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中学教育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民办中学教育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民办中学教育

民办中学教育范文1

关键词:民办基础教育;民办中小学;民办幼儿园;规模发展

21世纪以来,民办基础教育进一步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家相继出台一系列促进民办基础教育发展的政策法规,使得民办基础教育不断发展壮大,逐渐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相关文献可知,大多研究重点在于探究民办基础教育发展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而未对民办基础教育规模发展情况进行总体回顾。民办基础教育在21世纪规模发展的总体状态如何,在发展中又呈现出哪些特点,以及暴露出哪些问题,这些问题都亟待研究者回答。基于此,本文拟对中国民办基础教育的发展概况进行统计分析,在总结中国民办基础教育规模发展的特点与问题基础上,对我国民办基础教育的未来发展提出政策建议。希望本文能为了解我国民办基础教育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路径,提供一个较为全面的视角。

一、21世纪民办基础教育规模扩张的总体情况

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升,社会教育需求日益增长,再加上民办教育政策的完善,民办基础教育办学热情空前高涨,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同时也暴露出某些问题,这主要表现为。第一,民办学前教育已占据学前教育事业的“半壁江山”。据统计,2000年到2017年,民办幼儿园机构数16.04万所,增长3.62倍,占全国幼儿园数的比例由25.20%上升到65.94%。2004年民办幼儿园机构数占比首次超过50%,最高达到69.21%;2010年-2017年,民办在园儿童数占全国幼儿在园儿童数比例从47.01%上升到55.92%,2012年该数据首次超过50%。①这表明,民办幼儿园已占据我国学前教育机构的“半壁江山”,有效缓解了公办幼儿园的供给不足。②第二,民办普通中小学为民众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教育选择。21世纪以来,民办中小学满足了人们对教育多元化的需求。国家颁布《民办教育促进法》后,在法律层面确定了民办教育的合法地位,使得民办中小学总体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相比2000年,2017年全国民办小学机构数增长1.41倍,在校生数量增长6.22倍;民办中学机构数增长2.5倍,在校生数量增长5.91倍。③另一方面,民办中小学的增速在不断放缓。尤其在2006年之后,民办中小学在校生数同比增速急剧下降(民办中学在校生数在2009年甚至出现负增长,到2012年后才有小幅回升)。第三,民办中等职业中学陷入生源困境。民办职业中学是高中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之一,为社会培育技术性人才。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民办中等职业中学一直在尴尬中前行。2000-2017年,民办职业中学由999所上升到2069所,增加了2.07倍;在校人数30.34万人增加到197.33万人,增加了6.5倍。另一方面,2006年之后,民办中等职业在校人数同比增长速率急剧下降。尤其是2010-2015年这6年间,其同比增速一直呈负增长状态。其发展势头远逊于民办学前教育和民办中小学。

二、21世纪民办基础教育规模扩张的基本特点及成因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21世纪以来民办基础教育规模扩张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总体规模快速壮大。进入21世纪以后,民办基础教育得到了国家政策的积极鼓励和扶持。其次,社会对教育多元化的需求增加,再加上民办基础教育经过20世纪90年代的探索,已积累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办学经验和相对完备的物质条件。在这三方面因素的作用下,民办基础教育的办学规模迎来了快速增长。据统计,2000—2017年,民办幼儿园、普通中学、普通小学、职业中学的机构数分别增长了3.62、1.41、2.5、2.07倍;民办幼儿园、普通中学、普通小学、职业中学在校人数分别增长9.05、6.22、5.91、6.5倍。民办基础教育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二)规模扩张速度趋于减缓。第一,从民办幼儿园来看,2010年《教育规划纲要》首次专章部署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任务,提出“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战略目标;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中也指出,要“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特别是面向大众、收费较低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民办学前教育由此得到了史无前例的关注和支持。因此,2010年民办学前教育规模出现较大幅度的提升。另一方面,2012年是第一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2011~2013年)初显成效的年份,在各地大力加强公办园建设的行动中,自此民办幼儿园占比逐年下滑。到2017年降至62.90%,③在园儿童同比增速降至5.52%;第二,从民办中小学来看,民办中小学从2000年到2012年增速降低,其中2006年增速急剧下降,这与国家财政对公办学校投入的增加紧密相关;与此同时,全国人口入学人数出现下降情况,一些办学质量不高、社会投资薄弱的民办中小学面临生存困境,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极其容易被市场所淘汰,进而缩小了民办中小学的办学规模,减少了在学人数。2010年国家出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民办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再次将发展民办基础教育提上工作发展日程。2012年之后才有所回升,但增速缓慢。第三,从民办职业中学来看,在2004年同比增长率达到最高,但由于职业教育地位低,高职扩招,部分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办学不规范,再加上国家的中等职业学校免学费政策对民办学校造成了巨大冲击,民办中职在与公办中职“抢生源”的过程中处于较为不利的地位。导致目前民办中职陷入生源危机、一度处于负增长状态,2016年之后才缓慢回升。

(三)内部发展不均衡,某些领域存在萎缩趋势。民办基础教育的不均衡,首先表现在各级各类的民办学校的市场占有率不同。例如,经过多年发展,民办幼儿园已经占据学前教育的半壁江山,而民办普通中小学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市场份额尚未过半。尤其是民办职业中学,目前已陷入发展困境,近6年同比甚至出现负增长,发展形势令人堪忧。再从办学质量看,部分民办普通中小学已跻身地区优质学校行列,成为当地群众趋之若鹜的名校,发展前景乐观;而民办幼儿园虽然市场占有率高,但总体口碑一般。尤其是近年来频繁曝出的教学质量和安全事故,引发了社会的强烈关注和不安,发展形势喜忧参半。而民办职业中学在口碑和市场占有率方面,都表现平平,在职业教育领域处于边缘地位。这种办学质量上的不平衡,反映出民办基础教育发展结构尚不够健全,同时在某种程度上,这也预示着民办基础教育的各个细分领域还将进一步分化,其规模发展的不平衡态势将更加凸显。

(四)存在明显短板,发展规模存在隐忧。民办基础教育存在发展瓶颈。这首先表现在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存在某些问题。例如,民办幼儿园经费投入不足,教师队伍数量短缺,城乡差距较大,优质品牌幼儿园偏少;民办中小学与公办院校存在竞争关系,且在财政支持上、公众认可度上等方面处于劣势;民办职业中学办学质量不高,国家重视不够,存在生源危机。从总体上看,近年来频发的民办教育不规范办学行为、损害教职工基本权益,以及校园基本设施不完备等问题被大众所诟病。其次,新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明确了中国民办教育坚定地走有中国特色的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类管理的法治发展道路。营利性教育的出现,伴随着一系列的风险与问题。部分民间办学者在利益驱动下,极易导致片面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损害师生权益,违背教育初衷;另外,在现有的民办学校从非营利性质向营利性质的转型过程中,资产清算、产权纠纷等问题,都将使民办基础教育的矛盾进一步复杂化。最后,随着教育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教育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部分发达国家对中国基础教育市场虎视眈眈,而国内民间资本也意图占据国外教育市场,因而出现了借口对外教育投资向国外出逃资本,以及国外资本无序介入国内基础教育市场的不良迹象。即使新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和《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等法律文件对此已有所约束,但是由于缺乏相关管理经验,管理仍存在缺位现象。这些都将成为民办基础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高效发展埋下了隐患。

