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财务管理综述(3篇)

高校财务管理综述(3篇)

第一篇:高校全面财务管理

摘要:

财务管理作为高校管理的一项重要活动,为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财政体制的改革,传统的财务管理理念弊端愈发凸显。本文阐述了高校实施全面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及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有效实施建议,以便更好地把握全面财务管理理念,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关键词:

高校;全面财务管理;不足;建议

一、引言

在财务管理日常工作中,大多数财务人员对自己的工作内容比较模糊,一些非财务人员对什么是财务部门应该做的也不够明确,这容易使得部门之间责任不清、造成误解,从而引发矛盾,影响工作效率。究其原因是由于没有建立符合全面财务管理特点的内部运行机制,只有准确把握了全面财务管理的实质,建立一套具有高校自己特色的运行体系,才能真正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

二、财务管理理论

传统财务管理是以单位整体利益为目标,是对钱、财、物的管理,强调的是静态管理,主体责任不够清晰。所以,许多单位一旦出现财务问题,都认为是财务部门的责任,甚至成本、费用超预算也说是财务部门的责任。而全面财务管理是以单位发展和全体员工的利益为目标,对人、事、钱、财、物进行的管理,这里多了人和事两个元素,而且把人和事放在前面,强调了单位发展需要的人才和处事方式的重要性,同时表明了员工的利益也是全面财务管理的目标。它强调的是动态管理,注重的是对与钱、财、物相关的人和事进行的管理。全面财务管理有以下几个特点:目标明确:实施全面财务管理,目的就是提高管理服务效率,为学校多创造收入,为职工个人多争取薪酬和福利,实现学校和个人双赢,为学校持续健康发展发挥作用;权责归属明确:财务工作包括财务部门的专业工作,也包括非财务部门的相关财务工作,部门负责人是各部门财务管理的责任人,哪个环节出现问题,相应的部门负责人和当事人就要承担责任;体制保障:全面财务管理是一项经济管理工作,要求所有经济活动开展组织有序、流程规范、各部门职责清晰、内部控制制度完善有效、奖惩分明;信息真实有效:全面财务管理要求会计核算体系规范,财务信息在真实、完整的前提下具有可理解性、相关性、可比性及可靠性。

三、高校实施全面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在高等教育面向世界,勇攀世界一流大学的大背景下,高校所面临的压力和挑战越来越大。对于高校的发展来说,财务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而传统的财务管理由于其缺乏必要的现代管理理念,缺乏财务风险防范意识等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实施全面财务管理势在必行。

1.全面财务管理有利于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

目前,大多数高校管理层重视扩招扩建、教学科研及创收等工作,对完善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致使学校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流于形式。全面财务管理要求领导带头、全员参与,有利于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

2.实施全面财务管理有利于完善预算管理

全面财务管理要求对预算进行全面管理,从而实现高校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调配收入和支出,提高管理水平。通过全面预算,各高校了解了自己的各项经费情况,并能有效控制经费使用,有效防范了财务风险。

3.实施全面财务管理有利于防范资金风险

资金是任何一个单位生存的根基,资金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部分,资金风险问题也是各个单位面临的难题。高校要想提升资金管理水平,合理分配和筹集资金,有效防范资金存储与使用、管理中的风险,必须实施全面财务管理。

4.实施全面财务管理有利于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随着我国一系列体制改革的推进,对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全面财务管理要求财务人员不仅要具备专业的、与时俱进的财务知识,还应具有爱岗敬业精神、良好的沟通协作能力等等,从而提升高校的财务管理水平。

四、目前高校实施全面财务管理存在的不足

1.没有全面财务管理新理念

长期以来,大家普遍认为财务管理就是财务部门(人员)的事,有的高校管理层财务意识淡薄,不重视财务工作,各部门相关负责人没有财务管理工作也是其职责范围的意识,一些师生没有基本的财务知识。而全面财务管理需要全员参与,上至管理层下至普通师生,需要一个良好的财务环境。

