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思政教育改革精细化管理探究

民办高校思政教育改革精细化管理探究

摘要: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历经16年,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教育改革如火如荼。与飞快流逝的发展时间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民办高校思政教育改革的缓慢发展。本文着重分析了当前民办高校思政教育改革面临的主要困境,以精细化管理理念探索民办高校思政教育改革途径,从细节处发现民办高校思政教育改革在当前环境下的可行对策。

关键词:民办高校思政教育精细化管理对策研究

一、研究背景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在人才强国的大背景下明确指出大学生作为宝贵人才资源的重要性,提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在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正式提出“三全育人”要求,将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报告中也明确指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使命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困境

尽管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十分有利的社会环境中发展,但从民办高校课程建构和发展情况来看,思政教育发展进度缓慢,思政教育在促进学生发展以及在行为规范或意识培养等方面都存在不足。综合来说,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主要面临以下几方面的困境。

(一)思政课程设置单一,缺乏课程实践

在大学阶段强调教育行为在巩固和加强青年思想政治建设方面的重要作用十分关键。但是当前高校思政课程设置倾向于规范化,课程内容设置、教学模式趋向单一。虽然部分高校推广使用校本教材,但民办高校受资金、教学资源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校本教材研发使用多为学校特色专业,思政课程校本教材使用存在难度。民办高校思政课程普遍缺乏特色,教育的实现也以知识内容获取为主,缺乏课程实践,课程设置缺乏创新。

(二)思想上缺乏重视,公民意识匮乏

思想政治教育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有谣言称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特色”。其实,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称为公民教育,西方国家从小学就开设公民教育课程,目的是培养公民意识。从根本上说都是为青年进入社会、适应社会所做的准备。但受国内外居心叵测反华势力的引导,部分国人对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误解,大学生正值三观形成关键时期,自我意识觉醒,因此格外排斥所谓外部思想,以至于对思政课程产生先入为主的反感。

三、民办高校思政教育改革精细化管理思路

在审视当前思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的同时,我们也应该试图对思政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形成另一种理解,并设想以特定思想政治教育为中心的不同教育实践。人才培养始终是学校的首要和根本任务,教学工作始终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民办高校要想克服思政教育发展困境,推进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施教学精细化管理是非常有效的途径。精细化管理改变了原来粗放式管理的方式,是一种新型的、以降低企业资源和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企业管理模式。

四、民办高校思政教育改革精细化管理具体途径

(一)教学管理精细化

精细化管理是对过程的管理,过程管理的质量决定了最终目标的质量,精细化管理的关键在于管理目标的实施和实现。因此,在教学质量工程建设中,必须做好每一个环节工作的落实,实现教学管理具体化、明确化,引领教学全面管理向纵深发展。高校教学管理的职能部门具有安排、检查、管理和指导教学工作的职能。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研室建设、教材建设等方面,要进一步加强精细管理。比如教学管理中存在着大量的数据——教师基本信息、科研项目、教学工作量、学生信息、成绩表等,做好每一环节的数据管理。一方面,完整准确的数据可以反映教学工作的现状;另一方面,数据的分析可以为制定策略提供合理的依据。同时,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对教学管理工作质量进行评价。

(二)课堂管理精细化

有效的课堂管理对教师幸福感以及学生学业成就非常重要。教师课堂管理是教师专业能力的体现,也是有效课堂的关键判断因素。传统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管理方法根植于对控制学生行为负有主要责任并有能力控制他们行为的信念。作为课堂管理的基石,有效的教与学至关重要。在管理不善的课堂中,教师努力教学,但学生通常学得比他们应该学的少,而且存在着大量纪律问题,而管理良好的课堂则提供了一个教与学蓬勃发展的环境,课堂管理成为减少和防止失衡的重要工具。为了使学生在思维、情感和行为的顺序上达到认知一致的状态,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态度发展,在课堂管理中这个集体学习的空间中表现出说服性沟通,教师课堂管理活动必须整合知识、情感和文化三个维度。

1.知识维度

课堂管理的知识维度是要坚持授课不是简单的知识内容传递,而是有意义的学习。有意义的学习通常是从学习者认知结构的变化和发展来描述的。意义建构涉及到通过将新知识和经验与先前知识联系起来并赋予经验的连贯性。当新知识不符合她或他的知识结构,有意义的学习即会发生。将思政课程实践小组定义为成员相互参与工作的团体,他们各自承担着发展小组的责任,并拥有一定的资源来实施各种实践和惯例,共同参与、共享知识和方法。

2.情感维度

课堂管理活动中的情感维度通过自我效能感实现。教师在面对困难时,课堂管理自我效能感通过与个人和团体互动、制定课堂指导方针、期望和规则以及控制破坏性行为等方式,对其成功执行课堂管理任务的能力做出的判断。课堂管理的自我效能感在职业生涯开始时可能是脆弱的,并且随着教师积累掌握经验而提高,而掌握经验是自我效能感最强的来源。思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课堂管理经验,适应课堂教学,自我效能感也会逐渐加强,建立课堂管理信心,进而在掌控课堂上更加游刃有余。为了增加教师自我效能感,除了在课堂实践中获取外,还可以在课外的教学管理中获得自我效能感,提升课堂管理的情感支持。

3.文化维度

课堂管理的文化维度可以通过文化响应型课堂实现。文化响应型课堂管理是文化响应教学的自然延伸,利用学生的背景、社会经验的呈现、先前的知识和学习方式在日常课程中使用。教师作为文化敏感的课堂管理者,必须认识到课堂管理的目标不是实现合规或控制,而是为所有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机会;认识到偏见和价值观,并反思这些偏见和价值观是如何影响他们对行为的期望、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以及学习的状态。因此,教学环境必须承认和回应学生的认知、情感和文化认同。

五、结语

面对大学课堂中思政教学的细节问题以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实施思政教育精细化管理作为创新教育管理工具,是思政教育工作者在积极倾听的基础上激活交流的一种方式,它可以识别学生的挫折感、需求和愿望,还可以分析学生行为的内在含义和情感,决定教育的态度和顺序;是对现有思政教育改革研究的补充;对于思政教育者来说,也意味着自我认识、自我管理和自我激励的过程。

作者:张立 单位:贵州财经大学商务学院 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