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条例范例6篇

教师职业道德条例

教师职业道德条例范文1

关键词:职业道德 职业指导 案例教学

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是职业学校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德育课程。其教材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每一章节之前,都会配有具体的案例,然后由案例进而导入正文,且正文中也穿插着很多案例,降低了课程的理论难度,并增强了教材的可读性。这一特点为案例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一、案例教学的含义

案例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并对现实问题或特定事实进行交互式探索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还可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实践能力。此外,案例教学还适用于职业学校的教育,有助于落实能力本位,提高德育课的亲和力。

二、案例教学的特点

1、启发性和创造性

案例教学是一种启发式的教学,打破了以往“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的模式。将传播知识和培养能力结合起来,这样既可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还可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批判性,并且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锻炼和培养。

2、参与性和互动性

案例教学是一种参与式的教学,具有很强的互动性。它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基础,无论是对案例的分析讨论,还是案例评价,甚至在案例收集整理的过程中,都体现了学生与老师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wwW.133229.cOM

3、情境性和现实性

案例教学是以真实具体的案例为教材的背景,有的甚至可以对号入座,使学生感觉像是身临其境。教材所提供的案例,其主人公大多是职校的毕业生,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就像发生在身边的事一样,会使学生感觉分外亲切。

三、案例教学在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课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式突生变化,要求师生之间具有很高的配合度

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课是实用性的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并涉及了广泛的知识面。教师对教学中所涉及的材料,必须要有一个细致的了解,还要求教师对课堂活动进行有效的调控,将不同观点产生的分歧向着纵深方向引申,指导学生去研究案例所揭示的思想、本质,深化知识体系。

现阶段,很多老师都缺乏对职业理论的认识以及对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对案例教学的方法也缺乏深刻的理解,在讲课时总是照本宣科,与实际生活脱轨,使课堂沉闷枯燥,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案例的内容缺乏较强的针对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努力求知。案例教学最关键的就是要选好案例,这对案例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课的教材,虽然每一章节都引入了案例,但案例的内容过于陈旧,与现实生活差距甚远,不符合教学的需要,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

3、缺乏规范的考核体系,教学效果不明显

传统的考核方式往往比较单一,常把考试当成唯一的考核标准。这就使得学生即使不认真学习,不积极思考,只要在考试之前死记硬背,也可取得较好的成绩,从而使学生懒于学习,疲于思考,严重影响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此外,有许多教师太过于目的化,只一味的引导学生去追求正确答案,使学习趋于教条化。还有老师只单纯的注重形式,表面上热闹生动,实际上却并未给学生带来多大的触动,这种做法是舍本求末的,是不可取的。

四、完善案例教学的方法和建议

1、学校应努力丰富和完善教学资源,提高软硬件设施水平

学校应为案例教学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教学条件,学校及其相关部门应尽可能的配合和支持教师开展案例教学。

2、学校应开辟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1)必须改变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课的考核方式,不再单纯的以考试作为衡量学生学习能力的唯一标准,而是要促使学生认识案例教学的重要性,注重教学的过程及结果。

(2)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利用时间,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促使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观点。这样既可以达到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目的,又可锻炼学生的胆量,使他们在课堂上更加活跃,有助于增强案例教学的效果。

(3)指导学生课后运用所学知识,并将其转化为自身能力,为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课的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对“认知”那一部分的内容要做到真正的掌握和理解,“应用”的部分要求学生要学会分析判断,并积极参加实践活动。

3、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

教师能力的高低对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作为教师本身,应该积极的接受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功底。另外,教师还应该在平时的生活中留心观察,认真收集各种案例,通过电视、网络、书籍、报纸等多种途径来进行案例的收集,关注时事,紧跟时代的步伐,只有这样才能使案例教学在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课中得到有效的实施。

参考文献:

[1]苏龙来. 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课案例教学的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07,(12).

[2]蒋俊凯. 浅谈案例教学法的运用——以“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教学为例[j].教师,2010,(04).

