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投资市场范例

海外投资市场

海外投资市场范文1

关键词:电力;海外投资;分析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电力企业在与境外电力公司进行了多年的合作,承包境外电力项目后,近些年来不再满足与其合作,而是积极地加入到世界电力行业投资进程中,以期获得更多的经济资本、相关的电力技术资本,开拓其他国家的电力市场,规避国家之间的贸易壁垒,促进企业内部结构升级转型,转移国内或投资地区过剩的产能等一系列可获取利益。尽管我国的电力企业在对外投资的时候已经对国外的相关法律做出足够的准备,但是电力行业自身的独特性与海外情况的不断变换,再加上国内部分企业的海外电力投资经验不足,导致盲目投资,被别国相关投资法律处以高额罚款等不利情况时有发生。这就要求我国电力企业在对外投资的时候,更加认真地审视和分析当前国际电力市场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风险,规划未来投资发展方向,总结经验教训,以便于为未来的海外电力投资提供更多的经验与发展方向,从而获得更多的发展投资机会。

一、中国电力行业海外投资现状

(一)国内外电力发展现状

1.中国电力工业发展现状。在世界上,目前我国是第一电力消费国,而在全国电力消耗情况排行中,工业首当其冲,比例超过70%。中国在2017年,发电装机量达12.47亿千瓦,与上一年相比增长9.25%,是世界第一装机国,发电设备以火电为主。截至2017年年底,我国发电量继续维持在全世界第一的位置,总发电量达到5.35亿千瓦时,比上一年增长7.52%;全国发电方式中火电为主导,占58.4%,但从整体上来看,清洁能源的发展比较快速,所以比起上年有些许的下降。详情可见图1。同时,我国的人均用电量也在呈上升趋势。在2017年,我国人均用电情况达到了4382千瓦时,基本上可以和世界平均人均发电量相平衡;发电设备全功率运转时间逐步上升,基本超越世界平均水平,从2005年以来,我国的发电设施的平均使用时间在5500~7500小时波动,在全球范围内也排名前列;中国的电气化率在2005至2016年从41.43%增长到53.03%。2.世界电力行业发展状况。世界生产行业、金融行业、服务行业等一切的经济发展的基础是电力行业,电力行业的活跃才能提供给经济源源不断的活力。在进入2017年以来,虽然金融危机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但是它仍然如同乌云一般将世界经济笼罩在它的阴影之下,可阴影之下的电力行业仍然保有生机。2017年,全球电力消费同比去年增长3.6%,总发电量约34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37%;火电、水电、风电、核电和其他发电方式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分别约为58.8%、25.33%、9.62%、1.53%和2.98%,发电设备的变化与当年发电量结构相对应。国际能源署预计在全球经济和人口增长的作用下,全球电力从2011至2035年的需求年均增速约为2.2%,其中经合组织国家电力需求年平均增速约为0.9%,非经合组织国家约为3.3%。全世界电力的需求总量预计将在2035年达到32.15万亿千瓦时。

(二)中国电力海外投资状况与特征

作为国家战略性资源,初期建设的巨大成本,建设周期的冗长,以及投资规模的庞大,成为了电力投资的标志,因此电力投资不论在何处,都一直处于政府管控之中,与此同时,对电力科技的高要求、对投资方所支持的超大资金流转以及其建成之后高垄断性的特点,使得我国自建国以来,能参与到对外投资的能源行业的企业,是以国有企业和集团为龙头,此类企业的注册资本、流动资金和利润收入等都十分巨大,简单几家企业就可以产生小规模行业所无法产生的规模效应,从而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继而促进国家经济走向活跃。因此,我国电力海外投资主要集中在国有发电企业手中,主要是五大发电集团公司(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两大电网公司(国家电网集团和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及两大辅业集团公司(中国电力建设集团和中国能源建设集团)。这些主要的电力企业在资金和管理方面优势明显,市场份额遥遥领先,他们能比较有代表性地反映电力行业的对外投资状况。迄今为止,我国电力行业正是以上述企业作为领头羊,带领其他中小企业,不断摸索,缓慢发展,现在渐渐的进入了高速前进的时间段,在近些年来成果十分明显,并在其中积累许多参与国际竞争的经验。以大局角度来考虑,当前我国电力海外投资方向基本集中在于火电、水电、太阳能、风电等新型清洁能源,甚至在相关的工业、矿业也有所涉猎。详情可见图2。

二、中国电力海外投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是当前学界应用较为广泛的系统分析方法,是一种立足于当前主体内外部的环境的较为全面的分析方式,包括优势因素(Strength)、劣势因素(Weakness)、机会因素(Opportunity)和威胁因素(Threat)四个方面。SWOT分析法是通过与主体内外部相关的因素逐个排查,采用系统而逻辑的思维方式,对调查主体的周围因素采取全面而符合逻辑的分析,进而确定适宜主体当前环境的企业经营方向。

(一)优势分析

1.参与企业以及整体行业实力强大。从当前中国整体经济现状和发展态势来看,中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中国也将逐步角逐经济头号大国、海外投资大国的地位。中国的GDP早在2014年已突破10万亿美元,与此同时,我国的外汇储备在2014年末也达到3.84万亿美元,稳坐世界排行榜第一位的宝座。电力行业在一定的方面已经产生了相对的比较优势,而我国的法定货币———人民币逐渐作为世界流通货币之一,稳健地走向世界,对外投资的环境愈加成熟。同时,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的飞升,使得我国电力生产的总量也在逐步提升,相关技术和管理能力也在多年竞争中不断改善,中国的电力企业也在世界投资竞争中取得了合作,学习了经验,企业的规模和实力也在不断增强。我国电力企业在大型电源、输配电网的设计、建设、运营方面经验丰富,在2013年中国成为世界装机量最大的国家,超过美国,发电量保持全球第一位,电网装机规模、线路长度、电压等级等方面均超过欧洲和北美。在多年的发展与积累之中,中国的电力企业逐步形成了自己完善的电力产业结构体系。2.政府推出海外投资鼓励政策。我国这些年对海外投资十分重视,从政策上可见一斑。而在其中作为海外投资重头戏之一的电力投资更是重中之重。对内而言,我国政府设置一些具体政策,在宏观角度促进国内电力企业不断地在海外开疆扩土;对外而言,我国推动电力投资规模,为海外电力投资的壮大打下基础。在国家“走出去”倡议的推动与鼓励下,国内电力企业均将更多的目光放在了海外市场,对海外市场进行更为重要的推进。就在这几年,国家颁布各项条文,推动企业在我国经济新常态之下,加速企业“走出去”。一个好的政策对企业乃至行业,必将是锦上添花。

(二)劣势分析

1.企业自身制度固有缺陷。无论从何种角度来看,在未来的一定时期内,国有电力企业将一直是我国电力行业的龙头。但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管理结构模式总体上来讲是“一条线”的形式,即母公司下小公司,小公司又会在海外有跨国公司。在这种管理结构模式下,每个公司虽然在信息交互上没有问题,但是主体公司的不同,往往会造成每个分公司的相关制度不同,多个公司在职责上可能产生分歧,可能会出现一对二、一对多的情况,而这些问题再加上国内外文化不同的问题,可能就会致使许多重要信息得不到及时传递甚至误传。所以,国有企业各个部分交接出现摩擦,无法顺利的团结协作,这对于一个跨国的投资公司来说,所承担的风险是无比巨大的。2.缺乏跨国投资运营管理经验。对比国际其他大型电力企业,我国企业海外投资时间较短、缺乏足够的经验、大多数电力企业国际化程度不高。根据中国企业联合会的“2013中国百大跨国公司”及“跨国指数分布情况”,我国百大跨国公司的平均跨国指数仅13.99%,目前国际上大型跨国公司普遍能达到30%~60%之间,甚至达到80%以上,该数值大大落后于世界百大跨国公司的平均水平61.06%。详情可见表1。正是如此,我国电力企业想提高海外投资水平的一个重要教训,就是提高电力企业国际化水平。

(三)机遇分析

1.发达国家经济萎缩产生更多机会。在宏观经济学中,发达国家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衰退,其根本原因在于内部固有的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产生的矛盾。这种矛盾如同潮水,不会消失,但是会慢慢出现,又慢慢褪去。这就意味着,在近期的五到十年内,发达国家还无法完全摆脱上次的危机。而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佼佼者,工业结构、市场状况等仍在不断发展,当前已经形成了具有活力的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因此在这期间,我国可以充分把握这次机会,推动海内外优质资源整合发展,充分发挥电力行业的现有优点,把握时机,以海外资源为跳板,打开自己发展的大前景。2.“走出去”倡议的实施增加了投资机会。在2013年秋,我国领导人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世界各国不论沿线与否国家的广泛支持。“一带一路”的提出,不仅为我国下一步经济发展提供了十足的动力,更会推动沿线国家经济再次蓬勃发展。如此双赢的机会,我国企业更要把握住和沿线国家的交互。“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于我国电力企业来说,相对其他地区有更好的条件。我国在此之前就与沿线国家产生过友好的投资交流,同时,沿线地区的发电情况较为优越,例如东南亚地区的水电业务以及中亚地区的风电光伏业务。

