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英语教学范例

公共英语教学

公共英语教学范文1

关键词:性别差异;高校;公共英语;教学策略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需要高校结合性别差异视域,以男女学生的英语学习差异,分析教学问题,采取措施,增强教学改革的高效性。在高校公共英语学习中,学生的性别差异属于客观存在,需要高校公共英语教学以学生性别差异视角,研究教学策略,以策略优化解决学生英语学习的差异问题,提升学生的整体英语水平。

一、高校公共英语教学现状

1.教学定位

在现代化社会发展进程中,英语属于重要的语言工具,具有促进国际密切交流,加强各国文化沟通的重要作用。因此,我国高校重视英语教学,并科学定位公共英语教学。高校公共英语教学的主要定位,是指在提升自身英语教学水平的基础上,对英语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培养具备丰富英语知识、掌握英语应用能力的英语专业高素质人才,从而满足社会发展进程中对英语人才的需求。在高校课程体系中,公共英语属于必修课程,与其他专业基础课程、公共基础课程相比,一般具有较多的课时,体现我国高校对英语教育的重视。高校公共英语教学在自身教学定位的基础上,也需要顺应时展,及时做到公共英语教学改革,以性别差异的全新视角,实现高校公共英语教学良性持续发展。

2.教学改革

基于高校英语现状看高校公共英语改革,首先需要重点分析高校英语的四、六级考试。我国高校的公共英语教学改革已经具有较长的历史,其中的四、六级考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高校公共英语改革的成果。大学公共英语的四、六级考试,对于我国高校英语教学目标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有效提升了高校公共英语教学质量与效果。四、六级考试随着高校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也相应的更加标准化与科学化,为高校英语考试发展方向提供标准参考。四六级考试通过命题、问卷、考场组织、分数正态化处理、分数等值处理等,已经具有科学完善的考试标准体系,使命题科学性、组织严密性、评分一致性、成绩可比性等得到相应的保障。由此可见,四、六级考试的发展为高校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衡量学生英语水平、检验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并且该依据具有一定的权威性,能够有效提升高校公共英语课程教学水平。高校在四、六级英语考试的指引下,进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也需要分析四、六级中学生各英语项目成绩特点,研究学生性别差异在英语成绩中的影响,以性别差异视域,探索全新的公共英语教学策略,从而促进高校公共英语改革实效性的提升。

二、高校公共英语教学中性别差异体现

1.教育者

在性别差异视域下,研究高校公共英语教学,需要首先分析教学工作中的两种主体,主要是公共英语教师与高校学生[1]。在高校公共英语教学中,教师充当着重要的教育角色,教师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公共英语水平。而高校公共英语教师的教学工作也会受到教师的自身性别影响,进而影响教学质量。高校公共英语教学工作,本质上是教育者与学习者针对英语语言开展互动活动。我国高校公共英语教师队伍中,比较普遍的现象是女多男少,由于英语具有一定的交际性,因此,教师性别密切联系学生英语学习质量。高校公共英语教学中,教师性别的差异体现在教学风格层面。高校公共英语女性教师的教学风格更加细腻、委婉,教师多用礼貌用语,以平易近人的风格,提高英语课堂的情感互动率,并且重视英语细节教学、语言技能掌握与巩固。但是相比之下,男教师的教学风格就比较直接,男性教师重视逻辑与理性,一般不会在课前做导入铺垫,而是大多以宏观教学目标开展英语教学工作,把培养学生的思辨性与基础性相结合。

2.学习者

在高校公共英语教学过程中,学习者的性别差异表现也比较明显。受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影响,男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知觉、思维、学习态度、学习风格等,都会体现出一定的差异性。知觉差异表现在,女性左脑语言发育早于男性,其写作能力与阅读能力要强于男性学生,因此,女性学生的英语知觉更敏感。思维差异表现在女性学生重视人际关系,更喜欢互动英语教学模式,课堂举手的频率要比男性学生高。女性学生学习思维注重社会纽带,因此,大多女性学生容易受到西方背景知识吸引,课堂学习更加专注。而男性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具有探索性与创造性,更喜欢实际动手操作,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这体现了男女学生思维方式的差异。学习态度层面的男女学生差异,体现在女性学生大多具有较强的自尊心,重视外界评价,因此,学习态度要比男性学生积极,在获得优异学习成绩后,女性学生的成就感能够进一步促进其学习热情的提升,从而实现其学习态度的良性循环。而男性学生的英语学习态度一般具有较高的成就动机,不理想的考试成绩虽然不会降低其学习的自信心,但是会引发男性学生英语学习的排斥心理。男女学生学习风格上的差异,体现在女性学生的学习过程具有依赖性,更倾向于与同学共同进行英语学习,从中获得驱动力,并且对语言元素上下文连接敏感,具有较强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而男性学生大多学习风格具有独立特点,学习语言知识擅长逻辑思考,喜欢自我钻研并验证自身观点的正确性。因此,在英语比赛中,一般获奖的多是男性学生。

三、性别差异影响高校公共英语教学的原因

1.社会心理

在我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男权社会具有较长的历史,即使在男女平等的现代社会,依然会有男权社会留下的守旧思想理念。男权社会中比较突出的传统理念是“男主外、女主内”,这样的分工模式影响着我国现代女性的就业观念,造成多数女性更倾向于选择富有情感且稳定的辅助类职业,比如学校教师。因此,师范学校中的女性学生要多于男性学生。社会心理是性别差异影响高校公共英语教学的重要原因,受社会心理影响,高校公共英语教学在面对学生性别差异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偏差,以学生学习成绩为例,人们会有男强女弱的错误判断,主观认为女学生更适合死记硬背,学习后劲不足,限制高校公共英语“填鸭式”教学模式创新。对于高校公共英语女性学生来说,英语学习能够提升自身未来的社会地位,使其不再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女性学生一般具有较强的学习动力。自古以来,人们对女性学生学习能力不如男性学生的错误观念,使女性学生能够更努力地进行英语学习,在公共英语课堂,积极做笔记、认真听讲、勤奋学习。而男性学生大多不会在公共英语课堂上做笔记,缺乏一定的学习动力,缺少基于社会心理的英语学习需求。

2.神经生理

性别差异研究一般需要对生物学、社会学与人类学进行综合研究,因此,性别属于交叉概念。高校研究性别差异视域下的公共英语教学,需要分析性别差异影响高校公共英语教学的原因,其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男女学生神经生理的差异。相关研究显示,女性左脑发育发达,其中的语言发育区域在发育时间上要比男性更早,并且在女性大脑中与语言相关的区域较多,包括倾听、语调、感知记忆与语言功能等。神经生理的差异性,决定了女学生学习英语要比男学生更具有优势,这属于不可改变的先天条件,影响我国高校公共英语教学工作,体现高校研究性别差异视域下公共英语教学策略的重要意义。虽然男女学生具有不同的先天生理条件,但是这种条件影响会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而降低影响效果,因此,学生的公共英语语言学习,可以通过高校采取一定的措施,实现男女学生英语能力均衡发展。

四、性别差异视域下的高校公共英语教学策略

1.强化教师性别教学认知

高校在性别差异视域下探究公共英语教学策略,需要首先强化教师性别教学认知。现有大多数高校公共英语教师的教学理念比较传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更关注学生学习成绩,忽视公共英语在新时代背景下应该做出的改革,不能产生性别差异教学认知。因此,高校需要针对公共英语教师,提供性别差异教学培训,使其清楚不同性别的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会受到智力与非智力等因素的影响,产生英语学习能力差异。教师通过培训能够更好地找出现有教学工作中的问题,以及性别差异与英语教学的联系,使教师转变原有英语教学的错误理念,提升公共英语教学质量。高校为教师提供的性别差异教学内容,需要包括性别差异与语言学研究、性别差异成因、性别差异对公共英语教学的影响,以及性别差异在公共英语教学中的体现等,使教师对性别差异产生足够的认识,能够在自身实际公共英语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性别差异,实现公共英语教学优化,从而推动高校公共英语教学发展[2]。