教师职业道德条例范文2

【关键词】高校 会计专业学生 职业道德 教育

1 加强高校学生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高校会计类专业的学生,是会计队伍的预备人员,是未来我国会计队伍的骨干力量,他们是否具备应有的职业道德,将直接影响到未来会计工作的好坏。在高校会计类专业开展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会计职业情感、道德观念和法制观念,可以促使会计队伍预备人员将会计职业道德要求转化为内在的会计职业道德品质,把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变成未来职业活动中遵循的信念和标准,从而对潜在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准起着基础性作用。相反,如果学生缺乏应有的会计职业道德,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必然会导致其为谋取个人或单位利益而肆意造假。因此,加强对高校在校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是我国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一环,是当今经济时代的呼唤,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2 高校对会计学专业学生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2.1 财会教学中重专业知识教育而忽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目前,在高校财会教学中,注重的仍是学生的会计专业教育,而对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较少,一些学校甚至没有开设这方面的课程。最终的结果使培养出的学生缺乏坚韧的职业道德的“铠甲”,走上社会后,在事本专业工作的时候,难免由于缺乏职业道德的系统知识、由于意志薄弱而制造虚假的财务信息,伤害使用会计报表的国家、单位和个人,同时也使自己受到伤害。

2.2 缺乏对会计学专业学生熏陶和培养会计职业道德的职业氛围的营造

会计专业学生较多缺乏对专业的“感性认识”,再加上由于会计专业本身风险多样性、抽象性和学生缺乏社会实践等因素,本可以在学生时代即已奠定的基础却无法实现,高校没有很好地履行对学生进行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责任,而把这些责任推向社会,极有可能学生会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甚至走向违法的道路。

2.3 学生缺乏顶岗实习的社会实践机会

由于会计资料的重要性使得许多单位不愿意给学生提供实训的机会,导致学生在高校读书期间缺乏“真刀实枪”的实践机会,缺乏对会计职业风险性的深度理解,从而使学生埋下遵守职业道德自觉性不够高的隐患。

3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

3.1 提高教师的人格修养和专业水平是培养学生会计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条件

高校会计教师肩负着身教与言教两个职责,一般说来,身教重

于言教。会计教师高尚的人格修养和过硬的专业知识是培养学生会计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条件,教师自身人格的完善会对学生高尚人格的培养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能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而不会引发抵触和反感情绪。在日常的会计教学实践中,会计教师应以自身较为完善的人格修养为基础,结合实际会计案例对学生进行会计职业道德品质的引导和教育。实践证明,会计专业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及结合实际案例进行会计师职业道德教育有利于学生内心信念的形成。

3.2 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我国高校会计专业较高职及中专学生而言,未充分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对其他能力的培养重视也还不够。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结合职业道德的形成和发展不可能是自发性的,只有让学生知法懂法,才能自觉守法。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应与法制教育相结合才能取得良好效果。由于会计工作涉及面广,所以,法制教育范围也应尽可能广泛,除了应该学习基本的《会计法》以外,《税法》、《合同法》、《证券法》、《票据法》、《经济法》都应包含其中。法制教育要让学生意识到提供不实会计信息的危害及自己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把学生自觉遵纪守法的意识纳入教与学的各个环节。

3.3 加强实践教学

高校可以增加实训课程的课时,让学生更多的了解真实的会计操作流程。在课程设置上应尽可能真实地模拟现实生活,要有严格的岗位分工和会计监督体系,并在实践课程中穿插讲解,让学生学会如何识别和判断虚假的会计信息。同时要注重改革教学方式,运用案例教学的方法,实践证明,道德教育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案例教育,借助案例既能够使学生对道德问题较为敏感,又能够增强其对道德的感性认识。此外,高校还应为学生创立良好的实习条件,特别是能够去会计师事务所实习,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多接触在课堂中学不到的会计知识,如年度会计报表审计、验资、资产评估等业务知识。同时安排学分鼓励学生多次实习,而不是只在将近毕业时帮助学生实习。

3.4 建设高校诚信专业文化

高校不仅要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放在教学中,更要深入到学生生活的各个层面。高校可以开展诸如诚信文化周、诚信人物评选等活动,还可以引入诚信管理机制,如考试作弊计入诚信档案,学生会人员评选采取公开透明方式,让广大学生参与等等方式建设诚信校风。同时,应广泛开展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活动。高校要将职业道德教育纳入教学内容并加大学分比重,针对不同学生特殊需要采取辅导教育方式,通过开设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加强引导、开展种公益活动,强化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诚信观念。

3.5 高校缺少专门讲授会计职业道德、会计法规课程的教师

高校会计专业教师教学结构的缺陷主要是缺少专门讲授会计职业道德、会计法规课程的教师,而且会计专业教师本身这方面的知识也存在缺陷。所以,笔者建议要培养专门讲授会计职业道德、会计法规课程的教师,弥补会计专业教师关于会计职业道德、法规等知识的缺陷,进而完善高校会计专业教师结构。

高尚的会计职业道德品质,不是一年半载能够养成的,它需要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在校期间除了加强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教育,更要大力加对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才。可以预见,德才兼备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在未来高校会计人才的激烈竞争中将显现其强大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赵志明,《论会计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培养》,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6.4.

