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市场范例

海外市场

海外市场范文1

1.1巩固和发展自身竞争优势

海外工程技术服务公司一般已都从规模取胜走上了技术,特别是高端技术取胜的道路,具有明显的服务和产品竞争优势,拥有特色、高端技术或产品,并不断发展壮大,争取实施垄断,获取油公司订单能力强,高毛利率服务业务占比高,盈利能力强,新项目多且拥有服务价格话语权。

1.2一体化能力突出

海外工程技术服务公司已从单纯的陆地钻井承办商向陆海兼备、技术服务配套的油气井承包商方向发展。综合性工程技术服务公司从油田技术服务到物探,从软件到工具装备,从陆地到海上,业务覆盖整个上游领域,独特的技术和产品服务已经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支柱。

1.3经营方式灵活

灵活的经营方式是整合资源的重要手段。国际领先工程技术服务公司多为上市公司,可以根据企业的发展需求灵活运用各种资本经营手段,如合资、并购、参股等方式,以尽可能短的时间获取尽可能多的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各种资源,快速实现资本积累和自我发展目标。近年来,海外工程技术服务公司为了进一步巩固垄断地位,通过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和兼并重组等方式继续保持垄断利益。以上这些特点,我们在研究制定海外工程技术服务业务发展战略时必须充分加以考虑。

2海外工程技术服务市场竞争力分析

本文所谓海外工程技术服务市场竞争力分析,实际上分析的并非海外的国际公司,而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工程技术服务板块中的工程技术服务子公司在海外的市场竞争能力。在分析研究时,选取了包括公司规模实力、盈利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发展能力、一体化服务能力在内的五大类11个指标,构建公司海外竞争力指标评价体系;选取同一集团公司在海外的5家工程技术服务公司(D1—D5)的数据为样本,保证了所选样本的可比性;数据的选择经过了严格筛选,选用一组3年连续的统计数据,采用综合评价和层次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进行具体计算。分析评价这5家的市场竞争力,目的在于为其选择突破口、找准发展方向、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提供依据。

2.1模型指标体系的内容框架

企业业绩评价体系是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中的一种方法,能充分体现影响企业战略经营的重要因素。一个有效的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必须能够反映企业所在行业的独特特征,全面、系统、科学地从不同侧面对企业竞争力作出评价。目前,国际上比较通行的是采用指标权重评价体系,遵循可接受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建立一系列综合衡量指标。本次研究根据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理论的指导思路,结合工程技术服务的共性和特性,构建工程技术服务市场竞争力评价模型体系,其中一级指标包括“规模实力、盈利能力、经营能力、发展能力”和特性指标“一体化服务能力”5个因素,在一级指标的基础上设计了11个二级指标,其中:规模实力用收入规模和投资规模来表示,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盈利能力指标反映盈利能力高低,分别采用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和销售净利润率;经营能力选取资产负债率和资产创收能力作为衡量的指标,反映财务杠杆的利用及企业资产利用效率;发展能力选取营业收入增长率和营业利润增长率两项指标,反映公司未来发展潜力和能力;一体化服务能力用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来衡量,技术能力涉及工程技术服务所有专业的能力,包括钻井技术、固井技术、测井技术等,管理能力包括工程程序设计、商业运作。由于一体化服务能力所包括的指标众多,用定量指标计算比较困难,所以在此次建模过程中只把一体化服务能力作为一个维度,模型演算时不进行综合计算。根据竞争力模型体系的层次结构图,形成竞争力评估模型体系的内容框架图。以同一集团公司的样本来测度技术服务公司在海外的竞争力特征,揭示最具竞争优势的技术服务公司的内在因素,符合行业特征。根据海外竞争力指标体系的设计,通过分析5个一级指标要素和11个二级指标要素指标数值的顺序排名,找出各个技术服务公司之间的差异,明确各技术服务公司在竞争中所处的位置,以便制定积极的战略决策。

2.2模型体系中权重系数的确定

根据指标体系属于多指标系统评价的特点,本文应用层次分析法、隶属度和专家打分方法来评定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权重,依据专家的意见确定评价指标的重要性并对指标打分,将打分结果进行综合求得权重,重要性越大得分越高,权数越大。从评定的各层指标权重关系表来看,规模实力比重下降,盈利能力指标在评价中的重要性提高。

2.3指标标准化处理及模型量化求解

由于各评价指标量纲不同,本文采用归一化处理方法对指标进行标准化。对选取的9个二级指标3年经营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出二级指标的单因素评价矩阵。将二级指标的权重系数与单因素评价矩阵做乘法,得出二级指标的综合评判集。

2.4竞争力评价模型计算结果分析

从上述评价结果来看,本次竞争力评价中,盈利能力指标对评价结果影响大。评价结果诠释了风险与收益并存的经济规律,显示国际化经营能力亟待提高。

(1)技服公司D1:综合竞争力评价模型计算结果为0.3964,该公司各项指标表现非常好。

海外市场工作量饱满,作业所在国政治稳定,收入、利润稳定增长。从二级指标的表现来看,收入增速高于投资增速,受益于内部市场增储上产和市场规模开发,工作量增长带动收入快速增长,同时,公司充分利用原有设备,平均投资增量最低, 摆脱了投资拉动规模的经营方式;利润快速增长,在评价模型中表现为总资产收益率、销售净利润率指标排名第一,净资产收益率指标排名第二;资产创收系数指标排名第一,资产整合能力强,海外市场形成一定规模并带来规模经济效益;从发展能力来看,收入增长率和利润增长率相对高。但市场比较集中,抗风险能力较弱,一旦作业所在国发生政治动荡,收入、利润将急剧下降,没有其他市场收入来弥补。

