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技术创新范例

管理技术创新

管理技术创新范文1

关键词:工程管理;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体系

一、工程概况

安哥拉洛比托扩建项目位于安哥拉本格拉省洛比托市,项目采用EPC合同模式,总造价11.95亿美元,包括1个3万t级集装箱泊位(结构为7万t级)、后方13.7万m2堆场道路、1座疏港桥及8.9万m2的旱码头堆场;1个5万t级矿石码头泊位(结构为10万t级)及后方16万m2道路堆场;港池、航道疏浚以及港区房建、设备、电力、给排水及运行控制系统等配套设施。工程于2008年7月3日开工,2013年11月30日通过验收并移交业主。

二、工程创优的意义和管理目标

1.工程创优的意义

工程项目创优可以明确工程管理目标,提高质量意识,提升管理水平,促进企业技术水平提高,推动技术创新以及科技成果应用,有效地保证工程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提高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提升企业的知名度与竞争力[1]。2.管理目标项目部在成立之初即确定了“确保中交优质工程,争创省部级、部级优质工程”的创优目标,编制了切实可行的创优规划,成立了以项目经理为领导的创优领导小组,全面领导、监督、检查、指导项目部创优规划的有效落实。为了确保创优目标的实现,项目部制定了如下质量管理目标:(1)杜绝不合格原材料的使用;(2)检验批一次验收通过率≥98%;(3)单位工程一次交工验收合格率100%;(4)顾客投诉整改率100%;(5)质量事故0。

三、工程管理技术创新开展情况

1.技术创新

(1)模板施工技术创新

矿石码头沉箱预制采用组拼式大模板技术,立模分层预制,工业化、机械化程度高,施工操作简单、方便、可靠,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洁,在保证了沉箱预制施工质量的同时,极大的加快了施工进度。

(2)混凝土施工技术创新

码头磨耗层混凝土中掺入聚丙烯防裂纤维,提高混凝土的韧性,阻断混凝土内部毛细管通道,减少了混凝土暴露面的水分蒸发,大大减少混凝土塑性裂缝和干缩裂缝。桥梁伸缩缝采用钢纤维混凝土,对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抗弯强度、抗疲劳特性及耐久性起了非常显著的作用。

(3)钢管桩现场拼接工艺创新

本工程集装箱码头桩基共需625根58~64m长的钢管桩,直径分为1m和1.5m。由于当地资源匮乏,工程所需钢管桩全部从国内采购,而洛比托港原有装卸能力有限,无法提供整桩卸船服务,最终采取分段制作管节运至现场拼接的办法。钢管桩现场拼接工艺流程如下:国内制作管节→远洋运输→卸货至管节堆场→上台架对接→环形焊缝内外焊接→超声波检测→X光拍片检测。为了确保钢管桩的焊接质量,首先在国内进行同材质同厚度同焊接工艺的对接工艺评定。选取同现场相同的Q345B材质、厚度为18mm钢板进行对接,对焊接试样进行外观检验、横向拉伸试验、侧向弯曲试验和超声波检测,并出具焊接工艺评定报告。

(4)非洲首例大型沉箱预制、出运、安装工艺

矿石码头大型沉箱采用立模分层预制、气囊搬运及浮船坞安装为非洲首例,施工风险高、难度大,而多年内战使得当地工业基础薄弱,技术工人缺乏。组织骨干员工对当地工人进行操作技能培训,采用3D动画演示讲解施工流程,通过反复组织安全、技术交底和演练,使他们逐步了解进而掌握了各项施工技术,为工程施工培养了大量合格的人力资源,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2]。

(5)小潮差梁格现浇工艺

洛比托当地平均水位约+1.10m,而且潮差较小,平均高水位2.10m,平均低水位0.90m,码头梁板的单个低潮适宜现浇施工时间仅有4~5h,而桩帽几乎淹没于水下,给梁板及桩帽的现浇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且为与临近泊位顶高程+3.8m一致,必须控制码头上部结构高度。设计组创造性地摒弃了传统高桩码头装配式结构,创新采用取消桩帽、直接在桩上现浇纵横梁的结构形式,该方案无需投入大型起重船机,有效控制了码头上部结构高度,既节约了成本,又解决了集装箱码头因潮差小,码头面高程需与邻近泊位一致的难题。为解决现浇梁底标高各不一致以及节点处倒角设臵带来的装模困难,项目修改了原现浇梁上下托梁反吊活动底模工艺为反吊定型牛腿支撑底模工艺,极大地减少了底模钢材用量,减少了底模拆除起重作业,降低了作业风险及施工成本。由于存在现浇梁节点倒角、顶部倒角等异形突变,本工程采用立面侧模与各倒角异形侧模岸上法兰螺栓连接拼装成整体再水上吊装的施工工艺,缩短了装模时间[3]。由于纵梁节点封头数量多,且有较多外伸钢筋,但考虑到封头及外伸钢筋结构形式相对固定,本工程现浇横梁时纵梁节点封头模采用多块小型钢模法兰螺栓连接形成,较常规的木模封头工艺节约了大量周转材料,极大地加快了现浇梁装模速度,利于赶潮水作业。

2.管理创新

(1)质量管理

1)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开工之初即实施了详细的筹划工作,按照ISO9001、合同及相关要求建立了健全的质量保证体系,成立了创优领导小组,明确了“确保中交优质工程,争创省部级、部级优质工程”的目标,编制了创优规划,确保项目部创优规划的有效落实;项目部质量管理职能部门配备齐全,制定了《洛比托项目部质量管理责任制》和《洛比托项目部质量管理制度》;成立了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统一安排部署本项目部各项质量管理工作[4]。

2)严格执行三检制度

施工中严格执行三检制度,每道工序完成后,实行施工班组人员自检、主管技术人员复检以及质检员专检的“三检制度”,针对隐蔽工程验收,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后,总经理部进行初验,初验合格后通知咨工最终验收,验收合格后才能转入下一道工序施工。本工程各检验批业主代表一次验收通过率达99%以上。

3)控制原材料质量

施工过程中把控原材料进场关,本工程水泥共进场83,600t,共检验434次,合格率100%;粉煤灰共进场9,890t,共检验56次,合格率100%;碎石共进场169,240m3,共检验445次,合格率100%;砂共进场118,930m3,共检验403次,合格率100%;钢筋共进场11,570t,共检验448次,合格率100%;本工程未出现不合格材料及构配件。

4)实施三级技术交底

本工程采用英美标准,英美技术标准要求与国标相比有较大差异,项目部积极组织员工、作业队伍进行规范标准的学习,熟悉规范要求。每道工序开工前,技术员组织有关施工人员进行施工技术交底,使作业人员详细了解合同、标准规范对工程的质量要求及技术要求,并且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增加对操作工人的重复交底和反复交底,确保施工满足质量要求。

5)治理质量通病

积极开展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并达到了良好的治理效果:模板刚度、厚度足够,设计合理,整个施工过程中未发生胀模爆模事件;有效控制了混凝土外观砂斑、砂线、麻面、气泡、裂缝、露筋、蜂窝、流泪、烂根等质量缺陷[5]。

(2)HSE管理

在本工程实施过程中,HSE管理工作永远处于所有工作的首位。开工初期项目部建立健全了安全生产组织机构,结合工程实际编制了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在实施过程中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对现有制度进行了修订,制定了更为完善的《安哥拉洛比托港扩建项目HSE管理实施标准》,对安全技术交底、安全培训、安全检查、安全演练以及安全操作规章制度等方面做出了更为详细的规定,并严格遵守各项管理规定。在项目施工中,积极开展进场教育及培训、安全技术交底、班前安全交底、安全检查等,抓好教育培训和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积极开展各项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技能。坚决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施工过程中未发生任何安全、环境事故。

(3)进度管理

在控制项目进度方面,项目部工作重点是确保人员、设备、材料的进场工作,将各项准备工作做在前面。施工进度计划管理方面充分考虑各方面要求,对工程施工进度控制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立体交叉式管理。及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调整进度计划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抓好关键工序以及关键节点的进度管理,确保了项目提前一个月完工。

(4)成本管理

积极采用方案优化、主动变更等措施,降低项目施工成本。矿石码头后方堆场回填原方案为采用距离项目部50km外石场开山石回填,通过勘探,最终采用了矿石码头后方山体的石灰岩夹杂泥岩作为地基回填土,大幅度降低了远距离运输风险、时间以及成本;施工方案的选择优先考虑成熟的施工工艺,以利于现场降低安全风险,便于现场管理;项目实施过程中,大力推行人力资源本土化,收获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项目进行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后取得了良好的管理效果和施工效果,并获奖无数。洛比托港扩建项目的建成投产,极大地提高了港口的吞吐能力,促进洛比托市的经济发展,为本格拉铁路沿线内陆国家的矿产资源出口提供了顺畅的出海通道,带动了本格拉经济走廊的繁荣,为安哥拉战后重建和经济复苏注入了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杨超.建筑质量管理与控制[D].淮南:安徽理工大学,2017.

