

新近获得了2011年诺贝尔文学奖的特朗斯特罗姆(Tomas Transtromer,1931- )是瑞典影响最大的现代诗人,在国际诗坛上也享有重要的诗歌威望,被誉为当代欧洲诗坛最杰出的象征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大师。其作品虽然不多,自1954年发表处女诗集《十七首诗》至今,不过二百余首诗歌,但正如第一位将其作品引入中国的诗人北岛所说,“几乎首首都好,那是奇迹。”他的作品被译为多种语言在各国传播,对欧美、对我国都产生了重大影响,“研究他作品的专著也已超过他作品页数的千倍”。因此,在多次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后,他终于获此殊荣,因为“通过凝练、通透的意象,他为我们提供了通往真实的新途径”。

“诗是对事物的感受,不是再认识,而是幻想。一首诗是我让它醒着的梦。诗最重要的任务是塑造精神生活,揭示神秘。”这是特朗斯特罗姆对诗的认识。感受、幻想、精神、神秘是其诗歌的核心。而如何将这些内在的核心传达给读者,除了对意象的独特处理外,众多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比等的纯熟运用也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意象的排列组合是与这些修辞手法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冰雪消融》收录于特朗斯特罗姆1962年出版的诗集《半完成的天空》。藉着冰雪、阳光、蓝天、大地等意象,诗歌传达了诗人在冰雪消融之际重归自然的欢欣,以及诗人内心所感受到的世间万事万物的奇妙联系、互动作用以及由此产生的世界的神秘感。在这首诗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对诗歌内在核心即诗人内心感受的传达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比喻、拟人、对比三个方面加以分析。

一、多样的比喻

比喻一般包括明喻、暗喻、借喻和博喻,这几种比喻方式在《冰雪消融》这首诗中得到了充分运用。

“衣帽上的阳光像黄蜂身上的花粉”,此句是明喻,将阳光比喻为花粉,因为它们在颜色——金黄色和质地——轻柔、不可触摸上有着相似性,因此这一比喻就显得贴切生动而又新奇可爱。但细读之下,我们会发现,二者的相似不仅仅是外在的,更在于价值上的等同——美好与温暖。黄蜂在花丛中穿梭,会让人联想到一个万物生机勃勃的季节,而将阳光比喻为花粉,则暗示着这样一个季节的即将来临。“冰雪融化”的主题就隐藏在词句里。

“雪中的圆木静物画使我深思”,是雪中真有一幅画吗?不是,而是“雪中的圆木”就像一幅静物画,作者运用暗喻将现实存在的自然物直接转化为一幅画,然后作为一幅画进入读者的脑海。这样比喻的效果就是凸显了自然景物的静寂、美好,如画一般。那么,“深思”什么呢?“我问,‘你们想跟我去童年吗?’它们说,‘去’”,且不管诗人笔下的童年仿佛一个可以随意进出的时空,我们可以猜测,“雪中的圆木静物画”使作者回忆起了童年。至于为什么会回忆起,是怎样的回忆,就是诗人为我们留下的巨大的自由想象空间了。

“全家倾巢而出,看久违的蓝天/我们置身在传奇故事的第一章里”。置身于冰雪消融的户外的“我们”又何以置身在“传奇故事的第一章”呢?显然,诗人运用借喻使得“我们”从现实来到了书本中。冰雪在阳光下闪耀,逐渐消融,暖风吹彻蓝天,经过了漫长寒冬的“我们”终于回到回暖的大自然中,这种良辰美景不是在传奇故事中才有的吗?诗人不直接言说此情此景有多么美好多么欢乐,而是运用一个借喻让读者明了,这种美好和欢乐达到了极致——现实中甚至没有。而“第一章”又意味着,这样的美妙经历还有着无限延展的可能性,因为传奇故事才刚刚开始。借喻在这里不仅实现了现实与幻想之间毫无痕迹的联合,而且将诗人的心理感受以一种无可比拟的方式表达出来并升华加强。

