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管理论文(9篇)

高校学生管理论文(9篇)

第一篇:高校学生管理人性化思维创新

一、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及特点

当前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主要依托辅导员队伍进行开展,辅导员是与学生直接接触最频繁的教师群体。当前,辅导员队伍呈现出越来越年轻的结构特点,80后、90后的毕业生逐渐成为辅导员队伍的主体,而学生群体也主要是90后,他们身上呈现出了十分明显的个性特点、意识特征。大多数高校采用的传统学生管理模式,主要强调集体管理、硬性管理、规范管理,对辅导员和学生的行为进行约束,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对这种管理方式容易与90后大学生的性格特点产生碰撞和冲突,引起他们的抵触和逆反心理,已经难以适应对新群体的管理需求,两者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二、人性化思维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实施人性化管理已成为时代的要求,针对大学生日益鲜明突出的独立意识、主体意识、平等意识等特点,学校应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服务学生”的原则,在管理工作中大力贯彻实施人性化管理思维,进行管理制度上的创新。从大体上来看,主要可分为辅导员队伍的人性化管理,以及学生群体的人性化管理两方面。

(一)给予辅导员队伍人文关怀,调动工作积极性

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高校应该根据当前辅导员队伍的个性、发展特点,在工作、生活、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等方面,对辅导员进行人文关怀,在生活中给予关心和关注,在工作遇到困难时应给予支持和帮助,并组织和进行形式多样的培训,满足辅导员自身发展的需求,从而增强辅导员集体意识。对辅导员要坚持硬性管理和柔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学校的一些制度改革,可以充分听取年轻辅导员的意见,鼓励辅导员对如何高效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积极提出意见,从而增强辅导员的归属感,调动其工作积极性,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效率。针对90后辅导员的意识特点,对学校规章制度和学生管理规定进行详细的讲解,帮助辅导员正确、客观地认识和理解学校规定的出发点和考虑,从而做到彻底贯彻实施。

(二)以学生为本,树立“人性化管理”意识

1.健全和完善学生管理机制,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一直以来,高校更多实行的是统一、硬性的规范管理,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计划,以及学籍规定、奖惩措施等条例时,更多地注重对学生的约束,过于强调学生的义务,而忽略了学生的权利、个性、身心发展需要等。学校应该改变以往僵化的管理思维,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和需要,主动关心、关爱、关注学生。修改以往过于损害学生主体性、自觉性、主动性的相关规定,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身处地地考虑学生的学习、生活、发展、就业等问题。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会议,发扬民主,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并鼓励学生的上进心和积极性。

2.提高“服务学生”意识,进行人文关怀

学校和辅导员都应该摒弃以往“管理学生”的意识,树立“服务学生”的人性化管理观念,密切关注学生的状态。积极利用学生组织的作用,从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服务,让学生感受到班级、学校大家庭的温暖。重新明确和强调班级、年级学习委员、生活委员、心理委员、就业信息员的责任范围,通过学习委员,来反应同学的学习情况,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学校应及时给予帮助。生活委员在平时的生活中,发挥观察和收集反应同学生活情况的作用,对于生活有困哪的同学,及时进行反馈,再由辅导员或学校给予奖助学金、勤工助学等帮助。通过班干部、年级干部、校级干部的作用,形成比较完善的服务网络,全方位地为学生提供帮扶。

3.利用新的信息技术,全方位拓宽学生管理渠道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学生管理提供了更多的手段和渠道。当代大学生对新事物接受能力非常强,并且充满好奇心,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新事物。目前大学生广泛使用QQ、人人网、微信等交流聊天工具,喜欢上传照片和朋友圈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念。辅导员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及时地跟上学生的速度和思维,通过微信朋友圈等方式来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和最新心理动态,并且及时地和学生用QQ、微信、人人网等工具进行交流沟通,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更直接、更方便、更快捷地随时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结论

辅导员队伍和学生群体的管理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学生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服务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等人性化管理理念,是形势对高校综合改革提出的要求,同时高校管理制度的根基,更是学生群体个性全面、健康发展的需要。

作者:李嫦 单位:广西柳州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篇: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探究

一、“多重法则”的涵义

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民办高校转型时期,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因此,要主动适应这种发展变化,就必须与时俱进,改变对学生管理工作的传统做法,积极推进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从不同角度入手,以多种不同的方式去管理学生,服务于学生,以适应转型机制下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本文中提出的“多重法则”从字面上理解是“多种不同的规则”。从学生管理的角度上考虑,多重法则可以理解为:对学生的管理采取多种方式、方法,从多个角度开展工作;处理事情也要多方面去考虑,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二、当前民办高校学生特点分析

1.对国家时事政治不够关心,对深层次问题认识模糊

民办高校的大学生们普遍认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关心国家大事,拥护共产党的领导。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促进了学生新思想、新观念的转变,提高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政治参与意识。但是,仍有部分学生对国家大事和政治学习兴趣不够浓,加之政治理论基础比较薄弱,对国家时事政治关心不够,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存在着某种模糊认识。

2.拥有较高理想和追求,缺少脚踏实地的实施计划

民办高校中,大学数学生人生追求的心态是积极的,有较高的理想和抱负,有美好的人生追求。甚至从进入大学校门那一刻起,就立志要为国家奉献自己,为社会做出贡献。但在实际学习和生活中,往往缺乏脚踏实地的实施计划,偏重功利和个人利益等短期行为,造成了个人目标难以实现的情况。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学习的目的明确,能正确认识自己,围绕个人学习目标不懈地努力。特别是对个人感兴趣的科目,能够积极参与其中。但是,有少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够明确,抱着一种“混证书”的态度,应付学习和考试,缺少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脚踏实地的计划实施。

3.缺乏持久的自我约束力,导致不良习惯形成。

在民办高校各项制度的管理和约束下,大多数学生能够遵守并认为对他们实行严格管理是对他们的关爱,更是对家长的负责。但是,因为学生缺乏持久的自我约束力,“个性化”和“崇尚自由”的心理使得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容易出现迟到早退、懒床、旷课等行为,长期下去形成了不良的习惯。以上是当前高校大学生普遍存在的现象。要求我们的管理人员在工作中不断创新,不能再使用以前的单一的方式去管理学生,而要更有耐心的对待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学生,发现他们的长处,运用“多重法则”实施管理,以适应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

