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故事范例6篇

企业文化故事

企业文化故事范文1

《淮南子》中的故事源远流长

《淮南子》以道家思想为主,糅合了儒、法和阴阳五行等思想的重要的杂家著作,原本流传不广。然而在谈到传统文化时,如果说不知道《淮南子》还算正常的话,那么不知道羿射十日、女娲造人、蛤蚌育珠、塞翁失马、掩耳盗铃等成语故事,那可就成了“老外”了。

《淮南子》被归入杂家之列,那是因为它兼收并蓄。它把讲故事作为表达各种理念的有效并且很经济的转换器,“说山训”、“说林训”、“道应训”等卷专门用寓言、故事喻说“道体”,客观上保存了大量神话、传说、寓言。据统计,全书各种故事有174个,仅“道应训”一卷就用了56则故事形象的解说道旨。正如清朝晚期的曾国藩所说的那样:“此篇杂征事实,而证之以老子《道德》之言,意以已验之事,皆与昔之言道者相应也。”其体例就是先讲一个故事,然后在故事之末引用先贤的一句话,点明主旨,使人顿有所悟。比如老子所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念起来都绕口,理解更不容易;而“道应训”讲了一个“轮扁斫轮”,也就是一位用刀斧砍制木轮的老者的故事,使人茅塞顿开:

话说春秋之际,齐桓公在堂上读书,有一个叫做轮扁的老者在堂下砍削木材制作车轮。轮扁好奇,问齐桓公读的是什么书?桓公说:“是记载圣人之言的书。”轮扁问:“圣人还在吗?”桓公说:“已经死去了。”轮扁摇摇头说:“那么您所读的书不过是圣人留下的糟粕罢了。”桓公生了气:“你一个做轮子的匠人怎么能这样议论?说出道理我可以放过你,没有道理可说就处死你。”轮扁说:“那还是从我做的事情说起吧:砍削木材制作轮子,榫头做得过于宽缓,就会松动而不牢固,做得太紧了,又会滞涩而难以进入。我可以做得不宽不紧。其中自有度数分寸在,我得心应手,可其中的奥妙我却说不出来,无法向我的儿子讲明白,我儿子也不能从我这里得到做轮子的经验和方法。弄得我今年已70岁了,还在独自做车轮。同样的道理,古代人和他们所不能言传的东西都不在了,所以您读的书就只不过是古人留下的糟粕罢了!”听了这个故事,再来体会“道可道,非常道”的玄机,你很难说一点没有所悟。

《淮南子》的作者采用这种“假譬”的办法向读者传授理念,是有意识进行的,即努力营造一种意象,叫做“假譬取象”。其目的在于利用“异类殊形,以领理人之意”。即联系不同的种类和殊别的形像,用来引导人们领会人世间事理要义,便于解开纽结,解释疑团,以阐明百事变化的征兆。《淮南子》的总编刘安虽然可以算是一个学问家,但他更是一个领导者,做领导者写出来的书和纯粹做学问的人写出来的书不一样之处在于,后者只是重在探究学问,往往着眼于文字而又止于文字;而前者重在达到解决现实矛盾的目的,不得不重视读者如何领会的问题;而且由于领导者和学者身份不一样,视野也不一样,对故事选择也就更注意兼容,更容易让人接受。

故事的魅力在于传承思维方式

把讲故事当做方法论加以论述的是《淮南子》的首创:“已知大略而不知譬喻,则无以推明事”,知道理念的大要而不知道使用故事譬喻,就不利于推论明白践行中碰到的问题。对于管理来说“言君事而不为称喻,则不知动静之宜”,谈论管理者应当关注的大事而不注意陈说譬喻,就很难保证在执行中令行禁止的“度”。

《淮南子》讲故事的目的并不是仅仅满足于告诉读者一个答案,更重视提供一种思维方式。这和西方当代管理专家的有关论述比起来,仍然略胜一筹。比如《哈佛商业评论》的资深编辑BronwynFryer认为,有两种方法可以说服人:一是企业管理层惯用的训人的办法;另一个办法是使用生动而简明的故事打动人。故事就像胶水一样,能把员工与企业文化粘合在一起。对讲故事方法的肯定,《淮南子》与此异曲同工;不过《淮南子》还指出了在讲故事中拿什么来“粘合”的问题,这就是思维方式。这同样可以得到当代实践的支持,比如华为的灵魂人物任正非指出,就企业文化的具体形式而言,“成功不是未来前进的可靠向导”,“我们要借鉴它的思维方式”,而不是它的具体答案。