[2]纪晓磊.建筑施工项目HSE管理体系构建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7.

[3]艾永飞,詹伟.工程共同体视域下重大科技示范工程过程管理模型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16):91-95.

[4]陈全,温贺,陈波.HSE管理体系成熟度评价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2,(02):123-128.

管理技术创新范文2

研究阶段,更侧重于知识管理的知识获取管理和知识存贮管理,知识体系在企业内部员工之间分享,扩大知识掌握人群范围,经过群体的学习、掌握、思考、创新,得到升华,不但能突出优势,还能弥补不足,促进技术创新决策力的提高。

(一)外部知识来源

1.客户。

企业应该从客户手里获取企业技术创新的信息和知识。企业与客户的沟通,通过知识传播和知识收集,可从中得到更多有利信息,作为技术创新的依据和参考,企业还可根据相应信息及时改进技术创新方案。

2.竞争者。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面对诺大市场和众多竞争对手时所拥有的企业内部拥有强大竞争力的优势和特点,它能够给企业带来固定的消费群体和长远的发展优势以及巨大的经济利益。之所以和竞争者争夺有限的市场,是因为产品具有同质的特性,所以为了占有竞争优势,企业必须注意竞争者的相关知识动态,并及时获得竞争者的技术知识。

3.供应商。

供应商的作用不仅仅是为企业提供所需使用的原材料,还可以利用知识管理网络获得市场上众多公司的需求偏好和倾向,所以如果企业可以和供应商之间达成互利共赢,好好沟通,供应商是可以向企业提出很多优良的建议的,两者配合发展,不仅可以及时调节产品相关的生产、宣传、推广等环节的策略,还可以对企业远景和目标的制定提供有利的帮助。

4.其他。

除了以上要素外,企业还有许多其他的外部知识获取来源,如科研所、技术中介、高等院校等,这些机构为企业供给了丰富的知识体系。对企业技术创新来说,这些机构作为创新知识间接源头的作用比担当科学技术创新直接源头更重要。

(二)知识的获取

1.知识获取方法。

知识获取过程是一个知识不断变化、无止境的更新换代的过程。系统获取的知识,以多种形式表现出来,例如文档、表格、数据等,最终形成显性知识。

2.知识的衡量。

为了提高创新成功概率,需广泛收集信息,并加以整理,挖掘出其中涵盖的知识体系,尽量减少各方面的不确定性。它可以在某一程度上减少技术创新的风险。

(三)知识格式化。

知识管理不仅仅重视内外部知识源,更重要以此为基础进行筛选、梳理、归纳的知识,利用信息化数据分析,整理归纳将知识分门别类的排序,建立完整有序的知识体系。技术创新能力根本上是进行知识的创造和创新,这依赖于合理优化的技术创新系统和完备的激励机制,以及企业环境和知识的相容性。

(四)知识储备。

对企业拥有的知识来说,不管是来自企业外部还是企业内部,它所拥有的有效性和价值并不能从开始就显示出来,而需要一个发展过程,存在于意识中的隐性知识,要想更好的被利用,被更快的传播分享,就需要将意识中的隐性知识过渡为能具有表现形式的显性知识。知识储备,需要企业投入硬件设施,构建知识库,知识地图等。

二、技术开发阶段———知识管理增强技术创新的实施能力

新的产品是知识价值的最好表现形式,通过技术研究对项目的主打产品构造出一个基本雏形,通过技术研发对技术研究阶段得到的结果进行合理化具体化,产生新的“知识产品”,并应用在具体产品上的阶段,将技术构想结合到实践中,与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到充分的发挥。

(一)知识挖掘与激活。

知识的内部存储,在使用前,须激活,否则知识体系再庞大也都只是没有用处的死知识,不能发挥合理效果。只有借助于企业和员工的学习才能激活知识,而且必须拥有被激活知识的相应辅助知识和辅助资源。针对资源包含的显性知识提炼,例如从文献中提取知识源。

(二)知识共享。

学习并掌握获取知识的目的是实现知识共享并能加以利用。近年来,知识管理日益蓬勃发展,企业要获取竞争优势、实现核心竞争力离不开技术创新。而获取竞争优势则要通过组织对知识有着很好的汲取和把握,即企业技术人员对知识有阵深刻的理解并能加以运用。

三、经济开发阶段———知识管理增强技术创新的实现能力

(一)知识传播

1.企业之间的知识扩散。

知识传播最有效的方式莫过于组织之间进行合作,或是购买其他企业产品,即所谓的“共赢”。组织间进行技术创合作,使得技术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同时,共赢模式还使得企业获得规模经济效益,极大地促进了技术优势和人力优势的结合。

2.客户技术创新知识传播。

作为企业经济开发重要阶段,以客户为主要对象的技术创新知识传播显得尤为重要。由于我国技术经济发展始终处于落后被动地位,企业技术创新始终难以实现、市场难以蓬勃发展。然而,我国技术经济的落后状态是与市场需求密切相关的,只有改变影响市场需求的不利因素,才能迎来技术创新大繁荣。

(二)知识保护机制

1.法律保护机制。

法律保护机制即指通过法律手段保护知识,加大企业对知识产权的管理。知识产权制度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产物,离不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共同作用,是一项重大制度创新。

2.非法律手段。

非法律手段主要适用于知识密集型企业。由于经济快速发展,难以模仿的知识资产越来越具有竞争优势,日益成为组织核心竞争力。一个企业若拥有隐性知识,那么创造、转换能力将会为其带来巨大收益。此外,企业不仅要加强知识保护使得其知识资产难以被他人模仿利用,还要加强向竞争对手的学习,这样才能坚持企业的技术创新,使自身立于不败之地。

(三)知识扩散和知识保护的平衡。

管理技术创新范文3

基于一体化管理模式,从系统、动态的视角探究技术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和知识管理匹配关系,构建三者匹配对创新绩效影响的理论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技术创新;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管理;创新绩效;一体化管理模式

1引言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技术创新与人力资源管理和知识管理紧密联系起来,三者成为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关键因素:技术创新是创新绩效的直接动力源泉,技术创新的最终结果都会反映在创新绩效上;技术创新行为主体是人,有效创新行为需要适当的人力资源管理支撑;创新源于知识,创新行为的每一个环节和阶段都伴随着知识流动;提升企业创新绩效,必须注重技术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和知识管理的重要作用。目前,很少有学者对三者进行整体系统的研究,更多只是从局部考虑独立作用,而企业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企业创新管理必须建立在系统思考和设计的基础上。由此本文引入一体化管理模式思想,从系统、动态视角探究技术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和知识管理匹配对创新绩效的影响。

