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专业个人实习总结范例6篇

计算机专业个人实习总结

计算机专业个人实习总结范文1

关键词:实践教学体系;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2007)11-0025-03

引言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一个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教学计划以及课程设置中应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整个人才培养计划中的重要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应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作为一个关键的环节。科学合理地设计实践教学体系,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工程设计能力、科学研究能力、社会实践能力、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及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更能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对计算机专业知识学习和应用的兴趣。实践教学和课堂理论教学相辅相成,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二者缺一不可。

目前,许多高校在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上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出现了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眼高手低的现象。在参加实际工作之后,面对简单的软、硬件问题,束手无策。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是摆在高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一个重要课题。

1拓宽视野更新观念,重新认识实践教学,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要充分认识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应把传统意义下的实验教学扩充为实践教学体系,在专业培养计划中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逐步形成基本实践操作技能、专业应用技能与综合实践能力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通过建立实践教学质量标准体系和质量控制体系,认真做好学生平时实践和实习管理,建立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的量化考核标准。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应当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几个方面。

1.1课程实验

课程实验是加强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头戏,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除了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外,还要有良好的科学实验技能和素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及社会各界对计算机人才的要求,课程实验的内容要不断更新,实验水平要不断提高。及时地把新技术、新方法及新设备反映到课程实验教学中来,使实验教学与当前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紧密相连,并通过各种不同类型的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制定好专业总体的课程实验教学目标,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关键,而课程实验教学的总体目标的实现是通过阶段性实验教学目标的实现来完成的。阶段性实验教学目标就是每一门课的实验教学目标,通过一个个的目标驱动来实现实验教学的总体目标。在实验教学目标制定上要注重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和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实现师生在课程实验教学中互动。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旦完成了各项目标,在学习中就会有一种成就感,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计算机专业的课程实验教学的不同类型包括:公共基础系列实验:普通物理实验、计算机基本操作实验;基础理论系列实验:数值分析实验、算法设计及分析实验;软件技术系列实验:汇编语言程序设计、高级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编译原理、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多媒体技术和软件工程实验;硬件技术系列实验: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计算机组成原理、单片机应用、计算机接口技术实验;网络技术系列实验:通信原理、计算机组网技术、网络操作系统、网络设备集成、网站建设与维护技术等实验。

总之,通过开设各种不同类型的课程实验,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完成课程实验教学的总体目标。

1.2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属于综合性创新实验,在整个课程的课堂理论教学和课程实验完成后,根据课程的特点和内容设计出综合整个课程的创新实验。一般地讲,这类实验也就是大作业,通常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利用业余时间独立完成。比如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编译原理、操作系统、软件工程等课程都需要进行课程设计。通过课程设计可以培养学生运用该门课程的专业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对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在整个实践教学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1.3专业实习

随着计算机及其网络的广泛应用,它已在各行各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考虑到计算机应用的广泛性,有选择地把能反映出当前计算机最高应用水平的企业、学校、行政事业单位作为专业实习基地,结合课程教学定期安排组织学生到实习基地实习。让学生带着任务参加实习活动,每次实习都要求学生写出实习报告,总结实习后的收获体会,鼓励学生和实习基地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通过实习一方面让学生更深入了解计算机的应用发展状况,增长学生的见识,拓宽专业知识面,可以学到很多课本以外的知识,另一方面也给学生提供了更多认知社会、融入社会的机会,同时也为学生明确专业学习目的和提高实践动手能力确立了努力的方向。实习基地建设的面要广,充分体现计算机的各种应用,如:计算机经销公司及售后维修站;计算机及其相关设备的自动化生产企业;网站及网络工程公司;软件销售公司;软件开发公司;邮电、通信公司;政府机关;建筑工程设计院;金融机构等。

1.4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实践环节是完成教学计划达到计算机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是教学计划中综合性最强的实践教学环节,它对培养学生的思想、工作作风以及处理实际问题能力、提高毕业生全面素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是对学生综合应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检验,通过毕业设计(论文)使学生能够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掌握软硬件或应用系统的设计开发能力;提高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协作配合工作的能力。

