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论文(6篇)

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论文(6篇)

第一篇: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探讨

摘要:

本文针对我国高校图书馆管理的现状,结合读者群体的需求倾向与信息时代特征进行图书馆管理的创新探讨,着力解决馆内资源管理与拓展、读者服务、宏观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图书馆资源;信息

创新图书馆的管理,是伴随着图书馆的产生而出现的。传统图书馆三个主要功能———收集、选择、积累文献,加工、整理、保存文献,传递、提供、利用文献,是由自身拥有实体馆藏构成,以印刷型纸质文献等并存的形式存在。如今,随着计算机的技术日益更新,信息化传播迅捷,新的教育理念需要高校图书馆建立新的创新管理模式。

1队伍建设

1821年德国F.A.艾伯特第一次提出“图书馆管理学”(libraryeconomy)一词,他还撰有《论公共图书馆》和《图书馆员的修养》,主张要合理安排图书馆内部的一切事务,图书馆应由受过专门教育的专业人员来管理。

1.1馆内培训

图书馆管理的水平和效率较低是高校普遍的现象,图书馆学专业是国内冷门专业,社会公共和高校图书馆对人才的需求大大超过市场中人力资源,另一方面,高校图书馆专业化程度低,缺乏足够的学术关注度,各大学应结合实际工作情况,注重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教职工感兴趣的问题,更新图书馆管理理念,进行措施如下:(1)举办定期的学术讲座,包括对应总馆和学院图书馆的教职工的安排,进行时间、地点、内容方面的预告。(2)重视新职工的培训工作,吸纳社会志愿者参与工作,同时对社会信息和专业人才的信息进行收集和评估,反馈馆内工作建制,形成内外需求补充的良性循环。(3)建立各馆间联动管理系统,依据通用级别设立分级培训计划,细化至各馆各工作环节,由总馆进行统一管理,提高员工素质。

1.2馆长的选拔、聘任和管理职能

作为高校图书馆一切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一所大学的图书馆的层次在很大的程度上由馆长决定。尽管现实情况中,馆长不会参与大学图书馆的具体工作的分配与执行中,甚至对于图书馆整体而言,管理的模式和本身图书馆的稳定性让各个部门职位的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趋于平稳和固定,但这些现象终究是取决于人的自主性。目前,国内外主流的馆长选任分为公开招聘制、内部选拔制和实质任命制,代表国家分别是美国、日本和中国。对于高校图书馆馆长的选任和公共图书馆的差异总体体现在社会化程度上,而对于馆长任命的资格考察,总体有要求服务意识强烈、出众的图书馆技术以及具备图书馆发展水平知识的教员和对大学科研职能有足够认识、管理才能出众的专业人员两种取向。在这两者问题的选择上,主要是基于不同图书馆的内部建制。在对馆长本身进行多重层面的考察前提下,各职能部门的具体职能调整或者图书馆自身的文化取向将作为馆长选任方向的重要依据。

(1)社会化需求。

高校人员及外校人员可以参加任何一级图书馆干部的招聘。所有应聘人员一视同仁,一律按条件择优录用。从馆外选来的馆长没有旧的清规戒律和各种人事关系羁绊,可以带来新鲜经验,有利于工作的开展。这是大学图书馆社会化的一个很好的体现,除去专业内的实习,图书馆能成为对于大学而言一个很好的社会反馈,为馆藏的组织构成开辟新渠道,优化情报技术,对图书馆整体管理结构进行改造。

(2)效率运行需求。

这是对管理模式最直接的表象需求,图书馆的循环高能很大程度上直接取决于自身的运行效率,这也是管理学在图书馆上运用的初衷。所以馆长的专业要求不仅仅局限于图书馆自身及其文化发展水平,出众的管理能力和远期规划是作为领导者最直接的基本素质。

(3)发展水平需求。

对于馆内建制内容的补充和之后的改造是馆长选任依据的基础。选任的判断和馆长自认环境的判断将成为一切管理运用的基础,至此馆长也应深刻认识到对自己的补充某种程度上就是对大学图书馆的补充。完成判断和补充才能确保图书馆发展的基础,此时前两者需求的体现才会愈发明显和重要。对上述三个需求的论述并非基于重要程度的排列,而是着重体现行业稀缺程度和认识程度的递减。总之馆长的选任和任何图书馆员工一样,都是对大学图书馆的有力补充,馆长是一种自主性和控制力更强的模块化补充。