[2] 李杏梅,《浅析高校学生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消费导刊,2008.11.

教师职业道德条例范文3

一、组织学习做到计划落实,内容落实,决不搞形式主义

学期开学前,学校党支部就拟订了“教师政治学习、师德训练计划”,每次学习内容都落实到具体的人。由主讲人根据计划去准备内容,拟订主讲提纲,一般由党支部委员和校长承担。本学期组织教职工学习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市教育工会[1999]5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规定》《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并联系实际进行宣讲,把教师的政治思想教育,师德师风建设与深化素质教育、民族兴衰的高度来认识、来探讨。

二、建立师德师风的建设制度、相关条例,加强全员管理、科学管理,形成教职员良好的师德行为为了加强《绿影小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暂行方案》的执行力度,提高教职员的师德水平,真正做到防微杜渐,我校又经教代会讨论通过了《绿影小学教职员加强师德修养,严格尊纪守法暂行条例》同时又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了学习讨论,在此基础上,向教师提出: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应该忌哪些言和哪些行?在教师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由学校师德领导小组进行综合归类,拟订了《绿影小学教职员忌言忌行》并打印出来发给每位教师,并要求压在台板下,以达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 根据学校实际和教师工作的特点指定行之有效的管理条例,有助于养成良好的师德行为和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为学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强化师德师风教育,以丰富多采的活动为依托

活动育人是更好的育人途径。通过活动前的宣传发动,活动中的启发引导,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学期党支部组织了“我是共产党员的演讲比赛”活动,每位党员结合自己工作的实际畅所欲言地表达了自己的心声,他们在工作中严格的遵纪行为、爱生的表现、奉献的精神,深深感动了参加这次活动的50多位教师。近日,党、团支部还聘请了华师大政法系毕业在师范学校任教的张学平老师来我校进行了“学法、懂法、守法”专题讲座,紧接着又围绕着讲座的中心内容出了“普法知识竞赛”试卷,让每位教师参加了竞赛。只有坚持不懈的组织教师学习、活动,师德师风建设才会有保障。

四、加强过程管理与监控,真正使制度条例通过教职员的行为表现出来。

师德建设扎实稳步推进通过学习和活动的开展,制度的约束,我校教职员在师德师风上有了进展。为了巩固这一成果,及时发现问题,真正地、全面地了解教师的治学行为,学校在不打招呼的情况下,拟定了《绿影小学家长、学生评价学校、教师的问卷调查》,问卷的内容广,有学校办学条件、教育改革成果,有教师上课、批改作业、热爱学生,为人师表方面等等。全校1409人参加了评价,在收回问卷之后,学校组织行政进行了逐项总结,从数据统计来看,我校教师的师德行为90%以上受到家长、学生的肯定。

教师职业道德条例范文4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选择

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选择是指教师在职业活动中,在自己的意志支配下做出某种行为或不做出某种行为的判断,这种行为选择体现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正确与否,都会直接或间接对受教者产生深刻的影响。教师对其行为做出正确的选择,是维护教育教学活动正常进行,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条件。教师在进行行为选择时应注意如下两方面:一是行为选择是否存在自由意志。人的行为既然是在社会实践中发生的,通过社会关系表现的主观意志活动,就应该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离开了社会属性就失去了行为的意义。同时,人的行为必然发生一定的结果,要使行为人对所发生的结果负责,就应当承认行为选择存在相对自由意志,否则,行为人不该对此行为承担责任。教师的行为选择也是如此,在职业活动中,既要受教育法律、职业道德的调整和制约,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自己的意志支配其行为,体现教师的职业道德。二是行为选择的价值取向。教师职业道德行为不仅涉及到行为主体个人的利益,而且涉及到受教育者、教育事业直至社会的利益。由于教师的行为选择不同,实现的价值也就不同。能否选择正确的行为,实现有利于受教育者、教育事业和社会利益的价值,关键取决于教师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它是影响教师价值的重要因素。此外,教师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也是影响价值取向的因素。教育实践中,经常遇到主观动机与行为结果不一致的现象,有些教师在选择行为时,主观愿望是好的,但行为的结果则往往偏离价值取向,这种教育行为的选择不能实现社会需求的全部价值。所以,教师的行为选择取向寓于职业道德之中,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中,必须注重职业道德。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法律责任