2.因材施教发挥性别潜能

在性别差异视域下,高校的公共英语教学策略,需要以因材施教为主,从而有效发挥男女学生各自的公共英语学习潜能,增强公共英语教学效果。例如,高校公共英语教学开展因材施教工作,可以采取扬长与补短策略。扬长策略主要是根据男女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的长处,为学生提供适宜其长处发扬的教学方法,使男女学生的不同英语学习长处得到有效利用,从而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公共英语教学质量。补短策略主要指公共英语教师需要结合男女学生英语学习能力差异成因,分析学生在公共英语学习中的短处与不足,根据学生短板为学生针对性地制定公共英语学科教学方案,从而弥补学生的性别差异短板,全面提升男女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与能力。比如,面对女学生在公共英语课堂能够集中注意力,而男学生注意力集中较差的性别差异问题,公共英语教师需要采取分层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性别潜能。教师针对女学生提供结合文化背景的故事性英语教学,针对男学生提供可动手操作的实践性教学,从而充分发挥不同学生的长处,以分层教学方法,综合弥补学生的英语学习短处,增强高校公共英语教学效果。

3.合作学习加强优势互补

区别于传统学习模式,高校公共英语开展男女学生合作学习,具有促进高校公共英语教学质量提升的优势。传统学习模式大多受教师控制,而教师普遍缺乏男女学生差异教学认知,引发男女学生英语学习差异化问题。而以男女学生合作学习开展公共英语教学工作,能够有效解决男女学习差异性问题,使男女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加强优势互补,从而提升高校公共英语教学成效。例如,高校公共英语教师可以首先将男女学生按照一定比例,分成若干小组,根据某个英语知识点提出问题,组织男女学生组成的不同小组进行交流探讨,使男女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发挥自身优势。如,男学生发挥自身理性思维优势、女学生发挥自身细节把握优势,从而使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给出全面的问题答案。教师也可以利用合作学习模式,组织学生进行公共英语学习活动,进一步增强男女学生的优势,使其能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习对方的长处,发现自身的短处,从而实现优势互补,增强公共英语教学的实效性与针对性。

4.互动教学转变教学模式

高校基于性别差异研究公共英语教学策略,需要采取互动教学方法,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转变,从而强化性别差异视域下的高校公共英语教学效果。例如,高校公共英语教师可以针对男女学生差异性问题,分析男女学生共同性特点,利用新媒体优势搜集男女学生都乐于接受的公共英语教学资源,以新型教学方法,比如微课、翻转课堂等,为学生提供这部分资源,提升学生公共英语知识的理解程度。高校公共英语教师,需要在课堂针对这部分内容与学生共同进行交流讨论,以互动教学模式,提升男女学生在课堂的共同参与度,鼓励男性学生多举手多发言,鼓励女性学生提升自身英语学习自信心,从而解决男女学生公共英语学习差异性问题,促进高校公共英语教学革新。

5.完善性别差异教学评价

在高校公共英语教学体系中,教学评价对于公共英语教师的教学工作、学生的学习方向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3]。因此,高校公共英语教学需要在性别差异视域下,以性别差异评价对现有教学评价进行改革,促进高校公共英语教学评价的完善。例如,高校公共英语教师需要摒弃传统只重视学生英语成绩考核的英语评价方式,而结合男女学生不同学习特点,在考核学生基础英语成绩的基础上,针对男学生重点考核其平时课堂表现,针对女学生重点考核其学习心理,并综合考核男女学生英语能力等,实现公共英语教学评价体系的完善。高校公共英语教学也需要在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性别差异评价问题,使教学评价体系能够不断得到补充与完善,从而为学生提供科学的公共英语学习方向,使高校公共英语教育实现有效发展。

五、结束语

在高校公共英语教学中,男女学生会由于性别差异表现出一定的英语学习差异。高校需要以性别差异视域,研究差异问题体现、差异影响原因,并通过强化教师性别教学认知、因材施教发挥性别潜能、合作学习加强优势互补、互动教学转变教学模式、完善性别差异教学评价等策略,促进学生英语水平整体性提升,提高高校公共英语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黄禧凤.基于性别角色的大学英语互动情感教学的探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8(3):190—191.

[2]李明珠.大学公共英语课堂语言教学与性别教育整合探索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8(18):236—237.

公共英语教学范文2

1.高职公共英语通识教育的研究现状。

与大学英语通识教育研究的沸腾形成对比的是,我国高职公共英语通识教育的研究似乎有些迟滞。在中国知网,以“主题”和“摘要”(1979-2013)为模糊检索能查询到包含“通识教育与高职英语”的论文分别只有6和5篇。其中2篇有关商务英语。其余几篇中,陈霞对通识教育背景下的高职公共英语发展策略进行了研究,觉得应该从课程设置、教师素质、教学方法、教材等方面着手构建通识教育下的高职公共英语的未来。李国平从高职公共英语对通识教育的贡献的角度探讨了二者的关系,对于教学模式、教师素质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谭艳阳初步探讨了通识教育意义下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对课程设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模式、课程评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为未来的高职公共英语通识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提供了借鉴。

2.课程目标单一,应试目的过于明显。

大多数高职院校在英语课程设置上还是一门普通公共英语基础课程,课程目标比较单一,注重听说读写技能的培养,设置了与听说读写等常规相关的课程,重视语言知识的积累,应试目的过于明显,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文化素养的提高。就以常德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在英语课程教学改革之前,学生是否能通过“全国高等学校英语能力考试”就作为老师教学效果中重要评价标准之一。这就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重视单词讲解、语法讲解或是课后习题讲解,而忽略了对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更别提以英语为媒介向学生传播不同社会文化或是其他学科的知识。这显然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学校和教师的这种错误教学理念也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学习的理解。在长期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很多学生已经狭隘地认为学习英语就是为了应对考试,而根本没有体会到学习本身带来的快乐。

3.教学模式单一。

部分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课仍然采用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在上课时所要做的仅仅只是听老师讲以及认真做笔记,很少有开口说英语的必要,自主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机会就更是少之又少,学生的情感和心理需求长期被漠视。以常德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在英语课程教学改革之前,老师几乎是课堂上的主角,呈现的是一幅老师讲得天花烂坠、学生呼呼大睡的场面,势必公共英语课堂教学会出现投入大、效率低、事倍功半的结果。

4.以通识教育为理念的英语配套教材缺乏。

高职英语教材由于定位的是语言和专业知识都比较薄弱的专科学生,多半是以语言系统为主线,以技能训练为骨架,其语言更是略显简单,内容过于疏浅单调,知识略显陈旧乏味,国内尚无一套能充分融通识教育于大学英语教学的高职高专英语教材。以常德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在英语课程教学改革之前,我们主要参考使用的教材为《新潮实用英语综合教程》、《21世纪大学实用英语综合教程》、《实用临床医护英语口语》、《医院情景英语》、《药学英语》、《国际音标》、《英语实用基础语法》等。这些教材具有一定的优点,尤其是《新潮》和《21世纪》增加了文化知识的比重,不足之处是这些文化知识显得零散无序,缺乏贯穿始终的知识体系,目的指向性不强。

