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论文

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论文

一、传统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难落实、难持续

由于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的去向很难及时掌握,再加上很多毕业生流动党员很少与流入地党组织接触,甚至出现单位党组织不知道员工党员身份的情况。因此,很难建立起高校与流入地双方有效互动的机制,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教育管理。同时,由于毕业生流动党员所在学校学生党支部的频繁拆分、流动党员数量的不断增加,再加上专职党务工作的人数少但工作多,高校基层党组织很难为每位毕业生流动党员指派固定的联系人,定期与其联系。传统的管理办法需要党组织主动与这些流动党员联系,这需要大量的人员、经费、场地、时间等,按高校现有的情况,这些条件都难以满足。因此,造成了对毕业生流动党员的管理很难落到实处,达到长效性和持续性,特别是一些毕业生流动预备党员的考察和进一步培养工作难以落实,转正难以履行正常的组织程序。

2.教育难适应形势发展要求

高校的毕业生流动党员教育没有充分认识到在校学生党员教育与流动党员教育需求的差异性,在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上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毕业生流动党员走到工作岗位后,在市场经济带来的价值多元化、利益多样化的影响下,随着不断接受新鲜事物,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单一走向了多元,高校党组织对党员常规的教育并不能贴近他们的思想实际,显得单一、空泛。同时,传统的教育方式主要是大家集中学习,由于毕业生流动党员流动、分散的特点,很难在同一个时间、同一个地点集中,传统的集中上课、统一培训、一起过组织生活等的静态性的教育方式已经不能适应这一群体。

3.组织活动难全面开展

经常性的组织生活是毕业生党员提升自身党性修养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根据调研情况看,毕业生流动党员毕业离校后有的居无定所;有的远离学校所在地;有的漂洋过海,出国深造;有的虽有固定的住所,也离学校不远,但却没有主动与学校党组织保持联系;有的在社会不主动亮明身份,把自己混淆等同于一般群众,缺乏参加组织生活的主动性。高校党组织要经常组织他们开展活动,也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4.模范作用难发挥

一般来说,高校毕业生党员在校期间都是学校的优秀分子和学习骨干,他们在校期间往往在各方面起着先锋模范作用。但是步入社会后,部分党员由于没有及时落实组织关系、参加组织生活,渐渐地把自己游离于党组织之外,以至于长期缺少组织的关怀、指导和监督,其中一部分党员逐渐丧失了组织观念、淡漠了组织纪律、放松了自我要求。因此,这部分党员的先进性作用也就很难得到体现和发挥,甚至有的还会产生消极心理,对社会产生不良的负面影响。

二、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加强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

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由于受时间、空间等因素的限制,暴露出了许多的问题,已经无法适应新时期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需要,亟须创新思路,探索新方法。当前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日趋成熟,网络的管理、学习、交流已经成为潮流和趋势,这就为加强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提供了一个新阵地、新思路。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青年学生获得知识与信息的主渠道,运用网络加强毕业生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具有传统的教育管理方式所无可比拟的优势。因此,结合互联网不受时空限制,方便、快捷等特点,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创新思路,积极探索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新模式。

1.构建全国统一联网的党员身份识别管理系统

目前,我国通过使用《中国共产党党务管理信息系统》已经基本实现了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的现代化管理。但是,该系统还不够充分,并没有真正实现全国统一联网和各方面的全网络化管理,而只是各级党组织单独的管理系统,党员数据的统计不够准确,党员查找、信息检索等不够迅速、方便。由此导致的党员管理效率低等,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也不利于对高校毕业生流动学生党员的管理教育。因此,要逐步构建全国统一联网的党员身份识别管理系统,通过给每位党员建立一种终身使用的个人独有的专门代码,将党员党费缴纳、党内表现、参加党组织生活、工作业绩等现实表现都记入管理信息中。在授权范围内,全国各基层党组织在该系统上均可查询到党员的一些基本情况和现实表现,并实现党员组织关系跨地区网络接转工作,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党务管理信息的共享。同时,在毕业生离校时,对符合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的毕业生党员发放流动党员电子活动证。活动证里面包括毕业生流动党员的一些基本信息,方便其持证参加流入地党组织的活动、缴纳党费等。在这种情况下,基层党组织与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之间的即时交流与互动才能真正实现。

2.构建动态的网络毕业生流动党员专题网站

传统面对面的集中交流和教育,已远不能适应毕业生流动党员教育的需要,要毕业生流动党员的特点,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努力构建设置合理、内容丰富实用的毕业生流动党员专题网站。一是可以建立“网上党支部“或者”网上毕业生流动党员之家“。通过在网站中开设毕业生流动党员网页,建立毕业生流动党员的电子档案,设立开辟网上党校、党务动态、政策法规、思想交流、党员风采等专栏,上传各种学习资料、宣传党的思想和政策、展示优秀毕业大学生党员的事迹等栏目,加强与毕业生流动党员之间的联系,吸引他们主动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管理。二是可以开设“网上论坛”等互动平台。通过毕业生流动党员QQ群、手机短信网、微博、共享电子邮箱、服务热线等建立网络互动平台,开展各类学习和交流活动,如定期向毕业生流动党员发送资料、通知,开展虚拟的组织生活即把“”等移到网上进行,通过网络每季度向组织提交电子思想汇报等;同时利用远程教育平台向毕业生流动党员免费提供各种教育、服务,增强其与党组织的联系沟通、学习讨论和思想交流,从而努力实现无障碍交流,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加强网络党建工作队伍建设

针对毕业生流动党员的现状,强化对毕业生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还应该从健全组织着手,建立毕业生流动党员流而不散、流而不乱的组织机构。网络时代,作为高校党建工作者,不仅要用具备先进的理论,熟悉党务工作,还必须熟悉网络技术,掌握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因此,高校党委必须从编制和经费上予以保证,选配有党务工作经验的人员,作为专职党务干部管理毕业生流动党员工作;同时还应该加强对党建工作队伍网络运用方面的培训,努力构建一支思想政治素质高、业务过硬,同时又能扎实的开展“网络党建”的网络党建工作队伍建设,为毕业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提供组织保证。

作者:段晓萍 单位:河南工程学院安全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