2.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

高校的内部控制是指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高校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现今大多数高校的内部控制体系还不够完善,没有合理的机构、没有系统的工作流程,实用性差,缺乏可操作性,教职工甚至学校管理层内部控制意识相对薄弱,普遍认为内控是财务部门的事情,与自己无关。由于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完善,有的高校还存在个别领导一支笔、滥用职权甚至徇私舞弊现象,还存在着基建项目超预算以及项目建成后不及时办理固定资产入账手续,致使固定资产账实不符等问题,制度的不健全为不良现象滋生提供了土壤。

3.预算不科学、不全面、难以执行

许多高校在编制预算时,没有仔细分析高校中长期发展计划和任务标准,只是简单地按照上年度的实际发生数和预计增减数来确定本年的预算数,这样就会出现实际情况与预算情况偏差较大的问题,没有发挥预算控制的作用。有的高校虽然建立了完善的预算体制,但在预算执行中会受到很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预算执行往往流于形式,这就会出现资金使用混乱情况,预算控制难以执行。

4.扩招、扩建及重组等使高校面临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

近年来,由于高校的普遍扩招、扩建、重组,建设重复及规划混乱等使得高校凸显一些财务方面问题。例如:学校资产日常维护管理意识不足,从而导致闲置浪费、配备不合理、使用效率低甚至账实不符等现象;工作中没有体现以人为本思想,人力资源结构比例失调,行政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绩效考评政策不合理。

五、有效实施全面财务管理建议

1.高校领导重视,建立合理的、全员积极参与的财务管理体制

学校发展的核心问题是人才和资金问题,学校领导应熟悉法律法规制度,熟悉大学的运行规律,要高度重视全面财务管理。中层领导要积极落实财务政策,要兼顾学校和部门(学院)的利益,要对重点支出科室严格管理,要让基层领导发挥一线的作用,要让全体员工具有开源节流意识。高校应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体制,设置与本校的教学科研运行规律相适应同时考虑人员素质与配备实际情况的规章制度,完善全员积极参与的激励机制,以便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

2.加强风险控制,重视内控建设

风险控制问题是全面财务管理的核心问题,大多数高校风险管理意识薄弱。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高校领导要高度重视,要设立风险管理机构,建立内部控制领导机构,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要结合实际情况识别和评估本校存在的风险因素,然后针对识别出的风险建立完善的风险应对策略以达到规避风险、预防风险、转移风险、控制风险的目的。

3.预算管理体制要健全,编制要科学、执行要有力度

预算工作综合性很强,要想做好预算工作,需要管理层的支持及各部门的配合。在编制预算时,高校应考虑各种项目的轻重缓急,并结合市场经济环境因素,合理地预估各项收支,做到科学、高效地统筹运用资金。预算一经下达,就应该严格按照预算执行,要严格把控没有预算或超预算的事项,在实际执行中,如因一些特殊原因确需调整预算的,必须经过上级审批后才能执行。

4.合理设置岗位、编制,保证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高校岗位管理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就是定岗定编,这也是一种科学的用人标准,其核心问题就是落实教学目标,做到教工种类、能力与数量的较好匹配。定岗定编应充分考虑学校的资产规模及学生人数,考虑职工现状、考虑教学任务及学科的未来发展,确定科学的岗位说明书,保证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为学校发展尽心出力。

5.节约开支,加强成本核算

高校要想生存与发展必须节约开支,建立成本控制制度,但由于内部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不合理及浪费支出的现象普遍存在。例如:大型设备闲置,办公家具配置标准高及校园高成本绿化等等。

6.建立基于数字化校园的综合应用平台,共享大数据

高校应将各部门数字化资源进行整合,建立一个完整、统一的综合应用平台。师生可以通过校园一卡通登录管理系统,处理或查询相关信息,在数字化校园管理系统中,建立财务管理一体化平台,实现大数据的交换与共享,真正提高服务效率。

六、结语

实施全面财务管理是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是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建设双一流大学的一项必不可少的措施。高校管理层要从发展的角度不断意识到全面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保证全面财务管理的有效执行,发挥全面财务管理对校园资源整合的作用,促进学校各项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从而推动高校提高管理水平和竞争实力,为建设双一流大学打好基础。

作者:申云仙 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计划财务处

参考文献

1.许大座,王祖场.全面财务管理一本通:实用操作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2、魏小茜.基于全面预算的高校内部财务管理体制设计研究.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6(2).

