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设备范例6篇

医疗设备

医疗设备范文1

【关键词】医院 医疗设备 专业化管理 综合化管理

本文就加强对设备的专业化、综合化管理,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论述。

一、健全管理机构

设备管理必须要健全管理机构,主要由科主任负责。下设采供组(计算机室、器材保管室、资料档案室)、维修组(电子仪器室、放射仪器室、机电仪器室、光学仪器室)、三级计量站。

1.设备管理委员会的工作职责其具体职责

(1)采供组负责设备及卫生材料采购计划的制定、实施、供应、招标验收及成本核算;(2)维修组负责设备的安装、保养、搬迁及各种技术支持;(3)计量站负责量值传递,并按国家计量法规进行计量鉴定;(4)计算机室应建立医疗设备管理数据库及低值易耗品管理数据库,对医疗设备进行动态的全方位管理,并与医院的HIS系统实现数据共享;(5)器械仓库负责储备、保管、发放常用医疗设备;(6)资料档案室负责收集、整理、保管各种医疗设备档案。

2.设备管理委员会的职能

(1)重点抓好购前论证的关键环节,坚持每年的设备计划必须经过管理委员会的论证,根据医院的发展规划确定当年的购置项目。对大型设备的选型,管理委员会应根据科室提出的申请、医工科的市场调查及效益分析进行论证,确定机型。(2)对医疗设备使用、管理、保养、维修情况进行监督。分析研究医疗设备使用效益,提出改进措施。(3)监督检查医疗设备产品质量,论证医疗设备新产品的临床可行性。管理委员会常设机构在医工科,每季度应组织一次活动,会议前把重要的问题列出,提前通知委员做好准备,以使每次会议都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完善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化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用制度管人、管事,减少了随意性、人情化,使管理无空白、无重叠,工作有序,任务明确,岗位分工清楚,提高效率,增加效益。逐步建立、完善一套医疗设备各种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和规章制度是很有必要的。在制定《医疗设备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完善《各级工程技术人员职责》、《医疗设备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和《年终考核制度》,使各项制度在管理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为保证材料器械的质量,要建立《一次性材料三证档案》、《一次性材料进货登记》,以医院的名义制定下发《关于加强医疗设备、器材购置、使用、管理的规定》、《购入医疗设备验收登记制度》、《医疗设备、器材的购置申请制度》,坚持突出重点,不断完善的原则,基本实现库存总值每年下降,力争达到零库存管理。

三、细化医疗设备管理模块

1.计划采购管理

医工科每年根据各临床科室申报所需要购置的设备进行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了解各厂商机器的性能和价格,大型机器还必须请有关专家讨论、论证并写出可行性报告。汇总各方面意见,制定一个完整合理的全院设备采购计划,呈医疗设备管理委员会讨论,形成决议后再按计划进行采购。

2.安装调试验收与培训

设备到货后,由供货方、医院器械科管理人员、使用科室专业人员共同参与验收。进口设备须邀请商检部门介入。开箱时要注意外包装是否有碰撞,设备外壳是否有破损,按照合同逐条进行验货并作详细记录,必要时进行拍照备案。院方还须遵照供方的技术要求进行到货前的准备,包括场地、环境设施、电源保护接地等,有特殊要求的进行特殊准备。安装时由器械科的专业人员陪同进行,做到边安装,边协助,边学习,对一些不懂的问题随时请教,易出故障的部分及易损部件进行重点讨教,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借助安装人员的技术,尽快熟悉设备的使用及查找故障的途径,并按合同对操作人员进行相关培训。

3.正确使用与维护保养是保证设备完好率的重中之重

设备使用的好坏,直接影响医院的医疗质量。经济效益和使用寿命,要根据不同类型。不同价格进行分类,编写操作规程和保养制度。要求使用科室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和编写的操作程序操作。大型专业性强的设备,须由进行相关操作培训的专人使用,其他人不得随意使用,挪动。有些带导联线、探头的设备更应轻拿轻放,以免造成损坏,如:心电监护仪、B超等的导线及探头价格不菲,操作失误会造成损失;有些设备如CT、X线机等需要一定的预热时间才能进行工作,应在使用前及时地将电源打开,观察无异常再去处理日常事务,充分保证预热时间,否则会造成设备的过早老化。总之,设备管理人员要发挥主人翁精神,增强工作责任心。

4.精心保养与维护

设备的使用好坏、使用期长短,保养是很重要的。做好设备的保养工作,可延缓设备的老化,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医院应该实行的是三级保养制度。

(1)一级保养(日常保养)由使用人员自己进行,每天工作前将设备上的灰尘清洁,开机时听看有无异常,工作是否正常。有些设备如:有水设备使用后要将水放尽,如:雾化器雾化盒、吸痰器负压瓶、碎石机高压水囊中的水等等。像血液透析机这样的设备工作结束后要将外壳、面板擦洗干净,机器消毒除钙,以免透析液中的酸性物质将机器腐蚀或因钙沉淀将管路堵塞。

(2)二级保养(月保养)由维修人员和操作人员共同进行,可将设备的外壳打开进行除尘,有通风电机的要清洗过滤网,部分要加油,有蓄电池的设备要进行防腐、除锈、螺栓紧固,有时设备须定期进行检查、调整、校正。

