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档案管理范例

资料档案管理

资料档案管理范文1

抓好基础数据文件工作,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档案管理工作,提高认识,从管与监两方面入手,做为分管档案工作的领导应给予各方面的支持和提供资源保障,用信息化、规范化、标准化来要求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做到数据齐全,内容完整。要达到此目标,应该重视抓好资料的收集工作,坚持地质项目建档工作按照档案管理规范要求与项目施工、竣工验收同步,坚持档案部门与基层单位相结合,把地质档案资料、工程勘察档案、桩基基础资料、基建档案、测绘资料、文书档案等正确区分,齐抓共管,进一步做好基础档案收集工作。抓好基础数据,比如地质档案包括区域地质调查档案、固体矿产地质档案、石油地质档案、海洋地质档案、物理勘探和化学勘探档案、水文地质档案、工程地质档案、地质科研档案等。其具体内容是在地质勘探活动中产生的原始记录、表报、总结和有关的依据、指示性文件,以及成果报告和有关的图件、附表等。所以在收集和整理时按照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的有关规定与标准,对已经收集的文字、图片、图纸、声像等资料,应根据数据文件形成的特点和规律,在便于利用和保管的前提下,进行科学分类整理,设置相应的归档类目,按原始地质立卷归档规则,如:编号与编目、范围、术语与定义、规范性引用档、归档范围与分类、立卷归档要求等。应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具体要求,制定本单位的数据文件管理实施细则。

2.档案信息化,纸质档案数字化

我院采用的是科怡档案软件,档案信息化就是把我院现有传统档案转化为信息化档案。档案信息化其实质是档案管理模式和工作方式从传统的以档案实体保管为主向现代化的档案信息数字化收集、存储、转送,以信息化的形式为社会提供服务的转变过程[2]。地质资料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行业不同,信息化管理模式也不同。面对信息化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地质单位与其它企业一样面临市场化和国际化竞争的挑战。所谓档案信息电子化,就是以馆藏档案数据纸质或机读形式的为主要物质对象,用微机对档案进行收集、筛选、加工,使之转化为微机软件形式的二次文件信息电子文文件数据供利用的过程。把地质资料数据文件归档电子化,充分利用计算机、扫描仪把纸质档案数字化。例如在建立地质档案资料时,地质档案资料由分队,普查组提交的原始地质资料及复制成果地质报告,经大队资料室严格检查验收合格后,由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及时分类、编号、立卷、归档,经过计算机数字化转换处理[3],建立科怡档案查询服务系统,实现地质档案资料的数字化管理,其它档案如工程勘察档案、桩基基础资料、基建档案、测绘资料、文书档案也都根据上述情形,将纸制档案信息化,建立全文数据库,既是地质工作现实要求,也是档案管理必然取向。因此地质单位必须快速更新观念,迅速实现档案工作网络化,为地质找矿工作服务,推动其它各项工作的现代化进程。

3.档案管理信息化的优势

提高地质档案管理效率,加强地质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不但使地质资料信息得到有效利用,而且可以使匮乏的资源得到开发,适应较复杂的工作环境,体现出地质资料管理带来的经济效益。

3.1地质资料档案管理信息化,提高地质档案检索效率。

传统的地质资料档案管理方式,绝大多数数据的收集和管理都依靠人工进行,收集数据相对麻烦、更新起来也比较繁琐,在这种情况下,地质资料档案数据更新就慢。地质部门采用人工管理档案还会造成数据疏漏,首先从这方面来说信息化地质档案的管理方式就比传统方式更为准确。其次,在对数据查找时地质资料档案信息化管理方式也比传统的方式更加快捷、方便。地质档案管理人员,可以利用该检索系统,根据使用者的要求,可以输入任意一项检索词,如类别、资料名称、编著、矿种、勘查程度或几项检索词的组合等,都可从科怡档案数据库中,检索出相关的地质档案信息,节省了管理人员和使用者的时间,提高了检索效率。

3.2地质资料档案管理信息化,提高地质工作效率。

地质资料档案管理信息化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比较系统、详细、及时的资料信息,为制定部门提供合理、适时的技术支持和数据。随着新技术、新理论越来越多的在地质档案管理工作中得到应用,在管理方式上对地质档案信息化管理不断创新,地质工作就会越来越简单,越来越适应社会环境和复杂的地理环境,越来越适应新时代不断发展的需要。

3.3地质资料档案管理信息化,有效地利用和开发了地质资料。

地质资料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有效建立,在地质工作中,我们就可以利用信息化地质资料资源,提供有效、准确的数据资料,可以为地质工作节约成本,节约无谓投资,提高地质项目成功率,为地质工作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资料档案管理范文2

关键词:档案管理;信息沟通;责任

1项目档案管理机构建立

管理多个施工标时必须建立专门的档案管理机构。管理多标段施工周期长时产生资料量大而繁杂,必须有专门机构专职人员管理档案。管理机构必须有专门的办公场所和存放档案的房间。档案管理机构存放档案的房间必须达到国家档案管理机关规定的硬件建设,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参加过档案管理培训,具备档案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认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现场监理机构必须有专门的档案管理经费。其中现场监理机构档案存放管理房间必须达到的最低标准是防火、防鼠、防虫蛀、防日照、通风防潮,有难燃烧材料制作的文件存放柜,有入档和领出登记薄,房门能落锁,窗从外不能轻易打开,门窗必须自身防火,这些基本的硬性规定必须达到。

2档案管理人员的人事隶属关系

因为此类建设工程现场监理机构多采用职能式管理结构,档案管理可能接收两部门的指令,因此档案管理机构成立之初必须明文规定档案管理人员从属的主管部门和主管领导,以免造成管理人员接收指令时分不清主次,无所适从,形成指令混乱,最终造成档案管理不善,影响工程后期运营和维护。

3档案管理人员的选定

档案管理工作不但要求档案管理人员严格遵守档案管理制度,还要求管理人员有责任心,有工作热情,更要求管理人员对档案管理工作有认识高度,能认识到档案管理对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因为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大部分参建人员只重视工程建设,不重视建设过程中工程档案的产生和保存,导致对档案管理人员的选择把关不严,最终导致在工程运营过程中工程建设信息缺失,运营维护困难,长期增加运营维护成本,增加运营管理单位负担。因此选择热爱档案管理工作、有工作责任心的人员作为档案管理人员是档案管理工作的必要条件。

