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建议范例6篇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建议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建议范文1

【关键词】化学实验;趣味性;探究性

化学实验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功能要充分挖掘,尤其是它的育人潜能如何通过教学实验体现出来仍是大家关心的问题。从化学教育现代化来看,化学实验是个突破口和生长点,现代化的新方法、新手段、新教材可以在实验中体现和应用。对化学教育工作者来说,从事实验研究应该是基本功,设计简单新颖的实验方案,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并养成科研习惯。

一、化学实验要贴近学生的生活

将“面向全体学生的化学”“面向公民的化学”这一新课程理念落实到化学教科书中,要求化学教科书的内容要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让学生学习“有用的化学”。作为化学教科书内容重要组成部分的化学实验,我们更应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通过做实验来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问题,对拓展学生实验能力,提高科学素养,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和价值。

为了避免化学实验脱离实际,应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寻找合适物品,设计方案亲手实验。在实际教学中我非常注重将实验设计的更贴近学生生活。如到学校附近的化工厂考察化学变化在工业上的应用;利用植物来制取酸碱指示剂。组织学生进行实地灭火比赛,教师制造出不同位置不同燃料的火灾,让学生自己寻找灭火材料,设计灭火方案,通过亲身体验,让学生明白灭火原理,同时也增强消防意识。

在亲身经历后,学生已经能自行选取生活中的材料来代替实验中的仪器完成一些实验了,所以我就最大限度地将演示实验转化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的学生实验。初三学生好奇心强,富有参与精神,很乐于自己动手做实验,而且每次实验的成功都给他们带来无比的欣喜。动手做实验的学生由于是在全体同学面前做实验,注意力特别集中,收效特别好。这不仅创造和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也锻炼了他们大胆、心细、勇于表现的良好品质。

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很多化学现象都可以作为化学实验素材,这些素材学生熟悉,内容丰富,易于接受。以这些素材为实验内容,能激发学生注意身边的化学现象、解释身边的化学现象,利用身边的化学现象,更好地学以致用。

二、化学实验要增强趣味性

化学实验具有动机功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人们的共识。但是我在教学中却发现做实验也不是百分百的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多的调查结果显示也是如此,这不得不引起我的注意!纠其原因的话,我想也许是我们的化学实验的“学术化”倾向太明显了,或者说是我们还有很多的实验比较枯燥乏味,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如何增加化学实验的趣味性.成了人们开始关注和研究的一个问题。为此,“课标”实验教科书中采取了“趣味实验”“家庭小实验”等新的化学实验形式。

趣味实验就是指以生动、鲜明、新奇的实验现象来引发学生兴趣的一类实验。例如沪教版的“课标”实验教科书中的“面粉爆炸实验”“用碘水检验马铃薯、芋头、面包等食物中淀粉的实验”等。所谓家庭小实验是指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用品作为实验仪器和药品,由学生在家里独立完成的一类实验。这类实验仪器和药品相对易得,实验较为安全.操作并不复杂,但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教学实践表明,家庭小实验的引入使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它对激发学习兴趣、巩固知识技能、培养能力、开发智力起到一定作用。当我第一次向学生布置绪言课的家庭小实验观——察蜡烛色态、构造及点燃时的现象,学生感到很新奇。第二天到课堂上七嘴八舌询问老师,经过简要解释和指导后,有的同学回家又重复做了这个实验,一旦做成功了,其兴奋之情自不必说,学习化学的兴趣也随之激发出来。后来,每逢做演示实验时,学生往往会问老师:“我自己在家里能不能做?” 家庭小实验的开发,不仅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使学生扩大了视野,培养了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而且由于它们与课堂教学内容同步,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起到促进作用。

三、化学实验要具有探究性

探究实验教学,不是简单、直接地让学生掌握前人的科学结论,而要引导学生“像以前的科学家”那样,通过实验探索规律、发现真理。

目前,有许多教师在教学中过于强调实验对化学概念、规律和原理的验证,如“探索性实验”或“启发性实验”不过是按部就班去做,学生几乎不需要“探索”,就可以得出结沦,更不要说发挥实验功能、促进科学素养发展,就连学生最初的实验操作兴趣,也会丧失殆尽。改变化学实验“照方抓药”式的现状关键是加强实验的探究化设计。这对于发挥化学实验功能,发展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说实话,探究行实验设计有一定难度,大多数教师在这方面还是存在问题。建议应该通过对实验过程的设计让学生在学到化学知识与技能同时,也学会多种科学方法,让化学知识的学习与实验探究活动、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四、结束语

