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中教育范例

民办高中教育

民办高中教育范文1

现今社会的迅猛发展,对人才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体现在人才的综合素质上。因此,对于注重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民办高职院校来说,在专注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应在管理过程中注重法律教育,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培育,以更全面提升学生社会竞争力。

关键词:

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法律教育

近年来,作为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主要社会单位之一的民办职业院校随着国家和社会经济的进步和要求,而不断发展壮大。同时社会对人才也提出新的要求,因此民办高职院校除提高教学水平,以适应社会不断更新进步的技术水平,培养高技能专门人才,更应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主要体现在学生管理、教育中,而法律教育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那么,法律教育对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到底有何重要性呢?有哪些途径呢?

一、法律教育在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的重要性

(一)法律教育有助于学生提高综合素养

民办高职院校在学生的培养上,除让学生学到一门扎实的技术外,更应加强综合素养培育,才能提高学生综合竞争力。原因在于,企业在用人一开始虽然重视技能水平,也将此作为门槛之一,但是随着职业发展深入,往往会看重人才的综合素质。同时,国家对法制化建设的日益重视,各行各业也重视法治方面的改革,法律知识和素质也是其中一个关键。因此,民办高职院校在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过程中应加强法律教育,引导学生学习相关常识甚至知识,既充分响应国家要求,又有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反过来,学生法律常识的提升,也有助于校风的有序化形成,更有助于学生管理。

(二)法律教育有助于学生加强自我保护

在现实很多案例事件中,由于缺乏法律知识,大多数学生遇到侵害事件时,不能很好地保护自身权益。有时明知权益受到侵害,也不能拿起法律武器维护。因此,在学生日常管理中加强法律教育,引导学生储备足够的法律常识,才懂得并利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加强自我保护。同时,又可以引导学生以国家法律法规作为日常行为规范,成为法律制度的忠实拥护者,这样助于法制化校园的建设与发展,利于学生管理工作更上一个台阶,逐渐法制化。

(三)法律教育有助学生长远发展

在社会中,很多案例的主人公往往是缺乏相关法律学习的吃了苦头。由于不懂法律,虽然付出了很多努力,劳动成果却被懂法的人窃取,还有一些不顾法律规定,干违法事情谋取利益,最后自毁前途。如果学生在学习期间就能接受到相关法律知识的教学,在工作生活中就能有一定的预判和处理能力,可避免类似的情况发生。因此,在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中,坚持高职教育的目标,发展社会所需人才,社会需要什么,就应该相应的培养什么。尽管现今互联网+社会对技能需求日益精进,但仍需注重学生的长远发展所需的基本素质培育。特别是目前社会人才需要具备法律知识,学校就应加强日常学生管理中的法律教育,才有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二、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的法律教育对策

1、日常渗透,增强法律意识

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进行法律教育,需通过日常不断反复的管理教育,渗透法律知识,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班级思想政治辅导员可以通过班会课、班级活动以及日常教育等形式,引导学生认识法律,学习法律,学会如何运用法律,从而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另外,学校可以聘请一些相关领域的专家进校园作讲座,利用权威知识不断强化法律知识学习,令学生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权益的重要性。

2、结合专业,优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方式

一般情况下,高职院校只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效果也不如预期。教学方式未优化是其中一个原因,法律基础知识在课程教学中所占比例较小是另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该课程应结合学生的专业。比如,对动漫专业的学生直接讲刑法很难达到效果,学生容易产生厌倦心理。但如果讲与动漫设计有关的权利保护而引发的刑罚案例,跟专业对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日后对学生的发展也有益处。所以老师应该因材施教,在教学方式上引用实际的案例,把抽象的法条具体化,让学生在实际案例当中体会法律的严密和威严。另外,在教学分班上,一般学校考虑师资情况,在教学班安排下,往往只考虑班级人数,没有考虑到专业分班上。为了更好的学习效果,应更注重专业班级集中学习,更有利于教师课程准备,也更有侧重。同时,教师在课程设置上,应加强法律基础知识的讲授,不要刻意分开道德和法律,而应将两者相结合,不断增加法律知识在课堂上的比例,与此同时又可以增添课堂趣味,可谓一举两得。

3、增加法律教育第二课堂,强化学生法律意识

单纯的日常渗透教育以及单一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并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发展对学生法律知识储备的要求,特别是在高职院校中,往往在课程设置上,缺乏相关专业法律课程的设置,学生的能力培育上出现法律意识的缺失。因此,可以通过增加法律教育的第二课堂,比如通过选修的方式,要求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前提下,需要修得相应模块的法律知识学分,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法律知识,并通过课堂形成体系化的法律知识,增加法律知识储备,强化法律意识。

三、总结

总而言之,加强法律教育,对于民办高职院校,既可以形成良好的校风,使学生管理工作法治化,更能符合办学目标,培养社会所需人才。因此,在日常学生管理中加强法律教育,能有效提升高职院学生的法律素养,为国家的建设做出更多的贡献。

作者:陈雪敏 肖巧玲 单位: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朱长根,陈一健.关于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思考[J].科协论坛,2007

[2]张莉.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缺失与培养[D].南京师范大学,2006

民办高中教育范文2

 