(2)技服公司D2:综合竞争力评价模型计算结果为0.2632,在该企业集团中排名第三。

在样本中,该公司海外市场规模最小,平均收入和平均投资增量均小,资产创收系数高但利润指标表现不强。受限于海外地域市场划分,导致在技术研发、资源共享等方面无法形成合力,造成营业利润率低,进而影响了销售净利润率、总资产收益率和净资产收益率指标的排名。

(3)技服公司D3:综合竞争力评价模型计算结果为0.3368,在该企业集团中排名第二。

外部市场比例所占份额在该企业集团中排名第一,海外市场布局点多面广,处于完全市场竞争环境下,竞争激烈,面临很高的政治、市场和经营风险。为提高抗风险能力,公司通过开拓新兴市场,新增收入弥补了原有市场收入的下降,进而保证了收入增长率逐年增长,但是收入增速小于投资增速;盈利能力降低,一方面,海外钻井模式逐步从日费制向大包制转变,利润空间在降低,另一方面,受局部市场战争和动乱的影响,运营成本增加,压缩了利润;资源整合及经营管理能力不强,国际化经营能力低,主要表现在资产创收系数偏低,原因是近两年向海外投放的测井、测试设备较多,但相应的生产能力没有充分发挥,创收创利能力下降。利润增长逐年下降,导致模型中利润增长率指标为负数,公司发展能力不强。

(4)技服公司D4:综合竞争力评价模型计算结果为0.0879,在该企业集团中排名第四。

在样本中收入规模较大,公司为完善工程技术服务产业链,培养提供一体化综合服务的能力,从海外市场业务链完整性看,相比其他技服公司,技服公司D4多了物探、地面建设和勘察设计3项业务,业务链更完整,有利于全产业链一体化服务的开展。经营能力和资产整合能力强,资产创收能力表现好,目前项目建设期需要大量投资,拉低了盈利能力指标。

(5)技服公司D5:综合竞争力评价模型计算结果为-0.0382,在5家公司中排名最后。

主要原因是海外市场盈利能力逐年下降,投资规模下降,发展乏力。

3启示与建议

3.1坚持国际化发展方向,提升国际化经营管理能力

完善公司统一协调机制,在公司统一协调下,争取内部市场,同时加强技术服务公司与油公司之间合作。当前油价地位运行,国外油公司降低成本和风险的要求日益迫切,为适应油公司的要求,转变经营策略,采用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形式降低合作双方的风险和成本,实现利益双赢。

3.2加强特色技术研发和推广,培育核心技术

核心技术和可持续的技术创新能力是工程技术服务企业争取更高端市场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在行业面临困难的环境下,拥有核心技术能力的公司能够先于竞争对手赢得主动,技术创新是提高经济效益、获取合同订单、增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公司之间在信息、资源、技术、市场等方面形成信息资源共享,实现技术服务专业共享,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3发展一体化产业链,提升一体化服务能力

对于技术服务公司来讲,一体化服务能力实际是资源整合能力,我们的技术服务公司和国际领先技术服务公司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为提高综合服务能力,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提高技术创新能力,进行技术储备;培养复合型人才,引进渠道多元化;以战略发展为目标,提高全球服务保障能力等。

3.4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加强合资合作,降低所在国作业的运营风险

海外市场范文2

关键词:海外工程;市场开发;危机管理;参考标准;建议措施

2013年9月,某国商场遭遇袭击,造成共72人死亡,约200人受伤。该国缩减当年基础设施的投资计划,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当时该国工程市场开发的难度。因此,对于任何海外工程的市场开发人员,遇到类似事件或其他如、武装冲突、通货膨胀、自然灾害等影响到市场开发的重大危机后,如何有效地防范、应对、处置和消除危机,将损失降至最低,同时,因势利导地把危机中蕴含的机遇挖掘出来,使开发工作少受或不受影响,甚至取得更理想的效果。

1危机管理的定义

海外工程市场开发受市场信息更迭、外在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加之众多利益相关方形成的繁杂的组织沟通界面和激烈的商业争斗,导致市场开发的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风险管理和危机管理。危机可以看作是风险的延续,因为海外工程市场开发过程中所有不被有效管理的风险和被人们忽视的风险都可能转变为危机,换言之,危机是风险失控的结果。然而,危机爆发后的处理结果却并不一定是负面的,这已被无数次例证过。也就是说,危机是危和机的共同体,一方面表示某种程度上的危险,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危机中孕育着机会,这也是任何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由此可知,危机管理是指为了避免危机爆发而采取的加强风险管理的有效手段,或为了应对危机事件而采取的降低危机影响的有效措施,并化危为机,实现利益相关方的利益扩大化。因此,危机管理分为事前控制和事后应对两方面,其中,事前控制是在危机出现前尽力消除潜在的危机因素,减小危机爆发的可能性,事后应对是在危机爆发时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危机带来的影响。

