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论文投范例6篇

中小学教师论文投

中小学教师论文投范文1

关键词:农村小学;农村教育;家庭教育;教育资源

中图分类号:G628 ?摇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6-0085-02

一、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国家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小学教育从硬件条件到师资水平都得到了巨大的提升。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直接导致城乡教育投入的不平衡,这种差距不仅表现在收入分配上,更表现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上,而作为国民基础教育的小学教育则表现的最为突出。

二、我国农村小学教育的主要困境

就目前来看,我国农村小学教育的主要困境来自于教育资源投入的不足,而其资源投入的不足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国家教育资源投入相对不足。从总量上看,我国小学儿童就读于农村小学的比例远远高于城市,但国家对小学教育的投入在城市中所占的比例却远高于城市。同时,由于城市人口相对集中,而农村人口较为分散,使得农村小学的数目更是远高于城市,由此以学校为单位获得的国家资源投入就相对更少。同时由于体制等种种原因,很多农村小学的义务教育经费很难保证发放到校,这使得农村小学不论是在硬件上还是在软件上都与城市小学存在巨大的差距。

2.社会投入不足,且现有的投入针对性不足。到目前为止,多数论文在阐述社会投入时考虑到的主要是慈善机构、个人的捐赠、救助,本文认为,除此之外,农村和城市小学教育最大的社会投入差距应该是私企资源的投入。我国慈善事业发展落后,从总量上看,每年占GDP的比重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且投入方向上主要是社会贫困救助,疾病救助,对农村小学教育的投入无论是从总量上还是从比例上看都是相对不足的。目前,我国对农村小学的社会投入主要是个人、企业和慈善机构这三大来源。对于个人和企业而言,对投入对象现状的调查、核实成本较高,一般依赖于媒体的信息来源渠道,信息的真实性存在质疑,且主要是针对儿童个人的投入,即使有对学校硬件投入,一般也是一次性的,只能在短期内起到改善作用。我国慈善事业发展水平较低,在监管上也存在很大的漏洞,这使得每年看似巨大的对农村教育的慈善捐赠具有较大的盲目性,如众多希望小学的荒废,只有电脑没有投影仪的教室等。由此可见,尽管对农村教育的社会投入在不断的增长,但由于缺乏引导和监管,针对性不高,对提高农村小学教育水平作用不大。

3.家庭教育投入不足,近年来,我国农村壮劳力外出务工情况非常普遍,留守儿童数量不断的增加,以重庆开县为例,2012年留守儿童高达9万人,这就导致家庭的主要陪护人为单亲或祖辈,教育观念陈旧,且由于周边人员的示范效应,读书无用论逐渐盛行,使得家庭对儿童小学教育第二课堂的作用根本没有,有的甚至是消极的。同时,在广大的农村地区,由于壮劳力的流失,在农忙季节,儿童作为家中的半劳力也会参与劳作;同时,由于交通、家庭经济、师资调动等种种原因,使得农村儿童的小学教育不能得到持续、稳定的开展。由于小学教育属于国民义务教育的组成部分,城乡教育水平的差距被很好的掩饰在这一教学制度之下,但同时又由于小学教育是每个人一生中的基础教育,高中的升学率,大学的升学率,同龄人的就业结构、师资和生源的流动方向等都可以说明农村教育资源投入和城市的差距。所以,我国的农村小学教育目前正处于一种恶性循环中,即:教育投入越少—教学质量越低—师资、生员流动越大—教育越看不见成效—其后教育投入则更少—教学质量也会进一步降低。

三、对策建议

首先,应从政府的角度,建议一科学的农村小学教育发展战略规划,使得农村小学的投入、发展具有较强的阶段性和目的性。目前,我国对于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缺乏一个具有较强可行性的长期发展战略规划,使得本就有限的投入总是处于一种散而乱的状态,对促进农村教育的全面改善没有根本的意义。其次,建立合理的师资引进、培养的渠道,使农村小学教育在师资的数量上、专业上获得稳定的保障。如城市和农村小学的长期合作机制、教师长期的农村支教制度、并在教师职称的评定时将农村教学履历作为硬性指标,给予农村小学教师更多的发展渠道等都可以引导小学师资向农村小学教育方向流动。再次,为了保障上述措施的有效性,国家和社会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农村教育的监管力度,对教育资源的来源、流转、使用、效果评价等各方面进行全面监控,对农村教育资源进行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切实提高农村教学资源的实际利用效果。

综上所述,面对农村小学教育当前的困境,我国应该从全局出发,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进行阶段性规划;同时,加大对农村教育的人力和物力的投入,拓宽发展渠道,改善教学环境,提高农村小学教育质量,使农村小学教育走出当前困境,切实推动我国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韦志杰.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与思考[M].小学教学参考(综合),2007,(7).

[2]吴春霞,郑小平.城乡公共品财政投入不平衡性分析——以农村义务教育为例[C]//农村公共品投入的技术经济问题——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8.

[3]陈乃林,杨向群.现代社区教育理论与实验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09).

[4]关鸿羽.现代中小学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中小学教师论文投范文2

1.证券投资学课程的特点

1.1涵盖多门课程,理论与实践并存。

具体来看,证券投资学课程主要包括四个部分:证券基础知识、证券基本分析、证券技术分析和证券组合量化投资。证券基础和证券基本分析部分涉及西方经济学、财务管理、国际经济学、企业战略管理、会计学等多门课程理论知识。证券技术分析以应用为主,注重实战经验积累,要求学生不断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

1.2具备严谨的分析能力,数学功底较深厚。

证券投资学课程要求学生构建结构化分析思路,比如证券基础分析中三观分析(宏中微观),在分析过程中,建立个性化的思想、意识,并不断在实践过程中找到关联性,挖掘其内在含义并利用分析结果对未来做出预测,同时检验成果。形成闭环,不断完善分析思路。由于数学可以很好地将逻辑的严密性和概念的抽象性结合在一起,因此证券投资学包含较多数理模型,特别是在证券组合量化投资环节,比如资产定价模型,期权定价模型等。因此对学生数学功底有一定要求。

1.3以本地化为主,面向国际化。

由于证券投资学课程兴起于欧美发达地区,由于资本市场发达程度不一致,因此部分理论在国内资本市场无法应用。在长期教学过程中,强调以国内为主兼顾国外市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面向海外投资需求日益凸显,因此适当开展双语教学和合作办学,适应新常态下的突出特点。