(3)三级保养(定期保养)主要是针对大型设备,如CT、B超、核磁共振、X线机等,每季度或每半年由厂家技术人员或我院的专业人员进行参数调整!性能测试及安全检查,必要时须送检。上述这些都是保障设备完好率及使用率的可实施的有效措施,认真执行就能保证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转,发挥其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另外,要提高仪器的完好率,保证仪器的准确可靠,维修的规范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按照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技术职称实行分级负责维修的方法。对全院 A类(8万元以上)的设备,在分类、分组、分工后,做到责任到人。B类(8~1万元)设备,分组管理,组长协调。同时制定《各级工程技术人员的职责》 ,要求副主任技师重点负责技术、质量、科研、教学、培训、与理论提高等工作。主管技师在副主任技师业务指导下进行工作。及时了解国内外医疗设备技术发展动态,掌握医院精密仪器的维修技术;承担科研、质量控制、教学工作;运用新技术解决下级技术人员提出的复杂问题。技士在上级技师业务指导下进行工作,负责日常医疗仪器维修、保养工作。

四、加快人才培养

医疗设备范文2

[关键词] 大型医疗设备;机房;安装

[中图分类号] R197.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34-0100-02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各大医院逐步引入许多先进的大型医疗设备。大型医疗设备具有资金投入量大、运行成本高、应用技术复杂、检查治疗收费价格较贵等特点[1],因此大型医疗设备机房的建设及安装执行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

1 大型医疗设备的范围

大型医疗设备是指列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管理品目的医疗设备以及其他未列入管理品目、区域内首次配置的单价在500万元以上的医用设备,分为甲、乙两类。根据有关法律规定,以上设备须向相应行政管理部门申请配置许可证,通过审批后方可购买安装。

1.1甲类

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管理,具体包括:①X线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PET-CT/PET)。②伽马射线立体定位治疗系统(γ刀)。③医用电子回旋加速器治疗系统(MM50)。④质子治疗系统。⑤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CyberKnife)等。

1.2 乙类

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管理,具体包括:①X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装置(CT)。②医用磁共振成像设备(MRI)。③800 mA以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X线机(DSA)。④单光子发射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仪(SPECT)。⑤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LA)。

2 大型医疗设备机房的规划设计

购买设备之前应充分考虑所购医疗设备对机房的要求,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和医院的长远发展需要,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 参照设备制造商提供详细的设备安装场地要求,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

2.1 长远性

大型医疗设备使用寿命较长,其机房一旦建成投入使用通常不会经常变更,因此,第一次选择合适的机房建设的位置至关重要,且机房的设置要符合医院的长远发展规划。

2.2 合理性

在最大限度地满足设备安装和使用的环境要求、方便患者诊疗、减少对非诊疗人群的影响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考虑机房的美观以及与周围的环境。

2.3 建筑空间要求

要求有足够的设备安装和应用空间、预留设备运输通道和维修空间、若设备安装在二层以上须考虑吊运通道进出位或电梯的尺寸,若在地下须考虑吊装口的预留。

2.4 电源及接地要求

应按照设备所需的额定功率、频率、电压、电流要求配置专用电源,并留有一定功率余量,必要时须配备专用配电柜和电源净化稳压器[2]。

2.5 射线防护及电磁屏蔽要求

重点考虑大型设备中属射线装置部分,尤其对机房的混凝土浇铸厚度和机房迷路结构有特殊的要求的一些放射治疗设备必须满足。在设计和施工中必须严格执行,不容忽视。电磁屏蔽通常多采用导电良好的金属材料作屏蔽体,核磁共振和一些电生理设备对电磁屏蔽的要求相对比较高。

2.6 通讯网络及远程服务

随着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医院PACS系统的建设已是必然,在设计时应考虑铺设网线或光纤,另外,最好在检查室安装一条具有上网功能的直拨电话线。

3 安装项目执行

订单联系客户确认首次拜访日期 现场协调会供应商提供机房平面布局图及场地技术要求用户审核批准用户按照委托的建筑设计单位的施工图进行场地准备保持与公司沟通场地的进度,确认场地完成时间工程师场地检查确认设备运达医院负责联系商检以及卸车就位设备安装调试交付临床试用。

3.1 安装前期的技术支持

主要与项目执行工程师确认机房的布局及相关的空间要求、以及防辐射屏蔽要求、电源负载要求、环境的温湿度等要求等。

3.2 三方联合协调会

医疗设备安装工程师、设备科项目管理工程师、基建工程师三方举行现场联合协调会,与设备安装工程师及基建工程师对基建工程质量、进度进行监督和确认。

3.3 设备到货及吊装搬运

充分考虑对设备的运输通道情况,在吊装现场进行讲解和提出吊装的质量安全要求,根据获取的相关信息提出设计方案。

3.4 设备的安装调度

设备项目管理工程师配合安装工程师将设备搬运安装到位。同时安装工程师向用户提交项目安装进度表,严格执行设备安装手册要求,做好安装过程记录。

3.5 设备的检测验收及功能验证

按照国家颁布的设备系列标准为依据进行验收。对于要求有射线防护的设备要委托有资质的检测部门进行检测后方可投入使用[3-5]。

3.6 设备档案的整理

设备档案整理是重要环节。仪器设备档案的管理,相关资料要收集齐全,有利于管理人员依据原始资料处理一些履行合同中未尽的事宜,有利于方便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查找说明书解决操作上和维修上的难题。

[参考文献]

[1] 陈嬛,刘珍才,汪兴旺. 大型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的思考和探讨[J]. 中国医学装备,2012,9(2):52-54.