2危机管理的参考标准

风险管理、危机应对、利益相关方是危机管理的三个要素,因此,危机管理的参考标准应可表述为“以风险管理为基础,减小危机爆发的可能性;以危机应对为平台,降低危机爆发的负面影响力;以化危为机为契机,打造利益相关方共同体,实现利益扩大化。”(1)以风险管理为基础,减小危机爆发的可能性。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量化是风险管理的关键所在,也将是减小危机爆发可能性的基础条件。因此,在危机管理的事前控制阶段,应通过科学的方法或手段获取可靠的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量化结果,并采取合理的风险管理策略、措施和技术手段,达到风险可控,从而减小危机爆发的可能性。目前,风险管理的发展已臻成熟,完整的理论和科学的方法已在普遍应用,本文不再赘述。(2)以危机应对为平台,降低危机爆发的负面影响力。一般情况下,危机的爆发带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和突发性。危机爆发后,人们能够控制和管理的并非危机的结果,而是危机的态势,所以说危机管理更多的是危机应对。对于危机应对的标准,简单来说可以归纳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和四项基本原则。”其中,一个中心是指以维护企业良好的品牌和形象为中心;两个基本点是指以维护公众利益和真正解决问题为基本点;四项基本原则是指:①争分夺秒,主动出击处理危机的时效原则;②真诚坦率,不说假话的坦诚原则;③要认识到谣言止于及时公开的公开原则;④积极担当,不推卸责任的担当原则。因此,依据上述标准,制定合理的实施策略,借助下述利益相关方的协助,积极落实,用以达到降低危机爆发带来的负面影响力的效果。(3)以化危为机为契机,打造利益相关方共同体,实现利益扩大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因此,危机爆发后,无论是自行应对,还是联合第三方共同应对,都需将危机化整为零,找出其中的机会,化危为机,从而有效的转化危机的态势,转危为安。作为海外工程市场上的外籍企业,孤军奋战最不可取,在有条件联合信誉好、实力强、有公众信服力的第三方共同应对危机的时候,一定要积极打造利益相关方共同体,让未直接卷入危机的独立第三方去协助应对危机,以此来分担危机带来的压力,从而实现控制危机的态势,平稳度过危机。当然,单从市场开发来说,打造利益相关方共同体,不仅可以起到安度危机的作用,而且还可以扩大市场人脉,为后续市场的拓展和所有相关方的共赢埋下伏笔。但是,危机爆发后,危机应对的过程势必耗费大量的人财物力,因此,从市场开发的可持续性发展的角度来看,未雨绸缪、防患未然,才是危机管理的良好状态。

3海外工程市场开发危机管理的建议措施

政策导向,利益相关方,企业管理和个人防范是与海外工程市场开发危机管理密切相关的4个方面,就此建议如下。(1)顺势而为,减小市场风险出现的概率。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进,国内企业积极加快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对外承包工程、对外劳务合作、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等多种方式,谋求互利共赢,促进共同发展。因此,对于海外工程企业来说,“工商、共享、共建”的新丝路文化,无疑是海浪中的灯塔,为上述企业寻找海外工程市场的合作机会,指明了方向。(2)拓展人脉,打造利益相关方的航空母舰。从利益相关方理论来看,海外工程市场开发过程中,市场战略的重大利益相关者数量越多,关系越融洽,对于市场战略的实施越有利。尤其在有的欠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市场开发时,由于经济条件差、医疗卫生设施匮乏等问题,此时利益相关方(如当地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公众代表、咨询机构等)的应急帮扶作用便更加凸显。因此,海外工程市场开发的过程中,不断拓展利益相关方的边界,会在企业在当地的危机管理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3)管理提升,不断完善企业的危机管理机制。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看,虽然危机爆发很难提前预测,但是危机爆发后的处理却更为艰难。因此,危机的防患未然尤为重要,但企业风险管理的水平很大程度上受到企业制度和管理水平的约束,尤其是海外工程企业,由于受到地域的限制,企业总部的制度很难适应所有海外市场的需求。因此,海外工程企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一套完善、系统的管理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并强化监督和落实,这应是海外工程企业发展的必经阶段。(4)居安思危,把危机意识变成习惯。从个人防范的角度来看,海外工程市场开发人员周围存在非常多的高风险不确定因素,如人身安全保障低、遭盗被抢概率高、疾病发生就医难等。因此,海外工程的市场开发人员应重视日常风险因素的规避,针对不同的海外市场,寻找可行的应急渠道,把风险规避和危机应对变成个人的习惯,做到既要对自己负责,又要对企业负责,还要对国家负责。

4结语

虽然2014年前文所述某国调低了基础设施的投入计划,但我们仍在同年5月份顺利完成某标准轨道铁路建设项目的融资计划,除了公司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有效的监管落实措施和良好的社会关系外,更与国家的“产能合作”和“一带一路”密不可分。因此,危机管理的最佳状态的标准应是在未雨绸缪、防患未然的基础上,顺势而为。

参考文献:

[1]邓庆阳.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与危机管理的比较研究[J].水利建设与管理,2009,(5).

海外市场范文3

哈佛大学著名竞争力理论专家迈克尔•波特提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即一国产业国际竞争力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这四大要素密切相关。同时,还需要考虑机会和政府这两个重要因素的动态组合。

(一)生产要素:波特认为,生产要素主要由人力资源、天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和基础设施构成。中国产品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拥有大量熟练、廉价劳动力;高校众多,科研机构林立,具有一定的科研设备和自主创新能力,为中国产品创新与升级换代提供了大量高级人才。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其创新能力仍旧略为欠缺。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中国产品在塑造海外形象的过程中越来越重视信息化,强调管理创新、能力创新和机制创新。大量的国内投资集中于出口,在东南沿海一带形成了中国产品出口产业集群,资本资源丰富。同时,中国一直致力于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目前交通、邮电、水电、绿化、环保、教育、商业服务等方面有了显著的提高,基础设施完善。

(二)需求条件:自古以来,中国产品畅销世界各地,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中国的年出口额于2009年首次赶超德国,跃居全球首位,奠定了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至2012年,即使受金融危机影响,国际市场需求持续低迷,中国出口仍达到20498.3亿美元,同比增长7.9%,首次突破2万亿美元大关。笔者统计了自2003年至2012年中国的出口额,可以看出中国产品凭借其优良的海外形象,出口额呈显著上升趋势,可以预见中国产品在未来时期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三)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2012年世界500强中有35家中国企业上榜,像海尔这样的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中证明了自己的实力。海尔作为全球大型家电第一品牌,在经历了名牌发展战略、多元化发展战略和国际化发展战略后,目前采用全球品牌发展战略,已在中国、亚洲、美洲、欧洲、澳洲拥有全球五大研发中心,在美国、欧洲、中东等地设立了21个工业园,在全球建立了61个贸易公司、143330个销售网点,其用户遍布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时中国具有三大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即德国、美国、英国。与这些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产品的优势集中于物美价廉、简洁耐用,其自主创新、品牌价值、技术含量要远远落后。