由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对多种比喻的纯熟运用不仅使诗歌的语句显得新奇有趣,而且实现了物与物之间的自然转换、幻想与现实的自由联合等;不仅使诗人的内心感受得到了贴切的表达,而且让读者获得了充分的自由联想。

二、广泛的拟人

在特朗斯特罗姆的诗歌中,拟人几乎是无处不在的,万事万物都可以交谈、行动、甚至思考、作出决定。拟人的广泛运用使得特朗斯特罗姆的诗歌生动而丰富,各种意象都具有主体性,事物与人之间、事物彼此之间都有联系、影响,由此加深了诗歌的神秘性。除此之外,特朗斯特罗姆的诗歌中,拟人常常和比喻通过联觉意象的运用等方式自然而奇妙地融合在一起,使得诗歌语句凝练而内涵深广。

“阳光在‘冬天’的名字上坐着,坐到冬天消隐”,我们可以明白作者的意思是说阳光晒在冰雪上,将冰雪融化,然后冬天消隐。这里首先有一个借代,用冬天代指冰雪。“冬天”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冰雪”是实物,“冬天”意指的范围大,“冰雪”只是“冬天”的一小部分,我们通常是用实物来指代概念,用部分来指代整体,但在特朗斯特罗姆这里,一切被颠倒过来。这样做的效果是将“冬天”具化了,缩成一块小小的、被阳光“坐着”的冰,很快就会消隐。多么奇妙!而“阳光”呢?它成了一个壮大的、充满热量的壮汉,大无畏地坐在“冬天”上,直到它消隐。这种借代和拟人自然融合造成的语言效果是多么新奇有趣,而且生动形象。

“雪中的圆木静物画使我深思,我问/‘你们想跟我去童年吗?’它们说:‘去’”,上面已经谈到,“圆木静物画”是一种暗喻;而不管下文的“它们”指的是自然物,还是一幅画,诗人都是将其拟人化了。诗人对它们发问,它们作出了回答。一切都自然而然,仿佛这些树木是能分享诗人心理经验的精灵似的。近似中国的天人合一,诗人与自然万物也达成了分享与和谐,这就是拟人的功效。而且前后两句也是比喻和拟人的自然联合。

“灌木中词在用新的语言嘀咕/‘元音是蓝天,辅音是枝杈,它们在雪中漫谈’”。这一句是比喻和拟人的多重叠加。灌木中在嘀咕的“词”是什么呢?是风声,冰雪融化的声音,动植物的声音,还是并不实际存在、由诗人想象出来的声音呢?这种“新的语言”是怎样的呢?“元音是蓝天,辅音是枝杈,它们在雪中漫谈”是这些“词”嘀咕的内容,就是在这幻想的“嘀咕”中,比喻也与拟人融合。“蓝天”和“枝杈”分别是“元音”和“辅音”,它们作为语音也在自动交谈。在这句诗里,比喻和拟人的高度融合给读者创造了奇妙的想象空间。

其他如“风像推着童车在慢慢地走着”,“穿轰鸣之裙鞠躬的飞机”,将风的吹动拟人化为行走,飞机起航拟人化为鞠躬,与上文所分析的其他拟人状况一样,赋予了诗人周边的事物以主体性,使得万事万物都能互相发生联系、产生影响,进而揭示诗人所感受到的世界的神秘。

三、奇特的对比

现代诗歌冰心范文4

摘要:王梵志和寒山作为唐代白话诗人的代表,二人都是唐代著名诗僧,深受佛道思想影响,王梵志开创了唐代白话诗派,寒山则是继王梵志之后的直接继承者,二者的诗在内容和风格上极具相似性,由于都深受佛道思想的影响,在其各自的创作中,于生死禅理(生死观)的作品占有很大比重,王、寒二者诗中表现的生死观具有很多相似性,但同时由于经历、思想等的不同,其所表现出来的生死观也有一定的区别。