1.3员工与激励机制

图书馆是一种较为传统的组织机构,其诞生最早是为手工作业而设置的。其职能实现的物质方式在现今的需求环境下显得匮乏,对现代图书馆而言存在一些功能性的障碍,但它并非不能适应图书馆功能变化的需要,体现在需求表象上的变化,只是图书馆表达的物质方式不同而已,其职能需求并没实质上的变化,即使在信息化下图书馆功能得到了扩展,也只是新技术为满足更大信息效率的应用。所以图书馆工作模式的变化不应该是理念的改变。在打破旧的按文献类型和工作流程设置机构的模式,代之而起的是组建以强化功能为目标的机构管理模式的表象平移之外,需要的是员工机制的创新。许多美国图书馆以任务为中心,对人员和业务机构进行职能重组,与读者实现互动,从而促进了双向积极性的实现。然而在这基础上应该扩大员工与读者自助服务的自由度,在馆内基本服务的额定任务。如美国匹兹堡大学图书馆的现设部门是办公室、技术服务部采访、编目合并、流通部、参考部、信息系统部、藏书发展部。同时也不再以读者对象或文献类型划分阅览室或书库,文献资料集中实行“统仓管理方式”,建立激励机制,奖励对读者自助服务的完成与创新,同时鼓励员工创新,扩大有效任务范围,直接由不同专业的图书馆员承担不同学专业书刊的采、编、参考咨询一条龙服务工作。对图书馆员的评价和奖惩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有严格的管理考核制度。图书馆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年终考核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工作业绩、业务水平与社会效益。被考核者除了完成额定内基本服务任务和撰写详细的述职报告之外,还应呈交有关的附加材料。如读者的评语、所参加学术团体领导者的介绍、参加学术会议的通知及本人宣读过的论文副本、对今后图书馆发展的建议以及本人下年度的工作规划等。这些都归入被考核者的个人业务档案。另一方面呈交馆内的负责人其业务双向创新案例,经考评,决定编入全馆的《年评》一书里。专业技术人员的资格评定及其任命不是终生的,一年一次,评聘合一。在一般情况下是采取逐级晋升的方式,但对成就突出者可以越级破格。也有被解除职务的,特别是副研究馆员及以上职称、任职期间没有科研成果,则很难保住职务。

2机构设置

现代高校图书馆的内部机构设置应该由各馆根据自己的需要自行确定,没有统一模式。但是大多数图书馆都设有采访、编目、流通、期刊、参考咨询等业务部门。这基本上是根据传统图书馆三个主要功能提供设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图书馆的职能不断变化,近代图书馆主要承担收集、整理、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的职能。进入现代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们对知识信息的需求日益迫切,图书馆又责无旁贷地承担了开发智力资源、传播科技信息的职能。

2.1机构职能的拓展与创新

随着社会需求日益多元化,图书馆必然承担了更多的要求,然而图书馆作为一个传统的机构,对社会的要求必然有一定的反应期、考察期和适应期。除去互联网等多媒体的需求投射和交流,其最主要获得信息的渠道还是来自读者,而这种信息大多是零散的、片面的、复杂的、慢性的。所以,为了提高图书馆的工作效率和缩短时代衔接周期,图书馆自身可以取消其他衍生职能,在保留传统功能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开放馆内资源:包括图书、服务机制、人力等。开辟馆内空间,扩大读者权限,为读者留出尽可能足够的组合空间,实现需求定制化,这样能更好地结合上文提到的员工激励机制,实现服务的双向创造性。

2.2建制结构

高校图书馆应实行权力下放分权分散式管理体制。图书馆机构本身应该获得大学内最大的自主权力,自主管理,经济独立,不受校园内部的行政权力管理,从而保持本身的学术水平和专业化程度。为了密切图书馆与学院间的关系,保持科研事务的交流,大学应在各学院内部设立专业分馆,以主馆为主体进行行政管理,广泛将资源分布在各学院图书馆,并单独建立馆内资源体系,从图书馆总体上进行馆藏资源的分级,从而平衡各专业书籍的分布与主馆之间的馆藏。各分馆的内部科研事务由该学院决定,馆内经费由各馆之间的实际科研、教学需求分配,并在分配后建立内部独立的经济体系运行,并在中长期定期对各分馆工作与需求进行评估,将经费重新分配。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方便了各院系师生对图书馆的利用,保持了各分馆的高效运行。

3信息化

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化,主要集中于推荐课题检索、文献传递、馆际互借等的需求,传统需求形式的比重发生变化,图书馆过去承担的功能实现的物质形式对效率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高校图书馆必须加强图书馆信息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的不断创新,适应时代的需要。

3.1文献获取信息化

信息时代下高校图书馆借助国内外相关的数据库和网络资源,采用文献数据库,提供浏览和检索系统,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术效率,将文献信息的获取、相关有效信息的整合一体化。能够避免以往学术工作进行的脱节问题,显著规避可能的风险。另一方面,有效满足更大群体的阅读需求,在各分馆针对专业分级,设立图书资源的有效阅读方式,从而大大减少单位成本,有效地提高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交流服务。随着学科化服务的推进,信息检索、搜索引擎、图书馆电子资源等能够逐步深入或参与专业课程,指导学生撰写报告,提升学生创新能力打下基础。

3.2管理模式观念改革

传统的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下,图书管理与服务功能单一,服务方法简单。然而,信息时代要求专业能力在新的物质方式下的平移,观念上符合新方式的效率原则。实质上,要求新技术人员的补充,但依旧要求以传统专业人员为核心,配合馆内培训和员工技术交流,开发现今信息技术在高校图书馆应用的剩余产能。

4总结

建立学科馆员制度,是提升高校图书馆服务水平的有效途径。学科服务可以提供信息资源利用环境,数字空间构成科研和学习环境逐步代替实体高校图书馆在读者心中的地位。科技创新的压力激发高校教师做科研项目的动力,对文献信息的需求倾向于知识解决方案的学科化信息服务。在学科服务的过程中,学科馆员定期在学院网站上宣传图书馆信息,参与院系或学科课题研讨会,进行信息资源和数据、学科服务平台等互动方式。

作者:管春蓉 单位:安徽大学

参考文献

[1]杨威理.西方图书馆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2]邓珞华,周欣平.中美两国高校图书馆管理之比较[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1(1).

[3]顾奔.美国图书馆事业概况[J].北京图书馆馆刊,1999(3).

[4]宫占凤.美国大学图书馆管理模式研究[J].山东图书馆季刊,2002(2).

