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管理基础与实务范例6篇

档案管理基础与实务

档案管理基础与实务范文1

关键词:知识服务;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模式构建

随着我国现代社会经济的高水平发展,随着而来的是与社会经济发展向相适应的生产生活方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为整个世界的社会进步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动力支撑,同时产生了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及知识经济。知识经济社会的发展无疑要求“知识”的重要作用,让知识的力量渗透到现今国民生产生活的各个层面,力图通过世界的力量改变世界,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支撑。现今,事业单位作为我国社会生产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为了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作用,促使其功能的全面化,并且为了保证其持续发展,其有必要在当前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建立以知识服务为基础的档案管理模式,健全档案管理工作,促进事业单位的高水平发展。

1 知识服务基础上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介绍及必要性分析

知识服务基础上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是对档案的收集、整理以及后期的保存管理与现代化信息技术完全结合在一起,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创新一种全新的档案管理模式,这同时也是与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最大的区别。知识服务基础上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模式的构建指的是档案管理能够科学有序的进行,能够使用配备完善的高新技术,并且在完善的现代化档案管理制度的范围内,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水平。

当前知识服务基础上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其中一方面这是现今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告诉发展再加上现今事业单位的工作量及工作的按年度在日益的增大,所以建立一种学、有序的档案管理模式是非常必要的。在事业单位现实发展的基础上建立以知识服务为基础的档案管理模式能够是档案管理的流程更加标准化,档案管理工作的管理力度进一步强化,能够在繁重的工作中寻找工作正常进行的发展契机,能够为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持续进行奠定重要的基础。此外,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本身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是事业单位今后加强工作的依据凭证,所以改变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建立一种全新的以知识服务为基础的档案管理模式是必要的。

2 知识服务基础上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模式构建应遵循的原则

2.1 目标实现的原则

事业单位在进行档案管理模式创新构建的过程中,应该在一定的目标指引下进行,力图通过档案管理工作的调整促进此目标实现的最大化。对于事业单位来讲其最主要的目标并不是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而是提供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提供帮助的由国有资产出资设置的。事业单位的工作目标一般都是隐形的、潜在利益化的,但是这并不代表其没有目标而言。虽然档案管理工作不能直接促成事业单位目标的实现,但是其规范管理可以为事业单位目标的实现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撑。

2.2 系统集成的原则

事业单位构建以知识服务为基础的档案管理模式是一项比较系统的工作,这一工作的进行需要各个方面的协调合作,这就需要其在具体构建的过程中需要遵循系统集成的原则。具体而言这一原则指的是事业单位在具体构建的过程中应该妥善处理管理机制、管理体制以及管理流程三者之间的关系。同时事业单位的上层管理人员应做好指导、支持与监控的工作,档案管理的具体工作单位接受被指导、被支持、被监督的工作,通过加强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人员与管理层的合作与交流,共同促进以知识服务为基础的档案管理模式的构建。

2.3 资源整合的原则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构建以知识服务为基础的模式不仅仅是实现档案管理科学有序的进行,而且同时要实现资源的整合。事业单位在档案管理模式的全新构建中要能够对档案资源顺利的实现科学的转化、创新,通过档案的收集、管理、服务等多方面工作的调整提高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水平。档案管理本身作为一个比较系统的部分,其存在本身就含有矛盾,如果档案管理人员不能够对这些矛盾加以处理,那么将会造成档案管理资源的浪费,所以新模式的构建要能够从环节档案管理内部、外部的矛盾,实现资源的整合,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3 知识服务基础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模式构建的具体实施步骤