关键词:王梵志诗;寒山诗;生死观;异同

王梵志、寒山虽作为唐代白话诗派的代表人物,但由于是游离于主流诗风的通俗诗派,关于他们的记载不见于正史,因此对他们其人及生平等很模糊,带有了传奇色彩。因为他们足够通俗,抓住了民众的心意和情绪来写,写出了真正的通俗诗,为普通民众所熟悉和享用的通俗诗。

佛教自东汉明帝传入我国,到隋唐由于统治者的引导,佛教已逐渐成为统治者辅助统治的工具,在这样的佛教背景下,诞生了白话诗僧--王梵志,随后继之的便是学习和模仿他的白话诗代表寒山。生死问题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问题。生死观也贯穿于饱经社会风霜和作为僧人创作的王梵志和寒山的诗作中。同为僧人同受佛道思想影响的二者诗歌中的生死观有很多的共性,同时因二人的经历、思想不同而使其有同有异。

从二者诗歌中生死观的共性方面来看有三点:

1.二人都有大量诗歌言及到生死。

在封建制度下,由于统治者的贪欲,社会动荡、战乱等造成的等级社会中下层百姓的生活状况凄惨,社会伦理道德的缺失而导致的世态炎凉等问题使作为下层百姓的王梵志、寒山等人都有直接感触,同时作为诗僧受佛教思想的影响,自然在王梵志和寒山的诗作中亦缕有表露其感触,纵观二人的诗作,其作品中言及生死的诗歌不在少数。王梵志认为死亡是人生的根本归宿,无人能逃。据统计在王梵志诗中“死”字就出现了143次之多,可见数量之多。例如王梵志诗《你道生时乐》、《生时不须歌》、《有生必有死》等。像王梵志诗中有很多关于生死话题的诗歌并表达生不如死的生死观一样寒山也作了很多类似的诗篇。例如:“快哉混沌身,不饭复不尿,遭得谁钻凿,因兹立九窍。 朝朝为衣食,岁岁愁租调,千个争一钱,聚头亡命叫。”“庄子说送终,天地为棺椁。吾归此有时,唯须一番箔。死将喂青蝇,吊不劳白鹤。饿著首阳山,生廉死亦乐。”等等还有很多相关主题的诗篇。

2.王梵志、寒山二人对生命的短促都有清醒的认识。诗人在这类诗歌中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变迁,生命的虚幻无实,流露出深切的对生命流逝难以把握的悲苦情绪。在这类诗歌中诗人较多涉及的是韶华易逝、青春难再、死亡必然的主题。例如王梵志诗:“城外土馒头,馅草在城里。一人吃一个,莫嫌没滋味。”这首诗的内容肯定生命的短暂,死亡的必然,以冷嘲热讽的口吻,讽刺贪恋永生的想法,肯定生命的短暂,死亡在所难免。还有类似的《人生能几时》。在寒山的诗作中对于生命短暂亦有清醒的认识。例如:“我见世间人,生而还复死。昨朝犹二八,壮气胸襟士。如今七十过,力困形憔悴。恰似春日花,朝开夜落尔。”《我见》),还有(《少年》、《君看》、《花上》等这些诗中无论是以青春喻花还是花喻青春,最终免不了走向没落、衰亡。二者认为人生在世如白驹过隙般短促,难以把握。

3.二人的生死观里都受因果报应的思想的影响,作恶之人死后必然入地狱。

佛教讲“因果轮回”宣扬造业者自作自受,因而劝解人多为善业。王梵志在其诗中说:“前果作因缘,今生都不记。今也受苦恼,未来当富贵。不是后生奴,来生作事地。”(091)又如《劝君莫杀命》:“白画屏风,客来即与读。空饭手捻盐,亦胜设酒肉。劝君莫杀命,背面被生嗔。吃他他吃汝,轮环作主人。”寒山诗如《猪吃死人肉》:“猪吃死人肉,人吃死猪肠.猪不嫌人臭,人返道猪香.猪死抛水内,人死掘土藏.彼此莫相啖,莲花生沸汤.”以上几首诗都体现了诗人的因果报应思想,提出修身,多行善事多造福。少为恶。用诗歌宣扬轮回因果报应,地狱煎熬等佛家思想。