三、政策建议

针对上述民办基础教育在2000-2017年发展的总体发展阶段中暴露出的问题,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均衡民办基础教育发展结构,推动各级各类民办学校齐头并进,共同发展。由于发展结构的不健全,民办职业中学出现了倒退现象,这成为影响民办基础教育发展规模壮大的重要因素,不利于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政府在推动民办教育发展时,应充分认识到民办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带来不利影响,加大政府对民办职业中学生源问题的扶持力度,同时保持民办学前教育的发展规模,大力提高其发展质量;对于民办中小学,政府在扶持公办学校时,应对民办中小学制定更加温和的发展政策,降低规范措施对民办中小学的冲击力度,全面推动民办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二)加大财政对民办基础教育投入,确定合理的投入比例。据统计,国家教育财政经费由2002年的3491亿元上升到2016年的31396亿元,增长将近7倍,但其中99%的经费投入公办院校,民办学校只得到了1%。对于民间办学而言,民办教育利用1%的教育财政投入创造将近20%的公共服务,其发展规模在不断扩大,满足人们高层次多元化的教育需求。这在某种程度上表明,民间办学效率更高。然而由于国家财政投入极少,民办基础教育普遍存在财政投入严重匮乏的问题,进而导致了民办基础教育办学风险高,资金链易断裂等问题,也不利于民办基础教育向更高端办学进军。因此,增加财政投入比例,进一步加大对民办基础教育的财政扶持力度,推动其健康高质量发展,是今后国家教育财税政策的一个重要方向。

(三)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认真贯彻有关方针政策,积极推动民办基础教育的发展。首先,政府应加大对民办基础教育的宣传力度,使社会真正理解和认可民办基础教育,让其充分发挥作用,实现民办教育在权利和法律地位上的公平。其次各级政府应把民办基础教育发展工作纳入到各级行政管理工作中,加大统筹管理力度,充分了解制约民办基础教育发展的原因,实现民办学校依法办校、由无序到有序的转变,在此基础上再寻求科学高效发展民办基础教育的有效途径。例如,加强监督和评估,规范办学行为,引导民办基础教育发展办出自身特色;新时代存在的分类管理问题,应确保分类管理的实施,应加强营利性教育的风险研究,加快建立周密的风险防控系统和有效的化解机制,从完善立法和制度设计的源头实现有效治理。[1]最后还应努力实现民办基础教育盈利性与公益性的平衡,从宏观层面进行调控,既不让民间办学者“钻法律空子”,非法盈利,又不挫伤其办学积极性。同时推动教育体制改革,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估考核机制,让民办基础教育与公办基础教育在同一层面竞争,让其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去提升办学特色。

(四)民间办学者应明确自身办学定位,办出特色。经济社会的发展为民办基础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带来了挑战。如何发挥民办基础教育的社会功能,形成适当自己特点的定位和发展路径,是今后决定民办基础教育发展命运的重大问题。随着社会各界对民办学校认识的不断深化,民办学校在法律地位上已与公办院校享有平等的地位。同时,社会各界也认识到,民办基础教育在发展基础教育的同时,也满足了一部分人的多元教育需求。基于此,民办基础教育办学者在办学定位上,不能仅仅认为自身是公办院校的补充,更应是平等多元创新发展的主体。因此,在现今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下,民办基础教育应充分运用现代化技术,提升办学质量,办出适合新时展要求的高质量教育。同时,将视野投射海外,在借鉴国际化办学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创建符合中国社会需求和自身特色的办学模式,创建现代化民办教学品牌,才能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中长足发展。目前,我国已进入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确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指导地位。[2]实践证明,民办学校具有体制机制上的创新优势基因,民办教育事业有顽强旺盛的生命力。[3]伴随着新法新政的到来,民办基础教育将在新时代充分彰显生机与活力,而且在未来的发展进程中,将发挥优势和较强的生命力。新法新政的时展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需要真正落地、落实,对民办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应该给予充分的尊重和保护。同时,更加需要民办学校的举办者们深入思考,如何继续坚持创新,如何坚守教育的本质,如何坚守每一个举办者的教育理想,如何使得每一个教育机构的服务在方式上、质量上、特色上更加有利于人的成长发展和体现社会责任担当。

参考文献:

民办中学教育范文2

 