2相关理论基础

2.1技术创新和知识管理

熊彼特增长理论指出知识是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的源泉。技术创新的每个阶段都伴随着知识流动,技术创新实质是对相关知识进行获取、整合、传播、共享及应用的过程。从知识管理的角度看,知识积累与知识内、外共享均有利于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1]。技术创新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直接创新行为,知识管理是重要管理手段,二者存在协同互动的关系,通过企业的学习机制相互融合与影响共同作用于创新绩效[2]。技术创新在很大程度上还受企业知识管理模式的影响,技术创新效果因知识管理模式异同而有所差异,只有结合企业自身技术创新程度选择适宜的知识管理模式才能发挥最大效益。对于创新绩效而言,知识管理导向的技术创新越来越重要,发挥技术创新和知识管理的协同作用才能有效提升创新绩效。

2.2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源管理

技术创新行为要以人为本,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是实施技术创新的基础。贾生华等学者通过实证研究提出人力资源管理的缺乏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最大障碍之一[3],因此,只有完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才能为企业的创新行为打下良好基础。并且人力资源管理各个子模块对技术创新能力均具有正向的影响[4]。此外,技术创新使得员工的工作内容和背景不断发生变化,对员工提出较高的技术更新要求与适应能力,促使企业面对技术创新背景下的人力资源管理趋于科学规范化[5]。技术创新行为和人力资源管理可谓是客体和主体的关系,只有二者互相融合,相互作用才能更好的实现企业创新绩效。

2.3人力资源管理和知识管理

人是知识的创造者和承载者,知识管理理念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李军等学者以知识共享为研究视角,发现在对创新绩效产生作用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与知识共享二者相互促进[6],此外,在人力资源管理对创新绩效影响过程中知识管理发挥了重要的正向效应,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知识管理产生积极影响[7]。总而言之,知识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协同对于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具有更加有利的促进作用[8]。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实施知识管理的必要性,同时企业也需要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来促进企业知识获取、整合、共享和应用。企业要坚持以知识管理为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优化策略,实施有利于知识共享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实现二者的协同发展,才能获得长久的创新绩效和竞争优势。

2.4技术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和知识管理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促使越来越多的企业走上创新发展的道路,企业若想获得长久竞争优势必须进行有效变革,如何正确协调技术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和知识管理三者之间的关系成为有效变革的关键问题。国外学者Jimenez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分析了人才管理、知识管理和技术创新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9]。吴成锋学者分析了知识管理与人才管理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的协同关系,认为技术创新、知识管理与人才管理三者协同有利于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10]。王玉梅学者认为技术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和知识管理三者构成了一个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在互相作用的过程中企业才能实现创新循环发展的良好态势[11]。企业是一个复杂的动态整体,必须从系统动态的角度出发对技术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和知识管理进行管理,才能够获得可持续创新绩效和竞争优势。

3理论模型构建

3.1一体化管理模式

企业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企业的创新管理必须建立在系统思考和设计的基础上。根据企业一体化管理模式,企业管理质量受多个影响要素的作用,各个要素有其自身的变化趋势,且各要素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匹配关系,任何一个要素的变革都会导致其他要素的补偿性变化;企业绩效是一体化管理模式的核心,不仅取决于影响企业绩效的各个管理要素的状态水平,还取决于各要素之间的匹配程度,即只有当各个管理要素的匹配状态达到最优时,企业绩效才会最优[12]。基于上述分析,本文将一体化管理模式运用于创新绩效管理中,认为企业创新一方面受技术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和知识管理各个要素的状态水平影响;另一方面三者之间是否有效匹配更是影响创新绩效的关键。基于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分析,有利于从系统、动态的角度对创新绩效进行全面管理。

3.2理论模型

基于企业一体化管理模式的思想,通过梳理第二部分相关理论基础中各个创新要素之间的关系,构建了理论模型。由理论模型可知,围绕着企业创新绩效这一核心目的,技术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和知识管理是影响创新绩效的三个关键要素,三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关键在于三者在相互促进中相互匹配,共同促进创新绩效的提升。技术创新和知识管理存在着匹配关系,不同的技术创新类型对应着不同的知识管理模式,不同的技术创新类型只有与适宜的知识管理模式相互匹配才能提高企业创新绩效;人力资源管理和知识管理存在着匹配关系,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包含了大量知识管理的对象,人力资源管理的每个模块都与知识管理相契合,如人力资源规划与知识整合的匹配、人力资源绩效管理与知识共享及应用的匹配等;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着匹配关系,人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不同类型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与不同类型的技术创新战略相互匹配才能获得持续性的创新绩效[13]。以创新绩效这一目标为核心,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的知识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之间需要相互协作,才能实现企业创新循环发展的良好态势。技术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和知识管理三者之间任何一个要素的变革都会引起其他两个要素相应的变化,只有当三者匹配状态达到最优时,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实现最优。

4结论

模型中引入企业一体化管理模式思想,认为企业技术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和知识管理的关系错综复杂,并非简单的线性或非线性关系,而是需要相互匹配。换句话说,企业创新绩效并非单纯倚靠技术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和知识管理的最大化,而是三者状态的优化匹配,当三者匹配状态良好时能最大程度的作用于企业创新绩效。正如Deming指出:“如果一个组织的各部分都是最优,则该组织不会最优”。理论模型的构建为不同类型或不同规模的企业寻求最佳创新绩效提供了灵活的实践参考。企业在创新实践中只需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积极寻求各个创新要素之间的最优匹配路径,形成自身独特的创新模式,不断提高创新绩效,同时避免了盲目追求所有创新要素最大化而带来的成本压力。

5研究展望

本文的结论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文章只是单纯从理论角度对企业技术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和知识管理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模型的构建并没有有力的数据检验支撑,缺乏实证方面的分析。笔者认为,对于模型中匹配度的检验可以尝试利用BP神经网络进行分析,寻求一个映射函数,即企业创新绩效,其中X代表影响创新绩效的各个要素的集合,本文中指企业技术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和知识管理,从而说明创新绩效各个要素之间的匹配程度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在接下来的研究中,笔者将积极进行实证方面的分析,以期进一步完善和论证理论分析。

作者:王文秀 单位: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军,许庆瑞,张素平.动态环境中企业知识管理与创新能力关系研究[J].科研管理,2014,35(4):59-67.

[2]詹湘东.知识管理与企业技术创新协同关系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11):42-45.

[3]贾生华,疏礼兵,邬爱其.民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其差异分析———以浙江省为例[J].管理学报,2006(01):103-108.

[4]田玲.组织内人力资源整合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11.

[5]刘玉,武振业,陈叶梅.基于技术创新的人力资源科学化管理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0(03):109-112.

[6]李军,胡璠,李汉.知识共享视角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8(2):46-50.

[7]王亚洲,林健.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知识管理导向与企业绩效[J].科研管理,2014,35(2):136-143.

[8]王文吉,丁煌.知识管理协同配置视角下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4(9):183-185.

[10]吴成锋.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知识管理与人才管理关键耦合域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07):151-155.

[11]王玉梅.企业技术创新动态发展过程中知识管理与人才管理耦合演化过程分析[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1(06):35-39+11.

管理技术创新范文4

关键词:水利技术;水利管理;水利工程;建设

水利属于社会基础性产业,强化水利建设工作,是确保人们用水质量的重要手段。水资源属于不可再生性资源,而人们若是想生存就一定要做好水资源利用,为了减轻资源匮乏现状,水利单位的工作人员需要增强水利管理水平。现今信息化时代必须积极引入先进化水利技术手段,加强技术创新工作,进而确保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质量。基于目前环境条件,生态资源已经受到很大污染,直接性饮用水源已经越来越少,而我国幅员广阔,水资源分布失衡,一些区域缺水问题是非常严重的,强化水利管理工作,能够有效解决这个问题,进而增强人们的生活质量。

1提高水利管理能力的重要意义

水利管理属于一项关键性工作,基于现今的社会形势,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在资源方面的需求不断增大。对于水利管理来说,管理人员需要增强管理水平,增强管理技术含量。对于一些农村区域来说,污染问题是较为严重的,其涉及面非常广且来源较为复杂,此现象原因在于当地政府不注重环境保护,环保意识不高,一些农村尚未构建健全的污水管网系统,监管工作不到位。一些城镇区域的工业发展速度非常快,工业废水排放超标,不少江河水域遭受污染,江河植物与鱼类大规模死亡,并且人们的饮用水同样遭受污染。提高水利管理能力,可以有效地避免此类问题出现,制定相关法规以及管理制度,且加强执法工作,针对违规排放企业要严厉惩处,加强污水管道系统的改进升级,进而强化水资源保护,推动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2我国水利管理的现状