(四)风险分析

1.电力行业的特点即为危险。电力行业开发建设周期长,投资规模巨大,利润回收周期较长,而设施一旦建成投入使用,就无法撤回,是一种不可逆的投资。同时,海外电力又因为各国实际情况不同,无法像其他商品一样自由流通,这就使得电力行业对投资所在国的环境更为考究。但是电力行业是其他工业乃至人民生活的基础,各国政府不会放任他国企业妄为。所以,电力产业相对其他产业的海外投资具有更高的风险性,对所在环境要求更高。2.东道国环境风险。不同的国家各方面都有所不同。各国在政策、法律、地理环境、当前市场情况、环保要求等均有差异并且随时可能发生意外,因此对于东道国当地情况及时了解尤为重要。不同国家的文化异同之处,比如火电项目的民意调查以及选址,需要去了解当地人民的文化倾向,如果没有处理好文化矛盾,很有可能演变为文化冲突,最为严重的成为地域冲突。无数的事例中,东道国的政治矛盾、内部纠纷、社会矛盾、恐怖主义袭击、当地爆发瘟疫等情况,会对投资项目产生无可估量的损害。3.国际巨头企业的挑战和竞争威胁。在市场之上,先入者总是会有更好的机会去完成对市场的占有,世界电力巨头在世界电力投资市场上亦是如此。他们在世界市场之上具有不输我国企业的雄厚资本,更有我国企业所不具备的跨国投资经验,以及先入者的顶置标准的优势。而他们不会允许我国企业轻易地和其共享世界市场。世界巨头必定会动用其投资开发、运作以及相对垄断的经验来打压我国电力企业。

三、中国电力对外投资的建议

(一)国家方面

1.注重培养电力龙头企业,带动行业整体发展。规模庞大的电力集团有其独到的优势,它的资本优势、管理优势,对于新技术的把控以及对我国政策的、对世界各地信息的及时处理都是其他企业所不能及的。大型企业也会有更多的精力去选择发展方向,拓展自己的业务范围,从单一的电力投资逐渐积累经验,发展成为从电力投资出发,中间各个环节均有所把控,在投资后期对投资后期建设也有在世界范围内的独到之处。大型电力企业成功地在世纪范围内拥有自己稳定的投资份额,就会有相应的话语权,会有更多的抢占世界市场的机会。同时,大型电力企业将国外的经验技术带入我国,促进我国产业升级和发展。但最重要的,电力行业毕竟有其独到的高门槛要求,而大型电力企业正是能够达到其要求的,这就意味着电力行业创新,就必须交由也只能交由大型电力企业来完成。2.创造良好投资环境,实施相应政策。政府首先应该进一步简化优化相关的投资审批流程,避免冗长的审批耽误了投资的时机,同时加强对海外投资监管与开放,既要阻止一切不法投资逍遥法外,又要推动我国电力企业更加具有意愿,去勇于在世界市场之上和其他国家具有实力的大型电力企业竞争,在不断的竞争之中,我国电力企业才会更加快速、茁壮的成长。例如可以在投资之前,国家在关税上给予支持,让企业在世界竞争中,具有价格上的直接优势。再者,国家应该统筹规划,建立一批可信度高,传达及时的职业中介公司,提升中介在海外投资中的作用,加强与世界投资界的沟通,为电力投资公司提供更为高效,更为准确快捷的服务。政府还可以与其他国家相沟通,建立一个互联网的“B2B”平台。这样可以更加快捷地促进电力投资企业与有电力投资需求的地方之间的沟通,提升信息传递效率,减少因信息的错误而产生的损失。3.加强培养相关管理人才,提高人力资源水平。不论在何时,战略资源中最为稀缺的也最为重要的永远是人力。电力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三种人才:第一种专业的技术攻关人才。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可以从对其待遇的提升、荣誉的评选等方面入手,让更多的年轻人有意愿去参与到技术攻关的行列中。而对于技术领军人物,可以提升其科研费用,搭建世界级技术交流平台来促进技术攻关人员的激情与积极性。第二种是具有大局观的管理人才。对于管理类人才的培养除了各大高校的培养,更应该吸引更多具有管理经验的人才,将国外的管理经验引入国内,让国内的有志之士从中学习并提取出适合我国企业的管理制度。第三种是高瞻远瞩,具有国际视野的商业人才,这种人才培养也是更应吸引外来人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改进和完善优秀人才的选拔制度,改变论资排辈现象,为青年人成长创造条件;围绕电力海外投资项目,加强人力资源体系的设计能力、薪酬管理体系建设和提高对海外劳务人员的管理水平。

(二)企业方面

1.促进电力企业管理结构优化。首先,一个好的企业管理制度是可以明显减少决策失误的次数,使公司运转良好,对于我国国企内部的管理制度问题,可以参考政治上的“三权分立”原则,即决策权、经营权、监督权三权相互制衡,相互依赖,企业内部的利益纠纷也会变得十分明了,不会干扰到投资的正常运作。其次,因为海外电力投资情况复杂多变,从投资主体,到投资东道国,从文化到政治,在整个投资流程中充满着各种不稳定的因素,因此我国国企传统的管理办法在实行起来会非常困难,而且难以适应在国际化投资环境。而实行统一的集成化管理会使各种因素导致的损害达到最小,将最终决策者决定在一个地方。2.并购优质资产,提升品牌影响力。电力企业应该学会利用自身在国家政策、国家号召中的优势,在国际市场中寻找可以兼并的优质资产。在金融危机刚刚过去的余韵之下,必定有外国企业选择壮士断腕,出售自身一部分资产。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准自己的弱点和劣势,以及确定自身未来发展前途和方向,寻找可以兼并的国外优质资源。除去兼并之外,我国电力企业还可以和国外一些知名电力企业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提升自身在世界市场上的知名度和可信度,同时保证自身所得到的信息及时准确。3.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加强环保意识。电力工业的投资和其他重工业相同,更要积极的响应国际上对于节能减排的号召,不让外国企业以这一点作为与我们企业相竞争的根基。积极配合当地政府对于环境保护的要求。同时,积极承担企业在当地社会的社会责任,比如参与到当地的震灾救援、慈善事业中去。但我们的电力企业不应该将这些环保要求添加到投资成本中去,这就要求我国的电力企业在管理、技术等方面减少技术成本

四、总结

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令世界惊叹,而其电力投资规模的扩大,也为世界所惊讶。世界经济一直在毫不停留的发展,其中电力行业的潜力更是巨大。本文以我国当前海外电力投资现状、SWOT分析法以及案例为基石,提出了我国电力企业应有的发展方向与建议。中国的电力海外投资集优势与挑战,机遇与风险并存,希望文章中的分析和对策建议能够对政策制定者或企业管理者提供帮助和给以启示。

参考文献:

[1]洪唯钟.国家电网公司海外投资策略研究———以国家电网公司在巴西投资为例.[D].南京:东南大学,2016

[2]李佩聪.中国电力企业的海外投资热潮.[J].能源,2017(5)

[3]何时有,肖欣,臧娜.海外电力投资项目风险分担分析———以巴基斯坦进口煤电BOO项目为例.建筑经济,2018(1)

[4]杨秀梅.海外电力投资开发体系研究.[D].徐州:中国矿业大学,2012

[5]肖创英.能源革命背景下的火电企业转型发展.[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6(34)

海外投资市场范文2

关键词:“一带一路”;海外投资;金融风险

1引言

“一带一路”政策的提出,给新形势下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重要影响,也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去,海外投资成为一种热潮。但是,海外投资会遇到众多金融风险,企业“走出去”时要识别这些金融风险并相应加以控制。

2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海外投资的风险

2.1债务风险

经济条件体现劳动力数量和质量水平,也是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还款能力的量化指标。较好的经济条件总是能够带来较高投资收益和投资安全性保障水平。但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众多,经济发展水平发展不平衡、差异大,加之国内政治、国家治理的路径差异,导致经济发展水平与结构上的差异。同时,分析海外投资可能遇到的宏观经济与金融风险多集中在所在国的宏观经济指标上,国民经济往往受到债务“三率”的影响较大,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和重债贫穷国家。“一带一路”沿线的绝大部分是亚洲国家,综合考虑负债水平和还款能力,中国企业在对其进行海外投资的债务风险相对较高。

