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班级网格化管理模式探析

高校班级网格化管理模式探析

[摘要]随着教育教学体制的变革,对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呼唤。此前,网格化管理模式从“大社会”的广泛实践,逐步往班级管理领域延伸。文章在班级网格化管理的实践和探索的框架下,进行了两次制度建构。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一是要增进共识,二是要明确职责,三是要设计模式,四是要细化任务。

[关键词]班级管理;网格化;建构;长效;自律委员会

教育社会学认为,班级是一个受班级制度及其宏观社会关系制约的现实的社会群体。它是一个以儿童、青少年学生为主体的社会群体,其形成和发展由一定的社会分工和特定的社会职能所决定[1]。为此,探索一条适合班级管理的道路对于高校的人才培养具有重大的意义,这也是当前社会各界的一个共识。诸如廖爱军,其从社会发展的高度来强调大学班级建设的重要性,认为一个班级的好坏,不仅仅是一个班级的事,还关系到学生健康成长,校风、学风的好与坏以及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甚至会影响社会的发展;又如梁荣幸认为,加强班级建设是学校有效管理的前提、班级学风形成的基础以及学生健康成长的保证。此前,网格化管理模式从“大社会”的广泛实践,逐步往班级管理领域延伸,包括清华大学、苏州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在内的高等院校都将网格化管理纳入班级管理当中,并取得很好的成效。2018年10月以来,2018级各班开启班级网格化管理的实践。在此期间,经历了两次重构,基本建立了具备可操作性、科学性的管理模式。

一、班级网格化管理理论综述

网格化管理是治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2],其立足于基本的治理对象(社会、城市、班级等),将其划分成若干单元,各单元在横纵之间形成单元格,实现对基本治理单位的重新搭建。在重构的基础上,借助信息技术的应用,加强管理主体与管理对象的联系,提升治理能力及治理成效。从实践来看,“治理单位的重构”“治理范围的分割(下行)”“治理力量的整合”是网格化管理的三大精髓。

(一)班级网格化管理的优势论证。1.网格化管理的立体性有效地契合班级管理综合性的特点班级管理是一个极为综合的体系,从实践来看,包括同学的意识形态、安全、学习、生活、心理健康、就业等。从各高校的反馈来看,班干部在其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因为班级管理体系构建的不明确,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班长团支书任务偏重、班干部职责发挥不够透彻、各项事业完成效率偏低等状况。网格化管理“治理单位的重构”“治理力量的整合”的特点便很好地解决了以上难题,网格化管理倒逼广大班干部进一步明确分工、理顺职责,据此发挥自身的优势及专长,增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有效性[3]。2.网格化管理的共享性有效地契合班级管理协作性的特点班级的管理绝不是封闭的单向度活动,班级内部、班级之间都需要进行协助及信息共享。封闭的班级往往无法形成凝聚力和战斗力。网格化管理很好地发挥了治理单元间的协作能力、信息共享的速率。3.网格化管理的全员性有效地契合班级管理开放性的特点班级是由无数的个体构成的,尽管班级事务有个大体的范围,但班级的个体的多元性直接造就了班级管理的开放性。从实践来看,班级事务来源复杂,其处理过程、处理结果与同学们息息相关,因此不同同学的处事风格、处事习惯很大程度影响了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传统的管理模式强调班干部的“带头”作用,但往往“成就”了班干部的全能身手,而网格化管理不仅仅是班干部的独角戏,更调动了全体成员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可以高效、民主地进行班级管理[4]。

(二)班级网格化管理的实践现状。在推行班级网格化管理之前,我们对兄弟院校的实践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和分析。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其具有如下成绩与不足。1.班级网格化管理的实践明晰了该理念落地的关键步骤从实践来看,首要的便是要设计一个管理模式,搭建管理平台,这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各高校在本步骤上思路各异,其中在纵向层面,“团支部+辅导员+班干部”是基本的框架;在横向层面,班团分立、班团一体成为两大基本的取向。其次,组建得力的干部队伍是理念落地的中坚环节,各高校无一例外地重视干部队伍的组建[5],并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信息收集与处理、危机应变、沟通能力。最后,颁行一系列措施、发表一系列声明作为理念落地的重要保障,包括搭建线上线下平台、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尤其是例会制度)保障网格化管理的有效运行。2.当前班级网格化管理的实践具有较大的局限性第一,千头万绪,不成系统。从当前的实践来看,网格化管理的实践没有形成一个可操作性较强的模式,暂未形成科学有效、立体成型的制度设计。第二,网格化管理的实践的导向侧重于“辅导员—学生个体”的连接以及班级管理事务的完成,不能很好地发挥班委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职能。

