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管理创新探索

高校学生管理创新探索

摘要:互联网技术改变了大学生的思维习惯和沟通方式,高校辅导员必须要运用好互联网技术,提升辅导员的管理能力,才能有效进行学生管理工作,与时俱进。针对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传统沟通方式改变和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影响进行探讨,提出建议和思考。

关键词:互联网;辅导员;学生管理

党的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全面落实立德树人,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1]。高等学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大学辅导员在高等学校中有着教师和管理者的双重身份[2]。互联网环境下,辅导员必须要运用好互联网技术,提升辅导员的管理能力,才能有效的进行学生管理工作。

1互联网改变大学生传统沟通方式

1.1互联网能够快速及时传递信息

互联网是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但能让大学生随时随地和同学朋友互动,还能实现资源共享,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率。大学辅导员在高等学校中要贯彻执行各种方针政策和规章制度,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因此,利用信息传输迅速及时的互联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工作效率会大大提高。

1.2互联网是一个个性化平台

现实生活中,每个大学生身上都具有很多才艺或技能,但是在平常生活中他们不愿意去展示,或者没有合适的机会展示。有的大学生可能是由于性格的原因,不敢直接面对其他人来表达真实的自己;有的可能是害怕自己表现欲太强,会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与现实生活正好相反,在互联网中,大学生可以在各种短视频、直播、社交平台上展示自己才华、发表个性言论,如果你表现非常突出,网民就会支持你。因此,互联网平台已经成为很多大学生展现自我的途径。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任何新颖的创意都可以在互联网上生存和发展。

1.3互联网是一个公平的平台

互联网对普通大学生来说,最大的价值是公平,为每个人提供公平竞争的机会。在互联网世界中,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大学生在互联网上和接受信息是平等的,不受各种限制,使他们获得了公平的待遇。

2互联网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影响

2.1强调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高等学校“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模式,是以高素质的大学生为中心,提升学生能力,与高校自身发展目标相融合,将管理制度的强制性实施,变为大学生自觉遵守和执行,这是对严格规范管理的升华。通过互联网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学校与时俱进的必然选择。传统说教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方法已经落后,不能引起大学生的兴趣,必须要从简单的灌输方式转变为引发学生探究的方式。

2.2加强高校教师和学生的沟通

传统的教师常常采用说教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管理。而现在的孩子讨厌说教,教师要时刻掌握大学生的心态,用他们的思维方式进行引导,关注他们感兴趣的活动,才能有效与学生沟通。目前,微信、微博等媒体都是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增进了教师和学生的了解。

2.3促进大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想要查阅资料,不用再到图书馆借阅相关书籍,可利用互联网,随时随地访问学习材料或即时信息。学生将网络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可节约时间,减少成本投入,找到想要的学习资料;学生也可浏览实时新闻,关注感兴趣的热门话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利用互联网,学生还可与全国优秀教师借助摄像头和耳麦进行“面对面”互动,达到学习交流的目的。如:大规模网络公开课(MOOC课程)、蓝墨云班课等。

2.4助力大学生就业

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每年都在增加,因此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日趋激烈。“互联网+”技术能够更好地整合社会各方资源与力量,促进大学生就业。

2.4.1增加了就业岗位

互联网技术刺激新兴产业的发展,也为传统实体产业带来新的机遇。比如电商平台,其内生的生态体系就能衍生出网上店家、物流体系、新型零售等新产业,其中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微信时代的到来,微营销相关工作也随之兴起,例如:负责微客服、微支付、微商城等方面的工作人员需求很大,互联网技术为大学生就业带来更多的新兴岗位。

2.4.2互通共享就业信息

以前的就业工作,常常因为一些就业信息无法及时传递给毕业生,降低了学生的就业率。而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今天,高校毕业生通过网络,可在不同地点进入全国各省份的就业信息网、微信公众号、网络双选会及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网站来获取海量就业信息。高校毕业生也可在线求职、简历、自动推荐职位,为人才供需提供精准对接服务。互联网环境为大学生提供了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就业资讯信息。

2.4.3促进精准就业

很多大学生在毕业求职过程中比较迷茫,不知道选择哪类行业,更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职位,对职业的期望不现实、不成熟。新时代的高校毕业生,找工作并不困难,但是找到一份与自己期待值相匹配的工作,并不容易。互联网背景下,建立了科学先进的人才测评机制体系,对一定范围内的在校大学生进行免费的就业力诊断,让大学生对自身能力以及适合的行业和岗位有清晰的定位和认知;同时,根据互联网大数据运算,将招聘网站上适合的岗位,精准地推送给大学生。

3互联网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建议和思考

3.1传统的管理观念要转变

高校辅导员是与大学生直接接触最多的教师群体。辅导员日常要处理很多琐碎的事务性工作,辅导员的工作时间和地点经常不能固定,因此积极学习各种网络科技知识,能够随时随地与学生有效沟通;通过互联网进一步了解大学生积极关注的问题和现象,能够使辅导员与大学生保持在一个层面的交流,促使学生管理工作有序进行。互联网思维方式是双向互动模式,这种方式既可以优化辅导员和大学生的关系,还可以提升辅导员的工作效率。

3.2辅导员要加强学习

高校辅导员要完成学校各职能部门布置的工作任务,因此要熟悉应用各种办公软件。随着新媒体的兴起,要意识到应随时关注网络新技术,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否则会跟不上大学生交流的发展。新形势下,辅导员要定期进行专题报告、集中学习、案例分析等活动,分享自己的工作经验和学习感悟,这有助于辅导员利用网络新媒体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

3.3建立良好的校园网络文化

党中央高度重视网络阵地建设和网络宣传思想工作,多次强调,要根据形势发展需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互联网具有开放性,不受时间、空间影响,成为人们无须面对面就可坦诚交流的工具。因此,加强网络空间治理,构建良好网络文化非常重要。高校校园网要建立思想政治工作网站或板块,占领网络宣传的制高点,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利用互联网宣传社会主义的核心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民族文化,让大学生随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4结语

互联网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便捷,提升了辅导员的工作效率;但互联网具有双刃剑效应,我们要以正确的态度看待互联网,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来创新学生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陈勇,朱平.高校辅导员“双重身份”的现实与未来[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10):144-148.

作者:陆黎敏 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