为全面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落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市“十二五”期间普通高中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县教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优化结构、规范管理、提升内涵”为主题,形成布局合理、规模适度、效益明显、优质特色的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新格局,加快我县普通高中教育协调、优质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高中教育的需求,为建设“宜学西城”、打造“省级教育名县”提供强力保障。   二、目标任务   “十二五”期末,全县普通高中数量发展到7所,其中公办4所、民办3所。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8%以上,在校普通高中学生达2万人以上,每万人口在校普通高中学生由目前的180人提高到270人以上。大力发展县中、县二中两所优质特色高中,确保优质高中教育资源覆盖率达到70%以上。教师全部具备本科学历,其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或研究生课程班的占30%以上比例。学校管理由精细化向精致化迈进,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一本录取率达15%以上,二本以上录取率达50%以上,普通高中办学实现优质化、内涵式发展。   三、工作措施   (一)科学布局网点,优化资源整合   1、科学布局普通高中学校网点,合理确定学校办学规模。按照市政府提出的“十万左右人口布局一所普通高中”和我县“高中教育集中在县城”的总原则,在发展好县中、县二中的基础上,保留并扶持、、三所民办普通高中,新建城南新区公办普通高中,依托县职校资源创办普职融合的县综合高级中学。县中、县二中校均年招生不少于2000人,城南新区高中年招生不少于1000人,县综合高中和各民办高中校均年招生不少于500人。   (二)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2、建立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经费保障机制。实行以政府投入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经费为辅的机制。随着县级财力增强,逐步提高普通高中财政投入水平,确保财政支出中普通高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每年有所增长、生均公用经费逐年有所增长,确保教职工人员经费财政预算安排不留缺口。对普通高中布局调整和学校改善办学条件等所需建设性经费,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政府拨款解决。   3、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所有符合规定的收费项目,学校必须按标准收齐收足。财政部门要足额计提土地出让纯收益的10%用于教育事业发展,并将此项资金50%以上用于发展公办普通高中教育。要进一步落实对捐资助学单位和个人的税收优惠政策,对纳税人通过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和国家机关向普通高中学校的捐赠,在应缴纳税额中全额扣除。   4、保障教师和校长培训经费投入。财政部门要按照高中教师工资总额的1.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学校要按要求选派教师、校长参加各级培训,为培训人员提供便利条件。   5、切实加强教育经费管理。财政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对教育经费的管理,严格执行财经纪律,规范收费行为,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任何部门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向学校乱收费、乱摊派、乱集资、乱罚款。   6、继续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按照省教育厅《省普通高级中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的要求,保证普通高中学校的基本办学条件,逐步提高相关办学条件指标,充分满足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7、增加高中学校装备建设资金投入。加快以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为主的教学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实现学生、教师计算机配备达标,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班班通”等设备配备达标;进一步完善实验楼、艺术楼、体育馆、图书馆等设施建设;大力推广数字化教育资源,建立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广泛应用,推动学校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现代化。教育行政部门每年要按照公办高中学校自收学费和财政划拨公用经费总额的15%统筹教育技术装备经费,统一管理、专款专用。   (三)健全扶持政策,发展民办教育   8、改善民办高中教育发展环境。依法落实民办普通高中学校、学生、教师与公办普通高中学校、学生、教师平等的法律地位,保障民办高中办学自主权。民办高中学校建设涉及的规费征缴与公办高中学校相同。鼓励金融机构对产权明晰、办学规范、诚信度高的民办高中学校给予灵活多样的信贷支持。各民办高中学校要建立完善的教师保险、人事等制度,切实保障教师合法权益。   9、依法加强民办高中教育管理。教育行政部门要依法对属地民办高中学校实行管理,健全民办高中学校法人治理机构,加强对民办高中学校办学行为的监督检查和教育教学质量督导评估,进一步完善民办高中学校年检制度。教育、财政、审计等部门要依法建立民办高中学校财务、会计、资产管理的审计制度,确保民办高中学校收取的费用主要用于教育教学活动和改善办学条件。各民办高中学校要健全学校党组织和工会组织,完善教代会制度。   10、提升民办高中学校办学水平。民办高中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要按照省定标准完善通用技术、音体美等教学设施设备,推进教学装备标准化建设;要按照不低于教师年收入1.5%的比例建立教师培训基金,培养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专业稳定的教师队伍。各民办高中学校要积极参加教学科研,促进内涵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四)提升教师素质,落实各项待遇   1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深入贯彻教育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八不准”》,认真落实《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师德师风教育严禁有偿家教和赌博行为的通知》精神,加大教师职业道德的监管,严格师德考核,实行师德师风评优评先“一票否决”。#p#分页标题#e#   12、严格按照编制标准配备教师。按照国家和省编制标准为学校配备合格专任教师、实验人员、现代教育技术人员和管理及工勤人员。县编制部门要根据高中学校在校学生数,每两年核定一次学校教师编制,及时补充新教师,严禁在缺教师的情况下“有编不补”。要进一步完善以教育部门为主的高中教师调配、流通机制。学校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教育、人保、编办、监察等相关行政部门的监督管理下,直接到师范大学和六所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选拔一定数量的毕业生,配备到相应岗位。   13、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普通高中校长队伍。严格执行《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高级中学和完全中学校长由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提名、考察或参与考察,按干部管理权限任用、管理”的规定任免高中校长。各高中校长要坚持依法办学、依法治校、依法施教。   14、全面提升普通高中教师专业素质。进一步完善高中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切实抓好高中各学科骨干教师的培训。实施“名师工程”,建立名师工作室、名班主任工作室、名校长工作室,建立健全“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分配机制,培养一批教学专家、特级教师和省市学科带头人。   15、切实落实高中教师各项待遇。按照其它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办法,将公办高中教师绩效工资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县财政要加大保障力度。进一步优化高中职称结构,大幅度提高教师职称层次,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允许公办高中学校开展岗位设置管理试点工作,实行岗位等级工资制度。   16、加强普通高中教研员队伍建设。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一支政治、业务和身体素质好的高中教学研究人员队伍(可尝试选聘重点高中、重点建设高中学科优秀教师兼任教研员的办法),为教研员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设备等保障条件。教研机构要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业务指导能力。   (五)规范教育管理,深化教育改革   17、切实规范办学行为。各高中学校要端正办学指导思想,自觉执行上级有关法规政策,自觉接受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和指导。各学校要修订和完善教学、教师、学生、安全、后勤、行政等管理制度,构建与时俱进的现代学校制度,狠抓各项制度的落实。   18、探索普通高中“分层指导,分类推进”的管理模式。要对全县普通高中分层次提出教育教学目标,省级重点高中要做优做强、优势突出、品牌响亮,省级重点建设高中要重视基础、挖掘潜力、稳步提升,一般高中要突破瓶颈、选准项目、打造特色。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各层次普通高中的指导与管理,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学习活动,使不同层次学校在动态发展中逐步实现相对均衡。   19、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安全校园”、“文明校园”、“生态校园”、“进取校园”、“和谐校园”五园同创活动。各高中学校要全面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要以学生成长“六个一”活动为载体,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力强、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要以读书节、体育节、艺术节为依托,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体活动;要通过实施校园美化工程,加强校园绿化、美化和人文环境建设,不断优化育人环境。   (六)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20、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学校要增强课程计划的执行意识,全面落实课程计划,加强“课程、课堂、课外”研究,加强选修课程建设,重视对选课走班的研究与指导,推进选课制、走班制、学分制等教学管理制度改革。以县中“校本课程”特色建设、县二中“课外中英文海量阅读”试验项目为契机,引领高中学校深入开展特色校本课程研究和开发,培育、打造一批校本精品课程。   21、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坚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学校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积极尝试高中教改与我县义务教育“问题导学、互动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对接。总结完善县中“学案生成教学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等教学;加强学法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建立学困生帮助机制,探索拔尖学生培养方式,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   22、积极推进评价改革。重点加强教师评价、学生评价、教学质量评价。教师评价要研制反映教师师德、工作态度和工作总量、质量、业绩的指标和办法,进行公正评价,促使教师专业发展。学生评价要注重品德和能力,注重过程,促使综合素质全面提高。教育行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强教学质量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研究,形成科学性和操作性强的评价方案,定期开展教学质量评价,建立评价结果与学校绩效工资和教师职称评聘相挂钩的评价体系。   23、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学质量。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学校要坚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提高升学率相统一的原则,加强学习和研究新高考方案和考试说明,理性认识新高考指导思想、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制定有效应对措施,构建科学应考体系,狠抓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普通高中整体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提高。

民办中学教育范文3

一、招生原则

2020年我乡初中招生仍实行“按户籍划片入学”的原则,凡学区所属小学毕业生按照乡户籍就近安排到中学就读。

二、升学政策

(一)片内生升学

1.学籍在小学学区、户籍在乡的小学应届毕业生,按照就近安排原则安排到中学就读。

(二)回原籍就读学生升学

1.本县户口在学区小学学习的小学毕业生可在原就读学校报名,可申请在中学就读。未申请的本县外乡镇毕业生,回原户籍对口初中录取。

2.本县户口在外县、市就读,如申请回户籍所在地升初中,应在就读地参加毕业考试后,于2020年7月5日之前到县教育局初教科报名,报名时应随带户口簿和原毕业学校提供的学生档案。由初教科统一受理、审核后,按户籍安排就近入学。

3.外县、市户籍在本县就读,需申请回户籍所在地升学的,学生档案一律由家长到就读学校签收带走。

办理程序如下:①到户籍所在地县(市)区教育局开具介绍信。②毕业学校凭介绍信将档案交给学生家长,学生家长签收。③学校留下介绍信复印件,作为学生去向的依据。原件交县教育局留底备查。

(三)政策照顾生升学

1.凡在本乡毕业的外商及港、澳、台商子女及本地驻军部队干部子女申请就读本乡初中的,由教育局统筹安排就近入学。外籍学生原则上统筹安排在经备案的具有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资格的学校。

2.学籍在学区的省、市、县少体校学生可参加实验中学、昙石山中学招生。

3.根据《人民政府关于化解房地产库存的若干意见》(闽政〔2016〕11号)和市、县有关去库存政策文件,在我县购买新建商品房,持有经房屋登记(住建)部门备案的商品房买卖合同和预告登记证明(不动产登记证明)的农民或农民工,其子女如在闽侯县公办小学毕业,视同片内生升入对口初中;如在闽侯县以外学校或民办小学就读,可根据购房所在乡镇中学学位情况统筹安排。不服从调剂的回原户籍所在地录取。

农民和农民工进城购房具体认定条件如下:购房者为乡镇及以下户口或持农民身份证明的即视为农民和农民工。“进城购房”是指购买新建商品房,购买办公用房、店面及二手房的农民和农民工子女不列入照顾范畴,购买时间应在《人民政府关于化解房地产库存的若干意见》(闽政〔2016〕11号)印发后(2016年2月17日及以后)。