3.1 知识服务基础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体制的完善建立

事业单位以知识服务基础的档案管理模式的构建首先应该在原有管理体制存在的基础上建立一种适合知识型管理模式存在的管理体制。管理体制指的是事业单位管理层各级系统之间的组成方式和构成关系。事业单位以知识服务为基础的档案管理模式构建主要从文化理念、人员组织结构以及管理制度三方面进行的。其中文化理念在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单位中的弘扬是非常重要的,努力的在事业单位形成一种知识型管理的档案文化,使工作人员在知识文化理念的熏陶下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在大档案管理理念的指导下,积极的创新,而人员组织结构的科学构建是整个事业等单位的核心组成部分,知识型档案人员组织结构的构建主要是通过专职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队伍的建立,这部分人员并应同时具备档案管理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其次是对散落在其他管理部门的档案管理人员,这部分管理人员应熟知新型档案管理模式的流程和基本工作理论,强化其档案保存价值的认识,从人员组织结构加强组织人员的知识服务能力与工作水平;此外,对于管理制度的构建主要是在以档案收集为主要目标的情况下,制定档案适合事业单位档案陈本核算和质量控制的制度,同时强化建立以服务为导向的档案归档后的制度建立,增强档案存在的知识服务的作用。

3.2 知识服务基础上档案管理机制的强化完善

在知识服务型档案管理体制构建的基础上,建立与其相适应的知识服务型档案管理机制是必要的工作环节。知识服务型档案管理机制的建立主要是通过运行机制和监控机制两个方面进行的。其中运行机制的知识服务化是要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基础上构建的,通过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在事业单位内部建立依靠计算机网络系统为主的档案管理运行机制,大部分工作依靠网络系统进行工作,提高档案管理的知识化倾向,知识服务基础上档案管理模式的构建在电子化档案使用的基础上不能完全的放弃纸质档案管理模式的运用,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构建监控、反馈机制加强对以知识服务为基础的电子档案管理运行机制的监督,同时构建完善的监控机制。

3.3 知识服务基础上档案管理流程的科学规划

知识服务基础上档案管理流程是贯彻以知识服务为导向的管理体制及管理机制的重要环节,管理流程的的科学规划最重要的就是体现在管理流程的标准化建设及使用档案资源从生成、收集、保存利用给管理过程加强档案知识资源的整合使用。档案知识资源的整合并不是单纯的对档案进行归档与整理,更重要的是实现档案资源的“创新利用”,提高利用效率。此外,能够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条件构建专门的档案引擎搜索系统及档案服务系统,这样可以促使档案工作人员通过操作计算机系统调出自己需要的档案,这一环节的建设是实现档案管理知识服务型的关键内容。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模式的构建在以知识服务为基础上进行此项工作是当前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的重要做法。所以,相关事业单位应从管理体制、管理机制及管理流程等方面全方位的促进事业单位以知识服务为基础的模式的构建。

参考文献

[1]聂寓玲.基于知识服务档案管理模式研究[J].环球人文地理,2016(10):56-58

档案管理基础与实务范文2

【关键词】 房产档案;管理;现代化;数据库技术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信息与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档案基础业务建设的重心也开始向信息化、现代化转移。档案现代化管理和信息化建设,是档案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房地产业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房产档案的数量急剧增加,档案的利用率也大幅度提高,这使得传统的以手工处理为主的房产档案管理方式越来越暴露出工作效率低下、信息共享困难、差错率较高等问题,庞大的档案库和旧的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工作发展的需要。因此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处理技术与现代档案管理理念相结合,提高房产档案的利用价值,成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系统信息化、传递网络化、存储海量化、服务快捷化、资源共享化的显著特点,实现房产档案管理的电子信息化建设。

1、新形势下房产档案管理需求及特点

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社会的发展对房产档案有了新的需求,其作为法律凭证是现代房产交易以及房产纠纷解决的关键。而房产档案的动态使得其要求现代房产档案管理能够根据其特点进行管理与控制。例如:针对城市规划、改造、房产买卖等权属转移变更进行科学的管理。而且现代计算机技术的运用改变了传统手工记录档案的方式,为提高房产档案管理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奠定了技术基础。新时期下房产档案管理工作要求房产档案能够以科学的、快速的、准确的房产档案信息提供完善的服务。针对现代房产档案管理的种种需求,我国房产档案管理工作必须加快房产档案管理现代化进程,以此提高房产档案管理工作质量。