第二篇:高校图书管理创新策略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新时期,对高校的图书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图书管理只有紧跟时展的步伐,实现信息化,数字化,以及网络化,才能够为高校学生提供良好的环境。然而目前在高校图书管理中依然存在图书资源不健全,图书管理质量下降等问题,需要在管理上进行创新。文章就是从目前高校图书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高校图书管理创新策略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和探索的,对高校图书管理的发展有着积极地作用。

关键词:

高校;图书管理;创新;策略;研究

一、目前高校图书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图书资源不足

目前高校图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首先就表现在图书资源不足。目前,在很多的高校,其图书馆的藏书不足,并且在图书方面,知识一味的注重图书所藏的数量,不重视图书所藏的质量,从而使得图书馆的藏书难以满足广大师生的需求。甚至有的一些学校由于资金方面的困难,用一些没有真正价值的古图书来充满图书馆藏书,达不到图书馆发挥的重要积极作用。这种存在于高校图书馆藏书之中的现状,会直接的影响到高校图书管理的质量。

(二)图书馆信息资源落后

目前高校图书管理存在的问题,其次还表现为图书馆信息资源落后。在传统的高校图书馆之中,只是有一些藏书,纸质的图书资源,在当今信息技术高速发达的社会,这些图书资源是远远不能够满足高校师生的需求。图书信息资源的落后,就是制约图书管理工作创新的一大问题。因此,在高校图书管理的工作之中,应该更加注重引进先进的技术,以及信息资源,加强高校图书信息资源的建设与发展,为广大的师生提供便利。

(三)图书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此外,图书管理人员素质不高也是存在于目前高校图书管理中的问题之一。在高校之中,图书管理岗位没有得到良好的重视,反而是成为解决教师就业的一些岗位,其工作人员没有经过严格的,专业的岗前培训,对图书管理工作的很多注意事项不熟悉,导致图书管理工作低下。图书管理人员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图书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不高,得不到及时的人才引进,使得高效的图书管理人员在信息技术的掌握方面很欠缺。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是高校图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这个问题会直接的影响到高校图书管理工作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二、高校图书管理创新策略

(一)提高图书馆的藏书质量

高校图书馆的最为重要的职能就是传递文献信息。因此,对高校图书藏书质量的办证是最为重要的一项工作,只有切实提高图书馆的藏书质量,才能够真正的发挥图书馆的真正作用和职能。要提高图书馆的藏书质量,首先就应该在选购图书的时候满足学者专业水平,保证质量。其次,建立一个有效的读者选书平台,让读者具有发言权,从而进一步满足读者的要求,丰富读者的精神世界,为读者提供更加良好的服务。因此说,提高图书馆的藏书质量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加强图书信息资源的建设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的社会,加强对图书信息资源的建设对高校图书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加强高校图书信息资源的建设,就应该完善图书检索系统。让学生或者是老师快速有效的获得相关图书的准确信息,更加方便借书。之后,还应该引进网络信息资源,加强网络信息资源共享。凭借网络图书信息资源的广大优势,为更多的师生提高方便,满足读者的更多需求。此外,还应该加强对图书信息资源的管理,加强对资源的保护,以免信息资源丢失,给读者造成不便。

(三)提高高校图书管理人员的素质

高校图书管理创新策略,首先就表现在提高高校图书管理人员的素质。因为高校图书管理人员的素质直接会影响到高校图书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并且图书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以及专业水平会决定图书馆运行效率及受益。因此,图书管理人员应该紧跟时展的步伐,跟随时展的潮流,努力学习信息技术。比如,学会用文献检索以及最新数据库技术,为更多的师生提供他们所需要的图书位置。此外,图书管理人员还应该不断地学习专业知识,熟悉网络操作手法,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自己的职业道德素质,紧跟时代,与时俱进。高校还可以设置专门的图书管理人员培训班,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的素质以及图书馆的服务水平。

三、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许多的先进媒体技术在各种教学活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近几年,各种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给教学活动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要想高校的图书管理水平得到一个质的飞跃,就应该引进先进的技术,更好地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促进图书管理工作质量的提高,为更广大的师生服务,满足更多读者的需求。因此说,紧跟时展的步伐,提高高校图书管理水平,加强创新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刘俊英 单位: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

参考文献:

[1]王军.高校图书管理创新研究[J].科技展望,2014.12.10.

[2]孙晓侠.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模式与策略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2009.05.01.

[3]刘青.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2006.06.08.

第三篇: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人本管理思想应用

摘要:

以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的管理为例,探讨了将人本管理思想应用于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效果与不足,提出了高校图书馆管理中更有效地应用人本管理思想的策略。

关键词:

人本管理思想;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

图书馆管理是一门关系到图书馆工作中方方面面的学科,在图书馆学的意义上图书馆管理分为:图书馆开支、书籍工作、书籍使用和狭义上的图书馆管理。图书馆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图书馆日常材料所需开支、图书订购、赠书处理、图书整理归类、旧书修补、订阅卡片、警告信件、借阅归还管理等,种类繁多。而人本管理思想就是根据员工的能力、兴趣、爱好等为其安排合适的工作,实现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是新型的图书馆管理思想,能够实现人尽其才。本文对人本管理思想在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我校)图书馆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以便为其他高校图书馆的人本管理思想应用和实施提供参考。

