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管理考核细则范例6篇

档案管理考核细则

档案管理考核细则范文1

【关键词】资料;归档管理;档案管理制度

引言

东莞市防雷设施检测所是东莞市气象局重要的对外服务单位,日常主体业务产生的文书资料、影像资料繁多,为有效管理这些资料,需建立健全的档案管理制度来规范业务工作,以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服务原则。

1 现行东莞市防雷设施检测所档案管理状况

1.1 东莞市防雷设施检测所主体业务资料

防雷所日常工作所产生的资料繁多,主体业务资料包括建筑物年度检测资料,建筑物竣工验收资料,建筑物新建、扩建报建资料,风险评估资料,雷灾调查资料,内部评审,外部评审,现行规范,内部文件,实验室资质资料,各项工作细则等。

1.2 东莞市防雷设施检测所档案管理机构

现行防雷所内的档案管理机构主要是审核组,有一名资料收集归档人员和一名资料归档审核人员。资料收集归档员并非专职,仅对建筑物年度检测资料,建筑物竣工验收资料,建筑物新建、扩建报建资料,报建审核资料,风险评估资料进行收集归档。

1.3 东莞市防雷设施检测所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由于缺乏健全的档案管理制度和专职人员,所内仅对日常主体业务资料进行收集归档,但一些非主流的资料并没有进行有效的管理。例如:归档资料的借阅和查阅,资料销毁,仪器报废维修,会议记录,技术讨论结果等等。

2 东莞市防雷设施检测所档案管理建立档案管理制度

2.1 档案管理原则

(1)加强防雷设施检测所档案管理工作,更好地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

(2)防雷设施检测所档案是防雷所在各项活动中形成的全部档案是总和,其中以防雷检测档案为主体,包括:新建防雷设施资料,定期年检资料,化学危险品场所防雷资料,报建资料等等。

(3)档案工作是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的组成部分,是维护防雷所经济利益、合法权利和历史真实面貌的一项工作。

(4)档案工作要坚持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

(5)归档的文件材料必须按年度立卷,本单位内部机构在工作活动中形成的各种有保存价值的文件材料,都要按照本制度的规定,分别立卷归档。

(6)结案后及时交专职人员归档。工作变动或因故离职时应将经办的文件材料向接办人员交接清楚,不得擅自带走或销毁。

2.2 东莞市防雷设施检测所档案管理组织架构

建立四级的管理体制。所长统领整个所内的档案管理工作;归档审核员对各项资料结案确认、编号入室;专职资料收集归档员对各项资料进行收集归档提交归档审核员;报建窗口收集新建、扩建报建资料和发票,审核组收集报建审核资料,检测组收集年度检测资料、竣工验收资料和分段验收资料,风评组收集雷击风险评估资料和雷灾资料,办公室收集上级单位的文件、人事资料、各项工作细则等。

2.3 归档资料范围

2.3.1 东莞市防雷检测所各项工作细则

(1)防雷装置报建审核工作细则;(2)防雷装置年度检测工作细则;(3)防雷装置竣工验收工作细则;(4)雷电风险评估业务操作细则;(5)计费、收费和发票管理工作细则;(6)防雷合格证、副证、报告书发放、更改和销毁工作细则;(7)档案管理工作细则;(8)印章使用操作细则;(9)技术规范使用操作细则;(10)图纸使用操作细则;(11)仪器、设备、办公用品购买使用操作细则;(12)内部管理评审工作细则;(13)实验室资质认定操作细则;(14)文件收发操作细则;(15)保密工作细则;(16)公众网信息操作细则;(17)以上细则修改、作废操作细则。

2.3.2 防雷装置报建材料

(1)防雷装置报建登记表;(2)防雷工程专业资质;(3)焊工证书;(4)相关图纸;(5)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6)防雷装置报建受理回执 。

2.3.3 防雷装置设计审核材料

(1)防雷装置设计审核申报表;(2)防雷装置设计审核资料补正通知;(3)防雷装置初步设计核准意见书;(4)防雷装置设计核准意见书;(5)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受理回执;(6)新建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手册;(7)防雷装置检测协议书;(8)缴费发票。