水利管理是水利部门中的基础性工作内容,强化水利管理工作,能够推动实现社会协调发展。现今社会经济发展逐步提速,城市化建设持续推动,有的区域工业发展速度非常快,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用到非常多的机械装置,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得到有效增强,人们太过重视产业发展,常常会疏忽环境保护工作,相关部门并没有合理开展环保宣传。其次,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属于发展中国家,基于此种国情,我国已经出台非常多经济帮扶政策,各行业经济发展能力也已经得到显著增强。在这种环境下,人们在环保意识方面没有很大提升,生态环境已经遭受很大污染,而这也体现出水利管理工作有着漏洞问题,不少人并不注重水利管理工作。水利项目数量持续增多能够处理一些区域的缺水的现状。为增强水利管理水平,政府单位需要加强政策与财政支撑,制定有效的环保政策,针对工矿企业污水做好限制排放,加强污水处理工作。还有为确保水利管理政策的有效落实,需要加强环保宣传,强化教育培训,这同样属于优化生态环境污染的重要方法。伴随资源过渡性开发,不少区域都存在很多自然灾害问题,这主要是由于进行资源开发的过程中,未采取环保手段,对四周环境产生很大影响。

3水利技术应用原则分析

现阶段,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已经获得跨越式发展,我国属于农业大国,水利项目建设属于促进农业发展的一项关键性工作。在运用水利技术的时候,一定要严格遵守原则要求,详细来说:①要坚持可持续性发展原则。伴随我国社会不断发展,人口持续扩张,为确保水利工程作用的有效发挥,就一定要秉持可持续性发展原则。②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水利项目建设目标在于为人民服务。因此,以人为本原则是能够满足我国水利项目建设实际需求的。另外,应当遵循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模式,进行水利项目建设时,在利用自然的过程中也必须做到保护自然。

4水利技术创新与水利管理能力提升

4.1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提升水利部门管理能力

事实表明,信息技术在推动我国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信息技术在水利建设中的应用,对水利部门管理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具体而言,运用水利信息技术,可以保证水利管理单位防汛工作的高效化落实,借助信息技术能够对洪水灾害问题进行及时预警,并且借助信息化管理系统,能够对防汛工作进行合理组织。而且,借助信息系统,可以实现对汛期洪水的科学模拟,从而为水利管理部门决策工作的进行提供合理根据,从中能够了解到,运用水利信息技术对增强水利单位管理水平来说具有关键作用。一方面,在信息技术的应用过程中,为了实现水利技术的创新发展,为深入增强水利单位管理水平,需要持续强化水利信息化建设工作。比如:开展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之时,基于短期建设发展层面来说,需要加强延伸与整合工作。详细来说,第一需要针对抗旱防汛工作的开展,要构建自动化监控系统,基于此系统支撑,做到对信息的及时掌握。另外需要做好数据库系统优化,在此前提下,来为抗旱防汛工作的进行带来全方位信息支撑,确保决策的准确性。再者应注重软件系统的进一步开发和升级;并且还需要针对现有资源及成果加强整合分配,进而有效增强资源利用效率。开展抗旱防汛信息化建设工作时,针对中期建设发展层面分析,首先需要强化系统安全防护工作,基于此保证信息系统平稳运行。另外需要针对县级抗旱防汛工作展开合理规划,规划之时需要根据地区实情,保证规划设计时效性,实际执行之时,依照规划内容,确保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4.2RTK技术的应用有助于促进水利工程的动态管理

RTK指的是动态测量,在水利工程建设中,RTK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传统水利工作模式的创新升级,显著增强工作效率,推动静态测量与动态测量的发展应用,而且在水利工程建设中,这一技术的应用可以将结算精度精确到厘米。野外施工过程中的厘米级检测精度,主要就是借助载波相对具体动态实时差分法。在水利工程建设的实际应用中,RTK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在实际测量中,基于载波相位观测值展开动态化技术定位。在此前提下,可以对测站点对应坐标系之中的三维定位结构有一个详细了解,而且其精度也能够达到厘米级。在RTK技术应用过程中,可以利用基准站将相应的观测值和坐标信息在第一时间传递至流动站,在接收到相关数据信息之后,系统通过自动分析,最后形成差分观测值,实施实时化处理,并且获取信息数据的定位进程同样能够实现厘米级,而且耗费时间非常短,通常不超过1s。事实表明,RTK技术的应用,极大的提升了水利工程的动态管理效果,对于传统项目测量来说,其中的常用手段就是三角网与导线网测量手段,然而这种措施的运用将会消耗大量时间。并且,因为不能确定外业精度,因此外业测设不能够有效确定定位精度,针对此过程来说,若是内业处理存在精度不满足要求的问题,就应当重新进行测量。从中了解到,传统项目测量的工作量非常大,且会消耗非常长的时间,非常容易造成混乱问题。当运用RTK技术之后就能够做到观测质量的有效控制,并且工作量不大,消耗时间较少,能够有效增强施工工作效率。

5总结语

综上所述,水利技术的应用对水利管理工作的开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运用水利技术手段之时,一定要遵循合理原则,并且应当加强水利技术手段创新,切实增强水利管理工作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晓南.水利技术创新与水利管理能力提升浅议[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9(12).

[2]温岩,王玉琳.浅析以水利技术发展现状以及创新[J].四川水泥,2018(4).

管理技术创新范文5

 

