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分析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分析

一、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界疫情,全市上下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稳农业、强工业、促消费、扩内需、抓项目、重创新、畅循环、提质量”工作思路,着力推进中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省委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战略,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1]工作,全面落实“六保”[2]任务,全市经济呈现“稳中加固、稳中提质”的发展态势。全年地区生产总值2656.56亿元,同比增长8.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7万元大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4%,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农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8.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2.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分别增长8.6%、10.4%;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涨幅0.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36%,全面完成市八届人大六次会议审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目标,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一)聚焦转型升级,经济质效稳步提升

五大主导产业加速发展。装备制造、医药食品、先进材料、通用航空、电子信息和数字经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0.4%、13.8%、7%、13.8%、11.4%,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3497.6亿元,同比增长21%,其中成德高端能源装备产业集群成为国家25个先进制造业集群之一,获评全国制造业百强市、全省区域性首批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跻身数字经济城市百强榜。潮州三环、江苏亨通、钢研高纳等一批重大高端制造业项目落户。纵深推进“十万万千”[3]工程,新建标准化厂房6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1.8%,盘活低效闲置土地2004亩,“净地”储备12491亩。剑南春集团等4户企业进入全省100户大企业大集团名单、数量居全省第3,净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0家以上,全市规模以上企业达1298户、居全省第2。氢能产业示范园、石墨烯产业示范园加快建设。

现代服务业提质发展。深入实施服务业九大专项行动,推动(58)科技创新产业园、天立健康职业学院、华谊兄弟星剧场等一批重点项目签约落地,推动京东西南运营中心、安必信铁路物流园、绵竹玫瑰谷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快建设,服务业增加值突破千亿大关、达1091.9亿元,服务业对全市经济发展的贡献得到彰显。成功获批国家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市,旌阳入选全省服务业强区,什邡荣获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广汉成功创建天府旅游名县,绵竹年画村入选首批“天府旅游名村”。成功创建三星堆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编制《三星堆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谋划10个方面100多个项目,政府性投资超150亿元,完成三星大道等项目建设,三星堆博物馆接待游客同比增长380%、综合收入同比增长452%。

现代化农业稳步发展。持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江入选首批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旌阳、广汉跻身全省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示范县,101个村实现整村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流转土地138.2万亩、流转率为43.2%,高标准农田占全市耕地面积比重达72%,粮食播面469.1万亩,粮食总产达199.4万吨,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率达73.5%。认真落实“菜篮子”行政首长负责制,累计新改扩建养殖场375个,创建标准化养殖场20个,出栏生猪270.4万头,出栏小家禽7900万只,水产6.8万吨。积极开展现代农业园区培育,农机装备智造产业园、川西北农产品冷链物流园加快建设,农业科技园入选部级科技园区,累计建成部级农业(科技)园区2个、省星级园区4个。成功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

(二)聚焦高质量发展,增长动能加快培育

质效指标平稳向好。在深入贯彻落实各类减税降费政策的背景下,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税收收入同比增长16%,税占比达64.2%、居全省第3。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不断提升,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速居全省第4,存贷比首次突破60%,15家金融机构入驻现代金融产业园,绵阳商业银行分行正式开业。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速分别高于去年2.9个、2个百分点,农村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高于去年0.8个百分点。新增市场主体突破3万户,民间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63.6%,“民营企业百强”12家,数量居全省第2,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7.3%。

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3.2%、居全省第2,成功获评“科创中国”试点城市,中国西部传感谷获批省传感器产业孵化中心和传感器创新中心分中心。出台科创二十五条,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12家、高新技术企业36家,东方电机5G精品工业专网等3个项目上榜工业互联网标杆项目名单。率先在全省开展科技项目“揭榜挂帅”,榜单53项、揭榜26项,14项科技成果荣获省科技进步奖。建立国家科技创新汇智平台中心、军民科技协同创新中心、西南无人机适航审定联合研究中心等,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企业技术中心12家,市级重点实验室7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家,年度获评优秀等次工程实验室3家、居全省第2。中国二重大型铸锻件数值模拟工程实验室重新进入国家实验室序列。

有效投资巩固扩大。以“三比三看”[5]活动为统揽,认真履行“三库一表”[6]制度,强化项目的储备、转化、建设、投产,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储备748个,计划总投资3671.77亿元;在建项目1456个,计划总投资3314.1亿元;竣工项目1179个,累计完成投资676.1亿元。建立健全“清单制+责任制+销号制”“发点球”“红黑榜”等督导机制,504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047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14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已连续三个季度进入全省红榜。充分发挥重大项目专班作用,编制《市“十四五”重大项目建设实施方案》,谋划10亿元及以上的重大项目316个、总投资11733亿元、计划完成投资6387亿元。争取中省预算内资金12.12亿元、同比增长9.9%,其中保障性安居工程5.7亿元、居全省第2;争取新增地方债券115.74亿元、增量增幅均居全省第1。

