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实践技能考核范例6篇

专业实践技能考核

专业实践技能考核范文1

在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基础上,我校学前教育为突出专业能力培养,于2011年重新制定了《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达标考核方案》,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进行严格而全面的考核,使学生形成自觉地进行职业技能训练的驱动机制,通过实施和完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科学设置教育技能考核内容

从社会发展对幼教师资的新要求出发,考虑个体素质的多元化发展和自我完善,结合教育技能自身的性质特点,我们把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核。音乐方面技能:是指教师指导幼儿活动所必备的弹、唱、跳三方面的基本能力等。美术方面技能:是指教师指导幼儿活动所必备的绘画,手工制作和教具制作等方面的能力。 教育方面的技能:主要包括幼教口语(普通话),书法两个方面。 这几个方面专业技能的建构,比较全面地提示了学前教育专业专业 技能的行为结构,在突出幼教特色上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专业性。以上几个层面的教育技能是幼儿园整个教育过程中教师必要的技能,符合学前教育教师的教育工作特点,体现了面向幼教的专业性。

2.系统性。 通过几个方面的整合,教育技能才能发挥整体功能,教师的职业技能才能得以充分体现。通过逐级训练和系统的考核,就能实现学生专业技能系统的学习,既能基本达标,又能螺旋式发展和提高。

3.可行性。专业技能的学习掌握需要在具体的操作和训练以及考核上下功夫,几个个方面的教育技能是教育理论的具体应用,每项技能都具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便于学生学习掌握。

4.时代性。要有效地、切实地推进幼儿素质教育,师资是关键。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达标体系的构建,正是从时代的要求出发,既与《幼儿园工作规程》的精神吻合,又适度超前,反应了我国现代及未来学前教育和社会市场对幼教专业人才的需要。

二、全面构建教育技能训练策略

只有考核不训练,学生技能无从来。技能需要反复训练才能获得,考核只是手段,训练提高才是目的。因此我们更加注重训练的过程。

1.组建一支由有相应特长的教师组成的技能培训队伍。着重研究专业技能的分类,制定各项技能的达标水准和考核方式,编写出技能训练大纲和教材,对每一技能的含义、目的、类型及运用要求作出明确的界定和分析,使学生有明确的训练目标,教师在客观上有训练的标准。

2.单项技能训练与综合技能训练有序进行。从单项技能入手,一次集中训练一两种技能,重点突出,便于学生规范掌握。当每种技能都达到要求以后,再把它们整合起来,统一到对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和指导中,进行综合技能训练,使学生有效地形成整体的教育能力。

3.感知、模拟、反馈训练相融合。首先,提供音像示范或现场示范让学生观摩,帮助学生获取新的教育思想、创造新的教育方法。其次,鼓励学生结合教材,针对某项专业技能的应用,进行活动片断设计,亲身体验教师角色,运用和掌握教育技能。再次,利用音像反馈,使学生通过音像记录直接、清晰地观察体验自己的教育行为,然后进行讨论反馈,提高学生的自我分析能力和交流能力。

4.专项技能训练与相关课程相互配合。学校设置的各类必修课程既要各司其职,又要协同配合,其中,专业技能课程是技能训练的基础。我们一方面强调各科教学必须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每学年、每学期和每单元技能训练的重点及要求,加强课内的教学指导;另一方面,又注重与选修课、课外活动和教育实践活动密切配合,统筹安排,以保证训练的高效率。

三、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教育技能考核

没有考核的训练,会使学生失去练习与提高的动力。不能保证教学质量。因此,我们在设置技能考核内容的同时,也明确规定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技能达标考核方案》,并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考核办法。在考核和评估工作中,我们遵循了以下原则:

1.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学生的天生素质是有差异的,有些学生的某些技能即使经过训练也未必能够获得较好的发展,所以技能考核项目不应该强求一致,适当给学生提供选择发展的余地,技能过关时间也不必统一限定,既允许部分学生提前过关,也允许部分学生适当延迟达标时间。我们根据学生的天赋差异和个性特点,把技能分为必考技能和选考技能两类。必考技能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要全部考核;选考技能学生可以任意从中选择三项。另外,学生从入学起就要明确自己每期每门专业的达标标准,每学期进行两次考核,可以有补考的机会,但学生毕业前夕必须累计达到规定数量的技能考核合格,方能毕业。其中,成绩优异者给予奖励,成绩不合格者,限期达标,否则不予参加实习,不能毕业。

2.系统性和多样性相结合。为保证考核要求的分类落实,我专业通盘规划了考核工作程序,在每期的专业技能考核时间的确定、考核项目的分解与分配、考核形式与方法的选择和组织等方面都作了统一部署,基本上遵循了按年级、分阶段、分类别层层考核,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系统性原则。我们的考核办法也具有灵活多样性的特点:(1)学生进行自我检查与评价,即学生根据达标要求进行自我检查、分析,找出差距,调整努力方向。(2)学校集中考核与评价,即通过本专业达标评估小组策划丰富多样的活动进行分类考核。

实践证明,以加强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与考核为突破口,实施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素质教育,使我校学前教育专业有效地实现了“基础扎实、全面发展、学有所长”的幼教师资培养目标,推进了我校教育质量上层次;缩短了毕业生上岗的适应期,增强她们的能力和自信心,提高了她们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能力。然而,学前教育专业技能的训练与考核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要求的不断提高,还需要我们以求实的态度去实践、探索和完善。