4档案资料生成信息的分类、编码、和处理

档案资料分类若按生成机构分类,有建设单位签发的,有施工单位报送的,有监理机构自己生成的、有和其他参建单位互动生成的。若按时间分类,一般分为招投标阶段、进场开工阶段、施工阶段、完工验收阶段、决算档案验收及竣工验收阶段五个阶段。从工作性质分类可分为:招投标及合同资料、监理机构签发资料、监理机构报业主批复资料、施工单位向监理机构报申报批资料、监理机构日常例行工作活动记录资料、会议纪要、业主签发资料、监理机构自身人员和设备管理资料、影像资料、验收资料、变更资料、支付及决算资料、监理机构参与活动的其他资料等。如果施工周期长、工程项目投资大、技术复杂的项目,施工单位向监理机构报批的资料、监理单位日常例行工作活动记录资料、影像资料的持续周期也长,量也大,在工作中还要细分。其中施工单位向监理机构报申的资料可分为技案报申、机构报申、材料报申、质量报申、支付报申、验收报申、变更报申、日报、周报、旬月、月报、季报、年报报报申等。监理机构自己产生的资料可分为日记、日志、旁站、检测、日报、周报、旬报、月报、季报、年报、安检、巡检、批复、报批、会议纪要、考勤等。影像资料可分为开工前、施工中、施工后、会议、检查验收、隐患整改、缺陷整改、完工形象、调查取证等。特别是影像资料,一定要把每一次录制的影申在存放处用文字表明影申的名称和日期,并按文件夹分开存放,在文件夹内存放顺序最好按存放时间先后排列。因为若不分类不表名称不标日期的存放,在查找时就像在草原上找一颗棵特定的草,费时费力还不一定能找到。监理机构在此类项目档案管理中采用第三种分类方法有利于日常工作,便于资料查找和使用,对日常工作极为方便。

5档案的日常收集和整理

档案的收集时段划分最好按月或旬划分,因为此类管理受空间限制,若时段太短加大一线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时段太长,一些重要的工程信息会因时间的流逝而丢失。档案管理人员在收集到资料后必须立即一一登记入册,做好目录,字迹清晰,信息完整,以备查找和使用及档案验收时整理卷宗。各施工标段必须分开存放,各标段共用的资料必须登记好该资料存放处,以免使用时误以为文件丢失。收集文件时必须看清文件的六要素是否齐全,注明文件来源和入档日期,以免随时间的流逝,文件的出处和作用等重要信息缺失。

6档案资料的日常使用

档案资料在工程施工和运营维护期间经常被工作人员查阅和使用,若不带出档案室,可现场查阅后随即再放回原处,若要带出档案室必须由资料使用或带出人签署带出文件名称、时间、使用资料原因、使用和归还时间、文件内容扩散范围。到归还时间没归还时档案管理人员必须问清原因,督促归还。档案资料出库归还时管理人员必须查看文件的完整性,登记好归还时间。工作人员查阅重要文件,必须由相关领导同意后再查阅,得不到允许档案管理人员拒绝其查阅。

7档案资料的检查和保存

档案管理机构成立时必须有检查和管理体系及制度。检查人员、监督检查人员、检查方法和标准、检查时间、检查结果的处理方法,在机构成立之初都必须制定。这一方法在施工周期长,投资大的建设工程中尤为实用。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管理人员在程式制度下工作免不了思想麻痹或懈怠,会出现工作漏洞,通过定期检查能做到查漏补缺,弥补工作漏洞,避免带来大的损失。另外,此方法也能查看到不常使用的资料是否被鼠咬、虫蛀、霉变、丢失等情况,还能让档案管理人员熟悉记忆资料存放状态和位置,以免使用时找不到或找到了用不了的情况发生,正所为兵要常练,枕戈待旦。

8结语

资料档案管理范文3

我国正处于知识、经济科技都在飞速发展的时期,而在这种良好发展形式的影响下,地质资料的档案管理,也发生了变化,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管理的模式上都有了较大的变革。对于地质档案发生的变化,我们要深入的研究。本篇文章以地质资料档案管理服务模式为视角,探讨了管理的特点以及管理模式出的创新。探讨了档案的服务管理模式,这对于我国经济建设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档案管理;服务创新;创新

在科技的进步下,我国迎来了一个信息化的时代,而且这个时代中网络以及数字化在不断的发展。地质资料档案是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一部分,主要是为社会的发展提供地质有关的信息。现存的很多地质档案都是纸质的档案,在纸质档案向电子档案转化中,如何能在两者之间建立一个服务模式,这需要地质档案工作者去思考。

一、创新地质档案服务的必要性

随着地质资料档案自身改革的不断变化,出现了许多新模式、新动向、新内容。地质资料档案信息利用主体也越来越多,对地质资料档案管理服务模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面对这些变化,传统的地质资料档案管理观念显得落后,跟不上信息时代的发展步伐,因此,创新势在必行。

二、实现创新服务模式的具体措施

1.优化人力资源的结构

无论创新模式怎么发展,创新的思想怎么革新,这都需要人去改变,而且创新工作也是人的一种工作理念的创新。在现代社会,地质档案需要创新,而且在档案部门的创新首先要在人力上进行创新。档案工作人员的地位要准确,而且人员配置上也要合理的创新。在过去,很多人认为,地质档案的管理工作可以不用专业的人才来进行管理,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管理工作看似简单,但是如果不是专业的人才进行管理,会在管理中出现问题,因此在创新档案上,就要打破这种观念。建立人才聘用制度,选择合适的人才去管理档案,为档案事业服务。除了创新人员配置之外,从事档案的工作人员也要在自身的知识结构上进行创新,学习更多的知识,将自己的视野拓宽,知道自己所在的工作岗位应该从事的内容,以及未来的发展装状况。全面的提升自己的素质,在管理的时候,善于利用档案学科有关的理论,采用先进的技术参与档案管理。同时,档案工作人员也要有竞争意识,通过竞争提高自身的发展。