(三)聚焦区域协同,融合发展纵深推进

成德同城成势见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获国省批复,《成德临港经济产业带建设方案》《市推进成德同城化发展“十四五”规划》印发实施,凯州新城成功进入成德眉资同城化综合试验区。成都三绕德都段建成通车,G5成绵高速扩容开工建设,天府大道北延线进展顺利,华强沟水库基本完工,通江水库、高景关水库等项目加快前期。成德间动车日开行约100趟,城市候机楼新增天府国际机场,两个候机楼累计运送旅客27万人次。广汉与新都、石油大学共建全省首个跨市域油气产业生态圈,彭什川芎现代农业园加快建设,青广教育城和金中灯笼产业2个融合发展示范点纳入首批交界地带精品示范。成德眉资跨市通办事项达100项,结对共建学校增至85对,2151家定点医疗机构开通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住房公积金四市同城互认互贷,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跨市拍卖。

城市品质显著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全国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创建成果全面巩固,入选2021年全省生态环境建设试点市、全省2021年城市体检试点城市。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天府旌城、天府数谷等城市新片区逐步起势,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90.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2.5万人,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7.5%。编制城市有机更新项目613个,总投资3405.27亿元,启动旌湖两岸生态改造和东湖山、文化生态修复项目,加快市人民医院城北第五代医院等一批公共服务项目建设,累计新(改)建城市道路287公里,全年开工棚户区危旧房改造6796套,老旧小区608个、惠及37879户,增设老旧小区电梯49部,建成城市公园、街头绿地、邮票公园30个,实施天元、石亭江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新建城镇污水管网126公里。

县域经济蓬勃发展。旌阳、广汉分别入选省全国百强区百强县培育名单,广汉、什邡在“中国西部百强县”中实现排名提升,绵竹入选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百佳县、2021中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强县市。特色小镇重新认定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绵竹玫瑰特色小镇、什邡雪茄特色小镇成功入选省特色小镇,数量仅次于成都;罗江玄武岩纤维特色小镇进入省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强化基层基础设施补短板工程,完成建制村畅通工程89.3公里,提升改造乡村客运招呼站1215个,27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竣工验收。G545绵竹至茂县段主体完工,德中、德罗干道有序推进,计划2022年全线贯通。

(四)聚焦改革开放,发展活力持续激发

重点领域改革纵深推进。成功跻身中国城市竞争力全国百强。15项部级、14项省级改革试点成效明显,基层治理“十大微改革”经验在全国推广,建院和民航飞行学院各揭榜1项国家全面创新改革任务。“放管服”[7]改革深入推进,全市营商环境评价稳居全省前3,200余个事项实现“一件事一次办”,办理“川渝通办”事项[8]723件,率先在全省实现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跨交易系统异地远程评标,“信用中国()”入库信息超14亿条,为企业提供查询1.86万次,为域内325家失信企业信用修复。依托中国电子、清华大学建设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年交换数据达44.8亿次。国资国企改革总体任务完成超68%,居全省前列。创新开展农村“三变”改革[9]、“五社”实践[10],26个试点村集体经济净收益330余万元,通过农交所累计完成产权交易5419宗,交易金额821亿元,最高溢价11.5倍。

高水平开放合作不断深化。国际铁路物流港被授予“成都中欧班列基地”“蓉欧+东盟国家班列基地”,“蓉欧+”东盟国际班列突破100列,铁路货运量同比增长21.5%。深化产业功能区跨区域合作,经开区和渝北空港工业园区成功申报川渝首批合作示范园区,金山军民融合产业园加快融入绵阳军民融合创新驱动核心示范区。高水平举办第二届装备智造国际博览会、首届人工智能应用和数字经济发展大会,会展聚集带动产业聚集效益持续放大。中国电子、光大特斯联、58集团等30余家数字经济头部企业和行业领先企业入驻天府数谷。全年新签约项目150个,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54个、30亿元以上项目11个、50亿元以上项目4个;协议总投资1010.36亿元,全年到位市外资金845亿元,到位外资1.6亿美元。