2 加强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有效途径

2.1大力宣传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性

计算机实践教学是计算机课程的重要环节, 学好计算机仅靠理论知识是不够的,课堂讲授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而计算机实践教学的目的是要通过实际操作将所学到的知识付诸实际,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主要手段。大学学习期间,学生处于从书本学习到提高能力的转型过程中,需尽早向学生介绍清楚社会需求与个人期望的差异,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理念,扫清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思想障碍,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2加强和重视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要重视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为了培养应用型的人才,学校要特别注重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和知识的更新。为此,不仅要选派教师到名牌大学和科研机构进修学习,提高其专业素质,而且要选派优秀的教师到企业中去更新知识,去学习企业的管理,了解企业对毕业生知识、能力、素质的确切要求,以便修改培养方案,建设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要鼓励教师去跟踪当前最新技术,与企业合作搞项目。学校还可以聘请企业中的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或来校进行学术交流。这样才能保证师资队伍的知识更新,适应计算机新技术的飞速发展要求。

2.3教学中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课堂教学方面,专业课可以全部采用多媒体进行讲解,除了能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利用计算机实际工作环境演示各种操作外,也可对实验结果进行案例分析,现场进行点评。还模拟某些经常发生或不易发现的语法和逻辑错误,进行现场分析与排查,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在实验课教学方面,除完成经典课程的实验教学外,增设部分以实用技术实验为主的选修课程,如计算机网络工程、Web技术、多媒体技术等,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学生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以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2.4组织学生进行丰富的课余活动

大学生比中学生有着更多的自由支配的时间,利用好这些时间是大学教育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由于惯性和自制力弱的原因,许多学生面对这些时间茫然不知所措,陷入网吧、游戏中不能自拔。因此,应寓教于乐,做好课余活动组织、引导工作。如鼓励学生设立自己的主页,条件允许时建设学生自行管理的网站;指导学生组织计算机咨询、维修小组,在开展计算机各项服务的同时,提高学生自身的实践能力;适时组织一些程序设计竞赛、网页设计竞赛、小发明和小制作等科技活动;引导学生组织兴趣小组,对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展开研究,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5强化实验室管理,提高实验室和仪器设备的利用率

要想真正发挥实践教学活动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必须强化实验室管理。在实验室的管理模式上,要大胆创新,要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开放实验室,摆脱传统封闭式的实验教学时空观的束缚。实验室开放主要解决学生选课与实验时间冲突的矛盾和尝试由学生自定实验课题、选择仪器设备、制定实验方案、处理和分析实验结果,用以培养学生的基础实验能力、综合实验能力和科研能力。为此,可考虑为实验室配备专职实验教师。

2.6选择适当的实践教学成绩考核方式

考试的方法和内容对于学生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导向性,以选择题为主的客观性考试方法虽然操作方便、教师阅卷工作量小,但容易导致“应试教育”和“应试学习”;对于部分实践性强的课程,传统的笔试也很难真正反映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对于一些设计型课程,可考虑采用现场操作考核方式,使学生充分重视实践能力的训练。在学生独立完成设计任务后,教师应予以及时的考核,考核的标准直接体现教师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为了体现能力和创造性的培养目标,以使用基本操作实现任务为基本要求,有使用技巧和创新的予以加分的方式鼓励学生发挥最大能力去提高设计水平,在每一次的实践中逐步提高设计能力和创造力。在评价设计结果的同时向学生提问一些设计思路或设计过程的问题,也可以在给学生说明给予评价等级的理由,解释学生设计的成功之处和待改进之处,有时可以允许学生改进设计任务并予以重新评价,相信对学生的设计思路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当然,这还需要在教学管理体制上进行相应的改革,使教师、学生能积极地探索各种有效的考核方法。

3结束语

总之,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是个系统工程,要想真正发挥实践教学活动的作用,这不仅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努力,也需要学生管理、教学管理、设备和后勤保障等部门的支持,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努力下,才能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实现我们的培养目标还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王志英.实践教学:计算机人才培养的重头戏[J].计算机教育,2004,(9).