素质教育的实施,要求教师职业道德行为中要具有法律责任。教育法制不仅保障教师的权益,也要求教师应履行法定义务和承担法律责任。一是教师在职业活动中要规范法律行为。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选择并实施的某种行为是有一定法律价值的,例如教师与学校订立的聘约合同、教师与学生发生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等都具有法律意义。不论教师选择什么样的行为形式,都将发生一定的法律后果。二是教师在职业活动中要承担法律责任。我国法律对教师职业道德行为有着特定的规范,例如《教师法》第七、八两条,各从六个款项规定了教师的权利和义务以及需要承担的责任。教师要依法对学生负责,如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品行和学业成绩等等。再如学生旷课,教师应查找原因;对有着逆反心理的学生,教师应讲究一定的方法加以引导;对于差生,教师不得歧视、排挤。有的教师对不遵守纪律的学生实施打骂、侮辱甚至伤害,属于违法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价值

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很重要,既包括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建设,也包括教师个体的德性完善。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具有利己和利他的双重价值。一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完满可以使教师获得自我实现的价值。德性伦理学家麦金太尔指出:“德性是一种获得性人类品质,这种德性的拥有和践行,使我们能够获得实践的内在利益,缺乏这种德性,就无从获得这些利益。”教师必须拥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以身作则,才能影响好、培养好学生,让学生的成长过程奠定道德基础。教师德性的发展是在教育实践中不断积累起来的,教师德性的获得和提升是教师生命的表达和潜能的释放,有助于教师明晰教育工作的意义。二是教师职业道德对教师敬业乐业、贯彻教育方针、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有重要价值,能优化教师队伍,调节各种教育因素充分发挥效力,是学校和教师队伍取得社会良好评价和有力支持的感召力之所在。

四、结语

教师职业道德条例范文5

[关键词]高等院校 会计专业 职业道德培养

[作者简介]齐励(1983- ),女,福建福州人,江西工程职业学院管理工程系,讲师、注册会计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会计理论与会计教育。(江西 南昌 330000)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6-0075-02

财政部于2010年了《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该文件中多次强调了要培养职业道德良好的会计人才。目前我国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体系大致有三个方面:一是对潜在会计人员(主要包括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二是对会计人员上岗前的职业道德教育;三是对在岗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其中,高校对会计专业学生进行有效教育是会计职业道德培养的基础性环节。

一、高校会计专业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重要意义

当前社会道德缺失现象严重,从毒奶粉到毒胶囊,从假学历到假慈善,各行各业都在遭受信任危机,会计行业也难以避免。因此,全社会诚信体系的构建是我国的当务之急,会计行业的诚信建设也刻不容缓。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应从源头开始。如果会计从业人员在学生时期就形成对道德与诚信的尊崇,那么,他们自然会在职业判断时做出符合自己道德意识观念的行为。因此,高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效果,将会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的会计信息质量。总之,良好的高校会计教育不仅要给学生完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应使他们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二、高校目前会计专业职业道德培养现状剖析

当前,尽管许多高校都陆续开展了职业道德教育,但会计人员整体职业道德似乎并没有得到显著的提高。相关调查显示,在即将毕业的会计专业学生中约有68%的人在调查问卷中表示,“如果将来公司负责人要求做假账,他们可能会参与作假”。这个数字令专业教师感到十分痛心,事实表明,目前高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没有做到位,具体问题表现如下:

1.在培养目标上,重考试培训,轻道德养成。根据财政部颁布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自2005年3月1日,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制度开始实行。这些年来,依照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需要,多数高校会计专业逐渐开设了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相关的课程,如会计法规、经济法等课程。有些高校甚至专门开设了“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课程,以帮助学生顺利通过资格考试。这种为了“考证”而专门开设的课程,在培养目标上片面追求考试的通过率,忽略了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实质性培养。这种教育缺乏实质性效果,无助于这些潜在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培养。

