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文化强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文化强国范文1
当前我国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体来说,就是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进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而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个过程中,作为我国体制中的基层单元——乡镇处于怎样的地位,应该如何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镇具有怎样的实践意义?这个向度的思考,对于全国上下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它让我们在远大目标的追赶中,没有忘却脚下最坚实的道路。意义:文化强镇是文化强国之基
党的十对文化强国战略作出全面部署,把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到又一个新的历史高度。文化强国战略的提出,既反映了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迫切愿望,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上的必然选择。
无论是当前从国家高度来重视文化建设,还是审视历史长河,过往的经验反复证明,一个民族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同样不能贫困,而且在一定条件下精神力量往往会对物质力量产生决定性的作用。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实力大增,随着社会的快步发展,文化建设就成为当前的重任。文化强国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和标志性的概念,它主要通过国民素质的高低程度、文化事业的繁荣程度、文化产业的发达程度和文化体制的完善程度来体现,其具体标准理应体现在:能否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是否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是否继承了本民族的文化精华;文化产业的规模和竞争力如何,文化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如何等。
乡镇是直接管理和服务农村与社区的机构。乡镇的体制、机构和职能,主要取决于国家体制和乡村发展。乡镇职能会跟随国家体制变革和乡村发展而演变。我国处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时期,乡村正在迎接和应对工业化、城市化加快发展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与此相适应,乡镇跟着国家体制、机构以及职能的不断变化而变化。乡镇的管理和发展水平如何,直接影响到县,并最终将会影响到市、省,直至国家。
因此,横向而言,建设文化强国,人民大众的文化自觉自信、核心价值观的引导、思想道德建设、人才队伍培养、机制体制完善、文艺精品创作、公共文化权益保护、文化产业发展等,都是必须的支撑。纵向而言,文化强省、强市、强县、强镇则是文化强国的支撑。文化强国的建设过程就像一个金字塔的构建过程,最底层的是文化强镇、文化强县,接着是文化强市、文化强省,最顶层是文化强国。只有文化强镇、文化强县基础打牢了,文化强市、文化强省才会名副其实,文化强国的伟大目标才会最终实现。
路径:文化强镇也需要有文化战略
文化建设的重心在基层,文化创新的重点也在基层。近年来,各地各级党委、政府都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积极探索,开拓创新,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走出了各具地方特色的文化发展道路。“文化强镇”“文化强县”“文化强市”“文化强省”“文化强国”已经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一致共识。
客观而言,宏伟目标并不能代表发展战略。从国际上各个文化强国的发展经验看,一个国家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首先要有宏大设想和方针,其次要有长远而系统的战略,再次要按照战略进一步制定规劃和政策,最后要按照规劃和政策有效地实施和执行。一个国家要有文化战略,同样,一个省、一个市、—个县乃至—个乡镇也应该有自己的文化战略。
乡镇是我国最基层的行政机构,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农村,在农村乃至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乡镇是公共文化最直接的提供者和管理者。文化广场、图书馆、文化馆等大部分的公共文化设施都由乡镇统一建设管理,各种群众文化活动也主要由镇一级文体部门组织。其次,以乡镇为单位的区域往往具有特色鲜明的文化元素。再次,乡镇具有一定的行政权属和辖区范围,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上具有相对独立的空间。
要制定好的文化战略,必须转变观念。十七届六中全会文件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把公益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分开。人们富裕起来的今天,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种生活消费品,文化战略的制定就需要从这种新的角度看问题,而不能简单地用意识形态的眼光看待文化。长期以来,各级政府主要靠行政指令来实现对文化企事业单位的管理,而不是根据群众需求的市场导向来引导和促进文化发展。在文化领域,公益和市场属性界限模糊造成的结果是,公益性文化事业长期投入不足,缺乏动力和活力;经营性文化产业长期依赖政府,缺乏闯荡市场的主动性和活力。