[2]李阳,张陵.理论和实践相融合的基础课程教学新体系[J].中国大学教育,2004,(9).

[3]秦锋.一般工科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3,20(1).

[4]曲学楼.改革计算机实验教学提高实验课教学质量[J].高教研究与实践,2004.

计算机专业个人实习总结范文2

虽然英语课程是高职各专业的必修公共课程,但学生的英语水平及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却不容乐观,而现有的计算机英语教学现状也存在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大部分学生在高中时,英语基础差,进入高职后,也不重视英语的学习,认为计算机专业英语为非专业课程,大都以应付考试为主;教材选取不适当。目前虽然计算机专业英语教材版本较多,但其难易程度及适用性不一定适合本校学生的水平,而任课教师仅选择一本作为教材进行讲解,不能达到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教学目标。教学手段落后。由于学生和教师对计算机专业英语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手段,还是采取词汇讲解、短文阅读的传统教学模式,未能将所学英语知识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教学方法主要还是以教师的讲授、学生强迫记忆为主,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计算机在从边缘学科向规范学科转变的过程中,教学的方法也需要逐步更新,导入新课就是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尤其是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新课的良好开端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活跃课堂气氛、正确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式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的导入形式可以运用设疑、形象表演、幻灯机、看录像等多种手段设置教学情景、调动课堂气氛,让学生置身于轻松愉快、积极主动的课堂学习中。引人入胜的话题会产生强烈的吸引力,能牵动学生的心灵,使教学课堂充满魅力、焕发活力,并且促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全神贯注的学习状态,进而引导学生具有探求的学习欲望。可以说,教师的引导是不是精辟生动、有没有新意、能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是能否上好一堂课的奠基石。

2、教学讲解要实

课堂是学生自我学习发展的天地,是真实自然的师生互动过程。真实的教学情景是具体的、动态生成的、不确定的,不是为了观赏,也不能死抱着教案,而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呈现出来。同样,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也如此。因而,计算机英语课堂教学的内容不必过度追求完整性及理论的系统性,而是要根据具体的现实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删改,使教学内容具有强烈的实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实技。只有做到传授方式、传授内容的“实用”,才能产生预期的“实效”。例如,在介绍计算机硬件章节时假设一个问题,从经济实用的角度出发,如果老师打算购置一台电脑,请同学们帮忙用英文写出他们所建议的详细配置表单,然后给他们设置一个工作场所进行展示和推销。首先他们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非常熟悉计算机的配置及其利弊,但是由于英语知识有限,势必会出现一些错误,在他们讲解自己的配置详单时,教师可以给予提问和评价,这样在进入计算机专业英语中硬件的学习时,能够加强学生记忆。

计算机专业英语是计算机专业知识与英语知识的结合,在高职高专开设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专业词汇,能读懂常见的计算机英文屏幕提示、英文菜单选项及软件出错信息等;同时能顺利阅读有关计算机的英文资料、软硬件手册、帮助文档及说明书;针对欧美软件外包企业,能较流利的与企业员工之间进行英语交流。与公共英语相比,计算机专业英语具有以下特点。专业术语多,专业性强计算机作为上个世纪的最伟大发明之一,已经成为现代人工作、生活密不可分的常用工具。这门学科强调的是人机之间的交互性,由于是取代人的部分工作,学科发展走向模拟现实社会。所以计算机这一新兴学科的大量专业术语来源于日常英语词汇,既取其原有含义,又被计算机领域赋予了类似功能的专有词义。比如:Memory(存储器)、Bu(s总线)、Code(代码)、Clas(s类)等。在计算机英语中,这样的词汇很多,都是我们熟悉的初、中级词汇,不过是含义略有不同罢了。所以,在某种意义上,学习计算机英语,词汇应该不是“记忆”、而是“转义”的问题。大部分单词是熟悉的,只需要在学习过程中,将它对应到计算机专业课程中已经熟知的专有词义中就可以了。缩略词汇多,新的缩略词还在不断增加。由于计算机中的命令、高级语言的语句等在计算机中占一定的空间,从节约和简练的原则出发,为充分发挥其效能,计算机在存储和显示这些信息时,尽量采用缩略的形式。如“CPU(CentralProcessingUnit)”、TCP(TransmissionControlProtocol)、“IT(IntemetTechnology)”等。并且,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这些缩略词还在不断增加,当然,对这些词汇的掌握首先要有一定的英语词汇量及计算机的相关知识,才能对这些缩略词有所了解。句式、语法相对简单,被动语态使用频率高计算机英语属于科技英语的范畴,在句子的表达上具有科技英语句法的特点,计算机英语文体在很多情况下是对计算机某个部件或相关内容的讨论,介绍软件、硬件组成及网络和多媒体等技术。往往在句子结构上采用被动语态描述,即以被描述为主体,或者以第三人称的身份介绍要点和内容。于是,被动语态反映了计算机专业英语文体中文体的客观性。但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本来其英语基础就比较差,过多介绍句法、语法效果并不理想,建议在讲授计算机专业英语时,并不过多的强调英语的句式和语法,学生也不必花大量的精力去研究语法,而是通过对计算机相关专业知识的了解和学习来熟悉专业词汇。

