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研究和策略

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研究和策略

摘要: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很多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旨在加强管理,提高效能。2021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条例》颁布,这是我国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的第一部行政法规。面对新法规和新形势,研究分析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任务,梳理出高校国有资产历史遗留问题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目标化、科学化、制度化、法治化、效能化等视角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国有资产;高校;管理;对策分析

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高校国有资产不仅在质和量方面有了跨越式的增长,而且在实践与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更是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属于行政事业单位,其资产属于国有资产。近年来,国家出台很多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在对高校巡视、审计中,都将国有资产作为主要内容。2021年4月1日,国家出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条例》(下文简称《条例》),将国有资产管理提升至法律层面。面对新形势,如何提升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水平,这是作为高校资产管理人员所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新形势下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任务

国有资产是高校建设与管理的重要事项之一,其管理能力和水平也体现了高校的治理能力和水平。明确任务就是明确工作内容和方向,只有明确任务,方能明确做什么、怎么做、怎么做好。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主要是账和物的管理。在账的管理方面,资产与财务相结合,做到账账相符;在物的管理方面,资产与价值相结合,做到账物相符。主要任务有:一是加强宣传,通过宣传教育提高资产使用人和管理人的责任意识,通过《条例》学习提升各级负责人的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意识,进而提升国有资产管理在校内的话语权;二是制定制度,遵行《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实际,制定科学、完整、明了、操作性强的本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具体办法并严格组织实施;三是安全规范,明确资产使用人和管理人的职责,严格录入资产信息系统国有资产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完整,按规程办理国有资产出租出借,及时进行国有资产维护维修和调剂调拨,及时处理国有资产损失和报损报废,定期开展资产清查、资产评估和产权认定,做到权属清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四是服务保障,制定国有资产业务和服务规程,做到一项业务一个流程,一个流程一个规范,严格资产配置与处置,精细流程管理,及时准确地完成年度资产分析报告,深度融合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为实现学校事业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保障。

二、当前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历史遗留问题

在公用房方面,由于高校属于事业单位,建校初期主要是国家划拨的,在后续建设中,因手续不全等原因,致使一些建设的房屋没有办理产权证,而且按目前政策也很难办理,同时未办理备案的临时建筑在很多高校也普遍存在。在车辆管理方面,由于合作办学、校办企业运营等原因,较多的高校也存在产权界定不清的问题。

2.体制问题

一般来说,高校都成立了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实施统一领导,但管理委员会职责宽泛、缺少议事规则,牵头作用没有切实发挥。较多的高校还没有真正建立起“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管理体制。很多高校的国有资产都是由两个部门负责管理,一个是资产管理部门,另一个是财务部门,而二者职能界定是模糊的。在归口管理方面,仅在资产管理部门设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实施资产登记归口,存在校名校誉、著作权、专利权、软件等国有资产对应归口部门没有真正进行科学、规范管理的问题。实施分级负责,责任到人没有完全落实。

3.管理问题

在资产与财务相结合方面,存在资产账与财务资产账不完全相符的问题;在与价值相结合方面,存在账外资产、闲置、报废不及时、处置不到位、出租出借不规范等问题;在与预算相结合方面,缺少配置论证、重复配置、超标配置等问题。同时,还存在资产管理人员流动性大,资产登记信息不完整、不准确,日常管理不到位,资产报废鉴定不严,资产绩效评估缺失等问题。

4.政策问题

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多项“放管服”政策,在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方面,给予了高校一些支持。但由于有些地区没有结合高校实际制订国有资产管理具体政策,因给高校下放权力不明确,形成了高校在处置、出租出借国有资产方面的工作困境。很多高校房屋没有产权证,按现有政策,无法到上级主管部门进行报批报备。即便有产权证,也因无权自主出租出借国有资产而影响高校管理的积极性,这势必影响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在资产登记方面,《政府会计准则第3号――固定资产》规定,“耐用时间在1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登记固定资产。目前上级相关政策对此也没有明确解读,对高校配置家具和图书来说存在标准不统一问题。在资产处置方面,《政府会计准则第3号――固定资产》确定“家具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不低于15年”。高校教学科研家具难以达到最低使用年限。

三、对策以及建议

1.目标导向化,全局规划国有资产的建设与管理

《条例》规定高校国有资产要服务于学校事业发展,为立德树人提供保障,同时也要提升公共服务的功能,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国有资产管理中,其主要流程节点有配置论证、采购验收、登记入账、使用管理和资产处置。树立全局观念,制定学校国有资产建设与管理规划,全面布局基于流程节点的内部控制制度和相对应的管理办法及管理细则。在资产配置方面,坚持“调剂优先、节约高效、权责一致、安全环保”的原则,建立、完善资产配置论证评估制度。评估论证要重点审核国有资产配置对学校事业发展的服务保障度,并结合现有资产存量、资产配置标准、预算承受力和基础条件、安全保障来配置资产。在采购验收方面,建立基于采购合同中计入固定资产的货物核实制度,确保账物相符。在登记入账方面,建立验收后固定资产登记信息审核复查制度,保证固定资产信息真实、准确、完整。在使用管理方面,建立保养、维修、调剂、调拨、捐赠等制度,实施规范化、信息化管理。在资产处置方面,建立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办法,严格技术鉴定、公示、集体决策、报批报备、资产评估、公开竞拍等处置程序。