2.在培养形式上,重课堂教学,轻实践体会。会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涉及的职业道德问题较为复杂,不仅与会计实务紧密相连,还可能涉及人际关系、职位晋升等各类问题。因此,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仅靠理论方面的学习是难以获得的,更需要实践教学活动的帮助。然而,现在高校会计专业的职业道德教育往往还是停留在传统“填鸭式”的教学形式上。教师在课堂上照本宣科,教学形式单一、枯燥,在这样的培养形式下,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此外,部分会计专业教师从高校一毕业后就直接进入高校任教,虽然有着精深的学术知识,却缺少相关社会实践经验,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3.在培养内容上,重条款讲解,轻案例教学。会计专业的许多课程都具有极强的应用性,如会计、审计、财务分析等专业课程。在这些课程的教学中,需要大量的案例教学内容,这样才能给学生直观的、而非单纯抽象的知识,从而增强学生专业判断能力,会计职业道德的培养更是如此。它不仅要求学生学会对法律条款的套用,还要使学生学会如何在面临复杂人际关系和种种利益矛盾时,在各种会计处理方法间进行正确抉择。这种能力的培养不是仅靠教师单纯的条款讲解可以给予的,必须通过大量的案例教学,模拟复杂实际情况进行反复训练,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三、改进高校会计职业道德培养的思路

1.常态化会计职业道德教育。高校会计专业学生职业道德实质性的培养仅仅依靠设置一两门相关课程是远远不够的。职业道德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潜移默化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在这方面的教育做到常态化,只有这样,我们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才不会流于形式,才能够实现良好的效果。笔者建议,除了专门设置“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等相关课程外,会计职业道德的教育应该贯穿整个大学阶段。例如,对刚进入学校的新生,可以在他们的基础课程中设置一些哲学课程,由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

2.积极开展相关实践活动。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是学生亲身感受和理解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重要途径。首先,专业教师可组织学生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参观、实习,让学生结合实际工作更好地理解会计工作及涉及的职业道德问题。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其次,学校可不定期地邀请企业高级会计师、财务总监、注册会计师等行业资深人士来学校,通过讲座、座谈等形式帮助会计专业学生树立职业道德信仰,帮助学生更深刻认识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再次,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旁听经济案件的审理,通过对案件的深入分析来加强对职业道德规范的理解。

3.强化案例教学。高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应加强案例教学的比重,从而使学生能够具体地认识和理解职业道德。除了利用违反法规和职业道德的反面案例进行警戒,教师更要精选一些思想和道德内涵丰富,原则性强的实例进行诚信教育。这些正面的实例为学生提供了效仿的典范、榜样的力量,学生可以从中受到鼓舞,汲取力量。在进行案例教学的时候,不仅要让学生思考和讨论案例,还可以让他们模拟不同的实务情况,扮演相关的角色。在模拟真实工作案例的场景中,帮助学生主动思考如何平衡各方利益,在不违背职业道德规范和会计、审计准则的前提下做出正确有效的抉择。这种案例教学不仅使课堂更加生动,还可以使学生在模拟实践中逐步培养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为其将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4.加强校园诚信文化建设。诚信的校园氛围是培养学生会计职业道德的良好环境。通过赞扬诚信行为,谴责会计造假,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优良的职业道德,使学生在诚信氛围中受到教育和同化。例如,可以适当地采用“无人监考”的考试形式,让学生在缺乏监督完全依靠自律的情况下考试,给予他们在面临诱惑时维持诚信的锻炼机会。此外,主题班会也是一个很好的培养形式,比如,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在班会上举办有关会计职业道德的辩论赛,帮助学生在活动中逐渐从内心深处接受会计职业道德,形成高尚的职业操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板报、校报、校园广播等也都是有效的宣传工具,通过定期刊登或报导与诚信相关内容,宣传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建设诚信的校园文化。

高校会计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艰巨任务,是多方作用的结果,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努力与奋斗。优秀职业道德的养成,不是靠死记硬背获得的,是长期教育、潜移默化的成果。只有同时具备高超职业技能和高尚职业道德的人,才是我们社会所需要的会计人才;也只有德才兼备的会计人员,才能在未来激烈的人才竞争中立于不败。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J].会计研究,2010(10).

[2]李慧.基于威尔逊道德教育理论的我国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研究[J].财会通讯(综合版),2011(9).