三、学生管理工作中“多重法则”的实施

1.把学生当作“工作成果”看侍

“一棵树,如果花不鲜艳,也许叶子会绿得青翠欲滴;如果花和叶子都不漂亮,也许枝干会长得错落有致;如果花、叶子和枝干都不美丽,也许它生长的位置很好,在蓝天的映衬下,远远看去,绰约多姿,也流露出几分美感。”每名学生都如树一般,有各自不同的特性,在管理过程中会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但我们作为老师,要有耐心,善于发现,把学生看作是这样一棵棵树,总有美丽的一面;而我们的最大作用则在于耐心引导,去发现“树”的美丽,进而将学生培养成为被社会认可的“合格成果”。

2.把学生当作“亲人”看待

在我们所培养和管理的学生中,总会有一小部分不爱学习、顽皮的学生,对于这类较弱的学生,我们要积极引导,发现他们的学习兴趣,从兴趣入手,吸引学生。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弟弟妹妹去关心和教导,从亲人的角度,让学生感到受严格管理的同时,更有亲切感。有些不愿与人沟通的学生,我们应该试着走进他们的世界,解他们所惑,知他们所需,用真诚的心和亲人般的温暖去感化他们。相信运用这样的管理方式,再顽劣的学生,总有被感化的一天,我们的管理工作也一定会日渐成效。

3.把学生当作“朋友”看待

对待青年学生,尤其是与我们年龄相仿的大学生,有的时候,我们要把学生当作朋友相处,作他们倾诉的对象,这种朋友间的信任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工作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这种方式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但我们在运用这一方法时也要掌握朋友的尺度,既做到让学生尊重又得到他们的信任。

4.把学生当作“老师”看待

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我们师生的关系有着互相促进的作用。在对有些问题的分析角度上,学生给我们带来很多启发,从这个角度上看,学生也可以称为我们的老师。从“把学生当作‘老师’”这一角度看,不仅利于学生管理工作的进行,同时也利于管理工作者自身素质的提高。

四、总结

学生不仅是我们管理的对象,更是我们服务的对象,管理与服务是不可分割的,有管理的地方就一定有服务的存在。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不仅是实践经验的积累,更要注重理论水平的提高,只有多学习,理论水平提高,才能总结出更好的方法为学生服务,提高工作效率。“多重法则”的学习和运用在现实生活中必不可少,我们要通过认真学习和不断思考,促进管理工作上层次,为达到“无为而治”的最高管理境界而努力。

作者:李冰峰 单位:黑龙江外国语学院

第三篇:高校学生管理新模式探析

一、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还面临许多难题和挑战

(一)学生层次多样化及素质差异化现象明显。

当前,我国高职教育教育期较短、进入学校的学生结构较为复杂,这给学校的学生管理带来很多的挑战。大部分学生来自普通高中毕业生、中专、技校,这导致他们在踏进校门后,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特点、学习态度、心理意愿等方面具有明显不同于其他本科学生的特点。学生基础文化、为人素质都不高,对学习的积极性和持续性都较差,不感兴趣,求知欲不强。有些学生学生生活行为不文明,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缺乏组织纪律性。另外,生源普遍存在着基础知识薄弱、基础不扎实,对学习缺少兴趣、学习能力较差、自律能力不足。

(二)“片面追求升学率”为目的的普教工作不尽人意。

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问题上,学校是负有责任的。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相对滞后,许多管理工作还停留在传统经验管理阶段,对学生的文化教育重视不够,课堂教学率低,所学课程中的科目不全,以“题海战术”和机械训练的形式锻炼学生的应试能力的情形随处可见。因此,造成了大部分的学生其它方面的技能得不到培养和发挥,这些都严重阻碍了学生其他方面的兴趣、爱好以及个性的全面发展,这都与高职院校应有的管理水平之间存在差距。由于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学生简单的被视为知识的接受者,被动地接受学校的规章制度。如今大学生渴望独立,渴望发挥自身主动意识。

(三)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相脱节。

当前,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课程设置、教学比赛等活动都是以上级命令开始,而不是“自下而上”地进行。这种管理观念忽视了教师的主体性,忽视了学生的需求性,成为空中楼阁。课堂时间有限则任课教师大多只管自己的教学任务;而班主任很少带自己班的课,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个性情况了解甚少。长久以来,会使得教学和管理分离,管理效率较低。由于学生工作内容庞杂,使得大部分学生工作者都在处理琐碎繁杂的日常事物,而无暇开展针对学生特点的研究,表层工作做得多,深层研究做得少,这使得学生管理者更像是消防员,哪里有问题扑向哪里。

二、完善新时期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新模式

(一)养成良好习惯。

首先,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注意调动好学生自身参与管理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学生管理工作,改变学生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从属和被动的地位,不单纯的把学生看作是要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要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从而让正确的教育方式,让我们的家长,让我们的社会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到教育方向的重要性,认识到教育管理的重要性。其次,每个老师,都把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作为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首要的任务。长期以来,社会评价人才形成这样一个思维定势,高分就等于高学历,高学历就等于人才。因此,我们将对学生进行道德意识的培养与道德行为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要求学生在活动中立即付诸于实践,使学生的行为表现直接受到实践的检验。

(二)加快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队伍的建设。

首先,要改变思想。要在教室队伍中改变长期以来“重科学,轻技术;重管理,轻实践”的思想,并带动全体师生员工确立教师是学院办学主体的观念,形成尊重教师、服务教师的氛围。强化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各学科根据自身特点建立了各具特色的教学方法。其次,作为学生管理工作的辅导员必须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工作内容、形式、方法和思路,把握新世纪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变化和特点,勇于实践,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第二,支持教师参与产学研结合、专业实践能力培训等措施,提高现有教师队伍的“双师”素质。将大部分不可能上大学的生源引导到接受职业教育上来,做好就业前的准备。当前国内高职院校中的“应试教育”重视高分学生,忽视大多数学生和差生。而重视高分学生,更确切的说,是重视高分。这就违背了义务教育的宗旨。因此,我们赢积极鼓励,培养起学生持之以恒的思想作风,为高职院校的学生能战胜学习和生活中的种种困难。