然而思维方式是中性的,在讲故事注意形象化的同时必须强调正确的导向,善恶分明。否则,当故事中含有不正当的暗示时,种下的未必是“龙种”,得到的难免有“跳蚤”。比如有位培训师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只吃饱的狼碰到一只羊,羊因为害怕而瘫倒在地。狼走上前去鼓励羊:只要你能说三句真话,我就放了你。羊说:第一,我不希望遇见狼;第二,若是不幸遇到了,希望遇到的是一只瞎眼狼;第三,愿所有恶狼都死光。狼认为他的话一点不假,便放了羊。培训师讲这个故事是想说明,有时真话也能在敌人面前显示出力量;但是这恰恰容易造成鼓励人们去做“东郭先生”的误区,对狼性产生幻想,在《淮南子》看来当是离经叛道的。

真诚是企业文化故事的杠杆

在故事中传承思维方式之所以能产生比较理想的作用,是因为其中有类似于资本运作中的杠杆作用,以有限的资源去“撬动”更多的资源。《淮南子》里的小故事不仅有助于人们理解“大道理”,而且可以“放纵想象”,给人自由想象的空间。有关专家把这叫做具有发散性和向心力的“放射性”秩序。《淮南子》使用这种“放射性”能够详细说明包括从个人认识过程到政治秩序在内的,整个社会中的每一件事物,足以取得举一反三的效果。

我们在上述“轮扁斫轮”的故事里,除了能够领会“道可道,非常道”的玄机,还可以有其他的解读,完全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比如“轮扁斫轮”的故事还可以说明,语言贵在达意,而言外之意往往无法用语言传达,更有“言不尽意”之处。另外可以悟出,轮扁之所以敢于直言圣人之书乃是糟粕,乃是由于他自身技艺的纯熟和高超。在古代,用刀斧砍木制作车轮是一项高难度的技术。而轮扁以古稀之年还在斫轮,并且可以做到得心应手的至妙境界,如同庖丁一样游刃有余,才有底气批评脱离现实的圣人之书。我们还可以从中悟出实践出真知等哲理,认清学习、继承、创新之间的关系等等。

企业文化故事范文2

“疯狂”的销售部

拿破仑一次打猎的时候,看到一个落水男孩,一边拼命挣扎,一边高呼救命。这河面并不宽,拿破仑不但没有跳水救人,反而端起猎枪,对准落水者,大声喊到:你若不自己爬上来,我就把你打死在水中。那男孩见求救无用,反而增添了一层危险,便更加拼命地奋力自救,终于游上岸。看似拿破仑的疯狂之举,但是他从另一个高度达到了救人的目的。

我入司时间不长,是一位新员工。非常幸运的到销售部入职,在大家的热情帮助和良好的团队氛围下,让我很快融入团队当中。由于刚刚搬到新厂区,有一些琐碎的收尾工作,我们销售部的兄弟们都是冲在第一线,甚至有的人还扭伤了腰,但是没有一个人抱怨。在本职工作方面,销售部的任务就是出业绩,每一位销售人员在领导的带领下,达到了疯狂的工作状态,像野狼一样争抢市场,用我们每个人自己的销售方式让海固在全国市场遍地开花。虽有将士在前方冲锋陷阵,后方也必须有强大的团队支持。我们销售部有四位助理,有时戏称“四大天王”,销售部最细致最琐碎的工作都被她们承包了,而且这些工作是看不到的,给我们销售人员提供最稳定的后方支援。有销售必然有售后,两位售后人员,真是文武全才,遇到难缠的问题,从来都是耐心和客户解释,最大化的处理售后问题,给我们前方的销售带来了底气。几位大区经理对我们有全方位的指导,带领我们在市场上拼杀,出现了任何问题,他们都会替我们承担责任。

销售部在市场上就是疯狂的团队,有血性,敢和市场抢饭吃。在公司,我们是温馨的家一样的团队,互相帮助,互相扶持。我们会在海固这份事业上,砥砺前行,争创佳绩,给公司最满意的结果。

