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筑的发展前景范例6篇

智能建筑的发展前景

智能建筑的发展前景范文1

关键词:智能建筑,建筑设计, 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智能建筑是社会信息化的产物,它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对智能建筑的理解也应随着研究的深入而不断拓展和深化.进人90年代,作为信息高速公路“节点”的智能建筑,受到更大的关注和重视,智建筑中“智能”的含义由原来单纯的3A系统,建筑设备自化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通讯自化系统拓展开来,加人了“建筑系统”,建筑物不再是以智能建筑环境的身份出现,而应与其它3个系统列,称为第4大系统.智能建筑中的建筑设计,不能仅仅停留在为智能系统提供空间的位置上,要主动新设计观念,与其它3大系统融为一体,创造出“4A”集成的智能建筑.在建筑系统中,建筑从整体构到结构形式、从空间布局到交通核的布置及外部造型都应体现智能建筑的特点,而不能沿袭一贯的没计法.智能建筑不仅要在硬件上体现高科技,作为软件的设计观念上也要体现高科技.

1 建筑的灵活性

智能建筑具有极高的灵活性,其综合布线系统使建筑可以随时改变布局和使用功能.相应的在建筑计上,就应发展无障碍大空间来与之相适应.将交通核、辅助用房和设备管线等需固定位置的部分集中置,剩下的空间全部是大柱网开敞空间.层高要设计相对较高,一是留出吊顶和架空地板的高度,二是考虑后若全部按照大空间使用,净高不至于显得太低,产生间视觉的压抑感.在结构上用钢结构桁架承重,这样有的设备管线都可以放置在结构构架之中,吊顶所需高度就会大大降低。

2建筑的节能性

节省能源和降低成本是智能建筑得以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现代社会中,谁能以少量的投人获得最多产出,谁就能在今后的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智能建筑中的建筑设计要引入适宜技术的概念。在设计中除了利用智能技术调节各设备外,还应在方案设计中结合气候等因素的融入。合理组织各种建筑要素,使建筑本身就具有较强的气候调节能力,建筑设计可以在传统技术中发掘适宜成分。

3 建筑的舒适性

智能建筑中的用户拥有各种先进的设备来营造一个舒适的人造环境,但许多人仍然觉得不舒服,因为它是人造的,不是天然的,人的趋自然性与生俱来的,但身处高楼大厦中的职员却很难亲近自然,这就需要智能建筑中的建筑设计要亲近自然的倾向,人性化的设计。

建筑的可发展性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智能建筑可以带给我们另外一个世界,这也是我国建筑发展现在所面对的一大问题,这个问题将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建筑发展的一个弱点。因此,解决这个问题,是迫在眉睫的问题。同时把节能建筑工作放到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证国家能源安全、实施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所以我们将建筑功能与技术更好地结合,创造低成本、智能化的建筑是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

5建筑与城市的协调

信息时代的智能建筑与世界的联系更为紧密,它是国家信息高速公路的节点,世界正变得越来越小.智能建筑作为一栋建筑也在努力与城市溶为一体.许多建筑释放底层空间为城市广场,加强了与城市空间的对话,并为自身建立了良好的公共关系.这只是建筑融于城市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要结合城市环境,运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利用智能建筑中的先进技术,创造出可与城市共生的建筑。

6 智能建筑融入途径的构建

智能建筑从以下方面构建了景观意识融入空间的途径。

1)空间与环境整合设计。引入空间与环境整合设计思想,通过场地条件的限定,引导学生关注设计中的外部环境因素,将空间的限定、组织、形态等问题和场地中的环境要素、景观特征相连接,学习从环境认知与场地分析出发进行空间设计的方法,并从整体编织、互为图底的角度思考、解决各种空间问题,实现建筑与景观在空间上的融合、形态上的协调以及景观空间的连续性。

2)基于感知的空间体验。体验是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身体知觉的综合感受,强调的是主体在场。体验对于空间的意义在于一体验是人类感知环境空间秩序从而建立场所感的一种有效途径。因此,空间教学需要加强观察体验与设计实践的结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感知和体验,体会环境中的自然景观要素与人文景观要素的密切关联及其对空间建造活动的影响。

3)空间行为与空间场景。空间创造了环境,而环境组织人们的生活、行为和相互关系。空间行为研究是将空间与其承载的行为活动作为一不可分割和相互关联的整体来考察,研究人的行为模式、心理体验与空间环境的互动关系,理解空间的内涵在于具体的空间行为所引发的特定空间场景和空间场所感的认同,目的是建构人与空间环境的和谐关系、营造人性化的空间场所。

4)古典园林的构景手法。景是中国古典园林中的重要概念,古人造园往往就是在造景。景观空间则是一种被运动的身体以多种感官方式体验的流动空间…,并有赖于组景序列对景观印象的完整体现。对古典园林构景手法的关注,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习在有限的空间中通过借景、框景,漏景、障景、隔景、影景、题景等实景与虚暴的掏景方式”.将有意义的景象画面从环境中界定和凸显出来.同时,营造步移景异、小中见大、或藏或露的空间层次和丰富的景观体验。

7 我国智能建筑设计发展趋势

智能建筑将成为我国建筑业发展的主流,其技术和平共处产品必将形成一个新兴的产业,智能建筑将向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1)向综合性发展.建筑将集多种功能于一身,形成综合性大楼,这一趋势主要表现在商业建筑和办公建筑中.在智能办公楼中安排多种辅空间,例如:购物、餐饮、健身、娱乐美容、医疗,托幼、住宿等.