2.当前证券投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教学方法与考核模式单一。

目前教学组织形式普遍采用课堂教学为主,实验教学为辅,以讲授法贯彻课程全部内容,由于涉及知识太多,往往采用多媒体辅助方式,导致学生上课忙着记笔记,没有时间对内容思考,同时没有使其学会自主学习。同样,考核模式单一,采用试卷考试方法,使得学生在期末期间突击抄笔记背笔记,凭借短时间记忆力以谋求通过考试,没有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忽略教学考核的意义。

2.2教学内容宽与专的矛盾。

由于目前大学需要安排较多公共课程,专业基础课课时有所缩减,而证券投资学课程涉及内容比较多,因此如何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成为主要问题。由于涉及分析内容,因此授课过程中要求势必细致准确。同时,由于专业基础课开设较早,多为其他课程的先修课程,因此,教学过程中不断补充相关课程知识让学生知识更宽阔,有限的课时变得更为紧张,使得宽与专的矛盾更突出。

2.3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由于证券投资学课程中大量模型和分析方法,使得学生感觉到理论知识枯燥,同时由于缺乏相关平台实践,难以将这些模型公式与其实践相联系,从而难以理解相关意义,导致学生动手能力不强。同时由于授课教师来自高校而非证券业从业的一线,因此从源头上束缚了开展实践教学的能力,使得理论实践再学习再理论再实践的循环一直无法形成。

3.关于证券投资学教学改革的几点启示

3.1采用灵活教学组织模式,构建自主学习环境。

英国高校一年分为3个学期,课程安排证券投资学安排一般都是理论课在第一学期,实践课程安排在第二学期。英国证券投资学课程主要体现在Investment和Financial Trading Techniques二门课程中,前者是理论课,后者是实践课程。组织形式采用是讲授课(Lecture)和辅导课(Tutorial)相互结合,讲授课也被称为大课,一般在2个小时左右,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人数在60至150人不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是新学期开始课程时,授课教师会提前上传教学计划,课程课件,参考资料和作业等材料至学校网站,供学生下载,这样学生可以自主预习和复习。笔者就读的学校在上课之前会发本节课程讲义打印稿,预留空白让学生记笔记,这样有利于学生课上合理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率。辅导课也被称为小课,辅导老师和授课老师不是同一人,一般在1个小时左右,人数控制在30人以内,通常是以小组讨论和教师辅导为主,课上疑点或者习题难点都可以问辅导老师,组员之间可以交流想法和认识,一般气氛比较活跃,自主学习热情很高。

3.2教学内容模块化,考核形式多样化。

英国高校的一个特色就是没有一本固定教材,每门课会有一个参考书目(ReadingList),教师可以自主选定内容,因此可以及时增加最新的理论和案例模块,而国内学校基本教学内容受制于教材内容,教材编制往往追求高大全,这样反而导致多门课程内容重复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厚。而且教材编订时间都是5至10年前,陈旧的内容也影响到教师教学。同样英国高校考核形式多样,比如小组讲演,小组报告,小组论文,个人小论文,个人大论文,平时考试,期末考试,等等,一般选取3项左右以组合形式考核。特别注重平时过程考核,比如提交小组人员分配名单,小组会议纪要等。相对国内平时成绩只注重出勤率而言,这种考核更精细,同样促使学生真正意义上小组自主学习。

3.3授课教师团队化,实践课程专业化。

国内强调课程一致性或者连贯性,因此一门课程通常是一位老师完成一学期任务。英国高校采用是团队模式教学,一般多以3人完成一门课程。比如Financial Trading Techniques课程,有效市场假说和公司财务模块是一个老师,股票和外汇交易技术模块是另外一个老师,期权与期货交易模块再是一个老师。每个老师根据自身专长授课,这样既减轻授课教师负担,又高质量完成教学,且学生学习热情很高。同时,实践教学老师一般都来自金融机构一线。比如讲授Financial Trading Techniques,老师一般都是来自投行或者金融机构兼职老师,富有丰富的实战经验,不拘泥于章节,理论与实践结合非常完美。

3.4校内讲座固定化,校外合作基地化。

英国高校还有一个特色就是每周都有固定讲座或者公开课,每周一个主题结合当前经济形势或者社会环境。主讲的嘉宾一般校内和校外兼可,这样一方面拓宽学生视野,了解前沿动态,另一方面激发学生兴趣,在与嘉宾讨论中不断完善理论知识,也为学生就业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与此同时,英国高校通过建立校友会,联系各地校友,开展实践合作。比如组织学生去校友所在的交易所参观,或者去金融行业实习,同时针对金融机构提出问题开展研究,也提高授课教师实践和研究能力。

中小学教师论文投范文3

关键词:农村小学;艺术教育;现状;规范化

艺术教育在基础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从教育方针的角度出发,人们把艺术教育称之为美育的核心部分。当前全国范围内都在实施素质教育,从这个角度看,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健康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所以加强艺术教育即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之一。但是,当前学校艺术教育在农村还处于相对薄弱的地位,无论是在教育观念、教学管理、教育水平以及硬件投入、师资建设等方面均相对滞后,尤其是农村小学的艺术教育仍处于极不规范的现状。本文针对农村小学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试提出对其进行规范化的对策。

一、我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现状

1.思想认识的模糊性

农村小学艺术教育发展到今日,仍有绝大多数的教育工作者、家长对艺术教育重视不够,认识片面、模糊,坚持升学应试教育是根本,认为素质教育和艺术教育乃一时形势需要,因此消极对待,简单应付。即使是名义上开展了一些艺术活动,却仍然忽视了教育者自身思想观念的转变和更新,缺乏正确的认识,最终也只能流于形式。

2.培养目标的功利性

艺术教育的过程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艺术教育不能视为单纯的消遣娱乐享受或单纯的技艺传授,而应注重学生审美文化素质的培养与提高。艺术教育是潜移默化地作用于人的生活,具有极大影响力的隐性教育。正是由于思想认识上的模糊导致农村小学艺术教育在培养目标上带有浓厚的功利性,视艺术为技术,认为学生接受艺术教育就是在培养艺术技能。完全追求显性的表面上的东西,而忽视艺术教育的隐性作用。

3.硬件投入的局限性

目前农村小学校舍设施比较落后,教育经费十分紧张,要想一次性建足供音美教育的特种教育,供音美兴趣小组发展特长的专用训练室,一次性上足为发展艺术教育所需的昂贵而又配套的音美器材,显然是力所不及的。