3、吴丹,侯思婉.浅析全面财务管理.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3(10).

4、刘羽.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改进措施.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6(3)

第二篇:高校财务管理体制改革

摘要: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和办学规模越来越大,原有的财务管理体制已经不能适应高校的发展要求,必须建立规范的高校财务管理体制。本文针对当前高校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就如何进行改革提出了具体措施。

关键词:

高校;财务管理体制;改革

一、高校财务管理体制变迁及现状

高校财务管理体制是指高校在管理自己的财务过程中,根据国家法律法规,为规范财务行为,在合理界定校内各管理层的责、权、利关系基础上而建立的财务组织、决策、控制等一系列基本制度及其组织形式。高校财务管理体制的合理设置与否对于高校争取配置资源、资源,筹集、分配、使用、资金有着重大影响,对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的落实起到良好的组织保障作用,可以说是是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高校财务管理体制是指高等学校在特定财务环境下,根据。高校财务管理体制是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高校财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协调理高校财务关系的根本制度。财务管理体制的内容应包括财权划分、组织形式、财务制度体系和监督体制。我国高校的财务管理体制伴随着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发展变化而变化主要经过了由集中统一领导、分散管理到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转变。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这一阶段,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也是高度集中的,高校没有任何的自主办学全,高校财务管理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模式。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学校的各项经费和资源全部由学校集中统一安排,学校财务工作和财务活动都是统一的,在这种模式下,学校对于所有的资源都能做到高度集中、统一管理,能够聚集所有的财力做好学校发展,而学校的内部各职能部门没有任何的财权,因而难以调动其积极性,学校内部各部门对于创收、增收、开源节流没有任何的积极性。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渐确立,在市场机制推动下,高校在教学、科研及内部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改革,高校转变为面向市场经济自主办学的事业法人实体。高校的功能不断扩大,高校在教学、科研、技术开发、咨询服务和生产经营社会等各个方面都有了较大的自主性,学校经济利益更加多元化、经济关系日趋复杂化、财务管理日益精细化,这些都要求学校必须实行与之相适应的、体现高校办学自主权、适合学校校情的、合理有效的财务管理模式,以规范财经工作,理顺财务关系,加强财务管理。与此同时随着国家针对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化,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高校的管理也不断简政放权,对高校的财务管理权限下放,以便增强高校的办学活力,最大限度地调动高校的积极性,逐步建立较为健全适应高校自主办学的财务运行机制,适当下放财权,对高校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模式。1997年颁发《高等学校财务制度》提出“高等学校应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规模较大的学校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初步确定了“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模式。2007年财政部、教育部对这两种模式做出了明确规定。因此当前我国高校财务现有管理体制主要有“统一领导、集中管理”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两种模式。