因此必须转变观念,有了正确观念才有正确战略。要制定好的文化战略,还要充分认识和开发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要注意保护好文化资源,同时注意多方面关系的平衡,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平衡、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平衡、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平衡等。样本:东莞塘厦文化强镇的实践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镇是实现全社会共享城市文明成果的重要举措。文化强镇对于文化强国的作用和意义,如果寻找一个具体的实践样本来透析的话,东莞塘厦镇便是具有代表性意义的一个。
东莞市塘厦镇位于珠江三角州中部。早在2004年时,国家统计局对全国近2万个小城镇的测评中,塘厦镇居全国千强镇第5位。也正是这一年,塘厦镇开始了文化大建设。几年来,塘厦镇在经济、城市、生态、社会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文化建设也有了长足进步。
塘厦镇的决策层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镇是提升塘厦文化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需要,也是推动城市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在加快经济社会双转型的过程中,必须把文化建设融入行业发展之中,丰富品牌文化内涵,提升品牌文化价值。特别是企业要提高市场竞争力,就必须打造更多的具有文化竞争力的产品品牌、企业品牌、企业家,推动产品升级,促进塘厦镇由产量大镇向品牌大镇转变,由塘厦制造向塘厦创造转变,全面提升塘厦的文化形象。
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强镇建设的最基本任务。过去10年里,塘厦镇委、镇政府立足长远发展文化,以超前的眼光谋劃文化,高度重视文化基础设施的整体规劃和科学布局,高起点规劃50年不落后的文化基础设施,夯实文化发展根基。今后,塘厦依然坚持政府主导,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全面构建镇、社区“十里文化圈”,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最近几年,塘厦文化建设硬件和软件并重,成功推出了“越唱越红”歌唱大赛、打工歌曲创作基地、音乐剧创作基地等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都有影响的文化品牌。接下来,塘厦将借助国内国际先进平台,做强品牌,锻造更多文化艺术精品,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
为鼓励广大文艺工作者推出更多更好文艺作品,塘厦镇还将出台和完善文学艺术创作奖励办法,力争在文学艺术、新闻出版、文艺品牌等领域实现重大突破,成功创作出一批在全省全国产生广泛影响、叫好又叫座的文化艺术精品。
塘厦镇不仅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也全力开发文化产业资源,通过政府直接投资经营、出台政策支持鼓励企业投资文化产业等举措,全面推广原创音乐、音乐剧、油画等产业。文化创意产业不断壮大,已初步形成产业链。目前,歌舞娱乐、印刷复制、高尔夫、网吧等四大市场蓬勃发展。2011年,全镇文化产业总产值超过6亿元。
文化强国范文2
关键词: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软实力 文化强国
一、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早记载文化的是《周易》。《周易》中有句话是“关乎天文以查时变”,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天气预报。研究时间,空间,气候,地理的变化。还有一句话是“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就是说这个文化是我们人自身创造出来的,创造出来之后呢,文化反过来又要“化”人。提高人,塑造人。这是文化的功能和作用。所以文化就像空气似的,虽然我们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它时时刻刻都存在,在提醒着我们,熏陶着我们。报告中说了,现在我们要发展文化产业,要使文化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支柱产业,推动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今天的社会上,文化的功能越来越突出,它的内涵越来越丰富,它的战略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二、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文化是一个大概念,在文化里面价值观是处于核心地位的。报告当中说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在十七届六中全会上,强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内容。第一,是的指导思想。第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第三,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第四,是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形成了一个系统。这里边存在一个问题,就是这个体系太大了,太庞杂。在这次的十报告中,在原来在已有的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简成24个字。从国家层面看,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看,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公民个人层面看,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得到了大家的一个共识。