(四)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中国产品海外形象竞争力的体现离不开国内的强势产业的支持。中国《中国国家形象调查报告2012》指出:中国产品在海外已经建立起一定知名度,超过半数的海外消费者可接受中国品牌。电脑和IT产业、家电、零售商、服饰、游戏机是中国品牌接受度最高的五大品类。这五大在海外市场具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会带动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如电子信息产业的竞争优势的保持和提升离不开软件、制造业、零部件等行业的大力支持。

(五)机会和政府:机会作为四大要素之外的可变要素,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自2008年的金融风暴后,全球经济进入了低潮期。中国产品在经济危机期间,其低价的商品和服务,以及品质优良、服务完善的市场形象,为世界各国人民所接受和喜爱,保持着海外需求量大、需求稳定的优势,为世界各国人民平稳渡过经济危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政府作为四大要素之外不可忽视的要素,也影响着中国产品海外形象竞争力的形成。十八大提出要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坚持出口和进口并重,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这一政策的提出对提升中国产品海外形象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

中国产品海外形象竞争力的提升创新思考

物美价廉的中国产品,在激烈的海外竞争中逐渐占据主流。然而90%的中国制造都采用他国品牌,缺乏自主创新能力。所以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成为当务之急。在中国产品海外形象竞争力提升中,文化内涵提升是基础,品牌价值提升是支撑,形象标识提升是表象。

(一)融入中国元素,挖掘中国产品文化内涵:中国产品在海外市场上往往只能从生硬的“Made inChina”中获知其来自中国,其功能、结构、形态、材质、设计与其他国家产品毫无区别,缺乏识别性。为提升中国产品海外形象竞争力,文化内涵是基础。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通过在中国产品海外形象中融入中国元素,深入挖掘产品文化内涵来实现。一直以来古老的东方文明在海外民众的印象中是幸福和神秘的,备受海外消费者所推崇。通过在产品设计、产品造型、产品标识、产品推广中加入典型的中国元素,如在家电的外观中加入传统的龙凤、祥云、福等寓意美好的图案,赋予其深厚的中国韵味,在海外市场上刮起中国风。同时还注重适当的迎合海外消费者的心理认同,在激烈的海外市场竞争中既保持了民族个性,又激发了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增加了文化创造的附加值。

(二)打造优质品牌,提炼海外品牌核心价值:中国制造在海外市场上处于国际垂直分工体系的末端,属于中低端产品,大多凭借低价竞争吸引海外消费者,不利于市场秩序的稳定和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为提升中国产品海外形象竞争力,品牌价值是支撑。一方面积极打造优势品牌。选择一批基础条件好、成长能力强、品牌形象优、自主创新能力高的品牌,如海尔、联想、华为等优质品牌。另一方面,提炼海外品牌核心价值。加强品牌的专业化水平,中国产品海外形象的竞争优势不仅仅局限与廉价的劳动力和规模生产的优势,还取决于产品的可靠性、设计的创新性、生产的持续性、顾客的忠诚性等;加强品牌的科技化水平,积极创新促进产品的升级换代,通过专利等构建知识技术壁垒,维护品牌的核心价值。

(三)塑造形象标识,完善产品形象识别系统:中国产品在海外市场上以“中国制造”为主,呈现出低科技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低品牌影响力的特点。为提升中国产品海外形象竞争力,形象标识是表象。通过一系列同一化、整体化、全方位的理念识别、行为识别、视觉识别的运用,反复植入,给海外消费者留下深刻的整体印象。在理念识别方面,立足于中国文化,明确中国产品的理念和企业精神,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在行为识别方面,强化内部整合和外部营销推广;在视觉识别方面,采用统一的标志、名称、颜色、图案等,丰富简单的“Made in China”,使得海外消费者对中国产品形成良好的印象。同时由于国家形象对中国产品海外形象具有重要影响,树立和平友好的国家形象是关键,培养中国产品的集体精神,强化中国形象的存在价值,有针对性地将中国产品的核心精神整体传达给海外消费者。

结语

海外市场范文4

关键词:汽车产业;出口贸易;战略

1我国汽车出口贸易现状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2015年,整车出口排名前五的企业分别是奇瑞汽车、华晨集团、上汽集团、北汽集团和力帆汽车,占整车出口总量的53.4%。整车出口的方式一般以一般贸易为主,2015年整车出口总额中,一般贸易金额为97.3亿美元,所占比重为78.3%。

2中国汽车出口贸易面临的问题

2.1出口结构不合理

一直以来,中国汽车产品出口以汽车零部件为主,互打的出口规模主要是由汽车零部件出口贡献的,整车出口所占比重远小于零部件,并且从2013年开始,整车海外销量连续下滑,大大降低了汽车产业出口创新的能力。另外,整车和零部件出口市场分布不均匀,导致出口风险增大。零部件出口则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面临着较高的进入贸易壁垒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以低价格为竞争策略,贸易摩擦比较大。

2.2自主品牌形象有待加强

我国汽车出口主要是自主品牌,与德系、日系等世界知名名牌汽车相比,我国汽车品牌的知名度还是较低,只能依靠低价吸引海外顾客。国内出口汽车在海外市场竞争激烈,主要依靠低价竞争抢占市场份额,导致我国汽车出口秩序混乱,这一方面降低了企业利润,另一方面损害了中国品牌的形象,给出口汽车企业进一步夸大海外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2.3技术壁垒成为汽车出口的最大障碍

