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浅析

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浅析

一、“模块式”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课程体系

根据教师的职业特点,将“教育教学”所必备的职业技能分割成几大模块,以模块搭建起整个职业技能课程体系,分模块设置训练科目逐一进行针对性训练,有效提升技能。

(一)“模块式”课程体系的价值取向

1.育人为本。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要帮助学生成长,首先要成长好自己,即“成己成人”,同时,教师在帮助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即“成人成己”。教师的最大技能就是“育人”,包括“自育”和“育他”。因此“育人为本”是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思想理论基础。2.能力取向。教师职业首先需要知识积淀,“学高为师”,但仅有学问未必能成师,知识的传授是需要技巧的“,教书”是一种技术“,育人”更是一门艺术,它需要教师掌握一定的教育技能。大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即包括职业适应性技能、职业应用性技能,也包括职业发展性技能。“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课程体系以国家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技能标准为基础,以“教育教学技能”综合训练为核心内容,以“仿真实践”训练为主要形式,通过设置并实施相关实践性训练课程,让学生在“做中学”,提升职业技能与素养。

(二)“模块式”课程体系的现实基础

师范生的教师职业技能是由系列的单项技能构成的综合技能。随着自媒体时代、知识检索时代的到来,许多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颁布《大纲》时所面临的问题,今天已经不是主要问题,比如普通话,多媒体应用等,但随之而来的三笔字书写、口语交流等基本能力的下降,知识记忆的减少,尤其是对网络资源的过度依赖导致的自我创新能力不足等,需要我们及时反应在职业技能训练之中。因此,在技能模块设计中,充分考虑现代教师岗位对技能需求的同时,还应考虑现代大学生已经具备的技能和缺陷。

(三)“模块式”课程体系的具体内容

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课程的最核心内容是课堂教学技能,重点要提高“备课、教课、辅导、批改、考试”五项常规教学环节的能力,同时强化班主任工作技能,口语表达技巧及能力,粉笔、钢笔、毛笔基本技法和板书设计能力,学生个体与团体心理辅导方法与操作技能,计算机辅助教学方法与技能,教师常用应用文体写作规范与技能等。微格教学训练科目则着重在模拟课堂教学环境下,对课堂教学的导入、讲解、提问、变化、强化、演示、板书、结束和体态语言等各个环节的各种基本教学技能进行全程性的综合演练,最终使学生的教师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二、“三导师协同”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师资团队

课程的落实最终依赖师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师资团队组建需要用大的人才观,既将有能力有条件的教师组建到团队中来,将最合适的人员放置到最适合的课堂。根据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特点,组建“三导师协同”的师资团队显得十分必要且效果很好。

(一)“三导师协同”师资团队组建的方法

“三导师”就是指每一名学生应配置三名三种类型的导师来进行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指导:一是专业理论导师,一般由大学学科教师担任,主要负责学生的学科专业的理论学习与指导;二是教学研究导师,一般由省级教学研究室或者所在城市的教学研究室相关学科的教研员担任,人员不足的也可以适当聘请有一定教学研究基础的特级教师,主要帮助学生学习课程改革、教学大纲、教材体系、知识结构、教学研究等;三是教学实践导师,一般由地方基础教育一线的特级或者高级教师担任,主要帮助学生熟悉教材,学习备课、说课、上课、作业批改、试卷制作、学生评价以及伴岗见习、顶岗实习等。

(二)“三导师协同”师资团队的困难及改进

理论构想和现实操作总是存在一定的距离,在“三导师协同”的师资团队建设中会存在一些困难。首先是人员的选择困难,选择什么样的教师来执行和完成课程计划是十分关键的,最大的人员困难是省教研室教研员,省教研室教研员不是大学教师,人员不多而且本身工作繁忙,难以聘请,这里除了尽力协调外,还可以考虑用退休教研员和基层教研员以及部分有教研经验的特级教师来弥补;其次是训练的时间调整困难,无论是教研员还是一线教师,他们本身有自己的本质工作,需要我们在实训中灵活协调,对于教研员导师,可以采取适当集中的办法请他们指导,一线教学实践指导教师则可以多采用学生上门、伴岗或者顶岗的办法进行指导。在庞大的师资团队组建的过程中,要适度准备替补导师,以免教师的中途退场或者其他意外发生,确保教学训练的正常有许开展,同时,还需要进行导师评价,建立淘汰和补充机制,未来获得更多优质基层学校的支持和指导,可以对口建立一些教师发展学校,大学利用自身优势为教师发展学校的各项工作提供指导和支持,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互助关系。

三、“流水生产线式”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方法

(一)“流水生产线”的实训基地建设

教师职业技能训练需要建设相应的训练基地,基地包括两大类,一是建设一批教师发展学校,把师范生送到这些学校,在教学实践导师的指导下进行课堂听课、伴岗研习和顶岗实习。二是在大学内部建设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基地,基地设施应包括基础教育教材库、名师授课实录资源库、计算机备课实训室、系列微格实训室(含个体自主实训室、小组协同实训室、教学案例讨论室以及仿真课堂四类)、个体心理辅导实训室、团体心理辅导实训室、三字训练室、危机场景(火灾、地震、生理救护)实训室等。如果有学前教育专业的大学,还应建设幼儿教室模拟场景实训室。

(二)“流水生产线”的实训推进

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总体应包括三个大的阶段:一是伴岗听课、研习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目的是学生对教师这个职业以及工作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对自身的技能差距有深刻的体会;第二阶段是技能训练,主要采用“流水生产线”式的训练方法,比如教学技能训练需要从熟悉大纲、阅读教材、选取授课章节、设计并编写教案、说课、自主微格训练、小组协同训练、小组讨论改进、访真课堂授课等流程;班级活动技能训练则需要自由组建活动团队、选取活动主题、策划活动方案、展示活动过程、讨论并改进活动等流程。第三阶段就是到教师发展学校进行教学实习。

四、“多维”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效果评价

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效果评价一般可以采用三种形式:一是学生测评。学生在进行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之初,先设计一个量表,对学生的各种能力进行一个测评,在训练结束以后,再进行一次测评,这样就能得到一个职业技能训练的效果。二是专家判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全程有三位教育专家进行指导,对于每一个环节最终的训练效果都需要作出一个评价并量化计分。三是用人单位的评价,学生最终都要走向社会就业工作,就业取决于竞争力,竞争力除了所在学校层次和社会影响的因素以外,就是个人的职业能力,因此,用人单位是否接收学生就业以及就业以后学生在单位的工作表现,都是重要的评价指标。四是学生发展,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以后,1年内能否迅速适应教学岗位的工作,3年内能否成为单位骨干教师,5年内能否成为优秀教师,10年以后,涌现出多少专家型教师,更长时期内能否有教育家出现,是评价这个训练课程的长期指标。

五、“永续性”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跟踪服务

师范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很大程度上是职业技能训练的真正开始,因此,教师职业技能训练除了在大学期间的训练以外,还有进行“永续性”的跟踪服务,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永续发展提供支持。跟踪服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专业理论指导老师的跟踪服务,指导学生在工作中进一步加强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强化自己的专业功底;二是教学科研导师要持续跟踪服务,指导学生在工作中进行有效的教学科研。学校在适当的时候,还可以将毕业生招回学校,以“回炉”的方式为他们提供继续教育、在职学习的机会。

作者:田恒平 单位:湖北第二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