[2] 罗洪平. 大型医疗设备安装工作探讨[J]. 医疗装备,2012,25(1):68-69.

[3] 郑忠伟,王婧. 医院大型医疗设备资源的优化配置策略研究[J]. 四川医学,2012,33(1):162-164.

[4] 许鸣. 大型医疗设备机房建造要点[J]. 中国医学装备,2007,4(2):24-25.

医疗设备范文3

关键词: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管理制度

在医院发展中,医疗设备的主要功能是为了医生为患者诊疗、检验或者对实习者进行教学等的重要设备,目前,随着各种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涌现,各种先进的医疗设备也在医疗服务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该对这些医疗设备如何管理与维护,使其充分发挥功能呢?本文对此进行全面的分析,从而加强医疗设备档案管理,提高其管理水平。

一、医疗设备档案的主要内容

1、对全医院购进的所有设备进行全面调查,相关工作人员可以与每个科室的医疗人员进行沟通,了解每种医疗设备,通过记录的方式将医疗设备的名称、型号、价格、功能、购进日期、使用的时间、购进经费来源等,然后进行整理并归类保存。

2、医院每年都会展开一次设备管理委员会,相关工作人员需参与到会议中,了解医院医疗设备的采购情况、各种设备的出入库登记等各类事项,然后将记录的信息进行整理并保存。

3、在医院购进医疗设备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还需要将进行的所有程序记录下来,形成一个报告,例如医疗器械购进的审批表、对医疗设备的考察报告、讨论会记录、医疗设备三证并要求供货单位进行盖章等资料。另外,如果购进的是进口医疗设备,那么我们还需要收集并保存其外贸协议、海关报关单、货运单等各种证明,从而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并保存,以便后期在医疗使用的过程中作为参考性依据。

4、当购进医疗设备之后,工作人员还必须要将医疗设备的鉴定书、配置配套清单、产品价格、维修手册、使用说明等资料保存下来。

5、为了能够让医疗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充分发挥作用,医院必须要根据其特点以及功能制定相应的操作与维修章程,并将其保管下来,已做后期维修所用;另外,我们还需要将医疗设备的维修情况进行记录并保存。

6、医院每年都需要对医疗设备的性能与使用情况进行统计,此时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将这一实际情况记录并保存。

7、当医疗设备改装之后,也要将其改装实际情况进行记录并保存。

二、医疗设备档案的主要作用

1、通过医疗设备档案可以按照医院的需求购进医疗设备

医院中的医疗设备非常多,根据医疗设备的使用功能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三大类型:诊断设备、治疗设备、辅助设备。在实际工作中,医院可以通过医疗设备档案了解全医院医疗设备的拥有情况,了解哪些设备是可以购进的,而又有哪些设备是必须要采购的。医院管理者都可以直接通过医疗设备档案了解。因此,为了促进医院的健康发展,节约医院的资金投入,我们就必须要对医疗设备档案进行全面的管理,避免在实际工作中因为盲目购进医疗设备而导致过多的损失与浪费。在整个过程中,医疗设备档案可以使医院根据自己的发展需求而购进合适的设备,这样也就可以有效的避免医疗设备的重复购进,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资金,还不利于医院正常有序的发展。

2、通过医疗设备档案可以对医疗设备进行良好的保养与维修

相关管理人员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加强对医疗设备档案的管理,保证其完整性,这样可以间接保证医疗设备的正常使用,如果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医疗设备出现故障问题,那么可以通过医疗设备档案来对其进行维修,这一维修方案仍然需要归入到档案管理工作中。这一整个过程虽然会给医院的正常运行带来一定的影响,但是这只是暂时的,并且还能够使医院降低购进设备的成本,有效的提高了其经济利益。在日常工作中,很多科室的医疗人员由于对医疗设备的长期使用,而没有对其进行定期维护,这就导致设备磨损较快,又由于缺少相应的文件,很难对其进行维修,这就需要医疗人员再次购进医疗设备,这就会导致医院资本的极大浪费,还会影响到医疗人员对患者的诊疗,极不利于医院的健康发展。

三、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的具体措施

1、强化归档意识,建立健全设备档案管理制度

(1)制度化管理。制度建设是做好档案工作的有力保障,建立并完善设备档案的保管制度,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使设备档案处于最佳保管状态,便于随时开展有效的服务。建立并完善设备档案的借阅与使用权限制度,严格控制设备档案的查阅,严禁非技术人员未经允许查阅设备档案,加强设备档案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2)标准化管理。设备档案管理正在纳入医疗质量目标管理制度中,从档案的收集、整理到最后的分类、编号及案卷目录、卷内目录的书写符合档案局对设备档案要求的规定及标准,做到条理清楚、目标明确、保存完整,为今后的提供利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3)现代化管理。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档案部门需要不断更新技术和设备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同时档案人员也必须具备现代计算机的实际操作能力,可以通过多形式、多层次的培训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科学的管理和保存档案,逐步提高医疗设备档案的管理水平。通过互联网建立统一的医疗设备档案数据库,实现资源整合和共享,便于医疗设备使用效益的分析,充分发挥档案的潜在价值,为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和紧急事件提供信息保障,为医疗工作提供高效、优质、快速的服务。