双循环格局加快构建。获批创建全省区域消费中心城市,“两带四圈多中心”[11]城市商圈迅速崛起,“四店”[12]经济蓬勃发展。创新开展“品质川货全国行”等惠民促销活动1000余场(次),拉动消费增长119亿元,2000余家企业成功进驻“天猫”“京东”等平台,“赶集网”等电商平台加快发展。扎实推进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建成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完成交易额4.45亿元,万达科技创业孵化园入选全省首批跨境电商示范基地(园区)。积极组织益海粮油、龙佰钛业等外贸龙头企业参加广交会、消博会等展会活动,帮助重点企业保订单、保渠道,进出口总额达143.7亿元,同比增长23.3%。灵活运用出口信用保险、出口退税融资等手段,为安达农森、东轴科技等外贸企业办理贷款264笔。

(五)聚焦污染治理,生态环境持续巩固

污染防治攻坚工作深入开展。扎实做好中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落实,累计完成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突出问题整改25个。深入开展天气管控四大专项整治,持续改善空气质量;常态化推进河(湖)长制,整改各类河湖问题4600余个;持续加强农用地、建设用地分类管控,加强土壤污染治理修复和磷石膏堆场污染综合整治,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深化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48个生态保护红线内矿业权全部关停,全年清理整改小水电27座,关闭取缔“散乱污”企业59家。农村环境进一步改善,189个行政村完成“厕所革命”整村推进,全市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0%,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有效处理的行政村占比分别达95%、73%。

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加快落地。坚持“双碳”目标引领,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产业,累计完成清洁生产工业改造项目42个,创建国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13家。全面实施重点用能单位“百千万”行动,34家重点用能单位完成“双控”目标考核,15家重点用能单位参加用能权交易,27家企业纳入省、市节能监察任务,29个新建固定资产项目完成节能审查,经开区分布式能源站工程项目、明日宇航工业项目等7个项目通过省级节能审查。严控高能耗投资项目,强化“两高”项目[13]的在线监测,已完成43户企业能耗在线监测设施建设,六大高能耗行业得到较好控制。持续开展虚拟货币“挖矿”项目整治。继续实施电能替代工作,完成电能替代交易电量3900万千瓦时以上。

(六)聚焦社会事业,民生福祉有效改善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慎终如始抓好抓实疫情防控,高标准建设35家核酸检测实验室,疫苗全程接种完成率103.3%。新(改)建成公办幼儿园、中小学15所,全面落实“双减”[14]政策,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289个。持续推进产教融合发展,全市职业院校对接产业建立科研中心56个、重点实验室和检测中心19个,建成西南最大的航空材料检验检测中心和部级建筑结构检测中心。成功招引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建设分院,省人民医院托管市第二人民医院。在全省率先实现社区(村)公共卫生委员会全覆盖,构建优质高效的分级诊疗体系,推动医保改革“一盘棋”。开展文化惠民演出400余场,城区“10分钟健身圈”持续完善,成功举办全国第四届智能制造应用技术技能大赛。

社会保障持续增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以工代赈项目50个,完成农网改造升级项目126个。深入推进社会救助制度改革,城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达100%,发放残疾人补贴6062万元。在全省率先成立市级养老服务发展促进中心,基本养老、医疗保险覆盖率分别达91.5%、98%以上,为80周岁以上老人发放高龄津贴2728万元。新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3亿元,新增城镇就业50801人。出台粮食安全“1+4”方案和重点任务清单,抓好粮油生产储备,超额完成省下达粮食74500吨、油4000吨的储备任务。稳步推进电力、天然气、农业用水和教育收费等重点领域价格改革,着力做好蔬菜等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工作。

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全市政务系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26件、政协委员提案259件,办结办复率达100%、满意率达100%。

过去的一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承受了巨大压力,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动能转换的任务艰巨,各类矛盾、风险挑战以及偶发因素交织叠加,面临严峻复杂的宏观形势,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依然交出了成绩亮眼的答卷。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坚强领导、科学谋划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依法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勠力同心、砥砺奋进的结果。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面对疫情和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竣及诸多不确定性,我市发展动能亟待加强,市场主体和创新活力有待进一步激发,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依然繁重,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改善生态环境质量需久久为功,防范化解和应对处置各类风险丝毫不能放松。

二、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召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重要一年,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十分重要。总体要求是:坚定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和历次全会精神,扎实抓好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系列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成都都市圈发展,把握“投资稳增长、工业强支撑、创新增动能、消费挖潜力、安全守底线”工作思路,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改善民生,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人民幸福安康。

根据总体要求,本着尊重经济规律和实事求是的原则,并与“十四五”规划目标相衔接,提出2022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