许多国家为了保护国内汽车工业,或者出于汽车质量和节能减排方面的高要求,会相应地设置技术壁垒限制了汽车的出口。对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技术壁垒是限制我国汽车产业出口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我国汽车技术本身就与这些国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很难再进入到市场。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对环境和节能减排越来越重视,汽车排放标准、技术安全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因此,形成了我国汽车产业出口的的技术壁垒。

2.4管理和售后服务体系不健全

出口企业在海外市场普遍存在管理和售后服务体系不健全的问题,售后服务不到位问题及其严重。目前,许多企业都没有建立高效、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有的汽车企业由于规模较小甚至无法为海外顾客提供售后服务,影响了消费者对中国汽车品牌的感知,使得后续进入市场的中国汽车企业面临着更大的困难。

3中国汽车出口贸易的对策

3.1扩大整车出口

目前,在我国出口的汽车产业中,汽车零部件出口规模最大,另外摩托车等低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竞争力较强,因此,扩大整车出口迫在眉睫。由于目前我国的汽车技术和质量水平难以和国际知名品牌匹敌,因此,现阶段,我国汽车产业出口企业的出口重点目标应该主要放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上,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利用政策优惠和低价优势扩大市场渗透率,在新兴国家市场站稳脚跟的基础上,在有针对性的进入发达国家的中端、甚至高端市场。

3.2积极推广新能源汽车和节能汽车

政府相关部门应该不断完善国内的汽车行业标准,使其尽快与国际标准接轨,促进国内汽车企业的生产符合发达国家汽车行业标准的汽车,突破发达国家的技术壁垒。当今全球环境问题突破,节能减排已经成为国际其策划市场发展的主流,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潜力巨大,成为各国重点竞争领域,我国汽车产业应该抓住发展机遇,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和节能减排型汽车,抢占市场。

3.3建立完善的管理和售后服务体系

汽车出口企业要加强在海外市场上的经营和管理,尤其是在海外投资建厂的大型企业,应该学习国际先进企业的经营模式,聘请当地和国际管理人才,不断改进管理,为生产、供应、销售一系列的流程提供有效的支持和保障。另外,汽车企业摒弃以往的看重销售看轻服务的机构,为消费者提供及时的产品咨询和维修服务。

参考文献

[1]付丽娟.中国汽车产业出口竞争力分析[D].吉林大学,2017:13-19.

海外市场范文5

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跨出国门,走向国际市场。为了公司在国际业务中的发展,加强对合同的管理越来越重要,加强对海外合同的有效管理,对海外项目合同进行有效的控制,提升公司的海外竞争能力,促进公司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

海外项目;合同管理;控制措施

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海外市场越来越重要,在拓展海外市场过程中,海外合同管理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配备合同管理人员,负责海外项目的合同的招投标、合同的签订、合同的履行、变更、结算、追索赔偿等事宜,加强对海外项目合同的管理。

一、加强领导对海外项目合同管理的重视程度

公司领导加强对海外项目的重视,成立海外项目合同管理领导小组,有公司技术、财务、设备、物流、经营等部门组成,对海外项目要签订的合同进行合同审查,合同条款进行推敲,对合同中不合理的、需要注意的地方进行修改,提出建议,保证合同的可行性。

二、培养海外项目合同管理人才

合同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对合同的管理非常重要,要选拔合格的合同管理人员,对他们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

1.进行英语培训,英语是国际通用语言,公司开办英语培训班、聘请外教对出国人员进行培训,海外项目在海外招投标需要用外语与对方进行交流和沟通、这就需要海外工作人员有较强的外语水平、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外语水平。

2.进行经营管理培训,合同管理人员需要多方面的业务知识、包含技术方面和商务方面等知识。对人员进行经营管理、财务知识、合同管理知识进行培训,提高人员的业务能力,能适应海外市场中的各种变化。

3.合同管理人员要年轻化,年轻人精力旺盛、思维敏捷、对所干的事情有干劲、有冲劲、有激情、让年轻人闯市场、给他们发展的机会、给他们成长的平台,有利于公司的业务开拓和发展。

4.制定激励措施,加大对海外人员的奖励力度,根据业绩对他们进行奖励,提高海外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激发海外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争取到更多的海外工程项目的合同。

三、加强对合同的管理

1.选取当地合作公司

由于当地公司有自己的经验和人脉、和当地公司合作、能更好、更快的拿到合同、达到双赢的效果。既节约时间、又取得时效。所以找到好的合作公司很重要,要在当地进行调查研究,选取合适的合作公司。

2.聘请当地的律师为法律顾问

由于每个国家的法律不一样,法律文件种类、条款众多。公司不可能对这个国家的法律知识和税务知识都知晓和熟悉、并灵活运用,所以需要聘请当地的律师为公司提供法律支持,签订的合同条款时提供法律建议,对遇到的法律问题,特别是税收和工程款问题,能够及时解决。

3.加强对海外项目的质量管理

在制定好质量标准时,要制定详细的、可操作性的标准。在验收工程时,以质量标准为依据进行验收,不要因为质量标准不同,引起争议,影响工程的验收。制定合同条款时,对有歧义的条款进行详细说明,不能模棱两可,为以后争议埋下隐患,影响合同的顺利完成。

4.加强对工程项目工期的管理

签订合同时,合同内都有完成工程的期限,承包方应该在合同工期内按时完成工程项目,按照施工进度,科学组织生产,充分考虑到当地政治因素、社会风俗习惯、人为因素和天气情况等各种因素,遇到问题想办法采取相对应的措施及时解决,按时完成工程,不要因为工期的延误而造成合同违约,给公司造成损失。