2)向专业型发展.在不远的将来将会出现智能学校、智能医院,智能图书馆、智能工厂、智能银行、智能住宅等新型的智能建筑.特别是智能住宅的发展有可能成为今后智能建筑发展的一大主流.

3)向区域性发展.智能建筑将向区域管理系统和城市系统发展.智能型建筑不再孤立地规划、营建,逐步走向集中成群规划、建设.它们将成为新的现代化城市建设中的核心区,最终导致智能城市的出现.

参考文献

[1]徐兴声.智能建筑的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方向.建筑学报,1997

智能建筑的发展前景范文2

关键词:建筑 智能化系统 发展前景

1.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化已成为各行各业发展必先考虑的因素。在建筑行业实施智能化的过程中,由全国智能建筑技术情报网、松下电工、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三者共同开发的“iopeNet”技术,对我国建筑智能化水平的发展以及提高能够起到很好的导航的作用,同时也为按需联网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智能建筑概述

智能建筑,英文名Intelligent Building,是将通信技术、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同现代的建筑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同时也是BAS(楼宇自动化系统)、CAS(通信自动化系统)以及OAS(办公自动化系统)三者的结合,其中智能建筑的支持平台是建筑环境。而我国在《智能建筑设计标准》中的定义为:“以建筑为平台,同时兼办公自动化、通信网络系统、建筑设备,集系统、服务、结构、管理于一体的最优组合,为消费者提供安全、舒适、高效、便利的建筑环境”。由此可以得出,智能建筑的特点是安全、舒适、高效、便利。

智能建筑与普通建筑的具体区别见下表:

表一.智能建筑与普通建筑区别

3.智能化系统

3.1智能化系统的基本含义

建筑智能化系统是指智能建筑中应用的各种电子信息系统,其中包括办公自动化系统、通信网络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智能化集成系统等。

3.2智能化系统的四要素

智能建筑是一个系统化的综合工程,按照系统工程观点划分可将其分为四个基本要素,即:建筑环境结构(建筑物的结构)、智能化系统、住、用户的需求服务、物业运行管理。

3.3智能化系统的基本要求

智能化系统两个基本要求:对于建筑物来说,智能化系统应有一套行而有效的集管理、运行、控制、维护于一体的通信设施,同时以相对低廉的费用与外界取得及时的联系(所谓的外界主要指消防队、新闻单位、安保机关等);对智能化系统的使用者来说,智能化系统应有一个激发人的创造性、提高工作效率的环境。

4.iopeNet技术以及标准化引导作用

iopeNet网络结构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新开发的IIU设备以及广纳国际通用的各种协议,解决了iopeNet协议之间的通信接口同现有设备的子系统的通信协议的问题。iopeNet网络系统可以对各个子系统进行集中控制盒分散管理。

第二,IIU还具有网关的作用,IIU除可搭载iopeNet之外,还能够搭载LON、BACnet、NMAST 等网络通信中间软件。

第三,iopeNet网络系统有两部分构成,各子系统连接所需的受控设和以区域控制单元连接以太网。

第四,)iopeNet具有标准化引导的作用。

5.智能化系统的应用

5.1楼宇自控系统

智能建筑的基本条件是楼宇自控系统,可以说智能建筑最根本的问题就是楼宇自控技术。楼宇自控技术关系到建筑物是使用寿命以及使用者的切身利益。

根据用户的需要,在尊重原产品的基础上,对某单位的楼宇自控部分进行改进。依据原始资料,楼宇自控的对象有热交换系统、冷冻站系统、给排水系统、送排风系统等。涉及模拟量输入点58个、模拟量输出点38个、开关量输入点155个、开关量输入点58个,共304个。DDC箱17个。所有的设备要保证系统可随时切换到手控状态。

5.2基本会议系统

基本会议系统主要包括:视频会议系统、投影显示及影音源系统、音响及会议扩音系统、监控视频系统、会议讨论系统

6.建筑智能化的发展前景

智能化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但是我国的智能化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因此我国智能化的市场上充满了无限的机遇,同时也有很多风险,机遇与风险共存。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建筑智能化投资占总投资的5%到8%。其中,公共设施的智能化系统投资相对较高,而小区的相对较低。同时,随着我国国际化水平不断的提高,对办公建筑的智能化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我国智能化与国际的不断接轨,市场进一步开放,中国智能行业也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

第一,正确认识智能建筑。智能建筑的发展的依据是满足人们的需求,智能系统化存在与否取决于他们能否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在智能建筑中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通过信息技术,提高建筑的服务功能,安全功能以及管理功能,即为智能建筑的工作原理。

第二,国际间的学术交流应该重点加强,及时的掌握更新的信息技术,将最新的信息技术充分应用到智能化中。作为信息技术产物的智能建筑,该体系中的各个子系统应用宽带技术、移动通信技术、智能卡技术等先进的技术同时利用先进的信息传输和处理工具,进行采集服务信息,并且进行信息传输和处理。科学技术是全人类的结晶,没有国界,我们应该加强国际间的交流,及时掌握最先进的技术。