2.2外汇风险

对外投资一般是靠在海外投资来获得经济利益,所以,外汇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企业对外投资的利润。海外投资一般具有投资金额大、投资回收期长的特点,通常在国际范围内收付大量外币,由于各国本位币之间的汇率时时变化,因此中资企业在对外投资和国际结算时,外汇风险是无法避免的。外汇风险是企业金融风险的重要因素之一,再加之会计人员在编制企业财务报表时,将海外子公司及相关业务纳入报表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汇兑损益。由于外汇汇率的上下变动,可能会影响企业生产规模和经营利润,从而给企业带来一系列的经济发展难题。因此,企业在进行对外投资的过程中,需要合理的运用外汇波动,减少其对于企业对外投资效益的影响。

2.3社会风险

一方面,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包含着较多的高风险国家,这些国家国内政治经济稳定性和成熟度低,安全环境复杂多变,政治冲突、武装冲突和相关风险威胁影响社会稳定。有些东道国的当权者通过权力寻租的方式,将大量的社会公共资源占为己有,导致社会资源严重分布不均匀,他们行政效率不高、政策法规不完善,一些官员贪污腐败比较严重,也是影响我国中资企业对外投资的重要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中资企业投资发展的难度、减缓了项目谈判的进程。另一方面,中资企业开展的一些业务可能无意中会引发社区民怨和纠纷,并且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使得不满的恶化,导致社区关系日益紧张,甚至会在贸易往来出现诸多的壁垒和障碍。

3“一带一路”背景下海外投资的优化对策

3.1协助发展经济,提升还款能力

各国经济的发展水平在短时间内难以得到快速发展,但是对于东道国来说,海外资金的投入可以很大程度上解决本国建设资金不足的困难,实现高就业率、改善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因此,当地政府很可能会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和投资支持,这样推动了两方的共同发展。中资企业要更多地考虑国家政策和企业战略,在对东道国的经济水平和债务风险有足够认识的前提下,不断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发展技术流,扬长避短发挥中国企业的优势,相比较落后的国家转让技术,积极参与“一带一路的建设”。建立和完善对外投资的相关财务、法律、管理人才的培训,培养具有浓厚文化修养和出色沟通能力的对外合作高级人才,不断加强与东道国的经济沟通与贸易合作。

3.2套期保值降低外汇风险

在不断变动的汇率机制下,中资企业如果缺乏对外汇风险的有效控制和管理,外汇风险引发的经济威胁和不稳定性,将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利润亏损和经济下滑,甚至是濒临破产。因此企业内部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外汇管理办法,降低汇率带来的风险,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短期来看,企业管理层在进行利弊权衡之后,采用金融行套期保值的方法来缓解企业短期的外汇风险,通过持有相反的寸头来抵消企业可能面临的货币交易风险。长期来看,进行经营性套期保值是有效措施,人民币贬值则可以制定定价策略,利用价格优势,提高市场占用比例,获得更高收益;人民币升值则可以指定产品战略,收缩产品,将目标市场定位为要求高质量独特性的高收入消费者群体,并投入研究开发费用升级产品、创新产品。

3.3走出误区,树立对“一带一路”正确的认识

“一带一路”倡导多边主义,把寻找中国与东道国共同利益放在首位,以实现共同发展。不同政体的东道国,政府对经济运行的政策也又有不同,因而他们对中资企业的立场和态度也有差异。非政府组织已经成为影响企业海外发展不可忽视的力量,特别是东道国本土的非政府组织,其甚至影响到整个项目的成败。可以成立投资协会等行会性质的民间组织,加强沟通,保证企业投资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同时,我们要走出两大误区,可能的第一大误区是,“一带一路”建设是为了中国的过剩产能和过剩产品“走出去”。正确的理解应该是,在符合东道国市场和金融市场发展需要的前提下,将我们拥有的产能和产品“走出去”,而不是一味的为了走出去而走出去;可能的第二大误区是“金钱铺路好办事”,但事实证明,仅仅有充足的资金投入还远远不够,有时甚至会因为客观环境的不同而事与愿违。

4总结

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了经济发展和历史发展的潮流。在建设过程中,中资企业在海外投资时,所遇到的金融风险难题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不加以合理的制约和控制,会导致企业经济上出现亏损,甚至无法正常运营。只要能做出相应举措来完善,要善于利用市场规律,摸清经济波动周期,把握市场的多样性,控制好金融风险,从而携手东道国共创金融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并成.丝绸之路———世界文化的大运河———兼论“一带一路”的伟大意义及成就[J].山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5):28-33.

海外投资市场范文3

关键词:战略投资;互联网企业;腾讯

互联网企业之所以能快速崛起壮大,不仅仅得益于时代需要和强大产品能力,互联网企业的战略投资也至关重要。

一、互联网企业的资源与能力分析

互联网企业的核心资源和能力是什么?是流量和资本。

(一)流量

流量是所有互联网企业的基础也是核心!就拿腾讯来说,如今的腾讯已经是市值超过三万亿港币的巨无霸企业,而腾讯以社交软件起家,在用QQ和微信牢牢占据社交基础生态的基础上不断孵化出新的产品和盈利项目,例如腾讯的各类钻石会员,QQ游戏、QQ音乐等,这些腾讯系产品几乎已经囊括了互联网的方方面面,完成了互联网生态闭环,并且有着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流量池。(见表1)互联网企业除了具备传统企业的品牌、技术优势以外,最为重要的是“自我升级”属性,简单地说就是产品用的人越多,聚合优势越明显,进而反哺产品优化。所以,一旦互联网企业在某个行业扎根并且有了用户优势以后,是很难被替代的。就比如QQ和微信,用户在沉淀社会关系的同时也在加强QQ和微信的用户粘性,也就是说一旦有人脱离了微信或者QQ用其他社交软件的时候会发现没有认识的人最后只能默默回到微信和QQ。总而言之,微信和QQ这些社交软件庞大的用户群和极强的用户粘性,这可以说是腾讯发展的基础也是核心。因为腾讯坐拥巨大流量,许多项目只要获得腾讯的流量就会瞬间壮大,腾讯旗下自己产品从打败联众的QQ游戏,还是最后的QQ音乐都是一上线就坐拥上亿的用户。腾讯战略投资的企业也是如此,最著名的有京东、拼多多、美团等。在如今互联网企业获客成本越来越高的时候,流量便成为极其珍贵的资源。

(二)资本

企业的第二大核心能力是资本,通过资本和流量赋能企业,让企业在短时间迅速壮大、迅速盈利、迅速提升估值。(见表2)拿腾讯来说,过去的几年,腾讯累计投资了600多家公司,横跨海内外,整体投资金额超过千亿,体量达10亿美金公司数量将近100家,比较著名的有美团、滴滴等。腾讯还投资了二十多家基金,有红杉资本、云锋基金等几乎涵盖了市面上所有主流基金公司。可以说,如今的资本已经成为企业扩张最强力的武器。

二、企业投资策略的利弊

战略投资是企业扩张和扩大影响力的重要措施,通过资本扶持更多的合作伙伴。不仅节省成本还能达成自己的战略目标。

(一)自我孵化投资战略

自我孵化投资战略主要是指互联网企业在本身拥有巨大流量和技术团队的前提下,通过参考一些创意不断开发出一些“同质产品”,再利用流量和资本优势挤压对手最终赢得市场占有率的投资策略。尽管这种利用流量优势和微创新野蛮生长的产品不需要多少资金和资源就能获得成功,但是企业却会因此不断积累负面影响,而且到处树敌,在这种负面影响累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很可能会对企业造成致命打击。当企业声誉非常负面的时候,非常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去中心化投资战略

现在很多互联网企业都流行在保证自己核心业务的前提下,进行“去中心化”战略投资。这种去中心化投资策略有几个优势:第一,企业不需要两眼一抹黑直接进入一些自己并不熟悉的领域,而是依靠流量和资本的赋能,让一个更熟悉该领域的团队去运作,通过强强联合取得1+1大于2的效果,在企业壮大以后尽管腾讯无法主导却能成为企业的忠实盟友,并获取账面上的巨额回报。第二,企业在投资过程中采取相对克制的态度,尽量将投资比例控制在30%,避免管理团队有丧失控制权的顾虑,这使得更多企业愿意被投资,这在使得企业在和其他企业项目竞争中,企业的倒向性更强。第三,去中心化投资战略在扶持企业崛起以后对自身业务也有非常大的帮助,例如腾讯通过微信给美团、京东、滴滴引流,美团、京东、滴滴巨量的订单极大地推高了微信支付的交易数据,也进一步巩固了微信的社交地位。但是这种去中心化投资策略依然有自己的不足之处,虽然企业战略投资了很多企业,而且很多企业成为互联网世界中不可忽视的一极,但是在这些企业没有很强的话语权,这些企业也不能成为自身相关业务延伸的有效助力,甚至一些企业会在某些领域与己方产生直接竞争。