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以上。主要考虑:一是突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充分考虑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既有量的增长,又有质的提升。二是突出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既要坚持把稳增长放在突出位置,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又要体现担当作为、积极进取,稳定市场预期和社会信心。三是突出全面落实“双碳”战略部署。既考虑清洁能源装备制造产业迎来的重大机遇,又为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全面绿色转型发展留出空间。四是突出在区域竞争中坚持发展的定力。既符合当前市域发展的基础及潜力,又能在区域竞争中保持适度优势。五是突出提升改善民生福祉的需要。考虑到疫情防控、稳定就业等重点工作的推进,确定这样的发展速度,有利于集中精力补短板、强弱项、防风险。

其他相关指标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以上,农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经济增长态势保持基本一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分别增长7.5%、8.5%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涨幅控制在3.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环境保护和节能降碳完成国家和省下达的目标任务;粮食产量保持在197万吨以上。

为实现上述预期目标,重点聚焦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坚持创新引领,加快提升发展质效

着力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用好国省出台的制造业支持政策,聚焦“五大中心”[15]推动清洁能源装备制造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发展,加快建设制造强省先行示范市,高水平办好2022世界清洁能源装备制造大会。实施“链长+链主”工作推进机制,充分发挥国机重装、东汽、东电等龙头企业整合带动作用,推动五大主导产业集群成链发展,加快G50燃机试验示范电站、东旭光电等项目建设,实现一汽解放、盛泉钢铁等项目竣工投产。计划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0家,力争装备制造业营业收入达1480亿元、同比增长10%,工业投资和技改投资均同比增长8%以上。继续实施科技项目“揭榜挂帅”,推动核心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组建国家清洁能源装备行业研究院,力争创建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9家,促成重大科技成果落地转化25项以上。继续实施产业功能区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园区循环化、低碳化改造,争创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区,新增一批全省“5+1”重点特色园区[16]。

着力推动数字赋能实体经济。力争天府数谷数字经济产业园成功进入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成渝枢纽节点数据中心集群建设起步区,推动天府数谷、西部智能传感谷成势见效。加快“云上天府”大数据产业园、宏发西部智能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实现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业收入190亿元,数字经济同比增长13%以上。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1551”发展战略,携手华为、中国电子、海尔卡奥斯等数字伙伴共建1个工业互联网综合平台,实施5家灯塔工厂建设,培育50家数字化标杆企业,累计推动1000家工业企业实施数字化改造。

着力强化规划引领项目投资。坚持以规划锚定项目,围绕现代产业、科技创新等六大重点领域谋划一批标志性项目,持续完善“十四五”重大项目“1+N”管理机制,推动更多项目进入国省“盘子”。加快实施《市“十四五”重大项目建设实施方案》,坚持项目投资“红黑榜”、招引评比等制度,全力推进什邡通用机场及配套产业园等363个省市重点项目建设,总投资4940亿元,计划完成年度投资842亿元。充分发挥重大项目专班作用,力争中省预算内项目资金争取超过15亿元,债券发行规模再创新高。深化制造业招商引资“百日攻坚”行动成果。新增市场主体2.5万户以上。

(二)坚持成德同城,加快区域协调发展

着力推动成德同城化进程。细化梳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等规划的重点任务,提出同城化年度项目37个,总投资1868亿元,年度投资238亿元。深度融入成德眉资创新共同体建设,全力推进天府大道科创走廊建设和成德眉资同城化综合试验区(凯州新城)建设,加快实现成德两港一体化运营,协同推进旌阳与成华、什邡与金牛、罗江与郫都三个飞地园区建设,加快彭州—什邡、青白江—广汉、金堂—中江三个成德交界地带融合发展试点区建设。开工建设市域铁路S11线、绕城南高速等项目,加快G5成绵高速扩容、成南高速扩容等项目进度,确保德遂高速、绵茂路建成通车,天府大道北延线主线通车。积极招引成都师范学院等优质教育资源落户,推进居民服务“一卡通”,优化都市圈内营商环境“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

着力提升中心城区吸附力。围绕打造成都国际消费中心重要功能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向融合发展示范区,加快推进天府旌城、天府数谷、旌北新区建设,提升中心城区的聚集效应。综合运用云计算、人工智能、5G等技术,开展智慧小区建设和“三乱”[17]整治、“三车”[18]整顿,提高城市管理精细化、智能化、人性化水平。深入实施城市有机更新项目,完成老旧小区改造424个、加装电梯150部以上,打造“15分钟生活圈”4个,提升市民“回家路”73条,推进青衣江路东延线等一批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和旌湖两岸生态改造等一批生态修复项目建设, 新建街头绿地公园、邮票公园、湿地公园50个。争创国家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市。