智能建筑社会服务功能较强,作为社会信息化重要组成的建筑智能化,其操作平台为社会统一信息的平台,此平台想建筑以及存在于建筑中的人提供各种服务,因此我们应该调整智能建筑的管理、投资、建设运行模式,不仅可以满足不同的需求,还能降低管理维护的投资。

随着技术的变革,我国的智能化建筑需要不断的学习,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7.小结

智能化发展,不仅落实了节能、环保等政策性措施,实现可持续发展,还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智能化发展不仅仅充满了机遇还充满了挑战,我们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实现智能化系统的发展,建筑智能化仅仅是智能化系统发展的一部分,我国的智能化系统发展前景一片美好。

参考文献:

[1]缪希仁.居住小区智能化系统技术及其发展趋势[J].低压电器,2009(2).

[2]黄宰利.弱电智能化发展的方向与应用探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20).

智能建筑的发展前景范文3

关键词:智能建筑、楼宇自控、智能化照明控制、节能

一、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概述

智能建筑是指利用系统集成的方法,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信息技术与建筑艺术有机结合,通过对设备的自动监控,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对使用者的信息服务与建筑的优化组合,所获得的投资合理,适合信息社会需要并且具有安全、高效、舒适、便利和灵活特点的建筑物。2013年在北京举行的智能建筑展也充分的肯定了这一点。

我国智能建筑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目前,已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相继建成一批智能型的大型公共建筑和住宅小区。同时,智能建筑已不再局限于办公大楼,其范围以及扩大到医院、车站、学校、商场、住宅区等。智能建筑的功能也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是智能建筑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任务是对建筑物内部的能源使用、环境、交通及设施进行检测、控制与管理,以提供一个既安全可靠、节约能源,而且舒适宜人的工作和居住环境。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包括暖通空调系统、给排水系统、供配电系统、照明系统、电梯系统、消防系统、安防系统等。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就是将建筑物内的空调与通风、给排水、变配电、照明、电梯、消防和安防等系统,以集中监视、控制和管理为目的构成的综合系统。下面,我们将一起探讨楼宇自控系统中的照明系统。

二、智能建筑照明控制系统

1.照明控制系统的发展

电气照明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照明控制是照明系统的主要内容。过去,照明控制主要是控制灯光回路的开和关,而现在,照明控制已趋向智能化发展,通过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可以对建筑物中灯光的色彩、明暗分布和时间进行控制,并可以组合创造出不同的意境和效果,不但提升了照明环境的品质,而且确保在建筑物中的工作和生活群体的舒适和健康,同时节约能源。

照明控制经历了手动控制、自动控制和智能化控制三个阶段。手动控制是最初的控制方式,以最简单的手动操作来启动和关闭照明电器,从而达到控制的目的。自动控制的特征是以光、电、声音等技术来控制电器,这种控制方式局限于单个或单组灯具,不能完成网络化的监控控制。智能化控制系统是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将来自传感器的信息进行处理后,通过一定的程序指令控制照明电路中的设备,达到不同的照明要求。

2.智能化照明控制系统的特点

智能化照明控制与传统的手动照明控制相比有很多优点,包括创造环境气氛、改善工作环境、良好的节能效果、延长广元寿命、管理维护方便等。智能化照明控制具有以下特点:

2.1系统集成性。

智能化照明控制系统是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数据库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于一体的现代控制系统。

2.2智能化。

智能化照明控制系统具有信息采集、传输、逻辑分析、智能分析集反馈控制等智能特征的控制系统。

2.3网络化。

智能化照明控制系统是大范围的控制系统,可进行控制信息交换和通信。

2.4使用方便。

智能化照明控制系统的各种控制信息可以以图形化的形式显示,方便控制,显示直观,而且可以利用编程的方法灵活改变照明效果。

3.智能化照明控制系统的结构

智能化照明控制系统主要由输入单元、输出单元和系统单元三部分组成。某些复杂的系统中还需要辅助单元和系统软件。

输入单元是将外界输入的控制信号转换为系统能够识别的信号,作为控制依据,包括控制面板、显示屏、智能传感器、时钟管理器等。输出单元的功能是接收总线上的控制信号,控制相应的负载回路,实现照明控制。包括开关控制模块、调光控制模块及其他模拟输出单元。系统单元是指系统的各组成部分,在系统控制软件的支持下,通过计算机对照明系统进行全面的实时监控。

三、常用照明控制传感元件

传感器是智能化照明控制系统输入单元的重要元件,常用的传感元件有人员动静传感器、时钟控制器、照度传感器、红外遥控传感器、声控传感器。

1.人员动静传感器

人员动静传感器是通过探测人体移动的信号进行智能分析、量化计算,准确判断出人员移动的方向和位置。例如:当人员进入房间时,开启照明系统;当人员全部离开房间时,关闭照明系统;当房间内有人时,保持照明系统。

2.时钟控制器

时钟控制器是一个电子时间开关,通过预设置的时间来开启和关闭照明系统或者启动不同的灯光场景,可按照每一天的时间表来编制记忆场景,可设置周末、节假日的特殊场景。在室内照明中,时钟控制器通常用于使用时间比较固定的区域,例如:商店、工厂等。在室外照明中,时钟控制器广泛应用于建筑物的立面照明、广场照明等。