(三)海外投资战略

海外投资战略一直是中国互联网企业的痛点和难点,就拿腾讯来说因为社交作为互联网的基础生态在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社交软件,例如日本有LINE、泰国有Facebook、缅甸是MySQUAR等。腾讯在微信的海外扩张更多是依靠中国国际化带动或是收购当地社交软件改造成微信。但是这种扩张方式不仅投入巨大而且效果不好。所以腾讯在后续绕过了社交,进行游戏全球化投资布局。但是,作为以社交起家的腾讯尽管在海外的游戏扩张得非常顺利,但是游戏的生命周期有限,市场不稳定因素多,并不能像社交一样带来长久的、具有粘性的流量,所以腾讯尽管在游戏方面做得不错,但是其核心依然是进行社交软件即微信的扩张。所以,在海外投资的时候互联网企业没有流量优势,而且国内的核心优势又被大大削弱,这才是导致企业海外投资受挫的主要原因。

三、针对企业投资战略弊端的建议

整体来说,中国的互联网企业都在高速发展过程中,而且很多企业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明星企业,但是企业投资策略下发现的问题同样值得重视。针对企业投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成立趋势分析机构,提前布局

很多互联网企业早期的投资基本是等到一些行业开始兴起的时候直接复制产品模式依靠资源和资金快速崛起,即便后来提出“连接一切”口号以后也是通过“广撒网”式的投资保证不会错失先机,这使得成本大幅提升。现在这种策略已经逐渐行不通,企业应成立专门的趋势分析机构,对AI、大数据、物联网等未来行业进行深入分析,提前研发、提前试验,尽可能保证其他企业还没有发掘初创企业价值的时候进行精准投资。从一个“跟随者”到“超前者”跨越,这样有助于企业甩掉“抄袭者”“山寨”的恶名,助力整体声誉的正面提升。

(二)去中心化投资策略不变,谋求更多话语权

去中心化投资策略是一种双赢的投资,但是往往由于话语权不够,使得企业并没有能获得更多业务拓展机会。在自营和投资的选择上也面临极大风险,如果一个投资项目快速崛起也会威胁企业本身的业务。企业在战略投资时除了给予被投资企业资本和流量支持,但是对被投资企业的掌控力却几乎不存在。所以,企业在进行投资的时候,应该在谋求更多话语权和自营之间做一个选择。谋求一定的话语权有助于企业自身业务扩张和整体影响力,不能做一个单纯的财务投资者,也不能仅仅依靠自身影响力做筹码,而应该切实地谋求在被投资企业里有更强的话语权。

(三)海外投资应以市场空白产品为主推进

就拿腾讯来说,腾讯微信的海外拓张并不顺利,主要是源于腾讯在海外没有社交生态优势的前提下依然沿用国内的发展模式。所有国家的社交生态已经形成,腾讯要在社交方面突破难度很大。所以,企业在海外扩张的时候,不能单纯国内的模式,在外海扩张时,国内的核心优势都会消失。企业的海外扩张更应该因地制宜,通过填补一些市场空白来低成本、高效地取得市场占用率。在一定流量基础以后,再导流到企业自己擅长的领域,旁敲侧击地进行海外扩张。

四、总结

互联网企业只要牢牢掌握流量和资本,就可以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所以企业在确立核心发展策略时,对外投资很大程度决定了企业未来的体量和影响力。企业能否把握趋势,超前布局投资将会是决定企业未来走向至关重要的一环。

参考文献:

[1]王千.互联网企业平台生态圈及其金融生态圈研究——基于共同价值的视角[J].国际金融研究,2014(11).

[2]何瑛,吕高宇,周慧琴.腾讯资本驱动型成长路径及关键成功因素分析[J].财务与会计,2016(17).

[3]高针针.企业盈利能力指标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17).

[4]黄卫忠,奚玉美.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模式的选择[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3(10).

[5]高天宇.腾讯网络“淘金”逻辑[J].董事会,2014(01).

[6]李舟.腾讯公司的盈利模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

海外投资市场范文4

关键词:境外直接投资;农业“走出去”;金融支持

1我国农业境外直接投资的现状

1.1我国农业境外直接投资的基本情况

我国是农产品进口大国,相对有限的自然资源决定了我国农业需要“走出去”。在国家政策上,2017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人民银行、外交部等四部委联合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引导和规范境外投资方向的指导意见》,在鼓励开展的境外投资项目中,明确指出“着力扩大农业对外合作,开展农林牧渔等领域互利共赢的投资合作。”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积极支持农业走出去,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粮商和农业企业集团。”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走出国门,进行农业境外直接投资活动。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中国对外投资报告》,2016年,我国农、林、牧、渔业境外投资金额为32.9亿元,占比1.7%;历史存量投资金额为148.9亿美元,占比1.1%。农业境外投资占整个境外投资的比例偏低。开展农业境外投资的企业当中,民营企业占绝大多数,但民营企业的平均投资金额较小,且大部分为中小型企业。亚洲和欧洲是主要境外投资目的地。

1.2我国境外直接投资管理体制

当前,我国境外直接投资管理主要由发展改革部门、商务主管部门、外汇管理部门等三个部门负责。发展改革部门和商务主管部门是进行境外投资外汇登记的前置部门。发展改革部门主要负责境外投资项目的备案和核准,商务主管部门主要负责境外投资企业设立的备案和核准。除涉及敏感国家和敏感行业需要进行核准外,其余绝大部分境外投资只需进行备案即可。在外汇管理方面,国家外汇管理局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不断简政放权。从2015年6月1日起,境内机构境外直接投资无需到外汇管理部门进行行政审批,目前除金融机构进行境外直接投资需行业主管部门出具相应的批准文件或者无异议函外,其余企业可凭发改部门的备案通知书或者核准文件、商务部门的企业境外投资证书等材料直接去外汇指定银行进行外汇登记,外汇指定银行在进行合规性等审查后为企业完成外汇登记和资金汇兑。外汇管理部门则把工作重点放在对业务登记和资金汇兑等环节的事后核查。境外直接投资业务管理部门的简政放权,极大促进了境外直接投资的便利化,减轻了企业的负担。

2我国农业境外投资存在的问题

2.1民营企业进行农业境外投资时,缺乏足够的信贷资金支持

由于农业投资周期较长、收益不稳定,容易受气候等不可抗拒因素影响,民营企业很难直接从商业银行获得贷款用来进行农业境外直接投资,如果企业只依靠自筹资金进行境外投资,会导致企业财务压力较大,影响企业投资的积极性。

2.2我国海外投资保险发展相对滞后,难以满足企业农业境外投资的需求

目前我国企业进行境外投资时,只有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一家可以提供海外投资保险。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是一家国有独资的政策性保险公司。虽然对于农业境外投资项目也有承保,但对于开展农业境外投资的中小型民营企业,受自身企业规模小等原因限制,很难获得政策性保险公司的承保。

2.3民营农业境外投资企业缺乏有效的金融衍生品来进行风险对冲

除天气、供需、地缘政治等传统因素外,一些非传统因素也影响国际农产品的价格走势。近年来部分农产品价格曾出现暴涨暴跌的情况。2008年,受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影响,一度产生了大量“热钱”,投机资本纷纷涌入国际农产品期货市场进行纯粹的投机期货交易,并导致国际粮食作物等农产品价格异常波动,直接对农业境外投资企业的收益产生较大影响。根据现行有关外汇管理规定和期货管理规定,非国有企业无法在境外期货交易市场进行套期保值交易,民营企业进行农业境外投资很难对冲农产品价格剧烈变动所带来的风险。

2.4部分境外投资目的国相关政策变化较快,政策延续性较差,可能给开展农业境外投资的企业造成较大损失

近年来,个别国家保护主义倾向有所抬头,可能以国家安全、环境因素等为借口对我国的农业境外投资的项目进行严格审查并设置壁垒,影响我国企业正常的农业境外直接投资活动。部分国家通过提高关税等手段,禁止或限制农业产品出口,这将给相关农业境外投资企业造成较大的损失。

3政策建议

3.1加大对农业境外投资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

建议设立部级的政策性农业境外直接投资产业基金。对于开展农业境外投资的中小型企业,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对于从商业银行获得贷款用来农业境外投资进行适当贴息,同时鼓励企业投保海外投资保险,并对保费给予适当的补贴。对于境外投资金额较大且有发展前景的农业境外投资项目,可与相关企业合资成立公司,以股权、债权等方式参与农业境外直接投资。

3.2完善海外投资保险的承保项目

根据境外投资的实际开展情况,增加海外投资保险具体承保的项目;根据境外投资企业的实际需求,完善现有海外投资保险的承保项目。适当降低开展农业境外投资企业投保的门槛并降低相关的保费费率,使更多的农业境外投资企业可以投保海外投资保险,降低企业进行农业境外直接投资的财务风险。