4.艺术师资的缺乏

据调查,绝大多数农村从事艺术教学的教师是半路出家,基本上都是非艺术学科的教师兼任艺术教育教学任务,他们对艺术教育的基本知识缺乏必要的了解和掌握。这样不但影响艺术教育的发展水平,而且会对这项工作的科学性和严肃性造成重大的损害,极个别教师甚至会误导这项工作的发展方向。

二、农村学校艺术教育规范化对策

1.端正艺术教育思想,摆正艺术教育位置

(1)必须从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入手,以多种形式开展端正教育思想的学习、讨论和实践活动。要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艺术教育法规和艺术教育理论。大力开展此类学习、讨论及实践活动,形成一种尊重艺术教育的良好氛围。

(2)从农村小学实际情况出发,加强对广大教师的艺术教育。可以在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岗位培训中进行必要的艺术教育法规、理论学习与考核等,培养教师的艺术意识和艺术情感,这是从根本上转变当前农村艺术教育落后局面的最佳途径。

2.加大艺术教育投入,优化艺术教育环境

(1)学校可采取“滚动式投入”资金的方法。在学校各项经费开支中,最大程度地压缩其他方面的开支,每年加大艺术教育的开支比例。这种如同滚雪球一般的投入方式,既有利于学校的整体投入的发展,又会使艺术教育的硬件逐渐配备起来。

(2)争取社会信任。其方法是通过向社会、向上级主管领导汇报阶段性的艺术教育成果,以一流的业绩、辉煌的成果赢得领导的信任,用满意的效应、信任的效应争取社会各界、上级领导增加对学校专项资金的投入。

(3)诱导家庭投资。其主要做法就是以学校较有影响的艺术教育水平,以培养出智艺双全的四化所需要的人才,增加家长艺术教育的向心力,使家长自觉地诱发出为培养孩子的艺术特长增加投资的信念。

3.建设艺术师资队伍,夯实艺术教育基础

在扩大教师队伍方面,可采取外聘、内引的方法。

(1)“外聘”即到社会上直接聘请有某项艺术专长的人才作为校外辅导员,定期到学校辅导。外聘人才的辅导作用表面上是直接服务于学生,实质上也会自觉地影响学校的在职教师,具有一种隐性的辐射作用。

(2)“内引”即以学校独特的艺术办学特色吸引有一定事业追求的教师到校任教。教师心理品质研究表明,艺术教师在崇高事业、树立远大的职业抱负方面,与其他的学科教师相比更具特点。尤其是一些刚刚踏上教育岗位的年轻艺术教师。学校应以艺术教育的成果吸引有远大理想的青年教师任教。

在提高教师的自身业务素质方面,学校应面对现实讨论提高艺术教师业务素质的最佳途径,通过外访、自研、互帮三结合的方式提高艺术教师的素质。

(1)“外访”,即组织艺术教师外出访问、考察,与兄弟单位建立“艺术友谊校”等不同形式的外访活动,促使艺术教师的业务素质得以快速提高。

(2)“自研”,是艺术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主渠道,为使“自研”卓越见成效,学期初要求教师各自提出明确的目标,采用以理论学习为先导,以观看录像为中介,以实践操练为重点的模式,有效地达到既定目标。

(3)“互帮、互学”,是广为人知的一种互相促进、互相提高的基本方法,在艺术教育中尤为有效。

4.提高艺术教育水平,促进艺术教育发展

影响农村小学艺术教育规范化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艺术教学质量,特别是艺术课堂教学质量。

(1)提高艺术课堂教学质量,建立激励机制。学校应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课堂评价标准)和计划,鼓励和督促艺术教师搞好教学工作。

(2)加强艺术课堂教学改革,鼓励教学创新。传统的教学模式仍困扰着农村小学的艺术课堂教学,艺术课更应强调“面向全体,以学生发展为本”。应主张“艺术学习的个性化,有自身学科特点”。应该鼓励艺术教师进行教学科研和教学创新,及时总结并积极推广优秀教师的教学课例和成果。

(3)加强校园艺术文化建设,促进艺术教育健康发展。校园艺术文化是艺术教育的一部分,管理建设好校园艺术文化,营造浓厚的健康的校园艺术文化氛围,有利于提升学校艺术文化品位和学校艺术教育质量。

总之,农村小学艺术教育的规范化程度亟待提高,相信在教育局的正确教育思想引导下,在地方各级政府领导的大力贯彻下,在农村小学的广大基层教师的辛勤耕耘下,农村小学的艺术教育活动必将找到适合自身的发展之路,在实践中取得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经验交流会会议纪要》的通知[J].教育部政报,2001(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艺术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中小学教师论文投范文4

关键词:高等教育;工程管理;合同管理;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TU72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52909(2015)04009904

随着现代项目管理理论的发展及工程项目国际化、市场化的趋势,招投标已成为中国建筑市场的主要交易方式,合同管理也成为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1]。工程招投标及合同管理的理论与实践联系紧密、各类标准合同文本的应用普及,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性,已成为工程管理人员必备的知识和能力,更是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职业素质的重要体现。工程建设合同管理作为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因此,对其进行案例教学改革探索,对于推进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示范意义。

华北电力大学工程管理专业是部级特色专业和北京市特色专业,该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部级优秀教学团队和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工程建设合同管理课程一直是华北电力大学工程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的重点,并成为北京市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子课程。“案例式教学法”是一种围绕既定教学目标,将经过处理、提炼后的实践案例展示给学生进行分析、思考、讨论的教学模式[2]。将案例式教学应用于工程建设合同管理课程,既是课程内容特点的客观要求和专业能力建设的需要,又可弥补学生实际操作和实践经验的不足,帮助学生体验在工程管理实际工作中如何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案例经验的积累,内化为对相关理论知识和方法工具的切身体会和实际把握[3]。笔者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重点对工程建设合同管理课程案例式教学的案例准备、教学实施、考核测评工作进行探讨。