企业文化故事范文3

[关键词] 企业发展安全文化影响

关于“文化”一词有多种理解,从广义上说,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但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使用的“文化”一词,一般并不是指广义的文化,而往往特指人类的精神方面,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风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所习得的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由此,作为文化的一种亚类型的安全文化的表述较为全面的应当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在向自然界获取生活资料、生产资料的活动中,为维护自身免受意外伤害而创造的各类物态产品及形成的意识形态领域成果的总和;是人类在生产活动中所创造的安全生产、安全生活的精神、观念、行为与物态的总和;是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标准的总和;是保护人的身心健康、尊重人的生命,实现人的价值的文化。”无论安全文化的定义和概念是怎样,但安全文化必须具有实际功效,只有这样它才能被人们重视并得到发展,而功效对象应该是多方面的,对社会、国家、对民众、对企业等,其中对企业的功效应该被看作最为重要的,毕竟企业是最经常涉及安全问题的,安全问题对企业的影响相较于其它部门来说也是最为显著的,因此从企业发展视角探讨安全文化也可以说是最有价值的,其价值主要可以从几方面来分析:

一、安全文化有利于减少各类安全事故,增加企业效益

安全文化的根本功效之一是能够切实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安全文化这一概念最早提出于20世纪80年代的国际核工业领域,主要原因是核泄漏造成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损失,这种损失是人类难以承受的。尽管核泄漏这样的事故甚为少见,但其他安全事故却时刻都有可能在人们身边发生,而每次安全事故都会不同程度造成人员和财产损失。联合国有关资料显示:世界各国平均每年的事故经济损失约占国民生产总值(gnp)的2.5%。国家经贸委组织的《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关系》课题的研究结果也显示,近几年来,我国每年所发生的各类安全事故所造成的直接损失接近1000亿元,加上间接损失则接近2000亿元。从近年的统计数据看,我国每天各类事故造成300人丧生,其每年的经济损失相当于两个三峡工程。

可见安全事故的经济代价有多大,反过来说,减少安全事故也就意味着在减少经济财产损失,在减少生产成本,促进经济增长。在减少安全事故发生上,安全文化的作用极大,安全文化通过影响人的安全意识,增强人们大安全观念进而影响人们的安全行为,减少安全事故,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增加。

二、安全文化促使企业重视安全,增加安全投资,保障安全生产

安全事故的发生原因往往不是单一的,但安全建设投入不足,安全设施简陋往往是主要原因之一。2005年2月15日,云南省富源县一煤矿发生的瓦斯爆炸事故,死亡27人,受伤15人,其直接原因是独眼井开采,采用1台1.5kw的非煤矿专用鼓风机和编织袋作为风筒向作业地点供风;明刀闸、明接头、明插座及煤矿井下禁止使用的照明线向鼓风机和井下非矿用潜水泵供电,造成瓦斯积聚达到爆炸浓度,井下电工操作潜水泵产生电火花引爆瓦斯。当前许多小煤矿事故频发的原因,也首先是设施简陋,技术装备不到位。而安全文化的建设和提高必然使人们的安全意识提高,进而重视安全。当人们对安全的需求增加时,人们是愿意在安全方面进行必要的地投入,那些有利于安全生活、安全生产的产品的需求也必然增加,特别是对于一些高危行业更是如此,这些企业一旦发生事故无论在经济上和社会上都会造成巨大损失,出事故的门槛相当高,经营者往往无法承受这么大的成本,因此为了企业自身的利益考虑,也舍得在生产上加大安全建设的资金投入。如矿山行业出了事故,就要对受损矿工进行经济补偿,企业也需要进行较长时间整改,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大,这就促使企业为了自身利益考虑不得不尽量防范事故发生,而防范的最好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进行安全生产的教育和在安全设施上的投入,这些投入的效用是保障了安全生产,促进了生产,这是对企业来说的。对于政府来说安全事故发生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对政府治理能力也是挑战,因此政府也希望减少安全事故,为此会加强对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督,增加安全生产保障的投入,甚至会在财政上对安全设备、设施投资予以各种形式的支持,这些投资必然会反过来刺激相应的企业生产,甚至成为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安全文化有助于企业进行安全科技创新