2、将设备档案的管理纳入医疗质量目标管理

设备档案应纳入医院的医疗质量目标管理,建立健全专职档案人员目标管理体系。要设立档案管理委员,由主管领导和有关科室负责人组成,综合档案室下设设备档案分室及兼职档案人员,建立科学的、完整的档案管理网络。

3、提高医疗技术人员对设备档案知识的认识

通过对医务人员宣传档案方面的知识,提高医疗技术人员的档案意识,进一步了解设备档案的范围、类别以及为社会提供服务的途径,在设备使用过程中,注重档案资源潜在的知识价值,注重原始资料的积累与保存,为今后仪器设备的良好运行提供更好的保障,进而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医疗设备范文4

关键词:精益管理;医疗设备;管理模式;设备管理

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各地新添了许多医疗设备。医疗设备是现代诊疗手段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成本较高、技术先进,在经济方面影响整个医疗保障体系的稳定性,为此需要加强质量控制管理[1]。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很多医院的医疗设备管理还存在很多问题,故障次数比较多,设备利用率不高[2]。精益管理源于发达国家的一种管理理念,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进行深入的管理方式,其应用于设备管理工作是贯彻预防为主,实施设备环节控制的一项重要的手段,也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3]。本研究具体分析了基于精益管理的医疗设备管理模式,现报道如下。

1当前医院医疗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当前越来越多的先进的医疗设备运用到各级别的医院中,能够帮助医务人员做出更全面、更科学、更可靠的诊治结论,提高医疗质量[4]。但是在具体的管理中,不同地区的管理水平差距比较大,而且发展极不均衡。如在放疗设备的管理中,发现很多单位物理师由技师或医师兼任,他们虽然有物理师上岗证,但是基本都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所以对于质控掌握不系统不全面。同时加速器配置比较低,并且没有配套的定位CT或X线机,导致在治疗中以普放和适形为主,放疗新技术开展较少。

2医疗设备精益管理的内涵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也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为此加强医疗设备管理,促进患者恢复、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精益管理是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其体现了管理过程中精心是态度、精品是成绩、精细是过程的理念。精益管理对医疗设备管理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可使医疗设备管理工作更加严谨和规范,可以有效地提高管理质量。精益管理也可以避免医疗设备管理工作的遗漏,强化管理人员的责任心、提高管理人员的自觉性,确保医疗设备管理工作的完善,杜绝了各种不规范行为的发生,减少了管理缺陷的发生。精益管理也是一种工作程序严格、目标明确的设备管理模式,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从患者角度出发考虑和设计管理流程,可以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将精益管理理念应用于设备管理中也能提高医疗设备管理工作服务水平,能更加有效的提升设备工作质量,患者能享受到高质量的治疗和护理,从而增加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5]。

3基于精益管理的医疗设备管理模式的应用

精益管理在应用中,要定期组织设备管理人员学习精益管理的内容,以挽救患者的生命、解除患者的痛苦为主要任务,并将培训内容制作成手册发放于个人,便于经常学习与强化记忆;根据实际情况制订简单易学的设备管理内容,注重医疗设备的整体布局;根据设备的类型设置规范的限制区、半限制区、非限制区。将各种设备进行明确细致的分类与标识,采取一体化模式,同时实施流程管理和责任制[6]。同时先进的医疗设备需要高技术、高素质、高技能的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需要用新的思维观念去观察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比如对于放疗设备,尽快建立医师、物理师、技师“三师”对患者负责新体制,医师勾画好靶区,然后由物理师来制定治疗计划,最后由技师规范操作进行摆位治疗。总之,医疗设备管理引用精益管理理念能让设备应用每个环节完全严格执行精益管理制度,做到准确、细致,让设备管理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从而促进医院的发展和医患关系的和谐。

作者:张文静 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参考文献:

[1]于海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医疗设备管理初探[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15,16(7):70-71.

[2]刘莹莹,沈秀红,刘菲男.精细化管理在手术室仪器设备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7):294-295.

[4]李海瑛.项目化管理模式在大型医疗设备管理中的可行性分析[J].中国医学装备,2015,12(4):109-111.