2.3.4 防雷装置竣工检测材料

(1)防雷装置竣工验收申请书;(2)防雷装置检测报告;(3)防雷装置合格证;(4)防雷装置检测原始记录表;(5)新建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手册;(6)图纸(共 张);(7)客户满意度调查表。

2.3.5 防雷装置年度检测材料

(1)防雷装置检测协议书;(2)交费发票;(3)防雷装置检测报告;(4)防雷装置合格证;(5)防雷装置检测原始记录表。

2.3.6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材料

(1)建设工程立项批文;(2)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协议书;(3)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报告;(4)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原始记录单;(5)交费发票。

2.3.7 雷电灾害调查材料

(1)雷电灾害调查原始记录;(2)雷电灾害调查报告。

2.3.8 学习、会议记录资料

(1)学习、会议纪要;(2)技术讨论结论记录。

2.3.9 防雷设施检测所人事档案资料

(1)劳动合同;(2)学历资料;(3)职称资料;(4)培训资料;(5)上岗证资料;(6)奖励证书;(7)社保缴交资料;(8)任命文件。

2.3.10 仪器、设备、办公用品资料

(1)仪器、设备、办公用品购买申请、发票;(2)仪器、设备使用说明书;(3)仪器、设备检定证明;(4)仪器、设备使用登记表;(5)仪器、设备维修登记表。

2.3.11 其他资料

内部评审资料,外部评审资料,实验室资质认定资料,现行使用规范,上级部门发放文件,培训学习资料等。

3总结

通过分析东莞市防雷设施检测所档案管理现在的缺陷,针对防雷所的主体业务和对外服务的特性,依据中国气象局第20号令《防雷减灾管理办法》、中国气象局第21号令《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规定》和《关于核定防雷设施检测等服务项目和收费标准的复函》粤价函[2004]409号等文件精神建立防雷设施检测所档案管理制度,架设管理机构和规范归档资料,不仅有效规范所内的日常工作,并将日常工作留下的痕迹进行有效归档管理,为实验室资质认定和风险效能防控提供全面真实的资料。

参考文献:

[1]中国气象局第20号令《防雷减灾管理办法》,中国气象局文件,2011年9月1日起施行

[2]中国气象局第21号令《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规定》,中国气象局文件,2011年9月1日起施行

[3]《关于核定防雷设施检测等服务项目和收费标准的复函》粤价函[2004]409号,广东省物价局文件,2004年8月1日

作者简介:

朱锦坤(1982—),男,助理工程师,本科,主要从事防雷减灾工作。

档案管理考核细则范文2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有效规范**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廉政档案管理,进一步加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的管理和监督,促进领导人员廉洁从业,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中共中央2014年1月印发)、《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中办发〔2009〕26号)和《关于印发<**集团廉政档案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神华党组〔2015〕106号),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规范了公司廉政档案工作的重要环节,明确了廉政档案的组织与职责、内容与收集、审核与归档、查阅与转递,以及档案使用等有关内容。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领导人员是指公司本部部门负责人(正、副经理)、各所属单位领导班子成员。本办法所称廉政档案是指对领导班子、领导人员在加强管理和监督过程中形成的,能够反映领导班子、领导人员党风廉政建设情况、遵守党纪政纪及廉洁自律状况的各种文字、图表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第四条廉政档案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严格按照干部管理权限逐级建立。领导人员要本着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态度,如实填写和提供廉政档案需填报的内容,不得虚报或瞒报。

第五条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本部及各子公司。

第二章组织与职责

第六条公司纪检监察部是廉政档案归口管理部门,应指定廉政档案的专门管理人员,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廉政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是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

第七条公司纪检监察部负责指导并监督各所属单位廉政档案的管理工作。

第八条公司纪检监察部负责管理以下人员的廉政档案:

(一)公司本部部门负责人(正、副经理);

(二)各所属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及任前须报公司备案的领导人员。

第九条廉政档案管理部门的职责。

(一)保管领导人员廉政档案;

(二)收集、鉴别和整理领导人员廉政档案材料;

(三)建立廉政档案名册,办理廉政档案的查阅、接收和转递手续;

(四)廉政档案管理人员岗位变动时,应及时对所管档案进行清点,并履行交接手续;