1.1房产档案的特点:法律凭据性。房产档案是政府职能部门依照法律规定,代表国家对房地产所有权及相关权利进行登记、确认和规范的管理活动中所形成的,是房地产行政管理法定职责的体现物,能够合法地证明权利人与房屋土地之间权利关系的原始凭证,为实施产权管理和产权保障提供可靠的法律依据。

动态性。房地产档案与其它门类档案相比,其鲜明的特点在于它的动态性。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房地产本身发生了变化,例如旧城改造、城市规划、房屋拆除产权灭失等;另一方面是房屋外部条件的变化引起房地产的变化,包括房地产买卖、交换、赠与、继承、划拨、转让、分割、合并、裁决等原因致使权属转移变更。房地产档案的动态性决定了必须对房地产档案实行动态管理,以保证房地产权利现状的一致性和现势性。

区域性。法律明确规定一个行政区划的房地产发证机关只能有一家。房地产档案管理的基本原则是属地管理。而每一宗房地产权属状况的记录和管理都是唯一的,在一个地区中的房地产档案处于独占和垄断地位,房地产档案管理是否科学合理,将直将影响到该地区房地产市场的管理秩序和发展进程。

2、房产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实现

现代化条件下的档案工作比传统的档案更需要标准化和规范化,它需要有统一的档案信息采集标准,统一与规范的数据类型,主要包括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没有档案基础,没有档案基础业务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就没有档案事业的现代化和信息化。

2.1以房产档案管理现代化优势提高服务质量:房产档案现代化运用了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与方法,实现了房产档案管理优化的目的。因此,房产档案现代化将计算机技术作为核心、引入了信息处理技术以及数据库技术。通过这样的方式使房产档案管理工作能够以信息技术作为基础开展数字化管理。而且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房产档案管理工作也发生了变化。运用网络技术、数字化技术实现了房产档案信息收集、整理、查询、利用以及管理的数字化、现代化。房产档案管理现代化提高了档案的管理水平与工作质量,为房产档案信息利用、房产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加完善的服务。

另外,房产档案管理现代化海威电子档案管理的应用奠定了基础,为我国房产档案管理技术与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基础。房产档案管理现代化的优势为我国房产档案管理工作水平提高、房产档案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促进了我国房产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

档案管理基础与实务范文3

大多数人认为科技档案管理的工作只是档案人员对科技项目资料的整理,与业务人无关,其实不然。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科技档案。科技档案管理在企业、事业单位和在城市建设工作中都是一项技术基础工作,为科技生产活动提供技术条件,为组织管理工作提供信息依据,是生产技术管理、科研、设计管理或城市建设管理等的一个组成部分。其管理机构通常为档案室或档案馆。国家或专业主管部门的科技档案馆是科学技术事业单位,代表国家或专业系统收集和保管需要长久保存的重要的科技档案的基地。在更大范围内组织和开发利用科技档案信息资源,实现科技档案信息的社会共享。科技档案管理是从累计资料到资料管理,包括鉴定、分类、整理、立卷、保管等多个步骤,以及归档后的档案利用。这是需要业务人员与档案人员共同参与进行的。提高业务人员对科技档案归档的要求、规范的认识,可以从科技项目的开始就有目的地对重要资料进行收集、分类等工作。积累、管理、利用,这三者的关系是紧密相关的,积累是基础,管理是手段,利用是最终目的。只有前期工作做得到位,资料等收集齐全,基础才扎实可靠,管理起来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因此对业务人员普及科技档案归档的要求规范,是提高科技档案管理质量的地基。