购买新建商品房的农民或农民工子女需在6月22日至30日(双休日除外)到小学学区报名登记(在外县市就读的在以上时间段到教育局初教科报名登记)。

4.因住宅被征收需跨片区升学,户籍已迁移的按户籍划片升学,户籍未迁移的经家长申请(附住宅征收安置协议、户口簿、居住证明材料),拆迁办审核盖章后,由教育局根据安置地中学学位情况统筹安排,不服从调剂的回原户籍地录取。

(四)随迁子女升学

在我乡小学毕业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外县、市户籍)申请在中学就读的,由家长填写《随迁子女初中一年级在闽侯县入学申请表》(《入学申请表》,下同),提供原籍户口簿和父母身份证、父母双方辖区内居住证或房产证即符合条件。随迁子女可在原就读学校报名,由小学学区根据学位情况就近统筹安排入学。随迁子女的学生证件提供不齐全的,中学可以拒绝接收,动员其回原籍就读。

(五)报考民办初中子女升学

1.经市教育局批准的民办学校可申请向我乡小学毕业生招生。招生录取由市教育局审批,县教育部门组织电脑摇号,学校根据市局批文及摇号结果在规定招生计划内招生,一经录取不得退档。申请到民办学校就读的小学毕业生须填写《闽侯县初中招生报考民办学校志愿表》一式二份。

2.闽侯县民办初中按照县教育局下达的招生计划规范招生。

(1)填报民办学校的毕业生在就读小学报名。所有报名学生实行电脑摇号随机录取,报名人数少于或等于招生计划数的,全部予以录取;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数的,除按政策规定优待对象可单列录取外,其他学生均实行电脑派位录取。摇号、编班由教育部门组织进行,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2)填报民办初中志愿没有被录取的毕业生,可回原对口初中升学。已被民办初中录取要求退档的学生,由家长申请,经民办初中同意,由小学学区统筹安排升学。退档手续需在公办校招生前办理。

三、入学报名工作

1.初中招生的报名工作由小学学区负责。

2.凡具备报名条件的学生,应按规定的时间在原毕业小学报名。

报名时间:6月17日-24日。小学毕业生的户籍以6月30日0时的户籍地为准。(所有学生的档案应附学生户籍复印件)

3.材料审核时间:6月25日—7月6日。学区审核、填报、装袋初中招生报名有关材料。

4.各小学在招生报名时要查验核对学生户籍信息材料,不得弄虚作假;要妥善保管学生报名登记表等毕业档案,不得随便交由他人。如有违规,一经查实,追究学校校长及经办人员责任。

5.全面实行阳光招生,各学校应通过多种形式主动向社会公开相关信息,严禁招收任何名义的“条子生”。凡已录取的学生无正当理由不予退档改录,以确保2020年我乡初中一年级招生工作顺利完成。

四、小学毕业生综合素质评定

为贯彻执行《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精神,在把好小学毕业考试合格质量关的基础上,综合学生平时成绩与表现实行小学毕业生综合素质评定。综合评定要力求公正、客观、反映学生真实情况。评定成绩一律采用等级制。

民办中学教育范文4

我国中职教育近年来发展迅速,规模大,在整个职业教育体系中占据主要地位,特别是职业中学和中专学校的发展。同时民办中职学校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4年有民办中职学校1657所,在校生超过110万人;2006年,民办中等职业学校2669所;2007年,全国有中等职业学校达14832所,在校生1987.01万人,有中等职业教育专任教师85.89万人,师生比已经达到23:1;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已达2958所,占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20%,在校生人数已经达到258万人。到2009年,民办中等教育学校有10203所,其中民办中等职业教育学校3202所,民办普通中学有7001所。民办教育学校在校生人数达26427477人,民办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在校生人数318.1915万人。全国中等职业学校达11324所,其中民办中等教育学校3202所,占中等职业学校的28.28%;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数17798473人,其中民办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在校生数3181915人,占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数17.88%;中等职业教育专任教师902869人,民办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专任教师171514人,占中等职业教育专任教师的18.99%。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不容乐观,特别是民办中等职业教育。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推进,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大批的中等专门技术型人才,但是,我们现有的中等职业教育体系还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无论是培养学生的数量还是质量都是不够的。我国民办中等职业教育虽然经历了这么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同时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

1.1民办中等职业教育观念滞后

一方面地方政府相对来说更重视学历教育,而忽视职业教育,对职业教育的财政投入普遍偏低。应试教育的支出远远高于对职业教育的支出。社会民众心目中的职业教育观念仍然比较弱,仍然是重视非职业教育,认为职业教育始终要低人一等,职业教育毕业生没有出息。学校在办学的过程中职业教育教育观念仍然没有摆脱学历教育的阴影,很多中职学校在办学的过程中仍然重理论,轻实践,给学生安排大量的一般文化课程,鼓励并培养学生参加成人高考,取得更高的学历,而忽视了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

1.2办学资金来源单一,资金数量严重不足

职业教育没有雄厚的经济资源作保证,教育质量整体偏低。现有民办中职学校的办学经费一般由政府、学生、企事业用人单位,举办者和社会共同分担,其中大部分由举办者出资。

1.3有待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水平

民办中职学校教师由于其民办性质,不能像公办中职学校那样提供事业编制,所以很多优秀的教师都不愿意进入民办中职学校。很多刚刚从高校毕业的大学生愿意到这些学校暂时工作一段时间,视为自己缓解就业压力的减压地带,导致教师队伍严重不稳定。

1.4培养的学生质量偏低

造成这一结果存在多方面的原因。首先,生源质量差是其中原因之一,民办中职学校在招生时总是宣传“宽进严出”的政策,在招生时候,为了自己的利益,加上中职学校招生难,所以不管学生成绩,一味的追求生源的数量。其次,教师队伍质量整体水平偏低,没有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作为保证,又怎么能奢望培养的学生高素质、高质量呢?再次,和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条件有关,由于资金的限制,民办中职学校的办学条件往往差强人意,在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差。尽管如此,国家仍越来越重视民办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先后出台了不少法规政策文件,加强了公共管理与引导。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提到大力发展民办职业教育。2010年11月27日教育部配套印发的《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民办中等职业教育。2010年在广东视察时强调:“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曾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既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社会公平的需要。在整个教育结构和教育布局当中,必须把职业教育摆到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这些无不说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民办中等职业教育迎来了一个发展的春天,前途十分广阔。

2民办中职教育发展的基本特征

2.1民办中职教育的办学层次

职业教育主要是传授学员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它包括学历性的职业学校教育和培训性的职业培训。从学历性的职业教育来看,我国现行的职业学校教育分为初等、中等、高等三个层级,其中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是对完成初中教育的毕业生实行的职业教育,是我国中等教育的重要部分。现行的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有职业中学、技工学校、一般中专和成人中专四类。

2.2民办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教育部制定的《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要求中等职业教育“要培养具有综合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应“具有社会主义思想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立业创业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具有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民办中职学校培养的人才一定要适应市场的需要,要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只有这样民办中职教育才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所以民办中职学校要根据市场的需要,适时的调整所开设的专业,以满足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实现自身的发展。

2.3民办中职教育的办学特色

当前我国民办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还是比较突出,特别是专业特色明显,有化工学校、电子学校、纺织学校、服装学校、石油化工学校、数控学校、外语学校等等,为我国各行业培育了大批的具有专业知识的技术型一线人才。

