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词典范例6篇

现代汉语词典

现代汉语词典范文1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收录了239个“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掀起轩然大波,反对者认为此举损害了汉语文字的独立性和纯洁性。然而,分析认为,《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符合词典的编纂目的,切合目前汉语吸收新词的实际状况,能够体现其现代性与包容性;且以单独列出的形式收录西文字母词,也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汉语原有字词的意义,并不损害其纯洁性,因而其收录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并无不妥。

关键词:

《现代汉语词典》 西文字母

2012年6月1日,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该词典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写,除常规性的增删、修改外,新版汉语词典还研究和处理了一些前5次修订尚未触及的问题。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对“西文字母词语”的收录。在这本词典的汉字正文之后(第1750页到第1755页)加入了“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共计239个。

在这些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中,有西文字母和汉字混用的,如“α粒子”“AB制”等,共46个;有汉语拼音的缩写,包括“GB”“HSK”“PSC”“RMB”“WSK”,共5个;其他的则多是英语单词或英语词组的缩写,如“TV”(英语单词“television”的缩写)、“USB”(英语词组“universal serial bus”各单词首字母形成的缩写)、Wi-Fi(英语词组“wireless fidelity”各单词前两个字母形成的缩写)等。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收录的这239个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反对收录的人认为这损害了汉语文字的独立性和纯洁性,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其中一部分人还新闻出版总署和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要求撤除“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一节。而与此同时,赞成收录的声音也很多。一场汉语词典是否应收录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的论争已经揭开序幕。笔者认为,赞成者和反对者的论争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

就其定位而言,《现代汉语词典》应收录那些在汉语中使用频率很高的西文字母词。但反对者认为,汉语词典作为汉语使用者交流的标准,不管口头交流的词语如何变化,都须保持其纯洁性和一致性,而纯洁性和一致性则与汉语命脉的延续息息相关。然而,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在1978年8月所作的《现代汉语词典》前言,这部词典是“以记录普通话语汇为主的中型词典”。既是“记录”,就应忠实于语言的实际使用状态,而现代汉语的实际使用的确包含了西文字母词语的使用。此次收录的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中,绝大多数都是日常汉语语境(口语与书面语)中频繁出现的词语,如“A股”“B超”“CCTV”“IP地址”“DNA”“MP3”“pH值”“SIM卡”“T恤衫”“U盘”“X光”等。谈到证券交易,人们就会用到“A股”“B股”“H股”;说起医院检查,人们就会用到“B超”“CT”“X光”。西文字母的使用,并不影响其使用者的身份――汉语普通话的使用者。在中国移动营业大厅告诉服务人员“我是来剪SIM卡的”,并不会让对方以为他面对的是一位外语使用者。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有西文字母的词语已经被汉语使用者在实际语境中广泛使用。很显然,《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语顺应了时代潮流,是大势所趋。

就汉语吸收新词的实际状况而言,《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也不足为怪。反对者认为,其他语言中吸收外国语言词汇的现象都是通过内化成本国语的形式完成的,如英语中的“guanxi”(来自汉语“关系”)、“tsunami”(音译自日语“津波”),日语中的“パスポト”(音译自英语“passport”);汉语也有能力转化大部分外来词,可以把西文汉化成象形文字,如“汉堡”(音译自“hamburger”)和“咖啡”(音译自“coffee”),以此保持汉语的“纯洁性”。照此逻辑,只要把“X光”“Wi-Fi”等词用汉字表示出来,就可成为光明正大的“汉语词”,否则免谈。然而,实际上,无论是将“X射线”还是“爱克斯射线”纳入词典,都是对这一舶来品的承认,究其实际而言,都是汉语对外来新词的吸收,只是形式稍有不同。将这些先进且有益的思想或实体伪装成方块字,一来稍有虚伪之嫌,二来或许难以实现。汉字是象形文字,单独成意,“爱克斯射线”仅有汉字之形,从其读音及内涵而言,仍能让使用者深知其舶来身份,用“X射线”也无伤大雅。“IP地址”“MRI”等词能用汉字表示成“网际协议地址”“磁共振成像”,但“B超”“Y染色体”叫人如何是好?退一步,把“B超”称作“乙型超声”,“Y染色体”还是让人难以汉字化。实际上,《现代汉语词典》收录一些常用的西文字母词体现的是汉语的包容性。

从“保持汉语纯洁性”的角度判断,收录西文开头的词语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如英语中的“USB flash disk”,汉语中可以称“USB闪存驱动器”“U盘”或“优盘”。“优”字在汉语中的意思与“USB(universal serial bus)”毫不相干,仅有“美好”“充足”“优待”“演戏的人”及作为姓氏这五种用法。使用“优盘”而非“U盘”的结果,就是“优”字会慢慢开始带有“通用串行总线”(USB)的含义。现在的“的”字正是如此。从最初成为“taxi”的音译用字开始,“的”字慢慢就承担了“出租车”的含义,就连发音也被从三种(de,dí,dì)增加到了四种(增加了dī)。这时,虽然词语使用方块字组成,但已失去了用汉语书写的意义。按照保持汉语纯洁性的逻辑,对于汉字意义的“玷污”应比对于汉语字面的“玷污”更加不可宽恕。这样看来,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以单独列出的形式收录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汉语字词意义的纯洁。

现代汉语词典范文2

关键词:词典与语言规范;《现代汉语词典》 异体字;同形词;异形词

一、汉语言规范史与辞书发展

在汉语的规范工作中,词典作为最重要的工具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近百年来,汉语言规范的经历了三个重要历史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从19世纪20年代到新中国成立。黎锦熙等编纂了《国音字典》和《国语词典》,基本确立了白话文的主流地位。第二个时期是从1953年到《现代汉语词典》出版前。1953年出版的《新华字典》根据现代汉语来收字词、注音、释义,抛弃了已不再使用的文言文释义,确立了词条释义的白话文文风。第三个时期,国家相关部门把标准细化,先后制定了《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1955年)、《简化字总表》(1964年),《现代汉语通用字表》(1988年)等。