5.加强对工程款的回收

在工程款结算时,要注意税收的交纳问题,如果需要有承包方交纳,那么在招投标时就要加上这部分税款,明确合同额中是否包含税收这一部分,否则将给承包方造成不小的损失。在订立合同时,就把税种、税率等条款写到合同里,税收条款要符合当地的税收政策。根据盈利原则,投标价格不能过低,低于成本费用,这样就会亏损。合同报价时就加上这部分税收。保证公司的利润。工程款按工程进度及时结算,才能保证项目有充裕的资金进行周转,保证资金链不断,项目才能顺利进行施工,否则没有资金支持,不能及时支付劳务工的劳务费、供应商的货款、租赁费、水电费等,影响项目的施工进度。甚至停工,造成严重的后果。

6.解决合同争议

合同双方应当根据合同履行合同条款、如果违反合同,就要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平时应当注意保留合同、往来的邮件、文件、资料等,以便发生争议时,做为证据。发生争议时,通过协商或诉讼的方式,维护公司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根据合同条款和法律条文向对方进行索赔。

四、结语

合同管理在海外公司的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公司领导应加强对合同的管理,培养综合素质高的海外合同管理人员,提升合同管理的能力,提高公司海外盈利能力,及时回收工程款,促进公司海外市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付君,主编.内部控制学[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15,3.

海外市场范文6

 

我国自1992年正式加入《世界版权公约》和《伯尔尼公约》以来,版权贸易取得了显著成绩,版权贸易体制不断完善发展,通过版权贸易引进或输出的作品在数量、品种、质量方面都有较大提高,极大地丰富了我国出版物市场。但由于我国的图书版权贸易起步较晚,发展还很不成熟,客观上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着我国图书版权贸易的健康发展。   一我国图书版权贸易发展的现状   (一)引进图书现状   从引进图书版权数量来看,近年来特别是2005年以来,我国引进图书版权数量呈高速增长态势。从最初的一千多种到突破万种,这说明我国出版社在经过短暂阵痛后,很快就适应了国际版权贸易规则,版权贸易能力快速提高。而且,从引进作品的内容来看,题材从相对单一到较为丰富,财经、科技、电子类图书数量逐步增多,引进热点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相吻合。   (二)输出图书现状   2003年我国图书版权贸易输出地数据统计显示,我国大陆的图书版权主要输出到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市场范围也仅局限于东南亚一带的华文圈内,在欧美只有零星的分布。以2003年的版权输出地为例,811个类别的我国输出图书中,输往台湾地区的占472种,香港地区占178种,韩国占89种,日本占15种,新加坡占9种。而我国出版物在海外的最终读者,也主要是华人和部分汉学家。我国图书版权输出以传统文化为主,内容单一。例如有关我国传统文化、艺术语言类书籍主要集中于古籍整理、旅游风光、名胜古迹、古今建筑、工艺美术画册、文学、历史、医药等领域。   二我国图书版权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贸易逆差非常明显   1997~2006年,中国版权输出总量为5362种,相对于58077种的版权引进数量来说微不足道。10年间,引进与输出比例平均大约为10∶1。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机制问题,我国目前在版权贸易中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引进版权的图书可以参加国家图书奖的评选,而输出版权的图书则没有相应级别的奖项可参评。国家对输出本国图书版权缺乏强有力的资金和政策扶持;其次,是很现实的经济因素,一般来说,输出版权是前期投入较大、见效比较慢的工作,版权贸易输出收益很小且短期内效益不明显,挫伤了出版社的积极性。而引进图书产生的效益则比输出快得多,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出版社对引进国外版权趋之若鹜,而对于输出版权这种受累不讨好的方式避之唯恐不及了。   (二)竞争无序,哄抬版税   版权贸易的发展带来无限商机,许多出版社开始将版权贸易视作企业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于是一遇到有一定市场潜力的选题便孤注一掷、志在必得,以致出现过10余家出版社共争1部图书的情况。恶性竞争的结果是偏离了价值轨道,以数倍于价值的价格获得版权,结果最终得不偿失。在图书版权贸易中,诚信意识和法制观念是很重要的,但是国内一些出版社在版权贸易过程中存在着违规操作和无序竞争的现象,严重损害了中国出版业的国际形象,也不利于版权贸易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三)版权贸易人才缺乏   版权贸易工作是一项专业化程度很高、人才素质要求也很高的职业。这一职业需要熟悉国际惯例,了解世界出版市场,掌握图书跨国运作规律,懂外语、管理和会计知识的人才担任。世界上的一些著名的大出版社,无一例外地都有专门的版权贸易机构,由专业人士来从事版权贸易工作。这与他们版权贸易工作的高效率和市场份额高占有率有非常大的关系。在我国,这样的版权贸易专业人才目前还是非常缺乏的。国内许多出版社对版权贸易人才的素质要求还存在着简单化认识,认为懂外语、法律就可以做版权,这种看法其实是片面的。   三促进我国图书版权贸易发展的对策   (一)建立国家扶持机制,实行激励政策,提高出版社积极性   由于做图书版权贸易往往要投入很大精力,费用支出较多而收益相对较小,因此政府要加强对出版社版权贸易的扶持和引导,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鼓励文化产品的输出。可以仿照其他国家的经验,对输出版权进行物质上的鼓励。鉴于翻译费是中国图书在海外出版的瓶颈,国家可以采取资助翻译费用的方式,推广中国图书。世界各国对出版业都给予了各种政策支持,包括财政上的支持和税收上的优惠。鉴于我国目前还没有强大的外向型经济实力作为支撑民族文化创新的基础,为了确保民族文化创新工作的顺利进行,政府应积极提出对策,在遵循产业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拨出专款、建立专项基金来促进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以避免因为引进过度而造成原创能力衰竭的情况发生。在资讯方面政府也应积极搭建版权贸易信息平台,把海外的书业网络整合起来,为我国版权从业人员提供快速便捷的资讯。   (二)扩大图书版权输出的海外市场   版权输出要有适合海外市场的选题,因此输出版权的第一步就是了解市场,确立可以开拓的海外市场的具体类别,通过对外合作部门或者专业的版权机构开展针对海外图书市场需求的市场调研,有目的地生产适合海外读者口味的图书。除内容以外,中文出版物也要从表现方法、图片、装订设计、印刷等方面满足国外读者的口味。例如,在色泽上,日本人偏爱夸张艳丽,欧美人喜欢原始自然;在版面上,日本人喜欢密集,欧美人喜欢宽敞;在地域上,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由于与我国的地缘环境和人文传统相近而成为目前中文出版物在海外的最大市场。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由于近年来华人移民的数量大幅增长,中文出版物市场呈现出较好的增长势头。另外,历史和民俗历来是外国人对中国最大的兴趣点之一,这一主题如果开发得当,编印精良,显然将拥有潜力无限的海外市场。   (三)加强版权贸易专业人才的培养及版权机构的建设#p#分页标题#e#   版权贸易发展不均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地区版权贸易人才短缺。我们要想打破这种版权贸易发展的不均衡性,一则必须加强版权贸易专业人才的培养,二则要加速版权机构的建设。版权机构的出现是出版分工细化的一个重要表现。我国应该加速版权贸易机构的建设,努力打造版权贸易信息服务与交易平台,使一些力量薄弱的出版社也可以借船出海。   (四)增强法律意识,恪守诚信原则,净化出版市场   现在版权贸易比较成功的出版社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比较注重培养与海外版权贸易人或机构的长期合作关系。因为建立一种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不仅可以获得一条便捷的信息渠道,而且基于双方的信任及进一步合作的愿望,会以互惠为原则,努力达到双赢,这样就大大降低了投资风险。而一个良好合作关系的获得,首要的一条就是要讲诚信,这是安身立命之本。诚信应该贯穿于整个贸易的始终,版权谈判时要对市场、对自己的市场运作能力有切实的估测;版权合同签订后,要严格履行合同,及时向对方反馈信息;同时要加强与职能部门的沟通,积极协助它们打击盗版,努力创造一个健康的出版环境。