医疗设备范文5

【关键词】医疗设备;管理;现代化

前言

医学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离不开医疗设备的应用与发展,在科技突飞猛进的今天,现代化的医疗设备正源源不断的为我们的医疗、科研、教学、教研等提供支持和动力,医疗设备已成为现代医疗的重要领域,它不仅能够提高医院的诊疗水平,保障医疗安全,更是一个医院科技水平高低的标志,同时也是实现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基本要素。一个现代化医院是否具备实力,硬件上除了必须要拥有一支医疗水平过硬的医护人员队伍之外,还应拥有先进的医疗设备做辅助。自19世纪末以来,随着自然科学的重大发现,医疗设备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物理学的研究和应用使得B超、CT、核磁共振等先进技术逐渐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相应的医疗设备也在逐步的改进完善,借助各种医疗设备,医生可以得到更准确、直接的诊断数据,可以更及时、有效的得出诊断结论,而对于某些疾病而言,医疗设备作为一种治疗手段,是药物所无法替代的。如果一个医院没有先进的医疗设备,那么它就很难在医疗事业中取得进步,甚至难以立足。由此可见医院的发展离不开医疗设备,甚至在整个医疗行业发展中,也能起到一定的决定性作用。加强医疗设备的管理,保证医疗设备正常运转、高效利用是医院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

1.医疗设备的定义

广义的医疗设备包括医疗器械、家用医疗设备,此处提到的医疗设备均指狭义的医院医疗器械,是指使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材料或者其他物品,同时也包括所需要的软件,其用于人体体表及体内的作用不是用药理学、免疫学或代谢的手段获得,但是可能有这些手段参与并起一定的辅助作用,从而达到对人体的诊断和治疗效果。

2.医疗设备管理的内容

医疗设备管理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是以医疗设备为研究对象,应用理论方法,通过一系列措施对医院设备的采购、使用、保养、维修、报废、计量等进行全程科学的管理,力求医疗设备应用综合效率最大化,提高医院效益。

2.1采购

2.1.1经济性:医疗设备精密昂贵,在经济和技术发展的推动下,医疗设备的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出现了百万、千万的新型设备,医院资金有限,高昂的价格给医院筹资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这就要求我们在选购设备时首先要进行周密的论证,不仅要考虑医院的经济实力,还要考虑到医院周边就医者的经济承受力,平衡投入和产出,降低成本,减轻负担,注意设备投资的经济效益,按经济规律办事,实行计划管理,既要取得近期利益,也要注重长远利益。

2.1.1.1采购设备要做好前期投资论证。拥有高精尖的医疗设备不仅能够提高医院的医疗水平,创造收益,同时也为医院赢得了良好地声誉和口碑,其促进作用毋庸置疑,但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比如医院的盲目攀比、追大求全,导致设备误购、重购、使用率低甚至闲置,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在设备购买之初要做好切合实际的可行性论证,根据科室的需求、发展、现状以及设备的使用、医院的效益评估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合理使用资金,为各科室配置最合适的设备。

2.1.1.2现今医疗设备市场价格虚高现象较为突出,因此在选购时要熟悉市场,货比三家,了解需要购买的设备的最低价格,有根据的合理议价,确保物美价廉。

2.1.1.3坚持公开、公平、公正、诚信的原则,严把设备招标采购关。如是财政拨款,那么财政预算内资金采购必须由政府采购中心组织公开招标,如使用院内资金,则可由院内自行组织招标采购。首先:设备管理部门应根据各科室提出的需求制定科学严谨的招标文件,并公开招标信息,查询设备价格,厂商资料,审核投标单位资质、投标文件,确定招标日期。第二:由院领导、设备使用科室成员、设备管理人员、资深工程师组成评标专家组,参与招标会议,听取各投标单位详细讲解,对投标产品的技术参数、价格、性能做对比,进行综合评分,分数最高者为中标。第三:招标结果以中标公告的形式进行公示,公示期结束并且审核无异议后发放中标通知书,并严格按照招标时的配置单签订合同,做好后续工作。

2.1.1.4签订合同时应注重科学合理、安全可靠的原则,尽可能的要求货到付款,如果大型设备需要先付款的,则应考虑预付款的比例,最好不要超过设备价值的一半,在设备到位以后,付款也要留一些余地,等设备调试安装正常运行后,再结算余款。另外还应明确设备部件和整体的保修期,在保修期内发生的故障修理、材料更换、劳务输出等产生的费用应由供货方承担。

2.1.2实用性

2.1.2.1医院购置设备不能盲目冒进,求大求全,要在常规设备配置齐全的基础上再考虑高精尖的设备,从实际出发,分轻重缓急,首选急需购买的、应用广泛的设备,考虑设备的合理性、适用性和使用效率,满足教、科、研的需要。

2.1.2.2购买的设备要质量过硬,性能从优。医疗设备是对准确度、灵敏度、耐用度、安全度要求很高的仪器,对病患的诊断和治疗息息相关,不容有误。不论采购什么设备首先都应以质量为前提,深入市场和用户调查,了解该产品的使用情况。另外在确保设备质量过关以后,最好选择节能、环保的设备。

2.1.2.3良好的售后服务也是选购设备的参考条件。在购买设备时我们习惯性的偏向于选择进口的设备,诚然国外有些技术比国内要先进,但是在国产设备的质量和性能与进口设备不相上下时,应首先考虑选择国产设备,而且某些设备在人性化设计中更加贴近国人的使用习惯,如此不仅可以节省资金,售后服务也更加便捷。在售后中应特别注意售后服务的时间、服务网点分布、设备相关配件、技术人员培训等情况,以确保所购买的设备能够长期保持良好的运行。