参考文献:

专业实践技能考核范文2

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科研能力强的“双师型”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是保障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为提高教师技能水平,适应实践教学的需要,学院选派中青年骨干教师走进企业、科研单位进行顶岗实践,学习生产现场的新工艺、新技术。另一方面,我们又从企业选聘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又有扎实理论基础的技术人员作为畜牧兽医专业兼职教师。为此,我分院在校内实训基地设立“双师”工作室,由企业选派高级技师,学院选派骨干老师入驻“双师”工作室。技师与专业教师共同开发新课程,完成授课任务,同时指导青年教师生产实践,以此促进教师团队建设,加强学生技能培养,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二、优化实践教学环境

近年来,按照建设“教室即实训室,实训室即教室”的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室的思路,我院投入了大量资金购买畜牧兽医专业实训设备、扩建包括畜禽解剖生理实训室、动物微生物检测实训室、畜禽繁育实训室在内的10个网络多媒体实训室,加强了实训室内涵建设,保证了学生基本技能训练。同时,学院又与企业联合建设铁岭象山牧业养猪场、铁岭象山牧业养鸡场、铁岭象山牧业饲料厂、动物医院4个校内实训基地,更加有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与提高。另外,本专业在原有的基础上又新建校外实训基地14家,使校外实训基地数量达到30个,年接纳实训学生总量达到300人次,满足学生6个月以上的顶岗实习需求,为学生专业综合能力、专业职业能力的培养提供保障。

三、加强实践教学管理与监控

为了有效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我院建立了学院、分院、专业三级的教学质量管理体制。教务处作为学院级管理机构,在主管教学院长的领导下,对各分院的实践教学工作进行协调和控制,分院对每个专业的教学环节进行管理,各个专业主要对每门课程的实践教学进行组织和管理。为保证实践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学院制定了《实验教学管理办法》、《“体验式”顶岗实习管理办法》、《轮岗实训管理办法》、《顶岗实习管理办法》、《毕业实习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制度中对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目的要求、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做出了明确规定,规范了实践教学行为。为了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学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实践教学进行监控。首先,学院的教学督导部门,对实践课进行随机听课、打分,并就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师的技能水平提出反馈意见;第二,学生评价老师,评价指标包括教师的业务水平、专业技能水平、教学态度、教学能力、教学方法、师生关系等方面;第三,专业教师间互评,评价指标为实践教学准备情况、教学文件的执行、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能力、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书育人。

四、构建实践教学考核体系

专业实践技能考核范文3

论文摘要:在国际贸易实训测评方法的改革过程中,我们分模块对专业能力和素质展开逐项的测评。建立了国际贸易实训测评方法模式,构建了比较完整的实训测评方法体系,为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为有效地推进国际贸易实践教学的改革,提升学生国际经济贸易方面的实践能力,保障国际经济贸易人才的培养质量,我校国际经济贸易专业开设了国际贸易场景模拟实训课程。为保障实训效果,实训课程教师致力于实训教学测评体系的改革与创新,增强测评体系的实效性、科学性和准确性,培养具有较高综合实践能力的国际经济贸易人才。

一、确立国际贸易场景模拟实训测评方法改革的基本要求

根据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的特点和国际经贸人才的培养目标,我们逐步确立了国际贸易场景模拟实训测评方法体系改革的基本要求。

(一)测评模式及方法应能全面有效地检测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素质

国际贸易场景模拟实训教学的测评是对学生专业实践技能水平和专业综合素质的评价,测评成绩的高低应能准确地反映学生实践技能水平和专业素质的状况。成绩评定要起到引导、督促学生积极有效地开展技能训练,达到专业培养目标的作用。实训考核应既能检测基础技能也能对诸如市场分析、决策能力、风险防范能力、贸易纠纷等综合性高级能力进行检测。实训测评以对国际贸易基本践行能力的评价为主,注重对国际贸易全方位能力的检测。实训测评的内容应主要包括:(1)国际贸易思维能力、行为能力和决策能力的测评;(2)进出口贸易业务流程操作的测评;(3)独立解决实际贸易问题的测评;(4)综合实践能力和综合专业素质的测评。

(二)采用按能力层次推进的测评方法

专业能力分为基础能力和综合能力两个大层次。在基础能力和综合能力内部又分为许多小层次。技能测评应按照这些层次逐步进行。在考核思路的设计上,我们先进行单项技能训练的考核,再进行综合技能训练的考核。我们认为由浅人深,由易到难,按层次考核,可推动技能实训循序渐进地展开。我们须根据国际经济贸易专业能力细化项目开展专项能力评测。通过边测边练,当学生掌握初级技能后,再进行较高层次的考核如商务谈判、市场决策、风险防范等方面的考核。