二、班级网格化管理模式初探———基于实践的反思

(一)肇始:班级网格化管理理念如何成为共识。2018年,招生人数达176人,创近三年来的新高。2018级含3个专业(6个班级),每个班约30人。2018年,是作为千禧一代的“00”后们迈入大学校园的标志性年份,2018级的同学们往往有着远超前辈的碎片化知识储备以及获取信息的多元化渠道,因此其在团队协作上相对较差、较具个性,在学习认知上主动性较差、思路不清晰。从2018年9月份开始,辅导员不止在一个场合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表达“班级网格化管理”构想,初步为各班搭建了基本的框架,并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共识,意识到了班级网格化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实践的过程中进行了尝试、调适、确立、巩固,逐步回答了“高职院校如何推行班级网格化管理”这一命题。

(二)尝试:班级网格化管理的第一次建构。“班级网格化管理”构想的初次实现是通过设置纪律委员会、技能与竞赛委员会、党建工作组、社会支持与思想引导小组四个管理模块而达成的。具体制度设计如下:从纵向来看,各班班委在班长的领导下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1.各班班长作为网格化管理的中坚力量,主要负责全面统筹及监督各班委工作的落实;2.副班长与学习委员组成纪律委员会,主要负责考勤记录以及整肃班风学风,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3.学习委员与组织委员组成技能与竞赛委员会,组织本班同学参与校内外各级别竞赛,以赛促练,寻找学习方向和学习方法;技能与竞赛委员会是极具高职特色的网格单元,高职院校需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此以赛促练是很好的学习、教学形式。4.党建工作组由团支书、组织委员组成,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5.团支书与心理委员一道,为本班同学提供良好的社会支持,化解较小的心理问题与情绪波动。当时考虑到各班皆为新生入校,对于工作熟悉程度有限以及最大程度保障更多同学参与到班级各项事务的管理中,基本上每个模块都是两个班委协同完成。在横向上,6个班的班长组织班长联席会议,定期召开碰头会,自主独立地进行工作交流,分享治班经验、交流治班疑惑;各班学习委员、副班长组成年级层面的纪律委员会;学习委员与组织委员组成年级层面的技能与竞赛委员会;团支书、组织委员组成年级层面的党建工作组;团支书与心理委员组成年级层面的社会支持与思想引导小组。实现了横向的切割,增强了年级中各班的联系。在本阶段,“级—班”网格化管理模式基本确立,但“系—级—班—块”的网格联动尚未建立。各班在实践过程中意识到:两个班委搭班子的模式有一定的弊端,诸如积极性不易保证、参与感不强等;“级—班”的管理模式无法很好地发挥朋辈的引领作用等。此时,各班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例如班干部分组联系同学,延伸了网格化管理的深度;轮值班干部模式,增进了同学们的共情及参与感。

(三)调适:班级网格化管理的第二次建构。各班的探索为班级网格化管理的深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经过2018级班长联席会议商定后,正式建议学生党支部根据前一学期的实践牵头推进班级网格化管理,自此进行了班级网格化管理的第二次建构。在第二次建构中,“系-级-班-块”的网格联动,以点带面、分层建网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基本确立。在“系-级-班”层面,成立了2016、2017、2018级的自律委员会,自律委员会接受学生党支部的指导开展工作,其成员是各班的班委成员。根据此前实践,自律委员会的定位是同学们“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组织,自律委员会设置主席团,各班的班长作为主席团成员,根据个人的专业及特长,分管纪律检查小组、学业成长小组、危机管理小组、党团建设小组、文化建设小组。各班的副班长组成纪律检查小组、学习委员组成学业成长小组、心理委员组成危机管理小组、团支书组成党团建设小组、组织委员组成文化建设小组,各小组之间协同开展工作、定期开展交流,在分管主席的统筹下开展班级管理。在“班—块”层面,各班将班上同学分成6个小组,每个班委担任各小组的小组长,密切联系同学。在网格中,班委作为负责人,一是充当民意调查员的角色,及时了解同学诉求,及时向班委会、班主任、辅导员反映同学们的思想动态、利益诉求;二是凸显服务作用,及时为所在小组成员提供精准、个性化的服务,增强班级凝聚力;三是发挥制度解读者、民主践行者的角色,让学校的规章制度入耳入心,让班级的决策更符合集体的意志;四是作为问题的发现者,由过去被动地应对问题到如今主动出击发现并解决问题。

三、班级网格化管理成效分析———基于各班的调查反馈

为了验证同学们对于班级网格化管理的感知程度,我们进行了涉及每一位2018级同学的无记名问卷调查,回收问卷168份,有效问卷为150份。通过对有效问卷进行梳理,结果显示,当前班级管理网格化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主要表现如下:

(一)班上同学对于网格化的内涵及实施情况较为了解。在调查项目一及调查项目二中,我们设置了两个问题:“您了解什么是班级网格化管理吗?”“您知道本班实施网格化管理吗?”。其中对于“您了解什么是班级网格化管理吗?”,49.33%的同学选择了“了解”,50%的同学选择了“有一定概念”。其中36名班干都选择了“了解”。同学们对于班级网格化管理的了解程度是处于较高位置的,这也得益于班干部在各种场合宣扬班级网格化管理。对于“您知道本班实施网格化管理吗?”,32.67%的同学选择了“熟悉”,相对应的67.33%的同学选择了“知道但不完全了解”,一方面显示了近乎100%的同学知道各班在推行网格化管理,同时也说明网格化管理还需要加强解读,确保各位同学对于运行机制会更为了解。