一、工程建设合同管理课程案例式教学概述

关于案例式教学法,学术界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定义,但通常的概念描述包含以下要点:一是学生为主、教师引导;二是重视情景建设、环境模拟;三是借助个人分析、小组讨论形式;四是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一般而言,教师首先针对课程教学目标选取具有典型性、实效性的案例进行案例背景和问题情境的构建,引导学生结合理论知识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学生在模拟情境中结合理论知识或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与方法、或总结实践经验和教训。与传统的填鸭式、讲授式、演示式等教学方法相比,案例教学一方面活跃了以往略显呆板沉闷的教学氛围,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在一定程度上可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活跃气氛、增加授课吸引力;另一方面,可改善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实现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增强知识的实效性,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华北电力大学工程管理本科专业教学大纲,工程建设合同管理课程是学生必修的专业主干课程,也是其它专业学生辅修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之一。目前,该课程在本科四年级第一学期开设,共40个学时,采用中英双语教学,授课班级学生数一般为50~65人。通过学习工程建设合同管理课程,学生应对建设工程招投标及合同管理的基本内容有系统掌握,同时获得运用理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该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能够把握工程建设合同管理中的各方责任、各项工作流程、风险分析,清楚如何研读、分析合同,如何以合同指导实际工作。教师应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举一反三,使学生通过对工程施工合同、委托监理合同等的系统学习,具备分析其它如委托设计、物资采购合同的能力。学生还应熟练阅读并理解英文工程建设招投标文件和合同范本。

工程建设合同管理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课程,旨在帮助本专业学生将大学前三年所学主要专业课程,如工程项目管理、建设法规、工程质量管理、施工组织、施工技术等课程联系起来,建立工程管理专业所需的技术、经济、管理、法律四个维度的知识架构,达到专业知识及应用的融会贯通。

二、案例教学准备工作

案例式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与学生分享实践经验,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思辨能力。案例的编写和案例库的构建是顺利组织实施案例式教学并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此项工作也是教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教学基础材料的丰富性、适用性和针对性。教师通常需要针对所教授课程的教学目标、知识内容,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和感悟,进行工程建设招投标及合同管理实际事例和事件的搜集,编写案例教案,形成实用性和质量性并重的案例库。

近年来,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工程建设合同管理等相关课程的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通过调研相关企业的实际操作和经验,精选加工公开发表的典型案例,编制了该课程的教学案例库。案例库注重体现四个特点:(1)专题性,按工程建设合同管理知识体系的不同设置不同专题,选取的案例涵盖合同管理各个理论模块和方法体系,有较强的针对性。(2)实用性,案例选取来自工程实际,多选取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的案例,并注重方法的实用性和先进性。(3)简洁性,在充分、清楚的前提下力求案情描述文字精炼、简明扼要,以使学生在课堂上花尽少的时间了解案例内容。(4)趣味性,案例力求内容生动、有启发性和趣味性,通过案例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对该专业学习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工程建设合同管理课程涉及的案例大致可分为操作型案例、描述型案例和分析判断型案例三种类型。

操作型案例是指教师给予学生足够的案例基本背景内容、文本或图表信息和相关材料,并且提出具体的分析操作要求,包括案例分析的内容、结果呈现形式等。例如,在工程招投标管理教学模块中,根据招标和投标流程知识点所使用的案例,要求学生通过对某实际工程施工招标文件的研读和交流,根据招标文件分组编制投标文件,通过投标书制作和投标模拟,掌握如何响应招标文件,如何进行投标书的文件准备、内容组织、文本编写和签署封装等。

描述型案例通常是将实际工程项目运作中关于合同管理和招投标管理部分的典型做法(如要约和承诺的期限、项目承发包模式选择、不平衡报价等案例)抽取出来,编制成文字论述的PPT课件,供学生学习和讨论,并总结经验和教训,帮助学生了解实际工程运行和合同管理的要领。

分析判断型案例是在教师提供的背景资料和具体问题描述的基础上,针对有关案例(如招投标违规操作、合同条款争议、国际工程索赔等案例)明确提出需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根据案例进行思考、分析和讨论,并提出各自的判断见解和建设性意见,实现理论知识的巩固。

在编制案例库的同时,还需要对教学案例进行形式上的完善,即形成案例教案,以帮助教师把握好案例内容及课堂教学的过程控制。案例教案需要围绕一个预定的教学目标展开,明确案例所涉及的知识点和难易程度。案例教案通常可包括:教学目标、相关理论知识点、案例标题(便于案例分类和识别)、案例正文(包括案例的时间、地点、事件起因、具体内容和争端问题等背景,帮助学生对案例内容及案情有概括性了解)、对案例思维角度的提示(鼓励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开放式思考和不同视角的分析)、教学实施计划、附加的阅读材料、参考分析及评述等。对于较为简单的案例,教师只需向学生展示基本案情和主要数据资料,将大量的问题探索、综合分析工作留给学生;而对较为综合复杂的案例,教师则应提供较为详细的信息材料,引导学生自己进行重点问题的判断和分析[4]。

三、案例教学过程设计

案例教学是对教师教学组织能力的一项考验。考虑到本科生大都缺乏工程实务和管理实践经验,这就要求教师在课程的案例教学组织中,明确教学各阶段的重点和难点,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基于案例库的构建和教学内容的模块整合,案例教学的过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案例教学计划和组织工作。首先,需要教师根据课时计划和目标,选取案例库中相关案例,熟悉案例教案。其次,在人员组织方面,受班级学生数量的限制,结合案例教学的可行性,一般可采用小组演示法,这样既有利于个人观点的表达又方便进行分析总结;教师规定6~10人为一组,学生自由分组、搭配并选出联系人,课程中小组成员不允许变动。

(2)课堂案例展示。首先,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案例,考虑到学生缺乏实践经验,需要阐释案例深层内涵,补充可能用到的相关信息。然后,教师需要提出案例分析讨论的问题和具体要求,包含涉及的专业理论和知识、案例分析的形式、内容、准备时间等,适当引导学生思考。通常学生会在课后进行有关案例参考资料的查询和分析讨论。

(3)案例分析展示。学生经过课后充分准备,在课堂上进行案例分析成果展示。对不同的案例类型,教师可采用不同的讨论方式。如对于操作型案例,学生课后需要进行充分的讨论和分析,按教师要求形成文本或实物,再在课堂上呈现,宜采用小组演示法。小组演示法可充分利用学生们的头脑风暴、思维碰撞以消减他们实践经验缺乏的影响,但缺点是存在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的问题,不能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锻炼。而对于描述型和分析判断型的案例,课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准备,在课堂上则可以采用单独回答的形式进行问题的阐述和分析。在整个过程中,教师需把控好课堂讨论的进度、深度和范围,创造积极的讨论氛围,并及时给予提示和引导。