吕叔湘指出:“词典是进行规范化的最重要的工具…我们还没有一部能够反映现代汉语词汇的真实情况的词典……”①在此背景下,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②历时20年,于1978年编纂出《现代汉语词典》。为了反映最新的语言现象,完善语言规范标准,1983和1996年又出版了两部修订本,2002年出版增补本,最新版本是2005年版(第五版)。

二、《现代汉语词典》与语言规范

下面主要从异体字、同形词、异形词三方面来具体考察《现代汉语词典》在语言规范化过程中起到的作用。

2.1 异体字

1955年12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了《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但该表由于历史局限,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比如没有考虑到正体字与异体字义项关系的问题,通通处理为淘汰后者。

《现代汉语词典》梳理了正字与异体字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做了些匡正工作。在《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的凡例中:“2.1……括号内的异体字只适用于个别意义时,在异体字前头加上所适用的义项数码,如:彩(②綵)。”

例如下面四类不同的异体字③:(A代表正体字,B代表异体字)

第一类A=B,即完全异体字,例如:峰[峯]、梅[楳、槑]。《现代汉语词典》处理法是把异体字直接写在正体字后的括号里,异体字不再另外出条,如:峰(峯)、梅(楳、槑)④。

第二类A>B,即异体字的义项小于正体字,《现代汉语词典》的处理法是把异体字直接写在正体字后的括号里,异体字前头加上所适用的义项数码,异体字不再另外出条,如:钟[鍾、鐘]:

钟1 (鐘)zhōng名①响器,中空,用铜或铁制成。②计时的器具,有挂在墙上的,也有放在桌上的:挂~︱座~︱闹~③指钟点、时间:六点~

钟2 (鍾)zhōng①(情感等)集中:~爱︱~情②(Zhōng)名姓 。

钟3 (鍾)zhōng同“盅”。

“鐘”“ 鍾”二字字义是不同的,前者指敲击的响器,计时的鐘,鐘点。后者指姓氏,集中,酒盅。现二字合并用“钟”代替,“钟”的字义是这两个字字义的总和。《现代汉语词典》的处理法显然更客观,更严谨。

第三类A<B,即异体字的义项大于正体字,例如:修[脩]。《现代汉语词典》里把正体字和异体字都进行出条,具体操作是:

脩1 xiū 旧时送给老师的酬金(原义为干肉,古时弟子用来送给老师做见面礼):~金︱束~。

脩2 xiū 同“修”。

这样的处理考虑到异体字有着正体字没有的义项,如果简单处理为去掉异体字,则违背了语言的客观准确性,《现代汉语词典》对《异体字表》进行了匡正处理,实属合理。

第四类A×B,正体字和异体字义项之间有交叉关系,例如:閑[閒]。《现代汉语词典》里:

闲(閑、閒):……

“閒”另见662页jiān“间” ;670页jiàn“间”。

间(間、閒)

“閒”另见1474页xián“闲”。

由于“闲”在表示“闲暇”义上,可作“閒”。但“闲”本义指栅栏,这是“閒”没有的,“閒”又读作jiān、jiàn,这些音义都是“闲”没有的。“间”是“閒”的后起字,二字属古今字,但“閒”又可通“闲”,指“闲暇”,这是“间”字没有的。经过对复杂的交叉关系进行梳理,语言历史演变事实更清晰了。

《现代汉语词典》中作出的不同于《异体字表》的处理,绝大多数都是恰当的。《异体字表》之后陆续的《简化字总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等做了一些调整,不少地方是与《现汉》的处理方法吻合的。

2.2 同形词

同形词的处理的变化体现了《现代汉语词典》不断修正的精神。处理变化可从凡例中初步窥见:

78-02版: 2.(b)……形同音同,但在意义上需要分别处理的,也分立条目,在[]外右上方标注阿拉伯数字,如:[大白]1、[大白]2,[燃点]1、[燃点]2;注音方式不同的,不标注阿拉伯数字。

05版: 1.2(b)……形同音同,但在意义上需要分别处理的,也分立条目,在[]外右上方标注阿拉伯数字,如:[大白]1、[大白]2,[燃点]1、[燃点]2。

如:96版:[借款]jiè//kuǎn向人借钱或借钱给人。

[借款]jièkuǎn借用的钱:一笔~。

05版:[借款]①(-∥-)动向人借钱或借钱给人。②名借用的钱:一笔~。

以注音不同将本来属于多义词的“借款”一词处理为同形词是错误的。同形词中每个词的意义截然不同,而多义词的几个义项有个共同的核心意义把它们联系起来,义项间往往有派生关系。因此只有以词义作为同形词根本判断依据,才利于保持多义词内部意义间的整体性,更好理解义项间的关系。《现代汉语词典》正是充分吸收了以往研究成果,才在第5版中做出了具有重大意义的变动。

现代汉语词典范文3

关键词语文词典释义语义特征

《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是我国第一部用规范的现代语言全面确切地解释词语意义的词典。学者、读者对释义各方面的探讨对其修订时改进释义起着重要的作用。最近看到《辞书研究》上几篇对《现汉》中具有某种语法特征的词的释义提出质疑、改进意见的文章,但这些意见对一般语文词典释义的性质、释义的应用认识片面,不够妥当。本文就针对这些意见来谈三个问题:(1)关于作格动词的释义;(2)关于二价名词的释义;(3)关于释义中核心动词的使用。

二、关于作格动词的释义

有文章[1]解释作格动词如下:

感动①动思想感情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激动,引起同情或向慕。(用例略,下同)