二、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整合通识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针对目前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整合通识教育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在课程目标的设计上要体现通识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决定教学实践。学校和教师都应充分认识到教育的本质不仅仅是教授知识,更重要的在于“育人”,即将学生培养成为健全的、有责任感的、和谐发展的人。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是高职学生的一门必修的通识课程。应该把高职英语课程目标分为教育和语言两项(教育目标指世界观、价值观、审美观和智力开发等方面的追求),这样高职英语课程教育目标和通识课程总体在内容上就进行了整合,从而更充分地体现了通识课程的教育理念。以常德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院的公共英语课程改革的总目标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描述家庭和社会生活以及大学学习生活等相关的词汇和短语,了解中西方关于这些主题的异同,欣赏和初步了解一些英美两国的历史地理以及传统节日等人文风俗习惯,并能在一定的西方文化背景下,初步运用英语进行简单的日常生活交流的能力,刺激英语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想学能学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不难看出,该教育目标不仅强调语言的学习目的,也重视“教育”本身的目的,即世界观、价值观、审美观和智力开发等方面的追求。

2.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通识教育理念下,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将培养学生学习技能和策略作为教学目标之一,这就要求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模式转变到以学生为中心的任务教学法。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不再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课堂活动的主动参与者,教师则是课堂活动的管理者,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以常德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去完成某些任务,根据完成的结果逐一给分。例如,师生角色互换,各小组选择一个感兴趣的话题做一份15分钟的课件,并派代表在班上展示;话剧表演,西方影视欣赏后进行角色模仿等。在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容易消除由于自身英语基础差而产生的焦虑感,使他们敢于开口说英语,提高了他们的英语沟通能力,并增长了见识。

3.教材的内容选取上要符合通识教育的培养目标。

在教材内容的选取上,应针对高职学生入学英语基础薄弱的特点,选取难度适中且适合高职学生的教材,增加文化知识的比重,既要广泛地涵盖各门类学科,又要有贯穿始终的知识体系,而不是零散无序,目的指向性不强。以传承文化为目标,但也应当多加考虑高职院校涵盖的各科专业知识,综合性和实用性并重,从而为国家培养出具有较强综合能力的高级复合型技术人才。以常德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院教师认识到,即使是最优秀的教材,其内容也只能反映过去的学科进展,不能与时俱进,其形式也相对固定。为了最大程度地利用教材进行通识教育,该院教师以参与编写的《新潮实用英语综合教程》教材为主线,利用现在资源丰富的英语学习网站,搜集每个单元主题的相关语音、图片、影视英语剪辑、阅读材料,多媒体等,将课程的内容设计为“四主题”“五融合”,“四主题”即为大学学习生活、家庭及社会生活、实用情景英语和跨文化交际英语。“五融合”即为公共英语与实用职场情景英语的融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拓展项目相融合、教师面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相融合、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融合和英语能力的培养和学习策略的培训相融合。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内容上也很好地补充了通识教育课程的知识。

三、结语

公共英语教学范文3

关键词:信息化;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

当今,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教学在高等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许多高校为了适应教育大环境的发展要求,开展了混合式的新型教学模式,将线上线下的教学有机结合。这种新型的教育模式一方面使教育资源得以全球共享,扩大了教育的受众度;另一方面也拓展了学习者的学习时间和空间,使得即时学习和终身学习成为可能。但是这种新型教育模式的迅猛发展不仅会带来教学模式上的变化,相应地对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学设计以及在教学中所担任的角色也提出了一定的挑战。

1传统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模式

外语是一门语言类课程,课程本身就具有互动性及社会性的特点。而面向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公共英语则更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以上课程特点。传统英语的教学过程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课堂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唯一实践场所,讲解新词用法、长难句的语法结构,文章的框架结构以及课后练习。这种传统意义上的外语教学之所以能延续至今并被大家普遍接受,必然有其自身的优势,尤为显著地表现为课堂面授过程中师生间面对面的互动,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当下的反应及时判断所授知识点的接受度,适时调整课程进程以达到最佳的授课效果。但是,在面向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公共英语课程中,传统英语教学方式就会暴露出弊端。公共英语一般为大班教学,学生人数众多,加上其自身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等因素,老师在授课过程中无法顾及到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及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自然也就不能使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有所提高。课后,以对学生单向总结性笔试评价为依据,评判学生外语学习成绩,忽视了英语互动性及社会性的特点,不具备客观及有效性。长此以往,将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以及培养其自学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2“信息化”环境下新型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模式

新型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模式采用微课、慕课和翻转课堂来实现线上线下教学相融合的混合式教学,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微课以每节课的重点、难点为主要内容形成的短小精悍的教学视频来辅助传统公共英语教学。总的来说,微课是教学的一个环节、一种资源。对于一个大班中英语能力不平均的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微课能更好地满足他们对不同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学生们可以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不论传统的线下教学或是新型的网络线上教学,课前利用微课作为课程的导入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思维;课后,利用微课作为课程的总结环节,也能巩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慕课旨在通过网络实现师生的广泛参与和大规模的开放接入。除了拥有传统的课程资源,慕课还给使用者提供互动论坛,支持师生间、学生间的互动交流,使得多种观点、知识和技能涌现到课堂上来。它提供多种学习方式、多种课程资源,也鼓励多种模式的学习方式以促进不同学习风格学生的知识输入。将慕课应用到公共英语的教学中最大的特点是学生全凭自觉自主学习,在观看教学视频的过程中不断地在论坛中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答问题。总的来说,公共外语课程的慕课教学模式是依托互联网不受限于时间和空间。学生通过网络自主学习,课程学习结束后,提交作业,综合评价其出勤率和学友互评两项,给出客观的结课成绩。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学习平台,满足班级多数学生的需求翻转课堂的实质是学习知识与应用知识的颠覆。课下学习知识,课上应用知识,将知识的习得与应用相连贯。公共英语课堂上,非英语专业学生呈现出的最大问题一是学生英语能力的差异性过大,这就对公共英语的课程个性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是语言输出能力不强,口语交际能力在传统课上以及课下都得不到有效的训练和使用,这就达不到外语教学对学生提出的交互性的教学目标。而翻转课堂在公共英语课堂上的广泛应用恰好可以很好地解决以上问题。首先,翻转课堂课下针对性很强的短小教学视频使得知识点永恒化,其暂定回放等多功能的设置可以供学生根据自己的英语水平自主选择相应教学视频学习,以达到公共英语个性化教学的要求;其次,由于翻转课堂是课下观看教学视频和课上探究知识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因此,在学生已经对所学知识有所了解和准备的前提下,课上就能够实现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有效的口语互动,在检查学生课下学习的同时也能够锻炼学生的英语输出能力。这三种信息化时代下的新型外语教学模式,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可以相互内化,互为一体。外语课程可以分解为若干个知识点,在此基础上,制作出若干个微课,上传到网络平台,形成慕课供学生课下自主学习,学生再将在课下所习得的知识应用到翻转课堂。

3新型公共英语教学模式的转变

在“信息化”教育的影响下,大学公共英语的教学模式由“一本书、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单一教学发展到了线上线下、依附网络的多模态化教学。在整个转变的过程中,教学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3.1学习的主体由教师向学生转变

传统外语教学模式的实现条件是教师在课堂上主讲,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的差异性,不利于英语教学活动的展开。而在微课、慕课和翻转课堂三位一体的新型外语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个性和差异性都被考虑到教学计划的设计中,课程知识点的选择也充分反映了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特点。教学主体的转变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从而有效促进教学环境和教学效率的提升。