(五)做好廉政档案的安全、保密、保护工作。

第十条其他形成廉政档案部门的职责。

(一)形成廉政档案材料的有关单位(部门),应在形成正式材料后的一个月内,按要求将材料送交公司纪检监察部归档。

(二)对在集团公司保管的廉政档案,各形成单位/部门应将所形成的归档材料及时报送公司纪检监察部,由公司纪检监察部报送集团公司归档。

第三章廉政档案内容与收集

第十一条廉政档案是反映和评价领导人员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廉洁从业等情况的重要参考依据。廉政档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信访、举报反映问题的核查结论,违规违纪问题的处理结论及其他相关奖惩情况。由纪检监察部填写;

(二)按规定填报个人廉政档案信息情况。如领导人员基本情况、领导人员礼品(金)上缴/拒收情况等。由本人如实填报;

(三)年度述职述廉中有关个人民主评议情况;违反人力资源工作纪律和规定情况。由人力资源部门提供;

(四)违反《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受到惩处情况。由纪检监察部填写;

(五)自觉接受监督的情况;

(六)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由纪检监察部填写;

(七)其他需要记入廉政档案的情况。

第十二条对廉政档案实行动态管理,内容要根据以上发生情况的变化及时进行报送、更新、补充。

第四章廉政档案审核与归档

第十三条按照“谁提交、谁负责”的原则,纪检、人事、审计等部门对各自提供的廉政档案内容进行审核、负责。本人填写的廉政档案材料经审核发现与事实不符或不清楚的,要求领导人员本人及相关负责部门对相关内容做出书面说明,并视情况进行调查,书面说明及调查情况一并进入领导人员廉政档案。

第十四条公司纪检监察部负责廉政档案的收集、整理,并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及程序上报或存档。

第五章廉政档案整理与保管

第十五条廉政档案以书面立卷与计算机录入同步建立,由专人负责录入、管理。

第十六条廉政档案要求一人一卷,做到分类准确、编排有序、目录详细、格式统一。

第十七条根据安全、保密、便于查找的原则要求,对廉政档案应严密、科学保管。

(一)配备专门的廉政档案库房或档案柜,库房或档案柜应具备防火、防盗、防潮等安全防护条件,并经常进行检查;

(二)廉政档案保管必须建立登记制度,并定期进行核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三)档案柜的钥匙不得随身携带,档案柜平时要锁好并保管好钥匙;

(四)严禁任何个人私自保存、复制和销毁廉政档案。

第十八条各单位廉政档案原则上每年进行一次集中整理,并对廉政档案的管理工作进行总结,不断规范廉政档案的管理,充分发挥廉政档案的作用。

第六章廉政档案查阅与转递

第十九条廉政档案只可查阅,不得外借。查阅地点只限于在公司纪检监察部。

第二十条上级党委和纪检监察组织机构有权根据相关文件要求查阅下级领导人员的廉政档案;其他组织机构查询和使用廉政档案,须办理审批、登记手续,填写《查询审批表》(见附件1),经公司纪委负责人批准后方可查询。查阅廉政档案时应严格遵守保密制度和阅档规定,严禁涂改、圈划、抽取、撤换档案材料。对廉政档案使用中的违纪违法行为,要严肃查处。

第二十一条廉政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建立档案查阅(查询)台账,详细记录相关信息以备查验。

第二十二条在**集团系统内的领导人员的人事管理权限发生变更时,随人事管理关系同时办理转递手续,将其廉政档案转递给新的主管单位相应的廉政档案管理部门,转递廉政档案应遵守下列规定:

(一)廉政档案应通过机要转递或派专人送取,不准邮寄或交本人自带;

(二)对转出的廉政档案必须认真核对。转出的档案必须齐全完整,不得扣留或分批转出;

(三)转出、接收档案必须严格履行登记手续。转出档案必须详细填写《廉政档案转递通知/回执单》(见附件2),与档案一道密封,加贴密封条并加盖密封章;

(四)接收单位要认真核对档案材料数量,确认无误后,将转入的档案详细登记,在转递通知单回执上盖章,将回执及时退回转出单位,转出单位应在一个月内将档案回执收回。

第七章廉政档案使用

第二十三条在以下情况时,领导人员廉政档案作为重要参考依据:

(一)对领导人员进行考察、推荐、提拔、任用、调动交流;

(二)对领导人员实施提醒谈话、诫勉谈话及采取组织措施;

(三)对领导人员进行年度考核、业绩评定、评优评先、表彰奖励。

第二十四条相关主责部门需要公司纪检监察部提供领导人员廉政档案情况证明时,须事先提出书面申请,由公司纪检监察部根据其廉政档案记录情况出具书面意见(见附件3)。

第八章附则

第二十五条所属各单位可根据本规定,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实施办法和细则。

第二十六条本办法由公司纪委负责解释。

第二十七条本规定自之日起施行。

附件:

1.企业管理人员廉洁从业登记表及填表说明

2.廉政档案查询审批表

档案管理考核细则范文3

[关键词]机构考核;计量技术;档案管理

1.明确人员职责,确保岗位进一步落实

因为计量技术机构人力、资金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一人身兼数职,一名检定员身兼多个计量项目的情形时有发生。一些重要岗位必须按照计量机构考核规范的要求来设立质量管理体系而不能因为机构中人员的缺乏去减少岗位的数量,指定好主要的技术质量管理人员并使他们对自己的岗位职责有所了解,对于不同文件的编制、审核和批准既要明确相关的人员又要对他们签字授权的范围进行规定。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体系的正常运行。

通常情况下由业务部门的主管来对计量技术机构的档案进行管理,因为机构编制质量体系文件的主要依据之一就是充裕的档案信息,所以档案管理部门必须任命一名做好归档、登记以及年度审查文件资料等工作的专职(或者兼职)人员来提示档案管理的相关人员在档案管理的环节中有哪些疏忽的地方以此来保证档案管理工作在运行的过程中准确无误。

2.建立完善的文件控制程序,确保各种文件得以有效控制

计量技术单位用来表明该单位在施行质量管理体系时将所做工作的文件叠加在一起就叫做管理文件。它除了涵盖质量手册(包括质量方针和目标是怎样构成文件的)、程序文件以外,还包括记录表式、作业指导书和其它管理性质的文件。计量技术机构举行各种质量活动都以文件管理为基础,因此,机构内部职员都必须遵循各自的工作法规。机构质量管理体系是否有效和适宜是根据体系有没有达到其所规定的质量方针和目标以及是否为进行质量更新提供保障来评价的。

计量技术机构以计量标准考核规范为条件,按照每项计量标准来设置的文件集(涵盖规程规范、技术报告和证书记录以及制度等主要文件)就叫做技术文件。计量技术机构以机构设置的各个计量标准来展开各个工作。机构开展量值传达工作以技术文件为技术凭据,在确保保持计量标准技术状态平稳以及确立正常的工作秩序的同时,也详尽的反应了技术计量标准的情况和检定工作的进展状况。

要想以文件的批准、和作废等步骤来设立健全的文件控制程序对其进行有用的限制,就必须按照法定计量机构考核规范的要求来做,更要保证它的完善性、准确性和有效性。因为计量技术机构文件管制主要在管理文件方面存在着薄弱环节,所以应该在管理方面使文件的发放和作废环节得到增强,以此来保证各个管理文件都是有用的版本,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规避新版本发放后,作废文件依旧还在投入使用并被混淆的状况发生。

3.各项记录随日常工作进行,尽可能避免完成工作后补记录的现象

我们实施有效的采集、控制、保存和整顿等措施是因为计量技术机构平常工作过程的痕迹是通过多样的记录来展现的。质量和技术记录是计量技术机构记录的两大构成部分。管理性记录、管理评定记录、抱怨处置记录、人员培训与考核记录、预防改进措施记录等组成了质量记录,它记录了机构曾经进入过的质量活动,包含了计量活动的所有步骤。与质量记录不同,检测原始记录、环境监管记录、能力考证记录、计量稳定性考核记录、运行检测记录等则组成了技术记录。它是数据的检验记录和成绩的观测记录,它将计量检验、考订、测验工作的全部流程真实的反映了出来,技术记录只有包含充裕的信息并和监测过程同时进行,才能将追溯和处理的根据提供给量值传递过程。