②动使感动。

作者认为“感动”①义表自动变化,叫作格释义,②义表使动变化,称役格释义。文章又举“激奋”“为难”二词条,认为

“激奋”的①义为形容词义。②义为:“

动使激动振奋。”属役格释义。“为难”的①义为形容词义,②义为:“动作对或刁难。”属役格释义。该文对《现汉》中这类动词做了全面考察,对它们的释义、义项划分、用例配置做了调查。在释义方面提出的问题是:为何“感动”同性质相同的“激奋”“为难”不一样?可以看到“感动”义项②用的是“使+原动词”释义,“激奋”则是“使”后对释两个语素“激动振奋”,“为难”是用两个同义近义词释义,用“或”连接,表示是选择关系。该文列举归纳了《现汉》对这类词的释义类型多达11种,而认为“却没有――至少没有明确地――给出一个标准,以致影响了词典释义的系统性、准确性”。我们选择列举该文认为不同释义的其他例词如下:

迁移动离开原来的所在地而另换地点。

弱化动变弱;使变弱。

激荡②动冲击使动荡。

方便②动使便利;给予便利。

该文建议:“需要解释好作格用法的语义结构,然后在此基础上采用‘使(变)×’或‘使+作格释义’”这样的模式,如“激化”释为“使激化”,“灭”释为“使熄灭”。

问题集中在《现汉》为什么对从语法角度看同是“作格”的义项有这么多种的释义方式呢?现在来看这类词不同释义的内容特点。

“感动”的释义是“使”加原动词,解释了这个义项的使动语义特征。

“激奋”的释义是“使”加两个语素义对释,这个对释包含有两个并列关系的心理活动:激动、振奋。

“为难”的释义是并列两个同原词同义近义的动词,包含有两种选择的内容。

“迁移”的释义未区分自动使动义,而是说明其行为特征:离开原地,换到别地。

“弱化”的释义是一个义项组,分别解释其自动义,使动义,用分号隔开。

“激荡”的释义说明由于冲击而使动,使动义变成行为的目的结果。

“方便”的释义也是一个义项组,分别解释其使动、自动义,用分号隔开。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到:1.这些含有使动义的词义内容各有特点,有的仅是自动行为的使动变化,有的包含两个并列或选择的行为或状态,有的包含有由于强力作用而引起使动的特征,等等。语法上对这类词特点的概括,不能完全揭示这类词的词义特征,不能只据某一语法特征,要求释义的格式化。2.确切、明白、简洁是语文词典释义的要求,这并不需要另外说明。上述词的释义经词典编纂者多年多次推敲,应该说是确切、有特色、见功力的,但是释义的确切并不是只有唯一的一种说明,其他词典的编者还可以有新的概括、新的提炼,因此释义才是创造性的,否则会陷入陈陈相因的抄袭。

该文提出的义项划分,用例配置方面的意见,就一般语文词典来说,还要根据词典的性质、目的、篇幅等情况处理。

有文章[2]对《现汉》中语法上称之为二价名词的释义也提出质疑和修改建议。所谓二价名词,该文解释为:“这些名词往往与另外两种名词构成语义上的依存关系,或者说与另外两种性质的名词之间存在隐含的谓词性配价关系。”例如“意见”的语义表达式为“某人对某事或某人的看法”,其中“某人”和“某事或某人”就是“意见”的配价成分。该文认为“要求配价成分共现是二价名词的典型语义特征”,而《现汉》中对这类词的释义模式不统一,标准不一致,建议应尽量统一。如“兴趣”原释为“喜爱的情绪”,可改为“对人或事物喜爱的情绪”。

我们认为,该文所提的问题应该区分为两个方面:(1)从这类词词义内容看,各个词的词义特征是什么?关涉到的两项人或事物在释义中占何地位?是否必然要出现?如何表述?(2)从这类词进入语句的组合特点看,是否必定“要求配价成分共现”?

先谈第一个问题。我们来分析一般语义词典对这类词的释义。

兴趣《现汉》见上文

爱好或关切的情绪。《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以下简称《规范》)

由爱好而产生的愉快情绪。《汉语大词典》(以下简称《汉大》

益处对人或事物有利的因素。《现汉》

好处;有利的因素(跟“害处”相区别)。《规范》

犹好处。《汉大》

印象客观事物在人的头脑里留下的迹象。《现汉》

客观事物刺激感官而在人脑里留下的迹象。《规范》

2.客观事物在人脑里留下的迹象。《汉大》

感想由接触外界事物而引起的思想反应。《现汉》

在同外界事物的接触中引起的想法。《规范》

2.接触事物引起的思想反应。《汉大》

词典对这类词的释义,除使用同义近义词外,用扩展性词语释义必然是定中结构。中心语是被释词的类词语或意义相近、相关的词语,指明被释词所属概念范畴,定语说明词义特征。定语说明的词义特征限制中心语所指概念范围,二者结合揭示词义内容。“兴趣”释义词语的中心语,三部词典都选用“情绪”,其词义特征,《现汉》用“喜爱的”,《规范》用“爱好或关切的”,二者是选择关系。《汉大》则说明这种情绪“由爱好而产生”,性质是“愉快的”。“益处”释义词语的中心语,两部词典都选用“因素”,定语说明的词义特征,《规范》用“有利的”,《现汉》先说明“对人对事物的”,再说明“有利的”。“印象”释义词语的中心语,三部词典都用“迹象”,定语部分说明的词义特征,《现汉》和《汉大》一致,《规范》则加上“刺激感官”。“感想”释义词语的中心语,《现汉》《汉大》用“思想反应”,《规范》用“想法”,定语说明的词义特征,三部词典一致,都强调“由接触外界事物引起”。

分析上述词的释义可以看到,释义都注重于词义所含的语义特征,如“喜好的”“有利的”等等,所关涉到的持有者、针对者等,出现的情况不一样。在“兴趣”中完全没有出现,在“益处”中,《现汉》采用针对者出现在“对”介词结构之后的表述,“印象”中持有者、针对者并未采用分别出现在“对”介词结构前后的表述,这同选择的说明角度有关,这种选择是恰当的。“感想”中持有者未出现,针对者也未出现在“对”介词结构之后,这也是由选择的说明角度决定的。由此可见,这类词词义中关涉到的两种名词性成分在释义中是否出现,如何表述,服从于确切、简明释义的需要,不可能要求一定要用某种格式来表述。

下面谈第二个问题,二价名词进入语句,是否必定“要求配价成分共现”?我们以“意见”为例。“意见”有二义,《现汉》

的解释如下:①名对事物的一定看法或想法。②(对人、对事)认为不对因而不满意的想法。

①义作宾语

谈谈你对工作的意见。

咱们来交换交换对工作的意见。

②义作宾语

对这种粗暴的做法,我有意见。

以上“意见”的持有者、针对者都出现。

①义作主语

我的这个意见还不太成熟。

他们俩的意见有些分歧。

②义作主语

他的意见很尖锐。

大家的意见很大。

以上“意见”的持有者出现,针对者未出现。还可以有这样的用例:

有意见就快提!