(二)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报告当中提出来了,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这个问题太重要了。虽然这三十多年经济发展很快,但是我们不能好了这样,丢那样,道德失范,价值失迷,人文精神失落。所以说,我们要努力提升我们的文化,提升我们的道德,特别是要提升我们社会的 诚信。用报告当中的话讲就是,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推动学 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
(三)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1、软实力的内涵
报告当中指出,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上个世纪9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有一个教授,叫约瑟夫莱尔,他写了一本书,《软实力国际政治致胜之道》最早提出了“软实力”这个概念。他讲的软实力包括政治、文化、外交三个方面,而我们这里讲的是“文化“软实力,是相对于经济、军事、科技这些硬实力来谈的。
2、文化软实力和硬实力的关系 。硬实力是软实力的基础,是根本,而软实力是它外在的一种表现。我们是要重视软实力,但是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了硬实力是软实力的基础。
三、文化强国目标的实现路径
(一)处理好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因为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它的主流意识形态是。那么我们怎么处理好与几千年的文化传统的关系呢?在这方面,我们的做的就比较好,如“实事求是”出自于东汉史学家班固写的一本书,《汉书·河间献王传》。在延安的时候,就把这个“实事求是”拿过来做为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那这个“实事求是”不是马克思讲的,不是恩格斯讲的,不是列宁讲的,而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传统文化。这就是中国化的。
(二)坚持人民群众在文化发展中的主体地位
六中全会当中提出来了,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成果与人民共享。报告当中也有这样的一句话,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引导群众在文化建设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所以说,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要不断的满足老百姓的精神生活上的需要,如果不坚持以人为本,不从群众需要出发,文化产品就会出现一种现象,啥现象呢,“政府是投资主体、领导是基本观众、评奖是主要目的、仓库是最终归宿”这样的一种结果,今后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个着力点,不断开拓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三)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向前发展
1、我们要明确划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把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的性质混淆了,从性质上来看,文化事业具有公益性、公共性。而文化产业它就不一样了,它具有经营性,是要赚钱的,所以说,是由企业向社会提供带有盈利性质的文化产品,它所面对的对象也只是一部分人的文化需要;而文化企业也主要依靠市场来融资、来发展。
2、要注重文化产业发展的质量
先来看看我们现在文化产业规模是多少呢?2010年大概增加值是1万亿左右,占到GDP的比重是2.75%。而我们喊出的口号是,要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到2015年希望达到5%左右。到2020年达到8%~10%,至少达到8%。咱们再来看看英国,英国的创意产业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比重就是8%左右,美国更多近20%,其他发达国家一般在10%左右。这仅仅是数字上要到达的目标,同时要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和跨国的文化传媒产业集团,这样的话,我们的文化产业不仅有规模而且还有竞争力,就能够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能够与迪士尼、时代华纳、贝塔斯曼这些国际跨国文化产业集团展开合作与竞争,在整个世界文化产业发展中,起到引领潮流的作用,在国际舆论中能够掌握一定的话语权。
参考文献:
文化强国范文3
关键词:文化 文化强国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一个民族和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撑,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丧失凝聚力和生命力。因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经济要不断发展壮大,文化也要结合时代的发展,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发扬光大。党的十报告再次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目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第一,这是我们党对国内、国际形势进行科学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决策。对形势的正确分析和判断是制订政策、战略的基础,把文化强国作为重要战略目标列到党的全会上,这里面有历史的客观必然性,它是由当前的国际和国内形势所决定的。综合观察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我国文化建设既面临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挑战。