4.对照考核规范细则规范档案的分类管理

计量技术机构加入实验室并得到认可的根基就是档案管理工作。它将全面的质量和技术提供给了考核工作。计量技术机构除了设立质量体系以外,还设立了一个专门的网络来管理档案。这样做一方面使计量活动工作的质量得到了保障,另一方面也使档案管理的工作质量得到了保障。既在文件和记录重要性的方面增加了职工对其的认识,又在档案方面提升了全体员工的意识。在文件和记录的支配过程方面,实验室认可考核准则对其提出了新的条件:技术机构管理档案时应该按照相关的条例来进行规范,以实验室认可考核细则和管理体系的目录为准绳来将档案挨个编号并进行分类,之后将不同的文件和资料分门别类的进行填充,这样我们按照考核细则目录来搜索档案时便一清二楚。

5.结语

质监部门的基础岗位就是计量技术机构,它担负着多项重要职责(如监测企业计量工具、管理区域能源计量、计量管理等)。因为考察工作目标和提升体系运行情况都以工作的档案资料中的凭证为基础,所以我们要把工作的重心放到档案的管理工作上来。要想让档案管理工作向质量体系效劳,达成质量目标及方针的愿望从而使体系的运作得到保障,就必须使档案管理工作和各个平时实行的工作平起平坐。使档案管理的水平切实提升,将质量放在一个更高的水平点上,贯穿档案管理的始终将是我们的长期目标。

参考文献:

档案管理考核细则范文4

当前全国各地文明单位考评重心已从“评时”向“平时”转变,按统一标准进行日常档案的规范化收集整理,能全面、真实、准确地反映创建成果,因此创建档案的日常管理应引起足够重视。随着当今环保问题日益凸显,文明单位电子化考核的呼声日益高涨,一些地方开展了电子化考核,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例如安徽省芜湖市的文明创建动态管理系统,实现了档案电子化、网络化以及管理的动态化,受到中央文明办的充分肯定。文明单位创建档案从纸质模式走向电子模式将是大势所趋。

二、文明单位创建档案管理标准化研究

(一)创建档案管理标准化研究现状

文明单位创建活动经过多年努力,形成了较完善的管理制度。中央文明办和各地文明办均出台相应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管理办法,为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健康发展提供了规范性文件依据。各单位主要依据当地的此类规范性文件所附考评体系,按照本单位成文或不成文的“标准”来整理创建档案,有些档案部门由于自身是文明单位,对创建档案格外重视,档案整理科学规范。

(二)创建档案管理模式系统解决方案

1.档案运行“四心质量环”模式

一是用心策划。年初根据创建主管部门和上级有关创建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制订文明创建档案工作计划。对于临时增加的创建工作要求,应及时吸纳到档案工作计划中。二是专心实施。单位应创造条件让专(兼)职文明创建档案工作人员能专心从事档案工作,档案工作人员在档案收集与整理过程中应用心思考,善于总结经验。文明单位间可开展档案工作交流活动,以共同提高档案管理水平。三是细心检查。单位创建领导机构负责人应对创建档案工作开展情况的检查工作进行部署,负责检查的部门应对照考评体系和上级有关要求,对文明创建档案进行认真细致的审核,有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单位可将文明创建档案工作的检查纳入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检查是否符合计划的预期效果,重在查找问题,识别改进机会。四是精心改进。对于第三环节发现的好的经验做法加以总结,对查找出来的问题应逐条纠正并提出预防措施,以保持档案管理工作有序运转。

2.档案整理标准化模式

一是纸质模式的标准化。根据统一、简化、协调、优化的标准化原则,对档案装具及其索引标签、卷内材料目录,材料分类与编号规则等制定相关标准予以规范。二是电子模式的标准化。在电子模式下,各种文件、证书、照片、音像资料均应形成电子文档。按标准化原则,对应考评体系各级指标建立层次分明的文件夹及其子文件夹,文件夹名称按各级指标名称命名,并按级别嵌套,将电子文档存放到对应的文件夹或子文件夹中。每一份电子文档并规范文件名的命名规则,对诸如编号、年份代号、标题名称等予以标准化,以便电子查考检索。文档名称按“两位数序号:文档主题”命名,如“01:创建领导小组文件”,宜在正文页脚插入文档名称(居右),在浏览时可起到提示作用。采用电子模式,不仅节约纸张消耗,降低办公成本,而且减少纸质档案进而节约有限的实体空间,堪称绿色创建。