3、教学设计要巧

由于计算机英语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要想学生学好这门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让枯燥的专业术语形象化,让课堂充满生机活力。因此,教师应该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努力做到以下两点。

3.1发展个性巧点拨。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结构设计有意义的活动,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潜能,最终达到自主学习的高度。我们教学时,应承认不同学生间的差异进而因材施教。此外,还要考虑到今后的就业方向,为学生们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3.2积累素材巧开拓。在教学活动中,还应该从各种生活资源中选出需要的条件、信息,使教学课堂具有源源不断的“生活”活水,使计算机英语不再是深奥难懂的“死学习”,而是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和体验紧密结合的、能解决现实问题的“活技巧”。例如,当今计算机技术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而这些技术大多来源于英语国家,我们的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知识时往往受到语言障碍的制约,严重影响学习的效果。因此其专业词汇的掌握对计算机英语学习来说十分重要,分析、积累这些专业词汇的构词特点,并从中找出规律,记忆起来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设置归纳总结或演绎推理的特定任务驱动去记忆词汇,还有利于形成宽松、活跃、积极的教学环境。针对高职院校开设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的培养目标及计算机英语的特点,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水平,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逐步探索了一套较为有效的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方法,效果良好。以讲授计算机相关专业知识为主,带动英语专业词汇及术语的学习,计算机英语中的词汇很多是我们平时学过的词汇,但是一般不会和计算机专业联系上,通过以讲授计算机相关专业知识为主,带动英语学习的方法,是学生既了解了计算机的专业知识,又将专业词汇和计算机专业知识联系起来,更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讲授计算机系统的组成时,平时大家可能已经了解到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但是不能和相关专业词汇联系上,通过使用计算机专业词汇来重新描述计算机系统组成图,使学生巩固所学专业知识,又加深了对专业词汇的感性认识。

4、教学手段要新

计算机专业个人实习总结范文3

关键词:高职高专 计算机教学就业改革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职业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如何提高高职高专计算机基础教学水平,把学生们培养成专业应用型人才,我们高职计算机教育工作者正在努力地探索的问题。《礼记·中庸》疏:初渐谓之变,变时新旧两体俱有;变尽旧体而有新体,谓之化。本论文就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培养方向、如何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师自身专业教学水平、新思维考核模式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有益于深化计算机教学改革。我国的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外企需要既有专业知识,娴熟动手能力强,素质高的优秀应用型人才。在教学上注重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设计能力。1. 高职院校计算机教改革培养目标

(1)科学地进行课程内容增删在数字化的今天,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软件运用更新特别快,这也是计算机学科的教学特点。计算机软件是与科学、生产、学习,生活及娱乐紧密不可的,因此高职计算机教改也要与时俱进,在课程安排,选教材以及相关软件安装,上机实习安排课时,熟悉软件分类精选其操作方向,了解国际计算机软件动向及预测。根据高职学生不同的专业,选择国内国外实用性强,操作性强的软件,重点引导操作,避免纷繁复杂的实用性不强的软件课程。在教学用书方面,要选取最新实用计算机基础教材,避免陈旧的操作方法和理论,理论课程和上机课的比例一定要安排科学。教材不一定要选厚重或项目繁多的书籍,其实有些实用操作性强的软件小册子也可作为教材,而且价格相对低,教学成本也降低了,学生掌握起来也挺快的。