2.创新服务手段

在档案的资源建设上要加强,而且要以服务人们为目标,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下,地质资料管理部门在档案的资源建设上要加强,因此,资源是档案发展的基本阶段,因此在建设的时候,要坚持建设以及开发同时进行的原则,用资源开发开来促进资源建设,而且将档案工作建筑的更加完善,在建设上,可以通过通过多样接收的方式,征集与地质档案有关的材料,特别是收集照片、多媒体等实物的档案上,收集这类的档案,可以将馆的收藏内容增加,而且调整了档案的结构。我国的经济建设需要地质信息的支持,而使用了计算机等技术,在搜索档案上比较便利,搜索到的内容增加,而且搜索的途径不在仅仅局限于一种,同时搜索的范围也在扩大。地质档案工作者,在工作的时候,要坚持服务的观念,加强与地质信息有关的宣传,在社会上建立多个服务场所,同时加强网络的建设,在档案馆内设立局域网,或者是连接外网,推进档案馆的信息建设。地质资料馆可以在互联网上建立一个服务网站,在网站中张贴与信息有关的服务,将服务的功能由现实拓展到网络中,管理者在建筑档案信息的时候,可以以网站为基础,从而加快资源建设。

3.创新工作方式

在现代的社会信息交流一般都通过网络机进行,这种方式比较方便,而且可以将信息的快速传达给需要的人。而且在网络的影响下,人们在寻找资料的时候,也比较向往使用网络,这是这种形式的影响下,纸质的资料也应该向网络资源转化,而且纸质的档案管理已经与当代的管理方式相悖。因此对于工作的方式要进行创新。我国的计算机技术已经与网络技术相结合,而且结合的效果比较好,数值化的档案馆是在21世纪的时候才开始出现的,而且这种发展也是一种趋势,因此,我们必须加快对档案建设的步伐,致力于将档案中的所有资料,处理成信息化的模式,在这一方面,我们可以采用计算机的方式,将档案信息以数值化形式全部记录在储存器中,所说的储存器主要是光盘或者是磁盘的形式。对于一些比较容易受损,而且是非常重要的资料,就要将其加工,变为数字化储存。

4.创新服务模式

在当前经济的发展,地质档案管理要提高主动性,将原本被动的读物手段以及措施变为主动。因此要将服务的领域拓展,而且还要将其创新的模式改变,主动的为社会和服务,由单一。简单的服务模式转化为多项,使档案工作具有一定的火力,而且还能保持顽强的生命力。这样才能保证档案事业的发展。将其服务方式改变,开展与内需有有关的工作,而有关的部门要及时的管理资料,而且推动档案服务,将传统的服务理念改革,为信息规模扩大,而且提高了服务的水平,建立一个新的服务模式,通过使用这种管理方式为地质档案的管理工作提供正确的方向,促进服务模式改革。

结束语

在当今的社会发展中,地质资料档案管理工作需要不断的改进和创新才能更好的满足时展的需要,在创新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对人力资源的具体结构、工作方式以及服务的模式等进行全方位的创新,同时还要在实际的工作中将地质资料档案工作发展成更具特色的一个工作内容,只有这样,地质资料档案工作才能真正的和时代的发展与变迁相协调,从而为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作者:辛玲 单位:黑龙江省煤田地质物测队

参考文献:

[1]吴卫.浅析档案管理服务中的创新[J].科技信息,2012(32).

资料档案管理范文4

目前,我国影像资料的档案管理工作仍然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存在整体数字化水平与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素质不高,影像资料档案管理质量水平较差的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影像资料档案管理发展的进程。因此,基于数字化时代,为了推动影像资料档案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针对影像资料档案管理模式中存在的不足之处采取相应的解决对策,加强影像资料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从而推动档案管理工作的整体发展。

一、数字化时代影像资料档案管理的现状

以往存储影像资料档案的载体主要为感光材料,负责影像资料采集的档案管理人员还需要具备良好的专业摄影、录像设施操作技能,而且,还要熟悉构图、光影等专业知识,除此之外,还需要了解档案的归档、安全存储等档案管理知识[1]。但当前很多档案管理部门的影像资料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诸多问题。而且,我国影像资料档案管理数字化发展水平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实际的操作环节也存在不少困难。在数字化时代下,提升影像资料档案数字化利用率也是企事业单位现阶段需要重视的问题。面对上述一些影像资料档案管理问题,档案管理部门可以在工作实践中运用信息技术,也可以深入研究新型档案管理软件与信息化系统,使影像档案管理更加高效,促使影像资料档案管理效率提升,推动影像资料档案管理由传统的单一化管理逐渐转变为集成化管理。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依然有不少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信息化意识薄弱,对影像资料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缺乏正确认知,导致数字化影像资料档案管理流于形式,无法发挥其作用与价值。此外,现阶段我国数字化档案资料管理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难以统计、采集、处理大量影像档案资料,也达不到影像档案资料数字化管理的要求。

二、积极发展数字化档案管理的必要性

现代信息化时代的环境,对社会各个行业的影响是巨大的。为了适应信息化发展的潮流,档案管理部门在开展档案资料管理工作时,也要与时俱进,积极进行改革与创新。但从当前的影像资料档案管理工作来看,依然有不少档案管理部门采用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进行工作,导致影像资料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与质量受到一定影响。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数字化档案管理模式应运而生,档案管理数字化主要是对企事业单位的资源与发展等情况进行记录与整理,以保证内部工作协调性,提高档案管理人员工作效率。在不断推进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的过程中,企事业单位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且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对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重视起来。为了提高企事业单位的整体工作效率及质量,在对企事业单位内部的档案管理工作加强数字化处理的同时,还要对档案管理方式进行不断创新。首先,进行数字化档案管理,对于影像资料档案而言,能够有效降低存储空间,解决传统的影像资料档案存储空间较少的问题。而且,在视觉文化占据主导地位的时代,与图片、文字和录音等档案资料相比,影像在记录信息完整性与准确性等方面更有优势,同时,影像更能表现出文化象征符号的关系及其之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2]。但是,当前很多影像资料正处于老化状态,导致影像资料的画面质量较差。现代数字修复技术可以有效修复这部分档案资料,同时也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及时读取档案信息,提高影像档案管理效率。其次,企事业单位影像资料档案在数字化时代下,逐渐转为电子档案,影像资料存储于数据库中。设置不同的信息管理权限,并将影像资料提供给不同用户,在确保影像资料档案管理效率的同时,也可以保证其完整性。

三、数字化时代影像资料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影像资料档案管理缺乏规范性

目前,影像资料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管理混乱、管理水平较低等普遍性问题。而且,大部分档案管理部门在进行影像资料档案管理时仍处于一种无章可循的状态[3]。尤其是在数字化背景下,大多数档案管理部门的影像资料档案缺乏规范性管理,促使档案信息化业务与技术缺乏针对性,导致档案资料信息无法实现共享。首先,影像资料管理人员对档案管理意识不强,完整归档存在一定的难度。多数尽管配备了专门的摄录系统,但未分配对应的工作人员。部分尽管由专人负责摄录,但管理意识淡薄,认为录制完成便工作结束,未做好归档与收集工作,容易出现档案管理混乱甚至档案丢失现象。其次,影像资料档案对时效性有着较高的要求,不仅要做好底片归档,而且需要文字辅助说明。但资料整理、归档不完善会导致影像资料利用价值与保存价值丧失。从当前市场中的档案管理软件来看,多数档案管理软件都不具备联网效果,很难适应现代数字化发展需求。