(三)贯彻考练结合、以考促训的考评原则

我们认为只有将技能实训与技能考评紧密地结合起来,学生的实训内容才有针对性和指向性;只有将技能实训与技能考评紧密结合起来,我们才能使测评既能准确地反映实习实训的效果,又能达到以考促训的目的技能实训与技能考评紧密结合是实训的一种好方法,也是专业能力考评的一种好途径。在国际贸易实训教学测评中,我们围绕能力培养之核心,始终注重将能力训练与能力考核有机地融合起来,做到练中有考,考中有练,考练不脱节。考服务于练,练服务于能力的培养。我们认为技能训练的要求与考核的要求本身就是统一的,不能人为地将之割裂开来。将技能训练的要求与考核的要求统一起来,可以使训练更有针对性,使考核更有依据,更有利于达到以考促训的目的。根据实训的要求来确定技能考核的要求,使考核的要求与训练的要求保持一致,使实训与考核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

(四)技能考核与技能实训同步进行,技能考核穿插在技能训练的全过程

开展一个环节的训练,就应同时对该训练环节的教学效果进行考核。有多少项技能模块实训,我们就应就进行多少项考核。专项技能训练完毕后,就要进行全流程的综合演练和综合测试。我们设计了国际贸易实训的十关,即国际市场调研、国际贸易磋商(用英文进行)、国际货运、国际货运保险、进出口商品检验、进出口报关、银行结算、外汇管理、涉外税务、国际贸易风险防范等。与此相对应的是,对国际贸易专业技能的测评也设有十关在单项技能训练考核完之后,还要对国际商务综合运作能力进行考核。

(五)以技能实训的效果作为考核的依据

在实训教学中,我们以技能实训的效果作为考核的依据。实训的效果好、质量高,说明学生对专业能力掌握得好,运用得好,实训考核成绩就应该高;反之,实训考核成绩就应该低。所谓实训效果好,就是指训练操作准确、规范、熟练,效率高,实用性强,符合现代国际商务运作的要求。之所以以技能实训的效果作为考核的依据,是因为我们重视实训教学的过程控制,以每个环节的高质量实训来保证整个国际贸易实训教学的质量。我们将实训环节与考核环节融为一体,以技能实训的效果作为考核的依据,促进考核和实训的良性互动机制的发展,促进实训质量的稳步提高。

二、建立“一二三四五”、“过关斩将”式的实训测评方法模式

由于实践教学考评体系的复杂性,实训的考评往往是实践教学的薄弱环节。传统的国际贸易实践教学测评往往采用实习报告、实训报告或其他单一的考核办法一次性地完成实训测评。整个考核的时间短,方法简单,手段单一,考核的内容不够科学,对专业能力素质的测评不到位这样的考评方法当然不能达到优化能力结构,促进学生能力增长的目的。

为了弥补原有实践教学测评方法的不足,我们通过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在国际贸易实训过程中,逐步探索和设计出了“一二三四五‘过关斩将”式的实训测评模式。我们从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为国际贸易、国际市场营销、国际电子商务类专业的实践能力检测提供了全新的测评方式与评价标准,改革和创新了该类专业实践教学的测评方法。

“一”即“一条龙”考核法,又称全流程考核法。在实践教学的前期,我们重点对学生的专项基础技能进行训练和单项测评。在实践教学的后期,当学生对基础技能有了较好的掌握、能较熟练地进行单项业务操作后,我们再对受训学员进行“一条龙”式的综合演练。在接近实战的场景中,要求学员将一单业务从头至尾做到底。这样可使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切实符合现代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确保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提高。

“二”即“二次模拟”考核法。在我们的实践教学中,我们既设立了全景仿真模拟考核,也设立了全程实战模拟考核。仿真模拟重点考查学员对国际贸易规则、惯例和业务流程等国际商务基础技能的掌握情况。由于仿真模拟是在虚拟的计算机环境下进行的,它离国际贸易实际业务还有较大的距离。因此,我们还将在全程实战模拟环境下对学生的专业能力进行更符合国际贸易实战要求的考核。

“三”即“三分实践考核法”。既有模拟实验考核、场景实训考核,又有毕业实习考核。在实习考核中侧重考查学生职业品质、合作精神、国际沟通能力、心理素质、上岗就业能力等在模拟实验考核、场景实训考核中较少涉及的能力素质内容。

“四”即坚持“四个结合考核法”。在开展实习实训测评时,我们注重将专项技能考核与综合技能考核相结合,单个环节考核与全流程考核相结合,单兵作战考核与团队攻关考核相结合,模块分割考核与模块整合考核相结合,从而全面、系统地检测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素质。

“五”即“五级叠加考核法”。根据国际贸易专业培养目标要求,我们把学生所需要的专业技能细分为五级能力指标,这样就建立了详尽的专业能力指标体系,进而针对每级能力指标的训练寻找适宜的考核方法和考核途径。

为保证实训质量,我们采用“过关斩将”式的测评方法。所谓“过关斩将”式的测评方法就是指,对于前后关联性强的实习实训环节,我们设立了诸多“关卡”,要求学生“过关斩将”,通过各个训练关卡。例如,我们在国际商务实训中心采用的实战训练“1o步”法,同时也是检测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10关”,他只有在规定时间内顺利通过第一关(即全面按时完成通过抽签获得的贸易实训项目的作业),才有机会进入第二关;只有全部过关后,他才能取得国际商务实训实习的合格成绩。