海外市场范文7

本文简要介绍了海外总承包土建工程项目的基本概况,并针对项目特点,提出了一系列加强海外总承包项目的土建工程管理措施,旨在保证海外总承包项目的顺利进行,促进企业的发展。

关键词:

海外,总承包项目,土建工程

0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工程建设事业的发展速度也与日俱增。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及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高,我国很多施工建设企业的发展都开始走向国际市场。特别是非洲一些发展中的国家,它们的基础设施建设仍然不够完善,这为我们打入国际市场带来了契机。海外总承包是我国企业打入海外市场的一大趋势[1],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有利于企业进行统筹安排,而且能够向国际市场展现企业的强大实力,扩展海外市场。土建工程在海外总承包项目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同时也是我国企业最熟悉而且极具竞争力的工程之一。因此,加强海外总承包项目的土建工程管理不仅是展现企业的实力,提高国际市场占有率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且是提高我国施工建设行业在国际上影响力的重要措施之一。

1海外总承包项目的土建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

1.1语言障碍

海外总承包项目的土建工程管理有一个很显著的特点就是语言障碍。现在国际上通用的是英语,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懂英语。首先是海外总承包单位派遣的技术人员以及劳务人员并不都能够熟练听说英语,特别是劳务人员,他们大部分文化水平较低,英语有些人都没有接触过。其次是尽管我们具有一定的英语水平,但是当我们去非洲一些国家的时候,他们也还有自己当地的语言。例如肯尼亚房建项目,为了解决语言交流的问题,前期我们就从国内安排了相应的翻译人才,同时为了弥补不足还在当地招聘了相关的翻译人才。懂得小语种的专业人才本来就不多,而建筑施工项目施工人员较多,施工现场复杂,交流起来更加不方便。由于语言的障碍,总承包单位的管理难度大大加大,施工作业人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十分困难。

1.2法律法规的不同

国外的法律法规与国内有所不同,特别是我们作为外来者,在法律政策方面肯定约束的比较严。如果我们不能够了解国外与建筑行业相关法律法规,那么我们就很有可能违反当地法律,给我们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从土建工程管理的角度来说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影响。第一是当地的专业法律。例如建筑施工需要进行的审批程序,报税以及工作证的办理程序等等。第二是一些与施工作业人员生活有关的法律。例如交通方面,有些国家是靠左行驶。第三是法定节假日。海外总承包单位有时候为了便于管理以及施工需要,会聘用当地的劳务或者专业人才,我们需要考虑到他们法定节假日的安排,这样才能提前做好应对措施,避免窝工等现场的出现。

1.3出入境

海外项目不可避免的就会涉及到出入境的问题。一方面是人的出入境。除了正常的护照签证手续需要及时的办理好,同时由于程序上比较复杂,因此,人员的调动比较麻烦,耗时也比较长,并不是说想什么时候来就什么时候来,想什么时候走就什么时候走。另一方面,施工材料的采购和代换是土建工程的重要步骤[2]。很多国家的工业都不够发达,致使很多建筑材料都无法采购或者成本较高。有些需要我们在当地进行代换,用同样能够满足要求的其他材料进行代换。但更多的是需要我们从国内运输过去,我们不仅要按照当地海关规定进行报关运输,而且耗时比较长。例如我们的肯尼亚金融学校二期两栋五层公寓项目,即使是在正常情况下,我们从国内运输材料到现场,至少需要三个月的时间。如果遇到问题时间还会延长,这就给现场施工增加了很多不确定因素。