2-缺乏充足的档案管理资金规模

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离不开基础设施建设。而且,基础设施设备质量决定了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水平。在进行影像资料档案数字化管理时还需要大量资金支持,用以购买数字化影像资料档案管理基础设施设备,但数字化档案管理设施价格昂贵,档案管理部门资金又有限,因此档案管理部门的基础设施配备数量比较少,影响了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无法达到影像资料档案管理的数字化要求标准,进而导致数字化档案管理发展严重受限。

3-影像资料档案管理缺乏安全性

一直以来,我国档案管理都处于封闭式管理模式中,随着档案管理的社会性与开放性不断提升,档案信息使用开始面向社会,档案信息化建设也从线下转为线上,从而引发一系列档案信息管理的安全性问题[4]。另外,传统的档案资料主要以纸质档案、磁带档案、图片档案等为主,实物档案需要占用一定存储空间,而且档案资料的存储也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在数字化时代的背景下,档案资料管理信息化建设也使得档案资料的载体呈现出数字化的特点。而数字化档案管理通常以信息技术为主,但信息技术的两面性导致档案资料利用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安全隐患。而且,档案管理人员缺乏安全意识导致影像资料档案管理防范措施不佳,也会影响影像资料档案管理的安全性。再加上,部分档案管理部门为了方便工作,将档案管理工作对外承包,很容易引发影像资料档案信息外泄的情况发生。

4-档案管理者业务素质水平较低

虽然目前一些影像资料档案管理人员的文化程度较之前有所提升,但多数档案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及相关技能方面的培训,且从事录像工作的人员基本上都是上岗后才开始学习数字化摄像技术,掌握相应的操作流程[5]。因此,当前不少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普遍较低,在进行档案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他们因缺少专业知识而无法适应档案数字化管理要求。而且,符合影像资料档案数字化管理条件的工作人员很少,多数从其他行业转行而来,素质水平参差不齐,给影像资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诸多不利。再加上采用信息技术时,因受到专业知识的限制,一些档案管理人员电脑操作技术不高,从而使影像资料档案管理工作效率较低。

四、数字化时代影像资料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1-建立完善的影像资料档案管理制度

完善、合理的影像资料档案管理制度对于改善当前混乱的档案管理局面、提升影像资料档案管理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按照我国影像资料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要求,档案管理部门还要提升创新意识,进一步完善影像档案管理制度,可以采用分权管理模式,构建自上而下的分工合作管理制度,明确每个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严格按照影像档案管理的制度流程,在完善管理体系的同时,应加强对影像资料的集中化、统一化管理,预测可能存在的问题,制定应急处理对策,防患于未然。构建影像档案借阅、保管等登记体系,不仅要对档案进行定期移交,而且要积极落实各项工作流程,按照规章制度进行管理。档案管理部门还要加强精细化管理,以完善档案管理制度。定期对摄录人员、管理人员进行相关培训,提升其管理意识,督促其遵守行为规则,保障影像资料档案管理质量。同时,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还要优化处理相关的业务,以提升档案文件的控制能力,将影像资料进行分类,并对影像资料进行备份,创建影像资料数据库,同时对影像资料进行存储。同时,还要以档案信息网站为基础,加大对影像资料档案制度的宣传,积极拓展线上档案管理业务,实现影像资料档案的共享业务,并对其加强安全防范,避免影像资料档案出现安全风险。

2-加强档案管理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

在影像资料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中,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是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档案管理部门还要加强影像资料档案信息化建设,完善档案管理设备,及时更新影像档案设施,提高影像资料档案管理效率,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持。在硬件方面应注重对摄像机、录像机以及照片扫描仪等设备的引进,注重采集与技术处理的升级,安装杀毒软件、防火墙等安全软件,提升信息管理设备的安全性。在软件方面应加大经费投入,引进专业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定期组织档案管理人员参与学习与培训,提高技术和能力,与档案管理工作相适应,提高对影像资料档案的管理能力。此外,还要对影像资料档案进行电子化处理,保存已扫描过的档案内容,实现档案资料电子化转化。同时,档案管理工作者还要对电子档案资料进行分类,对影像资料档案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创建档案数据库。另外,档案管理部门还要多购买一些先进的档案管理设施设备,在提升影像资料档案管理效率的基础上,还要确保影像资料档案管理的安全性,以免病毒入侵,导致影像资料泄露[6]。

3-加强影像资料档案信息安全化管理

鉴于影像资料档案管理的原始性,在对影像资料档案进行管理时不能对其中的信息内容进行随意更改。同时,在进行影像资料档案信息化管理期间,还要加强其信息的安全性[7]。为了保障影像资料档案管理的安全效果,档案管理部门还要严格按照档案信息安全管理规范要求,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培养,使其能够在进行影像资料档案管理时,可以确保影像档案管理的安全,做好相应的备份工作。同时,也要不断提升影像资料档案的安全管理技术,可以引进一些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提高影像资料档案管理的安全程度。

4-进一步加强影像资料档案数据库建设

资料档案管理范文5

高速公路不同建设阶段会产生数量繁多的工程资料,这些资料主要包括:工程规划项目材料、工程规划布局图、勘察阶段的地理地形、周边环境布局等相关资料、工程建设初步设计材料、具体施工过程中有关图纸、施工流程方案、后期的公路养护维护方案等。不同阶段不同种类工程资料的整理和收集由不同的部门之间进行分工配合,最后统一汇总成工程档案。高速公路工程资料的过程控制要按照国家工程资料管理的相关规定进行要求,一方面使得国家相关部门对工程资料的管理更加的一体化和规范化,另一方面也为国家相关工程建设部门探讨研究工程建设质量的提升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2工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是发展方向