第二,这是实现科学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党的十明确确立了“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布局。这次全会再次明确了文化在“四位一体”中的地位,明确了它和经济、政治的关系。明确提出要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发展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统筹推进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党和国家工作中一个显著的特点。
第三,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30 多年来,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战略方针的指引下,我国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经济奇迹,如今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一个真正的世界强国应当同时是经济强国、文化强国、军事强国的统一体。尤其是在当今世界,人们常常把“文化强国”视为强国的一个主要标志;国家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已是文化的比拼。因此,中国要成为真正的世界强国,也必须建设与“经济强国”相匹配的“文化强国”。“文化强国”的基本目标应当包括:对内具有强大的文化凝聚力和文化创造力,对外能够发挥文化价值观的影响力。但目前我国文化的整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与我国国际地位还不相称,与我国的深厚文化底蕴还不相称,我们国家丰富的文化资源还没有转化为文化软实力。
第四,这是切实解决当前我国文化建设面临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文化现在面临着新形势、新情况和突出问题,既有机遇又有挑战。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的文化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从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文化体制改革的任务,到十七大提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目标,再到十七届六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各项推动文化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出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使文化惠民落到实处,一大批文化惠民工程顺利开展。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免费开放降低了门槛,参观人数屡创新高,公共文化设施的公益属性日益彰显。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了文化生产力,文化理念的更新,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提升。
另一方面,我们又面临着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我们概括成“四个还不完全适应”: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与快速发展的现代传播手段、与不断扩大的对外开放、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形势相比,我国文化的发展还不完全适应。
总而言之,我国文化发展的整体水平还不高,促进文化发展的科学的体制机制还不健全,还存在着一些矛盾和亟待破解的难题。作为文化古国和文化大国,在文化强国建设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可走,只有在十报告的引领下,通过政府、企业、社团以及个人脚踏实地、共同努力,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软实力来实现。
第一,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首先要增强中华民族的民族凝聚力。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个一盘散沙的民族和国家是没有国际地位的,一个没有文化凝聚力的民族和国家是没有文化软实力的,也不会被人尊敬的。这种文化凝聚力主要来自于人们对社会核心价值的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在整个文化建设中居于统摄和支配地位。只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才能实现文化强国建设的目标。所以,建设文化强国,关键在于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使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始终保持正确的方向,使全国各族人民为了国家的发展振兴而共同团结奋斗。
文化强国范文4
关键词:多维视角;美术理论;文化强国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在文化层面,更加关注民族文化的发展,民族文化在重塑国家形象,凸显国家文化的先进性上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美术理论方面,在各类艺术理论不断发展的现实下,有着传统特色的美术理论体系逐渐发展起来,美术理论的不断成长,这有力地促进了国内美术文化的发展,美术理论研究者开始在多维视角下探究我国的美术理论,以达成文化强国的最终目标。