3.照度传感器

照度传感器是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的装置,可根据环境灯光的变化,将可见光转换成电信号,从而控制照明系统来保证作业面的照度在移动范围内。当作业面的照度高于预设置的照度值时,关闭或者调暗采光系统;当作业面的照度高于预设置的照度值时,开启或者调亮采光系统。

四、智能化照明控制系统的控制方式与实施

1.定时控制

定时控制是常用的一种照明控制方式,通过时钟控制器等电气元件,实现对各个区域内照明灯具的工作时间的控制。电子可编程实时时钟控制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定时控制方式,可设定很多不同的灯光区域和时间,管理方便,还可节约能源。

2.场景控制

场景控制是实现对各区域内用于正常工作状态的照明灯具的场景切换控制。照明设备和照明回路都可以控制,每个设备和回路可设置成不同亮度水平,然后储存成一个场景,可以看作为一个区域的外观。场景设计完成后,可通过操作控制面板或遥控器来实现场景照明,也可以加定时器和光传感器实现自动场景照明。常见的场景数量是8个。

场景控制通常用在功能用途较多的建筑物,如展厅、会议室、酒店大堂等。

3.照度检测控制

照度检测控制是通过调光模块和照度传感器等电气元件,实现对各区域内用于正常工作状态的照明灯具的自动调光控制,使得该区域的照度不会随外界因素的变化而改变,始终保持在照度预设值的范围内。这样可以充分利用日光,又能节约能源。

照度检测控制方式主要使用在办公室照明场合,白天的时候,近窗户处照度较高,基本能够符合视觉作业的要求,其他照度较低的地方可通过开启相应的灯来调节亮度,这种照度检测的控制方式有利于节约电能,能够保证控制区域内的照度均匀一致。

4.灯光与窗帘的联动控制

灯光与窗帘联动控制也称为电动窗帘控制,是智能化照明控制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窗帘的开闭可由照度传感器控制,白天当亮度足够时,可以设置自动打开窗帘,夜晚可以将窗帘关闭,开启照明系统。在家居室内,还可以根据主人的喜好来设计窗帘开关的程序,例如开1/2,1/3不同等。

窗帘联动控制可用于智能化家居室内、写字楼、别墅、宾馆、医院、实验室等处。

5.活动区域探测控制

活动区域探测控制通过调光模块和动静传感器等电气元件,实现对各区域的照明灯具的自动开关控制。活动区域的传感器能检测出房间内的人员走动,并将信息反馈到控制器,从而控制相应灯光的打开和关闭。使用这种控制方式应该注意传感器安装的位置,如果安装不当,会造成不必要的开灯和关灯,造成资源浪费。活动区域探测控制方式常用于办公室、会议室、厕所、走廊等场所。

6应急照明控制

应急照明控制是智能化照明系统对特殊区域内的应急照明的控制。通过调光模块,实现在应急状态下各区域内的照明灯具的减免数量的控制。包括正常状态下的自动调节照度和区域场景控制,以及应急状态下自动解除调光控制。

除了以上几种控制方式外,智能化照明控制还能实现与安防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等其他智能化系统的联动。

五、智能化照明控制的节能方案

节能是当前大环境下建筑发展的基本趋向,照明节能是建筑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如何做到既保证照明质量又能节约能源,是照明控制的重要内容。照明节能主要从以下几点着手:其一,采用高效节能的节能光源;其二,重视利用太阳能;其三,采用智能照明控制技术。

那么,如何做到具有节能效果的智能化照明控制?我们可以从时间表控制、自然采光控制、亮度平衡控制和作业调整控制等几方面来考虑。

1.时间表控制

时间表控制分为可预知时间表控制和不可预知时间表控制。在人员活动比较有规律的场所,灯具基本上是按照固定的时间运行的,就可以采用可预知时间表控制的方案。通常用于学校、工厂和办公室等。如果策划得好,可预知时间表控制的节能效果可达到40%。

对于活动的时间经常发生变化的场所,可采用不可预知时间表控制的方案,通常采用人员动静传感器来实现,节能效果高达60%。

2.自然采光控制

自然采光控制是充分利用自然采光来达到节能的目的。自然采光的控制一般使用照度传感器来实现,由于自然采光会随时间发生变化,通常应与人工照明相互补偿。外界的自然光变换错综复杂,常有瞬时突变的情况,因此,采用自然采光控制时必须正确识别自然光变化的长期趋势。自然采光控制方案常用于办公室、机场、超市和集市等。

3.亮度平衡控制

亮度平衡控制的目的是平衡相邻的不同区域的亮度,减少眩光,减小人眼的光适应范围。当亮度升高时,开启人工照明;当亮度降低时,关闭人工照明。亮度平衡控制方案常用于隧道照明,室外亮度越高,隧道内的照明的亮度也越高。

六、结束语

终上所述,智能化照明控制能够实现照明的高层次智能管理,营造良好的照明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维护成本,节约能源。此外,随着建筑和照明技术的发展,照明已成为建筑艺术的一部分,智能化照明通过与建筑结合,提高了建筑照明光环境质量和建筑价值,以及为节能和保护环境提供了可靠途径。智能化照明控制是实现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技术之一,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GB50034-2004,建筑照明设计规范,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智能建筑的发展前景范文4