高速公路工程档案的管理必须与工程管理相协调,而随着工程管理方式的不断优化,传统粗放式由人工对工程档案的管理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工程管理的要求。随着高速公路建设更加复杂化、施工要求更加严格化,工程档案的管理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不仅会制约正在建设的高速公路的进程和质量,更会对未来高速公路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不仅高速公路的建设和管理需要信息化的技术手段,而且提升高速公路工程档案的管理水平更需要信息化的管理方式来解决。工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指的是利用现代的网络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等高科技的技术手段来解决工程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利用等问题。而随着信息化在高速公路工程档案管理的发展,很多人工不能解决的技术难题在信息化过程中将得以解决。现代工程管理以及工程档案的管理的信息化,必将使未来高速公路发展更加的科学化、人性化。高速公路工程资料过程控制、工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要达到如下所要求的目标:

(1)实现高速公路工程资料整理以及归档的规范化。

高速公路管理的规范化与工程资料的过程控制表格(abs)和工程档案管理流程(eamp)相结合,简化资料的过程控制步骤与档案管理的操作流程,提高现场资料以及档案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

(2)形成一套高效的工程档案的管理体系。

动态的工程档案管理体系,使得现场不同建设阶段的工程资料同工程进度与变更相结合,分别对建设前的工程设计、建设中的工序控制、建设后的工程养护维护进行管理,形成三位一体或者多位一体的管理体系。通过施行这种管理方式,将会使工程资料的过程控制以及工程档案的管理更加的便捷和灵活。

(3)建立一套完善的针对工程资料、工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软件系统。

通过这种信息化系统,工程资料可自动的整理和上传到信息化系统的数据库当中,而数据库根据规范和系统的固定程序对不同建设阶段的工程资料进行汇总,自动汇编成工程档案。这套系统避免人工整理的繁琐性,只需要在工程资料上传之前对相关参数进行设定即可完成整套的工程档案管理流程。

3高速公路工程资料、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发展方向探讨

高速公路工程资料、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系统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个是对正在建设工程的设计、施工、后期维护养护相关阶段资料的录入、整理、收集,一个是对已完工工程档案材料的管理。以上两方面则完全可用信息化系统的对接模式来完成工程档案管理工作,一是采用CSI模式开发,将系统的收集层(C),整理层(S)和导入层(I)有效分割,可使系统内部的资源配置更加合理以及布局更加规范;二是采用工作流引擎技术,即采用国际上通用的wfmc标准,用户可根据自身的工程特点对工序流程化定义;三是采用灵活的通用报表,通用报表系统包括报表模式自定义组、数据处理自定义组、报表模块引擎,即MDYMA、ADP、RME三大集成组。系统采用智能化动态调整报表结构,对工程材料进行系统化定义和分类,通过引擎加载项对系统模块进行高效分解和整合,进而满足使用者需求;四是信息化软件系统的可拓展性,开放式的系统结构,使系统在外界环境改变的条件下仍能与其他系统互联,同时系统建立对外开放的数据接口,支持其他软件在信息化系统中的运行。

4结束语

资料档案管理范文6

【关键词】提高意识;制定规范;实施制约与监督

引言

工程竣工的资料档案能全方位的鉴定及考核工程的质量,也是后期运营与维护的主要参考。因此,作为项目的经营建造单位,必须将整个项目的所有流程涉及的资料档案,严格的遵照管理规范进行分类封存,务必确保资料的真实性,可靠性以及准确性,为整个工程的安全、高效及持久性提供保障。但从建立档案,到收集资料,再到资料审核整理、验收与结算,直至最后封存,有很多方面的问题要注意,因此需要相关单位提高资料管理意识以及工作素养,将资料档案更好地进行管理,以保障整个工程的进程。

1提升相关人员对竣工资料档案管理的意识

水电工程竣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竣工资料档案的管理,因为这一环节可以起到参考、审核、验收及维护等重要作用,并且跟整个工程的效益是有直接关系的[1]。所以一定要将竣工资料收集完整,将整个档案做的真实有效并且准确。要是没能将这部分做好,将会为项目埋下不小的隐患。因此,整个项目相关的领导和工作人员,一定要将竣工档案的管理意识提升上来,在实际工作中,严格的遵照管理流程以及档案归档的规范,认真的对待档案管理这项工作,务必将工程真实,准确并完整的呈现出来,为工程做好辅助工作。毕竟一旦出现资料不全或管理不善的局面,就会导致一部分的资料失真或缺失,或者一旦产生问题便很难查询因由,无法及时正确的将隐患消除,为工程后期的运营造成不必要的麻烦,还会为社会埋下多种不安全隐患。即便如此,资料档案管理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靠后期填补,或是突击制作档案,是没有办法保证档案的准确性,真实性及全面性的。必须在工程一开始,就有专人跟进,进行资料的收集、分类及归纳总结。要让档案管理工作与工程的施工同步进行,这样到竣工时,只要稍加整理和检查就可以了。

2将资料呈现的内容规范化

水电工程的图纸编制和各个项目的所有资料文件都是有明确规定与要求的,但总会出现档案管理工作不规范,监管力度不严格,或是其他原因,使档案管理工作依然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在用纸方面没有符合档案要求,或者纸张表面不整洁,整份材料用纸大小和质地不同,字写得潦草看不清,图样绘制的不规范,或是对资料随意进行涂改,修改又未经许可,改后修改人也没有签字确认或者加盖公章等[2]。除此以外,还有未将资料收集全面,或是出现只有图纸没有原始资料的情况,甚至是监理报告或是竣工书的缺失,还有就是在最后收尾工作中不按要求进行分类成册,或是成册的未制定目录,有目录的制定的又不准确,明显与内容不符等问题层出不穷,更有因管理上的不到位,造成重要资料丢失的状况。这些问题在工程施工中时常出现,对工程的进度和后期运作维护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因此需要相关人员加大资料管理的力度,经常组织学习《验收规程》和《档案法》等相关的重要文件,明确制定好相关的规范制度,将制度尽量细化,包括用纸,格式,涂改规定,字体要求等,并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宣传,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素养及档案管理意识,让档案管理工作得到充分重视,并将《规范法》形成制度,这样才能保证资料的全面、统一、整洁及准确。

3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

工程档案要由专人负责,且对负责档案管理的人员时常进行培训,培训内容涵盖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常识、档案法规以及管理标准等,除此以外,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3]。因为这部分人员不稳定,会造成整个工程的各项措施与制度不能持续的落实。而且中途换人管理就会出现交接问题,后来人员对工程前半部分的实施不了解,通过人员交接一知半解,无法与后续工作进行更好的串联,容易造成材料的遗失,或是数据上的错误,或者进行某项资料查询时耗费的时间相对较长,造成不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因此,档案管理人员要将自己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除了将档案进行规范标准的管理外,还要努力的搜集信息资源,给水电工程的运行与维护提供更高效的服务。