从二者诗歌中生死观的相异方面来看:

1.生不如死、无奈的生死观与淡薄、旷达的生死观。

佛教的厌生情绪,底层的社会窘境,老庄思想、道教思想以及前代诗歌对生死问题的认识促成了王梵志和寒山二人生死观的形成,王梵志诗中田舍汉、工匠、府兵等的境遇是凄惨的,既有着生不如死的愤激,也有着对死亡的忧伤,以及对人世的眷恋。是人间的剥削和压榨造成了王梵志诗厌生乐死的反常心理,其表现的生死观,多为衣食之忧而嗟悼,为赋税兵役而叹息,现实的凄惨,使之求生不能,便演绎出生不如死的死亡之诗。但同时又有着对死亡淡淡的忧伤和感慨,如《悲喜相缠绕》、《我身虽孤独》等。世俗的一切扔牵挂着诗人,生促仍令人痛惜。与王梵志那种对生的否定,寒山还没有那么彻底和决然,寒山所表现出来的是一种豁然、超脱,笑对生死。例如;“庄子说送终,天地为棺椁。吾归此有时,唯须一番箔。死将喂青蝇,吊不劳白鹤。饿著首阳山,生廉死亦乐”(8),“ 欲识生死譬,且将冰水比。水结即成冰,冰消返成水。已死必应生,出生还复死。冰水不相伤,生死还双美”(100)。这两首诗表现了诗人淡薄、旷达的生死观。

2.雅俗之别。

王梵志诗和寒山诗在宋以后的诸朝境遇悬殊,王梵志诗几绝于文籍,寒山诗却屡有刊刻,拟作和评述,如法国汉学家戴密微认为寒山诗比王梵志诗更雅、更含蓄。与王梵志诗比较,寒山诗内容更丰富,风格多样于俗之外,有时还能作雅调,具有文人诗的气质,而王诗则以俗为总体特色。王梵志的诗歌恣肆、辛辣、直白,有更多的民间色彩,有一股鲜活的泥土气息。更多的描写底层社会,表现其生存状况和心灵,全面、细微的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如《不见念佛声》、《相将归去来》。这些诗真实、透彻的反映了一个底层社会的生活。通过这些描述,来表达作者的生死观。寒山诗歌虽然也有俗的一面,但其视点不在民间。由于其求仕而隐处的经历,使其诗有更多的文人气息。将禅意、生死观等喻于景物等描写中例如《庄子说送终》、《欲识生死譬》等,这些诗中都透露这浓浓的文人气息,《欲识生死譬》更以冰水转生来喻生死轮回不息,以佛道思想为内涵,以冰水做喻,相比于王梵志的直白通俗而言,显得更雅,更有儒士诗风。

参考文献:

[1]项楚.《王梵志诗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1。

[2]项楚.《寒山诗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3月第1版。

[3]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 中国文联出版社2009。

现代诗歌冰心范文5

  《繁星春水》读后感700字左右

  生活中,幸运娃娃无处不在——多彩缤纷的小学,遇到一位优秀的老师,是幸运的;交到一位知心的好朋友,是幸运的;读到一本好书,更是幸运的。翻开《繁星·春水》,我就成了一个幸运儿。