为全面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落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市“十二五”期间普通高中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县教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优化结构、规范管理、提升内涵”为主题,形成布局合理、规模适度、效益明显、优质特色的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新格局,加快我县普通高中教育协调、优质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高中教育的需求,为建设“宜学西城”、打造“省级教育名县”提供强力保障。   二、目标任务   “十二五”期末,全县普通高中数量发展到7所,其中公办4所、民办3所。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8%以上,在校普通高中学生达2万人以上,每万人口在校普通高中学生由目前的180人提高到270人以上。大力发展县中、县二中两所优质特色高中,确保优质高中教育资源覆盖率达到70%以上。教师全部具备本科学历,其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或研究生课程班的占30%以上比例。学校管理由精细化向精致化迈进,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一本录取率达15%以上,二本以上录取率达50%以上,普通高中办学实现优质化、内涵式发展。   三、工作措施   (一)科学布局网点,优化资源整合   1、科学布局普通高中学校网点,合理确定学校办学规模。按照市政府提出的“十万左右人口布局一所普通高中”和我县“高中教育集中在县城”的总原则,在发展好县中、县二中的基础上,保留并扶持、、三所民办普通高中,新建城南新区公办普通高中,依托县职校资源创办普职融合的县综合高级中学。县中、县二中校均年招生不少于2000人,城南新区高中年招生不少于1000人,县综合高中和各民办高中校均年招生不少于500人。   (二)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2、建立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经费保障机制。实行以政府投入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经费为辅的机制。随着县级财力增强,逐步提高普通高中财政投入水平,确保财政支出中普通高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每年有所增长、生均公用经费逐年有所增长,确保教职工人员经费财政预算安排不留缺口。对普通高中布局调整和学校改善办学条件等所需建设性经费,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政府拨款解决。   3、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所有符合规定的收费项目,学校必须按标准收齐收足。财政部门要足额计提土地出让纯收益的10%用于教育事业发展,并将此项资金50%以上用于发展公办普通高中教育。要进一步落实对捐资助学单位和个人的税收优惠政策,对纳税人通过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和国家机关向普通高中学校的捐赠,在应缴纳税额中全额扣除。   4、保障教师和校长培训经费投入。财政部门要按照高中教师工资总额的1.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学校要按要求选派教师、校长参加各级培训,为培训人员提供便利条件。   5、切实加强教育经费管理。财政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对教育经费的管理,严格执行财经纪律,规范收费行为,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任何部门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向学校乱收费、乱摊派、乱集资、乱罚款。   6、继续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按照省教育厅《省普通高级中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的要求,保证普通高中学校的基本办学条件,逐步提高相关办学条件指标,充分满足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7、增加高中学校装备建设资金投入。加快以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为主的教学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实现学生、教师计算机配备达标,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班班通”等设备配备达标;进一步完善实验楼、艺术楼、体育馆、图书馆等设施建设;大力推广数字化教育资源,建立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广泛应用,推动学校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现代化。教育行政部门每年要按照公办高中学校自收学费和财政划拨公用经费总额的15%统筹教育技术装备经费,统一管理、专款专用。   (三)健全扶持政策,发展民办教育   8、改善民办高中教育发展环境。依法落实民办普通高中学校、学生、教师与公办普通高中学校、学生、教师平等的法律地位,保障民办高中办学自主权。民办高中学校建设涉及的规费征缴与公办高中学校相同。鼓励金融机构对产权明晰、办学规范、诚信度高的民办高中学校给予灵活多样的信贷支持。各民办高中学校要建立完善的教师保险、人事等制度,切实保障教师合法权益。   9、依法加强民办高中教育管理。教育行政部门要依法对属地民办高中学校实行管理,健全民办高中学校法人治理机构,加强对民办高中学校办学行为的监督检查和教育教学质量督导评估,进一步完善民办高中学校年检制度。教育、财政、审计等部门要依法建立民办高中学校财务、会计、资产管理的审计制度,确保民办高中学校收取的费用主要用于教育教学活动和改善办学条件。各民办高中学校要健全学校党组织和工会组织,完善教代会制度。   10、提升民办高中学校办学水平。民办高中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要按照省定标准完善通用技术、音体美等教学设施设备,推进教学装备标准化建设;要按照不低于教师年收入1.5%的比例建立教师培训基金,培养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专业稳定的教师队伍。各民办高中学校要积极参加教学科研,促进内涵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四)提升教师素质,落实各项待遇   1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深入贯彻教育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八不准”》,认真落实《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师德师风教育严禁有偿家教和行为的通知》精神,加大教师职业道德的监管,严格师德考核,实行师德师风评优评先“一票否决”。#p#分页标题#e#   12、严格按照编制标准配备教师。按照国家和省编制标准为学校配备合格专任教师、实验人员、现代教育技术人员和管理及工勤人员。县编制部门要根据高中学校在校学生数,每两年核定一次学校教师编制,及时补充新教师,严禁在缺教师的情况下“有编不补”。要进一步完善以教育部门为主的高中教师调配、流通机制。学校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教育、人保、编办、监察等相关行政部门的监督管理下,直接到师范大学和六所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选拔一定数量的毕业生,配备到相应岗位。   13、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普通高中校长队伍。严格执行《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高级中学和完全中学校长由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提名、考察或参与考察,按干部管理权限任用、管理”的规定任免高中校长。各高中校长要坚持依法办学、依法治校、依法施教。   14、全面提升普通高中教师专业素质。进一步完善高中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切实抓好高中各学科骨干教师的培训。实施“名师工程”,建立名师工作室、名班主任工作室、名校长工作室,建立健全“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分配机制,培养一批教学专家、特级教师和省市学科带头人。   15、切实落实高中教师各项待遇。按照其它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办法,将公办高中教师绩效工资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县财政要加大保障力度。进一步优化高中职称结构,大幅度提高教师职称层次,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允许公办高中学校开展岗位设置管理试点工作,实行岗位等级工资制度。   16、加强普通高中教研员队伍建设。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一支政治、业务和身体素质好的高中教学研究人员队伍(可尝试选聘重点高中、重点建设高中学科优秀教师兼任教研员的办法),为教研员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设备等保障条件。教研机构要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业务指导能力。   (五)规范教育管理,深化教育改革   17、切实规范办学行为。各高中学校要端正办学指导思想,自觉执行上级有关法规政策,自觉接受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和指导。各学校要修订和完善教学、教师、学生、安全、后勤、行政等管理制度,构建与时俱进的现代学校制度,狠抓各项制度的落实。   18、探索普通高中“分层指导,分类推进”的管理模式。要对全县普通高中分层次提出教育教学目标,省级重点高中要做优做强、优势突出、品牌响亮,省级重点建设高中要重视基础、挖掘潜力、稳步提升,一般高中要突破瓶颈、选准项目、打造特色。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各层次普通高中的指导与管理,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学习活动,使不同层次学校在动态发展中逐步实现相对均衡。   19、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安全校园”、“文明校园”、“生态校园”、“进取校园”、“和谐校园”五园同创活动。各高中学校要全面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要以学生成长“六个一”活动为载体,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力强、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要以读书节、体育节、艺术节为依托,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体活动;要通过实施校园美化工程,加强校园绿化、美化和人文环境建设,不断优化育人环境。   (六)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20、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学校要增强课程计划的执行意识,全面落实课程计划,加强“课程、课堂、课外”研究,加强选修课程建设,重视对选课走班的研究与指导,推进选课制、走班制、学分制等教学管理制度改革。以县中“校本课程”特色建设、县二中“课外中英文海量阅读”试验项目为契机,引领高中学校深入开展特色校本课程研究和开发,培育、打造一批校本精品课程。   21、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坚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学校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积极尝试高中教改与我县义务教育“问题导学、互动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对接。总结完善县中“学案生成教学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等教学;加强学法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建立学困生帮助机制,探索拔尖学生培养方式,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   22、积极推进评价改革。重点加强教师评价、学生评价、教学质量评价。教师评价要研制反映教师师德、工作态度和工作总量、质量、业绩的指标和办法,进行公正评价,促使教师专业发展。学生评价要注重品德和能力,注重过程,促使综合素质全面提高。教育行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强教学质量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研究,形成科学性和操作性强的评价方案,定期开展教学质量评价,建立评价结果与学校绩效工资和教师职称评聘相挂钩的评价体系。   23、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学质量。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学校要坚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提高升学率相统一的原则,加强学习和研究新高考方案和考试说明,理性认识新高考指导思想、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制定有效应对措施,构建科学应考体系,狠抓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普通高中整体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提高。

民办高中教育范文3

[关键词]三亚市;基础教育;教育资源;教育水平

2016年9月主席参观北京市八一学校时强调:“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基础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先导性地位,必须把握好定位,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努力把我国基础教育越办越好。”[1]基础教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规定划分)分为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和高中教育四个阶段。目前,三亚市基础教育水平在全国处于较低的水平。为了更好地促进三亚市教育水平的提升,近年来,三亚市采取了大量措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与国内的其他地区相比,三亚市的基础教育水平仍然不高。

一、三亚市基础教育的现状

三亚市的基础教育事业经过多年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教育投入逐年增大、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师资队伍质量不断提高,教育管理不断规范、教育质量不断提高。[2]本研究通过反映教育发展状况的硬件和软件的两个指标———教育资源状况和教育水平状况来说明三亚市基础教育的现状。

(一)三亚市的基础教育资源状况

1.三亚市现有的基础教育阶段学校状况

三亚市现有崖州区、天涯区、吉阳区和海棠区4个行政区域。2016年末,三亚市户籍人口达到58.23万。2017年,三亚市拥有各级各类学校共297所,在校生18.8万人。三亚市的各级基础教育学校状况如表1所示。目前,三亚市内各级基础教育学校共292所,在校学生人数达到了14.42万。从学校性质上来看,在各级学校中,幼儿园以民办学校为主,有91所,公办仅有9所。小学、初中、高中阶段则以公办学校为主,民办学校仅有21所。

2.三亚市基础教育阶段师生状况

目前,三亚市基础教育各个阶段共有14.42万在校生。生源可分为两大群体:一类是本土学生,另一类是外来学生,其中,大部分中小学学生是外来人口。三亚市基础教育(不包括幼儿园)的教师共有6026名,其中小学阶段有3246名教师,中等教育阶段有2780名教师。从师生比例来看,三亚市中小学阶段的师生比为1∶20左右,中等职业教育的师生比为1∶15。

3.三亚市政府为发展基础教育提供的资源状况

2016年2月27日通过的《三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要提高基础教育质量,进一步加强学前教育,普及高中教育,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对此,三亚市各级相关部门采取了诸多措施,包括硬件和软件方面的措施,全面促进基础教育的发展。第一,截至2015年,三亚市实现了财政性教育经费的逐年增长,突破了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4%的目标。财政性教育投入的增加为三亚市基础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财政保障。第二,三亚市大力改善教育教学的环境,加大学校标准化建设力度。从2012年到2015年,三亚市投入24亿元进行了大范围的教育基础建设,大力改善了教学楼、综合楼、学生宿舍、食堂、运动场等场所的条件。同时,三亚市调整学校布局,增加学校网点,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便利的、优质的学位;进行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实现100%的现代教学技术覆盖率;建成三亚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云平台”,创建教育资源库,实现教育资源共享。第三,三亚市不断完善基础教育师资结构,通过与复旦中学等优秀学校的合作,提升师资力量,启动了提升乡村教师信息技术运用的项目。第四,三亚市不断完善对贫困生的资助体系,进一步扩大资助范围和资助力度。目前,三亚市实现了生均公用经费逐年提高的目标以及义务教育“五免一补”(免除学杂费、课本费、住宿费、作业本费、发放教辅书费和发放寄宿生生活补助)、普通高中实施“四免一补”(免除学费、住宿费、课本费、作业本费,发放国家助学金)、中职学校实施“三免一补”(免除学费、住宿费、课本费,国家助学金)、农村寄宿生生活费补助。[3]