4移交验收竣工档案

一些大型的水电工程项目的流程比较多,耗时也很长,投资及涉及面比较大,分项的工程也少不了,所以竣工的资料档案数量也非常多。如果等到工程竣工将档案整体移交,便很难保证资料的完整性,对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与维护也难以保障,因此将不同部门和不同项目的资料分别移交,最终进行正式的统一检查验收,效果会更好。具体操作方式,最好先从人员分配开始。首先让部分人员形成初验小组,在初验小组的带领下,将工程档案管理工作从完整性、准确度及质量编制等方面进行初次整理验收,然后提交第一次的验收报告,报告要将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整改的方案详细的记录[4]。对验收合格的部分项目,明确标注好资料的保管单位以及使用范围,以保障使用单位能及时使用并及时进行维护。在工程竣工资料正式验收之前,组织各部门人员同监理施工等各单位进行对接,将整个工程所有资料进行进一步的汇总整理,准备迎接上级部门的最终验收。验收时谨防施工单位过度自信,认为档案完成的十分完整详细,且已经经过了多重审核,多重把关,已经不存在任何问题。但实际上经过建设部门人员的详细审核后,还是会发现一些问题。所以工程档案必须严格遵照归档要求进行管理归档,并得到管理机构的认可后,才可以进行下一步的完工结算。

5对施工过程进行制约与监督

为了确保工程档案的准确、完整与真实性,应当将档案管理工作纳入日常工作范畴,并建立起严格的监管机制。具体做法就是在施工一开始的时候,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就要深入施工场地,紧跟施工的各项流程,跟进施工的进展,及时发现问题并制定解决方案。还应多方面搜寻资料并密切配合监理,将档案资料与工程报量内容结合,使资料整理和工程的进展保持一致步伐[5]。除此以外,在工程进展过程中建设部门和监管部门要把好验收这一关,争取能高质量高效率的上交竣工验收材料。此外,竣工验收时,应集中检查档案资料的整理情况,以及资料的真实、完整和准确性。当确认工程资料符合规定后,再进行结算工程量的工作。务必要督促施工单位将档案管理工作认真做好,提高管理水平,为工程的顺利进行做好辅助工作。

6结束语

综上所述,工程竣工档案的管理工作,在整个水电工程项目中的作用非常重大,工作流程及工作量也十分的繁琐复杂,因此需要档案管理部门及工作人员具备超强的责任心以及出色的工作能力,并且拥有良好的工作素养,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有高度的认知,且能细心,耐心的进行每一项工作,及时的发现与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这样才能保证整个水电工程顺利的进行下去,后期运营与维护也能得到最好的保障。千万不要抱有侥幸心理或是过度理想化的心理,认为差不多就可以。一旦产生这样的心态,就很容易出现大纰漏,对整个工程以及对社会的影响都非常大。所以,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一定要收集精准的资料,按照工作规范,严谨的完成竣工资料管理工作,为工程圆满完成以及为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安定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曾山娇.水电工程档案管理的创新服务探析[J].办公室业务,2017(17):80.

[2]熊轶玲.新时期水电工程项目档案规范化管理探讨[J].城建档案,2018,225(06):61-62.

[3]吴卫红,潘运方.珠海市竹银水源工程档案资料归档审查工作的实践[J].广东水利水电,2017(8):95-98.

[4]向玮瑶.水利工程电子文件归档及管理利用研究[J].城建档案,2017(10):28-29.

资料档案管理范文7

关键词:数字化管理;医疗档案;档案管理;应用策略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的背景下,传统纸质载体为主的医疗档案管理模式对比数字化技术为核心的医疗档案管理模式弊端尽显,不仅档案整理、存放及管理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较大,而且后续对这些资料的使用率相对较低。除了要在资料查找方面浪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还需时刻面临资料丢失或者损害的风险,由此可见对传统纸质医疗档案管理进行优化改革的重要性。本文将以开展数字化医疗档案管理工作的优势作为切入点展开论述,并阐述数字化管理手段在医疗档案管理中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和具体应用策略。

一、开展数字化医疗档案管理的优势

医疗档案属于国家众多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医疗教学与医疗科研方面均具有非常大的应用价值,对医疗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鉴于医疗档案的重要意义,各医院在日常活动中均会产生诸如文字类、图片类、表格类的医疗档案,并对其进行全面且细致地存放与管理。此种传统医疗档案管理具有零散的特征,即使各医院可将档案分门别类地进行细致存放,其使用效率也受到一定限制,十分不利于医疗教学和医疗科研的实际应用。此外,以纸质档案管理为主的传统档案管理具有档案损坏和丢失的危险。因此,当前信息时代背景下,各医院十分有必要利用科学手段将各类医疗档案以数字档案形式进行存放和管理,并尝试构建数字化医疗档案管理平台,这样不仅可提升档案查询和使用的便捷性,而且能最大限度保护传统医疗档案的完整性,有效避免档案借阅、使用过程中出现损害和丢失的现象。传统医疗档案管理主要就人工、手工模式进行应用,与数字化医疗档案管理模式相比其工作强度与工作效率差异性非常明显,而且以案卷、袋装、文件箱保存为主的纸质档案存放与查阅均相对繁琐,无法满足当前阶段行业快节奏的工作需求,所以十分必要就医疗档案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和优化。反之,应用数字化手段进行管理,医疗档案可以按照类别、年限、价值等进行分层管理,档案查阅与应用时只需获取相应的权限即可,不仅工作量与工作强度大大降低,而且便于有关人员的应用,医疗档案的使用率大幅度提升。此外,还可利用数字化管理手段构建省市乃至全国级别的医疗档案共享平台,打破传统医疗档案应用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局面,加大医疗档案流动性的同时推进医疗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医疗档案数字化管理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规范与统一原则

规范统一是医疗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必须遵循的基础原则之一。首先,统一医疗档案业务技术标准。医疗档案资源标识、数字档案格式等均为医疗业务技术标准的主要内容。其次,统一医疗网络信息标准。通常情况下局域网、地域网、广域网是医疗档案信息主要存在的网络语境,所以需要保证数字来源、编码方式与此类网络语境的适配性。最后,统一医疗档案软件标准。统一医疗软件标准后可切实提升各类医疗档案应用软件的通用性,有利于医疗档案信息共享目的早日实现。