此外,化学实验还要尽量绿色化、简单化、微型化。当然,实验的安全也很重要!总之,化学实验教学要跟上课改步伐仅靠以上几点建议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我们化学工作者不断的去研究实验、做实验、设计实验,不断的创新、探索,让化学实验在教学中能真正发挥出它应有的功能。

【参考文献】

[1]沈理明.化学实验教学与研究[M].贵州:贵州教育出版社,200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刘知新.《化学教学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建议范文2

汶上县教科研中心中学室        路 则 儒

目前初中化学科学探究课堂教学实践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教师对科学探究教学缺乏真正的理解和把握,对科学探究教学缺乏应有的指导,将科学探究教学等同于科学家搞研究,不愿开展科学探究教学等等,为有效开展科学探究教学,我们有必要对这些问题进行归纳与分析。

一、    初中化学探究教学实施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对于化学这门学科,新课程理念之一就是“注重科学探究”,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通过教学视导发现探究式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使课堂教学表面化、形式化、教条化,从而严重影响了探究性教学的效果。常见的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对科学探究教学缺乏真正的理解和把握。

很多教师在开展科学探究教学中,对科学探究教学的理论认识尚不明晰,对科学探究教学的核心要素还缺乏应有的把握。有些教师认为将原来教师的演示实验改为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学生实验,就等同于实施了科学探究教学。教师讲解占用了大量时间,重点关注的是实际教学知识内容的发展、教学任务的完成、实验活动的监控、实验材料与程序的组织,而很少把重点放在科学探究的实践上。

2、将科学探究教学等同于科学家搞研究。

有些教师在开展科学探究教学时,倡导单纯化的科学实验,刻意追求正确性和技术效率,使得化学科学教学局限于小规模的研究框架之中,要求所有的学生都像科学家搞研究那样学习化学,脱离了探究教学多样性的特点,模糊了科学探究教学与科学研究之间的界限和区别。

3、有的教师不愿开展科学探究教学。

由于受实验室条件、课时、考试评价等方面的原因影响,有些教师不愿开展科学探究教学,认为开展探究教学麻烦、耗时,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影响学生的成绩。

  4、 不明不白、盲目实验    

探究实验前每个学生都应明确实验目的,一定的操作顺序和特别的注意事项,但是有些教师课堂教学中还没有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就盲目进行实验。在实验时,有的学生往往一无所知(或许是教师没有吩咐学生预习,或许是学生认为不值得预习)无从下手,要么坐在一边袖手旁观,要么模仿同学,当老师让他具体操作他却手忙脚乱,让他说出实验现象和结论他却一无所知,这样不但不能实现实验目的还浪费了学生时间。

5、学生探究,老师 “解放”

教师对科学探究教学缺乏应有的指导,有些教师在开展科学探究教学时,不知如何把握自己在其中的角色和作用。将科学探究课堂完全交给学生,放任学生“自由”探究,出现了“放羊现象”。甚至有些教师实际上不开展科学探究教学,不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只是让学生机械地背诵科学探究的几个主要步骤——提出问题,形成假说,收集资料,制订研究方案,实验检验,得出结论,讨论与交流等,用以应付考试。教学中出现了教师脱离科学探究实践孤立地传授科学方法的现象。

    通过科学探究能使学生获取化学知识,学会学习化学方法,最终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这并不代表老师就不需要讲授了,探究性教学是一种具有探究特点的新的教学体系,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提问、实验、讲授等形式提高教学效果。同时采用探究性教学,老师一方面要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热情,另一方面还要耐心培养学生的探究习惯,精心设计探究课题和步骤,因此教师的工作量大大加强,教师也绝不会“解放”。