三、构建以专业技能考评为核心的测评方法体系

传统的国际贸易实践教学缺乏对国际贸易人才专业能力的分层次分等级的细化分解,缺乏对专业能力素质考核的深入分析,未掌握每项考核的能力要求,不知道应对哪些专业能力进行考评。因而,考核成绩就不能准确反映学生技能、素质掌握情况。考核与能力培养基本脱钩,考核起不到实践教学的风向标的作用,不利于专业能力的培养。

有鉴于此,在国际贸易场景模拟实训教学中,我们致力于改革传统的项目式考评方法,确定以能力培养为导向、以能力构造体系为依据的实训教学考核体系。我们认为实践教学测评的基本前提是必须构造科学的能力测评体系,设计相应的能力测试方法。我们按国际经贸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对“高级应用型”外经贸人才的能力指标进行了多级分解,对各项能力进行了详尽描述并形成多级能力指标体系。我们把该专业必需的实践能力分解为国际市场分析与决策、进出口贸易业务、国际贸易风险防范与管理、综合实践能力和综合专业素质等四大模块、81项五级指标体系。我们改革了传统的不按能力分解模块进行实践教学测评的模式,制定出了科学可行的能力型实训测评方法体系。我们按照专业能力模块体系设置考核项目,首先进行单项技能考核,然后再进行综合能力素质的考核。我们将国际贸易专业技能细分为许多项目模块,按细化的技能模块进行训练。实训以技能模块为单位展开,实训测评也按对应的模块进行。由于各项技能训练方式有较大的差异性,考核的方式也相应地有较大的差异。比如,若技能属于思维分析类,我们就采取案例分析、答辩、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测评;若属于业务操作类,我们就采用场景实训、实验室模拟等方法进行考核;若属于贸易项目策划类,我们就利用设计报告、预案等方式进行测试。

在实训测评中,我们按照专业技能的分解项目逐一进行详尽的实训和测试。在预定的分值范围内,给出各项技能水平的分值,以0.5分为一计分单位,统计出各部分的百分值,再按权重比例计人总成绩。国际贸易实训总成绩的计算公式为:

实训总成绩一市场分析与决策技能测评成绩x20+进出口业务践行技能测评成绩×40%+风险防范与管理技能测评成绩×20%+综合业务能力和素质测评成绩×20%。

我们精心设计和实施了国际贸易实务实训测评的“多环节、大周期”的过程模式。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到综合、由模拟练习到实际操作的能力培养规律,我们积极实践,不断探索,逐渐形成了国际商务实训考核的环节体系:(1)教师在课堂对学生进行技能基础知识考评。(2)国际商务专家培训后的培训考核。(3)学生就有关国际商务问题进行小组研讨考评。(4)学生就易引起分歧的商务问题进行一对一的辩论考评。(5)实验室模拟操作考评。利用全仿真软件,在计算机系统上进行国际贸易各流程的模仿操作考核。(6)流程考核。利用我校的国际商务实训中心的实训场地,按照国际贸易的实际流程,在接近实战的状态下进行商务运作考核。(7)国际商务的方案设计。针对某些国际商务问题,要求学生制定具体的方案,如谈判方案、风险防范方案等,以此检测学生国际商务运作的策划设计能力。(8)实训体会交流,发表对技能训练的体会和认识,每个学生都发言,学生互相评分。通过经验交流,大家共同受益,共同提高商务运作能力。

四、分模块对专业能力和素质展开逐项的测评

在对国际贸易专业能力素质进行分解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按照市场分析与决策能力、进出口业务践行能力、风险防范与管理能力、综合业务能力和素质等四种能力模块循序渐进地分别展开专业技能实训测评。先按能力模块分别考核记分,最后统计出国际贸易实训的总分值。

(一)国际市场分析与决策能力实训测评的方法

该模块的测评内容分为国际市场分析技能与国际市场决策技能两个方面。其中国际市场分析技能包括:国际市场分析能力、市场环境分析能力、竞争对手分析能力、目标市场分析能力、盈利分析能力等。国际市场决策技能包括:市场预测能力、市场进人策略选择能力、贸易伙伴选择能力、价格决策能力、市场应变能力等。按照国际市场分析与决策技能分项训练模式,我们制定了国际市场分析与决策技能实训的分项测评体系。对国际市场分析与决策技能的测评方法主要有:网络信息收集,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答辩,分组辩论,实验室模拟实验,流程实训等。该部分成绩占实训总成绩的20%。

(二)进出口业务践行能力实训测评的方法

国际贸易业务践行能力由进出口业务两方面的技能组成。对进出口业务践行技能的测评也须从这两方面展开。出口方面需要测评的技能项目包括:商务洽谈能力、银行业务能力、备货出运能力、出口报检能力、出口报关能力、办理保险能力、外汇管理能力、办理税务事宜能力等。进口方面需要测评的技能项目包括:商务洽谈能力、银行业务能力、提货分销能力、进口报检能力、进口报关能力、办理保险能力、外汇管理能力、办理税务事宜能力等。我们按照上述国际贸易进出口业务践行技能的训练测试项目,制定了详尽的国际贸易业务践行技能实训测评体系。在国际贸易实训教学中,我们运用的国际贸易业务践行技能测评方法主要有:外贸函电撰写,缮制单证,单据审核,案例分析与错误查核,场景角色模拟等。该部分成绩占实训总成绩的40%。