(4)案例分析总结和评价。教师针对学生们的案例分析情况进行问题及结论的归纳和总结,评价学生表现,提出改进意见。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侧重与理论知识的联系,有意识地进行知识点的回顾以提升学生理论学习的深度和效果。教师可采用分类图、流程图、归纳图等形式理清知识脉络,将内容系统化,使学生既见树木亦见森林[5]。

(5)案例教学总结。对于难度较大、综合性强或可进一步深化的案例,教师可要求学生在课堂讨论之后,上交书面总结。教师还应注意对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总结,以及对暴露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和改进,并进一步完善案例教学。

四、案例教学课程考核测评

根据案例教学课程特点,笔者对工程建设合同管理课程考核和评价进行了改进和创新,将案例分析考核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主要从理论学习状况、案例分析质量和课堂展示表现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估,如表1。

例如,在招投标管理案例部分,教师要求学生根据某水电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文件编制

投标文件。首先考察各小组学生对招投标范围、文件、程序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然后具体考察案例讨论分析的成果,如编制的投标文件是否齐全,是否响应招标文件的要求,文件袋封条和签章是否合格等;在课堂上模拟实际开标过程,教师担当主持人,学生担当投标人和评标委员会,教师在这一过程中重点考察学生模拟投标和评标时的表现。又如,在FIDIC合同国际工程索赔的案例中,重点考察学生对实际问题发现、分析、解决和对知识点的反向捕捉能力,以及清晰表达自我想法的能力。

状况考察学生对于案例涉及知识点的学习是否到位,如能否运用正确适合的理论进行案例分析、讨论和应用,能否综合运用多个知识点对案例进行多角度、多方面的分析。40

分析

质量考察学生对案例问题的分析效果,如能否将理论知识有效应用到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中并提出有建设性的结论或对策建议,能否就案例问题给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案。40

课堂

展示考察学生的现场表现水平及口头表达能力,如能否将问题和分析论述清晰并重点突出,能否借助多种表现形式(PPT,视频,现场模拟等)进行充分展示并吸引听众。20

五、结语

将案例式教学法引入工程建设合同管理课程是提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专业能力建设的有效途径。案例库的建立、案例教学的过程设计以及对学生的考核测评是做好案例教学的三个重要方面。案例编写和案例库建设重在适用性和针对性,并通过教案为教师提供辅助支持。对于不同类型的案例教学,应科学合理地设计案例过程,充分挖掘授课技巧,使教师更好掌控课堂,保证案例教学启发性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通过改进学生成绩考核方式,将学生案例分析的理论学习状况、案例分析质量和课堂展示表现情况计入成绩,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参考文献:

[1]李启明.建设工程合同管理[M].2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方光秀.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案例教学法研究[J].延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4:315-318.

[3]赵振宇.项目管理案例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中小学教师论文投范文5

论文关键词:成就动机;工作绩效;工作满意;工作投入

一、成就动机理论及其与教师工作绩效关系实证研究

成就动机(achievementmotivation)是个体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乐意去做,努力达到完美的一种内在驱力。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性动机,成就动机对个体的工作和学习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所以在成就动机理论提出后,它即成为教育心理学育与管理心理学领域的一大研究热点。

纵观相关的研究文献,成就动机与工作绩效的关系其实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认为个人的高成就动机有助于其工作绩效的提高。不过早先的学者更多的是在于理论上的贡献,而后来的学者则比较注重实证研究。在学校领域,实证研究的对象则多为大中小学生,研究的主题主要涉及学生的成就动机与其学业成绩的关系,也有少量研究涉及中小学教师,而对有关大学教师的研究还很少,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本文将以大学教师为对象,通过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大学教师成就动机与其工作绩效的关系。

在早先的理论研究中,McClelland、Atkinson和Weiner等人的观点值得关注,比如McClelland认为,成就动机就是“竞争”和“优秀标准”,高成就动机的人倾向于为他们自己确立的高目标或优秀标准而努力。Atkinson认为,成就动机其实包含追求成功和避免失败这两种动机,它们在强度上可能是不一样的,一个人不可能不考虑失败的后果去追求成功。因此个人的最终行为要取决于他对这两种动机的综合。如果一个人追求成功的动机高于避免失败的动机,那么这个人便将努力去追求特定的目标。如果一个人避免失败的动机强于追求成功的动机,那么这个人就有可能选择减少失败机会的目标。Weiner则从认知的观点来研究成就动机,提出了成就动机的归因理论。Weiner发现成就动机水平不同的人会把事情的成败归结于不同的原因,而归因决定了下一步的行为。

在实证研究方面,有许多学者的研究都表明成就动机与工作绩效之间可能存在密切关系。比如徐莺娟在对小学教师的成就动机、参与决定与其工作投入的关系研究中表明:第一,小学教师的成就动机与其工作投入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及典型相关;

第二,教师成就动机、参与决定对工作投入并没有显著的交互作用。经主要效果及事后比较分析得知,小学教师在工作投入上的情形因成就动机的不同而有显著差异。廖相如在对桃竹苗四县小学教师的成就动机、制握信念与工作倦怠的关系研究后发现,教师成就动机与其工作倦怠具有中度的负相关,小学教师的成就动机越高,其工作倦怠的程度也就越低。教师成就动机与制握信念对教师工作倦怠的预测力达到35.3%。黄国隆以中小学教师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表明,成就动机越高的教师,其工作满意度也就越高。黄国隆认为,可能是因为成就动机高的教师较渴望追求成就,喜欢担任有挑战性的工作,而且具有坚持到底的精神,而使得成功和晋升的机会较高,因而有比较高的工作满意。而工作满意度则通常被认为是影响组织成员工作绩效的重要因素。其他类似的研究还包括:Hackman和Lawler在1971年以208位蓝领工作者以及62位领导人员为对象进行的研究发现,个人的工作投入与其重视成就满足的相关值达r=0.39。邱奕光在整理相关的研究文献时亦发现,对于如银行和会计事务所等其他类型的组织,成就动机愈高的员工,其留职承诺和为组织效力的意愿也愈强,成就动机与工作投入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这与他在以小学教师为研究对象的研究中得出的结论类似,他的研究发现,成就动机愈高的教师,其工作投入的程度也愈高,反之,成就动机愈低的教师,其工作投入的程度也愈低。于秉弘以多媒体实习工作者为对象,在研究他们的个人背景、成就动机与工作绩效关系时发现,成就动机水平会影响其工作绩效,成就动机越高的人,其对工作的积极性、努力的倾向、以及其超越别人的意图也越高,从而其工作绩效也就更高。