3民办中职教育发展对师资素质的规定性

作为任何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需要具备各种良好的职业素质,要有崇高职业理想、积极端正的职业态度、优秀的职业技能等。但不同层次和不同性质的学校,对教师的素质又提出了特殊的要求。所以,民办中职学校的教师应该具备特殊的职业要求。

3.1职业道德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民办中职教师的工作既光荣又艰巨,要求必须有积极端正的工作态度。对中职学校的学生业内有“三差学生”的称呼,说他们是学习差、纪律差、经济差,当然不能以偏概全,但却又实实在在存在这些方面的问题。由于他们没有升学的压力,一些学生没有学习目标和学习动力,不仅自己不学习,还扰乱班级纪律、违反学校规章制度,自我意识强。面对这样一群学生,无论是班主任还是科任老师,都要长期的不间断的做思想工作,把育人放在很重要的位置。这就要求中职学校的教师要有较高的思想水平和觉悟。一要用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学生,用自己的好思想、好作风为学生树立榜样,另一方面又要适当的采用一些手段和技巧,注重教学艺术,优化工作方法。

3.2专业素养

中等职业教育承担的是为国家培养大批有知识、懂技术、会操作的应用型技术型人才。面对一批从来没有接触过专业知识又只有初中文化的学生,专业老师既要让学生理解专业知识又要学会操作应用,这对专业课老师就有较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广阔的见识,这样才能知识技能讲的透彻,做到信手拈来;另一方面,又要有实际操作经验,因为纯理论的东西对他们是不感兴趣的,所以专业课老师不仅要能讲得出,还要做得到,让学生真正在“做”中“学”,形成“教”、“学”“、做”的立体式教学。

3.3职业技能

民办中学教育范文5

关键词:个性化学习;民办高等院校;德育教育;应用水平;现状调查

我国民办高等院校的兴起与快速稳定有序的建设和发展,是时展进程和我国民众参与开展社会化生产生活实践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各项基本需求共同作用的产物。从总体性历史发展实践进程的角度展开阐释分析,现阶段,我国民办高等院校在自身日常建设过程中获取的基本水平,以及我国民办高等院校在开展学生基本教学管理工作过程中获取的基本水平,均逐渐获取了我国各界社会群众的广泛关注,客观上引导德育教育在民办高等院校学生教学培养工作过程中所发挥的价值,逐渐引起了广泛关注。德育教育是民办高等院校在校学生教学管理工作在日常组织开展过程中应当完成的重要任务组成内容,切实选择适当教学方法,并且运用适当策略做好针对民办高等院校在校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对于支持和助力民办高等院校在校学生切实获取和实现最优化的成长发展具备重要意义。有鉴于上述研究背景,本文将会围绕个性化学习在民办高校德育教育中应用水平现状调查论题,展开简要阐释。

一、民办高等院校在校学生基本特点

(一)民办高等院校在校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处于较低水平

受招生来源因素影响,对于大多数民办高等院校在校学生而言,由于其在以往经历的小学学习阶段和中学学习阶段均未能建构形成科学良好的学习习惯,直接导致其逐渐丧失继续参与各类课程中涉及的理论知识内容要素,以及应用技能内容要素学习活动的主观兴趣。从具体的行为表现角度展开阐释分析,绝大多数民办高等院校在校学生在参与日常化学习活动过程中,均未能选择运用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其实际具备的学习能力较为薄弱,同时由于民办高等院校在校学生在进入大学教育阶段之后,可供自由支配利用的课外学习时间相较其以往经历的小学教育阶段和中学教育阶段均更加充足,在自身实际具备的学习环境适应能力相对薄弱和欠缺的实践背景之下,导致部分民办高等院校在校学生,在自身实际经历的校园学习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展现出了一定程度的厌学情绪。

(二)民办高等院校在校学生普遍存在自卑心理

受社会实践环境和基本舆论氛围因素的影响,现阶段我国部分民办高等院校学生家长,甚至是民办高等院校在校学生本人,均片面性地将民办高等院校学生视作高考失利者,因此引导部分民办高等院校在校学生,在自身的主观性思想观念认知结构方面,存在着“矮人半头”的消极想法,继而在日常参与开展的校园学习生活实践过程中,逐渐降低自身自信心,并且展示出一定表现程度的自卑心理。与此同时,民办高等院校的学费标准通常显著高于普通高等院校,继而引致部分来自经济条件困难家庭的学生,在面对较大经济生活压力和繁重的学习困难条件下,逐渐丧失其学习兴趣,产生自卑心理。

(三)民办高等院校在校学生的自律能力相对薄弱

从民办高等院校在校学生的日常化行为表现角度展开阐释分析,大多数民办高等院校在校学生,在其参与完成的校园学习生活实践过程中,具备和展示出了自我感觉主观意识较强,容易情绪冲动和感情用事,自律能力较差,经常做出迟到早退行为,学习主动性较差等特点,难以在日常参与开展的各类学科知识技能学习活动过程中,顺利获取到良好效果。

二、个性化学习模式在民办高等院校德育教育工作中的应用现状调查

(1)在以来自70所民办高等院校的113位德育教育课程任课教师为对象展开的问卷调查过程中有约占总数57.52%(65/113)的民办高等院校德育教育课程任课教师,尚未实现对个性化学习模式基本内涵的充分认识。有约占总数46.02%(52/113)的民办高等院校德育教育课程任课教师,尚未认识个性化学习模式的引入,在民办高等院德育教育工作具体开展过程中所发挥的价值。有约占总数36.28%(41/113)的民办高等院校德育教育课程任课教师,尚未形成在民办高等院校德育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引入运用个性化学习模式的主观意识和愿望。(2)在以来自82所民办高等院校的424名在校学生为对象展开的问卷调查工作过程中有约占总数52.83%(224/424)的民办高等院校在校学生,明确表示自身严重缺乏参与开展德育教育课程知识内容学习活动的主观兴趣,无法实现对课程中涉及的各类知识理念的全面充分学习掌握。有约占总数43.40%(184/424)的民办高等院校在校学生,表示自身所在学校在开展德育教育课程教学工作过程中,自身实际提出的各类型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均未能获取到来自高等院校德育教育课程任课教师的充分支持和满足。有约占总数89.73%(355/424)的民办高等院校在校学生,明确表示自身所在民办高等院校在具体开展德育课程知识内容教学工作过程中,未能实现对个性化学习模式的引入运用。

三、个性化学习模式在民办高等院校德育教育工作中的改良应用策略

(1)为切实改善提升个性化学习模式在民办高等院校德育教育工作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应当借由对适当形式的业务培训手段的运用,督导和促进民办高等院校德育教育课程广大任课教师,能够逐步形成和实现对个性化学习模式基本内涵和实际应用要点的充分学习理解,继而能够自觉主动地在自身组织开展的德育教育课程日常化教学工作实践过程中,引入运用个性化学习模式,继而支持和确保民办高等院校在校学生在参与完成德育教育课程相关知识内容的学习体验环节过程中,能够切实获取到良好预期效果。(2)为切实改善提升个性化学习模式在民办高等院校德育教育工作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应当引导和促进民办高等院校德育教育学科任课教师,在日常参与开展课程教学工作过程中,能够充分关注和满足民办高校在校学生参与德育教育课程知识内容学习活动所提出的基本问题和基本需求,继而为有不同学习需求的学生制定和提供彼此存在差异的个性化学习方案,在针对性地收集和提供满足学生实际需求的德育教育知识素材条件下,支持和确保学生能够在具体学习活动参与过程中,顺利获取和实现最优化的成长发展。

四、结束语

围绕个性化学习在民办高校德育教育中应用水平现状调查论题,本文选取民办高等院校在校学生基本特点、个性化学习模式在民办高等院校德育教育工作中的应用现状调查,以及个性化学习模式在民办高等院校德育教育工作中的改良应用策略三个具体方面展开了简要的阐释分析,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人员,以及我国民办高等院校德育教育领域的一线任课教师,创造和提供扎实且充分的参考支持条件。切实在梳理分析民办高等院校在校学生基本特点基础上,结合民办高等院校德育教育工作过程中个性化学习模式的应用现状,制定和运用个性化学习模式在民办高等院校德育教育过程中的具体应用策略,对于支持和确保民办高等院校德育教育工作的高效优质组织开展,以及民办高等院校在校学生实现最优化的成长发展具备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何筠.中华传统“家”文化理论在高校德育教育中的应用——以江苏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为例[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8,31(22):63-64.