如前所述,安全事故的发生与安全设备的好坏有着密切关系,为什么发达国家较少发生大型安全事故,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安全生产的科技水平比我们国家高。我国安全科技水平较低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我国总体科技水平和发达国家有一定距离,安全科技水平差也就顺理成章。另一方面原因,也是最为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对安全生产的意义重视得不够,安全文化没有建设好,人们的安全意识、安全观念、安全生产理念没有深入人心,人们为了经济利益可以不管安全不顾生命,这已成为我国当前企业安全事故频发的重要诱因。而通过惨重的事故教训人们开始关注人重视人进而重视事故造成的人员、财产损失,更由于国家加大了对发生安全事故的工矿企业处罚力度:不仅给企业罚款停产等经济惩罚,而且对玩忽职守的责任人给于刑事追究,这就使人们特别是企业领导,工作人员不得不重视安全,不得不重视安全文化建设,以期来减少事故发生,由此在许多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已成为了企业文化的主体。而在安全文化的教育及氛围感染下,人们开始千方百计地采取措施减少安全事故,追求安全生产,在这种安全为生产工作的重中之重的情况下,安全科技自然也受到了重视,从政府到企业再到职工个人,对安全科技都有所期待,都对其进行资金、智力、精神的投入,这必然促进安全科技的进步。近年我国政府倡导实施的“科技兴安”战略就是安全文化促进科技创新发展的体现:政府、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引进先进设备、采用先进生产工艺,组织科技人员进行科技攻关,用科技来减少安全事故发生;企业普通员工从工作中总结经验,进行小的安全科技发明,维护安全,保护自己。现实中许多企业就从重视安全科技的投入中获得了巨大收益,如全国有名的浏阳花炮,原来使用氯酸钾为原料,氯酸钾作为传统的氧化剂,已在该行业使用了1400多年历史,但氯酸钾是易燃易爆的化学品,具有操作条件十分严格的特点,烟花鞭炮行业事故主要来自氯酸钾的使用。这种情况影响了浏阳花炮的质量与销量,更导致生产中事故不断,而在“科技兴安”的影响下,浏阳花炮企业进行了科技创新,开展了无氯酸钾烟花爆竹药剂科技攻关,并获得了成功,找到了烟花爆竹生产的替代药剂,实现了无事故生产,产品销量大大增加,企业效益也获得了大幅提升。

企业文化故事范文4

福建省泉州市汽车运输总公司       吴    松    江

(一)

   安全是道路运输企业的生命,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管理需要创新。道路运输业是一个关联着千家万户的行业。如果不能做到生产安全,旅客的生命、国家和人民的财产、社会的安宁都将受到威胁和损害。道路运输业的生产安全,主要是行车安全,它既受内部管理因素的影响,也受道路、桥梁、气候和外界人为因素的影响,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长期困扰着人们的大难题。多年来,各级政府和交通主管部门、道路运输企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综合治理。然而,安全状况仍不尽如人意。特别是进入2000年以后,道路行车事故次数、伤亡人数一年比一年多,恶性道路行车事故不断发生,坠毁、爆炸、火烧车事故也时有所闻。究其原因,是道路行车安全管理严重滞后。沿用了几十年的安全管理措施,适用不了车辆更新、人员更新、企业管理机制更新,运输经营环境和经营条件也更新的时代,安全管理需要创新。

 安全管理创新的方向在那?如果我们把目光仍旧回到旧的安全管理机制上,就会发现,几十年来,不管是交通主管部门、交警部门还是企业领导,对行车安全,一贯采取“管”、“卡”、“压”的管理办法。各级安全管理人员对待驾驶员,特别是肇事的驾驶员,从来是讲话口气硬,处罚措施严。驾驶员一旦出了事故,领导批评,同事讥讽,亲人埋怨。在这重压之下,驾驶员是慎之又慎,然而,还是事故不断。“硬压”的效果不好,可又有什么好办法呢?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文化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借助文化的力量,加强道路运输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构建一种人格化的安全管理新机制,这也许就是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管理创新的出路。

(二)

 道路运输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企业文化是当代世界企业管理的新热潮。尽管我国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制度不同,经济体制和文化传统存在着差异,但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论和方法,80年代传入我国后,经过不断的实践和 探索,企业文化之花已在我们的国土上结出丰硕的果实。道路运输企业安全文化就是借助企业文化的成果,充分运用文化的导向功能,把长期的生产经营和安全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本行业特点的安全管理经验,提升到物质与精神结合的境界,成为加强和改进企业的安全管理的精神动力。它包括企业安全价值观念,安全生产责任感,安全道德观念,安全目标和安全行为准则等,既是一种文化现象,又是企业安全管理的一种理论。

  在安全生产实践中,道路运输企业首先要根据本企业安全管理特点,提炼培育企业员工普遍认同的科学的安全价值观和安全生产理念,用简练的语言给予表述,用以激发职工安全生产工作热情,增强安全生产责任感;提倡用安全哲学辩证处理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改革、安全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用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理念指导生产经营管理,把安全生产摆在第一的位置;用正确安全价值观对事故突发瞬间自己行为进行调整和约束,做出保护生命财产,减少损失的选择。通过创建企业安全文化达到提高全员的安全素质,促进实现安全行车的目标。

(三)