(2)实践教改措施在课堂上我们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就业为导向,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创新能力,发挥他们的想像空间。

在PPT,WORD,EXCEL,ACESS等软件应用课程中,高职计算机老师在操作课时注意不要作冗长的讲解,首先简单地介绍,然后按步骤一步一步让学生操作,突出技术应用性,练习手法。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练习操作,主动设计。老师在上机课中要做到在机房里“走几圈”,“问几句”“演示几回”,多给学生们提操作相关的问题,多与学生们交流,问问在操作中遇到的问题,或设计中的构思,根据学生的问题反馈,,随时调整授课措施。学生在操作中获得自信,在学习中获得兴趣,在设计中获得成功,这样的教育才真正地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在讲解时必须借助现代的多媒体技术和手段辅助教学,让学生在视觉上,听觉上立体感受,提高教学效果。根据不同的讲解内容制作 PPT幻灯片,FLASH以及下载的视频资料,科学合理的教学活动设计,精心选裁,新颖的教学方式,综合性教学活动。特别是在上机课时,老师可通过多媒体设施,边讲解,边让学生跟着步骤操作,老师可以把握节奏,教学形式多样化,强调专业与就业的紧密联系,启发学生憧憬未来事业,开阔思维。

(3)加强手法练习,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本着教学为学生服务,为就业服务,所以重点培养高职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以及实用软件的设计的能力,甚至演讲能力和继续教育自学能力。在此建议理论课和上机课的比例在1:3,权重向实践环节倾斜。侧重几个实用的软件应用上,重点操作练习,整体设计,反复修改,引导学生计算机理论和完美手法的融合,解决生产实践,企业软件应用及设计及管理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坚持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同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作业布置上也是如此,理论作业少布置一点,多布置操作课题和甚至讲解课题,让学生不仅能操作,而且能自如地说出操作步骤以及设计意图和设计理念,课后写出上机实习报告。这样的课堂训练有针对性,有目的性,保证教学质量。

2. 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的诸多措施

(1)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目标新导向 高职计算机教育工作者根据各个不同的专业如平面设计专业,网络专业,基础计算机专业,以不同的技能训练模式,不是的专业软件应用培训,让学生适应在未来就业职场上能驾轻就熟,成为专门的职业技术人才。

(2)打造各专业的计算机授课特色根据高职院校不同专业制定计算机课程是必修课或选修课,这样更加符合学专业知识的需要和专业特色。采用精讲理论知识,即条理性逻辑性生动性,“少”而“精”,轻推导,删纷繁复杂的推算。引导学生操练娴熟手法,突然实用性,针对性,职业性的实习,学生通过理论考试,技能培训以及资格证书获得有效地结合起来。

(3)更新高职院校计算机的教学考核模式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考核是对学生学习的反馈和评价,也是教改的重要环节。除了沿袭传统的考试方式外,计算机学科的考试模式在悄悄地发生着改变,比如模块操作考试,设计考试,技能比赛等,总成绩的权重也发生着变化,作业成绩,出勤成绩,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总体评价学生的成绩。

(4)注重高职计算机教师的专业继续教育及科研交流教师不仅担任授业解惑的重要责任,更重要是培养社会需要的素质的高职学生,教师是一线与学生面对面的人,因此是教改非常重要的资源,教师不仅要有专业素质职业道德而且必须要有高的综合素质。教师不能只抱着在大学里所学的专业知识或教育学知识一成不变,必须要接受继续教育,接受专业知识的培训,接受科技人员心理学,教育学的培养,参加网上学习,进修学习,参加培训班,使专业知识更加巩固、参加企业实践锻炼,才了解让学生掌握什么方面的理论知识和软件训练,重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引领学生了解国际上流行的软件以及设计理念。不断更新教育理念,追求完美,追求阳光时尚,了解国际技术前沿。同时鼓励教师进行教学科研和论文的编写,不断总结,不断交流,不断反思,才能更好地搞好教学,取得极佳的教学效果。