1工程概况   川气东送管道工程西起四川普光首站,东至上海末站,途经8省直辖市、29个地级市、63个县区、240个乡镇、1065个村、86529户,管道干线全长1635km,设计年输量120亿m3,设计压力10MPa,管径1016mm。除干线以外还包括达化、川维、江西、南京、金陵共5条支线,全长535km,管道总长度为2170km,山区管道620km,管道共7次穿越长江,穿越山体隧道72条、合计长度92.3km。山区管道沿线山势险峻、沟壑纵横,平原段水网密布、地形复杂多变。川气东送管道工程生态水工保护工程投资8亿元,设计水土保持混凝土方量3.2万m3、浆砌石方量168万m3,设计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473.06万m2,实施生态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不仅对减少工程建设期间水土流失、治理大气污染、保护环境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对提高沿线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生活环境、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确保管线运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建立生态水土保持综合防治新理念的背景   川气东送管道工程经过72条隧道、32座站场、穿越长江7次、穿越数百条大小河流,这些工程会导致大跨度施工扰动和高强度水土流失,由此所造成的潜在威胁和复杂多变的地形地貌及特殊地质条件,都是整体水土保持综合防治躲不开的难题。为了解决上述难题,项目建设单位设立QHSE(质量、健康、安全、环保)管理部,具体负责全线水保工程的建设管理工作:①通过设计管理创新,委托水保工程专业设计院进行设计,本着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采用水保模块设计与点对点设计相结合的设计方法;②通过水保施工管理创新,委托武警水电部队等专业队伍进行水保施工,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各项措施,使各单项措施有机结合,形成一个整体,确保管道工程径流调控与河道稳定、管道工程边坡固定、管道工程沿线植被恢复等;③通过水保施工监理管理创新,委托专业监理公司进行水保施工监理;④通过环境监理监测管理创新,委托环境监测监理对管道沿线生态环境进行水保环境监测。在此基础上,针对工程建设的难点、特点提出用生态、和谐与管道安全相结合的工程建设理念,统领工程建设各项工作,主动履行社会责任,通过科学决策、严密组织、强化管理,注重实效,全面打造部级精品工程。努力实现工程管理更规范、质量更优化、人际关系更和谐、安全环保更达标,让和谐、绿色、安全、健康的理念融入水土保持工程全过程。   3生态水保工程管理技术创新的内涵与做法   川气东送管道工程纵跨我国长江流域,穿越“巴山蜀水、鄂西武陵”,横贯江汉平原、江南水网,跨越空间大,地貌类型复杂。巴蜀-鄂西段山峰林立、崖悬壁峭、坡陡沟深,高差悬殊,雨量充沛;平原段河网交织、湖泊众多、堤路纵横,水土保持工程施工、治理难度大。从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角度,为减少水土流失、弥补项目建设对管道沿线环境的影响,在项目结束后进行地貌恢复、改善沿线生态环境、保护管道安全运行。结合油气管道工程所在区域的环境特点、项目建设的工程现状,通过水保工程管理技术创新,提出了油气管道建设时生态环境保护的解决措施,为油气管道工程生态水土保持提供了有效方法。项目建设单位按照安全、环保,水土保持工程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竣工验收和投入使用的要求,认真组织做好水土保持的设计和地貌恢复工作,组织制定了《川气东送管道工程水土保持方案》,要求参建单位6项指标必须达标,具体指标见表1。采取整体水土保持工程综合防治多种措施,防止水土流失。为了确保实现工期目标、质量目标、HSE(健康、安全、环保)管理目标,确保把川气东送管道工程建成安全、生态、优质、福祉的工程,川气东送管道水土保持工程施工工作中,采取和强化了以下措施。   3.1预测水土流失量   水土流失量的计算是油气管道建设水土保持工程量计算的重要内容,川气东送管道工程的生态水保工程水土流失量的主要计算方法如下。(1)流失预测模式,预测公式为:Ms=F•A•P•T;M=Ms-M0=F(A-1)P•T。式中:Ms为预测期水土流失量(t);M0为原生水土流失量(t);M为建设期新增水土流失量(t);F为加速侵蚀面积,即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积(km2);A为加速侵蚀系数,取2;P为原地貌土壤侵蚀模数,取值200t/(km2•a);T为预测时间(a),取项目建设期2a。(2)弃土弃渣场的水土流失量预测模式,预测公式为WS2=ΣDei•Mi。式中:WS2为排放弃渣造成的直接排放量(t/a);Dei为弃渣流失系数(%);Mi为弃渣量(万t)。考虑管道沿线的地质地貌,管道开挖隧道的弃土弃渣压占土地后,新增水土流失的原因主要是降雨对土石渣的冲刷。每年平均冲刷流失量约为土石渣堆放总量的10%~70%,弃渣流失系数平均值为0.15。(3)新增水土流失总量,采用公式为L=Ls+Ld-Lf。式中:L为新增水土流失总量(万t);Ls为开发建设破坏微地貌类型区水土流失量总量(万t);Ld为弃渣流失量总量(万t);Lf为开发建设前所占区域的水土流失量总量(万t)。通过以上公式的计算,可以初步预算出管道工程建设水土流失量[1]。   3.2创新采用“七统一”方法进行水保工程全过程控制   管道项目建设单位组织专家编制了《川气东送管道工程水工保护作业指导书》,针对沿线地形地貌、土壤植被、水土流失现状等,对浆砌石挡土墙施工、河流护岸施工、冲沟处理、梯田坎恢复、田间渠道、池塘的恢复及弃渣场保护等55个作业点,施工过程有明确的质量要求。要求参建单位武警水电部队按照“统一标准、统一设计、统一管理、统一施工、统一监测、统一资料、统一验收”的“七统一”方法建设好水保工程,加强对水保工程质量的监督检查,确保顺利通过国家验收[2]。现场踏勘,进行点对点的设计,会同当地环保部门,对工程建设的难点、重点、敏感地带和水保工程重点地段,聘请内蒙古自治区水利科学研究院的专家对水保工程进行点对点的设计[3]。制定了《川气东送管道工程水土保持方案》,要求扰动土地治理率、水土流失治理率、水土流失控制比、拦渣率、植被恢复系数、林草植被覆盖率6项指标必须达标。凡是在管线经过的地方,陡坡地段、岩石风化的边坡地段、由于施工降低边坡高度地段、可能产生塌方滑坡不良地质地段、高填方地段、水流冲刷严重地段、保护重要建筑物、保护生态环境等重要地段,都要修建挡土墙。分类进行管理和施工:一是线路工程扰动范围内水保,主要包括梯田坡坎恢复、梯田复耕、水文网恢复、沟岸保护、河流护岸、公路恢复等内容;二是工程施工产生的水土流失的治理,主要是边坡治理、冲沟处理、弃渣场保护、施工便道保护、河流的调控措施等;三是及时做好植被恢复,让农民尽快复耕;四是做种植实验,尽快恢复植被。#p#分页标题#e#   3.3贯彻落实“三个尊重”管理理念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提出了路由优化阶段,要充分尊重地方政府并吸纳地方规划、土地、林业等部门和当地群众的意见,从提高管道线路路由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降低施工期安全风险和施工难度、减少对生态环境影响、保证管线后期运行安全、确保建设工期的角度出发,管道项目建设单位组织相关设计单位对山区段路由进行了优化调整。通过路由优化和调整,避开了国家森林公园和湿地自然保护区,最大限度地保护了沿线农民的利益和自然环境,对沿线各煤矿采空区、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发生区域及人口密集区域采取了避让或防护措施。通过改线优化和调整,不仅大大降低了施工难度,消除了管道施工及今后运行的安全隐患,而且规避了与地方规划的冲突,减少了对植被和农田的破坏。   3.4注重环境保护,建设生态工程   按照总体要求,要把川气东送管道工程建设成为生态工程、福祉工程,创建部级优质工程,环境保护工作至关重要。管道项目建设单位从源头抓起,按照环保工作要求,抓设计源头、抓方案优化、抓过程管理、抓生态水保工程建设。一是抓工程设计源头:本着能打隧道不爬山的原则,绕过青山绿水、少惊飞鸟游鱼,减少管线在翻山越岭中对植被的破坏。二是抓工程方案的优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管线既能跨越又能穿越,优先采用穿越方式;管线可山上敷设和山下敷设的,优先采用山下敷设;可采用山体隧道也可爬坡过山的,优先采用山体隧道[4];可采用定向钻穿越也可盾构、钻爆穿越的,优先采用定向钻穿越;管线既可穿越也可沉管的,优先采用沉管方式,尽最大可能减少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三是抓好施工过程的管理:分别制定了隧道施工、长江穿越、站场施工等环境保护措施,在工程施工期间,对噪音、震动、废水、废气、废渣进行全面控制,把污染排放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在管道穿越江河施工,尽可能选用环境影响小的定向钻、顶管施工方式。对于定向钻泥浆处理采取围堰倒流的办法,隧道施工废水采取泥浆沉淀池进行沉淀。隧道施工产生的废渣,为农民修路、造地、垫房基地,剩余部分砌墙围栏[5]。山区段管沟开挖和隧道施工产生的废渣处理,碎石粉碎后管沟回填。加强对敏感区域、水源地、自然保护区、风景区的保护。   3.5HSE管理到位,确保生态水保工程顺利实施   项目建设单位建立了一个组织严密、目标明确、职责分明的HSE管理体系;制定了HSE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建立了HSE作业组织机构,明确了各级各岗位的管理职责;项目经理是HSE管理的第一责任人,专职人员是HSE管理的核心,基层作业组长是HSE管理的重点。各单位认真贯彻国家有关健康、安全、环保方面的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落实五大评价报告,制订最佳的施工组织方案,采取多项措施把安全、健康、环保工作落到实处。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高空作业、临时用电、火药雷管、交通车辆、岩土作业等高风险作业区,对条件比较艰苦,施工环境恶劣、威胁员工生命健康,都严格实施了HSE管理,有效地控制了重大灾害事故的发生,从而保证“安全工程、优质工程、生态工程、福祉工程”四大目标的顺利实施,为工程建设和建成后贯彻HSE标准打下良好的基础。   4生态水保工程取得的效果   4.1经济效益   川气东送管道工程初始设计方案,在山区段管道走向,多采取爬山的方式敷设管道,管沟开挖和施工过程要砍伐大量的树木,破坏自然环境,实行“三个善待”的理念,就要尽最大可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项目管理部门带领设计单位多次进行实地勘察,边勘察、边研究、边修改、边优化,对难点工程和穿跨越工程,进行点对点的设计,先后组织召开了多次设计协调会,按照能在山下过不在山上走,能打隧道不爬山,能利用荒地不占耕地的原则,规避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尽最大努力绕过青山绿水、少惊飞鸟游鱼。善待环境首先是设计环保,千方百计提高设计质量和技术含量,千方百计优化线路。通过创新设计管理,对普光-宜昌山区段线路路由的优化,缩短线路长度63km,直接减少投资费用初步测算就达54135万元,具体内容见下表2。不可否认,隧道工程量增加,导致工程部分投资增大,但是管道避开了地质不稳定、高陡坡或其它重要敏感地段,在降低了施工难度的同时,也最大限度地规避了地质环境可能给管道带来的安全隐患,为管道的安全运行奠定了基础,同时减少了由于工程施工对森林植被的破坏,最大限度地保护了生态环境[6]。   4.2生态效益   加大环保、水保工程建设资金投入力度,共投入资金8亿元,完成水土保持工程施工点位38472处,工程类型包括挡土墙(坎)、截水墙、梯田坎、截排水沟、护坡等20种类型,水工保护完成主要工程量为:浆砌石1687707.73m3,混凝土32185.09m3,干砌石8452.55m3,U型槽33539.32m,植生袋135864.41m3,植树种草591.9m2,植被恢复面积达到591.9hm2,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473.06万m2,最大限度地保护了生态环境(见表3)。   4.3环境保护指标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安全环保局委托铁道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安全卫生检验站,对工程建设过程的噪声、环保工作、大气TSP监测、水质监测,进行了环境监理,在全线共设噪声监测点91处,现场实测施工中使用的机械、设备和运输车辆及其产生的噪声情况(测试值见表4),管沟开挖、静态爆破、隧道施工的风机、空压机等布置在施工营地的高噪声设备会对当地环境有一定影响,但都处于可控状态。在河流穿越段(含水库、湖泊)设水质监测断面96个,大气TSP监测点44个,现场采样423个,定期进行环境监测。监测报告的结果表明,川气东送管道工程环保措施到位,施工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小各项指标低于国家控制指标。国家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已完成了6次全线巡查监测,设置固定监测点49个,临时监测点166个,监测结果显示侵蚀模数为7913t/km2,大大低于预测值11500t/km2。#p#分页标题#e#   4.4社会效益   中央电视台对生态管道环保工程建设的成绩进行了报道,中国石化报也在头版头条对善待环境民生进行了报道,项目管理单位收到沿线地方政府的感谢信和锦旗80多件,用实际行动兑现了建设绿色生态环保工程的诺言。川气东送管道工程建设实践“三个善待”、“三个尊重”的建设理念,保护环境、关注民生、造福于民、树立了石化企业良好形象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是无法用数字和语言描述的。   5结语   通过生态水保工程管理技术创新,建设水土保持综合防治体系。创新采用“七统一”方法进行生态水保工程全过程控制,完成了生态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任务,使环境保护各项指标处于合理状态,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了保护管道安全、防治水土流失的目标,最大限度地保护了油气管道沿线的生态环境[7]。