二、档案人员应深入科研项目从始至终参与归档过程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档案人员面对科研项目里的各专业领域知识,不可能完全能够理解,对于科研项目的操作流程也不如业务人员来的熟悉透彻。因此档案人员想提高科技档案管理的质量,需要深入科研项目的每个过程中,不断地收集、整理资料,了解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和内容。档案人员参与到科研项目中,还能指导业务人员归档的规则与具体的组卷、排序、装订等细节问题。这样能提高档案人员和业务人员的沟通及配合,使科技档案的归档程序能够有序开展。

三、搞好科技档案管理标准化,严格要求科技档案基础工作

各类档案都有国家制定的行业标准,这就是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和准则。每一个企业、部门都应制定相应的档案管理标准。科技档案有专业性、种类和类型的多样性、成套性、现实性这些特点。以海洋系统为例,科技档案的种类包括专项档案、船舶档案、基本建设档案等,根据不同类别的科技档案,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档案管理标准细则。统一内容、排序组卷、页码、装订要求等,打好科技档案基础,能使整个单位的科技档案格式统一、整齐有序。

四、做好档案系统工作,提高档案利用

档案利用,是档案利用者通过档案利用工作系统查找、利用档案中的信息,满足其需求的行为过程,也是档案信息潜在的利用价值得以实现的过程。档案是否得到充分利用,很大程度都取决于档案系统中全引目录是否准确无误、一目了然,让档案利用者在需要查找档案的过程中通过模糊查找、关键词查找,轻松简便地找到其所需要的档案目录,并通过目录找到实体档案,从而体现档案的利用价值。

五、结论

档案管理基础与实务范文4

关键字:电子政务;档案信息化建设;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资源整合与共享;标准规范

档案是机关、组织和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原始证据性价值的历史记录。档案的原始记录性确立了档案信息资源是最具真实性和凭证性的不可替代的信息资源。而在信息化的时代,电子文件的出现为档案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电子时代的档案管理也就是电子文件信息资源的管理,电子政务也是电子文件信息资源建设的一部分,因此研究电子政务与档案信息化建设息息相关,两者是不可分的。

国家档案局颁布的《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确定了电子文件的形式与管理标准。这个规范的颁布和应用,说明档案部门正在行使对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的管理权。档案部门在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管理等方面的作用说明,电子政务离不开档案工作的支持,只有重视和支持档案事业的发展,才能充分发挥电子政务的作用,才能实现政府信息资源的市场价值和信息增值。

1 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层包括网络基础设施和信息安全基础设施两部分。网络基础设施是为电子政务系统提供政务信息以及其它运行管理信息的传输和交换平台,它是整个电子政务信息的最终承载体,整个网络基础设施可以根据电子政务应用的实际需要划分为互联网、业务网、非办公网和办公网等。网络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在网络基础设施所提供的信息传输服务平台的基础上,增加面向电子政务应用的通用安全服务,为电子政务应用提供了一个通用的高性能的可信和授权的计算平台,从而使电子政务应用系统能够以便捷而灵活的方式来构建自身的安全体系。

《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明确了国家电子政务网络由“基于国家电子政务传输网的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组成”;“政务内网由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的业务网络互联互通形成,主要满足各级政务部门内部办公、管理、协调、监督以及决策需要,同时满足副省级以上政务部门特殊办公需要”;“政务外网主要满足各级政务部门进行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面向社会服务的需要”。

2 信息资源开发

从我国目前情况看,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普遍存在着信息内容少、信息质量不高、信息流通慢等方面的问题,而档案信息资源的建设却长期得不到应用的重视。因此,实施档案信息资源与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合作开发,共建高水平的基础信息资源库,是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建设的合理途径与方法。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与档案信息资源的合作开发是有依据的。首先从内容上来说,两者在内容上有着重合性,档案是国家机关、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以及个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来源于政府部门在各种中形成的各种政务信息,它也是档案信息资源的来源之一,经过鉴定具有保存价值的政务信息就会转化为档案信息。因此,为了避免重复建设,实施两者的战略共建就是必要的。同时,档案信息资源和电子政务信息资源都包含纸质文件和非纸质文件两大类。在电子化时代,两者都面临着大量文件的数字化处理问题。信息数字化的任务让两者合作开发可节约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资源。