3.2教师角色由单一化向多样化转变

基于信息化线上线下教学的融合,教师能力与角色正在发生转变。网络教学资源的制作需要教师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计算机技能,学生实时在线学习时遇到问题需要教师与之进行讨论和及时解答,线下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网络学习时存在的问题加以点评,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讨论。由此,外语教师已经从单纯的外语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在线教学资源的设计者、学习引导者,同时也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可见,外语教师的身份变得多样化,这也为外语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3师生关系由等级向平等转变

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以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角色的丰富化,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极度权威的不平等师生关系,催生了一种相对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作为学习资源的提供者,一方面促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另一方面与学生以讨论合作的方式传授知识。这种平等的师生关系会让学生更亲近教师,有利于学生心理发展和学习进步。

3.4教学评价由片面逐渐向全面转变

传统公共英语的考核就凭一张试卷,以对学生单向总结性笔试评价为依据。这种考核方式既不客观也不能有效考查学生实际语言应用的能力。而在信息化的辅助下,公共英语的考核维度变得更广,也就更加客观真实。利用线上评价系统、教师评价以及学生互评三者相结合的形式,线上评量系统主要采用智能评分的形式;教师评价注重学生实际学习的自主性以及课堂的表现力;学生互评主要考查学生课程的参与度。三者相结合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表现情况作出全面的考查和反馈。这一系列的变化为大学英语教师提出了不小的挑战。

4挑战及应对措施

为了应对以上挑战,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必须将线上与线下学习有机融合。课前,学生学习与课程相关的视频资料,以完成在线作业检查课前学习是否到位。课堂教学中采用任务型教学方式,讨论话题,深入学习。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后以书面表达以及口语输出的方式检验学生对于所教知识点是否熟练掌握及应用。总体来说,开放型课程的教学过程包括以下三个部分,课前利用网络资源:网课,进行自学,在掌握知识点的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课堂上采取活动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任务的检验,在讨论的同时也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这一点对于英语教学是十分有必要的;课后作业可以采用书面表达的方式,有助于学生深入思考,巩固所学知识。针对非英语专业的公共英语课程,实现线上线下同时教学有利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逐步开展个性化教学。在线上教学中开放课程的话题选择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所选的话题一方面要能够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也要能够提高他们的英语学习能力以及今后在实际中的英语应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开放课程的展开应用分为三个阶段,例如:第一阶段包括学生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四六级指导、英语文化知识。其中四六级指导是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非常重要的一项开放课程的话题:课前的在线学习,一方面可以督促学生做题,另一方面也能够使学生对四六级题型中的难点有一个更直观的了解。在课堂中,教师便可以根据学生所反映出的难点进行集中讲解,这样既节省时间又使学生学有所得;第二阶段包括学院最精品课程、文学与文化相关课程;第三阶段包括学术英语读写、学生英语听说、雅思口语等专门的课程设计。由此逐步扩展,达到从单个微课到多门开放课程的目标。实现微课与慕课的互化关系。综上,“信息化”教育环境下大学公共英语教学应该采用微课、慕课、翻转课堂三位一体所引领的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能够促进教与学,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构建师生间的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1]蔡欢欢,段作章.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2014(6):120-122.

[2]马金钟.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教师角色的变革研究[J].科教导刊,2015(7):43-44.

[3]莫志浩.基于在线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J].教育观察.2017(6):84-86.

[4]沈玲.基于在线开放课程的混合式教学设计探究[J].科技教育,2017(33):143-145.

[5]张娟.线上线下互动下的远程教育模式构建[J].继续教育研究,2015(11):38-40.

公共英语教学范文4

目前,我国高校英语教学过分注重发展学生的基础语言技能,即听、说、读、写四种基础语言技能,这只是形成了学生的语言合语法性能力,而合语法性能力仅仅只是交际能力的最基础成分。由此可以看出,造成我国英语学习者交际能力缺失的主要原因是缺少必要的文化知识教学。英语是高职高专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英语能力的培养程度不仅影响高职学生的就业情况,甚至关系到他们的整体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中国未来的发展和富强需要我们具有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而文化差异意识的习得是获得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备基础。”(陈申,1998)因此,在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文化意识培养是很有必要和迫切地.

二、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原则

(一)关联性原则

由于文化涉及面广,仅仅通过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是不可能把所有的文化内容全部讲完,因此文化教学要与教材内容紧密联系,满足学生的岗位需求,并有助于学生今后的职业定位。文化学习内容要具有广泛性和主流性,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与教材相互呼应,知识外延,文化补充,从而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另外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还应开展与教材相关的大量的课外实践活动,增加文化积累。

(二)实用性原则

所导入的英语文化知识应与学生所学的英语基础知识容密切相关,来源于日常生活交流,并把文化教学与语言实践交际紧密结合。通过文化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热情和求知欲。

(三)连贯性和阶段性

作为一名高职英语教师,面对丰富的语言文化信息,首先在思想上认识到文化教学的重要性,将文化教学引入到传统英语课堂教学中,在高职英语课堂中始终连贯地渗透文化教学。其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语言水平、语言接受能力和运用能力,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不同的学习阶段,有针对性地导入文化教学内容。

三、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途径

要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深入有效的开展文化教学、培养学生文化习得意识,就必须抓住日常课堂教学这一中心环节,同时在教材使用,考评机制,课外文化建设、教师自身素质提高等方面全面深入的渗透开展。

(一)日常课堂教学中的文化意识培养

1、词汇教学中的文化意识培养

语言的基本构成要素是词汇,语言差异首先就体现在词汇层次上,或者是字面意义差异,或者是文化内涵差异。在词汇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注重讲解词汇的表层含义,还应让学生理解词汇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了解西方国家的风土人情、人们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宗教信仰等西方文化知识,从而最大限度让学生感受到语言载体下所蕴含的深厚文化韵味。只有这样,学生对语言的学习才是完整的,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文化习得意识。

2、口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培养

语言学习最终是要运用到交际中来。口语交际特别能反映学习者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因为文化差异而造成的语用失误在跨文化交际中经常发生,所以英语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的语言文化差异,正确“地道”地进行口语表达,增强学生的口语自信心,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模拟虚拟交际情境,向学生介绍与主题相关的文化知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教师列出的活动主题,进行口语练习;最后教师总结练习效果,指出其中的语言问题,并及时补充相关文化知识。

3、阅读教学中的文化意识培养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常常会碰到这样的情景,所阅读的文章并不难,甚至单词学生都能查到,可是为什么学生还是读不懂,读不透呢?而且学生更愿意选择阅读题材熟悉的文章,不熟悉的文章从心里就抵触阅读,更别提深层次的分析了?究其原因还是学生对所读文章的文化背景知识了解不足。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缺失严重影响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质量,特别是影响了对文章的深层次分析理解。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除了对语言文字信息进行详细的讲解之外,还要结合所教授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点进行目的语文化知识扩充,通过文化输入和文化对比,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认知能力。

(二)挖掘教材中的人文信息,优化教材中的人文编排

如今的高职公共英语教材中文章涉及领域广,蕴含大量的人文信息,教师应当深入挖掘和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人文教育素材,引导学生领悟其中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化习得意识,调动学习热情,打破传统英语教学的沉闷气氛。但是现有大部分高职公共英语教材为了适用于不同专业学生学习,相对于语言知识的系统性,社会文化知识的分量相对薄弱,文化视点不突出,文化知识编排不系统,不利于培养学生文化素养和语际交往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改革现行教材,编制出有利于培养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高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优秀教材。

(三)改革考评机制,注重人文素质培养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英语考试内容仍侧重对语法、词汇等语言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的考察;笔试仍是英语测试的主要方式。语言水平可体现为多个层面和角度,笔试只能从一个或几个视角展现学生的英语习得情况,口语表达能力,听力理解能力,语言交际能力都无法得到考察,所以这样的考评机制完全违背了高职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即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为了实现高职英语教学目标,学生成绩除了期末考试之外,还应包括平时成绩,口语交际测试、实训实践等其他测试方式来综合评价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因此,改革高职院校的考评机制非常重要,全方位、客观地评价和考察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才能真正把教学目标调整到注重能力培养这个方向上来。