管理技术创新范文6

水利工程建设与人们的生产及生活息息相关,大到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小到河流清淤、小型水库建设,大大小小的水利工程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水利工程管理的主要目的在于合理利用已经建成的水利工程设施,通过科学有序管理,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1做好水利工程管理的重要意义

水利工程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十分强的业务,做好水利工程管理是发挥出水利建设工程社会效益的必要条件。水利工程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水利工程的运营效果,水利工程管理在防洪防汛、农田灌溉、水力发电、水路运输、生活及工业用水、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没有良好的水利工程管理,就无法实现水利工程的预期社会效益。水利工程管理主要包括对水利工程的运用,进行特定的操作实现水利工程的各项功能、维修以及保护水利工程设施。水利工程一旦建成后,需要专业的水利工程管理队伍进行水利工程管理,保障水利工程的有效运行。同时水利工程设施具有使用年限,在进行水利工程管理的同时,还要注意收集管理水利工程运营中产生的各项数据,为水利工程的改扩建,以及重建储备一定的历史数据支撑。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水利工程管理不仅要继续侧重防洪、排汛、灌溉等方面的工作,还要在生态环境保护、水产养殖、市政供水等方面发挥出更加积极的作用。水利工程管理常常是跨行政区域的,因此在具体的水利工程管理中要加强各方的沟通协调、统筹兼顾、指挥调度、更好地解决区域性矛盾,化解区域性难题。

2水利工程管理中面临的困难问题

水利工程管理的具体工作主要有水利工程检查、水利工程养护、水资源调度、防汛排洪等。在新的发展阶段,未来水利工程管理将承担更重要的任务,将在环境保护、水质监测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在当前的水利工程管理中尚存在着许多问题,制约着水利工程管理质量的提升,因此明确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将为提高水利工程管理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2.1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不够健全

在当前的水利工程管理中,仍旧存在管理体制不健全的问题。有些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虽然建立了一定管理制度,但是由于工作人员的素质差异以及责任心弱化等问题,同时存在管理制度得不到严格执行的难题。各项管理制度之间的制约性比较差,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体系制约着水利工程管理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因此,应当继续完善管理体制,形成健全的管理规章制度,同时要加强执行力度,在日常的水利工程管理中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必依。

2.2水利工程管理方法不够科学

水利工程是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与系统性的,并且水利工程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及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在进行水利工程管理的时候,需要进行跨区域的协调沟通,往往存在较大的困难,水利管理的方法还不够科学,因此常常出现区域性难题。水利工程管理工作要求工作人员具有大局观,能够以社会总体效益最大化为主。水利工程管理的方法还不够科学,在城市出现暴雨的时候不能提前预警、及时排洪,导致公路上出现较多的积水,严重影响了人们正常的出行。水利工程管理与农田灌溉、城市排水、污水处理等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在进行水利工程管理的时候要求管理方法更加科学,不断进行水利工程技术创新,以此解决水利工程管理的难题。

2.3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

水利工程管理的一线操作人员学历比较低,工作人员结构有待优化。有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人员阶梯出现断档的现象,在一些基层的水利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的老龄化情况严重,组织中缺乏年轻人,缺乏新鲜的血液补充进去。水利工程有大有小,因此实行的是分级管理,基层单位的人才结构不合理将直接影响到水利工程管理的质量。缺乏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将导致管理创新不足,水利工程难以发挥最大化的效用,因此,优化一线水利工程管理人才结构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同时,水利工程管理还需要群众配合,尤其是农村的小型水库还要更多的依靠群众进行自主管理。

3水利工程管理中的技术创新

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方法不科学、人才结构不合理是制约水利工程管理质量的重要因素。同时,想要加强水利工程管理技术创新,应当从打造创新环境、强化科技支撑、加强信息化建设、运用RTK技术等多个方面入手,切实提升水利工程管理水平。

3.1打造有利于技术创新的工作环境

从宏观上看,水利工程管理事关国计民生,应当形成支持水利技术创新的社会氛围,政府应当积极组织制定相关的鼓励性政策,对于技术创新者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以及科研经费的支持。从微观上看,水利管理单位的内部要形成一定的鼓励创新的工作氛围,激发个人的潜能,鼓励大家在干中学,积极进行各项技术以及非技术的创新,健全人才选拔机制,优先提拔能够进行技术创新的人才。同时,应当积极鼓励跨区域的技术交流,将水利工程管理的经验在各级水利管理部门之间进行分享,使得水利管理技术创新能够在更大的范围内得到应用。例如:举办小型水库以及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技术分享会,让大家能够在一起交流管理经验,共享水利管理技术,不断提高基层水利工程管理水平。

