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验中心仪器设备管理探索

高校实验中心仪器设备管理探索

摘要:师范类院校各个实验中心的实验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科学研究工作的重点发展方向。随着各个实验中心的实验教学的不断创新,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对师范类院校教学仪器设备的维修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部分学校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完善的维修管理体制,进而导致资源利用率低,设备条件无法满足项目需求等情况的出现,这就给各个实验中心的实验教学带来了新挑战。本文通过分析当下师范类院校生物学本科各个实验中心的实验教学在仪器设备维修管理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探讨高效率配置资源,建立合理的仪器管理制度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生物学;实验教学;实验管理;创新

师范类各个实验中心仪器设备是高等院校从事本科生、甚至研究生教学与科学研究的必备条件和基础保障,在创新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活动中起着巨大的作用。随着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对教育和科学研究的投入和经费的支持,从上个世纪末“985工程”“211工程”的设立,以及近年“双一流”学科与高校的建设,高校院系实验中心的仪器设备种类与数量也突飞猛进。但是由于实验仪器都具有专业性强、数量大、种类繁多、使用频率高、维护费用高、缺乏专职人员管理等特点,所以如何更好的管理和维护这些仪器设备、延长它们的使用年限、发挥最大效用,更好地服务于师范类院校的教学、科研,是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的课题。由于各个实验中心的实验教学是师范类院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形式,是实践性教学的有效尝试,学生运用仪器设备,在尝试、试验、观察与分析中释放自己的思想力,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所以师范类院校科学研究工作的发展离不开各个实验中心的实验教学的创新,优良的学习环境,精密的实验设备是做好师范类院校科学教学的必要硬性条件。以生物学本科各个实验中心的实验教学为例,该专业在实验设计与实施方面对学生提出较高要求,通过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与素养。对优化师范类院校生物教学设备管理体制,改善各个实验中心的实验教学环境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更好的提高教师授课质量,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保障师范类院校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结合多年管理实验中心及科研实验室的经历,从以下几个方面稍作浅显的分析。

一、师范类院校教学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师范类院校缺乏对各个实验中心的实验教学设备建设的重视。首先,重视设备采购,忽略后期维修,重视教学使用,忽略仪器管理,是部分师范类院校对于各个实验中心的实验教学的认识。教学仪器设备等硬件与教师能力等软件同等重要,学校应意识到实验设备对于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其次,师范类院校缺乏成熟且专业的仪器维护团队。一部分学校的管理团队由教师兼职,他们要承担科研授课和设备维修的双重压力,部分教师心有余而力不足,很难兼顾。还有部分学校招聘技术人员成立专门的维修团队,但是由于薪资、待遇等问题,维修团队的技术水平并不理想,熟练掌握设备的安装却没有能力保障后期的维护与设备的升级。

(二)部分师范类院校各个实验中心的实验教学设备管理体制不完善。完善的制度是确保一切工作有序开展的前提条件,能够规范工作行为,划分所属责任,推动工作的长期有序进行。当下,部分师范类院校在各个实验中心的实验教学设备维护方面没有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导致诸多教学操作工作受限。此外,部分师范类院校缺乏与时俱进的创新观念,没有及时更新管理体制,用旧的条例应对不断变化的现状,无法满足生物各个实验中心的实验教学的基本需求。再者,管理体制的不完善也造成教师难以顺利申请设备保修,部门之间分工不明确,无人可找、速度迟缓,进而造成课程进程的停滞,影响教学与科研质量。

(三)各个实验中心的实验教学设备再利用率低,资源配备不合理。师范类院校各个实验中心的实验教学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导致有关部门无法按需采购,盲目地将资金投入备采环节,造成资源浪费。一方面,设备进购部门与教务管理部门对接不流畅,生物各个实验中心的实验教学需要的设备数量、型号等信息的不对称使得部分师范类院校不断地进购,授课进度的快慢与科研工作的项目修改等情况导致部分仪器成为闲置资源。另外,部分师范类院校为了贯彻各个实验中心的实验教学的理念,置办充足的实验室与实验仪器,除却日常的专业授课与科研工作,许多设备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这也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大大增加了管理维护的费用和难度。另外经常出现各自为政,重复购置。在一些高校就出现了不同学院的学科与学科之间存在交叉,这些交叉学科对实验室的设备需求存在一致的情况,而实验室的管理却是二级学院各自为政。学院在进行实验室建设的时候,只要自己学院涉及的学科需要实验设备,就要向学校申请建设实验室,而有的交叉学科不在同一个学院,这就导致实验室设备在采购上出现重复购置的问题,使得学校有限的资金过多地用在重复设备的购买上,导致实验室的整体设备利用率不高,真正有需求的设备却无法购买。