(三)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理念。

以学生为本,满足学生的需要,真正做到树立服务观念、完善服务机制、提高管理者素质,创造良好的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环境,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有意识地向学生灌输合作意识,注意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管理为服务,提高管理效能。但是,目前很多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并没有真正推动人本主义管理理念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已经很难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应全面检查班级学生的知识水平,这能使教师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结束语

总之,学生管理工作在高职院校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是实现教书育人、培养人才的重要前提。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对于高等职业人才的需求也越发迫切。因此,我们必须积极探索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新模式,,为我国各行各业培养更多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作者:王阳 单位: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

第四篇:高校辅导员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研究

一、当代大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

90后的大学生普遍表现为接受新鲜事物快,生活依赖性强,责任感、集体荣誉感缺失,心理承受能力差等特点;从大一到大四学生经历了适应期—半成熟期—定型期—过渡期四个时期,每个时期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大一时普遍表现为,他们自我约束能力及独立生活能力差、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方法不适当;盲目参加各种社团活动;集体意识淡薄;大二时,他们基本适应了大学生活,又还未面临升学、就业的压力,普遍表现为:学习积极性有所提高,尤其对专业课的学习,人际关系复杂,容易出现宿舍矛盾、情感问题;可支配时间较多,但利用不合理;社团活动参加趋于理性;迫切希望增长实践经验;大三时普遍表现为:学习两极分化;自我处理问题的能力大幅度提升;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部分学生盲目考研、多数学生对于自己今后的定位踌躇不定;大四时普遍表现为:能够意识到毕业的紧迫感;学习主动性加强;存在就业压力,但对第一份工作期望值仍过高;不同程度存在就业心理问题。

二、辅导员如何有效开展好学生管理工作

(一)确定学生培养目标,工作做到有的放矢

学生管理主要就是进行目标管理,辅导员对学生经过4年的管理与培养,目的在于,最终将学生培养成什么样子走入社会,步入工作岗位。所以,在学生步入大学时,辅导员就要明确学生的培养目标,然后,将目标进行分解,明确每一个年级、每一个学期的具体任务,让学生按照辅导员的要求完成一个又一个小目标,经过4年的累积与沉淀,达到学生培养的终极目标,这样,辅导员对于学生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让学生每一步都走得既稳又实,最终,做到让学生、家长、学校满意。

(二)以主题教育为载体,创新学生思想教育新途径

辅导员主要开展的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往我们的教育多数停留在说教上,谈话则是我们常用的与学生沟通方式。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家庭教育方式的改变,谈话的效果就不是很明显了,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创新学生思想教育方式,我们可以通过主题教育,将学生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以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出来,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沟通,让我们的思想教育更能入脑、入心。

(三)发挥好学生党员在班级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班级是开展集体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党员学生的载体,党员的作用发挥得如何,对班级的每个同学会有非常直接的影响。学生党员已担任学生干部的,要明确自己的职责,积极完成工作任务。例如,担任班长的,就要千方百计把自己的班建成优秀学风班。担任团支书的,就要把所在支部建成优秀团支部。不担任学生干部的学生党员,也要求他们在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发挥模范作用。早操、早读、上课出勤、晚自习、考试纪律凡要求学生做的,学生党员首先做到。同时,发挥学生党员在宿区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头创建良好的宿区环境和宿区文化,对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促进广大学生健康成长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四)班级管理严格民主,将严与爱落到实处

1、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促进班级管理规范化

古人云:“无规矩不成方圆”。规矩就是纪律,是一种约束,更是一种保障。学生只有遵守规矩,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达到自己预订的目标,同时,可以磨练自己的意志,让个人的潜力达到最大的发挥。这就要求辅导员在最初的学生管理中就要严格要求,制定好班级的各项管理制度,并将制度落实到班级的各项管理中。学生管理必须从严处入手,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使其他管理得心应手。

2、将“三心”融入到工作中,做好学生的引路人

爱心,以人为本,对待学生多一些关心与爱护,我们不要吝啬给予每一名学生一个信任的微笑、一个肯定的点头、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激励的语言。但是关爱学生的同时,我们不要将这种爱变成一种溺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赢得学生的爱戴与支持,才能培养出一个个有凝聚力与战斗力的和谐班集体。细心,辅导员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细心研究学生,了解学生、指导学生,做学生人生的指路人。在工作中,通过敏锐的观察力和细微的洞察力,及时发现学生政治思想、学习状况等各个方面出现的征兆,并针对学生思想的变化,对教育方法进行调整,对学生或班级出现的问题及时引导、及时解决,防微杜渐。耐心,在辅导员工作中,还要有良好的耐心,要善于驾驭自己的情感,要有“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容人气度,要能够在对待学生的反复教育转化过程中,耐住性子,摸准病因,对症下药。只有这样,才能使辅导员获得学生的信任和尊敬,也使学生获得自信、自尊。

(五)注重学生干部队伍的选拔与培养,发挥好他们的引领作用

高校学生干部是辅导员工作开展的得力助手,是沟通学校老师和学生的重要桥梁。学生干部选拔时,辅导员要注重他们的学习成绩、品德素质、特长等情况。但是关键环节在于学生干部的培养与使用。通过进行考察、试用、培养、使用、改选等程序进行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主要做法可以如下:首先,就是要加强对学生干部的教育培训,通过学生干部培训班、工作经验交流会等多种形式,提高他们的理论修养和政治素质,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他们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工作和学习关系;帮助他们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在使用上要注意因人而宜,合理分工,尽可能让学生干部发挥其兴趣和特长;在把握大局的前提下,给他们交任务、压担子、放手鼓励他们独立开展工作;在遇到困难和阻力时,要为他们补台撑腰,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在工作有失误时,要引导他们做好总结。第三,在工作指导上,要放手让他们干,但不是甩手让他们自己干,该过问的要过问,该鼓励的要鼓励,该阻止的要阻止;在管理领导上,可以给他们出主意,指导他们定计划,检查他们工作的进度和效果,但不应管的过多,过细,就限制了他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最后,要对学生干部有严格的要求,工作上有计划,学习上有目标,生活上树形象;要建立有效地监督机制和严格的考核机制,并及时将考核结果反馈给他们本人,该肯定的要肯定,该批评的要批评,该调整的要调整,违反校规校纪该处理就处理,要让学生干部时时刻刻有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