(二)班级网格化管理对班级及个人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在调查项目三中,我们设置了7个问题,包括4个宏观调查和3个微观调查。在宏观调查中,73.33%的受访者认为“网格化管理的效果”好或者较好;仅有2%的受访者认为“网格化管理的效果”较差或差。70%的受访者认为网格化管理对个人产生了积极影响。82.67%的受访者认为所在班级自主管理的效果好或较好。在微观调查中,93.33%的受访者认为班级的纪律情况好或较好;84.67%的受访者认为所在班级的学习状况好或较好;66.67%的受访者觉得所在班级开展的党团活动好或较好,22.67%的受访者(34人)认为开展的党团活动“一般”。从结果来看,网格化管理还是对班级及个人产生了较好的影响,其中学习及纪律状况的认可度和“网格化管理的效果”好或者较好、班级自主管理的效果好或较好的回应具有相关性。受访者对于调查项目四“您觉得以上感觉是否和网格化管理有关系呢”的回答进一步地回应了网格化管理的极好成效。46.67%的受访者认为以上感觉和网格化管理有很大关系,36%的受访者认为以上感觉和网格化管理有较大关系。总体而言,82.67%的受访者是认同班级网格化管理取得的成绩的。

(三)班级成员参与网格化管理的热情高。在调查项目五中,我们设置了“您觉得您是网格管理中的一员吗?”,90%的受访者(135人)认为自己是网格化管理中的一员。我们认为这是很高的一个比例,这也显示了同学们的极高热情。当然我们也从问卷中分析得出了网格化管理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您认为目前的网格化管理工作存在哪方面的主要问题?”中,56.7%的受访者至少选择“宣传不够、解决问题不多、与同学们沟通不够、各网格没有发挥好功能、其他”中的一项。“与同学们沟通不够”中,超过五成受访者选择存在该问题。认为“各网格没有发挥好功能”占64.0%。

四、高职班级网格化管理的实践策略———基于实践的重构

从整体来看,班级网格化管理适才刚刚起步,理论建构也尚在摸索之中。立足于本校,2018级的班级网格化管理实践给了我们诸多启示。

(一)师生共识:明确网格化管理的价值与内容是推行班级网格化管理的首要步骤。班级网格化管理的理念虽于近些年不断普及,但从师生层面对其基本的内容、基本形式都不甚了解,仅仅是教师的一己之力,无法调动同学的积极性,班级网格化管理便失去了价值与意义。班级管理的价值取向应当是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为此在师生间形成很好的互动机制以明确网格化管理的价值与内容,形成教师指导点化、学生推进完善的格局。当前的实践便是由学生在实践中提出问题、改进弊端,最终调适、建构、巩固,使得每个学生在网格中都能找到自己,都能贡献自己的力量,都可以获得成长与进步。

(二)理顺职责:理顺网格化管理中个体的职责是推行班级网格化管理的关键环节。网格化管理实践中,每个网格都需要一名或者多名“领头雁”。如何让“领头雁”明确方向,避免无所适从,最为紧要的是要理顺职责。以班级实践为例,须明确班长为各班统筹之人,其职责是协调各环节平稳进行,对于重点项目,灵活地进行人手调配;贯彻和执行信息及监督机制,做好信息的收集及处理、派发工作。同样的,各网格组成成员承担相应职责,协同并进。

(三)模式设计:合理的模式设计可以合理地推动班。级网格化管理有效运行理清职责后,最为紧要的便是要建立合适的网格化模式。搭建网格化管理模式是一个考究理念和技术的过程,从实践来看,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能动性应当进行有效结合。大体框架应当由教师进行把握、统筹,而后续的建设应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毕竟大多数工作有赖于学生的落实。

(四)细化任务:明确日常的运行模式是推行班级网格化管理长效化的有效抓手将模式搭建起来并不困难,难的是将其有效、长久的运行。为此,要明确日常运行模式,严格按照相关的要求和标准展开工作,及时地对各个责任区域以及各个负责班干部进行考评、激励和培训,确保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推动学生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唐迅.班集体教育实验的理论与方法[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23.

[2]张雨.基层网格化管理模式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3):169-171.

[3]高振华.高校班级网格化管理模式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12):15-16.

[4]吕云超.高等学校团建网格化教育管理模式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8):20-22.

[5]邵师齐.网格化管理在高职学生管理中的运用——以湖北科技职业学院18级电子商务3班为例[J].文教资料,2020(17):126-128.

作者:谢甫城 单位:广东文艺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