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育管理问题探究

高校教育管理问题探究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革和时代的进步,“以人为本”在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中地位愈加突出。在高校的教育管理中施以人文关怀,已成为新时代下的科学选择,更符合人们追求个性发展的心理需求。本文在阐述人文关怀内涵的基础上,结合“人文关怀”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现状,进一步研究探讨在高校教育管理中融入人文关怀的具体策略,旨在为高校的教育研究人员以及相关管理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人文关怀;高校;教育管理

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有别于一般的行政管理工作,其对象主要是学生和教师,管理模式既要有效,又要注重方式方法。规范、有序的制度管理虽能进一步规范管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但制度管理所带来的规范化和制约性,也会带来一定的弊端。可见,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除了要依靠制度的适当约束,更需要注重人文关怀,加强人性化的管理,在高等教育管理中融入人文关怀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一、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人文关怀理念释析

(一)“人文关怀”内涵概述

人文关怀,一般认为来源于西方的人文主义传统,其最为核心的内容在于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在思想政治工作层面,人文关怀一般是指尊重人的个性差异和其主体地位,关切人的多样化的个体需求,激发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而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具体来说,主要突出了人的主体地位,注重人的生存和发展,尊重人的思想,关心和爱护人,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二)高校教育管理中人文关怀的内涵

在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中,人文关怀主要是以学生和教师为核心对象,从情感角度和人性化关怀入手,切实做到关心、尊重和爱护,同时为学生和教师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发展平台,并采用多种丰富有效的激励手段,来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参与到管理工作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最大化地发挥他们的内在潜能,使其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促进其个性化和全面的发展。

二、“人文关怀”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现状

随着教育新思想、新理念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当前,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基本上能够意识到对教师和学生的管理施以人文关怀的重要性。但是,受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高校在实施人性化管理的过程中仍存在不少的问题和弊端,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推进。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文关怀意识普遍缺失

当前,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人文关怀意识的缺失。树立人文关怀意识是高校实施人性化教育管理的首要前提。然而,目前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往往片面的追求其社会属性,侧重规范的统一管理,管理方式倾向于宽松化,更加重视学生的自主管理,这样就导致在教育管理中忽视了教育自身的独立性和特点,忽视了学生个性化特点及需求,忽视了正处于特殊的生理、心理发展阶段的大学生不成熟、社会经验少的特点,忽视了教育工作者及教师的积极主动性。而这些均是因为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者普遍缺乏人文关怀意识,进而影响了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和水平的提升。

(二)民主参与程度低下

一定程度的民主参与是高校人文管理理念有效落实的途径之一,大批高素质、高水平的人积极参与其中,可对教育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从目前高校管理工作的现状来看,民主参与程度还较为低下,且仍然存在较严重的行政化现实。例如,一些高校在制定教育发展规划和相关制度的过程中,缺乏头脑风暴、集思广益的精神,缺乏对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征求,仅凭一人或几人的谋划,无法切实达到高效管理工作的目标。

(三)制度管理不甚完善

规范完善的制度是确保教育管理工作切实落地的重要保障。高校的人文关怀要想切实落到实处,就应当以制度管理作为基础,制定并完善相关的制度。目前在大多数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中,都多少存在着相关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完善的现象,如奖惩制度不够完善、考核激励制度不健全、教师的再教育缺乏系统性、人员晋升制度不合理等等,这就造成人文化的教育管理工作不能落到实处,仅仅停留在口号阶段。

(四)人文环境营造不足

在高校营造符合师生切实利益和可持续发展的大环境,对于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至关重要。营造一定的人文环境是高校实施人文教育管理的土壤,能切实促进师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然而,从高校教育管理现状上看,人文环境的营造不甚理想,主要体现为高校管理者的人文关怀氛围不够浓厚,不能从教师和学生的实际诉求和情感需求角度考虑,工作仍以教条化的管控为主,人文关怀观念淡漠,使得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未能得到充分、有效的激发。