2加强海外总承包项目的土建工程管理的措施

2.1提高技术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海外总承包项目的土建工程管理工作最重要的主体是总承包单位的技术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因此,在进入海外进行土建工程管理之前,我们作为总承包单位要选派一批优秀的技术管理人员,同时进行必要的培训,保证他们能够很快的适应海外的生活以及相关规定。这些技术管理人员应该涉及到多个方面,有建筑施工专业技术人员、翻译人才、法律人才以及经济类人才等等。同时在进入海外后还要不断的学习和融入当地的生活,保证土建工程管理的质量。

2.2国内总承包单位的支持

国内总承包单位是海外总承包项目部的重要后盾,因此,为了做好海外总承包项目的土建工程管理工作,国内总承包单位要大力支持,无论是人员的输送还是物资的输送,都应该按照海外项目的要求保质保量的供给。例如在房建中,我们需要塔吊操作人员、需要外墙模板施工人员等等。

2.3充分利用当地的有生力量

很多海外总承包单位会将一部分工程分包给国内的单位,同样的,我们也可以将一部分工程分包给当地的施工单位,可以将一部分劳务进行分包,一方面减轻施工压力,特别是在赶工期,或者国内作业人员无法及时到岗,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当地人熟悉当地的情况,来解决一些程序上交流上的一些问题。同时,我们也可以聘用一些当地的技术人才,作为项目技术顾问,来协助总承包单位对土建工程进行管理。我们在肯尼亚施工过程中,会使用大量的黑人劳工,国内只有二十来人,而黑人劳工达到了一百五十多人。我们会用当地人管理当地人的模式,聘用当地的管理人员。同时在加班以及夜间劳作的时候会给予充分的补贴,例如加班费、夜宵等等。同时在一些法律问题上,我们会聘用当地的律师与我们协作处理,避免不必要的争端。结合两地的资源,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优势互补,能够极大的提高土建工程的管理效率。

3结语

作为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主要形式之一,我国海外承包工程发展迅猛[3]。海外市场的拓展已经成为我国建筑业发展的一大趋势,随着国内市场的逐渐饱和,很多优秀的具有总承包资质的设计施工单位已经在海外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我们要加强海外总承包项目的土建工程管理工作,充分了解海外市场的特点和需要,发挥自己的优势,走出国内,去和整个世界的企业竞争。这样不仅是为了本企业的生存发展,同时也是为了在世界的舞台上展现我国建筑行业的强劲实力。

作者:郑海鹏 单位:中国武夷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赵伯平.浅议建筑工程项目总承包管理[J].安徽建筑,2014.

海外市场范文8

目前,我们石油企业中,有不少企业正处在扩展海外业务初期,在海外业务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还欠缺成熟经验,存在不少问题。比如,企业在扩展涉外业务时,大多都是由国内员工外派执行任务,并没有将重点放在当地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之上。部分外派企业员工大部分只是单纯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标,如何系统完成工作任务方面还缺少与国际接轨的思维、标准操作技能和专业技术服务理念,工作效率相对低下。既造成了本企业人力资源的浪费,又加大了人力资源成本。除此之外,职责界限模糊,分工不明确也是企业在海外业务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一大问题。一般而言,拥有涉外业务的企业都会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专门对企业海外业务人员进行管理。但是由于企业规定的职责界限与海外业务要求职责对接不清,分工也不够明确,人事管理人员很难在国内总部和国外分支机构范围中做出选择,使得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进行起来就相对比较困难。

二、海外业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设想

1.控制海外业务人员数量。

由上文可知,在企业拓展海外业务,选择外派业务人员时,少有企业对海外市场进行全面调查,详细对内外员工差别评估之后再决定外派人数。通常都是企业决定开辟某一海外市场之后,或项目中标后,就开始外派业务人员,人员岗位按照标的合同有一些参考标准,但有时为了项目应急需要,派出人员相对较随意,人员偏多或者偏少的状况普遍存在。特别是项目管理团队的人员选拔上,仍按照国内的管理模式和相关业务流程开展。按照此模式进行海外人力资源管理,与海外业务执行理念、现实工作对接严重冲突,导致诸多问题推进落实缓慢,派出人员的素质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提升。所以,企业在外派业务人员时,应当先对海外市场进行评估,根据实际情况设计管理模式、流程,并严格控制海外业务人员数量,尽量避免人员过多或过少的状况发生。

2.统筹管理海外业务人员。

海外业务人员管理受企业总部及海外机构职责和分工不明确的影响而困难重重。一个企业要想长久持续发展,就必须要有一套完整的制度管理体系,如果不能对海外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就不可能实现业务的统一管理。因此,对海外业务人员进行统筹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时,可以通过设立统一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实现国内总部和海外机构的高效对接,并且必须明确职责界限,协调各自分工。

3.完善培训与激励机制。

海外业务收入是企业营业收入的一个主要来源,而海外业务人员的素质、能力对海外营业收入的影响举足轻重,所以提升海外人员素质就显得尤为必要。针对海外业务人员,企业应该有一套完整的“引进-培养-储备”管理体系,以保证市场需要之时能够有最合适的人员做派遣之选。一定程度上的激励能够更好地调动海外业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自我完善。除了正常薪酬激励之外,还可以适当为海外业务人员提供赞美激励、荣誉激励、休假激励及参与管理激励等。

三、海外业务人力资源管理思路

海外业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首先必须明确方向,再通过适当方法、程序推进,并且将这项工作做为企业海外业务重点工作。首先,企业应该以实现国内外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有效对接和规范化为目标,积极引进国际化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结合本企业实际,在尊重本土化的前提下推陈出新;其次,在明确目标的前提下,建立统一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资源分配制度,实现海外机构和企业总部的统筹管理;最后即是落实一系列计划及制度,提升海外员工能力和水平,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调动企业海外员工的积极性,提升海外项目管理水平,扩大海外业务总量,使企业的整体性优势能够得到最大程度发挥。

四、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