根据以上的分析,本文认为个人的成就动机应该是影响其工作绩效的前因,但这个影响过程也许不是直接的,其间可能存在着一些中介变量。综合相关的研究,本文认为工作满意和工作投入有可能是充当中介效应作用的中介变量,为此本文提出如下的研究概念模型(见图1),并进一步提出相应的研究假设:

假设1(H1):大学教师成就动机水平对其工作绩效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

假设2(H2):大学教师成就动机水平对其工作投入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

假设3(H3):大学教师成就动机水平对其工作满意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

假设4(H4):大学教师工作投入程度对其工作绩效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

假设5(H5):大学教师工作满意度对其工作绩效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

假设6(H6):大学教师工作满意度对其工作投入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

假设7(H7):大学教师的工作投入在其成就动机与工作绩效间起着部分或完全的中介效应作用;

假设8(H8):大学教师的工作满意在其成就动机与工作绩效间起着部分或完全的中介效应作用。

二、大学教师个人成就动机与工作绩效、工作满意、工作投入测量研究方法

(一)基于便利性基础上的随机抽样

为了取得足够的有效样本,本研究在基于便利性的基础上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对在杭州和宁波地区5所高校的近350名教师进行了调查,删除无效问卷后共取得227份有效数据。被试的年龄主要在25—60岁之间,从学历构成上看,有本科41人、硕士116人,博士(博士后)53人,缺省l7人。从职称上看,中级职称及以下102人、高级职称96人、缺省29人。

(二)以成就动机量表等四个量表为测量工具

第一,成就动机量表。国外有关成就动机的测量方法大致可归为观察法(observationmethod)、投射法(projectivemethod)、自陈法(self-reportmethod)三种,其中后两种较为常用。所谓投射法是指以无结构性作业的呈现,来引发个体的反应或想像,籍以考察个体在不知不觉中所透射出来的特质。此种技术发展的基础主要是心理分析理论,其中较为常见的有主题统觉测验(ThematicApper—ceptionTest)、图画表现测验(TestofGraphicEx—pression)和French的顿悟法(FrenchTestofIn—sight)等。用投射法来测量成就动机是早先研究者常用的一种方法。所谓自陈法是受试者用语言或文字对其行为做一陈述,而根据这些陈述进行分析,以推断其成就动机。较具代表性的用于测量成就动机的量表主要包括Edwards个人喜好量表(Ed—wardsPersonalPreferenceSchedule)、加州人格量表(Californiapersonalityinventory)、工作与家庭取向量表(WorkandFamilyOrientationQuestionnaire)等。此外,余安邦与杨国枢认为,成就动机在东西方社会文化中有不同的建构概念,西方学者所提出的成就动机概念,并不具有文化普遍性意涵。他们认为成就动机其实包含了两种不同意涵的概念,分别称为个我取向成就动机(individual-orienteda-chievementmotivation)与社会取向成就动机(SO-cia1.orientedachievementmotivation),并据此编制了社会取向成就动机量表和个我取向成就动机量表。用自陈法来测量成就动机是后来多数研究者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

本文采用自陈法来测量大学教师的成就动机,所用的测量量表主要是在参考Helmreich和Spence编制的工作与家庭取向量表的第一部分(主要用以测量个体的成就动机)、洪季庭自编的成就动机量表和邱奕光编制的小学教师成就动机量表的基础上编制而成。问卷共由27个问项组成,采用5点计分,经预测保留了其中的20个问项,并将之分为成就取向、挑战取向、努力取向与专业充实四个维度。其中成就取向是指教师在工作上能有表现,努力完成工作,满足个人追求完美的欲望,获得高度成就感。挑战取向是指教师视工作为一种挑战,并勇于接受、不畏困难、努力不懈,追求挑战成功的乐趣。努力取向是指教师富有使命,追求成功,不但对工作积极投入并致力于完成目标、达成使命。专业充实是指教师以追求自我的专业为目标,为充实专业知识,主动积极学习,以获得目标达成。经检验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Ot=0.913,累计的方差贡献率达到71.36%,说明有较理想的信度和结构效度。

第二,工作绩效量表。工作绩效(jobperform-ance)是人事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目前关于绩效的内涵有两种观点,一种是基于结果的绩效定义,认为绩效是在特定范围,在特定工作职能、活动或行为上生产出的结果记录。一种是基于行为的绩效定义。把绩效定义为一套与个人所在组织或小组目标相关的行为。目前基于结果的绩效定义在大量的心理学文献中受到挑战,更多的人倾向以行为为基础的绩效定义。关于工作绩效结构,Mo-towidlo和VanScotter等人认为可分为任务绩效(taskpefromrance)和关系绩效(contextualper- fomrance)两个维度_1,而后他们又将关系绩效发展为工作奉献和人际促进两个维度。本研究直接采用Motowidlo和VanScotter所编制的工作绩效问卷,并进行适当的修订。问卷共由16个问项组成,采用5点计分,经预测保留了其中的14个问项,分为任务绩效、人际促进和工作奉献三个维度。经检验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Ot:0.893,累计的方差贡献率达到69.14%,说明问卷有较理想的信度和结构效度。

第三,工作满意量表。工作满意(jobsatisfac-tion)是个人对自己工作各方面的心理感知和总体态度,至少包括对工作的构面满意和总体满意。

对个人工作满意度的测量方法也有两种,分为工作构面加总计分法和单一整体评估法。本研究采用单一整体评估法对教师的工作满意进行测量,采用的量表在主要参考Hackman和Oldham于1975年开发的“一般性工作满意量表”l1基础上,经改编而成,量表共由5个问项组成,经检验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d:0.817,具有较高的信度。

第四,工作投人量表。工作投人(jobinvolve.ment)是指个体在认知上对于目前所从事的工作,所表现出的专注、关心与努力程度。国外对工作投人的测量工具主要包括Lodahl与Kejner于1965年编制的工作投人量表和Kanungo于1982年编制的工作投人量表等,而后者则成为了许多学者测量工作投人的基础量表。因此本文对教师工作投入的测量主要也是在参考了Kanungo量表的基础上,经过改编而成,问卷共由10个问项组成,经预测保留了其中的6个问项,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Ot达到0.852,具有较高的信度。