3 资源整合与共享

要真正实现档案资源的全面开发和充分利用,使之在信息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最大程度上满足电子政务与社会公众对档案资源的需求,其根本途径就在于对现有的档案资源进行整合,走档案资源的全社会共享之路。电子政务环境下档案资源整合与共享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如宏观层面上需要国家的总体规划与管理,给予政策的引导和法律的保障;中观层面上需要各级档案管理机构以及其与社会其它信息服务部门如图书馆、情报中心等的相互合作与协调,建立档案资源的整合与共享的保障体系与运行机制;微观层面上需要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对档案资源以及档案资源与其它社会信息资源之间的充分融合,创建一个理想的信息资源共享环境与平台,为社会公众提供深层次的、一体化的信息资源服务。

因此有人提出在电子政务环境下,档案资源整合与共享的实现形式就是建立基于网络环境的管理一体化、资源数字化、服务网络化的档案资源管理系统。这个系统包括四个方面:机关档案室电子文档一体化管理系统、档案馆档案资源管理网络系统、文献中心信息一体化管理系统和政府公众信息网络系统四个不同层次的信息资源管理系统。

由此可见,电子政务标准主要由国家或行业制定,省、市、县一级要制定电子政务标准显然是不可行的,因此,在目前电子政务标准制定普遍滞后的情r下,档案信息化建设可能存在应用系统或数据库建设与以后的国家标准不完全一致的风险,这是档案部门应该意识到的,也必须有所准备,必须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留有一定的余地。《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中已将电子公文交换、电子政务主题词表、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电子政务数据元等作为重点制定的标准,档案部门要积极参与这些标准的制定,反映档案工作的需求。这样的话,我们在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将有明确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供使用执行。

4 结束语

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信息资源决定了国家之间综合国力竞争的关键,信息资源的有效管理与利用等问题也就成为了及其重要的问题。电子政务和档案信息化应时而生,成为了国家信息化工作的重点,只有做好电子政务和档案信息化的工作,国家才有可能搞好信息化建设。也必须结合电子政务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才能避免档案信息化建设与电子政务脱节的局面,才能让信息化建设更好地完成。

参考文献

[1]卞龙云.电子政务下的档案数字化建设.数字兰台,2007年第1期

档案管理基础与实务范文5

关键词:信息资源共享;高校;档案管理模式

一、高校共享档案信息资源的必要性

在社会信息资源中,高校的档案信息资源属于重要组成部分,基于社会信息不断完善发展的大背景,信息资源共享已经可以对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的实际效用进行充分发挥,体现信息资源共享为高校档案信息管理提供的理想形式。随着网络资源的越发成熟,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充分共享,可以为现代社会提供和谐的空间环境,以有效契机的形式助力档案事业发展。因此,高校共享档案信息是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必然趋势。

1、维护知情权

高校共享档案信息资源可以对公众的知情权进行有效维护,保障大众知晓高校档案信息中的多样内容。高校传统档案信息仅限于校内师生使用,使大众缺少渠道去了解知识与查阅资料。但是在信息化与网络化发展的现代社会,高校共享档案信息,可以为大众查阅信息提供更多的渠道,促进其根据信息开展有效研究,提升其个人能力,推动社会进步。人们借助网络环境可以进行有效沟通与信息资源高效利用,加强高校档案信息资源与社会大众的联系,在彼此强化了解的基础上,提升高校档案信息的基本公共服务能力,为高校基于信息共享建立档案管理新模式奠定基础。