6、 探究实验,好看好玩,忽视现象

大多数学生对化学实验不同程度都存在着“好玩”心理,对分组实验的积极性停留在好看好玩上,化学反应中的燃烧、变色、放出气体、产生沉淀、放出热量都能使学生兴奋不已,所以在实验中充当了一个看热闹的角色,让他们说出实验原理、实验现象、分析结论。则不知所云,他们根本没有把注意力集中在现象观察上,没有调动自己的感官去感知现象,不知道从哪些方面去观察实验现象,也就更谈不上描述实验现象,这样的实验只能算是走过场,无大的收获。

科学探究能以生动的直观性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要保护好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实验中的好奇好玩心理引导到科学探究上来;要通过实验现象启迪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对所学书本知识进行论证,以巩固知识,掌握规律;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要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对化学的特殊爱好。

二、初中化学探究教学中的几个误区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科学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把少数人培养成科学家,而是要把所有的学生都培养成具有科学素养的人。科学探究则是实现“人人具有科学素养”这一教育目标的途径和方法。我们在探究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误区。

1、教师设计方案,探究变成验证

现在有些教师还没有认识到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意义,已有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深蒂固,同时为节约时间,加大授课量,于是就为探究性实验“精心设计”,学生只需按照预定程序进行实验即可。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无法发挥出来,显得被动和消极,探究性实验变成了验证性实验。

因此,在探究活动中,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师的作用只是提供知识背景及相关资料,认真组织,积极引导,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并及时归纳和总结。而并非全权代劳,把学生作为探究活动的助手而不是主体。

2、探究方式和途径单一,认为只有借助实验才能探究

化学的学科特征决定了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主要途径和方法,但化学实验并不是探究活动的唯一方式。探究活动采用什么方式应根据探究目的、问题情境、教学资源和学生的知识水平来决定。探究活动除化学实验外,还应包括调查研究、 访谈、 查阅资料、 交流与讨论等多种方式。

3、为探究而“探究”,忽略了探究方法及科学思想的培养

科学方法在学习知识和解决问题中具有独特的价值,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和纽带。因此,科学方法是科学探究的核心,学生掌握了科学的探究方法将会终身受益。

化学新课程中设置了一定数量的科学探究内容,但可探究的内容绝非仅限于此,事实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都可采用探究性方式加以学习。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时,可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 有机地渗透探究方法和科学思想,“授之以渔”,这样学生遇到问题,自己就可以去探究,终身“有鱼可食”。

4、只追求探究性学习,而忽视了接受性学习

由于探究性学习能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体验科学过程与方法,有助于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所以基于直接经验的探究性学习具有其他学习方式无法替代的优越性。于是就有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片面追求探究学习,放弃接受性学习,甚至将它们完全对立起来。无论教学内容是否适合,也都生硬地设计成科学探究,致使探究性学习走向极端,严重地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探究性学习作为学习方式中的一种,而非唯一的学习方式。事实上,接受性学习在积累间接经验、传递系统的科学知识方面,具有其他学习方式无法比拟的效率。探究性学习和接受性学习具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在学习活动中,只有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相得益彰。所以,在化学教学中要将接受和探究两种看似对立的学习方式加以整合,既要学习的质,有要学习的量。就像一个人的两条腿,只有两条腿都健壮,才能走得稳,跑得快。

三、对初中化学探究教学的几点建议

1、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在日常的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考虑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要提倡问题解决方法的多样化,尊重并鼓励不同的学生在解决相同问题的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问题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等要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在学习活动中提出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引导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选择合适的方法,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表现和内心体验,鼓励学生与其他学生进行比较,从而不断丰富自己的学习经验。

2、努力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为中心创造良好、有效的学习环境

     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往往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从而独立地解决问题,发展其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在教学中针对学生已有的经验也就是现有的知识水平,从学生熟悉的现象入手,提出驱动性的、能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从而维持和促进探究活动的展开,达到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如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探究教学中,可以提出以下问题:①生活中有哪些现象能说明空气的存在?②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如何证明这些气体成分的存在?③要除去密闭容器中空气中所含的氧气,可用什么方法?除去时可能会有什么现象发生?④有哪些因素可能对结果的测定有影响?当然,探究教学中仅有教师提出问题是不够的,因为这是较低层次的探究。教师还必须努力创设问题情境,将新知识置于问题情境中,使学生在民主、和谐、开放、灵活的氛围中通过各种途径,如实验、观察、阅读教材、交流讨论等发现和提出问题,使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认知,从而达到更高层次的探究能力。