(六)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养,给予学生持之以恒的爱

作为辅导员每天都在与学生打交道,除此之外,我们还要配合学校各部门完成相关工作,应该说辅导员每天面临的工作即多又杂,如何在繁杂的工作中我们仍能保持一份积极的工作态度,对待学生仍能保持一贯的热度,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始终将学生的事放在第一位。除此之外,我们要多了解新鲜事物,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拉近我们与学生的距离,不仅要做学生的良师,还要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专业知识我们也要多学习,使自己的工作更加专业化。

三、结语

每名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着各自鲜明的特点,我们不能单单的以成绩来评论出学生的好与坏,辅导员要将本职工作做好,首先,要注重自身修养的培养,站在高于学生的高度引领学生全面发展;其次,辅导员要多走进学生中,更深入的了解每一名学生,做到大事小事有的放矢;再次,在管理学生时要从以往的辅导员告诉学生你要怎么做转变为学生主观性的我要怎么做;最后,要将主题教育、案例教育融入到培养学生的每一个细节中去,让学生管理更生动鲜明。总之,辅导员对于学生的管理不是错误后的说教,而要做好事前的正确引导。发现每名学生的闪光点,以每名学生自身的闪光点带动学生的全面发展,让我们同学生共同成长,成绩学生的未来,成绩自己的事业。

作者:贾思博 张丽丽 路威平 单位:燕京理工学院

第五篇:教师与高校学生管理探讨

一、教师的作用

教师在一个学生的成长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好的教师不仅教给学生知识,启迪学生智慧,而且更会深深影响一个学生的整个人生。通过十年寒窗苦读的学生跨入大学的校门虽已基本形成独立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仍处在不成熟时期,可塑性很大,在当前的人生道路上,需要教师正确引导,用恰当的方法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使他们能够朝积极、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教师工作除了在三尺讲台上传授专业知识以外还要关心学生在校的生活思想活动,我校给每个班级分配了专业指导教师,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习还关心学生的生活,时常走访学生与学生交流沟通,为学生答疑解惑。具体的来说,虽然已经成年走出家门,但对于离开家离开父母的生活学习能力还有待提高,特别对于新进校的新生,存在学习和生活的适应过渡问题,独立生活能力有待提高,因此教师要紧密配合学校学生工作的部署,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要进一步的予以引导、对生活自理独立能力予以引导、对寝室集体生活行为予以引导、对人身财产安全的防护予以引导、对生活或学习有困难的同学予以帮助、落实常规的学生学籍评选管理执行工作、落实国家贫困生资助工作等等。因此,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领者,教师是学生潜能的唤醒者,教师是教学内容的研究者,教师是教育艺术的探索者,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是学校制度建设的参与者,教师是校本课程的开发者,教师更是自己幸福生活的创造者。教师应该像冬天里的一把火,热力四射,不仅温暖学生,而且能够点燃生命。

二、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要做好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工作,首先要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进行恰当的定位。教师与学生应该是平等的关系,如果没有了平等,就意味着没有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而更多地体现在教师单向的灌输和给予,学生呈现被动接受的状态。当某些事情发生时,许多老师未等学生开口便给学生一个急刹车,学生没有申辩,也遍没有了平等的对话权利;教育是塑造人的心灵的艺术,“如果教育者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从该层含义上讲,真正的教育必然是从心与心的对话开始的,而心与心的对话是从真诚的倾听开始的。教育绝对不是单向的灌输和给予,而是在双向互动中的交流、应答与碰撞。

三、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内心

在是与非的面前,教师首先要学会倾听,因为倾听意味着理解、尊重,意味着接纳、期待,意味着分担痛苦、分享快乐!其次,要学会尊重,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应常常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关注学生并认同学生的个体差异,以一颗仁慈和宽容之心,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是从问题开始的,甚至是从错误开始的,学生们出错是正常的,不出错反而是不正常的;因此对于教师而言,应该学会理解学生,理解他们的错误言行。应该深知人非圣贤熟人无措,每个人都是从错误中成长起来的,都是从挫折中成熟起来的,从出生的那天开始就开始犯错,但在长大的过程中又在不断的改正错误,因此可以这么说,错误与正确是并存的,所以,作为我们更应该以一颗宽容之心正视、容忍学生的每一个错误,并且善待他们出现的错误,接纳学生的错误,以变废为宝的慧眼去发掘学生错误中的宝贵之处,在错误中要善于分析,检索学生犯错的原因,寻找改正错误的良方。