三、变量间两两关系假设检验和中介变量中介效应检验结果分析

本研究主要运用Amos7.0统计软件,对本文研究假设的结构方程模型进行统计检验。

(一)变量间两两关系假设的检验

依据前面的研究假设,本文运用结构方程模型首先对变量间两两关系的假设进行检验。为此首先建立了两两变量间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Amos7.0统计软件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知,模型1—6的模型拟合指数x2/df均在0—5之间,RMSEA均在0—0.1之间,GFI均在0.834—1之间,NFI均在0.862—1之间,IFI均在0.900—1之间,CFI均在0.899—1之间,TLI均在0.882—1之间,因此变量间两两关系模型的各拟合指数均达到或接近结构方程模型各指标拟合值的取值标准,从而表明各模型拟合程度可以接受。另外,从表1变量间的标准化回归系数看,工作绩效对成就动机的回归系数达到0.652,工作投入对成就动机的回归系数达到0.641,工作满意对成就动机的回归系数达到0.648,工作绩效对工作投入的回归系数达到0.820,工作绩效对工作满意的回归系数达到0.658,工作投入对工作满意的回归系数达到0.853,而且所有这些回归系数均在0.01的水平下达到显著。也即是说,检验结果支持本文前面提出的研究假设1—6。

(二)中介变量中介效应的检验

根据先前的理论分析及假设,本文认为大学教师的工作投入和工作满意这两个变量在其成就动机与工作绩效之间都可能起着中介效应作用。因此,本文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这两个变量的中介效应作用进行了检验。‘根据中介效应的检验程序¨,某因素成为中介变量必须满足4个条件:其一,因变量对自变量的回归系数应达到显著水平;其二,中介变量对自变量的回归系数应达到显著水平;其三,因变量对中介变量的回归系数应达到显著水平;其四,因变量同时对自变量和中介变量进行回归,中介变量的回归系数达到显著,自变量的回归系数减少。当自变量的回归系数减少到不显著水平时,说明中介变量起到完全中介作用,当自变量的回归系数减少,但仍然达到显著水平时,说明中介变量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第一,工作投入的中介效应检验。首先表1中模型1的检验结果表明,因变量教师工作绩效对自变量教师成就动机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652,且在0.01的水平下达到显著,因此检验中介效应的条件1得到满足。模型2的检验结果表明,中介变量教师工作投入对自变量教师成就动机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641,且在0.01的水平下达到显著,因此检验中介效应的条件2得到满足。模型4的检验结果表明,因变量教师工作绩效对中介变量教师工作投入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820,且在0.01的水平下达到显著,因此检验中介效应的条件3得到满足。再由表2中模型7的检验结果表明,在教师工作绩效同时对教师成就动机和工作投入进行回归时,中介变量工作投入的回归系数为0.681,在0.01水平下达到显著,自变量成就动机的回归系数为0.212,模型1的检验结果相比,成就动机的回归系数减少了,但依然在0.01的水平下达到显著,此即说明中介效应检验的条件4也得到满足。综合模型1、2、4和7的检验结果可知,教师工作投入变量在教师成就动机与教师工作绩效间起到了部分中介效应的作用。于是研究假设7成立。

第二,工作满意的中介效应检验。首先表1中模型1的检验结果表明,因变量教师工作绩效对自变量教师成就动机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652,且在0.01的水平下达到显著,因此检验中介效应的条件1得到满足。模型3的检验结果表明,中介变量教师工作满意对自变量教师成就动机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648,且在0.01的水平下达到显著,因此检验中介效应的条件2得到满足。模型5的检验结果表明,因变量教师工作绩效对中介变量教师工作满意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658,且在0.O1的水平下达到显著,因此检验中介效应的条件3得到满足。再由表2中模型8的检验结果表明,在教师工作绩效同时对教师成就动机和工作满意进行回归时,中介变量工作满意的回归系数为0.404,在0.01水平下达到显著,自变量成就动机的回归系数为0.391,与模型1的检验结果相比,成就动机的回归系数减少了,但依然在0.01的水平下达到显著,此即说明中介效应检验的条件4也得到满足。综合模型1、3、5和8的检验结果可知,教师工作满意变量在教师成就动机与教师工作绩效间起到了部分中介效应的作用。于是研究假设8成立。

(三)整合模型检验

最后本文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图1中提出全概念模型进行了检验,其结果如图2及表3所示。

首先由表3的结果可知,整合模型的各拟合指数基本上达到要求,表明模型的拟合程度较好。从整合模型的检验结果看,变量之间两两关系的回归系数依然达到显著水平,不过与模型1—6的检验结果相比,有三条路径系数出现显著减少,其中成就动机对工作绩效的回归系数由模型1中的0.652减少为0.256,成就动机对工作投入的回归系数由模型2中的0.641减少为0.167,工作满意对工作绩效的回归系数由模型5中的0.658减少为0.105。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可能除了工作满意和工作投入在成就动机和工作绩效之间起着部分中介效应的作用以外,还可能与成就动机、工作满意和工作投入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工作满意、工作投入和工作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有关。如果根据中介效应的检验程序,并综合考虑模型4、5、6、8的检验结果和模型2、3、6、8的检验结果,就不难得知工作投入在工作满意与工作绩效之间以及工作满意在成就动机与工作投入之间,都起到了部分中介效应的作用。另外,整合模型的检验结果还表明,大学教师成就动机对其工作绩效的直接影响效应只达到0.256,而其间接影响效应则达到0.584,其中通过工作投入这个中介变量的间接影响效应达到0.132,而通过工作满意这个中介变量的间接影响效应则达到0.452。

四、大学教师的成就动机水平越高,其工作绩效也越高

通过上述的实证分析,本文就大学教师的成就动机与其工作绩效间的关系得出如下的结论:

中小学教师论文投范文6

关键词:投资概论 教学改革 方法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8-126-02

教学方法是在教学活动中形成的并由人们自觉提炼的为实现一定教学目的而采用的调整和建构师生关系和活动的范式,是教育理论在教学活动及其过程中的体现。为了适应从知识灌输向素质培养的教学模式的转变,克服传统的投资概论课堂教学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率低下等通病,教学方法的拓展与创新势在必行。