  《繁星·春水》里充盈着许多精美,而富有哲理的小诗,每一首都宛若夜空中的繁星,宛若荷叶上的露珠,晶莹纯净,清新隽永,有着独具特色的艺术美感,令人迷醉其中,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而书中最触动我心灵深处的是冰心对母亲倾注的那永恒的爱。在《繁星》里有这样一段,令我热泪盈眶: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多么情真意切呀!冰心奶奶的原名是谢婉莹,“冰心”是她的笔名,是根据“莹”字的含义而取的。冰心奶奶从小体弱多病,害怕生人,都是依偎在母亲怀抱里的。久而久之,神圣的母爱深深的植入冰心的心灵中,成为了她一生歌颂的永恒主题!的确,母爱是伟大无私的——当妈妈给我盛好一碗饭时,当妈妈做我爱吃的菜时,当妈妈给我盖被子时,我知道——这是妈妈的爱,它时刻萦绕在我耳边,成为我生活的旋律。《繁星·春水》不止有爱的篇章,还有蕴含生活哲理的乐章:我不会弹琴,我只静默地听着;我不会绘画,我只沉寂地看着;我不会表现万全的爱,我只虔诚地祷告着。是的,接受别人的优点,学会欣赏,就是最好的办法!当我们漫步山林,看着美丽的夕阳,看着那一抹抹霞光;当我们走进大山,看着奔腾的瀑布,看着那一股股山泉。这时,你用心去欣赏,去感受,那夕阳倾泻的山林和飞流而下的瀑布带给你美的享受。

  《繁星·春水》如一杯茶,似浓又似淡。它浓浓的,芳香无比,像一朵傲雪的腊梅;它淡淡的,沁人心脾,如一枝出谷的幽兰。读它,就像品味一杯醇香、甘美的茶。

  《繁星春水》读后感700字左右

  讴歌人类感情的莫过于童真、母爱与自然。我被冰心那颗纯真的赤子之心所深深地感动了,使我理解了无拘无束充满母爱的自然世界,在仁慈的心中儿童是最纯真、最伟大的。童真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想含泪的笑容。草儿是弱小的,世界的欢容却须赖它以装点。

  冰心的小诗中赞美了纯真的童心,由此可见她纯真、纤弱,对真、善、美的崇仰和坚强的自信心与奋斗精神:

  万千的天使,

  要起来歌颂小孩子,

  小孩子!

  他细小的身躯里,

  含着伟大的灵魂。

  弱小的草呵!

  骄傲些吧!

  只有你普遍地装点了世界!

  童年中,永远少不了伟大的母爱。在冰心看来,母爱是博大无边、伟大无穷的:

  母亲呵!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在冰心的心中,母亲是她人生中永远唯一可靠的避难所:

  母亲呵!

  你是荷叶,我是红莲。

  心中的雨点来了,

  除了你,

  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虽然这两首小诗的字数不多,但是却让我们能够深深地体会到母爱的博大无边,不是吗?当我们苦恼、痛苦、伤心、悲哀的时候,只有母亲会把我们搂进怀中,给我们最真诚的安慰。母亲会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让我们享人间繁华,母亲是我们的第一位老师,含辛茹苦地把我们抚养成人。母亲虽然会在我们不听话或做错事时责打我们,但正所谓“打在儿身,痛在娘心”,其实最感受到痛的莫过于母亲了。

  在冰心的小诗中,除了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还有对自然的歌咏,在描绘自然之美的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

  晚霞边的孤帆,

  在不自觉里,完成了“自然”的图画。

  春何曾说话呢?

  但她那伟大潜隐力量,

  已这般的

  温柔了世界了!

  不施浓墨重彩,没有人为的夸饰与渲染,只是用笔墨轻描,将自然的本色美显示出来。诗人崇尚自然的美学观和娴静温柔的性情,也已经在这短短的诗行之中显现。这本书让我深深地感到了童年的美好,母爱的伟大,自然的千变万化。《繁星·春水》这本书归结起来莫过于母爱·童真·自然。

  《繁星春水》读后感700字左右

  冰心以其特有的女性纤柔、清新秀丽的语言写成了《繁星》、《春水》两本诗集,语言清新淡雅而又晶莹明丽,明白通畅而又情韵悠长,并构成独特的艺术风格。诗集《繁星》《春水》,为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以“自然”“童真”与“母爱”为主题,以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对自然的赞颂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为主要资料,表达了她对母亲的情感、对孩子的喜爱、对自然的赞叹及对人生的明白,被著名作家茅盾称为繁星格与春水体。