(二)三亚市基础教育水平状况

为了提升基础教育水平,三亚市相关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近几年,三亚市的中小学入学率和升学率有了一定的提高。从基础教育的最直接成果指标———高考录取率来看,三亚市近几年的高考录取率处于逐渐上升的状态,尤其是本科上线人数涨幅较快。但在小学阶段方面,基础教育水平提升速度还是较为缓慢。[4]从2017年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的海南省顶尖中学(前10名)排行榜可以看出,三亚市的基础教育水平在海南省的状况不佳,三亚市的高中未有一所进入排名,而海南省的优秀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海口市(排名前十的高中7所集中在海口,另外三所分布在文昌、琼海和临高)。

二、三亚市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

就当前三亚市的教学资源来看,三亚市的教学资源存在一定的短缺问题,且在区域分布上不太均衡。

1.教育资源总量不足

三亚市基础教育资源总量的不足反映在多个方面。首先,财政性教育投入总量不足。尽管这几年三亚市的财政性教育投入超过了GDP4%的指标,但是由于三亚市的GDP总量较低,导致实际投入的财政性教育经费仍然难以满足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其次,学校资源、学位资源缺乏。三亚市的部分区域仍然存在学校资源、学位资源不足的状况。比如,2016年9月,三亚华侨学校海棠湾高中部成立才结束了三亚市海棠区无高中的历史;崖州区也是在2016年9月才拥有了第一家公办幼儿园。学位不足主要体现在高中阶段,三亚市每年有约1万的初中毕业生,然而本地普通高中能够提供的高中学位仅在4000左右。最后,师资力量不足。通过表1我们可以看出,三亚市基础教育阶段的师生比基本在1∶20左右,这与2015年我国教育部1∶16的最低要求有着较大的差距。

2.教育资源分布不均

三亚市基础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表现在城乡之间和市区内部之间分布不均。为了整合教育资源,近几年,三亚市对辖区内的中小学进行了整合,然而,在进行整合后,校区地理位置明显向城区倾斜,而农村地区则大量减少,优秀的师资也向城区聚拢,这加大了农村基础教育的难度。其次,市区内部区域发展也不均衡。从学校的区域布局来看,三亚市的教育资源主要分布在吉阳区和天涯区,尤其是吉阳区。吉阳区现有学校(含幼儿园)共101所,占三亚市基础教育学校总数的35%,其中:幼儿园52所(公办2所,民办50所),占三亚市幼儿园总数的52%;小学32所(公办31所,民办1所),占三亚市小学总数的25%;初中14所(公办5所,民办9所),占三亚市初中学校总数的29%;高中4所(公办3所,民办1所),占三亚市高中总数的44%。[5]最后,教育资源校际分布不均。三亚市在进行教育资源规划时主要向公办的几所重点中小学倾斜。从整体师资力量上来看,由于三亚市民办学校具有大量外来优秀资源的注入,民办中小学的师资力量明显强于公办中小学。

(二)教育水平较低

三亚市基础教育水平尤其是素质教育水平和其他地区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一是接受基础教育的受教育程度较低,二是基础教育的效果尤其是素质教育的成果不是很明显。从表1可以看出,三亚市内接受基础教育的人数有限。在强制性义务教育阶段,基本上每一届有1.1万左右的在校学生,而到了非强制性高等中学教育阶段,在校生人数则下降了近一半。三亚市教育局的统计数据显示,三亚市初中升学率仅在60%左右且义务教育阶段中途辍学率较高,达到了13%。[6]从教育的效果来看,三亚市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从学生的学习效果来看,尤其是在学生的素质能力培养上,三亚地区的学生和其他地区的学生相比,在整体上仍存在较大的差距。

三、促进三亚市基础教育发展的建议

(一)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大力扶持基础教育

1.持续加大财政性教育投入

教育投入是教育发展的坚实保障。财政性教育投入的增加是为了使三亚市的基础教育发展有更为充足的资源。增加的财政性教育投入应合理、有效地分配在改善学校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师资队伍结构和素养提升、学生教育补助等方面,使三亚市基础教育的发展具有更坚实的后盾。

2.合理统筹,均衡教育资源

合理规划三亚市基础教育资源的布局,使三亚市地区基础教育阶段的每个学生都能实现就近入学。此外,在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师资力量分配上尽量实现均衡化,避免出现优秀教育资源在个别学校集中的现象,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便利地接受良好的教育。

3.鼓励民办教育的发展

由于多种条件的限制,三亚市目前的公办基础教育资源并不能较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对此,以民办教育的形式弥补公办教育的不足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三亚市有21所民办中小学以及多所民办幼儿园,为广大市民很好地解决了学位和教育水平的问题。但是,民办教育的发展并未完全解决三亚市基础教育的难题,教学资源仍然短缺,民办学校学费也较高。对此,三亚市教育局和政府的相关部门,应大力扶持民办教育的发展,增加社会教育资源,并为其提供政策、税收等多方面的优惠政策。

4.进一步完善教育资源共享平台,促进教育信息化建设

为了更好地整合三亚市现有的教育资源,实现优秀教育资源的共享,三亚市初步建立了教育资源云平台,但是在平台内容建设和外部优秀教育资源共享上还是存在一定的不足。对此,三亚市教育局还需进一步引导该平台的发展。此外,目前三亚市整体电脑普及率远不如手机普及率,政府可开发相应的手机APP软件扩宽学生获取教育资源的途径。同时,政府还需进一步完善三亚市中小学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促进三亚市基础教育的信息化进程。

5.建立健全对基础教育学校的评价体系

三亚市各级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基本属于公办类学校,这些学校对于政府的财政性依赖较强。这使政府部门尤其是教育部门的评价体系对于各个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重要引导作用。三亚市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学校的评价体系,将提升基础教育水平的各个重要指标合理地纳入考核范围,使三亚市内的适龄儿童皆有机会接受优质的基础教育。同时,政府也要加强对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监督。

(二)学校应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基础教育服务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学能力

教师承担着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角色。因此,提升教师队伍的结构和素养十分重要。学校应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建设,建立、健全教学能力提升机制和竞争机制并努力引进外来优秀教师,壮大教师队伍。同时,政府应为当前的教师队伍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更高待遇,保持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并为其提供多种途径的素质发展平台。

2.加强和内地优秀学校的合作,提升教育教学管理水平

民办高中教育范文4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1.各项教育事业实现协调发展。加快推进学前教育增量提质,深入实施学前教育五年行动计划,召开开全市学前教育五年行动计划暨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创建工作推进会。加快做好城乡幼儿园规划与建设工作,新建、改扩建幼儿园45所。全市学前教育优质资源覆盖范围不断扩大,新增省优质园20所、市优质园22所,目前,全市省优质园达209所,占比58.4%。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深入开展全市义务教育学校规范办学行为“减负校校行”活动,启动市薄弱初中课程基地和小学特色文化项目建设。指导区加快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创建步伐。推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全面加快薄弱高中创建三星级步伐,进一步推动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转变教学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启动市级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3所学校参加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评比。职业教育内涵发展取得新成效,7所省四星级中等专业学校加大省高水平示范校创建力度,6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通过省专家组评估验收。省技能大赛共获奖牌93枚,其中金牌3枚。2014年对口高考技能考试过关率达97.1%,,位居全省前列,本科达线262人,专科达线2342人,本专科达线率达98.3%,创历史新高。加快专业设置优化调整,目前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共设置13个专业大类,106个专业方向。全市社区教育完成实用技术培训5.2万人次,创业培训0.2万人次,精神文明培训10.6万人次。

2.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升。继续为各县区免费定向培养幼儿师范生100名,目前已经完成招生宣传和面试组织工作。积极组织各级各类培训449人次,其中,出国培训48人次,省级培训329人次,市级培训120人次。精心组织面向社会认定教师资格工作,共组织215名社会人员和全日制非师范类毕业生参加测试。精心组织省第十三批特级教师推荐人选选拔工作,共推荐上报26人。组织市首届中小学教师微课大赛,目前共有662人参赛。18名教师在省“两课”评比中获奖,获奖率达90%,居全省第二。