3、明确探究目标,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层次上得到全面发展

    学生探究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而每次探究活动的时间有限,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时候,应该根据学生应达到的探究技能水平(最近发展区),结合化学知识的教学进程和学生的实际(学生知识的现有水平),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培养目标。帮助和指导学生明确每次探究活动的学习目标,使探究教学沿着教学目标的轨道不断向前延伸。如在进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的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获取过氧化氢的分解时对催化剂的选择,通过实验比较使用和不使用催化剂对氯酸钾分解的温度、速率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再如讲解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对实验的装置进行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4、指导学生的探究过程要相对完整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建议范文3

【关键词】 初中数学;分化;策略

无论是着眼于当前学业还是立足于后续学习及未来发展,无论是强调其科学功能还是人文本质,数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大面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首先就必须要防止分化,要从深层次研究产生分化的根本原因,在此基础上,有的放矢地找到应对之策. 笔者在此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一些粗浅的探讨,意在抛砖引玉.

一、分化原因探析

1. 兴趣缺乏与日俱增

笔者对四所不同层次的初中学校的学生进行抽样调查, 2272名被调查学生中,对学习数学有兴趣的占51%,其中有直接兴趣的占15%;有间接兴趣的占30%;原来不感兴趣,后因更换老师等原因而产生兴趣的占6%. 对数学不感兴趣或兴趣较弱的占49%. 原来有兴趣,上中学后兴趣减退的有944人,占42%.

总体情况不容乐观,只有6%的同学因更换老师而产生对数学的兴趣,而与之相对应的“原来有兴趣,但上中学后兴趣减退的”有42%,这也许是我们初中数学教学与小学相比出现大面积分化的一个主要原因. 我们必须特别关注和着力研究,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那么多的同学“原来有兴趣,但上中学后兴趣减退了”. 与调查结果相适应,学生的数学成绩与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兴趣的缺乏是影响绝大部分同学数学学习的一个主要因素.

2. 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在实践中我们经常发现,有的同学意志较薄弱,不能“咬定青山不放松”,从而造成学习成绩不理想;有的同学小学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初一没有能很好地完成“转型”与过渡,到了初二分化自然就形成了.

3. 不适应中学的学业负担

小学科目少,负担轻,内容简单,毕业后就近入学,无升学压力,而一上中学,中考迫在眉睫,因此很多同学一到初中成绩就滑坡了,其原因就是不能很快地在学业负担上也实行“转型”,当然也与有的学校负担过重有关.

4. 基础知识不够扎实

由于在小学阶段掌握知识和技能不系统不扎实,没有形成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不能为后续学习提供必要的认知基础,这也是造成学生初中阶段数学成绩不好的一个主要原因. 5. 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不适应新的学习要求

从小学到中学,数学由具体的数而上升为用字母表示的代数,由具体形象到一般抽象,强调系统的推理与演绎证明,与小学松散的只重结果不重思维过程的方式有很大差异. 中学注重数学本身发展的规律,以数学发现发明的逻辑进程与顺序来组织教学内容,与小学杂乱的内容呈现方式有较大的区别,这就要求学生要进行学习方法的调整. 初二阶段是学生由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关键期,如果学生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抽象逻辑思维方式,就不能适应新的学习,分化就显现出来了.

二、防止学习分化的策略

1. 兴趣是学好数学的第一动力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第一动力,学生如果能在学习数学中产生兴趣,就会形成较强的求知欲,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 后天兴趣的培养,主要是在平时的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学习活动的不断深入与展开而吸引学生主动去探究知识. 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途径很多,如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让其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创设一个适度的学习竞赛环境,发挥趣味数学的作用,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艺术,等等.

