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简述(3篇)

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简述(3篇)

第一篇:新媒体环境高校行政管理工作

摘要: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正在深刻的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革和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当代大学生作为一个年轻的群体,思想开放,对一切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接受能力。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所受到的影响也是最鲜明、最深刻的。高校学生行政管理工作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实际,从高校行政管理的现状入手,认真研究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做好高校行政管理工作。

关键词:

新媒体;高校行政管理;如何开展

新媒体时代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它既给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便利,也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所以,高效在管理的过程中,也要有效运用新媒体的优势,既能有效的管理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也能对其思想、行为,进行矫正,引导大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其正确的行为规范。

1.新媒体的简单介绍

新媒体是一种新的媒体形态,它是继报刊、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之后的一种新兴媒体传播方式。主要运用数字技术、网络、电脑、手机等作为媒介进行传播各种信息,向用户提供更为广阔的数字信用。它具有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下载迅速快等特点,符合了当代大学生对于快节奏生活的心理追求。还有,其互动性比较强,使得大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成本更低,所以广受大学生的喜爱。在高校管理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将新媒体与大学生的生活、学习有效的结合起来,既能同步了解大学生的生活学习状态,又能对大学生的行为、思想进行适时的指导,充分发挥现代媒介的优势。利用新媒体的高视角、速度快、传播性强等特点,便于对于高校学生实行全方位的管理。有利于高校行政工作的更有效实施。

2.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变化

2.1由传统的以实体管理为主向以人力资本管理为主转变

现在的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培养行政管理人员“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不仅需要行政管理人员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还需要较高的科学文化水。现代高校行政管理可以使用网络媒体发展的电子化和信息化,更好的发挥新媒体的各项优势。形成对高校学生行政管理的全方位性。

2.2由传统的经验管理为主向专业媒体化管理为主转变

要使高校行政管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将高校行政管理的教育工作计划、各项活动的组织、指挥以及监督更加的系统化,就必须加强对高校行政的科学管理,转换思维,变传统的人员性管理为软件化管理,提升高校行政管理的效率,适应新时代网络媒体的发展要求,扩大对高校学生的全方位监管。

2.3由传统的单一化管理向全方位、网络化管理转变

高校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大多是一个行政管理人员管理多为在校学生,这就使得在管理难免存在一定的疏漏,不能很好的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发展。所以我们需要运用新媒体,引进高素质,高知识技能水平的人才,将传统单一的管理模式,转化为方位性更强,涉及范围更广的新型管理模式。

3.传统环境下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现状

3.1行政管理机构过于繁冗

现在高校行政管理中,普遍存在行政管理机构众多而办事效率低下的情况,这样不仅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高效管理中的人力资源消耗成本。由于往往消耗掉的资源是原本用于教学和科研的,等于是一种资源使用的喧宾夺主。长此以往,会导致高校管理成本升高。

3.2行政管理机构效率偏低

现在高校行政管理中,开展行政工作效率偏低,尤其存在不能及时的、高效的传达上级的紧急文件指示,不能良好运作学校的管理事项,长期下去,势必会影想高校的整体社会形象和高效的整体管理工作。

4.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对策分析

4.1构建高校学生管理及师生互动平台

高校应当积极构建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平台,完善网络规则,加强信息化校园的管理和控制。让受众第一时间了解到学校动态。积极发展电子政务上的运用,实行学校各个部门之间信息和政务方面的连通。而作为学生管理者的老师应当有效的运用这个平台监控舆情并积极互动,利用校园网络平台抓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塑造学生良好的网络道德行为规范。

4.2加强师生的新媒体适应性训练

新媒体在高校行政管理中的运用,有两个大的主体。一个是老师,一个是学生。教师需要在新媒体环境里不断实践和积累,不仅需要老师具有高的文化素养,还需要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才能够更好的运用和驾驭新媒体。而大学生本来对于新生的事物就具有比较强的接受能力,但有时缺乏一定的辨别能力,也需要行政工作者的积极引导。

4.3建立健全新媒体信息管理制度

新媒体给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多便利同时也带来了挑战。这就要求行政工作管理者要与时俱进,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确立科学的学习目标,在丰富自己学习的同时,积极的引导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不能仅仅依靠新媒体对学生进行管理,而忽视了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要与学生为友,拉近与学生心理上的距离,引导学生成才。

结束语

随着新媒体的产生和发展,新媒体给人们的生活、行为方式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学校的行政管理工作是一项细微而又复杂的工作,这就要求行政管理者本身需要树立为教职工、为职业服务的理念,树立极高的服务意识,也要求在管理模式上做一定的改变,不断的创新开拓,实现教育的行政职能最大化的发展,保障每一个大学生成长、成才,真正的服务于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的事业。

作者:王超 单位: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政教部

参考文献:

[1]傅格.新媒体对高校学生工作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4.