(四)课外文化建设,增强文化素养

除了课堂教学,文化教学还可以延伸到课外,如定期举办英语角、组织英语知识大赛、举办英语文化艺术节、创办英语报刊、开设外语讲座及英语模拟招聘面试。这些活动不但扩充了英语课堂教学,而且丰富了学生的英语学习生活,培养了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使知识性和趣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提高了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又有利于他们的文化素养的提高。

(五)教师积极加强自身双文化修养

教育家欧内斯持•L•博耶曾说过:“优秀教育最终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质量。”这就说明,作为一名英语教师,要特别注意加强自身的双文化修养,不但做好双语知识的讲授人,而且做好双语文化的传播人。教师首先要注重培养自身的文化修养和形成文化习得意识从而在教学中才能引导学生的文化学习,让学生既骄傲自己母语文化的博大精深,又惊叹目的语优秀的文化知识。所以,作为一名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的综合文化素质,树立以人文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同时增强双语文化鉴赏能力,为培养优秀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

四、总结

公共英语教学范文5

大学公共英语教学工作的开展是提高大学生英语基础水平,强化大学生语言能力的必要环节。现阶段随着语言应用性的不断增强以及对于大学生综合水平要求的提升,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模式也急需改善。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对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模式进行理性的反思,并对合理构建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模式进行探究。

关键词:

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模式;教学反思;教学有效性

随着社会对大学生综合素养要求的变化,大学英语教学的模式也在逐步转变完善。现阶段大学公共英语教学工作的开展主要围绕应用目标来展开。通过公共英语的教学,促进大学生基本素养的提升,提高大学生英语表达能力和读写能力,继而在学生专业素养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完善,实现大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目前由于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调整的滞后性,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的效果无法有效的被体现出来,因此大学英语教师除了要出色的完成教学任务外,还应当积极的在教学过程中对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进行理性反思,并结合现有的教学经验,对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模式的合理构建进行探索。

一、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模式的理性反思

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对现阶段大学公共英语教学工作开展进行理性反思。从分析的过程中发现现阶段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不足点,继而为构建合理的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模式提供相关的参考。

(一)大学公共英语传统教学模式继续延续,课堂互动性不强

虽然随着社会对于大学生综合素养要求的提升,大学专业培养的过程中加强了对公共英语教学工作的重视,以借此不断提升学生的英语素养。但实际上,大学生公共英语教学的工作仍然沿用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听课的形式来开展。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教学大纲机械化的传授英语知识,而学生听课效率下降,对于英语应用的技巧无法有效的把握,整个大学英语教学课堂缺乏必要的互动性,英语语言的应用,英语听说水平的提升都无法被有效的体现出来。即使在现阶段,教学工具不断优化,教学资源不断丰富,英语教学得到进一步重视的背景下,大学英语延续传统的教学方法,仍然无法使得僵化的教学模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也无法使得大学英语教学的效果得到凸显。因此大学公共英语传统教学模式的沿用将会导致现阶段大学英语教学效果的下降。

(二)大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较差

大学公共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输入知识,还需学生大量输出语言,并将其应用到实际交流过程中,完成知识的良性转化。但目前现状是英语教师教学煞费苦心,即使教学内容不断推陈出新,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仍旧不能被提升。这种情况下,由于学生无法深入的融入课堂,整个英语教学的内容无法进一步拓宽,教学形式也无法得到多样化的体现,大学生英语课堂教学效果无法得到体现,甚至“聋子英语”、“哑巴英语”等现象屡见不鲜。这种情况下,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工作与教学模式要想获得进一步的提升,教师只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逐步的引导的学生进入英语学习的情景中,才能真正的推动教学完善,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成为公共英语老师面临的主要问题。

(三)课程教学效果无法得到有效的反馈,教学考察模式僵化

课程教学的反馈是课程教学工作持续开展的必要参考,也是课程教学工作进一步完善的必要环节。通过有效的课程教学效果反馈,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能够及时的有针对性的开展调整,随时把握必要的环节进行强化或者删减,这正是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模式的理性反思,为后期英语教学工作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现实的基础与前提。而现阶段,由于大学公共英语仍然延续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师生之间课堂互动少,课下不交流,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无法得到真正有效的反馈,教学考察往往只能借助期末考试,以简单的习题来实现。这种教学模式下,英语教学的实际效果无法得到反馈,教学的模式无法及时调整,课程的优化工作不断滞后,因此整个大学公共英语教学课程的效果也很难得到提升。

二、合理构建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模式

结合前期的分析,得出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模式仍然存在着教学模式陈旧、课堂互动性不强、学生学习主动性无法得到发挥、教学课程效果无法得到有效的反馈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效果。应对构建合理的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模式进行探究。

(一)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构建开放式教学课堂

为了提升大学公共英语课堂的互动性,体现大学英语的应用性,高校英语教师应当及时的构建开放式的英语教学课堂,使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能够在课内借助英语进行交流互动。但是开放式课堂模式的应用应当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如果学生英语基础较好,课堂教学效果得到凸显时,教师应当积极的给予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让学生按照自己的主题进行互动交流。而在学生英语基础薄弱的前提下,教师则应当积极的构建主题教学活动,为学生英语知识的应用把控好相关的方向。通过差异化的教学引导,大学公共英语开放式、个性化的课堂能够有效的搭建起来,不同基础的学生能够在合理的模式下主动融入英语学习课堂,并在课堂之中获得英语听说读写多方面的锻炼,继而逐步的提升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改变传统的低效率课堂模式。

(二)以生本理念指导大学英语课堂,提升学生主动性

生本理念指导大学英语教学课堂,要求教师在教学大纲要求的前提下,积极的搭建动态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中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以大学英语教学课堂为契机,以学生学习的需求为课程设置导向,在现有的条件下根据学生阶段性需求开展主题教学工作,使得学生掌握相关的英语应用能力并及时的在课堂上通过主题交流明确学生英语学习的实际需求,及时的对课堂内容进行调整,真正以学生的学习需求来指导大学生进行英语学习。在这种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够获得学习上的满足,随时掌握自己欠缺的知识,英语学习中的问题能够随时在课堂上得到解决,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得到提升,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的效果也能进一步得到提升。

(三)建设英语角等小活动,在锻炼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同时随时掌握课堂教学效果

英语角等小活动不仅为学生英语交流与应用提供了基本的平台,让“哑巴英语”、“聋子英语”等问题获得有效的解决方式,也使得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效果能够得到及时的反馈,改变僵化的教学考核模式所带来的种种弊端,以学生英语锻炼和教师教学考察两个方面为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优化提供基本前提。通过英语角活动,使技能大学英语的应用性得到凸显,学生英语口语教学模式得到优化,而教师通过英语小活动,教授学生必要的英语表达技巧,也能随时根据学生英语水平的变化,掌握课程教学中的不足,及时进行完善,动态调整英语口语的教学进度与教学内容,真正构建完善的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模式。

三、结语

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对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模式进行反思,对构建合理的大学教学模式进行探究。现阶段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仍然存在着教学模式陈旧、课堂互动性不强、学生学习主动性无法得到发挥、教学课程效果无法得到有效的反馈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效果。大学教师在开展好课堂教学工作的同时一方面要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构建开放式教学课堂;另一方面要以生本理念指导大学英语课堂,提升学生主动性;最后主动建设英语角等小活动。在锻炼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同时随时掌握课堂教学效果,随时优化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的模式,随时为学生英语水平的提升提供基本的教学保障。

参考文献:

[1]姚丽文.大学公共英语教学呼唤多元化———现阶段大学公共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8):127-128.