  哲理性强是《繁星》和《春水》的一大艺术特点。《繁星》和《春水》中,有许多诗都是蕴涵着深刻思想的哲理诗。这些深刻的思想往往都是和诗中描绘的具体形象以及诗人深沉的思绪揉合在一齐的,因而仍然具备着诗的情绪,有着诗的美感。

  其次,纤柔是冰心诗歌的另一个显著特色。冰心的诗,无处不表现出一种女性的纤柔。以她“满蕴着温柔,带着忧愁”的抒情风格,感情深沉浓烈地歌吟着纯真的爱,描绘着大自然的美;同时也以独特的方式表达了对某些社会丑恶现象的谴责。群网名大全

  最后,文字轻柔雅丽,韵律浑然天成,意境优美清丽。《繁星》和《春水》中词句的运用,仿佛是信手拈来,处处透露着轻柔雅丽的风格。

  《繁星》和《春水》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用她自己的话说,是将一些“零碎的思想”收集在一个集子里。总的来说,它们大致包括三方面的资料。

  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冰心,这位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她一步入文坛,便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她认为,母爱是孕育万物的源泉,是推动世界走向光明的根本动力。在《繁星》和《春水》中,她把母爱视为最重改最完美的东西,反复加以歌颂

现代诗歌冰心范文6

关键词:哈代;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中心主义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0-0007-011.引言

1912年4月15日,英国白星航运公司的超级客轮泰坦尼克号(Titanic)从英国到美国纽约开始她的处女航,出发不久之后,这艘规模空前的庞然大物就在南太平洋上与大西洋飘来的一座大冰山相撞。造成一个世纪以来最为惨重的海难。《合二为一》是托马斯•哈代于1913年为前一年泰坦尼克号(Titanic)事故而写。诗歌描写了豪华游轮沉没在漆黑海底的悲惨景象,阐述了诗人对这艘世纪巨轮消逝后的冥思。

传统的批评理论认为,这首诗歌表达了哈代对遇难者的哀痛,对人类命运的关注。而本文把生态理论和《合二为一》联系在一起,分别用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两个观点分析哈代《合二为一》诗歌中的生态主义思想。

2.生态学的两个观点

2.1人类中心主义。人类中心主义是一种以人为宇宙中心的观点,它把人看成是自然界唯一具有内在价值的存在物,是一切价值的尺度,自然及其存在物不具有内在价值而只有工具价值。(雷毅,2001:15)人类中心主义认为,人统治自然及其存在物并且人对自然并不存在直接的道德义务,因此它就把自然及其存在物从人的道德关怀领域排除了出去。

人类中心主义影响了传统的文学批评理论,表现在无视文学作品中的自然生态和作者的生态哲思。生态批评理论旨在唤醒人类的生态意识,使人类逐渐转变到生态中心主义。这种观点把整个生物圈乃至宇宙看成一个生态系统,认为生态系统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人类的生存与其他部分的存在状况紧密相连。

2.2自然中心主义。人类中心主义观点伴随着人类从原始时期的蒙昧走向了现代社会的文明。当我们一次又一次征服自然,创造了人工自然的奇迹的时候,人的理性、人的智慧、人在自然面前的强大力量,进而是人类中心主义的观点也一次次受到了人们的歌颂。而今天,当人类由于罔顾自然规律,对自然的肆意妄为而导致了自然界的报复,使得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威胁了人类进一步的生存和发展的时候,人们也开始了对人类中心主义这种观点的反思。

自然中心主义探讨自然界万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反对人类中心主义。它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倡导人类应该尊重自然,担负起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并回报自然,构建整个宇宙生态系统的相互平衡。今天,地球生态危机,受到了威胁,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在不同学科领域中受到了质疑,甚至是批判。生态主义者认为,人们应当以一种非人类中心主义的普遍共生的态度来对待自然。在生态主义者的眼里,人类并非处于绝对的"中心"位置;人类和其它自然物一样,是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人与自然万物互为环境、相互作用。