[2]蔡清香.网络环境下高校行政管理机构组织传播新探[D].山东大学,2009.

[3]刘萍.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探析[J].新媒体研究,2015,13:34-35.

第二篇: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信息素养

摘要

当前,信息和知识成为社会运转的基石,信息在组织的建设和发展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人类已全面步入信息时代。在信息时代,社会对人的挑战表现为信息素养的挑战,信息时代要求组织和个人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快速了解有用信息,并进行筛选处理以获取增值信息,从而在各种竞争中胜出。国内外学者已经意识到对信息素养开展研究的重要性,并取得了相当的研究成果。但结合国内高校实际情况,针对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这一群体的信息素养研究尚不充分。

关键词

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信息素养

现达的信息技术构建了一个全新的信息社会,“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1]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信息化成为高校行政管理所必须面临的大环境,大背景,信息化为实现高校行政管理转型、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制定学校基础信息管理要求,加快学校管理信息化进程,促进学校管理标准化、规范化。”高校行政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已经被普遍认可,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也成为考量高校行政管理现代化、科学化、规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一般认为,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发和行政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是影响和制约高校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两大重要因素,但事实上,一方面高校对前者的重视程度和资源投入远高于后者,导致高校在信息化建设中“跛脚前行”;一方面行政管理人员本身普遍存在认识不足、知识老化、学习不足等问题,也严重制约了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因此,正确认识信息素养及其重要性,科学有效地提升行政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是高校信息化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信息素养的涵义及标准

信息素养这一概念最早是1974年由美国信息产业主席保罗•车科斯基提出来的,他认为“信息素养”就是:“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资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2]后来的研究者对该内容的不断完善和补充,许多学者都提出了更为新颖和更加精确的阐述,比如在1989年,美国图书馆学会(AmericanLibraryAssociation,ALA)将信息素养定义为:能够判断何时需要信息,并且懂得如何获取信息,如何评价及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1999年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王吉庆教授在其《信息素养论》中将其阐释为一种具有在信息社会学习文化、取得知识和信息的基本的意识与能力。目前,国内普遍认为信息素养是一个含义非常广泛的综合性概念。具体来说,它包括利用各种信息手段和信息技术来获取和使用信息,“是一种了解、搜集、评估和利用信息的知识结构,既需要通过熟练的信息技术,也需要通过完善的调查方法、通过鉴别和推理来完成。”[3]此外,信息素养还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运用、信息道德和信息伦理等。管理者的信息素养不等同于知识素养,它要求管理人员在熟悉业务知识和工作流程的基础上,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知识,同时能够使用技术工具,有效利用信息解决问题,并且遵守相应的职业道德。“管理者是组织中最重要的因素,每一位管理者既是信息的需求者,又是信息的提供者,并在组织内部形成一个有效的信息增值网络。”[4]根据美国大学和研究型图书馆协会在2000年制定的《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对管理者的信息素养做出了较为细化的指标,其中表3(管理者信息素养标准及子标准)如下:

2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构成

一般高校中,除了核心的教学、科研等部门外,还有围绕核心部门运转的人事、财务、后勤、办公室等部门,这些部门即高校行政管理部门,在这些行政管理部门任职的工作人员就是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概括来说,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就是在高校的行政管理活动中,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等方式来协调组织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以期达成高校建设发展设定目标的人员。参考《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结合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实际,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由以下四个层面构成:信息意识。“信息意识就是指管理人员对信息的敏感程度,是人们对自然界和社会各种现象、行为、理论观点等,从信息角度所形成的理解、感受和评价,是人对信息的感受力、判断能力和洞察力的综合概括。信息意识素养是指信息主体的物理感知系统所能感知的信息特征的综合,以及对这些信息管制处理活动的整体印象和总体评价。”[6]任何改革和发展都是从观念更新起步,信息意识是信息素养的灵魂所在,具备信息意识,是所有管理者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必备素养。信息知识。知识是人类认识的成果,包括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思维科学知识三个方面,包括经验、理论两个层面。信息知识是指主体对信息学理论的理解以及信息源和信息工具等知识的掌握,信息知识是信息素养的基本要素。高校的信息化程度较之其他企事业单位较高,行政管理人员所应该掌握的信息知识也相应较高,主要包括信息的基本技术参数和术语、信息的基本类型及优缺点、信息的基本体系结构、信息的基本工作原理等,还包括熟练运用常用信息工具等。信息能力。能力,也就是本领,是主体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与人的实践活动密切关联,是在实践中形成、体现和发展。能力与知识是密切相关的,知识占有是能力发展的基础,反过来能力发展又将促进知识占有,信息能力是信息素养的外显形式。因为高校的信息需求多为上级下达的任务和部门循序渐进的工作安排,信息大多来源于高校内部或教育系统,因此,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信息能力需侧重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信息获取能力培养,培养基于通用信息检索工具的一般信息检索能力,着重培养基于专业信息检索工具的专业信息检索能力,包括检索方法、途径、策略等等;二是要加强信息应用能力培养,培养信息梳理归纳的能力、整合处理的能力、生成传递的能力、实际应用的能力等。至于信息的辨识能力和创新能力要求则相对较低。信息道德。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以善恶评价的方式调整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规范和准则的总和,主要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来维系。信息道德是指主体在获得信息、处理信息、生成信息和传递信息的过程中,应当遵循的道德要求,信息道德是信息素养的精神内核。高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其教师职业具有两大特点:一是职业性,二是道德性。高校在管理中发挥着管理育人的功能,换言之,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也和普通教师一样,肩负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身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职能,发挥着为人师表的作用。