[2]郭鑫.“五环渐进”教学模式在《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J].科技与创新,2016,(1):121.

公共英语教学范文6

关键词: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茶文化

我国的古典文学作品中关于茶文化的诗词和散文数不胜数,从中体现出了文学家对茶文化的推崇,正是因为他们真挚的情感和精巧的构思才诞生了无数脍炙人口的作品,在当今时代仍然广为流传。自茶叶流入西方国家以后,经过了数个世纪的发展,现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风俗习惯透过茶文化清晰展现了出来,加强对茶文化的学习和研究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对英语国家及英语文化产生深层次的理解,通过与本国文化的对比分析,学生脑海中对中西方文化差异有了深刻印象,之于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融入茶文化已经成为了大势所趋,会给教学活动的开展注入勃勃生机,有利于学生英语素质和文化素质的协同发展。

1 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渗透茶文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1 茶文化融入的必要性

首先,茶文化中包含着繁复的礼仪和人生哲理,通过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融入茶文化,教师将会潜移默化的渗透为人处事道理,培养学生谦卑、守礼的美德,使大学生能够静下心来学习英语知识,不因一时的进步沾沾自喜,经过不断的积累和沉淀而厚积薄发,学生的英语基础会得到夯实,进而形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其次,高职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比较薄弱,难以跟上教学进度,学习积极性被大大打消,而融入茶文化可以有效扭转学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对中西方文化予以准确掌握,英语学习难度大幅降低,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学习英语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通过渗透茶文化向学生展示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源远流长,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大学生将会树立远大的理想,克服英语学习道路上的重重困难和挑战,争当对外文化交流的使者,展现泱泱大国、礼仪之邦的风范。

1.2 茶文化融入的可行性

跨文化交流过程中出现理解歧义的重要原因在于中西方文化有着显著的差异性,茶文化作为中西方国家高度推崇的一种文化理念,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渗透会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于现实生活,对教师的文化素质和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英语教师在教学环节向学生传递自己对茶文化的理解,引导学生积极发言,加强了师生互动,打开了学生的思维,消除了学生的紧张感,教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有了清晰了解,制定的英语教学方案会更具可行性和针对性。茶文化作为中西方文化中共有的元素,恰恰符合了文化对比需求,教师用妙趣横生的语言解读茶文化,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引起学生深入探究茶文化的欲望,英语课堂不再是一潭死水,学生的踊跃参与会使课堂气氛空前活跃,教师在讲解英语文化时更易于被学生所接受,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效果能够得到可靠保证。

2 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渗透茶文化应该遵循的原则

2.1 模块融合原则

有些英语教师认为茶文化的碎片化处理是极为必要的,应贯穿到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帮助学生快速掌握茶文化内涵,加深与教学内容的融合。这样会加重教师的教学负担,频繁提及茶文化让学生感到十分无趣,学习热情下降。若能够以模块的形式设置,系统性的呈现茶文化内容,会起到截然相反的效果,给学生带来耳目一新之感,学生对趣味盎然的茶文化抱以期待,迫切想要挖掘出茶文化背后的故事,英语教学参与度相对更高,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也会更加有效。

2.2 学生参与原则

新课改背景下,尊重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最大程度调动学生参与英语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保证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效果的重要前提。茶文化的融入要基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运用多样化、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强化师生、生生的互动,对学生予以综合客观的评价,教师更加了解每个学生的优势和特长,能够对学生进行有效激励,帮助学生改正不良习惯,全身心投入英语文化学习中,学生的主动学习、终身学习将真正成为现实。

2.3 文化渗透原则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茶文化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正确理解英语文化,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快速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英语核心素养。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遵循文化渗透原则,让学生知道不同职业场景下应该如何准确规范的应用英语知识,借此来培养大学生的职业能力,促进理论实践的有机结合,跨文化交流活动中大学生的表现更加亮眼,产生了学好英语的强烈自信,可见茶文化的融入具有无与伦比的现实意义。

3 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渗透茶文化的有效策略

经由上文分析可知,茶文化的融入是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重大突破,会推动英语教学改革进程,以模块的形式融入茶文化,设置多种职业场景,给学生以身临其境之感,同时拓展英语教学阵地,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加速学生英语知识和英语文化的内化,学生的素质能力会得以协同提升,真正达成知行合一的先进理念。茶文化的渗透思路如下所示:

3.1 举办茶文化专题讲座

要想增加高职英语教师对茶文化的认同感,必须要构建相应的教学机制促进茶文化的融合,科学设置茶文化模块,给教学改革提供指导,在英语教学中专门讲解不同国家的茶文化差异,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比如说举办茶文化专题讲座,教师可以到互联网上搜索茶文化知识,精心设计讲座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教师传授茶文化知识以后,可以让学生自由提问,将茶文化内涵予以进一步拓展,组织游戏、竞赛等活动检验学生对茶文化的理解程度,茶文化会自然而然的渗透到学生的心中,唤醒学生对比中西方文化的意识,这对学生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就会运用英语思维来思考问题,享受到英语学习的乐趣。

3.2 整合茶文化知识

茶文化的讲解应该有明确的大纲,将各个知识点清晰的罗列出来,英语专题教学各个环节得以环环相扣,从茶具、茶艺延伸到意识形态领域,对学生思想价值观念进行熏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学生会知道中国和西方国家在茶文化方面有着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文化意识得到增强。也就是说,教师要由浅入深的讲述茶文化,知识传递以茶具的介绍、泡茶流程、鉴赏关于茶的诗词书画为主,然后引导学生挖掘茶文化的精髓,获悉为什么茶文化会受到中外人民的喜爱,塑造学生高雅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使之明辨是非,在大是大非面前毫不动摇自己的信念,吸收西方文化的文化精华,抵御不良资本主义文化,会使大学生真正成为合格的接班人。

3.3 运用翻转课堂模式

长期以来,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普遍是在课上讲解英语知识,布置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完成,这已经成为了固定的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思维很难被打破。教师在茶文化知识的教学中应该积极变化教学理念,引入翻转课堂,让学生在课下从多种渠道收集关于茶文化的资料信息,课上展示学习成果,可深化学生对茶文化的认识,提高英语教学效率。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信息收集、整理活动,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教师对各个小组的学习进度进行了解,适时地对学生加以引导,小组成员也会互帮互助,构建了积极向上的英语学习氛围。学生会看到他人的闪光点,改正不良学习习惯,力所能及的帮助其他小组成员,有利于全班学生的共同进步。

3.4 植入实训教学环节

以茶文化的显性元素为媒介,将茶具、茶艺、茶故事等引入到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作为英语实训教学的一项内容,将英语国家的茶文化动态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提前准备好茶具和茶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泡茶和品茶,其他学生则在观看之后指出与英语国家茶文化的不同之处,最后由教师总结。在真实环境中学生对茶文化知识的记忆会十分深刻,对于中西方国家茶文化的异同点也能铭记在心。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操作完成整个品茗流程,接下来选出几名学生代表发表自己的感想,或者在实训过后让学生书写用英语实训报告,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指导,促使学生在知行结合下完成茶文化的自我渗透。

3.5 延伸英语教学阵地

信息时代下,高职英语教师要将英语教学阵地进一步的拓宽,运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开展教学工作,充分利用好线上平台,打破时间空间的阻隔,随时随地的与学生沟通,为学生答疑解惑,促进茶文化的传播。线上平台可帮助英语教师跟踪学生对茶文化知识的掌握和应用程度,指导他们利用茶文化来锤炼自己的意志和道德品质,与自身职业发展相结合,提升对英语学习的重视程度,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运用微平台可进行一对一、一对多的交流,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行为,教师需要设计茶文化体验项目,拓展茶文化体验场所,激发学生的交流意愿,培育学生的英语学习自信。在新形势下,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渗透茶文化是教学改革和创新的必由之路,可以有效激发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需要高职英语教师能够举办茶文化专题讲座,整合茶文化知识,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实训环节中渗透茶文化,增加学生中西方文化知识储备。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得到强化,能够肩负起对外贸易合作重任,创造更多价值和财富。

参考文献:

[1]林书舟,杨枫林.茶文化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功能研究[J].福建茶叶,2017(04):230-231.