1人本管理思想的内涵

所谓人本管理思想,就是将相关的工作人员看做是最重要的资源,以尽可能发挥员工的个人能力、爱好、兴趣以及心理等特长为其安排较为合适的工作,在工作的过程中,还能充分为员工的成长和发展考虑,以科学的管理方法为先导,树立全面的人力资源开发计划,建立企业文化氛围,发挥人尽其才的效果,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整个企业员工工作效率的提升、管理的升级,以便取得企业最大经济效益[1]。人的潜力是不可估量的,在目前的企业管理中,还没能完全发挥人力资源的最大价值。人本管理思想就是对传统管理思想的创新和突破,实践证明人本管理思想具有较大的使用价值。

2人本管理思想在我校图书馆应用中存在的不足

我校图书馆创建于1986年,藏书达到102万册,在管理方面与其他专科学校相比一直处于领先地位。自1991年我校就开始进行图书馆的信息化管理,截止到2009年,图书馆就建成了电子阅览室,在管理上实现了全面的信息化和网络化管理。近年来,我校图书馆在管理上不断发展数字化图书资源,建立了数字图书馆,开通了各类数字资源数据库,逐渐形成了以信息服务为中心的全方位、多层次、开放式、高效率的图书信息资源服务系统,为学校的科研和学生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必要条件。我校信息化和数字化的图书馆管理成效显著,在同类专科学校中较为领先。在人本管理思想的应用上,图书馆虽有涉及,但由于对人本管理思想的理解不全面,在具体的落实过程中并没有完全实现人本管理。因此,图书馆的人本管理还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不足。

2.1人本管理在读者服务中的不足

图书馆相对于其他管理机构来说具有其独特性,高校图书馆经营的目的不是盈利,而是为学校师生提供必要的知识和信息服务,并且图书馆的管理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所需管理的职能部门数量不多,能够新增就业岗位的可能性较小。因此,图书馆管理基本上就是针对固定员工的管理,我校图书馆也是如此。通过对我校图书馆服务水平的调查,人本管理用于读者服务中主要存在以下3方面的问题。(1)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精神面貌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工作比较懈怠,态度烦躁不安,有部分员工甚至会因为小事与来到图书馆借阅图书的学生发生冲突,图书馆总体服务水平不高。图书馆工作对于新知识、新技术的要求不高,每天的工作基本上是一致的,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工作导致工作人员产生了倦怠的情绪,而且每天需要面对各种不同的人群,心情难免烦躁,在这样的情绪下,即使是有能力、有兴趣的工作人员也难以做到十年如一日地保持良好心态和提供优质服务[2]。(2)图书馆工作人员不了解读者需求,为读者提供的服务内容有欠缺。在信息化不断发展的今天,学生们对于新鲜资源的需求较大,而学校在图书资源的更新速度上做不到与时俱进,未能及时关注并引入最新的信息资源,导致信息资源跟不上时展。(3)在服务方式上,学校还是以传统的纸质图书服务为主,虽有电子资源,但由于图书的分类和搜索方法有限,很多学生不懂如何进行书刊的分类号搜索,在查找所需的图书时,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没有实现现代化的服务效果。

2.2人本管理在员工管理中的不足

调查结果显示,我校图书馆在工作人员的管理上也存在不足。对于工作人员的管理,图书馆采取的是比较普遍的制度化管理办法,依据制定好的“图书馆员工管理办法”进行管理。虽然这种管理方法有章可循,是制度化、专业化的管理,但是这样的管理方法过于单一,不利于员工个性化、创造性的发挥,打击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长此以往,会因他们对于制度的过度服从,形成固定呆板的思维模式,不利于员工的发展进步。另外,这种不合理的管理模式也会造成员工过于看重上级领导的指示和命令,形成权威意识,对于上级过于敬畏,而对于下级的建言献策常常视若无睹,不予重视,不利于图书馆管理水平的提高和民主化、自由化的发挥。

3人本管理思想在高校图书馆中的应用策略

3.1以人为本提高服务水平

以人为本是指图书馆的服务要以服务人群的需求为本,丰富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图书馆管理人员要有时间意识,及时了解相关图书资源的更新情况,及时引进更新的资源。而信息的更新是全方位、多层次的,这就要求图书馆要有可靠有效的进货渠道,各学科知识都有一定的来源,并保持与这些来源渠道的联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高效、快捷地更新资源,及时为读者提供优质丰富的资源。

3.2促进图书馆工作人员观念转变

加强图书馆工作人员思想观念教育,改变大部分图书工作人员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现状,让其转变对图书馆的浅薄认识,提高他们的服务意识。培养专业的图书馆管理人才,让专业管理人才定时给员工普及图书管理工作的知识,提高员工的职业素养,扩展他们知识面及对本职工作的理解。对图书馆的各职能部门进行合理安排,使其做到各司其职。此外,还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作与联系,形成一套循环有序的工作模式,提高服务效率。

3.3培养图书馆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并引进先进设备

要不断加强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培养,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图书馆可建立评优奖励的激励制度,例如可以通过借阅者投票的方式评选出每月的服务之星,给予其一定的经济奖励,连续多次获评的员工将可得到升职加薪的优厚待遇。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员工的服务热情被调动起来了,长此以往,自然而然地图书馆就会形成高效服务的氛围。当然,光有服务意识还是不够的,良好的服务意识也要辅以先进的技术设备,这样才能达到高效快捷的目标。作为一种先进的应用技术,电子图书数据管理系统能有效地管理记录所有图书的在借情况,统计图书数量,提醒图书归还日期等[3]。在图书馆大厅可设置图书检索系统,借阅者可通过关键字或作者姓名检索图书,并准确地找到图书所在的相应位置。当然,图书馆还少不了网络配置,根据图书馆自身借阅人员的数量配置相应的网络设备,即电子阅览室,这样在优化资源配置的同时为借阅者提供便捷,使其能够花更少的时间获取更多有效的资源,服务效益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3.4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