意见?没有。

以上“意见”的持有者、针对者都没出现。

由此可见,这类词的两项配价成分在语言中出现的情况是随语境而变的,即使在一个句子中其出现、不出现也视语境而变。因此从这类词在语句中应用来看,笼统地说“要求配价成分共现”也不符合语言事实。

有文章[3]提出,在对表动作行为的词的释义中,要注重“核心动词”的使用。什么是这类词释义中的核心动词?我们先来看该文据这个观点对《现汉》中几个词提出的修改意见。

涂《现汉》原释:“①使油漆、颜色、脂粉、药物等附着在物体上。”建议修改为:“通过摩擦使物体表面附着上一些东西。”修改理由:1.认为原用的“使……”并非“涂”词义所特有,需另用核心动词“摩擦”;2.通过同义词语义场的分析,发现“涂”的核心动词是“摩擦”。

捣和舂“捣”《现汉》原释:“用棍子等的一端撞击。”“舂”《现汉》原释:“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去皮壳或捣碎。”建议修改为:“捣用棍子等的一端撞击物体。舂把物体放在石臼或乳钵里(用槌)撞击,使去皮壳或碎裂。”修改理由:1.《现汉》原释义“捣”和“舂”的核心动词不一致,一为“撞击”,一为“捣”。2.原释义核心动词不同,无法显示词义差别,故改为一致。

该文的观点,涉及对一般语文词典释义性质的认识,涉及对使用扩展性词语释义中包含的词义成分性质的认识,下面以上文举出的这三个词的释义为例子来讨论这些问题。

先看其他重要语文词典对这三个词的解释。

涂①使颜色、油漆等附着在物体上。《新华字典》(第10版)(以下简称《新字》)

把泥、灰、油漆或者药物等抹在物体表面。《规范》

把颜色或油漆等抹在其他东西上面。《现代汉语学习词典》(以下简称《学习》)

捣砸,舂,捶打。《新字》

用棍棒等工具的一端撞击或捶打。《规范》

舂;捶击。《学习》

舂捣去皮壳或捣碎。《新字》

用杵在石臼或乳钵里捣谷物等,使去皮或破碎。《规范》

把谷类的皮、壳捣掉。《学习》

上述语文词典对这几个词的释义可以指出这几点:

1.有用同义近义词释义的,如《新字》释“捣”,且用三个词,是一个义项组;《学习》释“捣”,用两个词,也是一个义项组。

2.用扩展性词语释义的,皆用以表动作行为的词为中心的谓词性词语释义,但各词典选用的表动作行为的词并不相同,如“涂”,《现汉》《新字》用“使……附着”,《规范》《学习》用“抹”;释“捣”,《现汉》用“撞击”,《规范》用“撞击或捶打”;释“舂”,《现汉》《新字》用“捣去”或“捣碎”,《规范》用“捣”。

3.各词典释义除选用的表动作行为的词有不同外,附加的限制成分说明也有差异,如《规范》说“舂”是“用杵”为工具,《现汉》不说明这一点,《学习》则完全不说明所用的工具。

词的释义是用语言解释语言,要求确切、明白、简洁。语言的丰富表述手段决定了词的释义不是只有一种方法,语词的运用也多有变化。上述各词典对这几个词的解释也是如此。该文提出的对《现汉》的修改,就“捣”“舂”来说,也只是一种选择。而“涂”中所加的“摩擦”,在释义词语中并未出现在动作行为应处的位置上,动作行为仍是“使……附着”。“摩擦”放在介词“通过”之后,说明的是一种方法,这种说明,未必妥当。“涂指甲油”“涂眼影膏”中的“涂”,说是“通过摩擦”,难以接受。

扩展性词语释义所包含的词义内容,就是词义成分、词义特征;它们组织在一定的语句模式中,以各种语义关系相结合而说明整个词义。用核心动词指称释义中表动作行为的词,并不恰当。理由是:1.核心动词是语法分析句子成分关系,区别句子的主要成分、次要成分使用的术语,而词义成分各表示一个词的不同词义特征,它们以各种语义关系结合在一定的模式中。它们对说明词义特征都是重要的。例如“掐用拇指和另一指头使劲捏或截断。”(《现汉》)其中不仅动作行为“捏”“截断”重要,其手的部位限制“用拇指和另一指头”,其力量程度的限制“使劲”同样重要,更能显出词义的特征,有什么理由区分为中心和非中心成分呢?2.许多词的释义可以选择包含一个动作行为,也可以使其更展开,包含多个动作行为,如“观光”,《现汉》释为:“参观外国或外地的景物、建设等。”《新华词典》(2001年修订本)释为:“到外国或外地去参观访问。”《现汉》释义中包含有一个动作行为“参观”,《新华词典》释义中包含三个动作行为“到”“访问”“参观”,哪一个是该词的核心动词呢?又怎么能限制词典的不同运用呢?3.该文称核心动词是在一个同义词场中确定的,但是一个同义词场包括多少个词有争论,它们每个词都可以有多种释义,从中确定释义的核心动词,其主观性难以得到共识是显然的。

对语文词典释义的探讨批评对词典改进释义有重要作用,但不可轻易否定合理的、有根据的释义,不可轻易限制多种释义方法的运用。有创新的探讨改进植根于深入细致的研究。

附注

[1]参看白鸽,施春宏.《现代汉语词典》中作格动词释义情况的考察与思考.辞书研究,2012(1).