[2]李燕.中国茶文化在高校教育中的价值与实现[J].福建茶叶,2016(12):243-244.

公共英语教学范文7

在职业教育受到很大重视的社会环境下,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而在各项改革中,英语课时被较大幅度缩减,而各用人单位却要求毕业生具备更高的英语能力。本文通过分析内蒙古商贸职业现状,尝试以职业能力为导向,深化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希望能够真正培养出能开口、懂专业的技术人才,以促进高等职业院校公共英语教学的蓬勃发展。

关键词:

高等职业院校;公共英语教学改革;职业能力

近几年来,在国家领导人及国家政策对职业教育加大了扶持力度的背景下,随着用人单位的不断转型和大学生就业情况的发展以及社会和政府的重视,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也有了巨大的发展。各类高等职业院校也在朝着更贴近企业实际需求、更切合社会发展趋势的方向大步向前。而随着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学院各个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中都加大了专业课和实训的比例,公共英语课时随之被大幅度缩减。但现代社会各个行业、岗位都会涉及到国际间的交流,所以用人单位对于高职毕业生英语技能的要求有增无减。在这样的教学环境和就业背景下,公共英语教学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严峻的挑战。经过研究分析和思考探索,笔者认为应以不同专业学生毕业后的职业能力为导向,对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进行深入改革。公共英语教学不仅需要掌握各个专业的就业方向,还要熟悉社会和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根据这些信息和要求去设计和组织英语教学,切实为培养出高素质、更专业的技能型人才服务。

一、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公共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一)内商院学生公共英语学习情况分析

内商院的学生主要来源于普通高考生和“3+2”五年制职高生,且以农村生源和低分考生为主。学生文化基础课的掌握情况和本科生是有差距的,尤其是英语,体现在英语基础薄弱,完全听不懂、说不出等方面。尽管一部分学生对于英语有兴趣,但由于基础差而产生了惧怕心理,不敢用英语进行表达。还有部分学生更感兴趣于考取英语等级证书,却忽略了英语口语能力的重要性。此外,学生中还存在不适应高职院校的学习方式,缺乏学习主动性,自我约束力较差,过早盲目放弃英语学习等现象。

(二)内商院公共英语教师教学情况分析

内商院英语教师几乎全部毕业于英语专业,可能受到学科性教育方式的影响,在教学中有时会忽视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相对更重视英语的语言知识和能力的传授训练,缺乏对学生要从事的工作的关注,使得英语学习的专业针对性不强,很难对学生的专业有所帮助。就以上问题,内商院的英语教师在积极地探索公共英语的改革,认为一方面应根据学生的英语程度将不同程度的学生编入不同的英语班级进行授课;另一方面,将英语同专业相结合。英语教师选择某个专业进行一定程度的学习和了解,然后再给对应专业的学生授课。这样能将语言同专业结合在一起,增强英语学习的实践性。

二、以职业能力为导向深化内商院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教学改革

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是培养实用型人才。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充分了解社会和企业对各专业的实际需求,结合职业能力的要求去设计和组织英语教学。所以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应遵循以下几点。

(一)改变教师教学观念

英语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在于英语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一方面要加强对教师进行职业教育理念的熏陶和培训,使教师在观念上完成由学科式教育到职业化教育的转变;另一方面要让教师进行实践性的体验,例如定期安排教师到企业单位去实际体会,整理各个专业相关的词汇和日常用语,并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去。然后组织相关教师研讨,制定出针对不同专业的教学目标和授课计划并加以实施。

(二)满足职业能力要求

内商院最热门的会计系会计专业主要培养财会方面的专门人才,就业主要面向各行业各单位的具体财务工作岗位。在英语学习方面,首先要求学生通过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其次要求学生掌握财会、金融等方面的专业英语词汇,能够用英语与外国财务人员进行沟通交流、开展服务,争取能够明白英语新闻和文章中较简单的财经类内容。根据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的分析,英语教师认为在两个基本要求之外,应该培养这些学生通过大学生英语四六级,具备较好听说能力为其今后发展打好基础,所以选取了更专业的教材,也制定了单独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

(三)做好课程资源的整合

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内容越接近学生日后实际工作需要,就越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就越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因此,选取教学内容的标准是最大限度的使教学内容同学生今后的实际工作、行业标准相联系,让学生在相对比较真实或者仿真的环境里使用英语。职业能力要求的主要是通过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和实际工作中的听说交际能力。因此课程资源也应相应针对证书考取和交际能力。

(四)坚持创新的教学方法

教师需根据教学的内容、对象来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在充分了解学生英语水平的基础上,给学生布置基础任务和延伸任务,让教学活动有效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程度好的学生因为有难度有挑战的任务,不会再因为任务太简单感觉枯燥而丧失学习兴趣;程度较差的学生也因为能够完成基本任务而信心倍增,不会没有尝试就放弃英语学习。还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情境教学和小组比赛等方法,选题围绕学生的专业来进行。在学生表现阶段,教师最好坐到学生当中去,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不要中间打断来纠正错误,创造放松的环境来培养学生的信心。老师讲授不再占据课堂绝大部分的时间,教学内容清晰列出、简要说明后,布置相关题目或任务,并参与到学生中去,真正的发现并解决问题,这要比自己不停地讲整整一节课、下课之前问一句“Any questions?(有问题吗?)”实际得多、有效得多。其实这样的分层教学、任务教学也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体现职业教育以实操为主、以讲授为辅的实用特点。

(五)大胆探索全新的考核方式

高职学生的培养是以社会和企业的需求为基础,以职业目标为导向的。因此英语课程的考核也应体现高职院校的特点。内商院多数专业的公共英语课程开设一个学年,第一个学期可以以证代考,也就是说学生在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中取得的成绩占总成绩的60%,期中考试和平时表现分别占20%。期中考试教师可以采取让学生围绕他们的专业选题进行英文情境对话或短剧表演,与以英文文章或影片读后感或观后感进行读写测试相结合的形式,新颖而又全面地对学生进行这一阶段的考核。平时表现由出勤情况、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组成,对学生日常表现进行整体评分。第二个学期的考核主要针对听说能力训练,即根据设定场景相关内容的准备情况和完成情况来进行评判,包括自我点评、组间互评和教师评价。这样的考核方式改革将很大程度帮助英语课程从书本教育、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能力培养转变,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并激发潜能,真正达到职业教育的目的。作为国家规定的一门大学必修公共课,高职公共英语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其教学目标是要让学生在掌握英语基本知识的同时,掌握与其职业相关联的英语应用技能,这也是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办学宗旨的体现。随着我国各行各业同世界接轨越来越紧密,各行业的从业者也应具备更好的学习先进经验技术的能力,而英语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工具。国家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在国家教育体系和国家建设当中的作用,作为奋斗在高职教育第一线的英语教师,笔者希望通过英语教学改革的尝试,真正在英语方面培养出能开口懂专业的技术人才,以促进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马俊波.高职公共英语教学:问题与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11,(03).