3.《合二为一》的生态解读

人与生灵万物互为依存的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的观点,在哈代的《合二为一》中有明显的体现。

3.1人类中心主义与《合二为一》。在本首诗歌中,人类中心主义的代表是钢铁巨轮。诗歌以沉没于海底的"泰塔尼克号"开始。以"生活的骄傲"、"万无一失"著称的巨轮惨遭灭顶之灾,绚丽的火焰在股股寒流中熄灭,化作阵阵有潮汐般韵律的竖琴声。往日映照着荣耀的镜子而今却映出了一群群海底生物,他们是如此的奇异,如此的微弱,如此的麻木,又是如此的漠然,好像并不在乎人们津津乐道的荣华富贵。沉没在黑暗中的珠宝似乎并不在意周围的环境,因为这一片黑暗正是他们展示的舞台;他们自以为是光亮的使者,梦想着自己的绚丽夺目的光彩使人陶醉,孰不知这灿烂的光泽只能变得黯然无色,无人理会,永不见天日,当迟缓的鱼儿游进她的时候,凝视着涂了金色的富丽堂皇的东西时,惊奇地瞪大了眼睛。钢铁巨轮静静地埋没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中,人类在她身上打造的虚荣和傲慢也随之灰飞烟灭,从此喧闹不再,随着而来的是无尽的寒冷和孤寂。

坚硬的钢铁、豪华的镜子、玲珑剔透的珠宝、富丽堂皇的钢铁巨轮都是人类从自然中获取的。20世纪初,西方正处于工业社会。人类肆无忌惮的任意开采自然,破乱自然,以满足人类自己的虚荣和骄傲;人类中心主义盛行,无视生态中心主义,使自然丧失主体地位和言语权。这是近现代生态危机和环境灾难的根源。如果人类中心主义继续自大狂妄,无视自然的存在,那么人类必然会被自然抛弃,最终面临不可挽回的局面。所以人类必须及时改正自己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放弃对自然的征服占有,从主宰地位退位,成为生物系统中的普通一员,与自然进行平等的对话交流。否则,人类只能被自然抛弃,导致严重的后果。

3.2自然中心主义与《合二为一》。在这首诗歌中与钢铁巨轮相对应的是冰山,很明显,冰山是生物中心主义的代表。在如同装有双翅大鸟形成的同时,就为这华丽的巨轮准备了不详的伴侣--冰山。"万无一失"的巨轮在自己的处女航中,就惨遭空前的海难。这既嘲弄了人类中心主义,又暗示人类不能随意奴役自然,说明自然有自己的存在,而不需要以人类规定的尺度来衡量自然的价值。从诗歌题目《合二为一》就可以体现诗歌的主体内容--两个部分的"相逢"。但在整首诗歌中,哈代使用了很多词汇描写巨轮坚实的内部构造,和富丽堂皇的装饰,而只在末尾处提到了"好伟大,好壮观"的冰山,没有其他的词汇。这暗示了人们过多的关注人类中心主义,只想着操控、掠夺自然以满足人类自己的虚荣和傲慢,无视生态中心主义。

4.结语

对生态自然的关注,对自然的赞美和憧憬,是哈代诗歌的一个重要主题。本文通过对《合二为一》进行生态学的解读,感受到哈代的生态主义哲思。他的诗歌让我们看到了大自然的价值,唤起了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关注,抨击了人类中心主义的残忍、贪婪和丑恶。这也告诫我们人类要尊重自然、爱护自然,按自然规律办事,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在全球生态危机日趋严重的今天,研究哈代的诗歌,解读其中蕴含的生态观,具有很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参考文献

[1]胡志红.西方生态学批评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2]鲁枢元.生态批评的空间[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上一篇励志名句

下一篇济南的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