   在企业安全行车管理过程中,职工的创造性、向心性思维和自我价值实现等心理要素,是道路运输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道路运输企业职工对文化情有独钟,早在90年代,在汽车驾驶员中,兴起一股在驾驶室悬挂毛泽东像的热潮,据说就是驾驶员为了祈求平安。以后,人们按照各自的喜好、信仰,把驾驶室布置得色彩斑斓,有的还给自己的驾驶室起了雅号。这反映的就是一种文化现象。笔者曾在1990年在《汽车驾驶员》杂志上,对这一文化现象按照驾驶员的不同心态,给予不同的归类,提出做为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和企业领导,对萌芽在职工中的文化现象,要站在安全生产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积极加以引导,把职工的热情和创造性引导到安全管理上来,为安全行车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这一看法,越来越成为共识,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成为全行业安全管理共同追求。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管理实践,越来越多的溶入文化因素,越来越贴近职工心理要求,在企业安全管理上,文化的作用越来越大。

(四)

  道路运输企业安全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全体职工的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现代道路运输,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现代运输设备的技术性能日臻完善,高速公路的大量兴建,公路快速运输系统的初步建成,现代通讯、各种监控手段日趋先进,这些对搞好行车安全,固然十分重要,但掌握、使用、处置这些先进技术设备,对安全生产起决定作用的仍是人。生产技术程度越高,人的管理地位越显重要。这就需要用先进的企业文化引导职工,加强职工的安全文化修养,培育职工安全自律与他律的意识。

 要重视企业职工安全素质的养成教育。各道路运输企业要把全员安全培训放在首位。教育培训分系统教育和自我教育两方面。系统教育方式有:培训、轮训、复训、安全报告会等。自我教育方式有:安全例会、安全知识竞赛、安全谈心、安全帮教等。安全培训的目的一是增强职工安全意识,变安全生产“要我干”为“我要干”,变“要我管”为“我要管”,变少数人管理为全员管理。二是提高全员安全素质,使管理者和操作者都能了解事故发生规律,掌握先进的安全管理设备,具备妥善处置突发事故的本领。

 要重视凝聚各方面力量。党政工团要齐抓共管,各方面都要根据职工不同工种、不同岗位、不同心理特点,从各自工作角度,设计好活动载体,围绕企业安全生产创一流,开展各具特色,富有成效的活动。比如,各个时期的安全竞赛,安全月、安全周的竞赛,党政领导安全嘱咐,家属安全劝导,共青团安全监督等活动。

 要重视安全管理队伍的网络化建设。在原有安管队伍的基础上,建立一个以行政领导为中心,向基层运营片区、运营单车幅射的安全管理网络。每一个层面都要有人负责,每一个层面都要做到人员、制度、措施“四落实”,每一个层面都要重视安全文化建设,每一个层面都能运用系统工程 的原理、方法,分析、评价系统中的安全状态,及时发现、通报系统中的危险性,通过采取综合措施,使系统内发生事故减少到最低限度,使安全达到最佳状态。

 要重视持之以恒做好安全文化建设。文化的熏陶功能是不能一竿见影的,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要做到月有安排,季有打算,年有筹划,每年都有所提高。日积月累,企业安全文化才会显示其独特的功能。

(五)

  道路运输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目标是为行车安全营造一个亲和力很强的氛围。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管理系统中的要素是人、车和环境,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人。人是企业之根本,人是管理工作中最活跃,最能动的因素,能否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是企业安全管理成败的标志。

  加强道路运输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当前要创新人性化的管理。人性化管理的主要内容在对待事故的认识上要走出两个误区:一是事故不可避免论。道路运输企业的安全生产,受外界因素制约较多,从企业领导到职工都有一种错误认识:“事故不可避免”。事故发生以后,有些管理者采取自我解脱办法,把事故发生原因归咎于客观因素,归咎于“运气不佳”,企业员工中也有同感。人性化的管理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对事故的发生,采取科学的态度,实事求是的精神。认识是行动的向导,对事故的正确态度应是从血淋淋的事实中,找出管理者和操作者自身存在的问题,掌握防止事故发生的本领。同时,将经验教训在企业干部职工的头脑中逐步消化、吸收、积累,成为指导安全实践的意识,达到多数人安全生产的目的。这也就是道路运输企业长期实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理论升华。二是重处罚,轻教育。事故发生以后,对肇事者轻者下岗,重则行政处分,经济处罚更是免不了的。人性化的管理强调,人是事故的肇事者,更是事故的受害者。有些人就是在肇事中受伤以至丧生,既使没有受伤,精神也受到很大的打击。对事故的发生,多数肇事者是会对给国家和人民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进行自责的。关心事故责任者,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慰籍,生活上的关怀,化解驾驶员肇事后的心理矛盾,帮助他们从事故的阴影中走出来,分析造成事故的原因,吸取应有的教训,这样的教育作用将更有效,教育效果也会更好。发挥文化的力量,,多给人与关怀,使肇事者从事故的阴影中走出来,使其他职工从中受到启示。为行车安全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在对待制度的认识上,无规矩不成方圆,要重视规章制度的约束力,但对待制度人性化的管理采取的是与时俱进的态度。多数道路运输企业都有十余年到几十年的历史,在安全管理上都有一套规章制度,人性化的管理不能离开原有的管理成果,对这些规章要进行很好的梳理,沿用对安全管理行之有效的,摒弃那些多余无用的,建立适应新的营运环境的新规章制度。使制度真正起约束人,管理人,促进安全生产的作用。