2、提供共享环境

高校共享档案信息资源可以将更好的共享环境提供给社会,高校内部的档案信息资源整合与利用,可以将良好的信息技术环境提供给社会。社会不断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健全档案信息化设施、实施总体建设等,都需要多媒体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的支持。但是现阶段的档案信息资源相关的技术并不完善,而我国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可以在技术不成熟的情况下,借助数据采集与查阅实现技术的革新,进而可以借助多种途径与渠道为社会网络信息共享环境提供发展机遇。现阶段,人们的工作环境与生活习惯都密切联系信息资源,使人们逐渐增强自身信息共享意识,促使信息真实性出现转变,在对个体信息权益进行维护的同时,我国社会化信息环境也开始趋向成熟化发展。

二、基于信息资源共享的高校档案管理模式建立路径

1、建立信息服务中心

高校基于信息资源共享,建立档案管理模式,需要建立信息服务中心。在信息资源共享下,我国高校建立信息服务中心,需要在观念、具体操作以及服务功能建设等方面采取措施,促进高校档案管理新模式实现有效构建。在观念层面,建立信息服务中心,需要转变观念。高校的信息服务中心属于机构之间沟通与连接的纽带,是对现代功能进行充分利用的管理机构。现代社会属于知识经济时代,高校档案管理实际效益的标尺已经发展为信息与信息技术含量,在信息资源共享背景下,加强高校内部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增强其科学管理功能,使传统硬性管理发展为软性管理,有利于提升档案价值含量与知识含量,提高档案信息资源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因此,高校需要对自身档案管理观念进行转变,改革档案信息对应服务的旧机制与旧制度,建立具备开放性特征的新型社会化服务机构。在具体操作方面,高校也需要加强信息服务中心建设工作。高校建立档案管理模式,创建信息服务中心,本质上是满足我国档案管理体制要求的必然结果,可以具体、物化地表现文件的内部运动规律。因此,高校针对档案管理建立的信息服务中心,是同时具备档案保管、整理、查询、利用以及处理等功能的机构,区别于传统高校档案管理,这种新型管理模式可以有效降低管理的经济成本,提升管理工作效率。信息服务中心包括档案服务部门、档案处置部门与档案保管部门等职能部门,其特点是具备档案管理传统专业技能素养,同时,具备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能力,能够促进信息传播,提供高效信息服务。在服务功能建设方面,高校针对档案管理建设信息服务中心,需要做到重视服务功能的建设。建设服务功能需要在服务的高度、深度与广度等三个层面开展工作:在服务高度层面,高校需要围绕自身发展目标,在各项事务工作中融入服务功能,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档案信息资源,对其价值进行深度挖掘,以此为基础,保证自身为用户提供的信息资源具有较高价值,提升资源优质性;在服务深度层面,高校需要专业化处理档案信息,对信息资源配置进行优化,在不同类别与角度等层次上开展信息资源整合工作,在保证信息资源服务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提升信息传播质量;在服务广度层面,信息服务中心保存的档案信息资源主要是校内日常生活中产生的信息资源,这些资源需要具备保存价值,大量的信息收集与储存可以为高校专业化管理档案信息提供基础,促进高校向社会提供档案信息资源有效共享的平台。

2、构建用户反馈模式

高校基于信息资源共享,建立档案管理新模式,需要在创建信息服务中心的基础上,构建用户反馈模式。高校结合信息资源共享发展目标建立档案管理模式,离不开高校档案用户的反馈信息,因此,高校在信息资源共享下构建用户反馈机制具有一定的必要性。档案信息管理中的用户反馈内容主要是不同用户在信息资源共享条件下,使用信息后按照自身需求提出的建议性反馈。基于此,我国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者需要按照反馈信息,及时回复用户建议,根据建议完善档案管理反馈体制。例如,高校可以分析总结高校毕业生反馈专业设置方面的建议,深入研究高校专业设置,考虑市场经济需求,实现自我调节,提升专业设置合理性与档案管理实效性。高校建立反馈模式,也可以跟踪记录专业科研活动,在分析记录的基础上,调整科研档案信息管理工作,还可分析毕业生反馈情况,以此客观评价档案管理工作,使档案信息开发与档案管理获得原始数据,提升高校档案管理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3、完善信息集成体系