二、高校发展对财务管理体制提出的新要求

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发展,我国高校的制度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市场化的大环境下,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校的主体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高等教育的社会经济功能也更加突出。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使得高校在很多方面发生了深刻的转变,其中最为突出的两个方面就是:一是办学规模急剧扩大;二是高校成为相对独立的自主办学实体。这两者的变化使得高校财务管理体制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高校的发展使得高等学校的办学地位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高校由国家统包统管变成面向社会办学的法人实体,自主性大大提高。我国高校逐渐过渡为自主办学、独立理财的实体,如何筹集并用好资金对高校的发展至关重要。财务管理作为高校管理的核心在财务管理上,由于高校办学经费来源的变化,办学经费由原来的单一的政府拨款高转变成国家财政拨款以及通过其他多种渠道来源如学生学杂费、社会捐赠、校办产业收入、科研转化、社会服务等筹措教育经费的方式,有的甚至完全是自主办学,国家根本就没有财政拨款。因而在管理体制上可以说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高校的生存和发展从某种程度上不能再依赖于政府,而要依靠高校自身,高校为了有足够的资金保证办学,就必须在两个方面下功夫,一是要保证有充足的经费来源,尽可能地通过各种方式筹措资金;另一方面必须对筹措到的资金使用进行有效监管,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随着高校的不断发展,高校规模甚至成几何级增长,高校内部设立院系规模也越来越大,很多甚至比原来扩招之前的整个学校都大。与高校规模扩大同步增长的是高校的日常管理事务,学校层面无法对所有事务进行有效管理,必须将人、财、物更等管理权下放给内设二级机构,以增加办学活力,调动其积极性,财务管理体制改革是必然的。原有的财务管理体制“统一领导、集中管理”模式,高度集中了高校的人、财、物,在办学规模较小的情况下,有利于从全局统筹和调度使用资源,集中财力做事,随着高校成为自主办学实体及办学规模逐年扩大,校院(或院系)两级管理改革推行,教学、科研等事务管理权限相继下放,如果财务管理体制不进行相应改革,财权不下放,具有有各种管理权限的二级学院(或系)因无财权而没有任何利益,也就没有事务管理的积极性,财权与事权的分离,必然导致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无法进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模式针对规模较大、管理水平较高的大学实施,这种模式,明确了学校和校内各二级单位权责关系,合理划分财权,将事权和财权有效结合进行分级管理,一定程度上考虑了二级单位的利益,有利于调动校属各部门的积极性。但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财力的分散,使高校很难集中所有资源办学,削弱了其整体竞争力。从财务管理角度而言,学校财务与二级单位的财务仅仅是业务指导关系,弱化了财务监管。同时由于二级机构承担了学校的具体事务管理,学院的自创收入基本由它们承担,学校的经费也会下拨,容易形成“穷庙,富和尚”的局面,学校财力不足,学校没有多少资源调配。而二级机构在经费使用上不可能考虑学校整体,更多地考虑是本部门利益,学校无法发展。总之高校的发展变化,使得原有的财务管理体制已经无法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要求,高校财务管理体制改革也被提上了新的日程。

三、高校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1.建立健全的高校财务管理组织体系。以财权下放、财务集中为原则,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组织体系。建立财务管理两级管理机制,整个学校设立财务处,高校内部各二级单位根据其经济活动的特点,按照工作内容和业务范围划分为不同的类型,设置相应的财务职能管理部门。校院财务之间合理分工,合理地划分财权,权责分明、责权利相结合。校级财务部门对全校范围内的财务进行宏观调控,集中管理高校财务,同时通过对财务的合理调配促进各部门的协调发展,实现高校财务的整体管理目标。二级财务管理部门赋予相应职权,对所属部门的经费和资源自主进行统筹安排和使用,保证实现自主理财,充分地调动起积极性。

2,建立健全的财务制度管理体系。制定一套科学、完整的财务管理制度,规范高校财务管理各项行为,确保财务管理制度的全面完整、权威以及能够涵盖财务管理的每一个方面,将制度设计、完善与财务管理改革目标要求相结合,与财务管理岗位及岗位职责相结合,实现财务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加大财务管理力度,对财务收支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管。

3.建立全面科学的财务预算管理方法。实行校院两级预算管理,借鉴社会企业中普遍使用的全面预算管理方式,从全局着眼,对高校各部门采用零基点编制预算,高校财务通过对学校所有经费指标予以细化,定额配比,加强预算管理,从根本上杜绝超预算现象的发生。

4.建立健全财务管理评价体系。加强对高校资金来源、财务预算、资源配置、会计信息等方面的评价管理,构建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各项评价指标,利用评价指标对高校财务经营状况做出优劣评价,并形成高校财务管理的最终评价结果,客规范财务管理行为。

作者:彭华 单位: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曹勇:“高校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研究--以校院两级财务管理为例”,石河子大学产业经济学2008年度硕士学位论文.