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

与学生的口头沟通切忌教师的言语霸权,这样使学生在心理上感觉是不平等的,无法进行平等的沟通,无法产生共鸣,不能获得理解和支持,可能很多事情,学生会想老师不知道反而更好,知道了说不定还会遭到老师的批评和责罚。与学生交谈时要多用鼓励性而非否定性的语言,语言简单明了,不重复,多积极倾听学生的想法,如果情绪激烈时,先冷静,再交流,对于年青教师一定要把握好谈话时的语气这个度,太过随意会失去老师的威严,太过严肃又会与学生无形中建立一层厚厚的屏障。作为年轻教师而言,最重要的是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做到民主,尊重和理解学生,作为年轻教师,一定要克服一个误区:教师是居高临下的,学生必须惟命是从,我教你听,我管理你服从,教师和学生永远保持距离,对于犯错误的同学,一味高声训斥或请家长。这样的做法我向来不赞成。对于温顺的学生也许会点头称是,但对于性格暴躁的,有反叛精神的学生则会怒目而视,甚至还有可能出言顶撞。这样不但树立不起老师的威严,反而使威严扫地,事倍功半。有时要善用非言语的沟通,教师的目光、动作、体态、手势都是很重要的沟通语言。有时这种言语所产生的效果有时优于口头语言。教师一个温暖的眼神,会让学生信心百倍;但是一个无意的表情,会让学生认为你不重视他,从而自信下降,怨愤顿生。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在与学生谈心之前,一定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特征,设计出科学的谈心内容和策略,让一切尽可能在自己掌控之中。我相信我们所有的教师,都能燃起自己的激情,热爱、关心每一个学生,像一把灵动的钥匙,深入每一个学生的内心,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让学生健康成长。比如针对后进生要发现闪光点;针对中等生要挖掘动力点;对于优等生要找出自省点;然而针对犯错生要激发内燃点。沟通的方式如下:第一,可以以会议的形式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这种形式可以鼓励学生多说,鼓励新同学上台发言,为他们创造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借此也能发现人才。及时发现、肯定和表扬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闪光点,正确认识和对待学生的缺点,尽可能不点名批评,对学生起到教育和警示的作用。在会议上同学们可以根据议题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建议,对那些方面不满的也可以提出来,这样师生之间生生间的思想有了沟通与碰撞,情感有了交流与融合,这样学生们可以在校获得快乐与幸福。第二,针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交流沟通方式,要对症下药:要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1)与后进生谈心———发现闪光点(2)与中等生谈心———挖掘动力点(3)与优等生谈心———找出自省点(4)与犯错生谈心———激发内燃点第三,还可以以闲聊的方式与学生交流。拉家常式的交流沟通,其特点是气氛随意,师生关系平等、和谐,师生看似在“闲聊”,实则不经意间谈起班级和学生的事情,此时,最能获取学生的理解和信任,学生也愿意敞开心扉,向老师掏心里话,在与学生聊天的过程中可以了解到他们如实反映的,而教师常常看不到、难以掌握的班级情况,对于师生加强了解、融洽关系、增进感情、凝集人心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加强和改进班级工作、提高工作效果的有力体现。

五、总结

总之,教师是学生长道路上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任重而道远,要做到能与学生很好的交流和沟通,必须讲究有效的方式,与学生在交流中沟通,在沟通中相互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产生感情,在融洽感情的基础上引起共鸣,达成共识。教学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理性知识的传递过程,而更多的是师生之间感情交流的过程,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关系直接影响到教学行为的有效性,而这一情感交流的基础便是尊重与信任。因此在教学这人人文的世界里,良好的教育必定是建立在人性向善的预设上,讲求的是尊重和信任。只有这样,学生和教师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在班级工作的目标、制度、日常管理中,达成了共识,教师与全体学生才能和谐相处,班级管理才能得心应手,班级工作才能取得成效。

作者:汪玉卉 张昭 单位: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武汉大学后勤保障部

第六篇:信息时代高校学生管理探析

一、信息技术时代高校管理面临的问题

第一,随着网络在高校校园内的普及,由于网络信息的快捷性、丰富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当代大学生可以借助网络得到快捷准确的信息,逐渐削弱了高校和高校教师的权威性。第二,由于大学生自身存在不成熟、自制力差等特性以及“九零后”追求个性、性格叛逆等因素的影响,在网络的各种诱惑下,相当一部分学生迷恋电脑网络游戏和手机网络游戏,甚至荒废学业。第三,网络信息具有很强的虚拟性和隐蔽性,不法分子利用网络传播虚假、不健康、甚至反动的有害信息,而多数大学生的判断力不足以辨别和抵御这些有害信息,最终导致某些大学生受骗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信息时代的高校学生管理方法

(一)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管理思想

第一,针对信息时代高校管理所面临的问题,需要对传统的管理方法进行适当的调整。在高校的整个教学及管理过程中,要一切以学生为本,始终坚持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天候育人的“四全育人”理念。一切从学生的切身利益出发,关心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解决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第二,坚持以情感人、以情暖人、以情育人情感教育理念,将传统的严格管理和人性化管理相结合。目前,国内各所大学纷纷建立了完善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的同时,提高了管理工作效率,逐步实现了统一、严格、科学的管理程序。然而,针对个体在思想上的差异越来越大的现实情况,高校对学生的管理应因材施教,通过亲近了解学生和关心尊重学生,以情感教育为载体,使学生的各方面综合素质逐步提高。

(二)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管理者的主导作用

第一,高校学生学习的知识具有多样性,他们不仅要学习知识,还要掌握科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及科学研究的方法,同时还要实时掌握自己所学专业的学科发展动态,这些都需要在高校教师以及学生管理者的引导下逐步从中学的思维状态进行转变。这就需要所有的高校教师都参与到学生管理中来,任课教师通过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增加授课的趣味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进行学习。同时,学生管理者需要积极引导部分大学生走出学习倦怠、生活懒散、精神空虚的消沉状态,培养大学生积极健康的学习生活习惯。第二,辅导员和班主任作为学生管理工作的直接实施者,要紧密配合高校学生工作的部署,通过开班会、走访宿舍、学生谈心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生活自理能力、寝室生活行为人身财产安全等进行必要的引导,对家庭困难和心理有问题的学生进行适时的关心和帮助。第三,刚入学的大一新生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辅导员和班主任可以通过在军训培养高校学生良好的纪律性和集体荣誉感,通过各种学生社团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特长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通过系统的入学教育引导大学生尽快进入角色,尽早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建立健康的师生关系,取得学生的信任,为以后的学生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第一,学生干部在高校的管理工作中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建立一支优秀的学生干部队伍,并充分的发挥它在学生中的积极作用,能大大提高高校学生管理的效率,同时,能够提高参与管理的学生干部的自身素质。学生干部队伍可以通过老师推荐与民主选举相结合的方法产生,他们在学生中具有较高的亲和力和凝聚力,比较容易把班级学生紧密团结在自己周围,共同进步。同时,他们与同学共同学习生活,更能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为高校管理者及时处理问题提供必要的依据。第二,引导各种学生社团针对学校和专业特色组织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如:辩论赛、演讲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专业技能大赛、专题讲座、舞蹈大赛等。通过这些活动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生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使学生变被动管理为主动参与、自我管理,逐步培养学生主动约束自己,不断完善自身人生观、世界观。第三,学生寝室是高校学生进行学习、生活、交流的场所,也是学生生活自主管理的重要场所,通过组织寝室安全、卫生评比和寝室文化节等方式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物品规划管理,同时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学生在寝室中相互协作,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总结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高校要培养出全面发展、具有较强综合素质的高级人才,需要全面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思想,在高校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多方的协调努力下,逐步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建设人才。