3.2强化水利工程管理的科技支撑

应当进一步健全水利科技管理体系,构建公平、公正、公开的水利科技管理评价体系,为各层级水利管理部门加强技术学习提供一定的渠道与方法。强化科技管理成果转化工作,为实现技术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水利工程管理中,需要强化科技支撑,一条河流贯穿不同的行政区域,在进行水利工程管理的时候更加要注重系统性管理。珠江发源于云贵高原乌蒙山系马雄山,流经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湖南、江西6个省(区)和越南的北部,经由分布在广东省境内6个市县的八大口门流入南海,在防洪、灌溉、排涝等方面同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应当通过强化科技支撑,不断加强各项技术创新,从而更好地发挥水利工程的实效。

3.3加强水利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有相当一部分的水利工程管理技术创新是与信息化建设息息相关的。信息化建设在提升水利工程管理质量方面具有十分积极的影响。当前水利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信息化建设水平还不够高。提前预警、辅助决策是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当前的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还远远没有达到这样的要求。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要积极主动应用各项新进的信息化技术,配备微波、短波通讯设备,在更大的范围内应用遥控系统、自动化系统。例如:通过GIS系统收集水利信息,实施动态管理,提前研判,做好充足的准备。借助信息化的手段,实时掌握上下游的水利数据,依据数据确定排洪量的大小,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的人身及财产安全。通过信息化建设,实现水利工程的自我监测,在发现问题时及时报警,采用新材料进行工程维护,延长水利设施的使用年限。

3.4提升对RTK技术的利用

RTK技术全称为Real-timekinematic,是一种新型的实时动态卫星定位测量方法。RTK技术是继GPS技术之后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技术,在工程放样、地形测图,控制测量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在水利工程管理中应用RTK技术可以进一步提升管理效率,节约管理时间成本。应用RTK技术可以实时掌握当前流域的水量,同时可以更加有效进行水利工程管理决策,确定应当采取的具体措施。

4结语

加强技术创新是提高水利工程管理质量的重要途径,在当前的水利工程管理中要进一步鼓励技术创新,形成有利于技术创新的良好氛围,同时加强科技支撑与技术成果转化,将技术创新成果在更大的范围内加以利用,从而切实推动水利工程管理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谢鑫,付鹏.水利工程建设管理问题分析与新思路探究[J].珠江水运,2018(21):88-89.

[2]张伟.探究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应用[J].陕西水利,2018(5):224-225.

[3]塔依尔.水利规划设计的技术创新探讨[J].珠江水运,2018,(18):82-83.

[4]姚华,邰勇,杭丹.新孟河延伸拓浚工程建设管理制度创新与实践[J].水利建设与管理,2018,38(10):30-32,84.

管理技术创新范文7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信息化理念的不断融入,也逐渐的提升了计算机网络的运行稳定和运行安全的需求,所以,要想将现阶段的计算机网络管理水平,满足人们对于计算机网络的需求,就要切实的创新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为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

关键词:

加强;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创新

当前的计算机网络管理手段存在着诸多的类型,以致于不同的网络管理模式从本质上来讲也具有较大差异性,所以,基于这一情况,一定要构建一个系统的、科学的管理准则,这样才能将计算机网络的稳定运行提供充足的动力,并保障逐步的完善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安全,最终逐步的使网络管理水平满足人们对于计算机网络的需求。

1对于现阶段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的应用分析

现阶段在应用计算机网络时,很多时候都会出现网络故障,这时,就要针对性的排除故障和问题,从而提升计算机网络的运行安全性。但是这一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故障排除不科学、不合理以及不全面的现象,这就会为故障排除工作带来难度。所以,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通过构建故障管理系统的手段,对计算机网络容易出现的故障科学的、系统的管理,从而最大程度的降低计算机网络问题。如果计算机网络在运行的过程中,出现故障影响实践应用,应通过记录的方式,定位故障位置和故障具体时间,为故障的解决提供连续性的服务[1]。处理故障时计算机网络管理最为基本的管理内容,但是如果出现其他安全问题时,究竟要从哪些方面着手保证计算机网络的运行安全呢?以下为笔者总结的计算机网络管理中的三个优势以及应用,其一是计算机网络在发现运行故障时,应当首先定位故障的具体位置和时间,为计算机网络古故障的快速解决提供保障;其二是计算机网络管理可以切实的提升故障的解决效率,可以在故障发生的第一时间发现并处理,而且在发现故障时,也会通过切实的故障网络分离的措施保证计算机网络的稳定运行;最后是计算机网络出现运行故障时,通过切实的网络管理手段,可以将计算机网络恢复到原有的运行水平,并不影响计算机的实践应用。值得一提的是,当前在进行计算机网络管理的过程中,很多时候都会利用警报的优势,一旦计算机网络出现运行故障,警报会及时的发生警报,提升计算机网络故障的监测效率和解决效率[2]。

2对于加强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创新应用分析

2.1通过业务培训,提升网络管理人员的专业性

现阶段计算机管理者在管理计算机网络的过程中,所涉及的内容和环节更为繁杂,并不像以往管理过程中对单一的某个软件的管理,当前很多管理者都会期盼自己能获得一个切合实际的管理建议,因为现阶段的计算机管理不同于以往的管理内容和模式,已经更多的将管理模式趋向于计算机网络的质量和效率上[3]。所以,要想创新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就要首先从计算机管理人员的专业性着手,积极地提升他们的专业素质和工作积极性,可以通过定时培训的方式,培养网络管理人员的业务素养,这样才能为计算机网络的稳定且正常运行提供充足的动力。

2.2对于网络安全管理的创新应用

现阶段在应用计算机网络的过程中,很多时候都可以通过网络系统的特性来判断自身所具备的弱势,所以,在这一过程中,需要针对判断后的数据,分析和探究,避免网络资源的非法占用,而且还要通过切实的网络管理系统提升网络资源的机密性和完整性,在管理计算机网络时,还要重视网络管理功能的内容和要点,网络完全管理功能一般涵盖着查询敏感信息、控制网络资源的运行、控制设施的运行等[4]。

2.3对于网络性能应用的分析

在管理计算机网络时,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数据交换也是网络运行中极为关键的特性,所以,针对这一现象一定要重视数据交换的优势,这样才能将网络管理落实到实践应用中,并为网络管理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提供切实的保障,最终将网络资源的利用率最大程度的发挥。但是现阶段的网络性能管理业越发的重视网络配置和网络拓扑构造的生成功能,在此情景下,网络的设备性能以及网络监控状态的性能也得以提升。

3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的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使得现阶段我国计算机网络广泛的应用于人们的生产生活中,人们在这一发展趋势下,不仅提高了对网络运行标准的需求,也越发的提高了对计算机网络运行安全和运行稳定性的需求,而要想确保计算机网络的运行稳定性和安全性,从而满足人们日益提升的计算机网络需求,就要充分的重视计算机网络管理的作用,创新计算机网络管理的手段,这样才能解决计算机网络故障和问题,并逐渐的提升计算机管理水平,最终对计算机网络科学的、合理的、规范的发展提供切实的动力。

作者:谢晓丽 姚兴平 单位:安徽涉外经济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庄旋.浅谈如何加强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创新应用[J].科学与财富,2016,8(4):574-574.

[2]刘文建.浅谈如何加强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创新应用[J].企业文化(中旬刊),2016,12(5):262-262.