高职计算机教学是各专业很重要的基础学科,专业性强,应用性强,更新快,教师们要把握这样的特点,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各高职院校教师横向交流,多听讲座,更多了解国际上最新软件动向,更新教学理念,应用教改实践措施,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拓宽创新空间,培养他们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练习出扎实的基本功,娴熟的手法,理论应用在实际工作中,,培养出更多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综合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计算机专业个人实习总结范文4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 教学目标 专业应用

掌握计算机与信息处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已成为现代社会专业技术人员,胜任本职工作和适应社会发展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那么如何培养既有专业知识,又懂得使用计算机技术解决本专业领域实际问题的高级人才。这一任务责无旁贷地摆在了高校计算机教学的面前。下面就以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为出发点;以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为中心,在突出计算机教学与相关专业的紧密结合上,提出一些见解,仅供大家参考。

一、明确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目标

目前计算机课程已成为高等院校学生的必修课。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即三个层次的教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技术基础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三个层次的教学内容也在不断的深化、充实、扩展和提高。笔者认为:高校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在所学专业领域中的应用。因此,非计算机专业必须系统地开展计算机三个层次的教学。这里还要特别强调的是:除了文化基础和技术基础的教学,要继续不断地充实与更新教学内容外,更重要的是把“位”定在以计算机应用为目标的教学上。为此,有必要进一步加大各专业在计算机应用方面教学的改革力度,在“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

二、突出教学内容必须以计算机在专业中的应用为中心

(一)设立计算机技术在各专业领域应用的基础课

为了提高学生在各自专业领域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可开设一些相关专业方面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可以选取使用计算机技术,解决本专业应用领域问题的一些典型示例,从原理、应用方法及实际效果上加以概括性的总结和介绍,使学生掌握一些应用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拓宽学生在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知识面,培养在专业中广泛使用计算机的意识。

(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要针对不同专业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

由于高校各系专业领域各异,因此计算机在不同专业领域的应用也就各自不同,这就要求我们根据专业门类多,应用面广等因素,制定出符合各专业需要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内容。

(三)设立围绕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的实习课

计算机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内容中必须穿插有培养学生动手参与的实习课。有些内容还不能做到让学生动手操作条件的,最好也要让学生参观具体使用的过程。

三、提高计算机教学的方法和手段

在现有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基础上,是否可以考虑:

(一)可以利用校园网资源开展一些教学工作,如

在一些课程教学课时较少时,可以利用校园网进行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和影响的网上课堂。通过校园网进行教学,可以给学生自由安排时间学习,对于不理解的内容可以反复学习;可以给考前复习或补考学生的复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计算机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必要时可适当增加计算机教

学实践或实习内容;加强上机教学环节,全面提高上机操作能力。

(三)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用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应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各领域的普及和发展,不断地充实和更新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以跟上计算机技术在各专业领域的发展。

四、重视科研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科研”与“教学”相结合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本文讨论的是关于对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的教学问题,故不能就“科”、“教”相结合的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以计算机应用为目标的教学,如果没有科研项目、课题研究、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等成果去指导教学,是没有生机活力的。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必须查阅大量的科技文献,才能够及时了解学科发展现状,掌握新发展起来的理论和最新专业知识,跟踪学科发展的前沿技术;有了这样的知识积累,才可能做到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建设高质量的教材,及时向学生介绍新思想和新成果。从中总结整理出适合教学的新内容,充实到教材当中去,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所以,以科研促教学,走“科”、“教”结合之路,是提高以计算机应用为目标的教学