2.仝乃礼:论高校财务管理体制及其创新J,事业财会2007(4).

3.杨雁.普通高校财务管理体制改革刍议[J].中国商贸,2013年17期.

4.戴美英.对高校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些思考[J].时代金融(中旬),2012年5期.

5.张立伟,刘玉成.略谈高校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的路径选择[J].财经界,2013年23期

第三篇:高校财务管理基础研究

摘要:

随着事业单位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以及高校治理规模的逐步扩大,高校财务管理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系中的地位愈发重要,而其财务基础工作管理更是推进行高校教育发展事业规范完善的关键环节,对于促进高校财务管理水平、提高高校教育科研条件具有重要作用。高校内控规范及财会体制的快速发展使得高校财务管理取得一定成效,但从社会发展形势上来看,其财务基础管理工作仍然存在管理制度根基不牢固、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导致财务管理水平较低。因此从根本上完善高校财务管理基础工作建设,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已势在必行。

关键词:

高校;财务基础工作;财务管理问题;措施

一、引言

高校财务管理基础工作是指对高校的教育经费、科研经费、货币资金以及财务资产等有关学校教育、经营发展的一系列财务发展资本进行调节、规制、控制与监督的活动,以实现其特定的财务管理目标。它是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对于增强高校资产使用效益、提高高校资产管理水平具有重要影响。具体包括筹资和投资两个方面,前者是指高校通过获得国家资金支持或者社会各项援助而获得维持学校教育发展的资金,后者则是指对前者所筹资金的分配、使用与监控等。完善高校财务管理基础工作对于推进高校财务管理活动的有序开展、提高高校教育学习条件以及实现高校教育发展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目标至关重要。

二、现行高校财务管理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

1.高校财务管理基础工作制度根基不牢固

各个高校财务管理基础工作制度必须依赖于一定的社会或者理论基础方能建设,如此才能保障其管理制度与机制的科学规范性,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与教育体制大发展,高校财务管理基础工作制度根基越来越显现出其存在的不足。一方面,财务管理制度作为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我国目前指导高校等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规范尤其是财务管理相关法规政策尚不完善,使得高校在进行财务管理基础工作等内部控制工作建设时,由于缺少宏观上的政策文件指引或者相关指引存在缺陷,导致相关管理工作制度建设存在一定的不合理之处;另一方面,高校领导阶层及相关的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管理基础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导致领导阶层制定的财务管理制度或机制缺乏规范合理性,难以树立整体的财务管理意识引导下级财务人员进行正确的制度执行以及进行财务管理基础工作的意识,最终使整个高校的财务管理观念都很薄弱。

2.高校财务管理基础工作制度缺乏科学有效性

随着我国高校财政体系与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原有的财务管理基础工作制度已明显缺乏科学有效性。主要表现为:其一,一些高校的财务基础管理工作不够全面,仅对部分财务管理工作进行了建设,未涵盖财务管理的全部活动,如部分高校只有预算编制、会计核算等相关制度而缺少预算管理绩效考核制度,使得延迟发现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之预算编制绩效考核制度的缺乏,导致无法判定相关的预算编制情况是否符合高校的教育发展特点,导致高校财务危机的频繁发生;其二,一些高校财务管理的基础信息不够全面、真实,相关行政部门财务信息传递缺乏及时准确性,导致相关的预算编制、资产管理等财务管理活动难以真实反映高校的发展特点与战略规划,造成高校预算编制不合理、重复购置资产等现象的产生,损害高校财务管理体系的科学发展;其三,一些高校并未根据其自身的发展特点制定适合本校教育发展特点的财务管理流程,如理工科类学校的财务管理流程应区别于文科类院校,并且对于不同的财务管理环节未区别对待采用不同的管理程序,引起高校的财务管理程序混乱、体系紊乱,阻碍了高校科学规范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