管理技术创新范文8

关键词:技术创新;市场营销管理;化工企业;管理分析

0引言

化工企业所采取的市场营销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营销工作的走向。因此,科学正确的市场营销管理对于强化企业的营销工作具有重要作用。化工企业的市场营销能力是自身竞争力的体现之一,而企业的技术创新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措施。所以,企业的市场营销管理与技术创新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为了促使化工企业的发展,我们需要了解二者之间的联系,并在技术创新中对市场营销管理进行不断的强化。

1化工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市场营销管理

1.1化工企业的技术创新。企业在应对市场竞争的挑战时,采取技术创新是最为核心的应对措施,也是提升企业自身竞争实力的最好方法。对于化工企业来说,可以通过技术创新来改善企业产品的生产流程,或者开发新的化工产品,从而带动了企业相关的配套服务的创新。化工企业的技术创新一般分为三种,一种是企业独立进行创新,一种是通过企业间的合作进行创新,还有一种则是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应的创新。企业在进行技术创新时,需要以自身的发展实情为基础,充分利用专业技术优势,培养企业员工良好的创新意识和理念。

1.2化工企业的市场营销管理。随着企业营销活动规模的扩大和水平的提升,各种市场营销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也随之出现。为了管理好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需要安排相应的人力和物力。目前,市场营销管理所发挥的作用愈发重要,而全面落实市场营销管理已经成为保证企业市场营销活动顺利实施的重要基础。化工企业生产化工产品并进行销售,这一系列活动离不开市场营销管理。因此,市场营销管理的效果与化工企业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1.3化工企业技术创新和市场营销管理之间的联系。化工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市场营销管理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化工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提升自身的技术实力,可以向市场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从而对企业的市场提供了巨大的支持。而企业的市场营销管理则通过分析市场行情,可以为企业的生产和技术创新的方向提供必要的参考。所以化工企业的技术创新与市场营销管理是相互辅助,相互支持的。

2化工企业市场营销管理过程中的问题

2.1市场营销管理理念较为落后。信息化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和快速的经济发展速度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尤其是依托互联网的线上交易已然成为企业市场营销的重要形式之一。由于信息化是企业市场营销的发展方向,所以企业也应当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全新的市场营销理念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服务。但是,很多企业依然秉持着传统的市场营销管理理念,这使得企业的市场营销工作无法对市场的实际需求进行准确把握,从而造成企业难以对经济发展趋势进行正确的判断,导致企业的市场营销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所以,化工企业若想提高市场营销的效率,就需要调整或改变自身的市场营销管理理念,学习或引进更为先进的营销管理理念和营销方式。

2.2负责市场营销管理和相关工作的员工的职业素质较差。人员的职业问题是影响企业管理工作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人才实力往往也能决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为了获得稳定而健康的发展,就必须保证企业内部具备充足的专业人才。在当下复杂的市场营销环境中,化工企业为了更好地开展市场营销管理工作,提高企业的营销效率,对专业的营销管理人才是非常迫切需求的。但是,不可避免的情况是,很多规模较小的化工企业难以留住高水平的市场营销管理人才。再加上一些化工企业对于市场营销管理人才的培养工作的忽视,导致很多化工企业的市场营销管理人员并不具备高水平的市场营销管理能力,从而无法有效的落实企业的市场营销管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对化工企业的发展产生了一些制约。此外,很多从事化工企业市场营销管理工作的人员,缺乏对营销管理工作的正确认识,这也是导致企业营销水平较低的一大原因。

3在技术创新中对市场营销管理进行强化的有效途径

3.1以市场营销作为企业技术创新的导向。经济发展形势对于化工产品的市场营销有着很大的影响,同时激烈的行业竞争也造成化工企业市场营销环境的复杂性,从而加大了市场营销的难度。所以,以客户的需求为导向是化工企业开展市场营销工作的重心。随着我国对国际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化工企业在面对更广阔的市场的同时,也面临着来自国际上更多的挑战。这直接造成化工企业面对的竞争形式和客户的需求变得越来越多样化。为此,化工企业需要制定更为科学的发展战略,并对自身的产业规模和产品技术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创新,以应对国际市场中的生存挑战。化工企业在技术方面进行创新要以满足新的市场需求和消费空间为目的,以市场营销作为技术创新的导向。企业成功进行技术创新的关键在于要从微观和宏观角度对市场形式变化和营销环境进行详细地调查,以确保企业的发展战略不会因为市场的动态变化而产生不良影响。面对市场中的不良变化,企业的管理层要及时修改企业的技术发展计划,将市场不良变化对企业经营造成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以市场营销作为企业技术创新和发展的导向,需要企业的管理层对市场营销管理提起足够的重视,并通过分析市场营销环境的变化,及时发现市场对于化工产品的需求变化,从而对企业的创新思想进行深化和拓展,加快企业的技术创新,保证企业的技术生产成果能够充分适应市场的各种需求。

3.2对市场开展科学的调研。化工企业在进行技术创新时,难免会遇到多种风险。这些风险主要包括技术风险、市场风险和投资法律风险等等。传统的市场营销管理中,管理人员通常根据市场预测来决定企业在短期或中长期的发展战略,但是近年来的市场变化速度不断加快,使得市场变化愈发的难以预测,传统的市场营销管理方法无法对市场变化进行准确的预测,从而给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造成了极大地影响,同时也增加了技术创新的潜在风险,给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造成巨大的困扰和压力。为了帮助企业有效地规避市场风险,保障企业成功开展技术创新。需要企业在发展中进一步强化其市场调研的作用,通过科学的市场调研手段,对复杂的市场变化进行准确的调研。同时,企业还要对市场和国家的经济大环境进行具有前瞻性的市场预测,并综合企业自身的管理职能和市场竞争实情,对企业的技术创新进行分析研究,以保障和提高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成功几率。除了人工方式的市场调查和预测外,化工企业还可以借助互联网,开展网络营销和网络市场调研。企业可以建立自身的客户数据库,利用数据分析手段来分析客户的购买需求,为技术创新提供更为科学的参考意见。

3.3提升化工企业的技术管理水平。化工企业进行技术创新需要企业多个部门的合作配合才能最大程度的保障技术创新的成功,如研究部、设计部、营销管理部等。但是一些化工企业在技术管理工作方面存在较大的缺陷,如企业的技术管理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管理体系的欠缺给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开发应用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使得企业技术管理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为此,化工企业首先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的技术管理体系,要将技术管理和产品生产管理区分开来,并根据技术管理的要求和各项流程建立一套完善的技术管理体系。其次,企业在确立技术管理体系后,要针对不同阶段的市场营销划分不同时间段的技术管理工作,以保证企业的技术管理更具全面性。在提高企业的技术管理水平方面。企业首先要以管理人员作为技术管理的要点和基础,制定完善的生产技术管理标准,并成立相应的技术管理小组对技术人员进行相应的管理工作,以提高技术管理的专业性和管理效率,尽可能地避免发生错误操作生产技术的情况。其次,企业要提高对技术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要求,并对技术管理人员进行必要的专业培训,从而提升技术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保证企业的技术管理工作的高质量。

3.4根据技术创新制定市场营销规划。化工企业的市场营销管理需要专业的、科学的、严谨的营销规划,而企业市场营销规划的制定可以以技术创新为依据。化工企业在进行技术创新和技术构思时,可以让市场营销管理人员加入进来。这是因为客户需求是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目标,而市场营销管理人员对客户实际需求的了解更为全面,同时也可以协调好企业与客户的合作关系。其次,企业的市场营销管理人员要企业的创新构思转化为市场产品概念。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就是为了更好实现经济效益,因此,企业技术的创新和构思不能仅仅依靠研发部门的封闭式设计创新,而是应当将企业技术尽早地转化为令客户接受的产品概念。这就要求市场营销管理人员对企业产品进行准确的表达和介绍,让客户更为了解企业新产品的效用,如对产品的各项规格、质量等等。

4结语

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是化工企业不变的经营目的。无论是进行技术创新,还是加强市场营销管理,都是为了这一目的所服务的。化工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市场营销管理必须立足于客户的消费需求,才能保证赢得更多的市场占有率。同时,企业也要将技术创新和市场营销管理充分结合起来,利用二者之间的互助联系,采取更为灵活的技术创新模式和市场营销管理策略,依据更为科学的市场预测,使化工企业的综合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邬向飞.企业技术创新过程强化市场营销管理分析[J].全国流通经济,2020(08):11-12.

[2]高雯钰.企业技术创新过程强化市场营销管理分析[J].现代营销(信息版),2019(12):136.

[3]龙凤祥.企业技术创新过程强化市场营销管理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2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