一、讲授法

投资概论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向学生系统阐述投资学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要求学生准确把握投资学的基本范畴,了解投资经济活动主要内容、环节、过程及其内在的基本规律,并具备分析和解决投资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概念原理的解释、重点难点的分析、章节段落的小结――在投资概论课堂教学中,无论是投资主体为了未来获得经济、社会效益而进行的实业投资,还是企业或个人用货币购买有价证券获得收益的金融投资,讲授法都是贯穿始终的一种基本方法。投资概论课程涉及的概念多,内容联系密切,需要综合运用统计学、数学模型、量本利分析等手段研究公司的行业前景、经营绩效以及股市、债市、基金的行情走势,讲授法可控性强、效率高,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接受新知识,特别是初入门的低年级及其他专业学生,采用讲授法可以在较短时间内传授更多的知识。讲授法不是注入式教学的代名词,也没有一种教学方法不需要讲授法的配合,尽管如此,如果过分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讲课时照本宣科,“一言堂”,“满堂灌”,教学双方缺乏有效的互动,不可避免地会剥夺学生思考的空间,使讲授法滑入到灌输式教学的泥淖。教师在运用讲授法时,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讲课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经常采取教学互动,要善于借助直观教具、示范实验及投影、图片等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讨论法

讨论法是通过设置若干与投资概论课程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思想交流、切磋乃至争辩来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讨论法是一种师生共同参与、合作的互动式教学方法,参与主体是学生,但是,讨论什么问题、怎样组织讨论、如何协调不同的见解、对学生的讨论做何评价以及讨论节奏的控制、讨论方向的驾驭都离不开教师的组织与引导。讨论法可以变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主动地、有选择地、创造性地接受知识,有助于引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讨论的问题提前告知学生,让他们在课前有充裕的时间查阅资料,进行案头准备。讨论题目的设计直接关系到讨论的成败,首先应该围绕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内容,设计具有讨论价值的问题。其次要照顾不同程度学生的认知水平,大多数学生能理解、接受并且有话可说。讨论中教师要善于组织协调,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发表各自的看法,对不同的意见进行评价、反驳,只有大多数学生都能参与讨论,讨论法才有意义,才能达到普遍提高的效果。讨论过后,教师要及时总结,对各种观点进行梳理,并发表自己的意见或引述专家的观点,让学生在比照中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认识。

三、多媒体教学法

投资概论特别是证券投资部分涉及大量的图形、公式、数据、技术指标以及动态的行情走势,若沿袭传统教学方法不仅难以陈述清楚,而且枯燥乏味。利用PPT、CAI等应用软件,制作信息量丰富、图文并茂、生动直观的课件,兼有文字、图像、声音和动画之长,可以化静为动、化难为易,传递更多的知识信息,还可以综合应用多媒体、超文本、人工智能和知识库等计算机技术,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个人化的学习环境,克服传统教学方式的缺陷,让学生在模拟环境中接触到仿真性强的内容,增加感性认识,这对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投资概论课程教学尤其适合。此外,教师制作网络课程教案,涵盖教学大纲、复习题、问题解答、投资学理论与实务发展的动态资料等,学生可下载教学大纲、作业和各种资料,便于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多媒体应用于投资概论教学,学生不再需要被动地听、机械式地记,为学生的创造性学习提供了条件。多媒体教学模式代表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方向,应是高校投资概论教学改革的重要着力点。

四、案例法

把抽象的理论形象化为一个个具体、生动的案例,通过教师引导和学生的阅读、分析、评判和讨论,用以说明、验证、消化某一理论,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促进学生能力和素质提高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又称情景仿真法,能增加课堂的生动程度,引导学生围绕案例的主题、运用投资学理论知识、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发表独到的见解,共同探讨追求利润最大化、风险最小化的投资方案,将知识的传授与运用有机结合起来。一个好的案例应该与课程内容紧密结合、贴近生活、有深入探索的价值,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生动性的特点。课前教师给出案例资料和所需讨论的问题,课堂上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围绕主题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分析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参与角色讨论,通过交流、论辩以及不同观点的交锋与思想的碰撞,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的根本目的并不在于案例本身的解答,课后总结也不是给出标准答案,教师应多作肯定性评价,以有益于学生开阔视野、拓展思路为目标,对案例教学进行总结。

五、模拟教学法

模拟教学是让学生在一种真实或仿真的环境中,通过观察、体验、参与以及模拟问题的解决,加深对投资学知识的感性认识,培养他们独立从事投资工作的能力。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与特点,设计一定的情景,让学生体验不同的角色,进行相关岗位的技能操作,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受客观条件的局限无法进行实际操作训练的不足。实践性教学包括校外实习和校内模拟教学两个方面,进行校外实习固然可以达到增强学生感性认识的目的,在校内课堂教学中,通过把真实的市场环境展现在学生面前,同样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种在虚拟条件下就能接触并处理各种投资问题的机会。模拟教学的本质在于为学生提供直接面对现实问题的机会,在“真实”的环境中接受专业教学和技能培训,比如在证券投资部分的教学中,利用金融实验室的证券行情接收系统,实时接收沪、深证券交易行情,演示大盘和个股行情走势,结合典型图形讲解技术指标的运用,利用虚拟资金和虚拟撮合,实现从交易、结算、风险管理全过程的操作,将证券投资分析理论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

六、研究式教学

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一些理论和实务问题,教师布置若干任务,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论题,通过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阐述,以此来培养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或投资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布置写作小论文,也可以围绕一个主题组织学生进行专题性的社会调查。大学生思维活跃,又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创新能力,在强烈的问题动机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积极主动地利用,进行自主探索,是培养创新型投资人才的有效途径。为了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投资专业人才,教师要像抓第一课堂那样抓好第二课堂建设,经常举行各种学术讲座、学术沙龙,要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竞赛活动。对高年级学生,还可以让他们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通过教师的传帮带,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创业精神。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各种教学方法如何操作,必须尊重投资概论学科特点,适应大学生的认知规律,既要传道授业解惑,也要着眼于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逐渐形成独立发现问题、善于分析问题、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系浙江海洋学院教改研究项目“海洋经济视域下《投资概论》课程体系改革及教学实效性探索”(项目编号:20093017)的部分成果。]

参考文献:

1.阎金铎,潘仲茗.现代教学方法百科全书[M].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1992

2.蒋培德.投资概论[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3.段琳.论会计教学的基本方法及其误区[J].会计之友,2010(1)

上一篇涉外仲裁

下一篇模式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