(三)国际贸易风险防范与管理能力实训测评的方法

国际贸易风险防范与管理技能实训测评包含两大部分内容:一是对国际贸易风险防范技能的测评,二是对国际贸易风险管理技能的测评。风险防范的技能有包括风险识别能力、风险估测能力、风险评价能力等。风险管理的技能包括风险预警能力、风险控制能力和对无法控制的国际贸易风险作出财务安排的能力等。以上述分解的能力项目为基础,我们开展了国际贸易风险防范与管理技能分项训练和分项测评,制定了国际贸易风险防范与管理技能测评体系。在国际贸易风险防范与管理技能的实训过程中,我们采用的测评方法主要有: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答辩,估测报告,决策分析报告,观测报告,预警报告,预案设计等。该部分成绩占实训总成绩的20%。

(四)综合实践能力和专业素质实训测评的方法

完成专项能力训练考核后,要进行全流程业务综合演练,同时要对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综合专业素质进行总体评价,其中综合实践能力主要指学生国际沟通能力、国际贸易全流程操作能力、国际贸易决策规划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综合协调能力、仲裁诉讼能力等。综合专业素质的考核主要包括实训出勤、人格品质、工作态度、责任感、诚信度、交往合作、业务能力、对复杂国际贸易问题的推理判断能力等方面的内容。综合实践能力和综合专业素质表现各占50分。由任课教师和特聘的外贸专家共同评分。该部分成绩占实训总成绩的10%。采用的测评方法主要有:综合演练、问题研讨、实训考勤。

五、国际贸易场景模拟实训测评方法改革有待于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国际贸易实训测评方法体系的改革是项长期、复杂、艰巨的工程。在建立科学、高效的国际贸易实训测评方法体系的过程中,尚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商榷、探讨,有许多困难需要我们去克服。

(一)关于学校总体协调的问题

实践教学测评体系改革较之课堂教学测评体系改革具有更大系统性和复杂性,仅仅依靠任课教师是完成不了此项任务的。国际贸易实践教学测评体系改革应在学校教学主管部门和系部的统筹协调下展开。教务部门应制定详细的国家贸易实践教学测评考务大纲和考核计划,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计划中。国际贸易实践教学测评工程复杂,涉及较多的人力物力和场地,学校应在此方面进行统筹安排。

(二)关于专业教师全员参与的问题

国际贸易实训测评有些环节的工作可由单个指导教师独自承担,但有许多环节的工作只能以教师团队合作的.方式进行。因此,实训测评应采取教师全员参与的方式进行,参与实训测评的教师要有较好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在实训指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按照各自的分工,紧密合作,协同作战,圆满地完成实训测评任务。

(三)关于聘请外贸专家参与实训测评的问题

国际贸易实训应与当前我国对外贸易实际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以能否胜任外贸实践工作作为检验国际贸易实践教学和学生实践技能水平的最终标准。由于外贸专家精通、擅长外贸业务,他们对国际贸易实践教学和学生实践技能水平有最高的发言权。因此,在进行实训测评时应尽可能聘请外贸专家参与实训测评工作,这可保障国际贸易实训测评结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权威性。

(四)关于对技能测评方法进行整合的问题

按照分解后专业技能项目进行实训检测,可定量地检验学生对实际技能的掌握情况。但由于分解细化后的专业技能检测项目众多,若采取逐一检测的方法对每项技能进行测评,则工作量非常浩大,这将花费大量的时间,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我们应该考虑对技能测评方法进行整合,某种方法的某次测评应能同时对多项技能指标进行测试,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实训测评的效率,使实训测评具有更高的可操作性。

专业实践技能考核范文4

关键词:高职;汉语专业;课程;改革;探索;实践

     教育部2006年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16号文)中明确提出:“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 在教高16号文精神的指导下,我院汉语专业教研室对专业课程改革进行了积极、大胆地探索与实践。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

一、根据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

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汉语专业遵循从基础知识到专业知识,从知识到技能,从基本能力到核心能力的人才培养规律,构建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汉语专业课程体系由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两大部分组成。

(一)理论教学体系符合人才培养规格需要

汉语专业根据职业岗位(群)所需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来构建理论教学体系。理论教学体系分为公共课、专业课(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其中公共课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大学英语》等9门课程;专业课有《现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应用文写作》、《秘书实务》、《小学语文教学法》、《办公室自动化技术与应用》等14门课程;专业拓展课有《秘书资格考证专题》、《现代企业文化》等4门课程。

(二)实践教学体系满足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

汉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实践教学体系的构成主要有课程实践教学和专业实践教学,其中专业实践教学包括:1.综合实训:通过《专业技能训练》《课堂教学技能训练》、《秘书实务实习》、《小学语文教学实训》、《就业技能综合实训与检测》等实训课程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的训练;2.技能大赛:每学年定期举办专业技能大赛,如朗诵、汉字五笔录入、职业礼仪大赛等,目的是“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强化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技能的训练。3.专业实习:包括小学语文教学实习与秘书实务实习,各安排8周。在实践中培养、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4.毕业实习(顶岗实习):共15周,在实际工作中掌握专业技能。