(二)实用与高效原则

对于医疗档案信息来说,其不仅作为医疗技术科研类资料,同时还需承担医疗与救治服务的重要任务。所以说,实用与高效也应是开展医疗档案数字化管理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换言之,需要结合当前社会发展趋势与行业特征就最优数字化档案工作流程进行选取和应用,并持续优化医疗档案数字化的具体方案,继而可在保证医疗科研、医疗诊疗和医疗档案数字化良好衔接的同时完善有关制度,提升医疗档案的服务性并强化其使用价值。

(三)安全与真实原则

在医疗档案管理过程中应用数字化管理手段,虽然较传统纸质档案管理其安全性大幅度提升,但仍旧存在安全方面的问题,比如档案资料的误删、错改等,均会影响档案的真实性与安全性。所以说,开展医疗资料数字化管理时还需确保其安全性与真实性,只有如此才可保证医疗档案的使用价值。

三、医疗档案管理中数字化管理的应用策略

(一)完善医疗档案专题数据库

开展医疗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需将医疗档案类型作为依据构建对应的专题性数据库,确保医疗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技术支持与平台支撑。具体而言,需构建医学论文专题数据库,及时、全面、准确地收录并归档广大医务人员的理论成果,以医疗档案的形式进行呈现;构建医师医疗专利数据库,主要用于收集、整理和归纳医务人员专利申请以及授权资料等;构建科研项目与成果专题数据库,主要用于医疗工作者科研资料的存放与管理。通过上述几类数据库的构建和完善可为医疗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平台。

(二)完善医疗档案数字化管理系统

在持续完善医疗档案数字化管理系统的同时需构建数据检索数据库。此外,还需完善与数据检索数据库对应的电子文档系统、档案查询/录入/应用系统等,并创建医疗档案查询和具体应用界面与窗口,提供医疗档案的数字化服务,进一步强化医疗资料应用的效率,最大限度发挥其价值。

(三)细化医疗档案数字化管理政策

管理层人员的关注、重视是推动医疗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得以落实的基础和前提,除此之外普通医务人员也要给予支持。结合医疗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开展的切实需求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并在医院基础工作中纳入医疗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医疗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工作效率与质量与其他基础工作相同也要接受监督与考核。持续强化医疗档案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提供高效的医疗档案查询、借阅以及应用服务。此外,作为数字化医疗档案管理人员还要帮助医疗工作者就医疗档案进行收集、整理和归档,进而可确保医疗档案的收集符合有关原则,为后续医疗档案收集与管理工作提供便利。综上所述,开展数字化医疗档案管理是医疗行业发展的必然,可进一步提升医疗档案的使用效率和使用质量,促进医疗档案价值的有效发挥。鉴于此,本文结合当前医疗行业发展现状总结了医疗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开展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并提出数字化医疗档案管理的具体策略。以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和建议,共同强化数字化医疗档案管理的质量,充分发挥医疗档案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许扬,马卫星.数字化管理在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办公室业务,2014(12S):157.

[2]杨尚霖.数字化信息在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中的应用浅析[J].现代国企研究,2018(20):170.

[3]陈红,潘淮宁,戚建伟.医院综合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应用和体会[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0(9):851-853.

[4]马清.档案数字化管理在医院档案管理中的应用[C]//2016年第一届今日财富论坛.2016.

资料档案管理范文8

关键词:医疗集团;电子档案;档案管理;档案利用

在疾病多样化、患者复杂化、设备系统化的今天,医疗集团必须依赖电子档案的科学管理为医疗集团的医疗管理、人事管理、设备管理、患者具体护理救治提供参考,保证各领域的决策精准化。这其中管理是为利用服务,在利用过程中实现管理,保证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最终塑造一个良性的电子档案管理体系,文件与档案一体化管理也随之成为了常态。

一、医疗集团电子档案的形成

信息化时代,医疗集团实现了信息化管理,从患者挂号、问诊、取药、住院、出院这些过程中都会有各类文件、数据出现;设备更新过程中,设备型号、功能、作用以及设备线路图以及设备维修记录等都需要以视频、图片、文字、图表等形式体现;人事管理过程中新人录用、绩效考评、奖惩记录等都会以表格形式存在;医疗集团开展的学术研究、病例研究等有关资料也会不断产生,而档案管理部门需要动态地收集这些资料、数据、图表,然后将它们一一归纳整理,最后归档形成了电子档案。医疗集团电子档案囊括了其运行过程中方方面面的信息,对集团全方位的管理和运行都有非常重要的参考和指导作用。

二、医疗集团电子档案一体化管理

因疾病多样化、患者复杂化、设备系统化、人员流动化等特性,医疗集团电子档案管理需要不断地产生收集、调整、调档、归档等行为。为了确保医疗集团运营有序化,有必要保证档案完整性,在这样的要求下便诞生了文件与档案一体化管理模式。该种模式主要是通过信息技术建立统一的档案信息化管理平台,其可以直接对接挂号、问诊、住院、患者护理、缴费、出院、学术交流等环节,将其中产生的所有电子数据、电子文件收集起来,在管理人员分析之后,按照数据、文件的来源、属性等归档于对应的档案科目之下。这其中平台功能设计、管理制度、操作流程等决定了电子档案的管理水平。文件与档案一体化管理模式具有以下主要特点:一是互动性。即档案管理者积极地和各部门互动,能够精准地将各科室以及职能部门的关键数据、信息、文件提取出来。在这样的互动过程中,各院区、科室、职能部门在档案管理者指导下了解各类文件的管理办法,提升它们的利用效率。而对于档案管理者而言,减少了电子文件筛选难度。正是通过这种良性互动,让医疗集团档案管理工作不断提升水平,形成了档案和运营二者间紧密联系。二是系统性。系统性包括了横向档案间关联,也体现了同一领域档案历时性。在之前的档案管理当中,很难保证系统性,因为这要耗费很大的人力去分析档案间关系,以及不同时间点出现同类档案的区别。采用文件与档案一体化管理之后,医疗集团档案管理告别了过去人工收集、整理、归档模式之下的数据不系统、材料有缺失、文件不完整的弊端,保证了现有档案数据、信息、文件对任何一个工作的全过程覆盖。三是风险性。所谓风险性指的是文件与档案一体化管理,将医疗集团所有关键信息都集中到了系统之内,若是内部有人窃取这些档案或者黑客攻破系统篡改信息,都会给集团造成重大损失。另外,就是录入过程因为精力不集中,会致使档案归档不正确,会出现相似数据混淆现象,对医疗技术研究、患者治疗方案等形成不良影响,甚至于会造成严重的医患纠纷。