2.2验收

医疗设备到货以后医院应积极协助厂家安装调试并进行验收。验收的项目包括:设备外观有无破损、数量是否齐全,是否符合订购的配置要求:商品名称、规格型号、品质等级、计量单位、组成部件、出厂编号(各种附件编号)、生产厂商、设备原产地、生产工厂、出厂日期、生产技术标准、药监部门的生产批准文件等信息、医疗设备的商、食品药品监督部门的经营许可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经营许可证、进口医疗设备的报关信息(设备离岸价格应包括其中) 等内容,总体验收后,由工程技术人员对设备进行安装调试,然后按照技术指标的各项要求进行逐项测试,完全符合要求后双方才能签字认可。

2.3使用

设备购置后要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最好由厂家派出技术人员在院内进行培训,必要时也可派出人员到厂家或已开展相同业务的单位进行学习,使科室相关人员尽快熟悉设备操作,熟悉设备的工作状态,使设备能够尽早的投入使用,在使用中多观察,如有隐患,可早发现早处理,减少损失,使设备效益最大化。

2.4保养与维修

2.4.1定期保养,预防性维护

在医疗设备发生故障前对其进行定期检修维护,可以消除故障隐患,防范于未然,能够有效的减少故障的发生,提高设备的使用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降低维修费用。

2.4.1.1科学保养。保养工作要有一套科学合理的保养制度,对每台医疗设备要有详细的保养计划,要按照规定严格执行。

2.4.1.2日常保养。主要由设备使用人员进行,包括对仪器的正确操作,防潮防尘,清洁清理。

2.4.1.3定期检修。由设备维修人员定期对仪器设备的安全性、可靠性、参数的正确性、精准度等方面进行检查,包括:设备工作环境的湿度、温度检查,设备的外观检查,设备内部除尘清洁,机械的固紧和,电源系统的检查,易耗损元件的检查和更换等。另外维修人员应经常深入到使用科室,跟科室人员了解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和日常保养,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以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

2.4.2及时维修

当仪器设备发生故障时,维修人员要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进行维修,面对各种突发状况,要求维修部门要时刻做好准备,技术要熟练精湛,尽快让设备重新正常运转。维修部门跟厂商售后服务网点应保持联系,如遇到比较困难的技术问题,随时可联系售后,保证设备能够得到专业、及时、有效的维修。

2.5报废

2.5.1设备报废淘汰原因

2.5.1.1设备严重损毁,已不能继续使用的。

2.5.1.2设备使用时间过长,性能老化的。医疗设备特别是大型的医疗设备虽然使用中故障率不高,但是设备的使用性能会逐年下降,当其在使用过程中不能满足医疗工作日常需要时,相关使用科室可以申请淘汰。

2.5.1.3设备的故障率增高,无法修复或再无维修价值的。有些医疗设备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经常的发生故障,这不仅在无形中增加了维修费用的支出,而且也直接影响到医院医疗服务的及时性和有效性,给医院效益带来负面影响。经常的停机维修,造成的间接损失会更大。

2.5.1.4设备使用率低,没有创收价值的。

2.5.1.5设备更新换代的。现在的科技飞速发展,医疗设备领域的应用也十分广泛,更高更新的设备研制、投产、使用的周期也越来越短,当有更先进的设备引进时,旧的设备就会被淘汰,不是说旧设备此时已全无使用价值,而是其已不能满足医院临床发展的需要。

2.5.2报废淘汰注意事项

2.5.2.1应制定完善的设备报废淘汰制度,要求设备报废从填写报废申请单、专业技术人员鉴定、拍卖废品、帐务处理等都要严格把关,逐级申报,报废设备应由设备管理部门统一管理收回,设备所属科室不能擅自调拨或拍卖。设备报废的废品收入应交回财务部门。对部分符合报废条件但可用于教学的设备按报废留用处理。

2.5.2.2对于性能老化不能满足临床需要的设备可以折价出卖或者赠送下级医疗机构或其他医院。

2.5.2.3对于故障频发的设备,首先应仔细检查,在维修后能够保证性能的前提下重新使用的可以继续使用,如果维修价值过高,则考虑淘汰。

2.5.2.4如果有些设备的功能没有完全报废,则可利用的部分应充分利用。如有同类设备损坏的,可以拆卸报废设备的配件予以更换,如此可以大大降低维修费用。

2.5.2.5设备科应建立报废设备器材库,对于报废的设备进行统一管理,并做好记录。

2.5.2.6对于变卖以及赠送的设备继续投入使用的一定要做好计量检测工作,要符合质量标准和安全要求。

2.5.2.7对于可能发生医源性污染的设备报废时一定要做好无害化处理,不能给环境造成污染。

2.6计量

医疗设备的计量是对有计量需要的设备定期开展的一项工作,是设备管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计量是一项要求严谨认真的工作,直接关系到医疗质量的优劣。计量管理要遵循科学化、法制化的原则,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执行,聘请国家正规专业机构开展计量工作,工作人员要持证上岗,保证计量工作准确、可靠的进行。