[2]白志栋.大学文化建设与高校德育教育的共融与互动[J].文教资料,2018(23):57-58.

[3]叶磊.高校创新创业德育课程体系初探——基于课程思政背景[J].新西部,2018(18):138-139.

[4]黎会友.论网络信息时代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德育的融合发展[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0):17-19.

[5]何志红,邹道军.基于协同理论创建高校德育网络系统的策略研究[J].长沙大学学报,2018,32(3):123-127.

[6]郝丹梅,杨文选.延安时期政治教育思想对当代高校立德树人的启示[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34(2):121-125.

[7]薛皓文.从德育角度看高校“一站式服务”管理模式——以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78-80.

民办中学教育范文6

一、2019年特色亮点工作

(一)创建工作取得突破。今年4月,我县接受了教育基本现代化县的正式评估。7月15日,教育厅公布了第七批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县(市、区)评估结果,我县被正式认定为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县。

(二)多元办学不断深化。积极引育优质教育资源,禾晟学前教育综合体等民办学校相继落地。

(三)高考质量再创新高。高考一段录取率、名校录取率、高分人数稳中有升。全县一段录取人数达到498人,创历史新高。两位同学进入台州市前十,被北京大学录取,115名同学被双一流大学录取,高分人数和名校录取人数比往年有了突破。中学一段录取人数突破400大关,进入台州市前五,比去年增加了35人;中学一段录取人数46人,比去年增加了7人,两所学校都呈逐年攀升的良好态势。

(四)特色教育成绩显著。不断推进“一校一品”“体艺2+1项目”建设,在机器人、校园足球、武术等传统特色项目比赛中共获全国冠军2个,省级冠军(第一名)25个,亚军(第二名)15个。

(五)队伍建设成效明显。制定和出台了《教育人才培育引进实施细则》等3个文件以及《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办法》。新入选B类创新人才1人,新建名师工作室11家,引进名师工作室1家,新增省教坛新秀2人,市教坛新秀4人,新增市名师(名班主任、名校长)4人,共有50多人次在省市教学评比等比赛中获一二等奖。

二、2019年重点工作推进情况

(一)教育赶超发展推进情况。成立了县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健全了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召开了全县教育大会,明确了今后一段时期我县教育发展规划。出台了教育赶超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制定了教育系统“三提工程”实施方案、“两抓年”实施方案,全力推进各项工作。

(二)教育项目建设推进情况。狠抓教育项目建设,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扩充优质教育资源。2019年,共投入资金2.31亿元,开工建设王台门巷教育区块、汤归小学等9个教育项目,竣工船山小学等6个教育项目。

(三)补齐学前教育短板情况。落实“公办幼儿园扩容工程”和“薄弱幼儿园改造工程”,加快推进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专项治理工作,制定方案全力补短板。今年,在建配套幼儿园5所,启动学前教育前期项目7个,收购非普惠民办园1所。同时,加大升等创优力度,完成了8所二级幼儿园创建。

(四)启动实施民办教育分类管理改革相关情况。召开了各民办学校、民办幼儿园校长(园长)会议,开展政策宣传,进行政策解读,并举行了相关人员学习培训会。同时,对几所民办学校进行了调研,征求各方意见,年底已初步出台实施办法。

(五)全省研学旅行试点县工作推进情况。启动了县级研学基地申报和研学实践课程开发建设,正式了《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实施意见》等3个文件。协助国家公园管委会制定县域研学旅行总体规划,共组织学生开展研学旅行3000人次以上。目前,两个市级研学基地(台创园管委会、竹梅进出品有限公司)已正式发文完成创建,5个县级研学基地也已经完成创建。

(六)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情况。推进“互联网+义务教育”建设,通过专家对接,省里评审,优化了2019年教育信息化2.0总体规划,完成了30所中小学结对帮扶工作,并完成所有省定结对帮扶任务,共开展同步课堂802次,惠及学校65所,参与师生达22710人。

民办中学教育范文7

【关键词】民办院校;互联网+;养成教育

引言

近几年内我省民办院校发展迅速,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背景下,民办院校更加注重教育质量,基于现代化社会对人才的心理素质,例如环境适应性、人际交往关系处理等等多种素质需求,积极探索提高民办院校省内学缘青少年的心理素质养成教育的途径,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以及奉献精神,在民办院校教育过程中逐步转变为合格的社会建设者,实现青少年心理健康、文化素养等全面发展,实现民办院校教育水平的持续性提升,促使民办院校省内学缘青少年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世界观与人生观。

一、互联网+背景下民办院校省内学缘青少年心理素质的逆向分析

互联网+背景下,民办院校省内学缘青少年学生,由于学科教育以及学术流派、教育层次的统一,青少年的群体特征比较显著,首先由于互联网+的影响,青少年在各大网络平台与新媒体中比较活跃,多数青少年在线上交流比较频繁,交友范围从周边扩展到全网,打破了传统的时空限制,影响青少年心理素质的环境,也从周边环境拓展到网络环境中,其中家庭环境、网络环境与学校环境是影响青少年心理素质的三大要点。在互联网+背景下民办院校省内学缘青少年心理素质养成教育研究中,选用逆向研究,是利用逆向研究的特性,基于事物之间的共性,将各种矛盾统一于一个概念,实现矛盾的协调统一,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改进策略,实现青少年养成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其次,由于素质教育的各个教育层次中的全面落实,民办院校青少年在学校中接受的心理教育、人文教育等提升,素质教育从生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以及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等角度,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全面发展,虽然网络环境对学生思想、价值取向、观念和文化影响较深的,但心理素质逐步受重视背景下,青少年的心理素质普遍处于亚健康状态。再者,由于以往民办院校心理素质教育中,院校总是将青少年与少年儿童的养成教育联系一起,没有尊重青少年群体特征,针对青少年的个性、人格、素质以及文化等进行教育,使得心理教育与养成教育质量较低,院校中青少年对心理素质和养成教育并不重视,不利与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与行为约束,容易造成青少年行为与思想的偏激,特别是民办院校中青少年的行为约束中,由于养成教育的指向性明确,直接针对青少年展开知、情、意、行训练与指导,但思想与行为的分离,只能从外界管理约束与规范学生行为,却不能从思想进行行为的根本就纠正,导致养成教育与心理素质教育各自为政,独立运行。最后,青少年在发展中追求“个体本位”,致力于在发展中实现自身利益的独立、足有支配,与社会中流行的“自我”中心相似,但由于商业化服务和消费,导致青少年群体中消费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特征明显,加重了民办院校心理素质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负担,青少年发展与主流文化背道而驰,网络文化与思想影响不容小觑,不过民办院校青少年教育停留在课堂与课本中,对学生思想、文化、心理与素质的引导作用削弱。