(四)缺乏专职仪器管理员及对管理人员有效的激励机制。目前多数高校大型仪器的管理人员为实验教学辅助人员,多数实验教学教辅人员工作任务重,平时既要对多台大型仪器负起管理和使用的职责,保证大型仪器的正常运行和测试,又要辅助任课教师做好与所管理的大型仪器相对应的本科生实验课程的讲解或辅导工作。然而同一级别职称的实验教辅人员的待遇比教师低,同时晋升的空间也有限,再加上专业技术知识更新培训机会少,多种原因导致大型仪器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管理技能欠缺,服务意识不强,队伍稳定性差等问题。

二、关于师范类院校教学仪器设备维修管理的创新性

建议“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优质的教学与科研成果离不开完备的准备工作。仪器设备是师范类院校生物各个实验中心的实验教学不可或缺的部分,是确保实验结果科学性的物质基础。各个实验中心的实验教学的发展离不开发现与创新,师范类院校需要秉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发展和统筹的目光调整维修管理制度,跟上科技创新的速度与社会发展的步伐,与时俱进方可为创造出有价值的生物学科研成果提供可能。

(一)完善各个实验中心的实验教学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制度。制度的设立是为人服务的。师范类院校应当更新各个实验中心的实验教学观念,增强为教育服务的意识,建立完善的各个实验中心的实验教学仪器设备管理维修制度,做到规范化、合理化、严谨化,以服务于各个实验中心的实验教学与科研工作为出发点,时刻关注科技社会发展动态,及时调整。首先,师范类院校应完善实验设备仪器维修申报流程,制定完整的维护规则与维护办法,把责任具体分到具体的执行部门,并尽量简化申报流程,缩短设备维修时间,保证正常的教学进行。其次,师范类院校要做好制度落实工作,建立一套长效的奖惩机制,对于损坏仪器的人具体究责,对于消极应对的审批部门进行适当的批评处理,督促师生爱护设备,推动申报流程良性运转。

(二)组建校内专业维修团队,重视对各个实验中心的实验教学设备的维护。拥有自己的专业维修团队是师范类院校开展设备维护工作的基本保障。首先,学校应调整薪资待遇,给予技术人员与教师团队同等的人文关怀,吸引更多专业的技术维修人才;其次,学校可定期开展设备维修人员的培训工作,及时输入最新的技术和行业动态,提高维修人员的技术能力与职业素养层面;再者,学校可以对设备管理人员进行量化评估考核,监督工作,提高个人素质。

(三)依托科研项目,有针对性地投入资金,提高设备利用率。在信息爆炸的社会,大数据成为处理信息的高效选择。学校可以根据各个实验中心的实验教学以及科研项目所需的设备,量化分类,将每一个科目,每一位老师,每一个班级,每一个项目,具体需要多少设备以数据的形式录入系统中,将信息可视化,有关部门在采购时可以此为根据控制数量。同时,学校可以在周末和节假日合理开放实验室,在通过审核的前提下,允许有资格能力操作设备的师生使用,延长使用时间,避免资源闲置。

(四)利用互联网+等网络平台,实现共享及使用情况实时记录的管理。对于大型仪器及学科交叉能共享的仪器设备,可以利用互联网+等网络平台,实现共享及使用情况实时记录的管理。比如有些院校可以结合“校园一卡通”自助服务管理系统,建立这些实验仪器设备共享检测平台、共享管理模式。从而不仅对全校所有教职工学生开放,而且对校外用户也是开放共享。利用“校园一卡通”自助管理系统,为提高共享检测平台、提高开放共享使用率。在建立“校园一卡通”自助服务管理系统的同时,仪器设备管理人员可以监督操作,日常使用合格者通过在线网络或电话预约,专管技术教师即可实时进行后台网上授权预约,查询、实时监控、数据统计打印等功能,从而实现实时动态管理。

三、结语

师范类院校各个实验中心的实验教学是大学教育的重点内容,重视各个实验中心的实验教学仪器的维护,完善设备管理制度,组建专业的维修团队,合理循环利用资源,让教学资源发挥出最大的使用价值,才能更好地推动师范类院校科学教育与科研工作的创新性发展。重要的是要充分发挥实验仪器设备专职管理人员的积极主动性。实验技术人员参与仪器设备的整个生命周期,在仪器设备管理、使用、维护及功能开发等方面具有其独特优势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当前高校综合改革的实施阶段,高校各部门应该更新观念,以人为本,制定相关政策,采取多样化的积极激励措施,改革和创新实验技术队伍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实验技术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实验技术人员致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参与实验教学设备的管理与使用,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发挥其功效,最终实现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喆.师范类院校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创新性探索[J].科技文汇,2020(6).

[2]赵春鹤.关于师范类院校教学仪器设备管理的思考[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2(6).

作者:郭天慧 徐士霞 李鹏 李宏 周长发 单位:南京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