作者:张钧惠 陶桂香 单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第七篇:柔性管理理念下的高校学生管理

一、柔性管理的定义与特征

(一)柔性管理的定义

柔性管理的概念最早是起源于企业管理中的概念,企业为了最大的激发职员对于企业的贡献能力,采取的一种较为先进的管理理念,企业管理的是职员,高校管理的是学生,管理的对象都是具体的个人,所以被借用过来。柔性管理就是区别于传统的管理方式中强制的特点,在被管理的对象的内心激发出一种认同感,把组织的目标变成个人认同的目标,高校利用这种先进的管理理念来适应新时代学生个性被尊重的需求,充分发挥个体学生的创造性的先进管理方式。

(二)柔性管理的特点

一是有效性,由于满足了学生需求中较高的需求,从而可以积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达到激励的效果;二是激励的时间长,由于是有意识的把学校的制度还有相应的管理理念与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结合起来,所以可以从学生的思想上整个改变对于管理的认识,每个人都自主的利用被激发的内在的潜力和积极地态度来进行目标的管理,所以持续时间长;三是具有相应的弹性空间,柔性管理在具体的操作中可以通过不断的发现问题来进行相应的修改,从而改变薄弱的环节。

二、柔性管理理念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运用

(一)以学生为本,树立柔性管理理念

1.需要转变管理理念,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管理人员通过和学生深入交流,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以及学生的成长经历,能够立体地看待每一位学生,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人生的建议和指导;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允许学生在成长中犯错误,以换位思考的方式对学生多宽容,少指责。

2.需要注重细节,学生工作者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要善于捕捉学生的思想波动,要能够及时地与学生进行交流。在制订管理计划和工作目标时还要具体考虑学生的个性、承受能力等等。

3.民主管理,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和学生自身利益相关的规章制度的制定,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和责任感。管理者应广泛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要以关心、爱护、理解、支持、激励学生为出发点,完善管理中的不足。

4.提高教育工作者的自我修养。柔性管理对学生工作者的自我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育工作者投入更多的时间和情感。在大学生的教育管理过程中,学生工作者的言教与身教相比,后者显得更为重要。身教是榜样的展示,学生工作者的身教影响不仅有赖于精湛的业务能力,更有赖于其人格感染力,因此,作为一个优秀的学生工作者,不仅在业务上要不断学习,还要在人格修养上不断提升。

(二)刚柔相济,相辅相成

刚柔相济是指在制定和执行高校大学生管理制度时,要将刚性的制度管理与柔性的人文管理相结合,实现良好互补。实施柔性管理时,应以固势利导为工作原则,虽不排斥任何管理行为,但要把握好组织行为的程度,在顺应事物本性的原则下,疏导疏通,促进事物的发展。而在刚性管理过程中,必须加入柔性决策与手段,结合学校管理的实际情况,将学校的办学理念、历史传统、人文精神融入到各项制度条文中去,使制度规范同时具有权威性与灵活性,如果仅依靠制度约束、纪律监督、奖惩规则等手段,则管理者和大学生之间很难产生思维共振和情感共鸣,难以实现真正的和谐。

(三)推行赏识教育,实现模糊评价

与高校刚性管理客观、准确、定性、定量地对大学生的表现做出判断不同,柔性管理注重赏识和理解,其前提是以人为本、师生平等、相互尊重。柔性管理提倡进行模糊评价,“放大优点,缩小缺点”,随时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给予肯定,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并针对学生的不足引导其进行自我检查、自我分析,自我改进,自我完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应该为学生特别是弱势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注意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对进生更要以鼓励和肯定为主,加强引导和帮助。在任何时候都应该用赏识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强烈的自信心,强化学生不断进取的动力和意愿。

(四)有利打造丰富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的建设需要极大的解放学生的思想,由于每一个个体都可以带来其成长环境对于他的独特的文化熏陶,。这样的话,高校的校园文化就会丰富多彩,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方面的生活,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品质道德的培养。校园文化是指每个学校由于具体的人的不同从而形成的独特的校园氛围,是大家相互凝聚的粘合剂,所以对于一个校园来说,校园文化建设的好的话,可以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三观,以及对于行为规范的养成也是功不可没。

(五)把握学生心态,注重心理管理

心理管理一般情况是根据大多数人已有的心理指向,管理者实施一定的影响引导被管理者形成共同的心里意志,发挥精神作用而进行的管理活动。当前我国高校学生出现心里问题或者潜在的比例日趋升高,其主要表现为心情抑郁、心理脆弱、过于功利、在学习和人际交往上出现障碍等。在心理管理的时候,也要注意沟通的方法和技巧,避免心理管理工作的失败,首先应该做到放低姿态,平易近人,在学生面前就应该收起平时工作的严厉和冷面,做到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其次要充分发挥语言的魅力和艺术,特别是要注意和学生沟通交流时的语速、语调和节奏,让学生产生一种亲切和轻松的感觉,觉得自己被尊重和重视;同时还应该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和环境,切实把握学生的内心的真实感受,注重个体差异,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学校各种活动,使学生了解社会现实,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快乐成长。

(六)推行网络信息化的管理手段

柔性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各部门之间的通力合作,由于目前大部分学校采取多校区办学,管理成本增加,因此,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各部门的沟通交流以及学生与各部门的交流,并且能够将交流的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比如:通过校园BBS、辅导员QQ群等方式加强交流,甚至可以采取各部门负责人在校园BBS公开接待日实时地回答学生的种种问题和倾听学生向相关部门提出的意见建议,甚至学生可以就学校的管理及规划提出自己的看法,各部门负责人在线解答相关问题。辅导员QQ群可以是全体学生参与发表意见的场所,辅导员及时地对学生进行疏导和管理。这样能够更好地发挥网络信息化管理的优势,提高管理效率、达到管理目的。

三、总结

总之,柔性管理是相对于刚性管理的一种管理新模式,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也应该清楚的意识到,柔性管理如果过度,将会使我们的管理工作失去基本秩序和原则。刚性管理是我们管理工作的基础,没有规章不成方圆,同时柔性管理成为管理工作的润滑剂,两种管理方式是互相完善和补充的,两者之间缺一不可,只有刚柔兼济的管理模式,才能使我们的学生管理工作在在制度和秩序的基础上活力焕发、相得益彰!