二、改革教学内容,突出实践教学

(一)汉语专业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为目标,对每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增加实践教学内容,加大实践课时的比例,要求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实践学时安排达30%,其它专业课的实践学时安排达50-80%。如《秘书实务课程》是专业核心课程,安排了108学时,其中实践学时占60%。本课程设置了五个教学模块:秘书职业认识;秘书办文工作;秘书办会工作;秘书办事工作;秘书实务综合实训,着重突出秘书实务课程的实用性和操作性。

(二)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汉语专业专门开设了一些综合实训课程,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及职业技能的训练。如《就业技能综合实训与检测》课程是一门集训练与检测为一体的实训课程,课程根据学生的需要分设读说训练与检测、求职面试技巧及情景模拟训练与检测、计算机应用训练与检测三个模块,由任课教师自编教材。本门课程已开设三年,实践证明,学生通过反复的强化训练,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三)根据汉语专业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把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教学内容纳入课程教学。比如,为了帮助学生考取秘书资格证,安排了《秘书实务》、《秘书资格考证辅导》等课程;为了帮助学生考取教师资格证,安排了《小学语文教学法》、《小学教育学》(选修课)、《小学心理学》(选修课)等课程。

三、改革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及手段,强化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一)在“教、学、做”一体化思想指导下,大力推进教学模式改革

汉语专业积极践行教高16号文精神,积极探索并实践 “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突出实践教学,重视对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训练,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改革教学方法及手段,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学质量

本专业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以“教、学、做”一体化思想为指导,改革了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积极探索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如在文学类课程教学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等),教师灵活运用朗读法、案例分析法、自学法、实践训练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等多种教学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阅读、分析、鉴赏、研究文学作品的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法》、《秘书实务》等专业核心课程中,教师更多地运用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思考,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在教学手段上,灵活、恰当地采用现代教学技术,运用多媒体电脑、网络信息资源、优秀教学资源等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如文学类课程经常使用多媒体电脑进行教学,通过展示课件、播放根据文学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及兴趣;《小学语文教学法》等专业核心课程有专用的教室,教师可使用多媒体课件和视听设备进行教学,课程教学效果良好。

四、积极改革课程考核方式,以“考”促 “学”

汉语专业对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大胆地改革,以能力考核为重心,注重过程考核,操作技能考核,以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并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方法,建立形成性的评价机制,强化学习过程的检测,推行教考分离,全面测评学生对本门课程学习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相结合所形成的综合能力。 据统计,汉语专业平均每学期有3门课程进行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考核方式多样,有案例分析、实践操作、课程论文、调查报告、课业考核、多媒体汇报等,形式灵活,或采用闭卷与开卷相结合,或采用理论考核与技能操作相结合,或采用平时考核与 期末考核相结合等。

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有力地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有效地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毛爱武. 高职院校“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22)

专业实践技能考核范文5

【关键词】职业院校 应用化工技术 实践教学方法与模式

对目前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所存在的问题,结合化工行业快速发展对人才需求的现状,通过课题立项研究,结合本人工作情况简单谈谈在现有条件下能够建立起来的高职高专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方法与模式,其分为校内、外两部分。

一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校内实践教学方法与模式

校内实验实训是学生进入相关岗位顶岗实习前的一项上岗培训。通过培训,学生掌握岗位操作的安全知识、操作流程与规范,掌握基本的岗位操作技能,考取相关的上岗证。

1.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实训与职业基本技能考核办法

职业基本功的培养和训练,需要各门课程任课教师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因此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根据专业要求,突出职业教育特点,加强职业基本功训练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基本技能和实践能力。职业基本功的训练与考核是本专业培养人才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职业岗位的基本能力要求。因此对学生进行职业基本技能的培养、训练和考核尤为重要。

具体考核办法如下:

(1)凡在籍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参加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基本功训练与考核。(2)学生职业基本功过关考核校内部分,经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各学科课程专业基本功训练与考核,随课程教学进度进行。第二阶段为毕业生职业基本功过关考核,在毕业年度学生顶岗实习前进行。(3)毕业生职业基本功过关考核工作根据本专业培养方向制定的考核内容,并按考核内容成立考核评委组,选聘工作认真、责任心强、经验丰富的具有本专业(学科)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任组长和成员。考核评委组人数根据参加考核学生人数的多少确定,一般为奇数,3~7人。(4)组织毕业生职业基本功过关考核时,将参加考核的班级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在考核评委组内部也分为若干小组,每小组不少于3人。根据专业计划中制定的本专业基本功考核项目、内容、评分标准,几个考核小组同时对学生进行考核。每位学生至少有3位评委给分,其成绩为几位评委给出成绩的平均值。(5)毕业生职业基本功过关考核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实行10分制,采取当场评分的办法。职业基本功过关考核形式是全面检测,计个人得分,在学生个人得分基础上得出班级团体总分。(6)毕业生学生的职业基本功过关成绩不及格者,不能参加实训,不安排顶岗实习,不发毕业证书。(7)毕业生职业基本功过关考核第一次补考在每年6月中旬进行,补考及格者毕业时发给报到证。第一次补考不及格者可参加第二次补考。第二次补考安排在暑假进行,如第二次补考仍然不及格者,可随下届毕业生过关考核进行补考,成绩合格,补发报到证。(8)各位评委应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要以认真、严谨、负责的态度,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按质按量完成考核任务。