在宣传教育的认识上,人性化的管理重视宣传形式,管好用好安全文化宣传阵地,如安全劝导牌、提示牌、标语牌和安全宣传栏,同时把宣传教育的形式向互联网等高科技领域拓展,开展网上教育。教育形式上,一改我说你听的传统教育形式,开展电视广播专题、安全文艺演出、安全文艺创作,安全体育比赛、安全理论研讨、事故案例等形式。鼓励行车人员和全体职工参与。宣传内容上,人性化的管理少用“严禁”、“不准”,多用“请你注意”,力求形象生动,平等对话,富有人情味。

   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促进道路运输企业的繁荣和发展,假日经济的萌生,知识经济的初露端倪,使道路运输业的繁荣和发展的势头如虎添翼,方兴未艾。在繁荣和发展的后面,道路运输业也隐藏着巨大的事故隐患。面对新形势,新环境和新变化,如果我们还沉缅于原有的管理方法而自以为是,那事故的发生将如春风里的野火,扑了这头,那头又生。重视发挥文化的功能,创建道路运输企业安全文化,也许对道路运输管理有效地预防和遏制各类险情及事故的发生,改观道路运输不安全的局面能有所裨益。这是笔者提出创建道路运输企业安全文化的初衷。

                                                                                

企业文化故事范文5

[关键词]安全文化;以人为本;创新

中图分类号:E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6-0304-01

近几年来,我国的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建筑领域事故频频发生,分析建筑施工伤亡事故发生的原因,探索预防对策和措施,对减少事故的发生,促进建筑企业的健康发展,有重大意义。

从事故分析的角度来看,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即管理层面的原因才是最根本的原因,这些管理层面的原因也往往是企业安全氛围的重要因素。因此只有提高建筑企业或者建筑行业整体的安全文化建设,才能从源头控制住这些诱发事故的根本原因,从而能够更加有效地减少建筑业事故的发生[11]。

建筑企业安全文化是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逐渐塑造积淀形成的,以建筑企业管理哲学和企业精神为核心,蕴含着企业指导思想、价值观、经营理念、管理体系等丰富的内容。安全文化是一种特定的文化,也是一种安全管理理论,是对人生命的尊重,对建筑施工秩序的高度重视,是安全生产活动和业绩所体现的建筑企业人本观念和社会责任的总和。

一、建筑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迫在眉睫

最近几年建筑安全事故给我们种种警醒,安全文化建设迫在眉睫。

1、建筑安全事故频敲警钟

近年来,建筑业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国家现代化的进程依赖于基础建设的迅速发展,大兴土木建设热潮滚滚而来,但却隐含着一些不和谐的因素,比如建筑事故频发。特别是2009年6月27日,上海闵行区“莲花河畔景苑小区”一栋在建13层住宅楼发生倒塌,倒塌的住宅横“躺”于地,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2、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

建筑工地经常和脏乱差、野蛮、嘈杂等词语相联系,建筑工人往往是粗鲁的代表这些归根结底是建筑企业普遍缺乏品牌意识,企业文化的建设较为缺乏。其中最重要一个方面即是没有重视安全文化建设,没有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今天,建筑企业面对激烈的竞争市场,要想求得生存与发展,除具有优秀的团队组成、先进的技术装备、完善的安全生产设施等,还要占领建筑企业安全文化阵地。这样,才能增强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建筑安全文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提供深厚基础。

3、科学发展以人为本

中共党中央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从建筑企业发展的目的性来看,协调发展才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安全感是人的基本生理需求,协调稳定的工作场地是建筑企业员工精神文明的重要环节,在安全氛围中,人们才能提高工作积极性,发挥更大的潜能,以企业科学发展观的需求来看,安全文化建设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发展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建设建筑企业安全文化