3.各项教育惠民举措落到实处。中小学校安工程建设扎实推进,上半年新建、开工、加固校舍17.9万平方米。拆除、停用D级校舍36.6万平方米,基本实现全市所有D级校舍100%停用。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中心城市教育布局调整工作加快实施。老城区部分中小学布局调整基本完成,市实验小学新校区投入使用,马陵高中新校区主体工程完工。启动中心城市中小学幼儿园午餐保障行动,起草了《中心城市中小学、幼儿园午餐保障行动实施方案》,并向各区征求意见。实施中心城区食堂改扩建和午餐配送工程,目前,改扩建食堂2.3万平方米。教育现代化创建取得新进展,圆满完成省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估工作,宿豫区接受省教育厅专家组的现场督导,创建工作受到省教育厅领导的高度评价。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

1.深入推进各项重点工作。一是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督促指导,提升创建的针对性。深入沭阳、调研,促成县委、县政府尽早召开创建工作推进会,切实做到早谋划、早准备、早推进,确保今年下半年通过申报,今年底或明年初通过省厅评估验收。制订我市更高水平教育现代的创建方案,并在区先期试点,启动高水平教育现代化的建设工作。二是加快推进中心城区教育提升工程。加快马陵高中新校区建设进度。加快青华中学、宿豫实验高中三星级创建步伐,大力推进市钟吾初中校园改造工程,打造省级精品校园。深化中心城区布局调整和学校管理体制调整的成果,调优做强教育资源,切实提升中心城区的教育教学质量。三是加快推进校安工程建设。严格按照全年60万平方米的建设任务,建立工作调度、任务督办、监督检查、进度通报等长效工作机制,一着不让地抓好推进工作。加强对民办学校校安工程建设面临困难和问题的研究,按照市政府四届四次会议要求,建立激励机制,分类指导,分批建设,确保民办学校的校安工程顺利实施。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校舍改造维修长效机制,实现校舍安全管理常态化、长效化。

2.推进基础教育优化发展。一是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提高。以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创建为抓手,进一步整合学前教育资源,合理调整幼儿园布局。加快农村薄弱园建设,年内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20所,创建省优质园25所。二是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以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创建为抓手,积极探索集团化办学的新路子,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确保全市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保持在98%以上。三是努力实现普高教育的优化发展。加快薄弱高中创建步伐,创建三星级以上普通高中1所。实施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推进课程改革,构建高效课堂模式,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严格控制学校规模和班级人数,实施精致管理、精品办学。进一步规范高中招生秩序,规范执行热点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均衡分配到各级各类初中的政策,让更多的学生接受优质高中教育。深入推进市级课程基地建设,推进普通高中特色发展。

3.加快职业教育内涵发展。一是大力实施品牌特色发展战略。强化品牌意识,着力提升办学层次,加强名优专业、基地的建设。认真制定学校品牌发展的规划,进一步加快优质资源的创建步伐。全市年内创建省高水平现代化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2所,创建省品牌特色专业10个,省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5个。二是实施改革创新发展战略。积极探索“专业承办、产业承包”的学校管理机制,变消费性实习为生产经营性实习。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机制,加快建立职普沟通机制,全面提升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不断提高技能大赛和对口高考的成绩。加大职业学校学生就业指导,职业学校毕业生“双证率”达80%,当年一次性就业率达95%,三是加强社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健全社区教育保障机制,让社区教育有阵地、有人员、有经费。加快构建以市开放大学为龙头、县(区)开放大学、培训学院为骨干,社区教育中心为主体、居民学校为基础的社会教育体系。

民办高中教育范文5

弥补了国家教育投入的不足中等民办职成教育完全由民间筹集资金举办,国家只给以政策支持和规范管理,所以,每所民校都是个人投资或吸纳社会闲置资金启动举办的,大大地缓解了国家培养人才经费不足的压力,有力地补充了政府对教育经费投入的不足。促进了教育平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颁布的前后几年,由于高中阶段的教育资源有限,初中毕业生只有五分之一的学生可以升入高中学校学习,大批的初中毕业生和初中肄业生无学可上,造成了受教育不平等的现象,民办中等职成教育招收了大批被高中挤下来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未成年人的受教育公平。

民办职成校目前的困境

(一)招生难自2009年以来,初中学生总数逐年下降,我区2002年初中毕业学生一万余人,到2012年毕业学生降到6000余人。再加上普通高中扩建,大学入学门槛降低,使得大量学生选择了上普通高中。在就业上,由于用人单位急于用人,降低了招工的标准,一些家长急于让孩子挣钱,不愿让孩子继续上学,直接送孩子进企业打工。还有一些中小企业萎缩造成部分工人失业等原因,使学生上中等职成校的热情大大降低,职成校招生异常艰难,大点的学校一年招百十人,稍小一点的学校只能招来十几人。

(二)经费紧由于学生少,学校运行经费减少。连年的低效益运行使学校拿不出经费购置新设备,进而影响到学校的教育质量,降低了学校的声誉。

(三)教师缺民办学校教师流动始终是个问题,能教课又教得好的教师往往会被其他单位挖走。还有一些教师到学校教课是为了自己成长,一有机会就走了,能在民校干够5年以上的教师只是少数。加上这几年在校生人数锐减,教师信心不足,流失教师增多,教师严重不足。

民办职成校走出困境的策略

(一)争取政府支持政府支持是民办职成学校继续存在和发展的重要保证。政府是干事创业的大后盾,有了政府的支持,许多问题都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因此,民办职成学校应继续努力争取政府的政策、制度、人才、资金等多方面支持,以维持和促进民办职成教育的稳步、快速发展。

(二)联合举办职成教股份集团目前,我区的民办职成教育处于一种小、散、弱的状态,在当前的形势下,每一所学校想发展起来都是困难的,单一地维持现状将更艰难。如果联合办学,可以把分散的力量联合起来,把分散的经费集中起来,把分散的专业优化到一起,把规模小、设备不完善的实习、实训场所整合成规模较大、设备完善的实习、实训场所,把有限的教师、教学资源集中起来,互通有无,资源共享。这样,就可以大大降低每所民校的办学成本,节省人力、物力、财力,提高民校经济与社会效益。师资方面,单个学校招生的若干专业在招生不足班的情况下,仍然要按一个完整班配备教师,如果联合起来,招的学生多了、集中了,有利于教师资源的充分利用,避免师资的浪费,也节省了资金。校舍、设备也都可以集中使用。每一所学校的举办者都有一定的勇气、思路和智慧,联合起来集中最优智慧,找出最佳思路,实行民主、科学的管理,会大大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降低办学难度,促进民办职成教育事业的稳步发展。

(三)公、民办联合办学,优势互补1、管理方面。国办学校机构健全并有规范的管理制度,但机制不灵活。民办学校管理和机构都不及公办学校健全,但在办学机制方面具有一定灵活性。规范的管理、健全的制度加上灵活的管理机制,有利于在竞争中取胜。2、师资方面。公办学校教师虽多但有些需要的专业课教师缺乏,民办学校可以按需聘请。公办学校教师往往是理论强而实践弱,民办学校教师多是实践强而理论弱,联合办学可以互补。3、工作态度方面。公办学校教师有吃大锅饭的倾向,民办学校教师都是按需聘请的,重实干讲效益。联合办学可以激起公办教师的干劲,更好地发挥公办教师和民办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4、教育资源方面。公办学校政府投入多在房舍上,民办学校投入多在设备上,联合可谓珠联璧合。5、招生方面。利用国办学校的稳定,利用民办学校的灵活,招生将超过二校单独招生之和。

(四)长短结合求稳求活靠单一的学历教育,在学生减少的情况下,很难将学校办出规模,还要开发、开展社会成人短期培训。社会上的成人教育市场远比在校初中毕业生的市场大。据调查,有些人参加工作后,发现有些工种既体面工资又高,但这样的工种需持证上岗,所以,为了调换工作就需要参加培训。有些工作由于新形势的要求需参加培训,例如,我区的广大农村,都实行了新农合,为保证新农合政策的准确实施,上级要求从事这项工作人员必须懂得卫生基本知识和计算机操作能力,因此想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必须参加培训,学习卫生基本知识和计算机操作能力。还有一些人,动手能力不足,又想从事技术较高级别的工作,拿到较高工资,需要进一步学习培训,提高操作水平。还有一些人为满足提高自己家庭生活质量和个人生活质量的要求,也想参加培训。当今的大学生考证热,技术工人考等级证,财务人员考会计证,家政服务人员考专业证等等都要参加培训。根据需要举办短期培训,使学员考得相应证书,获得需要的技能和知识,是民办职成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成人培训也是职成校的职责,学校既要依靠长线的学历教育求稳,也要以短期的培训求活,努力扩大办学规模,维持办学稳定与持久。