2.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实训与职业基本技能考核措施

以考核表现场考核逐项打分形式进行,校内实践教学设施比较多,分基础课实验考核和专业课实验实训考核两部分。基础实验实训与职业基本技能主要考核学生仪表、操作前准备和操作过程;专业实验实训与职业基本技能主要考核仪表和操作过程。检查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和实践动手能力,大致了解学生校内实践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二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校外实践教学方法与模式

第一,一年级学生需要到企业见习一周。通过见习,使已学完学院安排的公共课及初步接触专业基础课的学生去企业感官认识企业概况,对企业原辅料、半成品、成品、产品生产加工工艺过程、设备流程及简单操作过程、生产安全、企业文化等进行初步感性认识,为下一环节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学习奠定基础。根据各自企业的特点,以及学生所学专业,确定当地有代表性的化工企业为长期稳定的学生重点见习基地。

第二,二年级学生需要到企业实训15~30天。实训期间,学生应一对一地跟着师傅学习岗位的操作过程,使学生更加具体了解如何操作设备,为什么这么操作,通过操作达到什么要求,以及设备维护、保养、卫生、安全、简单事故处理等事宜,为下步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基础。企业实训主要安排学生到国内知名企业进行实训。通过大企业实训,使学生能够得到现代化企业正规的基础培训,增强学生未来就业适应性,实现与企业的“零对接”。

第三,三年级学生按照三年制大专“2+1”的人才培养方案要求(有些高职院校采用“2.5+0.5”),学完专业课后到企业顶岗实习一年。在定岗实习期间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和企业实习所获得的实践知识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在此实践教学体系环节中,顶岗实习企业选择尤为重要,所选企业应:(1)符合学生所学专业或专业方向。(2)是国内外知名的大型企业。(3)能接纳我们学生就业的企业,即“顶岗实习连带就业一条龙式企业”。(4)尽可能多家企业供学生自主选择。(5)企业通过考试、面试、试岗、学校推荐等多种方式选择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期间就享受正式职工待遇。(6)按照企业与学生共同认可的原则择优录取,提前使学生亲身感受毕业就业招聘会的压力与程序。

对于未被企业录取顶岗实习的学生,最后由学校负责安排顶岗实习企业,但该企业仍然符合学生所学专业,只是企业与上述企业综合素质、待遇有一定差距;从而鼓励下一届学生如何提高自己增强企业所需求的素质与能力,使学校教学与学生学习方向更加明确,从而走向职业类办学的良性循环。

专业实践技能考核范文6

关键词:财会类专业 四位一体 三阶递进 实践教学体系

计是一门实践性和技术性很强的专业,实践教学在财会类专业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起点,是学生由书本走向就业的接口,也是学生养成良好财会职业道德、严谨作风和提高职业素质的重要平台。长期以来,受财会岗位容量小和财会工作保密性强的制约,财会类专业学生校外实习实训存在一定的难度,虽然财会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已经普遍加大了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但由于校内实训缺乏真实职场氛围和真账实做训练,严重影响学生职业实践能力培养,这已成为财会类专业实践教学的瓶颈。因此,如何把工学结合的理念贯穿在财会类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建立符合职业技能提升内在规律的实践教学体系,已成为所有院校财会类专业面临的核心问题。本文结合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财会类专业的实践教学经验,就财会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进行探讨和研究。

一、财会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立足浙江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突出为民营中小微企业服务的鲜明特色,从职业岗位(群)调查和职业能力分析入手,对接岗位(群)职业能力需求,搭建课程实训、专业办企、引企入校和顶岗实习四个实践教学平台,围绕专业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和专业发展能力设计实践教学内容,构建“四位一体、三阶递进”实践教学体系,实现了实践教学的校内校外、模拟实操、内务外务、单项综合的结合,将动态化实践教学贯穿于专业教学体系中,探索了一条突破财会类专业实践教学瓶颈之路,有效地培养了财会类专业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一) 搭建“四位一体”实践教学平台(见图1)

1.真账实做平台。在校外建立顶岗实习基地,形成工学结合的示范性窗口和标杆,在校内,通过引企入校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自建财务咨询服务公司,实现校内顶岗、边学边做,与校外顶岗实习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多真账实做的机会。同时,将这些企业的经济业务引入课堂实训,在校内开展连续3个学期历时15个月的“企业会计岗位综合实训”,结合专业课程进度,每月特定经济活动信息,学生根据这些源于真实企业的原始资料进行实训,连续3个学期的实训相当于积累一年的实际工作经验。这种方式能够有效解决本专业学生校外实习实训难、校内实训缺乏真实职场氛围和真账实做训练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

2.模拟实训平台。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普遍推行了项目化、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实施分课程的单项实训,以此强化学生的单项技能。在单项实训的基础上,创新推行连续3个学期历时15个月的“企业会计岗位综合实训”,将顶岗实习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引入实训中,突破了传统模拟实训在时间、方式和内容上的局限,构建了一条针对性强、仿真度高的动态会计专业综合实训链,同时出版了配套教材《企业会计岗位综合实训》。单项与综合结合的实训方式强化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考虑到民营中小微企业会计“一岗多能”的特点,除了完成企业内部的财务工作,还需要办理与工商、银行、财税等外界部门之间的业务,因此,开发了一门名为“会计岗位企业事务综合实训”的新课程,专门培养学生办理外部事务的能力。课程教学采用项目化教学模式,以虚拟工作任务为载体,在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内务与外务的结合,拓宽了校内实训的内容与范围,适应了民营中小微企业会计“一岗多能”的人才需求特点。