一、美术理论实现文化强国所经历的三个阶段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美术理论实现文化强国的目标经历了长期而又坎坷的过程。大体上说,能够将其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时期。在这一阶段,我国的传统文化饱经摧残,相关研究者也受到心理上以及生理上的各种磨砺,国内的民族美术理论未能获得丝毫成长,这一阶段,说到美术理论实现文化强国是不存在的。
第二阶段,改革开放时期。在这一阶段,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这一时间段的民族文化也获得了大发展,美术理论逐渐发展起来,但这一阶段,美术理论的情况仍是走的之前的老路,而且,随着国外文化的引入,国内的美术理论也逐渐结合国外的理论研究,可以凸显中国特色的美术理论未能真的构建起来,不过美术理论还是在之前的根基上获得成长,尽管不可以认为实现了文化强国的目标,但对推动美术实践发展仍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第三阶段,从20世纪末端到21世纪初。在这一阶段,随着国内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在文化层面,大家逐渐意识到文化也需要发出声音,必须凸显出本国的传统特色,这类的文化才会对民族复兴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才会真的达成文化强国的目的。这一时期的美术理论逐渐在多元化的情况下成长,其中也加入了许多的可以表现传统特色的文化符号,这类充满民族特点的美术理论逐渐成长起来。社会的前进推动着文化的前进,传统文化的成长同时在推动国家的富强,美术理论在达成文化强国这一终极目标上做出了积极的研究,尽管当前的美术理论还未能真的达成文化强国的目标,不过这一美术理论在逐渐成长的道路上大步前进着,对于最终达成文化强国的目标有着极大的帮助,必然的,伴随国内美术理论的逐渐发展,最终必定会达成文化强国的目的。
二、多维视角下的美术理论与文化强国
(一)美术理论需要走本土化道路,才能实现文化强国
美术理论本土化的发展是在国外美术理论发展的基础上开始发展的,国内的美术理论系统创建,在开始的阶段就是在学习国外理论,在遭遇国外美术理论的主体价值时,国内的美术理论需要如何发展才能创建自身的美术理论的本土化,要如何发出充满中国特色的美术理论探索,就变成美术研究者必须下大力气探索的问题,加入美术理论不能积极实现我国的本土化,如此,想达成文化强国的目标也就是一个梦了。
美术理论要表现出本土化特点,在理论探索层面,就必须努力地去学习我国数千年的文化理论知识,因为美术理论的构建必须是基于民族性,必须是对我国丰富的传统美术理论去研究,当然,在某些方面,也不可以墨守成规,必须表现出美术研究的不受限制与约束,融合与宽容性,在这一根本上构建自身的本土化理论。正像孔子所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所以,对我国美术理论的本土化研究必须是基于我国本土化的根本,可以从学习国外美术理论的情况下突破出来,更多地工作是探究我国的美术品与美术问题,必须走本土化发展,不仅研究美术理论本土文化,更要促进美术理论的本土化发展。
(二)美术理论需要走现代化道路,才能实现文化强国
要达成文化强国的目标,我国的美术理论还必须走现代化的道路,要努力的加入现代特色,在国外同行不断沟通的前提下,探究当代人的文化理论看法,探究当代人对美术理论的理解,必须面向现代视界,创建自身的美术理论框架,如此的美术理论才会积极促进美术理论的发展,才会受到大众的喜欢,呈现出强大的文化价值。
在创建我国的美术理论的工作中,要将这类研究放到现代化建设的工作中去发展,当代的美术理论学者,必须要注意在我国现代化的建设中,美术理论要呈现出一类什么样的文化价值理念,要利用美术理论如何推动美术实践,要将国人引向哪个方向,要如何实现我国人民的希望和需求,要如何利用美术理论促进人民走向美好和伟大。美术理论的创建,需要面向国内的真实,时刻注意人民需求,大众的期待,需要加入现代美术元素,以及美术文化素养,需要呈现出现代特点,才可以达成文化强国的目标。
(三)美术理论需要构建现代文化的中国模式,才能实现文化强国
在全球化进一步发展的今天,国际一体化的趋向明显,在多元文化的融合与矛盾下,也就美术理论呈现出民族特点,又会在全球的现代化发展下形成的新的文化理论体系,才会实现快速的发展,最终达成文化强国的目标。
从文化层面来讲,国内的美术文化不能失掉本身的传统特色,美术理论只有在呈现出明显的传统特色时,才会在全球化的文化中凸显本国的声音,而且,也不可以忽略现代性,美术理论文化只有与时代融合,可以对各种文化的融合中凸现出时代特色,才会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所以,创建现代美术的中国模式是中国美术理论文化发展的必然道路。作为美术研究者,必须以理论为基础,创建全新的评价体系,对民族美术理论进行分析,吸收优点抛弃缺点,创建充满中国特色的美术价值理论体系。同时,要构建开放性的创造观念,不断探究各类美术理论文化,在学习研究中做出革新和创造,要推动美术研究者全力构建出不但是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又有现代的美术理论,这是中国美术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三、结语
综上所述,要完成美术理论的文化强国之路,我们还需要一段时间,但是,只要我们有恒心,既包容世界文化,学习世界文化优势,又积极地探索我国的本土美术文化,推动时代需要,就会使美术理论呈现出民族性和现代性,中国美术理论全力创建现代化的中国模式,就一定会在世界文化的舞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最终实现文化强国的目标。
【注释】
[1]刘畅.讨论基于多维视角下的文化强国与美术理论[J].城市地理,2014(22):204-204.
[2]刘明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理论借鉴――学习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的几点体会[J].湘潮月刊,2014(10).