高校图书馆不应只是知识分子活跃的场所,还应该是大众的精神食粮补充站。因此,高校图书馆可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来吸引更多的平民大众走进图书馆。例如,可创建个性化的借阅氛围,定期组织开展成语接龙比赛,配合节日开展猜灯谜竞赛、剪纸艺术比赛等,既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在潜移默化中帮助人们陶冶情操、积累知识、开阔眼界,是一举多得的明智之举。为了收集更多图书资源,还可建立图书漂流站,在这里大家可以放置自己读过并认为比较经典的书籍,同时也可借阅别人推荐的书籍,让图书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减少资源浪费现象的发生。

4结语

人本管理思想在高校图书馆中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各高校如果能够好好把握,合理利用和发展,就能实现图书馆管理工作效率及图书资源效益提高的目的。

作者:苗茁 单位: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殷晓彤.人本管理思想在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中的应用[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3(2):75-77.

[2]于采惠.“人本管理思想”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实践探讨[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0(4):6-10.

[3]肖玉虹.人本管理思想在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中的应用[J].才智,2015(24):123.

第四篇:高校进行图书管理创新策略

【摘要】

在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传统的图书馆职能已经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图书馆的文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从图书馆的特色建设的必要性入手,并具体介绍了如何更好地实现新形势下图高校图书馆管理。

【关键词】

图书馆;特色建设;新形势下;高校;管理

一、高效图书馆管理创新的重要性

管理是在社会组织中能够更好地实现组织目的的一种协调行为,它具体通过规划、组织、安排、控制等环节,以人物活动为中心,对相关事务进行安排并充分利用。对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和创新是要在内容和行为上都体现出图书馆在新时期的变化。社会的不断发展为管理活动带来了新的经济意义,针对高校的图书馆发展来说,管理创新是为了更好地面对激烈的市场环境,更好地适应市场竞争,这不仅要在组织和控制上进行恰当安排,同时也要注重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读者与图书馆之间的关系构建。利用多种资源方式,多种整合构成方式,对内外的主观性与积极性进行开发,从而让图书馆达到繁荣发展的局面,真正地体现出图书馆构建的作用。这需要对图书馆持续发展方式方法的创新进行考量。国内外管理经验论证,市场竞争的核心还是在人才与科学这两个方面,人才的创新、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管理发展的新趋势。高效图书馆的管理创新是图书馆改革的动力。创新是这个时代的重大变革,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过度,随着我国的经济体制的变革,高校图书馆内部的发展环境也发生了巨大改变,所以在新的形势下,高校图书馆要实现内涵的深化、行为尝试的变革以及工作方法的创新。

二、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对策研究

1.重组业务流程。

图书馆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应该尽量地降低资源管理,进一步提升图书资源的优化和购买政策。在科学的程序下,迎合新形势,让图书馆的管理能够更加规范和合理。与此同时,必须拥有先进的管理思路,让图书馆的管理更具规模,充分满足读者的需求,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除此之外,还需要对图书管理产业的主体关系进行协调,尽量对不同层次的主体进行满足,促进图书馆的管理改革。

2.图书馆利用效率的提升。

高校图书馆服务是具备研究能力和高文化水平的师生团体,高校师生在对图书馆的使用时会带有自身专业需求的特点。所以各大高校要积极地根据学校师生的需要来进行新生推荐服务于咨询服务。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图书馆可以对教师和学生的阅读需求来实行数目推荐,这就需要高校图书馆加强统计工作,对学生、教师平时的阅读书籍、计算机检索书籍进行汇总,并将这些信息及时向采购部门反映,整理出详细的购书计划。同时也可以采用恰当的推荐方式来对师生都市进行引导工作。积极地对相关专业的文献进行整理,提供给读者,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完成节约程序,这样图书馆就成为了读者更加喜爱的课堂,不断提升图书馆的利用效率,从而促进图书馆的作用。

3.加强馆藏建设。

读者的阅读结构变化要求图书馆要为其提供更系统、详尽的知识。图书馆要从纵向和横向双方面发展。图书馆不仅要提供各种基础学科的知识内容,还需要对有特色的藏书收藏得更加全面详尽。从图书馆的经费来看,一个公共图书馆,它并能够详尽、系统地为人们提供所有图书,但是要结合特色化道路与资源共享的理念,对高校实行特色图书建设。高校图书馆在建设的过程中要根据学校的发展战略进行建设,通过对此方面信息的关注来改善学校图书馆馆藏的布局,显得更加突出专业与特色,构建具有学校文化特色的数据,同时也能更好地为高校的各种教学活动服务。例如在收集本院相关教师发表的论文著作时,要在这方面积极开发和构建啊图书馆的资源库。高校图书馆要对知识有挖掘、整合和揭示,不断推动知识的传播与发展,从而让知识得到最大化的利用和共享。要让每一个图书管理员不能简单地停留在图书摆放的工作上,同时也要成为“信息知识导航员”,高度重视网络专题数据库的构建,为读者创建更多的知识内容。

4.图书馆的体制变革。

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工作要根据具体的管理程序,按照管理的内容和要求充分地发挥安排、协调等合作能力。正确地使用高校图书馆人力财力,能够产生强大的影响力,这对实现图书管理预定目标,获得图书使用的最大价值十分有用。通常情况下的管理要根据管理人员的自身技能对手工操作进行管理,积极地整理文献资料是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储存文化典籍则是年度工作目标。事前必须变革这一项管理模式,科学地进行安排,发挥图书传播知识的作用,图书管理工作进一步走向管理化、组织化与统一化,从而达到更高的水准。不断提高教师和学生的阅读内涵。