二、互联网+背景下民办院校省内学缘青少年心理素质养成教育改革措施

首先,基于素质教育对心理教育、人文教育的的规划,结合民办院校的养成教育,全面围绕青少年发展,将人本理念——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作为青少年教育的宗旨,促进青少年的自我实现,以独立个体的形式实现身心和谐发展,且在知、情、意、行实现协调统一。因此,民办院校青少年教育,要将养成教育作为人的教育,基于青少年的心理素质、文化取向以及道德行为,展开养成教育、心理教育以及人文教育,促进青少年的个体自我发展。教育中提取青少年的群体特征,深刻把握生理与心理特点,尊重青少年特点,唤醒青少年的主体意识,使其具备正确的判断标准与思考能力,针对外界环境进行自我判断,严格抵制网络不良文化与思想的影响,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其次,青少年作为心理素质养成教育的主体,在教育中要合理运用多种教育手段与设计各种教育活动,充分调动青少年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参与到养成教育的各个环节与活动之中,主动进行自我行为的约束与心理观念的改变,促进自我健康发展。所以养成教育要在人文教育与心理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先利用人文素质教育,为青少年营造优良的文化教育环境,以民办院校青少年文化的发展,促进青少年参与文化建设与教育的积极性,在各种文体、实践与竞赛活动的举办中,实现学院文化与周边文化的积极促进,使得青少年文化素养与行为自律能力的提升,在知识和实践的协助下提高自我价值;然后利用心理素质教育,基于健康教育、人格塑造和交际能力的教育与锻炼,借助多媒体以及互联网平台展开心理素质教育,增强理想信念教育、学生塑造健康人格的途径、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加强心理素质,主张将学生认知与自我情意、情感、心智与情绪发展的结合,塑造健康的人格,培养自我实现的个体;再展开养成教育,将养成教育与日常教育管理融合,借助校规、校级、法治与思政教育中,逐步纠正学生错误行为,以日常管理的外界干预和养成教育的思想教育结合,内外兼并,促使学生实现自我行为的约束,推动养成教育的改革创新。在此思路下,展开民办院校青少年心理素质养成教育,可充分发挥青少年的参与性与能动性,满足青少年个性与内在需求的统一,真正做好青少年养成教育。最后,营造民办院校人文氛围,将校园文化、学术文化等作为养成教育的新阵地,基于校内文化环境与学风建设,将各种理念、思想与行为管理等纳入文化活动中,引导青少年深入了解院校发展史,将校史与学风建设纳入养成教育中,使得青少年在民办院校教育过程中,深刻体会到文化的魅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与能动性。此外,结合校训、校风和校歌等展开养成教育,以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提高对养成教育的认可,加强青少年对校园精神符号的内涵与价值认识。借助学术文化活动,通过学术交流提高学生文化学习的积极性,营造优质的科研文化,在科学发展观视野下,树立正确的思想与文化标准,在“知行合一”理念下,实现养成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的统一,在养成教育中充满人文情怀。

三、结语

基于逆向研究的角度来看,现如今互联网+背景下民办院校省内学缘青少年心理素质,矛盾都集中在民办院校养成教育,心理教育以及人文教育的缺失,导致教育对学生思想、文化、人格以及素养等引导作用不强,对学生心理素质发展存在一定局限性。故而,针对民办院校青少年心理素质教育,要实现养成教育、心理教育以及人文教育的相互融合,以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为中心,从环境、发展和教育的协调统一角度,促进民办院校教育的多元化,协同化与统一化,肯定青少年的自我价值与生存意义。

【参考文献】

[1]方桦.农村中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A].十三五规划科研成果汇编(第四卷)[C].:,2018:5.

[2]王晓庄,马惠霞.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人际素质的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7(04):283-287+313.

[3]赵梅莲,徐兴林,张宗元.民办院校青少年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机制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6(10).

民办中学教育范文8

2020年工作回顾

一、强化党建引领,大力推进“党建+教育”建设

局党委积极巩固主题教育成果,激发教师队伍内生动力。大力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发挥党建辅导员作用。全面推进全县中小学、机关党建“三化”建设,切实解决一批长期困扰基层党建工作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提升党员干部服务能力。着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打造学校课程品牌。扎实开展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教师廉洁自律。大力弘扬热爱学生、教书育人的敬业精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二、围绕中心工作,持续提高素质教育质量

县教体局紧紧围绕素质教育核心,秉持“育分先育人”的教育理念,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教育管理,提高教育质量,竭力提升全县基础教育工作水平。

1.加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管理,不断规范办学行为。引导各中小学校长构建先进的学校文化体系、强化课程领导力、管理育人创新、强化质量意识。进一步提升校长、教导主任驾驭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提高对学校教育教学常规、课堂常规、教研常规的统筹规划能与编制能力,强化学校核心领导团队整体管理水平。

2.以“红色教育”为突破口,打造德育工作品牌。充分发挥我县红色资源优势,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进一步深化少年儿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争做时代新人,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促进学生养成文明礼仪习惯、生活卫生习惯、自觉学习习惯、安全自理习惯的养成,加强学生自主管理,并将养成教育和自主管理纳入学校综合评估体系。

3.教育教学质量连创佳绩。科学的教育理念和精心的指导管理,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了良好基础。2020年,我县中考文化总平均分486.62分,继续位列全市第二,较全市第一名仅差1.57分,全县最高711分,600分以上人数453人;高考再创佳绩,600分以上人数24人(不含少年班),一本上线人数126人(不含少年班),上线率为9.94%;本科以上421人(含体艺生,不含少年班),上线率为33.23%。其中叶征宇同学以理科698分的成绩,成为我县连续两年荣录清华大学的学子。

三、紧扣重点工作,推进城乡教育稳步发展

1.以努力化解大班额为重任,进一步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一方面实施城区学校扩容工程和农村学校改善工程,通过城区新建、扩建学校增学位,同时加大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和小规模学校建设,港边中心小学整体搬迁建设项目正在有序进行,目前已经完成综合楼、教学楼基础地梁浇筑,预计2021年9月竣工投入使用,项目工程总投资约3000万。新篁学校改扩建、新篁学生宿舍改扩建、新学校道路改造等项目正在有序进行施工,龙门霞坊小学整体搬迁项目已在10月完成项目建设招标,一小改扩建项目、兴安学校改扩建、实验小学改扩建、职业中学实训楼等项目正在办理前期手续,暑期进行姚家中学、岑阳中心小学、铺前中心小学、县二中、县一小、职业中学教学楼维修改造工程,维修项目均已验收投入使用。同时加大农村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投入,提高农村教师福利待遇,留住优师,提升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让每一位孩子在家门口享受优质的教育,有效地实现了调控分流,城区均衡发展。另一方面规范招生行为,控制城区招生规模,不断修改完善《城区中小学入学公告》,控制城区学校规模和班额,小学新生入学班额已控制在45人以下,初中新生入学班额已控制在50以下,全面消除超大班额,基本消除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

2.实施高中攻坚计划,大力提高高中普及率。今年实现三中和职业中学扩大招生规模,全县户籍人口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5.0%,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达到6127,其中中学3634人,三中1130人,职业中学1363人。全面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额,56人以上大班额比例控制在省定标准以内。实现了教育部和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基本建立起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协调发展、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高中阶段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多样化需求,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目标任务。高考成绩稳中有升,连续两年均有学生考取清华北大。