在信息资源共享背景下,高校革新档案管理模式,需要完善信息集成体系。我国高校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程度较低,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高校档案资源的浪费。因此,高校需要完善信息集成体系,为高校档案信息资源有效共享提供保障。完善信息集成体系,建设新型档案管理模式,有利于我国各大高校有效共享信息资源,促进不同高校档案信息资源构成具备整体性的信息集成体系,提升档案管理便捷性。当前形势是我国高校正致力于建设自身档案信息共享,为高校之间的信息联系提供基础。但是外界条件与自身条件等多方面的限制,会制约高校之间档案信息资源向共享发展的脚步,影响其集成体系建立。并且我国不同高校使用的相关软件与系统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集成体系的完整性。因此,高校需要丰富化信息集成体系、信息资源化档案系统,以此保证信息共享获得相应物质基础,提升信息共享可操作性。我国高校基于信息资源共享,建立档案管理模式,也需要在创建信息集成体系的过程中,加强高校与高校之间的联系,更新信息系统的同时更新档案管理模式,实现二者统一,促进高校档案管理新模式有效构建。

4、创建数字化管理模式

基于信息资源共享,高校建立档案管理模式,需要创建数字化管理模式。高校基于信息资源共享,建立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可以为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共享提供保障,提升高校管理档案的便捷性。创建数字化管理模式,高校需要从以下四方面开展工作:一、高校档案管理需要数字化建设档案目录,对文件目录实施数字化管理,有效满足用户的不同信息检索需求;二,高校档案管理创建数字化管理模式,需要对档案信息的数字化进行完善,借助原始文件扫描与档案信息处理,保证档案信息资源的完整性,使其图像文件不被破坏,从而对对应检索工作也可进行进一步的编制;三,在档案信息资源对应的管理系统中,衔接库存数据与档案相关数据,使用户检索与查询档案信息资源的时间相应减少,提升信息资源共享效率;四,建设数字化管理模式,需要对档案管理数字化发展步伐进行加快推进,对相关信息处理技术进行加强,保证数字化管理标准更加完善与规范,以此降低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盲目性,为高校档案数字化管理质量提供保障。当然,在建设数字化档案管理模式的过程中,高校也需要对硬件设施与软件设施加强维护与引进,从而有效提升高校档案管理实效性。

结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现今社会,高校结合信息资源共享,革新档案管理工作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能够为高校与社会的共同发展提供保障。因此,高校在信息资源共享下构建新型档案管理模式,需要强调高校共享档案信息资源的重要意义,结合现有档案管理实际情况,实施建立信息服务中心、构建用户反馈模式、完善信息集成体系、创建数字化管理模式等革新策略,满足高校建立档案共享管理模式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王瑜.信息共享视角下的高校档案管理模式优化策略探析[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1).

[2]符昌慧.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策略[J].档案与建设,2018,(05).

档案管理基础与实务范文6

【关键词】现代化管理手段;服务方式;国企档案管理;应用

一、引言

随着现代化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国企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档案管理人员要增强自身档案管理服务意识,创新管理手段,加快国企档案管理实现信息化与现代化管理的发展进程,从根本上提高国企档案管理水平,为国企顺利开展档案管理工作奠定良好基础。在实际档案管理工作中,应用现代化管理手段与服务方式,是顺应时代潮流的体现,促进国企档案管理现代化发展步伐。

二、国企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问题

1.档案管理重视不足

对于任何企业而言,档案管理工作都是非常复杂的,信息覆盖面广,工作量大,需要很多部门与人员合作才能完成档案资料的收集、移交及整理,人力、物力投入大,但无法直接转换为经济效益。国企领导则以经济业绩为考核主要参考依据,所以,企业领导对档案管理工作不够重视,资金与技术投入不足,造成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不能满足经营活动需求。同时,一些国企领导缺乏归档意识,导致无法有效、完整的保存某些应该归档的资料。