2.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有一部分“差生” 还是很有上进心的,在数学上费力不少,但成绩却不理想,这是学不得法的典型表现. 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法指导和学习心理辅导. 因为后进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较弱,所以从初一开始就要对他们加强抽象逻辑能力训练,要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中既要让学生学会知识,又要让他们学到数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3.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而信其道”,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在情感上多关爱学生,要使他们在情感上从内心能够接受和认同老师,从而产生对数学的兴趣与情感. 初中生对某一学科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情感密不可分,他们往往因为不喜欢某老师而放弃该科的学习.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和促进学习的重要因素,老师特别要对后进生真诚帮助,精神上多鼓励,学法上多指导,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4. 要适度教学

一定要严格按新的《数学课程标准》进行教学,切不可随意增加难度,人为增加学生负担,过去老教材已经删去的东西,千万不可又捡回来塞给学生. 很多时候往往是我们教学“过度”,从而让学生“望而却步”.

5. 加强数学学习的人文关怀

要努力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关爱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在学习中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学习自尊心. 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在数学的学习中老师的人文关怀. 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寓教于学,让学生担负起自己学习的责任,要在平时的教学中,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学习的重要意义,认识到数学对于人一生的重要,尤其在当下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理想及前途教育.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建议范文4

【关键词】初中;教学管理;优化

对于初中生来说,刚刚进入一个新的环境,要面对新增的学科,面对完全和小学不同的生活,他们对新的环境往往会有种无所适从的感觉,这中情况会极大的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学管理人员应对教学管理模式进行及时的优化,让学生更快地适应初中的新教学环境,更好的适应初中的教学节奏。

一、初中教学管理的实施基础

(一)完善的教学因素

初中教学整体构成上不可缺少的三个因素是教师、学生以及教材,这三个因素之间存在必然的关联,任何一个因素缺失都会使教学丧失其原本的功能。基于这种情况,在初中教学过程中,应强化教学管理职能,优化课堂教学方法与内容,实现其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良好的师资力量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大纲逐渐被新课程标准所取代,未来提高初中教学的质量,应该不断的进行革新,不断扩大初中教师队伍,还应加强教师的能力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在初中教学中,教师的能力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知识渊博,学生也能掌握较多的知识量。

(三)合理的评价职能

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能将教学成果作出正确评价,并将信息传达给学校,进而对教学薄弱环节进行及时的改善。评价职能在初中教学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主要侧重于阶段性教学目标的打成情况,对教学过程的阶段性成果进行评价。在这一过程中,还要求教师及时转变观念,优化教学方法,对教学全程进行质量控制。

二、初中教学管理的优化方向

(一)教师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教师应和学生建立一种平等民主的关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的心智水平、独立生活能力得到培养与提升。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时,要和学生共同成长,用平等姿态与学生进行交流,充分了解学生的想法与学习需求。教师还应当充分发挥育人功能,教导学生如何面对困难,培养学生良好的处世态度与处事方式。由于每个学生个性差异较大,教师在教学管理过程中,要因材施教,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发现自身的优点,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与学习积极性。

(二)教师充分发挥引导作用

教师应加强与学生间的情感交流,并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从教与学两方面来引导学生,具体应做到以下两点:一是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人人格,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给与适当的评价与引导,合理使用鼓励与赞扬语言,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二是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不歧视任何一位学生,建立良好的课堂气氛,消除学生的学习压迫感。

(三)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学习灵活性与创新性的重要体现,教学中应尽可能避免学生死记硬背的机械化学习,有效实现教与学的结合。这要求教师应采用科学的教学技巧,提高教学效率,具体应做到以下三点:一是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二是教师应引导学生不断质疑,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三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团队协作来解决问题,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思维活力。

三、优化初中教学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课堂管理

1.制定有效的课堂管理策略。教师在开课前,提前制定计划做好安排,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有组织的安排,保障课堂良好的秩序。同时,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讨论来制定课堂规则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另一方面,应对违背课堂规则的学生要做好思想教育工作,维持良好的学习氛围,保障教学的顺利进行。

2.制定合适的时间管理策略。时间安排在初中教学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时间的高效利用与科学支配要求教师在教学上过程中,尽可能减少课堂时间的浪费,在教学的过程中尽可能不中断,提高课堂教学时间的利用率,同时也能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时间观念。