[2]参看许晓华.二价名词的词典释义和配例.辞书研究,2012(4).

[3]参看张少英.核心动词的使用与释义模糊性的关系研究.辞书研究,2011(6).

参考文献

1.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编纂处.汉语大词典.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3.

2.李行健主编.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语文出版社,2010.

3.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新华词典(修订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4.孙全洲主编.现代汉语学习词典.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

5.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新华字典(第10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现代汉语词典范文4

关键词:《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 注音 规范化

2012年6月《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第6版面世,这部词典为推广普通话、促进汉语规范化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受到了读者的热烈欢迎和社会的一致好评,成了语言生活参与者必不可少的权威指南。新版《现汉》在注音方式上做了进一步的完善,比如:对词组、熟语以按词分写的原则做了进一步的细化,按照四字成语的结构差异加以区分——可以分为两个双音节的,在中间加短横“-”,如“投井下石”注作“tóujǐng-xiàshí”;不能分为两个双音节的,则全部连写,如“判若鸿沟”注作“pànruòhónggōu”。这样的处理,有助于广大读者更好地理解成语的内部结构和意义内涵,严格遵守了《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以下简称《正词法》)。然而,笔者对于新版《现汉》中一些词语的注音存有疑问,在此从以下几个方面分别提出,以就教于方家。

一、含多音字词语的注音问题

汉语中多音字很多,有的是因为有不同的语义而读作不同的语音,即分音别义;有的则是因为书面语和口语的原因,有不同的读音。对分音别义的情况而言,若对其中的多音字理解不同,就可能读作不同的音。如:

(1)【间不容发】jiānbùróngfà,意思是两物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形容事物之间距离极小,也形容与灾祸相距极近,情势极其危急。(第629页)其中的“间”是多音多义字。究竟该读作阴平还是去声呢?《现汉》第6版注释其中的“间”为方位词“中间”之义,音jiān。而有学者曾指出“这里‘间’指‘间隔、间隙、距离’,不指‘中间’,应当注为jiàn”[1]。因为“中间”和“间隙”二词的意义不同,前者只是说明事物之间的位置,后者则强调事物之间的空间或时间的距离小。(参见第6版第1684页【中间】和第637页【间隙】)“间不容发”的意思是“形容事物之间距离极小,情势极其危急”。当然,“间”指“间隙、空隙”,应读为jiàn。笔者在多部权威辞书中见到“间不容发”中“间”的读音都为jiàn。如:《汉语大词典》(1994年版,以下简称《大词典》)第12卷第75页:“‘闲’,古苋切,亦作‘间’”释义为“空隙;缝隙”,读为jiàn,该词典中【闲不容发】一条,也作“间不容发”;《实用成语词典》(1984版,知识出版社)【间不容发】:“间,空隙,注音jiàn。”《辞海》(1999年缩印本)在“间jiàn”字条下也收录【间不容发】。由此可见,“间不容发”中的“间”应为“间隙”义,读为jiàn。在这个问题上,《现汉》显然应与其它权威辞书保持一致,将【间不容发】一词的注音改为jiànbùróngfà。笔者认为,《现汉》之所以仍用jiān,是符合1985年国家语委等三部委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以下简称《审音表》)中的规定的:“间(一)jiān 间不容发,中间(二)jiàn 间隙……”[2]由此可见,问题的根源在于如何理解该词中多音多义字“间”的意义。笔者认为,《现汉》应对“间不容发”中“间”的音、义同时做出修订。

还有个别分音别义的字,因为有复杂的历史原因,其注音也存在争议,如:

(2)【荫翳】《说文解字·艸部》:“荫,艸阴地。”即“草木遮蔽地面”之义,徐铉注音引《唐韵》“於禁切”(yìn),《广韵·沁韵》也注为“於禁切”(yìn)。《集韵》“荫”又音“於今切”(yīn),“草木荫翳也”,是草木枝叶繁茂之义。可见,“荫”作动词时应读为yìn,作形容词时应读为yīn。《审音表》规定:“‘荫’统读yìn,‘树荫、林荫道’应作‘树阴、林阴道’。”如此,是将“荫”“阴”二字分音别义,作名词时一律写作“阴(yīn)”;作动词和形容词,写作“荫(yìn)”。可是,《现汉》第6版第1550页对“荫翳”的注音及释义是这样的:“【荫翳】yīnyì①动 荫蔽(笔者注:即遮蔽)②形 枝叶繁茂。”这显然与古音及《审音表》不合,笔者认为应修订为yìnyì,同时“荫蔽”也应读为yìnbì。《现代汉语异形词规范词典》将“荫翳”注为yìnyì。

此外,由于书面语和口语的原因,有些词有不同的读音。如:

(3)【血】根据《审音表》,“血”字有文白两读:用于复音词及成语,读xuè,如:贫血,狗血喷头……;口语多单用时,读xiě,如:流了一点血,鸡血……《现汉》(第6版)的处理与审音表相同。但笔者发现,在由“血”构成的一些结构相同、意义相近的复音词中,注音却有不一致的情况。例如:

【吐血】(见《现汉》第1320页)tù//xiě 内脏出血由口中吐出。参看【咯血】【呕血】。

【咯血】kǎ//xiě喉部或喉以下呼吸道出血经口腔排出。

【呕血】ǒu//xuè 食管、胃、肠等消化器官出血经口腔排出。呕出的血液成暗红色,常混有食物的渣滓。

【晕血】yùn//xiě 看见出血就头晕、心悸、呕吐甚至昏迷。

前三个词语结构相同,均可在其间插入其他成分,意义也有近似之处,这从【吐血】一词的释义中就可看出,且这些释义中均出现“出血”一词,其中的“血”该如何读?《现汉》(第6版)第192页有【出血】chū//xiě,释义为“比喻为他人拿出钱或拿出东西(含诙谐意)”。虽说是“比喻”义,但因为该词是方言用语,所以“血”应按照口语音xiě来读。第239页有【大出血】一词,“血”注音为xuè,第3页【埃博拉出血热】中“血”也读作xuè。可见“出血”是被看作复音词,其中的“血”应读xuè。如果以复音词为判断“血”字读音的标准,那么“吐血”“咯血”“晕血”的“血”都应与“呕血”一样,读作xuè。况且,这几个词在释义中也并没有注明是否为口语词,那么何以其中的“血”有的读xiě,有的读xuè呢?笔者认为,对于这几个词中“血”的注音应有统一的标准,如果是因为口语或书面语的原因而有所不同的话,则应在释义中注明,以免引起使用者的疑惑。

顺便一提,笔者用搜狗输入法输入“出血”一词时,需完整输入chuxie,而非chuxue;输入“鸡血”一词时,需完整输入jixue,而非jixie,这是否可从侧面说明,“血”字读音的复杂性已经给人们的使用带来了不便,需要进一步规范呢?

二、文言词及成语的注音问题

《现汉》中收入了很多古汉语遗留下来的文言词,在释义前以表示,此外,还收入了很多常用成语。在这些词语中,笔者认为以下几个词语的注音是值得商榷的。

(4)【吐属】tǔshǔ 谈话用的语句;谈吐:~不凡|~大方。(第6版,第1320页)“吐”(tǔ)义项③注释为“说出来:谈~|~露”。“属(shǔ)”所注释的七个义项中,无一能体现“吐属”一词的意思。(见第1208页)而“属zhǔ”有“连缀,连续”之义,如:~文|前后相~。(见第1702页)《王力古汉语字典》(中华书局,2000年版)“属zhǔ”字条注曰:“之欲切,①连接。《书·禹贡》:‘泾属渭汭。’孔颖达疏:‘属谓相连属。’引申为缀句成文。”可见,“吐属”一词的“属”是从“连接”义引申为“缀句”义的,因此,该词中的“属”应读为zhǔ。早有学者指出过这个问题[3],笔者认为《现汉》在今后的修订中应采纳此项建议。

(5)【辟】

同一字同一意义,由于字典或词典的注音原则不同而有不同的注音。多部权威辞书在给作“法度,法律”义的“辟”字注音时,就表现不一。比如:《现汉》第6版,第989页“大辟”注音是dàpì,释义为“法律;法”;《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0年缩印本,以下简称《古汉》79页“辟”字下第一个义项为“法,法度,法律”,音bì;《大词典》第11卷第482页“辟”,“法,法度”义,注音为pì。笔者认为要弄清该字的读音,应追溯其古音。《说文解字》:“辟,法也。……节制其罪也,从口,用法者也。必益切。”[4],“必益切”即为今音bì,此音为唐时的语音。《广韵》是在《唐韵》基础上形成的,《广韵·昔韵》中注释为:“辟,便辟,又法也,五刑有大辟,……所以节其罪也,从口用法也。房益切。”[5]“房”是并母字,按照反切规律,应拟为今音bì。“辟”字作“法度”义讲是古汉语的用法,现代普通话早已不用,理应按照语音演变规律拟出现代音。笔者建议,作为“法律”义的“辟”应作bì。

(6)【圩顶】

在当下火热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中,主持人郎永淳在播报该词时读作xūdǐng,意思是头顶凹陷。但评委之一的孟蓬生立即指出应读作yúdǐng。笔者查阅了新版《现汉》,发现该词并未被收录,但“圩”字有两音,一音读作wéi,意思是低洼地区围绕房屋、田地等修建的防水堤岸,也作“围子”;另一音为xū,是方言词语,意思是集市。《现汉》中并未注明该词有第三个读音yú。笔者在《古汉》中查到“圩”字,注音为yú(又读wéi),意思是“凹,中央低而四周高”,并收有“圩顶”一词。(见第1911页)

笔者认为,这里有两个问题:其一,既然“圩顶”一词应该读作yúdǐng,为何《现汉》不为“圩”字收录yú这个读音呢?其二,既然在《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这一关注极高的品牌节目中都出现了该词,而且使央视著名播音员都“栽了跟头”,笔者认为《现汉》没有理由不在收录yú音的同时,收录“圩顶”一词吧。

(7)【衣锦还乡】yījǐn-huánxiāng 古时指做官以后,穿了锦绣的衣服,回到故乡向亲友夸耀(衣,旧读yì,穿衣)。也说衣锦荣归。(第6版,第1531页)第1542页中有“衣”条:穿(衣服);拿衣服给人穿:~布衣|解衣~我。

既然成语“衣锦还乡”已经把“衣”释为“穿衣”义,且有“衣”作为动词的读音和义项,那就应该读为yìjǐn-huánxiāng。而且,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含义丰富、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6],本身就是书面语,符合读作去声的语义条件和语体条件,应该保持旧读音,而不必在释义中加注旧读,这样反倒显得累赘。

(8)【捉襟见肘】zhuōjīn-jiànzhǒu 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儿,形容衣服破烂,也比喻顾此失彼,应付不过来。(第6版1718页)显然,“见”的意思是“露出”,应该读为xiàn。《说文·见部》注:“见,视也,……古甸切(jiàn)。”《广韵·霰韵》注:“见,视也,古电切;露也,胡甸切(xiàn)。”足见当“视”讲的“见”才读为jiàn,而“显露,露出”义应读xiàn。《大词典》第6卷第611页有“捉衿见肘,亦作‘捉襟见肘’‘捉衿肘见’‘捉襟肘见’”。这里的“见”都是“露出”的意思,同书第10卷第311页释“显露,显现”义的“见”,反切为胡甸切,是“现”的古字,今音为xiàn。《现汉》第6版第1317页有【图穷匕首见】,其中“见”注音即为xiàn,此“见”即为“显露,露出”义。既然同为一义,其读音就应统一。早有学者指出过这个问题,并举例“层见叠出”一词中“见”的读音不是jiàn,而应为xiàn[7]。我们欣喜地看到《现汉》第5版已经对其作了修订,但“捉襟见肘”中“见”的读音却仍作jiàn。