3.多措并举不断提高学前教育办学水平。一是大力投入学前教育建设项目。补足农村幼儿教育配套设施短板,姚家中心幼儿园2020年7月开标建设,项目新建教学楼、综合楼,总建筑面积1600余平方米,投资总金额450万元。计划2021年9月竣工投入使用。城南幼儿园(幼小衔接示范园)已经完成项目用地征收及林地勘察等前期工作,该项目计划总投资为6000万,将于2020年12月开工建设,2021年12月竣工。二是大力推进示范园创建,在一幼(省级示范园)的示范引领下,以结对帮扶的形式,二幼、三幼、四幼和6个乡镇中心幼儿园也相继被评为市级示范幼儿园。三是落实长效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扶持政策,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创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根据相关文件精神,安排28.12万元用于发放29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公用经费和8.23万元用于对26所民办幼儿园疫情期间民办幼儿园资金帮扶。四是努力做好小区配套园专项治理工作,有序有力分类推进小区配套园移交回收。目前,我县规划建设的小区配套幼儿园已全部办成公办园或委托办成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完成率达100%。

4.扎实推进各项资助管理工作。严格落实党和国家的资助政策,不断完善工作运行机制,立体宣传,精准施策,双向负责,精准履职,部门联动,精准摸排,分项落实,精准资助,入学贷款,精准助力。编写《2020年县学生资助政策》立体式宣传国家资助政策。印发了《县教育扶贫学生资助政策实行学校校长与乡镇属地双负责制度》,明确各自职责,促进各方精准履职。2020年,全县累计受资助贫困学生13834人次,发放资助金672.77775万元,资助率达100%。安排专人为考上大学的贫困学生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为429人成功办理了助学贷款,精准助力学子实现大学梦。

四、兼顾各项工作,整体推进教体、科技工作稳步前行

1.共克时艰,科学组织、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年初疫情发生以来,县教体局以最大努力、最严措施、最快速度,全面落实防控措施,吹响了教育战“役”的号角。于1月23日迅速召开局班子扩大会议,传达落实上级有关防控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教体系统疫情防控工作,成立以局党委书记、局长陈填心为组长,其他局领导为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为主要成员的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以部署相关工作。各校在局党委统一部署下,也迅速成立防控领导小组,层层压实了责任,制定了细致的专人负责制度,畅通了工作部署、情况反馈渠道,编制了一张密实的教育系统防控网。加大宣传力度,对全体师生、家长进行全覆盖宣传。组织各学校进行深入精准的摸排工作,运用网格化管理部署防控工作,细化责任、加大宣传力度、把排查和监管工作贯穿始终,并部署组织线上教学工作。克服重重困难,多渠道筹措、储备疫情防控物资,并精心安排,及时发放到各学校、幼儿园。

2.切实维护师生安全和校园稳定,努力创建平安和谐校园。全面落实校园安全防范各项措施,不断加大投入,强化学校“人防、物防、技防”建设。改扩建工程安装数字高清监控系统,保证全县学校监控系统安装率达到100%,积极探索以新技术完善校园安防,将校园安防信息系统接入县公安天网工程。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定期开展各项演练。做好“十个一”工作,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强化校车管理,确保接送安全。强化日常监管,规范台帐建设。充分发挥校园安全专业委员会职能,确保各项整治措施落到实处。提高站位,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多措并举,努力做好特殊时期的安全稳定工作。

3.搭建教研平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以“名师讲堂”为平台,本着“发展学生,成就教师”的目的,使名师讲堂已真正成为我县教师成长的“加油站”、展示风采的“T型台”和沟通社会的“连心桥”。今年目前共录制了29节课,一大批青年教师专业迅速成长起来,在历练中得已成熟,众多学生在学习中成才,在快乐中成人。

4.大力推动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认真落实课程要求,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大力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认真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扎实开展体育竞赛活动。组织引导广大群众参与全民健身运动,经常组织各项群众体育竞赛,各级组织参加各级各类体育赛事,并取得良好成绩。

5.重视科技工作,大力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加快科技型企业培育,抓好全县研发费用使用,稳妥推进高企培育工作,大力支持企业申报省、市研发项目,扎实开展“科技活动周”,深入实施科普工作。

五、困难与问题

(一)教育投入不足与教育快速发展矛盾较大。由于财力紧张,少数学校还不同程度的存在校舍面积不足及“大班额”问题。农村中小学大部分学校缺少田径运动场、食堂、师生宿舍短缺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

(二)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镇、乡、场之间、学校之间发展还存在不均衡的方面,离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要求还有差距。

(三)结构性师资紧缺的矛盾还存在。专任教师结构不尽合理,农村学校教师年龄趋向老龄化,优质教师的分布不够均衡。在市内外有影响的知名校长、知名教师、学科领域带头人等拔尖人才较少。

(四)职业教育发展难题有待破解。实训设施及实训场地不足,专业技能教学不足。专业实训设备不齐,有的专业甚至没有,缺乏实训大楼。由于我县职业教育发展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办学经念不足,应积极探索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之路,与先进职业教育机构建立合作帮扶办学模式。

(五)项目建设存在推进难的问题。因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建设用地征地补偿价位过低,老百姓拒绝签订补偿协议,严重影响征地工作进程。同时建设用地手续很难办理,致使项目下达后迟迟不能启动。

2021年工作思路

新的一年里,全县教育系统要以党的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引,着力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教育强县。

一、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教育质量。坚持“五育并举”,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科学评价体系,坚决克服“五唯”顽疾,细化中小学校教师评价考核体系和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义务教育学校以省定基本办学标准为目标,各级消除大班额,均衡配置城乡师资,推动义务教育从规模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义务教育的需求。深入落实控辍保学措施,提高初中三年巩固率。进一步加强城区学校建设和乡镇寄宿制和小规模学校建设,以适应人口变化以及城镇化发展趋势。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探索实施智慧校园建设工程。

二、推动普通高中教育特色多元发展。

积极推动新时代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新课程新教材全面实施,选课走班教学管理机制基本完善,科学的教育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基本建立,师资和办学条件得到有效保障,多样化有特色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三、推动职业教育规模发展。

做强中职教育、做大职业培训,以国家和省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为契机,建设一所符合标准、设施完善、功能齐全达标的普通中等专业学校,使之成为服务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以中等学历职业教育为主体,兼具职业培训、教育体验、学习指导、劳动教育、社区教育等综合功能的办学实体和学习中心。职业学校学位数与普通高中学位数比例大体相当。支持和鼓励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参与职业教育建设。

四、推动特殊教育稳步发展。

重视支持特殊教育事业发展,努力改善办学条件,积极面向全县招收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就读。各级各类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接收残疾人入学,落实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机制,确保残疾儿童少年接受教育,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5%以上。

五、推动继续教育大力发展。

积极发展成人教育。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稳步发展学历教育。将继续教育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整体规划,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和社会公益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继续教育。利用县职教中心、乡镇成人文化学校广泛开展社会发展需要的行业培训;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广播电视大学开展好开放式学历教育,特别是做好“一村一名大学生”招生培养和使用工作;加快发展城乡社区教育,重视老年教育。

六、推动民办教育规范发展。

落实国家扶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按照“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保障民办学校办学权益。依法落实民办学校(幼儿园)、学生、教师与公办学校、学生、教师平等的法律地位。保障民办学校(幼儿园)办学自主权。健全公共财政对民办教育的扶持政策,民办学校(幼儿园)学生享受与公办学校学生同样的助学政策。大力扶持民办幼儿园发展,支持企事业单位、城乡居民、社区、村以多种形式办好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