3.3完善现行外汇管理等制度

建议对于以农产品生产为主要投资领域,中方投资金额较大的民营境外投资企业,在资金大部分汇出并且境外投资企业已经进行实际生产的情况下,可向证监部门和外汇管理部门申请,允许其在境外期货交易所开通农业境外投资所生产的农产品对应的商品期货套期保值业务,外汇管理部门会同证监部门,在宏观审慎框架下,综合考虑企业自身财务情况、企业在境外的实际生产能力、企业风险管控能力等,由证监部门对企业申请进行备案登记,外汇管理部门进行相应外汇登记,具体管理办法可以参照国有企业从事境外期货套期保值的相关办法执行。企业可以凭证监部门的备案通知书和外汇登记凭证在境内银行开立境内专用账户,在其批准额度内使用自有资金向境外汇出资金,在特定境外商品期货所开展指定品种的农产品期货套期保值交易。由于期货交易具有较高的风险性和杠杆性,外汇管理部门应做好事后核查工作,确保企业汇往境外的资金只能用于特定品种农产品的期货套期保值交易,禁止进行投机交易,有效防范金融风险。这样可使从事农业境外投资的民营企业及时有效降低国际农产品价格波动带来的投资收益损失。

3.4充分发挥国家有关部门和金融机构在境外直接投资上的信息优势,降低农业境外直接投资的风险

建议由农业、发展改革、商务、外交、外汇管理等多个相关部门建立联合协调机制,联合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根据其海外投资保险实际理赔的案例,定期向社会公布近期农业境外投资可能遇到的政治风险、汇兑风险等,帮助农业境外投资企业有效防范投资风险。

参考文献

[1]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对外投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杨光,张晨,张芸.农业“走出去”金融政策现状问题及对策[J].世界农业,2013(09):11-18.

海外投资市场范文5

关键词:日元升值;人民币升值;比较

    人民币升值问题已引起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人民币升值将会对我国的对外贸易产生巨大影响甚至是严重后果,尤其是在世界经济还没有完全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的背景下更是如此。有效地化解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对外贸易的不利影响是我国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一环。由于人民币升值与1985年广场协议后日元的升值有许多相似性,因此,从货币升值的初始条件、原因及应对措施等方面入手,对日元升值与人民币升值对对外贸易影响进行全面深入的比较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中日货币升值的背景比较

    1.日元升值的背景

    (1)日元升值的国际环境

    日元升值的国际环境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美国周期性经济危机,由于美元汇率高估,美国对日本贸易逆差严重。同时,日本在美国的直接投资也不断增长,日本积累起的巨额经济财富使其成了世界级的银行家,而同时美国也失去了世界放贷者的地位,成为了日本最大的债务国,这就加剧了美日之间的摩擦。

    于是面临着经济萧条,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的双重压力,美国国内要求日元升值的呼声日益增高。于是美国希望以美元贬值形成弱势美元来加强美国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增加出口,以改善美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现状,挽救日益萧条的美国经济。

    (2)日元升值的国内环境

    事实上,美国利益集团要求日元升值并不是空穴来风的,当时日元已经具备一定的升值基础。第一,二战结束以后,日本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地位从第7位跃升到第2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为世界第三大储备货币,成功的实现了日元国际化。日本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展、对外贸易的大量顺差、日元资产需求的不断上升,都在客观上形成了日元升值内在压力。第二,日元升值是金融市场开放必然结果。随着日本金融市场由封闭走向开放,日元资产的魅力展现出来,需求的增加必然带来日元的升值。第三,日本政府相信可以通过扩大内需这一变革应付升值带来的对外贸易损失。[1]

    由此来看,广场协议的出现有外来的压力的作用,同时也是日本自身的内在要求。于是在1985年9月22日,美国、日本、联邦德国、英国和法国(即G5集团)财长以及中央银行行长,在美国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达成一揽子协议,史称“广场协议”(Plaza Accord)。广场协议自开始实施,日元汇率开始一路上扬,日元兑美元汇率从1985年的250一路上升到1987年的123.5,两年的时间下降了近50%。

    2.人民币升值背景

    (1)人民币升值的国际环境

    人民币汇率问题不单单是经济问题,也是国际政治问题。一些西方国家频频呼吁人民币升值,背后还隐藏着其他原因。首先,中美汇率之争的根源是美国希望通过人民币升值,转嫁经济危机,缓解其经济面临的各种问题。另外,日本就想通过人民币升值,打垮人民币对日元的挑战,确保日元的未来主导地位,同时也想借助人民币升值来恢复本国经济。除美日以外, 加入WTO以后,我国经济和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发展,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中国与美、日、欧盟等经济体的贸易摩擦进入高发期,这些经济体基于本国内经济和政治需要持续要求人民币升值,也对我国施加各种压力。

    (2)人民币升值的国内环境

    人民币升值的内在原因主要是由于我国长期外汇储备过量以及大量顺差所造成的。从1994年至今,我国国际收支中的经常项目均为顺差,并在2001年到2008年期间呈高速增长状态,同时,外汇储备的迅速增长,也进一步助长了人民币升值。另外,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和政府招商引资政策的出台,我国的投资环境日益改善,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来华投资,导致人民币需求增加,这些都对人民币升值形成了巨大压力。

    于是,我国政府在2005年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有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从而形成了更富有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这在很大程度上完善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发挥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我国汇率制度的变化对于我国出口贸易产生了多种多样的影响。

    有上述比较可以看出,中日货币升值的国际因素有几分相似:两国货币升值的国际因素主要原因都是美国巨大的贸易赤字和经济危机引起的。可见,两国货币升值的幕后主导者都是美国,从国内环境上看,外贸顺差大也是中日货币升值的共同的内在因素。影响两国货币升值的国内环境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日本金融市场开放对日元升值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我国汇率制度的转变及投资环境的改善是人民币升值的重要原因。

    二、中日应对货币升值的对策和措施比较

    1.日本政府应对日元升值的对策

    (1)加速日元国际化

    日元国际化路径具有比较明显的阶段性特点。1964年,日本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第八国条款国后,日本开始在对外贸易和外汇中使用日元。1980年12月,日本修订了《外汇法》,实现了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可兑换。1984年,日本和美国共同组建了“日元—美元委员会”,发表了《日元—美元委员会报告书》,日本大藏省也发表了《关于金融自由化及日元国际化的现状与展望》的公告,成为了日元国际化真正开始的标志。此后,日本政府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扩大对外提供日元贷款、积极促进日元在国际贸易中作为结算和支付货币、吸收欧洲日元贷款和放宽发行欧洲日元债券条件等。[2]

    (2)大力发展对外投资

    1985年广场协议后,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开始急剧增加。1984年,日元的对外直接投资总额为100亿美元,在1986到1988年3年的时间里,日本对外投资总额已经累计超过1000亿美元,超过了战后1951—1985年35年累计对外投资总额的837亿美元,并在1989年首次成为对外投资的第一大国。从投资结构上看,日本在产业和结构上呈现了制造业、金融业、商业,“三业并举”的多方位、多层面投资的整体格局。从投资地区上看,日本对外投资主要以发达国家为主,主要是为了绕开NAFTA和EU的贸易壁垒。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主要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主要集中在东亚等地区。#p#分页标题#e#

    (3)改善出口结构

    在高科技成为推动当今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动力以后,技术贸易成为高附加值的重要贸易形式。为了促进技术贸易的快速发展,日本政府大力倡导的“科技立国”政策。技术含量已经成为日本产品占领国际市场的有利武器。除了保持传统的优势产业外,日本对生物工程产业,信息产业,新材料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也进行了大力扶持,提高了日本尖端高科技产业在全球的竞争力。于是,日本出口的产品以其稳定的质量和节能环保、高科技等特点的竞争手段主导着国外需求市场。[3]

    (4)加强和亚洲国家的贸易往来

    新世纪初,整个世界经济都处在减缓增长的阶段,但是日本的进出口贸易盈余却在递增,这主要得益于东亚和东南亚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虽然日本对美出口一直在下滑,但对亚洲国家的出口却在迅猛增加。2004年日本对亚洲各国的出口和进口贸易均创下了历史最高纪录。在美国经济下滑的情况下,亚洲国际已经成为日本对外贸易的重要支柱。

    2.日本企业应对日元升值的措施

    (1)增加海外投资与并购

    80年代后期,日元被迫升值使日本经济开始趋于国际化,日本海外输出的商品、资本、人员也变得更加强劲。对外直接投资额,从1980年的220亿美元迅速上升到1989年的670亿美元,在1986—1991年间,海外投资总额累计超过了4 000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额跃居到世界首位。[4]日元的大幅升值促进了日本企业的海外投资。于是,日本人凭借着财力的优势,在国外掀起了购买热,仅1985至1986年度,日本企业就收买了大量的外国企业,这些企业涉及制造业、金融业等众多领域。[5]