[关键词]:城市 建筑 智能化 设计 展望。

中图分类号: F29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正文:

1.建筑智能化设计概述

建筑智能化已成为现代建筑设计的重点内容,并且根据现代建筑的不同要求,智能化技术也获得了相应的发展。不论在国外还是国内,还较难做出智能化建筑的确切定义。但就人们对建筑的功能需求和当前广泛应用于建筑的技术,可做大致描述:在满足良好的人居环境的前提下,基于较先进的技术和实用产品;使建筑拥有可靠的家居安全保障手段,能迅捷地进行信息获取和交互,可提供丰富的娱乐休闲设施与内容及更加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易于实现便捷的家居设施管理,便于对家居的维护和对家居设施与功能进行升级,在满足人们对生活与休息要求的同时,满足人们对家居的学习、工作、娱乐等多方面的要求,达到舒适、安全、便捷、环保。

2.智能化建筑发展

20世纪是人类建筑发展突飞猛进的一个世纪。上世纪之初到中叶,随着电力照明,电话在家庭中的普及,人类建筑开始进入电气化时代。20 世纪70~80 年代,各种家用电器开始涌入西方发达国家的家庭,建筑开始进入电子化时代。80年代中期,家电产品种类更加多样,功能更加繁多,安保防灾等产品融入家庭,以前应用于工业领域的控制思想和手段开始应用于家庭设备的控制与管理, 由此形成建筑自动化(Home Automation)的概念。进入90 年代,基于通信与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建筑内各种家电、安保、防灾等设备进行监控与管理,运用先进的通信手段及时获取信息并使享受各种服务成为可能。建筑智能化的思想开始形成。

3.城市建筑的智能化设计特点

智能建筑的规划建设与其它智能建筑的规划建设一样要考虑应用环境、功能用途、实施技术、管理维护、成本计算这五大要素。这是因为建筑智能化是智能建筑在民用建筑建筑领域的扩展与延伸,因此在设计规划智能化建筑时既要考虑其与一般意义上的智能建筑的联系,又要重视它们之间的区别。

首先,智能化建筑是以居住小区(社区)为应用环境平台,面向的是长时间生活在其中的居住者。因而在设计规划时考虑更多的应是其周围能够得到良好的人居环境,能方便地实现建筑所期望提供的各项功能,并易于建筑在品质、功能等层次上的提升。其应用的环境相对简单,物理空间小。

第二,就其功能用途而言,智能化建筑是向其使用者提供安全、舒适、便捷的居住空间。它要求建筑首先要有较强的安全保障功能;其次,建筑应具有便于管理的功能(包括对各种家居设施等硬件的功能性管理和对日常活动的事务性管理);再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建筑休闲娱乐功能,特别是信息获取与交互的功能要求也在逐步提高。

第三,当前构成建筑智能化的系统相对简单,主要由各种不同的功能模块通过总线技术进行连接,达到对家居设备的本地、异地监视与控制和相应数据的采集。建筑与小区管理中心之间采用总线连接,也有采用局域以太网连接。建筑与小区以外范围的联系主要采用以太网连接。智能化办公、商用建筑和其他功能性建筑内部主要通过总线技术将楼宇中各个节点、传感器连接,达到对建筑设备的监控和管理。此外对智能化办公、商用建筑中的“软技术”(相应的控制策略等)要求较高。

第四,在管理维护方面,建筑是独立简单的小系统,并由此构成建筑小区的智能化大系统,但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不十分复杂。小区对各个分立建筑系统一般只要求进行数据采集(多表数据采集和远传)、信息交互(主要是提供信息服务),并提供与外界联系的中继(住户网络接入服务等)。因此,智能化建筑维护的范围面较窄,工作量也不是很高。

最后是成本计算,这包括智能化系统在建筑中的初次投入成本、使用成本、维护更新成本和因其应用对其他方面所产生的成本节省(或远期效益)。其计算公式是:

成本计算= 初次投入成本+ 使用成本+ 维护更新成本- 成本节省(或远期效益)

对于建筑智能化建设与实施来说,成本计算这一要素要比其他几个要素更为重要,因为建筑面向的对象是普通消费者,并且建筑又是一种极为特殊的商品。对于广大消费者而言,对建筑基本品质的要求远远大于对建筑附加功能的需求。如果附加功能的成本过高,多数消费者就将放弃其附加功能。因为在其它类型建筑中,由先进技术保障和支撑的完善功能所产生的成本节省和远期效益相对较大。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在智能化建筑的规划与建设中五大要素密不可分,其中应用环境应该作为规划设计的背景;成本计算作为建筑智能化设计、实施和应用的客观决定因素;功能用途、实施技术、管理维护则成为规划设计时的客观保障要素。

4.我国当前智能化建筑设计的问题

应该说我国的智能化建筑的设计、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但规划建设速度很快。纵观我国目前智能化建筑的设计和建设,以下问题应该引起重视:

(1)整体设计智能化建筑的理念还不强。在设计时过分强调自动化与通信技术及相关功能的应用,较多呈现出电子、自动化、通信技术产品及其功能的简单集合与堆砌的设计倾向。

在住宅设计中,由于住宅比其他建筑宽泛、复杂许多,这就要求在设计智能化建筑时要有一种整体考虑的思想。住宅的规划如何能够更好地达到与环境的和谐;如何能在住宅结构和材料上达到环保的要求并节能;如何在住宅基本结构与设施的维护上更加方便等内容都应被融入到建筑智能化设计与建设应考虑的要素中。

(2)目前建筑中“智能化技术产品”应用的建设和维护成本还较高。由于高端技术产品应用到建筑上对于使用主体——普通住户来说并不能产生很高的收益,并且我国大部分消费者对建筑还只是满足于对其环境与地段、建筑户型结构等基本使用要素的要求上,这样初期平均60~80 元/m2的成本就会让众多消费者望而却步,而随之的相关服务、维护费用也会使建筑智能化停留在口头上。

(3)应用于智能化建筑的产品还较为模式化、单一化。目前用于建筑中的家庭集控产品主要由数据采集模块、安全防范模块、家电控制模块、通信网络模块组成,并辅之以宽带网入户。家居集控装置与被控产品(主要是家用电器)在设计生产中还存在较大的矛盾,目前能够同时进行集控装置与被控产品制造的厂家不多。智能化系统产品的开放性、相互兼容性、可升级性还欠考虑。家居智能化产品操作复杂,对使用产品有诸多不便。

5.建筑智能化发展展望

21 世纪建筑智能化的发展将不仅是现代技术应用上的进步,而将是人们日常生活理念和方式上的重大转变。建筑也不仅仅是人们居住的物理空间,更将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相互渗透和融合,从而具有物理实意以外多方面的意义。而未来新的技术将给建筑智能化带来更大的飞跃。

未来在规划设计智能化建筑时应更加注重建筑的应用环境背景的要求。这种环境背景要求不仅是建筑所处的周边小环境,更有可能扩大到与城市这种范围的大区域背景相联系。并且其规划设计也将是多学科的综合与协作。

智能化系统在建筑中应该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即使初次投入由于所用技术的先进而导致了成本较高,在今后的使用成本、维护更新成本上应该有较大幅度的降低,对于其他方面(如能源的利用等)的成本也应有较大的节省,并且能够带来更多的附加值。

6.结语

未来全国城乡建筑仍会大幅增加,为建筑智能化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平台,科技的飞速发展也为建筑智能化提供了有利的技术保障,我国在智能化建筑建设与发展上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马鸿雁.我国智能化建筑小区发展综述[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3(1)

智能建筑的发展前景范文5

【关键词】未来建筑;防火设计;环保仿生;智能化;性能化设计

引言:目前,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未来住宅会从更高层次提出新的要求,未来建筑发展的主题已不仅限于安全和外观上的要求,尤其在高档住宅中,他们采用高新技术,运用耐火材料,用仿生和智能化的建筑设计,给住户带来全新的居住体验,同时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伴随着社会的进步,智能建筑在我国已成为建筑市场的大趋势,也是建筑业中新的“经济增长点”。这种设计方法越来越难以适应现代建筑所表现出的“形式多样、功能复杂”的特点。从80年代开始,国际建筑界和火灾科研界已有许多学者在倡导“性能化防火设计”也可称之为“火灾安全工程设计法”。这种设计方法不仅可使建筑物的防火设计更合理,而且,能够节约大量的消防投资费用,使火灾防治方案更为科学、经济。目前,经济的全球化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总趋势,今后一段时期,我国投资建设规模的总体趋势不是减小而是扩大,这种趋势,为建筑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我们正面临整个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发展所带来的变化。我们的城镇及其基础建设的需求是大量的,速度也会加快。会促使我们的建设和投资规模出现一个上升的趋势。

一、现代建筑的发展趋势的特点

外观体量的庞大化、摩天化,显示了现代建筑的雄伟和神奇,各类功能场所在一起,共同组成一个建筑群,甚至一个超大规模的建筑物,建筑高度不断增高,这给消防灭火的登高作业、内攻侦察、火场供水等都带来了不少困难。结构外壳的轻灵化、通透化,创新了现代建筑的风格与形象;新颖的钢结构使建筑的跨度增大,荷载减少;玻璃或金属的幕墙的运用使建筑外形日趋明快。但这些却都造成建筑的耐火等级的降低,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的缩短,也造成竖向防火分隔难以实施。内部环境的互融化,智能化,丰富了现代建筑的情趣和内涵,花园式室内庭院;集中控制的楼宇设施,将整个建筑融为一体,相映生辉,产生充满韵味的空间组合,给人以舒适和贯通的感觉。但是传统的建筑防火分区的措施难以落实,火灾的排烟更加困难。

二、仿生建筑设计已成为发展趋向

建筑仿生已成为一种新时代潮流,也是建筑设计的新课题。它主要研究城市仿生,功能仿生,结构仿生,形式仿生等方面。从科技发展的速度来看,未来的城市建筑必将以仿生与生态为主体。仿生通过研究动物.植物的生长肌理以及自然生态的规律,结合建筑的自身特点,这种最具有生命力的创作形式,也是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建筑师们从自然界中吸取灵感,从中得到启发,从而创造各式各样的建筑。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建筑,建筑需要保护生态环境,作为新时代的一种潮流,建筑仿生学还需要大力发展,因为它今后必将成为建筑创新的源泉和保证环境生态平衡的重要手段。