2.档案管理标准化程度不够完善

在我国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中,广泛推广标准化准则,建立了简单的标准化体系,但其还不够完善。档案管理标准化程度不高,不够集中,现代化水平较低。特别是档案管理工作设备不充足,软件研发水平与国际标准相差较大,档案管理盲目性比较大,物力、财力浪费比较严重。

3.缺乏专业档案管理队伍

国企档案管理工作中,高级专业管理人员不足。高级档案管理专业人才,是指政治理论能力与政策水平高,文化素质与现代化档案管理技术水平突出,在现代化档案管理中贡献比较大。当前我国企业档案管理人员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专业管理知识与技能水平不足,现代化新技术应用能力差,不利于档案管理现代化发展进程。

4.档案编研工作不足

在国企档案管理工作中,档案编研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是关键内容之一。但目前国企档案实际管理工作中,档案编研工作发展比较缓慢,缺乏力度。对于档案管理工作而言,充分发挥其管理作用是其最终目的,而工作管理措施则是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的手段。为了贯彻落实档案管理工作,促进企业全面发展,在实际档案管理工作中,要将管理与编研融为一体,同时进行。

三、国企档案管理工作中现代化管理手段与服务方式的应用分析

1.建立信息化档案管理系统

石油企业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只有充分应用现代化管理技术,才能建立信息化的档案管理系统。比如在信息化档案管理系统建立过程中,应用数据存储、、挖掘、安全、服务架构、检索及访问等技术。应用现代化管理手段与服务方式,国企档案管理系统整体管理水平提高,加快了国企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同时,促进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进程,在传统电子档案管理基础上,企业档案管理实现现代化电子与信息化发展格局。针对当前国企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国有企业可采用现代化管理手段,构建现代化档案管理模式,提高其管理效率。随着我国现代化信息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国企档案现代化管理工作中,信息化档案管理模式的建立是首要任务,这为国企实现现代化档案管理夯实了基础。在传统档案管理基础上,国有企业应用现代化管理手段与服务方式,实现企业电子与信息化相结合的档案管理。企业建立信息化档案管理系统,为现代化档案管理发展搭建了相应的管理平台,充分应用现代化计算机技术,传统档案文件信息载体得到有效转换,经过对档案资料的收集、筛选与加工,建立相应的电子档案,便于人们查询、审核,这也是满足企业信息化发展需求。

2.树立一体化管理意识

石油企业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只有树立一体化管理意识,才能有效应用现代化管理手段与服务方式。一体化管理,就是将现代企业文秘与档案管理相结合,加强管控文档管理,提高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与合理性。在社会经济发展中,企业档案是企业历史的记录,对企业发展非常重要,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与作用。国企档案管理实现一体化文档管理,这就要求企业综合办公室文秘工作者要增强档案意识,在文书传递中,及时做好文本保存与上交;同时档案管理者也要指导文秘人员做好档案管理,确保文秘人员掌握文件归档范围,共同做好企业档案管理。

3.创新管理体制

石油企业在日常档案管理工作中,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与服务方式,创新档案管理体制,便于企业档案归类与查询。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石油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档案管理归类与查询工作也要同步发展,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求,提高企业档案管理效率。创新档案管理方法,企业要扩大档案管理工作范围,深化档案管理工作内涵,建立单一向信息集中化转变的管理模式,充分运用现代化计算机网络技术,整合档案管理信息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创建高效快捷的档案查询与归类,在此基础上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与灵活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国企档案管理过程中,充分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与服务方式,是满足新形势下,信息化建设与档案管理工作长远发展需求的,为国企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必备条件,为国企档案管理的实施与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