三、人文关怀视域下的高校教育管理具体对策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

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应该树立正确的人文关怀理念。一直以来,我国高校的教育管理行政化倾向严重,教师和学生作为高校教育管理的核心,应当转变传统以工作为导向的管理理念,逐步实现向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模式的转变。在管理工作中,要注重发挥人文化和情感关怀作用,充分挖掘并发挥其自身的个性和主观能动性,充分尊重学生和教师的诉求和意愿,满足其个性化的需要,实现高校教育管理的创新发展。

(二)推进管理工作中民主化的发展

推进管理工作中民主化的发展是高校教育管理实现创新的主要形式。高校应当积极推进建立以民主管理为中心的管理模式,采取一些实际的举措,充分引导和鼓励高校教师和优秀学生群策群力,博采众长,突出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积极作用,使其参与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为高校管理工作提供更多有益的思路和想法,同时还应当注意强化对教师和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的指导,不断拓展和挖掘民主化管理的优势和潜能所在,在高校管理模式不断完善的情况下,推动管理工作中的民主化进程,使高校教育管理模式日趋合理。

(三)重视高校管理制度的完善与创新

在高校的教育管理过程中,应当在人文关怀理念的基础上重视教师的作用和学生的地位,不断地健全和完善人文关怀制度,根据其不同特点和实际需求制定相关的管理措施。要注重关注师生的切身利益和价值,完善考核制度和奖惩条例,制定完善相应的激励机制,同时思考目前缺失的关键性制度,在制度合理的情况下,保持对师生的绝对尊重,以确保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有章可依,违章可究,真正为“人文关怀”视角下的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指明道路和方向,使人文关怀的理念逐步渗透到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各项措施当中去,实现师生的全面发展。

(四)提升高校教育管理的执行力

要想切实将人文关怀的理念有效融入到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中去,仅仅依靠健全完善的人文关怀制度作为保障是远远不够的,提升高校教育管理的执行力也至关重要。但是目前诸多高校行政职能部门的管理效力较弱,行政效能较为低下,在具体工作的实际操作中欠缺对师生的人文和情感关怀。对此,高校应当首先加强对贯彻执行力重要性的认识,只有高效率地执行才能有效的地发挥其作用;同时还要在制定相应制度后,提升教育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素养,改进和健全相关执行程序与监督机制,随时监督教育管理人员的工作效能,以激发他们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外还可健全高校的教育管理体系,开设教师和学生诉求表达的通道,使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愈加公开透明、合理公正。通过不断的强化实践,提升实际工作能力效能,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敏捷的执行力,来确保相关制度切实落实到位,从而敦促高校的人文教育管理工作有效的发挥其实际效用。

(五)营造融洽的人文环境

人文关怀视域下的高校教育管理还应当营造融洽的人文环境。教师及学生是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主要对象,也是校园文化的建设者和受益者。实际工作中,高校可以采取多种人文化的有效举措以及制度的实施来为师生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工作大环境,同时还应当坚持人文精神导向开展各项工作和活动,以促进师生的个性化、舒适化发展为目的,广泛发动教师和学生,共创充满人文关怀的氛围和校园环境。通过为师生创设更加宽松、自由的环境和氛围,营造友爱、和谐的大家庭,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热情,激发出人文关怀内涵,使他们更好地关心、爱护和尊重其它人,进一步激发其情感、素质、能力等综合发展。综上所述,从人文关怀的视角下研究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对高校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中,必须树立正确的人文关怀理念,推进管理工作中民主化的发展,不断制定完善相关制度,有效提升教育管理的执行力,并将人文关怀渗透到高校教育管理的各个层面,营造融洽的人文环境,切实提升高校教育管理的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于子敬.基于人文关怀的高校教育管理研究[J].教学改革,2016(14):253.

[2]王珊珊.基于人文关怀理念的高校教育管理方法分析[J].教育管理,2016(3):67.

[3]方娇慧.人文关怀视域下的高校管理问题[J].经济与社会科学研究,2017(5):153.

[4]王娇阳.人文关怀视域下的高校管理问题分析[J].教育,2017(1):53.

[5]袁勇我.人文关怀视域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知识经济,2016(2):3.

作者:刘楠 单位:天津外国语大学滨海外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