5.完善检索功能。

在我国的图书馆建造中目前已经具备的许多良好的技术,例如知网期刊的数据库建立就体现出了一定的规模和标准。在目前的高校构建中全文数据库也要以此为参照来发展,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全文数据库。目前高校都在积极筹备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检索功能,提高健全网络资源组织管理。整合信息资源为读者提供全面的检索服务。图书馆的创新实现图书馆内部的不断优化。积极利用新的方式新的手段来实现图书馆的发展对高校建设也有重要意义。图书馆的发展需要顺应时代的变革,根据阅读需求的变化来对自身的内容进行调整,形成丰富多彩的服务模式,换发图书馆事业的生机与活力。

三、结语

大的社会背景下许多事情都在发生变革,图书馆的职能也在悄悄变化。它目前已经不能单纯局限于传播文化知识,更应该考虑的是如何实现高校文化建设。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确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了确定性和基础性的作用。如何把握这个环节,需要图书馆思考到自身的发展受到价值规律与竞争机制的约束作用。图书馆需要思考如何利用一种全新的方式树立在人们面前,而不是利用传统落后的方式来实现图书馆的资源优势。

作者:赵相锋 单位:吉林艺术学院图书馆

参考文献:

[1]张宁.研究型大学图书馆管理创新研究[D].东北大学,2007.

[2]黄俐.浅谈以人为本的高校图书管理工作[J].科技创新导报,2011(09).

第五篇:高校图书馆以人为本理念管理创新

高校图书馆是为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图书馆,它不仅是高校的文献情报中心,还是发扬高校文化、提高文化创新以及引领文化的重要阵地。正因如此,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更应该注重以人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本文通过对以人为本的理念对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进行探析,提出高校图书馆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以人为本;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

高校图书馆的文化性和服务性决定了其在高校教育中占据的重要地位,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是高校中的广大师生群体,因此,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就更需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然而,随着近几年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样的形势下,高校图书馆管理仅仅依靠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是远远不够的。创新是近几年来各行各业的首要问题,在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中也同样适用。为满足高校广大师生不断提升的文化精神需求,在管理高校图书馆的过程中,就必须以人为本并且不断实行创新,通过越来越好的服务最大程度地满足广大师生的要求。

1以人为本与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关系

一方面,以人为本是高校图书管理创新的基础。高校图书馆是面对高校师生开放的资料库,有些高校的图书馆甚至对外来人士开放,无论如何,高校图书馆的服务主体都是人,那么以人为本的理念在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中就是必不可少的。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性就要求其一定要将广大师生的需求放在第一位,以满足读者需求作为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根本出发点,通过利用计算机网络平台等高科技方法,实现图书馆管理的现代化转变,进一步提高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利用率与使用的方便程度,更好的满足读者需求。另一方面,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是以人为本的现实写照。随着时代与科技的发展,高校图书馆管理不再是单纯的人工操作的复杂过程,为了更好的服务读者,体现以人为本理念,高校图书馆也运用创新的管理手段,对图书馆实行科学的管理方法。如利用计算机网络平台,对图书馆进行数字化管理,读者可以通过数字化图书馆——如手机APP或是图书馆网页等,进行借书、还书、预订图书、查看电子书等操作,图书馆管理人员也可以在数字化平台更加方便地进行统计、整理等工作,体现了图书馆创新管理的以人为本理念。

2高校图书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管理理念落后

当今高校图书馆管理理念的落后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方面,对于学生来说,随着以人为本理念在各大高校图书馆的盛行,高校图书馆也开始越来越注重改善自身环境,为学生营造一个更好的阅读环境,然而,物质层面的富裕并不代表精神方面得到满足,高校图书馆虽然投入了很多精力对“外表”进行了包装,但是却忽略了学生的精神需求。高校图书馆的存在意义本就是阅读,阅读环境改善了,但是书本质量、种类和内容却没有得到大幅度的提升,某些高校图书馆为了不让读者因过多借阅造成稀缺图书的破损,甚至不愿意向读者提供借阅服务,这不仅是对图书资源的浪费,也是忽视读者精神需求,管理理念落后的体现。另一方面,对于图书馆管理员工来说,随着科技的发达,数字化图书馆以及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的程度也越来越深,因此,许多高校图书馆会忽略对于员工的技能培训,造成高校图书馆内员工不会为读者主动提供服务或者是服务态度不好等问题。

2.2缺乏人性化管理

人性化管理是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体现,许多高校图书馆到处宣扬自身以人为本的理念,但是却连人性化管理都做的不到位,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一点,服务手段单一。部分高校图书馆虽然有推出图书馆APP或者是其他一些的网络在线服务,但是宣传力度小,受众范围不大,普遍度不高,没有将服务手段很好地向多元化转换。其次,服务内容单一。之所以要强调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创新,就是因为如今大部分高校图书馆的管理都存在较严重的同质化现象,资源的重复性和内容的单一性都是高校图书馆缺乏人性化管理的体现。最后是图书馆管理人员的被动服务。绝大多数图书馆的管理人员都是在进行被动的服务,有些甚至会因为一些原因和读者发生争执,这是与以人为本理念完全背道而驰的服务方式,不仅不能服务读者,也极大影响图书馆的整体形象。