3.高校财务管理基础工作体系机制尚不完善

第一,高校内部相关财务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一些高校财务管理相关人员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较低,造成相关人员无法制定合理有效的预算编制表、会计核算账目以及财务管理评价机制等财务管理计划,同时难以规范相关资产的使用状况,进而导致高校资产利用效率低下;第二,对于财务管理工作仅有事后的评价机制,缺乏事前的风险防范机制和对相关财务管理环节的实时监控制度,未能及时发现一些财务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改善,导致高校资产流失情况严重;第三,一些高校在其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即使制定了预算编制、会计核算管理方案等,但是相关行政部门人员仍然不按照管理方案严格执行,如预算执行人员偏离了预算编制方案的轨道,随意的购置、使用、处置高校资产造成资产浪费现象严重,阻碍了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

三、完善高校财务管理基础工作建设,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措施

1.加强高校财务管理基础工作制度根基建设

一方面,国家相关财政部门应加大力度颁布指导行政事业单位如高校等单位的内部控制尤其是财务管理基础工作制度建设的规范性文件、政策,以便能够为高校等行政事业单位进行财务基础管理等内部控制工作时提供具体明确的科学规范性的指引,增强高校财务管理基础工作制度建设的规范基础,提高其设立的科学合理性;另一方面,应加强高校领导人员及相关财务管理人员的财务管理工作意识,可通过国家相关规范文件或者组织培训学习的形式使高校领导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财务管理工作,以增强对下级财务人员财务管理意识的培训,增强高校相关行政人员财务管理的参与度,推进高校财务管理基础工作科学规范性建设。

2.设立科学有效的高校财务管理基础工作制度

其一,加强高校全面财务管理基础工作的建设,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全面性,建设涵盖各个方面的财务管理制度,如一些高校需加强预算分析与绩效考核制度的建设,以便及时发现预算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该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时予以改进完善,设立相应的风险防范机制预防类似财务风险的再次发生,防止高校财务危机的发生。同时还应加强对预算管理相关人员的绩效考核,合理奖惩相关人员,真正发挥预算编制绩效考核机制的激励作用;其二,应加强高校各行政部门相关人员的信息沟通联系,保持信息沟通渠道的顺畅,保证财务管理基础信息的真实有效性,增强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的针对性与可操作性,以优化高校资产的合理配置,提高高校资产的使用效益,降低高校财务管理体系的不合理性;其三,根据各个高校不同的教育发展特点和自身的发展规划,结合高校各学院、各部门的实际发展状况,采取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资产合理分配,对不同的环节制定不同的财务管理程序,以提高高校财务管理的科学规范性;

3.完善高校财务管理基础工作体系机制建设,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加大力度选拔与培训高素养的财务管理人员,增强相关人员进行财务管理工作的能力是重中之重。要着力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与职业道德素养,定期组织对财务管理人员业务知识能力的培训与道德宣讲,增强其财务管理专业能力,减少挪用资金等侵害高校财务管理行为的产生;在财务工作中,要根据内部控制相关要求加强对财务管理各个环节和相关人员的监督力度,加大高校内部财务管理监督机制设立的完整性(从事前防范、事中实施监控到事后的追踪评价机制)以及监督方式的多样化以降低高校资产的不合理配置;此外,增强相关财务管理方案的可执行性与执行力度,在相关考核体系中结合财务指标完成程度与财务业务规范办理的权重,对于不严格按照相关管理方案进行财务活动的人员给予严厉的惩戒。

四、结语

完善高校财务管理基础工作建设,促进其基础工作规范化运作与发展,及时发现相关问题并予以改进,不仅是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要求,也是适应高校迅速扩张、教育发展能力逐步提升的迫切需要,对于推进高校快速发展、教育体制与财会体制改革,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顾蕾 单位:岭南师范学院财务处

参考文献

1.沈秀丽.规范财务基础工作加强高校财务管理.经贸实践,2015(12)

2.王彤.强化和完善高校内部控制,有效防范财务风险.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