    (2)调整产业结构

    虽然,日本的海外投资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产业空洞化,但同时产业空洞化也是产业结构升级的一个阶段,它直接促进了本国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广场协议”后,日本企业开始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将众多附加值低和受日元汇率动荡影响大的纺织、轻工、普通电机等行业的生产转移到海外,留在国内的主要是研究开发型企业、尖端技术和高附加价值行业。这部分行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不是价格,而是技术含量和品牌。实现了国内产业逐步由厚、重、粗、大型向轻、薄、短、小型转变,产业结构也逐步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3)改变企业经营模式

    日元升值在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也对日本企业传统管理经营模式提出了挑战。一时间各企业开始对原有的经营管理模式进行变革。由于日元升值使日本企业成本提高,企业内部管理体制受到挑战,于是日本企业针对当时的状况找到了新的管理体制。主要变化有:在企业内部的决策机制上,由协调一致到权责集中;在雇佣制度上:终身雇佣模式随着经济萧条的压力被改变。[6]

    (4)非价格竞争

    非价格竞争越来越成为国际市场上的最重要的竞争形式。在经历了两次大幅度降低产品利润以后,日本企业开始通过提高产品的技术水平、质量、功能、外形等非价格竞争方式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日本企业在加强了非价格竞争以后,对产品质量、设计、形状和品种不断进行革新,更加注重产品的附加价值,并在原材料、生产、流通及生产程序上进行技术革新,逐步实现了由价格竞争走向非价格竞争的方式来实现。

参考文献:

[1]尹延庆.日元升值对中国的启示[D].硕士学位论文,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

[2]陈虹.日元国际化之路 [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05):65-71.

[3]王厚双,刘向丽.日元升值与日本对外贸易政策调整的绩效分析 [J].东北亚论坛,2004(02):79-83.

[4]日元升值后引发资本输出狂潮导致泡沫经济出现[N].第一财经日报,2005-08-04.

[5]周锐.本币升值压力下国内经济的调整:日本的经验与教训[D].硕士学位论文,吉林大学:2007

海外投资市场范文6

1.海外代表处所在的地区财务会计法律规定与国内存在差异,国内公司的财会制度不能直接适用于海外代表处。

随着“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我国走出国门的企业数量在逐年增加,加上其他国家也在积极开拓外国市场,海外市场的竞争逐年加剧。财务会计管理是一个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一个企业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原有的财务制度使其适应当地的规定,就会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风险,对企业的业务开展带来阻碍,影响开拓海外市场的进程。很多中国企业把国内的财务会计管理经验搬到海外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中,结果往往是失败的。

2.海外代表处的财务会计管理人员在短时间内无法掌握当地的税收管理制度,从而给代表处的财务会计管理带来风险。

税收管理是财务会计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国家之间的税收制度存在非常大的差异。比如我国的税收凭证是发票,而在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发票仅仅是财务管理的记录而已。海外代表处的财务会计管理适用所在国的税收管理制度,使得海外代表处财务会计管理人员面临着非常大的挑战。一般而言,一个国家的税收政策、征税数额计算方法和征税方法都比较复杂,很难在短时间得以掌握。一个地方的税收体系不仅仅包括所在国的税法,还包括当地的商法、经济法和相关的行业法规。可以说,没有接受过专业的系统的学习是无法理解的。在过去,许多企业在“走出去”前做好了充足准备仍然要准备这方面的学费,因为税收管理方面存在许多不可预料的风险。海外代表处的财务管理人员大部分来自国内,之前对当地的税收管理制度没有了解,这给海外代表处的税收管理带来一定的风险。

3.汇率波动会为海外代表处的财会管理带来外汇风险。

自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世界金融市场一直处于一种敏感、不稳定的状态。其中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汇率的变化。汇率变化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影响到海外投资的经营利润,给财务管理决策带来风险。另外,所在国的外汇管制政策也会给海外代表处的财会管理带来风险。目前世界上约有9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施严格外汇管制,另外还有20-30个国家和地区实施部分外汇管制。在实施外汇管制的国家,企业资金的回流难度较大,经营利润难以汇回。除了汇回的资金,剩下的外汇就要依靠海外代表处自行消化。如何使得这些资金发挥最大的效果,做到保值、增值成为了海外代表处的财务会计管理人员需要考虑的问题。

二、“走出去”战略下海外代表处财务会计管理策略

1.企业在“走出去”之前一定要对代表处所在地的情况进行了解。

首先,企业要收集所在国的财务会计相关法律,了解当地的财务管理制度和税收制度。其次,要收集当地政府的相关政策,了解当地政府是否存在招商限制政策。随着中国“走出去”战略实施,中国企业在国外市场的占有率不断提高。一些国家为了保护本国市场,对中国企业投资进行了限制。所以,企业在“走出去”之前必须收集当地政府的相关政策情况。最后,企业在“走出去”前要收集当地银行的情况。企业的经营离不开银行,收集当地银行的优惠信息有利于降低企业经营的成本,提高财务管理的效果。

2.海外代表处要建立起全新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不能照搬国内的管理经验。

这就要求财务人员必须要熟悉所在国家的财务管理制度,避免因法律问题发生财务管理风险。因此,要加强对海外代表处的财务人员管理,通过培训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确保财务人员的个人能力可以符合海外工程项目部门的要求。海外代表处可以通过聘请当地的财务会计管理人才来解决一开始的管理难题。聘请当地的财务管理人才,是企业发展国际化的一个趋势。

3.海外代表处的财务管理要尽量降低外汇变动带来的风险。

面对外汇变动,可以通过选择适当的结算币种来减少汇率变动带来的损失,降低外汇风险。这就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具有长远的发展目光,通过汇率分析对不同币种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判断,从而选择最有利的币种。除了币种选择外,还可以利用金融衍生工具或衍生产品来降低外汇变动带来的风险。另外,为了减少项目所在地的外汇管制政策的影响,结算货币尽量避免使用当地的货币。

三、结束语

海外投资市场范文7

 