(五)注重信息采集,创新办学思路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社会,获取和整理有效信息,是有效开展工作,促进事业稳步、健康、快速、创新发展的重要前提。为此,学校应和企业紧密结合,获取准确、全面的企业用人需求信息,制定有针对性的培养目标,培养出符合企业用人需要的学生;和政府加强联系,获得政府项目的培养信息,争取政府拨付资金,按政府提出的培养目标,培养出政府需要的各类专业人才。每年的技术干部都有培训项目,每年的行政事业单位以及农业技术等也都有许多的培训项目,如果有了信息,就可以争取项目,达到扩大办学路子的目的;学校在社会上获取信息,可以更广泛地开展培训项目;学校应走出去学习、借鉴其他学校的办学思路,办学理念,扩大自己的视野,开拓办学的新思路。总而言之,广泛采集信息,充分运用信息,引导、拓展办学思路,是推进民办职成教育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p#分页标题#e#

(六)提高学历层次如今用人单位用人要求是多层次的,有的要求学历层次较高,有的要求操作能力较强,民办职成教育是迎合市场经济而诞生的,它就应该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开展教育。因此,学校应该和大学联合办学,开展自学辅导、函授、远程等多形式教育,让在校学生除了获得中等学历证书外,还能获得高等学历证书。这样,既缩短了学习时间,还学到了技术,又可以满足学生到要求较高学历层次的用人单位就业的需要。

民办高中教育范文6

目前,我国民办高校在校生数量稳步增长,随之而来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多地受到教育界的普遍关注。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针对民办本科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特殊性,立足一线民办本科高校学生管理角度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掌握“一手”民办本科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并进行理论研究,运用“分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接地气儿”的心理健康实践活动进行心理疏导,培养民办本科高校大学生健康的心理,辅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关键词:

民办本科高校;大学生;分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与实践

由于民办高校办学的特殊性,使民办高校大学生既有普通高校大学生共性心理问题,还承受着其他方面的心理压力。本文针对民办本科高校大学生,提出分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探索民办本科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思路、新途径。

一、民办本科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问题。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得知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普遍表现为自我意识强,抗挫能力差;学习兴趣不高,目标不明确;功利性强,缺乏感恩之心等。本文将从大一至大四不同年级的角度分析研究民办本科高校大学生同年级学生存在的共性心理问题。

1.大一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是因高中填鸭式学习转向大学自主式学习,产生的学习心理压力;另一方面,从高中以家庭为主的人际交往扩大到与同龄人、老师甚至社会其他行业人士的人际交往,导致人际交往障碍心理。以上两方面总的原因是能否渡过高中生向大学生的角色转变,尽早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如大一年级学生的心理问题得不到缓解,会导致学业困难,学生个性的自闭、自大、自卑、孤僻等一系列的严重后果。

2.大二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因习惯大一以来“独立”的生活模式,对学校周边环境有了接触性的认识,从而导致学习精力上的松解。在学业上又进入了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因精力上的松解,导致娱乐与学业的矛盾心理;另一方面,经过一年的“考察期”,正处青春懵懂期的大学生进入异性恋爱式交往的高峰期,从而导致一系列的恋爱问题心理。以上两方面总的原因是因熟悉大学学习、生活模式,想自由而丰富多彩地生活。如此时得不到正确引导,会导致焦虑、自我怀疑、偏执、困惑、敏感、忧郁、责任感缺失等心理问题。

3.大三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大三是开设专业课阶段,需要全面整合文化、专业基础知识,融会贯通于专业理论、技能学习,因知识底子“薄”,导致学业焦虑心理。大三学生已对自己所学专业、社会大环境有一定的认知,但对自己的将来,目标仍然不确定,产生对未来的迷惑心理;另一方面,大学生对社会上的一些思潮有了一定的认知,但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定位仍不完善,多种态度、标准、思想相互“切磋”,处于“三观”濒临成熟的缓冲期,产生压抑模糊心理。以上两方面如不能得到较好的心理疏导,会导致毕业困难、对生活失去动力、对人生失去目标。

4.大四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因社会就业现状所至,各高校包括民办本科高校都在鼓励学生大四上学期就进入就业期。然而,学生一边完成大四的相关课程,另一边还要整合大学“收获”,奔向招聘求职大潮中,从而产生就业、择业心理问题,更甚者会出现消极求职等心理;另一方面,毕业在即,一边要撰写论文,另一边要完成毕业前的各种离校事宜,会将学生推向烦躁的顶端,产生浮躁的心理。以上两方面如不能得到较好的疏导,会导致学生求职、就业难,患得患失于自己的大学学习生活,引发一系列不文明毕业离校问题,更甚者出现极端事件。

二、民办本科高校大学生分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与实践

目前文献中体现解决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大多采取心理测试量表的方式,如:症状自评量表SCL-90、自尊量表SES、个人评价问卷PEI,或提出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立建全心理健康教育机制等方式。本文将从民办本科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角度,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践。

1.针对大一年级学生因学习方法改变产生的心理压力,开展“优秀学子事迹座谈会”、“学生学业案例分析大会”,以学习成绩突出的学生典型代表为主体,与大一学生分享学习方法转变过程、心理调节方法等等。针对人际交往障碍心理,开展以寝室、班级、年级为单位的,丰富多彩的文、体、学、劳活动。让大一参与者“享受”其中、收获其中。通过实践活动做好高中生向大学生角色转变,做好衔接育人管理,让学生勇于与他人沟通、主动适应大学学习生活。

2.针对大二年级学生的娱乐与学业矛盾心理,开展“学业规划大赛”、“学生学业家长座谈会”。通过活动强调学业的重要,还要发挥家长的推动作用,辅助家长从实际出发定位孩子的能力及目标,不因家长的期望值过高或过低引发孩子不必要的自卑、自负心理。针对学生恋爱产生的心理问题,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相关内容解析性与爱的利害,引导学生以正确的心态与异性交往,鼓励以促进学业、责任为先的恋爱观。通过实践活动做好学校家庭互动,关注学生学业,推动学风育人管理,让学生正视学业,勇于面对恋爱问题心理,学会担当,学会取舍与放弃。

3.针对大三年级学生的学业焦虑及对未来的迷惑心理,开展“专业技能比赛推广会”、“考研经验交流会”。通过专业老师指导参加专业技能比赛,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获得奖励的方式促进学生专业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考研,做好升学与就业的选择,调节学生内心的焦虑及迷惑。针对“三观”渐于成熟的大三学生,因各项思想碰撞而产生的压抑心理,开展优秀毕业生返校事迹报告会,以生动、亲近的方式与在校生沟通,讲述自己的生活、工作情况、努力拼搏事迹,以此助力“三观”的正确形成。通过实践活动,在专业老师指导下参加专业技能比赛,同时也提升了专业育人管理水平,引导学生增强专业技能学习,对未来有一个初步打算,对“三观”有更深刻的理解。

4.针对大四年级学生的就业压力心理,开展“就业简历点评会”,与学生交流如何总结大学四年所获,制作体现个人“闪光点”的、求职意向明确的求职简历,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求职自信心。引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赫兹伯格的激励理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辅助学生就业及择业。针对因即将毕业产生的浮躁心理,开展“毕业、就业有关事项说明会”,让学生根据时间推进做好相关安排。通过实践活动,完善就业育人管理制度;加强学生的自我总结能力,明确毕业前的各种事项,合理安排,顺利毕业;尽早给自己合理定位,实现顺利就业。

三、民办本科高校大学生分年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任何实践活动的开展都呈现出“多面立体”效果,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引导作用体现于实体,感知于无形,但其中的影响效果是极其明显的。