深入研究此类问题,关键要从根本上意识到安全建设的重要性,建立一种高层次的安全文化氛围,将安全意识深深植入人们脑海深处,使其成为一种必然行为。

1、从思想观念重视安全意识的形成

首先是思想上提高对安全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要明确解读安全的意义、内容、目标等,形成根深蒂固的安全理念,那么安全文化必然潜移默化地贯彻于实施行动之中。

围绕安全生产建设安全文化,其重点就是要加强安全宣传教育,普及安全常识,强化全社会的安全意识。安全意识首先是相关决策者和经营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各级干部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真正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时刻把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放在首位。使工人从心理上能够感受到良好的安全氛围,真正意识到“安全第一”的重要性,用“心”做好自己的安全工作。安全文化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过教育、贯彻、实施逐步健全的,慢慢形成系统的企业文化中的重要一环[12]。

2、用规章制度保障安全措施的贯彻

安全文化的建立完全依赖于安全法规制度的建设,要创新安全质量监管机制,加大行政执法和处罚的力度,加大对安全不良行为的惩戒,坚持“四不放过”原则,进一步规范各方责任主体的行为。建筑企业应该认真研读国家有关建筑安全质量方面的政策法规,如《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安全生产工作的紧急通知》、《关于集中开展建筑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和督促检查的通知》等,在此基础上严格建立企业自己的具体执行措施,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健全有行业专家参与的完整的安全管理机制,制定安全责任制度和安全管理目标,制定安全生产激励机制。依靠规章制度的法制力量来保障安全措施的贯彻。

3、以行为文化落实安全文化的建设

流于形式的不是真正的安全文化,要有人的执行才是有效地。我们需要的是安全文化对行为文化的促进,企业领导层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培养良好的素质,是企业全体人员的安全意识体现在实际行动中,实施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规范各工种操作程序,经常进行施工技术分析,排除安全隐患,保护和完善施工现场各种安全设施,只是建筑企业安全文化的具体表现。在完善的安全管理机构的管理下,将安全文化渗透于井然有序的协调的施工氛围中。

4、引进先进理念提高安全文化的层次

人类社会在不断进步,科学发展的进程决定了建筑企业安全文化也需要不断调整。在塑造安全文化的过程中,不能闭门造车。首先建立安全培训制度,分批分期对各层次岗位的员工进行有关人的需求层次理论、《劳动保护法》、《建筑施工验收规范》等安全法律法规、施工安全知识等操作技能规范、安全事故分析等教育,通过民工夜校等场所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和先进文化,开拓视野。通过一些典型事故视频的观看,增强职工主人翁意识,将建筑企业变成学习型企业,使职工的思想认识逐步并最终统一到企业精神和方针目标上来,从而实现企业科学发展的战略目标。

5、创新安全文化建设

建筑企业应对现有企业安全文化进行调查和研究,有专门的部门、专项的资金来研究安全文化建设,发挥创新思维,确立本企业的安全生产方针目标。安全文化也是科技文化,要积极寻找避免安全事故的先进方法,将安全事故的事后处理变成事先预防。

在一切经济建设活动中,安全第一、安全至上,把人类从事一切活动的安全与健康放在首位,把建设安全的建筑物作为最终目标,将安全文化转化为经济生产力。

总之,安全文化建设不是一项权宜之计,而是一个百年大计的工程。安全是企业发展过程的一个永恒主题,加强职工队伍安全文化建设,提高职工安全素质,是增强职工安全意识、消除事故隐患、保护职工安全健康的一种有效举措。

企业文化故事范文6

【关键词】安全帽;安全行为;安规;安全意识

一、引言

在供电企业的发展进程中,企业文化建设已经被提升到了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企业的管理层已经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是构筑现代企业制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特别是作为供电企业文化建设重要分支之一的安全文化建设更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渗透于安全生产的各个方面,已成为提高企业安全生产能力和水平的软“着陆点”,引起了各方的高度关注。推动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健”因素。这一因素的缺位或不足将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企业战略的实施,企业可能需要间接耗费更多的“成本”。所以,安全文化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内驱力和后驱力所在,值得引起各方的关注。下面谈谈对安全文化建设的一些思考:

二、供电企业安全文化的结构划分

供电企业安全文化的结构可以划分为四个层面:

(1)物质层(代表词汇:安全帽),即表现为物质实体的文化,主要是指企业中色各类安全工器具,为提高安全系数设计的各类安全保护装置、设备、设施等等。

(2)行为层(代表词汇:安全行为),即员工的安全行为文化,这是员工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活动文化,是安全理念和价值观的动态体现。如“安全责任,重在落实”主题活动中的“安全责任”部分就是通过对行为层的关注,来推动安全文化建设的。

(3)制度层(代表词汇:安规),即通过安全管理制度表现出来的制度文化,主要包括:各种安全管理制度、安全规程、操作规程等员工遵循的安全行为准则。

(4)精神层(代表词汇:安全意识),是企业员工的意识形态领域所体现的安全精神文化,在整个安全文化体系中处于核心的地位,主要包括:电业安全理念、企业安全管理思想、员工职业素养,安全意识、生命价值观等。安全月活动中的“安全责任,重在落实”主题活动中的“重在落实”部分就是通过对精神层的关注,来推动安全文化建设的。安全文化的研究过程中,对处于核心层的精神层面的挖掘是关键。

三、现阶段推进安全文化的作用

1、体现出对员工全面发展的深刻理解

企业的高效健康发展包含了人的全面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企业要进一步发展,就应当认识到健康、幸福、高效的员工是企业的最大财富。企业与员工的关系将从过去的“屋顶”关系转向“土壤”关系,也就是从“员工到单位上班,领取单位薪水,单位提供许多资源,单位替员工挡风避雨”转向“所有的员工在这组织中自然成长,倡导组织培植满足人性发展的空间”。所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关注员工的全面发展是关键所在,这也是企业长远发展的一种“自我需要”的体现。

2、安全文化具有特殊的“治理”功能

今天的供电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一定的文化环境。企业安全文化作为一种相对独特的“现象”,不仅以其潜移默化的方式制导着每一位员工的心路历程和行为方式,而且对企业的稳定与发展起到巨大的能动作用。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一个个(战略)目标实际是企业的一种理想。而企业安全文化的发展通常内含着企业生产管理所必需的理想、目标、方式途径、精神动力和员工认同等要素。由于企业的生产运行离不开一定的人文基石的“铺垫”和支撑。而这个人文“支撑”需要借助企业安全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并去逐步强化员工对企业理想的心理体验,更加坚定实现理想的态度。

四、安全文化体系的培育分析

1、通过文化影响心智模式

电业工作本身存在的一定危险度,需要员工在工作中保持适度的压力和警觉度。同时,对于逐步从计划管理体制向市场机制迈进的供电企业来说,企业处于改革的转型期,伴随着许多的变化和前所未有的改变,往往使人一时难以适应,对人们提出了更高的适应要求。对人们的心理刺激变量也随之加大。近几年电力紧缺,相对来说,工作量的增幅很大,新的知识、新的工作方式不断运用。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心态来适应,就容易产生心理上的抑郁、焦虑、恐惧、紧张等障碍,甚至心理危机,这些都是在安全生产中需要高度关注的内容。国内外的事故统计表明,人员的冒险心理、侥幸心理往往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杂乱心理都是酿成事故的根源。注意力不集中,自我控制能力差、认知能力下降、情绪困扰与低落等不利于安全生产的因素,与人的心理因素密切相关。

2、深化对人的生命价值的理解

供电企业生产运行系统中,各类工作票、操作票、各种安全管理制度已相当严密,但由于位于中心的“人”的失误造成事故仍时有发生,许多事故造成很惨痛的后果。根据事故资料统计表明,在事故发生的各类原因中,人为因素造成的事故约占总数的80%以上。分析各种事故案例,发现大量事故都是由于事故责任人心存侥幸心理、冒险心理、麻痹心理,图快、图省事等原因造成违反规程,酿成事故。每个人都是珍视生命的,知道生命的价值,事故付出的代价不仅是金钱,还有鲜血和生命。但如何在实际的工作中,甚至每一个具体的工作步骤中去体现这种“珍视”,去体现这种思想是值得重视的,而不能仅仅理解为在事故发生的那一刻:要是……就不会发生……。这种对事故的“偶然性认识”已害人太深了。所以,工作中,要始终保持高度的责任心,保持良好的心态,提高防范事故的意志能力,战胜人本身的惰性,严格执行规程和管理制度,很好地进行自我保护。逐步形成共存于员工思想中的安全理念,很好地进行联防互保,形成对这一价值取向有共同认识的“团队”,去完成一项又一项任务。我们在安全月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如:张贴安全警示标语、观看安全题材的电影、召开安全分析会等等,就是要通过安全文化的“润物细无声”作用,来唤起员工心中的情和爱,加深对生命价值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