3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提升

高校中,由于教学和科研本身的天然属性和发展需求,教学和科研人员的信息素养较强,行政管理部门由于工作属性的单一性和重复性,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普遍较弱。高校的管理要求服务于教学和科研这两大核心任务,管理人员信息素养的低下会导致管理效能低下,严重阻碍教学和科研的建设及发展。因此,加强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尽快提升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是高校信息化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实现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提升。建立科学的培训机制是提高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信息素养的主要途径。在高校,不同于聘任教师和科研人员的硬性条件,行政管理人员的准入门槛较低,导致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总体偏低。建立科学的培训机制,能够提高其信息管理意识,丰富信息科学知识,提升信息应用技能,切身感受到信息技术带来的益处,促使其在管理工作中主动应用信息技术。建立培训机制包括配备或聘请具有专业信息技术能力的人员对行政管理人员进行培训,针对不同岗位的培训对象制定专门的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有条件的还可以成立专门的培训部门,将培训常态化,长期化。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是提高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信息素养的基础条件。良好的校园信息环境能够激发行政管理人员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包括信息“硬”环境和信息“软”环境两个方面的建设。建设信息“硬”环境是指高校对于计算机、服务器、网络等硬件设备和所需软件的投入,以及信息设备更新,没有“硬”环境的建设,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提升就是“纸上谈兵”。建设信息“软”环境是指高校要扩大信息技术在校园服务体系和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应用面,通过举办各类讲座、比赛活动等,发挥行政管理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教师科研人员和行政管理人员之间、以及行政管理人员内部之间的朋辈教育,形成压力,促使其不断学习提升和自我完善。构建合理的考评机制是提高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信息素养的根本保障。合理的考评机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制定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信息素养标准,二是制定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信息素养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培育具有信息素养的行政管理人员,不仅是一个阶段性的目标,更应该成为工作的基本手段和终身学习的长期理念,它所体现的是管理人员的基本职业素质和新时期背景下的能力。国外许多大学都制定了教师和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标准,国内许多企业也制定了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标准,因此,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标准制定势在必行。除了建立一套操作标准,还需建立配套的考核和激励机制,一来约束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二来通过奖励达到树立典型,形成示范效应,最终达到全面提升的目的。

作者:周令仪 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

[2]韩利英.高校信息素养教育问题探析[J].情报杂志,2005(9).

[3]百度百科.信息素养[EB/OL].

[4]沈美莉,陈孟建.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215-218.

[6]冯博.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辅导员信息素养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

[7]姚显霞.企业管理者的信息素养及其提升路径[D].荆州:长江大学,2012.

第三篇: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招聘研究

摘要:

招聘不仅是高校获取人才的方式,对高校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起着关键性作用。据统计,现在高校在招聘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鉴于此,文章对招聘行政管理人员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措施,以期为高校发展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

企业;人才招聘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行政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综合素质不仅直接影响高校长远发展,而且间接影响高校文化底蕴,在一定的程度上也代表高校的精神风貌。因此,招聘到合适、高素质的行政管理人员是非常重要的,如何招聘到合适的人员,招聘优秀行政管理人员已经成为高校急需解决问题之一。

一、实施有效的招聘措施

“高校成败的关键,取决于一开始是否用对人!”是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曾说过的一句话。招聘工作是一项系统长远工程,招聘小组委员会应站在高校战略的高度上,结合高校战略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人才引进的战略规划并通过科学的招聘方法,使之有效地落实在招聘中并在招聘后期有效管理。为实现有效招聘,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二、加强招聘前人力资源规划