三、专有名词的注音问题

《现汉》(第6版)在《凡例》3.13中也指出“专名和姓氏的注音,第一个字母大写。”笔者对比了第5、6两版《现汉》,看到了原来没有严格执行这项条例的词语注音,新版做了严谨的修订,如:第1页【阿伏伽德罗常量】中“阿”的注音原为ā,现修订为?。但也有一些词语的注音大小写令人生疑。如:

《正词法》中明确规定:汉语化的音译名词,按汉字译音拼写。并举例如下:Fēizhōu(非洲)Nánměi(南美)Dōngnányà(东南亚)等。但《现汉》(第6版)第310页“东南亚”一词的注音却是Dōngnán Yà。笔者注意到第5版《现汉》对该词的注音与《正词法》是一致的,可能是考虑到注音系统性的问题,新版词典将指称洲际名的“亚”“欧”等字均以首字母大写、分写的方式呈现。如:Xī Yà(西亚)、Xī Oū(西欧)。这样的修订是有道理的,也说明《正词法》在语言发展进程中也有修订之必要。但对于【华人】中“华”字的处理却是个例外。《现汉》(第6版)第557页“华”注为:Huá①名 指中国:~夏|~北……词条中列出的“华北、华东、华中、华南、华西、华夏、华文、华语”等都对首字母大写。但是“华人”注音却为huárén。【华人】有两个义项:①中国人;②指取得所在国国籍的中国血统的外国公民。其中义项①是专指义,应满足注音大写首字母的条件。《现汉》第26页【白人】指白种人,注音为Báirén;第531页【黑人】指黑种人,注音为Hēirén。这两个词都是专指义,首字母都作大写处理,为何专指中国人的“华人”的“华”不大写首字母呢?第672页【金三角】义项②是个专指义,《现汉》单独为该义项注音,并大写其首字母。笔者建议,将【华人】的义项①中也增加注音“Huárén”。这样一来,不仅严格遵守了注音条例,也使得释义及注音方式更加系统。

同样的问题还见于【中华白海豚】【中华鲟】【英特耐雄纳尔】【华尔兹】等词语中。【中华白海豚】与【中华鲟】中均出现“中华”,但前者大写首字母,后者没有大写。【英特耐雄纳尔】是“国际”的音译词,“英”首字母大写,【华尔兹】也是专有名词的音译词,但“华”首字母未作大写。笔者认为,这类问题会给语言运用带来不小的困惑,也不利于注音规范化,应在今后的修订中予以完善。

四、结语

汉字的读音复杂,有些字单用时的读音与其作为词中语素的读音不同,如“脊梁”一词,《现汉》(第6版)第610页注音为jǐ·liang,其中“梁”字为轻声。但是该词表示“比喻在国家、民族或团体中起中坚作用的人”这一语义时,似乎读作jǐliáng为好。权威媒体播音及诗歌朗诵时,凡该词在这一义项上,“梁”字均读作liáng,以表现该词的意义,反倒是读作轻声显得缺乏气势。如朗诵文稿中出现“支撑新世纪中华民族的脊梁”一句,若读作jǐ·liang,就少了几分激昂向上的豪迈激情。笔者建议,在【脊梁】③中加入注音(jǐliáng),以区别于前两个义项的读音。

《现汉》是一部以记录普通话语汇为主的中型词典,为推广普通话、促进汉语规范化提供了巨大的助力作用,其权威性毋庸置疑。然而,我们也应该认识到《现汉》中还存在值得我们思索的问题,还有尚待完善之处,这些都有待于汉语使用者与学界权威的共同努力。

(本文为天津理工大学青年教师育苗基金人文社会科学项目之研究成果,课题编号为[LGYM201128])

参考文献:

[1][3][7]白云,劳臣.现代汉语词典阅读札记[J].河北师范大学学

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

[2]语文出版社编.语言文字规范手册(第三版)·普通话异读词审

音表[Z].北京:语文出版社,1997.

[4]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06.

[5][宋]陈彭年.宋本《广韵》·永禄本《韵镜》[M].南京:江苏教

育出版社,2002.

[6]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增订五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

现代汉语词典范文5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新增词语涉及社会生活多个领域。其中,与社会建设和管理有关的有“医疗保险、医改、民调、限行、摇号”等;与大众日常生活相关的有“产权证、房贷、二手房、廉租房、动车、高铁、酒驾、醉驾”等;反映时下新的生活方式的有“首付、拼车、团购、网购、自驾游”等。

第6版增收了“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等字母词,增收了“晒、丁克、粉丝、嘉年华、桑拿、脱口秀”等英语外来词,还增收了“八卦、搞掂(搞定)、狗仔队、无厘头”等粤港澳地区词。

第6版还最大限度地跟上时代脚步,“宅男”“宅女”的“宅”,“被代表”的“被”,虽然作为一种新的词意使用时间并不长,但依然被收录了进来。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网络热词都被收进了词典,比如“巨好看”“超爽”未被收入,专家解释说,这两个词适用的范围是在一部分人当中使用,在正式的媒体当中很少出现。再比如“神马”,虽然使用频率很高,但专家说,“神马”只是一种临时的用法,俏皮的用法,作为一个规范的词,我们用疑问代词“什么”。

另外,第6版对新词新意还有一个价值观的判断,专家说,比方收了“宅男”“宅女”,但不收“剩男”“剩女”, 是因为“剩男”“剩女”从某种角度来说是不够尊重人的,所以不收。

【简要点评】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体现出与时俱进的特点,具有很强的规范性、包容性和时代感。从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的修订,我们看到语言在随着社会的变化和发展而变化发展,看到许多新生事物在不断涌现,而生活就是孕育这些新生事物的土壤。