2.3忽略图书馆管理人员的主体地位

许多高校图书馆意识到自身问题时,往往会通过满足学生需求等方式来进行改革,但是却忽视了图书馆管理人员的主体地位。如果将图书馆比作一个家,那么管理人员就是这个家的主人,而读者是客人,无论再怎么满足客人的需求,主人的主体地位都是不可忽视的。

3以人为本理念下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解决措施

3.1建立以人为本的员工管理机制

建立以人为本的员工管理机制,首先要对员工的考核机制进行改革,要以公平、公正、公开为原则进行员工考核,对表现好的员工进行奖励并为其提供更好的晋升平台。其次是完善培训机构,“因材施教”,针对员工的不同表现和特点开展针对性的教育培训,提高员工服务意识与服务素质。

3.2建立以人为本的读者服务模式

高校图书馆的主体是图书馆管理人员,但服务的对象,也就是使用者大部分是高校的学生。因此,要想建立以人为本的读者服务模式,环境和内容都是必不可少的。从环境来说,一定要遵循方便读者的原则,设立醒目的指示牌让读者明白图书馆布局,能够快速定位到自己需要的书籍,阅读环境也要做到在阅读时保持心情愉快,对于APP以及图书馆网站的建设也要日益完善,方便读者操作。从内容来看,图书馆不仅要提供读者多种多样的书籍,还应该开设丰富多彩的服务活动,如读者交流会、世界读书日、书香校园等活动,通过活动增进与读者的感情,更好的了解读者需求从而不断完善自身服务。

3.3提高图书馆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

提高图书馆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不仅体现在要让图书馆管理人员树立服务意识,坚持以人为本,还要增强其协调能力、提高应用计算机技术的能力。图书馆管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不仅要合理处理员工之间的内部关系,团结一致为不断完善图书馆而服务,在如今的大数据时代下,还要能够通过对计算机相关方面的学习和应用,更好的提高工作效率,从而为读者服务。

4结语

总而言之,高校图书馆要想做到以人为本并且不断的实现创新,除了找到自身存在的缺点问题外,最重要的就是有相应的措施对其进行改正,通过建立以人为本的员工管理机制和读者服务模式,提高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对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进行完善,从而更好的为读者服务,实现以人为本理念下的管理创新。

作者:李彬 刘涛 左晓娟 单位: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黄付艳.论构建以人为本的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10(22):56.

[2]王关锁.“以人为本”构建中国现代图书馆制度[J].图书与情报,2014,12(06):89.

第六篇: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分析

摘要:

知识经济时代,信息高速发展,高校图书馆在管理上要不断创新。文章从我国高校图书馆管理的现状出发,从管理机制、服务形式及馆藏资源等方面分析了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对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思路进行了探讨,结合实际提出了从图书馆管理的机制、观念、方式等进行创新的方法及构想。

关键词:

图书馆管理;高校;改革

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教育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肩负着为科研、教学服务的重任。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和信息时代带来的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应用,高校图书馆的规模和管理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与此同时,人们对图书馆这种以信息服务为主要职能机构的需求和定位也越来越高。而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还存在一些问题,其职能的发挥与我国教育文化事业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面对新形势下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如何改革创新我国高校图书馆管理,是图书馆工作人员必须考虑的问题。

一、我国高校图书馆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体制不健全,缺乏竞争激励机制

1.馆长的职务职责不被重视。

新中国成立以前,图书馆长和总务长、教务长管理高等学校具有同样的权力地位,所谓“三长治校”即此,可见在大学管理中图书馆馆长的作用之重。然而当前许多高校图书馆馆长一职则像闲差一样,或者由院士、知名学者等兼任,或者将图书馆长之职作为人员升迁的驿站或跳板,人员更替频繁。如此不考虑图书馆馆长的任职标准与条件的做法,势必影响其职能的发挥。

2.人员管理缺乏竞争和激励机制。

图书馆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员工学习深造的机会相对较少,其工资、待遇水平偏低。由于缺乏相应的竞争和激励机制,很多员工不思进取、安于现状,服务意识差,缺乏敬业精神。机制的问题严重影响图书馆职能的发挥。

(二)服务形式僵化,业务能力有待提升

1.服务形式僵化。

虽然我国高校图书馆的现代化建设初具规模,但与高校整体的发展来看还存在许多不足。纸张是我国两千年来文字的主要载体,而馆藏书量也是衡量图书馆的一个重要尺度。但随着信息网络化的快速发展,图书馆已由单纯的藏书变成了以信息服务为主、藏书为辅的二元机构,读者对文献信息的需求更加便捷化、多元化和综合化。建立在以纸张为载体提供原始文献的知识传播已远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服务职能亟待改变。

2.馆员知识结构不尽合理。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资源的更新周期缩短,传播速度加快,而且紧跟时代热点,信息量大。读者不仅对图书馆提供的信息有更高的需求,而且对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也有更大的期望。特别是电子图书的兴起,读者足不出户就可尽阅万卷书,这就要求图书馆数据库的网络化程度和更新速度有更强的技术支持,显然图书馆馆员的业务能力也应水涨船高。然而长期以来,从事图书馆管理工作的高素质人才、专门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匮乏。特别是学校领导在解决教学人员随迁配偶的工作问题时首先考虑的是图书馆的岗位,导致图书馆员工文化层次偏低,给高校图书馆管理造成一定困难。