科学合理的招聘规划和工作分析是高校成功招聘的先决条件,人事部门和用人单位必须做好人力资源规划,规划要能准确的预测需要多少人员,需要什么样的知识结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等是能胜任空缺岗位。招聘小组委员会要明确高校发展的战略,结合二级用人单位需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规划。而没有系统计划,这往往导致招聘者在招聘过程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甚至做出错误录用的决定。因此,针对高校未来的发展需要,需要招聘小组系统深入了解高校的未来发展方向及文化理念,有远见地预先制订详细而系统的人才招聘计划,同时根据岗位任职条件、岗位任务和业务素质,以此保证高校在不同发展时期,随着组织人员结构的调整,及时调整人力资源构成,不同岗位上始终都有最合适的人员,保持高校的竞争优势。

三、丰富人力资源甄选手段

人员甄选是众多候选人中识别出与岗位相匹配的行政管理人员。招聘人员如何从众多的人员中甄选出适合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高素质人才。在传统、单一的招聘行政管理人员过程中,往往只是根据学历、毕业学校、发表的论文作为应聘人员的首要选择,然后对候选人问几个简单的问题就决定是否录用。面试是招聘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环,决定着高校能否成功吸引并甄选到合适人员。现在很多高校还是处于传统的面试方式无法应对多维素质的考评,测评人员对应聘者进行千篇一律的面试方法,反而适得其反。招聘人员应基于工作岗位分析基础上的任职资格对不同的岗位选择相应的面试方法或多种面试方法相结合,对不同岗位的应聘者选择不同的面试方法或者多种方法相结合,这样对人才的甄选会更加有效、客观、公平和科学,不仅为高校成功选聘人才,同时也为有效降低人员流失率。选人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人岗匹配,人事相宜。高校在面试时应根据应聘不同岗位的面试者选择不同的面试方法,选拔出高校所需要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合适人才。高校切莫一视同仁的对待不同岗位的应聘者,高校要根据职位测评要素和应聘者的条件来选择适合高校职位的人员。

四、建立专业的招聘团队

在高校,招聘小组成员是高校形象的代表,决定着高校招聘的质量,他们不仅仅是招聘者,而且是高校人才的管理者。招聘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招聘工作的开展和招聘效率。如果招聘小组成员只是简单由人事处和二级用人单位负责人组成,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招聘技能,容易导致招聘人员凭第一感觉、经验或个人喜好来取舍是否录用。少部分招聘人员虽然掌握招聘的一些技巧和招聘手段,但是掌握不够熟练,理解不充分,不仅影响招聘质量,而且也损坏高校形象,所以需要建立一支对高校文化和价值观认同的专业性和素质高的招聘团队。

五、有针对性加强招聘后期管理,留住人才

每个人在选择一个岗位时不仅看重薪水和待遇,而且更重视该校的发展潜力和未来自己的发展方向。要让一个优秀的人才在高校发展,不仅仅只是录用就完事还要考虑怎样培养,怎样留住人才。首先,招聘结束后对招聘整个过程进行评价和评估。招聘小组委员通过分析评价找出招聘前规划、招聘实施中存在问题总结经验及时将招聘整个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问题找出原因,为下一次招聘提供基础。其次,对新招聘的行政管理人员进行入职培训和后期培训。培训是指向新进员工介绍单位的制度、文化、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等,使新进人员融入到该集体中并认真工作。与教师相比,高校忽视对行政管理人员的培训。招聘的新入职人员大部分是从高校毕业的应届生,对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需要业务技能和办公软件了解很少,而且不同职能部门的岗位工作内容不同,没有进行任何培训,一毕业就上岗,很难适应该岗位,所以对行政管理岗位的人员进行入职培训是非常必要的。入职后的培训是为了适应高校的发展,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激励人员工作创新。不同岗位的行政管理人员对素质要求和业务技能要求各不相同,所以需要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岗位培训。其次,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对于行政管理人员的职业生涯规划,为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提供晋升发展机会以满足高层次需要,充分调动他们工作积极性。

综上所述,提高人员招聘的有效性是一项系统工程,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人力资源招聘对高校的发展和生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人力资源招聘的宗旨是在适合的时间把适合的人放在适合的岗位,使招聘的员工与岗位有效匹配,根本上控制员工的流失率、降低人力资源管理费用,增强员工的归属感,拥有高素质人才最终为高校持久发展做出贡献,增强高校的竞争力。

作者:陈燕 单位:重庆交通大学

参考文献:

[1]张冉.论人力资源管理视角下的高校教师招聘[J].人才资源开发,2010.04.

[2]金美兰.高校招聘工作探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