文化强国范文5
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
4、还有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5、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文化强国范文6
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内涵
1.在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文化发展和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繁荣,涌现出一批有国际影响力、吸引力和传播力的文化艺术作品和精品节目。同时在国际文化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成为具有创新活力的文化内容强国
2.文化产业的规模大幅提升,竞争力显著提高,占到GDP比重的8%至10%左右。文化产业通过跨地区、跨行业乃至跨国界的投资和兼并重组,形成一批有国际竞争力、影响力的综合性的跨国文化传媒产业集团,在世界文化产业发展中引领潮流,在国际舆论竞争中掌握一定的话语权。
3.国际文化交流广泛深入、形式多样,文化贸易特别是版权贸易由净进口转变为净出口。通过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实现从国际文化贸易大国转变为国际文化贸易强国的战略目标,与我国未来作为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强国和贸易强国的地位相适应,在广泛传播中华文化和推动世界文化贸易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4.国家文化软实力大幅提高,能够提出引领人类文明发展和国际经济社会发展潮流的各项议题,在重建人类普世价值观,改革不合理的国际规则、构建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中发挥积极作用,从而改变目前国际议题主要由西方发达国家提出,中国及发展中国家处于边缘状态的不利地位。
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意义
1.对文化建设面临前所未有挑战的清醒回应
实事求是地说,我国文化建设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比较严峻的挑战。因此,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刻,迫切需要加快建设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的需要,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
2.凸显了对文化现代社会功能的深刻认知
随着社会的文明进步,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凸显。首先,社会越发展越需要把文化作为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精神家园”。究其根本来讲,文化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生命体现;文化的积淀是一个社会、一个民族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这个民族、这个社会的“基因身份证”。中华民族与世界各民族之间的差别绝不仅仅体现在黑眼睛黄皮肤,更有五千年灿烂的中华文化。任何国家和民族都是凭借文化的独特性和内聚力立身于世界民族之林。
3.不仅如此,文化还是“软实力”
现在国际社会间的竞争已经不仅仅是经济实力的竞争,而是为文化的竞争。任何国家要想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优势,占领制高点,首先要取得文化上的优势,要占领文化与价值的制高点。曾经有位政治家讲过一句话,输出产品的是三流国家,输出技术的是二流国家,输出文化的才是一流的国家。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华文化也必将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引领下实现新的伟大复兴。
4.文化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不同的文化观念会产生出不同的经济发展形式。文化产业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凸显。
三、坚持以为指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1.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措施和方法
1.1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二为”方向,是社会主义本质对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体现,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担当的社会责任,必须坚持文化发展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坚持文化建设服务于整个社会主义事业。“双百”方针,有利于营造一种生动活泼、民主团结、宽松和谐的学术氛围。把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作为重要原则。
1.2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加快培育产权、版权、技术、信息等要素市场。要创新文化管理体制,深化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完善政策保障机制,鼓励文化企业和社会资本对接。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对外文化交流,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
1.3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因此,必须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根本任务,努力推动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
1.4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从多方面努力。一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二是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真善美,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三是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特别是应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四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对于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具有重要意义。五是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也有利于提高广大群众的道德素质。
1.5丰富人民文化生活
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必须坚持正确导向,激发创新活力,大力繁荣文化创作生产,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精神食粮;坚持正确的文化立场,牢固树立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坚持用引领社会思潮,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倡导一切有利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思想和精神。
1.6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关系到人民群众基本文化公益的实现。二是基本文化需求之外的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关系到人民群众多样化文化权益的实现,适应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才能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2.吉木乃县推进文化建设的途径
2.1要顺应文化社会化发展的要求。要进一步降低投资准入门槛,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更多的公共文化建设和文化产业领域,形成与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以公有制为主体、社会资本和外资广泛参与的混合经济的文化经济形态。
2.2要顺应文化融合化发展的要求,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逐步改变条块分割和管办不分,导致的体制弊端,推动文化产业跨地区、跨行业的战略性重组,促使文化产业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不断优化,也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电信以及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