3.加强医疗设备管理方法

3.1建立完善管理制度,实行规范化管理

通过科学的管理机制和工作手段对医疗设备实行规范化管理,对提高医疗设备的完好率、准确率和使用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医疗设备的管理建设在医院管理领域中越来越重要,国家就此出台了相应的管理条例和法规,例如:《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使用管理办法》、《医疗器械标准管理办法》,2011年还研究制定了《医疗卫生机构医学装备管理办法》,宏观上对医疗设备生产、经营、使用与配置等环节进行规范化管理,使医疗设备管理工作有法可循,有法可依,从源头上避免医疗设备管理的混乱,保障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国家展开宏观控制的同时,地方政府可以根据本地区的特点和发展要求制定适合本地区的法律法规,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要严格遵守和执行,医院亦可根据政府颁布的法律法规制定适宜的医疗设备管理制度,加强医疗设备的质检工作,从标准、技术、操作等方面加以完善,规范化设备的使用,更加合理、有效、安全。

3.2建立完备的医疗设备管理档案,实行精细化管理

技术档案是对医疗设备最真实、完整的动态记录,档案的内容反映了医疗设备管理的整个过程,对设备的经济管理和日常维护都十分重要。设备管理人员负责原始技术档案的收集整理,从设备的申请购置到淘汰报废的相关资料都应准确、完整,包括:计划、申请、论证报告、标书、合同书、产品合格证、保修卡、使用说明书、维修手册、技术图纸、参数资料、验收安装报告、质检单、养护维修记录、检修报告、软件升级、配件更换等信息都应详细记录。建立完备的医疗设备管理档案是开展医疗、教研等工作的重要手段和保证,可以更好的使用这些医疗设备,降低设备故障率,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的连续性;同时通过查看设备档案资料还可以处理设备商务纠纷,追踪厂家产品质量,发挥一定的管理效益和经济效益。

3.3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实行信息化管理

信息化管理是现代管理的一个趋势,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将信息数据化,不但节省了纸质资料的空间占用和人员管理成本,而且便于保存,数据的输入更加准确,更新及时,大大提高了管理的效率,节省了时间。通过计算机软件管理系统不仅能够完善现有的资料存储、查询和报表功能,由网络平台的静态管理取代传统的单纯的人工管理,还可以加强数据分析处理能力,实时反馈医疗设备运行状态,不同部门可以及时、完整、便捷的查询医疗设备相关情况,更好的为医疗工作提供服务。

3.4实行医疗设备的专管共用,加强各科室的沟通

为了更好的利用现有的设备资源,医院可成立专门的设备调配管理中心,对医疗设备进行统一管理,合理分配。对于部分通用的设备可实行借用办法,由专门的管理员进行调配,规定借期,科室使用完毕后归还管理中心,做好设备借出归还记录,检查设备归还时是否有损,责任到人。科室间不得擅自借调设备,管理中心要做到实时掌握设备情况。各科室之间应保持沟通,尤其是设备科与各使用科室的联系,不能因为使用人员与设备维护人员脱节而造成设备养、护不协调,维修人员对设备习性缺乏了解,维修不及时等情况。设备维修人员应主动服务,不能被动的只等科室申报维修才去行动,要加强跟各科室的联系,主动建立合作关系,共同维护,支持医疗设备正常运行。

3.5强化管理意识,健全管理队伍建设

一支专业的、高素质的维修队伍是医院设备维修工作的核心力量,维修人员的责任心和态度直接关系到设备维修管理的效果。首先在思想上,医院要重视维修管理工作,加强对员工的思想教育,爱护培养维修技术人员,为维修工作创造有利条件,医院应设立专门的维修工作岗位,为维修人员解决工薪、福利、晋升等问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配套激励机制,给人归属感,才能留住人才,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其次医院可以引进专门的医学工程人员,或具有机电、电子专业学历的人员来充实医疗设备维修队伍,提高维修水平,定期开展培训讲座、技术交流会议、外出进修等活动,让维修人员可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最后,维修人员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通过学习来武装自己,熟练的掌握维修技术,强化自身业务水平,岗位责任心,热爱本职工作,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克服困难,创造性的完成各项维修工作。

4.结语

医疗设备管理的重要性在医院的建设与发展中日益凸显,只有强化医疗设备管理,不断提高维修质量,才能保证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转,最大限度发挥其作用,同时产生效益,才能更好的为医疗工作服务。

医疗设备范文6

(一)审计目标

对医疗设备相关经济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综合审查和客观评价,优化医疗设备运行的有效途径,及时发现医疗设备在投资决策、使用管理、维护与保养、运行调配、报废等环节上的薄弱点;提高医疗设备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保证医院资产的保值增值。

(二)审计范围

单价50万元以上的医疗设备纳入审计范围,审查一年中经济运行、设备管理等情况,以此来评价其运行能力的真实性、经济性、效益性。

二、审计方法

(一)常规审计

以医院设备采购、管理和使用中涉及的设备科、财务科、临床科室等部门为调查对象,通过调查、座谈等方式,了解医疗设备采购、管理、使用的流程和环节,对临床资源配置、资金取得、经济效益等情况进行深入调查。由相关部门提供书面材料,包括设备名称、编号、购置日期、折旧年限、购置价格等基本信息;设备购置、维修等管理制度;设备有关的收入和支出情况。从成本核算体系及医疗设备管理系统调取4个具有代表性的医疗设备样本的医疗收入、工作量和各项支出(主要是折旧费、人员工资、水电气费、耗材费等)、设备采购价、折旧年限等相关资料。按年统计汇总每台设备的收入、使用次数、折旧费、维修成本、耗材费等,进行数据处理与核实(主要是检查治疗人次、收入指标)。对于存疑的数据,要进行全面、详细的审查,以避免分析结论有误。