[2]江洁.基于职业英语能力实证调查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体系重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15).

公共英语教学范文8

关键词:新疆高等院校;公共英语教学;课程设置;师资力量;教学条件

一、前言

随着中国“一带一路”的倡议不断得到国际社会认可,新疆作为“一带一路”的核心发展区域,承担着中亚文化和教育交流的重要使命。这就要求新疆高校要响应国家的号召,能够培养出一批为新疆乃至全国经济、文化交流互惠服务的高素质人才。在此过程中,英语教学尤其是公共英语教育的重要性尤为凸显。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只有不断研究新的教学模式,促进高校公共英语教学的质量,才能更好地回答:“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时代之问。

二、新疆高等院校公共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对象分析

由于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共有47个民族在新疆繁衍生息,其中人口比重较多的民族有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蒙古族等。因此,新疆高等院校的学生也来自多个民族,主要有汉族和维吾尔族学生。这就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民汉合班”“双语班”“预科班”等班级设置。其中,“民汉合班”的班级主要以汉族学生为主,民族学生占少数。这些民族学生大多数从小就在汉族学校上学,他们参加的也是以国语命题的高考,因此这类学生与全国各地的大学生一样,都具有接受大学专业教育的水平和能力;“双语班”以民族学生为主,但是他们从小接受的是双语教育,即国语和少数民族语言同时授课,这类学生的国语水平可以应付大学的专业教育,但是其中有一部分同学在上大学之前是没有接受过英语教学的,所以对他们进行与汉族学生同样的英语教学是有一定难度的;“预科班”的学生在上大学之前几乎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国语教学,因此语言障碍是他们上大学之后首先需要克服的难关。这类学生只有到了大二或者大三才能进行基础英语的训练。目前,这三类班级构成是新疆高校接受公共英语教学的主体。他们英语基础不同,使用的教材、课时的设置、教学目的、培养目标也就不一致,因此,对他们开展公共英语教学模式和方法也就需要一分为二,有明确的针对性。

(二)师资力量分析

由于新疆位于我国西北边陲,经济发展有待提高,教育相对落后,很多高校毕业生都不愿来当地找工作,尤其是名牌大学的高学历人才,都感觉来到这里无用武之地。因此,新疆高校,尤其是一些层次较低的高校,很难吸引高素质、高学历的人才,所以新疆高校目前教授公共英语的教师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在新疆土生土长的老教师,这其中有一部分是少数民族的教师,他们当年接受了大学本科教育,然后留校任教至今。这类教师他们对于新疆这片土地有浓厚的感情,因此他们对于教育工作兢兢业业。另一方面,他们也有多年的讲台任教经验,尤其对于民族学生的学情和教法他们颇有经验。但是这类老教师大多已经没有了继续学习的热情,想要掌握利用互联网等先进的教学媒介也有一定的困难,所以他们上课的方式多半还是以前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模式,在如今这样一个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他们的教学方法很难适应新的教育需求;另一类则是刚研究生毕业的老师,他们有的人虽然接受了先进的教育理念,但其中大部分都不是师范院校毕业的,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教学的训练,空有理论,缺乏经验,这就让公共英语的课程难免会流于形式,因为他们大多还是在模仿老教师的教学方法。

(三)教学条件分析

新疆的教学条件与沿海大城市比相差甚远。从软件方面而言,师资队伍的培养不足;从硬件而言,缺乏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条件,例如教室的多媒体设备不足,或者比较落后,不利于老师和学生的操作,也没有太多专门用于学生练习听力和口语的计算机系统。此外,教师的办公条件也有待提高,陈旧的办公室设置,不利于教师备课和相互之间的交流学习。第三,图书馆的藏书涉及英语学习的书籍很少,大多数书籍主要是介绍学生怎么考大学英语四级(CET-4)和六级(CET-6)的,侧重于训练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书籍较少,而且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新疆经济发展需要的英语训练用书。

(四)优化教材和课程设置,实行小班教学

课程设置要服务于课程培养目标。目前新疆高校公共英语课选用的教材分为两类,一类是针对基础较好的民汉合班学生,采用的是可以提升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综合素质的教材,一类是针对英语基础薄弱的双语班或没有任何英语教学的预科班的零基础英语教材,这类教材从字母开始教起,但是穿插语法知识,看似简单,实质上有些难度。这两类教材综合而言,还是在培养学生对英语的认知或者考试能力,与现实生活的结合并不密切,会导致学生学起来没兴趣,老师教起来也很吃力。我们的课程应该加上口语和听力练习,让学生掌握生活中真正可以用得到的英语,这对于他们以后将新疆的优秀文化传播出去也有实用价值。另外,虽然公共英语的要求不如专业英语高,但最好还是实行小班教学。很多公共课程都是合班上课,这样确实可以节省教学资源,但对于学生和教师而言效果并不好。合班就意味着老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了解很困难,这样就不可能做到因材施教。另外,翻转课堂的实施也很难把控,老师顾及不到每一个学生,就会导致两极分化,会的学生一直都在积极表现,不会的学生永远在被动接受。

(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定期的教师培训

教育的重任在教师,拥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无疑是保障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笔者认为,新疆高校既需要抬高人才招聘的门槛,更需要给现有的教师提高不断学习和培训的平台,要派老师去其他城市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或者聘请名牌大学的老师开讲座和示范课。教师自己也不能安于现状、闭门造车,必须不断接受先进的教学理念,不断摸索合适的教学方法,将基于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的“金课”建设思路引入课堂建设。另外,要实行公正合理的职称评审制度,不能光看老师的科研能力,还要看老师的教学能力,而教学能力的考核不能光看学生的成绩,也要看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是否能得到提高,比如学生参加英语演讲、写作、辩论赛等赛事取得的成绩。此外,给老师提供可以安心科研和教学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也至关重要,既要能留得住人才,也要培养现有的教师队伍让他们成为教学一线的人才。

(六)改善英语教学环境,提供人性化的教学设备

虽然新疆的经济发展有待提高,但对于教育的投资决不能打折扣。高校培养的学生是要直接输入社会,成为社会的新鲜血液的,因此高等教育一定要有先进的教学实验设备,加强学生应用理论的能力。公共英语教学不能光盯着学生(CET-4)或(CET-6)的通过率,还要侧重于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英语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用英文授课,不断挑战自己的教学水平,不能因为学生听不懂而放弃全英授课。在备课的过程中,也要学会利用网络资源,寻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视听资源,不断设置英语学习的难题,通过课堂的英文环境来模拟现实生活对于英语的需求,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从学校层面而言,一定要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教学软件,让学生在图书馆和宿舍都可以享受优质的英语电子图书和各类英语慕课,不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热情。

三、结语

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新疆高校公共英语的教学现状,针对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师资队伍建设不足、教学条件落后等问题,笔者提出三点建议,希望能够针对目前的教学现状,挑选合适的公共英语授课教材,优化课程设置,实行小班教学,提供教师培训平台,增强教师综合素质,不断改善目前的英语教学环境,提升新疆高校的公共英语教学质量,培养能够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为新疆经济文化发展和交流贡献力量的外语人才。

【参考文献】

[1]杨洋.新疆预科英语教学现状及一些改进建议[J].语文学刊,2016(24):143-144.

[2]林莉.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果[N].中国教育报,2006-7-14.

[3]曹梅.新疆高校零起点英语教学现状研究[J].昌吉学院报,2015(3):82-85.

[4]龙东林.高职院校教育改革背景下新疆英语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方向及对策[J].海外英语,2018(7):14-15.