1.防患于未然,影响于无形。不可否认一点,从严格意义上讲所有人都患有一定程度上的心理疾病,比如强迫症、烦躁等等,但并不影响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能通过全国统一高考进入高校的大学生,只有极少数学生患有医学上的心理疾病,且患病人数不多,这类心理疾病学生的医治方法大多选择休学医学医治。对于民办高校的在校大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重在防患于未然、影响于无形,从学生实践活动的角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这种无形的影响力达到最优,即可以“防”又可以“引”。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学生实践教育活动相融合,更有助于解决、疏导心理问题学生的病症。

2.干预极端个体,宏观调控整体。心理健康本身的状态就是一个变量,一颗心是孤独的,但一群心是有力的,个人如粟,集体如仓。因此,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充分发挥集体的作用。通过针对性的实践活动,可以让很多颗心因为一个理由在一起,彼此会有影响和照应。同时,注意日常学生心理状态调查,针对心理危机情况及时做出针对性的干预,既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也从关心帮助学生的角度,控制住极端问题。在心理健康个体或集体教育过程中由学生管理者传输健康的思想、道德,最大限度地发挥“仓”的包容度和安全感。

3.学校、家庭、社会联动,共同辅助学生学业有成。学生不仅仅是学校的学生,更是家长希望的延续者、社会的建设者。因此,通过系列实践活动,立足学校,联系家长,将学生推向社会,从中认知自己、感知社会,面对问题、接受现实,完善自我、调节心理,顺利完成学业。民办本科高校大学生主要因学业问题、人际问题、就业择业问题带动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从学生管理视角剖析学生心理问题,更有的放失地进行实践活动引导,从而更有效地解决问题。

作者:张艳丛 赵婧 苏永彬 单位:哈尔滨石油学院

参考文献:

[1]张薇薇.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及方法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5,(19):186.

[2]李利荣.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3,(30):95.

[3]林红.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134.

民办高中教育范文7

2020年工作回顾

一、强化党建引领,大力推进“党建+教育”建设

局党委积极巩固主题教育成果,激发教师队伍内生动力。大力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发挥党建辅导员作用。全面推进全县中小学、机关党建“三化”建设,切实解决一批长期困扰基层党建工作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提升党员干部服务能力。着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打造学校课程品牌。扎实开展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教师廉洁自律。大力弘扬热爱学生、教书育人的敬业精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二、围绕中心工作,持续提高素质教育质量

县教体局紧紧围绕素质教育核心,秉持“育分先育人”的教育理念,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教育管理,提高教育质量,竭力提升全县基础教育工作水平。

1.加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管理,不断规范办学行为。引导各中小学校长构建先进的学校文化体系、强化课程领导力、管理育人创新、强化质量意识。进一步提升校长、教导主任驾驭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提高对学校教育教学常规、课堂常规、教研常规的统筹规划能与编制能力,强化学校核心领导团队整体管理水平。

2.以“红色教育”为突破口,打造德育工作品牌。充分发挥我县红色资源优势,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进一步深化少年儿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争做时代新人,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促进学生养成文明礼仪习惯、生活卫生习惯、自觉学习习惯、安全自理习惯的养成,加强学生自主管理,并将养成教育和自主管理纳入学校综合评估体系。

3.教育教学质量连创佳绩。科学的教育理念和精心的指导管理,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了良好基础。2020年,我县中考文化总平均分486.62分,继续位列全市第二,较全市第一名仅差1.57分,全县最高711分,600分以上人数453人;高考再创佳绩,600分以上人数24人(不含少年班),一本上线人数126人(不含少年班),上线率为9.94%;本科以上421人(含体艺生,不含少年班),上线率为33.23%。其中叶征宇同学以理科698分的成绩,成为我县连续两年荣录清华大学的学子。

三、紧扣重点工作,推进城乡教育稳步发展

1.以努力化解大班额为重任,进一步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一方面实施城区学校扩容工程和农村学校改善工程,通过城区新建、扩建学校增学位,同时加大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和小规模学校建设,港边中心小学整体搬迁建设项目正在有序进行,目前已经完成综合楼、教学楼基础地梁浇筑,预计2021年9月竣工投入使用,项目工程总投资约3000万。新篁学校改扩建、新篁学生宿舍改扩建、新学校道路改造等项目正在有序进行施工,龙门霞坊小学整体搬迁项目已在10月完成项目建设招标,一小改扩建项目、兴安学校改扩建、实验小学改扩建、职业中学实训楼等项目正在办理前期手续,暑期进行姚家中学、岑阳中心小学、铺前中心小学、县二中、县一小、职业中学教学楼维修改造工程,维修项目均已验收投入使用。同时加大农村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投入,提高农村教师福利待遇,留住优师,提升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让每一位孩子在家门口享受优质的教育,有效地实现了调控分流,城区均衡发展。另一方面规范招生行为,控制城区招生规模,不断修改完善《城区中小学入学公告》,控制城区学校规模和班额,小学新生入学班额已控制在45人以下,初中新生入学班额已控制在50以下,全面消除超大班额,基本消除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

2.实施高中攻坚计划,大力提高高中普及率。今年实现三中和职业中学扩大招生规模,全县户籍人口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5.0%,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达到6127,其中中学3634人,三中1130人,职业中学1363人。全面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额,56人以上大班额比例控制在省定标准以内。实现了教育部和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基本建立起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协调发展、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高中阶段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多样化需求,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目标任务。高考成绩稳中有升,连续两年均有学生考取清华北大。

3.多措并举不断提高学前教育办学水平。一是大力投入学前教育建设项目。补足农村幼儿教育配套设施短板,姚家中心幼儿园2020年7月开标建设,项目新建教学楼、综合楼,总建筑面积1600余平方米,投资总金额450万元。计划2021年9月竣工投入使用。城南幼儿园(幼小衔接示范园)已经完成项目用地征收及林地勘察等前期工作,该项目计划总投资为6000万,将于2020年12月开工建设,2021年12月竣工。二是大力推进示范园创建,在一幼(省级示范园)的示范引领下,以结对帮扶的形式,二幼、三幼、四幼和6个乡镇中心幼儿园也相继被评为市级示范幼儿园。三是落实长效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扶持政策,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创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根据相关文件精神,安排28.12万元用于发放29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公用经费和8.23万元用于对26所民办幼儿园疫情期间民办幼儿园资金帮扶。四是努力做好小区配套园专项治理工作,有序有力分类推进小区配套园移交回收。目前,我县规划建设的小区配套幼儿园已全部办成公办园或委托办成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完成率达100%。

4.扎实推进各项资助管理工作。严格落实党和国家的资助政策,不断完善工作运行机制,立体宣传,精准施策,双向负责,精准履职,部门联动,精准摸排,分项落实,精准资助,入学贷款,精准助力。编写《2020年县学生资助政策》立体式宣传国家资助政策。印发了《县教育扶贫学生资助政策实行学校校长与乡镇属地双负责制度》,明确各自职责,促进各方精准履职。2020年,全县累计受资助贫困学生13834人次,发放资助金672.77775万元,资助率达100%。安排专人为考上大学的贫困学生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为429人成功办理了助学贷款,精准助力学子实现大学梦。

四、兼顾各项工作,整体推进教体、科技工作稳步前行

1.共克时艰,科学组织、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年初疫情发生以来,县教体局以最大努力、最严措施、最快速度,全面落实防控措施,吹响了教育战“役”的号角。于1月23日迅速召开局班子扩大会议,传达落实上级有关防控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教体系统疫情防控工作,成立以局党委书记、局长陈填心为组长,其他局领导为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为主要成员的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以部署相关工作。各校在局党委统一部署下,也迅速成立防控领导小组,层层压实了责任,制定了细致的专人负责制度,畅通了工作部署、情况反馈渠道,编制了一张密实的教育系统防控网。加大宣传力度,对全体师生、家长进行全覆盖宣传。组织各学校进行深入精准的摸排工作,运用网格化管理部署防控工作,细化责任、加大宣传力度、把排查和监管工作贯穿始终,并部署组织线上教学工作。克服重重困难,多渠道筹措、储备疫情防控物资,并精心安排,及时发放到各学校、幼儿园。

2.切实维护师生安全和校园稳定,努力创建平安和谐校园。全面落实校园安全防范各项措施,不断加大投入,强化学校“人防、物防、技防”建设。改扩建工程安装数字高清监控系统,保证全县学校监控系统安装率达到100%,积极探索以新技术完善校园安防,将校园安防信息系统接入县公安天网工程。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定期开展各项演练。做好“十个一”工作,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强化校车管理,确保接送安全。强化日常监管,规范台帐建设。充分发挥校园安全专业委员会职能,确保各项整治措施落到实处。提高站位,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多措并举,努力做好特殊时期的安全稳定工作。