三、性能化设计的火灾安全工程理论基础

建筑工程消防设计包括:总平面设计、防火分隔和建筑构造、安全疏散、消防给水和固定灭火系统、采暖通风和防排烟及电气等内容。建立火灾场模型,也是必须基于火灾燃烧理论及火灾中烟气的流动理论。下面仅以安全疏散的“火灾安全工程理论”为代表,对“火灾安全工程理论”加以简要说明。一般认为,应当通过实验来认识典型物品的火灾燃烧特性,据此估计特定火灾中的释热速率。因此尽可能以全尺寸火灾试验来对这些参数进行研究。由于烟气的减光性的作用,人们在有烟场合下的能见度必然下降。烟气的减光性对人员的安全疏散构成严重威胁。

四、火灾模型在性能化设计中的应用

在火灾安全工程理论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结合实际的建筑物,建立火灾模型,用工程学的方法加以解析,得到科学合理的设计参数。总之,“性能化防火设计”和“性能化防火规范”是建筑消防设计的发展趋势,要大力开展对“火灾安全工程学”的研究,研究适用于建筑工程设计的消防评估方法和评估模型,开发计算机设计软件,为逐步建立和完善“性能化防火设计”创造条件。近年来已经开发的火灾模型有许多中,但设计方向大致有两个。一是采取既定的设计方案,按一定的程序进行设计,然后对计算结果进行评价。二是调用“人员及建筑物”在火灾时的反应状况,对设计结果进行估算。后者的设计方向较为理想化,但因为火灾场景的设定数据比较难以确定,现有数据的数量也相对较少,而且现阶段已确定的数据,可靠性没有保证。建筑火灾的实际情况也不尽相同,所以在现阶段,这种设计方法较难实现。因此,就其可行性而言,一般选用既定的工程学设计方法,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加以计算,并对结果的安全性进行评价。

五、未来建筑性能化设计的现状及前景

《高规》中明确指出:当高层建筑的建筑高度超过250m时,建筑设计防火应对特殊的防火设施进行专题研究,并应提交国家消防主管部门组织专题研究论证。就是针对现代建筑“摩天化”的特点而提出的。而专家论证的本质就是一种性能化设计。我国自90年代以来,摩天大楼在各大城市如雨后春笋般悄然升起;火车站、飞机场和大型集贸市场等大空间建筑层出不穷;智能建筑也在一些发达地区不断兴起。但消防法规的建设却显得滞后。所以现阶段我国的建筑行业迫切地呼唤消防设计的改革。

六、结束语

中国已经具备发展未来建筑的的条件,国家科委已组织一些关于建筑防火设计、绿色环保、仿生建筑、智能建筑的一些课题,这些都引领着建筑走节能化、防生化、智能化的道路,可以得知,未来建筑讲给人类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经济.便捷.人性化的工作或居住环境。建筑智能化可以分为三个大系统:安全防范系统.通信及控制系统.多媒体系统。而为了给用户创造一个更加安全.便捷.舒适的工作或生活环境,在建筑物内设置的任何设施与系统都要在细节上考虑得更加详细,这样才能更好地服从于这个目标,否则建筑智能化就失去意义了。本文中所提到的“性能化设计”,也仅限于民用建筑,避免了建筑防火设计的先天不足,减轻了日后防火工作的压力;火灾场景模型的建立,为将来的火灾调查工作奠定了基础;火灾蔓延的场景预想,也为灭火预案的制定提供了参考。性能化设计将消防工作一体化,真正的做到:“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参考文献:

智能建筑的发展前景范文6

随着现代社会发展,尤其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总线技术、信号检测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相互渗透,照明控制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照明进入了智能化控制的时代。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又称建筑调光系统,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在照明领域相结合、相渗透的产物。融3C技术为一体的智能照明技术,已经成为现代建筑电气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本文将从现代建筑电气中智能照明的发展现状、实现措施等方面来进行探讨。

关键词:智能照明 建筑电气智能照明系统

中图分类号:S972.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些年国家一直提倡节能减排,作为高能耗的重要代表,建筑行业耗能每年都在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建筑节能显得尤为重要。而智能照明又是建筑电气中节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建筑电气中实现智能照明,有助于实现国家节能减排,有助于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一、智能照明系统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建筑行业耗能严重,且我国能源资源又非常短缺,因此节能减排就极为重要,而建筑节能又是重中之重,智能照明在建筑电气中节能效果明显,能起到很好的节能作用。智能照明和传统的照明相比较在节能方面有明显的优点,具体表现在:

1.在单控电路系统方面。传统照明系统的开关控制直接在负载回路中,当负载较大时,应该增大开关的控制容量,而当负载离开关较远时,要增大电缆的截面面积,因此传统的照明系统只能实现简单的开关控制的功能。而智能控制系统中负荷回路控制着输出单元的输出接头,因此负荷容量加大时只需要考虑输出单元的容量即可。传统的照明系统不能对开关实现复杂的处理,而智能照明系统可以实现对开关远近的控制,如果开关较远,可以加长控制线路的长度,这样可以节省电缆用量,节约投资,同时也可以通过对开关的设置、调光、定时等方式来实现对用电负荷的控制。如果开关距离较近,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对开关实现较为复杂的操作,也可以通过相关软件的设置来对照明系统进行多功能操作。