(三)管理封闭,资源不足与资源浪费并存

由于受管理体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高校图书馆之间各自为阵,馆际资源共享者少。每个高校都在试图建立相对独立、相对完善的图书馆服务体系,宁肯备而不用,也要藏书全面,花费大量人力财力,许多书籍却鲜有人问津。开放的群体也仅限于本校的学生和教职工,致使许多宝贵的图书资源闲置浪费。另一方面社会大众对图书、信息等资源的需求则在增加,而一般公共图书馆相对于高校图书馆在规模、藏书量和专业性上差距较大,使得民众的需求难以满足。除北京大学等极少数高校图书馆试点对外开放外,其他高校大多都是封闭式管理。这种做法一方面把普通民众拒之门外,造成资源闲置浪费;另一方面与外界沟通交流较少,也难以吸引社会资金,反过来限制了其本身的发展。

二、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思路

(一)改革人事管理制度

1.重视馆长的选拔工作。

我国高校图书馆主要采用馆长负责制,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图书馆迎来新的发展空间,馆长能力和水平的高低则直接影响到整个图书馆的兴衰成败。在欧美国家,能否为图书馆找到足够的财力支持甚至是衡量馆长称职与否的重要标准。众所周知,在我国图书馆馆长远不如欧美国家受推崇。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中明确规定了馆长的职能及要求,而且对其地位给予了很高的重视。高校要重视图书馆馆长的选拔,提高馆长的任职条件。馆长除具备相应的人文修养和科研能力外,还应懂得经营管理,既要爱岗敬业还要有浓厚的专业志趣。

2.引进激励、竞争机制。

在员工管理上要引进激励、竞争机制,改革人事分配制度,变职称管理为岗位管理,通过制度的变革有效地激发员工的内在潜能。近年来,各高校图书馆也在试点各种激励机制,并且已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有两点需注意,一是各高校都有自己的特殊性,要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在原有激励机制上逐步改革创新,切忌照搬模仿;二是要意识到馆员间的个体差异性,要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实行多样化的分层激励机制,力争满足馆员的不同需求层次,提高馆员的满意度和归属感。

(二)创新管理理念

观念的创新是管理的先决条件。图书馆要结合自身情况,综合应用多种先进的管理理论,因地制宜,改革创新,树立图书馆的新形象。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坚持以人为本、提供人性化服务是现代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坚持以人为本要求我们在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中做到对内以馆员为本、对外以读者为本,实现两个中心的有机统一。

1.以读者为本。

以读者为本以读者为中心,通过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提升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与其他类型图书馆不同,高校图书馆面对的主要群体是广大教师和大学生。工作在教学和科研第一线的广大教师,需要时刻充实和更新自己的知识,其对图书馆的依赖很大;作为在信息时代高速发展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不仅要迅速开阔自己的知识面,广泛涉猎交叉学科的信息,对自己所参与课题的专业知识信息的时效性和权威性也有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在信息搜集、图书更新等方面要开展广泛的调研和论证,结合教师和学生的切实需求,真正做到以读者为本。

2.以图书馆馆员为本。

人本思想在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中,也不能弱化对图书馆馆员的人本关怀。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已经由传统的以实体藏书为主悄然向以实用、便捷、迅速的信息服务方式转变。这就对图书馆员的业务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图书馆要兼顾以图书馆馆员为本,重视对图书馆员的培养和业务能力的提升,充分发挥馆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建立学科馆员制度

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通常是指图书馆根据某一学科专业的需要而指定的信息服务人员,负责一个或多个院系的学科联络,在学科专业与图书馆之间架起一座相互沟通的桥梁,为用户主动地、有针对性地收集和提供信息服务。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总量呈爆发式增长,而且更新频率越来越快。处在学科前沿的高校老师和学生则对获取的信息有着更深层次、更全方位的需求,在浩如烟海的图书或网络资源中获取自己所需的最新信息势必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学科馆员则架起了一座联通读者和信息资源的桥梁。学科馆员除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有较强的交流沟通能力,并且热爱图书馆事业。通过定期征求对口院系对图书馆资源建设(图书、期刊、工具书、数据库、电子资源等)和服务内容的意见,反馈给图书馆管理层,以革新管理,增强采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提高文献资源的使用率,减少资源的闲置和浪费。通过为对口院系提供图书情报(包括上架新书和试用的电子资源等)方面的咨询和指导,担起信息知识导航的重任。目前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国内众高校已在图书馆的管理中实施学科馆员制度。

(四)面向社会,加强高校图书馆为社会服务职能

长期以来大学图书馆封闭式的管理模式,一方面造成了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另一方面也限制了其自身的发展。随着广大民众对知识信息和文化教育需要的增加,社会公共图书馆的承载量远远不足。在科教兴国的战略下,大学必然要承担为社会服务的责任。开放服务是高校图书馆选择合作与共享模式的核心理念。开展校内和社会双重信息服务,一方面更大程度地发挥图书馆的作用,以尽到高校的社会责任和公共精神,也借以提升其知名度和形象;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吸收社会公众或企业的赞助以促进图书馆更好的发展。

作者:杨秀玲 单位:菏泽学院图书馆

参考文献:

[1]程焕文,王蕾.21世纪高校图书馆管理的新理念[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3(2):15-21.

[2]曾馨.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探讨[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7(1):93-95.

[3]曹安斌,韩爱萍,蔺艺红.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研究[J].现代情报,2010(1):125-127.

[4]肖希明.图书馆管理文化的核心精神[J].图书情报知识,2005(5):99-101.

[5]赵研科,莫雪梅.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人本化思考[J].图书馆,2005(5):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