作者:张素丽 焦晓芳 单位:包头职业技术学院

第八篇:新媒体创新高校学生管理与导向

一、新媒体的特点

1.内容数字化,承载信息量更多。

新媒体如互联网、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智能手机、触摸媒体等,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与传统媒体相比,被称为“第五媒体”。新媒体的数字化则是新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体最显著的特征。传统媒体一般以纸质或实体为主,不便修改和储存,而新媒体由于其数字化,便于批量储存和修改。以前胶卷相机只能拍35-40张照片,而数码相机可拍成百上千张,并且还可以批量修改,大大方便了生活,节约了时间。

2.传播快速、广泛。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普及,发生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的国际国内新闻可能就在几秒都会出现在全世界人民的视野,并且,随着自媒体的日益增多,信息的传播范围变广,传播速度变快,典型例子如汶川地震,如温州动车事件,新媒体在事件信息传播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3.具有交互性的特点。

传统媒体信息的传播者与信息的接受者完全相互独立的,传播者即使信息的发出者,接受者只能被动的接受,但是新媒体条件下的信息的传播者和信息的接受者定位就不那么明确了,任何一个信息的传播者也可以成为信息的接受者,任何一个信息的接受者也可以成为下一轮信息的传播者。因而很容易获得广大受众,特别是接受新事物极强的大学生的认可,成为大学生十分喜爱的信息交流工具。

二、如何利用新媒体管理学生

1.针对内容数据化的特点,可便捷管理学生信息及扩大学校信息的交流。

比如可建立学校管理工作平台,通过对学生信息的输入,在评优评奖、设立医保、勤工俭学、贷款办理等行政事务方面,可批量查看学生信息、调配和选定最合适的学生,大大优化学生工作人员工作时间。同时,还可以利用电子邮件(E-mail)及飞信群开展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电子邮件和飞信、微信群正在取代电话的地位,由于其强大的群发功能,高校工作人员可进行即时的一对多交流,保证了交流范围的广泛性和便利性。高校在学生管理中可以利用E–mail、短信或图片、音频及视频群发的形式宣传高校、下传通知和新闻政策,让学生在第一时间内熟知各种情况。就比如发生一起校园新闻,工作人员就可利用群邮件、群短信和群微信第一时间把校园新闻和其他媒体内容的简要信息发送给每一位学生,方便学生了解新闻情况。

2.凸显对学生思想及心理的导向。

随着市场经济、物质社会的发展和当今价值观的多元化,使得高校学生受到的诱惑增多,再加上媒体的互动传播速度比以前快得多,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获得了大量的未经筛选的信息,由于缺乏对信息的正确判断以及猎奇心理的作用,学生将获得的信息以自己为中心进行再次传播,导致不良信息泛滥,所以高校势必善于利用网络、QQ、微博及博客等新媒体来引导学生。比如对于一些敏感的政治及社会问题,通过校园BBS,高校可以了解到学生心声,了解舆论导向及时引导疏通。此外,还可以运用手机短信、微博关注、QQ聊天等加强师生间的沟通联系。比如观察QQ签名,学生管理者就能很容易了解到学生的内心动向和生活情况,便于学生管理者在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或不正确价值观、世界观时帮助学生摆脱困境,更好地促进教学的管理工作。

3.对学生文化生活的带动性。

大学生追求潮流和时尚。学生工作者可借鉴新媒体营销策略,加强对学生文化生活的带动。如可通过博客及微博关注、点击、转发,来提高活动影响支持率。比如建立校、院团委和学生会的官方微博,及时宣传新兴活动,如利用电脑、阿里旺旺等进行模拟创业大赛;利用视频录制来开展实践表演;利用麦克风音响来开展配音比赛,同时利用QQ视频线上同时播出等等;校、院党委建立学生党员网络社区,开展网上党课学习。此外,通过网络可以有效的动员大量的人力,物力,甚至财力。例如公益达人粱树新,凭借微博的力量,动员了数以万计的人投身公益活动,显示出强大的动员力量。

三、关于新媒体的其他情况

在提到了关于新媒体的特点及如何应用新媒体来管理学生时,也要看到新媒体也是一把双刃剑,它虽然能够提供给学生工作人员便利的思路和快捷的途径,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它自身的一些固有缺点,比如1.新媒体的发展尚不成熟,如目前学生主要通过网络获取信息,但互联网所承载的海量信息和多元的价值观等等,都使得学生因分辨能力尚不成熟很容易产生消极迷茫的情绪,或无所适从,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2.学生群体与社会其他群体相比,生活环境、成长阶段不同,信息需求自然不同,所以现阶段的新媒体出现,是必然的情况,恰好地满足了学生求新求变的需求。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利用新媒体优势,结合学生实际,一方面创造性地利用新媒体,如建立学校管理工作平台、利用网络、QQ、微博及博客等新媒体来引导学生、采取新媒体营销策略开展比赛等等;另一方面,重视利用新媒体带来的意识形态的引导。如可以创建科学规范的校园手机报,通过网络和移动通讯平台发送,由高校相关部门或学生群团组织部门创办编辑,由政治思想水平高、素质过硬、经验丰富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带领,由具有新闻编排能力和文章写作特长的教师和优秀学生干部组成,负责校园手机报的日常信息编辑与下发,便于学生在第一时间观看和阅读到最新、最全、健康的主流信息。因此,高校教育者及工作人员对于手机报的编辑和发送要坚持以健康的导向与宗旨,对来自媒体的海量信息进行筛选及过滤,把握舆论导向,使广大学生在庞大的信息资源中能够及时接收到主流信息。当然,更重要的是,高校手机报要善于抓住时机,针对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家事国事天下事”进行播报,同时对播报的大事小情立足正反剖析,深刻解读,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深入思考,从而传播社会主流价值观,传递社会正能量,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感。尤其是在重大及突发事件面前,思政工作者应该通过校园手机报及时发声,做好对学生的教育与引导,或是通过校园手机报过滤信息噪音与杂音,提供正面真实的信息。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不良信息乘虚而入侵蚀大学生思想并扰乱学校及社会秩序,才能有效地保证好学生的心理和思想的健康发展。