【适用话题】语言发展、新与旧、包容、规范、时代感、与时俱进、价值观……

星巴克进驻灵隐寺

星巴克,代表着美国典型的咖啡文化;灵隐寺是中国佛教著名寺院,又名云林寺,是江南著名古刹之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西北面,承载着中国千年佛教文化。2012年9月22日,当星巴克“入驻”杭州灵隐景区的消息一出,社会上一片沸腾,因为当星巴克“遭遇”灵隐寺,触痛的是国人对于我国一些名胜古迹过度商业开发敏感的神经。

2009年,在故宫九卿值房“驻扎”7年的星巴克在争议中正式告别故宫。而此次,星巴克入驻灵隐寺景区,被网友称为“不仅入得皇城,还入得空门”。然而,与故宫店不同,星巴克此次并未将咖啡店开进寺院。据了解,灵隐寺本身属宗教场所,而寺院外的灵隐景区则归属杭州市园文局管理。景区开发自身的文化价值与商业价值,作为业主的机构引入星巴克似乎也无可厚非。距离星巴克不到五十米处,知味观、肯德基、超市商场、演绎餐厅等在杭州灵隐休闲旅游购物中心已营业半年之久。让星巴克成为“众矢之的”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看简单了它是一杯咖啡,看复杂了它是一个文化符号”。

作为 “美国并不高级的饮食文化的载体和象征”,星巴克在故宫开店也曾被认定是一种“文化侵略”。然而,故宫在赶走星巴克后,又炮制出 “故宫面条”。在30元一碗面条的利益驱动下,所谓驱逐星巴克的文化责任感和民族文化使命感,是否也只是自欺欺人?

【简要点评】名胜古迹的传统文化气息之所以被冲淡,应该反思的并不是多了一家星巴克或是其他洋品牌,而是过多的商业机构是否已超过服务游人的需要。毕竟,商业开发只是文化遗产保护的手段,如果做过了头,只会让名胜古迹染上更多铜臭气。

现代汉语词典范文6

“水”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字,其下所收多字条目也非常多。笔者查看《现汉》“水”字条的释义,感觉其义项有疏漏。

《现汉》中“水”的释义如下:

(1)最简单的氢氧化合物,化学式H2O。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在标准大气压(101 325帕)下,冰点0℃,沸点100℃,4℃时密度最大,为1克/毫升。(2)河流:汉~|淮~。(3)指江、河、湖、海、洋:~陆交通|~旱码头|~上人家。(4)(~儿)稀的汁:墨~|药~|甘蔗的~儿很甜。(5)指附加的费用或额外的收入:贴~|汇~|外~。(6)用于洗衣物等的次数:这衣裳洗几~也不变色。(7)姓。以上七个义项能否涵盖所有涉“水”的词语呢?先来看下列词语:

水绿 浅绿色。 (《现汉》)

水红 比粉红略深而较鲜艳的颜色。 (《现汉》)

水袖 传统戏曲服装中蟒、帔、开氅、褶子等袖端所缀的部分,用白色的绸绢制成。因其甩动时形似流水波纹,故称。 (《汉语大词典》)

水裙 戏曲服装。白色短裙,系于腰间。系水裙的脚色,大多为渔夫、樵夫、店小二等。 (《汉语大词典》)

水旗 传统京剧使用的道具。白色,布质,方形,上绘水纹,表示水浪。京剧《白蛇传·水斗》中水族所持的旗即是。 (《汉语大词典》)

以上词语中的“水”义很明显无法用《现汉》所列的七个义项来解释,它们已经从具体的“水”或“河流”等义抽象化了,意思是“颜色或形状像水一样的”。显然,这应该列为“水”的一个新义项。其实《现汉》中很多名词的引申义或比喻义都列有义项。如名词“浪”,《现汉》在“波浪”义后,列出了“像波浪起伏的东西”这一义项。又如“木”,《现汉》在其基本意义“树木”、“木头”等后,又列出了“反应迟钝”及“麻木”等引申义。

《现汉》对“水”的常用义项的疏漏还不止这一项。下面再看两个从《现汉》中摘出的涉“水”词语及其释义:

钢水 液体状态的钢。钢水一般都铸成钢锭,也可以直接浇铸成铸件。

铁水 铁熔化而成的炽热液体。

生活中我们还会遇到一些类似的词语,如“铜水”、“银水”、“锡水”等,这些词语中的“水”,显然只是与水的形态相似,本质完全不同,《现汉》给出的七个义项都不能涵盖它们,应该增加一个新的义项:“形态像水的液态物”。

除了某些常用词语义项疏漏外,《现汉》对某些义项的概括也值得商榷。以下同样是从《现汉》中摘出的几个涉“水”词语及其释义:

红药水 汞溴红溶液的通称。

花露水 一种日用化学制品,由稀酒精加香料等制成,用来祛痱止痒、去除异味等。

羊水 羊膜中的液体。羊水能使胎儿不受外界的震荡,并能减少胎儿在子宫内活动时对母体的刺激。

胶水 (~儿)粘东西用的液体的胶。

镪水 强酸的俗称。

王水 一体积浓硝酸和三体积浓盐酸混合而成的无色液体,迅速变黄,腐蚀性极强,能溶解金、铂等一般酸类不能溶解的金属。

以上几个词语中的“水”,如果非得用《现汉》中所列七个义项来解释的话,只有第四个义项“稀的汁”勉强适合。但是仔细分析,“稀的汁”用来解释“花露水”、“红药水”、“羊水”尚可,但其解释“胶水”就有点勉强,因为“胶水”一般很浓,并非“稀”的。同时用“稀的汁”来解释像“镪水”、“王水”这样的化学物质也显得不甚妥当,因为无论是“稀”还是“汁”都无法合理科学地解释化学中的化合物。对于以上这些涉“水”词语,可以用“由水构成的混合物或化合物”这一义项来统一概括,这样既能兼顾原义项中的某些词语,又能概括其他一些常用词语,既合理又能避免疏漏。

上一篇我好想见你

下一篇数控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