着力强化城乡融合发展。推进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17项建设任务。旌阳、广汉争创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区百强县,什邡稳定在全省重点开发区县综合排名前10位,绵竹、罗江稳步提升县域经济综合排名,中江加快打造市域副中心。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加快中江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等重点园区建设,新增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2个,新招引一批粮食、肉类加工行业龙头企业,新(改)建农村公路300公里,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86%以上。推动农商文旅体深度融合发展,完成龙门山、龙泉山运动康养休闲度假产业带规划,加快蓥华山旅游康养产业园、中江石林谷等项目建设,举办赏花节、采摘节等各类节会活动,多渠道实现农民增收。做好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统筹布局建设一批中心镇,增强乡镇联城带村功能。

(三)坚持双碳引领,加快绿色低碳转型

着力抓好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发展。加快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编制完成《市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实施方案》,推动建立减污降碳的激励约束机制。全力推进世界级清洁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建设,培育壮大风电、水电、核电、气电、光伏发电、清洁燃煤发电等清洁能源装备标志性产业链,抢占氢能、地热能、生物质能、储能等新兴领域未来发展制高点,力争清洁能源装备制造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0%以上。全力争取新市产业园和德阿产业园创建省级化工园区,承接锂电新能源全产业链发展,加快实施川发龙蟒磷酸铁锂等一批绿色化工、新型建材项目,打造世界领先的新能源材料产业基地和全国绿色循环经济园区典范。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推进高耗能产业腾退转型,加快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和绿色化改造,全面完成省下达的目标任务。

着力加快美丽建设。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统筹抓好长江经济带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和中省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加快沱江凯江绿色生态带、大熊猫国家公园创新示范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储备林等项目建设,科学划定“三区三线”[19],与成都开展空气质量、跨界流域水环境、跨界饮用水源等联合会商、共治、共保工作,健全沱江岷江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计划实施生态环保类省市重点项目32个,总投资339亿元,年度投资50亿元。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0%,推动97%、75%以上行政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

(四)坚持重点突破,加快推动开放合作

着力聚焦市场主体关切开展改革。谋划推出一批对全市发展起关键作用、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原动力改革事项。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争创全省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实现要素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深化营商环境改革,大力推进“一网通办”[20],建设“3+N”智慧政务服务体系[21],持续推进“十万万千”工程和亩均论英雄改革,力争营商环境全省排名“保三进二”。加快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有序推进市、区(市、县)和产业功能区事权责任划分改革,构建贴近市场需求和富有效率的管理体制。全面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全力推广旌阳“三变”改革、“五社”实践经验,争取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等方面率先突破。

着力聚焦需求潜力加强对外合作。加快推进中国()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改革先行区等重大平台建设,争取获批保税物流中心,拓展“蓉欧+”东盟国际班列开行成果。积极推进西部物流节点城市建设,新增规模以上物流和电商企业10户、实现网络交易额1000亿元,新培育规模以上服务企业、限额以上商贸企业100户。全力推进三星堆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开工建设博物馆新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项目。力争什邡创建成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绵竹创建成天府旅游名县。持续推进“万企出国门”活动,鼓励龙头企业走出去发展。紧盯世界500强、中国500强、民企500强,重点引进一批龙头企业和基地型、总部型项目,计划引进30亿元以上项目14个,全年到位市外资金86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7亿美元。

(五)坚持底线思维,加快增进民生福祉

着力民生领域补短板提质效。坚持就业优先,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10万人以上。积极创建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推动工院、建院等申办职教本科,支持中职学校申报省级名校、名专业、名实训基地建设,加快司法警官学院新校区等项目建设,全面落实“双减”政策。坚持常态化疫情精准防控,持续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市第二人民医院门急诊综合大楼等项目建设,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制定实施“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深入开展普惠养老、普惠托育专项行动,发展智慧康养新业态,加快公共基础设施适老适小改造。继续做好特殊群体的救助帮扶工作,开工建设市精神卫生福利院、市老年养护院等项目。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扎实办好十大民生实事。

着力安全发展守底线防风险。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加强粮食仓储物流和应急体系建设,巩固粮食购销领域专项治理成果。深入推进煤电油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加快天然气发电、抽水蓄能项目的前期工作,加强煤炭、电力、油气等能源设施安全监管。加强政府债务风险管理,完善隐形债务化解绩效和新增债务限额挂钩机制,兜住“三保”底线。完善金融风险防范处置长效机制,加大非法集资案件处置力度,做好虚拟货币“挖矿”和交易治理。坚决防止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巩固提升森林草原防灭火专项整治成果,强化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工程建设,建成全市应急指挥平台,加强应急管理体系社会力量,确保全市社会大局安全、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百舸争流千帆竞,乘风破浪正当时。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抢抓机遇、锐意进取,奋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为全力打造全省主干新高地、加快建设西部现代化典范城市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