四、总结

总之,网络新媒体的发展和更新,显示出强大的影响力,新媒体具有数字化、信息化和交互性的特点。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行为、思想影响深远,因此,作为高校工作人员尤其是思政工作者,一定要善于利用新媒体,不仅利用新媒体创新性地在生活和工作上管理学生、引领学生和开展创新性活动或比赛,而且要利用新媒体,对学生的意识形态进行引导,传播社会主流价值观,传递社会正能量,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感。只有这样,才能最大化地利用好新媒体,使之在管理学生信息的便捷性上、学生思想动向的把握上及学生文化活动的带动上起到良好而有效的作用。

作者:柳青 单位:贵州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

第九篇:女性高校学生管理者优势探析

一、大学生管理现状

(一)大学生独特的心理特点

大学生正处于走向成熟但尚未成熟阶段,叛逆、任性却无能力担负责任,此时,如果仅仅向他们灌输思想政治理论,不仅达不到预想的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大学生很多都是初次离家,由于性格、语言、家庭背景等原因不大愿意跟同学敞开心扉交流,渴望却又害怕向老师求助,因此很多大一新生往往非常怀念过去的老师同学,出现大学适应问题。再加上近年来,离婚率居高不下,高校学生中离异家庭子女与独生子女增多,他们大多脆弱、敏感,很容易受各种腐朽没落文化因素的影响,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导致各种心理问题频发。

(二)男性学生管理者的劣势

“远古社会中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男性逐渐占据生产劳动的主导位置,人类对自然的崇敬之情不断减弱,征服和统治自然的野心日益高涨……女性的地位不断降低”,因此不管是《圣经》中的夏娃还是中国的女娲,在人类历史文化长河中作为男性的附属品出现,同时“大自然也成为人类的世界,让人类为所欲为”,雄性文化崇拜绵延几个世纪,父权制的影响根深蒂固。尤其是工业革命之后,科技的迅猛发展,“男性”更是恣意向自然索取,延续“女性天生不如男”的观念,造成了男性自大妄为、缺乏耐心、专断的个性,最终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女性社会性受到压迫。然而由于男性的这些缺点,致使其在与人沟通或做决策时,常以权威、命令等方式进行协调,面临困难和挫折时,男人容易一蹶不振。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特殊年龄阶段,价值观、人生观尚未形成,但作为有思想且个性丰富的个体,又希望受到尊重,渴望参与自身管理,对专断式的管理有抵触心理。因此传统的男性管理不仅得不到预期效果,而且不利于和谐校园的构建。

二、女性管理者的特质与优势

“自然造人,分男女两性,在赋予两性不同构造的同时,也赋予了两性各自不同的性别特质。”因此,根据以上大学生管理的特点,女性独有的特质使女性在学生管理中赢得了通向成功的通行证。

(一)女性表达能力强

在《第二性》中,波伏娃曾赞赏女性的表达能力,她说:“……女人擅长形容周遭的气氛和它的特性,表明特性之间的微妙关系,使我们也感受到内在酝酿的波动……很容易形容自己的内在生活、经验和天地。……以温暖、芬芳,也许世俗的话语形容。”同时由于几千年来女性始终处于劣势地位,忍耐力增强,心理素质较好,在面对学生各种纷繁复杂的事务时,更有耐心。且一般认为,女性在听觉、视觉上较男性灵敏,语言表达上更清楚、委婉。如母亲般的叮咛更容易使学生感到亲切,营造良好的谈话氛围,获得学生的信任,同时,女性情感更细腻,善于把握细节,从而更好地聆听他们的心声,正确决策,帮助学生走出困境。

(二)善于运用直觉

直觉是人们在思维中直观、笼统地把握或洞察客体的能力,不经过逻辑思维,就可以直接达到对真理的认识。由于生理及情感特点,女性管理者天生敏感,直觉比男性强,这点早已得到公认。同时波伏娃也说“……她们的优点在于对存在的事实有深刻的观察……对于事务隐藏成分的察觉,表现出特有的经验”。管理工作总是要不断做出判断抉择,然而仅仅占有正确信息是不够的,敏锐的直觉能帮助女性在特殊情况下迅速做出判断。随着不断的学习以及工作经验的增加,女性能培养出更加敏锐的直觉力,对周围环境细微的波动、潜伏的暗流或风险及时感知,提前采取预防措施,规避危险。

(三)柔性、民主的管理方式

鉴于现代大学生自主意识很强,传统的管理理念已经不适应,近几年流行的“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恰好符合这一趋势。亨利?明茨伯格在《关于管理的十个冥想》中提到:“组织需要培育,需要照顾和关爱,需要持续稳定的关怀。关爱是一种更女性化的管理方式,虽然我看到很多优秀的CEO正在逐步采用这种方式。但是,女性还是有优势。”古往今来,人们经常沿用大地、河流、月亮等阴柔、富饶的事物指代母亲,因此女性的包容、体贴、善解人意,能很快通过移情体会到别人的为难之处,凭借自身魅力处理、解决矛盾,容易得到理解与接受。另外,相对于男性专断、控制性的管理方式,女性更善于倾听,接纳别人的观点,尊重他人的感受,实行民主决策,在平时的言谈举止中依据个人魅力赢得学生的信任,能更轻松地协调同事之间以及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三、结语

多年以来,我们追求的“男女都一样”实际上形成了一种迫使女性背离自己的性别特性的、被男性同化、被男性认同的压抑女性的势力,不利于柔性管理发挥作用,因此女性更应看到自身自然本性及社会本性的优势,破除传统男性政治的“无意识”观,树立自信心,强化管理意识。同时要加强理论修养,善于学习、总结实践经验,提高自我认知。只有这样才能走向成功,消除多年来父权制文化对女性的压迫与束缚,同时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及多样化的和谐校园文化。

作者:辛敏 马健 田志坚 单位:阜阳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