3.档案管理网络化模式

各地文明创建主管部门可考虑实行电子化考核,在文明单位中推广档案管理的电子模式,在此基础上,建立文明创建的网络平台,向管辖范围内的文明单位开放,通过在线指导、审核文明单位按时上传日常创建档案资料实现档案管理网络化,从而实现文明创建常态化。在功能设计上,可以让文明单位自身的工作人员或领导通过登录专门的账号,查阅本单位的创建档案。各地文明创建主管部门也可及时发现档案工作的好做法好经验,通过这个平台予以推广,促进文明创建水平的整体提升。档案管理的网络化也有利于考评工作更加公开透明、公平公正,为考评工作的标准化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结语

档案管理考核细则范文5

关键词:人事档案,人档分离,人事制度

 

一、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自谋职业,造成毕业生就业单位的不确定性及变动频繁,也给人事档案管理带来了许多困难。而有些学校或用人单位为了图省事,无视档案保密原则,让毕业生将档案自揣于身,档案乱放、涂改、遗失现象屡见不鲜。人事档案摘要是一些领导以权谋私,部分档案管理人员政治觉悟、职业道德水平不高,以及管理制度不健全等原因造成的。

(一)整理不规范。

整理人事档案是一项细致的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干部档案整理工作细则》要求整理工作做到“认真鉴别、分类准确、编排有序、目录清楚、装订整齐。”“通过整理使每一个档案达到完整、真实、精练、实用”的目的。把个人材料归档成册是人事档案规范化的基本前提,许多单位在这个方面做得非常欠缺。材料混杂、散乱,甚至根本没有清理,有些单位档案虽己立卷成册,但没按要求的格式进行分类处理,给档案利用带来了诸多不便。博士论文,人事制度。博士论文,人事制度。

尽管我们对人的评价标准始终是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即从政治和业务两个方面来全面反映一个人的基本情况。然而,事实上由于受“左”的思想影响,我们总是会自觉不自觉地将政治作为唯一的标准来评价人,并且将政治思想与品德作风、工作表现分离开来,因此是空头政治。在重政治轻业务观念的影响下,人事档案部门没有严格把属于反映个人政治思想、品德作风、业务能力、工作表现、实绩贡献等情况的人事档案作为收集归档的范围,而是侧重于政治思想表现材

料的收集,能反映个人业务能力的活的材料相对较少,即使有数量也有限或者补充不及时。

(二)人档分离现象日趋严重,“无头档案”增多。

随着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人才流动日趋频繁,人档分离现象也日趋增多,其中最突出的表现是大量“无头档案”的出现。“无头档案”是指查不到当事人下落的人事档案,这种档案主要产生于下述情况:

第一、人员主管机关变动与档案的流动未同步进行。产生此种情况的原因有二:一是人事管理部门工作制度不健全,人员调动长期不通知人事档案管理部门,等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发现时,人员已不知去向;二是工作机构或人员大规模急剧变化,造成一些人员的去向不明。

第二、转递工作不准确。在人事档案转递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有:

1、在工作调动时,由于社会上不正之风的影响,少数人以不正当的渠道进入接收单位,手续不规范。不是先调档案后调人,或调档与调人同步进行,而是先调人后调档,人调入后,转档的事就拖下来了,接收单位没有及时索要档案,转出单位也未能及时将档案转出;或是先调档后调人,但档案转出后,调人的事要么遇到人事冻结,要么本人又不愿调出仍留原单位工作,而转出的档案又未及时索回,时间拖久了,就造成人与档案的脱节。

2、有的人事干部对工作不负责任,在档案转递时,不按规定的渠道和方式转档,而将档案直接转至基层单位,甚至交由本人自带,因此档案材料的丢失、错递现象时有发生。

3、在大中专毕业生毕业时,有部分学生在就业方案确定后又重新改派,而档案却未能及时改转。

4、个别档案管理人员工作不仔细,转递时对接收单位名称书写不清楚,或书写不准确,接收单位在接收时不仔细核对,误收误存,成了“无头档案”。

三、解决对策

“无头档案”的存在给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麻烦,严重影响了人事档案工作的质量,因此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无头档案”显得十分重要。