[3]王立彦.会计师职业道德与责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教师职业道德条例范文6

近年来,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难度加大,“财经法规和职业道德”课程有利于毕业生走上会计岗位时能掌握会计基本知识与理论技能。提高学生会计综合素质,熟悉我国的财经法规的规定。探讨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有助于培养良好的会计岗位职业道德修养的人才。巩固已学的专业知识,依法做好会计工作。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廉洁自律,遵守财经纪律。

1“财经法规和职业道德”课程教学概述

“财经法规和职业道德”课程在学校是统考科目,是会计专业的基础课程。但因内容很枯燥,需要教师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教学全过程和学生管理工作应从理顺教学和管理职责的目标入手,将抽象的理论知识、法律规则等及时与现实生活很好地结合起来。抓住教材结构并找出会计知识内在联系,对该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一些改革。进行学科合作,提升教学效率。在此基础上进行会计一体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

(1)本着会计证考试的实际需要组织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会计职业领域中,该课程与其他各类考试相比具有特殊的地位,因此教学采用灵活实施方法。通过资源合作,提高学生考证通过率。在课程教学改革探讨道德课程教学中,还需围绕会计工作和相关的法律制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避免存在着学生的基础不是很好,文化素质参差不齐的现象。避免内容重复并节约教学资源,提高学生利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会计一体化教学中,上该课程的教师就不能以单向式、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教学。教师应实行理实一体化课堂,找出适应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完成会计实操工作,多采用案例教学与情景教学的结合方法。利用会计知识进行迁移教学,可在宣讲某一理论和法律规范时结合一些典型案例进行剖析。归纳和整理出各自的知识内容,模拟或者重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有条件的可以安排懂会计实务知识的 “双师型”教师进行授课,让学生把自己带入到案例场景。有针对性地对课程内容和教学进度进行研讨,帮助学生加深对理论或规范的认识和理解。

2“财经法规和职业道德”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在“财经法规和职业道德”课程教学中,教师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该角色在课程讲授中的作用不可忽视,有条件的可以安排懂会计实务知识的 “双师型”教师进行授课。在创新教学中把教师的角色定位由“施教者”转变为“引导者”,合理利用教研活动,有针对性地对课程内容和教学进度进行研讨。在讲课中把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设置好课程的内容和进度。把授课内容以精华核心的东西传达给学生,避免内容重复,节约教学资源。引导学生知法、懂法、守法,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提高法律意识。对教学全过程和学生管理工作应从理顺教学和管理职责的目标入手,让学生今后在岗位工作中坚持原则同违法乱纪行为作斗争。

(1)“财经法规和职业道德”课程在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能使学生通过案例解释和分析,加强考证课程主讲教师之间的交流。把枯燥的一些法律条文和法学理论知识变得通俗易懂,提升教学效率。让学生及时消化吸收,并设计和灵活运用一套能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融会贯通全书更大地提高教学效果,强化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将抽象的理论知识、法律规则等及时地与现实生活很好地结合起来,加深学生对会计职业道德的理解。搞一些教学设计,使学生在案例中学习。合理地把现代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引入关于违反财经纪律行为和财务人员常见的错误案例。重视双向交流,从而达到教学效果。

(2)该课程内容比较抽象和枯燥,会计教师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灵活课堂。需要运用现代科技设备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方法有时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需要对教学全过程入手。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合理利用教研活动,设置好课程的内容和进度。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新模式,抓住教材结构并找出会计知识内在联系。在教学中展现一个丰富多彩的法律世界,调动学生的分析、组织和实践能力。从而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避免内容重复并节约教学资源。实现真正意义的案例教学法和情景教学法的结合,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提高法律意识。对教学全过程和学生管理工作应从理顺教学和管理职责的目标入手,让学生今后在岗位工作中坚持原则同违法乱纪行为作斗争。

(3)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中,情境教学法的优点是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课程进度表的教学进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调整机构与部门合作,运用某种富有感情色彩的活动使学生产生一种特有的心理氛围。因材施教,以生动形象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在此基础上适当巩固和强化练习,进一步达到教学目标教与学的和谐统一。作为一名教师也应该有义务维护良好的课堂环境,调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强化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把学生从呆板的理论灌输中解放出来。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引导学生注重知识变为注重能力。调动学生的分析、组织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为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需要对教学全过程入手,使学生毕业后能走上岗位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高素质人才。

(4)在“财经法规和职业道德”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妥善处理好课堂行为。教师要关心了解学生,防止个别学生产生自卑心理。作为“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课程任课教师,需要知道教育是人的教育。需要以人为出发点。有些学生被动学习,教师一定要以身作则从专业和道德角度去教育学生。针对课堂上缺乏思考的学生,需要注意与学生交流与沟通。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中,学校中没有学生就没有教育。作为一名教师也应该有义务维护良好的课堂环境,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其积极参与教学探讨。适当巩固和强化练习,培养学生善于总结的好习惯。强化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不断地、大胆地去探索和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设置好课程的内容和进度,不断地提高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