(二)课堂讲授

1.教师应创新授课方法。科学的授课的基础是尊重教学制度和教学规律,通常情况下,教学目的性是清晰的,但讲授往往存在一定的困难。科学的授课方法要求老师充分且全面的分析教学内容,并对有重点内容进行总括,让学生合理分配考虑问题的注意力,良好的理解和掌握课堂教学内容。科学的授课,还应做到承上启下,教师应及时归纳上次课的内容并连接下节课教学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2.教师应优化口头授课方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教学的逻辑性、结构性,做好课前准备工作,维持课堂的教学层次,维持清晰的讲课思路,让学生跟着教师的讲课思路进行思考,形成全面的知识系统框架,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同样不可忽视板书的条理性,教师通过有条理的书写与讲授,将思路连贯起来,进而通畅的将教学内容传输给学生,最终达成教学目标。

(三)课堂提问

教学中与学生的提问互动也是教学管理的有效策略,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所提出的问题先进行思考,理清思路后再解答,这种提问互动也并不仅仅是学生的单一回答,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补充,加深学生对相应知识内容的印象。教师提问的内容也应难度适宜,太难的问题会使学生无法解答,使得课堂教学氛围不佳;过于简单的问题学生也兴致缺缺。教师应以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基础,从各个层次的内容上进行适当的询问,不让学生感受到过大的压力,保持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结束语

当前,我国的教育水平与发达国家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初中教学管理的优化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与学习效率,是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在今后的工作中,教育工作者还应加大探究,实现教学方式的不断创新,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建议范文5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方法优化策略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方法是丰富多样、各有所长的。不同的教学方法其所适用的教学情况和取得的教学效果是截然不同的。为了实施初中物理有效教学、高效课堂,教师必须以现代的教学思想和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从初中物理教学的实际出发,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设备条件和学生成绩的不同,恰到好处地选择一种或几种最佳的教学方法,综合加以科学运用,这是初中物理教师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和基本功夫。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教师如何优化初中物理教学方法谈几点认识。

一、优化物理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能力与教学效率

1.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在传授知识之中培养能力。

物理知识是构成自然科学知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物理知识在生产技术中被广泛地应用,为科学技术的进步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在初中阶段夯实物理知识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探索物理知识、运用物理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能力,开发他们的创造性潜能。开发创造性潜能的基础是知识,创造性潜能的开发可以进一步促进知识的掌握。

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自主性学习。

教学过程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促使学生认识知识、了解知识和掌握知识的重要过程。物理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的认识过程,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更是物理认识活动的主体。在物理高效课堂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加凸显,学生可以更充分地参与教学活动。例如:在讲授“电磁感应现象”时:教师首先提问:要得到磁场可以利用电流,反之,要得到电流可否利用磁场呢?请学生自己设计电路,什么样的一个导体结构,在磁场中如何运动才会有电流产生?学生自己分析总结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如此,学生既能获得知识,解决难点,又能发挥主体作用,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性学习能力。

3.加强实验教学,创设学习物理的良好环境。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以实验为基础是物理教学的特点,强化物理实验可以为学生学习物理创造一个良好的物理环境,最大限度地使学生在教师创设的特定的物理情景中感知和思维,从而充分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发展他们的操作技能。

4.科学运用类比,帮助学生融会贯通理解知识。

物理是自然科学的一个部分,在物理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一些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教师可以利用其它学科的一些学生已学过的知识进行类比。例如在化学课中学生学习了解了物质的内部结构,懂得了物质不灭这一定律,这样一类比,学生也就明白电荷守恒定律。类似这样的类比,能使学生尝试和感悟到类比这样一个重要的认识问题的方法,使各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进一步得到加强,并使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而且可以降低一些物理新知识的教学难度,从而增强学生学好物理的信心。

二、优选运用物理教学方法的基本策略

1.择优性策略。

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与使用价值,当然也或多或少地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一些不足之处。教学实践表明,教学方法的不同决定了教学效果的不同。教师应针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对象等具体的情况,科学地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例如:有三种方法可以较好地教学“物体的沉浮条件”:

(1)讲授法。学生已经了解的“二力平衡条件”与“物体的沉浮条件”知识密切相关,派生性知识是它们共同的属性。因此,教师可以运用讲授法来教学“物体的沉浮条件”,指导学生观察、比较、归纳物体在液体中的受力状态并认真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物体的浮沉条件。