(一)防止“无头档案”产生的措施

为了防止“无头档案”的产生,各单位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必须健全制度,堵塞漏洞,通常可采取以下措施:人事档案管理部门要与有关人事管理部门建立联系制度,及时获得人员工作和职务变动的准确信息,包括人员调出的时间、调入单位的名称、主管机关的名称、调动的原因、是否为正式调动等,然后及时将档案转入该人员新的主管部门,使档案与人员流动同步进行。

第一,机关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要树立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充分认识人事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及时传递,认真细致、准确详细地书写转递档案通知单和收文机关名称,杜绝误转现象的发生。第二,建立严格的人事档案收进转出登记制度和定期检查核对制度。博士论文,人事制度。档案的进出登记,是档案流转的真实记录,是检查核对和确定档案来龙去脉的依据。检查核对制度,是验证收进转出档案是否准确无误的手段。要认真进行登记,定期检查核对,就能及时堵死转递和保管工作中的漏洞,从而防止“无头档案”的产生。具体而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在人事调动或职务变动时,有关单位应及时将其任免通知告诉人事档案管理部门。档案管理部门应密切配合,加强联系,及时催问或索要档案。转递档案时,必须按照“干部档案转递通知单”的项目详细填写。收到档案的单位经核对无误后,立即做好入库登记,并在回执上签名盖章。回执在一个月内未退回者,转出单位应主动催问,以防档案丢失。

(2)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方案确定后,毕业生所在学校应及时将档案随同就业名册同时转递到所去单位所在地的县(市)组织人事部门,在交接档案时,应与就业名册逐一对照,登记注册,做到有档无人不签收,有人无档不分配,重新改分或错转的档案要认真核查,及时改转。

(3)转出或接收的档案必须完整、齐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扣留档案材料或分批转出。档案接收人员在验收时,如发现材料不齐或丢失,要设法查找或索取必要的组织证明。博士论文,人事制度。

(4)档案转递时,必须严格密封,以机密件通过机要渠道转送或派专人送取,并要签字注册。严禁公开邮寄或自带,以保证档案在转递过程中的绝对安全。

(二)对“无头档案”的处理

处置“无头档案”是一项重要而繁琐的工作,关系到对人的使用以至人的政治生命问题,必须严肃认真,谨慎对待,其处置的办法是:第一,认真鉴别档案材料的保存价值。博士论文,人事制度。机关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在处置“无头档案”时,必须依据有关规定,鉴别判定档案材料是否具有保存价值。对一般性简历登记表格和作为组织参考性的人事档案,可以登记造册,报领导批准后销毁。对重要的有保存价值的人事档案,要继续保存,或查清下落,转给有关部门。

第二,仔细分析,认真查阅档案人的下落。可以通过人事档案的形成部门、当事人原来工作单位、甚至爱人、子女或社会关系等线索进行查询,查询时一般由查询机关提供被查人的基本情况,让有关单位查复。博士论文,人事制度。

第三,经过多方查询,确实找不到下落的“无头档案”,根据规定可转当事人原籍档案馆保存。当事人人事档案不齐全的部门,可以向当事人原籍档案馆查询。

参考文献

[1]黄霄羽,曹建峰.人事文件中心建立的必要性、可行性和迫切性——我国建立新型人事档案管理模式的思考之一[J]北京档案,2002,(07).

[2]纪红卫.对人才引进中“重新建档”的冷思考[J]北京档案,2002,(07).