(二)重点分析

对医疗设备运行成本和运行效益的绩效审计,按照审计项目所需评价效益事项运用不同的分析方法。通过年现金净流量、单位边际贡献,年保本人次、安全边际量、净利润、投资回收期、投资收益率等指标进行设备成本和运行效益的分析,对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进行综合分析,科学合理地对设备购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审计评价。

三、审计过程

(一)审计步骤

一是审前准备。初步了解医院医疗设备总体概况、大型医疗设备总台数、总金额、占医疗设备比例、分布科室。二是选择重点。根据重要性、敏感性、典型性原则,选择投资金额大、对诊疗水平和经济效益影响大、对医疗科研比较重要、经营状况有一定代表性的设备作为审计重点。三是收集资料,拟订方案。收集设备管理制度、设备运行统计资料及相关数据,通过筛选、数据整理,拟定详细的审计实施方案。四是内控测试核实资料。通过内控测试,审阅设备收支数据,核实数据的可靠性、真实性、完整性。五是测算评价分析原因。通过对设备全面绩效评价,观察效益指标完成情况,选择评价标准,横向纵向对比。分析影响设备效益原因,综合评价后作出结论,提出建议,形成内审报告初稿。六是落实措施。及时反映医疗设备的使用情况、效益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审计建议,递交主管领导,为医院决策和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和参考。

(二)审计结果分析

审计部门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医疗设备样本进行绩效审计评价,分别为A、B、C和D设备的统计资料及相关数据,并通过年现金净流量、单位边际贡献、年保本人次、安全边际量、净利润、投资回收期、投资收益率等指标进行绩效分析。A设备全年检查1793人次即可保本,而实际检查3715人次,超过保本人次,营运经济效益尚可;根据投资回收期和投资收益率计算,A设备运行3.04年收回投资成本,而A设备折旧年限为8年,投资收益率为20.04%。B设备全年检查20567人次即可保本,而实际检查34987人次,超过保本人次,营运经济效益尚可;根据投资回收期和投资收益率计算,B设备运行3.97年即可收回投资成本,而折旧年限为8年,投资收益率为12.47%。C设备全年检查27.61人次即可保本,而实际检查21人次,没有达到保本人次,设备利用率较低,营运效益较差;根据投资回收期和投资收益率计算,C设备要运行7.56年才可收回投资成本,高于折旧年限6年,投资收益率为-4.16%。D设备全年检查231.61人次即可保本,而实际检查311人次,超过保本人次,营运经济效益一般;根据投资回收期和投资收益率计算,D设备运行4.28年收回投资成本,D设备折旧年限为6年,投资收益率为6%。

四、审计结论及建议

(一)审计结论

通过对选择的医疗设备绩效审计项目的审计,发现:一是大型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总体良好。从投资回收期来看,常见且使用率很高的大型设备回收周期较短,具备良好的经济效益,设备回收年限小于其使用年限。二是部分医疗设备利用率不高。由于设备购置后预期使用病人数与实际相差甚远、使用条件发生变化等原因导致部分医疗设备使用率不高,造成投资回收期等指标都远远低于预期值。三是在单位收费水平已定的情况下,安全边际量的高低取决于固定成本和单位变动成本的高低。在不影响医疗服务质量的情况下,可通过降低固定成本总额和单位变动成本来提高医疗设备运行的经济效益。在安全边际量不变的前提下,工作量决定利润。因此,应充分开拓医疗市场,提高设备的使用率,以提高设备运行的经济效益。

(二)审计建议

一是加强对新购医疗设备的可行性研究。在充分考虑设备先进性、适用性、科研作用、教学作用的同时,还要从财务角度分析现金流量、投资回收期,对大型设备投资应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投资风险价值。二是切实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益,加强医疗设备使用管理的基础工作。对现存的效益不高或闲置的医疗设备,要分析原因,研究解决方法,并统筹调剂。在保证设备正常运转的情况下增加开机时间,开展新的检查项目;加强科室间的横向联合,提高设备使用率,实现资源统筹和共享,提高效益。三是控制大型设备购置成本和维修成本。大型医疗设备投资金额大,回收慢,更新周期长,维修费用高。因此,对高、新、尖的大型设备的引进要反复论证,对于同种大型医疗设备拥有多种型号和价格的,应当多方调查,要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和诊疗特点进行多方调查,注意控制大型设备的购置成本;要对医疗设备维护进行重点管理,健全设备管理制度,严格设备使用规定,防止人为造成仪器损害,努力延长使用寿命,降低维修费用,提高效益。同时在选择维修策略时,应根据各设备结构特点、效益、工作状况、是否有替代设备、备件供应以及维修工程师水平等诸多方面进行系统分析并量化处理,找到适合自身特点的最优维修策略。

五、审计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