3.搭建教研平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以“名师讲堂”为平台,本着“发展学生,成就教师”的目的,使名师讲堂已真正成为我县教师成长的“加油站”、展示风采的“T型台”和沟通社会的“连心桥”。今年目前共录制了29节课,一大批青年教师专业迅速成长起来,在历练中得已成熟,众多学生在学习中成才,在快乐中成人。

4.大力推动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认真落实课程要求,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大力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认真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扎实开展体育竞赛活动。组织引导广大群众参与全民健身运动,经常组织各项群众体育竞赛,各级组织参加各级各类体育赛事,并取得良好成绩。

5.重视科技工作,大力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加快科技型企业培育,抓好全县研发费用使用,稳妥推进高企培育工作,大力支持企业申报省、市研发项目,扎实开展“科技活动周”,深入实施科普工作。

五、困难与问题

(一)教育投入不足与教育快速发展矛盾较大。由于财力紧张,少数学校还不同程度的存在校舍面积不足及“大班额”问题。农村中小学大部分学校缺少田径运动场、食堂、师生宿舍短缺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

(二)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镇、乡、场之间、学校之间发展还存在不均衡的方面,离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要求还有差距。

(三)结构性师资紧缺的矛盾还存在。专任教师结构不尽合理,农村学校教师年龄趋向老龄化,优质教师的分布不够均衡。在市内外有影响的知名校长、知名教师、学科领域带头人等拔尖人才较少。

(四)职业教育发展难题有待破解。实训设施及实训场地不足,专业技能教学不足。专业实训设备不齐,有的专业甚至没有,缺乏实训大楼。由于我县职业教育发展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办学经念不足,应积极探索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之路,与先进职业教育机构建立合作帮扶办学模式。

(五)项目建设存在推进难的问题。因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建设用地征地补偿价位过低,老百姓拒绝签订补偿协议,严重影响征地工作进程。同时建设用地手续很难办理,致使项目下达后迟迟不能启动。

2021年工作思路

新的一年里,全县教育系统要以党的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引,着力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教育强县。

一、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教育质量。坚持“五育并举”,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科学评价体系,坚决克服“五唯”顽疾,细化中小学校教师评价考核体系和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义务教育学校以省定基本办学标准为目标,各级消除大班额,均衡配置城乡师资,推动义务教育从规模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义务教育的需求。深入落实控辍保学措施,提高初中三年巩固率。进一步加强城区学校建设和乡镇寄宿制和小规模学校建设,以适应人口变化以及城镇化发展趋势。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探索实施智慧校园建设工程。

二、推动普通高中教育特色多元发展。

积极推动新时代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新课程新教材全面实施,选课走班教学管理机制基本完善,科学的教育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基本建立,师资和办学条件得到有效保障,多样化有特色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三、推动职业教育规模发展。

做强中职教育、做大职业培训,以国家和省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为契机,建设一所符合标准、设施完善、功能齐全达标的普通中等专业学校,使之成为服务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以中等学历职业教育为主体,兼具职业培训、教育体验、学习指导、劳动教育、社区教育等综合功能的办学实体和学习中心。职业学校学位数与普通高中学位数比例大体相当。支持和鼓励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参与职业教育建设。

四、推动特殊教育稳步发展。

重视支持特殊教育事业发展,努力改善办学条件,积极面向全县招收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就读。各级各类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接收残疾人入学,落实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机制,确保残疾儿童少年接受教育,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5%以上。

五、推动继续教育大力发展。

积极发展成人教育。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稳步发展学历教育。将继续教育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整体规划,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和社会公益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继续教育。利用县职教中心、乡镇成人文化学校广泛开展社会发展需要的行业培训;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广播电视大学开展好开放式学历教育,特别是做好“一村一名大学生”招生培养和使用工作;加快发展城乡社区教育,重视老年教育。

六、推动民办教育规范发展。

落实国家扶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按照“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保障民办学校办学权益。依法落实民办学校(幼儿园)、学生、教师与公办学校、学生、教师平等的法律地位。保障民办学校(幼儿园)办学自主权。健全公共财政对民办教育的扶持政策,民办学校(幼儿园)学生享受与公办学校学生同样的助学政策。大力扶持民办幼儿园发展,支持企事业单位、城乡居民、社区、村以多种形式办好学前教育。

民办高中教育范文8

本研究采用网络调研法,对发表在中文网络中的有关“中国15年免费教育”的新闻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者于2013年2月18日以“中国15年免费教育”为关键词,在香港大学教育学院,通过Google设于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中文搜索引擎进行搜索。搜索条件:(1)语言:所有中文网页。(2)范围:中国内地各级政府官方新闻网。(3)时间:过去1个月。(4)排列:依关联性排序。(5)关键词:中国15年免费教育。研究者对排在前100位的新闻网页及其相关链接进行分析,其余网页和链接忽略不计。研究者试着排除无关信息和重复信息,对于重复报道的内容,尽量搜寻其原始报道网页,去掉转载网页;对于同一个案的不同报道,优先考虑各级政府官网、人民网、新浪网等权威网页,暂不考虑个人网页及博客。最后,研究者发现实施15年免费教育的县级案例共有12例,其中,陕西7例,山西3例,山东1例,新疆1例。因为篇幅问题,研究者选择分析率先实施15年免费教育的陕西省和山西省的各两个案例,且重点分析有关免费幼儿教育的内容,对其他阶段的免费教育问题暂不分析。

二、研究个案

(一)陕西榆林市

1.地区情况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端,能源矿产丰富,煤炭、石油、天然气、岩盐等储量巨大,被誉为“中国的科威特”,其GDP仅次于省会西安市。神府煤田是全球七大煤田之一,也是近年来榆林市经济快速起飞的核心动力。全市2012年生产总值2707亿元,完成财政总收入666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20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23705元、7510元。榆林市下辖1区11县,神木县2012年成为西北五省第一个生产总值过千亿的经济强县,并且率先推出了15年免费教育,开全国之先河。自2013年新学期起,榆林市全境12个区县全部实施15年免费教育。〔2〕

2.免费教育政策

2013年,榆林全市实施15年免费教育政策,九年义务教育零收费(所有费用一概免除),高中免除三年的学费,学前教育免除保教费,其他费用仍需收取,而且只免除公办幼儿园的保教费,民办幼儿园则由政府给予一定补贴,差额部分仍需由幼儿家长补缴。陕西省幼儿园分为一类园、二类园、三类园。榆林市给予民办幼儿园的保教费补贴均按补贴给一类园的标准发放,即每生每学期450元,每学年合计900元。收费高于这一标准的民办幼儿园,在减去补贴数额后,差额部分仍向家长收取。可见,榆林市的免费幼儿教育并非是真正的全免费,更不是所有幼儿都免费。〔3〕

3.财政投入机制

榆林市实施15年免费教育政策所需的资金由市、县两级政府分担,根据各区县经济和生源情况,分担比例有很大差异。例如,神木、府谷、靖边、定边等富裕县,所需资金由县财政全额承担;横山县在2013~2015年间,所需资金由市财政补助40%,县财政承担60%,自2016年起,由县财政全额承担;榆阳区由市财政补助50%,区财政承担50%;绥德、米脂、佳县、吴堡、清涧、子洲等贫困县,所需资金由市财政全额承担。资助机制是:每学期开学初,由学校(含幼儿园)申报在校(园)生数,经教育局、财政局审定后,联合下文确认,补助资金由财政专户拨入教育局专户,再由教育局专户分拨到各校(园)。〔4〕

(二)陕西宁陕县

1.地区情况

宁陕县地处陕西省秦岭南麓,人口7.4万,2010年地方财政收入307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12元,是部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宁陕县共有中小学、幼儿园27所,教职工878人,学生近8000人。全县共有7所公办幼儿园,今年增建3所标准化幼儿园,达到10所。为了建设幼儿园,县政府从开发商手中收回土地,用作幼儿园的建设用地。〔5〕