(2)观察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以下几个演示实验的现象,并认真地进行分析、归纳,得出物体的沉浮条件。①将木块、铁块置于透明的水缸中,浮在水面的是木块,沉入水底的则为铁块。②把一个木块和一枚铁钉(铁钉的重量小于木块)置入透明的水缸中,依然浮在水面的是木块,而仍然沉入水底的是铁钉。③一个无盖小铁盒将其平放,浮在水面,而将其竖着置于水中,却沉入水底。

(3)实验法。上面的三个实验可由学生来完成,让学生亲自操作实验,充分研究分析实验所提供的物理情景,达到认识物体沉浮条件的教学目标。

2.综合性策略。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单纯使用一种教学方法无法较好地使学生获取知识,只会禁锢学生的思维和发展。教师应该精益求精,博采众长,只有对各种教学方法加以综合运用,才能发挥各种不同教学方法的优势,使其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例如教学“物体的沉浮条件”,教师应采用一边实验一边讲授的教学方法,用讲授法配合实验,唯有如此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再如教学“光的直线传播”,上课伊始教师可以用讨论法和讲授法相配合,讲述光改变传播方向的原因是在光线从一种均匀媒质斜射向另一种均匀媒质时才会出现的现象。由于学生对此没有感性认识,因此教师必须用观察法或者实验法。而对于光的传播速度,这是没有难度的一般性知识,无须讲述或演示,学生通过自学就可以解决。

3.相关性策略。

诸多方面的因素影响或制约着教学方法的运用,因此,物理教师要审时度势,权衡利弊,充分把握和利用有利因素,把不利因素的消极影响降到最低限度。例如:有的课如果运用实验用的时间比较多,但其对激发学生兴趣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大有裨益,教师就要想方设法调剂时间用实验法进行教学,实在不行也可用改良实验进行教学。

优化物理教学方法是物理教学发展的迫切需要和必然趋势,任何一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唯一不变的就是要着眼于实际教学效果。又好又快、效果显著、成绩突出的教学方法就是科学的教学方法,就是最佳的教学方法。

总之,物理教师只要坚持不断地学习教育科学理论,积累、总结教学经验,创新、优化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充实,丰富知识储备,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业务水平,就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地驾驭课堂教学,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实现有效教学、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建议范文6

英语写作课堂上多维互动教学模式构想

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论高职英语词汇教学

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建筑工程预算》整体教学设计研究

春风化雨:浅议中职学生的情感教育

浅谈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

射频功放线性化技术研究

高职自动控制课程教学中软件工具的应用探索

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增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几个问题——兼对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组织领导工作的建议

《离心泵检修安装技术》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与实践

高职化工设备维修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

浅谈对学生化学学法的指导

论高中物理审题能力的培养

关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学的几点建议

数学教学实践与浅识

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数学语言教学

基于学困生的新理念英语教学方法探讨

论《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

文以载道,课以立德——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关注弱势群体学生,促进教育和谐发展

浅谈生物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浅析新课标中语文教师行为和角色的转变

现代远程教育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

中学语文教学中逻辑思维的培养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谈如何上好信息技术开学第_课

分析英语教学中合作学习的误区与其解决方法

如何全方位提高高中地理学教学质量研究

曲棍球教学中学生体能训练思考

初中语文创新教学构思探究

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

让历史课堂生动起来

以“本”为本远离“题海”——谈新形势下课本习题资源的利用

浅谈第一课时的有效教学——《咏华山》教学案例及评析

当前初中语文教学改革思路及对策探索

研究性学习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实践与困惑

初中写人记叙文教法初探

听说读写,构建和谐高效初中英语课堂

让英语写作轻松起来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在中小学校中开展环境教育的几点做法

小议多媒体教学条件下的生物教学

化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构想

论学案导学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CAI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利弊分析

生态课堂:唤醒沉睡状态的生命体

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

小学数学如何塑造开放式课堂教学

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培养探究

试析小学数学新课标中“解决问题”

小学语文初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浅谈怎样做好小学班主任工作

浅谈如何开展年级教研活动

浅谈语音在小学英语教育中的重要性

农村小学班主任工作的点滴经验

联系生活实际教学百分数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感训练

培养小学生数学实践能力的策略与方法

语文教育过程中对小学生的能力培养研究

尊重学生学习起点 促进学生数学学习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

关于“打造魅力课堂”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