四位一体实践教学平台,形成了校内与校外、模拟与实操、内务与外务、单项与综合相结合的多维实习实训格局和实践教学环节。

(二)设计“三阶递进”实践教学内容(见图2)

1.基于岗位职业能力分析,确定实践教学目标。通过对民营中小微企业的岗位调研,明确了本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岗位:出纳、会计核算、成本核算、会计主管、会计监督,通过对主要就业岗位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制定财会类专业实践教学目标:培养能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会计操作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会计核算与监督能力,具有一定的财务管理和分析的能力,能胜任中小微企业财会岗位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财会类专门人才。

2.根据实践教学目标,组织实践教学内容。

(1)划分实践教学内容层次。根据实践教学目标,按照能力递进顺序分层设计实践教学内容,包括以会计书写、凭证填制等会计基本技能为主的专业基础能力层;以业务核算、成本计算、会计电算系统操作、财务管理和分析等会计主要技能为主的专业核心能力层;以会计事务处理、财务知识运用等会计延伸技能为主的专业发展能力层。

(2)分层设计具体实训项目。实训项目是提升专业能力的载体,分别在专业基础能力层下设会计书写、点钞验钞、填制与审核会计凭证等能力训练项目,在专业核心能力层下设货币资金核算、往来款项核算、存货核算等能力训练项目,在专业发展能力层下设会计科目设计、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设计、采购与付款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等能力训练项目。通过具体的能力训练项目,锻炼学生动手操作和实际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这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财会专业人才的具体、有效的措施。

(三)实行“过程性、分段式、多元化”实践教学技能考核方案

建立全面系统的考核方案能够充分发挥考核评价的引导和激励作用,有助于学生职业道德与职业技能的提高,进而促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针对三个能力层次的实践教学,分段进行考核,各阶段考核成绩由课程实训成绩、集中实训实习成绩、本阶段职业资格考证成绩三部分构成,其中,课程实训成绩通过对各门课程的能力训练项目进行过程性考核取得,集中实训成绩通过实践指导教师和专业课任课教师双方考核取得,职业资格考证成绩根据实际考证成绩取得。通过考核的学生由学校颁发技能鉴定证书。

这种以能力考核为主、稳步渐进的分段式、多元化考核方法,可以全面合理反映学生的真实能力,督促学生主动提高实践技能,实践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二、构建财会类专业“四位一体、三阶递进”实践教学体系的现实意义

“四位一体、三阶递进”实践教学体系,探索了一条突破财会类专业实践教学瓶颈之路,有效解决了财会类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构建“四位一体”实践教学平台,培养了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

一方面,通过专业办企和引企入校,实现了校内顶岗、边学边做,与校外顶岗实习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实际工作的机会。另一方面,将这些企业的经济业务引入课堂实训,在校内开展连续3个学期历时15个月的“企业会计岗位综合实训”。形成校内校外、模拟实操、内务外务、单项综合相结合的多维实习实训格局和实践教学环节,有效解决了传统实训难以做到真账实做的问题,提高了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

(二)设计“三阶递进”实践教学内容,适应民营中小微企业人才需求

根据职业能力分析,按照能力递进顺序,分专业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和专业发展能力三层设计实践教学内容,开发“会计岗位企业事务综合实训”等特色实训课程,拓宽了实践教学内容,所培养的人才综合实践能力强,更加适应民营中小微企业财会岗位“一岗多能”的用人特点和需求,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实行“过程性、分段式、多元化”技能考核方案,为实践教学质量提供保障

按三个能力层次分段考核,考核成绩由课程实训(采用过程性考核方式)、集中性实训实习(实践指导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双方考核)、职业资格考证(实际考证成绩)三部分成绩构成,可以全面合理反映学生的真实能力,督促学生主动提高实践技能,实践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三、构建“四位一体、三阶递进”实践教学体系的保障工作

(一)建设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关键,在与国际接轨的今天,会计知识更新换代得非常快,这对会计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及时掌握新知识,并具备与一线岗位接轨的实操能力。

在探索构建财会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同时,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教师通过到企业顶岗实践、带学生到校内真账实训基地实训等方式,熟悉会计操练,及时掌握会计工作的最新动态,胜任财会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工作。同时,通过聘用兼职教师,引进客座专家等方式进一步充实教师队伍,确保实践教学的质量。

(二)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加强真账实训基地的建设

实训基地的建设是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通过与企业建立互惠合作机制,学校为企业提供办公场地,企业为学生提供真账实训的机会,学校教师和企业会计共同指导学生进行会计核算和纳税申报,做到“基地即教室、师傅即老师、学生即员工”的校企融合,学生不出校门就能接触真实的会计业务,有效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总之,构建一个完善、有效的财会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完成必将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综合能力和职业素质,有助于实现财会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并不断促进财会类专业教育的蓬勃发展。X

参考文献:

原和平.高职会计实践教学问题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