2.免费教育政策

2011年宁陕县政府印发了《宁陕县学前三年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规定对在小学附设幼儿园(学前班)、公办幼儿园就读的幼儿免收学前三年保教费,对在民办幼儿园就读的幼儿按照公办幼儿园收费标准予以减免保教费,并对所有在园幼儿给予生活费补助,每生每天3元(全年按250天计算,即生均750元/年)。按县物价局审定,适龄儿童每月免除保教费90元,全年900元。宁陕县目前基本做到了营养改善全覆盖和学前三年免费教育全覆盖。2011年,受益儿童1400人,减轻群众教育负担约240万元。2011年学前一年入园率由上年度的93.4%上升到95.5%,学前两年入园率由上年度的84.1%上升到90.4%,学前三年入园率由上年度的74.6%上升到83.3%。〔6〕

3.财政投入机制

幼儿凭户口本报名注册。各公办幼儿园、小学附设幼儿园(学前班)经审核后将符合免费条件的幼儿的花名册和户口本复印件于开学后5个工作日内上报县教体局,并建档备查。县教体局、财政局核实情况后确认享受免费学前教育的幼儿名单,然后由县财政局将经费直接拨付到相关幼儿园。在民办幼儿园就读的幼儿若属于享受免费学前教育的对象,经审核确认后,也由县财政局将减免费用直接拨付到幼儿园。〔7〕

(三)山西左云县

1.地区情况

左云县位于山西省西北边缘,辖3镇6乡,人口14.8万,是全国闻名的优质煤生产县。境内煤炭储量约100亿吨,年产量可达l350万吨,煤炭工业是该县核心支柱产业。〔8〕

2.免费教育政策

从2012年春季开学起,左云县全县所有公办幼儿园和高中实行免费教育,对民办幼儿园和高中则实行定额补助。具有当地户籍、年满3周岁且在公办幼儿园接受学前教育的幼儿,可享受免费学前教育;具有当地户籍且在有合法办学资质的民办幼儿园接受学前教育的幼儿,可以免缴保教费、保健费、教学资料费。公办幼儿园的免费标准为:省级示范幼儿园每生每年1485元,普通幼儿园及小学附设幼儿园(学前班)每生每年742元。民办幼儿园为每生每年508元。〔9〕

(四)山西长治县

1.地区情况

长治县地处山西省东南部,为人口密集县份,辖6镇5乡。县内煤炭储量34亿吨以上。2012年全县生产总值为185亿元,全县财政总收入为57.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1200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21400元。〔10〕县内有幼儿园75所,其中县城有公办幼儿园3所,民办幼儿园2所,农村有公办幼儿园44所,民办幼儿园26所,还有小学附设学前班49个,未注册幼儿园6所。〔11〕

2.免费教育政策

长治县从2012年9月1日起,全面实施从幼儿园到高中的15年免费教育,5万名学生受益。凡户籍在长治县的3~5周岁幼儿,无论在公办幼儿园还是民办幼儿园,均可享受3年免费学前教育。免费项目包括管理费、保教费、保健费、教学资料费,免费标准为:市级一类幼儿园每生每月260元,市级二类幼儿园每生每月180元,市级三类幼儿园每生每月110元,市级四类幼儿园每生每月60元,小学附设学前班免费标准同市级四类幼儿园,并免教材费每生每学期27元。目前全县在园幼儿11418名,一学年免除的费用共计1620万元。〔12〕

三、分析与讨论

(一)免费对象及免费程度

1.免费对象

除山西长治县基本做到户籍幼儿无论公办、民办一律免费外,其他3县市的免费幼儿教育政策主要面向公办园幼儿,并不面向全部户籍幼儿。

2.免费程度

陕西、山西两省四县市官方核准的幼儿园收费项目包括管理费、保教费、保健费、教学资料费、伙食费。山西长治县所有户籍幼儿除了需要按月交纳伙食费外,其他费用全免。山西左云县公办园的幼儿也类似山西长治县的户籍幼儿。陕西榆林市和宁陕县两地免除的是保教费,家长还需交纳其他费用。此外,陕西省两县市是按省一类园标准统一发放补贴的,而山西左云县实施的则是差别对待政策,即公办幼儿园费用全部由政府承担,而民办幼儿园只补助保教费、保健费、教学资料费。

(二)可进入性、可支付性、可问责性和可持续性

就可进入性而言,除山西长治县外,其他三地免的只是在公办幼儿园就读的幼儿的保教费等,对在民办幼儿园就读的幼儿是给予补贴,家长还需补足差额。这令数量并不多的公办幼儿园面临更大的接收幼儿入园压力。以榆林二幼为例。作为省级示范幼儿园,该园目前在园幼儿500多名,所有能利用的房间都改成了活动室,也仍然一位难求。〔13〕因为教育质量较高且保教费全免,全市家长都想把孩子送进榆林二幼。那么,谁能入二幼?谁不能入二幼?目前尚缺少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招生机制。此外,神木县因为率先在榆林地区实行了免费教育,对周边区县产生了强烈吸引力,结果全县2万名在园幼儿中竟有三分之一来自外地,并出现县城饱和化、基层空心化现象。幼儿跟随父母进城上学,乡村幼儿园大量关闭。既然哪里都免费,家长当然会尽量送孩子去条件更好、教育质量更高的县城幼儿园。不经意间,免费幼儿教育政策推动了农村人口城镇化的进程。由此可见,没有数量足够、质量均衡的公办幼儿园,没有科学合理的学位分配机制,只是免除公办幼儿园保教费用的幼儿教育政策反而有可能削弱可进入性程度,影响社会改革进程,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教育不公平问题。就可支付性而言,除了山西长治县彻底解决了所有户籍幼儿的费用支付问题外,其他三地都只是部分解决了公办园幼儿的费用支付问题,对民办园幼儿则是发放部分补贴。众所周知,就现状而言,我国大部分县级地区民办幼儿园居多,公办幼儿园数量普遍不足。以榆林北部的贫困县绥德为例,迄今为止城区没有公办幼儿园,民办幼儿园有6所。又以榆阳区为例,全区公办幼儿园只有3所,民办幼儿园有154所,且民办幼儿园收费颇高。例如,大风车幼儿园(尚郡园)在榆阳区算中上等级的幼儿园,每年的保教费高达9600元,政府每年补贴给每位幼儿的900元不到其保教费的十分之一,远未能解决幼儿家庭的可支付问题。这背后还隐藏有财政投入效率与教育公平问题:是不是无论贫富,每位幼儿都需要这笔补助款?是不是无论公办幼儿园还是民办幼儿园,政府都应该一视同仁地发放补贴?研究者认为,内地幼儿教育的发展现状决定了免费幼儿教育政策必须增加公办幼儿园的数量及其覆盖面,政策要向普惠性幼儿园倾斜,以真正服务于更需要得到免费幼儿教育的人群。就可问责性而言,四地均没有为免费幼儿教育政策建立相应的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和问责机制。政府的职责不仅仅只是解决经费问题,更重要的是监管教育质量。

目前,四县市对免费教育经费使用的监督、幼儿园的教育质量和管理绩效评估等,都没有具体周详的措施。四县市农村地区严重缺乏合格的幼儿园教师,幼儿园大半是民办的,从教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教育质量差异极大。民办幼儿园教师待遇也偏低。政府财政投入的增加并没有自然而然地带来教育质量和管理效率的提高,免费幼儿教育政策必须同教师培养与培训、教师待遇提高、幼儿园监管等相关政策相互配合,才能实现幼儿教育量的普及和质的提高。可见,财政投入只停留在免保教费上是不够的,应该同时加大对教师专业发展和幼儿园质量监管的投入。就可持续性而言,除了陕西宁陕县外,其他三地都是能源型城市。现阶段,煤炭价格高,地方经济收入高,政府有能力实施免费幼儿教育政策。不过,煤炭资源枯竭后政府陷入财政困境、城市经济衰退的例子也很多。三地政府应该寻找更为坚实、持久的财政来源。而在攀比和从众心理的双重驱动下,周边贫困县市即使不具备相关财政条件,也不得不推行15年免费教育的现状更加令人担忧。例如,宁陕县竟然拿出近40%的县财政收入办免费教育,其勇气固然可嘉,但政策的可持续性却令人担忧。事实上,根据我国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经验,对于农村地区尤其是中西部贫困农村地区来说,单纯以县为主的教育财政投入是很难维持的。研究者认为,幼儿教育经费可以参照“两免一补”的农村“普九”政策,根据省、市、县的具体财政状况,有层次、有差别地由中央、省、市对东部、中部、西部的县(市、区)进行补贴和中央转移支付,从而在根本上解决可持续性问题。

四、结论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