2.体制科学化,落实“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管理体制

高校应建立国有资产管理的领导和决策机构——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按照国有资产管理的任务和目标,对国有资产建设与管理实施统一领导。在归口管理方面,学校设资产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实施归口管理。资产部门负责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中的存货和土地等管理;学校办公室负责无形资产中的校名校誉管理;科技部门负责无形资产中的科技成果、专利权、著作权管理;信息化办公室负责无形资产中的软件管理;基建部门负责在建工程管理;财务部门负责流动资产中的现金、各种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应收及预付款项等管理;资产经营部门负责对外投资管理。各归口业务管理部门要切实履行对本部门管理范围的国有资产配置、使用、处置、对外投资及账务管理、清查盘点、统计报告、监督检查等职能。实施学校、学院二级管理体制,明确责任体系,强化国有资产监督。切实落实国有资产责任到人制度,通过信息化手段,为校内每位职工设立独立账户,让每位职工独立登记固定资产,确保责任落实到人。

3.内控制度化,强化监管职能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

国有资产管理是高校管理的重点任务之一,也是高校内部岗位设置的关键性岗位。科学的内部控制能够保证资产安全完整,提高资产使用效率。高校应当加强各类资产管理,全面梳理资产管理流程,及时发现资产管理中的薄弱环节,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改进,不断提高资产管理水平。要切实加强资产的配置论证、验收登记、领用入账、盘点核实、统计分析、出租出借、报废处置、清查评估、产权认证等关键环节的管控,制定关键环节操作规程,明确责任,责任到人。要加强对校名校誉、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商誉等无形资产管理,防止无形资产流失。要建立好资产部门与财务部门、采购部门、基建部门、科技部门、党政办公室等业务部门之间的协同机制,理顺资产管理部门与预算、收支、采购、合同、基本建设项目业务之间的关系,确保资产管理整体运行环节有序衔接。如采购部门应做好配置资产的验收管理工作,基建部门应做好工程项目验收工作,以确保资产部门及时登记资产。

4.基础扎实化,确保国有资产账账相符、账物相符

账和物是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高校要着力做好国有资产基础工作。首先,做到账清物明。资产部门每年要定期与财务部门和全校各使用单位进行账目核对,随时保证资产账与财务账一致,与各使用部门账一致。同时,定期与资产使用单位进行账物核实,确保账物相符。这是资产管理工作中基础的基础,如果账账不符、账物不符,资产管理的任何工作都无从谈起。作为资产管理部门务必要做好此项工作,要花大力气,一气呵成,不成功绝不罢手。其次,厘清权属和价值。由于历史原因,很多高校的房屋和临建都没有权属证书和价值证明。权属与价值是国有资产的核心属性,高校虽然在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中录入这些资产,这些资产事实上也归属学校,但因政策无法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备,也就无法实现出租出借,势必造成国有资产浪费。因此,高校要着力做好产权认证和资产评估工作,界定资产的权属和价值,为深化国资产管理改革打好基础。最后,严格资产确认登记。高校应按照《政府会计准则第3号――固定资产》进行固定资产确认和初始计量。在确认固定资产时,“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是使用年限超过1年(不含1年)的大批同类物资,如图书、家具、用具、装具等,应当确认为固定资产”,应对大批同类物资做出结合实际、可操作的具体规定,避免人为决定,造成资产确认上的混乱。在登记时,严格按照规定对资产进行分类、编号,保证相同资产分类一致,确保资产信息录入真实、准确和完整。同时,要制定资产信息审核与复查制度,实施动态调整机制,在审核与复查中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做到资产账物清晰、资产账账清晰、资产产权清晰。

5.奖惩规范化,严格高校国有资产管理

以《条例》为准绳,积极推进国有资产管理法制化,提升国有资产管理水平。《条例》是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法规,是高校在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中的根本遵循。在管理中,高校应严格按照集体决策或者履行审批程序管理重大资产配置、利用国有资产对外投资、资产处置等事项;杜绝超标准配置国有资产;按规定及时办理国有资产调剂、调拨、划转、交接等手续;履行国有资产拍卖、报告、披露等程序;按照规定期限办理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按照规定进行国有资产清查,编制、报送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同时,严禁非法占有、使用国有资产;严禁采用弄虚作假等方式低价处置国有资产;严禁违反规定将国有资产用于对外投资或者设立营利性组织;严禁未按照规定评估国有资产导致利益损失;严禁违反国家规定,多收、少收、不收、侵占、私分、截留、占用、挪用、隐匿、坐支国有资产收入。高校应建立基于《条例》规定的奖惩制度,对在管理中业绩突出的人员要给予奖励,对有违法违规行为的单位和相关责任人,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做到出现一起、处理一起,严格按制度执行。

6.服务效能化,提升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水平

服务就是管理,没有高品质服务,就没有高质量管理。高校应建立基于服务的国有资产保障体系。一方面,在严格执行制度的情况下,以服务为导向,精简资产配置论证、登记入账、财务报销、仪器维修、出租出借、报废处置的管理流程,并将管理流程表单化。采取信息化手段,搭建国有资产统一管理平台,将表单在系统中呈现出来、流动起来,网上办理,信息共享,节约时间、人力、空间成本。另一方面,高校资产管理部门应加大对资产管理人和使用人的国有资产法律法规、信息化平台、大数据等业务知识的指导与培训,制定常态化培训制度,利用业务工作微信群,及时宣传国有资产法律法规和政策,采取专题研讨、现场观摩、经验分享等形式,定期组织培训研讨,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水平,提升管理效能。

四、结语

《政府会计制度》与《条例》陆续和执行之后,高校不仅需要重新认识新法规、新要求对国有资产管理产生的重要影响,还应全面对照新法规明确国有资产管理的任务,认真梳理国有资产管理中的问题,并以问题为导向,以服务保障事业发展和提供公共服务为目标,积极推进,破解难题,不断提升国有资产保障水平。

作者:刘长宏 胡宇 李树本 赵虹 张德君 单位:辽宁师范大学资产管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