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计算机专业个人实习总结范文5

关键词:课程整合;计算机专业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效果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应用技术已成为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计算机应用基础”和“计算机专业英语”均是中职学校计算机及应用专业的必修课,是应用性、实A践操作性很强的课程,是计算机专业学生学好A计算机专业课程的重要保证。了解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特点,掌握其相互之间的学习规律,对学好计算机专业课程将起到很大的帮助。笔者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就如何将两门课程进行优化、整合教学资源,改变教学方法、模式,谈谈切身体会。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和“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教学现状

笔者从教中职学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和“计算机专业英语”多年,在教学中发现这两门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高度类同,但却分成两门独立学科进行教学,甚至分不同学期开课,造成学科教学不衔接等诸多弊端,教学效果不明显。具体表现如下:

1.教学内容重复,学生没兴趣学习

“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一般是在一年级的第一个学期开设,而“计算机专业英语”则在一年级的第二个学期开设,学科教学顺序不一致,教学衔接不好。例如,计算机应用基础这个学期学了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第二个学期计算机英语又用英文版本再学一遍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学生总觉得他们会了,就不想学了,这对计算机英语的教学非常不利。

2.学生基础参差不齐与教学方法、进度的矛盾

由于学生来源不同,少部分学生来自城市,来自教学条件较好的学校,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教学条件稍差的学校,所以学生在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和“计算机专业英语”时存在很大的水平差距。在教学中,常有教师无视学生之间的差距,对所有的学生采用同一方法同一进度授课,导致出现基础好的学生不愿意听、基础薄弱的学生跟不上的状况。随着教学内容的逐渐加深,学生就会感觉学习枯燥乏味,逐渐失去学习兴趣。

3.教学课时不足,教学效果欠佳

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 XP操作系统、文字处理软件应用、电子表格处理软件、因特网应用、演示文稿软件应用等。总共设置了108课时。但在我校的实际教学中,每周只有4节课,教学内容多,课时减少,很多教师都完成不了教学内容,在上课过程中学生又觉得老师讲得太多太快,练习时间不足,无法很好进行吸收消化。

“计算机专业英语”根据专业特点设置了与计算机专业课程密切相关内容。每单元围绕一个主题任务展开,内容包括专业词汇、课文、注解、练习和计算机屏幕英语等。目前,在我校专业英语教学中,一般是在教室内上课(每周2节),采用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授课,教学手段单一,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缺乏对学生进行语言应用技能训练的教学环节,绝大部分学生都觉得学习专业英语无用,干脆不学。

改变教学效果的方法与对策

1.整合教学资源,优化教学内容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教材不等于教科书,教科书只是教学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为提高教学质量,寻求课程的生存空间,教师不能只为了上完教材内容而进行教学,而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和社会需求,结合专业特点及学生实际情况,精选和整合有效的教学资源,充实教学内容。为解决教学问题,笔者认为中职“计算机专业英语”和“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基础课,应该向职业化倾斜,以保证学生学有所用,突出教学的实践性、操作性和实用性,以满足就业需要,真正做到辅助专业学习、为专业服务、为就业服务。

针对计算机专业课程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笔者在“计算机应用基础”和“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整合过程中,将两门课程的教材内容进行选取、整合成一门综合课程进行同步教学。教学模块共6个,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 XP操作系统、因特网基础知识、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处理软件和演示文稿软件应用。每个模块都设置了“计算机应用基础”和“计算机专业英语”应掌握的理论教学目标和实训目标,以英语教师兼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师来授课,进行同步教学,将会对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2.改变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了解深浅不一,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尝试着将语言应用技能的训练融入实践操作训练中,进行分层教学、分层定目标、分层练习及指导等,尽量做到有效满足学生想获取知识的不同要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来进行同步教学。整合后的课程以“模块”的形式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以练为主,指导为辅”的课堂教学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科之间相互联系、互为补充,能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模块教学以“计算机专业英语”为基础,以“计算机应用基础”为实训内容检验学生的知识与操作技能。根据教改方案,教师要融会贯通两门课程,每个模块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及评价标准,以掌握必要的语言应用技能、操作技能为目的,以服务学生就业为目标进行教学。每个模块教学都在网络实训室进行授课,学生每人一台计算机,教师在教师机上进行课堂讲解、操作演示,学生跟着学,全面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教师巡回引导学生理解在章节学习中可能出现的屏幕英语信息,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基本操作技巧,教会学生自主学习,逐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每个模块的教学完成后,教师都要布置一个综合的任务,如使用Word设计一个中英文电子板报,使用Excel做一个班级成绩总表等,考核学生完成模块任务的情况并评出成绩。