2.在双控电路系统方面。智能照明系统也要比传统的照明系统更加实用。传统照明系统中双控电路的特点是是用两个双控开关对系统进行控制,开关之间连接照明电缆,而进行多个点系统控制时连接开关之间的线路就比较多,使得线路的安装工作变得复杂而且施工的难度较大。而在智能系统中,双控电路的实现只需要简单的在总控制线上并联上一个开关即可,如果控制的线路较长,可以并联多个开关,开关之间用五类线连接,使得线路的安装简单化。如图1:

图1:传统照明和智能照明接线方式图

通过图也可以看出,智能照明系统也比传统照明系统更为节约能源,一根线路可以同时进行几项工作的操作,同时在不使用时可以很便捷的实现对多个照明灯的开关控制,避免造成用电的浪费。

3.智能照明系统在控制方式上也比传统的照明系统简单,传统的照明系统是利用手的动作实现对照明的控制,而智能照明系统的使用则简单的解决了这个问题,智能照明系统采用低压方式,控制能力强,方式多且范围广,对照明系统的控制简单,可以通过对场景的预设和记忆功能实现对照明的控制,也可以在操作时按一下控制面板上的某一个开关就可以启开一个场景灯光,因此对照明系统的使用就更为简单。传统的照明系统对照明系统只有开和关,而智能照明系统采用灯光的调光在不同的场景下产生不同的灯光效果,营造出不同的氛围。而在管理方式上,传统的照明系统对照明系统的控制是人为化的管理,而智能照明系统是在国家实现节能减排背景下提出的,因此智能照明系统的管理是通过网络化管理来实现,通过与其相联系的电脑就可以实现对大楼的管理。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灯光的调试,像天气暗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利用智能照明系统将灯光调亮。当然也可以对智能照明系统进行相关的操作实现自动调光,调光的控制方式如图2:

图2:智能照明系统调光控制方式

智能照明的应用不仅能给人们提供较为舒适的生活环境,减少人们的生活成本,也是国家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所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关系到未来的国计民生。

二、智能照明系统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专用性。智能照明系统是专用于网络化的一项照明系统,主要的控制方式是用弱电集成进行控制,并直接作用于照明的控制及供电回路上。建筑物采用智能照明系统,可以利用其智能性控制照明回路连续的调光或开关,并对一整个建筑物或者区域进行整体性的控制,通过智能性调光,可以使整个建筑物的灯光环境不断进行变化,以达到节约资源,成本节约的目的。

2.实现多场景的预置照明。在一个建筑物中,利用智能系统可以对同一个空间进行灵活的组合,组成不同的场景和光区,可以营造出多种灯光氛围,适合不同场景不同活动的需要,而且可以通过人工的切换或者系统的自动切换,实现从这一场景到另一场景的预置切换,还可以结合或者分隔出不同的照明空间。智能照明系统可以利用其智能性对照明进行环境智能的控制。可以根据不同需要,比如日期的需要、动静的需要、时间的需要等,对智能照明系统进行设置,以实现照明场景的顺序循环,智能循环可以使建筑物在智能系统的基础上实现二次循环,更好地节约能源。

3.与其他系统的集成。智能系统有开放的通信接口及协议,这样就可以简单的实现与其他系统的集成,更好地满足声视、舞台、会议等的需要,实现各种设备的联动控制。

4.有良好的适应性及扩展性。智能照明系统有其良好的适应性,可以自动根据照明的需要,例如场景的不同、用户要求的不同提供的不同规格及种类的产品,进行灵活的组合,使其能够满足客户的需要。同时也将其自动纳入自身体系中,再次使用时扩展方便快捷。

三、智能照明系统在现代建筑电气中的定位

安装智能系统的建筑是通过对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信息技术和安全技术相结合并不断进行完善,来实现对智能系统的管理,并通过对建筑物设备的自动监管以及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向人们提供舒适、安全、便利的生活工作环境。我国对智能系统的使用及完善还处在初期阶段,在2005年国家颁发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为建筑物节能提供了有效的支持,同时也要求各企业能较快实现智能系统的安装及使用,特别是在电气使用方面。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又称为建筑调光系统,是作为照明领域科技不断发展的产物。在同一座建筑物中,智能照明系统既可以作为智能建筑的一部分,也可以单独作为一套照明系统出现,智能照明系统因其特殊性,所以在智能建筑中的定位也就比较灵活。智能照明系统在整个建筑物中是最基础最基本的系统,因此在对其进行安装使用时要注意其照明特性,同时还要注意其安全性和可靠性,要严格按照安装使用的程序进行操作。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照明系统的自动分区控制仅仅局限在对照明回路的开关控制。照明控制系统基本是用弱电数字信号调节强电的电压输出模式,对即将需要的场景实现预置设置,利用计算机存储的特点将设定的照明数值存储,达到预置场景的目的。

上一篇道德观

下一篇长城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