三、医疗集团电子档案的利用

通过前文分析我们知道医疗集团电子档案主要为人事管理、医疗管理、设备管理、患者管理等方面提供数据支持和技术参考。

(一)人事档案利用。人事档案管理无外乎涉及到了职称评定、转正、奖惩、公积金和保险等领域。做好这方面工作对于医疗集团人力资源优化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同时因为医护队伍流动性大的原因,必须要实现动态的档案管理模式,故而文件与档案一体化管理便拥有了发挥空间。第一,职称评定。在医疗集团当中主要是通过论文数量、论文质量、发刊种类、日常工作表现来对医护人员进行职称评定,然后会同其有关的档案资料提交到医疗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之后职称评定委员会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评定。这其中为了保证档案的完整性、系统性、有效性,必须保证对医护等人员进行动态信息收集,将核心电子文件归档转化为档案的组成。第二,转正。医学专业大学生或者新聘任的医生等都需要经过一定的试用期以后才能转正。而转正也需要评价,评价的参考便是个人表现、技术水平、患者反馈等,而这些都会在文件与档案一体化管理模式下进入个人档案。第三,奖惩。医疗集团为奖优罚劣会推出激励政策,落实政策时需要充分考量每一位主体的具体业绩、能力、患者评价、思想道德水准等,同样这些也都会在科学系统的档案管理当中汇总到个人档案里。第四,公积金、保险。主要是对应工龄、工资,而二者同样存在于个人档案之内。公积金、保险涉及到了个人利益,其对于医生、护士而言属于非常重要的福利项目,故此十分受关注。这就需要人事档案管理者必须认真负责,要反复确认,避免个人信息的偏误。通过文件与档案一体化管理,档案管理部门可以和任何一位成员紧密沟通,做到信息对称,避免公积金和保险不符合实际情况而出现重大失误。

(二)医疗档案利用。其中主要包括了技术档案、学术档案、健康档案及医疗卫生行政部门下发的文件等。在这些档案的利用上要持严谨态度,即时动态更新有关内容,保证内容系统性、完整性、精确性。尤其是学术和技术这两类档案利用必须要有保密措施,出档时必须执行严格的审批制度,需要使用者所在部门领导、档案管理负责人、档案借用者本人一同签字方可获得档案,并要求档案要在限定地点使用,即档案室之内,不得带出档案室,不得拍照、录像。健康档案则是全民性的档案管理,利用范围主要用于慢性病发展趋势研究等。从全民健康角度来看必须保证此类档案采集时信息精准,这样才不会在后续使用中造成负面影响。医疗卫生行政部门下达的文件内容主要是政策法规、业务培训、技术培训、医院建设等方面,要求档案管理部门在此类档案管理上要具有系统性,要及时更新,并进行详细说明,保证其对医疗集团运营发挥出良好的指导作用。

(三)设备档案利用。医疗集团各成员医院、研究中心等单位都需要不同设备,设备也有新老设备、功能不同的设备,这些设备也都有不同的运行机理,故此在管理上十分复杂。为了保证设备健康运转,必须保证设备对应的说明书、保修卡、电路图等完整无缺。当设备出现问题之后,能够及时提供给维修人员或者售后人员,尽快修复设备,减小因为设备停运带来的损失。另外,维修人员或者售后人员完成维修之后,需要将维修记录提供给档案管理人员及时归档,为后续的故障诊断提供参考。而对于财务部门而言,在资源整合、折旧管理上,也需要参考这些设备档案资料对其进行科学折价,尽量降低医疗集团的损失。

(四)患者档案利用。医疗集团在技术研究领域需要文件与档案一体化管理模式提供支撑。技术研究需要广泛的病例档案包括患者基本信息(家庭住址、性别、年龄、病种)以及特别信息(各类检查数据、照影),在系统研究过程里还需要动态采集患者信息,甚至于需要对出院患者进行长期跟踪。这其中便涉及到了患者档案的动态管理。此类档案利用必须认真谨慎,要求档案管理者具有基本的医疗知识,这样才能对患者有关的数据进行区分、归纳,而不至于发生混淆。同时,要求档案管理部门和学术研究部门建立动态沟通机制,后者能够随时随地获得有关资料,保证学术研究的平稳推进。例如,在肺炎疫情影响下,医疗集团各成员医院必须对患者档案进行严格管理,第一步就是从病毒检测做起,将有关资料录入到管理系统内,并能够保证该系统对接医院传染病防控中心乃至于医疗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形成全面的信息联动。这也属于患者档案利用范围。从这里可以看到若是医疗集团各成员医院不能实现文件与档案一体化管理,仍然以传统档案管理模式来应对患者管理,就无法做到信息的精准对接和共享,会造成传染病预防工作当中的信息孤岛,这会给医院运营乃至于社会管理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五)知识产权档案利用。医院存在自己独特的知识产权,例如某一方面权威的学术研究资料,医院专家集体出版的书籍等。在知识产权档案管理上首先要积极备案,其次是保密,次之是利用。在具体利用上需要将这些档案资料提供给医疗集团技术演技部门、权威专家组等,作为他们业务上的支持力量。

四、总结

医疗集团有几十家成员医院,多个业务领域,所以在档案管理和利用方面必须积极地实现文件与档案一体化管理模式,让档案管理和业务开展同时进行,做到电子文件动态采集、分析、整合、存档,保证医疗档案、患者档案、人力资源档案、设备档案等等有条不紊,为医疗集团的平稳运行助力。鉴于一些档案的重要性需要进行必要的严格管理,对出档、借档、调档、归档形成系统的管理制度。在利用上要秉持动态收录、动态提供的原则,保证医疗集团患者管理、医疗管理得以健康开展。

参考文献:

[1]冷冰.关于医院文件档案一体化管理的思考[J].科学与信息化,2019(21):174.

[2]杜秀娟.浅谈电子医疗档案在医疗健康服务中的应用[J].办公室业务,2020(10):189-190.

[3]曹婧.浅谈医疗系统档案的信息化建设与开发利用[J].卷宗,2020(03):119.

[4]徐冉.数据管理视角下医院人事档案信息资源建设[J].山西档案,2020(02):159-162.

[5]吴斓.以服务为中心提升医院档案利用效果的途径[J].营销界,2020(19):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