3.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创新教学效果

计算机专业个人实习总结范文6

分析各个高职院校和各高等院校是我国培养计算机通信网络人才的主要阵地。当前,各个高职院校和高等院校在计算机通信网络人才的培养模式较为陈旧,人才走向企业后已经表现出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总结起来主要存在以下几点:

(一)计算机通信网络人才的教师队伍建设较为滞后。这一方面主要表现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结构严重不合理,主要体现在“双师型”教师数量在高校计算机专职教师中的比例较低。众所周知,计算机通信网络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拥有较强的学术经验和实践经验,但是当前我国在计算机通信网络专业人才培养上教师队伍中缺乏这种拥有“双师型”的教师,大部分教师理论知识丰富但是缺乏实践经验和技能,这就使得不少计算机通信网络人才毕业后缺乏相关的实践技能。

(二)计算机通信网络人才和社会需求、企业需求严重脱节。当前我国培养的计算机网络人才毕业后难以很好地满足社会以及各个企业对于计算机通信网络人才的需求,首先表现在计算机专业的专业理论水平相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最新发展的步伐,其次就是课程设置上不合理,课程设置上过于注重理论知识轻视对学生在专业技能上的培养,再次就是在教学方法上落后,对学生的实践技能的要求较低,最终培养出来的人才普遍缺乏实践技能,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差,理论与实践相脱节,而计算机相关企业需要于那些实际动手能力强的复合型的人才,这样就使得高职院校和高校培养出来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和企业实际需要出现了偏离,难以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

(三)有关部门对于计算机通信网络人才的培养机制上缺乏政策支持。进一步加强我国计算机通信网络人才的培养力度,有效创新培养模式,离不开有关部门对于高校计算机人才培养的政策支持,当前我国教育主管部门对于计算机通信网络专业人才的培养上依然缺乏足够的政策支持,和国外发达国家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相比较,我国一个较为明显的缺陷就是长期缺乏相关的专业的计算机人才培养上的政策支持,没有制定出一个长期的符合国际标准的人才培养战略,这方面的缺乏使得我国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长期落后于国外发达国家。

二、进一步创新我国计算机通信网络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

进一步加强和创新我国在这一方面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在师资建设、培养模式创新以及政策支持等方面继续努力,培养出真正符合企业和社会需要的计算机专业人才。

(一)进一步加强高校计算机专业的师资建设,尤其是要以“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要进一步提高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师培养力度,有关部门要联合相关企业,建立计算机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基地,鼓励教师定期到相关企业进行学习、实践。同时,有关高校还可以聘请一些拥有计算机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作为外聘老师以及兼职教师,到高校任教,同时要进一步加强高校中计算机专业教师认证资格,优先聘任那些拥有“双证”即拥有专业技术资格证和普通教师资格证的人员到校任教,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是创新我国计算机通信网络人才培养模式的第一步。

(二)进一步加强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实践环节和力度。高校以及高职院校今后培养计算机专业人才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教学环节的过程中进一步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尤其是要加强产学研相结合,高校在对学生进行完规定的课程理论知识的学习之后,要联系有关企业安排学生进行诸如顶岗实习等的实践环节,进一步提高实习在学生毕业中的要求,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各样的技术开发、科研活动,积极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在这一过程中要进一步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同时要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

(三)有关部门要加强相关的政策支持力度。教育部门要严格制定出计算机人才培养的长期战略,进一步加强对有关高校计算机人才培养的宏观指导,规范高校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同时要进一步加强经费投入,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教育部门要加强在这一块的资金支持,支持高校积极开展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建立各种各样具有特色的实习基地,制定各种政策以鼓励有关高校和相关企业加强人才培养上的合作,开辟多种形式加强有关高校对计算机通信网络专业人才的培养。

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