档案管理考核细则范文6

(1)条块化构建管理网络。首先,可以将岗位培训、学历培训及劳动力转移培训等各类培训及网站建设、科研课题、档案管理、文字材料等各类工作条分缕析,纳入归口的中层管理部门。这样分块管理,能有效下移管理的重心,突出管理的中心。其次,可以本着“分工不分家”与“便于事业开展,便于质量提升”的原则,致力于合作意识、团队意识的打造。每年度要对教师的分工进行“合理化、最优化”微调,尝试推行“轮岗制度”,着力形成校长层、中层及教师、学员层的层级层进式管理模式。

(2)科学化执行管理制度。首先,在健全常态的与普通中小学基本一致的制度基础上,建立诸如《社区教育目标管理制度》《社区教育分片包干责任制》等具备社区教育自身特色的管理制度,着力形成制度文化。在制度制定的过程中,要与教师的心声相融合,邀请教师参与到制度的制定中来,将原本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的需求与学校的需求相整合,完善修订形成新的、更切合学校事业发展的制度,为精细管理的推进提供基础。其次,要打破“大锅饭”,激发“内驱力”,注重制度“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的辩证统一,切实理顺各类管理的精细化脉络。

二、根植认识,深刻理解要领,挖掘精细内涵

(1)要加强精细管理内涵的诠释。精细化管理,简而言之,精为“精致”,细为“细微”,它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理念。它是规范化管理走向个性化管理的必然阶段。具体而言,社区教育基层学校应精细化地确立办学目标,并在目标的引领下,精密构建组织架构、精细解决存在问题、精致落实人员分工、精心建设校园文化,同时更要留足对应的精细管理中的过程痕迹,做到件件落实,事事可查。

(2)要着力理清精细管理的思路。首先,应充分认识到“人才资源是最重要的第一资源”,按照业务学习与阶段考核相结合,各类培训与能力竞技相结合,科研课题与论文撰写相结合的方式,扎实开展师资队伍的精细化管理与建设。其次,要切实加强精细管理基础能力建设。一方面要在硬件设施上舍得投入,用于改造场地、路面、建立实训室、盘活土地等闲置资产;另一方面要着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按照培训内容与校园文化有机融合的要求,本着对教师与学员宣传、引领、激励性的原则,营造切准本校培训特点,满足校本发展需求的校园文化,力争环境整洁,赏心悦目,设计合理,富有品位。

三、回归服务,强化常态管理,凸显过程痕迹

社会教育基层学校要确立“管理即服务,精细化管理即全方位服务”的理念,在管理过程中注重精细管理的常态化,注重过程管理的痕迹化,不断体现“服务提质量,服务创品牌,服务彰信誉”的要求。

(1)首先,社会教育基层学校在培训的过程管理上要想方设法,开展精细化管理。具体表现为办班计划的编报、培训通知的发放、课务课程的设置、考试考核的落实、培训证书的发放及最后的培训资料的归档等,全过程、全方位留足精细管理的痕迹。一是在报名招生阶段,应以电子稿为主体,纸质稿为辅,将姓名、身份证号码等学员的基本信息逐一核实,确保无差错。二是将传统通知手段与现代通知手段相结合,与学员构建沟通渠道,实行“双保险”。如可以以电话、短信等平台为载体,加强与学员之间的互动沟通,还可以以纸质稿的方式直接寄送,学员签字确认的形式进行互动沟通。三是在培训过程中不仅要有纸质的签到程序,而且在培训中途及课堂结束前还应具备点名环节,确保学员的“到课率”,有条件的社区教育基层学校甚至可以采用“指纹”点名。四是抓培训的授课质量,要严把兼职教师质量关。校行政主任及班主任可以跟踪听课,把学员的意见与建议及时反馈给授课教师,还可以每次授课后随机抽20%左右的学员进行课堂教学满意度问卷调查。五是在考核后的发证上,可以采取上门领取、签字确认的形式,也可以采取“送证上门”签字确认的形式,确保每张证书不遗失。对于技能及对应的理论培训,应当着重从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上按照“对象、内容、时间、目标、方法、考查”等“六个方面”切实做到“段段清”。其次,社会教育基层学校不仅要注重阶段考核,而且要注重“售后服务”工作。可以在学员培训结业后开展批量式跟踪调查服务,对培训的质量要求、后续培训的需求进行前期的摸底调查工作。其三,在日常管理过程中,也要逐渐体现精细化要求,应当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工作例会,举办教研活动,安排工作要求,研讨工作难题。甚至对教师要提出听课要求,如每位教师的学期听课量达20节(次)。这一举措,不仅能提升校内教师的业务水平,同时也能监控外聘教师的授课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