作为从“进口替代战略”过渡到“出口导向工业化战略”而发展起来的新兴工业化经济体,韩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是否提升了其贸易品技术结构?如何提升的?这些问题的回答,对于同样依赖于出口导向路径的中国而言尤为重要,十分值得思考。   一、韩国的贸易品技术结构及其变动趋势   关于贸易品技术结构,Lall(2000)在三位数的基础上,将SITC0~9类共三百多种产品按照技术含量分为五大类:初级产品(PP)、资源性产品(RB)、低技术产品(LT)、中技术产品(MT)和高技术产品(HT),然后仍按照技术含量将后四类产品进一步分为9个小类。这一方法被研究者广泛认同。本文采用这一方法,统计出韩国各技术层次的主要产品(见表1)及贸易品技术结构的变动趋势(见图1至图4)。①其中,图1和图3分别是较低技术层次产品(含初级产品、资源性产品RB1∕RB2、低技术产品LT1∕LT2)的出口结构与进口结构;图2和图4分别是较高技术层次产品(含中技术产品MT1∕MT2∕MT3、高技术产品HT1∕HT2)的出口结构与进口结构。图中每一“柱体”的长度是该图所涉各类产品在韩国总出口或总进口中的占比之和,而每一“柱体”中各种“图案”的长度,则表示各类产品各自的占比。图1表明,韩国较低技术层次的五种产品在出口中的总占比,从期初的46%降至期末的26%,其中,RB2出口比重显著增长,LT1出口比重显著降低。图2显示,中技术和高技术产品的出口比重,从期初的51%升至期末的70%,其中,MT1、MT3和出口比重增长尤为显著。可见,韩国出口结构呈现升级趋势。图3和图4中,技术含量较低的五类产品的进口比重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趋势性变动,但技术含量较高的HT2和MT3进口比重呈现较明显的降低趋势。韩国贸易结构的变动,在多大程度上受到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有待验证。   二、计量检验与结论解析   (一)计量检验   1.模型、变量与数据来源   从前述理论分析来看,对外直接投资可能通过改变要素比例和产业结构调整,来影响母国贸易结构,由此可以推出,对外直接投资对贸易结构存在滞后因素的影响,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对当年贸易的影响可能是不显著的,因此本文构建模型如下:其中,被解释变量tRD表示韩国的贸易结构,解释变量fd表示韩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考虑到直接投资存量对贸易结构影响的滞后性,本文采用其一阶滞后序列;解释变量ex表示韩元的实际汇率;β为参数,ε为随机误差。式(1)中,λ分别取ex或im,表示出口或进口;tech分别取PP、RB1、RB2、LT1、LT2、MT1、MT2、MT3、HT1、HT2,表示贸易结构的10个技术分类(见表1),因此该式实际上包含了20个模型。具体而言,被解释变量TrdPPex表示韩国初级产品的出口额占韩国总出口额的比重,被解释变量TrdPPim表示韩国初级产品的进口额占韩国总进口额的比重,以此类推。本文选取的样本区间是1991~2010年度数据,韩国对外直接投资数据来自韩国进出口银行网站数据库,按照表1技术分类的产品进出口数据来自韩国贸易协会数据库,实际汇率数据来自国际清算银行。   2.检验结果   对于上述模型的计量检验分为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回归分析三个步骤。①首先,单位根检验的相关序列包括20个表示贸易结构被解释变量的时间序列和两个解释变量时间序列,检验结果为:在5%的显著性程度下,22个序列的水平值都是一阶单整(I(1))序列。其次,对20个被解释变量和两个解释变量分别进行20组协整检验,结果发现,除了TrdPPim、FD、EX之间以及TrdRB2im、FD、EX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协整关系外,其它18组变量之间均在5%的显著性程度下存在显著的协整关系,这表明这些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可以进行回归分析。第三,基于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的结果,对上述具有协整关系的18组序列进行回归分析,其结果如表2和表3所示。总体来看,在18个模型中,除了以TrdPPim为被解释变量的模型解释力不佳外,其余17个模型的统计量都是显著的。同时,这17个模型的拟合优度最小值为0.347,最大值达到0.948,均值为0.683,说明总体上这17个模型具有较好的解释能力。具体来看,在出口方面,滞后一期的对外直接投资存量(FD)对于RB1、RB2、LT1和LT2类产品的出口比重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对于MT1、MT2、MT3、HT1和HT2类产品的出口比重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在进口方面,在5%的显著性程度下,滞后一期的对外直接投资存量(FD)对于RB1、LT1、LT2、MT1、MT2和HT2类产品的进口比重均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实证检验显示,韩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推动了其贸易品技术结构的提升。对于低技术层次的RB1、LT1、LT2类产品,韩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其进口和出口都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于较高技术层次的MT1、MT2、MT3和HT1、HT2类产品,对外直接投资促进了它们的出口,并抑制了其中MT1、MT2和HT2类产品的进口。这与本文第一部分的理论预期基本一致:对外直接投资促进了低技术层次产品制造业的对外转移,从而降低了该类产品的本国出口和与此相关的进口,表现为贸易替代效应;同时,国内重点发展高技术含量产品制造业,较高技术层次产品的自主制造能力得以加强,增强了该类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并减弱了其进口需求,表现为出口创造效应和进口替代效应。   (二)实证结论解析   对于以上结论,我们可以观察韩国对外直接投资中的要素寻求特征,从中获得进一步的事实佐证。首先,从韩国对于不同经济体的投资行业模式来看。表4选列了接受韩国直接投资存量居于前16位的经济体,韩国对它们的投资存量占总存量的比重超过3/4,因此这些投资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按照投资行业集中度的特征,16个经济体可分成四组。不难发现,韩国对于具有不同要素禀赋条件地区的投资模式不同,表明了其要素寻求的多重性,既包括对低成本劳动力、自然资源等低级要素的寻求,也包括对国际销售渠道、技术、标准、品牌、全球企业网络等高级要素的寻求。特别是对于中、印、俄和美、德、荷的“制造业+批发与零售业”的投资模式,反映了韩国对成熟市场与潜在不成熟市场的需求并存。其次,从对不同技术层次产品制造业的投资来看。对于处于较低技术层次的石化业(RB2类)、纺织业(LT1类)和钢铁业(LT2类),韩国的海外投资集中于中国、印度、越南等劳动力、自然资源成本低且市场需求大的地区。而对于较高技术层次产品制造的行业,汽车业(MT1类)在西欧、北美、东欧、中亚和大洋洲等地广泛建立生产基地,藉此带动国内生产的整车和汽车零部件出口,并实现海外生产体系与全球化的营销网络;造船业(MT3类)的投资,一类是土地岸线、劳动力资源较丰富的中国、菲律宾等国,另一类是国内需求亟待释放的巴西、俄罗斯等海洋油气资源大国。一方面可将较低附加值项目转移到国外,另一方面则可在国内集中力量开发液化天然气船等高附加值船型;电子业(HT1类)的海外投资布局同样反映了其对低成本和市场要素的寻求:对欧美发达国家的投资以组装厂为主、选择发达国家附近工资比较低的国家进行投资、对亚洲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则以零件厂为主①。最后,从对外投资主体规模来看。韩国的大型综合商社凭借其较为成熟的国际经营经验和雄厚资本,多在发达地区进行资金或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投资开发,而中小型企业(SMEs)多集中于发展中国家,从事技术等级较低的劳动密集型项目的投资。比如韩国在中国的直接投资以制造业为主,中小企业及个人投资在项目数上占83.0%,在投资金额上占40.6%①。不同规模投资主体的组合,有利于发挥各自的相对比较优势,从而提高要素寻求的有效性。综上所述,韩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要素寻求方式,使其位于韩国总部的母公司得以整合全球资源,改变了韩国由要素禀赋所决定的国际分工地位,乃至提升了其贸易品技术结构。#p#分页标题#e#   三、对中国的启示   中国的要素结构相对失衡,在一定时期内,劳动力资源充裕,而资金、技术和一些自然资源类的要素短缺,那么,中国又是如何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去实现全球范围的要素配置的呢?在数量上,中国已经成为对外直接投资大国。201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居全球第五位。但2003~2010年,中国流入国际避税港②的对外直接投资占据当年总流量的年平均比重达到76.94%。③这一结果,既可能是因为外汇管制条件下的热钱流动,也可能来自于为了享受外国直接投资种种好处的“迂回投资”———在境外注册再回到国内的国内资本。不妨推断,这些投资源于扭曲性因素。同时,2005~2010年中国流入欧美地区④的对外直接投资占据当年总流量的比重年平均为4.58%;而该期间流入东盟地区的流量年平均比重为3.75%。如果说,流入欧美地区的直接投资具有寻求技术、国际销售渠道等高级要素的动机,流入东盟地区的直接投资具有寻求自然资源、低成本劳动力等低级要素的动机,那么,这种具有明显要素寻求特征的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在总流量中的占比显然过小。因此,从区位分布来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要素寻求特征并不明晰。   然而,从投资主体构成及其投资行业来看,在中国对外投资中,寻求自然资源输入的投资行为占很大比重。特别是居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主体地位的大中型国有企业,近年来频频通过海外并购获取海外资源,且不乏“不计成本”的并购竞价案例。可以说,中国国有经济巨头的海外投资不单纯是商业行为,具有显著的政治经济性。同时,中国当前的出口结构仍然主要集中在低技术和低附加值的LT1类产品方面,虽然高技术产品HT1类产品的出口比重明显上升,但更多从事的是低附加值和劳动密集型环节,而最能反映技术深度的MT类产品、具有较高技术层次的自动化产品MT1类,以及要求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高研发投入的高技术HT2类产品,在中国出口结构中所占的比重仍然较低(齐俊妍,2008)。由此表明,中国以对外直接投资提升贸易结构恐怕尚不具备条件。基于现状,韩国经验的借鉴首先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寻找对外直接投资中政府和企业的利益均衡点。政府与企业共同构成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双重主体,政府应考虑如何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和不同宏观战略目标下不断调整双方利益均衡点,政府对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介入和支持,应尽可能采取政策引导和法律支持服务等形式,同时应使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更市场化。   第二,趋于市场化的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应考虑,当得自于政府的异质性资源不可持续时,如何通过合理的投资区位选择,去实现资源的全球优化配置。可以借鉴韩国的经验:向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近或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实行产业的“梯度转移”;在发达国家尤其是技术资源与智力资源密集地区,建立研发机构和技术密集型合资企业,以达到跟踪和开发高新技术,促进国内产业结构乃至贸易结构升级的效果;鼓励拥有小规模适应性技术的中小企业,通过海外生产和销售,有效规避贸易壁垒,带动相关国产技术、设备、材料和半成品的出口。   第三,消除对外直接投资中的扭曲因素。如前所述,占年均流量3/4的资金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不明,不仅容易引起人们对数据的误判,更反映出中国资金运用低效的现状。对此,应考虑改善国内相关制度设计,比如消除内外资企业的差别待遇、消除对民营企业的制度性歧视、完善资本市场等,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对外直接投资的资金效率,为贸易结构的提升创造条件。

海外投资市场范文8

企业投资是指企业投入财力,以期望在未来获取收益的行为。由此可知,投资在企业经营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先论述投资管理的重要性,再指出建筑施工企业投资管理存在的问题,最后对完善建筑施工企业投资管理提出建议。

关键词:

建筑施工企业;投资管理;收益

在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投资是企业获取收益的主要途径,因此投资管理也成为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关键环节。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的投资再也不是稳赚不赔,更多的建筑施工企业需要科学的投资管理理论,为企业的投资活动做出合理的规划与布局,降低投资风险,为本企业获取更多的收益。

一、建筑施工企业投资管理概述

(一)投资的概念

企业的投资,是企业为获取未来长期收益而向一定对象投放资金的经济行为,如购建固定资产、购买股票债券等,也可进一步理解为企业的一种资本配置行为,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和组合,以获得经济效益。企业的投资按生产经营关系分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按投资方向和范围分为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按投资回收期分为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按购成企业的资产性质分为固定资产投资、流动资产投资和无形资产投资。各行业的投资都有其行业的特殊性,建筑施工企业投资具有工程投资数额巨大、工程投资差异明显、工程投资确定依据复杂等特点。

(二)建筑施工企业投资管理的重要性

1.为企业获取更多的投资收益

目前,建筑施工企业的竞争异常激烈,承接工程项目的收益情况,令人堪忧,甚至有时出现赔本赚吆喝的局面。企业只有通过强化对投资项目的风险评估、控制和管理,才会降低这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才会使企业的投资收益最大化。

2.实现企业多元化经营

企业有盈余资金的时候,可以根据市场与自身的实际情况,投资于非企业主营的项目,不但可以为企业创收,还可以在企业进入衰退期之前,找好新的主营项目,可以使企业多条腿走路,为企业发展成集团公司添砖加瓦。如中国中铁通过兼并收购港口建设行业来进入新的行业,中国铁建进入矿业资源开发行业,中国建筑通过收购新疆建工来巩固其在在新疆的市场份额。

二、建筑施工企业投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项目投资前无风险评估

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有的建筑施工企业只看到一些项目表面的利润,未看到利润之下潜在的风险,如法律风险、经营风险等。在进行项目投资决策前,只凭主观臆断,未进行严密的实地考察,没有依据科学的理论进行研究和论证,所做出的投资决策未必会利于企业的发展。这就使企业投资风险进一步加大,有的甚至会影响到企业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二)建筑施工企业投资项目单一

建筑施工企业的投资项目相对比较单一,大部分企业都只是局限于本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股票、证券、期货投资等。这就导致建筑施工企业的投资面狭窄,投资风险比较大,投资的收益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三)项目投资监管力度不够,缺乏相应的审计

由于建筑施工企业普遍缺乏高素质的专业投资管理人才,也没有制订相应的投资管理规章制度,企业很多的投资项目处于无专人管理的局面,任由其自然发展,自生自灭,造成投资风险加大,更别提投资收益了。同时,项目投资后缺乏必要的审计监督,资金是否到位,资金流向何处,资金运作是否正常,也无人知晓,出现很多呆死账,这样的投资项目将成为建筑施工企业的累赘。

三、完善建筑施工企业投资管理的建议

(一)企业要设置专门部门进行风险评估

建筑施工企业应设有专门的风险评估部门。风险评估部门首先要对企业进行自检,先从企业的收入入手,明确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是哪些类别,盈利能力如何,再分析企业的成本费用类,哪些是固定支出的,成本支出是否合理,最后分析企业的融资能力与偿债能力。其次风险评估部门还要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测试,从项目的投资规模、投资筹备等方面,评估投资面临的风险。最后风险评估部门要将企业与投资项目评估后的数据,汇总分析,做成可行性报告,供公司领导层参考。

(二)注重对上下游企业的投资

建筑施工企业的直接投资的方式,最主要的是投资房地产,因其与房地产有着先天行业优势,所以进入壁垒较低。投资房地产可以发挥建筑施工企业的优势,可带动主业中的建筑设计、基建、监理和采购、装修能力的发展,同时还可以为其拓展其他方面的业务,如房产营销,房产中介等。甚至还可以在项目所在地构建良好的政府资源,为将来获取其他项目打好基建。建筑施工企业还可以投资与建筑施工相配套的行业,如劳务派遣公司、建筑建材公司、特种机械设备公司等。在当前,建筑施工企业全面开展营改增的大环境下,是个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投资渠道。比如:当这些与施工有关的行业都处于一个总公司内,当上游购进的建筑材料、设备维修、保养等服务等进项税额可以抵扣,其下游开具的销项税额也能在总公司的下游企业完全抵扣,这样从总公司整体而言并不会增加税负,反而增加了建筑建材公司、特种机械设备公司等进项税额抵扣,有利于总公司增值税的优化处理,降低了总公司整体税负。

(三)加大对人力资源的投资

建筑施工企业的对内投资主要有固定资产投资、人力资源投资等。大多数企业都比较注重固定资产投资,而忽视了人力资源的投资。当代企业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决定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建筑施工企业要着重抓高素质领导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技术工人这几方面的人才建设。加大对人才教育培训投入。在企业培训中应采取高科技和高投入措施,使企业人才资本不断增值。加大对人才培训教育的投资,既能满足建筑施工企业经济发展需求,又能满足人才对职业生涯及个人能力提高的渴求,这种投资会获得比物质更高的汇报,而且这种回报具有长效性和超成本性。众所周知,建筑施工这行业,是一个比较艰苦的行业。建筑施工企业应根据行业的特点提高对人才的激励力度。制定人才队伍待遇及岗位责任和业绩相挂钩的原则,实行按岗位、按任务、按业绩付薪的制度,最大限度的调动人才积极性,最终实现建筑施工企业经济发展。

(四)适当持有长期投资

建筑施工企业的短期投资,主要是股票投资,其中大部分都是做中短线操作,赚的是股票的差价,和购买股票所属公司的业绩、盈利以及发展潜力没有直接联系,这只能算股票的投机。企业若有股票投资,可以选择1-2家业绩好、盈利能力较强、发展潜力大的上市公司的股票长期持有。此类型的股票,比较稳健,抗跌性强,可以起到增值保值的作用。

(五)根据社会环境,调整投资战略

建筑施工企业作为投资方承接PPP项目,主要有2种模式:一是移交项目资产,二是移交项目股权。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都是选择移交项目资产的方式,但是2016年5月1日后,建筑施工企业实行营改增后,移交资产的行为,属于增值税应税行为,对于移交股权的行为,不属于增值税范围。建筑施工企业要时时关注税务政策的变化,调整投资策略,尽可能选择移交股权的方式,减少公司的税负。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要多鼓励建筑施工企业走出国门,参与海外投资。如:中国铁建其下属中国土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与俄罗斯图瓦能源工业公司签署了关于俄图瓦埃列格斯特-克孜勒-库那金罗铁路及远东港口项目合作谅解备忘录。分别是合作建设埃列格斯特-克孜勒-库那金罗410公里铁路项目、从克孜勒到中国西部的铁路项目以及俄远东港口项目。中国中铁三局中标乌干达Soroti-Moroto第二标段公路改造项目,中标金额4.3966亿元人民币,工期30个月。但是,海外投资也有一定的风险,如受东道国政治风险、人民币汇率上升的风险、过于重视国家利益而轻视企业本身的利益等。建筑施工企业海外投资时,要兼顾国家和企业的利益,要实地详细考察东道国的政治环境、加强汇率与利率风险管理。在中国建筑施工企业,海外投资的受到影响时,中国政府要表明本国政府的立场,保护中国建筑施工企业的海外利益。

(六)加强无形资产的投资

建筑施工企业的无形资产主要指高新技术、专利等。此类无形资产有着早期研发资金投入量大、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等特点。企业应从长远的战略规划看待无形资产投资。无形资产的研发在账务处理上,有着税收优惠。企业有自主研发的高新技术,不但可以为企业省去引进高新技术的成本,还可为企业创收。若建筑施工企业有多项高新技术、专利等,还可以提升企业自身的品牌价值,企业在合同谈判与招投标中,有着较强的竞争力。

(七)做好投资监督管理,注重投资后审计与验收

建筑施工企业要成立独立的监管机构,对投资的项目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并建立奖罚合理的奖惩制度,且将权、责、利落到实处。建设施工企业还应有内部审计部,发挥内审的作用,一发现问题,应及时上报给相关负责领导,领导应马上处理,企业力争将投资风险控制在企业可控范围内。建筑企业还应重视社会的外部审计,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帮助企业更准确的客观分析投资给企业带来的有利与不利的影响,并及时纠正投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使企业的投资能够斩获收益。建筑施工企业的投资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长期工程,企业应从多方面考虑,从企业内部与企业外部综合剖析,找到利于企业发展的投资项目,使投资能给企业带来预期的收益,为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存、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陈琼 单位:福州市一建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董癑.中国建筑企业海外投资的问题与对策[J].山东社会科学,2011(12).

[2]何金.企业投资管理问题及其对策分析[J].管理研究,2014(09).

[3]裘学东.企业投资管理问题及其对策[J].经营管理,20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